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广东凉茶业“上火”:一家独乐几家愁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06/20090506031404356.html



        某知名凉茶企业总经理告诉记者,红罐王老吉2003年的销售额是6亿元,2008年增加到120亿元,可见凉茶业的市场潜力确实很大。但是,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赚钱,去年,广东大部分凉茶企业是亏损的。

        “除了王老吉,广东其他品牌凉茶企业基本上都亏损!”广东一知名品牌凉茶企业总经理近日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由于对手王老吉“太强”以及许多凉茶企业自身创新意识不足等原因,广东凉茶行业(不含凉茶铺)“每天都在洗牌”。

        据了解,虽然广东凉茶业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只是王老吉等少数品牌“活得精彩”,其他大品牌亏损连连,小品牌更是举步维艰,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表现得淋漓尽致。

凉茶·现状

一季度产量仍保持35%增长

        “去年广东凉茶产销破600万吨,今年预计增幅高于30%,继续向省外扩张。”谈到凉茶产业的现状,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尽管广东许多凉茶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但整个产量的增长仍然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经营效益。

        在凉茶旺季即将到来之际,张俊修信心十足地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但是今年一季度凉茶产业的产量依然保持35%的增长,与去年持平,没有任何下降的趋势。他预计,全年凉茶产业依然会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

        “ 凉茶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状态。”张俊修认为,整个凉茶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由于凉茶这种产品功能单一,不像碳酸型饮料那样有很 多替代品,所以,凉茶企业的竞争只是产业内部的竞争,而其他产品的竞争范围不只是产业内部的竞争,还有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竞争。

        数据显示,广东凉茶产量在几年时间内由30万吨迅速增长了20倍,目前广东省的凉茶已销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凉茶销区今年内可以增加到80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是否能一直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清心堂凉茶总经理胡彦明表示:“2006年至2008年,凉茶行业发展得十分火热,现在广东的消费市场已经呈现出饱和趋势。”据悉,多位其他凉茶企业的老总也感觉到了凉茶消费市场的竞争压力。

凉茶·隐患

高增长背后  多数企业亏损

        尽管如此,多名凉茶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产量在高速增长,但对具体的企业来说,真正盈利的并不多,除了王老吉等少数企业。

        “红罐王老吉2003年的销售额是6亿元,2008年增加到120亿元,可见凉茶业的市场潜力确实很大。但是,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赚钱,去年大部分品牌是亏损的。”上述广东某知名凉茶企业总经理对记者说。

        “ 你能见到的打广告的凉茶没有一个不亏的,除了王老吉。”该总经理向记者讲述了各个凉茶品牌的亏损情况:由陈道明代言的和其正凉茶去年亏损了8000多万 元;包揽广东各高速公路广告的香雪制药的上清饮一年也亏了几千万元;邓老凉茶已经累积亏损了几个亿;由葛优代言的顺牌凉茶也“做得不怎么样”。

        虽 然这些数据都暂时无法得到证实,但记者了解到,广东大概有1000个凉茶品牌,其中在广州大约有200个品牌,包含批量生产凉茶颗粒的药厂和生产罐装饮料 的企业,但真正赚钱的企业确实不多。有调查报告指出,除了领头羊,2008年整个凉茶罐装行业几乎全面亏损,很多企业连工资都发不出。

凉茶·原因

马太效应  盲目跟风酿恶果

        近年来,王老吉打开了饮料的新市场,从2003年的6亿元销售额飙升至去年的120亿元,今年豪言要突破150亿元。面对王老吉的一鸣惊人,和其正、邓老、春和堂、白云山等企业也摩拳擦掌,迅速跟进。

        据 了解,许多凉茶企业在宣传上都和王老吉靠拢,不仅在品牌宣传上都打“不上火”牌,产品包装和色调也和王老吉相似。比如,和其正的广告词是“喝了不上火”, 和王老吉的“怕上火,喝王老吉”异曲同工,其产品包装、色调也与“王老吉”相差无几。上清饮的卖点是“好喝不上火”,再加上  “怕上火就喝潘高寿”、“ 淡爽不上火”的万吉乐,这些品牌的宣传都没有离开王老吉“不上火”的踪影。

        广州白云山凉茶项目负责人张禄明表示,凉茶业 的市场潜力确实很大,但做起来非常难,特别是那些没有中药背景为依托的凉茶企业。比如,可口可乐之前投入几个亿涉足凉茶业,但没做多久就不做了;药业巨头 三九集团前两年也涉足凉茶业,推出了“三九下火王”,但由于其西药背景与中药凉茶关联度不高,先后几次倒下又爬起,最终还是在去年倒下了。此外,娃哈哈也 曾推出宋都凉茶,但也没有成功。

        张禄明认为,王老吉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背后有以中药为主的广药集团。当然,他也承认王老吉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该品牌做了十年才成功。

凉茶·突围

战略调整  走出省走出国门

        面对行业出现的马太效应,不少凉茶企业开始另寻出路,纷纷调整了市场战略。

        “今年我们一点广告都没有投,要打持久战还是要先做好产品。”白云山凉茶项目负责人张禄明告诉记者,今年大部分凉茶企业都采用保守的市场战略,能不打广告就不打广告。据他介绍,万基集团的万吉乐凉茶,去年曾请张卫健代言,今年也见不到广告了。

        品牌营销专家陈玮在报告中也指出,凉茶新品进入市场,最好第一阶段不要打广告,因为广告宣传效果很大部分被行业第一名的广告给抵消掉了。

        凉茶企业也在不断创新,寻找突围之路。许多凉茶企业的眼光不再停留在广东,而是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寻找机会。据张俊修介绍,浙江绍兴的剑波凉茶已打开美国市场,销售情况非常好。

同步播报

凉茶标准拟5月出台现有格局或将改变

王老吉一家独大,其他品牌良莠不齐,何时才能够打破这种格局?分析人士认为,凉茶标准出台或将改变现有格局。

        据悉,4月23日广州市质监局公布了亚运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第一批清单,收录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在内的共计688项标准,其中还包括15项正在制定的标准,凉茶标准就是其中之一,该标准拟于5月出台。

        早在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的凉茶企业黄振龙董事长黄富强就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有效、公正的行业标准,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凉茶,规范和推动凉茶市场的健康发展,避免在凉茶标准缺失的情况下,出现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混淆的问题。

        据 报道,目前的凉茶市场上,红罐王老吉占据了高达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认为,目前凉茶品牌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几乎都在效仿王 老吉的模式,凉茶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凉茶行业从产品、包装等方面在差异性上展开竞争,现有的凉茶格局有望发生改变。

        谈到凉茶市场的未来格局,张禄明认为,将来会形成与现在的碳酸饮料市场类似的格局——几家大企业相互竞争。张俊修也认为,各个凉茶品牌定位将更加鲜明,市场将呈现平分秋色的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62

加多宝麻烦缠身霸王趁虚杀入凉茶市场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28/412403.shtml


