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稅控機成零售業殺手 李華華

2008-09-01 AppleDaily

今 年開始內地推行新稅制改革,企業所得稅由以往33%降至25%,唔少內地上市公司上半年盈利增長動力之一,就係受惠稅務支出減少。不過,大陸嘅服務零售尤 其係上市嘅食肆唔好開心得咁快,因為另一個隱形殺手正伸出魔掌,將大大加重佢哋嘅稅務支出。呢隻魔掌就係「稅控機」!

有份參與國內「稅控機」計劃嘅浪潮國 際(596)主席孫丕恕同華華講,為咗堵塞大陸零售服務業逃稅漏稅,當局陸續要求全國4300萬工商企業安裝稅控機。裝咗呢部稅控收銀機後,店舖嘅收入狀 況完全喺稅局掌握之中,因為稅控機直接跟稅局聯網。

家陣已經有幾十萬個商戶安裝咗部機。佢舉例話,北京一家食肆上半年因為裝咗部機,要畀成千萬人仔稅,比 舊年交嘅200萬稅多4倍,咁就知舊時食肆逃稅嘅情況幾嚴重。唔知呢個係個別事件,定係內地食肆同業「行規」,否則上市嘅食肆股就大件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2

iTunes頭號殺手 免錢聽到飽

2011-2-14  TCW




誰是蘋果(Apple)iTunes音樂王國的最大敵手?誰又是YouTube最忌憚的明日之星?Spotify,這家源自瑞典的線上音樂網站,被不少網路專家點名,將成為下一代線上音樂的霸主。

Spotify所以會引起兩大巨頭的擔憂,因為它創造了兩個新的服務:一、免費線上收聽;二、全程試聽免下載。這完全改變以往「非得付費才能聽」、「不能試聽,先買再說」的遊戲規則。

先說第一項改變。Spotify網站的線上播放軟體操作非常簡單,使用者登錄不需要花費分文,就可以直接在線上收聽,但不能下載單曲到電腦上。這一點與iTunes的「付費即擁有」完全相反。

不僅如此,因為Spotify採雲端播放概念,只要是設備能夠連網,Spotify資料庫裡八百萬首正版合法音樂等於全歸個人專屬,隨時、隨處都可聽。而 且,因為Spotify採用「端對端」(peer-to-peer)技術,使用者在網路上搜尋或播放,很少出現緩衝處理的延遲現象。

《電訊報》(The Telegraph)指出,論質、論量,Spotify都讓使用者驚豔,因此二○○八年底成立以來,儘管只在歐洲的英國、瑞典、法國、挪威、西班牙和芬蘭等國用戶開放註冊,但已擁有近六百萬名用戶。

至於第二項改變, Spotify的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免費,或是付費收聽,只是選取免費收聽音樂的使用者,必須忍受每半小時插播約一分鐘的廣告;而不想被打斷的聽眾,則可以月付九.九九歐元(約合新台幣四百元),便能圖個清靜。

模式創新!比iTunes更會幫唱片公司賺錢

Spotify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出自瑞典的一位青創家艾克(Daniel Ek)之手。

艾克雖年僅二十七歲,但創業年資卻已有十三年!他從十四歲起就開了第一家廣告公司Advertigo,成功賣給當地電子商務公司Tradera後,接著創 辦軟體公司μtorrent與Spotify。去年他獲《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選為「最具潛力的資訊科技企業家」第四名,未來可期。

不只消費者喜歡艾克的做法,長期被網路下載音樂打得抬不起頭來的唱片公司,也樂於與Spotify合作,因為Spotify提供的,全是合法的音樂下載,這樣的經營模式為簽約唱片商賺進大把鈔票。

二○一○年八月,索尼(Sony)與BMG均表示,透過Spotify所進帳的收益,已超越蘋果的iTunes所挹注的金額。至二○一一年一月底,Spotify付費用戶已達七十五萬人,在瑞典、挪威、芬蘭和法國,付費用戶均逾一○%,英國和西班牙則超過四%。

這種創新的模式,讓蘋果與Google驚豔不已,前後主動釋出高價收購之意。不過,計畫最終破局。

各方叫好!傳蘋果、Google力阻登陸美國

傳言兩大巨頭便因此在Spotify申請登陸美國的過程中作梗,以至於Spotify已兩度延後原定在美國推出的日期。

唱片工業人士傳出,蘋果已經不只一次向唱片公司表示關切,質疑Spotify的經營模式,以及它說服消費者為音樂付費的能力。而Google也正在籌備手 機數位音樂服務,提供Android系統用戶更多元的選擇,因此,它也不太可能會對Spotify的侵門踏戶樂觀其成。

不過,Spotify的好名聲很早以前就已經漂洋過海,備受肯定,兩大巨人即使想從中阻撓,恐怕也難擋民意。

知名科技資訊評論與分析網站「讀寫網」(Read Write Web),將Spotify評選為「二○○九年全球十大網路商品」的第一名,也是網友公認「尚未進軍美國市場,卻最受到高度期待」的應用程式之一。另外, 美國知名商業模式諮詢機構Board of Innovation所發表的「二○一○年十大震撼商業模式」,Spotify也同樣名列前茅。

而今年一月底的一項評比,更把Spotify推上身價高峰。美國科技部落格Silicon Alley Insider評選十大歐洲科技創新企業,Spotify雖僅名列第六位,卻因二○一○年營收超過一億美元,深受編輯肯定:「如果可以登陸美國市場,或許 將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新創企業之一。」

可見,不僅音樂的力量是無國界,為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同時擴大企業的營收與獲利,眼見市場有需求、有供給,關係必然一拍即合,這股力量在這個商業掛帥的時代裡,同樣也是有形疆界所限制不了的浪潮!

【延伸閱讀】Spotify vs. iTunesSpotify 成立時間:2008年 獨立用戶數:600萬 2010年營收:1億美元 使用區域:歐洲6國

iTunes成立時間:2001年獨立用戶數:1.5億2010年營收:約20億美元使用區域:全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3

鄭南雁跨界:「成本殺手」殺進租車業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977

將七天連鎖酒店的模式複製到租車行業,鄭南雁想重新打造一個「後來者居上」的傳奇。但在風投扎堆的今天,難度顯然要比當年大得多。

瑞卡現在只在兩個城市開有12家門店,而行業龍頭神州 租車已在48個城市建立了300多個網點。 (CFP/圖)

繼神州、一嗨等連鎖租車企業獲得大筆融資後,2011年8月29日,成立只有兩年四個月的瑞卡租車對外宣佈,獲得了富達投資和紅杉資本的注資。

這家總部位於廣州的企業,因其創始人、七天連鎖酒店(以下簡稱「七天」)CEO鄭南雁提出「像做經濟型連鎖酒店那樣去做租車」而引人關注。

IT軟件寫手出身的鄭南雁,曾任攜程旅行網市場營銷副總裁,單飛後創立七天連鎖酒店。因為善於壓低經營成本,被同行稱為「成本殺手」。如今他跨界做租車,業界頗感好奇。

沒有前台的公司

鄭南雁進入租車業,完全出於偶然。

兩年前,在一次閒聊中,鄭南雁和時任七天副總裁的黃驥無意中提到了租車行業。他們發現,國內幾家大的租車公司,採取的經營模式都比較相似:在業務 上,既重視企業市場,也關注個人市場,且長租與短租、自駕與代駕都做;在車型上,高中低端車型全線覆蓋;品牌種類繁多,手動、自動擋均有;在費用上,租車 價格數百至上千元不等……

如同發現新大陸一般,兩人興奮起來,並把這件事當作一個項目來研究,他們為此專門前往美國Hers 和Enterprise兩家租車巨頭取經。

2009年5月,鄭南雁與七天的三位「老人」——吳海兵、林粵舟、黃驥,連同IT技術出身的潘勇,共同成立了廣州瑞卡租車有限公司,次年12月改製為「廣州瑞卡租車股份有限公司」,鄭南雁任董事長,黃驥辭去在七天的職位,專職任瑞卡CEO。

