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黄光裕威胁割裂国美 陈晓强硬回应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30/yNMDAwMDE5NDgyNQ.html

8月30日,国美电器(00493.HK)发布公告称于8月27日收到黄光裕拥有并控制的公司北京国美发来的一封信函。信中表示,如果黄光裕全资控 股的Shinning Crown公司8月4日的提案在9月28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上未获通过,将终止上市公司与非上市部分之间的管理协议,终止托管关系。

对此,国美电器在这条陈晓署名的公告中回应称,黄光裕迫使股东支持自己的要求,是为了“巩固单一股东的权益”。而集团间协议的终止,在任何情况下将不会对上市公司有任何重大不利影响,并且预计未来对上市公司有多项好处。

在 北京国美发出的终止函中,特别提及的协议包括4项:国美电器零售有关公司(国美电器零售)与济南万盛源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济南万盛)于2009年6月22 日订立的管理协议;国美电器与零售昆明恒大物流有限公司(昆明恒达)于2009年6月22日订立的采购服务协议(采购服务协议);北京国美与国美电器邮箱 公司(国美电器)于2005年3月17日签订的总采购协议及于2007年12月21日签订的补充采购协议;北京国美与国美电器于2005年3月17日签订 的总供应协议及于2007年12月21入签订的补充总供应协议。

北京国美在终止函中表示,如果黄光裕所提出的要求在9月28日特别股东大会上没有获得通过,它有意终止上市公司(国美电器)和非上市公司(北京国美)就采购和管理订立的协议。具体内容包括:

首先,如果Shinning Crown的所有提案在股东特别大会上全部未获通过,各集团间协议将于2010年10月31日被终止。

其次,如果Shinning Crown的所有提案在股东特别大会上全部获通过,各集团间协议将不会被终止。

第三,如果Shinning Crown的所有提案在股东特别大会上部分获通过但部分未获通过,北京国美将于股东特别大会后7日内将其有关各集团间协议的意向通知本公司。

国美电器董事会表示,这是黄光裕向股东发出的最后通牒,目的是胁迫股东支持其提出的决议,完全是出于他个人的利益,有违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董事会同时认为托管协议的终止不但不会对上市公司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反而预计未来对上市公司会有诸多益处。

国美发言人说:“上市公司一向拥有强大的采购能力,终止托管协议后,即使不计非上市部分的采购量,依然享有供货商优惠条款。另外终止托管也不会对上市公司信贷的能力或信贷的条款产生任何重大影响。”

据了解,国美高级管理团队和总部员工均由上市公司聘用,协议终止后将继续执行公司的五年计划,为上市公司服务。此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部分共同使用的大多数营运系统,如信息系统及ERP软件等亦由上市公司拥有。

国美发言人说“黄先生的所谓终止托管协议的威胁最终只会损害非上市部分经营和员工的利益,相反上市公司向非上市部分提供的大量管理和资源将得到重新配置,从而能让公司够集中精力和资源专注实施五年战略规划。从中长期来看,上市公司将从终止托管协议中获益。”

“黄先生最近多次行为都造成了国美股价的动荡,这次他不惜再次牺牲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做出破坏股东价值的行为,这些做法是决不会得到投资界的认可的。”

同时,国美公告称公司还收到由Shinning Crown寄发的另一封信,要约认购根据现有发行授权可能发行的股份总数55%至65%的股份,认购价比第三方就余下35%至45%的新股数目所支付的每股新股平均认购价,溢价5%。

国 美董事会回应说目前并未就根据现有发行授权发行新股做出任何决定,因此,该信函所说的要约只是基于黄先生自己的推测,董事会通常不会考虑任何基于假设性的 提议。同时,董事会认为由于Shinning Crown是公司的关联方,根据有关上市条例,公司无法满足黄先生单一股东的要求。

国美发言人说,“如果董事会将来再考虑任何交易,包括根据现有授权的新股发行事项,都会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照顾公司和股东整体的最佳利益,而不是单一股东的个别利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09

政府無能 劉皇發威脅作反 丁屋惡霸瘋狂僭建

201-5-12  NM




申訴專員公署發炮,狂轟政府規管村屋僭建不力,新界原居民大怒,鄉議局內鷹派勢力,威脅謂「入嚟拆樓,幫你拆骨!」揚言動員包圍政府總部洩憤,又向中聯辦告御狀,狂插申訴專員黎年是「引發社會動盪的罪魁禍首」,連新界王劉皇發都明言:「唔講得笑」、「真係會(作)反」。

違例丁屋失控,政府束手,全因新界地頭蟲夠惡。本刊發現全港僭建情況最嚴重的六個鄉郊地區,不單發現凌空僭建天橋,有丁屋為避耳目,在室內搞「蠱惑僭 建」,地底加建七百呎大地牢,令原本只限建三層的丁屋,在上加高三層,在下挖多一層,隨時變身「七層大廈」!一遇風吹雨打,難保不會成為一枚枚鄉郊炸彈!

記者過去兩週查察新界各區丁屋僭建情況,發現問題遠比申訴專員的調查報告嚴重。重災區是元朗屏山鄉、廈村鄉、錦田鄉、八鄉、新田及十八鄉等村落,甚少丁屋依照法例限制只建三層,反而四層甚至六層超高丁屋比比皆是。

丁屋僭建五花八門,有些天台建全層玻璃屋,有些更凌空搭建天橋,一條行人通道橫跨兩屋,上面還起多一層,千奇百怪。大棠原居民金伯一家十七口、三代同住一 幢四層高丁屋,共二千八百呎面積還要再起,他說:「我有三個仔,佢哋娶晒老婆,九個孫仔孫女愈嚟愈大,點可以無自己間房呢?三層丁屋,加建多一層,天台嗰 間原本我住,後來年紀大,行唔到樓梯,咪喺隔籬起多間鐵皮屋,我哋有丁地,無起之嘛!」

新界僭建重災區

地牢屋

向上發展之餘,亦有丁屋向地底發展。記者假扮買家,跟羅姓地產經紀到離元朗朗屏西鐵站十五分鐘車程的屏山鄉盛屋村,這裡一帶村屋同樣建在平整了的地基上。 記者一入屋,發現有樓梯通向地牢。「無人會申請建地牢,申請等到幾時先?好多都係原居民自己掘嚟自住,呢間肯定係筍盤,七百八十萬全幢,人哋三層二千一 呎,呢度四層二千八百呎,一樣價錢,偷多七百呎地牢俾你,去邊度搵?」羅經紀說:「呢度幾間村屋,全部都僭咗地牢,用嚟做酒窖放紅酒或者整間卡拉OK房, 一樣咁爽!你唔夠住,喺天台起多層都無問題,多幾個人都肯定夠住!我之前喺大埔黃宜坳同沙田,先賣咗兩間呢啲地牢屋。」根據土地註冊處的資料,地牢屋落成 僅兩年多,前業主吳耀於○七年十一月,取得由地政署發出的滿意紙。地底多建一層,為何地政總署竟批准?羅經紀解釋:「地產咁興旺,地政邊得閒逐間睇。地政 署搵人嚟睇,發滿意紙,你遮住道門就得,佢唔通會敲牆,睇吓係咪中空咩?」

