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樂視在蒙眼狂奔中離職的高管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5/163129.shtml

樂視在蒙眼狂奔中離職的高管
界面 界面

樂視在蒙眼狂奔中離職的高管

樂視在踉踉蹌蹌、艱難自救的路上,如何調整戰略的風向標?

來源 | 界面(ID:wowjiemian)

文 | 馬穎君

自樂視危機爆發以來,樂視的高管也在不斷出走。

近日懶熊體育報道稱,原樂視體育首席營銷官強煒已經離職,樂視體育香港公司代理CEO賴汝正或也有意向北京總部請辭,香港公司COO詹挺幾個月前離開香港,一直處於休假狀態,都沒在北京辦公室出現。

timg

樂視體育方面對懶熊體育否認了強煒離職的消息,表示賴汝正和詹挺都在職,其中“詹挺已完成香港任務調回北京”。

樂視危機爆發後,大量高管離職。樂視體育和樂視汽車是高管離職的重災區,高管離職傳聞不斷。同時,樂視危機,導致離職潮還波及到了樂視控股等其他公司。不久前,樂視公司全球投融資主管鄭孝明和樂視控股CFO吳輝相繼被證實離職,前者在樂視曾主導20億美元收購美國電視品牌Vizio交易,後者則是易到14億貸款案的操盤者。

在這些離開的高管中,有些是剛加入樂視半年左右的新兵,有的是在樂視體育供職已久的老人。雖然離開的時間均在危機爆發之後,但他們離職的原因卻不盡相同。

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危機爆發後,從樂視出走的高管以及背後的原因。

樂視體育高管流失最嚴重

樂視體育的高管多數曾在央視、新浪任職,屬於媒體出身。媒體人懂得如何做內容,但媒體人不是生意人,對於怎麽賺錢和管理團隊並不擅長。

樂視危機爆發後,樂視體育CEO雷振劍在去年12月5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反思,“歸根結底還是我們自己核心能力和組織結構不夠完善。”對於樂視體育這個享受著政策紅利迅速成長起來的年輕公司來講,雷振劍還表示,“非常希望能夠找到更多的人補充我的短板和我互補。”

timg (2)

樂視體育的管理團隊急需生意人加入,張誌勇被認為是能夠補齊短板的重要人選。

加入樂視前,張誌勇曾在李寧公司任CEO。在李寧公司擔任CEO的22年間,帶領公司實現7億至95億的業務跨越,將其塑造成為中國最大的體育用品公司。因為其在商業方面的優異成績,樂視體育熱情地用總裁的頭銜邀請張誌勇加入,而後者於2016年9月份正式加入樂視。

然而不巧的是,在張誌勇加入樂視不到兩個月後,樂視便爆發了危機,而樂視體育正是這場的危機的風暴眼之一。

而張誌勇在加入樂視體育後,分管的是裝備事業部——一個並沒有太多實權和實事可做的部門,這使得張誌勇的工作很難開展。再加上受到樂視輿論危機的影響,以及緊接著的裁員,張誌勇更是陷入了一種什麽都不能做的尷尬境遇。

2017年3月,加盟樂視體育半年的張誌勇便匆匆離職了。他在樂視體育任職的時間很短,可以說,張誌勇的來和去都未對樂視體育產生多大影響。

張誌勇並不是唯一一個直接受到危機影響而離職的高管,總編輯敖銘在危機爆發後一個月左右便離開了樂視體育。敖銘於2016年5月正式加入樂視體育出任總編輯,此前歷任新浪體育總監、搜狐體育總監,他在樂視體育停留的時間也僅僅有半年。

來去匆匆的新高管對樂視體育產生的負面影響有限,但這次危機波及的並不僅僅是新加入的高管,還有任職時間較長的核心高管。

於航離開的時間和張誌勇基本一致,但和張誌勇不同的是,於航是樂視體育較早的核心高管之一。在離開樂視之前,他已經在此任職了2年4個月。對於這家快速成長的年輕公司來講,2年4個月是很長的任職時間,樂視體育2014年3月才從樂視網獨立出來,到目前為止,也只有3年多。

在這兩年多內,於航幫助樂視體育迅速完成了版權積累。樂視體育在內容上重金十多億,買下超過300項賽事版權,於航便是這背後的操盤手。版權對於一家內容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中重要版權的獲得甚至在樂視體育獲得融資方面都有巨大幫助,最典型的就是以27億元獲得的中超2年新媒體版權,成為樂視體育獲得巨額B輪融資的重要砝碼。

於航也因為在聚攏版權資源的優秀表現升任COO,不過危機之後樂視體育的組織結構和業務調整似乎為於航的離職埋下了伏筆。

timg (1)

去年12月,在賈躍亭發布公開信反思樂視的問題之後,樂視體育架構調整,成立三大事業群。於航在此次調整中受到的影響較大。他原本擅長的版權工作、以及升任COO後負責的付費會員等業務,被重新劃歸到新媒體及線上事業群的媒體事業部之下,該事業部由劉建宏負責。而於航不得不參與到一些不熟悉的工作中,比如協調管理行政、采購、法務部門。簡單來說,於航在組織結構調整中,由花錢的角色變成了掙錢的角色,最後變成了協調的角色,權力不斷被稀釋——這意味著,於航距離離職不遠了。

