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標題手機界菜鳥五年有成 擠進全球百大 宏達電 靠一步一步研發 貼近消費者的心

2011-12-05  TWM




一個只有五年歷史的智慧型手機品牌新生,卻是華人品牌成為全球百大品牌的第一家,他們不靠廣告戰,一步步分析自我優勢,靠著一個個研發小故事,累積出消費 者的認同感。

撰文‧賴筱凡

十月初,一份來自倫敦的調查報告,捎來喜訊,全球最大的品牌管理顧問公司Interbrand最新百大品牌調查,首度出現了華人品牌——宏達電。

「對我們來說,確實是不小的鼓舞。」戴著無框眼鏡,眼裡閃著光芒,身為品牌策略推動的背後靈魂人物之一,宏達電行銷長王景弘坦言,「一切來得比預期還早, 原本就知道做品牌是長期抗戰,以為十年才能做到的成績,沒想到五年就做到了。」的確,根據過去四年《今周刊》的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調查,在手機市場裡,宏 達電從來都不是首選,儘管每年宏達電獲選商務人士理想品牌的得票率不斷提升,卻始終未曾擠進前三名。直至今年,基於產品口碑好、性能多,多達三四%的商務 人士都選擇了宏達電,比蘋果的iPhone還多!

打造產品獨有個性 華人品牌首度入選對宏達電而言,今年無異是經營品牌豐收的一年,不僅全球市占率拉抬至一○.八%,成為第四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又是華人品牌擠進全球百大品 牌的第一家。然而,這成果並非一蹴可幾,背後是宏達電付出諸多努力,才辛苦地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品牌形象。

「五年前宏達電決定開始做品牌,當時消費者喊得出名字的手機廠,不外乎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加上後來的iPhone。」王景弘說起剛踏入品牌市 場,消費者幾乎對宏達電一無所知。「打從一開始我們就很清楚,砸錢打廣告,我們不可能砸得贏諾基亞、摩托羅拉,所以我們從來不認同做品牌等於打廣告。」既 無品牌知名度、歷史又短,還不大做廣告,宏達電要怎麼打入消費者心中?宏達電的策略是回歸本質,先由內部思考,「到底宏達電這個品牌要帶給消費者的意義是 什麼?」他們討論出,宏達電的品牌必須要有個性,這包括三個條件:expressional(有情感的)、ownable(獨有的)、honest(誠實 的)。王景弘說,做出能讓人感動的產品是基本要件,再來必須要有獨特個性。

「你問消費者創新,他們可能會優先聯想到蘋果;但你問消費者humble(謙遜),他們不會回答你蘋果、三星,最有可能的是宏達電。」王景弘說,這就是品 牌獨有的個性,而宏達電要傳達給消費者的形象,就是謙遜。

至於誠實,「品牌就是公司文化,宏達電從公司文化就要求員工誠實,才能進一步傳達給消費者,而不是讓消費者感受到宏達電的品牌是行銷『做』出來的。」這三 大要素交集在一起,「Quietly Brilliant」就這麼誕生。

「Quietly Brilliant」用宏達電人的語言來說,叫作謙和智慧,成就美好體驗,但這仍然太抽象。王景弘用一個景象來描述:全世界前幾大手機品牌坐在一起,蘋果 iPhone最獨來獨往又離經叛道;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則較有發言權,因為他們有本錢可以拍廣告與消費者溝通。「宏達電則默默地與其他大品牌坐在一 起,說話不那麼大聲,卻不停用產品來與消費者溝通。」品牌與行銷完全切割 用產品溝通消費者既然強調用產品溝通,王景弘說,宏達電的手機就必須給消費者最好的使用體驗。

手握著宏達電手機,王景弘信手拈來都是故事。「很多消費者有這種經驗,拿智慧型手機拍照,明明已經按下拍照鍵,卻慢了一到兩秒才真正拍下畫面,所以很多人 都拍不好。」手機鏡頭的延遲反應,在宏達電研發團隊看來,就是一種不好的使用者體驗,可是受限於手機厚薄度,要做到與單眼相機同樣的反應速度,幾乎不可 能。

