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寬帶反壟斷陽謀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18/100328928_all.html

 「不是中國移動,不是廣電!這件事沒有那麼複雜的背景。」

  在接受財新《新世紀》採訪時,一位接近調查的業內權威人士反覆強調。

  但這很難讓人相信。

  11月9日,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李青在中央電視台午間「新聞30分」透露,國家發改委正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互聯網接入市場的壟斷行為展開調查。如調查屬實,兩家大型國企或面臨數十億元的罰款。

  消息令人震驚。自2008年《反壟斷法》實施以來,這是執法機構第一次針對大型壟斷國企展開調查。疑惑和猜測隨即產生。

  大型壟斷央企掌握國民經濟命脈和戰略性行業,一向被視為天之驕子。人們很難相信,政府會向壟斷央企開刀。為什麼是電信,而不是石油、鐵路這些更 壟斷的行業?為什麼國家發改委通過央視而不是新華社來發佈這個消息?誰是背後的推手,廣電還是中移動?此事背後是否還有其他更深的含義?

  對壘陣營很快形成。兩天後,工信部下屬的《人民郵電報》刊發「混淆視聽 誤導公眾 駁央視對電信、聯通涉嫌價格壟斷的報導」一文,以情緒化的語言指責央視報導「片面,與事實嚴重不符」。幾天後,央視官網——中國網絡電視台隨即通過專題系 列報導「電信聯通遭反壟斷調查」來回擊《人民郵電報》。期間,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等重量級官媒亦就這是不是一場「神仙戰」針鋒相對。廣電和電信系統內人 士更在微博上短兵相接,大打口水戰。

  一時間,硝煙四起。廣電系統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紛紛撇清干係。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亦在財新峰會上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連連擺手,「這事和中移動沒關係。」前述接近調查人士則透露,此次反壟斷調查的起點,是基於今年2月專業研究人士的實名舉報。

  財新《新世紀》記者這一週多的調查顯示,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這次針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起反壟斷調查,看起來確實是由一群在互 聯網行業浸淫已久的民間從業者精心策劃的陽謀,目的是借《反壟斷法》這一武器來打破互聯網接入壟斷和由此導致的價格居高不下,改變網間結算政策和架構,為 民營企業爭取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他們還有更長遠的目標——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推動電信改革。

  不過,這場由民間業者發起的行動暗中廣電和中移動下懷,作為聯通和電信的競爭對手,他們早已有意進入寬帶領域,此次反壟斷讓他們看到機會。來自這兩大利益集團或明或暗的呼應與推動,將此次反壟斷調查逐漸推向高潮。

「穿透流量」接入清理

  事情要從2010年7月29日說起。這一天,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向各省級分公司、股份公司下發了一份「關於加大清理違規高帶寬接入工作力度的通 知」,稱「近年來,違規高帶寬接入在部分省級公司屢有發生,給不法網絡運營商、電信服務商、網絡廣告代理商提供了可乘之機,嚴重影響國家對掃黃打非的高壓 態勢」。

  文件要求,原則上除骨幹核心正常互聯互通點外的任何網絡節點,不得有其他運營商和互聯單位的穿透流量接入。所謂「穿透流量」接入,是指運營商轉租給第三方增值服務商的低價帶寬與骨幹網互聯的方式。

  中國電信將高帶寬接入用戶(45M以上)分為兩類:一類是聯通、鐵通、移動三家基礎運營商,以及教育網、長城寬帶兩家全國性單位,由中國電信集 團直接受理業務。其中合併了網通的聯通根據《互聯網骨幹網間互聯管理暫行規定》和中國電信免費互聯互通。中信網絡和各級廣電機構,則必須由中國電信集團審 批後,其省級公司才可受理業務。

  除了上述用戶的其他用戶屬於第二類。中國電信省級公司可直接受理業務,但也要進行價格管控,避免為第一類用戶提供轉接。

  對於這兩類不同用戶,中國電信予以差別定價。其中,第一類用戶的結算價格一般都高達100萬元/G/月。第二類用戶的結算價格則一般只有25萬 -42萬元/G/月。第二類用戶中,針對ISP、IDC、CDN等公司,一般為50萬-100萬元/G/月;針對內容提供商,即ICP用戶,一般為10萬 -30萬元/G/月,在一些地區,這類客戶向中國電信購買帶寬的價格甚至低至3萬元/G/月;針對大企業專線用戶,一般為10萬-100萬元/G/月。 100萬元是由原信息產業部確定的互聯互通結算價格的上限。

  中國電信的這一做法被,普遍認為是為增加競爭對手的帶寬接入成本。這使得其他弱勢國有運營商,如鐵通、廣電等選擇通過轉租第二類用戶便宜得多的帶寬來降低運營成本,是為「穿透流量」接入。第二類用戶多為民營企業。

  中國電信打著「掃黃打非」旗號清理「穿透流量」接入,業內人士對其真實目的心知肚明。2010年1月國務院三網融合方案出台後,電信的危機感加 劇。不僅和廣電矛盾加深,和一些增值服務商,如ISP、IDC、CDN等的矛盾也始終存在。部分增值服務商其實是靠著向鐵通或廣電轉售「穿透流量」生存。 一旦中國電信清理,他們的生計將遭到威脅。

  清理從2010年8月開始,至9月結束。據電信專家侯自強透露,中國電信此次清理並未動廣電。原因是「不敢得罪廣電」。但清理行動對其他運營商 和增值服務商的打擊巨大,尤其是被中移動收購的鐵通。鐵通的帶寬出口在兩個月內中斷40多G,有1000多萬用戶上網出現困難。僅廣東鐵通就出現數萬用戶 投訴、退網。後來鐵通不得不向電信和聯通購買直連帶寬,據稱為此多付出逾10億元的流量費。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鐵通為此曾多次向工信部上訴。

  這次清理,構成了這次反壟斷的一個大背景,但導火索還另有其事。

一個民營運營商的訴求

  2010年中秋節前,一家民營互聯網運營商找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位反壟斷專家,希望他幫著出謀劃策,解決中國電信接入壟斷的問題。這位反壟斷 專家曾參加電信法的起草工作。在他看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反壟斷問題,而是「更深層次的問題,既有機制層面的問題,也有體制層面的問題。要靠頂層設計,需 要政府高度技巧性的智慧」。

  而技術層面,能否將這種區別定價行為認定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妨礙競爭,這位專家也並無把握。在他看來,「之所以搞區別定價,是區分競爭對手的不 同。這恰恰是一種市場經濟行為。在市場經濟有競爭對手的環境下,競爭對手會帶來額外的成本,就是機會成本。企業不可能不考慮機會成本,你讓一個企業進來, 肯定要蠶食已有企業的業務。」雖然沒有繼續參與此事,但他還是給對方出了幾個主意,包括通過反壟斷渠道反映。

  後來,這位民營運營商找到了社科院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

  姜奇平是推動互聯網在中國起步最早的啟蒙者之一,出版過「網絡文化叢書」,曾被美國《硅谷時代》評為「帶領我們走向數字時代的20位中國人之一」。1998年,他參與創辦《互聯網週刊》並出任主編至今。

  姜奇平應允下來。姜的朋友中不乏在互聯網行業摸爬滾打的創業者。他們對民營企業的困境感同身受。策劃小組就此成立,成員多為互聯網業者,核心成員之一是高紅冰。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出生於云南省彌勒縣的高紅冰,說起話來更像北方人。他在政府部門幹了十年,先後在電子工業部政策研究室、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 導小組辦公室政策法規組,以及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任職,參與過多部法律法規的起草。2000年4月,他正式下海,創辦北京互聯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並任 總裁,做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和VPN網絡服務商業務。這家公司未能上市。2006年,他轉而創辦螞蟻互動,做網絡呼叫廣告。2010年,他出任互聯 網實驗室CEO。

  高紅冰對民營企業在互聯網接入上受到擠壓深有同感。他和中國最早做互聯網接入的瀛海威創始人張樹新是多年好友。他曾說張樹新「超前了一步」,所 以結局慘烈——張樹新最終被迫出局。當高紅冰下海時,市場環境比張創業時好了很多,但小企業仍然舉步維艱。高紅冰認為癥結便在於網間結算。

  2001年,原信息產業部出台《互聯網骨幹網間互聯管理暫行規定》,各運營商間主要採用骨幹網絡直連,或通過全國性互聯網交換中心(通常稱為 NAP)互聯兩種方式實現互聯互通。其中骨幹直連為主要方式,其流量佔總互聯流量的90%以上,三處全國性互聯網交換中心(上海、北京、廣州)分擔的流量 很少。互聯網交換中心的結算價為政府指導價,取上限100萬元/G/月。直連價則由運營商根據市場定價。

  而網絡互聯具體結算方式為: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以前的網通)之間的流量對流免費,對他們兩家之外的寬帶運營商實行流入\流出雙向收費。比如,鐵通寬帶用戶訪問電信網絡或電信寬帶用戶訪問鐵通網絡,都是鐵通出錢。

  高紅冰認為這種結算方式「使網間結算從一開始就確定了吸血者身份」,而由於中國的互聯網數據中心(IDC)資源以及國際出口帶寬絕大部分集中在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兩家運營商手中,他們可以利用自身強大的實力來影響市場格局,眾多弱勢運營商有苦難言。

  得知中國電信「穿透流量」清理事件發生,鐵通1000萬用戶遭遇斷網後,高紅冰頗感震驚,「這是非常大的事件,不是小事。」

  在姜奇平和高紅冰看來,這一清理事件是弱勢運營商和電信強勢運營商過去各種矛盾的一次戲劇性爆發。他們決定行動,選擇的武器正是已經實施三年、但尚未對國有壟斷企業「亮出牙齒」的《反壟斷法》。

佈局

  2010年10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座大樓14層第一會議室,一個名為「互聯網接入與電信壟斷」的學術研討會在此舉行。會議由姜奇平主 持,來自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國家工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的有關領導,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電信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信息化 專家,社科院電信法和反壟斷法專家,及互聯網企業代表,共12人參會。

  會議形成了五點意見: 一、建議政府主管部門立即責成中國電信停止清理行動;二、建議政府主管部門責成壟斷運營商立即停止價格歧視、差別待遇的壟斷行為;三、建議及時調整網間結 算的結構與政策,降低網間結算價格;四、建議電信行業主管部門明確互聯網接入的開放政策,進一步擴大電信業開放競爭;五、建議國家《反壟斷法》行政執法部 門以此為契機,啟動對電信市場的反壟斷調查。

