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禮客董事長翁素蕙 擺攤女孩變身時尚精品女王 不向環境低頭才能追求夢想財富


2010-8-2  TWM





經營精品outlet的禮客董事長翁素蕙,打扮貴氣逼人,但外界卻不知道,她曾經以擺地攤謀生,甚至窮到必須輟學,一百元一百元地賺取生活費,到現在成為年營收五億元的精品賣場董事長,翁素蕙以三階段人生,獲得她心目中真正的財富。

撰文‧羅弘旭

二 ○○五年七月,標榜台灣第一家精品outlet的禮客時尚館,在台北市內湖COSTCO大賣場旁開始營業,經營五年後,內湖單館年營收達五億五千萬元,董 事長翁素蕙接受採訪時,手上戴著歐米茄鑽錶,耳戴閃亮的鑽飾,貴氣雍然。在她辦公室牆上的一幅畫作,透露出她想望的內心世界:「我就像那畫中的小女孩一 樣,渴望騎在紅色小馬上,飛翔在星光閃耀的天際間。」

拚命存錢

﹁存到郵局就不拿出來﹂

翁素蕙出身嘉義義竹的一戶農家,小時候,她必須在放學後騎著腳踏車,把自家農田裡挖出的竹筍送到農會寄賣。後來,父母認為家裡小孩太多,決定讓翁素蕙北上投靠大姊,但大姊家境也不富裕,因此翁素蕙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擺地攤賺生活費。

但 十二歲的年紀,面對地攤這種最赤裸的生意競爭,翁素蕙得自己在夾縫中找空間擺攤,三不五時還得躲警察,甚至會有地痞無賴來收保護費,翁素蕙回憶:「那時候 我就認清楚,自己的未來只有自己能掌握!」翁素蕙從生意交際中學習到人脈和關係的重要,小小年紀的她,遇到其他擺地攤的對手,都嘴甜地口稱「叔叔」、「阿 姨」,用晚輩的姿態,向其他前輩請教擺攤門道。翁素蕙說:「一般人只知道去萬華一帶批貨,但我打好關係,別人才偷偷告訴我去板橋找工廠,進貨價格可以再低 一成。」回憶起人生第一個累積財富的階段,翁素蕙說她沒有什麼方法,就是拚死把錢存起來,她說:「那時候我就定下每個月要存錢的目標,例如說五千元,每個 月就一定要達到這個目標。」實際執行上,翁素蕙用的是最笨的方法,「存到郵局就不拿出來」。當時還得寄錢供弟弟學費的她,每天擺攤不管賺一百元或是二百 元,就把生活開支先挪出來,剩下的錢不管再少,立刻存到郵局去,要求自己不花用這些存款。

投資房產

「那時候賺到連自己都會怕」從國小六年級開始擺攤,到國中、五專,翁素蕙用最傻的方式,在郵局累積了三十萬元的存款,當時,台北市一棟普通的公寓也才八十萬元而已。

銘 傳商專(現改制為銘傳大學)畢業之後,翁素蕙通過公職考試,分發進入台北市政府工程處當科員,但一年後,她卻放棄了人人稱羨的鐵飯碗。回想當年的決定,她 輕輕笑著,但語氣堅定地說:「一輩子當公務員,無法追求到我想要的財富。」翁素蕙後來選擇進入巨東房屋擔任房仲,不僅迎接台灣房地產的黃金時期,也用自己 之前賺的第一桶金,開始投資房地產。她坦承:「那個年代,只要你﹃敢玩﹄,投資賺錢真的很快。」她當時左手買進右手賣出,早上買,下午賣,「那時候賺到連 自己都會怕。」翁素蕙經營房地產的訣竅來自她把人脈當朋友來經營,把對方、甚至對方的家庭、對方的親人,都當成她關懷的對象。當年與翁素蕙交易過的投資客 回憶:「翁素蕙後來不做房地產了,但中秋節還是會收到她送來的小禮物。」翁素蕙自己也說:「有的投資客沒時間和兒子交心,我代替他關心兒子,聽他兒子抱怨 感情和課業上的不順,甚至帶他兒子去吃飯,當他後來打算出脫土地,第一個就是找我。」即使翁素蕙已退出房市,但過去認識的投資人一有案子,還是會來問她能 不能幫忙,她得意地說:「最近還有人來問我,說有一筆土地要轉手,能不能幫他忙。」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年,翁素蕙從房屋銷售做起,逐步跨足房產開發、營 建到房地產投資。問起這期間擁有多少財富,她說:「最高峰時,我在台北市約投資三十間房子吧。」她不願多透露目前旗下有多少房地產,但位於忠孝東路 SOGO正對面,承租給歐米茄和MFB美信生醫館的忠孝大樓,以及內湖禮客大樓,都是翁素蕙投資持有,估計總市價不低於五億元。

在房地產狂飆的這幾年,翁素蕙投資買房的訣竅是:「第一眼大概就知道這房子合不合你的意。」但驚豔的第一眼之後,她還是會繼續看第二次、第三次,並找出其中缺點,藉此和地主議價,壓低購入成本。

從事房地產三年之後,翁素蕙離開房仲業,跟著夫家移民澳洲,後又回台灣創立管家婆科技,幾度轉型,才找到精品時尚outlet的商業模式。

為何想成立禮客時尚館?翁素蕙說,「在歐洲、美國,outlet觀念成熟,台灣卻還沒有類似的商店,此外,庶民經濟會讓低價精品的市場更大。」她還把台灣的outlet重新定義為「都會形態outlet」,也就是離市中心不能超過三十分鐘車程的經營地點。

但 這些商業考慮都比不上翁素蕙內心的渴望:「我自己喜歡逛街,也愛買東西。」就像她坦承內心如同畫中的小女孩:「我小時候沒實現的夢想,現在都一一要再抓回 來。」創立禮客時尚館與其說是想要打造新形態購物中心,不如說她是想要有一間「隨時可以買到喜歡的精品」的outlet。

創業圓夢

「小時沒實現的夢想,都要再抓回來」禮客時尚館的成功,也來自翁素蕙從澳洲回台灣創業之後結識的人脈,管家婆科技創立早期,和連鎖加盟協會、全家便利商店合作甚深,翁素蕙也在前輩聚會中發揮自己妝點氣氛的特長。

九 二一震災當年,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潘進丁生日派對上安排的驚喜,就是把翁素蕙裝在大箱子裡面,讓她跳出來獻熱吻;也曾在連鎖加盟協會的活動上,與阿瘦皮鞋 董事長羅水木大跳探戈,她謙稱:「我年紀最小,當然要在協會裡面當開心果,我也很感激這些前輩在我創業時候,給我很多指導和經驗。」在人生的第三階段,翁 素蕙說:「我現在追尋的,是真正的財富。」也就是「做你心目中真正想做的事情。」經營禮客正是她第三階段人生的夢想。

翁素蕙的小女孩夢想,最明顯的就是每年一度的禮客時尚周的走秀重頭戲,都請來世家豪門擔任走秀嘉賓,但最後的壓軸必定是由她親自上場。

在眾人的鼓掌聲中和鎂光燈閃耀下,當年為生活掙扎,苦求一線機會的小女孩,終於實現滿天星光閃耀的夢想。

翁素蕙

出生:1963年

現職:禮客董事長、管家婆科技董事長

學歷:銘傳商專會統科

經歷:巨東房屋副總

婚姻:已婚,育有1子

從擺地攤到創業圓夢

翁素蕙的御財3 階段

12歲?20歲

小學六年級開始擺地攤,賺的錢都存入郵局,且絕不動用,累積存款30萬元。

20?27歲

從仲介做起,踏入房地產市場,把客戶當家人一般關心,累積人脈,之後跨足房產開發與投資,最高峰在台北市同時投資30戶不動產。

33歲 ?