 每经记者 严翠 发自深圳
红罐王老吉的母公司——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下称加多宝)最近有点“烦”,一方面其快速的销量增长后劲乏 力,另一方面去年年底被指“变相裁员”至今无法摆脱,如今更是演变成了“纷至沓来”的劳资纠纷。
令业界惊讶的是,一向专注于做日化用品的霸王 国际(01338,HK)日前正式宣布进军凉茶市场,并将矛头直接指向加多宝,欲做凉茶“老二”。
加多宝深陷“劳资纠纷”
4月27 日,加多宝原广东分公司员工邹建明(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来了一个60多兆的文件,包括20多个文件以及数张图片,其中包括关于劳务派遣的文 件、工资条、不定时工作制的文件,集中投诉加多宝变相裁员,大量使用派遣工,采用不定时工作制克扣工人工资近亿元等问题。
邹建明向本报记者讲 述,他每周六日加班时间被无端地扣了2.5小时,并且还被划为鹰潭一个外包公司“派遣的员工”,同工不同酬,同时还被强制同意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记者还通过邹建明提供的加多宝前员工了解到,加多宝在浙江、上海、北京、广东、湖北等地广泛“劝辞”多名员工,已引发了一场接一场的劳资纠纷。
目前,北京分公司前员工已将加多宝告到法院,与此同时,杭州、武汉以及广东等地分公司的员工纠纷也接踵而至。
加多宝销量首度下滑
加 多宝集团企业传讯首席代表田威4月27日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首度回应了上述问题。田威称,加多宝公司不存在变相裁员,克扣工资的情况,公司所有的劳务、人事方面都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进行的,绝 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对于有没有推行不定时工作制,田威说不清楚具体专业的制度,但公司所有制度都是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的。另外,田威否认了全国多地劝辞 之事,称只是员工主动离职或者辞职是经过双方同意的。
然而,除了邹建明向本报记者提供的大量证据,加多宝2009年的业绩也折射出了相关问 题。
公开数据显示,加多宝集团从2002年不到2亿元的销售额,一路飙升至2003年的6亿元、2007年的50多亿、2008年的140亿 元,创造了中国饮料的奇迹。然而,到了2009年,用田威的话说“与2008年销售额差不多。”这意味着一向销量迅猛增长的加多宝,开始增长乏力了,而据 加多宝内部人士透露,加多宝2009年甚至首次出现了同比10%的业绩下滑。
霸王趁“虚”而入
正当加多宝面临内忧之际,“外患”也开 始入侵。4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广东本土日化巨头霸王集团了解到,其旗下最新成立了一家霸王(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8亿港元,总 投资4.8亿港元,开卖“霸王”牌凉茶。
霸王国际CEO万玉华透露,为推动凉茶业务发展,霸王国际近期还在广东罗定筹建了约500亩地的中草 药种植基地,并正在花都建设占地190多亩的工厂,届时新工厂里将会有凉茶生产线。
万玉华表示“几乎所有行业的竞争态势都是两家独大,比如百 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凉茶市场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言外之意,霸王凉茶要坐凉茶次席。
凉茶上千 大多亏损
那么霸王国际进入凉茶行业能 否再现其“霸王”洗发水的辉煌呢?记者调查发现,整个广东大概有1000个凉茶品牌,其中广州大约有200个品牌,包含批量生产凉茶颗粒的药厂和罐装饮料 的企业。而真正赚钱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除了王老吉,其他凉茶品牌几乎全面亏损。”广东某凉茶品牌总经理告诉记者,和其正凉茶去年亏损了 8000多万,邓老凉茶已累积亏损几个亿,而顺牌凉茶、春和堂、潘高寿、夏桑菊等知名品牌企业均身陷切蛋糕却切断手指的锥心大痛中。
专家指 出,其全面亏损的原因在于“有创无新”,众多企业无论在渠道还是宣传上都走上了同质化的道路。霸王集团此次推出的凉茶前景如何,还有待市场检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46

中環在線:飲霸王凉茶甄子丹未降火 李華華


2010-05-26  AD





 

講開代言人,又 點能夠唔提「中藥世家」嘅霸王(1338)!繼一個成龍「動L」廣告震撼全個地球後,霸王喺4月份賣埋凉茶,呢鋪仲勁,搵嚟「全宇宙最好打」嘅甄子丹代 言,實行要創造第二個廣告界神話!呢隻「全宇宙最好飲」嘅凉茶,霸王主席陳啟源話鐵定6月上市,首先目標係攻陷廣東市場,然後再推廣全國。陳總仲話,甄子 丹最鍾意唔會肥嘅無糖口味,前排甄生拍新戲(即係《葉問2》啦)嘅時候,仲特別叫佢哋送咗幾箱過去俾佢喺片場飲。不過佢飲完之後,依然亂噏嘢搞到是非一籮 籮……唔通隻凉茶最大功效唔係下火,而係會令人講大咗?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87

【麻煩大了】涼茶世界裡的真假美猴王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743

據說有好事者曾認真統計過《西遊記》中給唐僧師徒製造若干麻煩的動物種類,包括一隻蠍子,兩隻蜈蚣,五隻黃鼠狼,七隻蜘蛛,當然還有體態大型如牛、獅、熊等等,但若要問及個中本領最高強的妖怪,卻是悟空大師兄的同類:一隻獼猴,且為六耳。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在現實裡原樣上演了,而這次撓破頭的是希望通過涼茶飲品避免夏季上火的中國普通消費者。在過去十幾年間,正是他們的選擇,讓誕生於 1828年偏居嶺南一隅的「王老吉」,從年銷售1億劇增至160億人民幣的規模,其品牌價值甚至自稱已高達1080億,連可口可樂都要屈居次席。

然而,自2012年5月11日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一紙仲裁決定,圍繞著王老吉涼茶的商標歸屬和使用,廣州藥業、香港加多寶公司,以及並未在此次爭端中直接浮出水面,卻因關鍵人脈和股權關係同樣牽涉其中的香港同興藥業和香港王老吉有限公司,形成亂戰之勢。

有三位人物的名字更是頻頻見諸報端。李益民,原廣州藥業總經理,因十年前三次收受共300萬港幣賄賂被控賤賣國有資產;陳鴻道,鴻道集團、加多寶和 香港同興藥業實際控制人,因向李氏行賄而潛逃;王健儀,王老吉創始人五世玄孫,香港及海外四十餘國家地區「王老吉」商標擁有者,香港同興藥業現任董事長。

可有趣的是,此三公中,李益民身陷牢獄不能說話;陳鴻道隱於港埠不願說話;王健儀利益關身又難以說話。

誰是真正的衣缽傳人,誰是正統的涼茶代表?最大的疑點在於時間。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作為主加工商的加多寶與廣藥集團首次簽訂主協議在2000年。可 是,由加多寶方面在仲裁對己不利後多次放言「爭取再用17年創造一個正宗的涼茶品牌」反推,其介入王老吉運作的時間點當為1995年。更弔詭的是,陳鴻道 於1990年成立了鴻道集團,又於次年以210萬港幣註冊資本成立香港王老吉有限公司並成為其實際控制人,而作為1949年後海外「王老吉」商標擁有者的 王健儀此時更多扮演的是傳承人和形象代言人的角色。

從1991年至1995年加多寶成立的4年中發生了什麼?當年還未改制的廣州羊城藥廠,在與鴻道集團、香港王老吉有限公司和加工商面目出現的加多寶三家關聯企業的接觸中,承諾了什麼,又索取了什麼?