  姜奇平在2011年11月16日召開的「中國寬帶接入市場競爭政策研討會」上重申,「我們在意見裡面明確建議發改委價格部門要在反壟斷中發揮作用,以清理寬帶接入為契機,立即介入此事,對電信市場啟動反壟斷調查。」

  2010年10月20日,姜奇平將這份闡釋五點意見的會議紀要,遞交至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

  同年11月10日,會議組織方決定在前述專家會議基礎上召開一次更大範圍的研討會,除邀請部分經濟學家和知名維權律師出席,另有包括財新《新世 紀》記者在內的少量媒體人士受邀旁聽。和第一次閉門會議不同的是,這次有媒體出席的研討會還邀請了廣電方面的人——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新媒體研究所 所長董年初,並特別討論了廣電的機會。

  董年初在發言中表示,廣電系統不能介入三網融合的主要原因在於「沒有牌照」。他說:「政府應該盡快給有線電視運營商發一個牌照,這樣有線電視的 改造會大大加快,好多資源往這方面彙集,我們也可以打破獨家壟斷的格局。一旦有了准入權力,廣電系統憑藉內容和播控資源,在寬帶市場可對中國電信形成巨大 壓力。」

  高紅冰亦認為,廣電系統集內容資源優勢和各地方廣電機構形成的全廣電網絡,將從技術層面有力挑戰寬帶互聯網市場的雙寡頭壟斷格局。他說,廣電在 互聯網電視提供服務的基礎上增強信息服務,是有可能在三網融合中佔一席之地的。其做法為:構築IP基礎網,以視頻內容為中心,建設自有的互聯網骨幹網。但 前提是廣電必須放棄建設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的專網發展思路,那將是死路一條。

  高紅冰表示,廣電如果介入,至少會改變現在中國寬帶互聯網死水一潭的格局。 在寬帶市場,中移動和聯通並不構成威脅,蓄勢待發的廣電卻有可能直接威脅中國電信的腹地。「這個變化就是進步,至少能打破一些超額壟斷的氛圍,有新競爭主體介入,對消費者至少是良好態勢,對此我抱有期待。」

  2010年12月,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在前兩次會議基礎上完成了一份近60頁的研究報告,名為「寬帶瓶頸: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設施短板」。 這份報告介紹了美國、日本、歐洲、韓國和印度的寬帶髮展,並和中國進行對比。指出中國寬帶市場存在著寬帶不寬、普及率低、價格高、服務不好的「寬帶鴻 溝」,要從新興產業的戰略高度推動中國寬帶化發展,打破寬帶瓶頸。報告牽頭負責人正是姜奇平和高紅冰。

  在最後一部分關於「打破寬帶瓶頸的政策建議」中,報告重申了當年10月20日遞交給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的會議紀要裡的幾點建議, 但措辭有所調整。會議紀要裡的第二條「責成壟斷運營商立即停止價格歧視、差別待遇的壟斷行為」,被報告裡的第五條「建議進行第五次電信拆分」取代。報告 稱,在以上四條建議不能制止寬帶接入壟斷的情況下,建議國家從長遠考慮,進行第五次電信拆分。

  具體建議包括,參照英國電信集團2008年的做法(分拆數據中心業務,出售給HP),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數據中心業務分拆出來,與中國有線 電視網絡公司合併,組建國家廣播電視網絡集團公司。分拆之後的電信、聯通公司,可入股國家廣播電視集團公司。廣播電視部門的有線電視網仍可以經營互聯網接 入業務。電信、聯通、移動三家運營商則專門負責寬帶互聯接入網的建設運營。拆分後屬於重要意識形態(如時政等)之外的內容資源(如生活類、商務類)、接入 服務資源(如IDC業務、云計算業務)向市場充分開放,通過競爭提高服務、降低價格。

  至此,前期佈局基本完成,只待反壟斷執法部門踢出臨門一腳。

拉廣電入局

  轉年,2011年2月23日,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在國宏賓館再次召開「寬帶鴻溝與電信改革研討會」,主題便是討論去年12月完成的那份課題報告。

  這次會議同樣邀請了部分媒體記者參加。除了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楊培芳等知名學界人士,會議再次邀請了廣電人士,而 且陣容更加強大,包括中國有線總經理沈向軍、歌華有線副總經理羅小布、北京網絡廣播電視台負責人包冉、中國國際網絡電視台副台長周世君,以及中央電視台發 展研究中心主任趙華。

  出席會議的還有來自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發改委相關部門的官員,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處長只升敏。財新《新世紀》記者注意到,會議期間,姜奇平一直在和只升敏低聲交談。

  前述接近調查人士證實,他們是在今年2月收到實名舉報開始行動的。他說,舉報材料有詳實數據,按照《反壟斷法》規定,實名舉報證據充分必須立案。細查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李青在央視節目中的講話可知,數據正是來自社科院的那份報告。

  不過,在2月23日的會議上,與會方就「第五次電信改革方案」展開了激烈爭論,焦點集中在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數據中心業務分拆出來併入廣電,是否會加劇廣電在內容和播控資源上的進一步壟斷,相當於從一種行政壟斷變成另一種行政壟斷。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這個很多人認為不合理的方案,實則是起草人的「苦肉計」——以激起更多人的關注和討論。誠如高紅冰在會上所言:「這 只是一個建議,供各位批判和討論,能夠觸發各位再提不同方案,推動改革和壟斷的解決,這是我們的目的,我們不擔心方案被打倒或者被人家說得一無是處。」

  而在2010年11月和2011年2月的兩次對媒體開放的會議中拉廣電人士進來,也是主辦方的安排。廣電和電信積怨已久,三網融合政策出台後在 相互進入限制上進一步加劇,離三網融合的實質和精神越行越遠。各地方有線網絡公司在寬帶接入上亦受制於中國電信和聯通,拉廣電入局,可以起到聲援作用,增 強發改委發起反壟斷調查的決心。

  打破電信壟斷當然對廣電有利,但廣電的問題在於無法形成合力,各省畫地為牢。地方電視台和地方有線網絡公司利益訴求不同,前者重視播控資源,對 三網融合和國際帶寬出口並無興趣,急於進入寬帶接入領域的是有線網絡公司。在三網融合政策裡,國家已給廣電成為「第四運營商」留足空間,但廣電至今未能抓 住機會。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通過央視公佈了調查消息後,外界便紛紛猜測廣電是背後推手。

  其實,央視並不是第一家披露發改委反壟斷調查的媒體。早在今年9月中旬,新華社下屬的《財經國家週刊》在一篇名為「反壟斷起點」的文章中,引述 未具名消息人士稱,「相關部委已就寬帶接入問題對中國電信展開反壟斷調查,並有可能進行反壟斷處罰。」該人士透露,「通過前期調查,有關部門基本認為中國 電信存在壟斷行為。有可能對其進行違法收入1%-10%的懲罰。」

  一位接近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的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在哪個環節披露是執法機構的權力。國外也有多種情況,視乎案情需 要:有宣佈調查後對方立即改正,為了節約行政成本終止調查的;也有採取零點行動,比如在串通案中防止對方毀滅證據,直接去堵到門口拿數據的。

  這位消息人士認為,對執法機構來說,重要的不是處罰,而是是否推動競爭。比如前陣子山東兩家藥企的反壟斷案,對方很快就認賬,不需要用公開方式 處理。而電信情況比較複雜,特別是互聯互通問題很麻煩,「涉及大國企,公開是推動事情進展的一種方式」。據他瞭解,相關調查人員之前與電信和聯通相關部門 領導溝通多次,未引起重視,因短期內難以達成一致, 「調查人員決定自斷後路,通過公開明辨是非,在公眾監督下尋找解決方式。此外,也是給被調查企業提供一個公開辯論的機會,大家在陽光下來討論問題。」

起點而非終點

  高紅冰最喜歡引述的,是當年美國小運營商MCI反電信巨頭AT&T壟斷的故事。上世紀70年代,MCI在進入語音、數據通信的過程中, 需要連接到AT&T地方公司貝爾公司的線路上。AT&T當時壟斷了美國的市話和長話。1974年,伊利諾伊州的貝爾公司決定切斷MCI的 環路。MCI認為,貝爾意在限制競爭,遂向法院提起反壟斷訴訟。訴訟歷時六年,最終改變了美國電信行業的競爭格局。AT&T被一分為八,長話與市 話分離,並被迫向MCI支付18億美元補償。

  在高紅冰看來,電信行業的壟斷必須進一步打破,也可以打破,但需要政府作出行政努力。

  事實上,發改委這次能對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發起寬帶接入反壟斷調查,在相當大程度上得益於電信業已經初具競爭雛形——從1999年開始的電信改 革以及電信和互聯網行業的技術進步,使得電信業形成了多寡頭競爭的格局。幾經重組,目前仍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家基礎電信運營商,加之正欲奪 門而入的廣電系統,這些巨頭相互制約、相互滲透,比如在基礎通話服務等領域競爭較為充分。這是由高紅冰等人發起的反壟斷行動能夠不斷向前推進的基礎。相比 之下,其他一些更為壟斷的行業則很難找到相應推動力。

  這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結果。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出台兩個反壟斷文件——《反價格壟斷規定》以及《反價格壟斷行政執法程序規定》, 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也宣告成立。同一時間,國家發改委還發佈了《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反價格壟斷工作的意見》,要求各級價格主管部門切實增強做 好反價格壟斷工作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一位反壟斷法專家透露,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是很強硬的反壟斷支持者。

  至於公眾意見更大的油價問題,為何有關部門不能提起反壟斷調查?中國國際信息戰略研究中心理事萬平國在11月16日的研討會上解釋稱,僅就價格 問題,「兩桶油」不在《反壟斷法》管轄範疇,因為政府對油價管制,每次價格都由發改委批,企業因此免責,發改委也有機制去糾正。而電信行業在改革前是政府 定價,現在是企業自主定價,就需要接受對反壟斷定價的管制。

  對此,飛象網總裁項立剛認為,如果市場定價的領域可能違反《反壟斷法》,政府定價的則在反壟斷管轄之外,「那是不是真的壟斷就不違法,而走向市場、參與競爭就違法了?」

  這一質疑,切中中國反壟斷執法的癥結,根子在於政府。作為政府定價部門的發改委,同時又是價格反壟斷執法機構,這樣的機制本身就存在矛盾。

  不過,反壟斷調查只是起點,最終目的是讓消費者受益,增加選擇權利。所以,最重要的問題不是誰發起或推動了此次反壟斷行動,而是最終這次反壟斷是否能夠推進寬帶接入領域的競爭,給消費者帶來好處。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目前中國的寬帶髮展確實存在嚴重瓶頸,寬帶接入價格居高不下,服務質量卻很差。電信專家侯自強表示,最近這十年,國際穿 透價格以每年平均40%-50%的速度在下降,比計算機芯片產業的摩爾定律——兩年下降50%——還厲害。但中國的穿透價格至今仍維持在2007年定的水 平,沒有任何變化。政府定完上限價就不管了。「這兩家壟斷(企業)的市場價格老那麼高,不荒唐嗎?」 侯自強認為。

