📖 ZKIZ Archives


同類交易場所每省只留一家 代理商納入清整聯辦監管

在新一輪清整風暴的中期節點,監管者又進行了最新部署。據此前媒體報道,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下稱“清整辦”)向各省級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做好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回頭看”前期階段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第一財經輾轉獲得的這份通知文件顯示,清整聯辦要求各省級政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加緊制度實施方案,對轄區內交易場所違規行為整改、風險處置預案、分類撤並安排、監管制度完善、“尾盤”清理關閉等。

除了清理違規交易場所,監管者還要求對同一類別的合規交易場所進行整合,每省只保留一家。對此,專家認為,不宜采取數量監管,而應該明確行業合規標準,簡單合並可能會為未來埋下隱患。

與上一輪清理整頓不同,本輪“回頭看”活動把交易場所的會員、代理商也納入監管。不過,依然是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由省級政府負責批準和監管。有業內人士擔心,各地監管標準不一將導致監管制度競爭性趨松,本輪清理整頓後,違規行為有可能再次反彈。

地方交易場所合並同類項

清整聯辦指出,對轄區內客戶數量多、成交金額大、問題嚴重、風險突出的違法違規交易場所,各級政府要成立工作專班,做好風險處置和維穩預案,妥善處理投訴舉報等問題,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而對轄區內問題較輕、風險不大的違規交易場所,應采取“五停止”,即停止開新戶、停止開新倉、停止上市新品種、停止新增會員、停止業務宣傳,並限期采取措施逐步壓縮違規業務存量,化解風險。交易場所應每日報告客戶數量、交易額、交易品種及整改等情況。

值得關註的是,《通知》要求省級政府按類別整合域內的交易場所,原則上一類一家,以保持必要規模,避免無序競爭。

文件明確指出,對違法違規問題嚴重或整改不力的交易場所,應予撤銷關閉。缺乏產業背景和物流等配套措施、上線的交易品種等與當地產業無關、沒有現貨基礎和有效市場需求的商品類交易場所,應予撤銷關閉。合法合規的同類別交易場所,應采取有效措施,於2018年3月前整合為一家交易場所。

近年來,全國各地湧現出形形色色的交易所,這些場所多以白銀、原油等大宗商品為交易標的,違背市場原則開設對賭電子盤,導致大量投資者爆倉虧損。

目前,全國大約有1200多家大宗商品交易場所,業內人士估計投資者總戶數接近千萬。通過各地政府自主上報,清整聯辦已經下發了326家違規或未通過驗收的各類商品交易場所名單。

規模控制的監管思路在1月9日清整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上就曾體現。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主持召開的會議要求,各省級政府按照“總量控制、合理布局、審慎審批”的原則,明確交易場所準入標準,審慎批設交易場所,不得下放審批權,不得重複批設同類別交易場所。

聯席會議要求,用半年時間集中整治,力爭到今年6月30日基本解決交易場所存在的問題和風險。按照安排,各地區、各部門應主動加強與聯席會議辦公室溝通,於今年1月23日報送工作方案,3月底前報送中期工作進展,6月底前報送總結報告。

不過,記者了解到,在過去幾年快速發展中,全國各地商品交易場所處於同質化競爭狀態,通常一省之內同類交易場所都達到數家甚至數十家,不少交易平臺同時都擁有地方政府甚至省級政府批準設立的文件。在南方某省,多家交易平臺相關負責人都告訴第一財經,自己能夠有望得到保留。

同濟大學上海期貨研究院院長助理劉春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清理整頓文件表明監管者正在朝著建立日常的監管方向努力。但是,清理整頓後,如何建立長效機制的日常監管更為重要。

他表示,“合並交易場所應當是商業行為,不應該采取數量監管,應該采取標準監管,制定一個標準,符合條件的都會留下,不符合的可以關掉,這應該是最基本的。哪些交易場所、交易方式是合法的仍然需要明確。如果簡單地采取數量監管可能導致具有國資背景得到保留,民營背景的就被關掉。”

