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股北望 - 宣震 無奈的選擇 (2012年06月18日)

1 : GS(14)@2012-07-14 15:37:46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085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232

A股北望 - 宣震 信任 (2012年07月30日)

1 : GS(14)@2012-07-30 12:10:26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4577&d=1807
A股的反彈遲遲沒有來。
雖然滙豐PMI(採購經理指數)初值好於預期;雖然上半月四大行信貸數據顯示,信貸投放已經開始加速;雖然周邊市場普遍反彈,可是這一切利好似乎都無濟於事,A股依然頑強行進在每天都創新低的熊途之中。
在上周的5個交易日中,股份的活躍程度與前期相比,明顯有所活躍。這表明,在上證綜合指數創出年內新低之後,有部分資金開始試探著進場,但遺憾的是,A股的成交額一直無法放大,達不到700億元人民幣的水準,顯然,更多的資金還是在場外繼續觀望。
不進場當然是因為缺乏信心,而沒有信心的背後是對管理層深深的不信任。以IPO為例,溫總理年初在5年一次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說過:促進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協調健康發展,提振股市信心。講話發表的1月8日,正好創出上半年的低點——2,132點,而後走出 了今年僅有的一波反彈。而這句話在當時也普遍被市場認為,是管理層將改變片面強調融資功能,修復被扭曲的供求關係的信號。
所以,不管如今中國證監會怎麼解釋,都無法讓投資者產生真正的信任,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都無法得出上半年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協調健康發展」的結論。相反,證監會官員的話愈多,起的反效果愈強,投資者的被愚弄和不信任感就愈強。
現在看空中國經濟的人愈來愈多,認為中國原有的經濟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如果不徹底實現經濟轉型,日本「消失的十年」、拉美「中等收入陷阱」這些「覆轍」,在中國被重蹈的可能性已經愈來愈大。當然,要想扭轉這種局面理論上並不難,只要四個字:讓利於民,讓經濟利於民,讓政治利於民。可也恰恰是在這四個字上,誰都不敢輕易用上「信任」二字,即使如我這樣願意投信任票的樂觀者,也無法去說服別人信任。
對經濟轉型成功不敢信任,對證監會無法信任,這種悲觀的不信任情緒正在成為目前A股市場投資者的共識。理性和經驗告訴我,這種山窮水盡的共識並不可怕,相反,這往往是柳暗花明的先兆。另外,到上周為止,上證綜指已經連收六周陰線,在最近20年A股的歷史中,最長的周連陰次數是8周,技術上也顯示,反彈的確正在逐步臨近。但就短期而言,就像我上周說的,情緒的轉變一定是需要外力的,需要管理層釋放出善意。
善意,是信任的開始。

作者為中央電台經濟之聲、浙江衛視及杭州電視台等多家媒體證券欄目特約嘉賓、職業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58

A股北望 - 宣震 不折騰 (2012年08月06日)

