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唐发电162亿扩容煤化工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8/HTML_DICOW9BHKC40.html


8月17日,大唐发电(601991.SH,0991.HK)对外宣布,将与母公司大唐集团合资组建多伦煤化工公司,以建设和运营多伦煤基烯烃项目。项目总投资162亿元,其中大唐发电和大唐集团分别按60%和40%的比例出资。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主要产品为聚丙烯,将利用先进的粉煤气化技术、合成气净化技术、大型甲醇多伦煤化合成技术、甲醇制丙烯技术和丙烯聚合技术生产化工产品。预期年产聚丙烯46万吨。

本 报从大唐发电获悉,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已同意多伦煤化工项目的备案,目前项目正处于全面调试、试车阶段,以打通各个生产环节,如试车正常,明年有望全面投 产。公告也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大唐已向主要负责与多伦煤化工项目建设有关的设计、设备采购及建筑安装单位支付资金约人民币158.01亿元。

大唐发电证券融资处相关人士告诉本报,多伦项目将有助大唐发电拓展煤化工领域,而自有煤矿也将解决项目的原料供应并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公 开资料显示,多伦煤化工项目所依托的胜利东二号矿为大唐发电全资拥有,该矿一期工程年产褐煤3000万吨,而褐煤正适合作为煤化工用煤。据了解,该煤矿吨 煤开采的成本约为60-70元左右,生产每吨聚丙烯的成本为3500元左右,而现在聚丙烯市场上的价格每吨在1万元左右。

另据介绍,多伦煤化工项目所在地拥有较为丰富的水源和通畅的交通条件,也有利于降低多伦煤化工项目的运营成本。此次大唐发电选择与其母公司合资,对此上述人士表示,与集团公司合作有利于大唐集团的资金优势,并可分散投资风险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增加本公司的盈利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聚丙烯产品目前基本来自于石化产业,故其成本和售价与石油价格密切相关。一般聚丙烯价格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而持续上涨,但未来如果原油价格发生波动,将可能影响聚丙烯的市场价格。

近年来,发电集团积极向煤炭领域延伸其产业链,而煤化工也已成其重要一环。而大唐集团更是走在五大发电集团之首,正建设的多个煤化工项目还于今年6月专门成立了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据了解,大唐集团在建煤化工项目包括上述多伦特大型煤基烯烃项目、鄂尔多斯铝硅钛循环经济项目以及克什克腾旗煤制天然气项目等。其中煤制天然气项目投产后,每年能将40亿立方米天然气通过440多公里的长距离管道向北京直接供气。工程分三期建设,2012年可望全部建成,总投资187.8亿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61

北京药品配送扩容:10家变247家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8/1NMDAwMDE5NjQ1Ng.html

在引发强烈反弹半年多后,北京市再次确定药品招标中标产品配送方案。

北京市推翻了原先方案,确定北京市247家商业企业都有配送权。9月7日,北京一商业零售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北京市不再坚持原来确定的10家企业,现在北京247家企业都可以参加北京药品配送。”

9月7日,金象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军称,“最后决定权在中标生产企业手里,由他们来决定选谁为公司产品配送商。”

9月7日是北京药品招标配送商遴选最后一天,如果与中标生产企业谈不拢, 就只能被排除在北京市配送市场之外。

推翻原方案

在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药监局的主持下,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启动针对《短缺药品目录》、《低价药品目录》和《公开招标目录二》等目录药品配送商的遴选工作,制定了《2009年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配送商遴选工作方案》。

该方案明确表示,“由市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领导机构根据专家评选结果,确定10家配送商和2家备选配送商。”配送范围为北京市所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配送品种按照市卫生局发布的《2009年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目录》执行。

对此,北京市200多家商业企业跃跃欲试。2009年12月28日,通过初步遴选,北京市公布名单包括北药股份、国药股份、国控北京、北京九州通在内的33家医药商业企业。

北京市拥有200多家公立医院,徐军称,“全北京配送额每年约为220亿—250亿元”。

2010 年1月初,北京市公布了最后10家入选企业名单,包括国药股份、国控北京、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园信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北京华鸿医药有 限公司、北京普仁鸿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天星普信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北京嘉事堂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北京京卫国康医药有限公司、北京美康永正医药有限公 司。

而在此之前,北京市社区目录、今本药物目录产品配送商已选定北药股份和嘉事堂药业为配送商。

但是该名单甫一公布,便遭致未入选企业指责,认为该名单偏向位于北京市国有企业。而各区县拥有医药商业零售的企业也表示不满,纷纷与北京市药品招标领导小组进行交涉,这样,10加2方案被迫搁置。

上述商业零售企业负责人表示,“方案制定后期由北京市发改委牵头,与企业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更多的听取了未入选企业的意见。”

根据新方案,247家医药商业企业都能参加配送权争夺。

一位商业零售企业负责人称,“之前,北京市18个区县分成六组,中标企业每个品种每个组能选三家配送商,6组相当于之前一种商品有18家配送商,现在这六个组合而为一,现在只允许三家存在,使得竞争更为残酷。”

北京另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生产企业只能选3家,恐有变相垄断延伸,但相对之前方案,已有很大改进。”但徐军认为,“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中标一个产品,也就是面向全北京,范围扩大了,配送链延长了,相对之前,是一个好事。”

生产企业“定生死”

按照规定,参与北京药品招标的中标成交的投标人在2010年9月1日10:00-9月7日16:00,按照委托原则选择要委托的配送商。

“现 在中标生产企业决定着配送企业的命运,不到最后一刻,生产企业不会确定最后的配送商。”一位医药商业零售连锁公司负责人称,“中标生产企业选择配送商会考 虑配送企业的实力,网络覆盖能力以及诚信。”金象大药房负责人徐军表示,“招标正在进行中。”北京有50多个三甲医院是金象大客户。

这意味着,政府主导整合医药商业的思路已经转变,变为商业企业竞争配送资格,最后由中标生产企业决定商业企业配送权命运,市场竞争决定生死。

另外,上述方案还规定,配送商的遴选周期原则上与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周期相同。之前北京的招标采购周期为两年,这意味着,配送企业遴选周期也是两年。而未被划入配送体系的企业,正积极寻找出路。

“从结果来看,有规模的企业将被选上。”上述医药商业零售连锁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国药股份、北药股份、国控北京、嘉事堂等企业将会成为这次新方案赢家。

