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誰阻擋了樂視「顛覆」的步伐? 劉步塵

http://xueqiu.com/5296621426/30217208
7月14日,樂視發佈官稿《樂視生態開啟全球化顛覆之旅》,稱樂視已經設立美國分公司,正式實施國際化。

7月初,有網友私信給我,說樂視電視上市一年了,該總結總結了。實際上,自樂視電視上市,我沒少說及這個品牌,但小結式的文章我從沒寫過,我一直提醒自己再觀察觀察。

現在,我認為是時候給樂視小結一下了。不過,我文中表達的觀點或許會出乎不少人意料,不論挺樂視的還是貶樂視的。

我寫此文只有一個原則:尊重客觀事實,拒絕任何偏見。

如果今天還有人質疑樂視電視的盈利模式,我認為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無知,一種是偏見。

樂視創造的「軟件+硬件」新彩電盈利模式,已經對彩電企業長期以來的硬件銷售盈利模式帶來實實在在的衝擊,雖然這種模式至今並未給樂視帶來它期待的盈利,但是模式顯現出的張力,大家都看到了,即使彩電企業們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越來越多跡象表明,始自2013年的彩電行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與樂視創造的新盈利模式息息相關,而不是某些人所稱的因為「節能補貼」政策退出。

這實際上意味著,只要樂視還存在,未來彩電企業盈利能力能否止跌回升,仍然是個未知數。現在看,樂視未來繼續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雖然國家廣電總局關於機頂盒的管理規定,對樂視這類企業是個考驗,但不足以致命。

實際上,即使樂視不幸倒下,還有小米,小米模式本質上和樂視一樣,小米所欠缺的,只是背後沒有一個小米視頻網站而已。

自2013年7月初上市至今,樂視電視較大力度的降價已經發生三次,其40吋電視已經從上市時的1999(需要外加一年服務費490,合計2489元)降至999元(需要外加兩年服務費980元,合計1979元),未來會不會繼續降價?我認為可能性很大。我傾向認為,樂視的終極目標是硬件免費,即電視白送,當然,前提條件可能是你需要一次性支付三至四年的服務費約1470—1960元。

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彩電企業該怎麼辦?

當然,天不會塌下來,但是,免費送機對消費者的心理衝擊將十分巨大,未必能讓樂視彩電出現爆炸式增長,確有可能抑制彩電企業的產品銷售。這對於彩電企業來說,是可怕的。

我傾向認為,目前樂視一再刷新其電視價格底線,有向免費逐步靠攏的意思。

實際上,樂視非常清楚,僅僅降價是很難讓它得到它想要的結果的,樂視夢寐以求的「顛覆」,是一個近在眼前卻搆不著的蘋果。而硬件免費則不然,「顛覆」的概率將大大提高。

這,就是目前彩電企業的生存環境。

遺憾的是,面對樂視咄咄逼人的威脅,中國的彩電企業們並未能組織起像樣的反攻;相反,踩著樂視的節拍起舞成為一種時髦,直接導致彩電企業盈利能力一降再降。人們有理由擔心,2014年彩電企業的收成,有可能比2013年更為嚴峻——不僅銷量負增長,利潤也有可能進一步下降。實際上,從今年上半年彩電企業財報來看,這種跡象正在發生。

這正是樂視想要的。樂視的終極目的是「顛覆」中國彩電既有格局。在未實現這個大目標之前,樂視的一期目標是:先把彩電企業拖下水,讓其虧損或大幅降低盈利能力。

以此觀之,應該說樂視的第一階段目標已經實現。

這就是樂視為什麼敢說「傳統彩電企業死到臨頭還不自知」的底氣所在。

說實事求是講,樂視這個企業給我留下的印象並不好,大家可能已從我關於樂視的文章中感覺到這一點。即使今天,我對這個企業本身的看法並無改變。我這麼說,好像與上面所述有點矛盾,實際上非也。我對樂視模式從來不曾懷疑,有一個認識逐步完善的過程,我對樂視的批評,指向這個企業缺乏誠信以及亂誇海口。樂視到底做了什麼不誠信的事情,無需我列舉,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百度。我對企業不誠信向來深惡痛絕,在我看來,中國企業與國際企業的最大差距,就在於缺乏誠信,價值取向格局較低。從全球看,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不講誠信還能成功,全世界沒有一個這樣的例子,尤其在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中國企業必須對企業文化進行全面改造,包括樂視。

站在風口的不一定都能飛起來,還有可能被摔死。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空調行業毛利率比較高,但是同是空調企業,2013年格力電器實現營收1200億元、盈利108億元,志高控股卻是營收94億元、盈利只有2.14億元;營收後者只有前者的1/13,利潤只有前者的1/50,這就是「有同行,無同利」。什麼導致了結果差別如此之大?是企業本身的不同。

這些年,我對海爾這個企業沒少批評,與樂視相似,海爾企業的最大危機在於缺乏誠信,先吹大一個泡泡,然後極力維護這個泡泡不讓破裂。

具體而言,我認為樂視存在三大短板:

首先是產品短板。我不知那些被樂視忽悠的五體投地的人,是否思考過如下問題:為什麼樂視如此「優秀」,銷量卻始終上不去?也許有人說,樂視賣得很好啊,你看,自2013年7月上市至今,銷量已經破100萬台。如果我告訴你,中國主流彩電企業在這個時間段的銷量都在1200萬台以上,你還會認為樂視賣得好嗎?

