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大笨象操控銀價? 李華華


2010-10-29  AD




 

滙豐呢隻最近唔係點郁嘅大笨象,最近都冇乜好消息。早排班極高層因為爭做主席,搞場六國大封相,前日又俾美國嘅散戶將佢軍!

美國紐約曼克頓聯邦法院喺星期三,收到兩宗分別控告滙豐同摩根大通嘅case,內容係兩名散戶狀告呢兩間大行操控銀價,令到佢哋輸錢喎。

咁告咩呢?其中一個散戶P先生話,08年嗰陣買咗啲白銀期貨同期權玩吓,點知滙豐同摩通狂造淡倉,懷疑兩間行打籠通質低個價,累佢輸錢。

另一個訴訟人B,話自己喺08年8月買銀,但摩通沽貨搞到銀價兩日跌2成,投資者嘈完之後政府就跟進,自此銀價表現就好省鏡,仲要跑贏埋黃金,畫公仔唔使畫出腸!

其實呢班散戶應該係新丁入場,華華聽行內專家話,大行俾人話操控銀價根本唔算新聞,因為銀市場其實得嗰幾個大戶玩家,華華都好想知佢兩位究竟告得入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99

外資糧商輿情:糧油操控手之辨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8/1OMDAwMDIyNDg1OQ.html

早在2009年,來自新加坡益海嘉裡就已經啟動了赴港上市的計劃,並在當年7月遞交了申請。但兩年過去,其在中國上市的目標依然遙遙無期。

本報記者獲悉,益海嘉裡並沒有放棄上市計劃,只是更傾向於在國內A股上市,以便為其轉變為一家「中國公司」尋找突破口。

但是,這樣的算盤卻並非容易,尤其是隨著糧價不斷上漲,越來越多的人將矛頭指向四大外資糧商——ADM、邦基、嘉吉和路易達孚。

作為ADM持股的外資企業,益海嘉裡自然無法迴避上述指責,而且由於旗下小包裝食用油品牌「金龍魚」佔據了國內同行業市場第一的份額,益海嘉裡被冠以「外資糧油寡頭」的稱號。

值得注意的是,益海嘉裡正在試圖將其在食用油市場的「成功模式」複製到糧食市場,其所面臨的「操縱糧食價格」的指責越來越多。

「金龍魚」擺尾漲跌潮?

去年年底,面對不斷高漲的糧油價格,國家發改委率先約見了四家食用油龍頭企業,要求四家企業的小包裝食用油4個月內不漲價。益海嘉裡是被「打招呼」的唯一一家外資企業。在過去幾年,食用油的每次漲跌潮中,益海嘉裡的「金龍魚」均游弋其中。

一個例子是,2009年5月中旬,在食用油價格持續低迷之後,金龍魚率先對旗下部分小包裝食用油產品的出廠價格進行上調。

儘管益海嘉裡將此次調價解釋為原料價格上漲所致,但業內人士還是認為,金龍魚是通過提價刺激銷售。

類似的經歷曾多次發生,即使是金龍魚宣佈因成本下降而下調部分產品價格,仍能讓食用油市場掀起波瀾。

一種流傳於市場上的說法是,益海嘉裡旗下的「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佔據國內市場40%-50%的份額,並帶來它在定價方面極大的權力。

金龍魚給記者提供的一份由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所做的2008年食用油品牌市場佔有率的調查報告也顯示,「金龍魚」排名第一,實際佔有率為30.83%。而益海嘉裡的另一品牌「胡姬花」排名第五,佔有率為4.84%。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內食用油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食用油漲價「不是供求和貨源的問題,而是油品被一兩家企業給壟斷了」。

業內人士認為,中糧和益海嘉裡是目前國內食用油最大的兩家企業。一般而言,益海嘉裡相對具有原料優勢,市場敏感度較強,一般會率先發出漲價的訊號。中糧則會在益海嘉裡發佈這類信號後一兩天後做出價格上的反應。在這兩家巨頭做出漲價的舉措後,國內其他企業才蜂擁而上。

「現在食用油這兩家企業做得最大,他們不調價,其他企業也不敢行動。」

麥田裡的觸手

而繼食用油之後,益海嘉裡最近幾年開始在下游小麥粉市場迅速複製金龍魚食用油的成功模式。在很多麵粉加工企業眼裡,去年以來小麥價格一路高歌,益海嘉裡的大規模收購正是誘因之一。

「他們(益海嘉裡)在全國各處收購小麥,需求很大!」去年夏天,一位國內麵粉加工企業的負責人曾告訴記者,麵粉加工利潤薄弱,而為了搶購小麥,益海嘉裡不惜賠錢加工銷售。

這位負責人透露,為了獲取原料,益海嘉裡收購小麥價格一般均高於國內企業。另一方面,目前小麥加工行業利潤薄弱,而為了快速開拓市場,益海嘉裡又將部分產品低於市場價銷售。「他們主要是戰略性投資。」

長 期關注益海嘉裡的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益海先後在山東慶云、武城、嘉祥、滕州等地與當地政府合作投資建立或併購倉儲貿易企業,股權比例通常為益海與當地 政府各佔60%和40%。此外,益海嘉裡還在河北一些地區自建糧食收儲庫。有消息稱,益海嘉裡今年開始直接委託主產區的一些私營糧食收購企業、糧食系統改 制剝離的糧庫等收購主體,代收代儲小麥。

「益海嘉裡試圖在河南、河北、江蘇、安徽、山東等小麥主產區的部分縣市複製油脂及稻穀加工業務向源 頭延伸的成熟運作模式,即設立種業公司,構建從種子研發、良種推廣、訂單種植、訂單收購一條完整鏈條;另一方面,在小麥主產區以股權投資、固定資產投資、 委託當地私營糧食企業等形式構建收儲網絡。」上述關注益海嘉裡業內人士表示。

但益海嘉裡認為「搶麥」是一種誤解,它表示,相比今年中國小麥 總產量高達1.14億噸,至今益海嘉裡收購量不足0.52%,佔比非常小。而且主要是掛牌收購。當小麥價格超過1.01元/斤之後,益海嘉裡就停止了收 購。而在益海停止收購之後,小麥價格又一路上漲到1.05元以上。

外資糧商的尷尬

事實上,自2008年以來,以益海嘉裡為代表的跨國糧商在糧油領域的重兵囤積之勢,以及壓榨過程中使用的進口大豆對國內的衝擊,使得國內輿論對其在中國壟斷佈局所帶來的糧食安全問題的擔憂不絕於耳。

2008年9月,國家發改委出台《促進大豆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限制外資大豆加工企業的發展,扶持民族大豆加工企業。

在此背景下,此前向前來投資、兼併工廠的益海嘉裡紛紛拋出橄欖枝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時也開始心存顧慮。也正是因為遭受到這樣的阻力,益海嘉裡也開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發展大豆加工以外的項目之上,如麵粉與大米加工業務。

2009年6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購工作的通知》中首次規定企業可以參與托市收購,並發布了油菜籽托市收購企業名單,在這份多達100多家企業的名單中,沒有一家益海嘉裡的公司。

「我們很想參與收購,也和當地糧食局的人都表達過願望,但被告知這次托市收購外資不能參與。」益海嘉裡一位內部人士很無奈地告訴記者。

事實上,包括「豐益國際斥資30億美元收購東北大豆」等傳言也在最近幾年此起彼伏,並被指為威脅國家糧食安全。

中儲糧總經理包克辛就曾提醒說:「跨國糧商掌握了中國植物油銷售的終端渠道,然後他們再建立或收購小麥粉廠、大米加工廠,用植物油的銷售渠道進入糧食消費市場,這就給我國糧食流通帶來極大風險。」

於 是,以益海嘉裡副董事長穆彥魁為首便考慮向益海嘉裡更高層建議,運作益海嘉裡在國內A股上市一事。在穆彥魁看來,益海嘉裡在國內上市,融資並不是主要目 的,而在於上市之後,益海嘉裡便能順理成章變身成為一家地地道道的國內企業,擺脫掉「外資」的稱號和限制,也是實現益海嘉裡在華業務進一步擴張的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4

1973 年日本操控股價的事件

1973年3月,當時股票市場熾熱,華僑日報特寫出一篇外電,評論這次事件的由來。

該事起因是由日本京都資料株式會社的副總裁掌握京都資料的資金調度,為了協助公司集資,於是其及指使之4名以上炒手或利用公司資金約150日圓先大手購入股票,其後向2間證券公司的經理透露其計劃,然後指令社員購買股票,使股價大幅上升至230圓,並以200圓發行新股集資,就此該公司副總裁運用公司資金就為自己賺取最少每股50日圓的差價,以股票表面價值和市值的差價計算,金額為6億圓,但筆者認為票面值和股價無大關係,。

但後來因為該4名炒手因作弊遭拘留,並供出後面的證券公司經理,經理又供出副總裁,最終發現這件弊案。

該作者稱,「垃圾股的名稱之在本港創製,正是日本上述情況的述情況的印刷品,所不同者是日本法律當局經常有所行動,為保障投資人士而努力,而香港似乎仍是視而不見,醜劇還是不斷上演下去。這是天大的黑幕,而無數盲俠在燈撲火呢?」

筆者認為,雖然股票市場的監管已經進步了不少,但是這種遊戲每天還在不斷地上演,可見人心的貪心確實未變也。

關於這文章,筆者亦有幾項對於炒股的流程的概念給大家知道,其實來來去去都是講這些東西,筆者繼續不厭其煩再多談一次:

