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網頁測速也值錢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70
  在2005年到2006年間,蒲煒為做第三方網站測速的美國上市公司Keynote Systems在中國做推廣、聯絡客戶時,他只是希望成為這家美國公司在中國的首席代表。


  網站測速是監測網頁打開速度的第三方服務。從第三方監測機構獲知自己在各地的訪問速度,互聯網公司能夠針對性地改變各地的機房布點,從而提升網頁打開速度,保證頁面上的元素都能載入。


  如今,在中國市場上,蒲煒和幾個合夥人創辦的基調網絡公司已經把這個市場上在全球領先的公司Keynote,以及另一家全球市場上重要的網絡測速公司Gomez甩在身後。


  蒲煒稱,流量排名前50的中國網站中有42家都是其客戶,公司每年的增長速度約為140%,預計今年的營業收入為7000萬元。


  蒲煒接觸到Keynote這樣的第三方網站測速公司,是在他當年在藍汛工作的時候。藍汛和它的對手網宿科技是中國最大的兩家機房服務器出租商(IDC)和內容分發網絡(CDN)提供商。他為人民網、國務院新聞辦的網站等要考慮國外用戶訪問速度的機構做展示時,用到了Keynote這樣的測速工具。


  在2005年時,Keynote亞太區負責人找到蒲煒,希望蒲煒能幫Keynote聯繫國內網站的技術負責人,推介Keynote的網站性能測試服務。


  不過,在那兩年合作的過程中,蒲煒發現當時Keynote對中國市場並不太看重和有信心。好的測速服務,意味著要能全面展示從中國各地訪問某個網站的狀況如何,這需要在儘可能多的地域布上訪問點。而Keynote只是在北上廣這幾個一線城市布了點,雖然它由於簽單的一個客戶希望能在成都布點,Keynote也一度有這個打算,但由於覺得不會有更多客戶有這種需求,最後還是放棄了在成都布點的計劃。


  這對中國網站來說是項新服務,當時除了Keynot這樣的國外公司,市面上都沒有做這種業務的中國公司,推介起來頗費力氣,能馬上拿下的客戶並不多。由於中國使用中文造成語言障礙,Keynote的主流用戶—英文網站—對於測試中國用戶的訪問速度並沒有多大興趣。


  這時候,蒲煒遇到了做技術也有資金積累的陳超仁(陳後來成為手機App食神搖搖的創始人),他們都覺得這個生意可以做。基調網絡於2006年12月成立。陳超仁帶著他的幾個老部下做產品開發。


  稍後,基調網絡也開始做那項費力費錢、Keynote不願意下大力氣去做的工作:布測試點。


  Keynote是用在各地機房布點的方式來監測網速,這樣樣本量更大,Gomez則採用從個人終端上發起訪問和記錄速度的方式。基調網絡採用的是類似Gomez的方式來做監測。因此它需要找各地合格的個人用戶—不能進行BT下載、玩大型網遊這種本身會影響網速的事情—安裝它的軟件,以訪問和記錄。這需要付費才能推動安裝,基調網絡的定價方式,是計算電腦上網的包月網費和電費,來訂一個能覆蓋掉這部分費用的價格。依靠在各個論壇上發帖,並且加上這個軟件本身能對監測網站速度、對小站長們本身就有點吸引力,此外再加上安裝客戶端抽獎送Wii、送iPod、Nano,大約用了半年時間,基調網絡完成了在全國省會城市布點的工作。


  基調網絡付費的方式是按具體個人發起訪問的次數計費,蒲煒稱,每個月拿80元到100元的個人不在少數。此外,發展一個新會員的成本大約相當於「一個人的工資」。第一年,基調網絡花了大約400萬元,布測試點和機房帶寬的花費佔了大頭。


  2007年10月,這家8個人的公司在做了11個月後,產品成型。整個市場裡除了Keynote和Gomez外,沒有競爭對手。一個月之後,基調網絡就有了第一家客戶。


  從2007年年底開始,基調網絡陸續獲得了新浪這樣的門戶網站、易車網、和訊網這樣的垂直門戶網站等信息類網站的訂單。


  這正是基調網絡最初力求典型客戶所希望的成效。當時除了門戶網站外,基調網絡還確立了8個要找標竿的小行業,包括企業、IT、招聘、SNS、婚戀等。到2008年年底時,基調網絡已經有了40多家客戶。


  此外,對照Keynote在國外的發展,陳超仁對基調網絡的業務,包括技術產品作出了規劃:2007年實現頁面監測,2008年做流媒體、電子商務,2009年實現移動互聯網的監測。如今來看,這個規劃的大體都是對的。例如,2008年為CNTV這樣的視頻流媒體網站服務,正是在規劃中的事情,而電商網站從2011年開始,成為了基調網絡最大的客戶群。


  在尋求門戶網站客戶時,與Gomez這樣的美國公司不同的是,基調網絡設定了「首屏時間」這樣的測量參數。這源於基調網絡在跟新浪溝通時,對方對其數據的質疑:對方拿著秒錶掐出來的時間,明明要比基調網絡測試的時間短。最後基調網絡發現,這是因為對方掐的僅僅是屏幕上第一屏完全顯示的時間,而非新浪那共有十來個屏長的整個首頁的時間。