自去年上市至今,我全程關注了樂視電視的每一個動作,一年多的時間讓我有一個最大的發現,那就是和主流彩電品牌相比,樂視的產品的確不行。

和主流品牌的產品相比,樂視電視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工業設計落後。通俗地講,就是樂視電視看起來不上檔次。目前,主流彩電產品基本上都是極窄邊框、無邊框,樂視電視邊框寬度均在一釐米以上,這是彩電企業三年前的水平。

二是精細工藝落後。直白地講,就是樂視電視經不住細看。所謂「細節決定成敗」,打個比方,進口車和國產車的區別之一,就是國產車引擎蓋的縫隙比進口車要大得多。

三是樂視電視使用的材料基本上是B級材質。而主流彩電企業中高端品牌使用的都是A級材質。

以上是樂視電視工業設計方面的不足。

其次是品牌短板。這方面,樂視的差距更明顯。作為一個新生代品牌,樂視在電視行業的積澱還很薄弱,談不上品牌美譽度,更談不上忠誠度。實際上,樂視品牌的最大問題還不是知名度,而是品牌基因出了問題,樂視一開始就將自己置於「廉價產品」的位置上,從而讓品牌附加值變成了零。這對中高端消費者來說完全失去了吸引力,誰願意花錢買一個不上檔次的品牌放在自家客廳最顯眼的位置?當然,這不是樂視一家企業的問題,「中國製造」在國際市場始終難以實現大的突破,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品牌形象上不去。作為一個新生代品牌,樂視一開始就將自己置於低端品牌的位置上,是極大的失策,是缺乏品牌遠見的表現。

再就是企業文化短板。如果我要問賈布斯「樂視的企業文化是什麼」,我估計他十有八九會張口結舌。當然,沒有企業文化的規劃不等於沒有企業文化,有企業文化也不等於有檔次。樂視一開始就將自己置於「顛覆者」位置,不僅顯得不自量力,而且成為所有彩電企業的敵人。任正非說,「那些口口聲聲要顛覆別人的人,最後都被顛覆了」,我不知道這話是不是針對樂視說的。在這方面,樂視應該虛心向特斯拉學習,作為傳統內燃機車實際上的顛覆者,特斯拉從來都不使用「顛覆者」這個概念,這才是大智慧。

什麼原因導致樂視電視產品難上檔次?主要因為樂視自己沒有生產能力,產品全部委託生產,下單量又比較小,代工商不可能拿出更多資源致力於其產品質量的提升。假如樂視一年的委託下單量是500萬台,那情況將大不一樣。也有人說代工容易出產品質量問題,我倒不認為是這樣,關鍵在於生產管理和質量約定,蘋果的產品基本上都是代工的,也沒出現大面積的質量問題。

還有一個原因必須特別指出,為確保價格更低而又不至於虧損太多,電商企業往往給代工商設定一個最高價,不能突破這個最高價,如確保產品品質而這個最高價代工商可能無利可圖,於是,代工商不得不轉而使用低端材料和元器件,這是為什麼「電商品牌幾乎等於低端產品」的原因——在電商行業,這幾乎是個公開的秘密。

樂視給自己的電視設定了盈利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將彩電行業平均價格拉低,置彩電企業少盈利甚至虧損境地,這個階段性目標已基本實現。第二步,實現自我盈利,這個什麼時候到來還不確定。目前的樂視,處於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間。

實際上,樂視內心也很矛盾,並不像它刻意對外傳遞的那樣信心十足。因為產品競爭力較弱,樂視不得不通過降價刺激銷量,這麼一來又可能加大自身虧損。也不盡然,因為降價能刺激銷量,而存量的增加反過來可以提高廣告要價,以及增加服務費及平台收入。樂視要做的,實際上就是在銷量和減虧之間儘可能地做好平衡。總體看,樂視還是傾向於降價促銷,正像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說的,互聯網企業沒有500萬台智能電視的存量,是不可能實現盈利的。對於樂視來說,沒有什麼比盡快增加電視機社會存量更重要的了,因此,樂視還需要繼續承受幾年的虧損。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樂視確有其競爭優勢,那就是新模式讓樂視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但是,產品、品牌及企業文化的短板又反過來制約了樂視的進一步發展。怎麼辦?解鈴還須繫鈴人,樂視必須盡快轉變產品觀念、品牌觀念,切勿為一時之得而失去長遠,這個比較考驗賈布斯的戰略智慧。

一旦樂視把這上述三個短板補齊,樂視將是不可戰勝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