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他從窮牧師 變王雪紅心靈導師

2011-5-23  TCW




下著濛濛細雨,五月十五日,全台灣七個城市的教會,發動萬人上街義走,要求政府正視家庭的重要,他們的聲音,連總統夫人周美青都要親自回應。

士林靈糧堂主任牧師劉群茂,正是這次活動背後的推手之一。

他是台灣教會界的風雲人物,他在十六年內,讓士林靈糧堂從一百人的教會,快速成長到四千人。台灣首富、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姊妹,都選擇在這裡做禮拜,王雪紅母親楊嬌的告別式,劉群茂也以王雪紅家庭牧師的身份主持。

仔 細看劉群茂的工作內容,其實他更像一個中型企業的執行長。「我們(指靈糧堂)一個月的經費,就要六百多萬元。」劉群茂說,他有秘書,要管理五十名全職工作 的團隊,除了教會,他還經營「關係企業」。士林靈糧堂旗下,還接受政府委託,經營老人日間照護中心、長青學院、課輔班,全都是非營利服務。

每到星期天,士林靈糧堂門口就會出現排隊等著上教堂的人潮,能容納九百人的大堂,每星期還得分四次做禮拜,才能容納所有的信徒。

他也是王雪紅最倚靠的牧師,二○○三年威盛和友訊商業間諜案爆發時,王雪紅一下飛機,就直奔士林靈糧堂,找劉群茂傾吐所有的憤怒和不滿;今年四月,母親楊嬌過世時,最後為王家家屬引領楊嬌靈柩的,也是劉群茂。

建立教會制度幫助毒蟲和欠債百萬的人

三十年前,劉群茂可從來沒想過自己會當上牧師。「我最怕當傳道人,」劉群茂回憶,他生在富裕之家,從東吳大學電算系畢業後,原本計畫出國唸書,像父親一樣賺錢、創業。

沒想到,一場宣教年會改變了他的一生,他心裡突然有個聲音:「人只有一生,」他回憶,「你要做的,是服侍上帝,拯救靈魂。」這句話,決定了他三十年的人生道路。

他先在台北靈糧堂做十四年牧師,一九九五年,他和太太搬到福林橋邊的士林靈糧堂擔任主任牧師,當時教會只有一百個信徒。

沒有資源,是他的第一個挑戰,剛開始他一個月的薪水,只有一萬多元,扣掉他和太太,教會只有一個全職人員。

劉群茂反覆思考教會的價值,「很多功能,其他團體都能提供,只有心靈的感動,是教會不能被取代的。」

他曾經遇過毒蟲帶著海洛英上教會,幫對方克服毒癮;也曾經替教友跟地下錢莊談判;他也曾送遺體到太平間,「最後家屬都跑光了,只剩下傳道人,」他淡淡的說。

「我們還開過『百萬俱樂部』,」他笑著說,只有欠債超過百萬元的人,才有資格參加,「我找負債超過千萬元的人來教,如何走出喪志陰影,重新站起來。」

劉群茂一面不厭其煩的溝通,十遍、百遍的反覆溝通靈糧堂的理念,一面必須建立制度,確定整個教會所有活動,都是根據靈糧堂的信仰,而後有了核心幹部,教會開始急速成長,一九九七年,靈糧堂從舊公寓搬進舊紡織廠,信徒人數突破上千人。

王雪紅就是在這個時候加入靈糧堂,當時王雪紅剛從海外回來,她已經受洗,在尋找一個適合的教會。王雪紅雖然在新店威盛總部工作,但在大姊王貴雲和朋友介紹下,王雪紅被士林靈糧堂的聚會吸引,十幾年來,她固定在士林靈糧堂做禮拜。

改變首富思維協助王雪紅做出關鍵決策

劉群茂回憶,剛開始,王雪紅是遇到瓶頸時,尋求教會的幫助。一位王雪紅的老部屬回憶,王雪紅這一生最關鍵的決定,就是當宏達電第一輪投資的十億元資金燒完後,究竟要不要再投資另一個十億?

王家二房天天替王雪紅的事業禱告,當時王貴雲告訴王雪紅,「每次她禱告,心裡就有個聲音告訴她,『投資手機!』」王雪紅終於下定決心,加碼投資宏達電。

劉 群茂不願透露和王雪紅的談話內容,但他觀察,這幾年,王雪紅對信仰的出發點,也有所不同。一開始,王雪紅是遇到自己的難題,從禱告中找答案,但是這幾年, 王雪紅經常說,她經營企業,不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財富,「我是為上帝經營。」劉群茂轉述。跳脫為自己出發的思維,王雪紅可以看得更寬廣,做出別人不敢做的決 策。

採訪過程中,記者也在靈糧堂多次遇到王雪紅,身為台灣首富,王雪紅在教會裡卻毫無架子,提到信仰的體悟,她說,「凡事都要感謝。」她甚至把自己的家,開放給教會小組聚會。

陪伴楊嬌養病一週四次, 在病榻前禱告

王雪紅母親生病那段時間,劉群茂經常一個星期要到林口長庚三、四次,和王雪紅一起大聲禱告。為了母親的病情,王雪紅經常來「值夜班」,整晚陪在母親身邊,王雪紅不但變成照顧病人的專家,「她還開玩笑說要發明一台『洗頭機』,讓病人在床上也能洗頭。」劉群茂笑說。

採訪結束,時間已經是晚上八點,劉群茂提著青菜,要回家煮飯;一如往常,他第二天早上五點,又會出現在靈糧堂,當第一個開門的人。日復一日,十六年的堅持理念,從小教會的窮牧師,變成台灣首富也要傾聽的心靈導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32

富邦金副董事長 沉澱心靈看見遠方 蔡明興:藝術教我的投資道理

2011-8-29  TWM




金融市場征戰快三十年的蔡明興, 冷靜而理性,遇上熱情感性的太座翁美慧,兩人性格迥異,凡事各有看法,卻在藝術的婚姻生活裡,找到平衡點,而且合作無間,充分印證「藝術即生活」之道。

撰 文‧劉俞青、陳兆芬

八月還沒過完,台股已經大跌一千多點,很多投資人跟著每天不斷往下掉的指數,身心備受煎熬,精神壓力大增,甚麼才是解除 市場壓力的良方?歷經幾度經濟動盪,慣看景氣起落的富邦金控副董事長蔡明興,氣定神閒地回答:藝術。

「從一九九八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二 ○○○年網通泡沫,到這幾年金融海嘯,好不容易才學會,眼光要看遠,不要只看眼前,這也是從藝術投資市場上學來的。」蔡明興說話的這一天,台股盤中上下震 盪超過二百點,心臟不好的人,恐怕很難承受這種劇烈震盪。

不過,即使愈來愈老僧入定,但近期這一波全球股市回檔,仍讓他高度警惕。「尤其日 前索羅斯(George Soros)宣布解散旗下基金,這個大動作等於是在昭告天下:『這局勢我看不懂,收山不玩了。』由此看來,這個市場顯然還要繼續波動好一陣子,不會馬上就 結束。這對我們從事金融市場的操作,當然會是很大的挑戰。」這是蔡明興首度對近期動盪的全球金融局勢,發表看法。