1 : GS(14)@2012-08-06 12:15:41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5612&d=1813
在上周五下午,坊間突然傳出,中國證監會將在盤後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一系列政策。在傳聞的刺激下,兩點之後,A股現貨和期指都出現了大幅反彈。
收盤之後,新聞發布會如期召開,但內容卻和市場預期的大相逕庭:宣布新三板擴容、再次重申停發新股對提振二級市場的作用有限、澄清印花稅下調傳聞等等。
最近幾期文章的內容,基本上都和證監會有關,連我自己都覺得有些煩了,但沒辦法,現在市場和投資者的焦點就集中在證監會管理層的政策上。
對於這個發布會的內容,市場顯然是失望的。相關官員再次強調,A股股息率已接近甚至超過成熟市場,A股長期投資價值非常明顯。但多數投資者並不關心這個,因為誰都知道中美利率水平相差巨大,在這麼大的利差下比較股息率是沒有意義的。市場關心的依然是兩個字:擴容。
「新三板市場的融資功能屬於小額定向融資,融資額很有限,對市場擴容影響很小」,「新三板建立以後,拓寬了資本市場服務面,將有利於緩解交易所市場的發行上市壓力。」
從這些言辭來看,證監會完全了解當前市場最擔心和訴求,才會刻意解釋新三板擴容壓力不大。
在主板惡性擴容不止、B股前途未卜,投資者面對擴容已成驚弓之鳥時,這些解釋顯然蒼白無力,而新三板將緩解A股擴容壓力的說法,更是被當作笑談。
在上周五的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把市場走弱原因歸結於經濟形勢不佳。
沒錯,這確是重要原因。但這絕不是原因的全部,否則,很難解釋歐洲、金磚中的其他三國,及已經和內地經濟基本同步的香港市場今年以來的表現。自從去年11月上任中國證監會主席以來,郭氏新政搞得風生水起。對於這一系列新政的爭議,或許由歷史評論。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股市說到底應是一個可給投資者帶來正收益的投資場所,而不是相反。如果政策的結果是市場持續低迷,指數熊霸全球,投資者普遍虧損,那麼政策的制定者是不是也應該認真地去反思一下?
有人總結,郭氏新政的核心是「市場化」。市場化當然沒錯,但中國有句古話:欲速則不達,在沒有法制化的前提下,說句不好聽的,片面的市場化與運動場上的興奮劑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我希望這是我近期內最後一次談論證監會,不然的話,無論是對證監會,還是對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都是一場悲劇。最後,我願意把胡錦濤於08年底說的三個字送給證監會,希望他們能好好學習一下:
不折騰。
作者為中央電台經濟之聲、浙江衛視及杭州電視台等多家媒體證券欄目特約嘉賓、職業投資者。/逢周一、四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40

A股北望 - 宣震 維穩行情 (2012年08月09日)

1 : GS(14)@2012-08-09 14:01:23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6080&d=1816
A股終於反彈了。
從上周五開始,上證綜合指數連續收出4根陽線,並在周二突破20日線和下降通道上軌,從而在技術上拉開了反彈的序幕。
在一片悲觀情緒下,市場能夠出現反彈,除了市場內在的,因為連跌六周而產生的反彈要求外,更主要的還是管理層態度出現了一定的變化,鼓勵破淨(跌破淨資產)上市公司回購股票;接受市場呼聲,宣布修改「漲1跌5」等等。這使得投資者認為在臨近十大八的時間點上,管理層或許並不願意看到一個在目前位置繼續不斷下跌的A股市場,會有一個十八大的「維穩行情」。
上周五的救市傳聞,以及本周外媒傳出的「若跌破2,000點,政府將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托市」,在我看來,其實都是在這個「維穩行情」預期下的合理演繹。
在這連續4根陽線中,也存在著一個隱憂:成交量的不足。根據我之前的判斷,市場走強的一大前提是上海單個市場的日成交金額保持在700億元以上。而這四個交易日,上海市場的交易金額分別為438億、612億、619億和623億元,後三天量能雖有所放大,但都沒達到700億元的要求。這表明,雖然技術上已經發出了可以進場做反彈的信號,但多數投資者還是心存疑慮,不敢輕舉妄動。
不過,即使存在著成交量不足的隱憂,我依然認為,這可能是近幾個月來最有操作價值的一次反彈。
理由有下面這麼幾條,首先,雖然維穩不可能由官員口中說出來,但在2012年中國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點上,在邏輯上有其合理性。畢竟,如果以持續下跌來迎接十八大,即容易造成1億多A股投資者的不穩定,也是對胡錦濤在十七大上提出的「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這一提法莫大的諷刺。
其次,不管學者和投行們對「穩增長」有多大的爭議,「穩增長」已經成為當前經濟政策的首要任務,令下半年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很小。
第三,由今天開始,將陸續公布7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市場普遍預期,CPI(消費物價指數)將會回落到2%以下,這將開啟中國人民銀行採取進一步寬鬆政策的時間視窗。
因此,我認為,後市方面,A股市場仍將繼續反彈,現階段不妨適當增加倉位。反彈的高度則取決於成交量的放大程度,如果在未來一周內,成交量始終無法突破700億元的水平,則反彈高度和力度將大打折扣。
作者為中央電台經濟之聲、浙江衛視及杭州電視台等多家媒體證券欄目特約嘉賓、職業投資者/逢周一、四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11