(1) 隻股炒股通常都要資金和管理層的配合,才能得出最佳效果

(2) 股票最初炒起時,一般都是沒有太多人知道的,只是策劃者和一堆信得過的炒手知道

(3) 到需要炒起的時候,自然會傳達給證券行的相關人士

(4) 經紀聽到後,也會跟著照買,並會傳達給他的客戶,這就是股評及是股友向經紀探聽到的「內幕消息」

(5) 吸引到足夠多的股民後,公司自然會有所行動,或配股,或出售舊股,以吸收公眾的資金

(6) 其後公司就會發放很多好消息,使知名度繼續保持,成交保持高位,總體來說會持續緩慢下跌。但股價期間會有一至兩日的刺激,部分股民會因而降低了戒心,以為轉勢,但實際上卻是希望你多坐一會。

(7) 最終壞消息首次出現,股價暴跌,然後部分股民售出股票,其餘就會等待。

(8) 若第二次公司股權重新集中,加上情況轉好,股價就會重回高位。

近年,使股權集中的手段除了慢慢收集外,亦多了賤價批股,或者大比例的供股。

這種手法的好處,就是不用再等時間收集小股東的股票,就可以作成一次炒作,如果沒有資金的話,或者可以先利用融資,或直接拋售手上股票應付,其後以供股補回貨源,然後花出接近供股集資的資金收購不值錢的物體或借貸予他人,套回大部分資金,使他們股份變成沒有成本,方便他們從中取利。由於這種手法所費時間及金錢大大降低,所以極受部分小型股票莊家的喜愛。

但這樣的手法,卻使小股東的應份大大地減少,但可能因為這些財技高手的手法已經可以避免到所有在法律的麻煩,估計證監會對他們的行為已不能作出任何行動。

按筆者近期所見,仍有不少的股民沉迷在這種騙局之中,雖然有小部分賺到一些金錢,但輸的股民仍然非常多,而股票市場在金錢的層面上只是一種零和遊戲,只要你沒了金錢,另一個人多了接近相同的金額,由此可推論可見那班操控股價的財技分子應該把這些不值錢的股票換得了不少金錢,未來如果股友繼續上當的話,他們金錢只會更多,故特此再次呼籲這些股友放棄這些股票的炒作吧,不然你的金錢也會漸漸被吃光了。

筆者亦在此建議港交所增加條例,無論如何每年的包括配股、供股、發紅利輪及可換股債券合起來發行新股的比例,不可多於現有股本的50%,這樣就避免部分公司因瘋狂收購一些不值錢的資產,發行大量新股,大大減少小股東的應份,導致廣大股民遭受到巨大的損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9

廠佬賣零食 反抗大財團操控價格

2011-10-27  NM

日版卡樂B薯片、季節限定綠茶味百力滋……電子線圈大王林偉駿,投資千萬,上年中以自己上市公司CEC國際的冧把做生招牌,開設「759阿信屋」, 轉型與本業風馬牛不相及的日本進口零食糧油百貨,連開四十六間,專攻屋邨。不過,這間被網民評點為「平霸」的人氣店,卻因定價太低,辣㷫同行,鬧出封殺風 波。 上星期,供應汽水飲品的太古集團及維他奶公司,先後拒絕向他供貨,「一罐可口可樂,要賣$3.8!一pack維他奶,要跟超市至抵價!」阿信屋定價低過兩 大超市,成為莫須有死罪。原來,我們的日常生活,由一罐汽水到一排朱古力,大財團抬高價錢,集體議價,無處不在。廠佬力抗霸權,戰事一觸即發!


「罐 裝可樂同雪碧,幾時先有貨?」在火炭穗禾苑分店,客人向店員查詢,正在執貨的售貨員回答:「賣埋啲貨尾,唔會再賣本地飲品,不如試嚇日本汽水吖!」客人問 得多,轉行做進口零食的CEC國際(0759)主席林偉駿,索性在全線分店張貼停售告示,「我想話俾人知:唔係你唔供貨,係我停售!」自言「好鬥」的林偉 駿,廠佬出身,見慣風雨,面對操控價格的行業現實,誓不低頭。 「原本相安無事,太古提供各類汽水,供應好穩定,每罐來貨價唔使兩蚊,我哋賣兩個七,毛利都有三成幾,但自從九月初,有傳媒報導我哋汽水賣得平,太古嘅營 業代表,就打電話通知我哋,話超市同便利店投訴影響佢哋生意,要求我哋加到$3.8!」兩大超市減價,可以死跟,加價呢,就唔可以定價低過龍頭大佬,林直 言「咁嘅行規」,無得做! 「電話、面談多次,都無結果,之前上嚟再傾,佢哋仲講緊要跟佢哋個價,唔可以定價太低,我當時已決定停售,豁出去,索性好寸咁當面同個太古嘅sales 講,你叫我賣廿蚊一罐都無問題,如果我拜緊山,渴到死,一定幫襯!」林說。


記者到兩大超市和連鎖便利店「格價」, 發現可口可樂,百佳定價$23.9八罐,每罐貼近三元,單買一罐要$4.2。兩間便利店七十一及OK,定價為六元。反觀林偉駿旗下零食店,貨尾可樂每罐定 價$2.7,加上可以分拆購買不同味道,與超市一pack八或十二罐,硬性規定同一款,更有彈性,定價更具競爭力。 事實上,除了太古率先發難,停止供應旗下飲品,上週五下午約三時,維他奶公司的營業代表,親自上林位於觀塘的公司,相約會面,同樣叮囑他要「跟行規」, 「佢哋話六包裝定價唔好低過十七蚊,仲教我同破抵價(百佳)看齊,買兩pack送375毫升檸檬茶。我當時就駁佢,點解要搞到咁複雜,人哋明明想飲維他 奶,你點解係要塞支檸檬茶俾人呢?」 「之前試過同超市一樣賣十四蚊,後來維他奶批俾我嘅價就愈搞愈貴,由最初十蚊,加到十三個幾一pack,迫你唔可以賣得平!」高峰期時本地飲品足佔營業額 達一成半,林寧願壯士斷臂,停售本地汽水和紙包飲品,「做廠投標落價,競爭大,但做好件貨就得;呢一行唔同,你入嘅貨俾曬錢,人哋有權干預你賣幾多錢、點 樣擺貨,有啲人硬係要個市場所謂受控,先有安全感,好畸形!」 連洋名都叫Coils(線圈)的林偉駿,大坑木屋區長大,身為長子,十三歲就外出闖天下,廿一歲開電子山寨廠,在中山自設廠房,從事設計、開發、製造及銷 售一系列之線圈製品,包括變壓器、電感器,以及線圈製品之相關元件,如鐵氧體磁性材料及電解電容器等。二千年公司主板上市,客戶包括新力及CANON。近 年業務稍微收縮,截至今年四月底,公司賺二千八百萬元。

半途出家為舊伙記
線圈老本行做足三十年,卻半途出家學人搞食 品百貨,林偉駿說緣於一個舊伙記。○八年金融海嘯,中港兩地近八千員工,裁剩五千,包括財務分析員,也是他的得力助手張茗壹(阿壹)。「那一役,傷得好 重!」 「佢係我搞上市後,返中山接受培訓嘅首批香港大學生,跟咗我近十年,港大財務系畢業,負責寫年報,上年見番佢,轉咗行賣衫。當時我就諗,電子線圈的核心業 務,內地上曬軌道,中山、廈門南京及高州,仍然有廠房,員工人數達四千多人。香港剩二、三百人,可以穩守,已經萬幸,係時候轉型。當時無咩頭緒,自己鍾意 食日本嘢,有時公司團購日本醬油,日本嘢出名質素高,受歡迎,就試嚇有無得做。」 上年七月,林在葵湧廣場開了第一間鋪,找阿壹回巢打理,負責聯絡本地代理商入貨,租鋪採購一腳踢。原本負責公司電腦程式的鍾偉健,中大電腦工程系畢業,就 充當阿信屋新界區分店店長。線圈公司一夜間轉做零售,人人門外漢,變身「奇兵」,「我成日同佢哋講,政府嘅AO都會做唔同部門,我哋由電腦工程、電子工 程,轉做飲食工程,有何不可?」 大情大性的林偉駿,化身「阿信」打不死,火速行軍再創業,三個月內連開了六店,小本經營試業,卻遇上同行封殺,反而成為他日後「大搞」的催化劑!「香港主 要代理進口日本零食嘅,基本上只有一間(編按:林不願透露代理名稱,但根據資料,本港最大日本零食代理為四洲集團),我哋十一月訂貨,點知個代理商臨時話 唔供貨俾我哋,當時佢係最大代理,佢唔供無人敢供,有鋪無貨賣,死得!」同行如敵國,供應商兼營連鎖零食零售店,見林定價低,又有上市公司背景,擴張速度 驚人,實行截貨源,先發制人。 「當時真係好徬徨,好在咁啱會展有個美食博覽,有間日本小型超市過嚟做展銷,我嗰時諗無可諗,就同佢入住啲貨頂住,佢喺日本做超市零售,賣俾我嘅價,仲平 過香港代理,嗰時我先知,香港代理無人同佢爭,做獨市,食水好深!」重擊下僥倖未被打殘,林偉駿深知,要突圍,便得越過香港代理商,搞直接進口!