理性與感性 伉儷性格完美互補蔡明興是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的二兒子,他有一位鋒芒比他更勝的哥哥、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對外,低調的蔡明興始終不爭功,總在所有鎂光 燈打向哥哥時,快閃離去。但蔡明興其實一直是集團的「總投資長」,在金融市場裡征戰近三十年,長期面對金融市場的波動起伏,承受壓力之大,絕對不在哥哥之 下。

儘管如此,但蔡明興在集團內或朋友圈,都是出名的好脾氣,露齒大笑幾乎成了他的金字招牌。員工說,「二董脾氣好,幾乎不曾見過他罵 人,」一位幾乎每周與他一起打球、喝酒的多年好友說,「阿興仔以前脾氣就好,這兩年來更好了,藝術和宗教真的影響他很大。」而引領他進入藝術與宗教殿堂 的,是他的太太翁美慧。

投資需要極度的冷靜、理性,但翁美慧偏偏就是熱情而感性;表象來看,兩個人似乎個性互異,但一冷一熱的內涵其實是完 美的互補,相處上自然呈現一種差異性的趣味。

例如直到今天,富邦集團其實已經繳出一張非常漂亮的成績單,富邦金控躍升為國內第一大金控,但 蔡明興還是工作狂。「我沒有上下班的,有時晚上在家看電視,突然想到一個點子,我會立刻打開電腦或手機,和同事討論。」蔡明興說,自己的「下班」就是睡 覺,「因為我經常是一直到睡覺前還在工作,或者說,是一直工作到想睡覺才去睡覺」。

「這時候我的功能就出現了,我的工作就是負責不斷拉他出 去,看戲、聽音樂、看表演,反正做甚麼都好,就是把他從工作中拉出來。如果可以有一段長一點的時間,就出國旅行。」渾身都是藝術熱情的翁美慧遇上理性的蔡 明興,像是天生注定的夫妻。

無論工作再忙,一家四口每年固定會有一趟出國旅行,到了當地,「逛美術館」幾乎成了必定行程。

擘 畫「粉樂町」 夫妻同心改造台北城例如最近一次,是全家一起去西班牙的第四大城畢爾包(Bilbao),「這城市竟然能因為一座古根漢(Guggenhaim)美術館, 而徹底改變。」開口不脫藝術本行的翁美慧說。畢爾包原本已是沒落的工業城,卻因古根漢美術館建立而完全改觀,成為全世界城市重建典範。

「當 年古根漢要來台中沒成,真的很可惜。」蔡明興一句話立刻又拉回到現實。他說台灣缺乏城市美學的概念,如今要想台北哪個建築物讓人印象深刻,還真的想不出 來。「勉強要算,大概只有如今敦南誠品那棟建築物,那是當年我堂哥蔡辰男蓋的」既然台灣感受不到美學,翁美慧決定放下董娘身分,捲起袖子自己來做。她一手 擘畫的「粉樂町」就是秉持這個概念,在平凡的城市裡加入美麗的藝術元素,在極其有限的預算裡意圖改造台北城,讓藝術可以充分融入生活。「如今,藝術是我生 活的全部!」翁美慧直言。

蔡明興其實比哥哥蔡明忠還早結婚、早生子,他和翁美慧兩人結婚整整二十五年,子女大學畢業後暫留國外,在金融機構 工作。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邁入第六個年頭,連蔡明興也舉雙手支持,不單純只是出於對太座的認同,對蔡明興而言,藝術是興趣,可以紓壓,但 回歸現實,當然也是投資。

在投身藝術之前,翁美慧說,「自己成長過程常常覺得很孤獨,因為沒人了解我。」所以當她第一次在紐約看到梵谷的名 作〈星空〉時,唰一下當場眼淚就掉下來了,因為她在畫裡強烈感受到梵谷的孤單感,「忽然覺得有一種被理解的感覺,所以藝術和生命、和心是不可分的。」翁美 慧動容地說。

「就像你遇見我一樣,」蔡明興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接下太座的話。蔡明興的藝術生命確實是從翁美慧開始,「但我很有慧根,」因為 蔡明興的收藏,無論質與量,都早已是國內知名。尤其是畫家常玉的畫,蔡明興應是目前全世界最完整的收藏,一幅舉世聞名的〈白裙女子〉畫作,就掛在富邦大樓 十五樓,蔡明興個人樓層的最顯眼處,是當年蔡明興向一位法國收藏家購得,如今市價已經難以估計。

不殺價吸引佳作 控制預算不做冤大頭買畫、收藏畫,蔡明興承認自己不可能完全只有純藝術的想法,「我常說,藝術是投資、欣賞兩相宜,有人是純投資,有人只欣賞,但我說如果 能夠兩者兼具也滿不錯,不過我到目前為止,沒有賣過一件藝術品。」蔡明興說自己每次在買畫的瞬間,除了喜歡之外,的確也會考慮「未來的升值空間」,一旁的 翁美慧則搖搖頭說:「我完全沒有,為什麼藝術一定要有number(金錢數字)?」夫妻間的差異自然呈現,卻意外地和諧。

雖說不要以金錢來 衡量藝術,但翁美慧還是承襲了「中國傳統女德」,買東西一定要殺價,買藝術品更是非殺不可。但這一點,蔡明興則不認同。

「我買畫不殺價,這 一點全市場都知道,所以你認為我買貴了嗎?那你錯了,只有這樣我才會買到最好的藝術品。因為全市場都知道我買畫不殺價,所以一有好東西第一個一定想到我, 不會想到那些會殺價的。」蔡明興說,因為藝術品是限量的,不是在市場買菜,沒有就沒有了,所以只有「買到」與「沒買到」之分,不是「貴」或「便宜」的問 題。

這樣的哲理須有足夠的口袋深度作為前提,但確實也是投資藝術市場的成功之道。

只是,蔡明興的藝術投資之道,翁美慧顯得不 以為然。「我是連名家趙無極的畫我也殺很久,超出某一個價錢我就不願意,因為我知道價值在哪裡嘛,我不要被坑。」翁美慧說,有幾次她殺價買到的價格,連蔡 明興都佩服。從此以後,夫妻連手密切合作,蔡明興繼續維持不殺價作風,但翁美慧跟在後頭殺價,在藝術投資領域兩人找到平衡點,合作無間。

透 過藝術,蔡明興、翁美慧夫妻有了笑口常開的藥方,也找到了婚姻經營之道,那是金錢無法衡量的意義,也是生命的真諦。

蔡明興

年 齡:54歲

現職:富邦金控副董事長、台灣大哥大董事長經歷:富邦證券、富邦人壽董事長學歷:紐約大學商學院MBA、台大商學系

翁 美慧

年齡:約50歲

現職: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經歷:測試光纖工程師

學歷:加州 大學洛杉磯分校電機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23

《斷捨離》作者的心靈整理術



2012-8-20  TCW




繼生活整理術《斷捨離》系列作品引領潮流、熱賣八十萬冊之後,山下英子再度提出全新的心靈整理術「俯瞰力」。

這是一種透過實踐「斷捨離」而得到的深刻觀照能力,可以全面應用在各種人、事、物上。透過斷捨離得到的「能力」=「俯瞰力」。

我們會從以物品為主的短視觀點,轉變成以「我」為軸心來正確掌握空間(整體性),並更一步發展為深刻的洞察、高度的觀點及寬廣的視野,俯瞰力就是這樣的力量。

在實踐斷捨離的過程中得到的,就是一種「自我肯定感」。藉此,可以更了解自己、喜歡自己,也可以說是成為「好心情的我」的狀態,在這狀態中獲得的力量就是「俯瞰力」,也就是不去斤斤計較微小的幸與不幸的睿智。