新公司幾乎是七天的翻版——除管理團隊裡的「七天幫」(現在仍有七天舊部陸續加盟)外,在公司戰略中,鄭南雁同樣是先人後事、垂直切割、借力IT平台、最大程度地壓縮成本……就連公司總部也跟七天一樣——沒有前台。

在定位上,鄭更是直接移植了七天基因:主打「經濟型租車」。他將這一想法具體化為:只做個人短途自駕(200公里左右),車款也只有3種,價格在120元-200元/天,不做異地還車。IT系統追求簡單而有效,甚至連門店,也設在七天的接待大堂裡。

黃驥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稱,這一思路與做七天時基本一致——切除消費者「不必要的需求」,不追求大而全,只專注於細分市場。

雙重角色

鄭南雁身高一米八、體格健壯,從來都是一個不安分的人。20年前,23歲的他從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畢業,被分配到廣東省經貿委計算中心工作。在外人 看來,這種「金飯碗」可遇不可求,但兩年後,鄭辭職與同學合夥創辦了一家電腦軟件公司,專門開發酒店管理軟件。他的第一款軟件賣給了佛山一家酒店,賺到了 第一桶金。

2000年,鄭南雁跳槽到攜程網,出任華南區總經理,後被調往上海總部出任副總裁。在攜程網的這段經歷,讓鄭南雁熟悉了商旅業的運作,並滋生了創業念頭。

2004年6月,與「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現為廣東今日投資董事長)的接觸,使鄭南雁的人生軌跡發生了重大改變。何伯權在和鄭南雁簡短交流後,在連商業計劃書都沒有看到的情形下,決定投資800萬美元支持其創辦七天。

在鄭南雁主導下,七天掀起了「成本大戰」,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排序,選擇滿足最主要的,犧牲最次要的,這種看似簡單的作法卻使七天躋身行業前茅,並於2010年在美國成功上市。

鄭南雁認為經濟型酒店的本質不過是「一個用更少的錢提供更好住宿的生意」,現在他把這一思維帶到了租車上。在他眼中,如今中國的租車業就像五年前中 國經濟型酒店市場的情形——七天創立的2006年,如家、錦江之星佔據經濟型酒店市場的大半壁江山;而瑞卡誕生的2009年,租車行業中已有「北神州、東 一嗨、南至尊」之說,它們在各自區域市場打拚,已呈鼎立之勢。但是,「後發劣勢」並不意味著沒有機會。

與在七天任CEO不同的是(截至2010年12月底,七天的前三大股東分別是,何伯權23.5%、華平基金16%和英聯投資的11.7%,鄭南雁則以9.2%排在第四),鄭南雁是瑞卡的大股東。

後來者的難題

不過,與當初經濟型酒店剛冒頭時缺乏資金的形勢不同。最近兩年,租車行業甫一成型,便引來了風投的追捧。目前,神州租車總計融資超過13億元人民幣;一嗨租車也獲得近1億美元的多輪投資;至尊租車規模略遜一籌,但也有6000萬美元投資。

東方日產乘用車公司大宗客戶科科長鄧繼良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租車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往往誰的錢多,誰的優勢就比較大。因為,這決定了你「能買多少台車,能覆蓋多大的市場」。

在他看來,租車行業並不是一個短時間內就能分出高下的行業。由於汽車一次性購入的成本較高,按照行業內的折舊率,三年之後,差不多就只能半價處理。在這三年內,如果租車率達不到60%,基本就會虧本。

此前,挾資本威力,神州、一嗨通過買車、開店、圈地的方式,四處兼併收購,並掀起了一輪輪的價格戰。在短短一年時間裡,租車價格大降40%左右。

目前,神州租車已經在全國48個城市建立300多個租車網點,運營車輛達到了14000輛;一嗨租車也有6000台汽車,近300個服務網點。而瑞卡到目前為止,僅有230輛車,只在廣州和長沙兩地開展業務,門店數量也只有12個。

對後來者瑞卡來說,買車,擴張網絡,顯然是當務之急。

瑞卡對此也非常清楚。獲得本輪融資後,對於具體的融資規模,瑞卡方面三緘其口,在追問之下,黃驥只含糊地稱有「八個零」,當被問及記者貨幣單位是人民幣還是美元時,黃以一句「我希望是英鎊」巧妙迴避,而當記者詢問其二季度汽車出租率時,黃也只是稱「在同行中感覺良好」。

不過,黃驥宣佈將在今年內,讓瑞卡進入租車行業第一陣營,車輛規模會迅速上升到1500輛,並在明年達到6000到8000輛,2013年衝破萬輛。

黃驥認為瑞卡可借力七天的1300萬會員,以及遍佈全國各地的1000家門店。在他的計劃中,瑞卡的擴張網點短期內將避開巨頭們已經佔領的北京、上海,而是選擇昆明、貴陽、武漢、成都這樣的消費性城市。未來甚至不排除和如家、漢庭、錦江之星等展開合作。

有趣的是,作為老闆的鄭南雁,並不想讓外界對他的角色做太多詮釋,也不太樂意外界稱瑞卡的目標是「租車行業的七天」。在8月2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 他表示自己僅是在瑞卡「開會討論的時候給點意見」,並一再強調儘管瑞卡和七天瞄準的客戶有很多相似性,但「兩者沒有很多的關聯性」,他儘可能地將話筒遞給 黃驥,發佈會還沒完,他就起身離開。

鄭南雁說瑞卡的主角不是他,這顯然有些刻意。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董事總經理孫謙直言不諱地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次之所以投瑞卡,賭的就是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25

蘋果也在搶 下一代手機殺手技術

2012-2-6  TCW




今年美國消費電子展 (CES),LTE(長期演進技術)是最熱門的關鍵字。

幾乎所有的手機大廠,都想盡辦法創造自己在LTE領域的各種「第一」:諾基亞(Nokia)發表第一支支援微軟平台的LTE手機;中國通訊大廠華為發表了 全世界最薄的LTE智慧型手機;索尼(Sony)購併了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之後,第一支亮相的手機也是LTE手機。就連蘋果(Apple),都傳出將在今年推出第一支內建LTE的iPhone、iPad。比起 來,低價智慧型手機只是分食毛利下滑的舊領域,LTE代表的高價市場,才是誘人的大餅。

「今年是LTE大爆發的一年,」諾基亞西門子客戶暨市場營運總經理鄭志中觀察,現在,全世界只有二十九國有LTE服務,到二○一二年底,「會有超過五十個 國家啟用LTE服務。」

什麼是LTE?這種技術是俗稱的三‧九G,這種技術最大的特色,是讓手機上網的速度比現有的3G增快十倍以上,等於讓手機接上一條看不見的寬頻網路線。

「LTE網路連線的品質,勝過現有五M、十M的ADSL。」台灣易利信總經理曾詩淵說,舊有的3G因為技術限制,看影片會掉格,玩線上遊戲會lag(延 遲),在LTE網路上,不會再發生同樣的問題。

LTE是3G之後的二次革命,新的服務和商業模式,會再次改變你使用手機的方式。

革命一 :連上超級電腦不同語言能自動同步翻譯

在日本,NTT DoCoMo已經研發出在LTE網路上,用手機結合超級電腦,提供即時口譯的服務,日本客戶打電話給美國朋友時,只需要對著手機說日文,手機直接將訊號傳 給超級電腦,把原意翻譯成英文語句,電腦再「說」成英文句子給對方聽,手機變成智慧型的同步口譯人員。

結合超級電腦,搜尋方式也將改變,未來當你要查詢任何東西的資料,只需將手機對準要查詢的物體,把照片回傳,電腦就會告訴你價格、服務,或相關的網路搜尋 結果。

未來手機還能幫你互動導航,提供個人化服務,功能更像藏在口袋裡的超級電腦。

革命二:服務不中斷影音遊戲可自動接軌重播

有了LTE之後,未來的手機、電腦和電視螢幕,使用上將更像同一個螢幕,不管是看影片、還是玩遊戲,你隨時可以在電腦或電視上中斷剛剛看的影片,即使衝出 門辦事,在路上再拿出手機,手機會自動「記得」剛剛的影片看到哪裡,從中斷的地方重播,遊戲、音樂都是如此。

