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五大險企數千億舉牌:萬能險“彈藥庫”是否萬能

高層對於險資舉牌資金“來源不當”所造成的爭議引發了周一市場的震蕩,甚至有被舉牌個股出現跌停。

狂飆突進之後,充當杠桿收購、舉牌潮彈藥庫的險資,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質疑。

證監會、保監會高層日前同時發聲,痛斥杠桿收購。身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力量,險資如今已成為舉牌、杠桿收購的主力軍。迄今為止,僅安邦系、生命系、陽光保險、前海人壽、生命人壽五家險資,舉牌的上市公司就已達到30家左右,所動用的資金規模達2500億元左右。

險資頻繁舉牌的背後,是萬能險新型險種的異軍突起,而舉牌行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彈藥。保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前十個月,48家中資壽險公司中,17家萬能險保費收入突破百億元,其中三家更是沖破千億大關。根據公開披露信息,安邦系、生命系、前海人壽等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時,除了少量自有資金、傳統保險產品,所使用的資金幾乎全部來自萬能險。

“萬能險是典型的短債長投,屬於期限錯配,按照2013年監管的要求,這類資金是要被清理的。”業內人士認為,就此而言,說部分險資舉牌資金“來路不當”並不為過。但亦有觀點認為,萬能險的產品設計、銷售、資金運用都不違反監管要求,不能算是違規,而目前界定險資違規存在難度。

險企激進 舉牌耗資數千億

格力電器11月30日公告稱,自11月17日至11月28日間,前海人壽大量增持該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2016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由公司第六大股東上升為第三大股東。

前海人壽的舉動立即引起監管關註。12月2日,深交所向前海人壽發出關註函,要求說明其與一致行動人持有的格力電器股份,是否達到或超過5%,是否有意參與格力電器的公司治理及經營管理。12月4日,前海人壽回複稱,持股比例未達到或超過5%,亦無參與日常經營管理的計劃。

增持行為引起監管關註並不意外。雖然作風彪悍,短時間內如此兇猛突擊,在前海人壽仍不多見。前海人壽買入期間,格力電器平均股價約為25元, 4.13%的持股比例,涉及資金總共約50億元。

前海人壽增持格力電器,不過是險資舉牌潮的一個縮影。2015年以來,險資在A股市場頻繁出擊,安邦保險、陽光保險、前海人壽、生命人壽、國華人壽等保險新規,已經掀起一波波舉牌潮。據《第一財經日報》不完全統計,上述五家保險系資金僅舉牌的A股上市公司,就已經達到30家以上,投入資金則動輒以數十億計。

若以舉牌數量、資金規模衡量,上述險企中,安邦保險、生命人壽、前海人壽無疑名列前茅,其中僅前海人壽就已累計消耗資金約300億元。據公開披露信息,2015年末開始爆發的萬科控制權爭奪戰中,寶能系通過前海人壽險資共買入萬科7.35億股,買入價在12.7元~15.6元之間,動用資金約105億元,成為前海人壽最大的單一證券投資。

緊隨其後的,則是舉牌南玻A和參與華僑城定增。2015年12月開始,前海人壽、鉅盛華等通過二級市場等途徑,大量買入南玻A 股份,截至2016年9月底,寶能系共持有南玻A24.39%的股份。剔除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鉅盛華”)、前海人壽自有資金,前海人壽通過保險產品持有南玻A約4.02億股,按當初其舉牌價格12元/股左右測算,累計動用資金近50億元。

2016年初,前海人壽以6.81元/股的價格,認購華僑城定增的5.87億股,動用資金亦接近40億元。此外,前海人壽還在二級市場買入華僑城約1.1億股,按當時股價測算,所涉資金在8億元以上,兩者合計超過48億元。

這並非全部。2015年三、四季度以來,前海人壽還舉牌了韶能股份、中炬高新、南寧百貨、合肥百貨、明星電力五家上市公司。若不計算自有資金,截至2016年9月底,前海人壽分別持有上述公司1.62億股、1.6億股、6044萬股、1625萬股、1539萬股。根據公開數據測算,其舉牌韶能股份、中炬高新分別耗資約14億元、24億元;而舉牌南寧百貨、合肥百貨、明星電力則共計動用資金約8億元。