實現自我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創立管家婆科技、禮客時尚生活館,年營收超過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5

工廠女孩(Factory Girls)與個人主義 轉載自東方愚 私人博客

http://www.zhanghua.org/?p=4398

    2009年我從香港買回來Factory Girls這本書後,看了一半。直到最近,我們(南方週末)做了新一期的民工荒專題後,我在準備主持部門電話會議時,從書架上找出這本書來。接著看,看完它。

建議所有關注世界工廠話題的朋友們買本看看。買不到紙版,亞馬遜上也應該能買到電子版。

我突然發現,這本書的作者Leslie T. Chang(張彤禾),就是美國知名作家Peter Hessler(彼得 海斯勒)的老婆,Hessler出過幾本關於中國的書《消失中的江城》、《甲骨文》,在美國都很有名,最近出的一本是《尋路中國》,中國出了簡體本,我買 了看了一半,與之前看到的《312號公路》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兩口子真是志同道合啊。他們兩個,一個是前紐約客的記者,一個是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從調查採訪到文本寫作,功夫都很了得。

我們這期民工荒專題報導裡,專門到「尊嚴」兩個字。其實,往大里說,我們說的是是個人主義。以前世界工廠裡所有的人都是渺小的,可以忽略不計的。現在,他們個人也要尊嚴,要發聲。

而Facotry Girs這本書裡,整本書讀完,你會發現,Leslie並不只是想向西方讀者展現,河南工人在東莞工廠裡的辛苦甚至悲慘境況是什麼樣子的,她的主題,恰恰 是半「勵志」性質的—-打工妹們欺騙家人,不願意回老家,為了比原工廠高一點點的工資,不斷跳槽,學英語,考證書,為了個人幸福,不斷換男朋友….在她們 的世界裡,有一套我們無法理解的追求幸福的路徑,他們在追逐,拚命追逐。

我最喜歡的一章,是Love and Money那一章,寫的真好。真切地感受到,外籍記者觀察的視角,與我們是不同的。或者說許多我們以為是「常識」的事情與細節,其實是最值得研究的,而我們常常忽略。

Leslie的創作手記,我找到中文版了,貼到這裡。我很喜歡,她提到關於寫新聞和寫書的辯證關係,對我很有啟發。和大家分享之。

 

 

Factory Girls創作手記

原文鏈接:http://thechinabeat.blogspot.com/2008/05/writing-factory-girls.html
作者:Leslie T. Chang

    2006年3月份我開始寫這本書。剛寫了一刻鐘,不安襲來:「現在光坐在桌邊寫書是沒工資拿的。」但早上十點左右,我想明白了,自己是不會 再回去當報社記者了。《工廠女孩:巨變的中國,從鄉村到城市》一書,為讀者打開了在中國南部城市東莞流水線上工作的女孩們的內心世界:

看見其他廠的姑娘,你馬上開始打聽。你們問對方:「你是哪年的?」好像聊的不是人而是出廠的車。「多少錢一個月?算房子和床位麼?加班多少錢?」然後可能問問她是哪個省來的。不過你從來也不問名字。

要在廠裡有個真心朋友不容易。宿舍裡12個姑娘睡一個 屋子,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內,最好還是守住自己的秘密。有些女孩進廠時用的是借來的身份證,她們從不告訴任何人自己的真名。有些也只對自己的同省老鄉說,但 這樣也得冒險:流言很快就從廠裡傳回家了,等你回去,發現七大姑八大姨都知道你一個月賺多少、存多少、是不是和男孩兒出去約會。

從報社編輯的角度出發,這樣的開頭怎麼看也不會順眼:「誰在敘述?這個故事要講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以描述工廠內部生活開始,接著,我引入了一 位名叫陸青敏(音譯)的16歲外地打工妹,記錄了她在東莞初來乍到、找工作,以及後來絕大多數農民工剛進城都有的強大的疏離感。在書中我僅用十餘頁去介紹 背景:「中國今天有1.3億在外務工人員……他們共同構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遷移,其數量是百年間歐洲前往美國移民數量的三倍之多。」不過我相信讀者 還是會跟隨我的思路——先沉浸在工廠生活的詳盡細節中,想要知道這位年輕女孩的故事。然後我才停下來講述的那個大環境。報紙是不可能有這個底氣的:編輯會 堅持認為講述這些事實需要高調,要立刻告訴讀者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故事。

我腦海中不時迴響起這麼個編輯的聲音——我懷疑每個記者都有這種經歷。這個聲音總提醒著你要拿有據可依的事實講無懈可擊的故事。新聞是個沾沾自喜的行當,以自己敢在統治者面前講實話、敢打破禁忌而自豪。但當論及自身時,新聞從來不談自己的規矩有多僵化。

*

大學畢業後,我在《邁阿密先驅報》實習過,繼而在布拉格的一家外籍報紙工作。1993年我進了《華爾街日報》,先是在香港、然後是台灣,之後轉往中 國大陸。曾經我認為報社的工作為年輕人提供了最好的寫作機會。逐漸地,我才意識到,做新聞並不是寫作,它的價值另有所在——尤其在於解讀一個如當下中國般 複雜又被誤解的國家。因此目光長遠且善於挑戰傳統觀念的《華爾街日報》很適合我。並非每家報紙都會登載關於研磨廠的系列報導以此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正如 我們總編所說。我喜歡並尊重自己的記者同行們和編輯們。我的掙扎並不是針對他們而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這個行業缺乏彈性的規矩。

隨著寫作的開始,我意識到自己必須把之前作為記者學來的很多東西忘掉。新聞報導最大的侷限是它沒有不同的聲音;用第一人稱敘述讀者就會皺眉,或許因 為它喪失了中立觀察者的理想狀態。當一名記者偶爾在故事中寫道自己,就會出現滑稽詭異的結果:文章的主人公對「一位記者」或「一位外國訪問者」或「本報記 者」說道——總之要變著法地繞開那個禁忌的「我」字。記者必須學著像自己不存在一樣地去寫作。

要搞明白怎麼寫自己,是這本書帶來的最大挑戰。除了講述幾個年輕女工的生活,書中也穿插了我的家庭移居中國又遷往西方的過程。這是最初的計劃,但實 現它的過程頗痛苦。「你像尊凍僵的旁觀者。」, 看完首稿朋友說。「你是聯繫女孩和自己家庭故事的紐帶,」編輯提醒我。「沒有你,這兩部分就是貌合神離的!」結結實實地改了兩稿我才把自己融入了自己的書 中。

能出現個人觀點的地方,新聞裡往往都是絕對的權威口氣登場。這種處理方法不僅危險——容易出錯——而且它會悄無聲息地影響一個人的寫作風格。觀點都 以言簡意賅的真理形式體現。句子都遵循著相同的、重複的結構,還得不停點題。段落的寫作又時常被掐頭去尾——就像Power Point的演示文稿,一段一個事實,直到將讀者引向最終的結論。

新聞化的語調會扼殺想像力。編輯一句「這個你怎麼知道的?」就問得你再難有空間讓人物或地方栩栩如生了。下面是書中我描寫16歲的農民工陸青敏的段落:

她個兒矮,長得結實,頂著一頭捲髮,一雙機靈的黑眼睛 似乎能洞察一切。像許多來自農村的中國年輕人一樣,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小。她就像只有15歲、14歲,甚至12歲——蹬工裝褲運動鞋的假小子,不耐煩地要 長大。她長著一張娃娃臉。它渾圓、面對著世界,有著兒童時常出現的耐心期待的表情。

在《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中,我用一個句子給她定了調:「敏圓臉,長著一頭捲髮、一雙大眼睛。」當時並未意識到這種描述的缺陷,因為我正忙於抗爭報紙 的寫作風格規矩。我不想以「陸女士」稱呼十幾歲的敏,那樣聽上去正式得刺耳;我也反對按新聞的傳統給每一個細節註明出處。這些辯論都以我勝利告終,不過也 有我妥協或甚至沒有堅持自己想法的地方。像我說的,假想編輯的話總縈繞耳邊。

新聞工作的最大缺點就是讓人不耐心。一想到競爭者也在報導,編輯們便希望自家的故事能更快見報,於是記者也將這種緊迫感內化,急匆匆地出入新聞現 場。這條路不僅丟了細節,更有可能連新聞本身也錯過了。2004年2月我初見敏時,她剛剛在一家電子廠干滿一年,那裡條件差、薪水低,工作日一天上班13 個小時。之後三年間,她跳槽六次,逐漸從在流水線上工作、到人力資源辦公室坐班,再到供職一家工廠的採購部。曾經,她想過要拋棄一切跟著男友去北京,說不 定他去了能當個保安;曾經,住在一家便宜旅館時,她給人偷去了手機和900元現金。如果一位記者在以上任何一個時間點出現,他或許已經帶著個沮喪的故事離 開了。因為和敏在一起三年,我見證了她外出打工生活的所有起落、機遇和成功。

耐心觀察後的發現並不一定來自於你報導的主人公本身。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已經在過去的20年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少有人能深思熟慮地討論這種 轉型。拒絕內省的本能根深蒂固,人們往往困於現實沒有觀點。我認識的在東莞工作的女孩,沒人聊過打離家以來自己有何收穫;也許她們擔心一旦回頭就沒了沖 勁。關於敏的第一篇文章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後,我送了一份翻譯版給她。她像在看披露真相的報導一般——彷彿這是別人的故事。「我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後 來她寫電子郵件給我,「我感到自己真的改變了。」

