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植物大戰殭屍:我們是一個慢公司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3NMDAwMDIzNTg3Ng.html

想在人人網上玩中文版的植物大戰殭屍麼?請耐心等待。

「我們習慣慢了,改變是很難的。」詹姆斯·格偉茨曼(James Gwertzman)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

他六年前加入公司,目前是寶開(Popcap)遊戲公司副總裁,負責公司亞太地區的業務。

植物大戰殭屍是寶開公司推出的一款遊戲。遊戲中,可怕的殭屍即將入侵,玩家通過栽種植物把殭屍堵截在入侵途中。玩家可以栽種不同品種的植物,還可切換植物的不同功能,目標一致——保護草坪。

植物大戰殭屍遊戲在2009年5月5日起售,9天之內,通過iPhone下載量超過30萬次,寶開公司獲利超過100萬美元,創造了蘋果應用商店的銷售記錄。

更多的中國用戶因為植物大戰殭屍遊戲知道了寶開遊戲公司,該公司2000年在美國西雅圖成立,經過十年發展,他們在網頁、PC機、麥金塔系統、iOS、Xbox、Playstation等平台陸續推出30多款遊戲。

目前,寶開遊戲擁有近250名遊戲開發人員,分佈在三藩市、芝加哥、溫哥華、都柏林等遊戲研發基地。

慢慢扣開中國門

「我們已經習慣了一種慢的模式:集中力量,花幾年時間,開發一款高質量遊戲,推向市場,任務完成。」

詹姆斯透露,植物大戰殭屍遊戲在中國的下載量已經超過4000萬,很快,中國用戶就可以在iPhone上下載中文版的植物大戰殭屍了。

這一切與寶開遊戲的中國戰略密不可分,上海寶開軟件有限公司是寶開亞洲遊戲業務的總部,目前擁有85名員工,分為中國組和亞洲組,中國組承擔本土化業務,包括市場營銷、社區維護、客戶反饋以及本地化功能的開發,亞洲組擁有一個工作室,開發新的遊戲。

4年前,詹姆斯隻身一人來到中國,他發覺,中國移動遊戲市場很難做。當然,非智能手機是市場的主流,在移動設備上做遊戲似乎是不可能的。

「iPhone改變了一切。」詹姆斯說,蘋果應用商店使遊戲與玩家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未曾有過的接近」,玩家直接購買,並可以即時反饋。

世界是鏈接的,而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詹姆斯開始招兵買馬。此時,在大洋彼岸,寶開遊戲在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上的嘗試,一舉成功。

寶石迷陣是植物大戰殭屍之外,寶開的另一款遊戲,受到玩家多年的熱捧。寶石迷陣於2008年12月登陸Facebook,命名為「寶石迷陣:閃電風暴」。遊戲是免費的,用戶可以通過添加「購買神奇力量」的付費選項,獲得功能,公司則由此獲利。

2010年4月,寶石迷陣:閃電風暴開始實行付費下載,現在,該遊戲是Facebook遊戲應用排行榜的前20名,擁有1200萬活躍用戶。

顯然,寶開希望,這樣的成功在中國能夠複製。2010年8月,已在中國準備了四年的寶開終於出手,宣佈與中國社交網絡人人網的合作,並將在年底推出社交遊戲,收費方式與寶石迷陣在Facebook上的方法一致。

可是,截至2011年4月28日,寶開在人人網上並沒發佈任何新遊戲。

面對記者的問題,詹姆斯笑著摸摸自己的絡腮鬍子,說:「告訴你個秘密吧。不上線我就不刮鬍子了。」

這也是他對中國上海開發團隊的應許。

遊戲已經進入到內測階段,但是,始終不能達到公司的滿意。寶開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遊戲正式上線前,首先,由內部至少30名員工進行內測,如果通不過,就取消上線。詹姆斯「鬍子的應許」之後,上海開發團隊陸續有20個人也開始不刮鬍子了。

雖然進度比較緩慢,但是,詹姆斯認為,遊戲的社交化是必然的,「遊戲從誕生之日起就是社會化的東西,紙牌、麻將都是如此。」因此,與人人網的合作寶開依然非常重視。

目前,寶開最大的市場是美國和英國,中國是亞洲市場中最大的。針對中國市場,寶開開發了很多本土化的產品。例如,針對聯想公司的樂Pad,它的屏幕與 iPad的4:3不同,使用了16:9的設計,因此,遊戲的設計、研發和製作都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我們已經習慣了一種慢的模式:集中力量,花幾年時間,開發一款高質量遊戲,推向市場,任務完成。」詹姆斯說,對比推出了憤怒的小鳥遊戲的芬蘭公司,寶開在遊戲周邊衍生品開發上是相對落後的。

創新商業模式:買前先玩玩

創始人約翰曾對媒體說,我們創業時,Facebook甚至還沒有誕生,iPhone也不存在。但我們適應、改變並且克服了我們所遭遇的一切。

上述在Facebook上大放異彩的寶石迷陣(Bejeweled)是寶開的第一款遊戲。可惜,當時生不逢時,2000年前後,那一輪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寶開和它的寶石迷陣受到重創。

三位公司創始人覺得,是時候銷售遊戲使用權了。但如何使玩家付費呢?

購買之前先試玩——拯救了寶開。

具體做法是,讓玩家在網頁上免費試玩簡易的版本,然後,吸引他們付費購買關卡、可以保存進度的完整版本。

想法聽起來不錯,可是與之前的合作方式有衝突,他們想盡辦法說服雅虎、MSN等網站。

「讓玩家仍然可以在他們的網站上玩免費版本,然後,還可以花20美元下載更好的版本。我們那時跟託管網站的銷售額五五分成。」約翰說,這樣的做法在當時是一種商業創新。

提供下載版本之前,他們每個月可以從網站收入6000美元,推出後的第一個月,他們就獲利3.5萬美元。

創新使寶石迷陣大獲成功,自此,奠定了寶開獨特銷售模式的基礎。

今天的寶開遊戲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遊戲公司之一,而它的故事也像眾多互聯網故事一樣發生在一間又小又破的公寓裡。

三個年輕人一邊吃著意式超大號臘腸套餐,一邊聊天,談起回家探親時,看到一款單人紙牌遊戲。

「雖然沒有動畫、沒有圖形,可是我認為它很酷。」寶開公司創始人約翰·維奇(John Vechey)在自述文章中說。

此前,約翰在普度大學讀書,在這間大學裡他認識了布萊恩·菲特(Brian Fiete)。他倆有一位中國用戶熟悉的校友,名叫鄧稼先。

除了編程,約翰其他成績都很差,GPA僅1.67分,而布萊恩則不同,每次都是第一名。成績迥異並沒有影響兩個年輕人為了共同熱愛的事情走到一起,他們一起開發了一款名為ARC的在線遊戲。

ARC上線沒多久,一個ID是 Warpig的玩家登錄遊戲,發來消息:「我們聊聊吧。」ID的真名是傑森·卡珀卡(Jason Kapalka),他供職於一家遊戲公司,想獲得ARC的授權,而傑森就是日後寶開遊戲的另一個聯合創始人。

這家自稱「慢公司」的遊戲企業去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創始人約翰曾對媒體說,我們創業時,Facebook甚至還沒有誕生,iPhone也不存在。但我們適應、改變並且克服了我們所遭遇的一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9

一家「殭屍公司」的生財之道

http://www.infzm.com/content/64072

2011年10月18日,*ST盛潤跌停。在此之前的十多個交易日裡,這只股票有過9個跌停板。

不要以為這是隨A股頹勢的正常下跌——從8月10日至9月26日,這只股票曾連續拉出18個漲停板,漲幅高達140%。

有人稱*ST盛潤為「ST金泰第二」,言外之意就是這是只令人瞠目的「妖股」。

事實上,在此前長達5年多的時間裡,*ST盛潤作為一家沒有任何主營業務與營業收入的「殭屍公司」,背負著高達數十億元的債務,只能靠債務重組和變賣資產勉強維繫上市資格。

這家「殭屍公司」為何遲遲不能破產或者退市?支持它持續生存至今的動力來自何方?在苟延殘喘地苦熬數年之後,竟然等來了堪稱特大利好的重組,最大獲益者是何方神聖?

