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點去預備彈藥買樓?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4974
多謝諗兄, 一直做CD ROM, 今日留返個言以示支持, 小弟都想買多層樓收租用(有一層就來供完既樓, 明年底供完), 睇左好耐樓, 舉棋不定, 係咁升, 有時都諗安安份份, 等供完先再作打算.根據我個SHK做既親戚講(瓏門佢有份起), 呢一年幾起樓人手短缺, 各地盤都搶人, 因為去年四月後, 規管發水樓(大家都趕期限前入則), 政府加推地等因素, 起樓需要三至四年(即2014-2015), 未來會供應大增. 個人認為, 政府賣地條款加入限呎樓, 到時細面積單位供應大增, 但價錢未必令未有樓人仕上到車(大西北隴門都萬幾蚊呎, 即四百幾呎都要四百幾萬, 點上車呀), 而有樓人仕想換大面積就冇新供應, 造成左供應斷層。可以想像, 如三年後, 如樓價真如預計下調, 係細樓跌得”甘”過大樓. 小弟愚見, 請指正, TKS

大西北瓏門都萬幾蚊呎?
首先你聽見報紙成日講新盤過萬呎價出售,其實只係冰山一角。有幾個特色單位索價過萬唔出色,但以瓏門兩房四百幾萬大把選擇。三百幾仲有一兩個單位。而向南三房套做價六至七百萬,約八千幾蚊一呎。比起同區卓爾居二手都要六千幾,瓏門開價十分合理。

至於你話建築業唔夠人手確有聽聞! 九七年大牛市過後令人手在十年後斷層已在2008-2010年見底,現時人手應該開始多番。若梁特首既大西北,擴機場同西佢個九開得到車,建造業仲會搶人都唔奇。至於十年河東,必見河西,IT界係2000年科網爆破後行業萎縮,而家IT人個價都升緊,仲有加埋iphone app,相信該行會有第二春。故係建築同IT界都發生過此情況。

 

再講細樓,確實會跌得甘過大樓。因為有能力既業主,早就換左三房或更大。如果淨係用房比,兩房業主通常防守力較低,加上你住得三房較大機會有小朋友,如非必要都唔想搬走影響小朋友。結果係你睇咁多年既樓,較大呎數單位數價多數跑贏細,只有近排細單位確實升過了籠,原因為??

 

都係因為大單位拉升細單位,香港人口袋有錢紮實了,逐漸接受冇番幾百萬都買唔到樓既諗法。諗樣已經係早前提及,二百萬樓全滅係今輪升浪必會發生既事。當幾年後供應增加,如再遇上個經濟不景,確實細樓會比人先沽售。而家買樓、宜選轉手率較低既屋苑,用家多希望防守性增強。最尾你問點樣睇用家多?係SSD行之前該屋苑轉手宗數可知一二,而家唯有要睇返兩年前數據,加上行內人仕口傳之智了!

 

至於讀者安全系數算高,起碼有層就供完既樓。其實早應係年前將間樓套錢,完成買兩間方案了。現時時機已失。如果你每月月入強勁,可以就咁儲錢當彈藥等跌買。反之如果真係儲極都係幾十萬數,倒不如先將間樓用黎套錢,放定舊錢係度收下息先(可選人仔債券或做3.25%半年人仔定期)。加上用靈活按揭貸款有一半錢可以放返係銀行享受等同按揭利息,風險有限。咁做好過你等到跌市發覺自己唔夠CASH,想用張樓契問銀行借發覺只借得三成咁無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32

點去預備彈藥買樓? (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528

大西北瓏門都萬幾蚊呎? 
首先你聽見報紙成日講新盤過萬呎價出售,其實只係冰山一角。有幾個特色單位索價過萬唔出色,但以瓏門兩房四百幾萬大把選擇。三百幾仲有一兩個單位。而向南三房套做價六至七百萬,約八千幾蚊一呎。比起同區卓爾居二手都要六千幾,瓏門開價十分合理。 

至於你話建築業唔夠人手確有聽聞! 九七年大牛市過後令人手在十年後斷層已在2008-2010年見底,現時人手應該開始多番。若梁特首既大西北,擴機場同西佢個九開得到車,建造業仲會搶人都唔奇。至於十年河東,必見河西,IT界係2000年科網爆破後行業萎縮,而家IT人個價都升緊,仲有加埋iphone app,相信該行會有第二春。故係建築同IT界都發生過此情況。

 

再講細樓,確實會跌得甘過大樓。因為有能力既業主,早就換左三房或更大。如果淨係用房比,兩房業主通常防守力較低,加上你住得三房較大機會有小朋友,如非必要都唔想搬走影響小朋友。結果係你睇咁多年既樓,較大呎數單位數價多數跑贏細,只有近排細單位確實升過了籠,原因為??

 

都係因為大單位拉升細單位,香港人口袋有錢紮實了,逐漸接受冇番幾百萬都買唔到樓既諗法。諗樣已經係早前提及,二百萬樓全滅係今輪升浪必會發生既事。當幾年後供應增加,如再遇上個經濟不景,確實細樓會比人先沽售。而家買樓、宜選轉手率較低既屋苑,用家多希望防守性增強。最尾你問點樣睇用家多?係SSD行之前該屋苑轉手宗數可知一二,而家唯有要睇返兩年前數據,加上行內人仕口傳之智了!

 

至於讀者安全系數算高,起碼有層就供完既樓。其實早應係年前將間樓套錢,完成買兩間方案了。現時時機已失。如果你每月月入強勁,可以就咁儲錢當彈藥等跌買。反之如果真係儲極都係幾十萬數,倒不如先將間樓用黎套錢,放定舊錢係度收下息先(可選人仔債券或做3.25%半年人仔定期)。加上用靈活按揭貸款有一半錢可以放返係銀行享受等同按揭利息,風險有限。咁做好過你等到跌市發覺自己唔夠CASH,想用張樓契問銀行借發覺只借得三成咁無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98