赴日叩門 打破缺口
今 年二月,林就透過做線圈生意結識多年的舊客戶日立公司,輾轉引薦認識位於東京崎玉縣的日本食品總代理,成為轉捩點,「日本零食糧油市場好大,代理喺崎玉嘅 廠房有十八幢香港工業大廈咁大,老闆八十幾歲,見我五十幾,當我細路仔,見我盲舂舂過去,覺得有誠意,唔介意我創業初期貨量少。」誤打誤撞打開缺口,林偉 駿深知,要爭取具競爭力的批發價,來貨要多,快速擴張,事在必行。 「半年間,多開咗三十幾間,向領匯、地鐵租鋪,要上去講解你盤生意同財力,有錢交租都要過關斬將,七仔(便利店7-11)隔籬又話唔得,一個商場三幾間, 點避?你話無霸權就呃人!」先是零食供應商打壓,再有兩大本地飲品供應商先後停止供貨,林不諱言只怪行業太多「行規」陋習,避無可避。 「明明一罐日本咖啡,來貨價五蚊,賣六個半都已經有三成幾毛利,點解要賣到十五蚊先得?」統一將毛利定為三成半,被同行視作「頂爛市」,林直言匪夷所思, 「呢一行好奇怪,佢哋mark價有自己一套,認定日本嘢係奢侈品,多人搵就可以mark高兩、三倍,定價上已嚇走好多人,我喺屋邨開咁多分店,就係認為只 要價格合理啲,啲日本進口嘢,唔一定放喺崇光、太古城,先有人會買!」 上月,他就將台灣進口米麻糬重新包裝出售,「我哋喺台灣採購米麻糬返香港,一盒一百八十克,賣$6.9,農曆年期間,被優之良品投訴到台灣供應商,話我哋 定價太低,結果又無得賣,咁我哋咪又諗橋,聯絡台灣方面,自己印紙盒重新包裝推出市場,成本貴六毫子,賣$7.5,都係優之良品嘅三分之一。講真,可樂無 得笠個紅紙上去咋,如果得,我都好想試嚇!」 成與敗,未知,林謂現時每店每日的營業額平均達萬元以上,扣除成本、人工及租金開支只勉強達收支平衡,但起碼贏得自主權,「日本食品成日要賣到好貴,搞到 奇貨可居,我就係想打破呢種局面,賣平啲,合理利潤就得,唔好話多啲人受惠咁偉大,起碼個市場大啲,搞活個市場,有咩唔好?」入行一年平價「頂爛市」,被 同行狂轟擾亂市場的林偉駿反問。五十三歲,仍然有火。

競爭法無用
針對操縱價格及圍標等違反公平競爭行為的競爭法, 醞釀多年,卻因商界大力反對,立法過程一波三折,港府上週向商界再次作出讓步,建議取消獨立私人訴訟權,即消費者無權向涉違反公平競爭者直接興訟。消委會 不滿修訂,認為有損消費者利益;立法會競爭法草案委員會副主席湯家驊則擔心,日後成立的競爭事務委員會會偏袒商界。 林偉駿也認為立法實際作用不大,「供應商要操控定價好易,賣貴啲俾你已經得,舉例一pack維他奶,佢賣俾你十六蚊,賣俾超市十四蚊,你嘈佢,佢話人哋大 批要,可以平啲,咁又係喎,你來貨貴啲,無理由做蝕本生意,結果唔使議價,你都要賣十七蚊,佢哋一樣焗你賣貴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82

操控碼頭收費賺取千億元暴利(2013/4/11)林本利

2013-04-11  NM
 
 

 

葵青貨櫃碼頭發生工潮,數百名外判工人連日罷工。和黃旗下國際貨櫃碼頭(HIT)董事總經理嚴磊輝指摘工人沒顧全大局,損害香港航運業。

嚴磊輝指碼頭工人罷工,HIT每日損失500萬元。即使工人罷工一年,HIT的損失亦不過18億元。這相對於過去20多年,大財團一直阻撓香港興建十號貨櫃碼頭,對香港經濟所帶來的損失,可算九牛一毛。

香港經濟四大支柱之一是物流業,佔每年本地生產總值四分一,聘用人手超過80萬人。物流業涉及的工種非常廣泛,由高增值的資訊科技和行政管理,到基層工作,包括出入口、運輸、倉庫、保安和建築等,一應俱全,為擁有不同學歷和技能的打工仔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香港首個貨櫃碼頭於1972年建成,隨後十多年,本地貨櫃業務快速增長,1987年已成為全球貨櫃吞吐量最高的港口。但政府在1992年批出九碼貨櫃碼頭後,便再沒有批地興建新碼頭。香港在貨櫃業方面的領導地位,自2005年起被新加坡及上海取代。

回歸前,港英政府已計劃在大嶼山增建貨櫃碼頭,預計到2011年泊位數目達到24個。連同葵青貨櫃碼頭24個泊位,泊位總數合共48個。港大經濟學者王于漸,早於1992年便指出貨櫃碼頭擁有權過分集中,因此他建議為貨櫃碼頭業引進新的經營者,與現存享有支配地位的經營者競爭。到1997年,王于漸與科大經濟學者鄭國漢合作,出版名為《港口設施及貨櫃處理服務》的研究著作,認為政府有必要在2002/2003年及2005/2006年就分別建好十號及十一號貨櫃碼頭。

兩位學者指出政府採用的「觸發機制」(Trigger-Point Mechanism),幫助現有經營者維持支配地位,限制新經營者進場競爭。按照這個「觸發機制」,除非未來五年後貨櫃的需求預測超越現有的處理能力,否則政府是不會倡議興建新貨櫃碼頭。這個政策與新加坡政府在社會有需求之前就興建新碼頭,可謂大異其趣。常識告訴我們,貨櫃的需求量受制於貨櫃碼頭處理費;處理費愈高,需求量增長自然受到限制。本地大財團在深圳投資興建貨櫃碼頭,在香港則收取全球最高的貨櫃碼頭處理費,讓大量貨櫃業務流失至深圳港口,之後便說香港沒有需要興建新貨櫃碼頭。大財團在香港和深圳兩地操控收費,賺取豐厚利潤,香港的物流業卻因此而損失巨額收入和大量就業機會。和黃操控香港及深圳兩地的港口業務,每年賺取數十億元利潤。自2005年起,和黃便透過出售碼頭業務,賺取巨額利潤,好填補投資3G業務的巨額虧損。2005年,和黃以72億元向新加坡港口局,出售HIT 20%及中遠國際貨櫃碼頭10%股權,獲利55億元。2006年,再以340億元作價向新加坡港口局出售和黃港口(持有HIT)20%股權,獲利244億元。到2011年3月,和黃分拆和記港口信託於新加坡上市,作價高達685億元,獲利440億元。三次出售碼頭業務,作價合共1,097億元,和黃獲利739億元。若非特區政府任由大財團操控貨櫃碼頭業務,和黃又怎能賺得過千億元暴利?政府高官方便大財團牟取暴利,損害中小企和工人的利益,亦令香港貧富不均問題愈趨嚴重。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10

高盛涉嫌操控鋁價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557

美聯儲現在正在「覆核」2003年一個有極大影響力的決定——第一次容許受其監管的銀行在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上進行交易。

為什麼不應該讓銀行在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上交易呢?紐約時報記者David Kocieniewski今天發表了一份詳細的報告,論證這一觀點。

根據Kocieniewski的報告,一家高盛控制的企業一直參與了一個精心制定的計劃,通過轉移鋁庫存來拉高市場價格。報告中指出,美國消費者每次購買含有鋁商品時,他們支付的價格一直受到了操控。消息人士告訴紐約時報,在過去三年裡,整個計劃導致了美國消費者多支付了50億美元的價格。

Kocieniewski的調查集中在一家高盛在三年前收購的鋁儲存企業,名為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MITS)。據紐約時報報導,自從高盛買入這家企業之後,庫存外排隊提貨的平均時間增加了超過20倍。因為排隊等待時間更長了,該企業儲存鋁的收入水平也增加了。這部分成本已經反映在鋁的市場價格中。

鋁倉庫是不容許麻木地囤積庫存的——行業標準要求倉庫每天轉移3000噸的金屬。然而,據紐約時報報導,MITS通過每天在不同的倉庫間轉移金屬來繞過這條規定。一位分析師估計,每天轉移的約90%的金屬是轉移到了另一家高盛控制的倉庫。

Kocieniewski寫道,監管該行業的機構LME幾乎沒有顯示出任何改革這種行業行為的動力。這可能是因為LME會收取鋁倉庫1%的租金。限制倉庫的租金收入將使LME損失數百萬美元。

這一切使得出現了一個有點荒謬的工作環境。倉庫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會經常看到同一批司機每天開車跑三四轉。雖然有大量的待處理提貨訂單,但據紐約時報報導,有些倉庫一天裡的12小時甚至更多時間卻仍然門庭冷清。

如果鋁行業的情況真的象紐約時報所描述的,那麼很難找出這種行業行為能為社會帶來任何價值。一些鋁的終端消費企業已經成立了聯盟——包括波音和可口可樂,向高盛施壓。然而,據Kocieniewski報導,這個問題的涉及範圍可能遠不止鋁行業——摩根大通、貝萊德和高盛已經全得到了SEC的批准,在市場上購買大量可供出售的銅,並把它們囤積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699