於是,工程師思考到,如果相機功能一開啟,就能自動替你儲存影像呢?「從你打開相機功能的第一秒開始,程式就自動拍下每個畫面,你在第三秒按下拍照鍵,我 們就透過程式,調出第三秒存下來的影像,這麼一來,用手機拍照不再有時間差了!」王景弘說,這種功能叫作instant capture(即時拍攝),是工程師覺得手機拍照功能的體驗不夠好,所以要做得更好的一個例子。

又例如宏達電上個月才剛發表的音韻機(Rhyme),這支號稱為女性消費者量身打造的手機,設計團隊是一群宏達電的女設計師。

她們仔細研究女性消費者的各項需求,聽音樂、拍照、重視外形,「女性會喜歡什麼色彩?粉紅色嗎?」王景弘反問,「那就太膚淺了,粉紅色是設計團隊最先排除 的顏色,因為對部分女性而言,粉紅色反而是她們最不喜歡的顏色。」還有,「女性消費者常把手機放在包包裡,結果電話一來不是聽不到鈴聲響,就是伸手在包包 裡『大海撈針』撈半天。」所以,音韻機在設計過程裡被要求電話鈴聲比一般手機大聲,「可是,一旦消費者伸手拿起手機,讓它感受到震動,音量就隨之降低。」 而女性消費者喜歡拍照、分享照片,還喜歡在上傳照片前自行加工修圖,所以音韻機又內建了修圖程式。

這幾個看似簡單的需求,卻是宏達電投入大批資源才建立的產品區隔,「若說這麼多年,我們做對了什麼事,那就是宏達電很清楚地把品牌與行銷切割開來,因為品 牌要求的遠比行銷多太多。」王景弘說。

為了把宏達電的品牌意義深植到每位員工心中,宏達電還特意將品牌意義設計在名片上,四種不同圖案分別代表設計簡單、以顧客為中心、研發能量與永遠帶來驚喜 的禮物,讓宏達電每位員工能進一步對外宣揚。

走過甫開創品牌的篳路藍縷,宏達電從阿福機、鑽石機,到現今品牌策略日漸成熟、更具自信,他們不再為了做手機而做,而是為了做一支能感動消費者的手機。 這,應是宏達電能得到消費者共鳴最重要的原因。

宏達電(2498)

成立:1997年

經營團隊:董事長王雪紅、執行長周永明資 本 額 :86.2億元主要業務:智慧型手持式裝置之銷售、 研發、製造、組裝、加工及產品售後維修

宏達電成功心法

1. 不依賴廣告,品牌價值建立在消費者體驗上。

2. 比消費者更先想到他們要什麼,追求最佳使用者體驗。

3. 嚴格劃分每支手機的定位區隔,賦予它們不同的生命故事。

hTC品牌選擇因素

口碑好20.1%

功能多19.2%

耐用持久4.3%

高知名度9.7%

商品創新 16.6%

售後服務佳 1.8%

產品品質佳17.6%

設計具時尚感 3.2%

價格合理 3.2%

其他 4.3%

從代工邁向全球百大品牌——hTC品牌之路的三階段

奠定基礎

1997~2006年 ODM代工時期:研發實力基礎扎根一度成為世界最大 PDA 代工廠,並推出首款整合手機功能的PDA Phone ,為宏達電奠定扎實研發製造基礎。

初試啼聲

2006~2009年 正式跨入品牌:手機功能不斷精進決定退出代工市場,跨入品牌,產品從單指觸控到多指觸控、Wi-Fi 到3G,代表性的機種如阿福機、鑽石機,正式迎戰蘋果iPhone。

大展身手

2009年迄今

重新定義品牌策略「Quietly Brilliant」品牌策略更精細,每支手機定位更清楚,有專為臉書玩家推出的恰恰機,從女性消費者為核心出發的音韻機,替每位消費者打造最佳使用者體 驗。

整理:翁書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63

中投擠進歐通衛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9-21/100440655_all.html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公司)自今年6月耗資3.852億歐元獲得世界第三大衛星運營商歐洲通信衛星公司(Eutelsat Communications SA,下稱歐通衛)(ETL.PA)7%股權之後,正試圖進行一些具有戰略目的的變革。

  這是中國公司首次成為一個西方大型電信和電視衛星運營商的三大股東。

  接近交易的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中投公司目前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希望能派駐一名代表,參與歐通衛某個層次的經營決策;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未來 可能將股權轉手給其他中國企業,如中國衛星通信集團(下稱中國衛通),以供後者謀求進行進一步的戰略合作及資源整合,兩者由此擴大商業合作的範圍,還是存 在想像空間。