「我們主要做股票經營」

2011年8月10日,停牌一年多的*ST盛潤伴隨著一則重組公告正式復牌。公告稱,公司擬以4.3元/股的價格,新增發行9.38億股股份換股吸收合併富奧公司。富奧公司是由一汽集團將其所屬的9家全資和8家合資零部件企業合併組建而成的。

也就是說,如果重組成功,*ST盛潤將搖身一變成為淨資產近2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公司。

而持續下跌,源於市場對9月26日2600多萬股限售股解禁的恐慌。

國慶長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南方週末記者來到位於深圳泰然工業區的盛潤股份公司,一位身著便裝的女士坐在前台無聊地玩弄著手機。記者表明身份,並表示想瞭解公司重組後的業務變化情況。該女士愣了愣後,向記者表示,「我們不做業務,主要是做股票經營的」。

這種不經意間的奇怪回答,意外地點明了這家上市公司過去多年的經營實質。

據*ST盛潤的歷年財報顯示,該公司自2006年以後便沒有任何主營業務,之所以至今尚未退市,全靠2006年回撥壞賬準備金和2009年拍賣房產 所帶來的非經營性收入,得以避過「連續三年虧損」的退市門檻。其2010年年報顯示,公司股東權益為-21億元,相當於11000餘名股東人均負債近20 萬元。

有媒體調查發現,一家名為瑞福德投資的企業及其關聯企業(以下簡稱「瑞福德系」)不僅實際控制著包括*ST盛潤在內的三家上市公司,而且在過去數年中以種種手法將*ST盛潤的兩大主營業務安吉爾飲水機和嘉年印刷剝離,使得*ST盛潤成為了僅剩巨額債務的「空殼公司」。

而南方週末記者在隨後的調查中發現,這一「掏空上市公司」的故事背後,更隱藏著一段錯綜複雜的國企改制風波。

「改制富豪」的誕生與內訌

據公開資料顯示,*ST盛潤的前身*ST英達,即由深圳市輕工局轉制而成的萊英達集團,1998年時集團下屬企業達192家,總資產80億元,並曾是深圳市計劃重點培育的六大「超百億」國企集團之一。

然而到了2000年前後,由於前期的盲目擴張,加上對其他企業貸款擔保(其中僅中華自行車貸款擔保金額就高達10億元以上)造成的巨額負債,包括萊英達集團在內的一批大型國企紛紛陷入資不抵債的經營困境。

就在這時,一場國企改制的風潮將上市公司們帶到了命運轉折點:*ST英達從2001年就開始了「金蟬蛻殼」的準備:一方面利用財政部頒佈的「八項計提」政策,令上市公司負債劇增;另一方面則通過司法途徑,將上市公司內尚存的優質資產判決剝離。

一年多的時間,*ST英達淨利潤從600多萬元的盈利變成近10億元虧損;這其實是彼時一批國有上市公司改制潮中毫不起眼的一例。其後的事實證明,這種行為不但沒有達到所謂「國有資產保值」的目的,反而造就了一群新的「改制富豪」。

記者查詢工商登記資料獲悉,在2001年到2003年期間,包括安吉爾飲水股權在內的一批優質資產,均以司法拍賣等形式被轉給另一家公司,其後數年經過多次股權變更後,於2005年2月卻變成了由瑞福德投資控股90%的私營企業。

股東變更背後,更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企業控制權爭奪戰。南方週末記者的調查顯示,在萊英達集團的轉制過程中,當時的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改制富豪」李承友曾對企業的控制權得而復失。

這源於2003年底,包括萊英達集團、石化集團在內的五家深圳市屬一級企業整體改制,萊英達集團作為五家國企中唯一「資產為正值」的企業,被視為改制的典範。

然而,就在不到一年時間內,這家「改制典範」的內部矛盾公開爆發:2004年11月23日,萊英達5位副總級高管面見國資委官員,狀告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承友在改制過程中「非透明操作,涉嫌侵吞國有資產」。

一位知悉內情的國資部門人士向記者表示,在深圳國企改制階段,很多企業內部都爆發過類似的「爭奪戰」,像萊英達集團這樣動靜鬧大的,主要還是因為「利益擺不平」。

這一風波的源頭乃李承友意欲成立一家影子公司控制萊英達。他在這一影子公司裡的股權比例高達47%,引發其他「內部人」不滿,結果公司成立不到一週就被舉報,成立不到兩個月即被註銷,可謂「短命公司」。

最後的結果是李承友敗北。萊英達集團隨後進入所謂的「二次改制」。作為萊英達影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在12月底從李承友被更換為郭民,影子公司亦更名為「瑞福德投資」——這就是今天市場所關注的「瑞福德系」的發端。

李承友之前的騰挪一夜間「為他人做了嫁衣裳」。但這位前董事長顯然並非一無所獲,因為公司在上海投入巨資的某地產項目隨後悄然轉手他人,而該項目正是這位董事長「力排眾議」決定投資的。

掏空,再掏空

這場股權爭奪戰中「意外」的勝利者郭民,及原萊英達集團的數名高管,在其後幾年中搭建起了股權結構錯綜複雜的「瑞福德系」,將當年李承友沒有來得及「掏乾淨」的上市公司再度掏了一遍。

2004年上市公司以沒有主營業務為由,要求深圳市國資部門將所持有的嘉年印刷股權交由上市公司託管,加上上市公司原有股權比例,最終達到財務並表標準,從而使嘉年印刷成為繼安吉爾飲水之後的主營業務。

然而在短短一年後,深圳國資部門就以上市公司欠款1600餘萬元的名義,將*ST盛潤所持有的嘉年印刷股權拍賣,並由瑞福德系的關聯公司瀋陽易捷電子機械有限公司以1200萬元的底價收購。

在2004年,嘉年印刷作為主營業務,為上市公司創造了1.4億的營業收入與1600萬元的利潤:一家如此優秀的盈利企業,其控股權竟然被以其年利潤相當的所謂「負債」而拍賣,上市公司管理層和國資管理部門的商業邏輯只能用「匪夷所思」來評價。

並不「匪夷所思」的是,不久之後嘉年印刷便與安吉爾飲水一起,成為了瑞福德系新控股平台盈投控股旗下的兩大主營業務。據媒體引述盈投控股資料顯示,僅安吉爾飲水和嘉年印刷兩家企業,「五年來合計創造產值36.96億元,實現利潤2.56億元」。

除了優質資產之外,控制者們連上市公司的債務也不放過:2006年8月,瑞福德系的幾大關聯企業東方公司、富國公司、萊英達集團和北京太陽管道聯合競購「萊英達集團及下屬公司2.24億元債權」,最終以不到300萬元的價格獲得了這一巨額債權的處置權。

近乎荒謬的一幕在於:此次參與競購的東方公司和北京太陽管道所欠上市公司1700萬元和2600萬元債務本身就是這筆債權的組成部分,而在以區區兩百多萬元代價收購債權後,兩家公司不但抵消了所欠上市公司的巨額債務,還成了上市公司最大的「債主」之一。

而這筆數額驚人的上市公司債權,在公司未來的重組計劃中,變成了新的「財富之源」。

「多贏方案」的背後

2009年,在終於把上市公司「啃」得只剩下一個背負著21億元債務的「殼公司」後,瑞福德系的另一家關聯企業興雅居裝飾工程公司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向法院申請公司破產重組。

而之所以要由「自己人」來申請破產,原因在於原有的債主們非常清楚,對於這家淨資產近乎為零的上市公司來說,一旦公司破產就意味著原有的巨額債務「灰飛煙滅」。

正因為如此,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裡,包括招商銀行在內的一批真正的銀行「債主」,不得不誠惶誠恐地以不斷展期的貸款維繫著「殼公司」的生存。

銀行們很清楚,一旦向法院申請破產重組,原本掛在賬上的巨額貸款將立刻變成無法回收的壞賬。

2011年8月10日推出的破產重組方案中,債主們果然等到了期待已久的「好消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萊英達集團「慷慨」地決定,無償讓渡所持股份 的40%,有條件讓渡37%的股份以清償債務。按照這一方案計算,平均每100元債權將可以獲得約3.4股補償,按流通股9.07元/股計算,普通債權人 可以獲得的清償比例約為30%。

在苦苦等待了近10年之後,筋疲力盡的銀行債主們只能對獲得的三成補償表示滿意,但在這一看似「多贏」的方案背後,依然存在著某些難以忽略的陰影和 疑問:上市公司*ST盛潤本身的價值幾乎歸零,但是股價連年上升,2010年5月停牌前已升至9元左右,現在的補償方案,正是按照這一股價做基數計算的。

一旦重組失敗,獲得股票清償的銀行們手中的債權將大幅縮水。從某種意義而言,這也將昔日的債主們綁到了新的「重組戰車」上,債主們將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資源,以推動並維繫這場關鍵重組的成功。

而一旦重組完成,擅長「左手交右手」的瑞福德系關聯企業不但可以從中獲取高額溢價,還將成為新公司裡舉足輕重的大股東之一。

無論如何,這從來都是一場「內部人遊戲」。但*ST盛潤歷年的流通股東們,先是為一家被掏空「殼公司」埋了單;還將為當年國企時代埋下的壞賬進一步埋單——因為銀行們所獲得的補償只能來自重組後高價進入的流通股東所支付的股價。

在這場長達10年的「股票經營」遊戲中,輸家與贏家早已見分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35

全球最大的「殭屍市」 迷失A股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641

A股每一次大跌,都是過去痼疾的重演。

最近六個月裡,滬深兩市4萬億財富蒸發,相當於每個持倉股民虧損7.87萬元。而指數持續下跌,讓A股接近97%的賬戶變成「殭屍」。

依然有人進入市場,尋找下跌中的機會。但只有制度改革與經濟轉型真正推進,股市才能避免被投資者集體拋棄的命運。

跌穿2000點,李德林並不意外。

2012年11月27日,中國股市重返「1時代」,收盤報於1991.17點,創出近46個月以來收盤新低。這天下午,一個做股指期貨的朋友打電話給李德林,問該做多還是做空。

李德林回覆,最好啥都別做。

李是杭州德林投資公司董事長,在股海中浸泡20年,曾被媒體稱為「中國億萬小散的成功典範」。現在,他平倉了所有股指期貨空單。

2012年以來,A股表現熊冠全球。從5月8日的2451點開始,滬指綿綿陰跌到11月30日1980.12點,近7個月時間內累計下跌471點,區間跌幅高達19.2%。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1月27日,上證A股和滬深300的市盈率分別為9.82倍和9.19倍,而在2008年上證指數跌至1664點時,這兩者的市盈率為13.61倍和14倍。

