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蒙能解畫半桶水股價返鄉無了期 李華華


2011-7-13  AD





 

變身股始祖、彤叔大掌櫃魯連成打骰嘅蒙古能源(276)到底幾時修成正果?有貨喺手嘅小股東又幾時先有真銀落袋呢?

運煤鋪路八八九九

蒙能投資者關係部阿頭Gordon潘東凱(圖)話,個礦o依家進入最後直路,運煤嘅路已經鋪得八八九九喇,全程300公里,仲差6公里就搞掂,之後,只要過埋蒙古政府嗰關,就可以正式投產咁話。

Gordon又補多句話,公司掘煤嘅工程,其實每日都做緊,只不過一日未收到批文,一日都未賣得咁解……即係,佢都唔知幾時係真正有收入嘅大日子囉!

點 解Gordon無喇喇會同華華解畫呢?查實早排市場盛傳蒙能喺外蒙古有幾個採礦經營權可能會俾當地政府收番,股價即時跌到一仆一碌,雖然蒙能之後澄清話冇 咁嘅事,但都元氣大傷,話時話,蒙能今年累積已經跌咗五十六個巴仙,解畫又解到半桶水咁,一股廿幾蚊嘅光輝歲月,只能成追憶,真係有生之年都未必可以再見 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3

半桶水才怕被批評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18.html
從前的止凡對人家的批評都很「上心」,很容易被人家指指點點就會感到不快,又會據理力爭地平反,總要證明自己是對的,證明自己是強人,證明人家才是錯的,對於對與錯非常執著。然而,人大了,工作經驗多了,另一階段的成長過程稱為「入世」,慢慢「入世」之後,個人的棱角又慢慢減低,個人變得圓滑,亦減少了很多憤世嫉俗的情感。

不少人都會討論「自大」跟「自信」的分別,這兩者很難分辨,不過有一點我觀察到的是「自大」者多是來自「自卑」,而「自信」者是來自對自己的信心。對於被批評的反應,自大者(或自卑者)都會非常強烈,但自信者就不會那麼「上心」,何解呢?

其中一個主因是「半桶水」的人才會怕被人家批評,而自大者多是只得「半桶水」而已,打重心底還有一點點的自卑,所以要是被人家否定時,為要證明自己的「料子」,一定要作出強烈的反抗,一旦被批評就好像被人家觸動了什麼神經似的,準備開戰反擊,這個就是從前的我。

真正有料的人根本不會怕被人家批評,他們會聆聽,不認同的話可能會解釋一番,沒必要時就可能會「走開」避席,連解釋的氣力都省回。最大原因是真正有料之人並無不足之處,亦找到成功之道,早早能看出批評者的水平不足之處,這些都是有自信的人,他們會覺得能成功解釋使批評者明白道理其實是批評者的得益,批評者還是不明白道理的話,只是批評者的損失,不是自己的損失,過程中自己的情緒並無起伏。

以李嘉誠先生為例,如果有位批評者大肆宣揚李生是窮人思維,說李生根本不懂財富之道,你認為李生會有什麼反應呢?會生氣嗎?李生根本不會動氣去證明他的思維不窮,只會同情這位批評者無知,可能一笑之置。想想另一個情況,如果有批評者大肆宣揚止凡根本不懂財務知識,我又應該有何反應呢?

以上情況,老實一點,在多年前開 blog 初期,如果聽到這樣的言論,又或者到 forum 留言遭到惡言指罵,冷嘲熱諷的話,我一定會努力反駁,亦會感到不快。回想起來主要是因為自己的確只得「半桶水」,對自己的財務知識信心不足,才對批評如此「上心」。

今天的心態已經不同了,不久前在其中一篇文章收到一個留言:「on9」,相信香港 blog 友一看便會明白這個留言的意思。我並沒有刪除這個留言,亦沒有動氣,還回應希望留言者把握學習機會,心想他不能在這 blog 拿走什麼,最終還是他「走寶」了吧。

當然,我對善意批評仍然以接納態度,批評是使自己進步的其中一個元素,但不會再好像被「踏中條尾」地發惡反駁,我想這也是個人修養的一個小進步,共勉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04

細奀時代:半桶水忌「沽注一擲」

1 : GS(14)@2017-06-22 08:01:51

電影《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的故事,是講述幾個基金經理如何在當年次按危機之中賺到盆滿缽滿,拍得非常好睇,可是半桶水的投資者,睇完恐怕只會學壞師,因為未曾睇中已挾死的機會實在非常之高。事實上,只要當年的泡沫維持多兩年,全部主角都已經英雄變狗熊,睇啱一樣破產。想起這齣舊戲,是因為聯儲局提出縮表,不少人以為借來的繁榮終於要歸還。可是市場根本毫不理會,一樣照升,睇淡的一班人,可能以當年的經驗作為借鏡,提振士氣,可是就算最終泡沫爆破,繼續無了期越高越淡,恐怕也捱不到重光日。何況自己認為現時的環境,和當年根本大大不同。其中一個關鍵的分別,是當年連脫衣舞孃也高槓桿出擊,手執幾層樓收租,現時則差不多日日有人喊爆煲,又有強勁辣招侍候,還是入市的一班人,事前一定諗過度過,不會太過草率。股市的情況也是一樣,長期成交低迷,炒風從來未見旺盛過,由專業投資者主導,又是個個計過晒數,另外衍生工具的影響力也今非昔比。


未曾睇中已挾死

收水、加息繼而縮表,過程固然是循序漸進,而且對市況的衝擊,很可能已經透過兩極化的走勢來呈現。識得玩資產遊戲的一班人,財雄勢大,面對資金量減少,似乎是將防守範圍收窄,長期買來買去都是同一批股份,個個股市的走勢都是二八分,兩成有運行,八成無希望。而由於識升的股票不少都是超級巨企,市場指數便長期不死,再加上一班自命不凡,死不信邪的淡友沽完又沽,反而提供了挾倉上升的動力。有人會形容目前的狀況是外強中乾,但更加貼切的應該是牛熊並存。最可憐的現象,是每次靠少數股票挾高指數到某個水平,淡友支撐不住,就會掉頭追落後,結果那些質素次一級的股票,的確因為水乾而炒不起,周而復始,指數升到爆,反而炒到頭頭碰著黑。今次走勢之如此吊詭,一來是因為市場參與者心理質素及策略,跟以往大有分別,二來是科技發展令到上市公司前景差異太大,雙重衝擊之下,以為還可以沽注一擲,相信只會未曾睇中已挾死,淪為笑柄而不會流傳佳話。



阿飛本欄逢周二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0/200617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2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