如果說此前加多寶版王老吉尚處於身份曖昧的階段,那麼經過第一份也是唯一被廣州藥業集團認可的10年國內商標使用權合同簽署,其地位已然明朗,然而 為何僅過了兩年,在支付200萬所謂行賄款後,第一份補充協議只僅僅將續租時限延長了三年至2013年,而直至第二筆100萬行賄款支付後,才將商標續租 協議延至2020年。

特別需要關切的一個事實是,直至2003年SARS發生,運作已六七年的加多寶才再次大幅度提升廣告宣傳力度,可即便如此,其年銷售額亦不過3億到 4億元,匹配這一基數支付的年商標使用費為450萬元。而到了2011年年銷售額達160億元時,對應的年商標使用費卻僅為560萬元。

或許加多寶在時間節點上還拿住了廣藥一個小小把柄——據其透露,在被認可的十年協議結束後的18個月內,廣藥對令其「極為憤怒」的區區許可費依然照收不誤,而早在此前的2010年8月30日,廣藥還正式發出律師函申訴補充協議無效。

除了時間點上的爭議,還有一家公司不得不提——香港同興藥業,正是該公司與廣州藥業分別持有綠盒王老吉製造商「廣州王老吉藥業」48.0456%的 股權。一般認為,同興藥業入股「廣州王老吉藥業」,生產盒裝產品,是對廣藥方面在紅罐王老吉上利益未得到充分顯示的一種彌補手段,儘管至2011年,綠盒 王老吉年收入只19億元,遠遜於加多寶方面,但對等的分紅和逾3%的內部職工股分配顯然是適時情境下的某種安慰。

問題是,隨著徐展堂、黃光漢等背景深厚的出資人相繼離世,同興藥業在話語權上已不如原先強勢,而紅罐裝與綠盒裝王老吉銷售額上漸漸拉大的差距,也最終讓持續多年「聯而不合,爭而不鬥,吵而不散」的局面破碎重構。一度被雙方希冀的海內外王老吉重歸一統的設想亦不復存在。

現在,加多寶方面已提前做出最壞打算——2012年銷售額預估攔腰砍至不足90億,強化其自身品牌的產品已在其全國五大工廠中源源不斷下線,只消老產品庫存消耗完畢,完全「去王老吉化」的紅罐加多寶涼茶將直接衝擊市場。

而從巨額索賠到新紅罐產品搶先面世,廣藥此刻最大的心願是儘可能將原先消費者對王老吉品牌的認知和忠誠全盤接收。且看其兩個頗值得玩味的動作:其 一,廣藥版王老吉的主生產方選擇的是2011年被雀巢收購的福建銀鷺公司,其生產基地距加多寶在石獅的工廠並不遠;其二,廣藥已宣佈成立幫扶貧困大學生基 金,總金額是暗合自身創始年份的1.828億元。而這與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加多寶1億元捐款引發全國轟動的構思如出一轍。

同樣的罐裝,同樣的紅色,同樣的涼茶,就像《西遊記》中的真假猴王同時出現在消費者的面前。可這一回,誰真誰假並不重要了,兩路人馬均擁有取得真經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61

[轉載]加多寶涼茶銷量從何而來:腿硬比嘴硬給力--史 賢 龍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09c.html
最近經博友提醒,自己也開始了關注廣藥和嘉多寶的鬥法。在7-11便利店的情況是紅罐加多寶6:4KO紅罐王老吉(7-11是年輕人的天下)。
在 超市,情況很特殊。王老吉紅罐還沒有上,加多寶上支裝了。問了理貨員,加多寶紅罐明顯銷售下滑,王老吉盒裝銷售大幅上升,大約是3:7比,超市這一戰廣藥 勝出。期間有一婦女拿起一罐加多寶看了很久,結果放下改買盒裝王老吉。但加多寶支裝卻把和其正支裝意外KO了,有意思。
加多寶涼茶銷量從何而來:腿硬比嘴硬給力  史 賢 龍

 

營銷界在爭論加多寶涼茶如何與已經深入人心的王老吉涼茶「爭奪心智」。


爭奪心智是必然的,但加多寶還不必傻到要用1、2年與累積花費50億元廣告費、自己精心運作17年大成的王老吉去拼比「心智」,而是要利用運作王老吉形成的產品優勢、產能優勢、特別是渠道運作優勢,對王老吉進行攔截。


消費者將如何選擇涼茶?消費者在真實的終端裡又會如何消費涼茶?消費者是否會接受加多寶涼茶?怎樣接受?


這些不是理論問題,到市場一線去看看,到每一個終端裡,看看消費者的消費實態就會知道,也能清楚所謂「固定形成的心智定勢」是如何被改變的。


2012 年6月15日,上海壽寧路香巴島龍蝦館:四位MM入座,說:「四個王老吉,冰的」,服務員從冰箱裡拿出了四罐,一位MM說,我要的是王老吉,另一個MM 說,這個就是以前的王老吉,四位MM開始喝加多寶涼茶。沒有5分鐘,又來了6個人,還是這樣說:「王老吉,冰的」,最後喝的還是加多寶。


這是個案還是普遍現象?在全國多少燒烤店、火鍋店、酒店裡正在發生上述壽寧路龍蝦店的情形? 


有人會抬槓:廣藥王老吉要素鋪貨進去,加多寶就完了——那就耐心看看,廣藥王老吉需要多久才能像加多寶時代王老吉一樣隨處可見,叫王老吉就能上王老吉吧!


關注這場鴻道加多寶與廣藥王老吉的真正戰鬥的人,需要思考以下問題:


1、王老吉(現在的加多寶)在餐飲消費量是否比KA超市要大?


2、哪個飲料在KA超市銷量比餐飲渠道、傳統小店渠道更大?


3、鋪貨到KA與鋪貨到餐飲、小店哪個更難?


不懂市場,可以到身邊的生活裡去看一看市場,看看消費實態究竟怎樣發生。明白上述問題,才會明白為什麼鴻道加多寶會「痛宰」廣藥王老吉,才能看到所謂的心智究竟在市場裡是如何形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79

MBA商院案例關注:涼茶對抗戰 MBA網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e8a78a01010zhc.html
 
  7月下旬,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駁回加多寶公司的上訴,廣藥集團正式收回「王老吉」商標所有權。持續445天的商標戰終於有了定論。


  兵貴神速,廣藥和加多寶都明白這一點。在終審結果公佈前,雙方在生產、渠道、終端等各方面展開實質交鋒。


  最終,廣藥贏得了法律認定,但生產依賴代工廠,產能受限。加多寶則通過兩個月拉鋸贏得了喘息機會,全面向市場推出完全「加多寶」標識的產品,佔領旺銷終端。


  故事開始變得有趣:一個有品牌但沒產品;一個有產品卻失去了品牌。前者借它的品牌啟動產品體系,後者則希望用產品再打造一個品牌。


  「來一罐王老吉」


  在官司喧囂的背後,加多寶市場上的動作讓人無法忽視。


  早在6月,完全更改為「加多寶」商標的涼茶就已鋪上貨架,從大型連鎖商超到偏僻的小賣店,堆頭、促銷。廣告宣傳隨處可見。在處理同時印有「王老吉」和 「加多寶」字樣產品的過程中,加多寶在鋪貨上花了心思。本報記者在多家超市看見,貨架最顯眼的位置擺出兩瓶紅罐,顯示的是「王老吉」標識的一面,而下方箱 子裡的飲料罐則以「加多寶」名字示人。