這意味著,4年過去,A股估值變得更便宜。但是,依然無法引來資金。

雖然2012年已有兩次滬市盤中跌穿2000點整數關口,但這一次,李德林從股票盤面能明顯感覺到,市場疲態盡現。

「9月份破2000點,盤口看明顯感覺到反彈,盤面上看抄底資金有熱情。」李德林說,「這次不行,市場沒有買氣。反彈沒漲幾個點,下跌卻是刷刷的。」

根據wind數據整理。 (何籽/圖)

全球最大的「殭屍市」

指數持續下跌,越來越多的A股股民連割肉都割不起了,A股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殭屍市」,接近97%的賬戶變成「殭屍」。

「1」時代的第一天,53歲的黑龍江股民李曉雷揣著6萬塊錢,到一家本地城商行購買年收益率為5%的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異常火爆。幾天前,不少人還在討論要不要抄底買股票。但這天,早上7點,銀行門前已經排起長隊。

2006年,在全民炒股洪流的裹挾下,李曉雷入市20萬元。2008年暴跌,20萬縮水一半。2010年剛剛勾回20%,到現在又已「腰斬再腰斬」。

根據中證指數公司數據,2012年5月8日滬深兩市總市值為24.35萬億元。至11月30日,滬深兩市總市值降至19.94萬億元,累計縮水4.41萬億元。若以中國石油最新市值1.55萬億元計算,相當於3個工商銀行或8個中石化被蒸發殆盡。A股持股賬戶是約5600萬戶,相當於股民人均虧損7.87萬元。

「已經沒有割肉的必要了,就放著吧。」她說,現在的心態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李曉雷並非孤例。指數持續下跌,越來越多的A股股民「不怕燙」,A股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殭屍市」。

中登公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1月23日A股賬戶數為16762.49萬戶,持倉賬戶數為5580.51萬戶,持倉佔全部A股賬戶比例僅為33.29%;也就是說,100個A股賬戶之中,只有33個投資者持股;另外,100個A股賬戶之中,只有3個投資者還在交易,接近97%的賬戶變成「殭屍」。

「絕大多數客戶炒股還是以短線為主,但是因為股市持續下跌,被迫成為了長期持有者。」廣發證券營業部的融資融券專員說。

2012年11月30日上午10點,廣發證券廣州黃埔大道營業部。本屬於交易活躍的時刻,大廳空空蕩蕩,看到南方週末記者,除了正在辦理唯一一單業務的櫃員,其他櫃員都熱情地站了起來。得知來意後,一名工作人員指著空無一人的交易廳說:「生意怎麼樣,你自己看吧。一段時間以來都是這樣的。」

如果說2008年滬綜指1664點附近的行情是疾風驟雨,則今年更像是溫水煮青蛙,煮到現在都不知道開了沒有。

「2008年大跌的時候只是失望,現在就只有絕望了。」李曉雷一直不明白,2008年是全球股市一起跌,但到現在為什麼看著人家的股票都漲了,A股還在一直跌。

下跌中的機會

兩個月的時間,他融券做空房地產股票,賺了近七位數。不過,「搶券是個技術活」,真正能做空獲益的投資者少之又少。

下跌的哀鴻遍野聲中,大多數人失意,但也有少部分獲益者。

吳明是中信證券的一名理財顧問,他的職責就是傳播信心,每天他都必須給客戶發數條短信。不過,從2012年3月份開始,短信的內容已經不再是推薦股票。

最近,短信裡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個詞是融券和做空。12月3日短信的語氣照例充滿誘惑:「白雲山復牌跌停,這是我們上個月重點推薦的醫藥做空品種。上週我們連續提示銀行股的做空機會,今天華夏銀行、寧波銀行出現大跌。」此外,每個月吳明所在的營業部還會組織一次融資融券報告會。

融資融券,是指投資者向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如持有的股票,借入資金買入股票(融資交易)或借入證券並賣出(融券交易)的行為。也就是說,不僅可以做多獲益,做空也一樣可以賺錢。

從2010年3月起試點到現在,已經有六十多家證券公司具備「兩融」業務資格,門檻也下降到了50萬元。不到三年,融資融券餘額已經接連翻番,到2012年11月末為771.38億元。

融券業務主要參與者是一些大戶和私募基金,目前,這一領域對公募基金和陽光私募並未開放。

上海的大戶胡曉,就想通過融券來抓住下跌中的機會。他放棄股票,用2000萬元玩起了融券和國債回購。

2012年7月,胡曉注意到大型房企公佈的銷售業績開始大幅下滑,加上各地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他押寶房企股票會下跌,於是融了大量包括萬科A、招商地產、金地集團等公司的券。

等待的滋味煎熬,胡曉並不肯定手上的股票何時才能下跌,而融券的成本很高,他的心懸著,除了時時盯著大盤,什麼都做不了。果不其然,6月至8月,房地產指數跌幅超過20%。兩個月的時間,他融券做空房地產股票,賺了近七位數。

隨後幾個月,黑天鵝一隻接著一隻飛出來,做空的機會接踵而至。

8月9日,網上傳出張裕的葡萄酒被查出農藥殘留超標,次日,股價接近跌停。4天之後,中信證券創下5年來首次單日下跌紀錄,券商股全線暴跌——當天,中信證券融券賣出量一路飆升,是前一個交易日的3.6倍。

胡曉也在當天以9.6元的價格融了100萬元的海通證券,3天後以8.5元的價格賣出,賺了10萬元。

11月,被曝出塑化劑超標的酒鬼酒連累了整個白酒行業,券商板塊「齊跳水」。而當月,融券餘額比上月增長了6.68億元,達到23.92億元的新高,環比增長首次超過融資。

在下跌過程中,類似的機會彷彿俯拾皆是,但真正能做空獲益的投資者少之又少。

王平是一位職業股民,2011年9月他開了融資融券的賬戶。

酒鬼酒事件的幾天裡,跌幅最大的酒鬼酒並不是融券標的,王平只好選擇茅台和洋河,但這兩個品種只有一天一個點的波動,並不適合短期做空。一個事件下來,王平並沒有賺到錢。理財顧問吳明也坦言,他接觸到的客戶,對融券摸不著頭緒的佔了大多數。

更讓王平苦惱的是,看到哪只股票在下跌,剛打算融券,發現券池裡已經沒有券。就在確認的瞬間,券被別人搶跑了。很多時候,王平不得不同時在幾個券商庫裡找券。王平說:「搶券絕對是個技術活。」

他向南方週末記者分析:融券首先要支付9個點的利息成本,而且只能以高於現在的價格掛單,不能直接砸單。這就好比漲停板,大家都想買,但是沒人能買到。先製造事件,再通過融券的方式做空獲利,無異於擔著賣白粉的風險,賺著賣麵粉的錢。

這也是吳明收到最多的反饋意見。他只能安慰客戶,「轉融券出台之後,券就源源不斷地來了。」這一懸在A股頭上的靴子還沒有落地的時間表。

11月以來,通過融券獲利的消息頻出,一些人將融券視為做空的幕後黑手。不過,通過監測多次事件可以發現,雖然當天及之後一天融券賣出量成倍增長,但觀察事件前的一個星期內融券餘額和賣出量,並沒有明顯的囤券跡象。

胡曉如此判斷:「既然很多板塊都出現了黑天鵝事件,很難說是佈局,充其量只能說是反應夠快。」

目前,只有進入滬深300的股票才能成為融券標的,其中多為銀行、保險、地產、券商股。即便將標的開放,券商配置券的結構,往往根據某隻股票的券種進行配置,以酒鬼酒為例,在整個指數中的比例只有萬分之一,對應每個券商可能只有幾千股或者幾萬股,要去融券,量也極為有限。

截至11月30日,兩市融資融券餘額為771.38億元,兩市流通市值為15.624萬億元,佔比不到0.5%,其中融券只佔到融資的5%左右。多位金融工程研究員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融資融券絕非A股下跌的主因。

機構投資者「用腳投票」

大跌的鐘聲,早已在機構的預料之中。

在整個市場,2000點告破之後,恐慌蔓延。但是對機構投資者而言,這一天早在預料之中。

蔡洪平是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11月27日這天他過得異常平靜。股市收盤後的分析會,沒有人覺得「跌穿2000點」有何特別,「市場一直都這麼弱了,還差這幾十點嗎?」

事實上,喪鐘敲響早在他們預料之中。

「A股目前最大的做空力量,其實是解禁限售股。特別是像2006、2007年股改獲得利益,解禁的股東,手上股票的成本都是一塊錢,甚至是負的。對他們而言,不計成本的賣股票是最佳選擇。」一位券商高管說。

這是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的「後遺症」,每次解禁潮都會對市場帶來極大壓力。而2012年12月,A股將迎來2011年9月以來最大一波「大小非」解禁潮。限售股解禁市值約為1809億元,比11月份增加六成。2013年全年大小非解禁市值達2.1萬億元,比2012年增加56%。

雪上加霜的是,IPO的重新開閘也嚇壞了投資者——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排隊在證監會審核的企業共有780餘家,其中過會待發的便達40餘家,僅這40餘家融資總額便近300億元。