高頻交易因「操控市場」被英美監管當局罰款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682

金融時報消息稱,本週一美國和英國監管機構對一家美國小型交易公司操縱大宗商品市場行為進行了罰款,此次罰款也是英國監管機構首次對高頻交易進行罰款。跡象表明,英美兩國的監管機構對高頻交易的濫用以及對市場操控越來越擔心。

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週一表示,他們以及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CME集團分別對Panther能源交易所,及該所的一名交易員進行罰款。在2011年8月到10月的3個月時間裡,Panther能源交易所及該名交易員涉嫌利用極高速的超級電腦,在極短時間內發佈大量「欺騙性的」交易指令(下單後不到一秒的時間便撤銷交易指令),干擾了包括石油,大豆,小麥,以及利率和股票指數在內的18個美國獨立期貨市場

CFTC在聲明中指出,在WTI原油市場的一次交易中,Panther能源交易所涉嫌利用高頻交易放出」小誘餌「——將17個賣單合約價格設在85.29美元/桶,遠低於市場價格,並在發佈後不到一秒內取消了該訂單;但同時大量買家瘋狂的湧入市場,推動市場朝向其設定的賣價。

FCA指控稱,Panther能源交易所從美國發送成千上萬的虛假訂單到英國ICE歐洲期貨交易,訂單涉及布倫特原油、柴油以及天然氣期貨。

FCA金融犯罪執法負責人Tracey McDermott表示,

」高頻交易的使用在如今的市場是一個重要和普遍的部分,這些技術如果被濫用,則造成市場極大的破壞性。「

同時針對高頻交易的跨境調查也變得越來越普遍。近年來,從libor操縱案開始,美國和英國監管當局的合作愈發密切。

據悉,CFTC要求Panther能源交易所交易員Michael Coscia上繳其總額達280萬美元的交易收益,同時CME對其處以210萬美元的罰款。CFTC還禁止Panther能源交易所和交易員Michael Coscia在美國為期一年的交易活動。FCA對Michael Coscia則處以90.3萬美元的罰款以及禁止6個月從事交易的禁令。Michael Coscia對此拒絕發表任何評論。

美國高頻交易公司Virtu Financial的交易員Chris Concannon評論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87

美鋁:沒人操控鋁價 LME庫存新規或使市場崩盤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645

FTav:(略有節選)

世界最大鋁產品生產商之一美國鋁業公司(Alcoa),已經站出來反對LME處理倉庫排隊問題計劃中實施的新規。

在提交給LME的信中,Alcoa原材料管理主席Tim Reyes表示,該計劃有「反效果」,其公司認為這是旨在「轉移注意力的東西」。

後者有一些有趣的表述——表明(LME倉庫排隊)問題存在比至今終端用戶和製造商給出的表面解釋更為深層次的問題。表面的解釋一般認為,倉庫所有者有意拖延交割通知的反應時間,因為他們可以從存儲商品中獲得更多的費用收入。

LME的計劃將要求懲罰這些拖延行為,但這樣做將增加使用LME系統的成本。

根據Alcoa的解釋,該問題更為結構性,不僅與利用鋁作為抵押品的一種新型低風險融資行為有關——就像一種高收益但安全的CDO證券一樣,還和我們現在所處的低利率環境有關。

Alcoa在信中寫道:

正如之前計劃的一樣,LME庫存系統又再次完成了其使命,在供應中斷的時候,發揮了緩衝的作用,克服了供求失衡的時期。LME的倉庫,通常分佈在不同的大型金屬消費中心,接收增加部分的金屬產品。有趣的是,用於儲存在倉庫的現貨金屬需求大幅增加,因為全新的低風險融資行為的大量出現。這個現象是由處於歷史低位的利率水平和金屬價格的期貨溢價狀況共同驅動的,當然還有金屬和其它大宗商品作為一種資產類型不斷上升的投資吸引力。

受惠於更大範圍的經濟復甦,我們已經看到,鋁行業的下游產品需求增長加速。基於7月8日Alcoa的估計,全球汽車和飛機市場正在顯現強勁的勢頭,預期分別能實現2%和約10%的同比增長。就算是建築建造市場,預期也能增長接近5%。

相反,鋁生產商卻一直在掙扎經營。雖然下游需求強勁,同時冶煉廠也在不斷的削減產量,LME級別鋁的「滿載價格」(也就是LME市場價格加上相應的地區性溢價)現在正處於4年的新低。消費者現在仍可以以2009年年中出現的價格購買原鋁材料,而2009年中全球經濟才剛剛走出衰退,非常脆弱。

 

為了在LME市場價格和現貨需求實況之間取得平衡,現貨買家支付的地區性溢價是一直存在的。在過去一年裡,這些溢價從歷史上4-8%的波動區間,上漲至超過10%(如下圖所示)。

一些消費者在抱怨溢價走高和倉庫外排的長隊。現在對沖溢價的可行方案是缺乏流動性的,而且只能在場外市場進行。對金融溢價互換交易對手方的信用敞口限制了流動性,而且也不存在針對遠期溢價明顯的基準指標,這對遠期頭寸估值是必要的。

Alcoa總結道:

計劃中倉庫規則的改革的基礎是,市場對高鋁價和缺乏購買鋁渠道的錯誤抱怨。原鋁原料在市場上是很容易獲得的。因「排長隊」而廣為人知的底特律和弗利辛恩LME倉庫(至今為止LME最大的倉庫),其中被金融協議綁定的鋁庫存只佔全球鋁庫存的20%。就算考慮底特律和弗利辛恩LME倉庫的全部庫存,我們估計也只佔全球鋁庫存的35%。實際上,LME系統的總庫存只佔全球存款的50%。現在的鋁價並沒有人為做高——鋁的滿載價格已經比2008年的高點下跌了約40%。現在鋁的滿載價格是2009年年中以來的最低水平。

Alcoa提出的關鍵論點是,在過去五年,在市場對沖現貨的溢價已經變得不可能了,因為LME市場的期貨價格很大程度上與現貨市場的實際情況脫節了。

很多終端用戶或金融消費者完全不使用LME系統了。因為價格的背離,如果用戶需要對沖,他們將不得不增加不大透明的場外互換交易,這對小經營者來說是成本高昂的。

正如Alcoa寫道:

這些規避金融風險買家的利潤,正是通過鎖定LME期貨溢價獲得的,同時很大程度上受惠於低利率水平和倉庫儲存的低成本。當全球經濟復甦,利率上升降低了這種投資結構的吸引力,那麼倉庫的庫存將會自然而然地消失,正如我們今天所看到的。

最後一點是很重要的,因為Alcoa的觀點可能是對的。如果真實世界的利率上漲,對投資者而言,利用期貨溢價套利的融資交易應該會變得沒那麼吸引。那麼,問題就完全由市場自己解決了。

在利率走高的時候,庫存會自然消失,因為把商品轉換成現金的動力不斷增加。凱恩斯在數十年前就預見到這種情況了。

我們認為,LME的倉庫規則改革計劃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只是把努力放在病徵上,而並不能解決病因。實際上,LME沒什麼能做的,因為這個問題只能通過美聯儲加息來解決。LME的所有改革計劃,都將增加還在使用LME系統的小規模終端用戶的倉儲成本,並可能扼殺流動性,把更多的業務推給更不透明的場外雙向互換市場。

對投資者而言,倉儲成本上升就像是用負收益率的證券打擊他們。在最好的情況下,這將導致資本從鋁和其它大宗商品市場流出,流向其它更高風險的投資。在最壞的情況下,這將導致現貨金屬頭寸的無序消失

正如Alcoa總結的,這麼做的風險是令市場完全從認證的倉庫撤走:

LME在規則改革的計劃中指出,倉庫企業可能通過上調租金和處理費用來應對。...因此,LME認證的金屬庫存所有者,將偏好以更低的成本持有金屬,便會撤離LME認證的倉庫。在這種情況下,更大規模的庫存將變得不可跟蹤,市場也無法瞭解庫存情況,同時庫存也會逃離監管者的法眼。這將減少市場的透明度和可見度。

鑑於LME計劃「懲罰」提貨隊伍超過100天的倉庫(要求這些倉庫保證出貨量大於進貨量),這又可能加劇「刷」倉單的活動——這將使交易員有能力通過創造黑色庫存利用或影響遠期價格曲線:

另一個可能出現的結果是,因為金屬庫存被迫撤出隊伍長隊超過100天的LME倉庫,這些金屬可能回到其它隊伍不足100天的倉庫。那些金屬仍可能留在原倉庫,但會註銷倉單,在那裡囤積一段時間,直到某個時候再次決定短時間內同時註冊大量金屬庫存的倉單。因此,這時候這些倉庫就不再有100天的長隊了,這些倉庫就不會受到新規的影響,直到100天的長隊再次形成。這種可能性也會降低可見性和透明度,因為市場將不知道哪些倉庫正在囤積大量庫存,直到這些庫存重新註冊倉單。還存在一種可能性是,市場將會發現金屬在有限的倉庫間來回運轉,這製造了更長時間的不確定性,並導致市場庫存缺乏透明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52

IPO之後,馬云將如何繼續操控阿里巴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273

如果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後,可能會採取傘狀合夥人結構,來維持其合夥人制控制模式。這種模式不同於Google或Facebook的雙重股份制模式。

兩天前的報導顯示,由於港交所不同意阿里巴巴以合夥人制在港交所上市,阿里巴巴與港交所談判破裂,或將轉赴美國上市。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赴美上市,馬云將如何通過合夥人制繼續操控阿里巴巴呢?