作為保險行業的“土豪”,安邦保險不但舉牌數量更多,動用的資金規模也更為驚人,目前在A股共舉牌10家上市公司,舉牌成本約為1090億元。截至目前持股比例最高的個股金融街,占有近30%的股份;最低的萬科A,持股比例為5%。

在最新舉牌的中國建築身上,安邦系持有中國建築30億股普通股,持股比例達到10%。權益變動公告顯示,安邦今年10月至11月集中加碼中國建築,最低買入價格6.17元,最高9.2元,共計投入232.18億元巨資。

安邦資產官網顯示,共贏3號為定期開放式集合資產管理產品,封閉期為5年,屬混合類集合資產管理產品。有媒體統計,安邦系旗下三家保險子公司已斥資830億元購買共贏3號產品,其中超過九成資金的申購時間在10月和11月。

來自第三方理財網站信息,安邦保險此前發型了一份名為“安邦共贏3號投資型綜合保險”的理財險產品。提供了火災、航空旅客意外傷害等保障選擇,是2014年安邦保險推出共贏系列以來的新一代產品。

從A股舉牌成本來看,加上中國建築,安邦在民生銀行、大商股份、金地集團、萬科A等6家持股比例較高的公司身上,投資入資金就近千億。

以安邦系目前持股比例最高的金融街為例,在2015年12月的最近一次舉牌中,安邦系動用了“和諧健康險-萬能產品”和“安邦人壽-積極型投資組合”,分別持股15.88%和9.12%,累計支付了16.13億元。另外,在持股20.49%的金地集團上,安邦系以“安邦人壽-穩健型投資組合”和“安邦財險-傳統產品”參與舉牌,所購股份分別為14.09%、 5.91%,累計耗資 20.88億元。對於大商股份,“安邦人壽-保守型投資組合”與“安邦養老-團體萬能產品”則合計已持有股份14.28%,在兩次舉牌中,安邦系兩次舉牌的均價約為44.92元,共耗資約14億元。

民生銀行上,安邦以多只產品重金吸籌22.51%的股份。財報顯示,“安邦保險-傳統產品”、“安邦人壽-穩健型投資組合”、安邦人壽-積極型投資組合、“安邦財險-傳統產品”等進入民生銀行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15.54%。在安邦累計12次的增持以及多次舉牌中,累計耗資近400億。同樣讓安邦豪擲千金的還有萬科A。以去年11月為起點,安邦以“安邦人壽-保守型投資組合”、“安邦財險-傳統產品”等產品大舉買入萬科股份,以每股14.28元—9.75元的成交價計算,安邦舉牌萬科耗資約在79億—109億元之間。

與前海人壽、安邦保險相比,陽光系、國華系舉牌規模雖然稍遜,但籌集的資金也不容小覷。公開信息顯示,自2015年四季度以來,陽光系通過名下的陽光人壽、陽光財險,僅在A股就已舉牌承德露露、吉林敖東、中青旅、鳳竹紡織、伊利股份、勝利股份、京投發展等七家上市公司。

2015年四季度,陽光人壽、陽光財險舉牌承德露露,累計買入774萬股,3014萬股,此後陽光財險又增持2559萬股,持股成本約為12.95元、13.3元,涉及資金約7.4億元。同時,陽光人壽 還通過舉牌,持有中青旅3620萬股,均價約20.42元。2016年一季度又買入1779萬股,均價約20.2元,共動用資金近12億元。

吉林敖東今年11月21日公告稱,陽光人壽已累計增持其 4472萬股,達到5%的舉牌線。按歷次增持價格計算,其舉牌吉林敖東均價約為27.23元,動用資金至少超過12億元。而舉牌鳳竹紡織、京投發展、勝利股份則共計使用資金約8.2億元,而持股數量達3.03億股的伊利股份,目前持股成本尚不清楚。保守測算,陽光系舉牌行動,投入資金已達約40億元。