「莽撞的青年」

  歐洲通信衛星公司的前身為歐洲通信衛星組織,是在1977年5月由歐洲郵電管理局會議的17個歐洲電信管理部門或得到承認的私營經營機構創立。截至2006年,已有47個成員國,總部設在法國巴黎。

  自2001年7月開始,歐洲通信衛星組織的資產和行為轉化成為新的歐通衛的企業資產和企業行為,成為一個總部設在巴黎,註冊資產為10億美元的責任有限公司。而歐洲通信衛星組織作為一個獨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仍繼續存在。

  2005年12月6日,歐通衛在巴黎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12歐元。截至2012年9月19日收盤時,該股每股為24.8歐元。

  一位與歐洲通信衛星組織有業務合作的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歐通衛公司就像是歐洲通信衛星組織的一個前台機構,「決不能把組織和公司割裂來看,這一點對(中投公司的)交易至關重要」。

  目前,歐洲足球錦標賽的大部分節目是由歐洲通信衛星公司的電視衛星轉播的。該公司運營著28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提供的衛星信號橫跨西經15度到東經70.5度,為國際電視廣播公司、國際電信運營商提供電台廣播服務、業務電信服務、多媒體應用和消息傳遞及定位服務。

  截至2012年6月30日的最近一個財年,該公司營業收入為12.222億歐元,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9.572億歐元。

  與中投公司的交易完成後,歐通衛第一大股東仍是法國戰略投資基金(FSI),持股25.62%。法國國有信貸機構持有FSI51%股份,國家持 有49%股份。第二大股東為西班牙Abertis,目前仍持有8.35%的股權。Abertis集團因受歐債危機影響,財務緊張,故轉讓了7%的股權給中 投,使中投成為第三大股東;其餘59.02%的股份為自由流通股,由公眾投資者持有。

  熟悉該公司的人士稱,歐通衛的決策機構設置複雜,層層遞進,除了董事會,經營層面還設有執行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董事會有8名成員,股東方面僅有第一大股東派出了一位董事。

  一位接近此項交易的人士分析,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中投公司進入歐通衛董事會的可能性極低,頂多可能獲得個非列席機要會議的虛位。中投公司在 歐洲人眼裡還像是個「莽撞的青年」,他認為,「這種事情不僅僅是投資額度的問題,是人脈檔次認可度的事,非一朝之功,亦非一役之勞。」

  此外,在經營運作方面,歐通衛還設有一個由8名高管組成的執行委員會,和18名高管組成的管理委員會。

  歐通衛一名發言人6月底對歐洲媒體表示,中投公司沒有在公司的管理委員會獲得席位,因為中投公司只是一個財務投資者,不會參與公司經營與決策。

  分析人士認為,雖然中投公司仍有可能獲得董事會、執行委員會或管理委員會中的任一席位,但是中投公司的中國政府背景以及其財務投資人的身份,都難以讓其參與管理。

  一直以來,美國對中國在西方航天領域的活動保持警惕並持排斥態度。例如,美國政府禁止本國公司向中國的航天公司提供產品或者禁止為中國火箭提供技術。

  如今中投沒有入股西方衛星製造商,卻入股了西方衛星運營商和購買商。

  外界評論,雖然目前為止,這仍只是一次金融投資,但也可能會產生問題。例如,歐洲通信衛星公司和其主要競爭對手歐洲衛星公司正在嘗試擴大對軍方和政府的數據服務業務。有關專家說,美國將仔細觀察中國對歐洲通信衛星公司的影響。

  瞭解該交易過程的人士向財新記者解釋,之所以是中投公司出資購買歐洲通信衛星公司的股權,而不是中國衛通自己,是因為,西方國家對中國央企的政 治擔憂較多,一旦實體央企介入,就容易被打上「資源掠奪」「國家戰略」的烙印。而中投公司本身作為一個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只尋求財務回報,相比實體央企更 易被西方國家接受。



商業合作之外

  此次中投公司入股歐洲通信衛星公司,實際上更顯出各國在衛星頻軌資源上的激烈爭奪。

  瞭解此次交易的人士介紹,正是出於對衛星頻軌資源供需矛盾的戰略考慮,中投公司希望能夠借助入股歐洲通信衛星公司,進一步加強中歐雙方的經營合作,更多獲取對方的衛星頻率與衛星軌道資源。