  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升服務,降低價格,是業內外人士的共識,消費者也樂見其成。不過,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上,有不同的方案選擇。

  由於骨幹網存在一定天然壟斷性,有學者多年前就提議網業分離,基礎網分離出來作為公共性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政府也可以有補貼。其他業務在上面單獨做。

  「但國家要有一個整體計劃。」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舒華英說。他是這一方案的建議者。而高紅冰則認為,將中國電信像AT&T那 樣肢解未嘗不可。甚至拆得越細越好,市場競爭可以更加充分,包括網間結算,也可以考慮將全國結算中心(NAP)私有化,就像證券交易中心一樣,所有企業都 平等地來上市交易。不過,這同樣需要一個好的制度設計來保障。

  在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楊培芳看來, 目前的根本問題在於缺少高層強有力的管制機構,大部制改革後,工信部在電信監管上作為有限,價格上限有的十年不動,有的五年不動。楊培芳認為,要重建管制,需要頂層設計。

  至於發改委此次調查能否達到推動電信改革的終極目標,很多觀察人士感到希望渺茫。這從國家發改委此次發動調查過程中的艱難已可見一斑。據接近調查人士透露,目前中國電信和聯通態度已有所轉變,事件有望和解。

  不過,對於最初的推動者來說,能讓各利益方、各方專家、公眾參與到這個討論中來,就已實現初衷。「下一步仍是進一步推動建立市場化寬帶競爭體 制。」高紅冰說。無論如何,發改委高高舉起第一隻針對壟斷國企的反壟斷調查的靴子,對公眾而言,是提供了一個發言和行使監督權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71

寬帶中國歧路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18/100391546_all.html

一份被業內稱為「寬帶中國戰略」的頂層方案設計正在醞釀。但因通信基礎設施究竟哪些屬於公共服務,哪些屬於市場服務——前者應由國家負責,後者應由企業負責——這一定位問題尚未釐清,巨額投資難以分解落實,方案設計因此推進緩慢。

  力主者發改委和工信部數度對外聲稱,將於年內推出寬帶中國戰略。今年3月,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文,宣佈與財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國資委、國 稅總局和國家廣電總局等六個部委成立研究工作小組(下稱工作組)及專家組,研究並形成寬帶中國戰略的具體實施方案,經充分討論後,報請國務院審定發佈實 施。

  按照發改委、工信部的規劃,工作組應在2012年3月至4月完成調研,形成思路,起草方案;5月形成徵求意見稿,並在徵求各部門意見後形成送審稿,6月上報國務院。

  據財新記者瞭解,工作組確於4月中旬完成調研,但實施方案的起草遲遲未能落筆。一位參與方案起草的專家告訴財新記者,「草案在5月是肯定沒法制定出來了,至少要等到7月才可能有初步結果。」

  5月14日,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巡視員徐建平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5月底工作組將召開會議,就寬帶中國戰略的發展目標、框架、基本原則、重點內容及路線圖、時間表等內容繼續討論。送審稿可能會在三季度末上報國務院。

  寬帶中國戰略旨在部署下一代國家信息網絡的發展佈局和演進升級,勢必牽涉多方利益。上述專家透露,由於工作組參與各方各自著眼點不同,在一些基 本問題上尚未達成共識。比如,寬帶中國戰略是要實現普遍服務還是提速趕超?在寬帶投資發展策略上,是打破壟斷鼓勵市場投入,還是強化國家投資與財政補貼?

  在未來的中國寬帶建設中,政府無疑將扮演顯要角色。徐建平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多次強調「統籌規劃」的重要性,稱寬帶中國戰略是要形成一個「適 合於中國國情的,滿足國民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協同發展的寬帶網絡」,因此,需要在「國家統籌佈局的前提下,加強政府引導,以市場為導向,多方協 同推進寬帶戰略的實施」。

  工信部於5月4日發佈的通信行業「十二五」規劃,估算期間信息基礎設施累計投資規模超過2萬億元。政府將通過寬帶戰略、專項資金、普遍服務基 金、投融資政策推進信息化寬帶髮展,爭取到2015年末,城市家庭寬帶達到20兆以上,農村家庭達到4兆以上,東部發達地區省會城市家庭達到100兆,並 大幅降低寬帶資費。

  儘管業內爭論激烈,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已成定局。5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於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確定將實施「寬帶中國」工程,加快信息網絡寬帶化升級,推進城鎮光纖到戶,實現行政村寬帶普遍服務。

  工程一旦實施,對於國家又是一筆萬億元級投資,是繼公路、鐵路、保障房之後的又一個國家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於普通消費者,寬帶中國戰略能 改變目前中國「最貴的網費、最慢的寬帶」的現狀嗎?這正是目前業內爭論的焦點之一。有人將之視為在公路、鐵路之後,爭取國家對電信產業投資的一個大好機 會;也有業內人士寄望,寬帶中國戰略成為整個電信行業改革糾偏與深化的起點。

  過去十年,電信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諸多深層次的弊病也逐漸顯露,如以寬帶為代表的領域表面上市場競爭,實質上行政壟斷,服務質次價高;行業 定位及投融資機制不清晰;法律規範缺失導致監管越位和失位;等等。始自2000年的電信改革近年失去方向,在競爭者應該是五家還是三家這樣的重組問題上打 轉,基礎電信領域准入壁壘森嚴,增值服務領域也在加強管控,「三網融合」及互聯互通等問題癥結未解,電信改革陷入停滯。

  前有「金字號」工程(指自1993年開始的「金關、金橋、金卡、金稅」等系列國家級工程——編者注)和鐵路「跨越式發展」,後有「三網融合」, 很多「國家戰略」要麼在部門利益衝突中陷入僵局,或者各行其是,或者不了了之;要麼就變成部門或企業從政府圈錢、個人從中尋租的概念。

  寬帶中國戰略如何避免這種結局?

各有各算盤

固網雙寡頭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希望獲得國家投資或財政補貼,中國移動與廣電希望藉機獲得寬帶牌照

  寬帶中國戰略研究工作組由發改委、工信部、國家廣電總局、科技部、國資委、財政部等下屬相關司局負責人組成,下設的專家組則包括了中國工程院、發改委宏觀院、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等相關研究機構、三大運營商以及廣電系統的專家和學者。

  工作組在4月完成調研,但具體實施方案的起草工作遲遲未能展開。「具體怎麼做仍沒有明確方向,參與各方存在分歧。」參與方案起草的一位專家告訴財新記者。

  工信部試圖在寬帶上發力由來已久。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陳金橋對財新記者說,三四年前,工信部在草擬通信業「十二五」規劃時就提出「寬帶是未來產業的驅動力」,最近幾年也一直在為寬帶戰略規劃做研究。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認為,現在提寬帶中國戰略,除了老百姓呼聲比較強烈,工信部也希望尋找新的行業增長點。一方面,未來三四年內,銅的價格 會越來越貴,光纜價格越來越便宜,在骨幹網、接入網推進「光進銅退」,可以加快寬帶髮展,提升行業積極性;另一方面,電信行業在固網語音、短信、應用等方 面的增長空間已非常有限。

  各大運營商有著自己的盤算。固網雙寡頭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希望藉著國家戰略的大勢,獲得國家投資或財政補貼,進一步鞏固在固網寬帶領域的優勢地位;一直站在門外暗自使力的中國移動與廣電,則希望獲得寬帶業務牌照,名正言順地打入市場。

  廣電系統將寬帶中國戰略視為切入電信的突破口,其正在組建的國家級有限網絡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正是寬帶。目前,廣電寬帶用戶規模約為600萬戶,市場份額約在3.5%-4%。但在「三網融合」試點初期,廣電內部提出的目標是在2015年佔據寬帶市場20%的份額。

  據財新記者瞭解,廣電系統早已與科技部聯合,基於科技部863項目成果——「國家高性能寬帶信息網」核心技術組建廣電的NGB網絡(下一代廣播電視網),雙方將進一步合作進行寬帶技術、設備的研發。

  「廣電一直試圖在『三網融合』中搶佔先機。在工信部發起寬帶戰略之際,廣電也希望通過『搭便車』獲得寬帶業務牌照,在未來的寬帶市場分一杯羹。」中國電信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稱。

  在3月30日下發的「寬帶普及提速工程」實施意見中,工信部並未提及引入新的競爭主體。

  不過,陳金橋表示,工信部早就明確給廣電和中國移動發放寬帶牌照,只是決策的時間點不明晰。「這一點在寬帶中國戰略裡會得以明確。如不出意外,(廣電和中國移動得到寬帶牌照)應該在2012年內實現。」

  中國移動內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2008年中國移動與鐵通合併,但按政策規定,中國移動不能直接注資鐵通發展寬帶基礎網絡,也不能自己獨立建網。受此所限,中國移動在寬帶市場沒有話語權,現在鐵通寬帶用戶規模很小,運營狀況較差。

  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對中國移動的威脅在於,憑藉寬帶優勢將所有核心業務捆綁銷售,能夠分流中國移動的核心用戶。基於這一點,中國移動對寬帶業務十分渴望。

  寬帶過去多年由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壟斷,2011年末發改委對兩家公司發起反壟斷調查引起廣泛關注,也使決策層將在寬帶領域引入競爭提上了日程。如今,僅僅是想像中可能發生的競爭已使得目前的壟斷運營商感受到威脅,以寬帶為突破的用戶大戰已在廣東打響。

  就在2012年春節前後,中國電信廣東分公司對其境內用戶推出「寬帶優惠大提速」活動,提速方式中包括頗具誘惑的「指定寬帶客戶可免費翻倍提升 寬帶速率」。中國電信通過其瀏覽器插件,自動「捕捉」符合條件的用戶,在這些用戶使用寬帶登陸互聯網時自動跳出「免費提速」窗口,用戶確認後系統自動完成 提速,提速後的最低帶寬為2兆,最高可達8兆。

  不過,中國電信更希望的是通過寬帶將用戶與固話捆綁。比如中國電信廣東公司推出的另一項以寬帶降價為賣點的套餐,將12兆家庭寬帶與固話、互聯 網電視打包,套餐包價格從之前的338元/月降至219元/月,新套餐包中包含的寬帶資費僅為30元/月左右,4兆寬帶的套餐包用戶甚至直接享受零元包月 服務。

  這場戰爭能否繼續下去,並給用戶帶來持續的服務體驗改善,仍有賴於競爭格局的最終兌現。

戰略目標分歧

普及型還是趕超型,兩種戰略目標背後涉及不同的路徑機制。發改委似更傾向於前者

  此外,各方利益訴求及著眼點不同,對寬帶中國戰略方案的具體方向也有不同主張。

  首先爭議的,是寬帶中國的戰略定位。「寬帶是信息社會的基礎設施」這一提法,已經大體為各方接受,關鍵在於,以何種方式手段建設和發展這一基礎設施?