這些即將發生的「抽血」,偏偏發生在股市已經大量失血之時。

如果要形容此時A股的存量資金狀況,只有一個字最合適——「緊」。小股民們連打新股的動力都消失了,根據銀河證券的統計,「新增資金很少,而存量資金在不斷被消耗。根據我們的模型測算,顯示當前全市場保證金餘額大約為5200億元左右,再次創下年內新低。」

而臨近年關,市場資金面更加吃緊——銀行存款考核,基金贖回壓力……這些情況更是生生逼退不少公募和私募資金。壹私募網研究中心對62家主流陽光私募公司的倉位調研顯示,55傢俬募的倉位在五成以下,其中35家倉位在30%以下,僅有7家倉位高於50%。

11月份以來,共有8只陽光私募清盤,其中兩隻為被迫清盤。與此同時,還有4只陽光私募徘徊在「生死線」上,西安信託·龍騰9期等產品因為淨值跌破警戒線,而將由全體受益人大會決定產品的去留。

「除了主動做空的力量,也有被動型的。公募私募發行的產品通常有淨值0.85的止損線限制。一旦觸及,不得不清盤,這也形成了很重要的拋盤力量。」李德林說。

機構普遍開始「用腳投票」。

張欣是國元農業保險公司資產管理部投研副總監,正在密切考察資產管理市場的各類產品。10月底保險新政之後,險資可以購買基金、券商、銀行、信託等公司發行的產品。

在他新增的投資清單上,股票類產品被堅決地打上了叉。

事實上,過去數月,針對險資、券商和基金公司的新政頻出,看得出曾迫切希望借此推動機構投資者托市,挽回一點A股的跌勢。

在西方市場,保險資金向來是推動股市長期走牛的主力。例如,在美國,險資所佔股市市值比例為1/4。但在A股,保險資金齊刷刷地「用腳投票」。一位人保公司資產管理部人士估算,人保、太保的股市持倉都不到資產的10%,新華保險佔7%,平安保險大約12%。

十八大前夕,證監會發力維穩,而保監會也接棒對險資進行「窗口指導」,保證期間險資不從二級市場淨賣出。「但現在位置不敢買,只是觀望。」上述人士說。

在公募基金公司,蔡洪平所管理的股票類基金也成了最不受待見的產品,公司新發售的產品80%都是債券類,固定收益部員工增加到40人。

不確定的未來

「要是還走基建投資進而在房地產上維繫的老路,要是鏈條還在轉型沒完成,市場跌了兩年,也很難反轉。」

有人離場,也有人進場接盤。

社保基金力撐A股。公開數據顯示,社保基金第三季股市持倉,比上季度增加5.24%,創歷史新高。不過,同時社保基金也減持在港上市的中資股,這被媒體評價稱「換碼味道甚濃」。

另一機構投資者——QFII——進場抄底的消息也頻繁見諸報端。

9月下旬,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組團兵分四路,開赴美加、歐洲、韓日以及中東地區。這場第一次由中國官方出面的全球路演,目標是吸引更多的海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

「A股裡面現在有些比H股還便宜的,比如兩大保險公司,人壽和平安,幾個鐵路建設公司還有一些水泥行業的股票。」華爾街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經理說。

公開數據顯示,與前低1664點時相比,11月29日滬市大盤股價已低於前低1664點時股價,而小盤股仍高出37%。

但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擔憂不謀而合:經濟不太景氣、房地產泡沫、政府換屆帶來不穩定因素。而扭曲的發行和退市機制,則讓所有人都擔心A股正在成為一個超級「垃圾場」,層出不窮的上市公司惡劣造假給了投資者信心最大的打擊。

而IPO排隊仍在持續。一位券商的高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雖然監管層最近沒有特別針對股市召開維穩會,但是針對新股發行「堰塞湖」的問題,詢問過各家券商的觀點。初步得到的消息是,不明確向市場釋放是否停發新股的信號,但延緩審批速度,要求所有申報企業補充年報。

「股市靠自身很難逆轉這個頹勢。」李德林說,投資者都在等待外部的「實際」刺激。

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利好,尋找題材。

2012年12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成為了最新的題材。在分析研究2013年經濟工作的這次會議之後的第二天,12月5日,股市上漲衝破2000點,領漲板塊是水泥、券商。

不過,題材終究只是題材。股市的未來,仍然有賴於制度改革和實體經濟的真實回暖。

南方週末記者綜合多家金融機構發佈的2013年預測,發現絕大多數機構對現在至2013年二季度之前的行情依然看淡,「熊牛之界」、「熊途末路」,仍是報告中的高頻詞彙。

這是因為,對制度改革與經濟轉型的擔憂也一直延續。「要是還走基建投資進而在房地產上維繫的老路,要是鏈條還在轉型沒完成,市場跌了兩年,也很難反轉。」私募人士趙建興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74

投行「殭屍」IPO之囧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4-26/100520940_all.html#page2
銀河證券香港IPO在4月22日啟動了預路演,這個15億美元的項目,總共有16家承銷商參與推介。

  這還不算最「豪華」的陣容,去年12月,人保集團(01339.HK)上市,承銷陣容空前,總共有17家投行參與。

  IPO市況持續低迷時,越來越多的項目中出現投行一擁而上的狀況。許多投行以帶來基石投資者為通行證,躋身承銷行列。發行人通過這種提早鎖定發行籌碼的基石投資者制度成功上市。

  後果是,資本市場則迎來一批股票流動性極差的上市公司。而整個投資銀行業正面臨著兩大問題:產能過剩和青黃不接。

一窩蜂上

  投資銀行競爭之激烈,早已有之,但一個交易,如此多家的投行蜂擁而入,則是此前未見的。2006年,工商銀行(01398.HK)在港集資逾千億港元的上市項目,承銷商也不過五家而已。

  人保集團上市時的承銷名單之冗長令人驚嘆,其中包括中金香港、匯豐銀行、瑞信、高盛、德意志銀行、農銀國際、建銀國際、安信國際、中銀國際、工銀國際、摩根大通、美銀美林、大和、瑞士銀行、海通國際、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而新近的銀河證券的承銷團隊也包括16家投行:摩根大通、高盛、銀河國際,以上3家是保薦人,另外13家投行的角色還沒定, 包括農銀國際、交銀國際、美銀美林、瑞信、建銀國際、花旗、德銀、海通國際、匯豐、工銀國際、野村、渣打銀行和瑞銀。

  16家投行分享低至約1.5%的承銷費,扣除成本後,所得少得可憐。 「現在有些項目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一名歐資投行高管說。

  另一名在香港的中資投行的高管也無奈地說:「這遊戲現在很沒意思。大家搶的那麼厲害,誰都賺不到錢。」

  「其實這種現象是不健康的。」瑞銀全球資本市場部亞洲區總裁朱俊偉說。來自馬來西亞的朱俊偉畢業於紐約大學商學院,於2000年5月加入瑞銀,是其最早的一批在華員工。他指出,一個項目超過三四家投行不僅沒有正效果,反而有負面效果,並造成重複勞動。「十多家投行幫你去找投資人,如何確保投資故事是一致的?如何保證投資亮點和回答投資人的方式是一致的?每家分析師對你的看法口徑也不一樣,估值、預測都不一樣。」

  從投資人的角度,朱俊偉比喻說,十多家投行蜂擁而上, 「就像十多個人向你推銷衣服,你這時可能轉身就走。這種做法讓有效率的市場推廣大打折扣。」

  這無疑會給投資人股票發行不暢的印象。曾任瑞銀中國投資銀行部副主管的張化橋在其新書《避開股市的地雷》寫道,1994年-1995年,他剛開始做投行業務時,投行家數比現在更多,但基本上一個IPO只有一兩家投行參與。現在一項中型IPO,都有三五家甚至六到八家投行參與,出現嚴重的重複勞動。使得每家投行團隊都疲倦不堪,且使各家投行更注意在上市公司或者擬上市公司那裡做小動作,表現自己,而非專注於投行業務。

 

拼拼運氣

  「豪華」的承銷陣容背後,「強大」的基石投資者才是關鍵所在。

  基石投資者(Cornerstone Investor),是指在大規模股份首次發行中,以禁售期換取優先認股權的投資者。基石投資者通常被要求持有股票半年到三年不等。

  在銀河證券的香港IPO中,據內地《證券時報》4月17日報導,預計基石投資者可鎖定募集資金的一半,即約7.5億美元,而基石投資者主要由國企、央企及機構投資者構成。

  當時,人保集團的基石投資者則有17家,合計認購63.81億股股份,價值約222億港元,約佔總募資額的七至八成。

  一名接近銀河證券交易的人士指出,大公司在為IPO挑選投行時,採用「角色待定」的選秀方式,投行的最終角色「主要看拉來基石投資者的數量」。 這種方式從去年開始興起,以此「鼓勵」各家投行拉來基石投資者。

  一名外資投行高管甚至戲稱,「現在的情況是,一個項目,(投行)找到了基石的當英雄,找不到的就當狗熊。」

  在過去,基石投資者一般佔IPO發行量的20%至30%左右。「現在大的IPO都成了『殭屍』IPO,因為基石投資者佔很大一部分,股票缺少流動性。」香港一名投資銀行人士說道。