徐军表示,“这对其他地方有借鉴意义,尤其是政府指定配送商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02

华润:并购扩容 大而不强?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1010/t3242775.htm

 华润集团自2000年以来将触角伸向医药领域,利用资本和政府资源,在十年时间内,通过整合东阿阿胶、华源集团、三九集团,形成了中药、化学制 药、医疗设备、保健品和医药流通等五大业务平台。如今,作为仅次于国药集团的第二大医药企业,华润医药提出“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口号。然而,华润并购策 略还停留在战术层面,而未上升到战略高度,其初衷在于做大体量,以致整合后并未塑造出核心竞争力,如同小舢板拼凑出航空母舰,大而不强。另外,华润的并购 具有典型的国企纾困性质,对于众多渴望做大做强的药企而言不具借鉴意义。

 
成立于1938年的华润公司,是一家根正苗红且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央企,一度是中国与海外贸易的桥梁。改革开发后,随着外贸领域的垄断 地位被打破,华润通过一系列实业化投资,在消费品、电力、地产、水泥、燃气、金融等领域纵横捭阖,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控股集团,在香港拥有华润创业 (00291.hk)、华润电力(00836.hk)、华润置地(01109.hk)、华润微电子(00597.hk)、华润燃气(01193.hk)和 华润水泥(01313.hk)等6家上市公司。
2000年前后,华润在国内率先掀起医药并购旋风,高调树起打造央企医药平台大旗,为此承接了 几大国企重组。华润大多选取国有企业入手,通过资本运作、辅以政府资源,加上特别的协议转让方式,从而以较低成本完成并购交易,实现产业扩张。截至 2009年底,华润医药总资产约287亿元,年营业额逾345亿元,位列国内企业第二位,仅次于国药集团。

  收购东阿阿胶,初涉医药领域
  华润迅速做大的原因, 可以归结为借资本优势大肆购并,打破行业自然整合的节奏,快速成为行业垄断者。一般而言,华润选择的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没有行业领导者,没有市场标准和 产业方向的代表。随着老龄化时代临近,医药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正好符合华润整合的全部要求。
早在2000年左右,华润 便图谋进入医药领域,先后筛选了一系列并购目标。2001年,华润拟收购东北制药集团,因其潜亏窟窿太大而放弃。2002年,与山东鲁抗、上药集团、华北 制药等接触,均无结果。2003年,华润转战云南白药得手,成为其控股股东云南云药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但由于不清楚云南省政府的重组思路,在此后云药 集团重组中被迫退出。
直至2004年华润方有斩获。2004年10月,华润与东阿阿胶(000423.SZ)国有大股东山东省聊城市国资局签 订协议,共同出资成立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东阿),聊城市国资局以其持有的东阿阿胶全部国家股及其他资产出资,占49%股权,华润以2.3 亿元现金出资,占51%。此前,聊城市国资局持有东阿阿胶29.62%股权,系第一大股东。因此,透过华润东阿,华润股份实现了对东阿阿胶的实际控制(图 1)。(后经两次变更,华润间接持有华润东阿56.62%的股权,聊城市国资局持有43.38%,股改后,华润东阿持有东阿阿胶23.14%股权。)


此次出手,其实是一次战略联盟。对于华润而言,医药市场前景极其诱人,但却是其业务空白领 域,在多元化过程中不断尝试边界突破的华润,面对资产优良的东阿阿胶,自然心花怒放。对于聊城市国资局而言,增量资本收购模式解决了其既要招商引资,又不 能全身隐退的难题。此外,华润强大营销网络与东阿阿胶细分市场龙头的地位,也被市场解读为各取所需的战略合作。
不过,全面掌控东阿阿胶却颇费 周章。聊城市国资局与华润签定重组协议前,并未与东阿阿胶灵魂人物刘维志、章安夫妇充分沟通。作为公司的缔造者,东阿阿胶凝结了刘氏夫妇一生的心血,他们 不仅带领公司取得了细分领域70%以上的市场份额,更是光大了一个传统产业。因此,在东阿阿胶内部,刘氏夫妇拥有极高的威信。而华润入主后表现出来的强硬 作风,让管理层颇为不爽。于是,资本方华润与管理层之间剑拔弩张,围绕东阿商标、董事会席位和MBO等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明争暗斗。
最终,在政府的协调下,刘氏夫妇以退休方式退出管理层,华润才得以掌控局面。2006年4月25日,东阿阿胶召开董事会,提名华润集团副总裁蒋伟担任公司董事长,东阿阿胶从此进入华润时代。
收购东阿阿胶是华润在医药领域扩张的第一单,它的实践表明,在中国的医药并购中,战略联合比强制兼并更为可行,政府资源比资本实力更为重要。而丰富的政府资源正是华润的强项,因此,利用政府资源介入医药国企的重组,成为华润后续并购的主导思路。