人們的生活形態隨著國家日漸富裕而發生劇烈變化。任憑欲望驅使,各種商品過量生產,連消費這個行為也變得不由自主了。對於這個狀況,我有種強烈的感受,這種感受,可用「可惜」兩個字,一言以蔽之。

思考「可惜」的真正意義

斷捨離形成風潮以後,雖然我得到許多讀者善意的回響,但也有不少批判之聲:「斷捨離只是叫人成天丟東西罷了,多可惜!」

看到這種意見,我一樣會浮現這樣的想法:「在東西的出與入之間,重要的不是『出口』的可惜,而是『入口』的可惜。」因為變成像這樣非大量丟棄不可、非得讓 東西白白糟蹋不可的現況,才真正叫作「可惜」。也就是說,過量生產本身就是件「可惜」的事。其實只要俯瞰從東西生產出來,到淪為無用長物的過程,應該就可 以清楚的看到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

沒錯,我們需要的是「俯瞰」的力量。

俯瞰力,這是站在高度的觀點,以寬廣的視野,用「整體」來掌握事物的能力。是瞬間掌握當下的「需要、適合、舒服」,有意識的、自在的、果敢的度過人生的力量。

我在前面曾經提過「只要把焦點放在物品上,就沒有丟掉的正當性」。我們一旦得到某樣東西,往往只有它還在手中時才會意識到其存在。或是雖然它就在手中,卻常常無意識、無自覺的把它扔著不管。不過其實就算說物品從生產的時候開始,就朝著報廢之路邁進也不為過。

我們與一樣物品短暫結緣的時光,是充實濃密、還是被棄置在遺忘的彼方,因人而異。不過既然難得結緣,希望那能夠是一段豐富的關係。

一開始我們會細細檢視「這樣物品跟我的關係是活的還是死的?」不過漸漸的,洞察會變深、觀點會提高、視野會寬廣,並且能夠以這樣的眼光去檢視社會及環境,意識到入口的「可惜」。這樣的過程,就是「俯瞰力」。

比方說,在面對「物」的時候,對於街頭和店鋪琳瑯滿目的商品,我們的眼光會改變:使用者真的需要這麼多這種東西嗎?

在面對「事」的時候,我們不會再對媒體報導的資訊囫圇吞棗,而開始去意識到問題的本質所在,以及自己應該採取的立場。

在面對「人」的時候,即使是在議論的場合,我們也不會流於情緒化,而能夠摸索出該如何說,才能夠讓自己和對方都盡情發揮。

人、事、物,俯瞰力在任何場面都是有效的。說它是一種能夠在必要的時候,意識性的將必要之物活用得恰到好處的力量,或許更容易了解。

「開運」迷思的似是而非

「幸與不幸」是每個人都很重視的事。斷捨離是一種特殊的「整理」術,從「處理物品」這種物理性的物質起步。然而不可思議的是,斷捨離也能讓我們去注意到「更深沉奧秘的世界」。這裡將藉由探討何謂「幸與不幸」,並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態度。

我現在雖然做為「斷捨離」的提倡者,向眾人宣揚「收拾」與「生活術」的秘訣,但我認為自己其實也走過不少冤枉路。

曾有一段時期,我一直積極的在思考「要怎麼樣才能變得更好運」。那段時期,我購買了各種開運道具,相信幸運色彩,巡迴造訪開運聖地。還學習命理學,想要投入陰陽五行,把焦點全放在尋求利益上。

可是現在回想起來,這些全都是我認定「自己沒運氣」的表徵。就像是因為飢餓,而無法停止去想食物一樣。

有一位學員告訴我,他實行斷捨離以後,開始會以定價去購買想要的東西了。他說他發現自己過去多是在特價的時候才買東西的行為,只不過是想要靠划算的感覺來 確認自己走運:「我能用這麼便宜的價錢買到這件衣服,真幸運!」可是這種行為,也同時像是在重新確認自己有多麼沒運氣。

就和特價品一樣,集點卡其實也充滿了誘惑。

收集點數,就會有好事發生──我們總是不知不覺抱著這種期待,但或許我們可以返回原點,想想收集那些點數究竟能夠得到多少好處?店家推出集點卡的目的在於 留住客源。那些點數並不是用來感恩回饋,而是一種商業策略。由此可知,「幸運」這種自我肯定有多麼的魅力無窮。同時,集點卡也容易勾起這樣的感覺:「再來 光顧的時候如果忘記帶卡,好像虧到了,真不甘心!」與其因為「沒有就會不安」而持有集點卡,倒不如乾脆不要,也是一個方法。

比起擁有幸運,不如先讓自己「準備萬全」?

有名單身女子總是隨身帶著一個集點卡專用卡片夾,大概有五公分那麼厚。當然,她的皮包也隨時塞得爆滿。這也難怪,因為她有兩條預備手帕、好幾條OK繃和濕 紙巾,而且總是不忘攜帶折疊傘。彷彿皮包裡面也塞滿了不安,就只為了碰上萬一時「不想讓自己後悔」。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我覺得總是背著這麼沉重的包包,這 件事情造成的壓力,對當事人所帶來的損失其實相對的更大。假設我今天因為帶了折疊傘,沒有淋濕就回到家,那與其說是幸好有帶傘、是運氣好,倒不如說,只不 過是因為我「準備萬全」罷了吧?當我這麼提出意見之後,結果那位小姐說了:「這樣啊……,就算沒有帶傘,或許也可以因為借傘,而擦出愛的火花呢!」

無論是否擁有某樣東西,懷抱著希望都是好的。以長遠的眼光、寬闊的視野去看時,最好選擇可以讓自己更積極、更輕盈的做法。常言道「有點小缺陷的女人較吃香」,看來如果我們連「不足」都可以樂在其中,這樣的不足往往能夠引來更多收穫。

就像這樣,因為打折或集點卡而買東西,就會弄不清究竟是不是因為中意物品本身才買的了。說到底,要好好珍惜一樣東西,也得先強烈感覺那樣物品「充滿了我傾注在它身上的意念」吧。

更進一步說,充斥大街小巷的風水智慧云云,如果不是真正喜歡,別說是不會發揮功能了,反倒還會為當事人帶來反效果。我想有許多人的住家房間都充斥著迷失自我而購買的開運道具,搞得一片雜亂吧。