僭建「有理」

丁屋僭建氾濫,抗議政府針對丁屋僭建的行動組召集人、大棠村村長梁福元還說僭建有理:「未計七二年前落成嘅祖屋,依家全港有四萬幢丁屋,保守估計一半以 上,都有僭建問題,影響廿幾萬人,但呢啲係歷史問題。政府咁多年唔管,家吓派黎年(申訴專員公署署長)出嚟,話要拆晒佢。我係行動召集人,負責吹BB,你 毀我家園,後果自負,我同我啲村民都咁話:『你入親嚟拆屋,我幫你拆骨!』」接着,身兼十八鄉鄉事委員會主席梁福元又話僭建問題是政府逼成,「我哋十八 鄉,就好似毛澤東咁講,係鄉村包圍城市嘅格局,最近元朗市中心同西鐵,政府收晒村民啲地,去俾發展商起高樓,搞到原來嘅丁地,愈來愈細,村民開枝散葉,先 被迫向上發展!」梁福元有恃無恐,連唯新界鄉民馬首是瞻的行會成員、鄉議局主席劉皇發也覺政府離譜,揚言此事「唔講得笑,真係會(作)反!」有鄉議局中人 更乘勢向中聯辦告御狀,實行全面反擊。

僭建風險高

鄉郊高樓湧現,甚至有不法承建商違規僭建地牢,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黃澤恩指風險好高,「僭建一定存在風險,因為無監管,你唔知用咩物料、地基穩唔穩固。 建屋有所謂安全系數,加建一層,重量多三分一,應該還在安全系數之內,無問題,若加高兩層,就會較原建築重七成,風險自然較高。唔好忘記,所有僭建樓宇, 一旦發生意外,就算唔係塌樓,吹倒天台屋玻璃傷到人,保險一定唔賠,隨時得不償失。」黃說。

發展商盲公竹

現年五十三歲的梁福元,是大棠村原居民,祖先梁偉大是大棠大地主。他中三輟學,自小跟母上山務農,認識當時的理民府專員鍾逸傑。八十年代農業式微,因梁家 種荔枝、龍眼等果樹,他靈機一觸,將家族三十萬呎農地改種二萬棵荔枝樹,九四年辦大棠荔枝山莊,成為新界名勝,生意額千萬元。梁見荔枝園和露天倉收入有 限,近年積極拓展地產,除了大棠山莊一期屬家族地皮,他還成立源發建築有限公司,承建樓盤如三十座丁屋的元朗龍騰閣,實行地產、建築一條龍,一幢屋的利潤 動輒二、三百多萬。早於九七年,梁福元已將近大欖郊野公園山腳三百萬呎農地轉做康樂地,地積比率二點五倍,可建低密度別墅及度假屋。位於大欖郊野公園旁的 荔枝山莊,坐擁約一千萬呎的荒廢農地,成為不少發展商覬覦的目標。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長實於○六年初,以一百三十多萬向梁福元購入約二萬呎的土地。而新 地及新世界也曾接觸梁福元,透過他跟大部分原居民洽商買地事宜,搖身成為地產發展商投石問路的盲公竹。鄉紳透露,梁由人稱「元朗教父」的戴權扶持上位,二 人既屬同鄉,又屬師徒關係,但隨戴於九九年捲入十八鄉賄選案,之後他的均來集團又有爛尾樓風波,梁欲在政圈再上層樓,於是離開師傅,轉投新界王劉皇發陣 營,。早於兩年前,劉皇發有意把位於新元朗中心毗鄰的大橋村,搬入大棠山道,以發展他的六十億地產項目,貴為大棠村村長的梁福元,積極協助發叔完成搬村大 計,以贏取發叔支持他出選鄉村選舉,重奪十八鄉鄉頭公職。毗鄰元朗YOHO Town的十八鄉,是發展豪宅的上佳地皮;誰當上村代表,甚至更高的話事人「鄉主席」,誰就能成為地區發言人,左右土地發展利益,近年積極進軍地產發展的 梁福元,自然不會錯過機會。在鄉議局內屬「鷹派」的梁福元,年初重奪十八鄉鄉議會主席,上月底又當選元朗區議會副主席,雄心勃勃。一名鄉議局中人說:「新 界北六個鄉頭,四個換班,新官上任,梗想打響頭炮,張學明(鄉議局副主席)係局內鴿派,成日話同政府傾,鄉議局入面啲鷹派,一早好唔耐煩,家吓鷹派勢力抬 頭,加上丁屋僭建咁貼身,最易攞票,唔乘機發難等幾時呀?」

丁屋與祖屋

丁屋屬於新界小型屋宇的一種,是一九七二年港英政府給予新界原居民有權興建的建築物,男性原居民可將自己的農地,或從政府批出的指定官地,申請俗稱「丁 牌」的建屋牌照建丁屋。丁屋的規格有嚴格規定,樓高不得超過三層及在二十七呎內,每層不得超過七百平方呎,其後任何改動,都需要再申請。丁屋有限制買賣轉 讓條款,若在五年內轉讓需要補地價。另一類俗稱「舊屋地」,亦叫「祖屋」,是在一九○五年清朝時港英政府批出的集體政府租契內,某些註用為屋地的地段,無 限制買賣轉讓條款。測量師陳旭明指出,鄉議局一直認為,舊屋地沒有發展限制,故可建超過三層,但地政署的觀點卻不同意,認為以前是一至兩層,重建後亦只能 是一至兩層,雙方至今仍在爭論,未有共識。

知法犯法張學明

張學明這邊跟政府談判僭建問題,另一邊廂父子兩人瘋狂僭建,認真諷刺。現年五十八歲的張學明,○四年獲選為鄉議局副主席,同年亦首度進身立法會議員,近年 更有傳他是劉皇發的接班人。但這個新界第二把交椅的話事人,不僅在大埔林業村丁屋住所上,違例建天台屋,其子張以嵐兩年前申請在隔鄰建丁屋,更加「巧 妙」。原來張以嵐在三層高丁屋落成後,向地政署申請批完工紙,同步申請屋前約一千五百呎政府用地作短期租約,結果○九年十二月底批出完工紙後,不出三日, 他立即大肆僭建,加建圍牆、造魚池、屋後加建二百呎小屋、造豪華玄關、甚至霸了行人路官地作花圃。「僭建已經衰,仲要做對花架撐埋出行人路,咁都仲批出租 約。」有街坊向本刊說,他們向地政總署舉報,得來回覆卻是:「個花槽建喺路出面,係屬於公眾得益,人人都享受到,所以唔算僭建……」據熟知村屋運作的承建 商透露,丁屋的完工紙就等如是一般樓宇的入伙紙,必須獲發完工紙才能入住及買賣。「好多原居民就係先做一間規規矩矩嘅村屋出嚟,等地政總署嘅人查完認為無 問題喇,攞到張完工紙後就大改個結構,一般政府部門睇完之後就好少再嚟巡查,咁佢哋點改都得啦!」本刊就此質詢張學明,他承認父子倆的丁屋均有僭建,並透 露兒子的物業已被「釘契」。