「影音會是LTE上最重要的應用。」曾詩淵說,LTE上線之後,上網看影片、玩遊戲,才有可能真正大流行。

革命三:連結所有電器拍照沒記憶卡,照樣傳輸

LTE的商機之一,就是讓機器和機器之間可以自動溝通,讓機器連上手機網路互相溝通,是另一龐大商機。

鄭志中解釋,LTE上線之後,相機也可以裝上LTE的通訊功能,然後跟著連上網路,這種服務稱為「Camera Synchronization」,這種相機在你拍照後,會把照片直接回傳到家裡的電腦或雲端,相機能自動和電腦「溝通」,即使你忘了帶記憶卡,都可以拍 照。

由於頻寬增大,未來手機回傳的影像也更清晰,你甚至可以用電視接朋友打來的影像電話,易利信還曾經展示一種技術平台,把手機變成高畫質的攝影機,代替 SNG,直接回傳現場的影像。

手機通訊將是下一個金礦,為了爭奪這個市場,Google等大公司早已爭奪更上游的無線頻譜執照,因為未來無線頻寬將是一位難求,誰擁有頻譜,誰就擁有頻 寬使用權,手機產業的新一波升級商機,今年將開始發酵。

【延伸閱讀】台灣「數位都更」牛步,LTE發照慢三年

今年開始,台灣周邊的國家,除中國之外,包括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甚至菲律賓,都已準備好提供商用LTE服務,台灣卻因為發展自有的WiMax,把 部分LTE頻段分給WiMax,陷入「無頻可用」的窘境。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發言人陳正倉坦言,按照行政院目前規畫,要到二○一五年才有可能發出LTE執照。業者推算,興建LTE網路還要兩年,台灣消 費者要比國外慢五年才能享受到LTE的好處。

陳正倉分析,目前政府握有的頻譜,只夠再發出一張五十M的LTE執照,如果要發出一百M的LTE執照,就連一張都發不出來,必須等交通部協調國防部移頻, 空出部分軍用頻道,加上二○一五年二G執照到期,才較有可能發出LTE執照。他形容這個過程,就像「都更」。

台灣把珍貴的頻譜資源讓給WiMax陣營,代價是,未來台灣民眾出國,可能會遇到手機和LTE系統不相容,收不到訊號的窘境,這場「數位都更」如果不成 功,犧牲的是所有台灣消費者和高科技廠商的權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70

IPO「三大殺手」曝光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2/1NMzA4XzQwNjE1NA.html

證監會近日再度公佈6家擬上市公司被否原因,所涉公司的IPO上會時間集中在2011年12月14日至2012年1月9日期間。除了持續盈利能力、公司經營獨立性、募集資金運作等「老問題」外,高管頻繁發生變動和報送發行申請文件有重大遺漏成為阻礙擬上市公司過會的新問題

這 6家公司分別是西安環球印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環球印務」)、北京星光影視設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星光影視」)、華致酒行連鎖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華致酒行」)、北京高威科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高威科電」)、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佳力科技」)和江蘇東珠景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東珠景觀」)。

硬傷一:關聯交易

關聯交易一直是資本市場「老生常談」的問題,本次證監會披露的被否6家公司中,3家公司就折戟於此。

未 恰當披露關聯交易是環球印務此次IPO失利的主因。環球印務主要從事醫藥紙盒包裝產品的設計、生產及銷售,同時兼營酒類、食品彩盒和瓦楞紙箱業務,陝藥集 團為其控股股東。招股書顯示,其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的主營收入中,向關聯方銷售產品佔比達到8.31%、7.76%和 9.13%;應收賬款中,關聯方佔比6.84%、5.81%和6.97%,關聯交易凸顯。發審委在對其的否決文件中披露,根據公司的會計報表附註,陝西天 士力等4家公司為公司關聯方,與公司的關聯關係為「同受一個股東重大影響」。此外,環球印務控股股東陝藥集團的會計報表顯示,西安德寶等5家公司均為納入 陝藥集團合併報表範圍的子公司,而招股書中卻未對上述企業的關聯關係進行披露。

二次上會的星光影視還是未能在關聯交易披露問題上「說服」 監管層。發審委公告指出,與2011年11月編制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比較,星光影視2010年3月向中國證監會首次報送且經預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存在未 披露3家關聯人的情形,同時還存在1家關聯人的關聯關係披露不一致的情形;公司2011年3月向中國證監會第二次報送的招股說明書存在未披露5家關聯人的 情形。在未披露關聯人中,嘉成設備、嘉成技術和山德視訊的業務範圍與星光影視的業務範圍相似。報送的發行申請文件有重大遺漏情形。

2010 年3月,星光影視首次IPO闖關失利,根據業內人士透露,公司2009年業績下滑以及頻繁的關聯交易解釋不清,實為監管部門所不能容忍之處。星光影視證券 事務部工作人員在其二次啟動IPO時對外表示,公司已經對關聯交易之詬病作出詳盡整改。顯然,星光影視「整改」的幅度未能令監管層滿意。

華 致酒行的招股書一經披露就引得市場熱議。公司主營酒類營銷,其近三年淨利潤均在2億元以上,其中2010年淨資產4.1億元,淨利潤3.33億元,基本每 股收益高達4.24元。新天域、KKR、中信產業基金等多家知名私募股權基金都是其股東,華致酒行在如此強大股東陣容的護航下仍舊折戟資本市場,讓外界頗 感意外。證監會則指出華致酒行的「硬傷」之一就是關聯交易佔比連年上升。

硬傷二:管理團隊不穩定

「高 管頻繁變動」是華致酒行上會被否的另一硬傷。根據公司招股書,在華致酒行目前董事會11名董事中,只有1名董事在報告期內沒有發生變動,其他10名董事全 是新董事。華致酒行高管團隊也存在類似情況。2008年以來,華致酒行前後換了三任總經理,除了財務總監是「老人」外,7名副總經理中僅彭宇清一人任職時 間超過36個月。發審委表示:「申請材料及現場陳述中未對上述董事、高管變化情況及對公司經營決策的影響作出充分、合理的解釋。」

同樣在高管頻繁變動上「栽跟頭」的還有高威科電。發審委認為,2010年3月前,高威科電董事會由6人組成,後經過3次調整增加至9人,除去3名獨立董事外,3年內董事會僅二人未發生變化,不符合《首發管理辦法》中「近3年高管、董事無重大變化」的規定。

業內人士表示,董監事會、高管團隊變動頻繁,常常會引發管理思路混亂,在公司經營管理中引發諸多問題,為保證企業持續經營,故而監管部門要求控制權、管理團隊的穩定。

硬傷三:持續盈利遭質疑

持 續盈利能力存疑則是佳力科技、東珠景觀被否的主因。發審委表示,風電設備為產能過剩行業,佳力科技目前的主要產品並非國家重點支持產品,風電行業經營環境 產生的重大變化將對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且佳力科技募投項目與現有生產經營不相適應,存在市場銷售風險。

此外,大型園林綠化工程項目對東珠景觀的業績貢獻較大,發審委認為客戶的相對集中可能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不利影響。此外,東珠景觀大部分項目屬政府投資項目,竣工時間較長且無明確期限,將對其資金周轉和利潤水平產生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53

錯誤的堅持 是創意最大殺手


2012-6-11  TCW




每一個創業家在嘗試開發一個成功產品的過程中,遲早都要面對一個最關鍵的挑戰:決定何時該進行軸轉、何時該堅守到底。

到目前為止,我們討論過的所有內容都不過是以下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的前奏曲:我們取得的進展是否足以證明我們原來的策略假設是正確的?抑或我們須要做出重 大的改變?這個改變即所謂的軸轉:它是一個有組織性的路線更改,用以測試有關產品、策略、成長引擎的全新基礎假設。