3月下旬,樂視內部郵件顯示,高峻被任命為樂視體育新一任COO,於航離職消息被坐實。對於以內容為生存根本的樂視體育來講,於航的離開是巨大損失。

從於航負責的業務變化來看,他的離開和樂視危機並非直接相關,而是權利更叠的結果。不能將人才用在最適合的位置上,也同樣屬於雷振劍所指出問題,即“組織結構不夠完善”。

樂視體育高管離職頻繁由來已久。危機爆發之前,樂視體育香港CEO程益中、生態商業副總裁沈威、負責賽事運營的副總裁邱誌偉陸續離職,這三位在樂視的時間均在1年以內。程益中被雷振劍譽為“中國傳媒界最大也是最後一個大咖”,而邱誌偉曾是NBA中國副總裁。樂視體育花了大力氣以及大價錢把這些高管請來,最終卻沒能把他們留住。

不久前,有消息稱樂視體育副董事長馬國力和CMO強煒也將離職。馬國力否認了離職消息,但同時表示“假如將來不得不離開樂視體育,也是為了避免利益沖突”,顯得有些意味深長。另外,樂視體育否認了CMO強煒離職的消息。

目前在版權、賽事運營、內容和營銷方面,負責前兩項業務的明星高管已經離職,負責營銷的高管傳出離職消息。如今尚未傳出離職消息的高管還有副總裁金航和COO高峻和CEO雷振劍。

除了明星高管的流失,樂視體育還陸續丟失了亞冠、中超和ATP的頭部版權,樂視體育目前正處在危局之中。

樂視汽車同樣是重災區

丁磊離職樂視的“謠言”最終成真。3月20日,丁磊在其認證的微博中正式聲明稱,“由於個人身體原因”,不再擔任樂視超級汽車全球副董事長、中國及亞太區CEO職務。

然而實際上,丁磊在樂視汽車重大儀式上的缺席以及再未轉發樂視汽車動態的朋友圈都表明,丁磊早已有意離開樂視。

丁磊最終給出的“出於個人身體原因”,恐怕也只是個托詞。作為一個擁有20多年傳統整車企業工作經驗的汽車專家來說,對於做車的投入、造車的難度和辛苦,丁磊十分清楚。

timg (3)

至於他離開樂視的原因,或許是資金的異常緊張、資源調配的困難,再或者是和樂視汽車全新的模式難以配合。但不論是出於哪種原因,丁磊最終還是離開了樂視,這位有著巨大背書作用的高管離開,對於樂視來說是個巨大的損失。

除了丁磊的離職,遠在美國法拉第未來的兩位高管也選擇了離開。FF91展出之前,法拉第未來產品營銷和增長副主席約爾格·薩默爾(Joerg Sommer)和全球首席品牌和商務官馬可·馬蒂亞奇(Marco Mattiacci))離職。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有匿名消息人士表示,馬蒂亞奇在離開前曾對賈躍亭表示,公司還未做好準備,他對法拉第未來在CES上展出新車感到不安。

不過FF91展出後獲得一致好評,36個小時內,FF91的訂單量突破了6萬(包含未支付訂單),兩位離職高管未能參與FF91最終的華麗亮相,但不可否認的是,樂視在造車的路上還有巨大的不確定性。

FF91的亮相給整個公司、投資者和各種利益相關方的人打了一針強心劑,隨後孫宏斌150億馳援樂視更是讓人振奮。樂視比較平穩地渡過了2017年的第一個季度,然而在4月份,受嚴格的外匯管制影響,樂視20億美元收購美國電視廠商的計劃流產,緊接著易到創始人周航一封聲明直指樂視挪用易到貸款,再一次將樂視送上了風口浪尖。

受到這輪危機的直接影響,主導Vizio收購案的鄭孝明和操盤易到14億貸款案的吳輝先後被證實離職。

和兩年前高調進入汽車領域相比,資金鏈異常緊張樂視現在已經無法蒙眼狂奔了。在美國四處開設辦公室,高薪挖人,在寸土寸金的矽谷買地建廠,在莫幹山購入大量土地已經讓樂視投入了超過百億的資金。與此同時,樂視的其他業務還只是在起步發展階段,尚不能實現穩定盈利。

孫宏斌近期表示,讓賈躍亭放棄汽車夢想“不太現實”,為了支持他完成這個昂貴的夢想,其他的業務“該賣的賣掉,該合作合作”。

從賈躍亭的行事風格上來說,他未必認輸;但是從目前的現實狀況來看,孫宏斌則是點明了樂視不得不走的自救之路。

賈躍亭在公開信中指出,樂視已經結束了蒙眼狂奔的第一階段,轉向以經營為導向的第二階段。樂視在踉踉蹌蹌、艱難自救的路上,將不斷地面對轉型、合並和取舍的問題,隨之而來的,還將有更多高管的職位變動,而接下來他們去留將成為樂視戰略調整的風向標。

樂視 賈躍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61

樂視在蒙眼狂奔中離職的高管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5/163129.shtml

樂視在蒙眼狂奔中離職的高管
界面 界面

樂視在蒙眼狂奔中離職的高管

樂視在踉踉蹌蹌、艱難自救的路上,如何調整戰略的風向標?