國華人壽則是在2015年三季度開始集中進行“掃貨”,先後對天宸股份、新世界、華鑫股份、東湖高新、有研新材、國農科技等六家上司公司進行舉牌。其中對天宸股份進行了四次舉牌,持股達到20%;目前舉牌股中持有國農科技比例最低,為5.01%;而有研新材則因國華人壽後續減持,持股比例降至4.99999%。

記者據公開信息測算,相較而言,國華人壽舉牌新世界、華鑫股份、東湖高新、國農科技的成本則較低一些,分別耗資約10.24億元、7.4億元、3.24億元以上(還有2.46%持股未計入)、8900萬元。除有研新材外,國華人壽目前仍舉牌的6只個股總共約耗資75億元左右。

生命人壽的舉牌之旅則需要回溯至2013年,目前舉牌的金地集團、浦發銀行、農產品均是從2013年便開始有投資。其中生命人壽對金地集團的舉牌始於1月份,之後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密集增持,至今持股比例達到29.93%;而生命人壽對浦發銀行的持股則中間有所間斷,2013年一季度生命人壽還是浦發銀行的前十大股東之一,維持兩個季度後,生命人壽退出浦發銀行前十大股東之列,直至2015年三季度舉牌浦發銀行之後,開始穩定並持續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事實上,從2015年5月份開始,生命人壽就頻繁買賣浦發銀行股票,直到2015年8月28日持股比例達到5.0097%的舉牌線之後,開始了一路買買買的節奏,耗資700億元左右,目前持股比例逾20%。生命人壽買入金地集團最猛的時候則為2014年上半年,斥資55.97億元,整體增持耗資94.6億元。

萬能險“彈藥庫”探營

作為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保險產品為險資舉牌、收購,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彈藥。險資舉牌除了少量自有資金參與外,主要以保險產品募集資金為主。

陽光保險舉牌上市公司時,資金來源則全部為保險產品。根據定期報告披露,陽光保險舉牌承德露露,主體為陽光人壽、陽光財險,持股賬戶為分紅險、傳統—普通保險產品,中青旅則為陽光人壽傳統產品、吉利兩全產品,京投發展則為傳統、傳統普通保險產品,鳳竹紡織、伊利股份則分別使用了傳統險、分紅險產品。

以安邦系為例,其舉牌、收購多為四大子公司保險產品,以及安邦資產發行的資管產品。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統計,安邦系在A股舉牌10家上市公司共用了8類產品。分別為:安邦保險集團-傳統保險產品、和諧健康險-萬能產品、安邦養老-團體萬能產品、安邦人壽-穩健型投資組合、安邦人壽-積極型投資組合、安邦人壽-保守型投資組合、以及安邦財險-傳統產品和安邦資產共贏3號。

其中,以萬能險以及具備類似性質的投連險舉牌頻次最高,為其舉牌主力,先後參與了安邦對民生銀行、大商股份、萬科A、金地集團等持股比例較高公司的舉牌。

國華人壽、生命人壽舉牌上市公司也鐘情於依靠萬能險和分紅險資金。根據定期報告梳理發現,國華人壽舉牌天海投資、新世界、天宸股份15%股份、國農科技的持股賬戶均為萬能三號,華鑫股份、東湖高新的持股賬戶則為分紅三號。相較萬能險和分紅險賬戶持股,國華人壽的自有資金及傳統險資金的持股占比則相對較少。

生命人壽舉牌金地集團、農產品的持股賬號也分別用到了萬能險和分紅險,持有浦發銀行所用賬戶在用到萬能險的同時,也用到了“生命人壽-資本金”,“生命人壽- 傳統”,“生命人壽-分紅”等賬戶。經過後續的增減持動作,到今年三季度,位列浦發銀行前十大股東的為“生命人壽-傳統”、“生命人壽-資本金”、“生命人壽-萬能H三個賬戶”。