A股北望 - 宣震 秀場 (2012年08月20日)

1 : GS(14)@2012-08-20 11:32:0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7721&d=1823
過去這一週,發生了不少很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是於本月15日,網上零售集團京東商城發動電商價格戰,引起全國轟動。這一場被媒體戲稱為「1945年8月15日,東京向美蘇投降;2012年8月15日,京東向蘇美宣戰」的價格大戰僅僅開始了一天,就受到了廣泛質疑。
根據比價網站一淘網的監測發現,京東、蘇寧等電商都採取了價格先升後降的招數,大部分商品價格高於以往促銷中出現的歷史最低價,降價幅度遠遠小於預期,甚至不少產品與本月14日相比,出現價格不降反升情況。
面對這樣的監測結果,人們開始懷疑,這或許從一開始,這場電商價格戰就是事先預謀的炒作,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秀。
當然,也有人猜測,這場價格戰的真正目的,是京東為了在資本市場狙擊蘇寧。
其實,今年以來,為了打造自己的網上商城,蘇寧實際控制人將大量蘇寧股權作抵押,如果其股價大幅下跌,就會觸發追加機制,切斷蘇寧的資金鏈。在本月15日中午,蘇寧大股東宣佈,增持公司股票,這也從側面證實了這種懷疑。
另外,在上週四,上海證券交易所公佈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指引(徵求意見稿)》,鼓勵、宣導上市公司作現金分紅。
這當然是件好事,但市場同樣有著擔憂,首先,按照目前的稅收制度,上市公司分紅要繳納20%的紅利稅。由於上市公司在利潤分配前,都已經繳納了所得稅,故實施紅利稅一直被市場認為,是典型的重複徵稅,這一稅制如不取消,意味著分紅愈多,相應要繳的紅利稅就愈多,投資者被重複徵收的稅也就愈多。
其次,就是為了鼓勵上市公司增加現金分紅,《指引》裡還提出:對於高分紅的公司,交易所在涉及上市公司再融資、併購重組等市場准入情形時,給予支持或「綠色通道」待遇。
這真是一條要了命的政策。或許就初衷而言,交易所想通過這樣的獎勵措施,來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
不過,從政策所得出的結果來說,這就是在告訴企業:想圈錢嗎?想更快的圈錢嗎?要想快圈錢,就高分紅吧。
問題在於,如果上市公司缺錢要再融資,那又何必要高分紅呢?既然高分紅,那就說明公司沒有太好的資金運用管道,那又怎麼讓投資者相信圈錢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呢?
高分紅,就可以快圈錢。這是一個多麼詭異的邏輯啊!在這樣的邏輯下,上市公司分紅完全又成為一場秀,一場演給管理層的「分紅秀」。
作者為中央電台經濟之聲、浙江衛視及杭州電視台等多家媒體證券欄目特約嘉賓、職業投資者/逢週一、四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12

A股北望 - 宣震 綁架 (2012年08月23日)

