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掌握財務分析 莫買股如買廚具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4765

(原載於東周刊15/2/2011)

之前說過,投資高手,察覺大勢「大風起於萍末」時,悠然買進,到普通人「眼見方為實」、「恍然大悟」一刻搶買,乘勢獲取鉅利。現再作補充。

街上promoters,時有叫賣。所售產品,千奇百怪,配合賣者的聲線、形體動作,大有擁躉。美國電視購物節目主持,波沛爾(Ron Popeil,下稱波哥),可謂promoter之王。


不明用法不下注

波哥家族,專營廚房用具,自產自銷,出名新奇又好用。問題在於,人多畏新,未明點用,冒險買嚿垃圾,阻訂又花錢,常人不為。所以波家上下三代,例必自銷,唔明sell到你明。功力之深,據自述:「我班親戚,吉盒都賣到。」

要「表演」叫好叫座,瘋湧搶購,一字記曰:「明」。當年啱啱有錄影機,其實好正,唔使限時限刻追劇,又可翻睇。但初期滯銷,何解?賣機商戶,齋講:「新產品,正!睇說明書,實識用!」說明書枕頭咁厚,唔知頭唔知路,你試唔試?波家深明此道,只會親身直銷。

表演之初,先用感覺,而非道理,刺激觀眾。「你哋點切蕃茄?係咪一拮、一切,跟住一手都係?」風趣幽默,跟手產品出籠:「呢部萬能切菜機,嗱!睇吓個蕃茄!幾齊幾多片!一粒核都無少到!」

購買慾已初燃,但不明用法,觀眾仍不會「下注」。跟着就將步驟拆細,重覆又重覆,務求觀眾明白,卸下心防。「睇唔睇到?放喺呢度,嗱後面嘅朋友睇唔清楚,再示範多次…」最後成功說服買家,此機原應天上有,急急磅水,攪掂。

其實,普通人買股票,跟買廚具,實無差異。說明書,等於公司財務報表,資料最齊最真,但艱澀難明,看得五分鐘後,睡魔急call,口吐白沫。只有極少怪人,如芒格、是川銀藏,痴迷會計及商道,不嫌苦悶,才會畢生刻意練習分析之技。這些「看見別人看不到」的「FA達人」極寡,所以縱有公司,否極泰來,谷底回升時,股價只會是緩穩上升。

現實股市中,波哥的角色,分別由分析員和財經評論員擔當,務將艱澀難明的「說明書」,化成故事。分析員服侍基金經理,故事等於「研究報告」,重點:財務模型(financial models)、評論及目標價。而評論員,對象是普羅大眾,最有效之法,一如波哥賣廚具,必為刺激觀眾、易明的故仔,而非數字和商業模式。

古仔不斷重複

欲刺激觀眾,故仔的幻想空間,務須極其宏大,起碼升五倍、十倍。題目最好有「新」(新能源)、「網」(車聯網)、及萬能的「中」字。此外,老嫗能解,如「波斯登(3998)賣羽絨,逢冬天要揸」,和「故仔說一萬遍便成常識」,不在話下。重覆販賣SEXY古仔,撻著散戶,恍然大悟,瞓身押注,股價爆升,當是必然。摸頂坐艇,羞愧怒斬,在劫當難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兔年心願,望多分享分析財務三表的經驗,大家不用幫襯波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4

溫州直擊 團購買樓如買菜 「團長」:只要項目合適 隨時來港買樓

1 : GS(14)@2010-10-11 21:55:0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1011/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被稱為溫州炒樓團最資深「團長」的曾志豪,曾率領千百溫州炒樓團友征戰全國11年。這名曾聲言「溫州人買樓如買白菜」的團長,2008年底金融海嘯期間,組織了號稱「深圳千人購房團」,大舉在深圳掃房「撈底」,翌年樓市回升,聲言團友統統賺過五成利潤。曾志豪說:「這次經驗說明了溫州人投資眼光獨到,該出手時便出手。」

