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杨柳配”再显威力 联想直面抗衡宏碁与苹果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0/zNMDAwMDE5MzIzNA.html

“联想不仅已经远离了悬崖边上,而且已经走上稳定、高速发展的轨道。”

8月19日,联想缔造者,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继上一财年(自然年度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我们交出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单之后,我们又连续第五个季度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新财年,联想有了一个漂亮的开局。”

再造者杨元庆,联想集团CEO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柳传志与杨元庆的语气中含着兴奋。在经历过去五年季度快速增长之后,联想全球市场份额首次达到10.2%,比去年同期提高两个百分点,季度增长率达48%,市场平均增长率为21%,在前五大厂商中,唯有联想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

这是柳传志复出任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再任CEO五个季度后取得的成绩。“杨柳配”再度显现效力。

兴奋之余,也不乏担忧。2004年12月,联想刚刚收购IBM个人电脑时,放眼全球,联想的敌人是戴尔与惠普。时移势易,敌人变了,成为宏碁与苹果。与戴尔与惠普不同,要么攻城略地、咄咄逼人,比如宏碁,要么强于创新,四处卡位,布局完美,比如苹果。

时移势易,再造者杨元庆的任务是因时应势,在PC业务方面超越宏碁,同时在互联网领域拥有一席之地,获得与苹果对话的机会。

与acer对决

PC业务已不再是惠普的绝对核心业务,戴尔的商业模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也遇到了麻烦。过去一年来,惠普、戴尔的全球市场份额均呈下降势。昔日PC之王戴尔的全球市场份额由第一至第二,2009年第三季度,被宏碁超越,降至第三。

在PC领域,惠普与戴尔不再是联想最危险的敌人,宏碁却成为联想的敌人。过去五年,宏碁通过一系列并购,包括对Gateway、Packard Bell和eMachines三大电脑品牌的收购,先是超越联想成为第三,接着超越戴尔成为第二。

宏碁最早以代工发家,创始人施振荣最大的遗憾是在祖国大陆的失败,继任者王振堂则下决心改变这一局面。

宏碁进攻大陆最大的进展则是与方正的合作。

8月5日,宏碁正式宣布与方正科技合作,方正科技将把IT硬件的渠道销售体系、制造体系、品牌体系、售后服务体系悉数交由宏碁“代为运营”:即方正将上述资产“出租”给宏碁,方正所有IT硬件资源如“土地”,方正如“地主”,宏碁如“佃农”。

杨元庆不认为宏碁与方正的合作能对联想造成冲击:方正现在制造体系、品牌影响力与联想相比尚有很大的距离。

更大的挑战是方正销售体系、售后服务体系不如联想体系纵深。

杨元庆说:在中国市场,除联想外,没有一家品牌PC厂商完全覆盖五、六级市场。联想自2006年就启动了“圆梦计划”,据展乡镇级市场,电脑下乡后,联想启动“乡村电脑圆梦计划”,联想更建立起了一个覆盖乡镇的售后、营销体系,同时针对乡镇开发出了更多产品。

五、六级市场到市、县,全国也就2000多个县,却有2万多的乡镇。联想的销售终端需要一下子拓展10倍。

联想计划年底将在全国80%的乡镇建销售网点,不仅“方正+宏碁”,现有任何PC厂商都没有这样强大的销售网络。

宏碁携手方正,试图在联想后院放火。除了销售渠道更纵深外,联想将通过三个方面的努力阻击“方正+宏碁”。陈旭东说:一是年底前把服务网点全部建到县一级,通过县覆盖所有的乡镇;二是开发系列满足乡村客户需求的产品;三是与众多合作伙伴合作。

陈旭东说,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包括配合电影下乡、赶集活动、农村婚礼活动等。

与苹果对话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联想已经获得了成功的开端。

在互联网手机市场,上市40余天,联想手机市场销售占有率达到了12%,销量已经超过10万台。LePhone发布之即,柳传志说LePhone的目标是每个月销量超过8万台,一年销量超过100万台。杨元庆说:联想这个目标没有变化,并要谋求更高的销售量。

由于面板供应量不足,影响了LePhone的销量,现在面板供应的紧张形势已经得到了缓解。

除了解决LePhone面板问题外,联想还需要解决“乐应商店”应用程序供应问题。联想LePhone内置了很多应用程序,比内类竞争对手内置的应用更多,并且是中国首选的一些应用,通过“乐应商店”,用户可以下载更多应用,目前应用已经达数千个。

这些程大多是免费的应用程序,也有一些收费应用程序,收费应用程序价格从1元到10元不等。

LePhone破局是联想应对未来的破局性产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计算终端的产品形态与商业模式都会发生改变,LePhone手机是产品形态改变的一个尝试,“乐应商店”是商业模式改变的一个尝试。

在产品形态方面,联想还将推出更多产品。联想计划今年底将推出平板电脑LePad,目前产品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制之中。记者采访获悉:与LePhone一样,LePad选择开放的Antroid平台。LePad选择Antroid,原因是让LePad与LePhone兼容。

另一个产品则是家庭游戏机。8月9日,由联想集团、联想控股和联想投资共同投资建立的北京联合绿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主要产品是家庭游戏机产品eBox。eBox将于今年11月份发布,明年正式上市销售。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联想的敌人是苹果。对于联想而言,挑战苹果有两方面的难度,一是苹果“微创新”获取用户的能力,二是苹果在技术上、产业上更完善的布局,包括芯片、操作系统、关键零部件、应用合作伙伴等各个方面的布局。

不论是iPhone、iPod,还是iPad,苹果获胜都不是因为一项核心技术的胜利,而是众多微小的,基于用户需求、使用习惯的创新集成,这被称为“微创新”。挑战苹果,联想需要打造自己的“微创新”能力。

在技术领域,苹果更有实力。除了终端制造外,苹果有自己的处理器Cortex A8,ios操作系统(iPhone、iTouch、iPad均使用这款操作系统),更有超过10万个应用程序。在一个封闭的生态圈里,苹果就象一个国王。

在大型机时代,IBM是名实相符的王者,在个人电脑时代,苹果的封闭式系统与开放式的wintel(微软+英特尔)架构各有胜负,但wintel胜多负少。柳传志认为,在更为开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antroid才代表未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22

李小加:直面「期中考」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82515&time=2011-07-22&cl=115&page=all

「要改革就要做好當孤兒的準備」
財新《新世紀》 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 記者 劉衛

 

  從投資銀行家轉型香港交易所(00388.HK)掌門人,有著國際經驗、內地背景,50歲的李小加走過了任期的一半。不過,最近他有點「水土不服」。

李小加,2010年1月16日正式接任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張小禹/CFP


  過去一年,這位港交所總裁消瘦了14斤。他自稱瘦身與工作無關,只是運動量的增加,但並不諱言自接掌港交所後,精神壓力比以前在投資銀行大很多:「以前在投行做的時候沒有那麼多重大的決策要做,而且影響範圍也沒這麼大。」

