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同層次的投資 止凡 Blog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13.html

曾經與一位同事討論股票, 他對股票十分有研究, 也會用很多時間來讀股票資訊 (包括上班時間), 所有市場新聞都追得很緊, 對股票的認識可以是隨你說個號碼他都知道是什麼股票。

他買賣股票都是短線, 追消息, 炒版塊, 認識他的時候是 06年左右, 他在炒中國奧運概念股, 當年很多新股上市, 他大部份都有參與抽新股, 再之前的澳門賭博概念熱以及科網股熱, 他都有參與。

與他討論時, 每當講起哪支股票, 他大多數都會說他曾經持有過, 有些會說支股票令他贏錢, 有些就輸錢, 一講起股災時期, 他就會認為最重要是「走得切」, 講了很久, 討論過很多次, 我都不知道他的投資回報如何。

他會討論很多股票, 但都不是其價值, 不是討論其公司的賺錢能力, 而是這支股票替他賺錢的能力, 例如他會考慮支股票「有冇力上」、「當唔當炒」, 他追消息追了十多年, 到底投資回報是多少呢? 我不是太想知道, 始終這是人家的事情, 平時「吹水」不一定要數身家的, 換轉是人家問我的身家, 自己也不太想回答, 不過從他的描述之中, 他的大約投資回報都可以約略估計得到, 因為很多時他都會為贏得一萬幾千而非常高興。

其實, 每天花心血花精神追消息, 不如好好耐心買入優質資產, 讓它滾動而幫你賺錢好過, 當你建立的賺錢機器滾動了, 沒有這些機器的人要追也追不來, 起初是幾萬元, 慢慢過十萬元, 慢慢過百萬元, 當然最好自己的工作又能升職加薪, 但當機器一步步滾上去, 其實工作的收入對你影響會越來越輕, 到時恒指一萬點又如何, 三萬點又如何, 身家只是時高時低而已, 目標是不停製造現金的機器, 到一定水平時, 再回看那些為贏得一萬幾千股票而追趕消息的人 (好彩會贏, 但不好彩連本都要輸突), 已經是不同層次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80

優秀的公司必須通過3個層次的檢驗--轉載少俠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834aba0102e83a.html
 
優秀公司的股票是價值投資者的最愛。什麼樣的公司是優秀的公司呢?簡單的定義就是:收益在未來幾乎肯定會大幅增長的公司,最好是10年翻10倍以上。這裡的重點是未來的收益增長,而不是現在和過去的,也就是說重點在未來上。

 

如何找到優秀的公司呢?

最簡單的情況就是公司現在是已經優秀的,唯一的問題就是未來能不能繼續優秀下去。

更複雜的1種情況是公司將要優秀,比如說新投資了一個項目,即將要獲得巨額利潤。還有1種情況是公司要「逆轉」,就比如很多資產重組的公司。在這裡,我們不考慮這2種情況--太複雜,風險也太高了。

 

任務就變成2步:1、找出現在具有競爭優勢的優秀公司。2、分析這種優勢能不能長期持續下去

 

對目標公司的分析有很多方面和不同的方法。我相信,從競爭的視角入手,是一個最有效的方法——「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通過與對手的對比來發現優秀的公司--實際、高效、具體。

 

具體從3個層次來分析一個公司。在這裡可以把每個層次比作一個篩子,能通過3個篩子的就是好公司。

每個層次中以下的幾點是最關鍵的,只要這幾點通過了,別的方面也肯定沒問題。

1、公司經營層次。包括產品明顯優於對手、低成本生產、高效的銷售系統

2、公司管理層次。包括像所有者一樣行動的經理人、低資產負債率、個性的公司文化

3、公司戰略層次。包括穩定的行業特性長遠不萎縮的行業前景

 

一、經營層次

 

1、產品明顯優於對手。就像功夫明星就是成龍和李連杰,小品就是趙本山,導演就是張藝謀和馮小剛,籃球就是NBA,飛機就是波音和空客,大學就是哈佛和斯 坦福,互聯網就是谷歌和QQ,電腦就是微軟和Intel,涼茶就是王老吉,剃鬚刀就是吉利和飛利普,鑽石就是Debeers,牛奶就是蒙牛和伊利,鞋子就 是百麗,羽絨服就是波司登,珠寶就是周大福和周生生,電器就是國美和蘇寧。要找的就是這種檔次的公司,比別的公司明顯強。吉利就是一個極端好的例子,現在 市場上甚至連單純功能上接近的產品都沒有,更不要說創立品牌了。實際上,吉利的剃鬚刀是徹底的高科技產品,造成模仿者都知難而退了。總結一下就是:產品在市場上要數一數二

 

一個公司要活下去有很多方法,但要大發展,產品佔優勢是絕對不可以缺少的基礎。這聽上去幾乎是廢話,但不是。看一下鋼鐵公司的產品,鋼材是沒有差別的,有的只是不同的型號,只要符合標準,沒有人會指定買寶鋼的鋼材。大家拼的不是產品,而是成本和戰略。類似的還有發電廠、汽車廠、航空公司、化工廠、水泥廠等。產品幾乎一樣造成這些行業是週期性行業,因為產品的供給增加太容易了,開足馬力生產就行了,還不夠就蓋個新工廠,業內的公司難以建立「經濟特許權」。優秀的產品是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的基礎,就像寶潔、可口可樂、華盛頓郵報等等。

 

2、低成本生產產品是高質量的,成本在行業要偏低。榜樣就是沃爾瑪,沃爾瑪的口號就是「天天平價,保證滿意」。沃爾瑪在低價的基礎上實現了高質量的服務,我想去過沃爾瑪的人對此是沒有疑問的。沃爾瑪從創業一直到現在都將採購成本控制在採購額的2%, 遠遠低於同行業。寶潔也是高質量和低成本的例子。蘋果電腦是高質量的,但也是高成本的,所以不是理想的公司。百麗現在也是高價格了。低成本是一場持久戰, 能有效地拖垮競爭對手,嚇退潛在的新進入者。就像一些居民區的小的餐飲店,以非常低的價格提供產品,可以存活很長時間,就是嚇退了競爭對手。

 

實際上高質量和低成本並沒有對立,只有幼稚的經濟理論家才會認為高質量必定伴隨高成本。成本永遠是綜合成本,體現了公司的效率。

 