「中意」的物品能啟發人

我有一位朋友總是身穿高級品牌服飾,搭配得十分得體。有一次我看到她身上的襯衫很漂亮,稱讚了一下,於是她滿臉笑容,非常高興的說:「其實這件衣服只要一 千五百日圓而已。」她說,自從實行斷捨離以後,她開始抱著一種「就算是便宜衣飾也試著穿穿看吧」的心態。因為這才是真正的自信。自己所珍惜、所愛的物品, 無論外在評價或價格如何,對自己而言都是有價值的東西。因為無論什麼樣的物品,它的價值都是由自己決定的。這樣的信心能夠把我們提升到比自我評價更高的境 界。

自我啟發是自己啟發自己,但我們中意的物品也會自動啟發我們,從這個意義來說,或許比自我啟發還要更勝一籌。我們把愛傾注在物品身上,如此一來,物品也會 以愛回應我們,成為相互愛惜的關係。與其關注幸與不幸,培養自己與每天圍繞在自己身邊的物品的關係,才是通往幸福的第一步。(本文摘錄自第二、三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75

淨利潤增長率是投資的核心指標 心靈與財富自由之路

http://www.ltkdj.com/news/gzyl/2012/919/12919238257AFEJI613ACAEHK2D1A2.html
  從長期來看,任何一個企業股價的上漲,都是基於其淨利潤或者說每股收益的不斷增加。基本面優秀並且持續優秀的企業,股價會不斷創新高。買入此類企業並堅定持有的投資者,在股市中肯定持續的贏、持續的成功。
    當然,市場是多變的、不確定的,股價的上漲和淨利潤的增加很多時候並不匹配。作為專業的投資來說,我們應該更進一步,不僅僅要關注企業淨利潤的增加,更要關注企業淨利潤的增速。換句話說,淨利潤增長率遠比淨利潤增長重要!投資一定要極為關注投資標的PEG變化。
 
    下面兩張表是谷歌和百度自2004年以來,每股收益、股價和市盈率的對應情況。這種對應不是個別現象,而是絕大多數現象。美國股票市場是一個成熟有效的市場,對優秀企業的估值,市盈率可達50倍甚至100倍;而對垃圾企業的估值,市盈率可剩幾倍甚至1倍,直到退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67

金融心理分析 - 心靈錢包及一般非理性行為(2) 港股博弈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2/12/12/%E9%87%91%E8%9E%8D%E5%BF%83%E7%90%86%E5%88%86%E6%9E%90-%EF%BC%8D-%E5%BF%83%E9%9D%88%E9%8C%A2%E5%8C%85%E5%8F%8A%E4%B8%80%E8%88%AC%E9%9D%9E%E7%90%86%E6%80%A7%E8%A1%8C%E7%82%BA%EF%BC%882%EF%BC%89/

討論牛趨勢如何不斷強化前,先談一個舊題目:零成本

 

1. 舊文重刊:零成本的迷思

 

昨天有一位網友跟我談及他一項高風險的投資,這跟他的風險取向大大不同!原來他在某股票賺取不俗的短線回報,他把利潤放在新的高風險投資上,並宣稱這是零成本的投資,絕對是划算。

 

這邏輯令我記起數年前東尼在壹週刊中將他在VTech賺來的利潤,全放在電盈身上,亦宣稱是零成本的投資,使他有足夠理由去購入一只低質素的股票。

 

原來許多人都把口袋裏的錢分為不同的等級,-些是血汗錢,-些是退休錢,-些是橫財。血汗口袋的錢,當然要好好保護。橫財口袋的錢,當然可揮霍一番或作高風險投資。難怪中頭獎的幸運兒,有不少都散盡家財。

 

用橫財口袋的錢,可能令你更安心去面對較高風險投資或不明確的前景。不過筆者的口袋只有一個,這樣可更有系統地去控制風險,畢竟所有等級錢都是「真錢」,零成本只是一個自我安慰的概念而已。

 

2. 心靈錢包

 

將自己的錢不自覺地分類至不同風險類別是一種常見現象,我稱之為心靈錢包。快速賺來的,近來跟風賺來的,股票因為突發事件上漲的(如突然派發股息),會放入高風險錢包。從緩慢的藍籌股賺來的,跟大市同步賺來的,股價幾經辛苦反彈回來的,精心研究的股票賺來的,會放入低風險錢包。

 

每個心靈錢包的風險兌換率不同,不時自動增減。心靈錢包對利潤作出很不理性的處理方法,令人對風險警覺性下降。

 

3. 要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

 

另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是,不少人喜歡報仇,不喜歡被某個股欺負。如果投資者從某股虧了錢,他會不自覺地希望有天可以把它征服,從它那處賺回失去的錢。投資者似乎要把這個股票放進獨立的心靈錢包去作結算了。

 

4. 永不考慮虧損股

 

相反,也有投資者發不再考慮以前令他巨量虧損的股票。痛苦的經歷令他肯定此股的質素或是背後莊家的惡毒,不應再次被搵笨。可惜,牛重臨時永不考慮的毒終於會被忘記及放棄,直至歷史重現時投資者又再發

 

5 試圖優化每筆交易

 

每個投資者都曾經對自己承諾未來每個交易都是精準無誤,每個交易都成功爭取好回報。試圖優化每筆交易是普遍現象。為了優化每筆交易而放棄優化整體回報;或者為了改善一項交易而不斷加碼降低平均成本;都是不理性行為。

 

 

6. 汰強留弱

 

收割鮮花,留下雜草。一般人喜歡將獲利項目快速收割,留下虧損項目希望有反彈一日。

 

背後心理因素是:人們更願意賭損失而非賭收益

 

賭損失的意思是將損失情況不作出確定。例如一個股票虧損了,投資者覺得只要一天不把它賣出,損失情況依然是不確定。留下雜草,是將損失情況不確定化。

 

事實上,虧損股收復失地所帶來的心靈上的滿足比金錢上的滿足更大,更令人高興。

 

賭收益的意思是將收益情況不作出確定。例如一個股票有利潤了,如果把它立刻賣出,收益情況便會得到確定。收割鮮花,即是確定收益。不收割鮮花,投資者覺得收益得不到確定。

 

事實上,有糊唔食罪大惡極,失去可以被確定的利潤所帶來的心靈損傷比金錢損傷更大,更令人十分困頓。

 

7. 人們更願意賭損失而非賭收益

 

書中有一個心理測驗,去證明人們更願意賭損失而非賭收益:

 

測驗1600人感染了一種致命的疾病,有以下2種藥物可供選擇:

A. 可以挽救200人的生命

B. 13的概率能治愈所有人,23的概率一個人也救不活

 

測驗2600人感染了一種致命的疾病,有以下2種藥物可供選擇:

A. 肯定致400人救不活

B. 13的概率能治愈所有人,23的概率一個人也救不活

 

我將這個測驗改變了少許:

 

測驗3:全球有60億人,全部感染了一種致命的疾病,你是決策人,有以下2種藥物可供選擇:

A. 可以挽救15億人的生命

B. 13的概率能治愈所有人,23的概率一個人也救不活

 

 

測驗4:全球有60億人,全部感染了一種致命的疾病,你是一個管轄地球的天使,要跟上帝交數。有以下2種藥物可供選擇:

A. 可以挽救15億人的生命

B. 13的概率能治愈所有人,23的概率一個人也救不活

 