  李小加上任以來,致力將港交所未來的定位和發展,納入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戰略中,並且接連推出多項改革措施。但任期過半,稱道者寥寥,卻迎來香港本地經紀團體的反對質疑。

  代表香港金融界的立法議員詹培忠對財新《新世紀》直陳,在公開場合稱自己為香港本地人的李小加,並不熟悉本地券商環境,「任何措施都要顧及和平衡各方利益,如果改革推行急速的話,甚至會導致各方仇視,製造社會甚至金融動盪。」

  「我從來沒有想做廣受歡迎的人物。」處於輿論浪尖上的李小加,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辦公室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說。他身著淺藍色的襯衣、綠色領帶,神采奕奕,只是兩鬢略顯凌亂。

  李小加顯然知道,港交所推動的諸多改革,不會在短期內顯示出成效。堅持長線設計,則是港交所作為遊戲規則設計者和監管者的勇氣。但這將完全不同 於他在投行時期以項目成敗為評判的境況,無論改革的長期指向,還是中短期的成本轉嫁、步驟管理,他都將接受市場各方經年質疑和檢驗。

「鴻門宴」

  7月13日中午,上百名來自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的證券從業員,在位於香港中環的港交所大堂門外公開抗議。示威者高舉「反對隱名交易」「假諮詢」等白牌,大呼「烏龜下台」等口號,氣氛緊張。

  西裝革履的李小加步出港交所「應戰」,甫到場即被示威者重重包圍。他雙手接過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會長王國安的抗議信,並與在場人士逐一握手。「我會仔細研究抗議信的內容,有什麼問題我們都可以談。」李小加用普通話說。

  這是近年來最大型的一次抗議港交所的示威。過去一年多,圍繞有關港交所提出的數項改革,包括延長交易時間、開設收市後期貨交易時間、實行隱牌交易及恢復收市競價時段等系列改革措施的反對呼聲,不絕於耳。

  當日晚上7點半,由詹培忠牽線,李小加與香港七大華資經紀協會進行晚宴。宴會廳裡擺下一張每邊設九個座位的四邊桌,每個座位前擺上討論事項的大綱。

  詹培忠早早到場,等待雙方入場。一方是來自香港七大經紀團體代表的25名證券人士,其中包括當日參與抗議示威的王國安,來自中資券商的代表—— 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會長、國泰君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閻峰,海通國際(00665.HK)行政總裁林湧,華資券商代表——金利豐集團行政總裁朱李月 華以及英皇證券(00717.HK)董事總經理楊玳詩等。

  港交所則派出10人應對,除了李小加,還有交易科主管戴志堅、人民幣產品專責小組主管陳秉強等,負責力推港交所的各項改革。

  李入席前,先與各證券人士打招呼,經過王國安身邊時,則笑著拍拍王的肩膀,隨後入席。據與會者回憶,李一坐下來就說「你們個個都是老闆」,接著又說,「我其實很多不懂,我來後,都是依照港交所的政策做,每個部門都有計劃」,「其實很多措施都是諮詢階段,未必實行」。

  當日晚宴上,各人就港交所一連串改革表達意見,每名與會人士輪流發表五分鐘意見,最後再由李小加作總結。

  這是李小加上任以來第七次與華資經紀飯聚了。這次飯宴被香港媒體稱為「鴻門宴」。詹培忠以「氣氛融洽」來形容是次飯局取得成效,「個個都好高興,效果非常好」。不過,存在的爭議,仍有待解決。

被質疑的改革者

  2009年10月,李小加在港交所履新,次年1月16日正式接掌港交所。由於其兼具國際和內地的背景,業界一片溢美之詞,與當下的反對、抗議不可同日而語。

  「我現在碰到這些都是預料之中,哪會有這麼長的蜜月期?」李小加說。

  在一些與其共事者眼中,李小加個性十足。「無論在投資銀行時期,抑或港交所時期,他都不是像固有銀行家圓滑,而是很直接,這也造成喜歡他的人很 喜歡,不喜歡他的人很不喜歡。」一名曾與李小加共事的銀行家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說,「當年我們還在議論,從銀行家轉型監管者,之前他在投資銀行的處事風 格,會否應該有所調整,因為作為監管者可能更需要圓滑。」

  但作為港交所歷史上第三位行政總裁,正式就任僅兩個月,李小加在港交所的全年業績會上公佈了《戰略規劃2010年-2012年》,為自己的首個三年任期定調。

  戰略規劃報告包括核心戰略、拓展戰略及擴張戰略三部分,而三大戰略具體通過19項工作計劃得以推行和實現。核心戰略包括吸引公司來港上市和增加 現貨及衍生品市場交易量;擴展戰略包括增加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投資,鞏固現有領先地位,進行必要的監管與市場改革,為戰略拓展做好準備。

  李小加多次用「修渠引水」來強調「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他認為,港交所「第三世界」的基礎設施,與其「第一世界」的市場地位根本不匹配。但是,決策者的長期戰略,未必可以解決市場參與者中短期的利益需求,導致了矛盾加劇。

  如成為上述示威導火索之一的延長交易時間舉措,港交所數據顯示,自今年3月實施新政以來,交易並無多大起色,3月交易量環比增加39%,4月、 5月、6月環比增幅依次為-21%、-9%、13%,原本寄望可以因此增加收入的中小券商希望落空,而且在成本投入方面,以及金融從業人員的壓力方面都有 增加,叫苦連天。

  李小加看來,這項改革本身不是為了增加交易量,是為了和未來與中國股市市場配合上,至於「什麼時候能夠真正配合,我們誰也不能夠確認什麼時候能 夠發生」。他直言,中小經紀的前線員工是「交易時段改革成本的最大承擔者,對改革益處之享受也有限,他們的憤怒與不滿是可以理解的。」他希望通過理性討 論,解決短期的成本轉嫁問題,作出緩衝。

  但業界對李小加之舉另有解讀。面對外資投行的擴張,以及中資券商在香港崛起,一些夾縫中求生存的本地券商抱怨李小加與他們的溝通不順暢,認為他總是談大趨勢,忽略改革細節,懷疑其偏袒外資大行。

  李小加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港交所與中小券商每月都會定期會面」,「但由於我廣東話不太好,我去了以後反而影響人家溝通,每月的定期會面,隔一個去一個」。但港交所的同事是每一次都有出席。

  但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會長王國安反駁說:「溝通次數的多少不重要,關鍵在於態度。」他認為,李小加以及港交所的文化是「諮詢等於知會」,態度過於強硬。