  破产式重组华源集团,
初步奠定华润在医药的江湖地位
  入主东阿阿胶只是华润医药布局中的第一粒棋子。在央企重组的大背景下,如果进不了行业前三,就有被剥离的风险。因此,急于进军医药的华润,开始寻找新的猎物。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财务危机的大型央企华源集团走入华润视野。
华源集团是由原纺织部为参与浦东开发,联合外经贸部和交通银行总行在1992年共同创办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最初注册资本金1.4亿元。公司经过90 多次并购后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及国有纺织集团,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从最初5亿元扩张到危机前的572亿元。
2006年2月, 国资委敲定华润接替中国诚通,全面重组华源,并首次对华润提出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要求。根据重组方案,华润曲线收购华源集团的路线图为:国资委将其所持的 华源集团9.136%股权划转给华润,华润及其他19家股东将华源集团100%股权转让给华源原第三大股东金夏投资,金夏投资再将全部股权转让给华源资产 管理有限公司(华润占70%的BVI公司)。转让完成后,华润通过华源资产实际掌控华源集团100%的股份。
最初,华润对华源的重组思路是出资缓解债务危机从而盘活华源集团。不过,经过全面摸底,华润认为华源的财务窟窿太大,要拯救华源集团,势必注入巨额资金,这将给华润带来巨大的财务包袱。
最终,华润采取破产、挑肥拣瘦式重组路线,把华源旗下的纺织业务合并到华润,把医药产业的优质资产分拆出来,对经营不善、负债多的企业采取出售还债的办 法。在这种思路下,华润首先把四家直接控股、被称为“嫡系”的壳资源卖掉,最大程度地降低连带债务。在华源集团的资产中,最令华润动心的是50%的北药股 权和40%的上药集团股权。
2006年12月,华润股份与华源集团达成转让协议,出资20亿元从华源集团下属的华源生命产业公司受让北药集团 50%的股权。由于没有事先知会债权银行和北药集团其他两大股东—北京市国资委和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两者合并持有北药集团50%股权),再加上“自 买自卖”的嫌疑,导致债权银行和北京国资委对华润不满。
受让上海医疗器械集团的股权,更是让上海国资委大为火光。2002年华源收购上药集团 40%股权后,尚有8亿元欠款一直未支付,华源持有的上药集团股权也因此被冻结。重组华源后,华润就解冻上药股权及8亿元欠款进行沟通,达成的协议是债权 银行先行解冻华源持有的上海医疗器械集团的股权,然后华润偿还华源拖欠的8亿元收购款。但华润拿到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控股权后,并没有遵守承诺支付欠款。被 惹恼了的上海国资委,此后决定自己重整上海医药产业,华润错失上药控股权由此埋下伏笔。
重组华源的过程,华润表现出青涩的一面,为后续整合增 添了障碍。但从初步结果看,通过接管北药集团50%股权、上药集团40%股权以及上械集团100%股权,华润在医药领域的边界大幅拓宽,初步奠定了江湖地 位。上药集团当时在全国医药行业销售额排行榜上位列第一,北药输液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用药生产基地,而上械集团是国 内大型医疗设备研发生产基地。

  全资收购三九集团,医药控股平台成型
  尽管与地方国资的博弈中拿捏不佳,但成功化解华源危机,还是帮助华润赢得了口碑,客观上也为后续的并购重组积累了经验。当另一家央企三九集团陷入债务危机时,华润有机会再度扮演了救世主角色。
三九集团由赵新先一手创办,在其掌舵的19年时间里,三九集团从一个军队药厂成长为一家庞大的企业集团:超过200亿元的总资产、400余家子公司和三 家上市公司,涉足药业、农业、房地产、食品、汽车、旅游等八大产业。但由于公司治理结构混乱,历史负担沉重和不成功的多元化,三九集团负债累累,危机四 伏。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对其最核心企业三九医药(000999.SZ,现华润三九)做出通报批评,披露三九集团占用三九医药资金高达 25亿元。2003年,三九集团再现债务危机,21家债权银行开始集中追讨债务并纷纷起诉,“三九系”银行债务被曝高达98亿元。2004年5月,赵新先 被免去在三九的一切职务,2005年11月被刑事拘留。三九集团步入债务重组阶段。
2007年3月,国资委在数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中选定华润集 团作为重组方。同月,新三九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新三九,2009年1月更名为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作为三九集团的重组整合平台,新三九注册资本 2000万元,三九集团持有其100%的股权。2007年7月,华润医药收购新三九并向其增资40亿元,以收购三九集团的有效资产。自此,三九集团庞大资 产纳入华润医药版图。
虽然内部管理混乱,三九集团拥有一系列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产品,商业网络覆盖全国,对下游渠道商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对华润而言,与以往重组未能获得绝对话语权相比,通过重组三九集团,华润获得了对“三九医药”的绝对控股,具备了打造医药平台的必要条件。
收 购三九集团后,面对旗下医药资产相互独立、难以形成合力的现状,华润医药提出整合战略。由于新三九是华润完全控制的医药资产,以其作为整合平台合乎逻辑。 同时,新三九的基础也很好,旗下三九医药是国内医药企业中较好的公司之一。整合的第一步是人员调整。2007年11月,华润集团总经理乔世波被任命为三九 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随后当选三九医药董事长。2008年6月,东阿阿胶选举乔世波为公司董事长。由此掀开了华润旗下医药资产整合的大幕。
整合 的第二步是股权调整。2008年8月6日,东阿阿胶发布公告称,为打造央企医药平台,整合内部医药资源,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华润股份变更为深圳市三九医药投 资管理有限公司(系新三九全资子公司,简称三九医药投资,2009年1月更名华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加上此前已经转入新三九名下的华润三九,华润集团医 药板块可控的两块核心资产已完全纳入新三九,标志着华润医药控股平台初步形成(图2)。

收购北药,坐上老二的位置
正当华润在医药领域饕餮大餐时,国内医药领域并购风生水起。其中,国药集团更是一马当先,在2009年9月、 2010年4月分别将同属央企序列的中生集团和上海医工院整体纳入旗下,使得医药央企数量由5变3。国药集团原为中国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中生集团是国内 最大的疫苗和血制品生产供应商,而上海医工院是央企中唯一的医药科研院所,研发力量全国首屈一指,三者合一使得国药集团成为中国医药企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 大。华润最早提出的打造央企医药平台,此时已然逊色。
此前与华润失之交臂的上药集团也悄然重组。2008年7月,上海国资委将下属华谊集团与工投 集团各自拥有的上药集团30%股权划转至上实集团。2010年初,新上药集团成立,成为国内第二大药企,上海医药(600849.SH)、中西药业 (600842.SH)、上实医药(600607.SH)换股合并为新上海医药(601607.SH)。
国药集团与新上药的后来居上,令华润医药倍感压力。此时,华润手中的王牌仅剩北药集团,与北京国资委合作,整合北药,成为华润的必然之选。
华 润与北京国资委重新修好。2010年4月,华润与北京市签署了《关于共同发展医药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华润旗下医药和微电子 业务总部落户北京,在北京打造国家级的生物医药和微电子产业基地;北京市政府支持华润医药与北药的整合,并提供政策扶持;华润拟加大在京投资力度,在京建 成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形成完整的医药产业链。7月,华润医药与北药集团签署《关于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重组协议》, 约定华润医药集团和北药集团的医药类资产均纳入一家合资公司,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和华润集团将共同直接/间接持有合资公司的全部股权。对于合资公司 股权结构,有消息灵通人士认为华润方面持有70%,北京方面持有30%。
此次合作对华润而言颇有城下之盟的味道。华润总部盘踞香港、深圳多年,一直享有深圳市给予的诸多优惠与便利,也不愿将医药总部迁入北京。然而,国药集团和新上药的后来居上,致使华润选择了与北京市国资委的深层合作。
当 然,整合北药集团,对华润意义重大。重组北药集团后,华润医药将进入中国医药行业第一阵营,收入和利润规模均为第二。以2009年数据计算,医药行业排名 前三位的国药集团、华润医药和新上药集团,销售收入分别为650亿元、350亿元、31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亿元、14亿元和13亿元。
同 时,华润医药形成了中药、化学制药、医疗设备、保健品和医药流通五大业务平台,其中中药平台以华润三九为核心,包括北药旗下的北京双鹤高科、合肥神鹿双 鹤、辽宁本溪三药等3 家中药企业;化学制药平台以双鹤药业和紫竹药业为核心,包括北药旗下的赛科药业、上海长征富民金山制药等化学药企业;医疗设备平台以万东医疗为核心,包括 上海医疗器械集团;保健品业务平台以东阿阿胶为核心;医药流通则包括北医股份、安徽华源医药等。