3、高效率的銷售系統。有一個超級高效率的銷售系統,即使是不起眼的產品也能成就大事 業。我曾經在一個很簡陋的小雜貨店碰到康師傅的銷售人員,在幫助老闆整理方便麵的擺貨,臨走推銷給了老闆2箱一開始不太想要的品種。一打聽,這一大片他1 星期要全部跑一遍,一年就要跑上52遍。對市場的精耕細作到了極至。這種銷售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小的競爭對手是會被拖垮的。就像很多小的啤酒、飲料品牌慢 慢消失掉一樣。可口可樂也是銷售的典範,一個美國公司在中國從來沒有聽說水土不服的問題,奇蹟。可口可樂和康師傅的品牌價值不用多說,這些公司應該都屬於 「銷售品牌」(我的說法)型公司,康師傅1年可能要銷售幾百億個方便麵吧,年復一年,和消費者建立了幾萬億次的接觸,如果這個接觸是愉快的,那麼留給人們 的影響就是非常巨大的,品牌就建立起來了。實際上,要模仿可口可樂的產品是不難的,那個秘密配方的威力並沒有那麼強大,就像幾年前的非常可樂,喝上去也不 錯。可口可樂的力量在於和世界人民上百年的親密接觸積累的愉快記憶。競爭對手要積累這麼天文數字一樣的記憶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樣,肯德基和麥當勞的成功也 是銷售系統的成功。

 

二、管理層次

 

1、像所有者一樣思考和行動的經理人。誠實、能幹、精力充沛,3者缺一不可。這是一個大題目,一段話講不清楚,就先蜻蜓點水一下了。首先就是堅決不碰那些「強盜」公司,就是那些佔用資金、大量對外擔保、不當關聯交易、財務造假、高層貪污的公司。五糧液本來是個好公司,但通過關聯交易轉移利潤,不是優秀的公司。另外就是「不關心股東利益」的公司,就是那些盲目多元化、調節利潤、給高層不當高薪、不能堅守主業的公司。 就像去年房地產熱,大量的公司就開始做地產了,今年就倒霉了。總結一下就是「把公司當做自家的」經理人。巴菲特就強調了他99%的財產都在伯克希爾,伯克 希爾是家族公司,他就是最關心伯克希爾公司利益的人,沒有動機通過關聯交易來轉移公司的利潤。實際上家族企業在這點是有優勢的,最好是大股東就只有這一個口袋,而不是很多人胡言亂語批評家族公司。

這些說的是誠實,下面說能幹。能幹就是管理層經驗豐富,能做出實際、穩健的決策。像當年的史玉柱就是反面例子,沒有經過考驗。高層變動頻繁的公司肯定不是 好公司,說明經理沒有能力控制局面。任志強也是個不合格的經理,整天在媒體上放炮,樹敵太多,對公司不負責。王石有短時間和媒體太近了,吃了虧以後就覺醒 了,老老實實幹活去了。

精力充沛實際上是經理梯隊問題。公司有沒有優秀的接班人,隨時能頂得上。馬云的公司就有這個問題,如果馬云離開阿里巴巴,公司肯定會失去一部分人的信任。太有魅力的領導人對長期投資者是個風險

 

2、低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越低越好,銀行借款要少。實際上,我覺得看公司首先就要看資產負債率,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也非常準。除了金融行業,沒有優秀的公司是高負債的。 低負債提供了很好的安全性,不怕經濟波動。最近香港宜進利、佑威公司都遇到了財務危機,就是高負債問題。實際上差公司是一步步陷入負債泥潭的,就像當年的 三九集團,外表光鮮,內部脆弱,掩蓋了很多問題。優秀的公司是不會被拖入債務泥潭的。低負債公司的其它方面往往也是很強的。波司登、金利來就沒有銀行負 債,很多香港公司基本沒有銀行貸款,A股幾乎沒有這樣的公司,很多有名的地產、鋼鐵、電廠、家電、科技、商業大公司都是高負債的,好像只有佛山照明是沒有 銀行貸款的。這個問題要專文表述。

 

3、個性的公司文化。公司有個性、強調業績。文化 可以不同,但特點很鮮明,絕對不會隨波逐流。就像馬云、王石、潘石屹、柳傳志、黃光裕個性都非常鮮明,公司也就有鮮明的特點。事實上,隨波逐流的公司在今 天的市場是無法取得勝利的。絕大部分的公用事業、國有企業都不符合。即使收益再好也要注意,因為企業的靈魂不強大,就經不起逆境的考驗。

企業文化必須落實到業績上,否則不能生存。優秀的公司一定是強調業績的,業績不行的高層必須走人。

 

三、公司戰略層次

 

1、穩定的行業特性。IT、網絡遊戲、影視、服裝行業是高度波動的,企業很難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SONY,摩托羅拉,雅虎都陷入了困境,下一個是誰,誰 都可能。巴菲特和蓋茨是很好的朋友,蓋茨曾經專門給巴菲特講了幾個小時的課,介紹微軟,但巴菲特還是沒有行動,巴菲特沒有把握。還記得衫衫西服,曾經很 火,現在很少見了。慧聰原來也很有名,現在也不行了。巴菲特倒是擁有3家服裝公司,不過可不是時裝公司,是Fechheimer Brothers Co(做制服的,1842年創立)Fruit of the loom(做睡衣的,創立150年)、Garan Incorporated(做童裝的)。可能巴菲特認為這些細分市場是穩定的。

 

2、不萎縮的行業前景。林奇說過,「任何時候我都更喜歡蕭條行業,而不是熱門行業」。蕭條行業的強者可以把行業內的弱者擠垮,又不至於引起新競爭者的興趣,業績成長有很高的確定性。熱門行業引來了太多的競爭者,風險太高。但千萬不能投資萎縮的行業,柯達徹底衰落了,公司沒有錯,是整個行業垮了。不要呆在一個萎縮的行業,可以呆在一個低增長的行業。

另一種更不易覺察的萎縮行業就是公用事業公司。例如高速公路公司,收費標準是固定的,難以提價,如果通貨膨脹每年5%,6年後就是30%,成本上升30%,而銷售價格不變,對公司的收益是一個嚴重的傷害。比例現在的發電廠,媒價上升,電價不能上調,日子就很不好過了。

 

如果一個公司通過了這3層檢驗,那它必定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現實中的公司不可能以上每一點都很好。

現實的選擇就是如果公司有幾點是很強的,其它的幾點也有較好的水平,基本上可以認為是一家優秀的公司。千人千面,具體情況複雜,所以深入的觀察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還要加上良好的判斷力,選股是一門藝術指的就是這種判斷力。要強調的是,如果公司以上任何一點有明顯的問題,就要堅決放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50

做屬於哪個層次的投資者? 韜略財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42e9260102dxvh.html

新手談技術,

老手談策略,

高手談心態,

大師談哲學。

 