*

我並不後悔自己曾當過記者。它讓我學會了如何採集信息,如何不斷提問、理解事實,如何將各個途徑的零碎消息迅速揉合,就像沒有內幕來源那樣——其實 從來就沒有。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瞬息萬變、數據難詳的地方進行報導,堅信一定能找到真相是很重要的。比如,在書中我想知道東莞市龐大的女民工人數,但當地 政府並沒有這個官方的統計數據;他們的本地戶籍人數對我又沒意義。於是我將在《華爾街日報》的心得學以致用:問自己遇到的每個人,「他們」覺得這個數是多 少。最後,我把市場主管、政府官員、工廠老闆和當地報紙的調查綜合到一起,估計東莞的人口構成中70%是女性。這麼做的缺陷以及別人的謹慎並不能阻止你得 到結論——這是作為記者,我學到的。

剛開始當記者時,有位文字編輯把我報導中的一句話改得不那麼優雅,我和他吵了起來。「我們現在不是要充艾米莉•迪金森」他厲聲道——這根刺兒多年埋 於我心中。現在回想,如果自己當初知道之前已經有多少人曾為此爭糾過就好了。年輕的馬克•吐溫被他《San Francisco Call 》的編輯說成「文字上無藥可醫」,特別的寫作風格最後害得他被炒。《多倫多星報》的記者歐內斯特•海明威曾抱怨「報紙這該死的玩意兒要把我給毀了。」以上 兩位不僅成了偉大的小說家,而且是紀實文學的先驅,他們用主觀感受和小說技法寫活了人生經歷。做了很長時間記者,能看到他們曾經作為記者和後來成為作家之 間的聯繫,我覺得很安慰。


 張彤禾,作為《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在華工作十年。她的《工廠女孩》一書由Doubleday 出版集團的Spiegel & Grau於2008年10月出版

亞馬遜鏈接:這裡   偌達財經影像聯盟:這裡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 轉載自東方愚 私人博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6

八歲女孩 四個步驟搶淘金

2011-7-25  TCW




Barbie,一個想聽故事的台灣小女孩,如今靠著一個說故事的教育類App《三十六計》,每月賺進新台幣六千元,零用錢是過去五十倍。Barbie的創業夥伴是媽媽趙婉卿,沒有技術背景的母女,如今已推出十支App,跟著以下的步驟,用App把荷包變滿,你也做得到。

步驟1-如何找對目標市場?提醒:跟著行動裝置滲入生活、路況、氣象、股市看盤等,都是市場機會。如何將市場與App應用連結、與競爭對手差異化是重點。

舉例:以Barbie為例,將近1年前,中文教育性軟體極少,無法滿足聽故事的需求,於是Barbie錄製自己的童稚聲音,搭配媽媽用Keynote(簡報軟體)設計的簡單畫面,滑指間一次滿足眼睛和耳朵的好奇。

步驟2-如何選擇開發工具? 提醒:沒有技術背景的人,或者缺乏大筆預算尋找專案代工,開發平台是你另一個選擇。.有預算者:許多廠商提供簡易開發平台,「就像以前部落格是會寫網頁的 人才能做,現在只要上網勾一勾(欄位)就可以。」奇多比行動軟體公司執行長洪轟誌解釋。2小時設計與後台管理訓練課上完,素人也能設計App。.無預算 者:如果真的沒預算,利用Google推出的軟體開發工具App Inventor,放上文字、圖片、音樂,加上內建功能選項,你的專屬App就誕生了。

步驟3-如何選定獲利模式? 提醒:目前App開發者收入來源有兩個,一是下載收入,一是廣告收入。.付費下載:定價從0.99美元到999.9美元都有,但都屬一次性的收入。.免費 下載:收入來源來自廣告和程式內購買(in-App-purchase)。開發者可將版面委由行動廣告商Vpon、AdSense等經營,共享廣告收入; 程式內購買則適合遊戲、功能性App的內容更新。

步驟4-如何做到成功行銷? 提醒:App下載平台早已成為紅海,爬上排行榜是成功的基本條件,以下是兩個讓自己的App快速上榜的關鍵。.推出前:除了花錢在臉書 (Facebook)、同類型App中打廣告外,推出前,先在重點網路論壇如Mobile01、iPhone4.TW等發文介紹,或邀請知名部落客、 App寫手來試用,做為測試的焦點團體,並可以邀請發表心得文,聚集市場關注。.推出後:可成立粉絲專頁與用戶互動,隨時修正內容,培養用戶忠誠度,「一 支(App)起來就有品牌,之後就母雞帶小雞了!」個人App開發者陳坤助說。另外,付費App在社群經營外適時推出限時免費下載,也是衝上排行榜的關 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1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過的女孩...... 一品藍山

http://xueqiu.com/3625800318/23673571
這兩個月都要出遊,最近和幾個妹妹相處很好,準備專一一點。 沒事檢視了下以前的錯過的女孩的照片,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遇到過的,做個紀念。

香港女孩: 讓我歡喜讓我憂......

1. 鄰家女孩先傳媒(HK0550): 鄰家女孩天天見,不知不覺中就長成美女卻沒有注意。 這個接觸時間很長,朋友就在這家公司,十年下來做到了管理層,是當年國航代理談判的主談之一。剛上市的時候公司讓員工猜上市價格,最接近的有獎,好像朋友還是前三。 這個女孩上市0.5元,一直默默無聞,後來和國航的公子之一聯姻,婚期三年,一下麻雀變鳳凰,業績翻番。而我明明看見朋友及其同事月月銷售超指標,除了感嘆男怕入錯行,有的行業天生就好掙錢,其它就一點都沒反應過來。 等開通港股關注她的時候,已經快到3元了。 後來知道國航有可能不續約,只好一直幹等了半年看暴跌。 現在離了一次婚的她已經人老珠黃,我也沒興趣再關注了。

2. 胖金妹安東(HK3337): 這個應該是胖大姐了(一度負債高達70%以上), 從2.5港幣一直看到0.8,朋友在這家公司,12年上半年問過他們年計劃增長20%,她爸老羅是個工作很認真的人,公開說過一定會給女兒減肥。 不過個人以前的老總開廠的,08年金融危機曾一度出現過幾個月沒有新增訂單的情況,現金只夠撐半年的情況,所以心裡一直對高負債、周轉慢的女孩心存芥蒂,最終還是猶豫沒有下手。結果突然認了個美國乾爹,還是行業全球第一,一下一飛衝天。 3.5~4.9的時候找她聚了聚,現在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了行業的三妹(HK0196)替代了。安東要做大營收,今年會有些收購動作。

港股波動比較大,而且蛇蠍美女多,一不小心就中毒。 曾經壯士斷腕了一隻光伏股,還有一隻(HK0246)被爆作假主動申請去住冷宮,現在一直停牌,我已經無視她存在,當清零了。不過我運氣也有好的時候,碰到了雙胞胎妹妹民生(HK1988),這個其實是認識A股的姐姐在先,交往過程中發現原來她還有個雙胞胎妹妹在香港,姿色一模一樣,追她花錢還少,所以花了1/5在姐姐身上,4/5在妹妹身上,姐妹通吃[赚大了]

大陸女孩: 有時候,我們應該相處更久點.......

1. 宅女雙鷺藥業: 這個跟蹤了好幾年,一直很看好。不過她爸是技術型,不怎麼張揚,機構也認為他看不起銷售,有點酒香不怕巷子深。 2012年年初參加年報交流會,她爸徐明波直接說我女兒好,不出價60以上別想來提親。只是我個人一般都剔除一次性收益(出售普仁鴻),算計了下陪她坐到30多點就下車了。前段時間一看真的就摸到60了,看來老丈人的話一定要重視啊。

2. 小家碧玉: 這種妹妹A股很多了,天喻、數字政通、銀江.....。我去銀行辦卡發現換芯片卡了,正好天喻是做這行的,而且朋友認識她爸,雖然借了點錢但是業務其實還不錯。 咱們都是民企,誰都有過一兩個季度用錢緊張的,理解。 不過天喻妹妹和其她幾個年輕女孩都一樣,玩心太重,沒事喜歡蹦迪喝高了,我這歲數陪不起了,14左右就由她去吧,沒多久她們找的帥哥出價又高了30%以上, 我勒了個去,灰太狼哥說過: 她一定會回來的,那時再找她鴛夢重溫,畢竟她和我在一起的時候也很厚待我。

不過家裡鎮宅還得靠大家閨秀,娶的都是沒落貴族之後,準備湊夠三妻(中國平安、蘇寧電器、興業銀行)四妾(中信證券、華海藥業(陪嫁丫鬟海正藥業)、大族激光.......),好好多相處一段時間,安安穩穩過日子。

美國: 距離產生美......