另一位不願意透露身份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撤並交易所且由地方政府牽頭負責批準,沒有其他制衡措施,為未來行業發展埋下隱患,給地方留下了操縱空間。如果不從交易機制的本質出發認定問題,清整方案可能是貼膏藥式的治理,只把表面清理幹凈,不管內部的創傷。

平臺代理商納入政府監管清整

與上一輪清理整頓不同,本輪“回頭看”活動把交易場所的會員、代理商也納入監管。

《通知》要求,各省級政府對轄區內交易場所會員、代理商、授權服務機構等比照分支機構進行清理整頓,與3與31日前完成名單梳理,除了有省級政府批準的和有必要保留的,其他一律限期停止交易。

在許多違規交易場所運行中,會員公司和代理商扮演著經紀商和做市商的角色,開發自然人客戶並與客戶進行對賭交易。

記者了解到,雖然各家交易場所都有針對會員公司的管理規則,但實際上,絕大部分會員公司都不具有金融業牌照,從業者也沒有金融類職業資格。由於交易場所之間競爭激烈,會員公司流動性較大,交易場所也難以對會員公司的行為有實質性約束。

《通知》指出,這些會員單位數量龐大,遍布全國,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脫離監管視野,基本都未取得所在地省級政府批準,未在有關部門備案,有些甚至沒有工商註冊,經常變更經營地址,逃避監管。二是違法宣傳,這些會員單位大多存在承諾高額收益、公開宣傳、虛假宣傳的問題。三是涉嫌欺詐,這些會員單位誘導投資者頻繁、重倉交易,騙取高額的手續費,有些甚至操縱、虛設價格行情、喊“反單”洗劫詐騙投資者。

監管者要求,地方交易場所原則上不得通過發展會員、代理商開展經營活動,確有必要的,會員、代理商應當有平臺和會員公司註冊地的省級政府批準,按照屬地監管原則,由會員公司註冊地的省級政府負責日常監管。

不過,南方一家交易場所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會員由省政府監管的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由於缺乏頂層設計,行業依然無規矩可依。

他表示,“如果國家層面不出臺規則,仍然把監管責任放在省級政府,地方政府還是難以拿捏監管標準。有的地方尺度很松,就會受到其他地方效仿,清理過後交易場所又會增加到一千多家。並且互聯網金融的便利就在於跨地區性,如果都回到省里,這樣的監管效果不高。”

在前述清整聯辦下發的326家違規或未通過驗收的各類商品交易場所名單中,各地上報數量不一,北京市上報交易平臺14家,大連市上報交易平臺39家,上海市上報交易平臺僅一家。

名單反映出的交易平臺主要問題有,涉嫌非法組織期貨交易,違反了“37號文”、“38號文”關於交易方式模式等相關規定,采取做市商、T+0、集中匿名交易模式,虛假宣傳,私設交易品種,超範圍經營石油貴金屬產品,涉嫌欺詐等等。

(第一財經實習生王天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944

內蒙古清整PPP項目涉5000億,退庫數量金額全國第一

在全國掀起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清理整頓風暴中,內蒙古自治區表現格外搶眼。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歷時4個多月清理整頓之後,截至2018年4月23日,內蒙古累計清理退庫項目323個,清減投資額3071億元。項目數量和金額均位居全國第一。除此之外,內蒙古還積極整改200個PPP項目,涉及資金1978億元。這意味著內蒙古此次清理整頓523個問題PPP項目,涉及資金5049億元。

內蒙古財政廳一位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以前地方盲目推PPP項目,很多不適合PPP模式或不規範的項目以及超過財政可承受能力的PPP項目,此次被清退出庫。另外部分PPP項目也將限期整改,否則清退出庫。未來內蒙古還會推PPP模式,只是更加嚴格規範地推。

一場PPP的規範降溫

在全國各地推廣PPP模式中,內蒙古逐步沖到最前面。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2016年1月內蒙古推出PPP項目222個,投資需求2334億元,項目數量和投資額在全國排在第八位。一年半之後的2017年6月,內蒙古推出的PPP項目數量沖到了全國第三(位於貴州和新疆之後),項目數量達到1173個。