1 : GS(14)@2012-08-23 11:58:20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8174&d=1827
面對漸趨緊張的資金面,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仍沒有選擇降存款準備金率,而是以天量逆回購的方式,來小心翼翼地維持資金面的短暫平衡。在週二,央行共開展了2,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逆回購,扣除當日到期的500億元,單日淨投放資金1,700億元。
昨日A股的房地產股全線下跌,地產指數下跌2.8%,被投資者稱為「招保萬金」的招商地產、保利地產、萬科和金地集團的股價跌幅均逾2%。這四大公司以及其他眾多房地產公司的股價,最近一個月已形成明顯下降通道,單月跌幅約20%。
上面並不是兩段毫無關聯的描述。面對央行一再逆市場預期,只用逆回購而不用其他貨幣政策的怪異手法,市場都在猜測背後的原因,其中最主流的一種聲音是央行擔心房價。在上半年兩次降息之後,其他行業沒甚麼反應,房價卻應聲而起,尤其是7月6日第二次降息之後,各地房產形勢「一片大好」,北京「地王」再現,多地的房產銷售量價齊升,就連A股中的房地產股票也是表現神勇。
房地產市場出乎意料的火暴,大大刺激了已經把調控房價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的決策層。於是,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堅定不移地貫徹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中央派出了多路督察組,去一二線城市調查監督房地產調控落實情況,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的動作也不得不嘎然而止,降準、降息,都只能讓位於房價。漲了半年的房地產公司股價也開始折頭向下。近年來,愈來愈多的人意識到,房地產業的畸形發展正在綁架中國經濟,但房價對貨幣政策產生如此直接的影響,卻還是讓很多人包括我在內覺得有些擔心。
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自然也綁架了A股,房地產股權重佔比較大的深圳成分指數,成了近一個月內A股走勢最弱的指數,整個市場也在放鬆預期不斷落空的打擊下,出現欲振乏力情況。
就目前經濟狀況而言,從外匯佔款、經濟增速及流動性等多項指標的變動情況分析,貨幣政策不動比動的負作用要更大,故市場對央行本季降準和降息的預期依然很高。若房價上漲的預期能被扭轉,那央行出手的機會的確很大,所以希望房價別漲吧。
作者為中央電台經濟之聲、浙江衛視及杭州電視台等多家媒體證券欄目特約嘉賓、職業投資者 /逢週一、四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78

A股北望 - 宣震 短期有進一步回檔壓力 (2012年08月27日)

1 : GS(14)@2012-08-27 11:42:23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8727&d=1829
相持數週之後,由於一直等不到預期之中的降準等政策利好,加之滙豐8月PMI(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初值不盡如人意,上週五上證綜合指數多頭終於失守2,100點,創出了近3年半來的新低。
在上週末,溫總理在廣東考察時表示,「穩增長的難度仍然較大」,這的確是一句實話。從7月的各個宏觀經濟資料及8月滙豐PMI初值來判斷,經濟下滑的勢頭並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第三季度GDP(經濟增長)增速繼續回落,低於第二季度而創出調整新低的機會率,已經大大增加。
經濟增長低迷,見底的時間大大晚於市場預期,與此同時,高層面對經濟減速的努力卻也出人意表的顯著低於預期。雖然各級領導都一再強調「穩增長」,但實際進展卻異常遲緩,給人以「口惠而實不至」的感覺。
從媒體的報導來看,這次溫總理在廣東考察主要是以外貿為主,要「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推動出口穩定增長」。在中國經濟的三架馬車裡,我自己認為最悲觀的就是外貿,一方面全球經濟復甦乏力,歐元區積重難返,另一方面,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成本」這個昔日「中國製造」的最大優勢正在快速消退。除非人民幣重走大幅貶值之路,否則不管怎麼努力,出口乏力將是一個長期的趨勢。
出口已成夕陽,消費呢?消費一定是個永久的朝陽大產業,但消費是一帖養身的中藥,要指望它在GDP中的份額在短期內得到大幅提升是不現實的。實際上,不管是家電、汽車等內地上市公司,還是LV、BURBERRY、PRADA(1913)等國際大牌的財務報告都可以看出,上半年內地的消費能力也和經濟一樣,在同步回落。
所以,如果要「穩增長」,唯一現實的選擇只有增加投資(大規模減稅是服好藥,但換屆前幾乎沒有任何可能性)。
不過,08年的「4萬億」和前幾個月的房地產量價齊升,始終讓高層在決策時投鼠忌器,甚至有些矯枉過正,給人感覺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而事實上,我一直認為,在鐵路、部分地區的機場建設以及眾多城市的公用設施建設方面,還遠遠沒有到飽和的地步,依然還有大量值得投資、甚至必須投資的項目。
回到A股,滬指破了2,100點,前期保持相對強勢的創業板和中小板指數在上週五也出現了補跌的態勢。而本週又是中期業績披露的最後一週,大量「醜媳婦」也將給市場帶來壓力。因此,本週指數繼續向下尋求支撐的可能性會比較大。如果沒有切實的「穩增長」措施出台,市場機會恐怕要等到8月經濟數據出台之後。

作者為中央電台經濟之聲、浙江衛視及杭州電視台等多家媒體證券欄目特約嘉賓、職業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52