據公開資料,國華人壽2015年保費收入為236.12億元,其中壽險收入231.33億元、健康險4.64億元、意外險7058.93萬元;2015年生命人壽個人分紅保險收入為174.18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前海人壽舉牌A股的產品多屬“高現價“產品。如果不計鉅盛華持有部分,前海人壽自有資金持有中炬高新、南寧百貨、南玻A、合肥百貨四家公司,但持股數量均較為有限,持分別為2841萬股、1882萬股、3900萬股、4452萬股,經測算約耗資13.4億元,尚不足其舉牌使用的保險產品資金規模的4.5%。

保險產品不但充當舉牌資金的彈藥庫,且幾乎獨當舉牌大任。公開披露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9月底,前海人壽共持有萬科7.35億股,有多個賬戶持有,進入萬科前十大股東的有一個賬戶,為前海人壽—海利年年,持股比例為3.17%。

前海人壽舉牌的多家上市公司出現了“海利年年”這一賬戶的身影。其中,韶能股份、明星電力分別1.62億股、1625萬股,全部由該賬戶持有,還持股中炬高新1.6億股。此外,前海人壽持有的南寧百貨、華僑城、南玻A,也均以“海利年年”賬戶持有多數股份。目前,公司自有資金賬戶持股數只在合肥百貨上多於“海利年年”,。

在南玻A上,前海人壽還使用了多個產品賬戶。南玻A三季報顯示,截至2016年9月底,海利年年持有該公司A3.2億股,萬能險產品賬戶則持有8140萬股,兩者合計持有南玻A的4.01億股。

雖然並未直接使用“萬能險”的名稱,但海利年年產品,屬於萬能險產品。前海人壽網站11月1日公布的2016年10月萬能保險結算利率公告顯示,其萬能險產品包含11個系列,海利年年兩全保險、海利精選、前海聚富、前海海鑫利等均屬於萬能險品種,海利年年兩全產品是前海人壽首批產品。

舉牌資金來源之所以出現差異,與各險企的策略有著明顯關系,保戶新增投資交費,已經成為部分險企的主要資金來源,占比已經超過保費收入,而部分公司則仍以傳統業務為主。

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陽光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310億元,保戶新增投資交費190億元。而2016年前十個月,這兩項數據分別為344億元、157億元,保戶投資交費雖然規模巨大,但並未占據主導地位。

安邦人壽、前海人壽則與此不同。2015年,安邦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545億元,保戶新增投資交費405億元。但到了2016年,這一情況已發生巨大變化。2016年前十個月,其原保險保費收入999.8億元,而保戶新增投資交費則高達2068億元,規模達到前者兩倍以上。

前海人壽亦是如此。2015年,前海人壽原保險保費、保戶新增投資交費分別為173億元、605億元,後者為前者約3.5倍。2016年前十個月,其保戶新增投資交費為721億元,為原保險保費收入178億元的4倍以上,成為其保費收入的主要來源。

國華人壽、生命人壽的保戶新增投資交費規模,增長雖未如上述兩家險企,且出現明顯下降,但絕對規模亦不容小覷。2015年前十個月,國華人壽、生命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236億元、789億元,保戶新增投資交費為218億元、859億元。而今年前十個月,兩家公司上述原保險保費分別為226億元、958億元、保戶新增投資交費為128.8億元、616.6億元。

爭議資金合規性

最近兩年來,一些激進的險資,通過萬能險等創新型產品,利用舉牌的方式頻頻出擊,“舉牌潮”資本市場激起了不小的風浪,其期限錯配、信息披露、投資者適當性等問題均引起市場爭議。

“根據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保險資金可以用於“買賣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等有價證券”,首先保險資金投入股市是合法的,其次保險資金投入股市的資金必須符合保監會的規定比例,即總資產的30%,目前來看保險資金投入股市的比例還在規定之內。” 廣東金融學院保險系主任羅向名認為,萬能險或其它保險產品,都是保監會審批通過的,通過嚴格的精算設計,只要不影響到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即可。

但是,萬能險信披不透明及投資者適當性的問題,在業內爭論已久。《第一財經日報》查閱多家險企網站發現,對於萬能險等險種,除了利益演示、投保年齡、期限等,基本沒有對資金運用、風險等進行說明,部分甚至連產品基本說明都沒有。