  另一方面,港交所推進改革的節奏和方向,也使包括本地經紀在內的市場力量難以接受。有資深業界人士指出,礙於李小加本身的背景和眼界,他想的可能「並不夠多」。

  「改革太急速的話,會製造社會動盪,金融動亂,大家的敵視和仇視不是我想見到的。」詹培忠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評價說,港交所以商業利益為首 要,沒有顧及金融安全穩定。他認為,「交易所講的延長交易時段,隱名交易,收市競價,都是為了方便對沖基金。所謂改革結算所風險管理,也是防止大的對沖基 金失事風險。」他擔心不做調整,「香港將來會成為對沖基金的點心,失去自我」。

堅持長線計劃

  對此,李小加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改革的節奏不可能很快。大家不應該把改革的早期討論誤讀為改革會齊頭並進,冒進推出。「市場對改革節奏有誤解,責任在港交所,所以我們會考慮早日充分說明。」

  目前,李小加的任期還有不到一年半,他也坦言,「那麼多改革怎麼可能在任期內全部做完?」但他強調「有些事情要討論,但不一定要做,你不能連討論都不讓」。

  在港交所網站的市場諮詢網頁上,李上任後提出的各項改革建議當中,港股延長交易時間、興建數據中心已初步啟動,期指夜市與改革結算所風險管理已刊發諮詢文件外,其他四項建議,包括收市競價、收窄買賣差價、隱名交易、遙距參與者,仍未有實質諮詢或時間表(詳見附表)。

  但在李小加看來,香港市場原來業務的organic growth(自然增長)很有限,要靠structural growth(結構性增長)。這將會由中國資本項下的全面開放推動。這相比上世紀90年代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潮,將是一個帶來幾何增長的開放。

  李強調,目前對香港市場的改革,正是為了這個歷史機遇。「比方說,現在要搞個『直通車』,因為香港市場一些基礎設施不到位,根本也搞不了啊。」

  他也很肯定指出,在香港與內地的市場合作方面,「今明兩年一定有突破」。

  而環顧全球,李小加面臨的改革困局並不單一。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主要交易所如新加坡交易所、德國證交所及倫敦證交所等,紛紛推出一系列改革方案,例如延長交易時段、取消午休、同業合併、推出新產品等,期冀在這場金融淘汰賽中,避免淪為競爭對手的犧牲品。

  另一方面,全球交易所作為商業結構,目前均面臨盈利壓力,需要收入多元化以及跨時區交易,借此提升競爭力,而與此同時,交易所也面臨著縮減成本開支的問題。

  「作為一個掌門人,我關心的是整體市場的建設,必須要有勇氣做長線計劃,同時要敢於承擔短期內的不理解,不滿意,甚至是討厭。」李小加說。但在 長線設計上,一些關注香港金融市場建設的人士的質疑恰與本土券商相反,認為李小加恰恰太拘泥於改革細節,而看不清其改革的大方向,看不到其「策略的目 的」。

   「但這也不能完全怪李,因為對於香港成為全球金融中心怎麼做,可能連港府也沒有想清楚。」一位曾任職香港監管機構多年的市場人士指出。

  李小加則對身處風暴中心不以為然,「港交所的決策,是董事會集體決策的結果,我可能也有不同觀點,但一旦有了決策,我就也敢於擔當,站出來擋槍子。」

   「成功有許多父親,我不介意分享成功。但未成功之前的不受歡迎的改革,卻經常是孤兒。要改革,就要做好當孤兒的準備。」李小加說。

  本刊實習記者呂凱霏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7

紅杉資本週逵:創業初期不要直面騰訊 要有應變能力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31049/

目前國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市場環境?創業秉承什麼樣的原則,才能生存下來?日前,《中國經營報》記者就移動互聯網的創業熱潮專訪了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周逵

《中國經營報》:目前國內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創業公司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這種環境下,紅杉是如何判斷項目的?

周逵創業者現在面臨的環境確實更為艱辛。與巨頭們相比,不僅資源少很多,而且要贏就要衝擊力更強,速度更快。然而,一個idea,已不足以支撐其持續成功。因此,我們在選擇投資移動互聯網項目的時候,既要判斷市場的機會,更要看團隊的戰鬥力有多強。

在市場方面,用戶接不接受產品,模式有無競爭壁壘,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同時,創業者還要儘量避免一開始就面對比如騰訊這樣的強大競爭對手。另外,由於目前國內的移動互聯網還處於起點期,將來的變化會有很多,所以我們要求團隊的應變能力要很強。

創業的基本價值定位基本是:要對用戶有用,如果這點達不到,就不應該做;而創業企業能不能發展起來,除方向不能錯外,還要有技巧和速度。雖然大公司什麼都想做,但也有忽略的地方和自身的弱點,這些都是創業者很好的切入點。

但是,巨頭們暫時的忽略,並不能證明他們之後不會做。因此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就是要拚命地奔跑,拚命佔有市場並讓用戶留下。到最後,讓用戶來做選擇,因此創業者首先需要把產品做得比任何競爭對手都要好。

《中國經營報》:在您看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業公司的壓力來自於哪些方面?與大公司相比,他們有哪些優勢可以發揮?

周逵:目前移動互聯網的輪廓已經清晰,但市場還在相對早期。對於巨頭和創業公司,他們各有優勢。大公司有優勢的一面,也會有劣勢的地方。比如在大公 司內部,部門相互之間分派系;大公司看到機會的行動不如創業公司快;同時,也不會像創業公司那樣沒有顧忌地去破壞現有的條條框框。因此,大公司一般會根據 市場的變化做選擇,而每做一次選擇,就會留出另一條路給創業者。在這方面,創業者需要更勤奮,其潛能才更易被激發出來。

創業公司所面對的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首先來自於產品能力,如果做的東西用戶不喜歡,就沒機會了;其次是營銷能力,能不能快速把產品推送給目標用 戶,這直接考驗創業者的營銷能力;三是創業者的決心、耐力或承受能力。仗打不贏,是不是就不打了?戰鬥激烈,還該不該打這仗?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都需要 創業者背負很大的競爭壓力。

《中國經營報》:現在,互聯網的大環境正進入下行週期,紅杉是如何把握投資節奏的?您如何看待未來巨頭們併購的趨勢?