據一些知情人士向彭博、路透等媒體透露的消息,阿里巴巴正在尋求美國相關的法律幫助。

一位熟悉阿里巴巴的消息源告訴路透,阿里巴巴目前由28位合夥人控制,其中包括馬云和其他一些高級管理層。阿里巴巴想在上市之後,繼續保持這種合夥人制模式。

該消息源表示,阿里巴巴不會採用Google或Facebook的雙重股權制模式,來維持其合夥人的控制權。

雖然該消息源沒有具體描繪阿里巴巴的計劃,但是幾位公司法律師指出,阿里巴巴28位合夥人,可能會通過設立一個新的合夥人,並讓該合夥人上市,以達成IPO之後繼續掌控阿里巴巴的目的。

律師們表示,阿里巴巴可能會建立「UP-C型公司」,或稱傘狀合夥人結構——這樣,原始合夥人將有比普通持股人大得多的投票權。

根據上述所設想的公司結構,外部的激進投資者永遠無法通過任命董事會成員,來掌控這家公司。

雖然UP-C結構很少見,但是使用這種結構的也不乏其存在:投行Evercore Partners Inc,Vantiv公司以及外匯經紀商福匯。

上述消息源還表示,阿里巴巴合夥人想在IPO後繼續保留控制權,目的是防止外部投資者為追求短期利益而傷害公司的長遠發展。

目前,軟銀持有阿里巴巴35%的股份,雅虎持有阿里巴巴24%股份,二者分別佔阿里巴巴4人董事會席位中的一席。

然而,無論是軟銀還是雅虎,都不是阿里巴巴的28位合夥人之一。事實上,阿里巴巴沒有吸納任何外部投資者作為合夥人。

IPO之後,隨著董事會的擴大,28位合夥人的控制權可能變得更大。而當雅虎出售其所持一半股份之後,它將失去董事會席位。

一些公司管理專家表示,阿里巴巴想在IPO之後繼續維持合夥人控制權,可能會製造與投資者之間的摩擦。

默多克商業學院助理教授Jason Schloetzer稱:

短期散戶投資者可能不太看重投票權,但是長期機構投資者會比較看重投票權。

也有不同觀點,Hardesty資本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資官Dave Stepherson說:

我們認為,如果投資者不喜歡公司管理層的做法,可以直接出售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45

