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超級電視,是鯰魚還是鯊魚?(作者:牛三斤 )轉自樂迷論壇 修行僧
http://xueqiu.com/8842587258/24180392近日熱炒的超級電視,像一隻鯰魚,攪動了傳統電視的神經。而19日中午12點,超級電視開放預約,將成為檢驗它市場接納度和消費者接受度的試金石。
挪威人喜食沙丁魚,但沙丁魚性溫頓,長途運輸中極易因缺氧而「安樂死」,因為活得沙丁魚價格昂貴。有聰明的漁夫,將一條鯰魚放入魚槽中,因鯰魚性多動,攪動沙丁魚不斷游動,解決了缺氧問題,大大提升了長途運輸沙丁魚的存活率。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樂視超級電視的出現,無疑給多年來,一片死氣沉沉、缺乏創新、價格高昂的傳統家電行業帶來活力。因為超級電視「兩倍性能,一半價格」的高端產品、超級價格的定價模式,正如沙丁魚魚槽中的鯰魚一樣,讓所有的沙丁魚警醒起來。
看樂視是如何宣傳自己的:60吋全球唯一十代線大屏;美國高通專為智能電視打造,號稱全球最快的智能電視芯片;專為大屏而生的UI系統;最全的影視內容……這一切,定價只有6999元,外加第一年的490元服務費。
這一價格,幾乎攔腰砍斷了智能電視的價格,中國家電市場的沙丁魚們,面對超級電視這條鯰魚,紛紛或明或暗的做出應對:夏普作為傳統利益集團的代表,率先跳出來指責樂視虛假宣傳、海信等傳統品牌電視紛紛降價;甚至有傳統勢力組建了「反樂視聯盟」,不斷拋出打壓樂視的言論,甚至有說法稱,某品牌家電企業通過公關公司再通過發稿公司,通過網絡黑公關的形式,發佈樂視負面新聞。
但這一切似乎成就了超級電視的知名度,夏普的聲明讓大家知道了超級電視的屏的確實是好屏,那是夏普與富士康聯合控股的全球唯一的十代線的液晶屏;507發佈會後,樂視發揮多年來做影視版權的強大威力,發動百餘明星轉發賈躍亭微博;關鍵時刻,美國高通也力挺樂視;樂視股價則是一路高歌,海信、創維等則一路走低……
超級電視,到底超級在哪?他的定價為何敢這麼便宜?傳統家電廠商能否通過降價扼殺樂視?超級電視,到底只是攪動家電市場的一條鯰魚,還是要顛覆整個市場的鯊魚?這一切,我們一一剖析:
超級電視到底超級在哪?
生活需要揭穿。超級電視說破大天,他實質上還是一台智能電視,或許樂視希望把超級電視打造成為一個新品類,但筆者認為難度很大。但樂視超級電視又確實比目前的智能電視有突破。用樂視TV官方的話說:他不僅僅是一台電視,更是基於大屏的完整生態系統。這句話聽上去有點裝逼范,用屌絲能聽懂的話說就是:除了電視機的硬件外,軟件系統、內容、智能應用市場、云存儲,這些傳統電視廠商只能通過合作解決的問題,樂視自己全幹了。自己全干風險很大,但幹成了,就掌控了整個生態體系,在這個王國裡,你就是王。這事,蘋果乾過,並且成了。「一將功成萬古枯」,蘋果手機的成功,是踩著諾基亞、摩托羅拉的屍骨過來的,賈躍亭要打造的「樂視生態」,如果成功,必然需要夏普、三星、TCL、創維等作為祭品,現在你理解人家為何著急的吧。
超級電視定價為何敢這麼便宜?
60吋智能電視,賣6999元外加捆綁第一年樂視網TV版年費490元,以7489元的價格,這個價格,即使只買台液晶平板也是非常超值了,畢竟屏是十代線的,代工是富士康的,品質上還是有保障的。那超級電視為何能這麼便宜?