  受訪的多位科技、金融人士表示,中國方面購買股權,主要在於財務投資和商業合作。

  一位航天系統專家向財新記者介紹,衛星技術大體可分為衛星發射和運載、衛星研發製造、衛星運營三部分。

  中國發射和運載系統全部由軍方掌控,即使商用和民用衛星也要通過軍方的發射塔來發射。目前中國的衛星發射系統水平與歐洲接近,處於世界二流水平,近年來衛星發射的頻率也較高。

  但在衛星的研發製造方面,中國的電子設備製造能力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研發實力較弱。

  衛星運營方面,中國衛通為從事衛星運行服務業的核心專業公司,與歐通衛業務最為接近。

  中國衛通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從事衛星運營服務業的核心專業子公司。目前中國衛通有三大核心業務:一是傳統的衛星空間段運營業務,二是地理信 息服務業務,三是衛星地面運營業務。中國衛通負責人曾表示,到2015年,衛通將擁有15顆衛星,營業收入能達到160億元,成為亞洲最大、世界一流的衛 星運營公司。

  中國衛通曾於2008年11月與歐通衛簽署合作協議,雙方通過衛星資源、技術、業務等領域的合作,共同開展包括中國、亞太、歐洲、非洲、西亞等 區域在內的全球衛星廣播通信服務。在這個合作中,中國衛通看重的是歐通衛的全球在軌空間衛星資源、市場運作能力,而歐通衛則看重中國衛通在中國的業務影響 力。

  「目前中國衛通在信號覆蓋、商業電視電台頻道的覆蓋上是較落後的,這跟衛星所在的軌道和頻率有一定關係。而歐通衛在中國的備案主要用於商用,尤其是電視、廣播信號做得不錯,這方面可加強合作。」一位航天系統專家表示。

  中國航天事業較歐美等發達國家起步相對較晚,搶佔在手中的衛星頻率資源有限。目前全球靜止軌道衛星持有國家最多的是美國,有145顆,而中國僅 有22顆,歐洲通信衛星組織則擁有26顆。隨著中國通信衛星事業的發展,尤其是商用及民用需求的增加,中國現有的衛星頻率資源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除了軍 用通信,中國的商用及民用通信多是依靠租用歐洲通信衛星公司等歐美國家衛星富餘的頻率。例如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等,就是通過歐洲通信衛星公司的業務進行信 號傳輸。

  因此,上述人士認為,中投入股歐洲通信衛星公司最大的實際意義就在於,借此為雙方帶來更多商業上的合作,這一點也是最有可能實現的。「中國租用 歐洲的頻率資源,歐洲獲得更多租金,僅此而已。至於其他的技術整合、信息整合,甚至是間接控制頻軌資源等戰略目的,無論中投自己有沒有這些想法,歐洲方面 都不會給中國機會。人家早已看清中國的底牌。」

  「無論中投是否把歐通衛的股權轉給中國衛通,歐美限制對中國出口各種高新技術的政策目前沒有鬆動的跡象,歐洲不會讓技術外流到中國,美國也會千方百計阻撓。」這位專家分析認為。

  至於中投公司能否將這7%股權轉手給中國衛通,恐怕還需要與歐洲通信衛星公司更多地博弈和妥協。■

  本刊記者楊娜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64

【蛻變】24億入股光線 看馬雲怎麽一步步擠進娛樂圈變身巨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06/149292.html

\黑馬說:3月4日中午,阿里創投以24億元認購光線傳媒定增股。繼文化中國之後,馬雲再次入股上市文化巨頭。如今很難理解,馬雲進軍娛樂圈,是財務投資,是戰略投資,還是喜歡娛樂圈這個名利場?可以確定的是,若不是通過資本手段,馬雲與娛樂,必是兩個毫不相關的話題。


文| 本刊記者 王方
編輯| 崔婧

 

10年前已成大亨 百萬入股套現10倍

大家熟知,馬雲酷愛太極、金庸小說,至於娛樂,此前查無此題。自2006年以來,馬雲卻在娛樂圈頻繁出入,從明星到娛樂公司,無一不沾。這一切,得感謝喜劇之王周星馳。
 

\                                                                            周星馳

在《大話西遊》燙手的時代,一日,阿里員工湊在一起,聊得起勁,笑得人仰馬翻,人手一句“假如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這場景吸引了馬雲,他走了過去,發現不知所謂。頓時心生感慨:“自己太落伍了,什麽都不知道。”隨後他買來《大話西遊》,一陣腦補,自此關註影視作品。