我的英文不錯,一直想泡洋妞,不過最終還是找的海外華人女孩,交往心裡踏實。

1. SCLN賽金花: 這個姐姐美國出生,不過自03年SARS後在中國一舉成名,現在基本算個中國大姐。 朋友在這家公司,也是月月超標。從錯失了才庫妹妹後,終於決定開通美股,看看有沒機會追追她,沒想到後來她吃多了諾華麥,身體每況愈下,沒法再一起玩了。 有朋友7塊在做空她,我沒敢[滴汗]

美國由於有時差,投入時間、資金只是零頭,一般不怎麼開軟件。沒想到居然還碰到的幾個美女,一個沒落下收了,也列出來自我安慰下:

1. 刀嘴妹妹QIHU: 這個在國內聽說過,用過她家的很多東西,老外不瞭解她,說她是假胸,身價暴跌,我覺得不是,於是17.97和她好上了快半年。 她其實人很好,就是愛出風頭,沒事老和別人吵架。不過男人都是吃在嘴裡的、看著鍋裡的,自從看到她和度娘架後,我反倒對度娘(BIDU)有點興趣。度娘出身豪門,和奇妹妹吵了幾次架就跌了份了,我倒是很看好度娘的幾次收購和地圖應用等,而且度娘家財萬貫啊。只是要追她還是花錢有點多,等等再看,不行就甩了奇妹妹換度娘了,畢竟度娘還是風韻猶存的[大笑]

2. 莫名其妙CMGE妹妹: 我對電子產品不敏感,但是用上智能機後也開始玩手游,每天都會玩上幾次三國殺3 Vs 3, 而且看見很多小孩無時不刻在玩,感覺應該會有發展,正好在美國碰到00後的手游妹妹。 不過她爸第一視頻名聲不好,據說香港出過千,介紹到美國要16美金,業績還出不來,我從5陪到3。 突然有一週說內部人士也得花6.5、8.5才能碰她, 一週後開價就跳到8、9美金了,現在青春期的她有點神經,每天情緒忽高忽低,我不打算再投錢,先處處再說,看她回頭會不會變成熟點,最要緊的是千萬別學壞。

3. PWRD完美妹妹: 有個財大氣粗的復星大哥真好,你說我妹妹不漂亮,我就往她身上砸錢讓大家看看。 剛入手一周就開始有人來搶,準備就這麼相處幾個月再看,天涯何處無芳草,咱沒事不愛和人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13

三本存摺滾出600萬翻身日記 吐司女孩 窮不怕

2013-08-05  TWM
 
 

 

她,大學剛畢業就為父背債160萬元,在老師資助5000元跑路費後,轉身崩潰痛哭。

最窮困時身上只有15元,僅靠白吐司度日。

如今,36歲的她,存出600萬元財富。

窮過,是她不斷向前的最大推力。

撰文‧施禔盈 攝影‧聶世傑「我永遠都忘不了那一天老師塞給我五千元,而我轉身淚崩的畫面。」現年三十六歲、任職保險公司的張嘉珉,儘管年薪已達兩百萬元,當回憶起那段「跑路」的往事,內心依然翻騰不已。

很難想像,眼前這位高●、滿臉笑容的大女孩,曾經歷有如戲劇般的過往,最窮的時候,身上只剩下十五元;而這段往事,要從十二年前的那個夜晚說起。

從衣食無虞到軋三點半 生活變調父親生意失敗,準備「跑路」的前一晚,張嘉珉去找向來疼愛她的高中老師告別。「我告訴他,老師,很抱歉,別的學生回來找你,都是小有成就,與你分享喜悅,但我剛好相反,我要離開台北了,來跟你說再見。」張嘉珉回憶當天晚上的情景,老師開車載著她去搭捷運,「我走進車站內,老師的車都沒熄火,就跑過來追我,然後往我手中塞了五千元,我一直不願拿,但老師說,以後有錢再還就好。與老師揮手說再見,見老師的車子駛離車站後,我一轉身整個人蹲在地上狂哭。」大學才剛畢業半年,原本應該談一場戀愛、輕狂一下的青春年華,對張嘉珉來說卻太奢華,家裡生意失敗,讓她得面臨「意外的人生」,而在這條道路上,她如背負千斤重的擔子般踽踽難行。「老爸為了圓開熟食便利店的夢,連連賣了手上兩間房子,最後就連自住的房子都保不住,還是填補不了快速展七家店的財務大漏洞。到後來,爸媽的財務狀況已經不允許開票,從而把腦筋動到我身上,用我的名字開票,結果我一畢業就負債百萬元。」張嘉珉的父親原本經營茶鵝的小生意,雖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打烊,很辛苦,但一家五口的經濟無虞。「以前,我們孩子需要用錢的時候,爸爸都會從口袋裡掏出數萬元,然後再抽出其中幾張交給我們。」那段衣食無虞的安穩小康生活,至今讓張嘉珉懷念不已。

但這一切,瞬間就變調了。「我記得,全家跑路的前一年,我天天都得幫忙跑三點半,每次都是早上爸爸不斷打電話借錢,好不容易借到後,我再騎摩托車去取錢,然後趕去銀行軋票。」張嘉珉再次陷入痛苦的回憶,「也許因為太緊張了吧,我經常是邊騎車邊飆汗,也邊飆淚。」錢終有軋不過的一天,張嘉珉帶著妹妹「跑路」到台中,爸媽則去高雄避風頭,而弟弟剛好在當兵,一家人分隔多處,「那種心酸難以言喻。」不過,張嘉珉的心裡雖酸,卻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打包整理,把家當搬上朋友的小發財車上,自己拋繩子綁家具的一剎那,我反而整個人有重生的淡淡喜悅。」張嘉珉體會到「放手」的哲理,「真的不需要握住已經不行的東西。」父親用她名字開的約一百萬元支票,她無計可施,只好硬著頭皮向阿姨商借,「阿姨是我這一生最重要的貴人,是她讓我不至於年紀輕輕就信用不良。」張嘉珉承諾阿姨,等她找到工作,一定不中斷還錢,事實上,這個承諾深深烙印在她心中,一刻不敢鬆懈。

喝一杯星巴咖啡克得吃兩天白吐司躲債躲了半年後,張嘉珉終於找到工作。告別跑三點半、飽受人間冷暖的日子,她對能擁有一份工作格外珍惜;所以,一進入職場,她幾乎天天最早上班、最晚下班,朝八點半、晚八點半,一天必做足十二個小時。「當時,我有多害怕失去這份工作!」說這句話時,張嘉珉的眼神中夾雜著些許無奈,但透露更多堅毅的訊息。

這份在網路公司企畫的工作,薪水每月二萬八千元。開始上班後,張嘉珉遵守承諾,每個月還阿姨一萬元,剩下的金額就做最妥當的安排。「家用六千元、交通費兩千元、餐費三千元,還有租金要幫忙付。」因為限定自己的餐費要控制在三千元,相當於一天只能花費一百元,所以,如果她不得不與朋友約在星巴克,喝杯超過百元的飲料時,她就會在前一天先買一條白吐司擺著,然後接連兩天吃白吐司過日子。

每日一百元的預算,難道都不會花過頭嗎?「不可能!」張嘉珉斬釘截鐵地說,「我沒有能力花超過一百元,這是生活的現實壓力,根本沒有轉圜的餘地。」「我記得最窮時,身上只剩下十五元,那一晚超級想吃小番茄,經過夜市,見到水果攤上有賣包好的小番茄,我靠過去問:多少錢?老闆娘回:三十元。我喔了一聲,便轉頭離去,沒想到老闆娘居然在背後講些酸溜溜的話:『吃米不知米價,三十元已經很便宜了。』」這一碎念,張嘉珉的眼淚又不聽使喚地掉了下來,「我不是嫌貴啊!是因為我身上只有十五元。」「所以,我怎麼可能讓自己一天花超過一百元呢?」有好長一段日子,張嘉珉早上吃兩片吐司,中午吃碗不加蛋的陽春麵,晚上回家再吃泡麵或吐司,花費少的時候,也許一天五十元就能打發了。「我那時候最喜歡到朋友家吃飯,大魚大肉,剛好可以趁機補補身體。」一路走來,朋友不著痕跡地幫助,張嘉珉也銘感於心。

