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全球寬帶髮展和戰略部署都在加速,形成了構建下一代信息網絡的全球性浪潮。截 至目前,全球範圍內已有近100個國家出台了寬帶國家戰略或計劃。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電信市場改革以來,國際社會第一次大規模地通過政府干預支持信息網 絡設施建設,使之呈現超常規發展和推進態勢。
通過國家戰略或行動計划來調動社會力量推進寬帶髮展升級,成為一個普遍的選擇。各國的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寬帶網絡的普遍服務,建立覆蓋全國、 惠及全民的寬帶網絡;二是寬帶網絡的提速升級,以光纖寬帶和無線移動寬帶為核心構建超高速寬帶網絡。美國在2009年經濟復甦計劃中,拿出72億美元支持 寬帶髮展。同年,歐盟也提出在其後兩年拿出50億歐元用於重點能源和寬帶基礎設施建設。
聯合國下屬機構國際電信聯盟在一份題為「寬帶:前進的平台」的報告中指出,對於中低收入國家而言,寬帶普及率每增長10%,就可使經濟增長 1.4個百分點。「近百個國家都在搞寬帶戰略,除了帶動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意識到寬帶對醫療、教育、金融等行業的基礎性作用。」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 師余曉暉對財新記者表示,中國開始僅將寬帶作為一個普通的消費性電信業務對待,未將其上升到國家關鍵戰略基礎設施的高度思考和行動。
投入不足是現在中國寬帶髮展落後,且差距愈發拉大的主因。截至2011年底,中國寬帶用戶規模達1.56億,普及率為11.7%,不及發達國家 平均24.2%的一半。落後差距從2005年的10個百分點擴大到12.5個百分點。在接入速率上,中國用戶的主流上網速率為2Mbps,是全球平均水平 5.8Mbps的三分之一左右,更遠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20Mbps的上網速率。此外,從整個產業鏈來看,關鍵技術和核心器件譬如光 纖預製棒、EPON和GPON設備以及PON芯片等,基本依賴國外供應商。
在去年底寬帶反壟斷調查事件中,第三方調查機構DCCI發佈《中國寬帶用戶調查》稱,全國絕大多數網民使用的是「假寬帶」,中國1兆寬帶每月費用實際折合13.13美元,資費是香港的469倍、韓國的29倍、美國的4倍及越南的3倍。這是目前中國寬帶市場的一個註腳。
工信部5月4日發佈的通信行業「十二五」規劃中,也總結了中國寬帶網絡發展的五大問題:一是在接入帶寬、寬帶普及率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 距;二是高帶寬業務應用的普及程度不高,種類不夠豐富,寬帶髮展的業務驅動力不足;三是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地區網絡建設成本高,回收 週期長,僅靠市場機制難以推動寬帶網絡發展;四是行業間統籌發展機制不完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尚未納入城鄉規劃;五是缺乏國家戰略層面對寬帶網絡發展的指 導,相關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寬帶存在的問題到底有哪些?現在各個省份說法不一,三大運營商以及廣電的說法也不一致,需要專家組進行判斷。」一位參與調研的專家對財新記者表示。
一個簡單對比,是寬帶用戶的規模:2011年10月,江蘇寬帶接入用戶數高達1193.4萬戶;同期海南、青海、西藏三地寬帶接入用戶分別為 81.48萬戶、40.6萬戶、12.7萬戶,不及江蘇寬帶用戶規模的「零頭」。意識到寬帶網絡的重要性及發展差距之後,「寬帶國家戰略」從2011年底 開始被工信部頻繁提及,並寫入了通信行業的「十二五」規劃。■
本刊見習記者覃敏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