由於精實創業建基在科學的方法論之上,人們誤以為在決定軸轉或堅持的問題上,它會有一個嚴格精確的方程式可供使用,事實上並非如此。洞察力、直覺、判斷等人類主觀因素,是無法從創業行動裡抽除的,也絕非大家所希望的。

我提倡初創事業使用科學方法的目的,是希望人類的創意能發揮到極致,而創意最大的殺手,莫過於錯誤的堅持。企業若無法在市場反應的基礎上重新調整發展方 向,將來也許會落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境地,會不斷的消耗員工與其他利益關係人提供的資源及承諾,卻完全無法向前移動。

依賴判斷行事未嘗不是件好事。人們不但有學習的能力、與生俱來的創造力,更有在混沌中看見警訊的超能力,有時甚至可以感受到看不見的訊號。科學方法的中心思想是,雖然人類的判斷不一定正確,卻可以透過重複的測試來驗證其理論是否正確。

初創事業的生產力,指的不是創造更多的工具或功能,而是藉由一項事業或產品,來創造價值、刺激成長的能力。換言之,正確而成功的軸轉,能夠讓我們的事業走上永續經營的道路。

刪預算恐錯失軸轉機會

經驗豐富的創業家經常會談論其初創事業跑道剩餘的長度,亦即初創事業起飛或失敗前還能在跑道上滑行的時間。有人用銀行帳戶現金餘額除以每月燒錢的數目來決 定,也有人用淨消耗額來計算。例如,某家初創公司銀行裡還剩下一百萬,每個月如果花十萬,它剩下的跑道長度就是十個月。

當初創事業資金告急時,他們有兩個方法可以延伸跑道:節省開支或籌募更多的資金。假若創業家不分青紅皂白的貿然緊縮預算,他們很可能在刪除不必要的浪費 時,也把「開發─評估─學習」循環週期所需的預算,也一併刪除了。如果這個刪除預算的舉動造成週期循環的速度變慢,他們的貢獻就只是讓這個初創事業晚一點 被淘汰。

測量跑道剩餘長度的正確方法,是計算初創事業還能再進行幾次軸轉:可以做出改變企業根本策略的機會。從軸轉的角度而非時間來測量跑道長度,意味著另一種延 長跑道的可能性:縮短軸轉與軸轉之間的時間。換言之,初創事業必須想辦法在較低的預算下,或較短的時間裡,獲得等量的驗證後學習成果。到目前為止我們討論 過的精實創業技巧,都把這個標準當作首要的目標。

軸轉必須勇敢承認失敗

幾乎所有的創業家都會告訴你,他們恨不得當初能早點做出軸轉的決定。原因有三:

第一,虛榮指數讓創業家得出錯誤的結論,讓他們以為自己活在真實的世界裡。這個原因對軸轉的決定造成極大的損害,因為它否定了團隊支持軸轉的認知。當人們被迫與其正確的判斷相抗衡,過程會更艱辛、需時會更久,也會造成較不明確的結果。

第二,如果創業家的假設不明確,幾乎可以斷定他不會有完整的失敗經驗,沒有失敗也不會有積極點燃軸轉的動力。我之前提過,「推出產品看會發生什麼事」的做 法帶來的失敗很明顯:你會成功──看到發生什麼事。絕大部分採用這個方式的初創事業,在初期都無法得到清楚的結果,導致你無法確定到底該軸轉、還是堅持, 該改變方向、還是堅守崗位。

第三,許多創業家都不夠勇敢。承認失敗可能會危害士氣,但是大部分創業家最害怕的其實不是證實其願景是個錯誤,而是他的願景還沒有機會接受驗證就被賜死 了。這種恐懼導致創業家抗拒製作最小可行產品、分組測試及其他驗證假設的方法。諷刺的是,這種恐懼反而會造成更大的風險,因為願景若不能完全攤在陽光下, 就無法進行實驗,拖到最後資金耗盡,就會錯失軸轉的良機。要避免這樣的命運,創業家必須面對他們的恐懼,而且在眾人面前失敗的準備。事實上,這個問題對擁 有高知名度或某著名企業一分子的創業家而言,難度是加倍的。

矽谷一家新成立,取名為Path的初創事業,是由多位身經百戰的創業家們所創辦的:大衛‧墨林(Dave Morin),Facebook平台建構負責人;達斯汀‧米亞羅(Dustin Mierau),Macster產品設計師兼共同發明人;西恩‧法寧(Shawn Fanning),Napster明星創辦人。他們決定於二○一○年推出一個最小可行產品。由於幾位創辦人的高知名度,這個消息吸引了媒體強烈的關注,尤 其是來自科技與初創事業部落格的報導。

不幸,他們的目標對象並非科技的早期採用者,而且初期各大部落格的反應都十分負面。(許多創業家因為害怕市場出現此類反應,會影響整個公司的士氣,於是放棄推出產品。在我們「出身」的業界,媒體正面報導的影響力是非常驚人的。)

顧客經驗是修改的導師

所幸,Path團隊勇敢的對這種恐懼視而不見,只專注在顧客的反應上,才得以從真實顧客身上獲得重要的早期回應。Path的目標是要創造一個較為個人化、 品質禁得起時間考驗的社群網絡。相信很多人都有被現有社群網絡過度連結的經驗,必須與舊同事、高中同學、親戚、現在的同事等一大堆人分享資訊。朋友團人數 這麼多,很難與人分享較為私密的心情。Path採用了一個特別的方式,例如,它限制客戶只能儲存五十位朋友,這是依據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登巴 (Robin Dunbar)的大腦研究結果訂定的。登巴教授的研究報告指出,每一個人一生中的每一段特定時間內所能維持的人際關係約為五十人。

對科技媒體成員(及許多科技早期採用者)而言,這項對朋友人數的「反自然」限制是一種詛咒,他們經常使用新的社群網絡產品與上千個朋友聯繫,只能有五十個 朋友對他們來說太少了。為此,Path忍受了許多很難視而不見的公開批評。出乎意料的是,顧客一批接著一批湧向這個使用平台,他們的反應也與媒體的負面聲 浪完全不同,他們很喜歡能擁有與朋友分享私密心情的時刻,而且不斷要求不在規畫之列的產品功能,例如,與人分享朋友的照片如何感動他們的心情的功能,以及 分享「影音片段」的功能。

大衛‧墨林將他的經驗總結如下:

人們因為我們的團隊實力與我們的背景,對我們築起了一面巨大的希望之牆。我其實不認為我們推出的東西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大家對我們的期望實在太高了。對我 們而言,我們該做的,不過是將我們的產品和我們的願景呈現給大家,得到大家的回應,然後開始重複修正的工作。我們懷著謙卑的心測試我們的理論與方法,想了 解市場的意見、實實在在的傾聽大家的反應,然後繼續朝我們認為能為這個世界創造價值的方向求新求變。

Path的故事只是一個開始。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面對批評的勇氣總算得到了代價,即使他們須要進行軸轉,相信也不會被恐懼打倒。Path最近募得了一筆來 自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八千五百萬美元的創投資金,媒體更披露Path拒絕了Google以一億美元將之購併的提案。

對任何一個初創事業來說,軸轉的決定摻雜了許多的情緒,卻必須在架構規範之下進行。事先安排一個討論會議,可以減輕這項挑戰的難度,因此我建議,每一個初創事業必須定期舉行一場「軸轉或堅持」討論會。(本文摘錄自第八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42

中概股的匿名殺手:一個鬆散的黑客組織

http://www.21cbh.com/HTML/2012-7-4/5MNDA3XzQ2NjY5MQ.html

匿名分析(Anonymous Analytics)是做空界的一顆新星。

這家成立不到一年的機構,至今發出的做空報告不過3篇, 引起的動靜卻不小:在唱空奇虎360之前,它的頭炮是去年9月做空超大農業,導致其獨立外部審計師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請辭;此後它在今年4月攻擊華寶國 際,使得這家中國最大的香精供應商、亞洲市值最大的香精生產企業股價一夜暴跌20%。

但它卻聲稱自己不是做空機構。在做空奇虎360的報告中,匿名分析這樣介紹自己:「我們不是做空機構,匿名分析沒有直接或者間接持有或看空該報告中所提到的所有證券。」

「請叫我們『匿名分析』,我們從來不用個體的名字。」匿名研究的一位人士在回覆記者的電子郵件時表示。

這種古怪的作風,和其他做空機構的創始人喜歡在媒體面前高調曝光大不相同。它不是已經從事做空12年的香櫞,也不是曾經在做空中概股上名噪一時的渾水。匿名分析通過匿名的方式,刻意為自己披上神秘的面紗。

亦政亦商的黑客組織?