「再怎麼窮,都一定要儲蓄」嚴格說來,二萬八千元,要還債、要給家用,還要負擔自己的生活費,「青吃攏不夠」(光吃都不夠),但是張嘉珉就是有辦法再擠出一點點來「曝乾」。「一領到薪水,我一定把該還的錢先轉出去,然後再轉一五○○元到郵局帳戶做零存整付,其餘的錢才是家用與自己的生活費。」「向別人伸手借錢的日子太痛苦了,跑銀行軋三點半更讓人好想死。」這就是張嘉珉想忘都不能忘的生活動力。至今,她依舊清晰記得每次父親借錢而她去取錢時,對方那種不耐的表情與不屑的語調。「我窮怕了,這輩子嘗過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去求別人,所以我絕對不想再去借新錢,但怎麼樣才能不借新錢呢?手上一定要留有一筆周轉金。」所以她告訴自己:「再怎麼窮,都一定要儲蓄!因為唯有儲蓄,才不用再向人開口借錢。」而她為了說服自己再窮也要存錢,她是這樣催眠自己的,「我的薪水不是二萬八千元,而是二萬六五○○元。」剛開始要這樣「狠心」存錢,張嘉珉也經過一番掙扎。「還記得那時候到郵局做零存整付時,我猶豫不決,因為實在擔心錢不夠用,萬一提前解約,會損失大半的利息錢。結果妹妹在一旁推了我一把說:『誰會殺死自己的小孩呢?趕快簽吧!』」「雖然對旁人而言,是毫不起眼的一五○○元,但我真的把這帳戶的錢當成是自己的小孩,想要好好呵護它長大。」這樣的信念下,張嘉珉簽了存單,「五年總共存了十萬元,這是我的第一個十萬元。」她開心地回憶說。

只是,自己心愛的「小孩」,成長依然經常遭到意外的打擊,「父親想要東山再起,所以時不時都會向我調錢,好不容易省吃儉用,郵局的戶頭有個一、兩萬元,爸爸一通電話來,我就要深吸一口氣,然後拿起郵局提款卡,轉帳給他。」三本存摺「各司其職」 省下每一分錢演變到後來,她根本不敢讓父親知道她郵局有存款,而為了不讓父親知道自己的儲蓄計畫,她與妹妹相約把零存整付的這個帳戶取名為「小美」,「有時候我們姊妹倆會聊起這個帳戶,妹妹會說:現在小美兩歲嘍!然後我們兩個就會開心地大喊:耶!小美長大了。」存款「小孩」不僅成長緩慢,有時甚至還「倒退」了好幾步。一天,在父親的另外一個債主找上門之後,張嘉珉除了阿姨的一百萬元借款要償還外,又多了一筆六十萬元的債務。「我當時壓力大到滿臉痘痘,很想躲進婚姻,不過,男友的家人對我們家的經濟狀況頗有微詞。」就這樣,張嘉珉衰到不行的人生,又再加上了一個分手的打擊。「當時的嘉珉,都是用更努力工作來淡化傷心的情緒。」張媽媽不捨地說,這樣的生活有幾個孩子受得了?但張嘉珉就是有辦法撐起所有的事情。

不過,關關難過關關過,二十六歲那一年,她從企畫職轉調至業務,年薪因此從四十萬元成長至七十萬元。「我沒有特別的想法,但當我一聽到業務的薪水高出這麼多時,我的眼睛頓時『登』的一亮,沒什麼好說,當然要去挑戰。」過去,對張嘉珉來說,「業務」是個求人的角色,她興趣缺缺,但金錢最大,「沒興趣,也要去試,並且要想辦法做到好。」一股動力,撐住張嘉珉往上再往上攀爬。

調至業務後,她每個月還債的金額增加到一萬五千元,並且因為有多餘的資金,她開始思考投資的可能性,並規畫了第一張投資型保單。「我沒買任何保障型的商品,因此投資型保單最適合,每個月固定扣款三千元,保障可達五百萬元。萬一我走了,五百萬元可以照顧我的家人,合理;如果我沒有走,也是累積金錢的一種方式。」為了不挑戰人性,張嘉珉用不同的存摺來安排每月進來的薪水,除了固定要償還的債務先轉出去外,她另有三個帳戶:一個是薪資帳戶,用來支應日常生活開銷;一個是郵局戶頭,一領到薪水就先把要存的錢轉進去;第三個則是基金定時定額扣款的帳戶,也是一領薪水先把錢撥補進去。

「我的每一分錢都有一定的功能,到現在還是一樣,所以只要我想要買額外的東西,必定想辦法創造額外的收入。」張嘉珉說,前一陣子她想要買一輛四萬元的自行車,這筆錢不能從任何一本帳戶的錢移轉出來,而是努力衝業績,達標了,用多出的業績獎金去買這輛公路車。

擬定原則再變成習慣 就能發揮驚人力量從強烈的動機中擬定原則,讓原則一而再地變成習慣,習慣就能發揮驚人的力量。過去,張嘉珉為了把每一分錢運用到極致,每每領到薪水就會做最精準的安排,習慣養成了,即使現在收入三級跳,年薪高達兩百萬元,她還是「精準」規畫。

「我有記帳的習慣,每月一定要支出的錢會先寫下來。例如,目前我的儲蓄計畫以還本分紅終身保險代替,因此每月要存一萬四千元到郵局帳戶、投資型保單月扣六千元、銀行基金扣款五千元。」「同時,我規定自己每月只能花兩萬元,也給自己一定金額、五千到一萬元的公關交際費。」特別的是,就算是對於吃飯錢這樣的日常花用,張嘉珉也一定帳目分明,「像是與朋友聚餐,這是公關費,或者與客戶吃飯,這是工作的一部分,所以也列入公關費。」清楚劃分的好處是,交際公關費一旦到頂,就減少應酬;哪天多買了一件衣服,接下來就要控制支出,不能超過預設的兩萬元,「不過,她到現在還是常撿別人穿過的二手衣來穿。」張媽媽這樣補充。

只是收入三級跳後,要怎麼「控制」消費欲望呢?事實上,張嘉珉不諱言,當收入大增後,她的「補償」心態明顯跑出來干擾,所以有一段時間她狂買過去買不起的衣服,「但這種很想買東西的年紀過去了,我現在由衷覺得漂亮的衣服不能代表什麼。」她指著身上穿著的一套衣服,「這都是那段時間買的。」張嘉珉有感而發地表示,誰不想要過舒適的生活?但經歷過那一段「澈骨寒」的日子後,她知道生活真的有起伏,未雨綢繆一定要。「我雖然養成理財的習慣,但對自己還是很嚴苛,所有儲蓄的行為都採用『強制執行』的作法。」舉例來說,現在一拿到薪水,她還是依然往三個不同目標的存摺放,其中留作日常生活開銷的薪資帳戶,她會故意只放兩萬元,每周只領五千元出來,多餘的錢,就是移到定時定額扣款買基金的戶頭。

正因為對金錢的態度絕對「紀律」,所以張嘉珉背負的一六○萬元債務,三十二歲時全部還完。無債一身輕後,她積極學投資,之後用儲蓄加上買基金,持續滾錢,三年前家人一起買房子時,她二話不說,掏出一百萬元當作部分頭期款,「十多年來一家人從沒一起吃過團圓飯,但因為這房子,我們一家人終於團聚了。」張嘉珉的語氣裡滿是歡欣,張媽媽更是在一旁說,好珍惜、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嘉珉是老大,她實在付出太多,一路走來,不只幫助這個家,更把弟弟妹妹照顧得很好,是個超稱職的姊姊。」「有能力幫助別人,是無比的幸福」一直到現在三十六歲,不含她所拿出的百萬元頭期款,個人資產已超過三百萬元。算一算,工作十二年下來,她總共拚出了約六百萬元的存款。「沒想到我居然也拚出這麼多錢來!」從沒細算過自己究竟攢下多少錢的張嘉珉,也驚訝自己的能耐,「窮吧!因為窮過,所以我有極大的動力。」她的單位主管鄭美懿則是心疼地說,「這個孩子真的很努力,剛開始跑業務時,晚上十一、二點辦公室裡絕對聽得到她的聲音。像這樣奮力上游的孩子,整個單位上百人,數得出來不超過五個。」如今,十五元小番茄的故事、三點半跑銀行的畫面、邊騎車邊飆淚的場景,卻像是成功的推力般,是正面的「磨練」。至於老師塞給她的五千元呢?張嘉珉當然沒有忘記要償還,只是老師告訴她,他不差這五千元,他要她記得這五千元的意義,以後再把這五千元交給需要幫助的人。

現在張嘉珉積極做社會服務,實質上,她已經付出了無數個「五千元」。那段躲債、還債的日子很苦、很酸,但張嘉珉仰頭笑說:「彩虹,總在大雨之後出現!」「現在有能力幫助別人,是一種無比的幸福。」

定時定額 預約財富

張嘉珉的存錢過程,算是一步一腳印,剛開始以郵局的零存整付為主,之後開始接觸投資型保單,並且也定時定額買基金。她透露,第一次買基金並沒有做功課,直覺買基金一定賺,所以與妹妹兩人共準備了10萬元單筆進場,結果腰斬出場。