CVC坐擁200億美元資金,成彈藥最充足的PE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187

私募機構CVC Capital Partners擁有業內最多的杠桿收購可投資現金,超過業內對手阿波羅(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和凱雷(Carlyle Group)。整個私募行業都在醞釀著今年擴大交易量。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Preqin在年度報告中披露的數據,總部位於盧森堡的CVC坐擁200億美元“彈藥”未投出的投資者承諾資金。 這些資金中包括去年為歐洲和美國交易所融資的107.5億歐元,為亞洲交易融資的20億美元,以及該集團此前的歐洲旗艦基金尚未支出部分。股權收購公司通常花5年到6年時間使用投資者的資金。如果這些公司未能成功將錢“花出去”,他們需要將資金歸還投資者或者尋求延期。 在金融危機之後,現金緊缺的投資者收縮戰線,私募股權公司的現金一度連續四年減少,但如今這種情況已經得到逆轉,根據Preqin的預計,去年全球可供使用的杠桿收購現金量達到4000億美元,超過2012年的3540億美元,如果加上其他類型的基金,如瞄準房地產、基礎設施和風投資本的基金,這個數字達到1.07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不過由於股票市場屢創歷史新高,交易員們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劃算的交易。 Preqin指出,受到新進資金、低利率和大量債務融資推動加之舊資金到期壓力、私募股權公司收購交易將增加。去年,新收購交易的總價值增加2%至2584億美元。但根據Mergermarket的估算,該資金額仍然不及2007年水平的一半。 Bain & Company公司私募股權業務負責人Graham Elton表示,可供選擇的新交易不足意味著競爭將變得激烈。 他表示:“可選交易數量和需求之間的不平衡已經變成行業常態,導致價格上漲。擁有大量現金並希望獲得增長的企業收購者,再次回到臺前,造成對優質資產的新競爭。” 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擁有大約197億美元現金,主要是由本月完成的184億美元融資構成,這輪融資也是信貸危機以來規模最大的。根據Preqin,凱雷擁有大約177億美元未使用現金,該公司最近為北美交易融資130億美元,KKR擁有大約153億美元。 根據Preqin的數據,如果加上信貸和房地產等活動等投資領域,黑石擁有大約334億美元未使用現金排名第一。其次是阿波羅的234億美元,第三第四名是凱雷和KKR。 本月10日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曾報道,中國商務部已批準俏江南股權被甜蜜生活美食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其下屬特殊目的公司收購一案。公開信息顯示,甜蜜生活美食集團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登記的特殊目的實體,隸屬私募股權投資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 但俏江南董事長張蘭對此消息則表示“完全不靠譜”。去年10月30日路透社曾報道,連鎖餐飲集團俏江南將向CVC出售69%股權,作價3億美元,交易的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若收購完成,俏江南創辦人張蘭將保留該公司余下的31%股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606

彈藥用盡 歐洲央行已無合法解決危機的辦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178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員Wolfgang Münchau撰文稱,歐洲央行難以實現通脹目標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其用完了所有可用政策工具,還因為把政策基於錯誤的經濟模型。歐洲央行從未預料到,通脹會偏離2%的目標,但每個月都被經濟數據打臉。因為他們依賴不準確的情報,且在過去幾年里犯了三大錯誤。(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第一、歐洲央行本應在金融危機初,實施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並將利率降至零。歐洲央行的行動本應比美聯儲更緊迫,因歐洲的財政政策遠比美國嚴格。

第二、德拉吉承諾在二級市場購買歐元區國家國債,也就是市場所稱的“OMT”計劃。這必然幫助歐元區債券市場複蘇,緩解歐債危機。但這最多只能算局部勝利,因為這令所有人自滿,包括歐洲央行自身。好像OMT是解決危機的終結方案。

第三、錯判了去年年末通脹率回落。自去年11月以來,剔除波動性較大的食品和能源的歐元區核心通脹率維持在0.8%附近。但每個月議息會議和講話中,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都一再重複:“通脹預期牢牢穩固於近2%的水平。”

Münchau認為,歐洲央行應開始放棄通脹目標,並以價格水平目標代替。這將向投資者釋放一個信號,即如果第一年通脹過低,歐洲央行將在下一年錨定更高的目標,以實現整體價格水平目標。

歐洲央行應開始買入股票和垃圾債,應資助按揭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也可以通過買入債券,為交通基礎設施、能源網絡和科學研究領域的投資計劃融資。這些舉措都是有效的,但並不合法。

若要規避法律問題,歐洲央行唯一能做的就是拋棄那些愚蠢的宏觀經濟模型——也就是他們啟用的Smets-Wouters模型,因為它早就過時了。

Münchau猜測,歐洲央行不會采取上述的任何行動,而是繼續怪罪歐元區成員國政府沒有實施結構性改革。他們最終將實施規模很小的資產購買計劃,並在經濟初步顯示複蘇跡象時就過早結束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71

安倍備足彈藥 日本規劃創紀錄財政預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53

在去年上調銷售稅導致國內經濟陷入衰退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政府連續擴大財政支出,上月推出290億美元的刺激措施,近日又批準以創紀錄的財政預算幫助國內經濟擺脫衰退。經濟學家預計日本政府今年下半年還可能追加預算。

日本財相麻生太郎表示,日本聯合執政政府已批準,始於2015年4月1日的新財年,財政預算為96.34萬億日元(約合8140億美元)。新財年稅收預計增至24年來最高的54.53萬億日元,稅收與預算之比由52%升至57%。該財年新發債券規模預計降至36.86萬億日元,創2008年以來新低。

巴克萊首席日本經濟學家Kyohei Morita預計,因國內人口老齡化,日本政府的預算將逐年持續增多,政府將更難以抑制社會福利相關支出。他還預計:

“2015年下半年,日本經濟面臨因公共部門工作支出急劇下滑受害的風險,(日本)政府可能不得不追加預算。”

在公布財政預算時,日本政府還上調了新財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將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預計的1.4%升至1.5%,本財年增長預期由1.2%下調至-0.5%。

近期國際油價大跌可能影響日本政府對抗通縮措施的成效,但《華爾街日報》報道提到,一些日本官員希望日元走低和汽油價格下跌增強消費者的購買力,有助於降低企業進口石油的成本。一些經濟學家還認為,日本政府對經濟的預測過於保守。

日本保險業巨頭第一生命保險旗下研究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Toshihiro Nagahama預計,如果國際油價保持在每桶50美元,日本的實際GDP增長可能輕而易舉達到2%左右。日本政府看來有些過於謹慎。

另一日本研究機構農林中金總合研究所的經濟學家Takeshi Minami預計,在地方選舉以前,安倍很難大幅削減政府支出。雖然日本政府對主要預算估計得保守,但只要認為有必要促進經濟增長,今後政府就會出臺方案增加預算。

上月日本發布去年第三季度GDP修正值,通脹調整後當季GDP年率萎縮1.9%,初值為萎縮1.6%,GDP環比降幅由0.4%修正至0.5%。這是繼去年第二季度大幅下滑7.3%後,日本GDP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技術上已陷入經濟衰退。下圖可見2012年以來日本年化GDP增長率走勢。

日本,GDP,安倍晉三,安倍經濟學,油價

上月公布數據顯示,去年11月,日本實際工資增速同比下降4.3%,連續第17個月出現下滑。日經民調顯示,當月只有33%的日本民眾對安倍經濟學表示支持,有51%的民眾表示反對。