A股北望 - 宣震 維穩行情來了 (2012年09月10日)

1 : GS(14)@2012-09-10 22:13:27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20767&d=1839
在上週五,內地A股市場出現久違的大漲,上證綜合指數飆升75點,重回2,100點之上,而深圳成分指數的漲幅更是超過5%。
上漲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維穩。在上週,媒體傳出中國證監會召開證券期貨監管系統維穩工作視訊會議,正式提出「維穩」,同時監管部門希望,能夠尋找到「中國股市上漲的理由」。與此同時,發改委在上週三和四連續批出城軌、公路等幾十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總金額超過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我之前說過,A股走強的前提,是基本面或政策面發生了良性的改變,基本面是指經濟見底;政策包括兩層含義,或者是貨幣政策開閘放水,或者是針對股票市場的一些實質性扶持政策。
在這3個條件中,從週日公佈的8月份工業增加值和PPI(生產者價格指數)這兩個數據來看,經濟見底跡象不明顯,但在另外兩個方面,卻在上週出現了實質性的變化。整個週末,我看到內地有大量的評論對發改委的開閘持批評態度,認為是飲鴆止渴,會重蹈08年4萬億元的覆轍。我沒有那麼悲觀,也並不認為這些批評特別有道理。如果再不開閘,經濟硬著陸幾乎不可避免,這後果是目前的執政當局無法承受的。
另外,在這逾萬億元的大型投資中,半數是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在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各大城市通病的今天,城軌可以算的上是「民生工程」,不能以地鐵不賺錢來否定它,因為這是公用事業,不賺錢是正常的,在世界範圍內,除了香港地鐵之外,全世界絕大多數城市的地鐵都在虧錢的。
「要發揮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性資金支援」,之所以加上引號,因為這是國家主席胡錦濤在APEC會議上的最新表態。
當然,這種爭論很難有甚麼結果,這裡不展開,還是回到A股。既然政策已經發出明確的維穩信號,那麼,我之前一直在說的十八大之前的「維穩行情」已經展開。即使真的是悲觀者所說的是「飲鴆止渴」,從現在開始到十八大這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也是相對安全的交易時段,上週五陡然放大的成交量,同樣顯示出場外資金對本次反彈的認同。
至於十八大之後的走勢,我現在不做判斷,我想等看了十八大報告後再做決定。不過,如果路透社關於副主席習近平與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長子胡德平會談的那篇報導屬實的話,十八大之後,A股或許也未必如大多數人想像的那麼悲觀。

作者為中央電台經濟之聲、浙江衛視及杭州電視台等多家媒體證券欄目特約嘉賓、職業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470

A股北望 - 宣震 破與立 (2012年09月27日)

1 : GS(14)@2012-09-27 22:59:0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23361&d=1853
昨日下午2時55分,疲弱的市場出現一陣騷動,不管是現場客戶,還是微博上,大家都在說著這兩個字:破了。
因為在那一刻,上證綜合指數選擇了「倉老師」,在盤中擊穿了2,000點,最低曾探1,999.48點。
雖然指數最終收報在2,004.17點,勉強重回2,000點以上,但我相信,「A股跌回1時代」必將成為今天內地財經媒體的熱門標題。
9月還剩下兩個交易日,從昨日的大市走勢看,市場心態並未因為跌破2,000點而有所改變。加之馬上將面臨9天長假,熊市中的長假期,往往是一道比較難過的關口,所以,估計這兩天還會繼續短暫告別2,000點,向「1時代」邁進。
之所以說是「短暫」,而不是徹底告別2,000點,一個原因是,如果後兩個交易日不出現大漲,則月K線將連收5陰,上個月我曾介紹過,上海股市20年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出現過月線6連陰,從機會率上說,10月的月線收陽的機會率,要遠大於繼續收陰。
另外,從投資者的心態來看,隨著指數的不斷下跌,市場的悲觀情緒也愈來愈重。對後市看空的一致預期正在逐漸強烈。
除了傳說中四字券商的「倉老師」,有看到1,800點的;有認為熊市才剛剛開始,1,664點必破的。
相對應的,根據一些機構監測的基金倉位元(持倉)變動情況,到上週末,股混型基金的平均倉位在71%左右,歷史上,2008年見1,664點的時候,這個數字大致在65%左右。
而之後幾年,市場數次低點時的平均倉位,一般也就在70%至73%之間。因此,從基金的平均倉位,以及市場對後市愈來愈一致的悲觀判斷綜合分析,10月因為「一致錯誤」而出現反彈的機會,也是不小的。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十八大。到目前,依然還沒有十八大召開的確切日期,不過一般都認為會在10至11月開。如果指數真的跌到像我一個悲觀的朋友所說的「1,800點迎接十八大」,那讓這5年因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而入市的投資者情何以堪啊!
我認為未來1個月而言,擊穿2,000點就是「不破不立、小破小立、大破大立」,如長假前後A股續跌,那我在1,950至1,980點之間會考慮買些股票,去博個階段性反彈,如果真的直接暴跌到1,800點的話,那毫不猶豫滿倉(以所有資金作增持)。