--------------------把期限拉長,技術是最不靠譜也是最誘惑人的玩意,可是無數的人卻樂此不疲。但斌張可興等都是從劃線走過來然後皈依價值的,希望賺最快的錢的這類人是市場中錢最少的;

 

-------------------以半年以上一年左右為限,老手們開始談策略談資產配置,他們會考慮在未來一段時間,選擇合適的行業從容的進入,而不在乎每天的紅綠翻飛,然後持有半年到一年以上,他們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中產或以上;

 

-------------------高手們已經度過了選行業和選股的基本階段,他們可能選不到最優勢的股票,但選擇好的行業穩定增長型企業,然後長期持有,心態從容根本不在乎短期的跌漲,他們的資產規模已達千萬,不再追求短期暴利而在於長期的穩定收益;

 

----------------大師們已經不再看盤,他們持有的時限以五年十年甚至幾十年計,他們的談哲學談人生談歷史談政治,談投資只是他們話題的很 少一部分,他們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他們的資產早已讓他們過上超越常人的富有生活,他們的錢是最多的,資產是以億為單位計算。

 

想賺快錢的人,是錢最少的,也是賠率最高的,彼得林奇說過:哪怕你僅僅減少交易的次數,僅僅拉長持有的時間,都可以讓你的賬戶收益大為改觀。

 

當然,我所掌握的賬戶基本處於策略和心態之間,希望盡快越過策略階段向心態方面邁進。

 

在暴跌之際,你還淡定嗎?

 

我相信你們每個人都在默默的煎熬,可是,恐懼和貪婪,永遠是市場先生屠殺大批散戶的兩把最利銳的武器,如果你克服不了市場先生這兩把刀,那麼你和市場上賠錢的90%散戶有什麼區別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94

【幹貨】黑馬會王培亞:創業需求理論,一共9個層次,你在第幾級?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9/58784.html