微博生意經:草根牛博操控者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0/781.html

據《金融時報》報道,消息人士透露,新浪微博目前正在籌備赴美上市。據悉,新浪已經聘請高盛(Goldman Sachs)和瑞信(Credit Suisse)作為股票承銷商,擬融資5億美元,預計將於今年二季度完成。在新浪微博上市之際,讓我們再來回顧下《創業家》雜誌之前對微博生意經和微博實力關系譜的解密文章。如何在微博上快速在賺錢?那些上百萬粉絲的草根微博背後是誰?誰在瓜分那些著名的微博賬號?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文/盧旭成飾了別人的夢。據《創業家》雜誌調查采訪,新浪草根微薄排行榜前50名中,有一半屬於“福建幫”,杜子建、“酒紅冰藍”各擁有十幾個。“冷笑話精選”――新浪微博草根榜第一名,粉絲3091529(截至2011年4月22日),直逼《參考消息》――這份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的發行量。幕後博主尹光旭是個85後,福建人,除去“冷笑話精選”,他還擁有另外3個過百萬粉絲的微博。尹光旭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背後是一個龐大而隱秘的“微博福建幫”。天使投資人、號稱“站長之王”的蔡文勝不僅是尹光旭的投資人,同時也是新浪微博江湖中控制粉絲數量的第一人。一位從事微博營銷的資深人士稱,蔡文勝擁有的賬號至少控制了1/8新浪微博用戶,而蔡的一位同行告訴《創業家》,蔡旗下的賬號至少擁有2000萬粉絲。微博江湖第二大門派則是北京的華藝百創傳媒科技有限公司,據稱他們擁有新浪草根微博前50名中的15個,掌門人是當過流浪歌手、搞過選美活動、號稱能“一夜之間毀掉一個集團”的貴州奇男子杜子建。天使投資人薛蠻子已經聯手藍色光標公關公司,分別以250萬元認購華藝百創的24.5%股權。“酒紅冰藍”,真名肖俊麗,單親媽媽,曾經的知名站長,如今是揚州山魯佐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名列微博江湖第三大門派,總舵揚州,活躍於長三角,控制“全球時尚”、“愛情物語”等100多個賬號,其擁有的粉絲數已經突破700萬。悄無聲息間,微博世界中最強勢的三大門派已經形成。如果你樂意,可以理解為三大營銷集團,或者說三大傳媒集團。他們的勢力和影響力超乎你的想象。所謂“圍觀改變中國”,2009年中國微博用戶800萬,2010年達1.25億,並以每月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對於“微博福建幫”、杜子建、“酒紅冰藍”這三大門派來說,微博就是有秘笈的生意,微博就是有品牌的營銷,微博就是與魔鬼浮士德的交易。當中國的微博平臺尚未像Facebook或Twitter那樣找到方向和盈利模式時,他們已經揮斥方遒,日進鬥金。他們是微博江湖最有權勢的人,他們是草根牛博操控者,他們是“微博上的中國”的奇特縮影。很多年以後,微博也許被更新的技術淘汰了,“冷笑話精選”一定還會記得,2011年4月8日在廈門的首屆中國微博營銷大會將成為一個轉折點。他接受了《創業家》雜誌的采訪,“微博福建幫”現出真身,那些隱秘的草根牛博從此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了。為什麽要將首屆中國微博營銷大會放在廈門舉辦?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國內一線城市難道不是微博用戶最多、企業微博營銷需求最強烈的地方嗎?新浪副總裁、新浪微博事業部總經理彭少彬告訴我,“在新浪草根微博排行榜中,排名前五的微博除veggieg(歌後王菲的微博,粉絲2953966)外,其余4個的運營者都是福建人。”天使投資人、站長之王、4399公司董事長蔡文勝很得意:“福建一直和微博有緣分耶,名人微博第一名是@姚晨 草根微博第一名@冷笑話精選 都是福建人,第一次微博營銷大會也在廈門。”這4個微博分別是“冷笑話精選”(粉絲3091529)、“精彩語錄”(粉絲2057299)、“微博搞笑排行榜”(粉絲2033585)和“我們愛講冷笑話”(粉絲1673084)。如果你經常上微博,尤其是新浪微博,你很難不知道這4個好玩的微博賬號,不過我們想告訴你的是,這些賬號都有商業價值,而且都和蔡文勝有關。接近蔡文勝的人士告訴《創業家》,“冷笑話精選”等草根牛博的運營者都潛伏在廈門軟件園蔡文勝的辦公大樓里。3月中旬我們拜訪“酒紅冰藍”時,她說,蔡文勝投資和購買的草根微博所掌控的粉絲數保守估計有2000萬,是微博江湖中最有勢力的一派。你不用為此吃驚。“酒紅冰藍”同樣不簡單。她在新浪微博運營的上百個賬號擁有600多萬粉絲,並在4月份突破700萬。草根微博排名第15的“全球時尚”(1200624)就在她旗下。在4月8日的微博營銷大會現場,我們還見到了華藝百創創始人杜子建。他就是那個花白頭發、張口就跟你談“快克”微博“答案”營銷案例、看上去很古怪的家夥。有人預測杜子建控制了至少500多萬粉絲。和急於在商業領域獲得成功的“酒紅冰藍”不同,已經功成名就的蔡文勝顯然更為謹慎。他在微博營銷大會上講了“微博開發者之道”。4月8日午飯後,他短暫和我們聊了幾句。在接受我們采訪前,他在微博上轉發了一條微博並評論說:蔡文勝用他那口把“粉絲”說成“粉西”的廈門普通話向我們辯解,“首先我澄清一點,別說杜子建、別說蔡文勝、別說任何一個人,就是新浪本身都沒辦法控制微博賬號。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能控制整個微博,那他就是國家首腦了,哪有那麽厲害?微博上的人千千萬萬,有幾個人能控制的?”“冷笑話精選跟你是什麽關系?你買了它嗎?”我直接向他發問。“沒有,他(尹光旭)就是小孩……你要了解,我為什麽去做站長網?我幫助了幾百、上千網站,有的就是幾十萬投資,我一分錢股份都沒有,就純粹幫助的,這就是蔡文勝,(這就是)為什麽那麽多站長欽佩我……冷笑話精選,有機會你們可以采訪他,他在認真做微博的內容,我覺得不錯,我願意幫助這樣的人。”“我聽說他到你的軟件園上班了?”“理解錯了,那個房子是我公司買下來的,我可以租給他。”“現在是不是一說誰控制了微博賬號就很敏感?”“不是敏感,是沒有這種故事……微博營銷跟我沒關系,我也不參與、不關註,蔡文勝是天使投資人,我只會投一些項目,至於我個人把微博做得那麽好,那是因為我個人有能耐,就是這樣。”“現在可以確定的是,第一,你沒有收購微博賬號;第二,至少目前沒有準備用這些賬號做商業的東西?”“沒有!”“這兩個是確定的?”“確定的。”我們不知道蔡文勝為什麽會矢口否認,控制上千萬粉絲,這難道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嗎?幾個小時後,我們見到了尹光旭。尹光旭,整個中國微博界最神秘的人,他是微博草根第一名“冷笑話精選”的主人,同時還掌握其他3個粉絲過百萬的微博賬號。“我是很怕媒體的,都沒接受過采訪。”尹光旭說,“封面文章《天使投資第一人薛蠻子》),最早蠻子是想投我們的。”“為什麽沒投?”“文勝投的。蠻子本來不上微博的,是我們讓他上的。他找我談,感覺我很不主動,我又不能說……”不過,當正式采訪開始,我把錄音筆拿出放在他面前,尹光旭已不肯透露半句和投資有關的事情。下午6點多,尹光旭、杜子建、蔡文勝等“薛系”骨幹簇擁著薛蠻子走出會場外,“中國微博江湖最有權勢者的一次大聚會”曲終人散。尹光旭殷勤地將朋友送上開往廈門機場的出租車,並給不能一一親自送行的朋友打了一通電話表示“照顧不周”。好吧,一切都顯得太神秘莫測。就讓我們從薛蠻子、蔡文勝兩大天使投資人爭搶的85後“小孩”尹光旭開始說起吧。“冷笑話精選”傳奇尹光旭很願意和我們分享他的微博創業故事,他特意坐在離錄音筆最近的位置上。這個時候,他的同事仍在更新他的幾十個微博大號。微博風格如其人,尹光旭是一個典型的85後小孩。他1986年1月出生,福建松溪縣人,身材不高,閩南人特征明顯:高顴骨,眼睛深陷,下巴留一撮胡子,全身上下透出不止25歲的成熟、精明。2009年6月,南京,悶熱,尹光旭在跟3個高中同學混居的房子里,偶然讀到一篇介紹海外新興微博客網站――Twitter的文章。創立於2006年3月21日的Twitter,當時註冊用戶數已超過5000萬,並完成數千萬美元的融資。尹光旭覺得很神奇,為什麽一個發布140字微博的網站會這麽火?他迫不及待跑到號稱已擁有百萬註冊用戶的“飯否”去玩(飯否是中國第一家微博網站,後來因特殊原因被關閉)。此時尹光旭並不知道新浪CEO曹國偉一個月前已計劃進軍微博業務,正處於緊鑼密鼓的調研階段。這一“玩”玩出問題來了。當時,飯否排名前十的賬號粉絲數最多不超3000人,尹光旭一個晚上就註冊了3000個小賬號,全部關註自己新開的主賬號,主賬號粉絲數一夜飆升到第一。“飯否用戶量太少,王興(飯否創始人、後來創辦美團網)那哥們閑著沒事幹,給我發了一封私信:你的小號已經不見了,你大號的粉絲已被我降回來了,小心點啊!”尹光旭之所以這麽玩,是因為在這之前一個月,他已經在豆瓣網上開始了同樣類型的運作,並在後來幾個月大獲成功。2009年5月,已經“吃了睡、睡了吃”,靜心思考半年多“人生方向”的尹光旭決定召集三個高中同學到南京一起創業,方向是做出一個成功的豆瓣小組――“我們都很愛創意”。其做法近乎“無恥”:他和另外三個創業夥伴先註冊100個“馬甲”,每個“馬甲”加5個好友,這500個好友中會有相當一部分反過來加“馬甲”為好友,周而複始,“就用這種比較原始的方法,大半夜在做這種無聊的事情,搞了大概三個月,成第一名了。”當時豆瓣上最大的小組積累好幾年才有15萬組員,尹光旭的幾個小組加起來很快就達到了20多萬。廣告主很快找過來希望投放廣告,其中包括現在的B2C網上商城趣玩網,“我們都很愛創意”每月收入1000-2000元。這對尹來說,意味著成功的開始。一年前的三四月份,他把大學畢業證“留給校長”,提前離開了學校,一直依靠信用卡度日,最高峰曾同時使用5張信用卡套現。尹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乖孩子。他10歲接觸電腦,15歲上新浪聊天室“泡MM”,中學時幾乎不去上課,視韓寒為榜樣:不能隨大流,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做獨一無二的人,因為這個社會不是比你有多優秀,而是比你有多獨特。他喜歡看王永慶、比爾・蓋茨等成功企業家的傳記,大學一年級時一口氣看了上百本,還到網上看余世維、李開複等人的講座。