測驗5:全球有60億人,全部感染了一種致命的疾病,你是一個管轄地球的天使,要跟上帝交數。很不幸,你管轄的星球有不少災害,今年表現很差,好可能要下地獄。有以下2種藥物可供選擇:

A. 可以挽救15億人的生命

B. 13的概率能治愈所有人,23的概率一個人也救不活

 

 

大家可以幻想一下結果,下回討論。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103

心靈交易的秘密 佐羅投資札記

http://kan.weibo.com/con/3551682928317899?_from=title
為一個金融交易者,只有當他具備了足以承載住億萬錢財的德行時,才能真正通過交易獲得這些錢,而不會很快丟失掉。 

  金融這個行業,需要學習的不是表面上的東西,不是單純地去學如何賺錢;而是去修正自己內心的種種錯誤想法和習慣,培養自己的德行,在這個基礎上去承載金錢。

  真正優秀的金融交易人才,是很平和、淡定的人。當他放棄了種種慾望的時候,這一切再也不能控制住他,也就獲得了身、心、財務的真正自由。

  整天置身於市場、頻繁交易的人基本上都被淘汰了。這是因為「動則損」。只要一動,便損耗了交易者的一塊心力。在《心靈交易的秘密》一書中,稱之為「交易能量」。因為心已經邪了,不再與天地之正氣相合,被「六氣」所控制,丟失了平靜、簡單、自律的心態,故而有損。無用,方能無所不用。

  在金融這個行業,真正的降龍十八掌,是用德行承載住金錢,並由平面思維逐漸進入五維空間的思維,達到人、賬戶、K線合而為一,相容不滯,輕柔自如,也就是心靈交易的境界。  改變自己,培養德行,下功夫研究技術,這是唯一的捷徑。 

  臨場操盤手的特質:寧靜、耐心、寬厚。  打算成為用手去按鍵盤賺錢的人,最重要的是,心時刻都在寧靜中。 

  做金融不是沒有付出,當大家通過修正自我、培養德行,平衡住了在日常生活以及交易過程中的各種誘惑,包括內心的貪婪、恐懼等情緒變化……,甚至盈利以後,想去做點兒什麼的興奮感時,實際上是付出了寧靜,因而也就得到了時空程序的相應獎勵。而那些狂躁的人,他們的錢就應該被拿走,好讓他們趨於寧靜,歸於另一種平衡。大家會發現,當這類人輸錢之後,會突然變得特別安靜。這就是時空程序中,所謂的稅金。

  讓我將以中國五千年德行文化為基礎的金融交易模式心靈交易,在全世界推廣開來,讓我可以幫助、引導大眾回歸本有的至善、積極、承載的心靈境界……,從而正確認識財富與德行之間的關係。這就是一個根本的人生目的。一個人若只想為自己而獲得財富,會和「敏捷的熊」一樣,他即使可以成為世界首富,也會在幾年之內,迅速崩潰。

  從而做到在情上不放縱,心地坦蕩,無虧人倫天地。同時誘惑也越來越大。這種誘惑考驗著他的道德底線,而這時就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信仰,否則遲早會被淘汰。人的一生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情的考驗,尤其在小有成就的時候。而能否通過考驗,堅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將是在交易過程中,能否戰勝貪婪、恐懼的最重要的心理力量。這同樣來自於日常生活中對自己內心的時時反省,於細微之處的點滴磨練。

  比如現在的一夜情,它一定是不對的,但是如果沒有明確的信仰,就不會認為它不對。這就要求人們堅守內心的準則,不去做現在社會中那些所謂正常的事情,去建立一方純潔無染的淨土。這一方淨土不在別處,它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由此也就知道,把個人家庭生活處理好,對於做好金融是多麼重要。如果和自己父母的關係不和睦,跟自己愛人的感情生活不和諧,與自己的孩子溝通不好,或者同自己的知心朋友吵架了……,這些都會深深地影響自己,對金融交易產生很大的危害。因為這時自己的心是散亂的,這種情況下不可能做好金融。這也就是「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的道理。    

  所謂財,可解釋為妻,也可解釋為才(才華)。這三者是一體的,其中一個亂了,另外兩個都會跟著出現混亂。當一個交易人員有了外遇,即他的妻亂了,則他的財與才必然會亂,會受損,從而做不好金融。如果頻繁交易,每天都做好幾筆,財亂了,才華也亂了,一定虧錢。

  仁德的人對於德行的崇尚堅定如山,仁慈寬容而不易衝動,性情就像山一樣穩重不遷,巍然屹立。 

  何為仁者  

  真正的仁者,柔和而堅毅,沉靜而果敢,既有著頂天立地的宏大氣魄,又有著悲天憫人的慈悲胸懷。萬物皆在我心,淡然包容;寵辱去留無意,何損我身。因為稟承了上天賦予的使命,故而無懼、無悔! 

  在這裡,真誠地告訴大家,冷漠、自私、嗔恨、仇視、嫉妒、控制慾、不正當或過度的性生活……都會增加人生的瓶頸。  什麼是人生的瓶頸?簡單地講,就是一顆因負面情緒產生的有罣礙的心。  當面臨人生中的種種困難與誘惑的時候,能夠不為所動,學會放下對其的執著與罣礙,學會包容,也就是突破了自己一個個命運的瓶頸。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心靈交易是一種至善、積極、承載的文化。當我們放下浮躁、自滿,靜靜地層層深入,逐漸體悟到它的內涵時,不知不覺中,一切已在悄然發生著改變K線不再像個頑皮的孩子那樣讓人捉摸不透,用寧靜、柔和的心包容著它的上下起伏,自然就能感知它今後的走勢。 

  心靈交易在傳播一種無私的愛讓人們學會無藉口地承載一切,用自己的改變去影響更多的人,從而引領更多的人共同走向正確的方向,給金融界帶來一份真正的快樂,給世界增加平衡與和諧的力量。

原來交易時內心之所以產生多餘的貪婪與恐懼,是因為曾經做了一件違背道德的事情,比如拿了別人一些東西,因此今天做交易賠進相應的資金與利息;

  長期從事這個行業需要始終保持內心的嚴謹。  

  從表面看,確實是手指一動就可以賺錢,但只要踏入金融這行,這一生都要小心謹慎。違背道德的事情決不能做,任何不好的念頭都不能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否則,會立刻體現在賬戶上虧損。用一位朋友的話說:「看在錢的份上,讓我們嚴謹吧!」

  德行不足,術無法補  

  但當德行不具足時,術學得再好也依然虧錢。  

  德行決定了對術的應用,因為術僅是一種外在的技巧,如無德行作為依託則難以持久保持穩定盈利。

  在金融領域裡,還沒有人真正思考過德行與金融之間的關係, 做金融,重要的是擁有寧靜柔和的心態,能夠坦然面對市場的一切變化

  以東方「厚德載物」,以德為本承載物質財富為基礎,以種種心靈錯誤的自我修正為路標,以利益全人類為歸屬,以平衡世界、平衡人們的精神為最終目的,而億萬富翁的成果,只是這一過程的附屬產品,下腳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90