來源 | 界面(ID:wowjiemian)

文 | 馬穎君

自樂視危機爆發以來,樂視的高管也在不斷出走。

近日懶熊體育報道稱,原樂視體育首席營銷官強煒已經離職,樂視體育香港公司代理CEO賴汝正或也有意向北京總部請辭,香港公司COO詹挺幾個月前離開香港,一直處於休假狀態,都沒在北京辦公室出現。

timg

樂視體育方面對懶熊體育否認了強煒離職的消息,表示賴汝正和詹挺都在職,其中“詹挺已完成香港任務調回北京”。

樂視危機爆發後,大量高管離職。樂視體育和樂視汽車是高管離職的重災區,高管離職傳聞不斷。同時,樂視危機,導致離職潮還波及到了樂視控股等其他公司。不久前,樂視公司全球投融資主管鄭孝明和樂視控股CFO吳輝相繼被證實離職,前者在樂視曾主導20億美元收購美國電視品牌Vizio交易,後者則是易到14億貸款案的操盤者。

在這些離開的高管中,有些是剛加入樂視半年左右的新兵,有的是在樂視體育供職已久的老人。雖然離開的時間均在危機爆發之後,但他們離職的原因卻不盡相同。

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危機爆發後,從樂視出走的高管以及背後的原因。

樂視體育高管流失最嚴重

樂視體育的高管多數曾在央視、新浪任職,屬於媒體出身。媒體人懂得如何做內容,但媒體人不是生意人,對於怎麽賺錢和管理團隊並不擅長。

樂視危機爆發後,樂視體育CEO雷振劍在去年12月5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反思,“歸根結底還是我們自己核心能力和組織結構不夠完善。”對於樂視體育這個享受著政策紅利迅速成長起來的年輕公司來講,雷振劍還表示,“非常希望能夠找到更多的人補充我的短板和我互補。”

timg (2)

樂視體育的管理團隊急需生意人加入,張誌勇被認為是能夠補齊短板的重要人選。

加入樂視前,張誌勇曾在李寧公司任CEO。在李寧公司擔任CEO的22年間,帶領公司實現7億至95億的業務跨越,將其塑造成為中國最大的體育用品公司。因為其在商業方面的優異成績,樂視體育熱情地用總裁的頭銜邀請張誌勇加入,而後者於2016年9月份正式加入樂視。

然而不巧的是,在張誌勇加入樂視不到兩個月後,樂視便爆發了危機,而樂視體育正是這場的危機的風暴眼之一。

而張誌勇在加入樂視體育後,分管的是裝備事業部——一個並沒有太多實權和實事可做的部門,這使得張誌勇的工作很難開展。再加上受到樂視輿論危機的影響,以及緊接著的裁員,張誌勇更是陷入了一種什麽都不能做的尷尬境遇。

2017年3月,加盟樂視體育半年的張誌勇便匆匆離職了。他在樂視體育任職的時間很短,可以說,張誌勇的來和去都未對樂視體育產生多大影響。

張誌勇並不是唯一一個直接受到危機影響而離職的高管,總編輯敖銘在危機爆發後一個月左右便離開了樂視體育。敖銘於2016年5月正式加入樂視體育出任總編輯,此前歷任新浪體育總監、搜狐體育總監,他在樂視體育停留的時間也僅僅有半年。

來去匆匆的新高管對樂視體育產生的負面影響有限,但這次危機波及的並不僅僅是新加入的高管,還有任職時間較長的核心高管。

於航離開的時間和張誌勇基本一致,但和張誌勇不同的是,於航是樂視體育較早的核心高管之一。在離開樂視之前,他已經在此任職了2年4個月。對於這家快速成長的年輕公司來講,2年4個月是很長的任職時間,樂視體育2014年3月才從樂視網獨立出來,到目前為止,也只有3年多。

在這兩年多內,於航幫助樂視體育迅速完成了版權積累。樂視體育在內容上重金十多億,買下超過300項賽事版權,於航便是這背後的操盤手。版權對於一家內容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中重要版權的獲得甚至在樂視體育獲得融資方面都有巨大幫助,最典型的就是以27億元獲得的中超2年新媒體版權,成為樂視體育獲得巨額B輪融資的重要砝碼。

於航也因為在聚攏版權資源的優秀表現升任COO,不過危機之後樂視體育的組織結構和業務調整似乎為於航的離職埋下了伏筆。

timg (1)

去年12月,在賈躍亭發布公開信反思樂視的問題之後,樂視體育架構調整,成立三大事業群。於航在此次調整中受到的影響較大。他原本擅長的版權工作、以及升任COO後負責的付費會員等業務,被重新劃歸到新媒體及線上事業群的媒體事業部之下,該事業部由劉建宏負責。而於航不得不參與到一些不熟悉的工作中,比如協調管理行政、采購、法務部門。簡單來說,於航在組織結構調整中,由花錢的角色變成了掙錢的角色,最後變成了協調的角色,權力不斷被稀釋——這意味著,於航距離離職不遠了。

