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最大的「殭屍市」 迷失A股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641

A股每一次大跌,都是過去痼疾的重演。

最近六個月裡,滬深兩市4萬億財富蒸發,相當於每個持倉股民虧損7.87萬元。而指數持續下跌,讓A股接近97%的賬戶變成「殭屍」。

依然有人進入市場,尋找下跌中的機會。但只有制度改革與經濟轉型真正推進,股市才能避免被投資者集體拋棄的命運。

跌穿2000點,李德林並不意外。

2012年11月27日,中國股市重返「1時代」,收盤報於1991.17點,創出近46個月以來收盤新低。這天下午,一個做股指期貨的朋友打電話給李德林,問該做多還是做空。

李德林回覆,最好啥都別做。

李是杭州德林投資公司董事長,在股海中浸泡20年,曾被媒體稱為「中國億萬小散的成功典範」。現在,他平倉了所有股指期貨空單。

2012年以來,A股表現熊冠全球。從5月8日的2451點開始,滬指綿綿陰跌到11月30日1980.12點,近7個月時間內累計下跌471點,區間跌幅高達19.2%。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1月27日,上證A股和滬深300的市盈率分別為9.82倍和9.19倍,而在2008年上證指數跌至1664點時,這兩者的市盈率為13.61倍和14倍。

這意味著,4年過去,A股估值變得更便宜。但是,依然無法引來資金。

雖然2012年已有兩次滬市盤中跌穿2000點整數關口,但這一次,李德林從股票盤面能明顯感覺到,市場疲態盡現。

「9月份破2000點,盤口看明顯感覺到反彈,盤面上看抄底資金有熱情。」李德林說,「這次不行,市場沒有買氣。反彈沒漲幾個點,下跌卻是刷刷的。」

根據wind數據整理。 (何籽/圖)

全球最大的「殭屍市」

指數持續下跌,越來越多的A股股民連割肉都割不起了,A股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殭屍市」,接近97%的賬戶變成「殭屍」。

「1」時代的第一天,53歲的黑龍江股民李曉雷揣著6萬塊錢,到一家本地城商行購買年收益率為5%的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異常火爆。幾天前,不少人還在討論要不要抄底買股票。但這天,早上7點,銀行門前已經排起長隊。

2006年,在全民炒股洪流的裹挾下,李曉雷入市20萬元。2008年暴跌,20萬縮水一半。2010年剛剛勾回20%,到現在又已「腰斬再腰斬」。

根據中證指數公司數據,2012年5月8日滬深兩市總市值為24.35萬億元。至11月30日,滬深兩市總市值降至19.94萬億元,累計縮水4.41萬億元。若以中國石油最新市值1.55萬億元計算,相當於3個工商銀行或8個中石化被蒸發殆盡。A股持股賬戶是約5600萬戶,相當於股民人均虧損7.87萬元。

「已經沒有割肉的必要了,就放著吧。」她說,現在的心態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李曉雷並非孤例。指數持續下跌,越來越多的A股股民「不怕燙」,A股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殭屍市」。

中登公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1月23日A股賬戶數為16762.49萬戶,持倉賬戶數為5580.51萬戶,持倉佔全部A股賬戶比例僅為33.29%;也就是說,100個A股賬戶之中,只有33個投資者持股;另外,100個A股賬戶之中,只有3個投資者還在交易,接近97%的賬戶變成「殭屍」。

「絕大多數客戶炒股還是以短線為主,但是因為股市持續下跌,被迫成為了長期持有者。」廣發證券營業部的融資融券專員說。

2012年11月30日上午10點,廣發證券廣州黃埔大道營業部。本屬於交易活躍的時刻,大廳空空蕩蕩,看到南方週末記者,除了正在辦理唯一一單業務的櫃員,其他櫃員都熱情地站了起來。得知來意後,一名工作人員指著空無一人的交易廳說:「生意怎麼樣,你自己看吧。一段時間以來都是這樣的。」

如果說2008年滬綜指1664點附近的行情是疾風驟雨,則今年更像是溫水煮青蛙,煮到現在都不知道開了沒有。

「2008年大跌的時候只是失望,現在就只有絕望了。」李曉雷一直不明白,2008年是全球股市一起跌,但到現在為什麼看著人家的股票都漲了,A股還在一直跌。

下跌中的機會

兩個月的時間,他融券做空房地產股票,賺了近七位數。不過,「搶券是個技術活」,真正能做空獲益的投資者少之又少。

下跌的哀鴻遍野聲中,大多數人失意,但也有少部分獲益者。

吳明是中信證券的一名理財顧問,他的職責就是傳播信心,每天他都必須給客戶發數條短信。不過,從2012年3月份開始,短信的內容已經不再是推薦股票。

最近,短信裡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個詞是融券和做空。12月3日短信的語氣照例充滿誘惑:「白雲山復牌跌停,這是我們上個月重點推薦的醫藥做空品種。上週我們連續提示銀行股的做空機會,今天華夏銀行、寧波銀行出現大跌。」此外,每個月吳明所在的營業部還會組織一次融資融券報告會。