股票市場心靈雞湯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12/blog-post.html

巴黎:

有很多朋友問我如何解決信心的方法,其實自己和大家一樣,每一單交易前都是誠惶誠恐,因為我亦只是常人,但過去卑微的經驗還是可以和大家分享。

7年前筆者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價值投資之路,自己大部分投資策略,在多數人心目中都屬於異類。

價值投資就像異教徒一樣,不獲主流認同,那時覺得這條路非常難行。
因而在這實踐價值投資過程中,學到的心靈修練反而較技術更實用和重要。
 
自己一直都信奉價值投資,但過去就是太過唯價值投資獨專,在失敗時拒絕承認,在好成績時不能容納其它門派的意見。
 
 回望過去,筆者也覺得實在太傻。

馬克吐溫說:就是因為有不同意見,所以才會有賽馬比賽。
 然而筆者發現,即使價值投資在今天比賽勝了,也非一定是事實的真理。
因爲若是全部事實的話,便不會有下一場比賽,下一場比賽也不會有不同門派的人勝出,也就是說每個人相信的所謂真理是會隨著時間而變化。

我的女兒是個非常調皮的吖頭,每每在對話中頂撞了這個"老人家"後,看到我想發脾氣時馬上說:
不同意見的辯論是用來給兩個高水準的人學習,對低水準的人提供不了任何幫助"

她的話譲自己無法不思考到底有沒有周詳考慮過她或任何人看似幼稚或挑戰自己的意見,
自己到底想做一個能不斷學習進步的高水準的人,還是為了自專、自滿而固歩自封,走向末路的失敗者。

放低自尊、自滿在投資市場較任何領域更重要。若因此而對一些應該要做的事情產生猶疑和搖擺,股票市場會馬上給予無情的審判。

如果一定要堅持這兩項人性的弱點,最好還是離開股票市場,因為此地是不屬於這類人。

有一本由Rockerfeller寫名叫"給兒子的信"非常好看的書,全書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愛,和勇敢面對錯誤和困難、積極的人生觀的方法,而作者那種對做正確事情不妥拹的精神,讓筆者非常敬佩。小Rockerfeller後來的名句,亦成為我人生的方向標,當每次自己和市場對著幹產生恐懼時,筆者便放下自己一切交給它,讓它指引去路,這或許是我信念的來源,他說:

Every right(筆者譯為正確之事而非權利) implies a responsibility, every opportunity an obligation, every possession a duty.

如果一開始時不認識清楚是件正確的事情,不要貿然去做,
如果是件正確的事情,不要怕做,因為這是生存的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406

禪與投資:巴菲特的心靈深度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0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2-29 09:03 編輯

禪與投資:巴菲特的心靈深度
作者:Paul



摘要:獨立思考?沒錯,這樣一句體現傳統左腦智慧的箴言出自一位西方領袖之口並不令人意外。但“內心的平靜”呢?這句出自“佛陀巴菲特”之口的箴言兼具右腦和新時代運動(New Age)特征,融合東方智慧、道教、佛教、禪宗思想,外加內布拉斯加樸素的地方智慧。


投資如修行,克服自己的弱點,相信自己的理性與力量。

沒錯,新年是分享美好感觸的最佳時節,尤其是來自巴菲特(Buffett)、博格爾(Bogle)和佛陀(Buddha)這三位投資智者的感觸。

盧米斯(CarolLoomis)在她的新書《踏著舞步去工作:巴菲特人生智慧面面觀,1966-2012》(Tap Dancing to Work: Warren on Practically Everything, 1966-2012)中捕捉到了這一點,這本書是給每一位投資者的完美禮物。1966年,盧米斯在《財富》(Fortune)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到當時還不為人知的對沖基金經理巴菲特,此後她一直在寫關於巴菲特的文章。在今年的假日季中,她提醒我們註意到巴菲特的心靈深度。

你可能會回想起幾年前《哈潑斯雜誌》(Harper's)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Hathaway)年度會議的報道。文章標題讓我們不禁微笑:《沃倫•巴菲特的聖殿:奧馬哈的信仰和根本原則》(The Church of WarrenBuffett: Faith and Fundamentals in Omaha)。有一位忠實的信徒問及巴菲特的第一大投資原則:“價值投資的奧秘是什麽?”巴菲特的面容如佛陀般寧靜:“獨立思考和內心的平靜。”

獨立思考?沒錯,這樣一句體現傳統左腦智慧的箴言出自一位西方領袖之口並不令人意外。但“內心的平靜”呢?這句出自“佛陀巴菲特”之口的箴言兼具右腦和新時代運動(New Age)特征,融合東方智慧、道教、佛教、禪宗思想,外加內布拉斯加樸素的地方智慧。

巴菲特將“內心的平靜”作為價值投資秘訣的說法讓我頗為震撼,因為我恰好在重讀《人生佳肴烹飪指南:一位禪師教你如何活得更有意義》(Instructions to the Cook: A Zen Master's Lessons in Living a LifeThat Matters)。這本書是格拉斯曼(Abbott Bernard Glassman)和菲爾茨(Rick Fields)以日本曹洞宗道元禪師的教誨撰寫而成的。

我仿佛看到巴菲特廚師繞著寺院的廚房跳踢踏舞,一邊唱著《鈴兒響叮當》(Jingle Bells),一邊烹制“至高膳食”(道元禪師對活出豐盛人生,過“至善生活”的隱喻,此外,這也是巴菲特“至高策略”,即價值投資的完美隱喻)。

請聽一聽吧,道理非常簡單:

禪宗投資的第一原則:你已經擁有你所需要的一切

“禪宗大廚的第一原則是,我們已經擁有我們所需的一切。如果仔細觀察我們的生活,就會發現我們擁有烹制至高膳食的所有原料。我們任何時候都可以把這些原料拿在手里,烹制我們能做的最好菜肴,我們所擁有的原料數量多寡並不重要。禪宗大廚只看手頭有什麽,並由此著手。”無論是道元禪師、巴菲特、禪宗大廚、禪宗大師,還是對沖基金、個人退休賬戶(IRA),道理都是一樣。

接下來,我的聖誕想象延伸到三位我最喜愛的保持“內心平靜”的英雄:巴菲特、博格爾和佛陀。這三位智者齊心協力,考慮如何在2013年運用他們的古今智慧來助投資者一臂之力。

所有這一切都在這些年來我們間或更新的“禪宗百萬富翁”(ZenMillionaire) 12原則中得到集中體現。我們預計三位智者在2013年及以後會這樣投資:

1.禪道為先:能否賺到幾百萬,參透禪道是先決條件

這是巴菲特和佛陀與生俱來的智慧:“我其實和所有人都一樣。我可能比你有錢,但錢並不會讓我們變得不同。當然,我能買得起最奢華的手工制套裝,但衣服穿在我身上卻顯得很廉價。比起一百美元的大餐,我寧可吃冰雪皇後(Dairy Queen)的芝士漢堡 ……如果說你我之間有什麽不同的話,這差別可能只是,我每天早晨起床都有機會做我愛做的事情。”我仍然“每天跳著踢踏舞去工作。其樂無窮”。