「我們通過不同尋常的方法獲得信息。」這是匿名分析網站的標語。

事實上,這種不同尋常的方法,源於不同尋常的機構性質。

和 一般投資者了然於胸的做空機構機制不同的是,匿名分析是一個更大的叫做「匿名」(Anonymous)組織的分支機構。後者是一個鬆散的全球性的網絡—— 儘管目前公眾對於它的規模不甚瞭解。《金融時報》將它稱為一個鬆散的黑客行動組織:沒有正式的成員名單,他們聯手從事惡作劇、抗議或各種形式的非暴力反 抗。

這個組織宣稱,它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在津巴布韋、印度等國進行的反腐敗運動,同時為伊朗人民提供安全的批評其政府的平台。

乍聽之下這和做空機構的確沒有關係,政治理想和熱情完全超越了對金融市場的把控,但匿名分析表示,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將目光轉移到公司層面,監察其透明程度,尤其關注那些缺乏良好公司治理以及捲入大型舞弊案的企業。

它承認,考慮到其「聯營方、合作夥伴、成員組織、顧問、客戶及其他關聯方」所持的空頭頭寸,它不排除在奇虎360的案子中存在一些個人的「間接利益」。

匿名分析宣稱,他們的成員包括遍佈全球的分析師、會計師、統計師、電腦專家以及律師等各行各業的專家。

匿名分析拒絕向記者透露究竟有多少人參與了奇虎360的報告撰寫中,只是表示「我們跟蹤奇虎360已經好些時候了」。

有意思的是,在匿名分析發佈了奇虎360的報告後,香櫞研究的創始人安德魯·萊福特十分積極地通過他的郵件系統轉發該報告的鏈接地址,這和一般做空機構之間不相互引用和推薦的行業習慣不同。

從中國經理人身上找缺口

但匿名分析在唱空中國股票上,和一般做空機構的運作機制毫無二致。

「我 們覺得周鴻禕是一個有趣的人。公平地說,我們相信他相當聰明,但是可能用在了錯誤的地方。」匿名分析向本報記者表示,「舉個例子說,我們聽了奇虎360和 分析師的電話會議,儘管周先生英語說得一般,但是他儘量在說。他是一個很有毅力和決心的人,這一點很好。但問題是,他選擇通過一些可疑的商業運作來傷害或 者激怒公眾,這是對於其才能的浪費。」

匿名分析的做空報告中,對周鴻禕本人的評價佔據了相當的篇幅,從其早年在3721的經歷,到後來創辦奇虎360的種種波折均有提及。

此前,香櫞研究的創始人萊福特曾對本報表示,通過研究一個上市公司高管的性格以及歷史,往往可以發現其對於一家企業管理風格上的影響,這一點往往在中國企業身上十分奏效。

「比如奇虎360的周鴻禕,他是一個很激進的且富有爭議的人物,他把自己的這種個人性格帶入對企業的管理方式中。」他說。

匿名分析明顯學習了這一經驗。

在做空中國概念股上,匿名分析顯然嘗到了不少甜頭。

首次發佈報告進攻超大農業後,香港政府隨即調查超大,導致其股票暴跌26%,隨後被停牌。此後,超大農業審計師數度更換,人們越來越相信匿名分析所言不虛。有些對沖基金甚至認為,匿名分析在超大農業上的影響力,超過了渾水當年做空嘉漢林業所引起的市場波瀾。

而匿名分析針對華寶國際的調查,質疑其高收入、高毛利數據造假,並以高派息吸引投資者入股,高管則藉機減持套現等,一度拖累在香港上市的中資民企全線下挫。

但 匿名分析透露,他們並不想把自己定位在專攻中國股票上。他們在報告中以諷刺的口吻表示:「我們從研究中國起步,並不是因為中國公司比西方企業有更多的舞弊 行為,而是因為他們更不善於隱藏自己做過的事情。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中國是新手,中國的職業經理們對於如何從資本市場偷竊,還不熟練。」

為了證明這一點,匿名分析向記者透露,他們接下來的策略是「要遠離中國一段時間」:「實際上,接下來我們將關注西方公司,我們下一個報告的目標是一家西方公司。我不評論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但這麼做的確存在有趣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37

價格殺手來了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43

2009年,前地產商人李方平拿著一款電子耳蝸產品諮詢了國內15個頂尖的醫生,他打算將這款電子耳蝸以當時一半的市場價賣給消費者,但沒有一個醫生認可這款新產品。


  電子耳蝸在1980年代進入國內市場。和助聽器不同,它針對的是患有重度聽力障礙的患者,佩戴者能夠依靠設備發出的電脈衝對聽神經進行刺激,產生聽 覺。國內的電子耳蝸產品市場被三家國外公司佔據,分別是澳大利亞Cochlear公司、美國的高級仿生學公司和奧地利的MED-EL公司。


  李方平創立的諾爾康是第一家製造電子耳蝸的國內公司,他本以為超低的價格會讓產品大賣。在醫生那裡遇到的挫折使得李方平意識到,做電子耳蝸產品僅僅滿足用戶的需要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考慮醫生、醫院的需求和利益。


  如今,諾爾康看起來已經找到了正確的方向。據李方平提供的數據,去年8月上市以來,諾爾康至今一共做了300例植入手術,營收有2000萬元左右。目前國內植入進口人工耳蝸的案例累計有2萬例,去年約有4000名患者接受了進口耳蝸的植入手術。


  2004年,李方平聽朋友說有一個電子耳蝸的項目可以做,而且初期的投資也不算太大,但一旦做成了卻能形成很大的壁壘。目前全國患有聽力障礙的人數有 近2700萬,其中患重度聽力障礙的就有900多萬。解放軍301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楊仕明告訴《第一財經週刊》,加上手術費,做一次進口耳蝸植入手 術的價格是20萬元,至今有負擔能力的患者仍是少數。


  經朋友介紹,李方平結識了2005年的國際耳蝸峰會主席曾凡剛,他同時也是美國加州大學人工耳蝸領域專家。李方平在曾凡剛的推薦下向加州大學的人工耳蝸研究院提出技術專利購買的邀請。


  毫無醫療行業背景,且職業背景是地產商,李方平的資質受到研究院負責人質疑。而且該負責人是印度籍,比起把專利賣給一個沒行業經驗的中國商人,當時他 更傾向把專利移植到同樣人口眾多的印度。為了談下專利,李方平動用了不少說辭,他承諾除了購買專利本身的30萬美元之外,還承擔處於等待獲批階段的專利在 美國當地審批所產生的所有費用,約20萬美元。


  李方平開出另外一個條件,即產品上市之後,將銷售額的1%付給加州大學。考慮到研發經營這款產品可能存在的風險,他並沒打算花高價買斷專利。


  2006年,談下專利的李方平很快成立了諾爾康公司,總部位於杭州。通過曾凡剛的推薦,諾爾康在美國本地聘請了4位人工耳蝸領域的專家,在加州成立了 研發中心,中心除了同加州大學有合作之外,還在一家名為House的耳研所聘請了專家,後者是人工耳蝸的起源地。到現在為止,諾爾康在美國的全職專家人數 共有15人,絕大多數是華人。


  但將技術轉化成產品並不像計劃中的那麼順利。「比如集成,我們要把一張桌子大小的電路板集成到一塊硬幣大小的植入體裡面,還要確保產品的一個長期的生 物兼容。」李方平說。單單就這個課題,研發中心就花了兩年的時間。即便三大廠商在人工耳蝸產品研發上已有幾十年的經驗,但涉及產品競爭和保密問題,諾爾康 只能從頭開始做。


