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IT多處走訪樂視內部和供應鏈人士,綜合消息如下:
1、管理層。樂視一名高管向筆者確認,原聯想集團副總裁馮幸已正式加盟樂視,為手機項目負責人。樂視手機團隊中另外兩名來自魅族的高管莫翠天和馬麟直接向馮幸匯報工作,而馮幸則直接向賈躍亭匯報,在樂視內部,馮幸的地位相當於樂視TV的梁軍。
據樂視該高管透露,為了挖聯想「牆角」,同樣曾任聯想移動業務高管,現任樂視網副總裁、負責樂視電視項目的梁軍親自出馬遊說,賈躍亭親自登門邀請。馮幸看到之前資歷和業績均不如自己的梁軍在加盟樂視後聲名鵲起,也萌生去意。在聯想今年4月的架構重組中,馮幸被調任聯想云服務集團,對外宣稱將負責虛擬運營商業務,直接導致馮幸決心出走。
2、渠道。據悉,馮幸在出走樂視之後,帶走了不少原聯想老部下,主要為運營商業務線銷售人員。這也就意味著,除了樂視之前所倚重的電商平台,樂視手機業務或將大力借用運營商銷售渠道。
3、定價。賈躍亭給研發團隊的成本控制要求是1300元以內,並且外觀設計上不能輸於目前市面上2000元的產品,這實際上競品目標就是小米4,樂視手機目前研發團隊認為「很不樂觀」。
4、產品。賈躍亭比較傾向樂視手機採用5.0英吋以上大屏,主打視頻,但考慮成本首款產品將採用台灣友達屏幕。值得關注的是,樂視首款手機已排除了使用聯發科和高通方案,轉而採用三星Exynos 5410智能八核處理器。以馬麟為首的原魅族的研發團隊起了主要推動作用,如魅族MX3手機就採用了三星Exynos 5410處理器。
5、不支持4G。捨棄高通和聯發科,就意味著採用三星處理器的樂視手機團隊將在手機基帶和射頻天線設計方案上面臨極大挑戰。據樂視手機項目內部人士透露,目前首款產品方案將與魅族MX3手機完全一樣,支持WCDMA 3G網絡,但不會支持TD-LTE/LTE-FDD 4G網絡。
6、資金來源。樂視近期剛剛宣佈擬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募集資金45億元,此次籌集的相當一部分資金將用於樂視手機業務。
7、上市日期。根據樂視內部規劃,其首批上市產品將是單一型號,目標預計11月上市,後續還會推出多款產品,覆蓋高、中、低不同價位,原因在於賈躍亭認為單款產品無法在短時間內對市場形成「造勢」和品牌效應,無法取得對小米的營銷效果。
但根據樂視內部人士稱:「目前樂視手機的團隊已經超過160人,其中大部分是研發人員,項目已經成立超過10個月,在最近半年內已經有多款成品樣機,但是目前樂視手機的最終產品形態仍未確定,其中賈躍亭曾親自否定過一款在研發部門寄予厚望的試做機型。該款產品採用了全金屬設計,而目前市面上的手機多是只有背面採用金屬,不過產品送到賈躍亭手中後,因為全金屬的成本過高,最終遭否定。」該人士認為,在發佈時間還有三個月情況下,機型都未確定,預計11月上市的樂視手機項目「跳票可能性非常大」。
樂視為何堅持做手機?
在此之前,樂視已宣佈進軍電視、盒子、影視劇、汽車等眾多行業,為何還會進入手機這個已經殺成「紅海」的慘烈市場?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推動股價。從樂視股價來看,樂視在2013年股價上漲了6.5倍,而今年股價則從2013年12月的55.5元跌至目前40元左右,去年股價暴漲的主要原因就是樂視做超級TV的概念被資本市場認可。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刺激股價的法寶就是不斷製造新概念,而樂視手機則是樂視方面迎合資本市場的最好選擇。
2、完善樂視生態。賈躍亭提出「平台+終端+內容+應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樂視生態模式,推出超級電視和盒子、收購花兒影視等策略都不斷推動樂視股價上漲,而智能手機將補齊終端佈局的關鍵一環。
3、對抗小米。在智能電視與盒子市場,樂視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小米,但後者圍繞手機佈局出了比樂視更為豐富的生態鏈,資本故事也更為剽悍。樂視缺乏智能手機,就永遠無法在資本市場和智能終端生態上對抗小米。
樂視做手機的風險
實際上,樂視做手機的消息在業內已經傳出多時,但確切消息並不多。樂視真正要佈局手機業務,會面臨哪些風險?
1、供應鏈。樂視手機團隊成立已有10個月之久,但並未獲得高通、聯發科、夏普、GDI等主要手機供應商支持。而雷軍在小米初期曾遇到的供應鏈風險,以及目前羅永浩遇到的供應鏈困境,樂視現在看來很難繞過這道門檻。
2、市場空間。不說國內以華為、酷派、聯想、中興、OPPO、vivo、TCL等為首的眾多國內品牌手機廠商,小米就是樂視繞不過去的一堵牆。依靠米4、米3、紅米、紅米Note等產品,小米手機覆蓋了799元至1999元的價格區間,留給樂視新品的市場空間極其有限。
3、品牌。從羅永浩錘子手機發佈前前後後變化來看,依靠電商和互聯網製造營銷效果,可謂「成也蕭何敗蕭何」,是一把非常徹底的雙刃劍。對於樂視手機目前的方案設計,不知道樂視市場和營銷部門到時會拿什麼來對抗小米?
4、產品質量。實際上,無論是小米一代產品初期,還是目前錘子手機,由於經驗不足,再加上缺乏合格的駐廠工程師,初期產品良率和質量都遇到了問題。只不過小米依靠與英華達合作邁過了這道檻,羅永浩現在還沒有爬過去。而從目前樂視的研發團隊而言,同樣缺乏經驗和關鍵的駐廠工程師,而將手機生產完全外包的樂視手機,注定也要經歷這一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