上述財政廳人士說,地方盲目上一些PPP項目,項目數量大幅增加,不過這些項目並沒有開工,只是未來有意向做。

PPP模式火爆引起中央部委警惕,一場給PPP模式規範“降溫”的行動展開。

2017年4月底,財政部聯合發改委、司法部、人民銀行、銀監會和證監會發文,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其中專辟一節要求規範PPP行為,嚴禁地方借PPP模式變相舉債。

2017年5月,內蒙古財政廳發文規範當地PPP項目庫,設定更嚴格的入庫標準,對已入庫的PPP項目庫進行識別清理。

當時內蒙古財政廳稱,兩年來,各盟市陸續錄入平臺1191個PPP項目,總投資已達10564億元,同時也沈積了大量無法實施的項目,已嚴重影響自治區的項目落地率。請各盟市對已審核入庫的PPP項目信息進行完善和補充,對2017年8月底還沒有達到新入庫標準的項目進行匯總上報,自治區將統一做退庫處理。

“我們在這時候就開始對PPP項目庫進行清理,比財政部統一要求各地清理PPP項目庫時間要早。”上述財政人士稱。

2017年8月份,投資300多億元的內蒙古包頭市地鐵PPP項目因為與當地財政收入不匹配,被中央建議叫停。

財政部PPP專家張笑戩告訴第一財經,包頭地鐵事件讓自治區政府對債務控制和PPP項目過熱予以高度重視,再加上後來經濟財政數據擠水分調低了部分增長指標,間接降低了財政可承受能力。與此同時,當地財政廳開始從嚴審核入庫項目,並對原有庫內項目進行了重新審核和複查工作,擠掉了一些庫里積存未動的項目,並清退了部分運作不規範的項目,所以造成當地大規模PPP項目被清退和整改。

2017年11月,財政部發文要求全國各地集中清理當地PPP項目,對不符合規範的假PPP項目進行集中清退。清理結果在今年3月底前匯報到財政部。

未出現大面積叫停PPP項目

近日,財政部公布了PPP項目清理整頓風暴結果,截至2018年4月23日,各地累計清理退庫項目1695個、涉及投資額1.8萬億元。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2017年9月末,內蒙古管理庫入庫PPP項目(不含儲備項目)為577個,經過清理整頓之後六成項目被清退出庫,截至2018年4月底,內蒙古項目僅為358個。

比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立體交通綜合樞紐及綜合旅遊公路PPP項目,因為實施方案調整,不再繼續采用PPP模式而被清退出庫。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霍林郭勒市河東新區中蒙醫院工程項目,也因不再采用PPP模式而被退庫。鄂爾多斯空港物流園區燃氣工程PPP項目,因尚未落地,而被清退出庫。

在僅剩的358個PPP項目中,200個項目還被要求整改。比如,內蒙古自治區烏海經濟開發區海勃灣工業園10000噸汙水處理及中水回用工程項目因為運作不規範,被財政部要求整改。

上述內蒙古財政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正在起草文件通報有問題的PPP項目,要求這些項目在限期內整改,逾期仍不符合相關要求的,將被勒令退出項目庫。

“目前除了包頭地鐵和一些財政部示範項目被叫停外,內蒙古沒有出現大範圍叫停PPP項目。”該人士說,“我們將更加關註PPP項目財政可承受能力,嚴守10%紅線。”

在2018年PPP工作計劃中,內蒙古財政廳明確,嚴格進行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關,嚴守財政支出10%的紅線,加強財政支出責任監測,完善風險分擔機制,有效防範財政風險,規範推進PPP工作,確保財政當期可承受、遠期可持續,更好地支持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加強部門監管協同聯控,預防金融財政風險。

“現在看內蒙古退庫項目數量較大,但長遠角度看這是對自治區後續PPP項目的開展預留空間和機會,以後PPP項目會和債務規模同時考慮,多措並舉保證後續項目的規範發展。” 張笑戩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