上月27日,日本政府通過總額約3.5萬億日元(約合290億美元)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措施。根據該項本月9日開始施行的措施,日本政府將在國內小企業加薪、地方政府應對經濟增長停滯等方面給予扶持。同時日本政府還將繼續擴大公共支出,提振經濟增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50

降準只是開始 “央媽”彈藥充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010

降準,降息,中國人民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貨幣寬松

昨日中國央行自2012年5月以來首次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降準),分析師預計此舉能釋放6000億元流動性,而這可能只是開始。一些華爾街分析人士預計,中國還會有更多舉措擁抱全球貨幣寬松。

彭博報道總結,分析師還提到中國央行昨日降準的理由包括:國內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值的壓力、通縮的風險和經濟加速下滑。而德意誌銀行、美國銀行和野村等機構的經濟學家均預計,在昨日降準後,中國央行可能還會降準和降息。

上述報道指出,和其他主要央行相比,中國央行的貨幣寬松“彈藥”多得多。即使昨日降準,中國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仍高達19.5%。中國的一年貸款利率為5.6%,遠未達到美聯儲、日本銀行和歐洲央行不得不祭出QE的零下限水平。除了利率未達到零,匯豐駐倫敦的全球經濟學家經濟學家Karen Ward提到,國內主權債務較少也讓中國央行有能力增加寬松。

上述報道援引一些機構經濟學家的評論認為,降準還不足以提振貸款需求、免除經濟下行風險。比如:

    · 德意誌銀行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評論稱,

“降準對實體經濟有正面影響,但還不足以穩定經濟”,因為供應已經增加,貸款的需求可能無法與之匹配。要促進終端需求,必須采取更主動的財政政策。

德意誌銀行預計,今年中國GDP增長7%,若無寬松的財政政策,還面臨經濟下行風險。張智威預計,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央行會再降準50個基點,今年3月和第二季度期間還會有一次以上降息。

    · 瑞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預計,降準無法自動加快信貸需求增長。她認為,如果中國政府擔心經濟增長,就需要財政投入,並且放寬房產市場的政策。

    · 野村仍預計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央行會進一步推行寬松,包括降準50個基點和降息25個基點。野村駐香港的中國經濟學家Hua Changchun認為,樓市調整、加強監管地方債務和去杠桿等國內挑戰根深蒂固,即使推出貨幣寬松,中國經濟也會繼續緩慢增長。

    · 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中國央行還需要進一步寬松貨幣,預計今年還有兩次均下調50個基點的降準。

    ·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降準只是用於讓基礎貨幣供應處於正常速度,雖然市場會認為降準是主要的寬松措施,但降準本身並非大的貨幣刺激。

    · 今日稍早,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高盛也預計,未來中國政府可能公布更多的寬松措施,包括可能第二季度進一步降準、本季度結束前可能降息、可能允許人民幣中間價貶值和擴大人民幣波動區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23