  在2009年做成了第一個版本的產品之後,李方平拿著產品回到國內,把操作植入手術量超過200台的醫生都徵求了一遍,人數是15個人左右,所有的醫 生都不認可他們第一款產品,原因在於,當時李方平接受美國團隊的建議,為產品的植入體部分選擇了一款非常輕薄的方形植入體,醫生在為患者做植入手術的時候 可以採用微創的手段,不用另外在頭骨部位磨出一個骨槽來固定植入體。但這個手術理念在國內並不受歡迎,國內的醫生們更傾向於磨骨的植入手術,認為原來的骨 槽固定手術更安全。


  對大部分醫生來說,實際上他們只是不想改變多年的手術操作習慣。考慮到未來的臨床試驗還得在國內醫院做,更重要的是,患者選擇什麼產品很大程度上都是靠醫生推薦。李方平只能將產品重新送往加州返工,上市日程又被延期。


  當時,加州研發中心團隊為產品上市定了3年的計劃時間,但這個計劃時間被延長了一倍,之前預計的3000萬投資也變成了1.9億,事實上早在公司成立之後的兩年內,預計投入就已經在產品研發上被花光了。


  時間和投資都已經大大超出計劃,然而產品還沒做出來,李方平只能再往裡投錢。維持公司運轉的資金除了來自李方平自己的積累和一些諸如華瑞投資在內的浙 江本土投資商,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他的那些溫州親友—投資入股同鄉創辦的企業,是這些溫州人長期以來形成的資金運作習慣。為了留住這些投資人,李方平把 自己原本38%的佔股縮減為不到20%。


  直到去年8月,諾爾康的第二版電子耳蝸才獲批上市,產品通過醫院渠道銷售。李方平稱,國內目前能夠熟練操作這個手術的醫生很少,大概全國只有10多個。對於諾爾康來說,這部分頂尖醫生和各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是最核心的營銷目標。


  由於在臨床試驗階段,諾爾康會邀請國內的醫生參與試驗,因此在產品上市之前諾爾康就已經與國內的一些醫院建立了聯繫。接手臨床試驗的解放軍301醫院 辦了一次國際耳蝸論壇,當時院方在會議上直播了諾爾康產品的植入手術,讓很多專家都認識了諾爾康的產品。在李方平他們看來,產品剛剛上市的時候,讓醫生知 道自己的產品更加重要。


  諾爾康目前做銷售的一共有60人左右,他們最重要的工作是參加全國大大小小的耳鼻喉科年會。「參加這些年會的會有各個醫院耳鼻喉科的主任,他們在醫院基本上可以決定買什麼器材,他們決定買啥產品就可以直接告訴設備科,也不用再往上請示。」李方平說。


  醫療產品進入醫院通常要繳納產品價格1%到5%的費用,具體收費比例不同醫院存在差異,而院方為患者操作電子耳蝸植入手術的收費都在1萬元人民幣左右,植入國產耳蝸和進口耳蝸手術費用都是一樣的。


  看起來醫生向患者推薦進口耳蝸能夠為醫院帶來更多的收入。不過目前諾爾康的電子耳蝸尚未與三大廠商形成競爭關係,雙方剛好佔據低端和高端兩個市場。在患有重度聽力障礙的人群中,絕大部分的患者沒有能力購買價格高昂的進口耳蝸,諾爾康等於是為醫院帶來了另外一個市場。


  李方平認為他的產品同樣能為醫院帶來效益,操作更多的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能為醫院帶來更大的知名度。在目前合作的38家醫院中,約有一半數量的醫院都是主動找上諾爾康的。


  就產品性能而言,諾爾康和進口產品並沒有太大差異。不過對於電子耳蝸這樣的產品來說,參數其實並沒想像得那麼重要。


  電子耳蝸技術對患者聽力功能恢復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市場上電子耳蝸產品性能大致相同的情況下,用戶更會看其他的橫向競爭因素,比如產品的外觀設計,易 用性等,當然還有醫生建議。一個直接的例子就是,澳大利亞Cochlear人工耳蝸公司的產品參數總體不如它的兩個競爭者,但它的銷量最高,佔據國內市場 份額的70%以上,簡單易用是Cochlear產品的最大優勢。


  諾爾康的產品策略是低價。事實上,鑑於剛剛起步,工廠產量還不大,諾爾康並沒有在研發和生產上做成本控制。目前諾爾康主要是依靠壓低利潤來打開市場,公司把原定的10萬元的單價降低到7萬元左右,而一台電子耳蝸的成本約為1.5萬元。


  較之三大廠商,諾爾康除了壓低利潤之外,相對低價的另外一個原因在於他們採用的直銷模式。取消代理商和經銷商的介入能夠大大降低了產品的成本。進口電子耳蝸進入內地市場時,經銷商利潤常常會達到20%到25%左右。


  在諾爾康的服務條款中,包含一條30萬元的保險,保費包含在產品價格之中。公司方面希望通過這樣的服務降低產品上市之初用戶對於本土產品的顧慮,因為 一旦植入手術發生意外,拿到賠償的用戶也能用這筆錢重新植入進口耳蝸了,但進口的電子耳蝸並不提供這樣的保險。這套保險服務更像是一個聰明的推銷。楊仕明 稱,事實上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鮮有失敗的案例。


  在產品上市之後,諾爾康在銷售部投入了較多的人力。目前,諾爾康整個公司共有約250名員工。其中超過一半都是在諾爾康的產品取得經營許可證之後招聘 的,在此之前,公司100名左右的員工集中在產品研發和生產部門。李方平預計到今年年底,公司的營收將達到50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07

郭台銘看不到的 隱形殺手

2012-8-20  TCW




去年開始,一場購併日本公司的熱潮正逐漸升溫。

七月,在東京丸之內的演講廳裡,來自東芝、三菱等六十多間日本前三百大商社的代表齊聚一堂,聽台灣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演講,講題是「台日經濟合作的新機會」,談台灣購併日本產業的現狀。

以前在日本,台日間購併不是個受歡迎的題目。黃日燦以前的經驗是,講到一半,聽眾就會紛紛離席,但這一次,卻有多家公司的代表留下來排隊問問題,甚至留下聯絡方法,表示願意進一步討論。

統計數據也支持他這樣的觀察。根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二○一一年十一月所做的〈亞太區企業購併調查報告〉,外資購併日本企業的金額,在去年創下二○○九年以來新高。

但表面上的熱絡,卻隱藏不了購併活動的暗流,不少企業因不瞭解日本,落得空手而回,甚至兩敗俱傷的下場。全世界第三大量販店特易購(TESCO)購併日本 通路,想複製成功經驗,快速成長,最後卻落得黯然退出日本市場;福特一度購併馬自達,最後兩家公司也仍是分手收場;就連靠購併成長的鴻海,這次購併夏普都 險些踢到鐵板。

為何表面上看來可口的日本和菓子,入口卻是滿口苦澀?