2006年,阿里凈利2.2億元,初有成就的馬雲參股了華誼影視,他很幸運,僅用67.5萬元就購得後者13.5%的股份。隨後2年,又增資600多萬元。2009年,華誼上市,馬雲資產數十倍往上翻:套現6億元。據華誼財報顯示,他依然是其第五大股東。對馬雲來說,這是一次絕佳的財務投資。
 

\                                                                                 張藝謀

改變發生在2013年。對阿里已心生退意的他在娛樂方面開始集大成,投資由財務層面上升到戰略層面。

同年初,阿里收購蝦米網,這是一個音樂分享平臺。稍晚,阿里成立音樂事業部。年末,阿里收購天天動聽,音樂領域繼續縱深發展。阿里這是在擴張虛擬產品,通過電商銷售音樂,然而反響平平,並不成功。

2014年起,馬雲野心越發明顯,開始布局全產業鏈。3月中旬,文化中國宣布消息,向阿里發行62.4億港元新股,後者持有其60%股份。這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業務複雜,涵蓋電影、電視節目及電視劇制作等,代表作品如《愛在蒼茫大地間》、《仁者無敵》、《西遊降魔篇》。
 

\                                                                    魔術師劉謙

3個月後,文化中國被“除名”,掛牌阿里影業,原高層也大部分出走,新董事會主席為邵曉鋒,曾任阿里首席風險官。4月份,華數傳媒披露,向馬雲與史玉柱控制的雲溪投資發行新股。同時,阿里旗下雲鋒基金以12.2億美元購入優酷土豆。

從回報來看,這不是為了錢。華誼讓馬雲賺了一大桶金,但僅此而已。60億入股文化中國時(2014年6月),後者留給馬雲凈虧損6億元,同比轉虧。而華數而言,每季度凈利增長在30%以下,股價穩定,最近一月才大幅增長,對馬雲財富影響不大。

華誼、文化中國重內容,華數、優酷土豆重渠道,有完善的網絡電視牌照,也是內容分發平臺。如此,馬雲完成了在文化圈的戰略布局。

從成效來看,這也不全為了戰略。阿里業務涵蓋電商(B2B、B2C、C2C)、支付、雲計算、金融等,但目前為止,也未將文化成功植入主營業務,盡管有過嘗試。比如去年3月推出的“娛樂寶”,將電視劇與理財結合,用戶出資100元,即可投資影視劇,預期年化率7%。但上線初期,用戶僅為10-20萬,參與的電影數量也較少,與阿里數億用戶相比微不足道。
 

\                                                              馮小剛等華誼系

混入明星朋友圈 多半因其獲巨額財富

究竟因為什麽,讓馬雲對娛樂圈情有獨鐘?今年1月,冬季達沃斯論壇,談及阿里成功,馬雲講了一個趣聞:在阿里,我們有很多女人。而在娛樂圈,馬雲有許多“男人”。

這是玩笑話,但娛樂圈的社交魅力,對馬雲來說,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留戀。若不是依靠投資,很難想象,馬雲會與這個圈子發生什麽聯系。

去年9月阿里上市時,眾明星大佬齊聲祝賀,其中包含趙薇,談及初次印象,她眉頭一皺,有些卡殼:“讓人挺想買幾件衣服送給他。”通過資本運作,馬雲的社交圈已然與他們分不開,或者說在財富上,馬雲幫助他們不少,有的是財富,如馮小剛、李連傑、趙薇;有的是輿論,如文章、張藝謀。

梳理而來,馬雲最早的“星緣”源自華誼。他曾是大股東,擔任過後者的副董事長。董事長王中軍回憶,常與其開會、打電話,說得特別多。華誼困難時,馬雲還曾幫助他調整公司架構。
 

\                                                             劉德華、黎明

與華誼合作的藝人眾多,如李連傑。第一次見面,馬雲在臺下,看著臺上的李講慈善,講壹基金。“那種感覺,讓我想起9年前,我就是用這種眼神對孫正義講的。”於是越走越近。

2011年,華誼曾投資李的新片《太極》,馬雲還在其中客串一把。在馬雲的“煽動”下,李在繼壹基金後四次創業,獲得了極大的財富回報:馬雲入股文化中國時,新獨董名單里有李連傑;去年阿里上市,李分到了原始股,出現在紐交所。

馮小剛也因馬雲暴富。在公開場合他也不忘調侃,馬雲給了他巨額財富。提及昨日一幕,他完全不敢相信。“當年我們相遇,馬雲給我畫了很大的餅,他說,你用1000萬買華誼的股票,我會讓你翻10倍20倍。”馮當時不相信,現在卻成真了。
 

\                                                                  成龍(怎麽有任誌強?)
 