2.全新思維方式──你的思維會創造財富

佛陀說:“一切唯心造,世界是由我們的思維創造的。”如今,華爾街的思維受對暴富的盲目迷戀驅使。這就產生了一個充滿無限泡沫的世界。而巴菲特則創造長期財富。他的一位仰慕者說,“巴菲特成功的關鍵之一”在於獲取複利。你要盡早動手,“即使回報率不是特別高,你也能靠複利賺到很多錢,但你的確需要持之以恒”。

3.億萬富翁也是常人

道元禪師等禪宗大師常常告訴門徒,開悟“並沒有任何特殊之處”。擁有一百萬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巴菲特說:“從我認識的億萬富翁來看,錢只會讓他們顯露出本性。如果他們沒錢的時候就是混蛋,那他們有了十億美元之後依然是混蛋。”

4.沒有競爭──投資贏家玩的是單人紙牌

巴菲特說,“做優秀的投資者並不需要高智商”,只須擁有“不輕易從眾的能力”。沒錯,要“獨立思考”。佛陀說得更簡單:“不要相信任何東西,不管是從什麽地方讀到的,也不管是誰說的,都不要輕信,哪怕是我說的也一樣,除非它符合你自己的理智或常識。”博格爾補充道:“從股市總體指數……從每一家美國公司著手,然後永久持有(這是巴菲特最喜歡的持有期限)。這就是秘訣:擁有一切,永久持有。”

5.外部沒有專家──專註於你的內心

巴菲特警告稱:“未來是永遠無法看清的。在股市里,你會為一種樂觀的共識付出很高的代價。”不要“炒”股,你要買價值,永遠不要賣。他說:“我從來都弄不清股市未來六個月,或者未來一兩年的走勢。但我認為看清股市長期走勢是很容易的。”在短期內“恐懼和貪婪扮演著重要角色”。從長期來看,市場是步步走高的。

6.你才是局面的主宰者──但要永遠保持初心

佛陀說:“禪修的心是一顆初心。”我們進入巴菲特的禪心里聽一聽:“我會在余生中繼續買漢堡。漢堡價格下降時,我們會在巴菲特家里唱‘哈利路亞大合唱’(Hallelujah Chorus)。漢堡價格上漲時,我們會哭泣。對大多數人來說,在生活中購買所有東西時都是這樣的──只有股票除外。股價下跌時,你可以用同樣的錢買到更多股票,但人們卻不想買了。這種行為令人費解。”不過,巴菲特卻因此領先了他人。

7.禪宗投資者能平心靜氣面對人性陰暗面

巴菲特說:“好名聲的建立要花20年時間,而只消五分鐘就會讓名聲毀於一旦。如果考慮到這一點,你的行事方式就會有所不同。”有一次他對美國國會說:“我要我的雇員在打算有所行動之前捫心自問,是否願意看到這件事次日出現在地方報紙的頭版上,讓他們的配偶、孩子和朋友們讀到……如果他們通過了這項考驗,就不會害怕我給他們的另一條告誡:讓我的公司賠錢,我會理解;但要給公司信譽帶來絲毫損失,我將毫不留情。”誠信是巴菲特烹制“至高投資”膳食時的核心食材。

8.積累財富歸根結底是品格養成

如今,華爾街對巨額財富徹頭徹尾的迷戀把美國變得像飆車少年一樣,一心尋求速度帶來的快感。巴菲特以內心的平靜感告誡人們:“投資者應該記住,刺激和揮霍是你的敵人。”你是誰?是賺錢機器,還是一個懷有誠信的靈魂?

9.相信自己──你是你唯一需要的投資導師

禪宗大師警告稱:“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佛陀,殺了他。”為什麽?因為佛陀根本不會出現在那里。佛陀不會出現在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不會出現在高盛(Goldman)。就連巴菲特本人也不是佛陀。你自己才是佛陀。把假神殺掉。為什麽要自己做自己的投資導師呢?博格爾提出了一個頗為實際的理由:“在投資者的一生中,由股票產生的金融財富有逾四分之三將被基金經理吞噬。”永遠不要相信華爾街。

10.你走在永無止境的自我發現的路上

巴菲特說:“你要在機會來臨時做事情。在我的一生中,有些階段我會有一大堆想法,有時也有靈感枯竭的階段。如果下周我有想法,我就會做些什麽,如果沒有,我就什麽也不會去做……在你的一生中,只要你沒有做錯很多事,那麽只要能做對少數幾件事就行了。”你來到人世間是要做些什麽的。不僅是為了變得富有。做什麽呢?自我發現之旅永遠不會結束。

11.新的世界觀──世界因你而不同

巴菲特說:“這是一場階級戰爭,我所在的階級會贏得戰爭,但並不應該如此。如果你屬於人類中那最幸運的1%,那麽你就應該考慮其他99%的人,這是你應該做的。”但多數人都不會考慮。因此,巴菲特最終將這番話付諸行動並不令人意外:是的,這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將捐出他全部460億美元的財富。沒錯,你也可以:把自己當作禮物奉獻給世界,每天如此。記住,“你已經擁有實現至善人生的所有原料”,因此世界將因你而改變。

12.你內心的神秘力量

生活和投資對巴菲特來說很簡單:“比起結果,我們更享受過程。”他跳著踢踏舞,烹制人生佳肴,在冰雪皇後(Dairy Queen)吃芝士漢堡,經常開懷大笑,開一輛舊車,一直都住在那幢簡樸的房子里。他辦公室的電腦呢?只用來與世界各地的朋友玩橋牌。他懂得,要做成功的投資者,首先要參透禪道。2013年,他每一分鐘都會帶著“內心的平靜”進行價值投資,未來也將如此。他知道力量是內在的……你的內心也蘊藏著力量……相信它。

(本文作者Paul B. Farrell曾擔任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投資銀行家,他著有“The Millionaire Code”、“The Winning Portfolio”等書。現為行為經濟學專欄作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97

股市心灵鸡汤其实是洗脚水 黄祖斌

http://xueqiu.com/9386038954/42600339
不久前看一个文章,说网上流行的所谓白岩松制造的心灵鸡汤类语录,其实根本不是白岩松说的。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所以15岁前看看名人名言,背些诗词名句,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过到了20岁还需要从各类心灵鸡汤中寻找心理安慰或是为自己打气,那或许是因为三个原因:一是父母没有能给予正确的指引;二是碰上了毫无责任感的教师(当然现在的教师基本上是没有责任心的);三是自己浪费了太多的本应用于学习和思考的时间。真正有见识,内心强大的人,读到各种破绽百出,片面窄獈的心灵鸡汤,很少有阅读速度放缓的。

在股票投资这个事上,也有人制造各类心灵鸡汤。喜欢喝股市心灵鸡汤的,一般都是简单的算术都不灵的人。我以前有个上级领导,说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其实就是老太太菜市场买菜的方法,其实就是这样。货比三家,买下物美价廉的菜,方法有:不买反季节菜(反正到了季节肯定能吃到),收市前买(这时候价格比较便宜),买打折菜……

鉴别股市心灵鸡汤是否真有价值,还是用吃剩的隔夜鸡熬的汤,其实和股票投资一样,需要用常识来判断。

最近就看到一碗股市心灵鸡汤:“李嘉诚的司机给给他开车30多年,准备离职。李嘉诚拿了200万支票给他,司机说不用了,一两千万我还是拿的出来的。李嘉诚很诧异,问:你每月只有5、6千收入,怎么能攒下这么多?司机说:我在开车时,您在后面打电话说买什么股票,我就买点!——你是谁不重要,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

这个故事想讲什么?是不是做投资的人应该去给亿万富翁开车?其实这个可笑的故事至少有7个明显的问题:

1、李嘉诚司机的收入怎么会低于香港平均工资?
每月五六千的收入,在香港恐怕只能住在用于养鸡的铁笼子里。香港有几万人住的就是这种笼屋。香港做清洁工,收入恐怕都不止这个数。给李开车30年,居然能一直忍受这种低工资,李嘉诚就不怕这个司机把车开下悬崖?