不過,溫州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張一力憂慮,過度炒作投資樓市,恐會造成溫州經濟單一化。今年8月溫州公布民企100強名單,當中五成都涉足了房地產。連溫州市政府也開始擔心,炒樓文化會造成投資失衡。

「團長」任職報館 11年帶隊百次

為了解「溫州炒樓團」的真正底蘊,本報記者早前親赴浙江溫州,專訪現職實為《溫州晚報》房產事務部客戶總監的炒樓團團長曾志豪。他說1999年已開始組織購房團,是當地資歷最深的團長,11年來帶團逾百次,走遍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購房。團員均來自《溫州晚報》房產投資俱樂部,現已有近3萬會員。

曾志豪解釋為何說「溫州人買樓如買白菜」,這跟他的經歷有關。「2001年我們首次帶大型團去上海買樓,全團大約150人,僅兩日行程,便有三分一人簽約,買了近100個單位,平均每人2套,總成交價65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事後外界掀起哄動,對溫州人的買樓能力另眼相看:「2年後,浦東國際華城等4個上海樓盤來溫州促銷,賣出200多套,國際華城兩天成交量,更去到1.2億元,再次引起上海及溫州地產界轟動。」

海嘯撈深圳樓 翌年勁賺五成

「自2004年後,我們漸由一團50、100人改為20人左右,覑重『少而精』,2008年底,內地樓市低迷,我們大膽以千人購房團作號召,策劃深圳等地的超大型購房活動。」「參加人數太多,具體成交額說不清,最重要是當時出手撈底的,於第二年樓市復蘇時,全部起碼賺了五成以上。」曾志豪說。

溫州人之所以成為焦點,跟他們喜歡組織購房團不無關係。「組團不是要張揚,而是團購『有覑數』。你想想,一個人去買一個單位,跟一團人去買一幢樓,哪一種更易向開發商爭取更高折扣?所以團購正好展示出溫州人投資精明。」

曾志豪表明,去年開始已考慮帶團來港買樓。「我們不會盲目組團,一定要香港開發商先來溫州推介,我們再根據反應,才決定是否率團前來。」他拍拍心口:「只要項目適合,我們立即可以起行,來港買樓!」

學者:過度炒樓礙企業創新

不過,溫州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張一力認為,今年8月溫州公布民企百強名單,當中近10家是直接從事房地產及建築業務,另外還有40多家其他行業的企業,也都涉足房地產。

換言之,一半溫州大企業都涉足房地產,「長此下去,社會灌輸買樓賺錢,民間資本都投放於地產上,其他領域的產業被冷待,大大阻礙企業和大學生的創新及創業能力」。

張一力認為,經濟單一化危機不會只在溫州發生,全國及至香港都有可能,「炒樓行為一直存在,關鍵是要有多元化的投資渠道供選擇」。今年6月,溫州政府成立了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主要工作是鼓勵當地民間資金投入不同領域,避免盲目傾向房地產,影響經濟全面發展。

(明報記者陳子凌溫州報道)

溫州購房團團長曾志豪(前)已有11年帶團年資,他表明很有興趣帶團來港,更聲言隨時可起行。(陳子凌攝)



在溫州一個房交會上,參展樓盤的宣傳語句﹕「不投(資)住宅,我們投(資)什麼?」,精警點出溫州人投資心態。(陳子凌攝)


2 : GS(14)@2010-10-11 21:55:41

媒體辦房展 成幕後推手
  2010年10月11日

【明報專訊】溫州炒樓團活躍全國,但據了解,除了個別是自發組團,溫州媒體才是炒樓團隊的真正幕後推手。

當地每年至少會有4個大型房地產展銷會,多由媒體提供展銷平台去吸引人流。地產商參加展銷會,物色買樓客戶,並刊登廣告。媒體最終賺取廣告收益。由於全國地產商都希望溫州人去買樓,所以這種利益掛鹇的運作模式,多年來都「合作良好」,地產廣告亦成為當地媒體最主要收入。