  在路徑選擇上,廣電和中國移動力主打破壟斷,引入更多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競爭來加速寬帶網絡的建設和發展;工信部、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則認 為,僅靠市場機制難以推動寬帶網絡的發展,如中西部和廣大農村地區網絡建設成本高,回收週期長,企業不願意去建網經營,仍需採用國家投資或財政補貼的手段 來推進發展。

  在寬帶戰略目標上,存在普及型和趕超型兩種不同提法。

  所謂普及型,指寬帶與道路、電力、自來水等基礎設施一樣,既要在城市發展,也要兼顧農村,最終形成普惠性基礎服務;趕超型則是向發達國家看齊,大幅提升接入速率、滲透率。

  從專家組總結會上透露的信息來看,這兩個目標都要做,但以誰為主目前仍無定論。在這兩個不同戰略目標的背後,涉及不同的投融資機制及政府與市場 的分工。如果以趕超型目標為主,投資將在一定程度上向寬帶技術研發領域傾斜,市場化競爭是主線。工信部主導「光進銅退」、寬帶提速計劃,廣電與科技部聯合 研發NGB網絡,均屬這一方向;如果以普及型目標為主,則需向中西部、農村發展,投資大收益低,政府需要引入普遍服務機制,補貼運營商或用戶。

  寬帶運營商也糾結。「既然叫國家戰略,肯定有財政補貼或政策優惠。電信和聯通的現有基礎設施水平,如果已經高於國家提速的階段性目標,那國家補 貼就可沖銷以前的投資或作為賬外收入。這當然是一筆好生意。但若國家要求更高的帶寬或向農村廣覆蓋,相對於巨額投資,財政補貼又只是杯水車薪,運營商就會 很頭痛。」一位運營商人士對財新記者說。

  據財新記者瞭解,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早在幾年前就開始進行「光進銅退」,現在大部分地區都能實現20兆寬帶接入。尤其是中國電信,2007年就 開始規模部署EPON網絡(以太無源光網絡),目前在服務區內已普遍實現8兆帶寬覆蓋,20兆接入帶寬的覆蓋率也已達到70%。

  來自發改委的聲音,顯示更傾向於普及型。4月中旬,工作組與專家組分赴全國各地調研。工作組成員之一、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巡視員徐建平,帶隊考察的是四川、湖北和甘肅三省。他對寬帶在城鄉、地區間的巨大差距感觸頗深。

  「在寬帶網絡建設上,農村及偏遠地區的網絡覆蓋遠遠不如城市;寬帶使用上,農村和城市居民在認識上差距很大;內容的服務方面,農村也遠遠落 後。」徐建平說,在調研的途中,大家更加明確了實施寬帶中國戰略的急迫性,力爭能讓寬帶網絡普惠國人,「幫助一些地區脫貧,首先要在思想上脫貧」。

  除了更傾向於普及型的寬帶戰略,徐建平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還強調寬帶戰略中政府的重要性,稱當務之急是加強頂層設計,統籌佈局,各個部門的 職責不一樣,工作方式也不同,關鍵在於加強協調,站在國家的大局來思考。「這個階段就是要制定出一個適合國家需要的寬帶網絡戰略,而不是哪一個方面需要 的。整個網絡怎麼建,用哪幾種模式,都需要統籌佈局。」

  一位運營商內部資深人士認為,過去運營商的電信建設,小的項目都是找各地通信管理局、住建部批,大項目由原來的信息產業部、後來的工信部批。這次發改委從國家戰略層面將寬帶列為重大專項,未來在項目審批上可能會掌握更大話語權。

萬億投資誰來投

更深的癥結是通信市場壟斷封閉,將新的投資或競爭主體擋在門外。民營資本現在無利可圖

  實施方案的具體方向及路徑未有定論,具體投資規模更無從知曉。

  工信部研究院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預計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含固定寬帶和移動寬帶)在「十二五」期間將投資1.6萬億元,其中,寬帶接入網的投資為5700億元。

  專家組的人士匡算,如果以普及型目標為主,鋪開建設的成本在5000億元左右。但是,現有運營商投資的積極性並不高,動力也明顯不足。

  「現在完全讓運營商去建設,或強迫運營商進行投資,都違背市場規律,也是不現實的。」一位中國電信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城市地區, 寬帶滲透率基本達到80%,如果進行改造,每戶投入成本約為1000元,大概五年可收回成本;但在農村地區,尤其在中西部農村,電纜比較分散,重新建網成 本很高,且每年運營維護成本驚人。例如,在農村投入500億元建網,每年的維護成本大約100億元,而且收益很低,公司財務狀況會急劇惡化,將沒有足夠的 資本進行長期的戰略發展。

  中國聯通2011年在寬帶網絡上投資為257億元,佔資本開支的33.5%。同期,中國電信用於寬帶網絡建設的投資為330億元,佔資本開支總量的67%。

  多位運營商人士認為,寬帶投資其實在不斷地擠壓利潤。因為寬帶的投入在增加,但寬帶價格穩定,寬帶用戶的ARPU值也沒有增長,導致利潤率下 降。所以,運營商都希望以目前的寬帶基礎設施覆蓋新的地區,增加新用戶,但不希望免費提速或覆蓋農村、郊區,更不希望寬帶資費下降。

  一邊是運營商不願意大規模投資更新寬帶基礎設施,一邊是「低帶寬、高資費」被中國網民廣泛詬病。更深的癥結是,通信市場壟斷封閉,將新的投資或競爭主體擋在門外。

  這一領域對民營資本而言,更是一個無利可圖的市場,既要用低價攬市場,又要通過種種灰色手段從電信骨幹網上獲取帶寬。

  「這種雙重壓迫之下,民營資本很難成長起來。」互聯網評論人士謝文說。

  表面上看,寬帶接入領域有著充分的市場競爭,但實質上寬帶的運營仍是高度行政壟斷,最核心的問題是網間結算和國際出口。「中國移動的用戶訪問聯 通、電信的網絡,中國移動需要付費;從聯通、電信的網絡訪問中國移動的網絡,中國移動也要付費。這就是壟斷。」一位中國移動人士稱。網間結算費用高嗎?典 型的一個例子是,當年中國電信從中國聯通手上買下CDMA網絡,就從中國移動賬面劃走了500億元,名目即網間結算費用。

  目前中國寬帶的國際出口節點主要有三個(還有其他不公開運營的網絡節點),分別在北京、上海和廣州,其中中國電信掌握兩個,中國聯通掌握一個。即使新的運營商建成一張全國性網絡,最後還需通過電信、聯通的網絡才能接入國際端口,這又涉及網間結算問題。

  若要引入新的市場主體打破壟斷,新的寬帶運營商則必須有自己的國際出口局,同時要進行對等結算。

  電信政策專家高紅冰對財新記者稱,目前寬帶運營機制內部缺乏競爭才是制約寬帶髮展的關鍵問題,「這個市場急需打破壟斷,引入新的競爭主體」。

怎麼投

壟斷未破,現有運營商又不願加大寬帶投資,國家投資或財政補貼的呼聲漸高

  徐建平對財新記者表示,打破壟斷,引入新的市場主體,需要根據電信體制改革的具體推進情況來看。但是,寬帶中國戰略的投資肯定是多種方式,會引入戰略投資者,廣泛吸納社會投資、民間資本來參與。「寬帶網絡的建設要在國家的統籌佈局下,引入市場機制。」徐建平說。

  如果寄望於寬帶中國戰略能成為新一輪電信體制改革、打破行業壟斷的突破口,問題在於,這是在什麼層次上打破壟斷?是只針對現有的幾家大國有電信運營商,還是在更廣泛的層面針對民間投資者?

  過去十多年間,電信行業的四次重組都沒有觸及行政壟斷這一核心問題。寬帶方面,最早是由郵電部投資建設了兩張骨幹網,一張是面向國際用戶的中國 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即163網;一張是面向國內用戶的169網。1997年政企分離,這兩張網劃歸中國電信,折價算國家股權。2002年,南北分 拆,169網歸入網通,163網歸入電信。其後電信行業分分合合歷次重組,均未動到寬帶業務兩家寡頭壟斷的基礎,網間結算、國際出口節點等核心問題更未涉 及。

  壟斷未破,現有運營商又因「投資週期長,利潤低」不願加大寬帶投資,在寬帶中國戰略實施方案的討論中,國家投資或財政補貼的呼聲漸高。

  「過去一直是靠運營商來做,結果現在老百姓不滿意,國家也不滿意。」上述方案起草小組的專家表示,「光靠市場化的方式做寬帶肯定是不行的,還需要國家的投入。」

  「中西部、農村等區域,企業從財務角度沒有辦法投資的,應該由國家來投資或者由財政補貼企業去投資。」上述電信內部人士也表示,這並不是指望政 府真的拿出那麼多錢來做,而是希望政府可以發揮槓桿作用,撬動整個市場。例如政府可以補貼農村寬帶用戶,促進寬帶使用率增加,這樣平均成本就會降低,形成 良性循環。待市場逐步成熟後再取消補貼。

  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巡視員徐建平透露,市場機制下,為務實推進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發改委將適時配套一些相關的專項,「扶優扶強」,推進相關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以更好地支撐寬帶網絡建設的實施。

  另外一種思路是採取普遍服務基金的方式來推進寬帶的建設,不需要國家直接投資,而是由財政部制定一個規則,收取普遍服務基金,來補貼用戶或運營 商。「過去我國基本靠政策引導來支持欠發達地區電信網絡建設,激勵制度缺乏,效果不佳。設立普遍服務基金補貼運營商的建設虧損,才能根本化解逐利性與公益 性的矛盾。」國泰君安在一份通信行業研究報告中分析稱。

  徐建平表示,普遍服務基金是促進寬帶網絡發展的重要手段,建立普遍服務基金勢在必行,但落實難度比較大,需要各有關部門統一認識,加強協調,統籌研究。

  據接近工作組的人士透露,目前針對普遍服務基金尚未形成具體方案,可能下一步會結合調研情況對這一問題提出政策建議。

公共品悖論

在農村或偏遠地區,政府為主;在城鎮地區,企業為主

  伴隨著國家投資寬帶的呼聲,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是:如何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寬帶行業哪些屬於公共服務性質應交給政府,哪些又該交給市場?