  這種局面,主要原因在於大市不好,機構投資者意欲不高,多為觀望。發行人通過拉來基石投資者,鎖定大部分發行股份,被認為可確保發行成功。

  摩根大通投資銀行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首席執行官方方指出,基石投資者的概念自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出現了,主要是為了在上市推介過程中,給一些戰略合作者夥伴提供一個確保獲得股票分配的機制,同時也為在上市推介前鎖定一些訂單。但現在似有被濫用的趨勢。如果一個IPO中基石投資者的成分過高,會影響往後股票在二級市場的流通性和交易表現,變成適得其反。

  方方1993年加入投資銀行業,是香港投資銀行業「前輩級」的人物之一。

  「如果單是靠互相給面子或其他因素爭取基石投資者參與,而不是主要以市場機制來確定配售份額和價格,那便不符合市場本身正常運行的基本規則,這樣的競爭就有可能是無序的。失去良好有序的市場推銷和認購機制對一個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可能是不利的。」方方說。

  在最近的IPO中,不按市場機制的情況以不同形式呈現。譬如在人保集團的上市中,在正式路演前的最後一刻,美國國際集團(AIG)敲定加入基石投資者之列,允諾認購5.05億美元,成為中國人保H股IPO最大的基石投資者。AIG則提出,其與人保集團的壽險子公司組建合資公司如在今年5月31日前能成功設立,AIG將承諾在人保集團上市後的五年裡不會減持超過25%的股份;如不能完成,AIG的禁售期將不會延長。

  朱俊偉則說,基石製度好壞參半。正面而言,這一制度使一些上市比較困難的、風險比較高的公司成功上市,這些公司上市工作做完了,就可以專心做主業了。但從市場角度,上市公司股東結構中過高的基石投資者比例, 對一些投資人產生困擾,因為必須把「殭屍股東」換出來,盤活股票。這需要一段時間,上市公司稍有閃失,股價就會跌得很慘。

   「去年有很多項目是七拼八湊做出來的,但結果還可以,都漲了兩三成。」一名歐資投行高管坦言。這導致投行業界「撞運氣」心態。「大家都不願做文件起草、盡職調查,就導致上市公司的質量在下降。這就是為什麼從去年起,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表示,必須要加強保薦人的監管。」

那些「國際們」

  投資業界生態的變化,對早年一度壟斷香港IPO的外資投行而言,重要的變量還包括了近年在香港資本市場活躍的中資券商。外資投行家稱他們為那些「國際們」。

  在香港的中資券商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以傳統證券公司為依託的中資券商,如國泰君安國際(01788.HK)、海通國際(00665.HK)等;另一類則主要是以銀行為依託,如中銀國際、建銀國際、工銀國際、農銀國際等。這些的券商名稱多冠以「國際」,因此被稱為「國際們」。

  後一類「國際們」表現較為進取,在最近的一些大小交易中經常可以見到他們的名字。這得益於母企支持。由於內地目前不能混業經營,銀行不可以設立證券公司,因此內地四大銀行在境外的證券類子公司均獲得較大的支持,資本金甚為充裕。此外,銀行的客戶網絡,以及能夠提供貸款等更多的金融服務,也為這些公司發展提供支持。

  這些「國際們」攪動一池春水。有人認為他們擾亂了市場的秩序,但另一些則認為他們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早些時候,中資券商有時候會向發行人提出硬包銷。」 一名香港外資投行的董事總經理說。簡而言之,硬包銷是指,股票無法以IPO價格賣出,那麼投行就要把這些股票買下來。中資投行在香港資本市場份額仍小,給出硬包銷承諾是贏得客戶的一個方法。國際律師事務所普衡(Paul Hastings, Janofsky & Walker)駐香港資本市場業務合夥人Chris Betts指出,這可能就是中資投行有優勢的地方,如果他們願意動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來購進股票的話。

  「這可能只是他們pitch(營銷)的一個策略。在實際過程中,有些IPO因為太差了,發不出去;到最後,中資也不能與發行人兌現硬包銷的承諾。況且硬包銷風險很大。」上述外資投行董事總經理說。

  一名「國際」的管理層坦言,「我們剛開始做,賺錢並不是首位的,先要打名聲。」

  由於「國際們」起步較晚,在全球的網絡搭建上,還不能與老牌的歐美投行同日而語。此外,在產品的創新開發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因此他們只會從簡單的、容易複製的、程序化的IPO項目入手。」上述外資投行的董事總經理說。

  「國際們」也遠未構成對老牌外資投行的威脅。上述一名外資投行亞太區高管指出,中資裡面沒有全球化的投行,缺乏構建之的價值觀、文化、平台以及團隊。「一個投行很難在單一地區,靠單一業務生存。」

  朱俊偉則認為,像IPO那樣的時間長、標準化的項目參與者相對多。但那些高風險、時間緊的大項目需要國際網絡才能做成,而國際網絡建設至少需要十年以上。

  方方則指出,中資投行有他們的優勢和特點,更有他們在國內的客戶關係網。外資投行除了在國際市場的經驗和網絡,更重要的是憑創新制勝。「如果你提供的產品是個大眾商品,大家誰都可以做,就無所謂了差異化了。但如果是創新產品,你的市場份額和盈利就會較好。等別人趕上了,你必須再往前走一步。如果大家只拼成本低,對這個行業的長遠前途是弊大利小。」

  無論如何,中資投行加入「戰局」,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破解王道

  「現在整個投資銀行業界面臨兩大問題,第一是生產力過剩;另一個就是青黃不接,年輕一輩缺少專業化。」上述外資投行亞太區高管說。

  該人士說,現在有些年輕的銀行家不會做項目,不靠專業化發展而靠關係,實屬葬送前途,「靠關係雖然能拿到項目,但是客戶不會尊重你」。

  現實是,在投行中,大量有「關係」的年輕人被僱用。

  一名在香港外資投行做了十多年的「中生代」銀行家說,「以前我的同事,多是『大頭』的子女,但現在多是企業家的子女。」

  用上述外資投行亞太高管的話說,現在「經常在一個交易中,一個銀行是做事的,一個銀行是被照顧的。」

  朱俊偉也指出,在客戶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需要投資銀行家給客戶做全面的分析,正確的指引。「如果我說我要你去瞭解公司資產負債表,瞭解公司發展方向,瞭解在哪裡收購,瞭解資金貨幣主要是什麼,各種產品融資渠道是什麼,不少年輕的銀行家就懵了。」

  不過,有香港的外資投行高管說「以前我們這種(專業化出身)人是『少數族裔』,今天我們至少是『大多數』。」

  方方認為,投資銀行業要拼實力,不斷挑戰現實,產品和服務推陳出新,工作的確越來越辛苦。「以往投行被認為是畢業後最好的工作,現在有些人已不這樣認為了。」

  上述外資投行亞太高管說,在過去十年,中國的律治不嚴,提供了腐敗的土壤,在中國的外資投行業很難獨善其身。而投行未來的發展一定要回歸專業化上面,銀行家要專業化,要有增值(value added)服務,要有創新,要會雪中送炭,這樣投行才能持續發展。

  他說,現在IPO時代已經死去,過去十年大家都是拉關係,拼IPO,但該上的項目已經上的差不多了,未來投行還是要回歸universal bank(綜合、全功能服務)的概念。這包括Pre-IPO(上市前投資)、過橋貸款、上市融資、收購兼併、出口信用證、外匯掉期、再融資等等,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投行應該審時度勢,與時俱進,積極轉型。」

  但朱俊偉認為,未來「大腕」IPO會越來越少。這十年來,IPO最多的國度,中國是其中之一,美國作為成熟市場,這幾年大的IPO項目也不少。「應該如此詮釋,中國大國企頻繁私有化的時代過去了,但中國沒有IPO是不可能的。」朱俊偉說。

  方方則說,從整個行業來說,IPO是一種較引人注目的產品,但並非是投行惟一的產品,更未必是主要盈利來源。

  方方比喻說,「中國投行業以前就像是只有一兩個頻道的9英吋電視,而現在則是有100個頻道的52英吋平板電視,可以做的產品很多。」方方指出,這個行業首先要不斷尋找產品創新和突破,第二要圍繞客戶需求來建立自己的團隊和架構,「現在不是靠一個產品和一兩個能人就可包打天下的時代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49

當罵聲成為一種時尚:為啥殭屍2越挨罵越賺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130.html

這兩天,恰逢週末,許多人玩上了新出爐的《植物大戰殭屍2》(以下簡稱殭屍2),於是乎,怒罵《殭屍2》似乎也成為了一種時尚。

這邊廂,無數玩家狂罵《殭屍2》歧視中國玩家——與此前推出的澳大利亞或新西蘭版相比,內購陷阱過多;那邊廂,亦有文章稱《殭屍2》中文版就是斂財渣作,不花錢就無法順利玩遊戲。

筆者閒著無聊也玩了一下,額,真心不是一般的難玩,不花錢幾乎難以過關啊,嗚嗚。不過,在與業內數位手游CEO聊過之後,我們卻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別罵人家《殭屍2》了,誰讓國人們就願意下山寨版不付費呢?人家遊戲運營商可是為了賺錢哇。有本事你歇手別玩啊。