周逵:雖然目前大環境不好,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還是要看遠期。紅杉在這方面一直很積極,一旦看到合適的項目,就會投資。雖然,環境的變化以及大公 司的跟進,會使得市場上的好項目越來越少,但市場又總會有新機會在醞釀在生長。事實上,創業者總是最勤快的,聞到市場契機就會很快動手。

在我們看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併購機會有增加的趨勢,這是很正常的。對於創業者而言,成功未必要自己獨立上市,這種意識正在增強。對國內大公司而 言,雖然目前已經在積極投資,但還沒開始積極併購,不過步伐肯定會加快。創新需要有速度,國內巨頭們的行為,會越來越像Facebook、Googl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82

劫貧濟富——直面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財富再分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813

從出生開始,QE就一直扮演著劫貧濟富的角色。正如Stan Druckenmiller所言,在普通美國人眼裡,QE、稅收、收入差距和養老制度是財富從底層和中產階級向富人轉移的四個主要途徑。不信?看看下面的圖表就知道了。

1、富人持有資產,窮人擁有負債。花旗經濟學家Matt King曾這樣描述美國的財富再分配。

2、QE導致了美元購買力減弱,中產階級負債增加。面對這一問題,中產階級消費者不得不借更多的債務,以維持現有的生活水平。此外,政府年復一年的赤字也讓公共債務不斷堆積。於是,所有部門總的債務負擔自然而然創下歷史新高。更多的債務意味著支付的利息更多,存款越少。

3、另一方面,QE讓富人更加受益。QE讓資產的價格膨脹,比如房產、債券、股票和非住宅類地產。

富人擁有絕大多數資產,這也是為什麼從2002年到2012年最有錢的0.01%富人家庭收入劇增76.2%,而90%的大眾同期只增長了10.7%。(見下圖)

4、自1980年以來,稅收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已經翻了一倍多。相比較而言,股權收益和資本收益的優惠稅收政策也讓富人越來越富有。

5、自1990年代末以來,家庭收入中位數就一直在下降。而與此同時,公司利潤卻一路上升,創歷史新高。想想看,錢都到哪裡去了呢?

6、隨著二戰後嬰兒潮的一代人逐漸喪失勞動力,養老問題變得越來越糟糕。未來的勞動人群將承擔越來越多老人和富人的債務。

7、總結一下,正是QE、稅收、收入差距和養老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財富再分配機制,令財富從底層和中產階級流向富人。」

財富分配不均在美國從來就不是個新問題。

只不過如今變得越來越嚴重。

除非財富分配機制發生變化,否則財富將繼續流向富人,中低層的債務負擔也將進一步加重。對於一個很大程度上依靠消費拉動的經濟體,超負荷的債務只會導致人們削減開支,從而令經濟增長受到影響。(本文資料來源:zerohedg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94

七只重倉股大跌 巴菲特直面數十億美元虧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74

下載

重倉股相繼大跌,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組合近期蒙受沈重損失。

據路透社報道,以半年報顯示的持倉量衡量,近期7只重倉股大跌就給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造成了超過50億美元的損失。

其中,IBM和可口可樂對巴老的打擊尤為沈重。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因三季度財報不佳,IBM股價周一重挫7%,造成巴菲特單日虧損近9億美元。可口可樂也沒給巴老多大喘息時間,同樣因為三季度營收不及預期,股價大跌逾6%,巴老又損失了近11億美元。

除此之外,近期油價大跌,能源股也毫不猶豫地捅上了一刀。如果相較於半年報,巴老的持倉未變,埃克森美孚給他帶來的損失約在3.11億美元。其余的虧損主要由富國銀行、美國運通、通用汽車和全球第二大油沙生產商Suncor貢獻。

QQ圖片20141023145919

不過,也許對於世界第三富來說,幾十億美元的賬面虧損不算什麽。況且,巴菲特應對短期市場波動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實際上這也是他能成為股神的核心因素之一。

巴老甚至常常把市場下跌看做買入的機會:

當股價大幅偏離其價值時,市場下跌有利於那些手中持有現金的、真正的投資者。

當你要投資時,恐懼的氛圍是你的朋友,欣然的市場是你的敵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199

華人企業領袖當直面“新亞洲”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666

2015年“華人企業領袖遠見高峰會”於1028日至29日在臺北市舉行。這一峰會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主辦,迄今已是第十三屆。

此次峰會吸引了來自10個國家的600多位頂尖企業家、政府官員及專家學者,他們圍繞一系列華人社會的核心議題展開討論,諸如華人經濟的創新、人才的機會與發展、文化融合等等。

高希均。 (遠見供圖)

高希均:華人企業領袖要有大格局

臺灣“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高希均用“大格局”來概括當下華人企業領袖在新形勢下所應有的遠見,“面對全球競爭與區域之間潛在的沖突,華人企業領袖更應當認清現實,相互協助。”一句話,“大格局決定大思路,大思路決定大出路”。

在致辭中,高希均對“大格局、大出路”做了重點闡述。

他引述未來趨勢專家奈斯比所言“21世紀是太平洋的世紀,是華人世紀”,證諸大陸、臺灣、港澳以及散布東南亞的億萬華人就構成了世界最大的市場,在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的經濟活動,幾乎是華人的企業領袖擔任主角,顯示了華人企業的力量。

他認為,大格局是要勇敢走向開放,一方面是要接軌全球,另一方面則是要將左鄰右舍變成經貿雙贏的夥伴。通過真誠的交流與合作,華人企業就能超越當地環境中小我的滿足,超越誠信經營的最低要求,與永續發展接軌。

此外,大格局還意味著要發揮自身的優勢與軟實力,運用於傳統產業的提升,服務業的創新,綠能的研發,物聯網的應用,文化產業的開拓及中華文化的推廣,甚至是品德的示範等方面。

至於,誰能稱得上是擁有“大格局”的企業家?高希均先生描述了四項特質,分別是全球布局的視野與策略、意氣風發的生命力、泱泱大國的做人風範、為下一代子孫永續發展的思慮。

馬英九。 (遠見供圖)

馬英九:青年交流,促進兩岸互相理解

馬英九也出席了此次峰會,他的講話重點圍繞華人文化圈的整合與交流展開。

馬英九認為,全球華人文化圈的整合與交流其實已經自然而然地發生。以漢字為例,華人社會常用漢字大概在6000-8000字之間,其中簡體字有2200個左右,占常用漢字的1/4至1/3,而簡體字中完全改頭換面的不到500字,“目前到臺灣的大陸遊客有1400萬人,沒人抱怨看不懂正體字”,馬英九認為,簡體字、繁體字間你死我活的鬥爭並無必要,完全可以共榮共存。

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則來自於兩岸學生的交流。馬英九表示,來臺就讀的陸生人數也從他上任前的823人增加至33000人,翻了40倍,他相信兩岸年輕人在人生早期的階段建立的友誼,有助於減少兩岸間的誤解、維系和平。

而針對備受關註的臺灣陸生政策,馬英九則表示,未來希望修法讓陸生和其他僑生一樣享有健保(全民健康保險),讓陸生來臺充分感受到臺灣政治與社會,這同樣會促進兩岸間的了解與和平。

李開複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王立行。 (遠見供圖/圖)