這個世界是由人和商品兩部分構成,人存在的價值就是去創造商品滿足其它人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主導這種創造過程的則是形形色色的創業者。創業的本質就是創造,去制造或者創造產品和服務滿足其他人的需求。人一般從事兩種活動,一是生產,一是消費,生產的難度要遠遠大於消費,尤其是主導生產的創業者。在這樣認知的基礎上,黑馬會會員王陪亞(個人微信號:139993971)對人的生產創造過程進行了一定的總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體系。i黑馬將本文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根據商品性質和需求性質,我將人的創業活動一共分成九個層次,這幾個層次在地位上是不分貴賤的,但是在難度上,越往上難度越高。第一層級:生產並銷售已有物質產品,滿足人們已有的物質需求。這樣的產品是目前已經存在的,滿足人的已有的物質需求,這是所有創業活動的基礎與根基,是範圍最廣影響最大的實體經濟。比如,第一產業中的基礎勞動就都是屬於這一層級。農民種植並銷售自己的糧食作物,種植並銷售各種水果,養殖並銷售各種畜牧產品,農民都是在生產這些已經存在多年的產品,滿足整個社會食這一最基本的需求。第二產業中的制造業也是屬於這一層級,從事食品、家電、紡織、煙草、醫藥、化工、金屬、交通設備等產品的生產制造,滿足人們已有的物質需求。在這里,創業者主要是指制造商和品牌商,他們構成了中國制造的主流,構成就是中國無數的大大小小的工廠,無論是最簡單的街邊作坊,還是最先進的諸如富士康之類的現代化工業流水線,他們都在生產人們生活中衣食住行各種商品,滿足人們已有的物質需求。第二層級:僅銷售已有的物質產品,滿足人們已有的物質需求。這一層級相對第一層級最大的不同就是只銷售產品,不生產產品,是最純粹的商人,這是商業和貿易的起源,比較貶義的形容是“投機倒把”和“倒買倒賣”。但就是有了商人這個群體,才加快了商品的流通,讓各行各業的人都能用上適合自己的產品。這一層級可以涵蓋很多的行業和種類,最鮮明的代表有以下幾個:第一, 外貿商,外貿商是我國一個非常大的群體,他們把中國制造與世界聯系在了一起。中國很多加工廠是沒有取得訂單能力的,完全依靠外貿商獲取訂單,外貿商從中賺取差價獲得利潤;第二, 國內的批發商及代理商,他們本質上也是貿易商的一種,不生產產品,代理銷售已經有的物質產品,第三, 零售商,像超市、商場、便利店等,都是銷售實物產品的平臺,由於電子商務的發展,現在零售商又包含傳統零售商和網絡零售商。第一第二層級銷售的都是指已經存在的實物產品,是為滿足人的基本需求而服務的。第三層級:生產並銷售已有的服務產品,滿足單位已有的服務需求。服務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比如第三產業,整個產業都可以叫做服務業,在此,我把服務產品概念進行一定細化和濃縮。第三層級的產品,是生產並銷售已有的服務產品,去滿足單位已有的服務需求。這個概念比較抽象,舉個簡單例子,甲方乙方大家都明白吧?乙方本質上就是銷售服務產品的,可以有以下幾個例子:第一, 軟件服務。新時期科技革命的快速推進,促進了IT行業的蓬勃發展,行行業業都需要進行信息化的改造升級,就出現了無數的軟件公司,為不同行業提供軟件服務。大的比如IBM這樣的跨國巨頭技術咨詢公司,小的比如小飯店的點餐系統,還有例如金蝶用友這樣覆蓋中小企業的標準化的財務軟件,都是生產出一種服務產品,並進行銷售。第二, 廣告服務。廣告行業是一個相當大的行業,從廣告制作到廣告代理到媒體策劃到媒介公共等涵蓋了千千萬萬的公司,甲方乙方是用在廣告行業里最多最廣泛的,處於最高端的是諸如奧美、麥肯這一類的國際4A廣告公司,他們服務於各類的品牌商,制作一條廣告片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上千萬。第三, 物流服務。要致富,先修路,這是各個地方發展經濟的首要條件,只有交通發達了,配套的商業才能發達,而物流則是商品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周轉最基本的服務。陸運、鐵運、航空,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服務產品多種多樣,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公司性質評判屬於哪種類別,自己是屬於甲方還是乙方,提供什麽樣的服務。其實,甲方和乙方是融合的,自己既需要為其它公司提供服務銷售產品,同時也需要購買其它公司的服務。第四層級:僅銷售已有的服務產品,滿足單位已有的服務需求。這一層級比較簡單,跟第三層級是緊密結合的,依托於第三層級存在,本質上就是指第三層級的代理商,自己不開發生產服務產品,僅僅代理已有的服務產品。比如軟件產品的軟件代理商、各種類型的廣告媒介代理公司、咨詢培訓的代理公司等,都是代理銷售別人已經開發出來的的服務產品。第五層級:生產銷售已有的精神產品,滿足個人已有的精神需求。人的需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本的物質需求,一種是精神層面的需求,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在精神產品方面的需要越來越多,這就需要不斷有創業者去開發精神方面的產品。已有的精神產品可以有以下種類:第一, 文學。文學是最古老而又源遠流長的學問,小說、詩歌、散文、雜文,古往今來,各種作家名家層出,他們不斷寫出有深度的文學作品,滿足人們在精神方面的需求。承載文學作品的商品就是書籍,書籍是智慧的結晶,我小時候其中一個理想就是成為作家;第二, 藝術。藝術也是一門大學問,文學可以算是藝術的一類分支。繪畫、書法、雕塑、舞蹈、戲劇等都是藝術的主要分支。各種藝術家不斷貢獻自己的智慧,開發各種藝術產品,滿足人的精神需求;第三, 娛樂。現在娛樂是全民化的,娛樂包含電影、電視劇、歌曲、遊戲等各方面,每一類別都對社會影響巨大。現在國家鼓勵發展文化產業,這些滿足人們已有精神需求的產品都可以歸到文化產業中。第六層級:僅銷售已有的精神產品,滿足個人已有的精神需求。這一層級的創業跟上一層級也是緊密結合的,不生產創造精神產品,僅僅銷售精神產品,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在文學方面可以歸類為各類出版社、書籍發行公司等,藝術則是各種展出單位、表演單位,娛樂的載體則是各種電視臺、電影院、網絡遊戲等。現在單純的藝術已經不多,很多都融進了商業的元素。像前段日子風風火火的中國好聲音節目,這個節目不是它首創的,是購買海外的版權,代理發行,同時也進行一定的創作發揮。產品本身好,運營得當,才有可能獲得成功。第七層級:創造並銷售未有的物質產品,滿足未有的物質需求。從第七層級開始,就到了創造的階段,去創造一種產品,創造一種需求。單純的複制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說到創新、創造,就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成功。現在人們創業也都熱衷於創新創造,這是高層級的創業,難度最大,風險最大,成功的收獲也最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斷有新的技術出現,才能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那麽什麽是創造未有的物質產品呢?其實我們現在日常用的很多產品,在原來都是沒有的,當他們誕生後才不斷發展起來的,比如電腦的誕生、手機的誕生,這才只有幾年幾十年的歷史。當第一代的此類產品誕生時,就屬於創造一類未有的物質產品。後來者不斷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很多存在我們科幻世界中的東西,在一一變為現實。同時,人類在不斷進行新能源、新技術的開發,生物醫藥等技術的發展,各種發明專利,這些都是屬於在進行探索創造。第八層級:創造並銷售未有的服務產品,滿足人未有的服務需求。這一層級則是去創造一種全新的服務產品,或者是虛擬產品,去創造一種新的需求,現在很多互聯網創業集中於這種領域,也是最受關註的領域,因為它在時刻的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比如前幾年流行的開心網,在網上偷菜種菜以前是誰也想不到的;現在火爆的微博、微信,時刻在影響著每一個人;層出不窮的各種移動互聯網應用,一項又一項的改變著人的生活方式。這類需求集服務與精神於一體,需要真正動腦去創造。在互聯網企業,主導這個創造的核心是產品經理,產品經理塑造出產品模型,交由IT技術男去實現。產品是未有的,憑空捏造出來的,能否產生商業利益財富增值都一無所知,創業難度最大、風險最大、回報也就越高。這就是資本青睞的地方,像李開複老師帶領的創新工場團隊,主要進行這類產品的創造開發,微信之父的張小龍,也是活生生的把微信創造出來的。第九層級:創造並銷售未有的精神產品,滿足人未有的精神需求。這一層級其實已經不能用創業來形容了,是完全的創造,創業本身是為了獲取財富,而這類的創造很難用財富來衡量,我將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科學,一部分是思想,這兩部分又是不斷融合的。我們小時候有成為科學家的夢想,當我們長大走入社會中,才發現科學距離我們太遙遠。我們每天在為養家糊口奔波,生老病死各種負擔重壓著,哪還有心思去關心科學。不關心科學並不代表科學不存在,大量的科學家在各種領域潛心進行著鉆研,我們可能看不到他們的成果,但並不代表他們不存在。科學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對科學貢獻的認定相對最權威的就是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成立100多年,見證著各類科學的發展,科學的每一次小的進步,人類都可能會向前邁向一大步。與科學比肩的則是思想,思想更是可以影響上千年的產品。我們現在的社會是思想匱乏的社會,目前國家的指導思想是德國人建立的馬克思主義。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思想最繁榮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時的諸子百家,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後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孟的儒家思想指導了我們數千年的發展。而這些思想的創建者則是我們古時的聖人,孔子、老子、孟子,影響著中華民族數千年。別說當代了,最近千年中國也沒有出現聖人級別的人物,中華民族的國學經典在不斷流失中。在思想方面有成就或者成績的智者可以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個層級是大師,第二個層級是宗師,第三個層級則是聖人。大師是指在一定領域造詣深厚、享有聲譽的人,無論是文學還是藝術還是科學,都可以造就大師的領域。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建國後中國無大師,當代的大師很多出現在民國;宗師是對大師的升級,不但造詣深厚,而且到了可以開宗立派的地步,思想已經形成一派;聖人更是在宗師級別上的升級,思想可以影響幾千年。我的學識淺薄、見識淺薄,無法對具體的人或者事進行評點或者評估,但這些都是確確實實存在著的。前兩年剛剛去世的南懷瑾先生,在離世前我對其一無所知,後來才慢慢有了一定了解,這位當世奇人到底是大師還是宗師,歷史自會評價。這一層級是思想與科學的融合,超越了創業的本身,億萬眾生,只有寥寥數人。以上是我根據產品及需求的不同建立的創業需求理論,分成了九個不同的等級,這九個不同的等級很多時候是相互融合的,不是專業學術的知識,大家不必糾結於劃分的是否科學與合理,而是要看一下,對自己本身的創業或者思想體系是否有幫助。自己在開始一個項目前,思索一下,我們創建一個什麽樣的產品,去滿足一些什麽樣的人什麽樣的需求,是自己創建產品,還是去銷售別人已有的產品。環顧九個層級,第二個層級銷售已有的物質產品是創業風險相對最低成功幾率最大的,而第八層級創造並銷售未有的服務產品則是創業難度最高的。大家都需要對自己的性格、對自己的資源進行有效評估,來確定哪種創業模式最適合自己。創業的核心是產品,滿足的是人的需求,這一點創業者一定要想得明白再明白,如果這一點創業者本身都想不清,那麽這個業不創也罷。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培亞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52