3月下旬,樂視內部郵件顯示,高峻被任命為樂視體育新一任COO,於航離職消息被坐實。對於以內容為生存根本的樂視體育來講,於航的離開是巨大損失。

從於航負責的業務變化來看,他的離開和樂視危機並非直接相關,而是權利更叠的結果。不能將人才用在最適合的位置上,也同樣屬於雷振劍所指出問題,即“組織結構不夠完善”。

樂視體育高管離職頻繁由來已久。危機爆發之前,樂視體育香港CEO程益中、生態商業副總裁沈威、負責賽事運營的副總裁邱誌偉陸續離職,這三位在樂視的時間均在1年以內。程益中被雷振劍譽為“中國傳媒界最大也是最後一個大咖”,而邱誌偉曾是NBA中國副總裁。樂視體育花了大力氣以及大價錢把這些高管請來,最終卻沒能把他們留住。

不久前,有消息稱樂視體育副董事長馬國力和CMO強煒也將離職。馬國力否認了離職消息,但同時表示“假如將來不得不離開樂視體育,也是為了避免利益沖突”,顯得有些意味深長。另外,樂視體育否認了CMO強煒離職的消息。

目前在版權、賽事運營、內容和營銷方面,負責前兩項業務的明星高管已經離職,負責營銷的高管傳出離職消息。如今尚未傳出離職消息的高管還有副總裁金航和COO高峻和CEO雷振劍。

除了明星高管的流失,樂視體育還陸續丟失了亞冠、中超和ATP的頭部版權,樂視體育目前正處在危局之中。

樂視汽車同樣是重災區

丁磊離職樂視的“謠言”最終成真。3月20日,丁磊在其認證的微博中正式聲明稱,“由於個人身體原因”,不再擔任樂視超級汽車全球副董事長、中國及亞太區CEO職務。

然而實際上,丁磊在樂視汽車重大儀式上的缺席以及再未轉發樂視汽車動態的朋友圈都表明,丁磊早已有意離開樂視。

丁磊最終給出的“出於個人身體原因”,恐怕也只是個托詞。作為一個擁有20多年傳統整車企業工作經驗的汽車專家來說,對於做車的投入、造車的難度和辛苦,丁磊十分清楚。

timg (3)

至於他離開樂視的原因,或許是資金的異常緊張、資源調配的困難,再或者是和樂視汽車全新的模式難以配合。但不論是出於哪種原因,丁磊最終還是離開了樂視,這位有著巨大背書作用的高管離開,對於樂視來說是個巨大的損失。

除了丁磊的離職,遠在美國法拉第未來的兩位高管也選擇了離開。FF91展出之前,法拉第未來產品營銷和增長副主席約爾格·薩默爾(Joerg Sommer)和全球首席品牌和商務官馬可·馬蒂亞奇(Marco Mattiacci))離職。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有匿名消息人士表示,馬蒂亞奇在離開前曾對賈躍亭表示,公司還未做好準備,他對法拉第未來在CES上展出新車感到不安。

不過FF91展出後獲得一致好評,36個小時內,FF91的訂單量突破了6萬(包含未支付訂單),兩位離職高管未能參與FF91最終的華麗亮相,但不可否認的是,樂視在造車的路上還有巨大的不確定性。

FF91的亮相給整個公司、投資者和各種利益相關方的人打了一針強心劑,隨後孫宏斌150億馳援樂視更是讓人振奮。樂視比較平穩地渡過了2017年的第一個季度,然而在4月份,受嚴格的外匯管制影響,樂視20億美元收購美國電視廠商的計劃流產,緊接著易到創始人周航一封聲明直指樂視挪用易到貸款,再一次將樂視送上了風口浪尖。

受到這輪危機的直接影響,主導Vizio收購案的鄭孝明和操盤易到14億貸款案的吳輝先後被證實離職。

和兩年前高調進入汽車領域相比,資金鏈異常緊張樂視現在已經無法蒙眼狂奔了。在美國四處開設辦公室,高薪挖人,在寸土寸金的矽谷買地建廠,在莫幹山購入大量土地已經讓樂視投入了超過百億的資金。與此同時,樂視的其他業務還只是在起步發展階段,尚不能實現穩定盈利。

孫宏斌近期表示,讓賈躍亭放棄汽車夢想“不太現實”,為了支持他完成這個昂貴的夢想,其他的業務“該賣的賣掉,該合作合作”。

從賈躍亭的行事風格上來說,他未必認輸;但是從目前的現實狀況來看,孫宏斌則是點明了樂視不得不走的自救之路。

賈躍亭在公開信中指出,樂視已經結束了蒙眼狂奔的第一階段,轉向以經營為導向的第二階段。樂視在踉踉蹌蹌、艱難自救的路上,將不斷地面對轉型、合並和取舍的問題,隨之而來的,還將有更多高管的職位變動,而接下來他們去留將成為樂視戰略調整的風向標。

樂視 賈躍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62

區塊鏈生死局:散戶蒙眼進場莊家高位派發 2天賺30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8/166967.shtml

區塊鏈生死局:散戶蒙眼進場莊家高位派發 2天賺30億
面包財經 面包財經

區塊鏈生死局:散戶蒙眼進場莊家高位派發 2天賺30億

你看到的是區塊鏈,人家看到的是接盤俠。

來源 | 面包財經(ID:mianbaocaijing)

西風東漸,在大洋此岸掀起陣陣狂潮。

2018年一開始,從大洋彼岸中概股開始熱炒的區塊鏈概念,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席卷大A股。

一時間,連坐著免費班車去超市掃貨的老大媽都邊打著毛線邊問:啥叫區塊鏈?