事實上,《殭屍2》做成難度如此之高的確是無奈之舉,這也是本土化。而從這兩天看來,這種本土化的調整,從賺錢角度來說,還真是效果不錯。 

1,中國用戶愛盜版,那就只能適應國情出個吸費版了。

小奧遊戲CEO孫健稱,中國的用戶付費習慣大部分還是喜歡盜版支持盜版,《植物大戰殭屍2》也是為適應國情而進行了改變。

「如果不買道具就可以過關,以現在的國情而言,肯定沒人願意付費了,所以他們的設計者可能就想出了另外一條路,讓玩家只有通過付費才能過關。《植物大戰殭屍1》,產品可以說在國內盡人皆知,但是CP(註:這裡指開發商)從這麼高的知名度卻沒賺多少錢,山寨與各類未經授權的產品充斥著市場。」一位遊戲主策劃表示。

所以說,《殭屍2》中國版這個樣子也是因為開發商變精了。

2,《殭屍2》中國開發商已經做過風險評估,調整吸金措施不太可能了。

一位遊戲公司主策告訴我們,他相信《植物大戰殭屍2》中國版的製作者在作品公開發售前,肯定對批評的聲音有了預期,因為沒有人會比製作者更瞭解自己的產品。

3,《殭屍2》很賺錢,日流水超40萬。

儘管中國玩家們吐槽謾罵聲一片,但願意付費的人依然很多,《殭屍2》的賺錢情況很樂觀。

目前,《植物大戰殭屍》中國版在中國區App Store上架後僅用了7小時就登上了App Store免費榜第一的位置,且是同時在iPad和iPhone榜登頂。

如果說免費榜可以刷榜的話,那麼暢銷榜則是實打實的收入排行榜,截止寫稿時止,《殭屍2》已經排在了中國區App Store的第3名。有來自其他遊戲公司的不完全統計稱,僅道具消費這塊,遊戲上線數日來,《殭屍2》每天的流水也超過40萬元人民幣。

4,《殭屍2》中國版未來可能還將更賺錢。

一位遊戲公司CEO稱,儘管中國玩家們對於《殭屍2》的收費模式心生怨懟,但《殭屍2》本身的美術設計、玩法都非常好,而且《殭屍》遊戲影響大,有許多粉絲,未來可能會有更高的遊戲收入。

諸位可別忘了,《殭屍2》未來還有兩大賺錢渠道,一是運營商渠道,一是騰訊。

之前有消息稱,上海維拓已與《殭屍2》簽訂代理權。上海維拓是一家有SP背景的公司,如果代理協議達成,將幫助《殭屍2》打通運營商付費渠道。

上月,騰訊也宣佈拿下了《殭屍2》的代理權,據說,有可能在即將上線的微信和手機QQ遊戲中心中同步推出騰訊專版的《殭屍2》,這又是賺錢的好渠道啊。

所以,從賺錢角度而言,中國版《殭屍2》端地下的是一手好棋。

5,《殭屍2》的模式可能被知名外國手游公司複製。

《殭屍2》如果成功,完全會給其他知名的國外手游公司帶來極大的觸動。誰都不傻,既然賣遊戲不賺錢,那就只能瘋狂挖坑賣道具了。

6,《殭屍2》中國版帶來的啟示便是:在中國,別看手機遊戲多如牛毛,但真正的精品手游是強勢的,是人人都搶的。

假如植物大戰殭屍的品牌不夠知名,玩家不夠多,《殭屍2》的遊戲本身不好,相信其中國團隊也不敢如此大膽地吸金。

而另有遊戲業高管披露,《殭屍2》這樣的遊戲是非常強勢的,據說,騰訊為了拿下《殭屍2》付出了極其高昂的代理費和非常苛刻的分成比例。甚至有消息稱,騰訊與寶開的分成比例為1:9。

連在國內如此強勢的騰訊都這樣,可見,只有遊戲好才是王道。知名品牌的手機遊戲在市場上才是最強勢的。

7,遊戲攻略類或者英文漢化版APP或將流行。

事實上,早在《殭屍2》中文版上線之前,英文版已經在玩家群體裡流行開來。

而《殭屍2》中國版難度增加如此之大,一方面會令屌絲玩家們求助於各種攻略,這樣,遊戲攻略類的APP反而會流行,目前,一款殭屍遊戲助手的APP已經排名App Store免費榜的第10名。另一方面,不願花錢的玩家們還可能去下載漢化版的英文《殭屍2》。

當然,這都不是主流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45

中國光伏產業的「殭屍化」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993

在江西省新余市郊本來能夠入住170家光伏關聯企業的園區,目前只剩下了5家企業。這種情景在中國其他地方並不鮮見。中國為了超過德國、日本、美國從而確立在全球光伏產業的優勢地位,不但給予了補貼,而且對該行業進行了相當於475億美元的融資。然而中國光伏產業至少已經有兩年深陷赤字之中。

標普資本IQ公司分析師Angelo Zino稱「今後預計將有很多小型殭屍企業接連倒閉。如果這些小企業全部消失的話,市場上將只剩下10-12家企業。而且這些勉強活下來的企業也將面臨破產或重組。」

500億新餘光伏交易市場已是一座「空城

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國出現了一批像賽維LDK和尚德那樣的大型光伏製造企業,然而這些企業目前卻只能靠政府的救濟度日。雖然太陽能發電相關產品的價格已經開始回覆,但是這些企業依然債務纏身,目前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的統計在政府的支持下國內一窩蜂的出現了超過300家光伏企業,即便在過去的六個月中光伏面板的價格一直在漲,也不還及2010年11月左右高峰時期的價格,這逼得眾多企業難以為繼,包括行業老大尚德在內一大批企業紛紛破產。

市場冷清

江西省新余市曾經被譽為中國的「硅谷」,2012年時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永久性太陽能交易市場。一位業內人士曾經表示,目前整個光伏行業的招商引資非常困難,新余市此次投資如此巨資進軍光伏交易市場,可謂殊死一搏。當時類似的太陽能交易市場在全國不僅新余一家。2009年至今,全國分別湧現了海寧、桐鄉、無錫三個太陽能交易市場,可時至今日包括新余市場在內最終都很快以失敗收尾,折射出各地方政府對於建設交易市場的經驗不足。新餘錢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農村地區新能源項目開發的運營主管談到:如今整個行業的情況都很不好,目前我們都回到了總部,因為農村地區做這行根本沒有利潤。

產能過剩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部門統計數據,2012年全球光伏市場裝機量為30.5千兆瓦(一千兆瓦約等於一個普通核電站的發電容量)。而2013年我國太陽能面板產能已超過49千兆瓦,是2008年產量的10倍,超過了去年全世界總裝機量的60%。

連鎖效應

供需失衡的必然結果就是產品降價、利潤降低、企業倒閉。

首先撐不住的是歐美企業。據賽迪智庫光伏所統計:2010~2012年,歐洲組件電池和硅片破產約35家。

2011年8月,美國就有三家太陽能公司宣告破產,其中包括在業內頗有聲望的加州太陽能電力公司,還有長青太陽能公司和光譜太陽能公司。

曾是全球頂尖太陽能面板製造商的德國太陽能企業Solon,2011年12月正式申請破產。該公司在1998年是德國上市的第一家光伏企業,股價最高曾達89歐元。

2012年4月,德國最大光伏企業之一Q-cells申請破產。該公司2011年虧損額達8.46億歐元約合11億美元。

中國企業緊跟其後。

2013年3月20日,無錫尚德宣佈破產重整。這個曾經股價高達90美元、銷售收入300億元、市值突破百億美元的巨人,一夜之間轟然倒下,如今的股價已經跌去了將近99%。

光伏全行業陷入虧損泥潭。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表示,2012年,我國多晶硅產業全線虧損,80%以上的多晶硅企業停產,其中兩家破產。2012年8月,美國投資機構MaximGroup發佈研究報告稱,中國前十大太陽能公司的債務累計已經達到175億美元,整個行業接近破產邊緣。

彭博新能源財經首席分析師Jenny Chase對此表示:中國政府正在推動光伏產業的整合,最後留下10~20家主要的供應商,政府終於意識到一直給這些企業貸款輸血是行不通的。

賽維LDK的故事

賽維在2007年巔峰時期股價曾達到76.5美元,而如今只剩下1.58美元;2011年時還有3萬名員工,而如今只剩下1萬名。該公司在2013年內的季度銷售額僅為1億美元多一點兒,並且還有28億或更多的計息借款。

公司在第二季度結束時僅有8510萬美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2.03億美元短期已抵押銀行存款,並且應與4月15號到期的2380萬美元可轉換債券也已部分違約。從長期來看這種財務狀況將使公司處於一個極為不利的位置。其子公司Sunways的鬧劇人盡皆知——高官紛紛離職並被強制破產,儘管最後事情得到瞭解決,但是損害已然造成。尋找資金夥伴對於賽維LDK來說始終是一個比較糾結的事情。然而,地方政府的支持,無論其程度有多低,仍然在今年內維持著這家製造商的生機。其目前狀況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殭屍企業。

政府的行動

作為江西新余市的明星企業,賽維LDK在當地具有很大影響力,不僅關係到新余市整個光伏產業的發展狀況,還對新余市政府財政收入、就業等方面牽一髮動全身。正因為此,新余市政府今年以來至少三度出手施救賽維。去年4、5月間,賽維曾以產品抵押,獲取政府近億元資金救急;7月12日,新余市政府決定,將賽維償還信託貸款的5億元缺口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而10月22日,賽維又與恆瑞新能源有限公司簽訂以每股0.86美元購得19.9%股份,後者40%股權由新余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擁有。賽維的結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級政府接下來對光伏行業,以及賽維本身的支持力度。而江西省和新余市財政實力並不算雄厚。在一場即將到來的由政府主導,並將決定行業最終格局的大洗牌過程中,尚德和賽維正在等待戈多。