無力執法

官員縱容,村民才瘋狂僭建。「我哋嘅村長好多都係委任區議員,如果啲官因為僭建問題阻撓我哋,咁村長第日咪喺區議會上唔撐政府囉。咁多年來,我哋見過不少 地政專員喺土地政策上得到方便,第日容易升級,所以早已有不成文嘅規矩,唔會點理我哋啲僭建問題。」一名粉嶺原居民透露。高官怕鄉紳,前線人員就怕惡霸。 地政署督察人員協會主席劉耀華表示,遇僭建投訴,要入村執法,不時會遇上阻撓,由於被拒入村及上樓,往往因無法舉證,難以提出檢控。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地政 署人員則承認,前線人員執法困難重重,「我哋依家行孖咇,但一樣好驚,試過有村民攞住枝棍喺後面追,我哋好多時揸AM車,未入村,已經有天文台出嚟阻攔, 試過話私家路唔俾入,要兜上山入村,又試過有人見我哋貼違例通告,推石落嚟同放狗追我哋,好恐怖。」更想不到是執法的地政總署及屋宇署,竟想出新方法互相 卸膊。申訴專員上月公布調查報告,發現現時完工後的僭建物由地政署管,興建中的屬屋宇署負責。由於以「完工與否」作為由那個部門負責的分水嶺,結果兩個部 門你推我讓。另外,對落成少於一年的僭建,屋宇署竟給予豁免,理由是「積壓太多個案」!申訴專員公署指,近四年政府接獲丁屋僭建投訴大幅增加五成至近三千 宗,但執行清拆令則急跌一半至只有三十五宗。其中一個例子,有市民曾於○八年十一月向地政總署投訴,有人在村屋內違規建泳池,署方接獲投訴後七個月內,四 度嘗試進入建築物,但被住戶拒絕,事件竟不了了之。○九年四月,投訴人再次投訴,署方將個案轉介屋宇署,屋宇署在五月介入時,泳池已完工,屋宇署便以個案 已完工為由,不再採取執法行動。

熟悉村屋政策的前測量師學會會長陳旭明直言政府無能:「仲唔係執法不力?好明顯唔係資源問題,以前市區舊樓好多花籠、露台,屋宇署話要做,咪一樣做到!村 屋周圍都有僭建,只係政府無決心去做啫。」他認為,屋宇署和地政署即使人手不足,亦可以利用外判形式執法。曾任中央政策組顧問、對丁屋問題有研究的元朗區 議員黃偉賢,直言現在局面是政府「欺善怕惡」下的惡果,「政府其實一直見到個問題,但就唔敢郁,回歸前梁寶榮任規劃地政局嘅年代,政府已謂要普查,分階段 清拆丁屋僭建物;又試過搵咗十八鄉嘅鈞樂花園做試點,話要集中清拆僭建物,嗰時鈞樂仲係戴權根據地,唔使講全部不了了之!」九八年,粉嶺一間丁屋因無落鋼 筋,發生露台倒塌意外,政府一度建議丁屋須加強監管,建屋前要入則,但遭居民反對,同樣功敗垂成。○五年,政府終同新界鄉紳談判丁屋僭建問題。可是本刊得 知,政府竟跪低,願意容許丁屋天台僭建一層,但必須符合結構安全,業主亦要就多建的位置補地價,並繳付差餉。怎料鄉議局依然未收貨,有鄉紳說:「好似十八 鄉梁福元,佢就覺得同政府有乜好傾,傾咗咁多年都係得個桔,總之團結班鄉下佬,政府就奈我哋唔何,莫講話四層,就算起到六層政府都唔應該取締。」「依家丁 屋的僭建問題,根本係計時炸彈,涉及公眾安全問題,唔通等到有丁屋倒塌,有人死傷先做嘢咩,呢個問題一定要正視,明明唔啱,無理由一遇反對就縮,但呢個弱 勢政府,你都唔敢對佢有期望啦。」黃偉賢無奈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22

安謀模式為何威脅英特爾?

2011-7-18  TCW




如果說,微處理器,是所有電子產品運行的心臟。安謀,就是這顆心臟的藍圖設計師。

安謀位居在所有半導體供應鏈的最上端(見第一百四十二圖),IC設計公司就是它的客戶,安謀把它的微處理器設計藍圖,賣給IC設計公司,例如聯發科。安謀再協助聯發科,開發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微處理器。

「這就像是蓋房子,安謀賣的是一個房子的基本設計藍圖。但IC設計公司買了這個藍圖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這個房子裡,要設計幾個房間?廁所、餐廳要多大?都可以重新修改。」安謀市場行銷部協理戴重任(Steve Taylor)形容。

安謀透過賣藍圖給IC設計公司,收取授權金,等到IC設計公司賣出根據藍圖所設計、生產出來的晶片之後,每賣出一顆晶片,就要付給安謀每一顆晶片的專利費,大約是每顆晶片售價的百分比來計算。

優勢一:只賣設計 收專利費,不用負擔製造與銷售

這樣的經營模式,讓安謀成為賣腦袋的公司,因此才能夠以一千九百人的規模,同時服務七百五十家的簽約合作授權公司,進行一千個以上的晶片開發計畫。

透過授權,代表安謀也依賴客戶,因此安謀模式最大挑戰來自兩個地方:一是如何不讓客戶變成互相競爭的對手,而減低了與安謀合作的意願;二是如何不讓客戶感覺,安謀從客戶身上拿到過多的利潤。

以一九九六年諾基亞採用德儀、安謀的解決方案,大獲成功為例,「當年德儀,就不希望我們再跟別的手機晶片供應商合作。」安謀總裁都鐸‧布朗(Tudor Brown)說。

優勢二:跨界應用 家電到手機,都適用它的設計

但如果安謀不擴大合作,就不可能成長,因此婉拒德儀要求,安謀要做的事,就是讓市場的餅越來越大,讓客戶的商機不虞匱乏。

現在的安謀,從單價不到一美元的家電專用微處理器,到每顆兩百美元以上的伺服器用微處理器,都提出解決方案,讓客戶的商機變大,也才能造就安謀幾乎在人類生活中,無所不在的隱形晶片帝國。

再來,就是敏感的授權金及晶片專利費。以安謀最強的智慧型手機晶片為例,每支智慧型手機使用了五至六顆安謀架構晶片,一顆晶片的專利費僅新台幣兩元多至四元,數字小到讓IC設計公司沒感覺。

相較於英特爾的經營模式,從矽智財、設計、製造、封測到銷售一手包辦,幾乎是整條魚都吃下肚。

攤開英特爾去年財報,靠著賣晶片的英特爾,高階個人電腦處理器每顆售價就要新台幣萬元起跳,毛利率高達六五%,但因為背後龐大的營業費用,包括管理、研發、銷售成本,淨利率為二六‧二七%。