趙薇則是與馬雲私交甚好的少數女藝人,相識在2010年後。趙微回憶,生了小四月後,她身材一直很胖,不好意思出頭露面,便結識馬雲,成了好朋友。去年年底,趙薇斥31億港元投資阿里影業,獲股權9.18%。

剩下的更多表現在輿論。去年3月,好男人文章被爆出軌,遭粉絲痛罵,卻得到了馬雲聲援:我要先感謝文胖子,犯了一個基本上男人都會犯的錯。2013年上半年,張涉嫌超生一事被媒體熱炒,馬雲又是關鍵時刻現身:當我看到21世紀了,一個著名的導演、藝術家、曾經為這個國家的電影和文化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因為多生了幾個孩子被口誅筆伐,我感到愧對那三個孩子……

馬雲的震懾力已不止於商界,相信在娛樂圈,還有不少藝人對其心懷感激。僅這份感激,恐怕不足以讓馬雲揮金如土,背後,他還有更大的棋局。
 

\                                                            趙薇等(怎麽又有任誌強?)
 

資本攪進好萊塢 堵10年後的棋局?

今年起,馬雲把眼光放到了好萊塢。“我喜歡好萊塢的創新,尤其是數字技術。”據深圳晚報報道,阿里已雇專員對好萊塢的產業進行調查。而內容方面的合作,早在去年年中就已開始。如與獅門合作,為國內觀眾提供付費流媒體內容,《廣告狂人》、《饑餓遊戲》......
 

\                                                                   貝克漢姆

背後的猜測有許多。

首先是獲得美國電影和電視節目的國內發行權。如此能讓阿里獲得優質國外內容,通過優酷、華數播放,豐富內容庫。

其次,據彭博社分析,不排除馬雲收購米高梅、獅門娛樂、華特迪士尼、派拉蒙影業等公司。以米高梅為例,它擁有約4000部電影,包括《洛奇》《機械戰警》《霍比特人》(與華納共有)和《007》(與索尼共有)等等,對影迷相當有吸引力。
 

\                                                                李連傑等
 

馬雲的舉動應時應景。目前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艾瑞預計,今年中國網絡視頻市場規模將達178億元人民幣,2017年將增長到366億元人民幣。但這些數字,對於年凈利潤200多億的阿里來說,誘惑並不大。

在一篇來自一財的報道中,他曾這樣說道:選擇娛樂,是因為能掌握年輕人的未來,掌握未來的趨勢。掌握年輕人的方式很多,而娛樂最易掌握。他說,阿里進入的任何領域,都是中國10年後需要的。什麽東西熱,反而不會跟進。

倘若這是事實,阿里投資娛樂在10年後見效,正是外界看不清的原因?我們都不是馬雲,10年後電商與娛樂會有怎樣的交集,或許只有他知道。
 

\                   馬雲擠進了馮小剛電影公社大合影的第一批,註意看眼神

 

1.你認為馬雲為何進軍娛樂圈?

以下選項為單選

純是財務投資,與戰略無關

純是戰略投資,未來或與電商(移動電商)結合

娛樂圈名利場的誘惑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TMT】58同城最大的威脅 是從邊緣品類擠進的創業者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2/149579.html

 


陳 小 華

黑馬說:“人們以前認為58的競爭對手是趕集、搜房,但這些都是狹義的,58的最大威脅是從邊緣地帶擠進來的創業者們。”4月11日,黑馬運動會在北京電子城IT產業園盛大開幕,58同城副總裁陳小華,在黑馬運動會路演現場暢談58同城進入O2O的原因與其面對的最大威脅。

口述|58同城副總裁 陳小華
整理|王方

我談兩個問題:1、58同城為什麽進入O2O?2、怎麽理解最近火熱的上門服務?