根據中國「十二五」規劃,2011至2015年間可再生能源投資需求估算總計約1.8萬億元,其中常規水電將新增發電裝機6100萬千瓦,風電新增7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新增20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750萬千瓦。

相對應的我國政府近期密集出台光伏產業的扶持政策。8月30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發佈《關於發揮價格槓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1638號),明確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度電補貼被定為0.42元/千瓦時,這一補貼標準超出之前的預期,地面電站根據所在區域不同,電價分為0.9、0、95和1.0元/千瓦時三檔。這一政策普遍被認為將掀起新一輪國內光伏電站建設的高潮。

另一方面,數據顯示部分光伏企業已經扭虧為盈。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2013年上半年,A股太陽能板塊36家上市公司中,27家均實現盈利,同時36家上市公司2013年上半年合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12萬元,而去年同期則為虧損3.6億元。這些跡象表明,國內光伏行業似乎正在走出寒冬。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孟憲淦表示:中國的光伏產業現在有一半的產能被閒置,地方政府在抉擇該留下哪些企業而淘汰另一些。這意味著政府需要對一些企業出手相助,光伏產業就像我們自己的孩子,孩子在長大之前肯定會犯錯誤,作為家長的責任就是要幫助他們並且教導他們。

中國政府表示將加大對國產太陽能面板的採購力度,預計今年中國和日本將超過德國和意大利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面板市場。

然而,面對如今仍是門可羅雀的新餘光伏園區,標普的分析師Zino預計,對於目前還活著的企業,中國政府將仍會繼續支持他們運行以保證大量的工人不至於失業。

正確做法?

如果在市場競爭中遭遇失敗的企業不被清除出市場,人為地將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到被市場認為沒有效益的地方,那麼就會扭曲市場的資源配置方式,讓效率更高的企業不能得到更好的資源。

一些企業的戰略失誤是早就可以預測到的,余穎表示。

對於風險很大、競爭性很強的行業,銀行應該是將控制風險放在第一位的,一些高風險高投資回報的行業企業應該是去通過風投資金、發行垃圾債券的方式來獲得融資。

實際上,不僅在中國,美國經濟最近也在受到這樣的威脅,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美國的AIG和英國的蘇格蘭國家銀行幾乎可算得上殭屍企業了,因為兩者都接受了兩輪政府救助,但企業局面還是一樣糟糕。

以AIG為例,在2008年金融危機高峰期間,AIG出現了創紀錄的990億美元虧損。而2009年全年則出現了高達109億美元的淨虧損。其2010年,實現淨收益78億美元,但主要是從其大規模資產出售交易中所得。

「殭屍企業從潛在風險變成了實際威脅,而這種威脅在未來數月裡可能還會加劇。」美國《商業週刊》曾發文指出,隨著美國經濟陷入「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奧巴馬政府甚至會承受更大的壓力,被迫支撐陷入危機的金融和非金融企業,以挽救就業機會。一些請求救援的包括鋼鐵業、航空業、零售業乃至私人房主,可能將成為最可怕的「殭屍」。

對於眼下面臨著艱難抉擇,有必要打造一個作為參照的堅實框架,一位就此展開過研究的人士認為,正確的做法是,如果一家企業的核心業務仍在健康發展,只是融資來源暫時枯竭,那就應該予以救助。否則的話,就應放手不管。「如果不加區分地支持所有企業,只會使危機進一步加劇,並且降低增長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16

《植物大戰殭屍2》已經過氣!不信就看這四點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768.html

《植物大戰殭屍》是一個經典的遊戲系列,但這個系列的遊戲現如今已經不是罪熱門的遊戲了。本文將從4個主要方面闡述為什麼《植物大戰殭屍2》(以下簡稱PvZ2)在歐美市場永遠不可能挺近暢銷排行榜前10。

1.不合時宜的遊戲背景

人們總習慣在舒適的家庭環境中玩移動遊戲,因為在家裡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和少量的突發事件和意料之外的干擾因素。人們除了喜歡在家裡玩遊戲以外,還傾向於在上下班乘坐交通工具途中,工作閒暇或者獨自在浴室時玩耍(統計來源於TechCrunch)。因此不同的環境下玩耍時間長度以及對遊戲集中時間需求將被看做是一個關鍵影響指標。

作為一個開發者你有兩個選擇。你可以選擇滿足玩家一整天閒暇時間時的娛樂,來設計你的遊戲,這樣就可以滿足玩家在玩遊戲時所處的環境因素。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忽略掉環境因素,只需要玩家在他們回到家或者進入浴室時會打開遊戲就可以了,但是這是以玩家在白天閒暇時間不會玩其他遊戲作為前提的選擇。

 

 

從上面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出,每個關卡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並需要100%集中精力,這種快速遊戲模式的確不適合在大量干擾環境下進行。

玩家玩耍背景的忽略,是PvZ2的一個重要問題。首先要通一關的時間需要4分鐘左右,如果跟其他手機遊戲相比,是非常長的。在一些休閒遊戲中,一輪遊戲僅需1分鐘就會失去一次生命值。其次,PvZ2需要絕對的集中精力,包括手指的滑動的速度和頻率。一不留神你就會錯失一個太陽。這對於在上班途中有著大量的干擾環境下,絕對不是一款合適的休閒遊戲。

不要誤會我的初衷,我並不主張一款遊戲必須在所有環境下都能易於玩耍。許多遊戲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會創造不同的遊戲模式。例如在《Clash of Clans》(部落戰爭)中,攻擊敵方部落需要絕對的集中,但是在收集能源建築,訓練部隊,以及與部落閒聊時能夠在旅途過程中輕鬆完成。

2.缺乏社交因素

與真人一起玩耍遊戲,對於一款遊戲的留存和貨幣化模式具有巨大推動作用。想像一下,如果《Hay Day》(卡通農場)這款遊戲設計中,玩家之間不能互相交易遊戲物品;如果《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中沒有進程地圖,來顯示他們的朋友現在所處的關卡和進程。儘管PvZ2中有Facebook分享鏈接和進程地圖,但是整款遊戲沒有任何社交因素。

PvZ2鼓勵玩家從Facebook賬戶登陸進遊戲,同時也會在地圖上顯示玩家的遊戲進程,但是地圖上的遊戲進程並沒有同時顯示好友進程,也沒有提供任何的排行榜。這點讓人非常失望。

遊戲貨幣化是通過競爭推進形成的。沒有好友遊戲進程和排行榜這兩個關鍵因素,將直接影響PvZ2的遊戲貨幣化模式發展。

3.害怕玩家受挫

免費模擬人生系列遊戲非常容易吸引玩家,這種遊戲都有一個共同點,遊戲內提供不斷的獎勵帶給玩家在現實中難以找到的成就感。例如《FarmVille》(類似國內的開心農場),《Sims Social》(模擬人生社交版),Hay Day都是模擬人生系列遊戲的模範標誌遊戲。這些遊戲能夠快速吸引新玩家的興趣,並有不失去玩家的絕招。總而言之,這類遊戲並不需要涉及太多的遊戲技能,玩家的成功和晉級完全是時間的堆積或者消耗付費道具來加速遊戲進程。

就某種程度而言,模擬人生系列遊戲的形式是很有用的,但我們還是需要考慮遊戲的類型。比如,免費的益智類或者大型遊戲就得另當別論了。眾所周知,當我們玩《Candy Crush Saga》,《Jelly Splash》(果凍爆破)或者《Angry Birds》(憤怒的小鳥)時,遊戲失敗只會更加激起我們過關斬將的決心。而辛苦過關後總會帶給我們別樣的成就感。

然而PvZ2卻簡單得讓人覺得可笑。不需要過多努力就能通關,讓遊戲非常的無聊,毫無挑戰性。(遊戲茶館註:美版PvZ2通關只需30個小時,中版需110個小時)。就我所瞭解的,放棄玩耍PvZ2的主要原因之一則是缺乏挑戰。而對於被Candy Crush Saga一個關卡難倒一週的情況下,卻少有人望而退卻停止通關。

缺乏難度指數不僅會降低遊戲留存而且會降低IAP(應用內支付)收入,何況PvZ2還提供IAP遊戲道具來加速遊戲進度,這樣玩家就能更快更容易的通關。然而這樣的加速道具是在遊戲難度過高的情況下,人們才會購買,而這樣一款簡單的遊戲,又有多少玩家願意掏腰包呢?