但只吃魚頭,靠著賣頭腦的安謀,毛利率只有二六‧三%,但淨利率二一‧一四%,英特爾將所有半導體供應鏈從魚頭、魚肚到魚尾全都吃下,也只比安謀多賺不到六個百分點,安謀架構的應用範圍,卻比英特爾廣得多。

論獲利能力,它不輸英特爾;論前景,它未來看好,這正是資本市場給予高度評價,讓它平均每位員工創造的市值是英特爾五‧二倍的原因。

優勢三:省電思維 搭上行動裝置時代,前景看好

晨星半導體董事長梁公偉分析,現在的英特爾已經把安謀當成頭號敵人在觀察,因為整個科技產業的發展,已經朝向行動裝置時代,在這個戰場,英特爾已經不具備優勢。

「這不是英特爾的錯,過去英特爾在個人電腦市場就已忙不完了,安謀是從手機市場跨過界來跟英特爾競爭。」梁公偉說。現在的英特爾已經陷入「competitive trap」(競爭陷阱),面對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對手。

關鍵,就在安謀與英特爾,完全不同的設計思維。

當記者在劍橋的安謀執行長華倫‧伊斯特(Warren East)辦公室進行專訪時,一進入辦公室,伊斯特的第一句話是:「對不起,我沒開燈,這樣拍照、採訪沒關係吧?」

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伊斯特個人的習慣,沒想到,我再到安謀技術長麥克‧穆勒(Mike Muller)辦公室時,他也一樣不開燈,跟伊斯特一樣只打開門、開窗戶用自然光對談。

這個習慣,來自於安謀成立時的基本信念:省電、省成本。

伊斯特說,「Acorn(安謀前身)設計微處理器時,就決定做一件不同的事,決定要設計更小、更簡單的東西,低耗電、低成本就成了我們的微處理器設計的基本守則,一定要思考省電。」

他更進一步說,「就英特爾發展的歷史來看,他們想的是運算能力(computing performance),所以他們從一八六到二八六,再到三八六,不斷的演進,每一代新的晶片,都要比下一代更快。安謀想的進步,不只是運算得更快,而 是如何有效率(efficiency)。如果你追求的是如何越來越快,就很難省電,手機就是一個很好測試晶片效率差異的產品。」

因為手機電池的大小是固定的,而電池技術的進步也很有限,安謀的省電思維正好符合手機的需求,讓安謀成為全球手機晶片背後的霸主。

從手機所衍生出來的行動裝置,也因此成為安謀的主要戰場。

安謀從一九八五年(編按:當時是Acorn電腦公司旗下部門)設計出第一款ARM1微處理器,技術演進至今,現在安謀處理器已比當年運算速度快六百倍,體積只有當年的八百分之一,耗電量更是當年的六百分之一。

「現在就連英特爾,內部都在研發ARM-like(類安謀)架構的CPU,」一位半導體業者透露。

優勢四:夥伴關係分享利潤不通吃,具成本優勢

若以安謀針對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開發的最新Cortex A9雙核心處理器為例,在重度使用之下,平均電耗還不到現行最低功耗單核心英特爾X86小筆電處理器裝置的五○%。

不僅省電,因為與半導體供應鏈共同分享利潤,就連成本,安謀架構也比英特爾更具優勢。

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分析,目前一台個人電腦平均成本五百美元中,英特爾分走其中一百五十美元至兩百美元,微軟賺走一百美元,兩者合計成本在二百五 十至三百美元;若改採Android及ARM架構,兩個成本各約五十美元,使用Android+ARM只要一百美元成本,是Wintel架構的三分之一。

當「Wintel(Windows+Intel)與「AnARM」(Android+ARM)兩大陣營對決,誰有競爭力?從成本與經營模式看,答案很明顯。

「未來的行動裝置微處理器戰場,安謀與英特爾將展開一場獅王爭霸,安謀像是一隻新獅王,率領著高通、恩威迪亞(nVIDIA)等獅群,這些半導體公司個個 年輕力壯,相較之下,英特爾像是隻年老力衰的獅王,想盡辦法捍衛自己的領土。」楊勝帆指出,英特爾計畫推出低耗能的微處理器,但最快要明年下半年才會推 出。

也就是說,英特爾的反擊,最快也得一年後才能出手。

「英特爾未來設計出的產品,能否與安謀抗衡,還難以評估。」楊勝帆認為,「但以現在科技產品演進的速度,一年後,恐怕市場就已經大勢底定了。」

【延伸閱讀】無所不在的隱形帝國!—安謀晶片各項產品市占率

微處理器市占10% 客戶:福特、任天堂硬碟市占85% 客戶:希捷、東芝網路設備市占25% 客戶:AWOX印表機市占65% 客戶:惠普、富士通平板電腦市占99% 客戶:iPad、Kindle、黑莓PlayBook手機市占95% 客戶:諾基亞、蘋果、摩托羅拉、三星、HTC數位電視市占35% 客戶:三星、Sony Bravia、Vizio

註:市占為2011年預估值資料來源:安謀今年第1季財報、安謀官網整理:劉于甄

【延伸閱讀】安謀、英特爾經營模式比較

安謀模式:分享、開放

優點:夥伴多、市場大 缺點:單價低、對客戶依賴高

開放的安謀,有錢大家賺!

矽智財-安謀提供設計圖IC設計-聯發科 (付簽約金給安謀)IC製造-台積電IC封測-日月光晶片銷售-聯發科(付晶片專利費給安謀)

英特爾模式:主導、封閉

優點:獲利高、有效率 缺點:夥伴少、市場受限

封閉的英特爾,一條龍全都包!矽智財、IC設計、IC製造、IC封測、晶片銷售一手包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9

地鐵信號安全威脅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87734&time=2011-08-05&cl=115&page=all

地鐵運營中出現的信號系統故障,也完全可能像動車追尾事故一樣奪人性命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於達維

 

  上海地鐵列車竟然開錯了車道。7月28日晚高峰,一列滿載乘客、本應開往航中路方向的上海地鐵10號線列車,反常地朝虹橋火車站方向開出。

很多城市居民乘坐地鐵的次數遠遠多於動車或高鐵,地鐵信號安全至關重要。張海峰/CFP


  為上海地鐵10號線提供信號系統的,正是甬溫線信號系統供貨商之一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下稱卡斯柯)。卡斯柯由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下稱通號集團)和阿爾斯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近年來在中國承建了多條高鐵和地鐵線路的信號系統。

  上海鐵路局初步分析稱,甬溫線「7·23」動車追尾慘劇的原因之一是信號系統設計缺陷。錯誤的綠燈信號,在瞬間奪走至少40個鮮活的生命。

  地鐵運營中出現的信號系統故障,也完全可能像動車追尾事故那樣奪人性命。2009年6月22日,美國華盛頓地鐵因信號故障發生追尾事故,九人死亡。2009年12月22日,上海地鐵1號線也出現追尾事故,如果不是司機及時制動,後果不堪設想。