  加多寶在努力傳達更名信息。不過,飲料營銷方面的專業人士在細心觀察後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消費者仍然會說「來一罐王老吉」。


  上海博納睿成營銷管理諮詢公司董事長史賢龍分析道:消費者的認知慣性並沒有得到「轉換」。「加多寶的廣告攻勢,從消費者層面來看,是沒有效果的。這個轉換的難度比想像的時間要長。畢竟王老吉涼茶是17年品牌運作的結果。」史賢龍說。


  國內知名連鎖超市華南區渠道經理伍志毅(化名)也留意到這一現象,但他講的是接下去發生的事情:「顧客說要王老吉,銷售人員會說,沒有王老吉,現在改名加多寶了。再比如在餐廳裡,顧客說要王老吉,服務員直接會拿來加多寶。」


  伍志毅指出,消費者拿到印著「加多寶」的罐裝飲料業並沒有異議,自動接受它就是王老吉——儘管他們開口要的是「王老吉」。


  「由於市場上沒有出現另外一個『王老吉』競爭和擾亂消費者的辨認,加多寶在渠道和零售上受的影響不大。」伍志毅說。


  對比加多寶對終端的絕對佔領,廣藥版王老吉只在廣州少數7-11便利店、小賣店能看見,通常在加多寶旁邊擺放銷售。


  市場上演了品牌與渠道之間有趣的關聯與對抗。更名宣傳要被消費者消化尚需時間,不過由於目前終端被加多寶控制,促成了消費者對加多寶的實際消費。


  曾在加多寶任職的資深人士對本報說,在消費者觀念未轉變過來的情況下,如果廣藥速度足夠快,可以取代加多寶的市場。


  然而,當前廣藥無論在產能還是鋪貨速度、鋪貨深度等都跟不上。史賢龍判斷,在今年是加多寶「完勝」廣藥。史賢龍指出,飲料銷售有鮮明的季節性,只要在 旺銷季節將旺銷終端(銷量最大的關鍵終端)「佔據」,競品再多的促銷也是「白花錢、瞎折騰」。等到旺季過去,壓貨量過大的產品就會變成臨期品,渠道商就會 向經銷商、廠家要求退換貨。出現這種情況的產品,這一年就是在「陪太子讀書」,只見忙碌不見銷量。


  產能角逐


  廣藥王老吉並非不想佔據市場終端,而是因為除了品牌,它從生產到銷售都處於起步階段。


  一名廣州的廣藥經銷商稱,他打貨款要兩萬箱王老吉,但只得到一萬箱,「廠家生產不過來。」該經銷商說。


  可以計算,經銷商再攤派到每個批發部,然後再送達每家零售店的就只有零星貨品了。一名飲料批發部負責人表示,只拿到一點貨,很快就散掉了。其向經銷商再訂貨,但一個星期過去仍沒有貨補充。


  本報還瞭解到,5月份就已有浙江、甘肅的經銷商給廣藥打貨款,至今仍未收到一罐新王老吉。


  廣藥回覆稱:經銷商對王老吉品牌和王老吉大健康團隊充滿信心,為爭取到這次難得的成為王老吉涼茶經銷商的機會,「願意打款排隊等貨」。


  事實上,廣藥在生產上也鉚足了勁。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長海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司自5月9日仲裁結果宣佈後「沒日沒夜」地進行生產工作。


  建設自己的生產線最快需要9個月時間,目前廣藥通過代工完成產量。廣藥集團表示,目前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已與統一、銀鷺等全國30多家大型食品 生產、供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廣藥還透露,7月初,全球30強之一,年銷售額高達1100億美元的沃爾格林-聯合博姿公司高層到訪廣藥集團,已經表達了合 作意願。


  據廣藥版王老吉罐體信息顯示,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委託四個企業為之代工。包括:廣西宏邦食品有限公司、實達軒(佛山)飲料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暉 企業有限公司和珠海市西部天元食品有限公司。其中佛山的實達軒被加多寶指出是生產山寨飲料「王老世家」的工廠。「找這麼多供應商,恰恰證明廣藥的生產遇到 了困難。」一名接近加多寶人士表示,不能單憑「合作方多」這個信息就認定廣藥能解決產能問題,該信息正好暴露了廣藥需依賴代工廠,而且還在擔心產能不足。 而且,「夏季是飲料銷售旺季,供應商在趕工時候,可能難以顧及產量小的合作方。」該人士說。


  吳長海承認,廣藥遇到很多在業界的阻力,特別是來自於競爭對手的阻力。「在簽合同或者協議中,據我們所知有很多排他性的條款,很多供應商一方面想跟廣藥合作,另一方面也畏懼排他性協議和排他性合同裡面的賠償。」吳長海說。


  吳長海表示,廣藥兩個月內已經在全國超過80%的省份鋪貨,已經正式登陸廣州、北京、福建、浙江、廣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零售渠道,相信7月底就會實現全國鋪貨。


  據廣藥消息,罐裝王老吉7月份的產量將是6月份的10倍以上,8月份產量將進一步提升。不過,其拒絕公佈6月份的生產量。


  渠道對抗品牌


  陳瑋從事飲料營銷多年。他表示,產能還是其次,真正決定市場勝負的是終端掌控的問題。


  前述接近加多寶人士分析,從最近兩個月的變化,就能看出加多寶強大的渠道能力。


  該人士透露,仲裁結果出來後,加多寶內部知道不可能推翻,但通過堅持訴訟爭取時間。結果上訴的兩個月期間,加多寶在渠道上實現了廣泛的告知,終端賣場促銷、堆頭同步跟上,各種媒體上還配合了廣告宣傳。


  該人士分析加多寶的動作達到了三個效果:一、消化印有王老吉商標的庫存;二、實現商標轉換的告知;三、穩定經銷商。


  關於最後一點「效果」,該人士說:「經銷商會預判消費者反應。廣告宣傳到位,市場上全是加多寶的產品,消費者接受了現在的加多寶就是以前的王老吉,經銷商就對加多寶有信心。」


  陳瑋表示,加多寶實施的是深度分銷,即廠家直控終端,經銷商只承擔物流、資金流。銷售人員跑訂單,再返回廠家。「有人」、「有貨」,決定了加多寶能迅 速轉身。上述接近加多寶人士解釋:「『有人』,是指有三年以上的營銷團隊;『有貨』是指160億銷售額背後的生產量。」他說:「事實證明加多寶的渠道像水 管一樣,一環接一環,從生產直通終端,而且一直保持暢通。新產品下來,馬上能通過這些管道輸送到各個終端。」