從一開始,尹光旭就想做一個創業家,做一番大事業,他在《創業家》記者和他的同事、同學面前毫不覺得這是大言不慚。現在創業已初步成功的他特意談起一個細節:在最近一次活動上,他終於見到了李開複,上前對李開複說,“以前我認識你,你不認識我,現在你終於認識我了。”自得之情溢於言表。尹光旭並不是最早玩新浪微博的,但卻是玩得最好的。2009年8月28日,新浪微博低調內測之時,“目的性很強”的尹光旭並沒有馬上撲上去。就在之前的7月8日,當時國內主要的微博平臺飯否、嘀咕、嘰歪都紛紛被關停,很少有人看好新浪微博,就連搜狐CEO張朝陽都斷言,微博毫無價值。反而是常年泡論壇的杜子建、酒紅冰藍等人第一時間成為新浪微博的用戶。但尹很快緩過神來,2009年10月,他一氣註冊了100多個微博賬號,其中包括一些成功創業家的名字比如美特斯邦威創始人周成建,和一些特定的名詞,比如“創業事跡”、“複旦大學”、“王府井”等。他當時認為微博是一個個自媒體,鏈接和名稱會非常有價值。毫無疑問,這是在模仿蔡文勝搶註域名的打法。他期望在企業和名人開通微博時發一筆橫財,讓對方來購買搶註的賬號,但至今沒任何收獲。但你不能說這招完全錯誤,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在微博上非常活躍,杜子建就曾經希望撮合擁有“李國慶”賬號的《萬家科學》主編李國慶將賬號賣給對方。所有人都在懷疑新浪微博究竟能運營多長時間,但尹光旭無視之。他告訴《創業家》:“最大的風險是自己,你都一無所有了,還有什麽風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為什麽那麽多草根能創業成功?一無所有,很多人還有負債,這時候你就會想你必須成功,你會想盡一切辦法成功,不成功你也要把它搞到成功。”2009年11月,新浪微博註冊用戶超過100萬。2009年12月,尹光旭把重心從有固定收入的豆瓣小組轉移陣地,開始正式“做”微博。他分析,互聯網發展早期,笑話網站流量很大;豆瓣上,笑話類的小組也做得很好;他相信歷史會在新浪微博上重演,專門註冊了10個跟笑話有關的微博賬號,發揚搬運工的精神,從各大笑話網站直接取材,編成140個字的“微博體”發到新浪微博上,一周後他發現,“冷笑話精選”賬號最能吸引粉絲,遂將其作為主打。當時,尹光旭在豆瓣上管理的小組用戶已達30萬,而新浪微博上最紅火的女星姚晨粉絲數不過20多萬,粉絲數超過1萬的普通微博賬號寥寥可數。對尹而言,這是糾結的時刻:一邊是能賺錢的30萬豆瓣用戶,一邊是剛起步前途未蔔的新浪微博。他讓創業夥伴繼續經營豆瓣小組,而自己在新浪微博小範圍實施“增粉策略”:拿自己的微博賬號去加2000粉絲,有800-1000會反過來加他好友。在飯否上“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經歷讓他吃一塹長一智,“你在平臺上做事情,要考慮一個平臺的底線是什麽,這也是我在新浪微博上比較保守,絕不幹歪門邪道的事的原因。”一招不成,一招又來。尹光旭加粉絲比較多的賬號為好友,想辦法讓其轉發自己的微博,或者讓自己另外9個賬號一起轉發“冷笑話精選”賬號的微博。“冷笑話精選”早期也曾遇到過瓶頸,當粉絲只有500個時,尹光旭拼命想,怎麽才能突破1萬呢?他把前五十名的草根微博都學習了一遍:發什麽內容說什麽話可以吸引大家關註,用戶的評論是什麽;向名人博主偷招――為什麽有的博主粉絲數很多,有的微博轉發量很大……不斷反思,並優化自己的內容。但他從沒想過做原創微博,“自創就把自己局限掉了,把資源整合到這里來,用戶要什麽給什麽,這不就是商人的理念嗎?”尹光旭是草根微博里第一個將文字和精美的圖片結合起來的博主,“當時大部分的微博,就一條文字,都不帶圖片,我把圖做得很精美,效果很好,很多微博博主都模仿。”經過加粉、轉發、偷師、圖文結合等手段,2010年1月,“冷笑話精選”的粉絲量突破了1萬,3月達到3萬,打入草根微博排名前十,5月則達到十幾萬,成為草根微博第一名。水漲船高,這並不是偶然的――新浪微博在2009年11、12月批量引入名人、明星,病毒式傳播廣泛吸引用戶。與此同時,2010年1月搜狐微博和網易微博相繼內測,4月1日騰訊微博內測,4月6日鳳凰微博內測,微博成為中國互聯網兵家必爭之地。2010年4月28日,新浪微博用戶突破1000萬。微博粉絲基數的暴漲,加上很多人沒有關註到笑話領域,讓尹光旭占了先機。不過,一位微博營銷界人士說,“冷笑話精選”其實就是類似《故事會》,可能擁有龐大的讀者群,但是未必有那麽大價值。尹光旭並不這麽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傳播性未必好。微博不只是媒體,還是傳播的渠道,要先傳播再媒體,如果先媒體再傳播,很難在初期找到關鍵點。我比較慶幸很多人還沒發現這個需求,不屑於做笑話。”我問尹光旭,為什麽很多精英用戶在新浪的大力推薦下都沒有他這樣的草根微博用戶成功。他說得一針見血,“為什麽草根微博會成功?因為精英有微博後自戀,只發自己的東西,琢磨一個小時,精心組織語言發一條微博,一天發3-5條,那就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而傳統的笑話類網站站長覺得微博的流量還不如自己網站大呢,還幫新浪做了推廣,何必呢?微博是未知的市場,一些有收入的網絡營銷人員目光比較短淺,也不會加入。”目前,尹光旭的公司養著30多名員工,現在還沒開始賺錢,他正忙於做一些基於微博應用的軟件開發。蔡文勝說,“說句不客氣的話,我現在不需要賺那個錢,你說對不對?你幹嗎著急賺錢?十年前新浪網流量很大,能賺錢嗎?不容易。8年前百度能賺大錢嗎?不容易。但不影響它們現在賺很多錢。”微博秘笈:養賬號、兵團作戰、大號帶小號盡管尹光旭的故事很震撼,但這遠非微博江湖的全部。《創業家》雜誌特約顧問、NTA創新傳播機構創始人申音對於微博營銷大會的總結頗有深意。85後尹光旭背後的那個70後正是蔡文勝。蔡文勝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發現草根微博價值的人”。2010年世界杯期間,蔡以猜世界杯4強送iPhone手機的活動在微博引起轟動,通過這一活動蔡獲得了數十萬粉絲,盡管至今仍有微博營銷界資深人士認為這是一次“欺詐”,但蔡已經通過批量收購大粉絲量的微博賬號穩坐草根微博界第一把交椅。在蔡文勝借世界杯擴大聲勢前兩個月,如今名為微博江湖第二的杜子建(生於1966年)已經通過微博舉辦了一次晚會,並引起轟動。2009年9月,杜子建收到新浪微薄內測的邀請碼,此時杜正在謀劃號稱能覆蓋全國20個賽區的“選美”大賽。玩了一個月微博後,這位坐過5年牢、曾是天涯論壇4個版塊創辦人的資深網友覺得微博“不得了”,開始深入研究。2個月後,杜決定不玩“選美”,改玩“圍脖”。他的選美公司有48名員工,當杜宣布調整戰略方向全力織“圍脖”後,12個人選擇了留下來。當時杜並沒有業務和客戶,但他意識到,把賬號養大是能賺錢的。“我叫他們養賬號,所有願意留下來玩微博的,就是玩兒,玩兩三個月,我照發工資,你把你的專業做出來。專業是什麽呢?你把你的賬號做大,比如關於健康的微博,你就專門講健康知識。”2010年4月,杜子建收購了第一個草根微博賬號:當時排名前五、擁有十來萬粉絲的微博被他連人帶號“一鍋端”――賬號買斷,人進入公司工作。但對於價格等詳情,“大嘴”杜子建嘴巴卻很嚴,一概“保密”擋回,只透露該賬號價值現已漲了10倍。杜子建有“苦衷”:“你要知道我在微博里面爭議有多大,多少人在追著搞我,多少競爭對手在盯著我。”據說,華藝百創在新浪微博上用“機器註冊”了大批賬號,這些賬號的粉絲數幾乎為零,也就是所謂的“僵粉”賬號。他用這些賬號給交了幾萬元“維護費”的企業官方微博增加粉絲、轉發微博。這樣的“僵粉”兵團讓中海互動創始人艾頌充滿警惕,她還記得開心網剛興起時,一些開心網“達人”轉發一條廣告能拿6000元,但是隨著僵粉的加入,市場被做爛,現在幾百元的價格都有人做。看上去,新浪官方對杜子建的做法並不滿意。“在廈門我跟杜子建講,如果你再這樣搞,我把你的賬號封掉。”新浪副總裁、微博事業部總經理彭少彬對《創業家》說。但是,不能因此就否認杜子建對於微博營銷界的“貢獻”。“我是最早一批懂得微博會形成傳播鏈的人,最早提出來微博要經營的概念,最早提出微博可以建立個人品牌的概念,最早提出微博可以做成私人雜誌的概念,我在里面起到的引導作用是非常大的。”說起這番話,杜瘦削的臉上一如既往堅定不移的表情。可以說,杜子建是最早清醒地意識到新浪微博價值,並采取“兵團作戰”的人之一。而決定這場戰爭勝負的根本是誰擁有足夠多的真實粉絲,誰在微博形成真正的影響力。當杜子建收購第一個微博大號時,他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場強者之間的戰爭。誰有資本,誰就能獲得足夠多的“V號”。誰有“大號”,誰就能影響足夠多的“小號”,同時將足夠多的“小號”養成“大號”。幾個“大號”帶一堆“小號”群體作戰,這已經是各大門派通用的戰術。尹光旭做豆瓣小組的經驗讓他也很早意識到“大號帶小號”操作模式的價值。2010年3月,尹光旭說服了其他三個創業夥伴,全力經營新浪微博。“冷笑話精選”粉絲數此時已排到新浪草根微博前十名,他開始做“精彩語錄”等“小號”。當時,新浪微博上已經有名為“經典語錄001”的賬號,排名很靠前,“但他只有一個語錄,而我有兩個很大的號。”尹光旭使用“冷笑話精選”轉發推薦“精彩語錄”,去年還落後十多萬粉絲的“精彩語錄”如今已將對手拉下幾十萬粉絲。說到“大號”帶“小號”的兵團作戰,不得不講講“酒紅冰藍”和她的團隊的傳奇故事。我第一次見到“酒紅冰藍”,是在上海的一家茶餐廳,她並不掩飾對美食的熱愛,以致於午餐結束後我對兩個人吃了那麽多食物目瞪口呆。她是那種大大咧咧的女人,曾經有幾年邊帶孩子邊在家做了四個網站,每天獨立流量達50萬-60萬。在見到“酒紅冰藍”之前兩個小時,她在微博上說:微博營銷這個行業水很深,“酒紅冰藍”摸到個中門道也有一個曲折的過程。2010年11月12日,肖俊麗正式創辦山魯佐德,希望為傳統企業做電子商務咨詢、培訓和托管服務。正式掛牌的第二天,她出差到北京談訂單。待了23天,一個訂單都沒接到。“我比較要強,公司開了半個月還沒接到一個單,就很生氣。”員工卻安慰她,沒事、沒事,我們給你做了很多粉絲。肖俊麗以為這是安慰她的玩笑話,沒放在心上。等她回到揚州,一看報表,大吃一驚:17萬粉絲變成了29萬。這要歸功於山魯佐德的策劃總監丁基生。丁基生和尹光旭一樣是85後,新浪微博剛剛推出時他還在河南一所大專院校上學,用手機註冊了一個賬號“精選語錄”,偶爾到網吧更新一下微博。