股票估值的幾個層次 502的牛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2v5n0.html

       第一個層次股價跌破凈資產。如果公司長期的的ROE能夠維持5%~10%,甚至更高,而市凈率又只有凈資產的一半左右,就是比較容易把握的機會。當然這並不是說只要跌破凈資產就可以隨便買入,但是只要具備一定的商業常識和會計知識,還是能夠挑選出有大幅上漲潛力的股票,並不需要對公司及行業的前景有多麽深刻的理解,畢竟公司的賬面價值或者是重置價值比較明顯。我曾經寫過一篇這種投資策略的文章《現金分紅股價上漲奧秘與“煙蒂”股投資策略》(http://xueqiu.com/2751308955/29602701)。我提過一、“煙蒂”公司繼續維持經營現狀的話,光收股息,收益率也還可以。二、碰上經營狀況惡化的話,往下跌的空間較小,畢竟還有凈資產的重置價值作為支撐。三、萬一運氣較好,可以碰上三種上漲因素。概括起來就是向下空間有限,股息收益率不錯,存在向上空間,並且列舉了四個公司股票的例子。從2014年6月9日起至9月5日,其中中國光大控股(原PB:0.65)上漲45%,廈門港務(原PB:0.57)上漲45%,香港中旅(原PB:0.6)上漲57%,寶業集團(原PB:0.41)上漲11%。運氣不錯,三只大漲的公司都碰到了國企改革概念,資產的價值已經得到釋放,2014年中期利潤都有了較大幅度上漲。跌破凈資產的股票估計是小散最容易把握的,不需要深度和細致的公司基本面分析,只需具備對公司基本情況的大概判斷以及對公司財務報表的大致理解(例如資產科目、有息負債、現金流、股息分派率等財務情況),分散買入,耐心持有,收益應該不會差到哪。在“煙蒂”股中同樣出現過幾十倍的大牛股,例如長城汽車和申洲國際,它們的ROE幾乎沒跌下過10%,股價卻曾跌破凈資產。
       第二個層次股票估值介於1~3倍市凈率之間。股票長期回報大致要求為10%,一些不錯的公司長期凈資產收益率能夠達到百分之十幾到百分之二十幾,除以10%,市凈率就是一倍多到二倍多。如果它們都不增長,市盈率大概就在十倍左右,如果能夠增長,又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的話,市盈率可以更高,市凈率也可以突破3倍,具體估值方法我寫過一篇名為《估值五要素》的文章論述(http://xueqiu.com/2751308955/21489163)。不過,公司業績不都是增長同樣面臨下滑風險,所以ROE在10%至20%多的優秀公司給1~3倍的市凈率,大致能夠保障我們買的的是估值合理或者低估的價格。如果要確保在這個估值區間是低估的,就需要更加確定公司有更高的增長和更廣的空間,則需要對公司的認識和研究更加深刻。舉個例子,奧普集團控股我買的時候大概1.3倍市凈率左右,9倍市盈率,ROE常年保持20%,派息率從70%~90%,我並未做出過深研究,只給以利潤持平的預期,結果持有一年後,該公司因為營銷改革2014年中報利潤增長了一倍,算上現金分紅,投資收益率有1倍。但是如果這個股票是賣2倍多市凈率甚至更高,顯然投資者需要更加確定營銷改革這個因素究竟能夠帶給公司多少業績提升才敢在更高價買入。同樣,最近發現了一只太陽能概念+電動汽車概念+習大大考察概念的威勝集團,披露完2014年中報後市盈率大概也就10倍出頭,市凈率1.7倍左右,雖然閱讀完半年報後,我仍然不了解公司所處行業和生產的產品,甚至連產品專業名詞都不看不懂,但是我認為在目前價格不需要懂很多,單看財務報表也可以下註,相對便宜的價格擺在那里。
       第三個層次股票估值則是3倍市凈率以上。在這個估值水平以上,公司成長因素占據了價值的絕大部分,因此需要對公司的基本面做出深刻的研究和對公司業績做出細致的預測,還要加上很大的運氣成分,才能確信公司始終處於如此高得估值。我認為這個已經超出一般專業散戶的能力範圍,需要相當素質的行業知識與經驗背景才夠研判得的出公司的前景。在這個層次的競爭取決於信息優勢和洞察力。舉個例子來說,1~2倍市凈率的醫藥公司可能只要知道大概生產產品的和財務信息就可以下註,但是4~5倍市凈率的醫藥股顯然需要把公司所研發各種產品前景和競爭情況研究的清清楚楚,緊跟公司,還得期望不要出現什麽突發狀況,才敢買入。簡而言之,估值越高,越需要專業能力和運氣,才能在更激烈的競爭中發現出新的股價空間。對於第一第二層次的投資,需要投資者具備深刻的財務專業知識和金融估值知識,外加基本的商業常識。而對於第三層次的投資,則需要再加上深刻的行業專業知識。
       第四個層次的股票估值則屬於超級盈利能力加成長能力的超級牛股。這些公司擁有遠超30%的ROE又擁有超高的增長。基本上我只見識過3種長期處於該估值層次的公司,以茅臺為代表的白酒,澳門賭場股,騰訊,這些公司過去的業績表明當時即便市凈率10倍,市盈率四五十倍可能都不算貴。
      上述理論A股除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布魯斯·格林威爾的《價值投資:從格雷厄姆到巴菲特》,弄清清算價值、賬面價值、重置價值、盈利價值、成長價值這一套估值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76

王小蘭:企業管理的三個層次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0/148950.html

i黑馬:自1984年創辦時代集團公司,王小蘭已經陪伴它走過30個年頭。在中關村兩萬多家企業中,創辦了30年的企業而且還能夠活著的、能夠在工商部門登記簿上找到的有23家,為人所熟知的就只有3家,就是聯想、四通和時代。
    
在王小蘭從事企業管理工作30年的職業生涯中,她認為企業管理其實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治理結構;第二個層次是從經營層面來講;第三類才是具體的人財物、產供銷、HR管理技術的那些問題。