開年熱詞區塊鏈到底火成啥樣?

某虛擬貨幣交易網站的“首席戰略官”在參加一家券商緊急組織的機構投資者電話會議上感嘆:最近太忙了,推掉了好幾十個邀請,才能來跟各位機構投資者交流——主要是因為我跟某某研究員私交好。

按照大A股的風格,二級市場一定會來一波熱炒。先看看這個板塊的漲幅:

微信圖片_20180118120711

在區塊鏈概念股中,年初至今漲幅靠前的股票以中小盤股為主,市值多在百億之下,漲幅動輒超過40%,除去新股不談,足以秒殺其它板塊。

火熱歸火熱,但是面包財經發現,這兩天有些區塊鏈風口上的公司成交量驟增,正在顯示出“莊家精準出貨,韭菜高位接盤”的征兆。

比如,市值僅為60多億元的安妮股份(14.110,?-1.57,?-10.01%)(002235.SZ)。先來看看其近期的股價走勢:

微信圖片_20180118120719

從2018年初的10.26元/股飆漲至2018年1月16日的15.68元/股,漲幅為52.83%。

隨著股價飆漲,其成交量在本周驟然放大:2018年1月15日,成交量為107萬手,換手率高達32.1%,而在以往,換手率通常在5%以下。

光1月15日和16日這兩日的成交額總和就超過30億元,要知道其流通市值才不過50多億。

有人買就有人賣,不然就沒交易量。在區塊鏈概念感召之下,一大波散戶排隊進場,那到底誰在高位套現離場呢?

置身如此瘋狂的區塊鏈概念熱潮中,安妮股份的質地究竟如何?是真的能乘著區塊鏈東風飛上天,還是落得狂歡後的一地雞毛?

回歸常識,不妨來讀讀安妮股份的財報。之所以選擇漲幅不是最大,市值也不是最高的安妮股份,很大原因在於在之前市場炒作互聯網、彩票等炙手可熱的概念時,這家公司也都是座上賓。

造紙商安妮股份與區塊鏈的那點事:謀求轉型 切入數字版權業務?

安妮股份於2008年在中小板上市,彼時主營業務是商務信息用紙制造。

按理說,一家傳統造紙公司與區塊鏈還真的很難扯上關系。不過,安妮股份自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在謀求轉型,期間發展過互聯網廣告營銷、互聯網彩票等業務。而2018年年初的這場區塊鏈小旋風,則是由其2016年巨資並購的一家數字版權公司帶來的。

2016年,安妮股份並購暢元國訊,正式切入數字版權領域。2017年,公司上線“版權家”網站,提供版權認證服務,下圖截自“版權家”官網:

微信圖片_20180118120725

對區塊鏈的描述則出現在2017年半年報中:“在依托DCI體系的基礎上,公司持續研究智能AI技術及區塊鏈技術在版權領域的應用……”。此外基本沒有更詳細的介紹。

但是到了2018年初,區塊鏈概念大火之後,公司便與投資者有了密切的互動交流。1月11日至12日,短短兩天便公告了三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無一例外地,投資者的關註重點都在區塊鏈上。

在2018年1月10日與投資者的電話互動中,安妮股份解釋了區塊鏈技術在版權保護中的運用。根據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安妮股份於2016年11月引入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版權保護中,是國內首家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版權保護中的企業,版權區塊鏈系統獲得工信部電子標準院測評證書。

而就在幾個月前,也就是2017年8月24日的一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中雖然也提到了版權業務,但彼時尚未談及區塊鏈。

不知道這算是誤打誤撞,深謀遠慮,還是跟風追擊呢?

小市值高估值:拿什麽支撐百倍市盈率?

先不說其具體的業務轉型情況,光看安妮股份上市這近10年來的業績,就會感到森森寒意。

微信圖片_20180118120731

剛上市的頭兩年,可以說是安妮股份業績較光彩的時期了。2008年和2009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462.24萬元和4226.73萬元。但隨後凈利潤情況直轉急下,2010年和2011年僅錄得254萬和417萬的歸母凈利潤,在2014年甚至產生9200多萬的巨額虧損。

2008年至2016年的累計歸母凈利潤(盈虧相抵)僅為3500多萬元。

而縱觀安妮股份歷史PE走勢,剔除虧損時期不算,大部分時間的PE值竟然都在100倍以上!一般來說,這種估值水平就需要多年保持50%甚至是100%以上的利潤增速才可維持。

但是,結合安妮股份歷年的業績情況來看,“成長性”這頂帽子真的不太容易戴到頭上。此次所謂的區塊鏈概念真的能夠支撐如此高的市盈率嗎?