廣發證券IPO:備足彈藥進入券商新江湖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73

廣發證券IPO:備足彈藥進入券商新江湖
來源:港股那點事

~~~~~~~~~~~~~~~~~~~~~~~~~~~~~~~~~~~~~~~~~~~~~~~~~~~~~~~~~~~~~~~~~~~~~~
格隆匯IPO評級:★★★★
行業:★★★★
公司:★★★★
估值:★★★
熱度:★★★★
(格隆匯評級說明:一星最低,五星最高)
~~~~~~~~~~~~~~~~~~~~~~~~~~~~~~~~~~~~~~~~~~~~~~~~~~~~~~~~~~~~~~~~~~~~~~
招股信息:
招股價:15.65-18.85港幣
融資規模:231.59-278.95億
招股時間:3月25日-3月27日
預測PE:19-22.9
預測PB:1.42-1.68
~~~~~~~~~~~~~~~~~~~~~~~~~~~~~~~~~~~~~~~~~~~~~~~~~~~~~~~~~~~~~~~~~~~~~~

A股行情的火爆,賺足了人的眼球,各大券商也都賺得盆滿缽滿,而政府對於資本市場的改革似乎仍在加深,各項創新業務層出不窮,也在為券商發展助力。在此背景下,廣發證券香港IPO格外引人關註,據報告,廣發證券IPO第一日的認購頗為火爆,那麽,接下來,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廣發證券的一些看法。此文僅供大家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

一、廣發證券基本面信息一覽

1、股東背景和行業地位

作為一家IPO公司,投資者肯定關心它“爹”是不是個硬朗的後臺。從股東背景來看,廣發證券似乎沒有一個強勢的“爹”,即使上升到“爺爺”輩,也才是遼寧國資委級別,這和中信、招商、中金這些大央企背景的券商想比,其實略顯寒磣。但在這里,需要大聲的說一句,如今的中國資本市場,券商是否有個好爹已經並非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廣發沒個匯金級別的大股東,但同樣常年位居前五券商之列。且在各種創新業務層出不窮的情況下,“拼爹”也並不如過去那麽好使,高度市場化的行業需要修煉的仍是“內功”。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廣發在2012-2014年之間,各項指標穩居前五。也說明廣發在國內券商界地位一直非常穩固。


2、廣發的業務

首先看看營收和凈利潤情況,2012年和2013年的營收增長率在17%左右,但這兩年是熊市,因此公司的收入增長更多的是來自於證券承銷、創新業務等。而到了2014年,二級市場的火爆,給占據半壁江山的經紀業務帶來巨大推動力。一句話,熊市可以靠承銷、創新業務;牛市就可以多點開花。這就是券商這幾年穩賺不賠的關鍵原因。


再來具體看看廣發證券的業務情況

總體來看,廣發近4年,各方面業務,除了期貨之外,其他業務基本都有較為可觀的增長。尤其是在2014年,占據營業收入半壁江山的證券經紀業務強勢增長;而證券承銷業務在過去幾年債券牛市的推動下,也有長足進步;保薦業務規模一般較小,財務顧問、資產管理都有較大幅度增長。

兩融業務表現強勢


二、巨額融資所為何求?

患有資金饑渴癥的券商並不僅僅只有廣發一家,目前還有興業、太平洋、銀河和海通都有融資計劃,且規模都不小。那麽資金饑渴癥的緣由何來?宏觀層面上看是近兩年推出的資本市場上的改革創新為券商的各個板塊的業務去除了枷鎖,證監會在各項創新業務規模方面,有凈資本的要求,這也使得券商在做大相關業務時,必須提高凈資本。

此外,兩融業務、股票約定購回業務、質押融資等資本中介業務這兩年爆發式的增長增加了券商對於資金的需求;自營的期限套利、並購、直投等業務也都在快速增長,這些業務的穩定盈利也刺激了券商大規模增加投入的意願。


三、IPO關註點在哪里

1、估值是否有優勢

根據廣發2014年年報,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達到都50.22億元,廣發在A股東總股本為59.19億股,加上此次發行的17.01億股(發行上限),總股本將達到76.20億元,根據港股發行價15.65-18.85港元的發行價區間,預測PE將在19-22.9之間。而同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券商龍頭海通證券(6837.HK)、中信證券(6030.HK)、中國銀河(6881.HK)的PE(2014年利潤計算)分別為25.3、20.3、20.4.相比之下,廣發IPO的價格並無太大優勢。

2、業績增長確定性高

內地券商業務同質化程度高,廣發業績的變化仍然依賴於整個市場的情況。

經紀業務仍然是券商業務收入的中流砥柱。截至3月26日,滬深兩市在2015年的53個交易日里交易額達到37.07萬億元,日均交易額達到6994億元,3月份的18個交易日里已經達到16.81萬億元。而2014年的日均交易額踩3011億元,即使是在去年行情最瘋狂的11月和12月里,日均交易額也才6245億元。可以斷言,只要接下來市場不迅速進入熊市,那麽交易量即使會有所下降,但全年保持高速增長,仍然可以期待。

在傳統的資管、自營、債券承銷等方面都存在較多利好。資管方面,ABS預計今年將開始放量,而二級市場的火爆將會顯著帶動集合理財手續費的增長;而自營方面,近年來券商已經在利用杠桿進行期現套利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從各個券商內部消息來看,券商加大對於這一業務的投入已經比較確定;在證券承銷部分,雖然中央政府對於地方政府發債進行了諸多約束,但大規模的地方債置換仍將給券商帶來較大利好。

在創新業務方面,也存在較多利好。廣發證券2014年回購業務收入達到4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43.98%,雖然絕對量不大,但市場前景較大。傳統銀行對於股權質押業務的風險控制能力不足,因此,在這一塊融資需求方面,券商的競爭對手基本只有少部分股份制銀行。此外,在直投、並購、財務顧問方面業務都呈現出較好的增長趨勢;此外,雖然註冊制對於券商利潤的貢獻或許要等到2016年才能兌現。但2015年IPO數量的上升,已成事實,一直不溫不火的IPO業務也將會獲得一定的增幅。

總結:廣發證券IPO,在估值方面,相對優勢並不明顯,但行業前景較好,公司戰略合理。未來幾年,將是券商的黃金增長期,廣發作為行業第一梯隊,無疑將會大為受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58

养老金 “弹药”储量1.3万亿 抄底股市只欠东风?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8760


文 / 程俊


据《经济参考报》,对于养老金投资股市的尝试,虽然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尚未统一,但事情已经开始变得明朗起来。

6 月18日,人社部基金监督司官员对外透露,养老金投资政策已经基本成熟,下一步新的政策出台之后,养老金将投资股市。而在上述信息透露之前的4月3日,财 政部一位副部长曾公开表示,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是全民的财富,从安全第一、审慎的原则考量,社保基金不会直接去股市冒险。

养老金是社保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占到整个社保基金的90%左右。人社部和财政部的两种表态,让外界难以捉摸,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保基金会不会直接投资股市,看上去仍是一个待解难题。

经济观察报从一位接近人社部专家处获得的解释是,在人社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对于社保基金投资股市,一直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养老金投资股市或许已成定局,而且进一步的信息显示,投资股市的限定是最高不超过30%的比例。

前述接近人社部专家补充表示,中国养老金包括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截至2014年底,中国基本养老金累计结余3.5万亿元、补充养老积累的基金是7600多亿元,如果按照30%投资股市的占比核算,预计可投资股市的养老金接近1.3万亿元。

能否入市