在黑馬營的課堂上,時代集團總裁王小蘭主要圍繞了治理層面和經營層面展開講解,因為她覺得最後一個層面更多的是經驗的積累。
 

\
企業管理的治理層面   

對於民營企業和市場化的按照股份制的公司或者是合夥制的純市場化的企業來講,它存在治理層面的問題。而王小蘭認為“治理層面的問題更多的表現是用股權的方式來表達誰說了算的一種問題。股可能是最貴的東西,也可能被認為是最便宜的東西。”但是到最後,每一個企業的經營者都會發現“股”是最貴的東西。因為只要比別人少了1%,那麽你所說的就都不作數了。作為這樣一種東西,經營者該怎麽把握?比爾·蓋茨對微軟的持股不到5%,任正非對華為持股不到2%,但是他們都對自己的企業有絕對的控制,這不是所有人能夠做到的。

王小蘭認為任正非也好、喬布斯也好,就是只占了1%的股,他們還能夠掌握這個公司,說明他們這個支點的撬動力是最大的。每個人在只掌握公司1%股份的時候,都希望自己還是企業的精神領袖,希望自己還是企業的一把手,而之前釋放的99%,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完成更大的事業。要達到這樣的目的,經營者就需要研究如何從100到1。換句話說你有幾次研究的機會?第一個機會是:你要不要喪失你的絕對控股權。第二個機會:如果你將來賣給上市公司,20%以上是並掉,29%以下是不並掉,你要考慮用什麽方式來解決你想要的或者你不想要的東西。

王小蘭強調,“經營者要考慮的是怎麽一個最貴的東西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讓它出去,自己老握著”。當然,經營者也不能老握著股份一直到死,所以這個分寸很難把握,這也是企業經營者經常要做的選擇題。而把股份出讓到什麽程度這也是需要經營者考量的。

黑馬營導師王小蘭說:“我們現在還沒有那麽多的股權文化,大家還不太習慣用股來表達他的決策的東西。”

比如說在董事會上開會,大家數票數,任何一件事都按票數算。其實我們還是習慣於把股份和股權這兩個東西分開,股份叫分紅,至於在董事長辦公會上開會,誰橫誰就說了算,也根本不考慮股。誰敢吵、誰雄辯就聽他的,或者誰分管什麽事誰就說了算。大家還不太習慣於完全用董事會的方法去表達,沒有股權文化背景,人治和股分開,在經營上還是人治的方式,只有在分紅上才想到股。

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王小蘭為學員們提出一條原則“能不股就不股,能虛擬就虛擬”。他既然要分紅權,你可以給他30%的分紅權,到年底掙了100,你拿走30,能虛擬就虛擬。大多數人下海辦的都是集體所有制公司,這類企業一分家肯定是鬥爭,沒有一個公司在分股的問題上能分得那麽好。

總的來講,應該看到第一,大家要的是虛擬的收益權;第二,但凡你給了股,就不可逆,因為工商登記要變更。分獎金的時候,今年沒經驗,明年可以調節,但是股不能因為沒經驗而瞎分,一旦分了,就是受法律保護的。所以,怎麽分、如何分,沒有一個公式,非常難,就是你自己的感覺。經營者要的永遠是控制權,其他人要的永遠是分紅權。

現在上市公司有了優先股的概念,這樣就能部分解決這個問題。根據最近中國證監會官方公布的一則消息,優先股是不稀釋決策權的,相當於債權,但是當公司資不抵債的時候,他這部分又返回來,相當於他有一定的發言權和股權。其他的情況可以理解成是債權。

企業管理的經營層面

 

黑馬營導師王小蘭認為這個層面的問題都是組織架構怎麽設計的問題,比如說直銷好還是經銷好,比如說矩陣式的好還是寶塔式的好,比如說三個副總各管一攤我抓總事務好,還是三個副總都不作數只聽我命令好。她為學員將組織架構設計提煉為兩個詞:集權和分權。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永遠集權是不可能的。企業剛起步的時候,集權會幫助企業更快速穩定地成長,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須要分權。

集權必然帶來的弊病就是只有經營者一個人有積極性,必然會帶來官僚主義,會帶來大家沒有積極性,大家不知道怎麽發揮自己的能力。分權帶來的結果是會讓經營者覺得公司的管理很亂。好處就是每個人都有積極性了,每天不用別人上班布置工作,自己就能自覺努力找事兒做。所以,王小蘭強調:“集權和分權的問題需要想透,分權是趨勢,集權是需要。”

為什麽說分權是趨勢?大家都有“我說了算”的欲望,都想把握自己的話語權,所以分權是趨勢。

集權是什麽?集權是需要。就是該集權的時候集權,該分權的時候分權。王小蘭告誡黑馬營學員“不能永遠分權,也不能永遠你一人說了算,就在這個螺旋式上升過程當中慢慢的收收放放,放放收收”。就像大家說的,原來是直銷,後來是直銷和經銷,下一步可能還要改變,做很多種調整,其實這些調整都是對利益的再分配和對權利的再分配。這種再分配的主動權在你手上,不分配那是你的問題,但是必須要掌握著主動權。

實事求是地說,治理層面、運營層面和技術層面,這三個層面之間既聯系又有區別。什麽樣的治理結構跟之後產生的問題是有關系的。但是又相互區別。換言之,你有好的治理結構,也未必人財物、產供銷水平就高。另外就是三個東西的運動規律不完全一樣。

為在黑馬營的講課做總結的時候,王小蘭這樣說:“我覺得作為作為一個創業成功的企業,真的英雄都不是白給的。能夠成為像柳傳誌這樣讓人敬仰的企業領袖,真的不是白給的。柳傳誌定戰略、建班子、帶隊伍那9個字其實沒別的,還是知易行難的事,完全靠實踐。我覺得如果你選擇創辦企業作為自己的職業,那麽你將永遠下不了臺,永遠退不了休,從某種意義上說,你永遠是要走在路上。”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34

王小蘭:企業管理的三個層次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0/148950.html

i黑馬:自1984年創辦時代集團公司,王小蘭已經陪伴它走過30個年頭。在中關村兩萬多家企業中,創辦了30年的企業而且還能夠活著的、能夠在工商部門登記簿上找到的有23家,為人所熟知的就只有3家,就是聯想、四通和時代。
    
在王小蘭從事企業管理工作30年的職業生涯中,她認為企業管理其實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治理結構;第二個層次是從經營層面來講;第三類才是具體的人財物、產供銷、HR管理技術的那些問題。

在黑馬營的課堂上,時代集團總裁王小蘭主要圍繞了治理層面和經營層面展開講解,因為她覺得最後一個層面更多的是經驗的積累。
 

\
企業管理的治理層面   

對於民營企業和市場化的按照股份制的公司或者是合夥制的純市場化的企業來講,它存在治理層面的問題。而王小蘭認為“治理層面的問題更多的表現是用股權的方式來表達誰說了算的一種問題。股可能是最貴的東西,也可能被認為是最便宜的東西。”但是到最後,每一個企業的經營者都會發現“股”是最貴的東西。因為只要比別人少了1%,那麽你所說的就都不作數了。作為這樣一種東西,經營者該怎麽把握?比爾·蓋茨對微軟的持股不到5%,任正非對華為持股不到2%,但是他們都對自己的企業有絕對的控制,這不是所有人能夠做到的。