  史賢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加多寶做「王老吉」時,是本土飲料渠道覆蓋率最高的產品之一,按「特大-省會及沿海發達-地級市-縣鎮-鄉村」五級市場 劃分,「王老吉」在縣鎮以上市場的終端覆蓋率,可以達到90%以上,是唯一一款可與可口可樂、雪碧同時出現在各類型終端的飲料類產品。「在這個覆蓋率的背 後,不僅需要龐大的分銷商、銷售團隊、渠道服務人員,而且需要產能佈局、供應鏈-物流系統的支撐。」史賢龍說。


  據瞭解,在加多寶的營銷「重鎮」華南和華東,有很多經銷商是其高管的親屬。這種微妙關係在平常可能對營銷執行造成障礙,但「現在派上用場了,因為他們不可能離開(加多寶)」。


  再加上兩個月來加多寶仍然強勢佔據終端,「原本可能動搖的經銷商現在又堅定了一點。」


  不過,廣藥也是個積極的學徒。陳瑋透露,廣藥挖走了數百名加多寶的銷售人員,「總監和大區經理暫時挖不走。」


  5月,廣藥曾高調招聘3000人銷售團隊。據廣藥方面對本報的回覆,目前,王老吉大健康已經在廣州、北京等九大銷售大區搭建紅罐王老吉的營銷團隊。


  本報記者從經銷商處瞭解到,廣藥正學習深度分銷,銷售人員到每個批發部、超市、小賣店進行推銷。對小超市,廣藥的推銷方案是訂五箱貨送6罐;對批發部則是72元/箱24罐裝王老吉返回兩塊錢。


  一名超市老闆對本報說:「現在廣藥貨量有限,它要做的是先儘量鋪貨。正好商店也不敢多拿貨,因為不知道市場能否接受這種口味。」


  陳瑋表示,「要達到加多寶的市場深度,(廣藥的)銷售人員起碼是現在的十倍,也就是三萬人。推廣、輔銷都需要人。」而且,這個空降的3000人團隊「要上場打仗,需要極高的管理水平和時間去磨合」。


  同時,陳瑋提醒,即使將加多寶的營銷模式整個複製過來也不一定成功,因為時空改變了,當年的渠道和消費者習慣都不一樣。


  7月已進入下旬。據瞭解,涼茶飲品生產出來後還有12天的隔離期。前述接近加多寶人士對本報說:「7月可能來不及了,如果8月能看到廣藥的王老吉鋪開,還算是給消費者一個較滿意的答卷。如果再遲,這個夏天的機會基本就沒有了。」


  幸好「王老吉」這塊招牌影響力深遠,史賢龍預計,廣藥單純採取跟隨策略,今年銷售額也可以達到大約15億到2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89

了不的的紅罐涼茶,祝大家新年快樂 sailholder

http://xueqiu.com/3337141443/23029538
俺基本不喝涼茶,對王老吉的瞭解也就是四五年前喝過一盒綠盒王老吉,紅罐涼茶就沒喝過,只因對中草藥做的涼茶有一種本能的猜忌。
所以加多寶與廣州藥業的爭鬥,俺一直沒關心過,對於網上為之爭吵爭得臉紅耳赤的,一直甚為不解。
最近因身體所需,喝了幾瓶可樂,順便在微博上看見了加多寶的廣告:
「對不起是我們太笨,用了17年時間才把中國的涼茶做成唯一可以比肩可口可樂的品牌。」
俺沒想到紅罐王老吉涼茶居然已經是可以比肩可樂銷量的產品,這引發了俺的好奇心。

加多寶說:「對不起是我們太自私,連續6 年全國銷量領先,沒有幫助競爭隊友修建工廠、完善渠道、快速成長...」
這是在譏笑以往綠盒王老吉的銷售數量比不上加多寶操辦的原紅罐王老吉,廣藥目前的紅罐王老吉鋪貨普及程度比不上紅罐加多寶的事實吧。

加多寶說:「對不起是我們無能,賣涼茶可以,打官司不行」
這是在說加多寶廣告自稱王老吉已改名,結果被法院禁止的事項吧?

加多寶說:「對不起我們出身草根,徹徹底底是民企的基因」
這大概是在自嘲整個營銷團隊不願意向廣州藥業支付王老吉品牌的使用許可費用,結果王老吉品牌再也無法使用,不得不耗費重金打造加多寶品牌,貪小便宜吃了大虧的教訓吧?

看雪球上多有紅罐王老吉不如紅罐加多寶的議論,俺不禁好奇,到街頭一番觀測。俺發覺:
1、紅罐加多寶的鋪貨深度確實厲害,一個縣級市的普通土產小店都可見其身影。此類小店內則不見紅罐王老吉蹤影。
2、超市內紅罐王老吉和紅罐加多寶均有展示。俺發覺蠻蹊蹺的是有一個超市標籤是王老吉,擺放的卻是紅罐加多寶。俺有點不厚道地想:看來加多寶沒有了王老吉的身份還是不能暢銷丫(對,錯?)。
3、俺在超市裡聽到消費者的一句評論:紅罐王老吉又有了嘛。不知她是在說王老吉暢銷來不及鋪貨呢,還是在暗示不想喝加多寶吶?

如此觀測了一番不過癮,買了幾罐飲料做對比。

雪球上有說紅罐王老吉草藥口味偏重,大眾不會從紅罐加多寶的口味遷移到紅罐王老吉的議論。

這番議論讓俺想起了巴菲特的遭遇。
老巴一輩子鍾情可樂,買可口可樂股票,喝可口可樂。那麼,他的味覺應該是如酒鬼一樣專門迷戀可口可樂的某種特別的可樂了?
老巴菲特確實聲稱他特別喜歡可口可樂的cherry cola ,但是去年彭博的人用各種可樂對巴菲特進行盲測,結果他最喜歡的居然是可口可樂的對手,Dr Pepper/Seven Up公司(就是七喜汽水的那個生產廠)生產的Diet Dr. Pepper cherry。居然還是無糖的!
@友聯投資 去年發過帖子,可惜沒幾個人關注此事:http://xueqiu.com/6847723845/22032208

在盲測面前,人的味覺是那麼地不可靠丫。巴菲特的能力圈裡面居然沒有品嚐分辨可樂的部分!

俺也將紅罐王老吉和紅罐加多寶用於身邊人的盲測,結果是普遍喜歡紅罐王老吉,為此俺買了幾股$廣州藥業(SH600332)$做進一步觀測。

可樂最近遭遇消費零增長,是因為美國人喝可樂發胖的有關報導太多。可樂含有太多的熱量!三罐百事可樂易拉罐的能量相當於二兩半大米或者兩隻肉包子所能提供的熱量。需要減肥的人們自然會開始減少可樂的攝入。
而涼茶呢,在這方面就迎合了人們既想喝飲料又不想發胖的慾望,逐漸大行其道。
假如說某個人喝百事可樂,一年會增肥八斤的話,那麼她改喝紅罐涼茶加多寶,就最多只會增肥兩斤。一罐紅罐加多寶涼茶的熱量要比一罐可樂少約22%的能量!
如果改喝紅罐王老吉呢,那就一斤也不增了。一罐紅罐王老吉要比一罐紅罐加多寶少約6%的能量。

盲測時大家都偏愛紅罐王老吉是有原因的:它沒那麼甜,使人發胖的機率也就相對較小些。

觀察天貓超市紅罐王老吉和紅罐加多寶的日銷量,半斤八兩嘛。

看來,過年來罐加多寶還是過年要喝王老吉,會形成分庭抗禮的局面啦。

各位看官:新年快樂!