  上述專家組人士認為,寬帶中國戰略的提出,可看做對過去寬帶髮展思路的一種糾偏。以前,完全將寬帶視為市場化的消費類電信業務,忽略了其基礎設施和公共品的一面,國家沒有投入,從而造成了如今城鄉差距大、地區差異大的局面。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楊培芳也提出,寬帶不僅是信息社會的基礎設施,更是建立信息生產力的基礎。鑑於寬帶網絡的基礎性、公共性和社會性,發展 寬帶的企業應該與供水、供電、公共交通一樣納入公共企業範疇。「可能會有三到六家企業在享有國家經濟政策優惠和約束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競爭,在合理的法律控 制下實現收支平衡,微利經營,穩步增長。」

  如此,通過公共企業模式發展寬帶,寬帶的資費將更加簡單、透明,價格也更加低廉。人們更願意使用寬帶,寬帶的單位成本就會降低,形成良性循環。 但悖論在於,通信行業是一個需求不斷增長、技術不斷進步的行業,寬帶需要持續的投資進行擴容、技術升級,如果以公共企業模式發展寬帶,運營商更沒有動力去 推動技術發展,提供更好服務。

  中國聯通研究院總工程師唐雄燕,對公共企業的提法提出質疑。

  「如果寬帶企業是一個和水電煤氣一樣的公共品公司,一旦寬帶這個基礎設施不能滿足某個通信企業的業務需要,誰來為這個通信企業擴容?」唐雄燕認 為,寬帶未來的方向還是市場化,只是需要把市場行為與政府管制結合起來,以保證競爭資源的公平,形成充分競爭機制。而在市場力量不能到達的地方,國家應該 負起自己的責任。

  據財新記者瞭解,寬帶中國戰略專家組比較傾向的方案是:在農村或偏遠地區,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利用普遍服務基金予以推進;在城鎮地區,由企業為主體推進,政府通過提供財政補貼、政策性貸款、稅收優惠、消費者補貼等激勵手段和引導企業加速寬帶網絡的升級改造。

  中國移動家庭及寬帶多媒體業務項目經理盧山認為,目前寬帶髮展的問題還在於政府部門對行業沒有清晰的判斷,也沒有發展的標準,至今仍未有《電信 法》出台。通過牌照管制、人為設置行政壟斷,此為政府之越位;而法律規範和行業規則的長期缺位,則是政府的失位。盧山認為,在寬帶領域,政府應該做的事情 是制定競爭規則、發放牌照、協調國際出口等。

  中國《電信法》從1980年開始起草,1988年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計劃,此後曾多次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規劃。

  至於一直未能出台的原因,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楊培芳將其歸結為行業發展缺乏規劃、部門利益糾纏不清,譬如工信部與廣電之間的分歧。國際上寬 帶髮展比較典型的國家,在上世紀90年代紛紛修訂或出台了《電信法》。工信部近日也表示將在「十二五」期間推動《電信法》出台。

  楊培芳還指出,目前實施寬帶中國戰略依然存在四大障礙:一是中國沒有信息通信統一管理體制;二是信息通信法長期缺位;三是現在只有企業利益和部 門利益,沒有公共利益的考量;四是將信息生產力納入媒體新聞範疇的認知障礙。他擔心,參與戰略規劃的各個部門意見不一致,如果無法達成共識,寬帶中國戰略 很可能推行起來困難重重,最終落得一紙空文。

  據財新記者瞭解,現在工作組達成的共識重在「統籌」,包括「統籌城市和農村寬帶網絡建設」「統籌固定網絡和移動網絡的協調發展」「統籌網絡建設和產業能力的提升」「統籌應用普及和信息安全保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21

低速高價中國寬帶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18/100391544.html

最近兩年,全球寬帶髮展和戰略部署都在加速,形成了構建下一代信息網絡的全球性浪潮。截 至目前,全球範圍內已有近100個國家出台了寬帶國家戰略或計劃。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電信市場改革以來,國際社會第一次大規模地通過政府干預支持信息網 絡設施建設,使之呈現超常規發展和推進態勢。

  通過國家戰略或行動計划來調動社會力量推進寬帶髮展升級,成為一個普遍的選擇。各國的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寬帶網絡的普遍服務,建立覆蓋全國、 惠及全民的寬帶網絡;二是寬帶網絡的提速升級,以光纖寬帶和無線移動寬帶為核心構建超高速寬帶網絡。美國在2009年經濟復甦計劃中,拿出72億美元支持 寬帶髮展。同年,歐盟也提出在其後兩年拿出50億歐元用於重點能源和寬帶基礎設施建設。

  聯合國下屬機構國際電信聯盟在一份題為「寬帶:前進的平台」的報告中指出,對於中低收入國家而言,寬帶普及率每增長10%,就可使經濟增長 1.4個百分點。「近百個國家都在搞寬帶戰略,除了帶動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意識到寬帶對醫療、教育、金融等行業的基礎性作用。」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 師余曉暉對財新記者表示,中國開始僅將寬帶作為一個普通的消費性電信業務對待,未將其上升到國家關鍵戰略基礎設施的高度思考和行動。

  投入不足是現在中國寬帶髮展落後,且差距愈發拉大的主因。截至2011年底,中國寬帶用戶規模達1.56億,普及率為11.7%,不及發達國家 平均24.2%的一半。落後差距從2005年的10個百分點擴大到12.5個百分點。在接入速率上,中國用戶的主流上網速率為2Mbps,是全球平均水平 5.8Mbps的三分之一左右,更遠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20Mbps的上網速率。此外,從整個產業鏈來看,關鍵技術和核心器件譬如光 纖預製棒、EPON和GPON設備以及PON芯片等,基本依賴國外供應商。

  在去年底寬帶反壟斷調查事件中,第三方調查機構DCCI發佈《中國寬帶用戶調查》稱,全國絕大多數網民使用的是「假寬帶」,中國1兆寬帶每月費用實際折合13.13美元,資費是香港的469倍、韓國的29倍、美國的4倍及越南的3倍。這是目前中國寬帶市場的一個註腳。

  工信部5月4日發佈的通信行業「十二五」規劃中,也總結了中國寬帶網絡發展的五大問題:一是在接入帶寬、寬帶普及率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 距;二是高帶寬業務應用的普及程度不高,種類不夠豐富,寬帶髮展的業務驅動力不足;三是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地區網絡建設成本高,回收 週期長,僅靠市場機制難以推動寬帶網絡發展;四是行業間統籌發展機制不完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尚未納入城鄉規劃;五是缺乏國家戰略層面對寬帶網絡發展的指 導,相關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寬帶存在的問題到底有哪些?現在各個省份說法不一,三大運營商以及廣電的說法也不一致,需要專家組進行判斷。」一位參與調研的專家對財新記者表示。

  一個簡單對比,是寬帶用戶的規模:2011年10月,江蘇寬帶接入用戶數高達1193.4萬戶;同期海南、青海、西藏三地寬帶接入用戶分別為 81.48萬戶、40.6萬戶、12.7萬戶,不及江蘇寬帶用戶規模的「零頭」。意識到寬帶網絡的重要性及發展差距之後,「寬帶國家戰略」從2011年底 開始被工信部頻繁提及,並寫入了通信行業的「十二五」規劃。■

  本刊見習記者覃敏採訪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37

該有怎樣一個寬帶戰略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18/100391543.html

 近來關於制定和實施國家級的寬帶中國戰略的消息越來越多。這樣一個戰略會引發什麼樣的 博弈,設定什麼樣的目標,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產生什麼樣的社會效果,是值得社會各界關注和探討的大題目。回顧以往的歷史經驗教訓,環顧世界各國在這方面的 實踐得失,現在就應該設定基本目標,劃出有限、確定的底線。

  首先,寬帶戰略應是建設現代化和信息化社會大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年前,中國的寬帶服務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相近。但世界多數國家近十年間不約而同地實施了寬帶戰略,在價格不變甚至有所降低的前提下,用戶平均網速提高了近十倍。

  中國的寬帶服務水平卻停滯不前,平均網速提高不多。雖然號稱網民數量世界第一,也出了些明星網絡公司,但中國互聯網發展現狀整體上遠低於世界領先水平。即使是與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相比,差距也很明顯,這尤其體現在新聞資訊、視頻、電子商務和無線寬帶等方面。

  所以,寬帶不寬、價格昂貴是制約中國走向現代化和信息化的瓶頸之一。加上近年來網絡監管、行業准入、行政干預等愈演愈烈,進一步壓制了寬帶市場的供給和需求。

  在這種大局下,很難想像寬帶戰略能夠單兵突進,率先突破。只有納入現代化和信息化戰略整體戰略的大框架之下,打碎制約寬帶髮展的種種外部因素,寬帶戰略才有可能制定好,實施好,取得良好的產業效益和社會效益。

  其次,寬帶戰略應該是促進改革、加大開放的重要步驟。

  「三網融合」問題吵吵嚷嚷十幾年,終於在上一個五年規劃中形成了國家戰略。但實戰下來卻整體告敗。數字電視體系的建立與推廣,轟轟烈烈七八年,至今未見明顯成果。與此同時,世界上已經有幾十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完成了電視服務由模擬向數字的全面轉型。

  民營資本和外資進入電信行業的問題,原則上早有說法,但至今沒有突破性進展。有人總喜歡在資金、技術乃至國家安全問題上找藉口,但得到越來越多認同的主流意見是落後體制、既得利益和非市場因素的干擾導致失敗。

  世所公認,目前引領互聯網發展的領先公司是谷歌、蘋果、facebook和亞馬遜等企業,但中國是或全部或部分禁止這些公司的產品和服務落地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之一。

  中國網民數量佔全球網民數量的四分之一,但網絡中文內容只佔網絡信息的1%。美國2億多網民擁有的有效域名過億;中國5億多網民擁有的有效域名卻在官方嚴厲打擊下,從1000多萬個下降到300多萬個。修路是為了多跑車,一邊修路一邊不讓跑車豈不是笑話?