張嘉珉的初體驗雖以「殘念」作收,但她並沒有放棄滾錢計畫,反而再接再厲,希望打造自己的致富腦袋。後來她去上了「基金定時定額教母」蕭碧燕的課,這才對基金是什麼開始有認知,並且遵照蕭碧燕一貫倡導的原則:「以定時定額買基金,挑對市場停利不停損。」從2003年以投資型保單扣款買基金,乃至5年前銀行定時定額買基金,年報酬率都有5%~10%的成績。

張嘉珉單筆的賠錢經驗,讓她從此對單筆投資敬謝不敏,只有在定時定額見到負15%的報酬率時,才會進場加碼。「一定要負15%才能加碼,負5%或負10%都不是好時點,會逐步套牢。」張嘉珉分享她的投資經驗。

張嘉珉12年

拚出600萬元的因子

1. 強烈的動機:因為窮怕了,所以再辛苦、再怎麼拮据,也一定要擠錢出來儲蓄。

2. 職場打拚:工作先求有再求好,為了保住飯碗,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公司。見到好機會必定挑戰,不膽怯,讓薪水步步高升。

3. 經營人脈:好朋友是貴人,爬百岳、泳渡日月潭,一則在實現冒險的夢想,一則也是為了擴展新的人脈網絡。

4. 不挑戰人性:所有的儲蓄或投資金額,一定自薪水入帳的當天即轉至相關扣款帳戶。

5. 聰明管理:用三本存摺管帳,一本專門支出日常生活開銷、一本為零存整付的專門帳戶(累積一年後扣保費)、一本則為定時定額扣款帳戶。

6. 加強投資知識:存錢靠態度、靠習慣,滾錢靠知識,為了讓財富加快累積,6年前開始學投資。

逆境求生

階段1 負債的青春歲月 ●大學一畢業負債160萬元

年齡24

職場打拚 年薪40萬元

清償債務計畫 每月1萬元

存錢計畫

郵局零存整付(5年)月存1,500元階段2 面對債務的積極人生

年齡26

職場打拚 年薪70萬元

清償債務計畫 每月1.5萬元

存錢計畫

郵局零存整付(5年)月存1,500元投資型保單 月扣3,000元年齡27、28 ●存到第一個10萬元職場打拚 年薪80~90萬元清償債務計畫 每月1.5萬元

存錢計畫

郵局零存整付(5年)月存1,500元投資型保單 月扣6,000元階段3 職場、理財的衝刺年歲

年齡30、31

職場打拚 年薪160萬元清償債務計畫 每月1.5萬元

存錢計畫

投資型保單 月扣6,000元

年齡32 ●無債一身輕

職場打拚 年薪200萬元清償債務計畫 每月1.5萬元

存錢計畫

投資型保單 月扣6,000元還本分紅終身保險(20年) 月存1.4萬元 (年繳16萬8000元)銀行定時定額買基金月扣5,000元(還本分紅終身保險年領生存金6萬元,拆成12等分)階段4 後來居上的幸福生活年齡33 ●第一個百萬元達陣年齡36●累積逾300萬元資產

存錢計畫

投資型保單 月扣6,000元還本分紅終身保險(20年) 月存1.4萬元 (年繳16萬8000元)銀行定時定額買基金 月扣5,000元(還本分紅終身保險年領生存金6萬元,拆成12等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81

當窮養的男孩遇到富養的女孩,值得所有母親深思、糾偏 張永鵬88_hex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eljb.html

「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大概是在兒子三歲的時候,我聽說了這個育兒觀念。是的,和所有初聽此話的父母一樣,我理所當然地認為,窮養兒子,就是要讓他體會生活的艱辛,多吃苦,讓他有奮鬥意識;富養女兒,就要為她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培養溫柔、高貴的品質,這樣長大以後,才能創造有品位有情調的生活。


我相信,很多父母正自覺或不自覺地按此方法,對自己的孩子施以影響,可是,很少有父母想到未來若干年後,當自己窮養的兒子遇到一個富養的女孩,會產生怎樣啼笑皆非的矛盾。


我提前遇到了這樣的尷尬。


先說我家的基本情況吧。


我家屬於經濟狀況尚可的家庭。先生經營一家模具公司,我全職帶兒子,不算大富大貴,卻也沒為錢犯過愁。但我堅決奉行「男孩要窮養」的理念,幾乎沒給兒子買過昂貴的玩具,好像就在他四歲生日時破過一次例,給他買了一輛遙控小汽車。穿著上都是小店淘來的外貿品。上了小學,我告訴他,我們家不缺錢,但這些錢是爸爸掙的,所以給你的零花錢不能亂花。如果要買課外書或是給同學買禮物,必須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就是洗個碗五毛錢,掃次地一塊錢,等等。

 

應該說,我的教育還算是成功的。兒子不貪慕虛榮,接人待物相當有分寸,自控能力也非常強,學習幾乎不用操心。用我妹妹的話說就是:姐,你這一輩子不上班,不掙錢,但你培養的這個兒子,就是你最出色的成果。


事情源於春節期間和女友的一次家庭旅行。


女友的女兒比我兒子小兩歲,當時開玩笑說兩家是要做親家的。但計劃不如變化快,在她女兒兩歲時,她先生因為工作調動,全家遷至深圳。但我們經常通電話,聊育兒經,偶爾她也借出差杭州的機會,來看望我。當我把「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的話告訴她時,深得她贊同。


事實上,後來的電話聊天中,她經常告訴我,她又帶女兒去香港了,給女兒買了限量版的芭比娃娃,買了gucci的童裝……她女兒也時常在電話裡甜甜地叫我阿姨,聽得出是個見過世面、不怯生的小丫頭。


去年12月份,她興奮地打電話給我,約我春節去三亞度假,笑說兩個孩子有些年沒見了,趁機讓他們培養培養感情。


哈,當時我想,培養感情只是玩笑話,兩家找個機會一起聚聚才是真。所以,說服了先生後,我們兩家決定去三亞過春節。


因我空閒時間多,女友說由我來安排此行的所有事宜。說實話,三亞的好酒店確實很多,但六天假期都必須住五星級嗎?我徵求兒子意見,兒子說干淨舒服就行。於是,我決定了住四晚家庭旅館,住兩晚豪華酒店。這個決定也得到了女友的支持。


先到的我們在亞龍灣的家庭旅館迎來女友一家。寒暄過後,小公主非常冷靜地環視了一下房間,說:「我們怎麼住這裡呀?

 

我笑著跟她解釋說,這裡非常乾淨,且離椰夢長廊很近,去沙灘也很方便。可小女孩不滿地說:「這裡沒有waiter(服務生),沒有游泳池,也沒有早餐……」害得女友連忙打圓場。


其實我也沒在意,心想家境優越、嬌生慣養的小公主有理由要求住得更好一點的。可兒子替老媽打抱不平了,他私下跟我說,要不是初次見面,他早就讓女孩子自己去找酒店了。


這才是開始,後面幾天的情形幾乎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兩個不同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在太多的事情上有著太多的分歧:每去一個地方,兒子都想坐公交車,可女孩就是打的;兒子想去吃海鮮大排檔,可女孩就是覺得不衛生……就算是一處海景,女孩子會發出「想要蓋幢房子」的感嘆,兒子卻在一旁笑她太矯情。


幸好兩家大人心態還好,認為孩子之間慪慪氣是正常的。後來我跟兒子說,你是哥哥,要讓著妹妹,儘量聽從她的意見。兒子還算聽話,儘管心裡有意見,但行為上還是尊重了妹妹。


度假的最後一天,兩個孩子發生了口角。


那天,我們逛的景點叫天涯海角,附近有個超大的土特產專營店。我們想順便買一點特產帶回杭州。已經逛累的女孩子明顯不想去,她說:「拎著這麼些東西回酒店累不累啊?去機場買更方便啊!」這話明顯是針對我們說的,兒子有些不服氣,說買不買是我們的事情,你有錢就去機場買!


無趣之下,女孩子認真又天真地說:你這樣吝嗇錢,小心以後找不到老婆哦!


兒子想也沒想,回了她一句:你這樣的嬌氣鬼,才沒男人會娶你!


機場告別時,我跟兒子說,這一路過來,媽媽發現你有時候有失男子漢的風度,是不是應該向妹妹道一下歉?小女孩小嘴一撅,說:「口頭的道歉太沒誠意啦!你得買件禮物哄我開心才行!


兩家的旅行就在兩個小孩之間的拌嘴加玩笑中結束了。


我想起錢鍾書先生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跟一個人結婚,就先跟他去旅行。我跟兒子說起曾經的娃娃親,兒子正兒八經地說:媽,你可別害我,這樣的女孩我可HOLD不住!