  對很多城市居民來講,乘坐地鐵的次數遠遠多於動車或高鐵,地鐵信號安全至關重要。

卡斯柯不良記錄

  7月29日下午,運營方上海申通地鐵公司發佈調查結果稱,上海地鐵10號線實施CBTC(基於無線通訊的信號控制系統)信號升級調試時,發生信息阻塞故障,致使後一列車重複使用前一列開往虹橋火車站列車的進路信號。

  這種CBTC系統,是卡斯柯從法國母公司阿爾斯通引進的Urbalis888,此前已在北京地鐵2號線和機場線使用。

  對於網上流行的「上海地鐵出現逆行」的說法,上海申通地鐵公司辦公室主任金嘉模告訴財新《新世紀》,其實並非逆行,因為10號線為「Y」字形,在龍溪路站分成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虹橋火車站,一個方向是航中路,都是順行的,只是開錯了岔道。

  卡斯柯網站稱,上海軌交10號線信號系統「預計於2011年6月30日開通全功能的CBTC系統,並計劃於2011年10月底之前實現全自動無人駕駛功能」。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周磊山教授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系統調試起碼應該在不載客的時候進行。對於這一質疑,金嘉模回應稱,10號線的空載調試已經完成,必須進行載人調試。

  但一位業內專家指出,載重測試往往採用沙袋,而不是在正常運行的載人列車上調試。

  8月2日,上海地鐵10號線再次出現故障。當天上午,一趟開往新江灣城方向的列車因主控制器故障,無法繼續開行,車門亦無法打開。

  實際上,卡斯柯的信號系統在地鐵線路上出現故障,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2009年12月22日,上海地鐵1號線下行至上海火車站的117號車,車尾與中山北路至火車站下行的150號車側面碰撞。所幸被撞的117號車為空車,且150號車司機眼疾手快,採取緊急制動措施,未造成人員傷亡。

  事故調查認定,2001年地鐵1號線上海火車站站改造項目的配線圖修改時,因設計技術人員工作疏漏,N11-1438區段編碼電路配線出錯。事 故當天,運營部門因供電系統故障而採用臨時非正常交路折返,信號系統在這一區段向150號車錯誤地發送65公里/小時的速度碼,造成制動距離不足。卡斯柯 作為該項目的總包方,承擔事故責任。申通地鐵則在信息告知、應急救援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承擔管理責任。

  8月2日,瞭解當時調查的一位專家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地鐵線路只是在有道岔的區域和折返線設置地面信號機,站與站之間的線路分成一個個軌道區段,也叫閉塞分區,控制室給列車發送每個區段上的速度碼,列車根據速度碼自動在線路上運行。

  正常情況下,線路上如果有列車佔用,其後方的各個閉塞分區發出的速度碼序列應該依次為0,0,20,35,45,55,65,80。進入上海火 車站的下行列車,以時速65至80公里的速度通過N11-1438區段。但是,出現供電故障後,117號車需要在上海火車站的下行入口處折返,從對面的上 行線返回。因此,N11-1438區段應該發送「0」速度碼,以確保150號列車在這個下行入口處之前停車。

  但是,該區段速度信號配線錯誤,給150號列車實際發送的是「65」速度碼,速度碼序列依次為0,65,20,35,45,55,65,80。而該軌道區段只有118米,無法滿足時速65公里狀態下的制動距離。

  為了分析事故原因,相關技術人員回溯事故,並實地測試,證實N11-1438區段在事故當時確實發送了「65」速度碼。

  此次事故並未影響卡斯柯拿下上海地鐵更多項目。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多位業內專家至今都不知道,卡斯柯是否真正承擔了事故責任。至於普通公眾,更加無從知曉。

  8月1日,財新《新世紀》記者來到位於上海閘北區西藏北路489號的卡斯柯公司,在公司前台表明記者身份後,接待小姐稱公司領導都不在。次日,財新《新世紀》記者再次致電該公司,電話接線員表示已經接到公司領導指令,不接受任何採訪。

地鐵大躍進安全隱患

  和高鐵近年來的大規模發展類似,地鐵建設在中國也走上了快車道。

  卡斯柯以及背後的通號集團和阿爾斯通,都是高鐵和地鐵大躍進的受益者。該公司於1986年成立,是中國鐵路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業內人士透露, 卡斯柯最初只是負責法國阿爾斯通設備在中國的組裝和安裝,並無核心技術。該公司副總工程師孫軍峰接受媒體採訪時則稱,2000年初公司將硬件生產外包,主 要做信號產品的軟件開發。

  目前,卡斯柯多項技術仍來自阿爾斯通,但也擁有一部分與自動監控等有關的技術。公司宣傳材料稱,「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中對列車位置實現動態跟蹤的方法」這項專利的相關產品,在2010年實現銷售3億餘元。

  即使在那些卡斯柯未能參與的地鐵線路上,也常常可以發現通號集團的身影。其中,通號集團與西門子組成的聯合體,就獲得了北京地鐵10號線、深圳地鐵1號線續建線等線路信號系統的採購合同。

  出現故障或存在隱患的,也不僅僅是卡斯柯。深圳地鐵集團運營分公司胡活力及其同事發表論文披露,深圳地鐵1號線開通後,長達數年時間內,由於信 號系統故障等因素,一直存在列車出站剛啟動時就發生緊急制動的現象;廣州地鐵運營總部陳裕波及其同事亦撰文透露,廣州地鐵2號線開通後,僅2009年1月 至11月就發生33起信號機故障,嚴重影響列車運行。而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地鐵1號線和廣州地鐵2號線均採用了西門子的信號系統和部分國內配套設備。

  即使信號系統供應商確實擁有成熟的技術,如果施工運營維護管理等環節跟不上,或者是缺乏訓練有素的技術人員,也容易出現故障甚至事故。前述業內 專家透露,在上海地鐵「12·22」事故調查中,從配線圖上其實可以看出錯誤。而令人痛心的是,現在中國研究鐵路和地鐵信號控制系統的人其實非常少,這個 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人數也滿足不了需求。

  他還說,信號行業有個最大的原則是故障導向安全原則,即出現非正常情況時系統自動導向到安全狀態,信號系統因雷擊出現故障,也必須導向安全,「絕對不能紅燈出了故障變成綠燈,這是最起碼的。如果出現這樣的問題,公司肯定完蛋,他們連信號的基本原則都沒搞清楚。」

  周磊山教授亦表示,如果信號系統有故障,應該自動變紅燈,如果前方有鋼軌被列車佔用,也應該是紅燈,「我到現在也沒搞明白,怎麼會出動車追尾這個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66

威脅麗嬰房的中國通路黑馬股

2011-10-24  TCW




一隻「黃色小鴨」毛利率竟然接近 六成,不只是兩岸許多爸媽買給嬰幼兒的品牌新寵,還是一檔威脅麗嬰房的中國通路概念股,近期連美國最大網路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Amazon)都和它洽談 合作。這隻黃色小鴨的幕後推手,正是來自台灣的東凌公司。