  所以,寬帶戰略應該從打破壟斷、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寬帶經營入手,應該加大市場化競爭水平而不是鞏固三五個央企的壟斷地位。寬帶戰略還應該同網絡監管改革互相促進,加大對內對外的開放程度,形成帶寬增加與信息流量增長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第三,寬帶戰略應該避免只有少數人得利而多數人不受益的現象重現。

  在互聯網進入商業化運營的十幾年間,一些既得利益集團打著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旗號,要政策,要補貼,要壟斷地位。歷年獲得國字號戰略地位的「三 網融合」、物聯網、動漫園區都沒有實現既定目標,百姓、企業界和社會都沒有見到好處,只有少數內部人拿到政策優惠和財政支持。如果寬帶戰略的制定與實施還 是同一批玩家,同一個體制,同一個玩法,估計還會是同一個結果。

  最後,寬帶戰略應該是現有技術和產品的普及推廣,而不是什麼高科技研發試驗項目。

  在網絡業和通信業中,經常有些項目被裝扮成高科技的模樣,以此來獲得補貼或稅收減免。這次的寬帶戰略制定應該明確其補課的基本性質,不要讓有些 假科研真撈錢的單位和個人再次渾水摸魚。倒退十年,商用寬帶服務建設中的確有些技術挑戰,但最大的挑戰也來自成本而不是技術方面。時過境遷,當年的高成本 已變成低成本,世界上有太多成功的寬帶普及範例可借鑑。

  希望寬帶戰略能成為一個實在的惠民工程,不要又成為一個高鐵戰略。■

  作者為互聯網資深評論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38

分享你的寬帶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07
 如果說水、電、天然氣是現代城市生活的必需品的話,那麼,你想過沒有Wi-Fi的生活嗎?更新微博、在Path發照片、簽到、收發郵件……手持移 動終端比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增加以及各種各樣互動App的流行,讓我們越來越離不開無線網絡。在3G網絡依然無法做到性價比合適的條件下,消費者需要 隨時隨地的免費Wi-Fi接入。


  以Wi-Fi共享為目標的創業項目「Joome」(捉米)就希望通過建立一個「你身邊的Free Wi-Fi」,讓每個人分出閒置的無線帶寬集結成網,從而實現免費Wi-Fi網絡覆蓋的最大化。


  在中國的大多數城市,網絡使用者都會發現,雖然身邊Wi-Fi信號不少,但是它們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它們大多數都會設置密碼或者像麥當勞一樣限制使 用時間。星巴克則是另一方面的例子:一般要消費,整個登陸過程還非常繁瑣—要輸入手機號、收到驗證碼然後才能開始上網。除此之外,互聯網上也有不少「免費 Wi-Fi」的應用,但是很大一部分是教你如何「偷」。和Joome最為接近的英國全球Wi-Fi計劃FON則是會員制,會員需要購買路由器,選擇了付費 級別的會員還要繳費。


  「我們最初的想法就是,因為自己使用免費Wi-Fi很不爽,所以就想做個分享Wi-Fi的項目。」Joome負責市場和媒體合作的聯合創始人邢子殊 說。團隊還有兩位聯合創始人,其中之一的朱峰負責技術和產品,他曾經參與天津本地的點評網站「趣拜網」的創業,去年4月「趣拜網」被社區網站19樓併購 後,就開始投入Joome的策劃。


  而另一位合夥人是曾在TED×China上演講「分享主義」的投資人毛向輝(Isaac Mao)。他的理念是分享主義可以將龐大、分隔的世界轉化為展現出超級智慧的社會化大腦(Social Brain)。這個上海交大計算機系畢業的技術青年曾經在Intel公司架構實驗室工作。直到看到Linux的興起和自由軟件的蓬勃發展,他開始思考: 「在未來,會不會有一種來自民間的微小聲音或技術會推動社會的變革?」隨後,他由一名技術青年轉行成為風險投資者。


  Joome可以說是毛向輝「分享主義」理念的現實案例。


  這個項目這樣展開:Joome會向願意參與分享活動的用戶免費郵寄一個無線路由器,用戶註冊賬號後就成為了Joomer,可以通過路由器的後台設置將 閒置的Wi-Fi資源分享出來,並通過分享的時長獲得積分,以此兌換類似於商家優惠券、打折卡這樣的獎勵;使用別人提供的Joome信號也可以獲得相應的 積分。


  而就算沒有得到Joome的專屬路由器,用戶也可以利用其對外開放的API和操作系統把自己的路由器改造出Joome功能。當然,Joome會通過技術手段首先保證Wi-Fi擁有者的上網速度和安全。


  分享者家中的無線網絡會被Joome分為兩個完全隔離開的網絡:一個公共網絡和一個私人網絡。這樣就能夠保證,在分享者私人網絡中的內容不會被公共網絡中的用戶所截取,保障分享者的隱私。


  Joome的賬號只要註冊一次,之後無論用戶在哪裡,只要看到名為「JoomeNet」的熱點,就可以自動接入,再也不需要問密碼、輸賬號,然後就可以使用免費的互聯網。按照Joome的計劃,未來高積分分享者可能還會有些收入。


  今年6月,Joome開始進行1000人左右,以IT和互聯網從業者為主的內測招募,之所以選擇這些人進行內測,是因為他們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又能形成比較好的口碑和示範效應。


  Joome在Wi-Fi技術論壇和微博上廣泛發出邀請,申請者需要郵件提供所在地址、寬帶類型等個人信息,通過審核後會免費獲得專門的Joome路由 器。雖然暫時還沒有按分享時長進行返利等優惠活動,但是Geek們仍然很積極地報名參與這個活動,1000台路由器都順利寄了出去。通過內置軟件的統計, 在Joome的網站上可以看到同時在線的路由器數字,一般都是在400台以上。


  然而,從理論上來說,每台Joome路由器的覆蓋範圍的半徑是200米,最多可容納50人同時上網。而只有Joome熱點覆蓋到足夠大的範圍時,用戶 才能享受到這一網絡帶來的便利。而像在北京這種超級城市,所有個人參與者地理位置非常分散,導致Joome的網絡存在很明顯的地域限制。


  於是,Joome在發展個人用戶的同時,也開始發展商業用戶。


  Joome優先發展的是咖啡館、餐廳還有一些其他客流量大的消費場所。「它們覺得Wi-Fi這部分成本是個無所謂的東西,但是顧客又非常需要,我們Joome要做的就是讓它們的Wi-Fi信號的功能實現最大化。」邢子殊說。


  Joome提供給這些商家的路由器—也可以叫做「基站」,附帶著一個管理後台,除了幫它們進行Wi-Fi分享的優化之外,還能幫它們簡化會員卡和進行數據分析的過程。


  比如,作為一個普通的Joomer,你在熱門商圈用自己的賬號連上Joome網絡,這時看到Wi-Fi接入頁裡顯示了一些提供Joome網絡的咖啡 館、餐廳、夜店。如果你決定去咖啡館裡歇歇腳,並且購買了一杯美式咖啡,可以出示Joome賬號打折。如果你同意,你的消費信息就會被錄入咖啡館 Joome路由器管理後台的數據庫裡,如果再次光顧,服務生就可以通過記錄從容推薦了。當然如果這家咖啡館的咖啡太難喝,你也可以選擇刪除這家的推薦信 息。


  Joome希望它能和商家建立一種互動關係:不僅可以利用Wi-Fi幫助它們發佈廣告,還能有助於商家瞭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我們的銷售計劃5月正 式啟動,現在是7月初,靠我一個人在北京已經談下一百多家的預售了,成功率還是很高的,比如三里屯的魚眼咖啡。」邢子殊對《第一財經週刊》說:「對於它們 來說,Wi-Fi是一個剛性需求,它們頭疼的就是怎麼更好地利用。」因為要加快商家用戶的合作推廣,Joome團隊現在最需要的是線下的銷售人員。


  在目前的推廣階段,Joome對於普通用戶和商業用戶都是免費提供服務,下一步的盈利模式則計劃和硬件廠商合作,出售帶有Joome功能的路由器,並且向要求更高層次、個性化服務的商業用戶收費,來補充現金流。


  不過,Joome的願景當然不止是這些。「當網絡足夠大,節點足夠多的時候,就會像你玩電腦遊戲一樣,一點點建設一個城市,當你種的樹越來越多,蓋的 花園啊樓房啊形成了一個社區,更大的商業價值潛力就來了。」邢子殊的設想是:未來Joome在個人和商戶的功能上不會分得很開,大家都能購買自己所需要的 功能。比如社交和宣傳功能,就像一個SOHO設計師,也許想要在網絡裡聚集一個圈子的人群並且宣傳自己,那麼可以付費來購買相應的服務。而對於商業公司, 這種模式同樣可行。


  Joome現在的公司運營資金來自三位聯合創始人的自有資金投入,目前正在尋求A輪融資。而現在他們最需要做的則是覆蓋更多的地區,只有這樣他們的商 業計劃和公司才會變得有價值,同時也能更接近最初創業的目標—「互聯網本身是自由的,分享也是一種自由的體現,我們希望讓所有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有免費的 Wi-Fi可以用」,這是寫在Joome官方博客上的一段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47

剛拿到寬帶資本1億元B輪融資的易到用車發展怎樣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218.html

1、曾推廣打車APP,但沒重視

其實做打車APP,我們是第一個,2011年7月份,就發佈了第一個APP——打車小秘,但這個不是我們的主要業務(i黑馬點評:是否有點可惜了,做早了,不然憑這個就可以再融1個億)。我們的預約租車業務最開始就不是面對老百姓設計的。

2、系統越來越好,需要的員工越來越少

我們主要面對的是高端的企業商務用車需求。當時我們想在這個領域把整個O2O業務系統好好打磨。我們不僅提供預訂,交易撮合,計費,收費,服務過程控制,我們都做。我們公司是2010年5月啟動,2011年業務上線,到現在差不多兩年多時間。現在在全國覆蓋了二十個城市,今年年中我們就能覆蓋三十多個城市。2012年的營收規模約幾千萬元。現在公司員工約130人,我們最高峰的時候有兩百多人,隨著系統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們不僅不加人,還要「砍」人。

3、租車行業越散亂對易到用車平台越有利

租車行業的集中度還遠遠的沒有像大家所設想的這樣,快速地整合到了幾家。中國還有很多小型租賃公司,幾十台車,幾個人,什麼生意都做,長租也做,短租也做,自駕也做,代駕也做,比較靈活,一時半會兒,你想靠規模來擠倒它,還不太容易。這個市場的集中度越低,對易到用車越有好處。我們做的是所謂的平台業務,越碎片,對平台的依賴度就越高,相反如果都是這種大規模的連鎖機構,對平台的依賴度就不高。