綜合來看,日本的「安定股東」文化、綿密的供應商關係、嚴格的法規要求,以及排外心理,是連郭台銘也難以迴避的四大暗流。

暗流一:「安定股東」文化大股東對公司只求穩定,不求表現

游資過度充沛的日本,許多銀行都選擇投資上市公司做為投資重要管道,有這一層關係,公司要借錢的時候,總是優先跟銀行借錢,替銀行達成業績目標,甚至再把公司股票質押給銀行,換取資金。

因為這層相互依賴的臍帶關係,這些銀行或保險公司,在公司董事會進行決策時,佔有相當舉足輕重的地位。

以夏普為例,在郭台銘入股前,夏普前六大股東全是日本的銀行和保險公司,如日本人壽保險公司、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瑞穗實業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日本金融機構才是夏普最大的股東,持股比率高達四一%,一般投資者擁有的股數隻佔二九%。

「這叫『安定股東』,」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商服務組執行副總經理橫井雅史分析,這是明治時代就留下的傳統。日本企業老闆不喜歡投資人插手公司事 務,更害怕黑社會買股票之後鬧事,所以從明治時代開始,新公司成立時,就會找其他願意長期持有股票的公司投資,這一些股東不要求公司要有最好的獲利表現, 只求穩定,「老闆不用天天跟投資人報告,比較好當嘛。」穩定壓倒一切的心態,讓日本企業變得保守,即使發現方向錯了,也難以大幅推動改革,當然,一旦有外 人要入股時,碰到有形或無形的反彈也同樣會不小。

這種體系,形成一種以銀行、保險公司為中心的財閥。像是三菱、三井集團相關企業互相的投資,業務上也互相合作,從銀行、產業到商社,形成了一個綿密的合作網。

這一種關係有多緊密?在銀行,許多五十歲行員如果升不上去,就會被介紹到被投資的企業去任職,負責跟原來的銀行溝通,橫井雅史形容,「這是他們職業生涯的 第二春!」有這一層關係,在日本,銀行甚至當企業還不出錢來時,也不會積極追討,當然更不會主動追究企業經營的問題。

「才虧錢虧幾年,你就要追,人家會認為你很冷淡(指沒有人情味),」橫井雅史觀察,就算虧錢,許多人也是拖到下一任接手,丟給別人處理,如果仔細追究,不就打壞了自己的職業前途?

像馬自達,一九七○年代因為主要往來銀行三井住友大力支持,才跳出經營危機,後來甚至連社長都是由三井住友前員工出任。

任何一家公司,如果要大幅度的改革夏普,就勢必影響各銀行和保險公司裡,管理夏普相關貸款和投資的利害關係人,如果處理不善,不是影響日後和銀行的關係,就是招來大股東的反擊,導致購併失敗。

暗流二:供應鏈關係太緊密與供應商合約價鎖死,造成高成本

「要購併日本企業時,一定要看相關供應商的合約!」橫井雅史觀察,因為和供應商的關係,會決定公司的成本。

在日本,母公司和供應商的關係非常緊密。黃日燦指出,過去,一家索尼(Sony)的供應商老闆,可能連英文都不會說,卻能把產品賣到全世界,他只要把技術做好,讓母公司滿意,就能跟著母公司一起成長。

「這種中心—衛星工廠模式正逐漸鬆動!」黃日燦觀察,但是,許多大公司過去和供應商簽下的,是不能改變價格的死合約,如果只看母公司財報,找不出成本上的問題,要分析供應商的成本,才能找出公司大虧的真正原因。

一九九九年,法國雷諾汽車和日產汽車的購併案,就因此成功,那一年,日產已連續七年虧損,日產首度接受老外高恩出任CEO,高恩推出的日產復興計畫裡,其中之一,就是在三年內削減二○%零件成本,只花一年日產就轉虧為盈,創造出日本最成功的外資購併案。

緊密的供應鏈關係,在景氣好時是大加分,一旦生意轉差,就會變成割捨不斷的累贅,能像日產這樣成功打破供應商體系的案子畢竟不多,如果無法搞定關鍵供應商,他們就很可能反而變成購併活動的阻礙。這次鴻海和夏普合作,當務之急,就是降低夏普周邊供應商過高的成本。

暗流三:遊戲規則僵化官方法規即使不合理,也難以修改

在日本,遊戲規則訂得比台灣更嚴格,如果台灣企業在日本,希望靠政府修改遊戲規則勝出,「效果恐怕要保守估計, 」黃日燦觀察。

像這一次鴻海改造夏普十代廠,算盤之一,就是要申請延長折舊年限,郭台銘認為,如果用五年計算折舊成本,不利於公司上市。

問題在於,在日本要政府修改規則,為企業破例,「是非常困難的事,」黃日燦觀察。就連日本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成立網路事業時,為了讓日本政府開放電信的骨幹網路供其他人租用,都還鬧到拿汽油威脅日本政府官員要同歸於盡。

就連公司登記這種小事,都有許多難以改變的習慣。

橫井雅史舉例,在日本,政府要求如果新設公司,最好找一個日本人當董事。

「其實這只是為了政府聯絡公司時方便!」橫井雅史觀察,法規裡沒有任何規定,新公司一定要找日本人當董事,但是政府機關為了安全,如果不符合這個習慣,公司登記就是辦不下來,幾十年來,這個不成文的習慣,就是改不了。

「台灣人比較靈活,看到法律,覺得不合理就先繞過去!」他觀察,在日本卻是不管規定合不合理,就一定要遵守。如果希望靠日本政府放寬規定降低成本,難度絕對比台灣或大陸都高得多。

暗流四:日企排外心強問題自己解決,抗拒被外國人管理

橫井雅史觀察,日本政府從明治時代開始,就有一種「自己可以解決問題,何必要外國人來管!」的自然反應,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人不喜歡郭台銘投資夏普,「今 天你當大股東,明天你覺得表現不好,就派別人來管了!」橫井雅史說,就連外國人入股日本公司,在日本眼中,都是警訊。

他觀察,「以前外資購併,日本人會想,公司是不是會裁員、整併?」有位台灣總經理就私下表示,購併一家日本公司,第二天,高階主管就一起遞出辭呈,因不想被台灣人管。如何留住員工的心,是另一大挑戰。

雖然阻礙不少,但日本企業掌握不少領先全球的技術,一旦有機會,仍是各界覬覦的對象。日本過去一年已賣給外資,或正準備賣給外資的公司清單,內容琳瑯滿 目,從生產超級電腦處理器的半導體廠、飛機引擎公司、化妝品品牌,甚至連瓦斯公司,通通都有(見一百一十四頁表)。其中也不乏大廠,像去年,NEC就把 PC事業部整個交給聯想經營。以金額計算,台灣更成為購買日本企業的第二大買家,台灣購併金額,已佔去年總金額的二九%,只比第一名的美國少四個百分點。

「日本人(還是)會比較希望把公司賣給台灣人!」橫井觀察,與韓國人、大陸人相比,與台灣人合作才是最好的選擇,但如何把日本這位技術本位的美女,順利娶 進家門,整合彼此力量,打造出下一世代的競爭力,也許這不只是郭台銘的功課,所有有心更上層樓的台灣企業,都應該仔細思考!

【延伸閱讀】去年底起,已出現2件大型台日聯姻案 ——近1年日本重要購併案

2011年8月 買主:蘇寧電器 出售公司:樂購仕(Laox Co., Ltd.) 出售原因:連續9年虧損,營收連續下滑 地位:曾為日本第2大電器連鎖,有80年歷史 結果:蘇寧擴大全球佈局,樂購仕將協助蘇寧在大陸建立倉儲系統

2011年9月 買主:英國One Equity私募基金 出售公司:日本瓦斯 出售原因: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地位:供應日本千葉縣、埼玉縣瓦斯 結果:日本購併案觸角已伸至公用事業

2011年10月 買主:頂新 出售公司:全家便利商店 出售原因:加速在中國展店合作 地位:日本第3大便利商店,也是去年日本成長最快的便利商店 結果:頂新獲得全家便利商店的管理技巧

買主:海爾 出售公司:三洋洗衣機和冰箱業務 出售原因:三洋2009年被松下購併,重複業務被打包出售 地位:洗衣機是三洋主力業務,1953年推出的電動洗衣機啟動日本電器化元年結果:海爾取得三洋品牌、專利和技術,並得以在東南亞用三洋品牌販售

買主:Bain Capital私募基金 出售公司:Skylark連鎖餐廳 出售原因:成長受限,希望透過私募基金重整提高效率 地位:日本最早成立的大型連鎖餐廳集團之一,旗下品牌在日本和海外擁有逾3,000家店 結果:總金額高達21億美元,創下日本2008年以來購併案最高金額

2012年3月 買主:三星電子 出售公司:Alphana Technology 出售原因:泰國大水,造成公司嚴重虧損,因而出售 地位:2008年由JVC分割出的子公司,全球前3大硬碟馬達製造商 結果:三星取得硬碟關鍵技術,並打入日本關鍵零組件供應鏈