“酒紅冰藍”是他另一個微博賬號(如今的“星座小巫”)的第一個粉絲,兩人互有交流。有一天,“精選語錄”發了一個笑話,碰巧被姚晨看到並轉發了一下,結果當天增加2000多粉絲。此後,“精選語錄”的粉絲一路高漲。丁市場營銷專業出身,當然知道其中的價值。2010年6月,他還沒決定退學,“精選語錄”粉絲已達10萬,易迅等廣告主找上門,轉發一條50元。但單槍匹馬做微博營銷有點難,他想投靠一家公司。2010年8月,“酒紅冰藍”收到一條私信,“我是丁基生,你還記得我嗎?”丁此時已從大學退學,他表哥幫他在上海松江一家物流公司找了份挑揀物品的工作,月入1500元。見面後,“酒紅冰藍”發現丁居然做了一個粉絲數量達17萬的賬號,“擁有17萬粉絲賬號怎麽會沒人要你呢?”吃完飯,她跟丁說,你先找個房子住下,每天安心做粉絲,給你算工資。她問丁,你要多少錢一個月?丁說2000元。她給丁開了3000元。在“酒紅冰藍”去北京期間,“精選語錄”17萬粉絲變成了29萬。靠接“轉發”零碎生意(即轉發客戶的微博幫助客戶推廣)和賣掉一個大號,山魯佐德很快實現盈利。嘗到甜頭的“酒紅冰藍”放手讓丁基生做更多的微博賬號,主要針對女性、瘦身、時尚、旅遊、汽車、數碼、招聘等潛力巨大的行業。“我們有100多個賬號,最大的賬號是‘全球時尚’(粉絲超過120萬),粉絲十幾萬的微博賬號有幾十個。”跟“微博福建幫”的“冷笑話精選”像《故事會》這樣的大眾媒體不同,“酒紅冰藍”的賬號更像行業專業媒體,而且主要針對B2C領域。僅僅創業幾個月,山魯佐德已經簽了上百萬元的單了。“酒紅冰藍”說,今年的營收目標是每天1萬元純利潤。其收入來源主要是:大公司的年單;單個項目策劃案;其他公關公司提供的微博“轉發”生意。她說,目前微博營銷公司的百萬元大單並不特別多見,企業客戶一般還處於試水階段,大多數的需求是官方微博維護、短期推廣活動等。以維護某企業官方微博為例,維護一個月,更新500條跟公司和產品相關的微博,增加5000真實粉絲,組織兩次線上活動,收費是2萬元(含策劃費)。一個粉絲4元,貴嗎?她認為一點不貴,“曾經有一個企業覺得給我錢不劃算,自己請兩個員工做官方微博,月工資共5000元,一個月做下來只增加了500個粉絲,一個粉絲10元。”據《創業家》調查了解,一個粉絲量60多萬的微博賬號,只轉發公關公司的廣告,每條值300-500元,每天15條左右,月收入穩定在15萬元左右。“如果它們被三大勢力收購,接下來很多公關公司、企業想做微博營銷,只能找我或者杜子建。”“酒紅冰藍”說,蔡文勝雖然掌控的微博粉絲最多,但當前主要用於為自己旗下的網站、軟件應用做推廣,並不對外提供微博營銷服務。做一個大賬號不容易,做一個微博賬號工作室更不簡單。“酒紅冰藍”的思路是,賬號全部自己做,滾雪球般發展壯大。這需要專人負責賬號管理。山魯佐德行政總監肖勇的一個重要的工作是把握每天微博的熱度,並及時跟進調整適應市場需求,這是微博大號管理者每天必做的功課。新浪微博最早流行段子,後來變成星座、語錄,今年2月份流行心理學。“酒紅冰藍”說,“我們做了一個心理學相關的賬號,特別熱,每天粉絲增長5000-6000,多轉發一條都能增加上萬粉絲,別的團隊看到後也會上來做。”於是我們看到微博上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微博賬號經常“城頭變幻大王旗”,也就是不斷改名。改名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賬號名字只能越改越高級,所謂高級是指商業價值要越來越高,比如從星座類改為時尚類。如今你看到的“全球時尚”,正是當年的“精選語錄”(這個賬號現在粉絲僅298個)。瘋狂的粉絲爭奪戰:要現錢還是要未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微博大賬號的價值。一位做微博營銷的創業者摩拳擦掌,“現實就是,沒幾個大賬號很難混下去。你得幫我問問他們是怎麽做出來的。”如果你看到這些大賬號的廣告報價單,你也會“羨慕忌妒恨”。我們在采訪中了解到,微博女王姚晨一條廣告微博的報價已經達到6-8萬元,“作業本”則告訴我們,“每天都有四五十封私信要求投廣告,高的給到1萬。”今年3月初,杜子建在北京召集那些沒有被收編的20個草根微博“大號”開會,希望將它們“包”下來,每月6萬元,被“包”的微博賬號只能接華藝百創的訂單。但只有兩個賬號甘於被“包”,其中包括一個粉絲量達80多萬的草根微博大號。上海達思公關公司的一位創始人對《創業家》表示,“當微博上的大賬號為少數人掌控時,漲價已經毫無懸念。就像中央電視臺的廣告每年都會提價一樣,客戶沒有更好的選擇。”中海互動創始人艾頌說,“現在幾乎是一周一個價,以致於給客戶報價時會寫明‘報價本周內有效’,一個月能漲30%。”廣告人出身的艾頌對於當前的微博營銷行業現狀頗為感慨,她更看重廣告的創意和效果。“這幾個月價格漲得很快,而且還會繼續漲,最起碼我們有提價的打算。”“酒紅冰藍”說,“新浪微博粉絲排名前50名的草根微博賬號,25個和蔡文勝有關,15個左右是杜子建的,10個左右是我們的。”在粉絲爭奪戰中,馬太效應明顯:擁有粉絲越多,越容易吸引更多的粉絲;反之,粉絲越少的越難增加粉絲。這就使得現有的微博大號擁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市場各方都有極強的收購欲望。據微博營銷圈人士透露,蔡文勝和新浪微博關系密切,新浪微博內部清楚每個草根微博大號背後的運營者,並給蔡文勝牽線搭橋。但對於這一說法我們沒有得到新浪官方的證實。2011年3月23日,新浪微博啟用t.cn短域名,該域名此前歸蔡文勝所有。有業內人士稱,蔡文勝可能和新浪有更深合作。2010年4月15日才開通新浪微博的蔡文勝多次公開表示只專情新浪微博平臺。最起碼從目前來看,蔡文勝做了一筆筆超值的買賣。據知情人士透露,蔡文勝2010年2-3月份開始收購微博賬號,早期一個擁有幾十萬粉絲的微博賬號只需5-6萬元即可買到,“現在誰賣啊?他確實是一個很厲害的人,至少有2000萬粉絲。”通過收購,蔡文勝已經成為微博江湖的老大。據尹光旭介紹,他手上掌握的過百萬粉絲微博賬號已達4個,分別是冷笑話精選(309萬)、精彩語錄(205萬)、星座秘語(159萬)、創意工坊(133萬),草根微博排名分別為第一、第三、第六、第十,總粉絲量約800萬。加上已被蔡文勝招攬的“時尚經典語錄”(150萬)和其所養“小號”如“美圖秀秀”(69萬)等,以及蔡文勝個人微博的322萬粉絲、其運營的應用軟件官方微博粉絲量,蔡文勝擁有2000萬粉絲的估算應該偏差不大。蔡文勝的強大讓業界充滿擔憂。新浪微博上似乎還沒有“知識產權”一說。“你發一條,它抄一條,把你抄死了,它不就起來了?”也沒有一個經營微博賬號的公司敢高舉“原創”大旗。一位資深人士告訴《創業家》,他們輕易不敢將自己正在“養”的細分領域微博賬號暴露,更不敢推到新浪的草根微博排行榜上。他抱怨說,草根微博運營者都被趕跑了,“慢慢地新浪微博就要變成蔡文勝的微博了……”被質疑的不僅僅是蔡文勝,幾乎所有試圖商業化運營的草根微博都受到市場的廣泛質疑。4月份,我在上海汽車南站見到了旅途之中的“作業本”。廣告文案出身的“作業本”是微博上少有的原創寫手,他風格犀利、文字獨到,目前擁有接近25萬粉絲。“作業本”是生活在文字和思維里的那種人,他說,“你說這些人無恥不無恥?你說他們剽竊過我多少次?你也許沒算過,我算過,至少100萬,把你的東西複制、粘貼的次數,加到一起至少100萬次。”對於尚處於春夏之交的微博營銷產業來說,這顯然不僅僅是道德問題。中海互動創始人艾頌很認真地說,“你現在只要成立一個公司專門在微博上幫助打版權,你就能富了,一打一個準。就聯系那些版權的所有者,一定能找到,你就說有人盜用你版權,你打不打這個官司?打贏了大家分錢,真的!”艾頌有點悲觀,微博的水化程度比想象的還要快。“我相信微博的未來不是資源的並購,Social media(社會化媒體)才剛剛開始。如果新浪出一個全站的方案,一天一萬塊錢,全站可見,我要買全站可見的大號推廣,你除非低於一萬塊錢,不然你就沒有競爭力。我之所以不做大號,是因為我覺得這種商業模式和核心競爭力不在我手里,現在我壟斷了有定價權,但將來未必有。”杜子建則宣稱自己是另一種狀態,“我們公司接的都是大客戶,一般的單都是3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單我們都懶得接,小活、臟活我們都不接。”他的底氣源於他一直到處宣揚的“答案營銷”,“一個好的網絡營銷,給答案就行了。比如在微博里,我說餓了,這時候賣方便面的、賣面包的都可以跟進去給一個怎麽解決的答案。”廣州尚道女性營銷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桓在微博上是這麽記錄杜子建的觀點的:2010年12月,杜子建獲得薛蠻子的投資。今年2月,薛蠻子告訴《創業家》:“我投資杜子建之前,把藍色光標(國內第一家登陸創業板的公關公司)拉進來了,我們投一樣的錢。藍色光標給杜子建派CEO、CFO等人才,還將藍色光標750多個客戶的微博需求全部交由杜子建的公司完成。”3月19日,藍色光標發公告稱,以250萬元認購杜子建的華藝百創全部股權的24.5%,其中240196.08元將註入註冊資本,2259803.92元作為溢價註入華藝百創的資本公積金。薛蠻子以同樣的出資占華藝百創24.5%的股權。他說,“我只投了45天,就漲了10倍,沈南鵬和閻焱都要投。華藝百創今年如果做得好營收3000多萬元,不好也有2000多萬元。”和杜子建深耕“答案營銷”不同,“酒紅冰藍”更像是微博上針對電商的媒體,她和團隊不想把寶都押到新浪微博平臺上。“互聯網變得太快,新浪微博現在還是測試版,哪天被關閉了也有可能。哪怕你有1000萬粉絲,也不知道其中一個粉絲的數據。”她還是想在電商領域發力,養的很多“小號”跟女性、時尚有關,她打算下半年建幾個女性、時尚方面的電子商務網站,將微博粉絲轉移過去,“註冊用戶數據,這才是最根本的東西。”大浪淘沙,新浪淘金,國內幾大互聯網公司都在瘋狂爭奪粉絲,微博的商業及人性形態會像這個處於轉型期的國家一樣,會逐漸理性、完善,變得正常、美好。作為一名有投票權的最終用戶,你關註,或者不關註那些草根牛博,他們都在那里。自互聯網進入中國以來,從論壇到門戶,從垂直網站到社區網站,從Web1.0到Web2.0,一直活躍著一批從事網絡營銷的創業者,但要論爆發性、戲劇性及影響力,草根微博操控者將此發揮到極致。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盧旭成 | 編輯: | 責編:孔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