但北京市的限購對行業有很大的衝擊。如果是一個自由市場的話,因為自由競爭,各種創新,各種駁議,都會非常精采,但有了政府這個到處亂摸的手,沒事就亂幹一把,讓行業的發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政府的一個政策,就會導致整個行業都會發生巨大的扭曲,房地產就是最典型的。

《創業家》雜誌2012年4月刊的封面文章《瘋狂的租車》一文裡曾對易到用車的模式進行了報導:

易到用車是想通過鋪設一個移動互聯網網絡把中國大地上散亂的6000多家租車公司統合起來,這些租車公司通過易到用車獲取訂單。

想要租車的用戶,可以在用車網在線預約,也可以撥打租車熱線,接到訂單之後,公司會就近派司機前往服務。

「比如客戶從用車網下訂單,要求訂一輛奧迪車,從甲地趕到乙地,用車網接到訂單後,後台系統會自動搜尋離甲地最近且有空閒的奧迪車,將訂單匹配 給車主。一旦車主回短信息同意接單,用車網會自動將信息反饋給客戶,接單的車主馬上趕到最近的地點等候。」周航說。為此,用車網採購了一批智能手機,在智 能手機上開發一個客戶端軟件,隨時掌握每輛車的狀態。用車網和訂戶進行交易,再和租車公司結算,後台系統每月30日跟合作租車公司結算,租車公司再將錢算給司機,用車網賺的是差價。現在每接一個單子用車網有80元的毛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48

中國電信寬帶殺到農村

2015-01-05  NCW

 

面對鵬博士和中國移動在寬帶市場打出的價格戰,中國電信祭出了另類招數:拉村支書入伙在農村建寬帶網◎ 財新記者 覃敏 文qinmin.blog.caixin.com 目前的中國電信分外難熬。面對中國移動咄咄逼人的4G 攻勢,中國聯通在核心城市能以每秒速度高達42兆的3G 網絡與之較量,但中國電信則囿于3G 網絡速度較低和終端種類稍遜一籌,一直處於被動狀態。

中國電信財報顯示,2014年1月 -9 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國電信的移動用戶淨減少了401萬戶,2013年同期這一數據為淨增2052萬,其中,3G 用戶淨增940萬,相較上年同期的淨增2743萬減少了約65%。

中國電信不得不想方設法穩住其移動市場的地位。而正當中國電信投巨資建4G 網絡、推4G 終端、搞4G 營銷之際,中國移動、鵬博士等競爭對手對中國電信的 “糧倉”——寬帶市場發起了猛烈進攻。面對對手們的價格戰,中國電信的應對方式很特別:它們殺到了農村去開闢新市場,而方法是拉村支書或村里的能人入股。

一場寬帶保衛戰正在上演。

駐紮在小區的鵬博士

“在寬帶市場,鵬博士、中國移動2014 年以來勢頭比較猛,它們借低價策略在新增用戶市場大規模擴張。譬如在上海,鵬博士已經發展了上百萬用戶,市場份額達到20%。 ”中國電信一名中層告訴財新記者,中國電信感受到了近在眼前的危機。

上述中層介紹,不同省份的寬帶市場情況不一,從市場份額層面,中國電信排在第一位的競爭對手,不是中國移動就是鵬博士。

作為一家民營寬帶運營商,鵬博士的短板是網絡資源,它試圖建立 “雲 - 管 - 端”的整體戰略,發展用戶增值業務來取長補短。鵬博士相關負責人向財新記者介紹,在管道層面,2013年12 月,鵬博士與中信集團達成協議,獲得了中信網絡10% 股權,並與中信網絡合作經營其全國骨幹網;在終端層面,鵬博士在2013年10月推出了高清機頂盒大麥盒子,還將上市大麥路由器、大麥影棒、大麥遊戲手柄; 在雲服務層面,鵬博士通過入股牌照方銀河互聯、與多家視頻網站合作獲得海量視頻內容,同時推出了雲遊戲、雲教育等多種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中信網絡成立于2000年3月,是中信集團全資子公司,註冊資本44億元。中信網絡是三大基礎運營商以外惟一擁有固定網絡專線電路業務合法經營資質的基礎電信業務運營商,擁有覆蓋全國、路由長度3.2萬公里的光纖骨幹網,並投資控股、參股了多項其他網絡資源。目前,中信網絡的骨幹網已經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30多個節點,並可根據市場業務需要開通除了西藏的所有省會城市及重點城市。借助中信網絡,鵬博士將大大降低對三大運營商網絡資源的依賴程度。

鵬博士的打法靈活,從價格到服務都對著中國電信。鵬博士東莞分公司總經理李永春向財新記者介紹,鵬博士的主打策略就是“價格低、速度快、服務好” 。在東莞,同樣是100兆的帶寬,中國電信的價格是鵬博士的3-4倍;速度層面,中國電信多數產品是4兆 -12兆,只有少數用戶升級到20兆,而鵬博士在2013年初就開始全面推廣20兆產品,現在主推50兆、100兆產品。2014年9月,鵬博士還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推出了千兆寬帶產品,主打高端家庭用戶和中小企業用戶;至於服務,中國電信要求的是“48小時響應、五個工作日解決” ,鵬博士則要求“半小時響應、兩小時上門” 。鵬博士的服務採用社區駐站,以東莞為例,有300多人分佈在各個小區,每個點的服務半徑兩三公里。

鵬博士的靈活性還體現在寬帶運營商最難突破的“最後一公里”上。李永春介紹,鵬博士與其他運營商一樣,需要與各大樓盤的房地產商、物業談網絡接入問題。鵬博士一般會給物業支付一兩個人的人力成本費用,作為物業幫忙維護其寬帶網絡的報酬。同時,由於鵬博士採取的駐站式服務,當新的樓盤或潛在新用戶出現,鵬博士的服務人員能第一時間與之接觸,展開營銷攻勢。現在鵬博士寬帶用戶超過800萬,50兆+100兆用戶占比超過35%。2013年10 月推出的大麥盒子截至目前已賣出100 萬台。

更危險的對手

“鵬博士近兩年比較激進。但相較于鵬博士,中國移動的體量大,資金足,對網絡建設和低價競爭的支持力度更大更持久,是中國電信目前最擔心的競爭對手。 ”上述中國電信高層認為。

中國移動于2013年底正式獲得經營固網業務的資格。為了平衡三大運營商市場格局,工信部在2009年12月25日下發 《關於進一步落實規範電信市場秩序有關文件精神的通知》 ,要求中國移動只能經營利用 TD-SCDMA 網絡開展的無線寬帶接入業務,有線寬帶業務則授權中國移動旗下的中國鐵通運營。這一紙禁令在2013年12月4日被工信部親手打破,在給予中國移動4G 牌照的同時,允許中國移動經營固網業務。

拿到固網經營牌照的中國移動迅速出牌,針對公衆用戶推出了 “和家庭”業務;家庭業務則主打 “3+X”產品體系。 “3”指有線寬帶、移動虛擬網、智能機頂盒, “X”是各省自選的有針對性的家庭服務和應用,旨在用有線寬帶拉動4G 移動業務的發展。其中,智能機頂盒與牌照方華數合作,戰略地位類似中國電信的 IPTV,通過免費贈送吸引用戶、增強用戶黏性。中國移動之前公佈的計劃是,2014年發展智能機頂盒用戶1000萬戶。

中國移動在全國各地的寬帶廣告隨之鋪開,口號是 “一天只需一元錢” 。

中國移動各省市紛紛同步推出促銷活動,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針對寬帶 單產品的促銷活動,譬如北京移動推出的 “10兆寬帶730元包兩年”活動;一類是手機、寬帶融合套餐,根據移動業務的保底消費高低確定不同檔次的寬帶 價格,譬如在杭州,用戶手機月消費78 元,10兆寬帶價格為每月30元;若用戶及其家人累計月消費滿228元,10兆寬帶免費送。

公衆市場的“低價效應”一定程度上傳遞到了政企行業市場。一名負責 中國移動政企業務的市場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不少政企用戶都是家里使用了中國移動的寬帶後,才開始在公司里部署中國移動的寬帶。整體來看,中國移動在政企市場的寬帶價格要比競爭對手低10%-20%。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移動獲得固網業務牌照後,並未與中國鐵通的寬帶整合發展,而是依托多年自建的網絡獨立開展業務。在中國移動的策略里,寬帶 業務是補充,通過寬帶促進移動通信業務的發展,同時增加政企市場競爭力,實現集團客戶市場三分天下有其一。

上述中國電信中層坦言,中國電信的市場主導地位短期之內不可動搖,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移動、鵬博士對中國電信寬帶市場的增量部分衝擊很大。

財報顯示,2014年1月 -9月,中國電信固網寬帶用戶淨增561萬,比上年同期的淨增數792萬縮減不少。

不打消耗戰

面對中國移動、鵬博士的進攻,中國電信的應對策略是 “守住收入” ,維持寬帶用戶的穩定。

“中國移動和鵬博士都會往中國電信高利潤的寬帶市場打,但是兩者初衷不同:鵬博士主打低價是為了薄利多銷,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和業務收入;中國移動則希望通過寬帶拉動4G 業務的增長,寬帶明顯處於補充的位置。 ”威普咨詢分析師黃正順對財新記者分析, “中國移動的價格可以更低,甚至免費贈 送,肯定會對中國電信形成衝擊。 ”“中國電信不能跟著打低價。 ”中國電信中層人士介紹: “中國移動正式開展寬帶業務是從2013年開始,它原來的客戶是0,通過低成本拉來100個客戶是100,而中國電信原來的客戶是1億,若低價和中國移動競爭,不一定會帶來 新用戶的增長,反而削減了收入。就好像中國電信是正規軍,中國移動是游擊隊,正規軍跟著游擊隊去高粱地里打,那肯定打不過了。 ”前述中國電信中層稱,中國電信現在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維持寬帶的收入,而不是跟中國移動、鵬博士去拼用戶增量。若為了維持市場占比,低價去拼增量,犧牲掉50% 的收入,將引起中國電信1億多寬帶存量用戶的改變,發生崩塌式的反應。所以就算未來失去三分之一的用戶,中國電信也要維持價格的穩定,不能跟中國移動、鵬博士打消耗戰。

現在,中國電信採取的主要打法是在既有價格基礎上增加更多服務。據前述中國電信內部人士介紹,對於用戶來說,在現有價格體系里提供更多優惠服務,譬如固定電話免費、移動電話贈送通話時長,等於是變相降價。但對於運營商來說,只是利潤率降低,仍可維持收入穩定。