王小蘭認為任正非也好、喬布斯也好,就是只占了1%的股,他們還能夠掌握這個公司,說明他們這個支點的撬動力是最大的。每個人在只掌握公司1%股份的時候,都希望自己還是企業的精神領袖,希望自己還是企業的一把手,而之前釋放的99%,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完成更大的事業。要達到這樣的目的,經營者就需要研究如何從100到1。換句話說你有幾次研究的機會?第一個機會是:你要不要喪失你的絕對控股權。第二個機會:如果你將來賣給上市公司,20%以上是並掉,29%以下是不並掉,你要考慮用什麽方式來解決你想要的或者你不想要的東西。

王小蘭強調,“經營者要考慮的是怎麽一個最貴的東西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讓它出去,自己老握著”。當然,經營者也不能老握著股份一直到死,所以這個分寸很難把握,這也是企業經營者經常要做的選擇題。而把股份出讓到什麽程度這也是需要經營者考量的。

黑馬營導師王小蘭說:“我們現在還沒有那麽多的股權文化,大家還不太習慣用股來表達他的決策的東西。”

比如說在董事會上開會,大家數票數,任何一件事都按票數算。其實我們還是習慣於把股份和股權這兩個東西分開,股份叫分紅,至於在董事長辦公會上開會,誰橫誰就說了算,也根本不考慮股。誰敢吵、誰雄辯就聽他的,或者誰分管什麽事誰就說了算。大家還不太習慣於完全用董事會的方法去表達,沒有股權文化背景,人治和股分開,在經營上還是人治的方式,只有在分紅上才想到股。

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王小蘭為學員們提出一條原則“能不股就不股,能虛擬就虛擬”。他既然要分紅權,你可以給他30%的分紅權,到年底掙了100,你拿走30,能虛擬就虛擬。大多數人下海辦的都是集體所有制公司,這類企業一分家肯定是鬥爭,沒有一個公司在分股的問題上能分得那麽好。

總的來講,應該看到第一,大家要的是虛擬的收益權;第二,但凡你給了股,就不可逆,因為工商登記要變更。分獎金的時候,今年沒經驗,明年可以調節,但是股不能因為沒經驗而瞎分,一旦分了,就是受法律保護的。所以,怎麽分、如何分,沒有一個公式,非常難,就是你自己的感覺。經營者要的永遠是控制權,其他人要的永遠是分紅權。

現在上市公司有了優先股的概念,這樣就能部分解決這個問題。根據最近中國證監會官方公布的一則消息,優先股是不稀釋決策權的,相當於債權,但是當公司資不抵債的時候,他這部分又返回來,相當於他有一定的發言權和股權。其他的情況可以理解成是債權。

企業管理的經營層面

 

黑馬營導師王小蘭認為這個層面的問題都是組織架構怎麽設計的問題,比如說直銷好還是經銷好,比如說矩陣式的好還是寶塔式的好,比如說三個副總各管一攤我抓總事務好,還是三個副總都不作數只聽我命令好。她為學員將組織架構設計提煉為兩個詞:集權和分權。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永遠集權是不可能的。企業剛起步的時候,集權會幫助企業更快速穩定地成長,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須要分權。

集權必然帶來的弊病就是只有經營者一個人有積極性,必然會帶來官僚主義,會帶來大家沒有積極性,大家不知道怎麽發揮自己的能力。分權帶來的結果是會讓經營者覺得公司的管理很亂。好處就是每個人都有積極性了,每天不用別人上班布置工作,自己就能自覺努力找事兒做。所以,王小蘭強調:“集權和分權的問題需要想透,分權是趨勢,集權是需要。”

為什麽說分權是趨勢?大家都有“我說了算”的欲望,都想把握自己的話語權,所以分權是趨勢。

集權是什麽?集權是需要。就是該集權的時候集權,該分權的時候分權。王小蘭告誡黑馬營學員“不能永遠分權,也不能永遠你一人說了算,就在這個螺旋式上升過程當中慢慢的收收放放,放放收收”。就像大家說的,原來是直銷,後來是直銷和經銷,下一步可能還要改變,做很多種調整,其實這些調整都是對利益的再分配和對權利的再分配。這種再分配的主動權在你手上,不分配那是你的問題,但是必須要掌握著主動權。

實事求是地說,治理層面、運營層面和技術層面,這三個層面之間既聯系又有區別。什麽樣的治理結構跟之後產生的問題是有關系的。但是又相互區別。換言之,你有好的治理結構,也未必人財物、產供銷水平就高。另外就是三個東西的運動規律不完全一樣。

為在黑馬營的講課做總結的時候,王小蘭這樣說:“我覺得作為作為一個創業成功的企業,真的英雄都不是白給的。能夠成為像柳傳誌這樣讓人敬仰的企業領袖,真的不是白給的。柳傳誌定戰略、建班子、帶隊伍那9個字其實沒別的,還是知易行難的事,完全靠實踐。我覺得如果你選擇創辦企業作為自己的職業,那麽你將永遠下不了臺,永遠退不了休,從某種意義上說,你永遠是要走在路上。”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26

不同層次的投資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25.html

止凡曾經與一位同事討論股票,他對股票十分有研究,也會用很多時間來讀股票資訊(包括上班時間),所有市場新聞都追得很緊,對股票的認識可以是隨你說個號碼他都知道是什麼股票。




這位舊同事買賣股票都是短線、追消息、炒版塊,認識他的時候是06年左右,當時他在炒中國奧運概念股,當年很多新股上市,他大部份都有參與抽新股,再之前的澳門賭博概念熱以及科網股熱,他都有參與


見全文請按以下《華富財經》連結:
http://www.quamnet.com/newscolumnistcontent.action?articleId=44697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66

不同層次的投資 止凡

http://www.quamnet.com/newscolumnistcontent.action?articleId=4469779

止凡曾經與一位同事討論股票,他對股票十分有研究,也會用很多時間來讀股票資訊(包括上班時間),所有市場新聞都追得很緊,對股票的認識可以是隨你說個號碼他都知道是什麼股票。

這位舊同事買賣股票都是短線、追消息、炒版塊,認識他的時候是06年左右,當時他在炒中國奧運概念股,當年很多新股上市,他大部份都有參與抽新股,再之前的澳門賭博概念熱以及科網股熱,他都有參與。