《溫州晚報》自設兩層展銷廳

例如《溫州晚報》9月10日在當地舉行了一場房交會,開幕前兩日,報章還附送參展樓盤廣告特刊。該報自2000年起也組織了多個「出外」的炒房團,足舻遍及神州,乃至美國、韓國、澳洲等國家,其辦公大樓1樓及2樓更設立樓盤展銷廳,方便招攬各地樓盤長期參展。

以去年11月該報舉辦的福州炒樓團為例,平均每家地產商支付給媒體的推廣開支,由5萬元至8萬元人民幣不等。
3 : GS(14)@2010-10-11 21:56:28

借貸寬鬆 造就炒家
  2010年10月11日

【明報專訊】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被稱為「溫州民間資本代言人」,他認為,溫州人愛買樓是不爭事實,買樓團更可細分為「炒樓團」及「購房團」,炒樓團顧名思義,團友多數短炒;購房團團友則多是長線投資或自住。至於哪些人參加什麼團?每取決於各人身處在「資本金字塔」哪一階層(見圖)

「概括而言,投資樓市的溫州人大約分為3類,居於金字塔『頂層』是大企業家,身家豐厚,買樓投資只是副業,或出於攀比心態,故特別喜歡豪宅;他們約佔全部溫州投資(樓市)客戶的5%,來香港買樓的也主要是他們。」



四分一民間資金投資房產

至於「中底層」這兩類溫州客,之所以較少在香港出現,據了解主要考慮資金流問題。香港的投資移民要求,申請者須至少有650萬港元投資在香港半年或以上,對於以短炒投機為主的散戶而言,半年未免太長。

人民銀行溫州支行副行長周松山上月指出,溫州目前民間資金估計有4898億元(人民幣.下同),但周德文聲稱,溫州民間資金已達8000多億元,其中起碼有2000億投放在房地產市場。而溫州人喜歡投資樓市,與其寬鬆信貸環境不無關係。據人行溫州支行調查,溫州民間借貸(非銀行體系放出的貸款)規模約為800億元。

避銀行嚴批 寧取高息貸款

溫州銀行營業部一名經理便向本報記者表示,按現行國家規定,銀行按揭成數受限制,若向擔保公司借貸,加上物業或企業抵押,才有可能做到百分百貸款額,只是年息達到30厘。

周德文則指出,雖然擔保公司息口很高,但審批較銀行寬鬆,故受到部分炒家喜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87

財經評論:有人買樓如買菜

1 : GS(14)@2017-07-29 03:22:00

有人買樓諗過度過,有人買樓等於買棵菜。說的是曾參與電視節目《盛女愛作戰》的婚姻介紹所老闆吳美玲(Mei Ling),2013年以1,643.02萬元買入灣仔囍滙一個實用760呎的單位,當日她接受訪問坦言:「同朋友飲完茶,佢帶我來呢度(囍滙售樓處),戇居居買咗層樓!」持貨四年,剛剛以1,970萬元易手,賬面獲利327萬元,升值兩成。「戇居居」賬面獲利300多萬元,嘩,相信人人都想變Mei Ling。另一邊廂,身邊有朋友剛生了小孩,與丈夫住在一個200呎單位。得子之喜,卻不敢太鋪張,朋友到訪也只是約於餐廳見面,甚至親人到訪亦不敢上單位打擾。「養大一個小朋友已經要幾百萬,現階段再叫我攞一舊錢出嚟做首期,萬一有何動盪,這個風險我真的不敢冒。」小孩父親如此說。這個例子在香港比比皆是。港人不習慣邀請親朋好友「上嚟坐坐」,因為地方淺窄,連帶基本禮貌都忘了。外國人常辦House warming派對,禮貌上應該向屋主打招呼,多謝對方的款待,但有外國朋友坦言,香港人經常「拍拍屁股」便離開。無他,香港人不習慣到別人家作客,更無甚概念答謝對方。這樣,又可以怪誰?難道又是一句「土地問題」?記者:陳家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27/201024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8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