對於低端的價格敏感用戶,中國電信會推出受限的套餐進行挽留。比如中國移動推出了每月30元的寬帶服務,中國電信就推出每月25元的寬帶服務,只是25元的寬帶服務會限制時長,或者規定只能老人等特定用戶辦理。

中國電信還在特定時段推出限量的寬帶折扣套餐,譬如廣東電信在2014年12月9日 -12月18日期間推出 “光纖折扣風暴” ,最低三六折,原價每年5520 元的100M 寬帶打折之後為1980元。不過,這種折扣活動並非常態,且相較鵬 博士100兆寬帶每年1300元左右的價格也沒有競爭力。

到農村去

嚴防死守城市寬帶市場的同時,中國電信將目光轉向了農村。中國電信中層人士分析,農村寬帶市場建網成本高、管控難度大,加上利潤不豐厚,鵬博士、中國移動現在肯定不會進入。但對於中國電信來說,城市寬帶競爭已接近飽和,又面臨著中國移動、鵬博士的蠶食,加上國家有推進農村寬帶的計劃,中國電信自然要找農村的藍海市場去做。

“在農村市場,中國電信將接入網開放給多方合作,譬如村支書、村里的能人,由他們來投資寬帶入戶那一段。

不同的地方合作模式不一樣,有的地方只負責投資,有的地方只負責工程建設,有的地方只負責營銷,有的地方只負責維護,有的地方負責多個環節甚至全包幹。 ”中國電信中層告訴財新記者,“根據合作方貢獻大小,中國電信給他們分成。 ”中國電信2014年年初才開始大規模推廣這種依靠農村本土力量發展寬帶的辦法。中國電信內部人士介紹,安徽電信是最早在農村實踐開放接入網、聯合社會力量發展寬帶的省份之一。2013年,中國電信集團領導去安徽視察工作,安徽電信的相關負責人向上匯報了這種做法,集團領導幾經醞釀,決定全面推廣。

“與村里的人打交道不是靠說服,而是靠實實在在的利益,要真正能賺錢,村里的人才願意做。 ”上述中國電信高層給財新記者算了筆賬,村支書拉一條線到用戶家里要花100元,每月向用戶收取30元,與中國電信按照四六比例進行分成,村支書獲得12元,一年能收144元。若一年發展200個家庭用戶,新增用戶每年都能賺上萬元。一般村支書與中國電信簽訂兩三年的合同,第二年、第三年就是淨賺的收入,一年可賺三四萬元。 “我們現在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東部發達地區做得不如中西部地區好,因為東部發達地區的村支書隨便幹個小生意、搞個小廠子就能賺好幾萬。 ”“為了避免出現廣電有線網絡資產 分散在社會資本手里的局面,中國電信與村支書或村里能人簽訂的條款里明確規定,合同期結束之後,建的所有網絡資產歸中國電信。 ”前述中國電信中層介紹。

在中國電信內部人士看來,通過村支書或村里能人發展農村寬帶,一方面可以減少建網成本,譬如村支書可以很順利地拉線從村里過,中國電信則需要去協調各方交“過路費” ;另一方面可以開拓營銷渠道、快速發展用戶,相較于運營商自己去營銷推廣,村民更習慣 信任村支書或村里能人。所以,建網合同期結束,中國電信仍會給村支書或能人提供10%-20% 的營銷費用以發展市場。

“農村市場的寬帶費用並不高,每月30元剛剛保本,但是綑綁移動電話業務、增值業務之後,邊際效益就顯現了,一個月可能就有六七十元了,還是可以賺到錢。 ”上述中國電信中層分析。

黃正順認為,寬帶市場具有一定的資源門檻,加上投資回報期比較長,中國移動、鵬博士在短期內無法改變整個行業的格局。中國電信現在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危機,一方面在城市寬帶市場鞏固既有優勢;一方面向農村拓展新的藍海市場,未來在寬帶市場騰挪的空間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318

2017年底流量和寬帶資費大降 三大運營商今發布方案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592

(CFP/圖)

5月15日,據央視新聞消息,工信部公布了網絡提速降費總目標:到2017年底,所有地級以上城區家庭具備百兆光纖接入能力,4G全面覆蓋城市和鄉村;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等寬帶平均接入速率達到30Mbps,其它城市達到20Mbps;手機流量和固定寬帶平均資費水平大幅下降。

就在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五大具體舉措促進寬帶提速降費,其中包括鼓勵電信企業盡快發布提速降費方案計劃,使城市平均寬帶接入速率提升40%以上,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轉贈等服務。

今年以來,李克強曾多次敦促網絡提速降費。此前,國家已連續三年發布“寬帶中國”戰略實施方案,從宏觀上把握每年的寬帶推進工作,工信部等部門也相繼出臺一些關於寬帶普及提速工程的意見,提供寬帶提速降費方面的具體措施。

“現在很多人,到什麽地方先問有沒有WiFi,就是因為我們的流量費太高了!”李克強曾對流量資費如此感慨。

截至2014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85.8%。

中國新聞網消息,國內電信業服務有幾大頑疾。首先,資費高、套餐亂。據悉,中國移動1G流量的價格為70元;中國聯通1G流量價格為80元(半年包);中國電信1G流量價格為120元(半年包)。若從絕對價格上比較,國內的流量資費與發達國家相比並不算高,但考慮到各國人均收入及消費水平,則國內網費明顯偏高。

尤其是國外漫遊的流量費,高得驚人,遊客出國旅遊幾天,回國後發現手機欠費幾千甚至上萬的新聞報道屢屢見諸於媒體。

另外,運營商制定的手機套餐名目眾多,讓消費者難以甄別和選擇。早在2009年12月,工信部曾發布通知,要求各地運營企業規範電信資費方案管理,資費方案應簡單清晰、通俗易懂。工信部還明確要求控制好資費方案數量:“每個地方的套餐不要超過10種”。

其次,網速慢、信號差和流量每月清零。曾有專家指出,“流量清零”是典型的霸王條款。再次,攜號轉網執行難和垃圾短信滿天飛,若你一不小心接受了運營商客服小姐的電話推薦,參與了送話費、送手機等優惠活動,你就再也別想攜號轉網了。

針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督促提速降費,三大運營商有何反應? 

新京報消息,15日工信部已召集三大運營商召開內部會議,要求運營商提交降費提速方案。經過內部溝通,在工信部會對外發布調整方案後,三大運營商也均將對外披露具體提速降費的執行方案。

5月17日是電信日,按照慣例,一般三大運營商都會有所舉動,如去年三大運營商紛紛降低了資費套餐標準,將4G入門套餐價格降低到58元。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在政府部門不斷敦促之下,三大運營商或將有不小的降價舉動。

此外,中國聯通將在今天公布新的寬帶提速計劃。北京聯通相關人士透露,這次提速將涉及固網、移動網絡在內的聯通全網提速,聯通本次提速主要形式是“免費翻倍”。已完成光纖覆蓋的寬帶用戶,其接入帶寬都將在資費不變的前提下增加一倍。

關於流量不清零的準備,聯通內部已在進行系統平臺的改造和賬務系統開發。

證券日報消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透露,寬帶“提速降費”新方案將在今日發布,中國聯通屆時還將會舉行發布會公布方案具體內容。中國電信方面還表示,相關方案的具體公布請關註其官方微博、微信。而中國移動也表示將在今日發布相關方案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98

中電信:寬帶免費提速 流量資費降約四成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5-15/916186.html

中國電信今日推出提速降費十大舉措,其中寬帶免費提速,每Mbps價格降幅近4成,手機流量大降價,每GB價格低至25元。

3.thumb_head

中國電信金融推出提速降費十大舉措,其中寬帶免費提速,每Mbps價格降幅近4成,手機流量大降價,每GB價格低至25元。

  • 每經網綜合
  • 何小桃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96

工信部:10月底前完成手機流量、寬帶降費調整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758

(新華社/圖)

7月22日,工信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5年上半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10月底前完成手機流量、寬帶降費調整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電信業務總量完成1.06萬億元,增長23.2%;電信業務收入完成5713億元,同比增長2.3%。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37億元,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到390.9萬個,同比增長32.9%。

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工信部到今年年底,要實現手機流量和固定寬帶單位帶寬的平均資費水平均同比下降30%。

聞庫介紹,在寬帶提速方面,一是針對使用銅線技術接入的固定寬帶用戶,由4Mbps以下接入速率免費提速至4Mbps,目前已惠及1400萬用戶,預計10月底前完成全部約2000萬用戶的免費提速。

二是針對使用光纖技術接入的固定寬帶用戶,接入速率在4Mbps及以上的,實施按現有速率翻倍提升、免費提速一檔等措施,如8Mbps翻倍到16Mbps、20Mbps升級一檔到50Mbps等,現已惠及超過750萬用戶,預計全年受惠用戶超過4600萬戶。

三是針對與“互聯網+”行動計劃密切關聯的小微企業用戶,對使用專線寬帶、接入速率在8Mbps以下且具備網絡改造條件的,9月底前全部將專線免費提速至8Mbps,現已惠及50萬小微企業用戶,預計全年受惠超過200萬戶。

在資費方面,關於固定寬帶資費:推動企業在各省陸續下調資費,計劃10月底前完成全國範圍調整。預計50Mbps和100Mbps平均降幅超過30%,20Mbps平均降幅超過20%。

關於移動通信資費,一是推動企業推出優惠的流量套餐,目前,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均已制定面向全國移動用戶、每月50-60元包含2GB流量的資費套餐。中國電信已於5月向社會推廣該套餐,其他兩家企業計劃在7-10月推出。

二是推動企業大幅下調國際漫遊流量資費,5月份以來,針對我國用戶出訪的熱點國家和地區,三家基礎電信企業陸續推出了降低漫遊流量資費的措施,平均降幅超過80%。三是推動企業推出了面向所有移動用戶的、能夠普惠的當月套餐數據業務流量不清零措施,這項工作正在推動當中。

產能過剩問題仍突出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表示,當前,經濟運行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產能過剩問題比較突出。
 
他介紹,目前比較好的是一些高技術產業,比較困難的是就是產能過剩的行業,包括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這幾個行業今年上半年的生產都處在下滑的狀態,像粗鋼產量上半年下降了1.3%,水泥產量下降了5.3%,玻璃產量下降了4.2%。
 
從效益情況看,煤炭1-5月份全行業利潤同比下降了60%多,水泥、玻璃行業利潤下降了60%多,冶金行業利潤下降了36%。
 
他表示,要化解產能過剩,首先還是要嚴控新的產能,主要還是采取新建項目實行等量和減量置換。第二,要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今年的淘汰任務已經下發,要加大力度、加快完成目標。第三,堅持推進兼並重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4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