中國銷售通路破千家連新疆、內蒙都有據點

東凌近五年在兩岸賣出上百萬個練習杯(編按:嬰兒斷奶後學習喝水用的杯子);現階段在中國擁有超過兩百家自有直營店,包括上海港匯廣場等徐家匯商圈、北京 王府井百貨都在內。若加總經銷通路則破千家,連西北的新疆、內蒙古也有據點。

台灣經銷商世岱嬰兒用品總經理李春甫指出,相較奇哥、麗嬰房及興櫃的儀大都以代理童裝品牌為主,東凌則是台灣唯一自有品牌嬰幼兒用品商。

股本二億五千萬元,約僅麗嬰房八分之一的東凌,去年營收九億五千萬元、毛利率五七%、每股盈餘(EPS)破五元,除營收規模外,獲利能力比去年毛利率四 四%、EPS一.八元的麗嬰房更好。

東凌其實是從禮品文具小廠起家,西進布局不到十年,躋身兩岸前三大童裝與嬰幼兒品牌通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時間回到一九八八年,東凌總經理許復進離開雜貨貿易公司,夫妻拿出五十萬元創業。看到迪士尼、凱蒂貓等肖像可延伸無數商品,萌生品牌概念,沒資源的他只能 先在台南蓋間小廠,生產絨毛玩具。沒想到,資金幾乎全數投入事業,夫妻倆馬上面臨生計問題,「最苦的時候,第二個小孩還沒滿月,太太要坐月子,身上只剩一 千元,」回憶當時低潮,許復進仍歷歷在目。

一九九○年,機會終於降臨。他接獲美國客戶幼兒水中玩具訂單,客戶市調結果中,小鴨、熊、大象、狗、青蛙最受兒童歡迎,每次訂單又以小鴨造型占四成最多, 他嗅出商機,隔年申請黃色小鴨商標,把品牌概念引進禮品生意。

遇到景氣大好,公司年營收破千萬元,讓他賺到第一桶金;偏偏一九九二年,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從一比四十大幅升值到一比二十五,禮品生意只能苦尋轉型。

一年開發五十項新品由年輕媽媽組研發團隊

一九九四年,許復進看到公司不少新婚媽媽,便把黃色小鴨商品年齡向下延伸,替品牌找出路。當時嬰幼兒用品市場較無品牌概念,只求便宜、堪用,他卻看到切入 機會。「走代理有區域、生產類別限制,品牌則可自己研發、布局全球,」為求產品區隔,當同業用模具廠既有公模生產,他卻甘願每一模具至少花六個月,從自行 繪製設計圖、開手工模、修改等過程扎下基本功。

此外,東凌研發團隊由數十位年輕媽媽負責,很懂使用者需求,又可試用,不斷微調到最好。以練習杯為例,為改善過去市面練習杯易倒問題,便加寬底部;握把會 滑,添加止滑功能;結合衛生與安全趨勢,把固定吸管改分段方便清洗,且材質運用奶嘴原料的食品級活性矽膠,而非工業級。

雙方合作逾二十年,立台彩色印刷董事長羅文章觀察,早期嬰幼兒用品不重安全、外觀等品質,許復進從創業開始便多花至少一成成本,選用較好原料,成品售價約 比同業貴兩成,初期因此吃足苦頭。

在品牌未深植人心階段,每開發一個模具,數十萬元的投資,對中小企業是極大壓力,何況還是一年至少開發三十個模具。

「開發出來一片茫茫,客戶通路在哪?最多庫存時有五千多萬(元),」許復進不諱言,別人不買他照樣要新開發模具、商品,連親戚朋友列他為借錢拒絕往來戶也 不放棄,「要堅持(品牌)會很辛苦,可是放棄就什麼都沒了。」

隨著產品逐漸開發,他過去經營禮品生意時的香港客人開始下單,獲香港年輕媽媽青睞打開外銷市場,再把獲利投入模具設計,墊高競爭門檻。

「嬰兒用品有個好處,開發後近二十年來很少淘汰,」許復進解釋,不像一般消費品有流行性顧慮,這類商品只有嬰兒誕生時消費,對消費者來說都是全新商品,可 不斷隨產品開發累積品項與研發實力。

經營自有品牌的他,省下同業約占成本兩成的品牌代理授權金,拿來做商品開發,每年投資五十個模具、耗資近千萬元,如今東凌嬰幼兒用品品項已達一千二百種, 其中童裝、嬰幼兒用品各半,相較一般代理同業不到百項的嬰幼兒用品,可說業者之最,也成了它自有品牌外一大競爭優勢。

上千品項居業界之冠營運模式同業難以複製

他透露,曾有同業想學他的營運模式,後來評估自行開模時間、成本,只能放棄。 這樣的布局,在○二年西進中國打品牌時發揮了功效。原來,東凌上千種嬰幼兒用品讓百貨公司埋單、邀請進駐。

二○○五年,受惠黑心商品事件,中國消費意識抬頭,黃色小鴨用品一夕看漲,自有與經銷直營店破百家,進入快速成長期。今年再摘下「上海知名品牌」,品牌形 象又獲提升。

漸站穩兩岸市場後,東凌一○年又布局美國市場,已有六家直營店,印度則是下一拓展重點。儘管海外布局可彌補台灣少子化問題,但能否持續研發受全球市場歡迎 的商品,仍是東凌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6

雜誌業如何應對互聯網帶來的威脅 非新聞就是好新聞

http://www.eeo.com.cn/2012/0615/228238.shtml

經濟觀察網 綜合報導 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興起,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像雜誌一樣的傳統媒體該如何應對傳媒生態的改變呢?順應潮流發展電子閱讀、創新商業模式轉型成為營銷服務公司,或繼續堅守迎合小眾讀者,都不失為合理的應變方式。

《經濟學人》雜誌刊文詳解雜誌業的生存現狀和發展趨勢。

「紙媒已死」在幾年前是很常見的說法。雜誌和報紙賴以生存的高額廣告費用正在向網站轉移,但收入不算多。對於出版商來說,這好像暴風驟雨衝擊他們的生意。

風暴過後,新的出版前景出現了。曾經如此統一的行業——通過共同特點和情感凝聚讀者,為他們寫作,同時銷售廣告——已經分裂成了許多不同種類。

硬新聞可能是最難盈利的。它變得越來越迅速、持續和商品化(就想食用油和大米一樣,消費者並不關心它們的出處)。除極個別情況之外,通過新聞賺錢意 味著向大眾兜售廉價的消息,通過廣告盈利;或者向小眾出售昂貴的但是重要的新聞,通過訂閱盈利。這兩種模式的競爭都很激烈;在富裕國家,很多報紙都關閉 了。

但是在雜誌中出現了一種新的樂觀情緒。受經濟衰退影響最深的北美地區,從2011年開始連續兩年,新成立的雜誌多於倒閉的雜誌。美國雜誌出版商協會(MPA)報告,雜誌受眾的增長速度快於電視觀眾和報紙讀者,尤其是在年輕群體中。(見下表)

 

 