過年,喝罐紅罐涼茶,紅紅火火過大年如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95

涼茶從鬥法到鬥氣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407

一場沒完沒了的涼茶戰爭,已經讓觀眾感到厭倦。

廣藥集團和加多寶公司,因商標歸屬面紅耳赤纏鬥一年,在「已改名」和「從未改名」、「我錯了」及「別矯情」針鋒相對的互噴口水中,拉開了鬥法第二季的大幕。

可惜,即便偶有借助全國兩會平台打苦情牌的大膽手筆,但就如中國諸多選秀類節目的命運,兩位主角的招數並無多少創新。以銷售費用為名的巨額品推投入,令雙方都顯得捉襟見肘。

原本的諸多圍觀評論者,眼見再無多少新意,也逐漸生厭遠離。這場原本以品牌對決終端掌控力的MBA教程,轉身便成為注水的電視連續劇,甚至連「抗日奇俠」這般逗人一笑的噱頭也不復存在了。

無論是廣藥大張旗鼓宣佈迎回親子,還是加多寶歪打正著利用「中國好聲音」6000萬投入逆襲成功,2012年上演的首季涼茶鬥法確實頗為精彩。國有與民營的制度比拚,行賄與受賄的法律宣講,小到一個罐子的包裝專利,大到半個世紀前公私合營背景下配方專屬的情理予奪,從線下城管工商不斷查抄,到線上金牌娛樂節目的四處押寶,乃至廣藥放風要沒收加多寶經略王老吉時期75億的淨收益,幾乎每一個片段都充斥著戲劇性。

結果似乎是皆大歡喜。以國家統計局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佈中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抽樣樣本銷售量的2.849億罐裝飲料中,加多寶以3346萬罐在涼茶罐裝市場中佔據八成市場,而回歸廣藥的王老吉憑藉105.51萬罐,也提升了不少市場份額。最重要的是,這對怨偶持續攻防大戰,大大促進了消費者對涼茶植物飲料的關注度,令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碳酸類飲料成為犧牲品,出現整體市場權重的下滑。

當然代價亦不菲。廣藥方面2013年3月公佈的年報就印證這場大戰的殘酷性。在2012年吳莫愁們橫掃電視螢屏的第三季度,廣藥為對沖加多寶的影響力,將銷售費用同比提升125%至3.78億元,到了四季度又環比上升51%至5.71億元。一年下來,素來託大且不善於野戰式品牌推廣的廣藥,交出了同比增長91.25%至13.59億元的銷售費用開支單。

難怪當廣藥宣佈2012年主推王老吉品牌系列的大健康板塊營收23.1億淨利3096萬元時,有不少分析師表達了質疑。是嫌利潤低嗎?不,在他們看來應該是虧損。之前,知根知底的廣藥股東摩根士丹利就給出虧損1.425億元的預測。或許整個廣藥集團2012年遠低於行業預期的3.95億利潤中,已體現了子債父還財務騰挪的恩情。加多寶呢,其投入只多不少,有市場人士指其2012年的收益幾乎全部交給了電視台和路牌、電梯廣告商。

重金打造煞是好看的首季大戰,自然吊起了各方看官的胃口。你不是要衝擊百億規模,體現「王老吉」名正言順嗎?你不是要死保兩百億,印證誰真正是涼茶走紅的功臣嗎?好,就等著第二季了。

然而,一旦當鬥法蛻變為鬥氣,一切便都成了荒腔走板、奇技淫巧。所謂的「改名之爭」,無非是加多寶對於「王老吉」品牌殘值的最後搾取,而廣藥的回應方式和反制手段近乎於稚童拌嘴。而當加多寶在終端每批發二十箱送一箱時,廣藥輔之以每十箱送一箱的利誘,也擺明硬橋硬馬蠻力對抗。至於以王氏家族後人現身起訴肖像侵權來對抗訴中禁令的壓力,拜託,2012年7、8月已用過此招,莫非一貫善於各類整合營銷手法的加多寶看多了「隋唐演義」,也想當回程咬金靠三板斧行走天下?

想當年兩樂爭奪中國市場,紅藍主色冰櫃如兩位門神,佔領大街小巷蒼蠅小店何等氣魄。而「誰讓你心動」碰上「我讓你心動」,以謝霆鋒與王菲的戀情為引、「截和」對手廣告又是怎樣的一字之改風流無限。十年彈指,一場本可共同做大國飲、干戈玉帛雙雙得利的商業大戲,逐漸幻化為街頭赤膊相鬥的鬧劇,初始還有好事者或嗷嗷助威或溫言相勸,時間一長也就各自散去,只剩下那兩位青筋暴露、緊握拳頭卻也無力再上前一步給對方致命一擊。

可以肯定,廣藥與加多寶相爭的宣傳邊際效益在第二季中已持續下降,而巨額廣告投入在對手的跟隨戰略下,勢必連聽響兒都難。其實,最明智的做法是兩家各退半步,同時進入防禦性態勢,先鞏固既有戰果,再看看手中還有哪些王牌可以打出——不是為了拳擊台上擊倒對手,而是在企業戰略上完成以我為主的轉變。

以加多寶為例,既然在終端上擁有非凡的滲透力和執行力,那麼學學史玉柱和宗慶後,以渠道控制作為核心競爭優勢,保持涼茶市場優勢份額,同時導入類似快消飲品,此時收購匯源果汁或許就是一個不錯的「手筋」。至於廣藥,與其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不如在加強終端鋪貨營銷實力的同時,注入集團旗下其他產品試水,畢竟家大業大,以產品線論豈是只有一個涼茶的加多寶可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80

【小敗局】霸王砍掉涼茶業務,洗發水陣地亦將失守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7/57709.html

從上市到全面終止,霸王集團(01338.HK)的涼茶業務僅僅維持了不到4年時間。在最輝煌的2011年,霸王涼茶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67億元,佔霸王集團總收入的18.8%,成為集團第二大業務,並有望實現霸王集團「洗髮水+涼茶」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佈局。

但是,在霸王涼茶上市的同一年,霸王集團遭遇「二噁烷」事件,業績急轉直下,2010年營業額由2009年的17.56億元降至14.75億元。需要主業「輸血」的涼茶業務因此未能扛下來。3年時間,霸王集團虧損累計達13.8億元。

「2013年,霸王涼茶業務已經全面停掉。」霸王集團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今後,集團將主業重新聚焦到洗髮水。

根據霸王集團官方的說法,從2013年7月1日起,全面終止霸王涼茶業務。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其實從2013年上半年開始,霸王的涼茶業務基本上已經停了,「與涼茶相關的業務該收的基本上都收了。」

霸王方面的官方說法是,過去幾年不斷下降的銷售業績,經營狀況不理想,是終止霸王涼茶業務的根本原因。

多元化折戟

霸王集團官網顯示,其主要從事中草藥快速消費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09年,霸王集團登陸港交所,募資16.66億港元。2010年4月,霸王推出涼茶業務,同年6月,霸王涼茶開始在市面上銷售。起初,霸王涼茶主要在華南地區的四個省份銷售,到2010年年底,其銷售網絡覆蓋至全國。