中 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是竭力主张养老金投资股市的专家之一。据郑秉文介绍,从2006年至今,人社部、财政部等方面,对于推动养老金投资政 策的出台,已经有过三轮大的“尝试”,但由于相关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对养老金是否投资股市,始终未达成一致意见,导致该项政策一直没有出台。

本轮“尝试”之前,按照国务院部署,由人社部牵头,曾在2012年基本完成养老金投资方案的制定,其中确定对股市的投资比重是不超过40%,但之后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过程中,由于对养老金投资股市的质疑声音很大,使得本已成形的养老金投资方案只能被搁置。

人社部是从2014年开始重新制定养老金投资方案的。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曾公开表示,养老金投资方案已经基本完成,其中规定将会动用部分养老金投资股市。

事 实上,即便是在人社部内部,也有部分官员是并不赞成养老金投资股市。去年10月,人社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卢海元在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曾表示,现阶 段,养老金有很多稳定的投资实体经济,保值增值的渠道,而“中国A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圈钱市、过度投机炒作市、完全被操控操纵的市场”,因此,养老金没必 要急于进入风险很高的股市。

对于下一步是否能放开养老金投资股市?前述接近人社部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养老金投资方案已经进入报送国务院阶段,而其中仍然保留了养老金投资股市的规定,预计方案在年内出台的可能性也较大。

前 述接近人社部专家补充分析表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养老金只能存银行、买国债,年均投资收益率还不足2%,低于同期的年均通货膨胀率,并没有达到保值增值 的目的,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投资股市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并获得较好的收益,这也正是下一步养老金极有可能投资股市的一大重要原因。

投资限高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成立于2000年,主要掌管的是中央财政预算拨款的社保基金,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最高为40%。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国社保基金对股市的投资是1700亿元,年均收益率是8%以上。

对 于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所取得的较高收益率,现在很多官员和专家们的看法也不一致。郑秉文等支持养老金入市的专家曾这样测算,在2001年至2010年 间,即便是刨掉2.14%的通货膨胀率,全国社保基金最后的净收入还有7.03%的增长率;尹蔚民在今年两会期间也表示,只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业绩, 就足以证明社保基金投资股市是可以保值增值的,“是很好的榜样”。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一直反对养老金入市,按照他的分 析,同样是在2000年至2010年,在股市大好的2006年、2007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的收益分别是29.01%、43.19%,而2008年 股市情势逆转向下,当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的收益是-6.79%,由此可见,如果将养老金投资股市,还是实际存在较大风险。

与唐钧的观点基本相似,卢海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除2009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利之外,在2008、2010、2011年的投资均是亏损。从2008年至2011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4年年均亏损近167亿元。

对 于官员和专家们给出的不同结论,前述接近人社部专家分析表示,2012年3月,广东省曾将1000亿元的城镇职工养老金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本 来当时签订的委托期限是两年,但由于2012年、2013年都取得了超过6%的收益率,因此双方又将委托期限延长了3年,一直到2016年。

受此影响,之后,浙江、江苏等省份也纷纷要求将城镇职工养老金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来投资。

最近的消息是,最近山东省也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1000亿城镇职工养老金,广东省则将委托期延长至2017年。这些无疑也都对促成人社部等方面,作出将养老金投资股市的决定,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前述接近人社部专家还透露,人社部计划出台养老金投资方案的时间是在今年下半年,投资股市的限定是最高不超过30%。(华尔街见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14

理財監管新規出臺 寶能系還有“彈藥”麽?

“寶能系”投資主體平臺——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鉅盛華),不斷增資及增持萬科(000002.SZ)股票的錢從何而來?銀行理財資金是重要“金主”,有報道稱浙商銀行曾經為寶能系提供巨大的資金,而這些資金當中相當部分可能被用來收購萬科股權,不過在銀監會出臺理財新規征求意見稿後,寶能系融資能力可能受到限制。7月19日之後,萬科公告也並未顯示再有寶能系增持的信息。

在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市場人士看來,銀監會的新規其實很嚴格,業內人士更多認為會采取“新老劃斷”的原則處理,那可能意味著未來寶能系的融資能力受到限制,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反複大規模增持舉牌股份;不過就“新規”而言,其實只是征求意見稿,到底最後如何執行,還有修改的可能,也要考慮市場的承受情況。

浙商銀行還能為寶能輸送彈藥麽?

浙商銀行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稱,關於銀行理財業務的新規出臺,對浙商銀行跟寶能的合作會否產生影響,目前該行內部專家在正在研究之中,具體情況需要還繼續了解。

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一份關於浙商銀行和寶能合作資料(下稱“合作資料”)顯示,2015年11月10日,由深圳寶能投資集團作劣後,浙商銀行理財資金作優先,通過華福證券、浙商寶能資本構建的有限合夥基金,共200億。該有限合夥型基金在工商登記為深圳市浙商寶能投資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合夥企業”)。其中,優先級LP是華福證券,其資金來源是浙商銀行的理財資金132.9億。由浙商銀行通過華福證券定向資管計劃投入;劣後級LP為姚振華個人100%持股的深圳寶能投資集團投資,資金67億。優先劣後1:2倍杠桿,規模合計 200億。私募基金的管理人(GP)為深圳浙商寶能資本(下稱“浙商寶能”),由浙銀資本與寶能系共同組建,浙商銀行分管副行長張長弓出任董事長。