 

先說說為什麽做58到家?一個公司做戰略,無非考慮兩點,要麽是機會,要麽是威脅。原來我們的競爭對手是趕集、搜房,但其實,這些都是狹義的。

 

58同城這麽多品類,仔細一看,威脅太大了。我們為什麽投資e代駕?因為它一天收的錢,比我們一年收的廣告費還多。粗略的計算下,我們300個用戶,每年出18000元,才多少錢,幾百萬而已。

 

我們有很多出租車廣告,假設每年1000萬元,已經是第一了,拿走了80%的份額,突然某一天,我看到滴滴快的起來了,在58同城一個不起眼的品類中起來了,估值100億美元。

 

這就是威脅,58同城最大的威脅,就是從邊緣地帶擠進來的創業者們。

 

我們發現,我們只在行業里切了最薄的一層——信息。只要在細分領域猛地一刀,都可能誕生一家更偉大的公司。

 

雖然58同城的、租車還是以80%-90%的速度增長,但是,我們原來份額有60-70%,現在可能只有1%了。

 

這也是我們的機會,所以58要在新一代創業潮中做這個。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我們內部判斷,中國未來5年會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所有發達國家中的歷史中,服務在GDP中間的比例會達到60%。

 

中國落後的是服務業,最爛的是上門服務。這個行業有品牌嗎?沒有。不管是回收、空調、搬家、鐘點工... ...發達國家是70分,疊襪子都有標準,我們最多20分。

 

我們的上門服務連“專業”兩個詞都配不上,還停留在良心。我在海澱駕校學過,要給師傅意思意思,給根煙,給個冰淇淋,不然服務體驗就不好;搬家公司也是,100個搬家公司,有40個會坐地起價,東西到小區門口不搬了。

 

我們做了58到家。做的過程中,我們有3點感悟。

 

第一點,不管從e代駕,還是 58到家。我們思考,這一代的公司本質是什麽?它們連公司這個詞的本質,都在重新定義。有位朋友把觀點做了總結:在蒸汽時代,出現一種公司叫工廠;在電器時代,有一種公司是company;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一種公司叫平臺,這種平臺不是騰訊。

 

第二點,產品即營銷。以前的搬家公司,最重要的是在電梯上寫、墻上畫。而到現在,每個創業者都在談情懷。不是這一代人比上一代聰明。上一代人貼廣告賺錢多,所以他會去做。而e代駕的司機會穿西裝、車內會提供水,因為現在服務更賺錢,使用產品的人都會說話,一個朋友圈發狀態都能影響100個人,產品的口碑更重要。

 

第三點,公司的管理方式發生變化。原來一個傳統公司怎麽管100萬人?設分公司、開門店,都是像順豐王衛的人。原來是“國家經濟”,一個公司內部是計劃經濟,是KPI考核。但現在Uber管了幾萬人,因為他是個平臺,任何員工離開,都會被另一個員工彌補。就跟機房里100萬臺電腦工作,其中一臺壞掉沒什麽影響。舉個例子,e代駕有60000人,但總部只有300人。58到家快10000人了,但總部也就100人。

 


 

版權聲明:本文口述陳小華,整理王方;文章僅代表述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本田在華前10月銷量大漲33% 依然未擠進年銷量“百萬輛俱樂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7018.html

本田在華前10月銷量大漲33% 依然未擠進年銷量“百萬輛俱樂部”

一財網 李溯婉 發自廣州 2015-11-04 10:08:00

到2015年,本田計劃在中國市場實現130萬輛的年銷售目標。今年是本田三年中期計劃收官之年,按目前的進度,本田依然難以挺入年銷百萬輛俱樂部。

今年以來,本田憑著“新車效應”,成為日系三大巨頭中在華銷量增速最快的車企。本田(Honda)中國剛出爐的銷量數據顯示,旗下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下稱“廣本”)和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東本”)在10月終端共銷售國產汽車8.31萬輛,同比增長25.2%,創下歷年10月份最好成績。2015年1~10月,本田在華終端累計銷售國產汽車77.79萬輛,同比增長33.1%,逼近去年全年78.83萬輛的銷量。