2、李嘉诚不是一个股票投资高人。
只要是股票投资高人,都有众所周知的案例。比如巴菲特投资富国银行、运通,林奇投资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福特汽车、克莱斯勒。哪怕是中国的但斌,很多人都知道他买茅台。但李嘉诚有纯粹做股票投资赚了大钱的例子吗?我一个都想不起来。他在2000年前后卖出橙电,在1990年左右在石油只有大概12美元一桶的时候买进加拿大赫斯基石油,都是对企业控制权的收购或是出售。他对行业的周期把握能力很好,但并不擅长对二级市场股票的财务投资。我在大概2008年,曾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当时了解到的是李喜欢买进高股息类的股票,而不是高风险的股市交易。李其实因为有早年差点破产的经历,所以总体上是比较保守的,负债率很低,宁可放慢赚钱的速度,也不能冒太大的风险。

3、内幕交易是不道德的。
按这个故事的内容,司机就是因为成为内幕信息的知情人而赚了大钱。即使他未受到法律的惩处,也是不道德的。从2006年开始,就有不少人出于好心告诉我一些内幕消息,我从来没有因此兴奋不已搞重仓。倒不是我怕进监狱,主要是觉得内幕消息就算真能赚钱,也不是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如果因此产生惰性,就是害了自己。更何况我有自己的有效办法,股市中有方法的人,对别人的好方法都不怎么看得上,更不用说内幕交易这种没有脑浆含量的东西了。我最近两三年还提醒几个提供消费的人让他们警惕因为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或是检察院盯上。倒不是我这个人道德上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关键是股市赚钱应该问心无愧,不要有内心上的不安,否则真的赚了大钱也未必开心。如果有女人年青时当妓女,结果被巨富娶进门,晚年极其富有,回想起来,恐怕也不会感觉自己的一生是光彩的一生。

4、内幕交易未必真的能持续赚钱。这方面的失败案例非常多,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科斯托拉尼在他书中回忆在某饭店无意中看到的两个实力人物股票交易的计划,结果在他买进后股票暴跌大概四分之三。他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根本不可能是两个巨富要设局搞他。股票涨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单方面的涨跌因素,未必就能影响股价的涨跌。我在08年初时曾在电视上看到有个上海人说深发展可以买,因为当时宝钢和深发展签了高价入股的协议。作为上海人,对宝钢的实力当然是相信的。但因为金融危机,深发展并没有因为那个高高的入股价格就不跌。事后双方解除了协议。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非理性的,但却是事实的结果。这里我想起一个比较有趣的骗局。

这是美国大概150年前的加迪夫巨人骗局。有人(假设叫A)不相信传教士说的那一套,就想羞辱一番这帮人。A用石头雕刻了一个巨人,埋在地下。大概半年后以挖井或是其他目的,让工人”无意“中挖了出来,有教士说这是圣经中记载的巨人的化石。有各类记者、生物学家纷纷前来说这是巨人化石,A从来没说这是巨人化石,但开始收费展览。有人说A是个骗子,有人说要起诉他,有人要求高价收购化石,越是这么说,经报纸报道后这个巨人化石越来越有名气。于是开始全国巡回展览,门票逐渐上涨。一共收了大概100万美元,这在黄金只有20多美元一盎司的时代,这是一笔巨款。最后终于真相大白了。然而,有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事,于是纷纷赶过去,花大概1美元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骗了那么多人,于是最后又赚大概20万美元。

5、司机五六千元的月薪,居然李嘉诚说买进什么股票,他就能跟着买一点,这显然不现实。

6、世界上的巨富,有两种,一种是花钱很便宜,象那个娶了肯尼迪遗孀的那个希腊船王。另一种是花钱比普通人更抠门的人。象已故亚洲女首富龚如心,有好几百亿的资产,每月居然只花3000港元。巴菲特的抠门就不用多说了。连比尔盖茨都因为停车费一小时30美元而去寻找更便宜的停车位。李嘉诚这个小时候吃过大苦的人,同样属于第二种人。他怎么可能在没有义务的情况下,随便给要退休的司机相当于年薪30多倍的钱?我记得巴菲特开的纺织厂要关门,一些长年在织布机旁边工厂导致听力严重受损的工人在被遣散时希望见一见巴菲特,巴菲特拒绝了。

7、富人对自己的安全是极为重视的。李嘉诚在大儿子被绑架后,大力投资安保系统。一个司机如果为他开车30年,年龄当然已经比较大了,经验虽然很丰富,人品应该也比较可靠,但反应毕竟不如年龄人。我不大相信李嘉诚用一个五六十岁的人为自己开车。

最要紧的是,这个故事鼓吹的攀附权贵,获得内幕消息的思维,是很让人看不起的。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洗脚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729

諾獎得主納什因車禍去世 為《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702.html

諾獎得主納什因車禍去世 為《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05-24 23:02:00

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約翰·納什夫婦當地時間23日遇車禍,在美國新澤西州逝世。享年87歲。

約翰·納什

據BBC報道,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約翰·納什夫婦當地時間23日遇車禍,在美國新澤西州逝世。享年87歲。

約翰·納什(1928年6月13日-2015年5月23日):美國數學家,前麻省理工學院摩爾榮譽講師,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他的理論被運用在市場經濟、計算、演化生物學、人工智能、會計、政策和軍事理論。晚年為普林斯頓大學的資深研究數學家。1994年,他和其他兩位博弈論學家約翰·海薩尼和萊因哈德·澤爾騰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2015年,他與路易·尼倫伯格共同獲得了阿貝爾獎。

1950年,納什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他在那篇僅僅28頁的博士論文中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也就是後來被稱為“納什均衡”的博弈理論。

納什沒有因為獲得了諾貝爾獎就放棄他的研究,在諾貝爾獎得主自傳中,他寫道:“從統計學看來,沒有任何一個已經66歲的數學家或科學家能通過持續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礎上更進一步。但是,我仍然繼續努力嘗試。由於出現了長達25年部分不真實的思維,相當於提供了某種假期,我的情況可能並不符合常規。因此,我希望通過至1997年的研究成果或以後出現的任何新鮮想法,取得一些有價值的成果。”

編輯:王麗娜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