此前,浙商銀行相關負責人曾向媒體表示,浙商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認購華福證券資管計劃132.9億元作為優先方,僅用於鉅盛華整合收購非上市金融股權,不可用於股票二級市場投資,也不作為其他資管計劃的劣後資金。

根據前海人壽2015年年報及保監會相關批複,鉅盛華於2015年10月分別向凱信恒(原“凱誠恒信”)、金豐通源(“原華南汽車”)以及健馬科技三家公司分別收購前海人壽股權6.77億股、4.66億股以及2.52億股,合計共收購前海人壽股權13.95億股。2015年12月前海人壽各股東同比例增資合計60億元(其中40億註入註冊資本,20億元列入資本公積),鉅盛華出資30.6億元。

上述合作資料稱,浙商寶能約定的資金用途為下: 1、支付前海人壽股權轉讓對價,具體交易方式如下:合夥企業向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增資10億元,成為鉅盛華股東,並向鉅盛華發放股東借款 47.0127億元;同時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向鉅盛華發放股東借款54億元人民幣;鉅盛華將前述合計 124 億元人民幣資金用於受讓前海人壽31%的股權。2、60億元人民幣用於向前海人壽增資;3、82.8873 億元人民幣用於二級市場增持上市公司股份。

該合夥型基金的存續期限為七年,年化投資收益率分別為 8%、8%、17%、12%、13%、14%、15%。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浙商寶能合夥基金的資金已經可以直接用於收購上市公司股份。

前海人壽的股權收購和增資擴股,劣後級資金全部用於向寶能系控制的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從實際結果看,寶能系相當於用鉅盛華和前海人壽的股權作質押從浙商銀行借到132.9億資金。

新規執行可能“新老劃斷”

在《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當中顯示,“第三十五條(限制性投資)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除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之外的證券投資基金,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境內上市公司公開或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權,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非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僅面向具有相關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私人銀行客戶、高資產凈值客戶和機構客戶發行的理財產品除外。”

“第十五條 (分類管理)根據理財產品投資範圍,可以將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分為基礎類理財業務和綜合類理財業務。前款所稱基礎類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可以投資於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國債、地方政府債券、中央銀行票據、政府機構債券、金融債券、公司信用類債券、信貸資產支持證券、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型基金等資產。綜合類理財業務是指在基礎類業務範圍基礎上,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還可以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權益類資產和銀監會認可的其他資產。”

對上述新規,招商證券金融分析師馬鯤鵬認為,由於近大半年來理財資金配置權益類資產最活躍的都是大量小銀行,大中型銀行相對審慎且風控嚴格,小銀行理財資金配置權益資產受限後,對入市資金邊際變化上的預期將產生較大影響。

有銀行理財業務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新規關註點不在分級上,更關心的是非標投放、風險準備;對上述理財新規,業內反饋普遍說新規想法超前,對銀行理財影響太大,覺得短期內出不來,上述也只是征求意見稿,並不是最後執行的方式,監管部門也要相關銀行反饋意見後作出修改再最終定下來;就規定理解來看,基礎類理財業務針對普通投資者,只能對接低風險產品;而綜合類理財業務相關產品,會根據客戶分類作調整,只有私人銀行高凈值客戶和機構客戶認購的產品,才可以投資權益類資產。

也有券商資管人士向本報記者稱,浙商銀行的132.9億資金當中,到底多少是針對普通投資者理財產品,多少是針對私人銀行和機構的理財產品,目前外界無法得知;對於銀行理財新規,可能采取“新老劃斷”的方式來監管,對股市來說,其實只要不是強制拆除杠桿,對市場影響有限,頂多只是新增資金不足而已,這也跟2015年不斷拆除配資杠桿的情況有所不同;如果真的“新老劃斷”的方式來辦的話,那可能意味著未來寶能系的融資能力受到限制,因為沒法得到大量普通投資者的資金,寶能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不斷融資大規模增持萬科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48

五大險企數千億舉牌:萬能險“彈藥庫”是否萬能

高層對於險資舉牌資金“來源不當”所造成的爭議引發了周一市場的震蕩,甚至有被舉牌個股出現跌停。

狂飆突進之後,充當杠桿收購、舉牌潮彈藥庫的險資,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質疑。

證監會、保監會高層日前同時發聲,痛斥杠桿收購。身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力量,險資如今已成為舉牌、杠桿收購的主力軍。迄今為止,僅安邦系、生命系、陽光保險、前海人壽、生命人壽五家險資,舉牌的上市公司就已達到30家左右,所動用的資金規模達2500億元左右。

險資頻繁舉牌的背後,是萬能險新型險種的異軍突起,而舉牌行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彈藥。保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前十個月,48家中資壽險公司中,17家萬能險保費收入突破百億元,其中三家更是沖破千億大關。根據公開披露信息,安邦系、生命系、前海人壽等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時,除了少量自有資金、傳統保險產品,所使用的資金幾乎全部來自萬能險。

“萬能險是典型的短債長投,屬於期限錯配,按照2013年監管的要求,這類資金是要被清理的。”業內人士認為,就此而言,說部分險資舉牌資金“來路不當”並不為過。但亦有觀點認為,萬能險的產品設計、銷售、資金運用都不違反監管要求,不能算是違規,而目前界定險資違規存在難度。

險企激進 舉牌耗資數千億

格力電器11月30日公告稱,自11月17日至11月28日間,前海人壽大量增持該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2016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由公司第六大股東上升為第三大股東。

前海人壽的舉動立即引起監管關註。12月2日,深交所向前海人壽發出關註函,要求說明其與一致行動人持有的格力電器股份,是否達到或超過5%,是否有意參與格力電器的公司治理及經營管理。12月4日,前海人壽回複稱,持股比例未達到或超過5%,亦無參與日常經營管理的計劃。

增持行為引起監管關註並不意外。雖然作風彪悍,短時間內如此兇猛突擊,在前海人壽仍不多見。前海人壽買入期間,格力電器平均股價約為25元, 4.13%的持股比例,涉及資金總共約50億元。

前海人壽增持格力電器,不過是險資舉牌潮的一個縮影。2015年以來,險資在A股市場頻繁出擊,安邦保險、陽光保險、前海人壽、生命人壽、國華人壽等保險新規,已經掀起一波波舉牌潮。據《第一財經日報》不完全統計,上述五家保險系資金僅舉牌的A股上市公司,就已經達到30家以上,投入資金則動輒以數十億計。