Honda中國本部長倉石誠司在近日於深圳舉行的2015年Honda中國媒體大會上談到,今年上半年,市場增長速度並不是很快,下半年,由於政府方面出臺了1.6升以下汽車購置稅減半的優惠政策,估計市場會恢複活力。本田今年以來在華實現快速增長,主要的原因在於本田開發了中國消費者比較喜歡的新車型,特別是緊湊型SUV繽智和XR-V等在同級別車里面銷量是非常出色的,這些車型對於提高本田整體的銷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去年10月,本田的同平臺小型SUV繽智和XR-V同時在廣本和東本推出,起到的效果令倉石誠司很滿意。今年繽智的月銷量持續保持在1萬輛以上,XR-V也是如此。倉石誠司表示,在剩下的2個月里,本田會再接再厲,爭取完成今年的目標。2015年,本田在華銷量目標是95萬輛。

盡管本田今年以來在華成績亮眼,但是依然無法完成三年前中期規劃。按本田此前的計劃,2013年~2015年,為中國引入12款新車型,其中將有5款車型是專門針對中國研發的,有2款在中國本地完成研發;到2015年,本田計劃在中國市場實現130萬輛的年銷售目標。今年是本田三年中期計劃收官之年,按目前的進度,本田依然難以挺入年銷百萬輛俱樂部。在日系車企三巨頭中,豐田繼日產之後,2014年銷量已邁上百萬輛的臺階。而本田奮鬥三年,依然與年銷百萬輛無緣。

不過,這並不影響本田的“士氣”,本田正加快在華的步伐。倉石誠司談到,在2016年-2018年三年內,Honda將連續投放15款新產品,其中8款專門為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此外,在環保技術方面,2016年,Honda新開發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將首先搭載在第十代Civic車型,Honda混合動力系統將首先搭載在雅閣中期改款車型,FUNTEC環保技術也將進一步升級。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特朗普集團擠進美國私營企業前50強

2016年對於美國候選總統特朗普來說,真的是極旺的一年。除了贏得美國大選成功入主白宮外,還讓特朗普集團實現了“大躍進”,擠進了全美國私營企業規模排行榜的前50名。

攀升了14位

美國PrivCo研究公司最近給出了美國私營企業規模的最新排名。該排名顯示,2016年,特朗普集團從原先的62名迅速躍升為第48名,成為了擴張最快的企業之一。如今的特朗普集團已經超過了不少知名企業,比如美國職棒大聯盟公司(MLB)、麥肯錫公司和彭博公司等的規模。

PrivCo研究公司稱,去年特朗普集團的員工總人數為2.245萬人,創造了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65億元)的營收。由於不是上市公司,特朗普集團不需要向公眾公開企業財務信息,因此,PrivCo研究公司只能通過公開信息、媒體采訪和產業發展趨勢來評估該特朗普集團的價值,並且以相似規模上市公司作為參考。

根據CNN的分析,特朗普目前擁有或任職的相關企業超過500家,包括大約150家已經在至少25個境外國家(包括土耳其、卡塔爾和沙特阿拉伯等)開設業務的跨國企業。

PrivCo研究公司資深分析師丹克沃茨(Evan Danckwerth)稱,根據掌握的資料,特朗普集團的營收在2016年下降到了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0億元)以下,主要原因是紐約整體高端房地產市場都出現了萎縮。

全力當總統

2017年1月20日將是特朗普的總統就職日。隨著這一時間的臨近,外界對於他如何劃清其商業帝國和政治的界限以及避免巨大的利益沖突越來越關註。

本周13日,特朗普主動在推特上發布消息稱:“雖然沒有法律規定我一定要這麽做,但我將會在1月20日以前離開我的商業集團,這樣我可以把所有時間集中在總統職位上。我的兩個兒子,小唐納德﹒特朗普和埃里克﹒特朗普以及一些公司高管將會來管理它們。在我就職總統期間,特朗普集團不會達成新的協議。”他還在推特上說,將會在最近某個時間專門開一個新聞發布會,宣布具體的細節、內閣成員人選和所有利益相關的話題。

然而,特朗普沒有提到是否退出對房地產或其他一些領域的投資,也沒有在推文中提到他的女兒伊萬卡﹒特朗普和女婿賈里德﹒庫什納將在他的公司中擔任什麽職位。外界估計,伊萬卡和庫什納將從紐約搬到華盛頓,未來可能在美國白宮擔任職務。畢竟,在此前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重要場合都有這兩位的身影。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