作者為中央電台經濟之聲、浙江衛視及杭州電視台等多家媒體證券欄目特約嘉賓、職業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00

A股北望 - 宣震 偽市場化的鬧劇 (2012年11月05日)

1 : GS(14)@2012-11-05 23:29:2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28413&d=1882
【am730專欄】11月2日,浙江世寶(1057)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這家06年在港發行H股,先後在香港創業板及主板上市,始終默默無聞的浙江小企業,卻因為回歸A股而掀起了軒然大波。有媒體統計,從它發行開始,先後創下了IPO募資規模縮水比例、網上超額認購倍數、從發行到掛牌上市時間、上市開盤漲幅、秒停紀錄及上市首日實際交易時間最短等6項A股的新紀錄。
上周五收盤,深交所甚至還特意為了它發布了《關於「浙江世寶」上市首日交易情況的新聞稿》,不知道是不是也能算得上又一項紀錄?
按照最初的計劃,浙江世寶計劃募資5.1億元(人民幣,下同),對應發行價為7.85元,結果在監管當局的視窗指導下,最終發行價2.58元,僅募資3,870萬元,扣除近900萬元的承銷費用,公司真正募集到的資金不到3,000萬元。消息傳來,市場一片譁然,投行和上市公司受到了廣泛指責。記得當時我在內地媒體上曾問過兩個問題:從5.1億元到3,870萬元,這樣天翻地覆近乎兒戲的數字變化,投行是否盡到了應盡的責任?這不到3,000萬元的IPO上市,意義究竟何在?是不是只是為了3年後的大非(實際控制人等大股東)減持?
不過,很快我就知道,或許我錯怪投行和上市公司了,因為就在發行當天,就有媒體爆料:由於管理層的思路是「港股回歸無限接近H股定價」,該公司曾經先後申請發行失敗及擇機發行,但都被監管層否決。也就是說,不發不行,必須發。
低價、小盤,這意味著上市首日被爆炒幾乎已成定局,深交所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上市之前,上市公司發布公告提示業績下滑風險,交易所更是明確表示,不希望被惡炒。上市首日,開盤後1秒就因累計換手過50%而被臨時停牌,全天先後三次臨時停牌,實際交易時間僅15分鐘,但所有這一切,都沒能改變626.7%的漲幅、95.15%換手的鬧劇。
在深交所盤後發布的新聞稿,交易所又一次把責任推向個人投資者:「全日個人投資者買入股數佔比99.86%」,更多的人則計算,從今天開始,浙江世寶將會有幾個跌停板。
但我覺得,在上周五買進的投資者固然是咎由自取,但如果只是把這場鬧劇的責任歸咎於上周五的這些「個人投資者」,顯然是不公平的。
在浙江世寶的發行、詢價乃至上市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太多的非市場因素,這和之前監管當局口口聲聲「堅持市場化方向不動搖」完全背道而馳,而正是這些非市場甚至是偽市場化的因素才是造成這場鬧劇的始作俑者。

作者為中央電台經濟之聲、浙江衛視及杭州電視台等多家媒體證券欄目特約嘉賓、職業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8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