若以舉牌數量、資金規模衡量,上述險企中,安邦保險、生命人壽、前海人壽無疑名列前茅,其中僅前海人壽就已累計消耗資金約300億元。據公開披露信息,2015年末開始爆發的萬科控制權爭奪戰中,寶能系通過前海人壽險資共買入萬科7.35億股,買入價在12.7元~15.6元之間,動用資金約105億元,成為前海人壽最大的單一證券投資。

緊隨其後的,則是舉牌南玻A和參與華僑城定增。2015年12月開始,前海人壽、鉅盛華等通過二級市場等途徑,大量買入南玻A 股份,截至2016年9月底,寶能系共持有南玻A24.39%的股份。剔除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鉅盛華”)、前海人壽自有資金,前海人壽通過保險產品持有南玻A約4.02億股,按當初其舉牌價格12元/股左右測算,累計動用資金近50億元。

2016年初,前海人壽以6.81元/股的價格,認購華僑城定增的5.87億股,動用資金亦接近40億元。此外,前海人壽還在二級市場買入華僑城約1.1億股,按當時股價測算,所涉資金在8億元以上,兩者合計超過48億元。

這並非全部。2015年三、四季度以來,前海人壽還舉牌了韶能股份、中炬高新、南寧百貨、合肥百貨、明星電力五家上市公司。若不計算自有資金,截至2016年9月底,前海人壽分別持有上述公司1.62億股、1.6億股、6044萬股、1625萬股、1539萬股。根據公開數據測算,其舉牌韶能股份、中炬高新分別耗資約14億元、24億元;而舉牌南寧百貨、合肥百貨、明星電力則共計動用資金約8億元。

作為保險行業的“土豪”,安邦保險不但舉牌數量更多,動用的資金規模也更為驚人,目前在A股共舉牌10家上市公司,舉牌成本約為1090億元。截至目前持股比例最高的個股金融街,占有近30%的股份;最低的萬科A,持股比例為5%。

在最新舉牌的中國建築身上,安邦系持有中國建築30億股普通股,持股比例達到10%。權益變動公告顯示,安邦今年10月至11月集中加碼中國建築,最低買入價格6.17元,最高9.2元,共計投入232.18億元巨資。

安邦資產官網顯示,共贏3號為定期開放式集合資產管理產品,封閉期為5年,屬混合類集合資產管理產品。有媒體統計,安邦系旗下三家保險子公司已斥資830億元購買共贏3號產品,其中超過九成資金的申購時間在10月和11月。

來自第三方理財網站信息,安邦保險此前發型了一份名為“安邦共贏3號投資型綜合保險”的理財險產品。提供了火災、航空旅客意外傷害等保障選擇,是2014年安邦保險推出共贏系列以來的新一代產品。

從A股舉牌成本來看,加上中國建築,安邦在民生銀行、大商股份、金地集團、萬科A等6家持股比例較高的公司身上,投資入資金就近千億。

以安邦系目前持股比例最高的金融街為例,在2015年12月的最近一次舉牌中,安邦系動用了“和諧健康險-萬能產品”和“安邦人壽-積極型投資組合”,分別持股15.88%和9.12%,累計支付了16.13億元。另外,在持股20.49%的金地集團上,安邦系以“安邦人壽-穩健型投資組合”和“安邦財險-傳統產品”參與舉牌,所購股份分別為14.09%、 5.91%,累計耗資 20.88億元。對於大商股份,“安邦人壽-保守型投資組合”與“安邦養老-團體萬能產品”則合計已持有股份14.28%,在兩次舉牌中,安邦系兩次舉牌的均價約為44.92元,共耗資約14億元。

民生銀行上,安邦以多只產品重金吸籌22.51%的股份。財報顯示,“安邦保險-傳統產品”、“安邦人壽-穩健型投資組合”、安邦人壽-積極型投資組合、“安邦財險-傳統產品”等進入民生銀行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15.54%。在安邦累計12次的增持以及多次舉牌中,累計耗資近400億。同樣讓安邦豪擲千金的還有萬科A。以去年11月為起點,安邦以“安邦人壽-保守型投資組合”、“安邦財險-傳統產品”等產品大舉買入萬科股份,以每股14.28元—9.75元的成交價計算,安邦舉牌萬科耗資約在79億—109億元之間。

與前海人壽、安邦保險相比,陽光系、國華系舉牌規模雖然稍遜,但籌集的資金也不容小覷。公開信息顯示,自2015年四季度以來,陽光系通過名下的陽光人壽、陽光財險,僅在A股就已舉牌承德露露、吉林敖東、中青旅、鳳竹紡織、伊利股份、勝利股份、京投發展等七家上市公司。

2015年四季度,陽光人壽、陽光財險舉牌承德露露,累計買入774萬股,3014萬股,此後陽光財險又增持2559萬股,持股成本約為12.95元、13.3元,涉及資金約7.4億元。同時,陽光人壽 還通過舉牌,持有中青旅3620萬股,均價約20.42元。2016年一季度又買入1779萬股,均價約20.2元,共動用資金近12億元。

吉林敖東今年11月21日公告稱,陽光人壽已累計增持其 4472萬股,達到5%的舉牌線。按歷次增持價格計算,其舉牌吉林敖東均價約為27.23元,動用資金至少超過12億元。而舉牌鳳竹紡織、京投發展、勝利股份則共計使用資金約8.2億元,而持股數量達3.03億股的伊利股份,目前持股成本尚不清楚。保守測算,陽光系舉牌行動,投入資金已達約40億元。

國華人壽則是在2015年三季度開始集中進行“掃貨”,先後對天宸股份、新世界、華鑫股份、東湖高新、有研新材、國農科技等六家上司公司進行舉牌。其中對天宸股份進行了四次舉牌,持股達到20%;目前舉牌股中持有國農科技比例最低,為5.01%;而有研新材則因國華人壽後續減持,持股比例降至4.99999%。

記者據公開信息測算,相較而言,國華人壽舉牌新世界、華鑫股份、東湖高新、國農科技的成本則較低一些,分別耗資約10.24億元、7.4億元、3.24億元以上(還有2.46%持股未計入)、8900萬元。除有研新材外,國華人壽目前仍舉牌的6只個股總共約耗資75億元左右。

生命人壽的舉牌之旅則需要回溯至2013年,目前舉牌的金地集團、浦發銀行、農產品均是從2013年便開始有投資。其中生命人壽對金地集團的舉牌始於1月份,之後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密集增持,至今持股比例達到29.93%;而生命人壽對浦發銀行的持股則中間有所間斷,2013年一季度生命人壽還是浦發銀行的前十大股東之一,維持兩個季度後,生命人壽退出浦發銀行前十大股東之列,直至2015年三季度舉牌浦發銀行之後,開始穩定並持續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事實上,從2015年5月份開始,生命人壽就頻繁買賣浦發銀行股票,直到2015年8月28日持股比例達到5.0097%的舉牌線之後,開始了一路買買買的節奏,耗資700億元左右,目前持股比例逾20%。生命人壽買入金地集團最猛的時候則為2014年上半年,斥資55.97億元,整體增持耗資94.6億元。

萬能險“彈藥庫”探營

作為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保險產品為險資舉牌、收購,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彈藥。險資舉牌除了少量自有資金參與外,主要以保險產品募集資金為主。

陽光保險舉牌上市公司時,資金來源則全部為保險產品。根據定期報告披露,陽光保險舉牌承德露露,主體為陽光人壽、陽光財險,持股賬戶為分紅險、傳統—普通保險產品,中青旅則為陽光人壽傳統產品、吉利兩全產品,京投發展則為傳統、傳統普通保險產品,鳳竹紡織、伊利股份則分別使用了傳統險、分紅險產品。

以安邦系為例,其舉牌、收購多為四大子公司保險產品,以及安邦資產發行的資管產品。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統計,安邦系在A股舉牌10家上市公司共用了8類產品。分別為:安邦保險集團-傳統保險產品、和諧健康險-萬能產品、安邦養老-團體萬能產品、安邦人壽-穩健型投資組合、安邦人壽-積極型投資組合、安邦人壽-保守型投資組合、以及安邦財險-傳統產品和安邦資產共贏3號。

其中,以萬能險以及具備類似性質的投連險舉牌頻次最高,為其舉牌主力,先後參與了安邦對民生銀行、大商股份、萬科A、金地集團等持股比例較高公司的舉牌。

國華人壽、生命人壽舉牌上市公司也鐘情於依靠萬能險和分紅險資金。根據定期報告梳理發現,國華人壽舉牌天海投資、新世界、天宸股份15%股份、國農科技的持股賬戶均為萬能三號,華鑫股份、東湖高新的持股賬戶則為分紅三號。相較萬能險和分紅險賬戶持股,國華人壽的自有資金及傳統險資金的持股占比則相對較少。

生命人壽舉牌金地集團、農產品的持股賬號也分別用到了萬能險和分紅險,持有浦發銀行所用賬戶在用到萬能險的同時,也用到了“生命人壽-資本金”,“生命人壽- 傳統”,“生命人壽-分紅”等賬戶。經過後續的增減持動作,到今年三季度,位列浦發銀行前十大股東的為“生命人壽-傳統”、“生命人壽-資本金”、“生命人壽-萬能H三個賬戶”。