  之所以基調網絡能很快對於這種特定需求作出反應,是因為這是一家創始團隊直接拜訪客戶的小公司,而且看重與客戶的溝通和服務。以CNTV為例,CNTV網管中心副總監陳魏希望的是一個月出一份報告、做一次回訪,但實際情況是,如今每週基調網絡都會出一份報告、去聯繫拜訪一次。在總人數80多人的基調網絡,除了人數最多的研發部門外,技術支持部門人最多有20來人,佔到1/4。


  而當時它的對手Gomez卻因為開發需求要由美國總部來定,中國部門不能對這樣的需求開發自己做主,而顯得不夠靈活。


  陳魏也有這樣的特別並且重要的需求。CNTV當時用P2P技術進行直播,這用普通的監測方式並不適用,為此基調網絡專門為CNTV開發了一個針對的功能。這個特別進行的功能開發最終花費了基調網絡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從業內幾家公司的產品來看,大體區別不大。但這類開發無疑會對未來和同類客戶的合作有利。蒲煒稱,基調網絡能有那麼多客戶,主要是因為對客戶需求的理解更深一點,例如,在為騰訊這樣的企業服務時,他們跟騰訊的18個業務部門逐個談過,這樣就獲知了大量自己難以預測的客戶需求。


  除了做特定開發外,基調網絡的靈活性還體現在一些其他服務上。最頻繁的,是對數據的解讀和建議。尤其讓陳魏印象深刻的是,除了平常出報告時會給出小建議外,兩三年前做過一次首頁優化,這對CNTV技術部門是件大事,還專門成立了項目組,基調網絡在其中出了很多建議:比如頁面結構怎麼改、頁面元素要控制在多少個之內。優化以前打開速度要7到8秒,優化後是3到5秒。


  「他們會站在我們的角度上看問題:為什麼不好、怎麼解決。」陳魏說,這也是最初在蒲煒和其他幾家聯繫他時,他對基調網絡印象更好一點的原因,「他們有種就是為你著想,大家聊聊給你些建議無所謂,買不買沒關係的感覺」。


  在談到基調網絡的生意時,蒲煒願意把這跟自己之前1990年代四處告訴人家建網站的好處、2002年在藍汛告訴CTO們CDN是什麼的經歷聯繫起來:都是「教育市場」。而做教育市場這種不見得會很快看到成效的事情時,最重要的是相信你售賣的是能為對方帶來價值的服務,而不僅僅是一樣東西。


  在陳魏看來,基調網絡本身的技術也不錯。以「首屏時間」為例,除了計算各個元素的載入時間外,要計算出Flash這種元素的渲染時間在技術上還是有些難度。雖然各家競爭對手都跟進做了這個數據,但根據CNTV自己的測試,包括他和CNTV的領導出差外地掐的時間來看,他認為基調網絡的數據「相對更準」。而「數據準確」是對這些網站來說最為重要的事情。


  當時,CNTV備選的主要監測公司,包括美國公司Gomez、國內公司博瑞。後進入者博瑞競爭的方式,是發動價格戰—這在中國通常屢試不爽,而博瑞的確也成為了這個領域裡數得出來的公司。但相較在機房、帶寬上的大額花費,給基調網絡付的錢「只是小頭」,包括CNTV在內的更多公司,更看重的是服務和數據,並不介意為更貴一點的基調網絡付費。


  尤其是對如今基調網絡最大的客戶群電商網站來說,打開速度帶來的轉化率提升,意味著實在的廣告費攤薄和訂單量上升。而對電子商務這種特定類型網站的監測,也意味著新的開發需求、要求用技術來保證對其每級頁面、每個流程的進行監測。


  在2011年,基調網絡做的最主要的事情,是做「棱鏡系統」,除了以往從個人用戶端發起監測的方式外,還從服務器上佈點,把數據映射出來。此外,這家公司還開始協商在客戶的網站嵌入代碼,以便獲得所有樣本的數據。


  不過,要讓網站同意這種可能透露重要數據的監測方式,並不是那麼容易。CNTV自己在網站上嵌有代碼做監測,目前並未採用基調網絡的棱鏡和嵌代碼的服務。


  CNTV倒是去年開始採用了基調網絡的海外監測服務。基調網絡如今在40多個國家布了點。雖然Keynote和Gomez在國外的服務更成熟,但基於以往的信任,以及希望國內國外數據的模式、報告的樣式都統一,CNTV還是選了基調網絡。


  目前還是有跟當年的計劃不那麼一致的事情:移動互聯網。雖然基調網絡從前年開始,已經開始做移動互聯網的監測,但在兩年後的今天,由於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和信號不好、流量貴,手機電量不足,在監測時經常發生中斷的情形。


  此外,針對新興多變、無論硬件種類還是App數量都很龐大的移動互聯網,開發上也不像以前PC那麼簡單,基調網絡的進展並不如他們當年設想的那麼快速和順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