與報紙不同,大多數雜誌的分類廣告並沒有流失到網絡,而且雜誌內容擁有更長的閱讀壽命。美國赫斯特雜誌集團(Hearst Magazines)總裁大衛·凱里說,最重要的一點,雜誌象徵願景:「它們很好的啟發了你的夢想」。人們對自己閱讀的雜誌認同度很高,所以廣告商喜歡雜 誌:德國印刷媒體出版商布爾達傳媒集團(Hubert Burda Media)的主席約翰-伯恩哈德·卡倫表示,雜誌依舊是品牌建立的核心。

奢侈品雜誌出現在新興市場,那裡迅速崛起的中產階級走入了廣告商的視野,這就是這類雜誌格外成功的原因。例如,在巴西,愛伯利爾集團創辦了家居雜誌《 Minha Casa》,在兩年內成為這個行業的領頭羊,這多虧關注了新近購房者。

回看美國。根據美國出版商信息管理局(Publishers Information Bureau,簡稱PIB)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雜誌廣告頁面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下降。美國雜誌出版商協會的負責人尼娜·林克表示,在一定程度上,這是週期 性的,並不是數字形式廣告數量的增長的原因。

數字廣告曾經處境尷尬。在網絡上,數字廣告的價值通常只是印刷媒體上的一小部分。但是平板電腦,比如蘋果的iPad,改變了這一情況。

iPad僅僅問世兩年,大多數雜誌的ipad版本訂閱也還不足一年;美國雜誌出版商協會4月份提出平板電腦廣告的測量標準。已有一些跡象表明,廣告 商能夠接受平板電腦廣告價格高於網站價格,因為平板電腦上的雜誌與印刷版的雜誌更相似:引人入勝、設計精美,代替了網站上密集的文字和鏈接。

出版商依舊在形式方面進行嘗試:一些雜誌的印刷版和數字版基本差不多,還有一些出版商則更多嘗試互動形式。赫斯特集團的 《Cosmopolitan》雜誌發行了數字版本的《Cosmo for Guys》,為身處困擾的男士闡釋女性心裡;早期的雜誌包括3D形式的可旋轉觀看的圖片。誰說亮閃閃的雜誌沒有教育意義的?

但是,明智的出版商正在尋找更少依賴廣告商的辦法。他們寄希望與不止通過訂閱盈利,還通過其他資源盈利。如今,「你需要5到6種收入來源依保證各項業務順利進行,」 凱里先生說。由需求激發,由技術實現,雜誌「開啟了一條在幾年前根本無法想像的新道路,」林克女士說。

除了依賴讀者和選題保證發行量外,雜誌還能做什麼呢?很多雜誌正在轉型,從廣告載體變成營銷服務公司,提供給廣告客戶無限接近讀者的新方法。旅行雜 誌的網站能夠實現跟蹤,確定讀者最終是否購買了他們推銷的旅行套餐,並從中分成。卡倫先生說,「我把這個當做廣告,人們稱之為廣告的東西確實在衰落,但是 更廣泛意義上的廣告卻沒有。」

其他商業形式陸續出現,包括不斷增加的會議或者慶典活動,把雜誌名稱的使用權出售給產品,比如化妝品,與購物網站和優惠券網站的合作,比如 Groupon。一些成功的新雜誌源自電視節目,比如赫斯特集團的Food Network、HGTV(一檔家居裝飾類節目)和BBC的Top Gear(汽車節目)。很多國家的中產階級群體都在擴大,國際間的特許經營項目運行得很好;赫斯特集團的《Cosmopolitan》雜誌目前已在66個 國家發行不同版本。

還有更多玄妙的商業模式。全球性的前衛雜誌《Monocle》聲稱,其去年秋天開辦的一檔在線廣播頻道一開播就盈利了,因為傳統的商業廣播電台從未 向其聽眾傳達高端廣告客戶的訴求。《Atavist》是一本在ipad上發行的月刊雜誌,內容為非文學性深度報導。該雜誌通過授權其他人使用其ipad上 的排版軟件賺錢。

忠誠度意味著盈利

雜誌凝聚讀者的能力造就了一些小規模的、奇特的成功案例。XXI,一本法國新聞季刊,沒有廣告,沒有網絡版,只在書店銷售;看起來好像利用了法式的 文化傳統和聚集在巴黎求知慾旺盛的讀者。德國的Landlust雜誌,推崇接近自然的慢生活方式,只發行印刷版,在正式運營7年後,發行量穩定在大約 100萬本。只要有咖啡桌,人們就想在上面放點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20

對股市的長期威脅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c66h.html
- 摘自張化橋的新書《避開股市的地雷》,

最近幾年,兩股勢力一直威脅著股市。我看,未來的趨勢會加劇。

(1)信託產品和銀行的理財產品大幅增加。這些東西都是在政府不肯放鬆存款利率管制的情況下,咱們中國人發明的蠶食銀行存款的辦法。

(2)小額貸款,典當,民間借貸和私募債券的大幅增長。

對於股民來講,這兩股勢力意味著購買股票的機會成本在上升。給股票估值時,貼現率上升了, 參照系變了。

雖然我不相信政府會在中短期實行利率市場化,但是社會利率的加權平均數正在不斷上移。這是事實。它對股市的估值是個威脅。

經過修正, 社會利率的倒數就是股市的市盈率。即使每個股民都是傻瓜, 市場一定不傻, 至少中長期不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77

美國低價能源威脅歐洲製造業競爭力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771

FT: 由於北美洲有廉價天然頁岩氣的優勢,幾家德國最大的公司警告,歐洲和北美洲就製造業中心的競爭可能會受到能源價格上升的威脅。

根據德國工業遊說組織BDI的測算,美國公司在能源成本方面的優勢將會至少持續到2020年。

這一能源方面的差異會影響到類似拜耳與巴斯夫等德國製造企業。

有些高管擔心,由於美國和歐洲能源成本上的差別,許多原本將會在歐洲投資能源密集型製造企業的公司將會轉向美國。

作為一家德國的化工品公司,巴斯夫負責歐洲的高管Harald Schwager告訴金融時報:「我們歐洲人現在付出的天然氣價格是美國人的4-5倍,這對歐洲的生產點來說無疑意味著更多的競爭。」

德國醫藥和塑料生產商拜耳的總裁Marijn Dekkers還告訴金融時報:「歐洲的能源價格,尤其是德國的還將上漲。這對於好幾個領域的競爭力會產生影響。」

在未來幾天將發佈的公報中,BDI預計美國的天然氣價格將在2020年前都維持在16歐元每兆瓦特小時,和2008年巔峰時期價格相比下降了40%。

相比之下,德國的天然氣價格則會從49歐元每兆瓦小時上升到61歐元,在2020年前上升27%。

除此之外,德國的工業界還擔心默克爾在2022年前完全停止使用核能,改用可再生能源的計劃會使這一問題雪上加霜。

諮詢公司BCG根據BDI的預計得出德國工業用戶在2020年的電價將從現時的90歐元每兆千瓦小時上升至98歐元甚至110歐元每兆瓦小時。而在同一時期內美國的電價則會從48歐元上升到54歐元。

Harald Schwager表示:「歐洲的政治家們要注意不能在已經昂貴的能源價格上再收取新的稅收或其他費用。」他所指的是現在德國針對大型工業企業以外單位收取的再生能源費。

BDI將歐洲區的能源缺乏問題歸結於高價的長期汽油合同和美國汽油出口的不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83

機會、威脅為何很難分清楚?