證監會和財政部雙雙盯上 連續兩年出現會計差錯?

經營不善可以從多方面找到借口,但是,財報編制出錯,就不能怨天怨地怨對手了。

2010年2月,廈門證監局對安妮股份進行立案調查。2011年9月底,安妮股份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微信圖片_20180118120738

證監會認定安妮股份在2008年虛增利潤1609.13萬元,該筆利潤占2008年調整後利潤總額的38%。

事實上,在證監會正式下達處罰之前,安妮股份已經在2010年4月對2008年度會計差錯進行了更正。

除了2008年虛增利潤外,在2010年財政部對安妮股份開展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中,發現其2009年的財報編制又出了幺蛾子。最終,安妮股份調減2009年歸母凈利潤240萬元,占2009年調整後歸母凈利潤5.7%。

上市後連續兩年財報出現問題,即便是對於以讀財報為主業的面包財經小夥伴們,也算是開眼界了。

巨額並購謀轉型 高商譽懸頂?

雖然說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但既然會計差錯更正已經是陳年往事了,姑且不去細究。

說回到安妮股份近年來的轉型之路。要從傳統造紙行業跨入互聯網行業,並購當然是一個常見的“捷徑”。下表為安妮股份主要轉型並購情況:

微信圖片_20180118120744

在歷次並購中,耗資最大的要數對暢元國訊的並購。暢元國訊主營業務是數字版權經營,包括版權技術業務、版權保護業務、版權交易業務和版權增值業務。

2016年,安妮股份以發行股份和現金支付方式收購暢元國訊100%股權,支付對價11.38億元,相較評估凈資產4799.58萬元,增值率為2271.54%。

如此高的增值率,自然會帶來高商譽。2016年在完成對暢元國訊的並購後,安妮股份的商譽賬面值增加了10.41億元,占2016年末的凈資產比重達43%。

再加上之前的種種並購,截至2017年9月底,安妮股份賬面商譽價值為11.04億元,占凈資產的比重超過45%。

當然,如果能夠帶來實打實的利潤增長,高商譽並不是不可以接受。但是,一旦新並購公司業績增幅出現下滑甚至是利潤大幅下降,那麽巨額的商譽減值將不可避免,而這將對利潤造成致命的影響。

暢元國訊目前尚處在業績承諾期,其2016年已實現業績承諾,而2017年前三個季度實現凈利潤只有6574.81萬元,不知道能否在2017年第四季度努力一把,實現2017年凈利潤不低於1億的承諾?

商譽減值地雷集中引爆 區塊鏈真的能成為護身符?

說到高商譽,就必然會想到商譽減值,這可是利潤大殺器。

實際上,在2016年安妮股份就集中對四項商譽進行了減值:

2016年共計提了2798.35萬元的商譽減值,其中有三項商譽均為100%計提,但合計金額占比不大。最大的一筆減值則是對2015年並購的微夢想進行的計提,高達2557.33萬元,占總計提金額的91%。而在2016年,安妮股份的歸母凈利潤也才不過1200萬元。

說一點細節。

微夢想的主營業務是通過運營自媒體賬號匯聚流量後,依托互聯網社交平臺作為營銷推廣信息發布平臺,為客戶提供以廣告形式為主的移動互聯網營銷推廣解決方案。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運營公眾號,然後賣力拉廣告?突然間感覺,在公眾號上碼字似乎、仿佛、也許還真是一個前途無量的工作。

2015年,安妮股份以9639萬元並購了微夢想51%的股權,相當於對微夢想的整體估值為1.89億元,溢價近10倍,產生商譽8493.84萬元。後在2016年又並購了微夢想30%的股份,現金7040.81億元支付,按此估價微夢想1年後的整體估值約為2.35億元。

但是,在收購微夢想30%股權後,微夢想並沒有完成2016年的業績承諾:承諾凈利潤為2690萬元,而實際僅實現了凈利潤133.17萬元,完成率僅為4.95%。

而在2017年上半年,微夢想仍虧損60.68萬元。至於是否還會進一步減值,則要看微夢想接下來具體的業績情況。

上市10年,業績始終難有起色,不知在數字版權領域,安妮股份是否真的能有所成?

對於這兩天接盤的散戶們來說,當前最現實的問題是:區塊鏈概念熱炒過後,誰來接盤?

你看到的是區塊鏈,人家看到的是接盤俠。二級市場里買的每一手股票,背後都有一個賣家,為什麽人家會賣呢?

區塊鏈 安妮股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39

區塊鏈生死局:散戶蒙眼進場莊家高位派發 2天賺30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8/166967.shtml

區塊鏈生死局:散戶蒙眼進場莊家高位派發 2天賺30億
面包財經 面包財經

區塊鏈生死局:散戶蒙眼進場莊家高位派發 2天賺30億

你看到的是區塊鏈,人家看到的是接盤俠。

來源 | 面包財經(ID:mianbaocaijing)

西風東漸,在大洋此岸掀起陣陣狂潮。

2018年一開始,從大洋彼岸中概股開始熱炒的區塊鏈概念,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席卷大A股。

一時間,連坐著免費班車去超市掃貨的老大媽都邊打著毛線邊問:啥叫區塊鏈?