4.沒有核心循環模式

免費遊戲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則是核心循環模式。從技術角度而言,核心循環模式是對一款遊戲的重塑。就免費遊戲而言,有限的遊戲回合設計對核心循環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核心循環並不需要設計太複雜。例如,《Candy Crush Saga》中,只有玩家生命指數這一項遊戲運作核心循環模式。在《CCS》這款遊戲中,當玩家用盡自己的生命指數值後,會造成暫時性的遊戲終止,那麼玩家就有三個選擇,要麼固定時間等待生命值回滿,要麼向Facebook好友發送及時求助贈送生命值,或者花錢充滿生命值。《CCS》的核心循環模式非常的簡單也非常有效。

 

 

另外在《Hay Day》遊戲中,有著更加複雜的核心循環模式。在遊戲中,你需要種植農作物,在農作物成熟後,你需要進行收割,並用他們來創造另外的資源,需要創造多少根據玩家自己的意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每次農作物生長結束後,玩家可以選擇通過P2P市場或者NPC角色銷售自己的商品。

 

 

從核心循環角度來看,《Hay Day》遊戲裡把時間間接轉化成了遊戲內貨幣。一個高效率的玩家實際上願意不斷地玩遊戲以及賣基礎裝備來賺取更多的利益,而不是花過多時間來生產商品。儘管從玩家的角度,他們認為花時間製成南瓜派,再以100個金幣賣掉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實際上,他們可以節約時間,只需要賣掉10個小麥徽章就可以獲得15個金幣。

結論:PvZ2徹頭徹尾就是一款免費遊戲

即使PvZ提供應用內付費,但是沒有遊戲回合限制機制,沒有核心循環創造的應用內支付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遊戲缺乏玩家之間協作和競爭的社交機制。對開發者而言,從付費到免費遊戲的轉型是非常艱難的,開發者內部也存在大量的意見衝突。但是我認為,玩家不喜歡免費遊戲。如果玩家不喜歡這種模式,那麼熱門排行榜還有什麼希望而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12

Twitter遭遇「成長煩惱」:新用戶增長放緩 殭屍賬戶攀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485

Twitter開年就迎來三大打擊:新增用戶數量極少,股價大幅跳水,財報電話會議上,CEO Dick Costolo遭受華爾街分析師的質疑。

投資者將目光都聚集在用戶增長放緩上了:用以衡量用戶參與度的時間軸(Timeline)瀏覽量下滑,用戶增長不及當初承諾的水平。Twitter披露其月均活躍用戶數總計有2.41億。自上季度以來,新增用戶數僅900萬人,其中,美國地區新用戶微增了區區100萬。

Twitter

Twitter

Twitter

一位分析師表示,他不相信Twitter美國用戶數量能夠加速增長。Twitter首席執行官Dick Costolo被不斷質問:「在吸引新用戶方面,你究竟做了些什麼?」

Twitter

在分析師提出的諸多問題當中,華爾街見聞節選了其中兩個比較重要的問答對話:

問題一:Twitter用戶數量能夠達到2億人嗎?

Costolo可能將僅有100萬美國新用戶的實際情況假想為了300萬。縱然將實際增量翻三倍,那也要12年的時間才能實現美國本土用戶增加到2億人。但是,公司能達到這個目標嗎?五年還是六年?

Costolo回答: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Twitter,吸引更多新用戶,我們已經制定了相關計劃。現在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相信這項變革的累積效應能在今年令用戶增長曲線向好的方向發展。對此,我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過,目前還無法預計用戶增長將改善到何種程度,以及將何時發生

那正是Twitter的問題所在——多數社交媒體用戶增長曲線要麼是利好的,要麼是有害的。這些增長曲線基本遵循可預測的「曲棍球球棍式的增長」模式,也就是增長非常迅速。但之後將進入「高原模式」——即遭遇增長瓶頸,一如攀上了更高的海拔線,卻無法再持續上漲。Costolo相信他能夠將局面從「高原模式」扭轉為「曲棍球球棍式的增長模式」。

問題二:」殭屍賬戶「究竟有多少?

Costolo是否可以回答一個長久以來縈繞在人們心中的疑問,就是那個Twitter一再拒絕回答的問題——究竟有多少人登陸這個社交平台之後又迅速將其拋棄?

Costolo 回答:

關於那些留下來並活躍於Twitter的新用戶的具體人數,我們不會明確公佈。

Twitter已經意識到,新用戶很難說清楚使用這個社交媒體工具的最佳使用方式,公司也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使Twitter變得更好,使用起來更為簡單方便。提升用戶體驗正是Twitter將努力實現的目標。

Business Insider認為,

只有那些持續活躍的用戶數據才是比較可靠的,也是衡量一個社交媒體是否健康發展的最為有用的指引。

根據Twitter賬戶獨立跟蹤機構Twopcharts的監控數據顯示,Twitter共有9.384億註冊賬戶。換句話說,有10億人曾經試用過Twitter,但實際上每月僅有將近1/4的人登陸他們的賬戶。這意味著6.97億用戶註冊了Twitter,但之後並未再登陸。

Twitter

此外,非活躍賬戶數量還在攀升Business Insider去年11月在檢視該數據時發現,Twitter註冊賬戶共有8.83億,但其中6.51億都是不活躍賬號。過去三個月間,這些」殭屍賬戶「已經攀升到了4600萬。簡單來說,假設有5個人註冊成為Twitter新用戶,那麼其中約有4個人就會變成」殭屍賬號「,用數學公式表示為:

Twitter

也就是說,在新增用戶群中,6人中僅有1個人的Twitter賬戶是活躍,其餘5個就變成了「殭屍賬戶」。

還有很多人登陸賬戶的目的就是為了看看他們感興趣的人都發了什麼內容,匆匆瀏覽一下而不是自己發一條Twitter。但這類群體也被Twitter劃歸為活躍賬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70

臉書按讚「殭屍粉絲」價碼大公開


2014-05-05  TCW  
 

 

服貿議題延燒,日前臉書上「無限期支持方仰寧、支持警察」粉絲團,在兩日內二十五萬人按讚,有人質疑其中不少為「殭屍粉絲」。

其實,殭屍帳號在全球社交網站行之有年。《紐約時報》科技專欄作家比爾頓(Nick Bilton)近日撰文指出,他花一杯咖啡的錢,就能買到四千個推特追隨者;花五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五十元)就買到四千個臉書朋友;若付三千七百美元,便可在相片分享網站Instagram上,新增一百萬個朋友。

從眾的人被牽著鼻子走

這些「新朋友」,真實身份不是社交機器人就是程式碼,通常「住」在俄羅斯、印度、孟加拉等地。早晨上線,半夜停止活動,能分享照片,甚至彼此對話,比以往的假帳號更擬人化。它們成功幫個人、企業、政黨的人氣灌水,藉由假帳號帶進真粉絲,讓客戶的動態獲得更多關注,甚至可能影響人們對意見氣候的判斷。

根據全球之聲(Global Voices Online)報導,敘利亞的秘密警察曾被控訴,操縱一群機器人去咒罵、恐嚇推特上的異議者。

而在土耳其,幾乎每個政黨都利用機器人為自己「發聲」。根據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土耳其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AKP)組建六千人,負責在社交媒體上設定議題、計算異議人士。反對黨同樣祭出假帳號,每天發佈上萬條推文。

今年三月,推特不得不清理門戶,把那些有政治操作意圖的帳號移除。全球活躍殭屍數尚無具體數字,但據臉書估計,二○一三年全球每月活躍用戶約有四.三%至七.九%為假帳號;換算下來,最多有近億個臉書帳號,是為發送垃圾訊息、個人重複申請等的假帳號。這幾年,Google也移除YouTube上由機器人創造的無數流量。由人工智慧發展的社交機器人,大戰臉書、Google麾下機器人獵人的戲碼,早已上演。

負責台灣臉書廣告總代理的聖洋科技執行長邱繼弘說,殭屍帳號在新浪微博尤其氾濫,現在上淘寶,也買得到台灣粉絲團按讚數。

想避免被假人氣欺騙,台灣臉書粉絲團排行網站Likeboy創辦人張賢祥提醒,可從粉絲團五日內的活躍狀況來判斷,「如果粉絲團人數成長,但討論人數下降,那就可能是買帳號衝上來的。」

殭屍帳號充斥,就像網路灌票,或許也將見怪不怪。下回看到網路發燒話題或疑似主流意見,請當心,說不定背後正有成千上萬的殭屍帳號,企圖左右你的大腦。

【延伸閱讀】台灣臉書「人氣」喊價表1、1天內臉書500個讚:50~1,500元2、1天內圖文1,000個讚:190~3,000元3、分享200次圖文轉貼:200~500元4、4天內增加5,000個追蹤者:500~999元5、2天內抓1萬個粉絲:1,000~5,000元

資料來源:淘寶、幾爸摳、殭屍粉絲團、買讚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84

殭屍復活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7700867

  上周一,永義實業(616)突然宣布供股,我馬上驚覺:「狼來了!」

  料,實業內,居然宣布股,計有

  實業宣布20為1股,供20股,供0.65元,消息一出,股價即時由0.226元大挫49.1%而低見0.115元,然後反彈至0.13元收市,跌幅仍達42.5%;

  三,珠寶(860宣布10為1股,1供2股,供0.3元,消息一出,股價即時由0.071元大挫46%而低見0.038元,然後反彈至0.043元收市,跌幅仍達39.4%;

  五,環球能源(8192宣布2供1股,供0.1元,消息一出,股價即時由0.154元下跌15.6%而低見0.13元,然後反彈至0.138元收市,跌幅仍達10.4%,算是溫和了。

  昨天六,金融(1019宣布1供3股,供0.25今天日,蒙古礦業(1166宣布10為1股,1供5股,供0.2元,收0.87元,後者收0.066元,明天一,下跌多少

  上述公司,除了金融之外,其他公司」,由此見,過去經常公司陸續殭屍復活」,開始了。

  避免伏,其中方法就是近期股價沈,或者股價已經長期突然出現股,哪裡!再翻看那些公司的派息紀錄,如果過去曾經供股者更是八九不離十,「伸手」的日子不遠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