下一站,商业领域?
在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过程中,什么是主导医药平台控制权的关键?从中国医药行业现状看,中国药企缺乏自己的专利药产品, 并购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做大规模,但并不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大收益,而拥有专利药的药企往往不愿被收购。因此,医药央企“5进3”后,华润要在医药领域坐二 望一,就必须努力缩短在商业领域与国药集团的差距,做大市场端。
目前,中国医药流通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低。数据显示,全国药品批发企业 16000多家,年销售额达到2.5亿元的批发企业仅有69家,占1.3%,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的批发企业不足30家,零售企业则高达10万家以上。目前 国内前三名医药流通企业为国药控股(01099.HK)、上海医药、九州通,合计市场份额约为20%,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比重。行业集中度低带来的最 大问题是流通费用过高。据中国医药企业协会会长于明德介绍,目前全国医药商业企业费用率大概在7%以上,而发达国家只有中国的1/5左右。
最 近,鼓励商业领域做大做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据报道,即将出台的《2010-2015年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将提出宏大目标,到2015年,通过鼓 励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充分市场竞争,培育1-2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以及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大型医药企业。
“多、小、散、乱”的格局,导致医药商业企业利润率远低于医药工业。因此,在攻城掠地的初期,商业领域并未引起华润的关注,目前其旗下的医药商业企业, 均是整合北药、华源的过程中获得的副产品,规模偏小且为区域性企业。但随着医改启动,医药商业企业的价值显著提升,成为各级政府整合的重点。相反,国药集 团在流通领域的整合,帮助其在医药央企平台打造中处于领先地位。自2009年起,国药集团进入了整合快车道,将全国一半的区域商业企业收入囊中,形成国药 控股与一致药业(000028.SZ)一北一南遥相呼应的格局。
当然,华润并非没有机会。成功整合北药集团,让市场看到了华润的另一项优势: 产业群优势。对于拥有日用消费品制造与分销、地产及相关行业、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医药产品生产及贸易等主业的华润来说,其握有很多地方政府所需的招商引 资筹码,与地方政府关系拿捏日渐娴熟的华润,完全可以用这些筹码与各地方政府换取重组当地区域性医药商业龙头的机会。在医药商业处于弱势的华润,是否有更 多的动作,有待进一步观察。

  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做大容易做强难
  从入主华源开始,华润集团就一直不遗余力地整合医药资源,相比其他央企,这位在香港长大的“共和国长子”显然在资金上更有优势。然而,虽然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了上药、北药、东阿阿胶等企业,但是很多现实问题却不是华润雄厚的资金能够解决的。
从最初的败走云南白药,到东阿阿胶控制权争夺,再到错失上药集团控制权以及与北京国资委的纠葛,这些事件无不表明,在医药并购重组中,政府发挥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因此,政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超越资本实力,成为医药并购整合的核心要素。
在如何拿捏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上,华润显然尚未达到长袖善舞的境界。客观上讲,对于华润来说,类似于华源、三九这类央企的重组机会已经渺茫,今后的并购重 组对象主要是地方性或区域性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能力将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放下央企身段,华润在今后的整合道路上可能四处碰壁。
同时,从华润医药并购重组的实践看,危机式并购成为其主要切入手段,其结果是接管的资产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瑕疵,且重组介入后,在企业重振、文化磨合等方面存在较大挑战。
另外,相比并购做大规模,整合提升效益更为重要。从目前情况来看,华润医药短时间内从零起步、快速搭建起了医药航母,但整合过程并非遵循产业链布局的理 念,更多体现的是做大体量、进入央企前三的思路。结果是,规模上去了,但内部众多的医药资产间并未产生协同效应,也没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华润医药可谓大而 不强。因此,在今后的整合中,如何发挥协同效应,遵循产业链布局理念,将是华润能否真正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关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37

广药“王老吉”明年扩容 品牌之争悬念待解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21/3NNDE4XzM3MzQ3NA.html

“王老吉”的红绿之争未能阻挡其品牌的扩容。

10月19日,从广药集团王老吉药业股东大会上传出消息,为了发展广药集团的大健康战略,从2012年起,王老吉药业旗下药品将全部换做“王老吉”商标。 与此同时,据《广州日报》报道,广药集团与加多宝就王老吉商标一事和谈破裂,已走向法律程序。但记者从广药集团方面了解到,广药仍在与加多宝沟通,是否诉 诸公堂将由集团讨论决定。

拟将王老吉品牌多元化

据了解,广药集团计划明年将王老吉药业旗下产品全部使用  “王老吉”品牌,届时将会对所有药品贴上王老吉商标,布局“食品+药品”的战略。

王老吉药业如今除广东凉茶颗粒冠有“王老吉”商标外,其他药品暂未使用“王老吉”商标。据悉目前公司已经计划有两款王老吉牌妇科新药拿到批文上市,分别为王老吉调经胶囊和王老吉更年乐胶囊。

据广药集团人士透露,目前广药集团对“王老吉”牌新品有新的研讨方向,会陆续有新产品推向市场。

广药集团一直有心做大做强王老吉,将王老吉品牌多元化运作。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1月份以来,王老吉药业已完成21亿元销售收入,但其中的15亿元都来自绿盒王老吉凉茶为核心的食品事业部,药品部分仅占5.9亿元。