開年熱詞區塊鏈到底火成啥樣?

某虛擬貨幣交易網站的“首席戰略官”在參加一家券商緊急組織的機構投資者電話會議上感嘆:最近太忙了,推掉了好幾十個邀請,才能來跟各位機構投資者交流——主要是因為我跟某某研究員私交好。

按照大A股的風格,二級市場一定會來一波熱炒。先看看這個板塊的漲幅:

微信圖片_20180118120711

在區塊鏈概念股中,年初至今漲幅靠前的股票以中小盤股為主,市值多在百億之下,漲幅動輒超過40%,除去新股不談,足以秒殺其它板塊。

火熱歸火熱,但是面包財經發現,這兩天有些區塊鏈風口上的公司成交量驟增,正在顯示出“莊家精準出貨,韭菜高位接盤”的征兆。

比如,市值僅為60多億元的安妮股份(14.110,?-1.57,?-10.01%)(002235.SZ)。先來看看其近期的股價走勢:

微信圖片_20180118120719

從2018年初的10.26元/股飆漲至2018年1月16日的15.68元/股,漲幅為52.83%。

隨著股價飆漲,其成交量在本周驟然放大:2018年1月15日,成交量為107萬手,換手率高達32.1%,而在以往,換手率通常在5%以下。

光1月15日和16日這兩日的成交額總和就超過30億元,要知道其流通市值才不過50多億。

有人買就有人賣,不然就沒交易量。在區塊鏈概念感召之下,一大波散戶排隊進場,那到底誰在高位套現離場呢?

置身如此瘋狂的區塊鏈概念熱潮中,安妮股份的質地究竟如何?是真的能乘著區塊鏈東風飛上天,還是落得狂歡後的一地雞毛?

回歸常識,不妨來讀讀安妮股份的財報。之所以選擇漲幅不是最大,市值也不是最高的安妮股份,很大原因在於在之前市場炒作互聯網、彩票等炙手可熱的概念時,這家公司也都是座上賓。

造紙商安妮股份與區塊鏈的那點事:謀求轉型 切入數字版權業務?

安妮股份於2008年在中小板上市,彼時主營業務是商務信息用紙制造。

按理說,一家傳統造紙公司與區塊鏈還真的很難扯上關系。不過,安妮股份自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在謀求轉型,期間發展過互聯網廣告營銷、互聯網彩票等業務。而2018年年初的這場區塊鏈小旋風,則是由其2016年巨資並購的一家數字版權公司帶來的。

2016年,安妮股份並購暢元國訊,正式切入數字版權領域。2017年,公司上線“版權家”網站,提供版權認證服務,下圖截自“版權家”官網:

微信圖片_20180118120725

對區塊鏈的描述則出現在2017年半年報中:“在依托DCI體系的基礎上,公司持續研究智能AI技術及區塊鏈技術在版權領域的應用……”。此外基本沒有更詳細的介紹。

但是到了2018年初,區塊鏈概念大火之後,公司便與投資者有了密切的互動交流。1月11日至12日,短短兩天便公告了三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無一例外地,投資者的關註重點都在區塊鏈上。

在2018年1月10日與投資者的電話互動中,安妮股份解釋了區塊鏈技術在版權保護中的運用。根據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安妮股份於2016年11月引入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版權保護中,是國內首家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版權保護中的企業,版權區塊鏈系統獲得工信部電子標準院測評證書。

而就在幾個月前,也就是2017年8月24日的一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中雖然也提到了版權業務,但彼時尚未談及區塊鏈。

不知道這算是誤打誤撞,深謀遠慮,還是跟風追擊呢?

小市值高估值:拿什麽支撐百倍市盈率?

先不說其具體的業務轉型情況,光看安妮股份上市這近10年來的業績,就會感到森森寒意。

微信圖片_20180118120731

剛上市的頭兩年,可以說是安妮股份業績較光彩的時期了。2008年和2009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462.24萬元和4226.73萬元。但隨後凈利潤情況直轉急下,2010年和2011年僅錄得254萬和417萬的歸母凈利潤,在2014年甚至產生9200多萬的巨額虧損。

2008年至2016年的累計歸母凈利潤(盈虧相抵)僅為3500多萬元。

而縱觀安妮股份歷史PE走勢,剔除虧損時期不算,大部分時間的PE值竟然都在100倍以上!一般來說,這種估值水平就需要多年保持50%甚至是100%以上的利潤增速才可維持。

但是,結合安妮股份歷年的業績情況來看,“成長性”這頂帽子真的不太容易戴到頭上。此次所謂的區塊鏈概念真的能夠支撐如此高的市盈率嗎?

證監會和財政部雙雙盯上 連續兩年出現會計差錯?