與他討論時,每當講起哪支股票,他大多數都會說他曾經持有過,有些會說支股票令他贏錢,有些就輸錢,一講起股災時期,他就會認為最重要是「走得快」,講了很久,討論過很多次,我都不知道他的投資回報如何。

他 會討論很多股票,但都不是其價值,不是討論其公司的賺錢能力,而是這支股票替他賺錢的能力。例如他會考慮支股票「有冇力上」、「當炒與否」,他追消息追了 十多年,到底投資回報是多少呢?我不是太想知道,始終這是人家的事情,平時「吹水」不一定要數身家的,換轉是人家問我的身家,自己也不太想回答。不過從他 的描述之中,他的大約投資回報都可以約略估計得到,因為很多時他都會為贏得一萬幾千而非常高興。

其實,每天花心血花精神追消息,不如好好 耐心買入優質資產,讓它滾動而幫你賺錢更好。當你建立的賺錢機器滾動了,沒有這些機器的人要追也追不來。起初是幾萬元,慢慢過十萬元,慢慢過百萬元。當 然,最好自己的工作又能同時升職加薪,但當機器一步步滾上去,其實工作的收入對你影響會越來越輕。到時恒指一萬點又如何,三萬點又如何,身家只是時高時低 而已,目標是不停製造現金的機器,到一定水平時,再回看那些為贏得一萬幾千股票而追趕消息的人(好彩會贏,但不好彩連本都要輸光),已經是不同層次了。

此文章首次在《取之有道》發表於2013-9-11


後記:

近 期在回看自己的舊文章,發現近年文章的瀏覽次數比以往文章的都要多,這證明有一部份blog友未有回看blogger舊文的習慣。我常形容我blog的文 章多沒有時間性,即多年後回看其內容也鮮有過時,主因所分享的多是理念性的東西,與有時間性的股價、業績關係不大,所以又想借不同平台把這些舊文章再分享 並加以評論,讓更多人可以閱讀也不錯。

這篇文章寫自2013年,當中所談及的故事更是於2006年的一位同事,當時正值中國奧運熱。還記 得當年那位同事每天都追股票,從股市中尋寶,表現得十分積極。坦白說,當年的我,於累積資產的成績上看,完全沒有一個可觀的結果,每次與那位同事討論股票 時,聽到他說這支新股賺多少,那支新股又賺多少,自己也有感迷茫。直至多年後的2013年,突然再回想起那位同事,才寫出另一個感覺,就是「不同層次的投 資」。

今天沒有機會重遇當年那位舊同事,若有機會的話,我定必更深入地與他交流投資心得,因為2006年的我,即九年多前,或許對投資理 財還沒有太深入的掌握,雖然今天也只是半桶水,但總算多了九年的進步,增進了不少財務知識,說不定可以對當年那位同事作出一些影響。有否機會影響當年那位 同事也好,今天再分享這篇文章,能多影響一些人,已算很值得了。


網誌:cpleung826.blogspot.com
fb page:facebook.com/cpleung826
sina:blog.sina.com.cn/cpleung8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67

不同層次的投資

止凡曾經與一位同事討論股票,他對股票十分有研究,也會用很多時間來讀股票資訊(包括上班時間),所有市場新聞都追得很緊,對股票的認識可以是隨你說個號碼他都知道是什麼股票。




這位舊同事買賣股票都是短線、追消息、炒版塊,認識他的時候是06年左右,當時他在炒中國奧運概念股,當年很多新股上市,他大部份都有參與抽新股,再之前的澳門賭博概念熱以及科網股熱,他都有參與

與他討論時,每當講起哪支股票,他大多數都會說他曾經持有過,有些會說支股票令他贏錢,有些就輸錢,一講起股災時期,他就會認為最重要是「走得快」,講了很久,討論過很多次,我都不知道他的投資回報如何。

他會討論很多股票,但都不是其價值,不是討論其公司的賺錢能力,而是這支股票替他賺錢的能力。例如他會考慮支股票「有冇力上」、「當炒與否」,他追消息追了十多年,到底投資回報是多少呢?我不是太想知道,始終這是人家的事情,平時「吹水」不一定要數身家的,換轉是人家問我的身家,自己也不太想回答。不過從他的描述之中,他的大約投資回報都可以約略估計得到,因為很多時他都會為贏得一萬幾千而非常高興。

其實,每天花心血花精神追消息,不如好好耐心買入優質資產,讓它滾動而幫你賺錢更好。當你建立的賺錢機器滾動了,沒有這些機器的人要追也追不來。起初是幾萬元,慢慢過十萬元,慢慢過百萬元。當然,最好自己的工作又能同時升職加薪,但當機器一步步滾上去,其實工作的收入對你影響會越來越輕。到時恒指一萬點又如何,三萬點又如何,身家只是時高時低而已,目標是不停製造現金的機器,到一定水平時,再回看那些為贏得一萬幾千股票而追趕消息的人(好彩會贏,但不好彩連本都要輸光),已經是不同層次了。

此文章首次在《取之有道》發表於2011-9-13


後記:

近期在回看自己的舊文章,發現近年文章的瀏覽次數比以往文章的都要多,這證明有一部份blog友未有回看blogger舊文的習慣。我常形容我blog的文章多沒有時間性,即多年後回看其內容也鮮有過時,主因所分享的多是理念性的東西,與有時間性的股價、業績關係不大,所以又想借不同平台把這些舊文章再分享並加以評論,讓更多人可以閱讀也不錯。

這篇文章寫自2011年,當中所談及的故事更是於2006年的一位同事,當時正值中國奧運熱。還記得當年那位同事每天都追股票,從股市中尋寶,表現得十分積極。坦白說,當年的我,於累積資產的成績上看,完全沒有一個可觀的結果,每次與那位同事討論股票時,聽到他說這支新股賺多少,那支新股又賺多少,自己也有感迷茫。直至多年後的2011年,突然再回想起那位同事,才寫出另一個感覺,就是「不同層次的投資」。

今天沒有機會重遇當年那位舊同事,若有機會的話,我定必更深入地與他交流投資心得,因為2006年的我,即九年多前,或許對投資理財還沒有太深入的掌握,雖然今天也只是半桶水,但總算多了九年的進步,增進了不少財務知識,說不定可以對當年那位同事作出一些影響。有否機會影響當年那位同事也好,今天再分享這篇文章,能多影響一些人,已算很值得了。


《華富財經》連結:

http://www.quamnet.com/newscolumnistcontent.action?articleId=44697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2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