買主:美國Omnicom Group 出售公司:伊藤忠商社醫療行銷部門 出售原因:成長受限,藉購併跨出日本市場 地位:伊藤忠商社是橫跨石化、保險等產業的日本大型商社 結果:美商得以切入日本醫療行銷市場

2012年7月 買主:鴻海 出售公司:夏普 出售原因:面板產能供應量遠大於自家電視所需,陷入嚴重虧損 地位:日本第3大家電、日本最老牌電器電子公司 結果:鴻海成為夏普股東,打入關鍵面板零組件供應鏈

資料來源: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 整理: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77

蘭桂坊之父盛智文何以成為「米老鼠殺手」?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32288.html

俗話說,玩物喪志。可是,香港有位家喻戶曉的外國人,用「泡」的理念建立了自己龐大的商業帝國。

他叫盛智文(Allan Zeman),是中國香港籍猶太人。他旗下的產業都與吃喝玩樂有關。他是香港蘭桂坊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主席,被坊間稱為「蘭桂坊之父」;還是永利(澳 門)的副主席。此外,他在泰國、美國和內地還有度假別墅和酒店項目、電影發行公司和幾個蘭桂坊項目。2003年開始,盛智文分文不取出任香港海洋公園的董 事會主席,因業績常打敗迪斯尼樂園,而被稱為「米老鼠殺手(Mouse Killer)」。

這樣一位所有生意都離不開「吃喝玩樂」的商人,會不會是一副放蕩不羈的模樣?

8月28日,記者走進盛智文的辦公室,暢聊其構建商業帝國的來龍去脈,之前的所有臆想化為烏有。

他將辦公室安在蘭桂坊鬧市中一棟高樓裡。走進辦公室,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辦公台和電腦,而是造型各異的陶器、陶瓷雕塑、毛筆字幅和中國農村攝影作品。整個辦公室簡單而清爽,像一個乾淨的家。白襯衫、黑色西裝褲,盛智文的穿著樸素而不失高貴。

盛智文說,這些東西全是他從各地一件一件淘回來的,這些簡單而有創意的藝術品常常是他創意的來源。

問他,財富在他心裡的定義。他說,追逐財富從來不是他工作的動力,財富是伴隨快樂而來。

一個細節是,2003年的一天,盛智文接到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的電話,問他能否擔任海洋公園董事會主席。

2001至2002年度,海洋公園年度盈餘為1530萬港元,此前一年度虧損8050萬港元。2002年該園的旅客僅340萬人次,生存得並不輕鬆。

「當時我想,一個從沒做過主題公園生意,甚至沒去過海洋公園的商人,怎麼能去管理海洋公園呢?」盛智文那時覺得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為此,董建華給盛智文打了幾次電話,盛情難卻,最後盛接下了海洋公園董事會主席的職位,竟然一做就是9年,且分文不取。

在這位「米老鼠殺手」的重新定位策略下,目前海洋公園的年遊客已接近710萬人次,2011年度盈餘達1.05億港元;而香港迪斯尼樂園2011年入園人數為590萬人次,淨虧損2.37億港元。

從服裝大亨到「包租公」

盛智文是白手起家的典型。

他的父親在他童年時代就去世了,母親帶著他從德國到加拿大打工。高中畢業後,他加入一家服裝公司,並在19歲那年賺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美元。

上世紀70年代初,他帶著100萬美元隻身來到香港。他坦言,在香港,除了嗅到了商業機會,低稅率政策也是吸引他的地方。

1975年,盛智文在香港成立了Colby,專營成衣貿易。因為生意關係,他認識了許多外國買家。他們常向盛智文抱怨,在香港沒有像樣的酒吧能光顧。

那時的蘭桂坊還是一條短小、狹窄,名不見經傳的斜坡小巷,基本被花店、肉攤等佔據。但這條小巷坐落在香港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中環旁邊。

盛智文從中看到了商機。上世紀80年代,他先是在蘭桂坊開了一家加利福尼亞(Califonia)餐館,本想用作招待他的客人,結果業績卻超出他的預期。

因看到了商機,20多年前, 盛智文以不到兩億港元, 買下了蘭桂坊的加州大廈及毗鄰的加樂大廈。

2010年,他決定將這兩棟大廈拆卸,合併發展重建成樓高28層的全新大廈California Tower(加州大樓)。

這座新大廈將於明年底落成,並引入食肆、酒吧、會所及高端健身中心等悠閒生活設施。目前,大廈的市場估值約為40億港元。

如今,小小的蘭桂坊巷裡,已開滿了100多家餐廳和酒吧,而盛智文的蘭桂坊集團約持有這些物業七成業權。蘭桂坊街區物業的租金水平,約為每月每平方呎85至250港元。單憑租金,蘭桂坊集團每個月的收益就不菲。

蘭桂坊進軍內地:只選二線城市

如果說讓蘭桂坊從「貧民窟」變成他的「金礦」是好的開始,打響蘭桂坊的品牌則是決定這個集團未來發展決定性的一步。

如今,蘭桂坊已經成為香港夜生活的代名詞。在TVB的劇集裡,蘭桂坊頻頻出鏡,這裡是影視明星、社會名流云集的地方。現實生活中,蘭桂坊則是各地遊客到香港旅遊必到的景點之一。

蘭桂坊集團將自己定位為一家經營住宅及商業地產併購、開發與管理,同時兼營高級餐廳酒吧的企業。也就是說,它的商業模式與許多商業地產商類似,其每進入一座城市,勢必會擁有一批尾隨而來的商家。

這種模式深得追捧。

2010年,蘭桂坊成都街區落成。不僅如此,目前已有大概15個內地城市政府官員向盛智文伸出了橄欖枝。

盛智文笑言,蘭桂坊進入成都是源於成都市錦江區政府官員的「三顧茅廬」。「三年前,成都錦江區官員電話我,希望我能在那裡開一個蘭桂坊。」他說,此前自己從未去過成都,對在那裡開蘭桂坊心存疑慮。政府領導主動與他接觸了三次,他最終被打動。

對於蘭桂坊在內地的選址,他有著「雷打不動」的三個標準。

首先,規劃地塊必須靠近中心商務區(CBD),這樣才能保證人流;其次,這塊地方必須是淨地,言外之意,他不希望這塊土地會因居民拆遷等其他原因帶 來麻煩;最後,地價合理。以上三個標準還有個大前提——中國內地二線城市。他認為,一線城市的娛樂設施已被過度開發,市場競爭飽和。二線城市的娛樂消費力 方興未艾。

目前,蘭桂坊在海口與觀瀾湖打造的旅遊項目將在明年開業。未來幾年,蘭桂坊還很可能在無錫、青島、寧波和重慶設點。

盛智文估計,內地每個蘭桂坊項目,均需要投資約2.5億美元。他坦言,希望能以融資形式設立基金來解決內地蘭桂坊發展的資金問題。5年之後,待項目步入穩定收益期,集團會考慮香港上市計劃,預計籌資8億美元。

他透露,目前已與數家投資銀行接洽,探討引入機構投資者參與投資這些項目的可行性。

子承父業

今年,盛智文已經62歲了。步入耳順之年的他,也在悄然部署自己的帝國傳承計劃。

一向對妻女保護有加的他對記者透露,最近他剛把在蘭桂坊工作了近9年的兒子Jonathan Zeman從首席運營官的職位升至首席執行官。

盛智文有一兒一女。他們在大學畢業後,都加入了父親的蘭桂坊集團。大學學服裝設計的女兒目前已不太參與蘭桂坊的運營工作。她創立了自己的服裝品牌和公司,這家名為「nude is rude」的服裝店亦坐落在蘭桂坊。

盛智文自豪地說,自己與兒子Jonathan的性格很像,都是務實的人。兩人在工作中是非常棒的合作夥伴。

他還得意地告訴記者,兒子與其妻正是在蘭桂坊的餐館裡「一見鍾情」,並定下終生的。

對於家族產業繼承問題,他只淡淡地說,「我會隨他的意願。只要他做得好,也喜歡,就可以把這個帝國交給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