其實,答案很簡單。樂視用互聯網的模式做電視,簡單說,就是直銷模式,純直銷的模式,自己產、自己賣,樂視的標準官方說法叫做:自有品牌產品+自有品牌電商,全流程直達用戶。說白了,自己生產的東西,通過網購的形式,直接賣給用戶。砍掉了渠道成本、營銷成本和不必要的品牌溢價。樂視的玩法,比京東商城的電商更加徹底。京東說白了還是一個渠道,從廠家直接進貨,將傳統銷售渠道簡化為一個渠道,但這個流程中,廠家賺一份錢,作為渠道的京東再賺一份錢。而樂視的玩法,則是廠家、渠道都是自己,將兩個環節壓縮為一個環節。最要命的是,樂視還可以不通過硬件賺錢,因為他要做生態,賣電視或者盒子,就是賣終端、賣入口,掌握了足夠的入口後,可以通過賣開機廣告、賣內容服務費、應用分成再去賺錢。
看清楚了樂視的模式,傳統家電廠商肯定做不住了,紛紛降價應對,但從降價的產品看,顯然跟超級電視不是同類的產品,三星的F8000,像與超級電視尺寸、功能類似的產品,價格依然在15000以上。實際上,如果搞清楚傳統家電廠商的玩法,就知道,他們不可能達到超級電視的這個性價比。為什麼呢?因為一台電視,進入消費者手中要經過如下環節:廠家生產出來產品後,加一重利潤,以出廠價賣個渠道商,出廠價裡含有了廠家在電視、網絡等營銷平台上投放廣告的成本;然後是國美、蘇寧等進貨後,要刨掉渠道成本(包括店面成本、促銷成本、人力成本、倉儲成本等),然後再加上自己的利潤賣給消費者。舉個通俗的例子,或許更容易理解樂視TV與傳統家電廠商的區別:樂視TV賣電視,就像瓜農自己種西瓜,然後直接在瓜田旁邊支個攤位開賣;而傳統家電廠商的電視則相當於通過沃爾瑪、家樂福等大超市賣的西瓜,這價格能一樣嗎?沃爾瑪的西瓜再降價,他的進價、成本擺在那裡,再降也降不過瓜農直接路邊開賣。更可怕的是,如果真要死磕,瓜農甚至可以免費送西瓜,只要買瓜的人喊兩句「我愛加多寶」,然後瓜農去找加多寶收廣告費。實際上,免費送硬件的策略樂視已經用在盒子中,向用戶只收半年或一年的服務費。意淫一下:如果盒子和超級電視的量足夠大,年費也可以送,樂視在內容前面貼廣告,找廣告主收錢。這種模式,kindle已經在嘗試,kindle的廣告版售價更便宜,條件是,用戶得看kindle裡面的廣告。再意淫一下:電視也可以送,像1999元的s40,成本估計1500左右吧,賈老闆砸出15個億,送出100萬台電視,但要求用戶確保每週的收看TV版時長,每個片子前面貼1分鐘廣告(相對於電視廣告的長度已經夠短了吧),還有開機廣告,應用分成,增值內容收費……,送盒子就更便宜了,按200塊一台計算,2個億,送出100萬台盒子,尼瑪,這模式要逆天啊。
那免費送終端的模式,傳統家電廠商可以這麼幹嗎?恐怕很難,因為樂視本身是一家視頻網站,有現成的內容、廣告客戶,而傳統家電廠商要這麼幹,就得跟內容方去談合作,自己去建廣告隊伍,問題是,內容方完全可以自己幹啊,PPTV推盒子了,愛奇藝也推盒子了。(小米推盒子因為沒有自己的內容,本質上還是硬件廠商,只是採用互聯網模式銷售)。
鯰魚終將成為鯊魚
現在看來,超級電視的殺入,已經出現了「鯰魚效應」,傳統家電廠商紛紛降價應對;PPTV、愛奇藝等視頻網站試水盒子;小米也要做電視機。但就商業模式而言,樂視這種產業鏈垂直整合,把控硬件、軟件、內容、核心應用,無疑是最具前途的。
樂視未必會成功,但這種模式,無疑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互聯網模式,對傳統模式的衝擊,是大勢所趨,正如網購對傳統商家的衝擊;微信對於基礎電信運營商的衝擊;支付寶對銀行業的衝擊,互聯網模式,不可阻擋。正如馬云多年前所言,要麼銀行業做出改變,要麼我們來改變銀行業。超級電視將電視這種高品牌溢價的產品價格,直接打到了地板價,受益的是消費者,消費者自然用腳投票。套用馬云的話,傳統家電廠商,要麼做出改變,要麼被改變。從這個角度看,超級電視喊出的「顛覆」口號,並非狂言,家電行業,不是被互聯網模式改變的第一個行業,也決不會是最後一個。而現在看來,還只是一條鯰魚的樂視,如果措施得當,極有可能成為鯊魚,吃掉所有沙丁魚的鯊魚。
當然,家電行業的鯊魚也未必一定是樂視,筆者認為,具備電視鯊魚潛質的互聯網公司應該還包括:騰訊、優酷、百度,但騰訊未必在乎這塊市場,因為他的微信更具想想空間;優酷和百度似乎還沒想看懂產業鏈垂直整合該怎麼玩,在忙著做橫向整合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