据了解,王老吉销售情况最好的“保济丸”将改良为“保济片”,未来也会以王老吉的品牌进入市场。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由于之前加多宝的红瓶“王老吉”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即使王老吉药业在明年将其旗下药品全部启用“王老吉”商标,也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让消费者认知并接纳。

王老吉品牌之争

广药与加多宝的合作从1997年开始,当时双方签订的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底。

今年广药延续品牌授权加资本运作的方式,不断推出新品抢占市场先机。已经通过授权广粮集团将王老吉品牌延伸到固元粥和绿豆爽等30个非凉茶品类。在今年九月份针对广药的不断新授权行为,加多宝集团副总裁阳爱星公开表示,王老吉代表凉茶品类,绝对不希望跨品类延伸。

王老吉药业的新动向对加多宝有何影响?为此,记者致电加多宝方面,但其企业传讯部联系人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上述广药集团人士告诉记者:“广药与加多宝是否走向法律程序主要是集团层面在处理,我们将按照上市公司程序操作。”他表示,“走上法律程序对广药不会有任何影响,只要是在原来王老吉商标许可的范围内,能用的我们都会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25

股市擴容,對我而言,是大利好。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0zxbz.html
 

  首先,我們要確認一下自己是什麼人:我們是購買企業並等著企業未來用盈利返回資金的人,通俗的說就是用現在的錢去買未來的錢的人,最喜歡的是用現在的1毛錢買未來十年的1塊錢。

     股市擴容會讓我們可買的企業變多,大家都知道,錢多則價貴,物多則價賤。現階段入市的錢的總數目是一定的,企業一多,企業的價格就會變低,我們就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多的企業。

     而企業未來盈利或者說分紅的多少和今天購買的價格是完全無關的,那麼企業價格越便宜就我們就能賺到更多的錢,比方說企業在正常市場裡值5毛錢,未來十年返 還1塊錢,剛達到通貨膨脹水平,那自然不爽。而一旦出售的企業變多,企業的價錢就變賤,這時說不定就能以1毛錢的價格買到企業,在未來十年返還1塊錢,自 然高高興興。

     另外,有人說擴容啊,殺豬的,養豬的,作撲克的都上市了,不管好的壞的都上市了,可怎麼得了哦。對我來說,上市的糟糕股票也是越多越好,因為總有很多人不 會去看企業未來返還多少錢就買的,那部分本應該買好企業的錢結果就買了差企業,就會將錢分流,好企業的價格就會低很多,更方便我們購買好企業賺大錢。所以 啊,最好A股不管好壞企業,只要業績達到200萬每年都上市,然後嚴控信息批露,發現造假就罰到作假的傾家蕩產。然後大家來選擇好公司,願意去選好公司 的,自己親自經營過公司的人賺錢的概率自然大增。

     還有人說「你不是都滿倉了嗎?怎麼還盼望企業的價格變低呢?」,這是一個好問題。在股市中,我的身份是買企業的人,而不是賣企業的人,所以我希望企業的價 格更低。同時,我是滿倉了,但每隔一段時間我買的那些企業都有豐厚的分紅資金送給我,若股價跌了,我就可以用這些分紅買更多公司,更多企業,然後分紅就會 變得更多,每次算算這些分紅,心裡就很爽。

     反正我買的企業大多是不打算賣的,企業價格漲了對我有什麼好處呢?反而企業價格跌了,方便我用同樣的資金買入更多的企業,是我所希望的。

     當然,若市場先生發瘋,原來我10倍市盈率買的企業變為50倍市盈率,那我也不介意將這些企業賣掉換其他更便宜的企業。但一般情況下10倍市盈率漲到20倍,30倍市盈率,我是不打算賣的,我只盼望著他們的價格快快跌下來,讓我用分紅來買更多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73

中國期市夜盤擴容在即 與國際接軌更進一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741

路透報導,繼今年7月上海期金和期銀連續交易成功上線後,期貨夜盤陣營或將在年底開啟擴容步伐,滬銅等重量級品種將「連夜登場」,將進一步帶旺整個期市的交投人氣。這意味著中國期貨業在與全球接軌的道路上更進了一步。

上海期貨交易所週四宣佈,今年12月7日和8日將啟動全市場測試演練,以配合單邊收取交易保證金和有色金屬品種連續交易的順利推出。被納入夜盤(21:00-次日2:30)測試的品種除原有的黃金和白銀外,還包括了銅、鋁、鋅、鉛四大有色金屬品種。

路透引述業內人士稱,有色金屬的夜盤交易最早將於12月下旬上線,範圍即是上述測試的四個品種。不過上期所相關負責人在面對路透詢問時未明確表態,僅表示相關準備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上海期貨交易所曾在今年6月初發佈通知,宣佈6月25日至7月2日開展夜盤模擬交易測試,緊接著7月5日黃金、白銀期貨連續交易正式登陸上海期貨交易所。自此,國內期貨市場晚間交易時段的空白得以填補。

由此來看,滬銅等產品在年底上線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不僅是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也正在進行夜盤交易系統方面的準備,預計明年上半年推出。

路透提到,連續交易制度的全面推進,不僅意味著交易標的擴容,從各大交易所高層近期的表態看,交易時間也有望進一步增加,「傍晚盤」和「假期盤」在不遠的將來都有望成為現實。

大連商品交易所稱,將首先要覆蓋CME,還有油脂油料的時間,棕櫚油的交易時間也會考慮。

如要覆蓋棕櫚油交易,則可能增加15:00-18:00的交易時間。

目前上期所夜盤交易時段為每天的21:00至次日凌晨2:30,基本覆蓋了北美主要交易時段,對於傍晚前後的歐洲交易時段尚未涉及,而如果遇到春節、國慶等國外大部分地區正常交易的時段,更是會出現連續幾天的交易「空檔期」。

為防範假日期間的市場風險,目前各大交易所都在選擇在長假前後調高交易保證金比例,並擴大漲跌停板幅度的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98

【新三板】中環系統黎宏:新三板擴容,可以並購上創業板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5/57142.html