據公開資料,國華人壽2015年保費收入為236.12億元,其中壽險收入231.33億元、健康險4.64億元、意外險7058.93萬元;2015年生命人壽個人分紅保險收入為174.18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前海人壽舉牌A股的產品多屬“高現價“產品。如果不計鉅盛華持有部分,前海人壽自有資金持有中炬高新、南寧百貨、南玻A、合肥百貨四家公司,但持股數量均較為有限,持分別為2841萬股、1882萬股、3900萬股、4452萬股,經測算約耗資13.4億元,尚不足其舉牌使用的保險產品資金規模的4.5%。

保險產品不但充當舉牌資金的彈藥庫,且幾乎獨當舉牌大任。公開披露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9月底,前海人壽共持有萬科7.35億股,有多個賬戶持有,進入萬科前十大股東的有一個賬戶,為前海人壽—海利年年,持股比例為3.17%。

前海人壽舉牌的多家上市公司出現了“海利年年”這一賬戶的身影。其中,韶能股份、明星電力分別1.62億股、1625萬股,全部由該賬戶持有,還持股中炬高新1.6億股。此外,前海人壽持有的南寧百貨、華僑城、南玻A,也均以“海利年年”賬戶持有多數股份。目前,公司自有資金賬戶持股數只在合肥百貨上多於“海利年年”,。

在南玻A上,前海人壽還使用了多個產品賬戶。南玻A三季報顯示,截至2016年9月底,海利年年持有該公司A3.2億股,萬能險產品賬戶則持有8140萬股,兩者合計持有南玻A的4.01億股。

雖然並未直接使用“萬能險”的名稱,但海利年年產品,屬於萬能險產品。前海人壽網站11月1日公布的2016年10月萬能保險結算利率公告顯示,其萬能險產品包含11個系列,海利年年兩全保險、海利精選、前海聚富、前海海鑫利等均屬於萬能險品種,海利年年兩全產品是前海人壽首批產品。

舉牌資金來源之所以出現差異,與各險企的策略有著明顯關系,保戶新增投資交費,已經成為部分險企的主要資金來源,占比已經超過保費收入,而部分公司則仍以傳統業務為主。

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陽光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310億元,保戶新增投資交費190億元。而2016年前十個月,這兩項數據分別為344億元、157億元,保戶投資交費雖然規模巨大,但並未占據主導地位。

安邦人壽、前海人壽則與此不同。2015年,安邦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545億元,保戶新增投資交費405億元。但到了2016年,這一情況已發生巨大變化。2016年前十個月,其原保險保費收入999.8億元,而保戶新增投資交費則高達2068億元,規模達到前者兩倍以上。

前海人壽亦是如此。2015年,前海人壽原保險保費、保戶新增投資交費分別為173億元、605億元,後者為前者約3.5倍。2016年前十個月,其保戶新增投資交費為721億元,為原保險保費收入178億元的4倍以上,成為其保費收入的主要來源。

國華人壽、生命人壽的保戶新增投資交費規模,增長雖未如上述兩家險企,且出現明顯下降,但絕對規模亦不容小覷。2015年前十個月,國華人壽、生命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236億元、789億元,保戶新增投資交費為218億元、859億元。而今年前十個月,兩家公司上述原保險保費分別為226億元、958億元、保戶新增投資交費為128.8億元、616.6億元。

爭議資金合規性

最近兩年來,一些激進的險資,通過萬能險等創新型產品,利用舉牌的方式頻頻出擊,“舉牌潮”資本市場激起了不小的風浪,其期限錯配、信息披露、投資者適當性等問題均引起市場爭議。

“根據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保險資金可以用於“買賣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等有價證券”,首先保險資金投入股市是合法的,其次保險資金投入股市的資金必須符合保監會的規定比例,即總資產的30%,目前來看保險資金投入股市的比例還在規定之內。” 廣東金融學院保險系主任羅向名認為,萬能險或其它保險產品,都是保監會審批通過的,通過嚴格的精算設計,只要不影響到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即可。

但是,萬能險信披不透明及投資者適當性的問題,在業內爭論已久。《第一財經日報》查閱多家險企網站發現,對於萬能險等險種,除了利益演示、投保年齡、期限等,基本沒有對資金運用、風險等進行說明,部分甚至連產品基本說明都沒有。

羅向名說:“保險資金的來源肯定是保險費收入和投資收入,投入股市的主要是保險費收入,產生保險費的是保險產品,這些產品包括長期壽險、重疾險、意外險或萬能險等,不管是萬能險或其他險種,目前在低利率情況下都可能面臨利損差的風險,保險公司將保險費收入用於投入保監會允許的領域無可厚非。”

“幾百萬可以買,幾千塊錢也可以買,投資者的適當性體現不出來。”有市場人士認為,權益類投資是高風險投資,而不同的投資者對風險的認知差別巨大。而目前,作為投資屬性突出的保險產品,萬能險並未建立適格投資者機制。

更為突出的問題,可能還是在於期限錯配。12月3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措辭嚴厲的斥責,部分持牌金融機構以來路不當的資金進行杠桿收購,挑戰市場規則。隨後,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亦作出表態,明確保險資金不應側重短期理財、股票投資及戰略投資,有些險資繞開監管套利,“嚴格意義上就是犯罪”。

“萬能險的產品設計、銷售渠道、資金運用,都是按照監管要求來的,保險公司也不敢亂來。”深圳某險企高管對本報記者稱,當前出現的問題,與金融分業監管的體制有關,但說險資舉牌資金來源不當,可能並不合適。

但亦有業內人士認為,以萬能險為主的舉牌險資,普遍存在期限錯配,這本身就存在問題。2013年,監管部門就開始清理期限錯配,而部分舉牌險資的問題,正是在於期限錯配,嚴格來說,屬於要被清理的對象。

上海某險企人士介紹稱,期限錯配實際上與資金所投產品的年限有關,如保險公司賣了一個一年期產品,將資金投入到信托計劃,而信托計劃是兩年期,這樣資金來源和用途有些錯配,所以必須等來年同期同比例再進一筆錢對上原來的資產端。

據中金公司《萬能險對誰萬能?》的研報,前海人壽、生命人壽、安邦保險等銷售的理財型萬能險,多為高現價產品,萬能賬戶在保費進入賬戶第二年,即高於已交保費。盡管產品多為3—5年期,甚至長達10年,但實際久期只有一年。

“險資舉牌的資金基本是萬能險,作為壽險產品,萬能險久期長,甚至是終身產品,投資股票或戰略投資,表面上看並不存在問題,渠道上也都是合規的。”華南某保險人士向記者分析,但萬能險在實際操作中發生變異,一些激進的險企,將萬能險設計成短期理財產品,以高利率吸收資金,投資者在期滿或投保較長時間後退保,可以收回保費和一定收益,如果短時間退保,就會面臨虧損。

一位熟悉保險業務的公募人士亦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萬能險、投連險等保險產品,作為險企的非自有資金,本身就具有特殊的負債性質。而部分保險公司此前出於擴大保費規模等需求發行短期理財產品,再投入資本市場,就造成了期限錯配。

“如果後面沒有可持續的資金流入來保障的話,會面臨比較大的流動性風險。”該人士認為。

更為關鍵的問題在於,如果投資者持有保單時間較長,高利率又不利於險企。在此背景下,利率就成為平衡手段。險企通過有效降低久期控制險企資金成本,讓投資者短期退保獲得一定收益,萬能險由此異變成中小險企吸收資金的工具。

“這是典型的短債長投,存在很大的流動性風險,按照2013年監管期限錯配的要求,這類資金是要被清理的。”上述華南保險人士稱,如果按照這一定義,部分險資已經逾越了監管紅線,說其資金來源不當並不為過。

而上述深圳險企人士認為,期限錯配不應被當作為資金來源存在問題,但極其個別的險資資金來源確實存在一定問題,而且與通過銷售產品籌集資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界定起來也存在一定困難。但對於具體情形,該人士則不願透露。

“一些遊離在金融市場邊緣的灰色資金,在金融監管割裂的背景下,不能穿透真實來源,放大杠桿倍數的資金,存在違規嫌疑,可能才是問題的關鍵。”上述上海險企人士說。(實習記者桂祺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3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