這次兩家的家庭旅行中兩個孩子的表現,令我感慨奉行「男孩窮養、女孩富養」的弊端。拿我兒子來說,現在看來,他是一個勤儉、自律的男孩,但也隨之附帶了過分嚴謹、不懂適度享受生活情趣的缺憾。而女友富養的女孩子,雖然有眼界懂潮流,將來不會被男人的小恩小惠所矇騙,但她同時也要直面自己因此而養成的驕嬌二氣,否則將來即使遇到心儀的男孩,其性格也會成為相處的障礙。


所以窮養男孩、富養女孩現在看來也許是沒錯的,但等窮養的男孩遇到富養的女孩時,家長才會發現自己錯了。(人脈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66

當窮養的男孩遇到富養的女孩,值得所有母親深思、糾偏 張永鵬88_hex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eljb.html

「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大概是在兒子三歲的時候,我聽說了這個育兒觀念。是的,和所有初聽此話的父母一樣,我理所當然地認為,窮養兒子,就是要讓他體會生活的艱辛,多吃苦,讓他有奮鬥意識;富養女兒,就要為她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培養溫柔、高貴的品質,這樣長大以後,才能創造有品位有情調的生活。


我相信,很多父母正自覺或不自覺地按此方法,對自己的孩子施以影響,可是,很少有父母想到未來若干年後,當自己窮養的兒子遇到一個富養的女孩,會產生怎樣啼笑皆非的矛盾。


我提前遇到了這樣的尷尬。


先說我家的基本情況吧。


我家屬於經濟狀況尚可的家庭。先生經營一家模具公司,我全職帶兒子,不算大富大貴,卻也沒為錢犯過愁。但我堅決奉行「男孩要窮養」的理念,幾乎沒給兒子買過昂貴的玩具,好像就在他四歲生日時破過一次例,給他買了一輛遙控小汽車。穿著上都是小店淘來的外貿品。上了小學,我告訴他,我們家不缺錢,但這些錢是爸爸掙的,所以給你的零花錢不能亂花。如果要買課外書或是給同學買禮物,必須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就是洗個碗五毛錢,掃次地一塊錢,等等。

 

應該說,我的教育還算是成功的。兒子不貪慕虛榮,接人待物相當有分寸,自控能力也非常強,學習幾乎不用操心。用我妹妹的話說就是:姐,你這一輩子不上班,不掙錢,但你培養的這個兒子,就是你最出色的成果。


事情源於春節期間和女友的一次家庭旅行。


女友的女兒比我兒子小兩歲,當時開玩笑說兩家是要做親家的。但計劃不如變化快,在她女兒兩歲時,她先生因為工作調動,全家遷至深圳。但我們經常通電話,聊育兒經,偶爾她也借出差杭州的機會,來看望我。當我把「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的話告訴她時,深得她贊同。


事實上,後來的電話聊天中,她經常告訴我,她又帶女兒去香港了,給女兒買了限量版的芭比娃娃,買了gucci的童裝……她女兒也時常在電話裡甜甜地叫我阿姨,聽得出是個見過世面、不怯生的小丫頭。


去年12月份,她興奮地打電話給我,約我春節去三亞度假,笑說兩個孩子有些年沒見了,趁機讓他們培養培養感情。


哈,當時我想,培養感情只是玩笑話,兩家找個機會一起聚聚才是真。所以,說服了先生後,我們兩家決定去三亞過春節。


因我空閒時間多,女友說由我來安排此行的所有事宜。說實話,三亞的好酒店確實很多,但六天假期都必須住五星級嗎?我徵求兒子意見,兒子說干淨舒服就行。於是,我決定了住四晚家庭旅館,住兩晚豪華酒店。這個決定也得到了女友的支持。


先到的我們在亞龍灣的家庭旅館迎來女友一家。寒暄過後,小公主非常冷靜地環視了一下房間,說:「我們怎麼住這裡呀?

 

我笑著跟她解釋說,這裡非常乾淨,且離椰夢長廊很近,去沙灘也很方便。可小女孩不滿地說:「這裡沒有waiter(服務生),沒有游泳池,也沒有早餐……」害得女友連忙打圓場。


其實我也沒在意,心想家境優越、嬌生慣養的小公主有理由要求住得更好一點的。可兒子替老媽打抱不平了,他私下跟我說,要不是初次見面,他早就讓女孩子自己去找酒店了。


這才是開始,後面幾天的情形幾乎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兩個不同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在太多的事情上有著太多的分歧:每去一個地方,兒子都想坐公交車,可女孩就是打的;兒子想去吃海鮮大排檔,可女孩就是覺得不衛生……就算是一處海景,女孩子會發出「想要蓋幢房子」的感嘆,兒子卻在一旁笑她太矯情。


幸好兩家大人心態還好,認為孩子之間慪慪氣是正常的。後來我跟兒子說,你是哥哥,要讓著妹妹,儘量聽從她的意見。兒子還算聽話,儘管心裡有意見,但行為上還是尊重了妹妹。


度假的最後一天,兩個孩子發生了口角。


那天,我們逛的景點叫天涯海角,附近有個超大的土特產專營店。我們想順便買一點特產帶回杭州。已經逛累的女孩子明顯不想去,她說:「拎著這麼些東西回酒店累不累啊?去機場買更方便啊!」這話明顯是針對我們說的,兒子有些不服氣,說買不買是我們的事情,你有錢就去機場買!


無趣之下,女孩子認真又天真地說:你這樣吝嗇錢,小心以後找不到老婆哦!


兒子想也沒想,回了她一句:你這樣的嬌氣鬼,才沒男人會娶你!


機場告別時,我跟兒子說,這一路過來,媽媽發現你有時候有失男子漢的風度,是不是應該向妹妹道一下歉?小女孩小嘴一撅,說:「口頭的道歉太沒誠意啦!你得買件禮物哄我開心才行!


兩家的旅行就在兩個小孩之間的拌嘴加玩笑中結束了。


我想起錢鍾書先生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跟一個人結婚,就先跟他去旅行。我跟兒子說起曾經的娃娃親,兒子正兒八經地說:媽,你可別害我,這樣的女孩我可HOLD不住!


這次兩家的家庭旅行中兩個孩子的表現,令我感慨奉行「男孩窮養、女孩富養」的弊端。拿我兒子來說,現在看來,他是一個勤儉、自律的男孩,但也隨之附帶了過分嚴謹、不懂適度享受生活情趣的缺憾。而女友富養的女孩子,雖然有眼界懂潮流,將來不會被男人的小恩小惠所矇騙,但她同時也要直面自己因此而養成的驕嬌二氣,否則將來即使遇到心儀的男孩,其性格也會成為相處的障礙。


所以窮養男孩、富養女孩現在看來也許是沒錯的,但等窮養的男孩遇到富養的女孩時,家長才會發現自己錯了。(人脈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80

那個愛唱歌的女孩在天堂唱起《生命的河》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43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18 19:26 編輯

那個愛唱歌的女孩在天堂唱起《生命的河》
作者:格隆

上周證券市場雖然發生了很多事情,但周末,格隆並沒太多去琢磨股票,而是花了很長時間聽下面這首名為《生命的河》的歌,一遍又一遍地聽。


生命的河
喜悅的河
緩緩流進我的心窩

我要唱一首歌
一首天上的歌
頭上的烏雲
心中的憂傷
全都灑落


聽它不是為了趕時髦,只是為了祭奠一個名叫姚貝娜,無比喜歡唱歌,平凡如鄰家女孩,但已於前天已經逝去,用至短至暫的33年來詮釋自己生命的武漢女孩:活過,愛過,笑過,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並為此綻放過。

祭奠她,是因為她身上的那種普通人的人性的美好:努力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四歲學琴,九歲登臺,天生一副好嗓子,摯愛音樂,“在唱歌方面非常執著,不是一般執著,每天想的就是唱歌(姚父語)”,從生命之初,一直唱到生命終止;在2011年罹患乳腺癌,接受了乳房切除手術後,毅然裸身替公益組織粉紅絲帶乳腺癌防治運動代言,鼓勵所有乳腺癌患者積極面對,鼓勵整個社會關愛乳腺癌患者群體;在身體剛有所恢複時立即登臺獻唱,哪怕因此咳血;在2014年癌癥複發時於1127日寫下最後一篇微博:“躺了將近一個月了,現在憋得,我真想唱歌啊”;在生命最後六七天都沒法說話,而在此前說的最後幾句話是對姚爸說的:爸,我呀,其實不怕死,但我死了爸媽怎麽辦?我最難過的是白發人送黑發人。還有就是,我的歌迷對我那麽好,我舍不得他們。然後她就哭了,哭完又很快擦幹眼淚說,我要把遺體和眼角膜捐了。