黎宏是天津開發區中環系統電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2013年10月,中環系統成功掛牌新三板。2013年12月14日,在《創業家》&i黑馬新三板沙龍現場。他分享了自己上新三板的心得體會。他希望別的創業公司老總在申請新三板掛牌前,一定要重視細節,比如如何選擇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第三方機構。他還向I黑馬表達了自己對新三板擴容的看法:新三板擴容是大勢所趨。我也是剛剛聽說下午(國務院)已經宣布擴容到全國了。要不說我幸運呢,本來覺得自己慢了,計劃4月份就過了,6月份就掛牌,結果三個多月以後,我才上的。以後(要上新三板)肯定要排隊,補貼不會像現在這麽多,(所以上新三板)越早越好。(《創業家》&i黑馬註: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券商手上的排隊上新三板的企業數已經超過2000家。)為什麽上新三板,除了那些顯而易見的好處。很多做企業的人都是這麽想的:你想想,我現在剛剛幾千萬(收入),如果要幹到3個億,我得幹到猴年馬月,所以我想找到幾個合作者,他們也想上市,這樣三家(企業)財務報表合在一起,一起去創業板上市。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之後,就可以在新三板的體系下,合法合規地做並購了。在新三板上做並購,流程規範透明,而且有退出機制,不容易起糾紛。現在擴容了,我的並購有了更多的選擇,這是好事。(《創業家》&i黑馬註:除了黎宏的這種在新三板體系內的並購模式外,還有新三板企業並購非三板企業的情況。因為目前新三板的平均市盈率是20倍,假設有一家企業的凈利潤是1000萬,那麽它的估值就是2億。現在有一家企業線下是 500萬的凈利潤,由於線下市盈率是5到8倍,那麽它的估值就是4000萬元,這個時候,新三板企業往往可以通過換股,分文不花地去並購非三板企業的優質資產,而非三板企業的經營者本著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往往也願意通過股權置換完成並購。這個時候,三板企業的凈利潤是1500萬,估值變成了3億元,所有股東手握的股權價值也水漲船高了。不過,相比於新三板市場的積極並購暢想,證監會的並購重組監管規則還在制定中――參看《新三板擴容,證監會是怎麽想的》)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i黑馬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35

2014年上海自貿區金改或以人民幣跨境使用擴容開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734

去年12月初,上海地區7家商業銀行和7家在上海自貿區註冊的企業分別簽署業務合作協議,首批啟動人民幣跨境借款和雙向資金池業務。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可能首當其沖,成為2014年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第一步采取的措施。 上海自貿區郵報研究員預計,人民幣跨境借款和雙向資金池可能擴容,或許能享受不被額度管理的優待。當前僅人民幣跨境流動擁有這一優待。 按先易後難、成熟推進的思路,“建立便利化的外匯管理制度”和人民幣跨境使用擴容一樣難度不大,也有望成為首批措施。 接下來,自由貿易賬戶分賬核算管理體系非做不可,但時間緊、任務重。 這是進一步金融創新的基礎性工作。這項工作需要協調的部門很多,難度大不說。單對銀行來說,用分離系統的方式,管理內、外的資金,其實也是新事物。在這之前,一些拿到離岸業務牌照的銀行,管理離岸資金和境內資金,其實用的是一套系統,無非是在會計報表上,把離岸資金計入獨立的科目而已。 自由貿易賬戶分賬核算管理體系建立,企業可以開立“FT”標識的賬戶後,有助於打通境內外市場、匯兌便利化的雙向投融資制度,才有望建立起來。前兩年拿到“特許通行證”的人民幣跨境投貸基金——賽領國際投資基金的模式,或許才可以在上海自貿區內推廣。 再進一步,才能談到利率市場化改革。 因為這個命題太大,單在上海自貿區內,一般賬戶的小額外幣存款利率或許還能開點口子,更多市場化的內容,可能還得和全國整體金改的步調一致。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屠光紹上周五表示,上海自貿區的金改要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 簡單來講,就是要為投資貿易便利化服務。延伸開來,上海自貿區的金改必須做到讓資金進出便利、讓企業融資便利、讓境內境外的資產管理和風險管理更為便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71

地方AMC擴容

2014-01-06  NCW
 
 

 

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億元,且為實繳資本;銀監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地方版

資產管理公司

◎ 本刊記者 吳紅毓然 ? 霍侃 文wuhongyuran.blog.caixin.com|huokan.blog.caixin.com

已運行的地方 AMC主要處理企業債務,尚未涉及到政府融資平台債務新一輪不良資產剝離和處置開始了,這次從地方鋪開。

2013年12月 初, 銀 監 會 發文要求,新成立的地方版資產管理公司(下稱 AMC)應符合三項審慎性條件,包括註冊資本金最低10億元,合格的經營團隊,以及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 “這是一個信號。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監管機構掌握著銀行的資產質量數據,近日下發文件,意味著銀行的不良資產抬頭已然不遠。

《中國銀監會關於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開展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收購處置業務資質認可條件等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45號文) ,是對財政部、銀監會于2012年5月下發的《財政部中國銀監會關於印發 < 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 管理辦法> 的通知》 (下稱6號文)的補充。據6號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原則上只可設立或授權一家地方 AMC,參與當地範圍內金融企業不良資產的批量收購、處置業務。銀監會要求,地方 AMC 購入的不良資產應當 採取債務重組的方式進行處置,不得對外轉讓。江蘇、浙江如今率先成立了地方AMC,負責剝離銀行壞賬。

45號文的下達,被廣泛視作銀監會“鬆綁”金融機構的措施之一。據財新記者瞭解,組建地方 AMC 的主動權掌握在當地政府手上, “我們目前還沒有收到組建 AMC 的方案,是否成立要看省政府的決定。 ”一位中部省份銀監局局長表示。而同在中部地區的另一個省份,在2013年11月向省政府遞交了組建 AMC報告,等待批復。此外,廣東、上海等省市的 AMC 也籌備完畢。上海AMC 由上海國際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獨資設立。

按照銀監會統計,在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不良貸款最多的十個省份中,東部與中西部基本各占一半,東部的增量明顯多于中西部。

目前,已運行的地方AMC 主要處理企業債務,尚未涉及到政府融資平台債務,其原因既有當地 AMC 資本實力尚不足,也包括還未出現當地政府平台債務。銀監會官員也表示,平台貸款整體風險基本可控,但潛在風險還在積聚。

審計署2013年12月30日發佈的公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政府負有償還 責任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為10.9萬億元,其中,2013年7月至12月和2014年到期的債務占44.8%。