李開複:創業家應擁抱大市場 

據統計,2014年大陸的創業市場資本額,已超過530億元人民幣,一個個以互聯網+思維進行變革的新公司,相繼走上全球舞臺。

相比來說,臺灣經濟卻遭遇了一定程度的尷尬,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複指出,臺灣一方面缺乏廣大內需市場支持,新創公司不易得到資本市場的投入與滾動;另一方面臺灣又不像新加坡、以色列等小國,由於幾乎等於沒有內需市場,創業家從一開始就被逼得走出去,瞄準全球市場,這也導致了如今臺灣許多創業模式偏向“小確幸”,欠缺大格局。

因此,他建議,臺灣的新創事業若要與世界接軌,方法之一就是與中國、美國等大市場的創業家合作,組成“混血團隊”,才能借力使力,彼此取長補短地發揮“加乘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創業家要轉換思維,投資者也要緊跟時代,接受新的遊戲規則。李開複表示,從前誰投入的資本大,誰就有主導權,但現在則相反,縱觀全球成功的新創事業,大都是以創業家的創意為尊,就算投資者坐擁多數股份,仍要讓創業者當家、嘗試。

李開複以自己曾投資的一家公司為例,該企業創辦人在推出新產品後沒多久就發現市場風向變了,毅然決定止血,改推新項目。“這要是發生在以前,投資者絕對不願承擔這項風險,會要求創業家硬撐也要讓把舊項目作起來,但現在的投資者,則需尊重創業家的決定。”李開複說,雖然這對投資者來說,會承擔更多的風險,但往往也會開創出令人激賞的火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54

中央高層直面去產能失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085.html

職工再就業問題再次引起中央高層的高度關註,上一次是1998年國企員工大規模下崗潮。

4月2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保持就業基本穩定,在調整經濟結構的過程中妥善處理員工就業問題,既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又幫助他們提高再就業能力。

從去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去產能”開始,政府對於這些行業職工安置的態度和政策逐步明朗:既然部分職工失業不可避免,那就持積極穩妥的態度,多渠道安置他們,分區域、分行業、逐步來釋放失業風險。

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總體的就業數據保持穩定,但各級政府對於就業必須給予更多關註,不能掉以輕心。部分國有企業隱形失業人員公開化之後,政府應該出臺一些切實有效的就業促進政策。

多渠道安置職工

此次政治局會議認為,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一些實體企業生產經營依然困難,市場風險點增多。要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確保黨中央確定的政策不走樣、不變形,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在“去產能”向縱深推進的當下,產能過剩行業職工的分流安置已經成為企業和政府必須邁過去的一道檻。

根據人社部此前的估算,煤炭、鋼鐵兩個行業化解產能的過程中將涉及180萬職工的分流安置,包括煤炭系統130萬人和鋼鐵系統50萬人。

今年年初以來已經陸續有幾家大型鋼鐵企業進行了職工分流安置。從2015年8月24日到2016年1月22日,杭鋼集團用150天完成了半山鋼鐵基地1.2萬人的分流安置,其中包括清退了3000多名勞務派遣工,分流安置了近9000名正式工。

武鋼股份向本報記者提供的《減員增效實施方案》顯示,總體目標是“以2015年10月末股份公司在崗人數為基礎,用3個月的時間,即在2016年2月底前精簡優化在崗職工6000人”。

4月7日,人社部、發改委等七部門印發了《關於在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過程中做好職工安置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以企業為主體、地方組織、依法依規,多渠道、多方式安置職工,保證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平穩進行。

意見提出了“內部安置”、“轉崗就業”、“內部退養”、“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四類渠道。本報記者從地方上了解到,一些企業還對這些渠道做了進一步的細化。

杭鋼公布的職工分流安置方案中,每位分流職工都有12個選項,分別是提前退養、內退、解除勞動合同、集團內安置、省市屬國有控股企業就業安置、自主創業、服務輸出、離崗退養、工傷職工退出生產崗位、有限期放假、待崗。這些分流安置渠道之間在經濟利益上相對平衡,避免職工選擇渠道單一和利益受損。

武鋼股份也是將總的減員目標(按人均1000噸鋼核算)下達到各二級單位,再由各單位根據自身特點制定減員增效方案,原則上遵循“一企一策、一人一策”。

曾湘泉表示,在去產能過程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會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來確定員工的數量,冗員主要集中於國有企業。因為政府對於國有企業存在過度保護的情況,雖然連年虧損但銀行還在繼續放貸,企業本來已經營困難卻還不能裁員。

“雖然這次去產能需要安置的員工並不會像1998年那麽多,但難度依然很大。”曾湘泉說,難度主要體現為失業風險集中釋放,如果一個企業一次性裁員成千上萬人,他們湧到社會上之後議價的能力就會下降,必然會形成收入和心理的落差。因此,曾湘泉認為,分區域、分行業、逐步來釋放失業風險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需提高就業服務能力

政治局會議提出,既要幫助員工解決生活困難,又要幫助他們提高再就業能力。與1998年不同,現在就業崗位是有的,但如何引導失業人員順利過渡到這些崗位上仍是難點。

下崗職工從原企業離開到找到新崗位的過程需要政府提供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就業培訓等個性化的就業服務。中國的公共就業服務在這種“一對一”的服務上仍然非常欠缺。

曾湘泉最近去山西調研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和就業狀況時發現,當地政府對於公共就業服務和建設的投入不足,軟硬件基礎設施仍比較落後。

他建議,政府應出臺切實有效的一系列加大就業服務的政策措施,比如發布省內外崗位空缺信息、加大就業市場硬件和軟件的建設投入、啟動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工程、重視再就業培訓政策評估、制定困難企業和員工再就業優惠的稅收政策等。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曾表示,對於需要轉崗就業的職工,人社部門會將其納入就業扶持體系,通過一系列政策扶持,包括提供職業培訓、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幫助他們盡快找到工作崗位或自主創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60

中國需直面英國退歐反映出的“去全球化”大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466.html

6月24日,英國全民公投計票結果揭曉,51.89%的投票者支持“退歐”。盡管實現這一過程仍將相當漫長和波折,需要向歐盟申請並進行談判,然後通過議會表決,但這一投票結果的影響極為深遠,開啟了潘多拉魔盒的盒蓋。這不僅是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倒退,更是“去全球化”浪潮的最新表現。

在此歷史時刻,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積極推動者,中國應有何應對和作為?