融資融券,是指投資者向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如持有的股票,借入資金買入股票(融資交易)或借入證券並賣出(融券交易)的行為。也就是說,不僅可以做多獲益,做空也一樣可以賺錢。

從2010年3月起試點到現在,已經有六十多家證券公司具備「兩融」業務資格,門檻也下降到了50萬元。不到三年,融資融券餘額已經接連翻番,到2012年11月末為771.38億元。

融券業務主要參與者是一些大戶和私募基金,目前,這一領域對公募基金和陽光私募並未開放。

上海的大戶胡曉,就想通過融券來抓住下跌中的機會。他放棄股票,用2000萬元玩起了融券和國債回購。

2012年7月,胡曉注意到大型房企公佈的銷售業績開始大幅下滑,加上各地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他押寶房企股票會下跌,於是融了大量包括萬科A、招商地產、金地集團等公司的券。

等待的滋味煎熬,胡曉並不肯定手上的股票何時才能下跌,而融券的成本很高,他的心懸著,除了時時盯著大盤,什麼都做不了。果不其然,6月至8月,房地產指數跌幅超過20%。兩個月的時間,他融券做空房地產股票,賺了近七位數。

隨後幾個月,黑天鵝一隻接著一隻飛出來,做空的機會接踵而至。

8月9日,網上傳出張裕的葡萄酒被查出農藥殘留超標,次日,股價接近跌停。4天之後,中信證券創下5年來首次單日下跌紀錄,券商股全線暴跌——當天,中信證券融券賣出量一路飆升,是前一個交易日的3.6倍。

胡曉也在當天以9.6元的價格融了100萬元的海通證券,3天後以8.5元的價格賣出,賺了10萬元。

11月,被曝出塑化劑超標的酒鬼酒連累了整個白酒行業,券商板塊「齊跳水」。而當月,融券餘額比上月增長了6.68億元,達到23.92億元的新高,環比增長首次超過融資。

在下跌過程中,類似的機會彷彿俯拾皆是,但真正能做空獲益的投資者少之又少。

王平是一位職業股民,2011年9月他開了融資融券的賬戶。

酒鬼酒事件的幾天裡,跌幅最大的酒鬼酒並不是融券標的,王平只好選擇茅台和洋河,但這兩個品種只有一天一個點的波動,並不適合短期做空。一個事件下來,王平並沒有賺到錢。理財顧問吳明也坦言,他接觸到的客戶,對融券摸不著頭緒的佔了大多數。

更讓王平苦惱的是,看到哪只股票在下跌,剛打算融券,發現券池裡已經沒有券。就在確認的瞬間,券被別人搶跑了。很多時候,王平不得不同時在幾個券商庫裡找券。王平說:「搶券絕對是個技術活。」

他向南方週末記者分析:融券首先要支付9個點的利息成本,而且只能以高於現在的價格掛單,不能直接砸單。這就好比漲停板,大家都想買,但是沒人能買到。先製造事件,再通過融券的方式做空獲利,無異於擔著賣白粉的風險,賺著賣麵粉的錢。

這也是吳明收到最多的反饋意見。他只能安慰客戶,「轉融券出台之後,券就源源不斷地來了。」這一懸在A股頭上的靴子還沒有落地的時間表。

11月以來,通過融券獲利的消息頻出,一些人將融券視為做空的幕後黑手。不過,通過監測多次事件可以發現,雖然當天及之後一天融券賣出量成倍增長,但觀察事件前的一個星期內融券餘額和賣出量,並沒有明顯的囤券跡象。

胡曉如此判斷:「既然很多板塊都出現了黑天鵝事件,很難說是佈局,充其量只能說是反應夠快。」

目前,只有進入滬深300的股票才能成為融券標的,其中多為銀行、保險、地產、券商股。即便將標的開放,券商配置券的結構,往往根據某隻股票的券種進行配置,以酒鬼酒為例,在整個指數中的比例只有萬分之一,對應每個券商可能只有幾千股或者幾萬股,要去融券,量也極為有限。

截至11月30日,兩市融資融券餘額為771.38億元,兩市流通市值為15.624萬億元,佔比不到0.5%,其中融券只佔到融資的5%左右。多位金融工程研究員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融資融券絕非A股下跌的主因。

機構投資者「用腳投票」

大跌的鐘聲,早已在機構的預料之中。

在整個市場,2000點告破之後,恐慌蔓延。但是對機構投資者而言,這一天早在預料之中。

蔡洪平是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11月27日這天他過得異常平靜。股市收盤後的分析會,沒有人覺得「跌穿2000點」有何特別,「市場一直都這麼弱了,還差這幾十點嗎?」

事實上,喪鐘敲響早在他們預料之中。

「A股目前最大的做空力量,其實是解禁限售股。特別是像2006、2007年股改獲得利益,解禁的股東,手上股票的成本都是一塊錢,甚至是負的。對他們而言,不計成本的賣股票是最佳選擇。」一位券商高管說。

這是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的「後遺症」,每次解禁潮都會對市場帶來極大壓力。而2012年12月,A股將迎來2011年9月以來最大一波「大小非」解禁潮。限售股解禁市值約為1809億元,比11月份增加六成。2013年全年大小非解禁市值達2.1萬億元,比2012年增加56%。