用主業掙的錢,培育副業的做法,在快消品行業非常常見。比如,這些年,加多寶就是用賣涼茶的錢養著旗下的高端礦泉水品牌崑崙山。

「崑崙山上市的頭幾年,也是不斷投入,持續虧損。」某知名水企負責人表示,經過幾年的投入,如今的崑崙山逐漸在打開市場,有望實現扭虧為盈。「在飲料行業,推廣新產品的培育期較長,要從廣告營銷、渠道擴展、市場促銷等多方面驅動,就需要母公司大量的資金做後盾。」

但是,2010年7月份爆發的「二噁烷」事件對霸王集團的洗髮水業務產生了毀滅性打擊,其負面影響不僅程度嚴重,而且持續時間長。

「二噁烷」事件直接摧毀了霸王集團主業的「造血」功能,對尚在培育期的新業務霸王涼茶而言,資金鏈方面無疑是非常不利的。

記者整理霸王集團近年財務數據發現,從2010年到2013年上半年,霸王集團連續虧損額達13.8億元。

「霸王涼茶的多元化路子確實沒走通,但這麼大的虧損額度,不能全部算到涼茶多元化的頭上。」有業內人士認為。

「霸王涼茶板塊業務收入急劇萎縮跟霸王集團的策略有關係,剛上市那幾年,霸王集團對涼茶的投入力度大,後面幾年持續虧損,霸王集團在涼茶業務上開始無心戀戰。」國內某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霸王巔峰時期在終端投入了大量人力,現在萎縮得太厲害。

2010年上半年,霸王涼茶業務實現銷售收入900萬元,佔霸王集團總收入的1%。縱觀霸王集團歷年財務數據,霸王涼茶業績最好的年份是在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1.67億元,佔到了霸王集團總業績的18.8%,成為霸王集團的第二大業務。但好兆頭並沒有持續,此後,霸王涼茶的業績一路直下。2012年,霸王涼茶銷售收入開始大幅下滑,實現營收0.18億元,同比下降89.5%。到2013年上半年,霸王涼茶的銷售收入僅79萬元,同比下滑幅度達95%。

霸王集團還在2012年年報中表示,2012年度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霸王涼茶銷售額的大幅度下降,因為集團戰略重心轉向改良和鞏固核心產品的商業運營,導致集團大量減少對霸王涼茶業務的投入。而銷售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集團洗髮水和護膚品業績的下滑。

同樣是在霸王涼茶上市後,涼茶市場兩大品牌王老吉和加多寶因「商標權」糾紛不斷交戰。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一個行業兩大巨頭的競爭,一般都會殺死一大批小品牌。

實際上,除了涼茶行業的大環境對霸王涼茶成長極為不利外,霸王集團在發展涼茶業務方面從一開始就存在硬傷。

霸王集團的主業是洗髮水,此前並無食品飲料行業的運營經驗,其本身的市場經驗不足。洗髮水跟涼茶雖然都屬於快速消費品行列,但從渠道跟經營管理方面看,兩者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做食品的經銷商和日化經銷商完全不一樣,霸王涼茶在誕生的時候,沒有借到任何洗髮水渠道的優勢,所有的渠道需要重新投入。」

霸王洗髮水的銷售渠道在沃爾瑪、好又多等商超渠道,而霸王涼茶的渠道基本主要是士多店、批發部、街頭夫妻店等流通渠道。因此,無論是各個終端渠道,還是經銷商渠道,霸王涼茶均借不到霸王集團原有的優勢,需要一一重新投入。

將涼茶業務同樣冠名為霸王的做法,也一直被外界詬病為霸王涼茶做不起來的先天原因。「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其日化企業的定位,霸王硬是要將產品線拓展至食品,無疑是行不通的。」食品飲料專家徐俊雄表示,這是霸王涼茶失敗的伏筆。

「飲料需要持續的廣告效應驅動,各方面的廣告宣傳投入,對我們來說,這幾年都在虧損,主業在虧損,還要養涼茶,又要繼續投入,肯定不行,不現實。」霸王集團方面表示,所以,霸王需要收掉其中一個行業,重新回到洗髮水主戰場,讓主業恢復元氣。

主業堪憂

2010年7月份,霸王身陷「二噁烷」事件的泥淖裡。當年,霸王集團的業績一落千丈,全年營業額同比下跌16%,毛利同比下跌21.8%,淨利潤同比下跌132.4%,每股同比下跌126.7%。在接下來的2011年、2012年,霸王集團的業績繼續虧損,到2013年上半年,霸王集團累計虧損額已經達到13.8億元。

2013年上半年,霸王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的虧損約為833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5.4%,虧損幅度收窄,淨虧損降為8600萬元,與上年同期的3.27億元相比,虧損幅度大大降低。

交銀國際發佈的研報表示,預期霸王集團2013年下半年的虧損繼續收窄,估算期內的經營虧損約為3000萬元。從財務報表上看,低迷多年的霸王集團,業績正在逐漸好轉。

霸王集團在2013年半年報中表示,集團決定將資源集中在經營洗髮護髮產品及護膚品方面,並計劃沿用「中草藥洗髮護髮」這一核心概念來推廣霸王品牌。

「我們聚焦的核心依然是洗髮水。」霸王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表示,連續3年深陷財務虧損的霸王集團,上演一場商業版的「霸王別姬」後,重新進行業務聚焦,將重心回歸到洗髮水的主戰場。

從業務結構來看,霸王集團目前主要有護髮產品、護膚產品及其他家用個人護理產品,其中,護髮產品依然是公司的核心業務,2013年上半年共實現收入1.94億元。

目前,霸王集團的洗髮水主要有「霸王」和「追風」兩大核心品牌。其中,「霸王」品牌主要針對成熟消費者,而「追風」品牌則主打年輕消費者群體。

「我們接下來的核心主業還是以洗髮水為主,主要聚焦在防脫洗髮水領域。」霸王集團方面表示。

主業盈利之後,未來才有其他的商業機會。但是,回歸洗髮水業務,「臥薪嘗膽」的霸王集團,是否能如願以償還是個未知數。

2013年7月份,霸王集團通過流通渠道推出了一系列洗護產品,這些產品主要針對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

日化專家馮建軍曾指出,霸王想要扭轉格局,需要調整決策機制,放棄多元化,改變其在主流渠道的下滑趨勢。

如今,「霸王」已經不是那個「霸王」,而「市場」也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市場」。雖然霸王集團依舊在市場上舉著中藥護髮的大旗,但介入「中草藥概念」的企業已經越來越多。

記者在走訪各大超市時發現,云南白藥、索芙特等一批快消企業,均相繼推出自己的中草藥洗護產品。

回歸主業後的霸王集團,不知該如何面對如此多的強勁競爭對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619

SENSE隨筆140226鬼佬涼茶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2/26/sense%E9%9A%A8%E7%AD%86140226%E9%AC%BC%E4%BD%AC%E6%B6%BC%E8%8C%B6/

SENSE隨筆140226

鬼佬涼茶:啤酒,人類文明的種子。

供稿人:Kan

 