民粹主義對全球化的逆襲

合則聚,不合則散。英國民眾決定與歐盟分道揚鑣,背後有著極為複雜的內在邏輯與時代因素。鑒於當下歐洲錯綜複雜的格局,一個有著悠久“光榮孤立”傳統的英國脫離歐盟,並不那麽出人意料。但對於歐盟來說,將要面臨的挑戰十分嚴峻,因為這還不僅僅在於英倫島國的脫離,而是如何才能避免這一運行了24年之久的聯盟的進一步解體。

從整個歐洲的黯淡前景看來,歐盟的確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這一趨勢在多年前就已出現,從外界對葡萄牙、意大利、希臘、西班牙“歐豬四國”的揶揄即可看出,歐盟內部很早就因貧富不均、苦樂不均而出現愈加明顯的分化傾向。決策體制的低效、“豬一樣隊友”的拖累以及東進南擴留下的諸多風險,導致歐盟近年來步履維艱,而那些西歐、北歐的諸多發達國家也承受著國內巨大的民意壓力,不排除他們下一步也可能出於現實利益和安全考量而選擇退出自保。最壞的結果是,歐盟最終或許真地成了因“劣進良出”而成為失敗的區域一體化案例。

而且,英國退歐不僅事關歐洲,也是全球經濟和政治局勢動蕩的縮影。當前,全球深深陷入低速增長、跨境貿易低迷、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失靈的泥潭,短期內沒有明顯跡象表明世界經濟能夠擺脫陰霾。全球經濟退潮之下,“英國退歐”作為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很多麻煩可能才剛剛開始:美國年內加息障礙重重、歐盟經濟雪上加霜、各國被動再次釋放流動性、恐怖襲擊人人自危、金融市場反複震蕩,尤其是民粹主義對全球化造成逆襲,區域一體化面臨嚴峻挑戰,貿易及投資的保護主義日益盛行。

英國退歐給中國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當然,其實英國退歐對於歐盟來說,有利有弊,究竟是利大還是弊多,還得看各政治體如何運作。英國退歐對歐盟和世界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削弱了歐盟在全球治理中的影響力。歐盟作為世界多極社會中的重要一極,它受到的重大挫折對歐洲社會的穩定和歐非地區的和平都構成更大壓力。

二是沖擊歐洲經濟和歐元區的穩定。不僅英國增長至少減緩0.5%,而且歐盟區經濟因此進一步放緩。歐元作為平衡美元的重要因素,其信用受損嚴重損害對歐洲經濟複蘇的信心,將導致美元和黃金再次走強,石油價格及其他幾乎所有資產均面臨壓力。

三是對世界經濟複蘇造成新的困擾。各國被迫增加流動性,負利率成為普遍現象。歐盟遇挫不僅影響歐洲經濟複蘇,而且對於與其關系密切的區域外國家的經濟複蘇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將歐盟區需求複蘇視為貿易增長的動力顯然已經不合時宜。

四是英國與歐盟漸行漸遠,通過英國協調歐盟內部關系日趨困難。

當然,英國退歐也會帶來了一些新的機遇:

一是歐元的競爭力削弱,客觀上為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崛起創造了更大空間。

二是英國面臨諸多挑戰和壓力將為加強對華合作帶來新機遇。隨著英國在歐洲區域紅利的減少,它將更加註重與中國的合作,比如推動中英自由貿易區談判等。多種國際合作新框架將應運而生,而英、俄都是具有深厚的全球戰略意識和國際開發經驗的世界級國家,他們提出什麽樣新的戰略思路值得關註。如應對得當,中國將因此贏得更多的國際戰略空間。

三是北約與俄羅斯的政治、軍事博弈有望緩和,俄羅斯的國際壓力有望緩解。歐洲動蕩將牽扯北約東擴的精力,並有望分散和緩解美國在歐亞、亞太等地的註意力,美國有可能就此進行一定的全球戰略調整和再平衡。

中國如何應對

英國退歐,也即“去歐洲化”,本質上是危機推動下“去全球化”的反映。英國回歸傳統的“光榮孤立”與美國日漸高漲的“孤立主義”遙相呼應,加上法德明年也將面臨大選,歐盟前景堪憂。日益蔓延的民粹主義與民族主義,對於各國、各區域乃至全球的政治與社會穩定、地緣政治穩定都將造成劇烈而深遠的影響,假借宗教、民族等外衣的各種恐怖主義、分離主義等新型挑戰擡頭。

當然,英國退歐不僅導致全球化進程的停滯和減緩,而且可能同時導致區域主義、次區域合作的興起。很快會看到歐洲國家之間啟動關系重組。

在此歷史性時刻,作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和積極推動者,中國從英國退歐中應獲得哪些啟示,如何應對?

首先,中國對歐洲地區的劇變要有高度的戰略敏感性。歐盟作為世界重要一極,是中國倡導的多極社會的重要參與者和構建者,歐盟的式微以及歐洲身處逆境意味著世界格局正處於失衡和重構的階段。這反映出後危機時代國際社會深刻而複雜的變化,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各種政治及經濟次序面臨重構,這為中國更加積極謀劃國際戰略、參與國際治理提供了難得的運作空間和戰略機遇。

中國並沒有因此失去歐洲,卻有更多機會和條件與英國和歐洲建立多元而密切的合作關系,與德國及中東歐等國也面臨新的合作機遇。中歐之間完全可以形成文明的良性互動,發展成關系更密切、合作更深入的戰略夥伴。

其次,促進全球化與開放的區域合作,仍是中國不變的立場與訴求。當此歐盟乃至全球化遭遇困難之際,中國要利用G20、APEC及金磚國家峰會等場合,明確表達對全球化和開放的區域合作的支持,引領世界的發展方向,在國際治理中發揮更多作用,一如既往地促進全球性的經濟和政治合作。中國自身的國土空間、人口、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等特點,決定了必須長期堅持開放包容、走向全球與區域合作結合等既定戰略。即使全球化遭遇暫時的阻力和挫折,也不應影響和動搖中國“走出去”、促進國際合作的戰略意誌和決心。

再次,加速推進基於區域合作一體化的“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既是全球化的支持者,也是區域一體化的促進者。以英國退歐為標誌,“瘦身”後的各種小多邊的次區域合作、跨區域的自由貿易區等多種形式的區域合作新形態將成為潮流。區域合作的碎片化特征將更加明顯。歐盟的深刻調整表明了區域主義內在的必然性與廣闊空間。

對中國來說,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歐亞地區等地應堅定不移地支持各類開放的區域主義,尤其是推進基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區域一體化進程,實現亞洲及周邊地區的互聯互通,結合日漸明確的亞太自貿區合作框架,探索亞太地區的新未來,以區域合作為基礎,構建全球化的新格局。

(作者分別系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國際戰略學者。僅代表個人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54

8 分鐘直面 30 + 投資機構,你該如何簡化商業計劃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819/158258.shtml

8 分鐘直面 30 + 投資機構,你該如何簡化商業計劃書?
逐鹿X 逐鹿X

8 分鐘直面 30 + 投資機構,你該如何簡化商業計劃書?