銀監會還表示,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地方 AMC。據瞭解,目前包括即將成立的地方 AMC 都是省級國有企業獨資,由於銀行授信意願強烈等原因,引進民資尚未被納入實際的考慮之中。

“省級 AMC 雖是國有獨資,但也有考核績效,不是為了‘背黑鍋’用的,是市場化運作的機構。 ”一位接近浙江AMC的人士指出。

組建方案

據45號文,銀監會要求,地方 AMC 需要符合五個審慎性條件。

第一,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億元,且為實繳資本。第二,有具備任職專業知識和業務工作經驗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適宜於從事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收購、處置業務的專業團隊。第三,有健全的公司治理、完善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同時,已經成立的地方AMC 還需要符合經營業績良好和資質 信用良好兩個條件。

因此,由無錫國聯發展集團牽頭成立的江蘇資產管理公司,以及由浙江省國際貿易集團牽頭成立的浙商資產管理公司均符合條件,成為了衆多地方AMC的範本。

據財新記者瞭解,前述中部某省地方 AMC 主要參考“江蘇版本” ,由該省最大的國有獨資的投資集團擔任發起人,並實行全資控股,初期註冊資本金為10億元,主要業務集中于按照政府意圖收購、處置省內金融機構不良債權。

同時,該地方 AMC 擬隨著業務發展逐漸增資。增資手段包括集團出資、財政注資、劃撥地方金融機構不良債權、吸收其他省屬企業、地市投資公司等方式。

據一位接近該集團的人士介紹,該省級投資集團具有豐富的債權處置經驗,曾收購過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及信達資產管理公司近150億元的資產包 ;也參與過當地城商行重組,收購該行不良資產並獲得保本微利。

“通過成立省級AMC,既能達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又促進債務企業發展的雙重好處。 ”前述人士表示。

主要業務

一位大行無錫分行人士指出,落地于無錫的江蘇 AMC,主要在處置鋼貿業不良資產。他表示,江蘇 AMC 註冊金為50億元,最多能消化200億元的不良資產,而當地銀行業紛紛折戟于鋼貿、光伏、航運三大行業,還包括一些小微企業,該AMC 根本無力消化這麼多不良資產, “目前只消化了一部分鋼貿的不良資產,光伏等根本顧不上” 。

據接近江蘇銀監局人士透露,截至2013年上半年,江蘇鋼貿類不良貸款餘額為21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42.3%。而各銀行牽涉無錫尚德的貸款為60億元其中不良貸款餘額約占40億元。

“到目前為止,債務還沒有出現‘崩掉’的。 ”一位接近浙商資管的人士指出,地方政府債務只是有流動性風險在浙江、江蘇等產業基礎比較好的地方地方政府平台貸款風險可控。

一位長三角地區銀監局局長指出雖然地方政府債務總量有增長,但同時也說明“資金續上了,續上了量就不會下來” 。此外,政府融資平台期限較長償還利息沒有問題, “本金能不能還得上,就是取決于整個經濟形勢” 。

同時,多位地方 AMC 方案參與者指出,處置融資平台債權或為地方AMC 未來主要業務之一,是發展方向但目前並沒有這樣的市場需求。

據瞭解,前述中部某省級 AMC 就準備隨著業務的發展,逐步開展融資平台和國有企業不良債權收購處置、咨詢服務、債券投資、資產證券化等業務。

處置手段

地方 AMC 的成立被寄予處置當地銀行業壞賬的重要手段,但實際市場化處置能力較難體現。

首先,地方 AMC 資本金較少,主要融資渠道為銀行。除了江蘇資產管理公司資本金為50億元,包括浙江省等其他 AMC 的資本金均只有10億元。 “目前引入戰略投資者的需求還不太大,各大銀行都爭著給 AMC 授信,而且利率很低。 ”接近浙江 AMC 人士則指出,AMC 在買斷債權、處置過程都需要不少資金。

其次,地方 AMC 處置手段有限,經營壓力較大。按監管機構要求,地方 AMC 只能一次性打包接手不良資產,且只能對其進行債務重組。而四大AMC(華融、長城、東方、信達)處置手段在債務重組之外,還包括債轉股、破產清算和轉賣等方式。

一位接近浙江 AMC 人士指出,之所以限定地方 AMC 處置手段,是為了保證“一省一家”做不良資產的收購,防止出現一家倒賣給多家的情況。

一般而言,讓 AMC 收購債權、進行債務重組是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最後手段。銀行將不良資產打折賣給AMC,折扣率主要看資產有無抵押物。 “如果沒有抵押物,可能 AMC 都不願意收,或者只能是很低的折扣。 ”接近浙江AMC人士表示。

如果有抵押物,建行無錫分行的人士指出,以鋼貿為例,鋼材市場還有房屋和土地,AMC 就找到當地其他企業,收取房屋租金,把需要一次性償還的債務變成每年收取的租金來還,接盤公司多為當地國企;或地方政府將工業用地改成商業用地開發後,將土地成本翻至三五倍,鋼貿商就有錢可還。

此外,AMC 處置資產透明度較低,存在多種違規情況。比如,在實際的操作中,AMC 替當地銀行“代持”不良資產。業內人士指出,AMC 充當銀行的“過橋”企業,銀行給 AMC 授信,同時簽訂一份回購 / 保底協議,承諾每年給予一定的利息,在幾年後回收這筆資產。甚至銀行無需授信也可進行上述操作,將資產又從AMC手中置換回來。

“如果是真正買斷,銀行往往要很高的折扣。 ”該人士指出。

不良抬頭

“不良貸款上升不是區域性問題,已經是全國性問題,各地政府都會相繼很快建立AMC,承接銀行的壞賬。 ”景林資產金融分析師倪軍指出。

有分析人士認為,地方 AMC 的成立有利於地方發揮處置金融風險的能力,充當地方與中央金融風險的隔離牆;但多數市場人士指出,受制于資本金和單一的處置手段,透明度也不高,被稱為第二批“壞賬銀行”的省級AMC 難 以發揮作用,甚至出現了 AMC 為銀行充當“過橋”企業代持不良資產的情況。

“整個金融體系需要 AMC 幫助銀行將不良資產出表,至少讓賬面好看一點。 ”有分析師指出。業內人士預期,銀行披露的整體不良率將現小幅微升狀態,在1% 左右,不會到2%;但實際不良率或高于此。