經營不善可以從多方面找到借口,但是,財報編制出錯,就不能怨天怨地怨對手了。

2010年2月,廈門證監局對安妮股份進行立案調查。2011年9月底,安妮股份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微信圖片_20180118120738

證監會認定安妮股份在2008年虛增利潤1609.13萬元,該筆利潤占2008年調整後利潤總額的38%。

事實上,在證監會正式下達處罰之前,安妮股份已經在2010年4月對2008年度會計差錯進行了更正。

除了2008年虛增利潤外,在2010年財政部對安妮股份開展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中,發現其2009年的財報編制又出了幺蛾子。最終,安妮股份調減2009年歸母凈利潤240萬元,占2009年調整後歸母凈利潤5.7%。

上市後連續兩年財報出現問題,即便是對於以讀財報為主業的面包財經小夥伴們,也算是開眼界了。

巨額並購謀轉型 高商譽懸頂?

雖然說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但既然會計差錯更正已經是陳年往事了,姑且不去細究。

說回到安妮股份近年來的轉型之路。要從傳統造紙行業跨入互聯網行業,並購當然是一個常見的“捷徑”。下表為安妮股份主要轉型並購情況:

微信圖片_20180118120744

在歷次並購中,耗資最大的要數對暢元國訊的並購。暢元國訊主營業務是數字版權經營,包括版權技術業務、版權保護業務、版權交易業務和版權增值業務。

2016年,安妮股份以發行股份和現金支付方式收購暢元國訊100%股權,支付對價11.38億元,相較評估凈資產4799.58萬元,增值率為2271.54%。

如此高的增值率,自然會帶來高商譽。2016年在完成對暢元國訊的並購後,安妮股份的商譽賬面值增加了10.41億元,占2016年末的凈資產比重達43%。

再加上之前的種種並購,截至2017年9月底,安妮股份賬面商譽價值為11.04億元,占凈資產的比重超過45%。

當然,如果能夠帶來實打實的利潤增長,高商譽並不是不可以接受。但是,一旦新並購公司業績增幅出現下滑甚至是利潤大幅下降,那麽巨額的商譽減值將不可避免,而這將對利潤造成致命的影響。

暢元國訊目前尚處在業績承諾期,其2016年已實現業績承諾,而2017年前三個季度實現凈利潤只有6574.81萬元,不知道能否在2017年第四季度努力一把,實現2017年凈利潤不低於1億的承諾?

商譽減值地雷集中引爆 區塊鏈真的能成為護身符?

說到高商譽,就必然會想到商譽減值,這可是利潤大殺器。

實際上,在2016年安妮股份就集中對四項商譽進行了減值:

2016年共計提了2798.35萬元的商譽減值,其中有三項商譽均為100%計提,但合計金額占比不大。最大的一筆減值則是對2015年並購的微夢想進行的計提,高達2557.33萬元,占總計提金額的91%。而在2016年,安妮股份的歸母凈利潤也才不過1200萬元。

說一點細節。

微夢想的主營業務是通過運營自媒體賬號匯聚流量後,依托互聯網社交平臺作為營銷推廣信息發布平臺,為客戶提供以廣告形式為主的移動互聯網營銷推廣解決方案。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運營公眾號,然後賣力拉廣告?突然間感覺,在公眾號上碼字似乎、仿佛、也許還真是一個前途無量的工作。

2015年,安妮股份以9639萬元並購了微夢想51%的股權,相當於對微夢想的整體估值為1.89億元,溢價近10倍,產生商譽8493.84萬元。後在2016年又並購了微夢想30%的股份,現金7040.81億元支付,按此估價微夢想1年後的整體估值約為2.35億元。

但是,在收購微夢想30%股權後,微夢想並沒有完成2016年的業績承諾:承諾凈利潤為2690萬元,而實際僅實現了凈利潤133.17萬元,完成率僅為4.95%。

而在2017年上半年,微夢想仍虧損60.68萬元。至於是否還會進一步減值,則要看微夢想接下來具體的業績情況。

上市10年,業績始終難有起色,不知在數字版權領域,安妮股份是否真的能有所成?

對於這兩天接盤的散戶們來說,當前最現實的問題是:區塊鏈概念熱炒過後,誰來接盤?

你看到的是區塊鏈,人家看到的是接盤俠。二級市場里買的每一手股票,背後都有一個賣家,為什麽人家會賣呢?

區塊鏈 安妮股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40

【高手在民間】準!金舖三代目蒙眼秤金器

1 : GS(14)@2016-06-20 05:45:55

矇住眼秤金,都難不到關偉信。



關偉信在金舖工作25年,熟能生巧,練出用手一秤就知物件大約多重的技能,誤差很少。


單憑用隻手去feel,就知物件有多重,咁神?記者只係分到好重同好鬼重。金器的重量單位是兩、錢、分、厘,一般準確至錢已算相當準。為了測試下佢,我們先矇住佢雙眼,然後再於金舖挑選金器,讓佢用手秤重量,以示公正。物件放在他手上一量,一秤,他立刻說出:「呢個三錢重左右」、「呢件八至九分重」,經過一輪測試,大部分都超過9成準。有差不多一兩。」最後發現是8錢多,果然相當接近。到底金是否真,當然不會單憑手感去估計,金舖有準確至厘後兩個單位的電子磅,另外還會用試金石去測試,或有可能要剪開金器查看裏面的成份,甚至用火燒。記者:葉青霞攝影:劉永發



記者帶同廁紙、面膜等東西讓他秤,結果都頗接近。

金行開業於清代年間的一八九二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620/196609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2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