無論是商業計劃書的優化,還是融資過程中要註意的一些技巧,想掌握這些必然沒錯。但最最重要的前提還是你要紮紮實實做好自己的項目。

本文授權轉載自逐鹿X(ID:zhulux)

第一式:厲兵秣馬 —— 簡化商業計劃書

首先要明確商業計劃書並不是給創業者自己去講故事做的一個 People Work,而是一個給投資人去看的邏輯嚴謹的項目介紹。明確這個東西是要給投資人看,而不是自己看。

你的 BP 要給什麽樣的投資人

投資人其實分為幾個部分,也許是財務投資人,也許是戰略投資人。戰略投資人跟財務投資人關註的點並不一樣,因此投遞 BP 的時候,要根據他們不同的特點有所側重。

戰略投資人:比如 58 戰投可能關註的是跟本地生活服務相關的產業中能夠為他自身導流或變現的產業,或者是創新型模式的項目。樂視自身收了非常多的體育 IP ,需要把 IP 進行變現,可能跟體育產業相關的 IP 變現的項目就比較關註,戰投意義較大。給戰略投資人看的 BP ,突出的重點要有所調整,要突出你能帶給他們的價值。

天使投資人:更關註團隊背景和團隊在其所從事的這個領域里經驗是否豐富、是否紮實。

財務投資人:更關註項目數據怎麽樣,運營模式通暢與否,商業模式有沒有驗證過,有沒有比較樂觀的收入。財務投資人可能更希望看到一個更廣闊的市場、更吸引人的故事。

了解關註的投資人,對其機構有一定的認知

你應知道關註你項目的投資人在這個產業里有沒有投過相關的項目,或者說投的項目跟你之間有沒有互補的價值。另外關於這個產業的布局,投資人能不能懂也很重要。

商業計劃書里不要去講什麽?

童話:很多 BP 中,創始人很願意把自己沒有做出的數據做一個預估,講一個童話,給投資人做一個宏觀的規劃。但其實這件事情本身應該由投資人自己去做,他也不希望看到你的 BP 里做一個沒有什麽支撐的預測。

未來:講宏觀的市場需謹慎,對於未來市場的預測應有可靠的數據支撐,同時,對於項目的未來展望也應貼合實際,科學預測,切忌輕易畫餅。

商業計劃書應該突出什麽?

講一個有數據、有邏輯支撐的故事,多用對比去參照你的競爭對手、去參照大市場,或者去對標一些傳統的模式,突出你的改進可以提高多少效率。有數據支撐才能構建整個邏輯體系。

BP 中邏輯非常重要:舉一個反面案例,我們之前有做過一個餐飲的案子,關於 O2O 火鍋品類。大部分的餐飲案子,只要講市場部分都會提到 7 萬億這件事情。大部分做同性社交社區的案子,則都會提到7000 萬億的市場這一數據。但這個事情並不是一個真正對你的商業計劃書有價值的東西,而是應該講清楚 7 萬億跟你有多大的關聯,這 7 萬億中有多少的部分是你覆蓋的。

以下是幫助他們做得線下實體餐飲 BP 的調整策略:

我們找到了2015年國家統計局線下餐飲的數據,其中有明確的數據指出:線下餐飲較線上的餐飲而言,無論在增量上、還是在整體的營收情況上、還是在死亡率上都有非常大的優勢。而且後期我們也提供了一個很詳細的表格,去驗證提供的數據是真實可信的。這個時候說再講為什麽要做實體餐飲,而不做線上餐飲,是有數據支撐、是有依據,是值得讓投資人信任你的。這個時候也許那些去看線上餐飲的投資人也會看好你現在講的這個事實。

要挖掘跟整個戰略方向有關聯性的數據。找出競品、市場與項目之間關聯性的數據是有補充意義的,而不能僅僅描述一個市場有多大。因為大部分的投資人對自己的市場、對自己關註的領域都是有一定認知的,不需要你再重新去講。

 多對比:無論是橫向、縱向,還是跟大市場的對比,都有助於投資人快速深入地了解你的項目。可以通過時間軸的方式加簡短的數據規劃就列出來。

商業計劃書整體建議

第一部分:市場

用戶遇到什麽問題

有多少這樣的用戶

競爭對手優劣勢

第二部分:項目情況

你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 邏輯通順

解決得如何——數據支撐

你怎麽賺錢——營收

為什麽你能做—— 團隊背景

第三部分:規劃

拓展與獲客方案

可行的數據預測

融資需求與用途

第二式:謀辯有方——直面路演挑戰

準備:演講稿 + 問題清單

對於商業計劃書,你要練習演講幾次,要知道你的每一個頁面要講哪些內容、會舉哪些例子,會闡釋哪些維度的數據。其次是準備一個問題清單,投資人會想了解這個行業的哪些細節,相關問題要前期有所準備。

吸引註意:內容 + 聲音

在路演過程中,因為路演一般都會有五到十個左右的項目,所以這個時候第一你的內容要足夠好,第二是需要通過你的聲音變化或聲音上的內容去吸引投資人註意到你這個商業計劃書。需要考慮如何把他的註意力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吸引過來,因此並不建議用視頻去講故事,當下的真實展示更為生動。

會後反饋 + 自省

你與投資人見面或路演之後,需要從投資人這個部分去收集反饋,要知道他對項目的顧慮在哪兒。哪怕他不能投你,但要知道他對這個項目不看好的地方。然後你要做的就是反思他提的建議是不是有價值的,如果是有價值的,你需要怎麽做。

有一個點需要大家註意,因為機構投資人大部分都會有先入為主的觀點。如果他對這個行業有一定的認識,很容易帶著自己主觀的判斷。遇到意見違背的時候,避免沖突和爭執。你要做的就是闡述好你的邏輯,只要你的邏輯是通順的就沒有任何問題。很多時候只要你的論據、論點能支撐你的邏輯的話,投資人是能被說服的。但是你沒有必要去強壓他,去服從你對整個行業的判斷。

第三式:探索有道 —— 抵禦資本寒冬

當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很多的創始人在見機構的時候會說「我不願意去見投資經理,我不願意去見分析師。」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投資機構是什麽樣呢?投資經理最了解每個行業里的細節,而一些入門級的分析師主要是做項目,也是了解行業的。但記住,經理才是對這個行業最懂的人,也是推薦力最強的人。而被很多人所看好的 VP,其實主要在負責維護 LP 的關系、募資、PR 等工作,其次才是去評審你的項目是否值得投、提出自己的建議。所以多去跟一些資深的投資人去聊其實並沒壞處。

在資本情況不好的情況下,大家不要過多地去排斥 FA,因為很有可能他們是快速找到機構的一個機會或渠道。就像買房子一樣,自己去找房子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是你去找中介可能很快就幫你找到一個合適的房子,可以大幅節約你的融資成本、時間成本,起到正向幫助的作用。但挑選一個能懂你的項目、能看懂這個行業的 FA 是必要的。

另外,FA 的篩選其實也很重要。我們一般建議選一家 FA 去做,如果說過了半個月、一個月發現這個 FA 在排會、或者對機構的精準度、覆蓋等方面都不夠準確,這個時候你可以考慮中止合同,或者同時用兩家 FA 去做。