2012-12-03  TCW
 
 

 

在五力分析出現前。SWOT分析是最常被用的競爭態勢分析工具。它透過評價企業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競爭市場上的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等四條路徑以決定戰略方法與定位。

SWOT分析並非不能再被使用,「但就是六十分的工具,」「你必須要有洞見。」湯明哲說。

洞見的差異,會讓不同的人,用同一套工具去分析一個產業,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

只從表面資訊判斷策略,易入險境

以一九八○年代,星巴克(Starbucks)開啟連鎖之路時,美國正開始認為,咖啡是不健康的飲品,而當時,人們一天喝的咖啡量已經達到兩杯的飽和點。有人看來,這正是威脅點,但是,看在星巴克眼中,卻可能是機會,因為只要他們能提供更好的情境喝咖啡,就能改變人們對咖啡的看法,還會為一杯咖啡付更多錢。

只從字面資訊就判斷策略,很容易把企業推到險境。DRAM產業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九九五年,從SWOT分析看來,DRAM絕對是可以做的行業,PC產業正在高成長,需要更多DRAM是機會,台灣半導體業以台積電與聯電為首正蓬勃,不缺半導體製程工程師,且還有台灣錢淹腳目的優勢,唯一的劣勢是沒有設計圖,但可以用外購技術來解決。以當年台灣十二吋晶圓的生產技術,去做低階的DRAM產品,絕對可以賺錢。

面板、太陽能產業都是血淋淋例子

但是台灣卻沒有更深層看到,風險在價值鏈的分配問題。

簡單的說,廣達與仁寶等大廠的價值鏈風險,其實是在客戶身上,所以,若客戶開的價格低於成本,廣達頂多不接單,也不至於大賠,但是,DRAM產業結構卻不同,因為每生產一顆就要付出權利金,成本是固定的,但是,價格卻是被供需決定,風險完全沒辦法轉嫁。最後只能眼見獲利暴起暴落,但卻無計可施!

讓台灣慘賠的面板與太陽能產業,看來都是台商看到「大成長」(看到機會),判斷自己「有能力」(有製造優勢下)的簡單決策。

「策略其實是很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考)的!」湯明哲補充。SWOT分析只是基本步驟,後續若無法看更深,反還會誤導你進入險境。

【延伸閱讀】1分鐘看SWOT分析

優勢(Strength)在這個新任務,我有什麼強項?

劣勢(Weakness)我的不足處是什麼?

機會(Opportunity)外在環境看來,幫助這個新任務成功的機會是?

威脅(Threat)外在環境有什麼不利此任務的威脅?

1960年代由已故的史丹佛大學研究學者Albert Humphrey提出。這是最廣為人知的企業競爭態勢分析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11

謠言的力量連黑客都比不過,博客成網絡最大威脅!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7978.html

本文編譯自〈Bloggers, not hackers, are the real cyber threat〉,作者為Ryan Holiday,他擔任美國知名服飾品牌American Apparel的營銷總監,並曾出版暢銷書《Trust Me, I'm Lying: Confessions of a Media Manipulator》)。

網絡攻擊搞得人心惶惶,無分大企業小公司都急著花錢消災。根據Mashable 的報導,去年網絡保險購買激增了33%,這錢不能說花得毫無道理,畢竟大家都不想被黑客攻擊,除了安全漏洞有疑慮,內部數據資料大走光可是會糗翻天。

不過企業面對的危機,可不只猶如盜用信用卡般顯而易見的網絡攻擊。有些威脅以幽微曲折的方式逼近,無可防範,而它所造成的傷害以及後續效應更難以估計。

博客攻擊(blog attack)就是愈發險峻的破壞形式。你或你的公司已經做好聲譽隨時因為某篇博客文章而毀於一旦的準備了嗎?

日前美國媒體《The Daily Caller》報導美國參議員Robert Menendez 在多明尼加共和國買春,嫖的還是雛妓,想當然爾這則新聞很快在網絡延燒,Menendez 還來不及反應,近來總隨著博客起舞的主流媒體當然馬上隨之跟進,事件越演越烈最後成了全國性的醜聞。

後來,當地妓女坦承她們收錢捏造故事(並且她們早已成年),但這已不重要了。博客忙著一層一層揭開實際上不存在的瘡疤,Menendez 眼睜睜看著自己捲入假醜聞風暴,他束手無策。

企業同樣疲於應付

不只政界容易成為箭靶,商界同樣蒙受不白之冤帶來的巨大損失。

科技新聞網站Engadget 曾經發表一篇指陳蘋果新iPhone 和蘋果操作系統將延遲上市的文章,造成蘋果股價蒸發40 多億,而這則消息來自一封造假的email。

曾有一名博客指控美國脫口秀節目《The Daily Show》性別歧視,這名博客事實上是拿錢辦事,該篇控訴文點擊率有多少,她就可以拿到多少美金。

法國食品飲料集團Danone 遭巴西影片製作人Fernando Motolese 恫嚇,他拍了一支惡搞優格引發人體腸胃反應的影片放上網絡,要Danone 按照觀看次數付錢給他,否則就要公開另外一支加上糞便的超惡版本。

諸如此類的威脅如影隨形。不懷好意的人們搬弄是非,瞎掰幾個故事便可能造成蝴蝶效應,抓了根小辮子就擴大渲染成十惡不赦,加之網絡傳播飛快的速度,輕而易舉為他們攻擊的對象帶來難以抹滅的傷害。上餐館服務生一個小小的疏失令消費者心生不滿,回家上Consumerist 網站(編按:美國消費者保護組織)哭訴是報復的最佳管道。

黑客好躲,博客難防

plot-misinformation-correction

圖為SocialFlow研發副總裁Gilad Lotan所做的Twitter傳佈研究,綠線與藍線分別為為錯誤訊息與改正訊息的傳播速度。來源:poynter

企業大可鋪設天羅地網阻擋黑客的蓄意攻擊,就算真的慘敗也還有補救的機會,但是面對軟性資產如商譽被誣衊或品牌影響力遭侵蝕,可不是砸錢就挽回得了。散播流言蜚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容易形成巨大的煽動力量,一份研究指出,「非真實」的推文(tweets)流傳的速度之快,事後修正的推文遠比不上。這表示無論出自什麼原因,不高興的消費者或不道德的競爭者輕鬆就能在網絡上掀起病毒般迅速蔓延的攻擊,而遭侮蔑的對象百口莫辯。

如果新聞週期是由讀者點擊率所決定;如果週期變換太快,新聞總是在「據傳」階段就發佈出去;如果政治人物因未經證實的醜聞受到壓力而辭職下台;如果光是謠言就能撼動企業數百萬市值…我們所有人其實都可能因此付出代價。

只是,這種危機沒有保險可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