雪上加霜的是,IPO的重新開閘也嚇壞了投資者——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排隊在證監會審核的企業共有780餘家,其中過會待發的便達40餘家,僅這40餘家融資總額便近300億元。

這些即將發生的「抽血」,偏偏發生在股市已經大量失血之時。

如果要形容此時A股的存量資金狀況,只有一個字最合適——「緊」。小股民們連打新股的動力都消失了,根據銀河證券的統計,「新增資金很少,而存量資金在不斷被消耗。根據我們的模型測算,顯示當前全市場保證金餘額大約為5200億元左右,再次創下年內新低。」

而臨近年關,市場資金面更加吃緊——銀行存款考核,基金贖回壓力……這些情況更是生生逼退不少公募和私募資金。壹私募網研究中心對62家主流陽光私募公司的倉位調研顯示,55傢俬募的倉位在五成以下,其中35家倉位在30%以下,僅有7家倉位高於50%。

11月份以來,共有8只陽光私募清盤,其中兩隻為被迫清盤。與此同時,還有4只陽光私募徘徊在「生死線」上,西安信託·龍騰9期等產品因為淨值跌破警戒線,而將由全體受益人大會決定產品的去留。

「除了主動做空的力量,也有被動型的。公募私募發行的產品通常有淨值0.85的止損線限制。一旦觸及,不得不清盤,這也形成了很重要的拋盤力量。」李德林說。

機構普遍開始「用腳投票」。

張欣是國元農業保險公司資產管理部投研副總監,正在密切考察資產管理市場的各類產品。10月底保險新政之後,險資可以購買基金、券商、銀行、信託等公司發行的產品。

在他新增的投資清單上,股票類產品被堅決地打上了叉。

事實上,過去數月,針對險資、券商和基金公司的新政頻出,看得出曾迫切希望借此推動機構投資者托市,挽回一點A股的跌勢。

在西方市場,保險資金向來是推動股市長期走牛的主力。例如,在美國,險資所佔股市市值比例為1/4。但在A股,保險資金齊刷刷地「用腳投票」。一位人保公司資產管理部人士估算,人保、太保的股市持倉都不到資產的10%,新華保險佔7%,平安保險大約12%。

十八大前夕,證監會發力維穩,而保監會也接棒對險資進行「窗口指導」,保證期間險資不從二級市場淨賣出。「但現在位置不敢買,只是觀望。」上述人士說。

在公募基金公司,蔡洪平所管理的股票類基金也成了最不受待見的產品,公司新發售的產品80%都是債券類,固定收益部員工增加到40人。

不確定的未來

「要是還走基建投資進而在房地產上維繫的老路,要是鏈條還在轉型沒完成,市場跌了兩年,也很難反轉。」

有人離場,也有人進場接盤。

社保基金力撐A股。公開數據顯示,社保基金第三季股市持倉,比上季度增加5.24%,創歷史新高。不過,同時社保基金也減持在港上市的中資股,這被媒體評價稱「換碼味道甚濃」。

另一機構投資者——QFII——進場抄底的消息也頻繁見諸報端。

9月下旬,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組團兵分四路,開赴美加、歐洲、韓日以及中東地區。這場第一次由中國官方出面的全球路演,目標是吸引更多的海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

「A股裡面現在有些比H股還便宜的,比如兩大保險公司,人壽和平安,幾個鐵路建設公司還有一些水泥行業的股票。」華爾街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經理說。

公開數據顯示,與前低1664點時相比,11月29日滬市大盤股價已低於前低1664點時股價,而小盤股仍高出37%。

但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擔憂不謀而合:經濟不太景氣、房地產泡沫、政府換屆帶來不穩定因素。而扭曲的發行和退市機制,則讓所有人都擔心A股正在成為一個超級「垃圾場」,層出不窮的上市公司惡劣造假給了投資者信心最大的打擊。

而IPO排隊仍在持續。一位券商的高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雖然監管層最近沒有特別針對股市召開維穩會,但是針對新股發行「堰塞湖」的問題,詢問過各家券商的觀點。初步得到的消息是,不明確向市場釋放是否停發新股的信號,但延緩審批速度,要求所有申報企業補充年報。

「股市靠自身很難逆轉這個頹勢。」李德林說,投資者都在等待外部的「實際」刺激。

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利好,尋找題材。

2012年12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成為了最新的題材。在分析研究2013年經濟工作的這次會議之後的第二天,12月5日,股市上漲衝破2000點,領漲板塊是水泥、券商。

不過,題材終究只是題材。股市的未來,仍然有賴於制度改革和實體經濟的真實回暖。

南方週末記者綜合多家金融機構發佈的2013年預測,發現絕大多數機構對現在至2013年二季度之前的行情依然看淡,「熊牛之界」、「熊途末路」,仍是報告中的高頻詞彙。

這是因為,對制度改革與經濟轉型的擔憂也一直延續。「要是還走基建投資進而在房地產上維繫的老路,要是鏈條還在轉型沒完成,市場跌了兩年,也很難反轉。」私募人士趙建興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