羅向名說:“保險資金的來源肯定是保險費收入和投資收入,投入股市的主要是保險費收入,產生保險費的是保險產品,這些產品包括長期壽險、重疾險、意外險或萬能險等,不管是萬能險或其他險種,目前在低利率情況下都可能面臨利損差的風險,保險公司將保險費收入用於投入保監會允許的領域無可厚非。”

“幾百萬可以買,幾千塊錢也可以買,投資者的適當性體現不出來。”有市場人士認為,權益類投資是高風險投資,而不同的投資者對風險的認知差別巨大。而目前,作為投資屬性突出的保險產品,萬能險並未建立適格投資者機制。

更為突出的問題,可能還是在於期限錯配。12月3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措辭嚴厲的斥責,部分持牌金融機構以來路不當的資金進行杠桿收購,挑戰市場規則。隨後,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亦作出表態,明確保險資金不應側重短期理財、股票投資及戰略投資,有些險資繞開監管套利,“嚴格意義上就是犯罪”。

“萬能險的產品設計、銷售渠道、資金運用,都是按照監管要求來的,保險公司也不敢亂來。”深圳某險企高管對本報記者稱,當前出現的問題,與金融分業監管的體制有關,但說險資舉牌資金來源不當,可能並不合適。

但亦有業內人士認為,以萬能險為主的舉牌險資,普遍存在期限錯配,這本身就存在問題。2013年,監管部門就開始清理期限錯配,而部分舉牌險資的問題,正是在於期限錯配,嚴格來說,屬於要被清理的對象。

上海某險企人士介紹稱,期限錯配實際上與資金所投產品的年限有關,如保險公司賣了一個一年期產品,將資金投入到信托計劃,而信托計劃是兩年期,這樣資金來源和用途有些錯配,所以必須等來年同期同比例再進一筆錢對上原來的資產端。

據中金公司《萬能險對誰萬能?》的研報,前海人壽、生命人壽、安邦保險等銷售的理財型萬能險,多為高現價產品,萬能賬戶在保費進入賬戶第二年,即高於已交保費。盡管產品多為3—5年期,甚至長達10年,但實際久期只有一年。

“險資舉牌的資金基本是萬能險,作為壽險產品,萬能險久期長,甚至是終身產品,投資股票或戰略投資,表面上看並不存在問題,渠道上也都是合規的。”華南某保險人士向記者分析,但萬能險在實際操作中發生變異,一些激進的險企,將萬能險設計成短期理財產品,以高利率吸收資金,投資者在期滿或投保較長時間後退保,可以收回保費和一定收益,如果短時間退保,就會面臨虧損。

一位熟悉保險業務的公募人士亦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萬能險、投連險等保險產品,作為險企的非自有資金,本身就具有特殊的負債性質。而部分保險公司此前出於擴大保費規模等需求發行短期理財產品,再投入資本市場,就造成了期限錯配。

“如果後面沒有可持續的資金流入來保障的話,會面臨比較大的流動性風險。”該人士認為。

更為關鍵的問題在於,如果投資者持有保單時間較長,高利率又不利於險企。在此背景下,利率就成為平衡手段。險企通過有效降低久期控制險企資金成本,讓投資者短期退保獲得一定收益,萬能險由此異變成中小險企吸收資金的工具。

“這是典型的短債長投,存在很大的流動性風險,按照2013年監管期限錯配的要求,這類資金是要被清理的。”上述華南保險人士稱,如果按照這一定義,部分險資已經逾越了監管紅線,說其資金來源不當並不為過。

而上述深圳險企人士認為,期限錯配不應被當作為資金來源存在問題,但極其個別的險資資金來源確實存在一定問題,而且與通過銷售產品籌集資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界定起來也存在一定困難。但對於具體情形,該人士則不願透露。

“一些遊離在金融市場邊緣的灰色資金,在金融監管割裂的背景下,不能穿透真實來源,放大杠桿倍數的資金,存在違規嫌疑,可能才是問題的關鍵。”上述上海險企人士說。(實習記者桂祺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3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