一家大行在2013年12月的內部報告指出, “維穩信貸資產質量,仍然面臨不少壓力。 ”較年初相比,該行年底的不良貸款餘額與不良率保持雙降,但在10月、11月不良貸款餘額連續微升。同時,自2013年下半年以來,信用評級較 高的大客戶不良貸款在增多。

12月24日, 《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3》發佈,報告共調查了全國76家銀行的1604位銀行高管。其中,40% 的銀行家認為,2013年銀行不良率將在3% 到5%;同時銀行家認為,冶金業、航運業及房地產業不良率會上升最快。

12月初,上海銀監局出台了警示房地產融資風險的通知。銀監局內部人士表示,現在房地產價格很高,三四季度持續上漲,在價格高位上,各家銀行要更審慎,有集中度考慮、壓力測試、注意首付比例等。其中,商業地產比住房地產的價格增長更快,因此更需注意。

“一旦房價下跌,首當其沖的便是按揭貸款,銀行今年新增的貸款就變成明年的負資產,因此銀行要注意房地產風險。 ”該人士說。與此同時,廣州市周邊地區的商業地產出現價格跌至2004 年水平,或招商困難的情況。

據銀監會數據,商業銀行三季度不良再現“雙升” 。截至9月末,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5636億元,環比增241億元;不良率0.97%,環比增0.01個百分點。

其中,五大行不良貸款餘額3365億元,不良貸款率達0.98%。

據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發佈的 《2013: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 ,2013年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規模將同比增長5%以上。

“受經濟增速放緩和產能過剩的影響,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規模和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真實信貸風險沒有得到充分反映。 ”報告認為,銀行賬面不良貸款率與實際信貸風險相比,存在小幅低估。報告同時指出,銀行“低估”不良貸款率可以帶來很多好處:一是提升經營業績,比如減少撥備,增多利潤,經營者可以提高薪酬,上市銀行可以提高股價 ;二是改善銀行聲譽。同時,大幅低估不好操作,容易被監管部門或審計部門發現 ;小幅低估是最具操作性、最好的策略。

拓寬處置渠道

2013年12月12日,穆迪分析師胡斌指出,雖然不良貸款餘額上升,但銀行加大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同時經濟增長趨穩,政府亦有很強的動力維持主要借款人群體的償債能力。

東方資管的報告指出,受流動性緊張以及去杠杆化的影響,2013年銀行不良貸款處置的緊迫性更強,其處置動機主要是為了降低不良貸款率。

中信銀行(601998.SH)2013年12 月13日發佈公告稱,已向股東申請,將2013年度核銷不良資產額由20億元增至52億元,主因系不良資產大幅上升。公告顯示,截至10月末,中信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達169.9億元,較年初的118.6億元增30%,清收化解壓力較大。中信銀行表示,通過核銷不僅可有效改善銀行資產質量,還可抵扣當年納稅額增加淨利潤,在效益方面也維護了股東利益。

監管層也多次表態,要拓寬不良資產處置渠道。11月,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銀行業要做好應對不良資產上升工作,積極聯繫財稅部門,擴大不良貸款自主核銷權,做到賬銷、案存、權在;探索打包轉讓等市場化不良資產處置手段,多渠道化解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不良貸款,確保不積累新的風險。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對於不良資產,銀行會根據實際情況和自身特點進行處置。一般而言,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將其賣給AMC。但由於 AMC 資產 交易不透明,如果銀行“愛面子” ,就願意找 AMC。

通過交易所、拍賣行進行不良資產 轉讓,則信息相對透明,但是資產價格比較高。前述接近地方AMC人士指出,有銀行以產權交易所為“幌子” ,提前找好企業接手,條件是給企業授信。

核銷方面,以往銀行核銷受到財稅 部門的限制,自從自主核銷權擴大後,銀行此意願較強。據無錫一銀行人士指出,中行、交行無錫分行由於核銷力度過大,導致“績效工資都幾個月沒發了” 。

“加快銀行壞賬剝離是一件好事情,有利於資產負債表更透明。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

由無錫國聯發展集團牽頭成立的江蘇資產管理公司,並沒有太多能力消化無錫尚德的不良貸款,主要力量在處置鋼貿業不良資產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627

資產證券化備案制終落地 或迅速擴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73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日報》,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

中國國務院昨天提出運用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資金存量的話音剛落,銀監會就於今天下發相關文件,將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由審批制改為業務備案制,不再進行逐筆審批。房貸、信用卡、汽車信貸等證券化產品規模有望迅速擴容。

以下為《第一財經日報》報道:

11月20日,距離征求意見稿已經4個多月後,銀監會終於下達了信貸資產證券化執行備案制的文件,而且據知情人士透露,已經有兩家銀行獲得了該文件,明確表示信貸類ABS實行備案制。

據《第一財經日報》獨家獲悉的《關於信貸資產證券化備案登記工作流程的通知》(銀監辦便函1092號文)(下稱“1092號文”)顯示:“根據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第四次會議和我會2014年第8次主席會議的決定,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將由審批制改為業務備案制。”

1092號文顯示,“本著簡政放權原則,我會不再針對證券化產品發行進行逐筆審批,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在申請取得業務資格後開展業務。”

該文稱,銀監會將具體的每一筆備案轉變為業務資格審批,沒有進行過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需要遞交相關資料報送各機構監管部門並會簽創新部,已發行過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豁免資格審批。

具體到備案制,“1092號文”顯示,資產備案申請統一由銀監會創新部受理、核實、登記;並轉送各機構監管部門實施備案統計。

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完成備案登記後可開展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工作,已備案產品需在3個月內完成發行,3個月未完成發行的須重新備案。

另外值得關註的是,備案制的另一重新放開的重要內容是,在備案過程中,各機構監管部應對發起機構合規性進行考察,不再打開產品“資產包”對基礎資產等具體發行方案進行審查。

文件同時表示,在本通知正式發布前已報送銀監會,正處於發行審批通道的證券化產品仍按照原審批制度下的工作流程繼續推進。本通知正式發布後,已發行過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被視為已具有相關業務資格,可進行備案登記,並補充完成業務資格審批手續,未發行過證券化產品的機構需獲得業務資格後再進行產品備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