最後,無論是商業計劃書的優化,還是融資過程中要註意的一些技巧,想掌握這些必然沒錯。但最最重要的前提還是你要紮紮實實做好自己的項目。很多時候創業失敗其實並不是項目在外部遇到問題,大部分其實是從內部瓦解的。你要看到自己的企業到底遇到了什麽問題、員工遇到了什麽問題、當時一起創業的合夥人現在的狀態是怎麽樣、團隊下面無論是中層也好、基層也好,他們每一個人狀態怎麽樣、是否認可這個企業做得事情、是否認可企業文化、這尤為重要。你把這些問題處理好,你的數據、商業模式甚至融資都不會是問題。

商業計劃書 簡化 路演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84

中紀委也表揚女排了:中國人必須像女排那樣 直面艱難困苦

北京時間8月21日上午,備受關註的2016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中國女排3-1逆轉塞爾維亞奪冠。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隨後刊文,高度贊揚女排精神,文中稱“女排此役,讓億萬中國人揪心屏息,凝神關註,為每一分歡呼雀躍,為中國隊熱淚長流,久違的崇高感被激活,恍惚間又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文章指出,時至今日,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面對前面路上的激流險灘,每進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但是,中國必須前進!這是歷史責任,更是時代使命!

以下是全文:

《一分一分咬牙頂——從女排精神說起》

這世上,總有一種力量,能夠抵抗時光的沖刷,超越歲月的冷寂,昂立於逆境險灘。

8月19日,中國女排在教練郎平的帶領下,咬牙死磕,一分一分往上頂,一步一步朝前挪,絕不後退一步,苦戰4局擊敗荷蘭隊,時隔12年,再度挺進奧運會決賽,終於迎來一場勝利,氣壯山河的勝利,熱淚盈眶的勝利,青史留名的勝利。

這是一屆被碎片化、娛樂化的奧運會,但女排此役,讓億萬中國人揪心屏息,凝神關註,為每一分歡呼雀躍,為中國隊熱淚長流,久違的崇高感被激活,恍惚間又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剛剛拉開帷幕,封閉已久的中國大門,朝世界緩緩打開。那是一個中華民族爭取“球籍”的年代,百廢待興,而又迷茫困惑,中國人需要精神偶像,中國女排橫空出世。

1981年11月16日傍晚,整個國家似乎停滯了下來,全國人民守在黑白電視機和收音機前,此時,第三屆女排世界杯決賽正在進行,中國隊對陣東道主日本隊。

在主場球迷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中,一個叫郎平的女孩扣下了世界冠軍,中國女排3比2艱難獲勝。

整個中國沸騰了,人群聚攏在天安門廣場,徹夜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當時中國女排收到的賀信、賀電和各種紀念品達3萬件,而這當中,有3000多件都是“點名”送給郎平的。山西太原機械學院全體師生甚至送來了一塊近兩米長的橫匾,寫著“振興中華”四個大字。

次日,國內幾乎所有報紙頭版頭條都在報道女排奪冠。《人民日報》頭版評論《學習女排,振興中華——中國贏了》寫道:“用中國女排的這種精神去搞現代化建設,何愁現代化不能實現?”

旋即,在1982年的秘魯世錦賽上,中國女排再度奪冠。然後,是無數中國人刻骨銘心的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這是新中國重返夏季奧運會,以15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四位,其中包括中國女排的金牌。三連冠後,中國女排又在接下來的1985年第四屆世界杯、1986年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上,連續兩次奪冠。

短短6年,中國女排創下了世界排球史上第一個“五連冠”。可以想象,在中國人最需要重塑民族自信與凝聚改革共識的年代,中國女排帶來了何等強大的精神動力!用郎平的話來說,就是“讓老百姓最直觀地感受到我們中國人行!完全有能力達到甚至超過世界一流水平!”而完成令人振奮的“五連冠”,也讓“女排精神”突破了一個體育項目本身,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精神內核的象征。

更多的中國人,從中國女排身上,看到中華民族崛起的希望,堅定了改革開放的信心,內心激發起強烈的主人翁意識,爭先恐後投入到用勤奮與智慧改變祖國面貌的實踐行動當中。當年的報道稱,北京商標一廠、無錫鐘表廠等生產單位的職工在信中表示,要“學習女排精神,保證完成和超額完成生產任務”;“某工廠女工看了女排的事跡之後,每天早來晚走,精心操作,班產量天天超額完成計劃”;“某煤礦工人看完女排比賽之後,自覺加義務班,日日超產”;北大學子受“女排精神”鼓舞,更是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最強音!

當年的“鐵榔頭精神”“女排精神”,具有強烈的時代特色。改革開放早期,中國人透過打開的大門,看到了與世界的差距,失落,仿徨,思考中華民族向何處去。中國女排適時崛起,一開始便超越了尋常的體育競賽範疇,向國人和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對各行各業的中國人起到了激勵、感召和促進作用,為當時的改革開放註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什麽是“女排精神”?團結奮鬥,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當時國家經濟薄弱,物質匱乏,條件簡陋,女排姑娘們通過“魔鬼訓練”,她們在地上摸爬滾打,摔得遍體鱗傷,卻咬著牙含著淚繼續訓練比賽。沒有球網,就用竹竿代替;沒有臂力器,就和對手比力氣;沒有創可貼,就用膠布粘貼……

今天看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女排之崛起,是中華民族崛起的一個縮影,胼手胝足,篳路藍縷,投入到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事業之中,整整一代中國人,用熱情與夢想,譜寫了一部壯懷激情、不懈奮鬥的心靈史詩,給後人留下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偉大的精神,歷時光而不朽。時至今日,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面對前面路上的激流險灘,每進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但是,中國必須前進!這是歷史責任,更是時代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一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是的,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如同中國女排在里約之拼搏,咬牙頂住,力戰不退。用郎平的話來說,中國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並不會因為輸贏而改變。三十多年來,中國女排運動成績有高峰有低潮,但精神一直在,一直在拼搏,一直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三十多年來,中國前進的道路或平坦或坎坷,經濟發展有快有慢,國際環境有優有劣,但中國一直在前進,一直在拼搏,一直沒有放棄昂揚奮發、充沛磅礴的中國精神。

如今,在一個人口比美國、歐盟、日本、俄羅斯人口總和還多的國度推進改革,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推進改革,在前所未有的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推進改革,新的更大的考驗,橫亙在面前。中國人必須像中國女排那樣,直面艱難困苦,敢於迎難而上,去拼一個蕩氣回腸的勝利。中國人能夠創造經濟增長的奇跡,也能為世界貢獻秉持堅定信念努力改變命運的精神成果。

精神在,力量就在,希望就在,勝利就在!

一分一分咬牙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