水是生命之源,人體的三分之二由水組成,可以說除了呼吸,沒甚麼比喝水更重要了。 自古以來如何汲取水份制約及引導了人類的生活,於是主流飲品應運而生,相繼成為文明的塑造者。 從石器時代的村落,到古希臘的餐廳,至現代的咖啡館,每個時代都有其標誌性的飲品。*** 一種飲品滿足了人們的需求,或順應了某個時代的潮流,它便風行起來。 某些流行飲品甚至影響了歷史的走向。

 

現代智人約在十萬年前走出非洲,以游群為單位過著採獵生活。 當人類轉向更為穏定的農牧生活之後,他們開始鍾情於由大麥和小麥發酵而成的新飲品 —-「啤酒」。

啤酒是早期社會、宗教和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液態遺跡。****

人類並沒有 “發明”啤酒,而是 “發現”了啤酒。*** 我們無從得知何時釀成了世上第一桶啤酒,但可以確定一萬年前是沒有啤酒的。 冰河時代結束後,新月沃地(今日的埃及向北沿地中海伸延至土耳其東南部和兩伊邊境,因其地域恰似新月而得名。)為以採獵為生的人類提供了豐富的動植物,當中包括大量野生大麥和小麥。

其時該等野生種屬尚未馴化,並不適合生食,但可碾碎用水泡食,雖然不太美味,但來源可靠。 很快人們又發現穀物另一個不同尋常的特性:只要環境乾燥,可以存放數月甚至數年之久。*** 這項發現促進了採集、加工和儲存穀物的相關技術和工具發展,為長期食物短缺提供了保障。 考古學家發現在新月沃地約公元前一萬年就出現了用於收割的石鐮、烘焙的石爐床、磨石和儲藏地窖。儲存技術的提高使人類有能力結束採獵生活,建立永久性居所。***

穀物起初不是重要的食物源,在人類發現其兩大特性後,它就變得重要起來。 第一是穀物吸水後會發芽,變得有甜味。這是因為受潮後產生澱粉酶,能將內中的澱粉轉化為麥芽糖(所有穀物都有此特性,但大麥產生的澱粉酶最多,其產出的麥芽糖也最多)。在缺少食糖的時代,麥芽糖的發現自然引起高度重視,加速了 “先浸濕再烘乾”人工提取麥芽糖的技術發展。

第二個發現意義更重大:粥被放置一段時間後會產生細小汽泡,吃喝起來味道可口還有些醉人。 這是因為空氣中的野生酵母使糖發酵產生酒精 — 粥就此轉化成了啤酒!

人類通過反復實驗提高啤酒的品質和釀造不同口感的製品。 粥熬得越透或加入糖化穀物越多,發酵時間越長,轉化成酒精就越多,啤酒的口感就越強烈。 公元前三千年的美索不達米亞文獻,已列出二十多種不同的啤酒品類,包括鮮啤、烈啤、黑啤、紅棕色、淡色啤酒和低濃度啤酒等。

 

釀造師通過加入不同量的 “啤酒麵包”來控制啤酒的口感和顏色:用發芽的大麥做成塊狀的小麵包,然後烤兩次做成黑色、硬而脆的 “死麵包”,這樣在弄碎放入釀酒桶之前可以存放數年。 啤酒麵包被放在政府倉庫中,只有在食物短缺時才拿出來吃,儲藏任何一種啤酒原料都不會如此方便。

使用麵包釀酒的問題在考古界引起很大爭議:有人認為麵包是釀造過程的副產品,另一些人則認為先有麵包,再用它作釀酒原料。其實兩者都是由粥做成的:稠麥粥烘乾後成為麵包,稀麥粥發酵則變成啤酒。

可以說「麵包是固態啤酒,啤酒是液態麵包。」*****

 

農業革命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重大轉捩點。在700萬年前從猿人進化成人後,人類就一直靠採獵獲得食物,但忽爾在幾千年前的 “瞬間”(相比700萬年)棄獵從耕。考古人類學家對 “農業的起源”至今爭論不休。 有假設指人類在採獵時代的生活愈趨穏定,提高了生育能力,人口激增,因需要新的糧食來源而發明了農業。

亦有可能是啤酒面世後,在生活、社交、宗教方面贏得極重要地位,人們希望通過栽培來確保穀物原料供應,最終發明了農業。 換句話說,人類為了喝酒而變為吃飯。 無可否認啤酒的飲用在促進農耕這一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上古啤酒的酒精含量較低,但含豐富懸浮酵母菌,極大地提高了其蛋白質和維他命含量(尤其是維他命B),這避免了人類在過渡到農耕之時因肉類(富含維他命B)攝取不足而導致營養結構失衡。***

此外,啤酒是由開水釀造的,比飲生水更安全衛生,加之酒精也可以殺掉部分病菌。*** 在定居的部落中,人的排泄物很快就會汙染飲用水源。 從事農耕後,食物和水源質量下降(採獵部落人數少而且到處流動,不用擔心水源汙染),啤酒恰好提供了相應的安全性。

簡言之,飲啤酒的農民比不飲的更具有營養和保健優勢。****

 

為了避免糧食短缺,人們一方面把餘糧存入倉庫,另一方面舉行祭祀向神靈祈求豐收。 二者相互交織,使得倉庫逐漸演變為神廟。**** 這種宗教意味的捐糧儀式由行政祭司主持,他們靠餘糧生活,也指導集體活動,如房舍建造和道路、灌溉系統等公共設施的維護,這播下了管理體制的種子。 餘糧亦使一部分社會成員從糧食生產中解放出來,成為特殊職業者,專事手工、作戰、採礦或工商業活動,職業分工推動人類邁向文明。

上古之世啤酒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眾多記載顯示,「共飲」是一種自古留存下來的儀式。 蘇美爾人在公元前三千年對啤酒的描述是兩個人用葦管共飲一罈啤酒,*** 就算那時人們已懂得過濾啤酒中的雜質,完全不需要使用吸管,他們仍喜歡這樣做。 對此較為可靠的解釋是共飲一罈啤酒必定完全平等;但分食一隻牛羊時,切出來的骨肉不均勻,所得就有高下之分。 此外,共享飲料也意味著同甘共苦,共飲成了好客、公正和值得信賴的象徵。*** 直到現時,人們經常還會用同一個壺沏茶或沖咖啡,或者分享同一枝酒。 在聚餐時碰杯也象徵著分享同一罈酒。

古人認為啤酒具有超自然的屬性,*** 其產生的麻醉精神和模糊意識的作用無比神奇。 在神秘的發酵過程中普通的米湯居然能變成啤酒,唯一的解釋就是授之於神,因此理應用作宗教祭品。 蘇美爾人和埃及人把啤酒用在宗教儀式、豐收慶典、葬禮祭祀等場合;印加人用金杯盛滿玉米或木薯釀造成的契合酒灑在地上,或噴第一口酒祭祀地神; 中國人也將黃米或大米釀的酒用在祭祀儀式上。

今天人們舉杯祝願福壽安康、生活如意、慶祝工程順利竣工等,都是在回應遠古的遺緒,即酒能產生超自然的力量。

 

資料來源:

《六個瓶子里的歷史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Six Glasses》

Tom Standag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