醫生說:她的眼睛,漂亮。

16日下午姚貝娜離世後不久,眼科醫生為其做了眼角膜摘除。17日零時,受捐贈的23歲的四川涼山州的小夥子重見光明——從此,他將再也不用在黑暗中摸索。

想起一首歌,歌名叫:你是我的眼!
你是我的眼 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
你是我的眼 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
你是我的眼 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
因為你是我的眼 讓我看見這世界就在我眼前

生命中總會有一些很普通很平凡的人和事讓你感動,讓你熱淚盈眶。而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眼淚和文字中提醒自己還活著,提醒自己還有夢想和最求,還有一顆悸動跳躍的心。

在中國各種勢力的造星造神運動中,姚貝娜非常普通,甚至算不算“星”都不知道。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姚貝娜都對得起自己短暫生命全力追逐的夢想:音樂。四歲學琴,奮發考入無數人向往的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之後入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歌舞團,2008年獲得第十三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流行流行唱法金獎,更是成為青歌賽歷史上唯一的百分歌手。2012年,姚貝娜被劉歡欽點獻唱電視劇《後宮甄嬛傳》主題曲《紅顏劫》及劇中全部插曲,又被馮小剛欽點獻唱大型戰爭劇情篇電影《1942》主題曲《生命的河》,《畫皮2》宣傳曲《畫情》,《漢武大帝》等多部著名影視劇歌曲。20137月參加《中國好聲音第二季》,一曲《也許明天》驚艷全場。並曾於2007年、2010年和2014年三次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並在2014年春節聯歡晚會零點倒計時前獻唱歌曲《天耀中華》。

這一切,在她34歲不到的時候戛然而止。

如夏花一樣絢爛,如驚鴻一般短暫,是否說的就是她這樣的人,和她的生命?

再遠不過生死。生死並不可怕,亦無可惜。可惜的是在最美好的年華離世,在多年奮鬥,才情正要肆意綻放的時候離世。她才33,她太年輕了!

這或許就是所謂的悲劇是將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你看,也就是所謂的上帝也是會嫉妒的?!

格隆在想:如果是我自己,經過艱苦奮鬥,在離夢想無限接近的時候卻需要面對死亡,我能做到如此的坦然,如此的達觀,如此的無憾嗎?

格隆與姚貝娜幾乎沒有交集,之所以在今天坐在這里寫這麽些文字,只是因為格隆對所有美好事物的天生向往。格隆出身鄉野,五音不全,但總能被偶爾聽到的一首歌或者一部音樂打動。很多時候,我都覺得文字在音樂面前是多麽的蒼白無力。古人雲:言之不盡,歌以詠之。表達的應該就是我這種心情?所以,在格隆眼里,音樂如同唐宋時期的詩詞,天然代表著雅致、高貴與美麗,也讓格隆對愛好音樂、從事音樂的人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艷羨與景仰:因為他們在追求美好的事物!印象中多年前一個淅淅瀝瀝的雨天,少不經事的格隆貿然闖進了武漢音樂學院(姚貝娜就讀的是武漢音樂學院附中,這可能是和她兩個生命個體中僅有的交集),院內一個女生在屋檐下彈奏著鋼琴,格隆聽得如癡如醉,以致多年以後那首曲子還會重回夢中。

很多年以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才知道那首美麗的曲子有一個同樣美麗的名字“夢中的婚禮”。

而在姚貝娜身上,看到的不單是音樂自身具有的那種天然的美麗,更多是她身上那種如你我般最普通人身上人性的美好,就像她的單曲“心火”的獨白:


因為我曾和惡魔鬥過幾回合
就算它極端恐嚇
不握手言和

因為曾去日無多
才懂我想成為的我

寧可壯烈地閃爍
不要平淡的沈默

我的心就是火
燃燒在每一首我唱的歌
聽到的人為我證明了
這世界我來過


此情可待成追憶。
天堂里應該沒有病魔?那個愛唱歌的女孩會在去了天堂後繼續唱那首《生命的河》?她會唱一首歌,一首天上的歌,唱到頭上的烏雲,心中的憂傷,全都灑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72

答有私募準男友的女孩:我們為何租房?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opt.html

問:老王,問你一件事。我的準男友也是做私募類的,他也租房租的很便宜。我不懂,你們為什麽不能在物質上享受一下呢?如能告知真實原因,不勝感謝.

 

答:首先我不能確認什麽是享受。

       對於我來說,我考慮妻女的安全和舒適度,首先是孩子的教育區域選擇,而這個教育區域是我對教育的認知,決定我選什麽樣的學校,進而選擇住處。而三口之家,二室二廳的房子足夠了。我們的小區在湖畔,水很清澈,環境也很美,四處有鄉村景色,前些日子油菜花剛過,接下去荷花塘就有荷花盛開。

      而因為是鄉村,這里又是個鬼鎮,因此就人煙稀少,房子其實也不算便宜,因為缺少裝修房供應。

      回到這個問題,其實什麽叫做享受。

      我個人喜歡價值觀的探討,最喜歡的事莫過於和一兩個朋友閑談,或者捧一本書獨處,或去看一場電影,或驅車在鄉野里四處閑逛。對於我來說,這是莫大的享受。

      如果你知道我會飛去北方某城,或者南下某城,只是為了見一兩個朋友,從下午閑談到深夜,甚至去美國,新西蘭,在當地遇見早已在心靈遇見的陌生朋友,在咖啡館里閑談一個下午,你是不是覺得我們這些人都不可思議呢?

      如果我再告訴你說,我現在對泡妞、夜總會、豪華服飾、豪車等等毫無興趣,你是不是不相信呢?

      我不會鄙視他人享受這些,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是,喜歡美女就追美女,喜歡豪車就任性購買,喜歡夜總會生活就天天夜店,喜歡豪華服飾就四處逛街。

      印度教有些我最認同的是,你享樂是一種修行,你工作也是一種修行,你苦修也是一種修行。

      做私募和交易的人,對世界往往會看淡,看得比較透徹,知道一切都很虛妄。我不知道你準男友是不是這樣考慮。

      好吧,我談的太虛了。

      實際上是這樣的,我不認為享受的定義是狹窄的。同時買房對於交易者來說,是收益率的考慮。在前十年不買房,是一種投資失敗。很不幸,我是當時的失敗者,因為我不懂,忙於實體。但是從現在到未來的十年,買房是一種投資失敗。如果投資者在十年前不知道為何投資房子成功,也就不會知道未來十年為何失敗。否則,他們一定會知道房地產已經過去,現在是金融市場的時代,股市、債市、股權、貨幣、期權市場等等才是恰如其分的投機市場。

      一個投機者不會不懂得計算,租售比極差和機會成本如此高的買房置業,租房是一個劃算和自由的選擇,既可以選擇環境,也可以選擇住房的舒適度,這個用不懂得享受來形容,是不合適的。

      但是,我並不會因此而鄙視你,實際上,我非常理解女性的視角,即使我太太是一個交易員,她也會希望在某些時候要擁有自己的房屋。因為哪怕以我們的角度來說,房屋從來都是政府和銀行的,女性也會以心理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以及對房子的任意改變權力,而希望持有房地產的。

      這篇文字只是探討享受的定義,如果這能夠讓你解惑的話。

 

                                                                             老王,於上海     14,MAY,20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561

27 歲的女孩….. by C2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08/12/27-%E6%AD%B2%E7%9A%84%E5%A5%B3%E5%AD%A9/

27 歲的女孩…..

筆者如今每星期都到田媽媽去,很多時候也自己一人去,每每在星期日到教會前先去或是崇拜完畢後自己去,不是不想跟朋友一起去, 而是30多度高溫下,不會有小姐和我一起去,,,,,,,,這麼犯賤,,,,,,,熱死,,,,,,,,我也給人說「貼錢買難受」千萬次…….

不過每次去的時間都能結交新朋友,那些農友都是高人,他們是我這個門外漢,,,,,每每都出手教授讓我好好學習……

我那塊田每星期都出產莧菜,上星期收割了很多也給了我的鄰居,鄰居他們驚嘆不已,久久未能平服心情,因為不能相信我會下田……

更不能相信的是那些農友問我是否27歲,,,,,,,我只是分了一些莧菜給他們,,,,,,居然這麼客氣,,,,,,,也讓我笑出來,,,,,,,,

從今不用整形了,,,,,下田去就能回復青春…….如今有什麼不高興就到田去,因為在那裡我永遠是27歲………真笑死了…..

27th+Birthday+Ice+Cream+Cup+Cake

Posted in 人生哲學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4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