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牛根生首次回应万言书称声泪俱下求援是编造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08/09545603823.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46

受累金融危机 金茂大厦租金、出租率首次双降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0/20090910013739794.html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去年6月5日宣布以110亿元代价吞下上海前第一高楼——金茂大厦的方兴地产,却没有得到预想的高收益。

        方 兴地产日前发布的2009年中期业绩报告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旗下金茂大厦出现自1999年以来的首次出租率衰退,写字楼出租率由去年同期的98%, 下降至92.2%(截至2009年6月30日);金茂大厦内金茂君悦大酒店的平均入住率也由去年同期的62.7%下降至50%。

        中 原地产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金茂大厦的月租金已经由高峰时的550元/平方米下降至400元/平方米以下。作为上海甲级写字楼市场上的标杆,金茂大厦租金 收入的下降,某种程度反映出目前上海写字楼市场的低迷。业内人士表示,写字楼市场至少低位徘徊半年后,才会重新复苏。

前第一高楼租金首度下滑

自1999年竣工以来,金茂大厦便一直是个“绩优生”。2001年,金茂大厦主营收入达6.8亿元,税前利润1.4亿元。据金茂集团公布的2006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已经接近22亿元(人民币,下同),净利润超过3亿元。

        在去年方兴地产宣布收购金茂大厦前,金茂大厦的租金价格为550元/平方米/月。当时业内资料显示,金茂大厦写字楼的租金价格大约在1.8~2美元/平方米/天。以金茂大厦12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计算,满租情况下,全年租金收入将超过5.5亿元。

        然而,在方兴地产2009年的中报中,金茂大厦的写字楼出租率由去年同期的98%,下降至92.2%。金茂大厦内金茂君悦大酒店的平均入住率也由62.7%下降至50%。

        方兴中报把出租率下跌归结于上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并且表示目前金茂大厦的租金价格尚处于高位,相对比较稳定。

        但 中原地产调查显示,目前金茂大厦写字楼的单位月租金只有不到400元/平方米,平均每天只有8~13元/平方米。这一价格已经比去年同期的550元/平方 米/月的报价低出不少。如果按目前的租金价格计算,以金茂大厦12万平方米办公面积计算,写字楼的租金收入至少要下降两至三成。

        不过,中报并未透露,金茂大厦租金收入的下跌幅度。方兴地产对外公关部门表示,金茂大厦上半年的租金收入不在可披露范围内。

上海写字楼市场租价仍未止跌

        在上海甲级写字楼市场,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恒隆广场一直是标杆物业,上述三家写字楼的租金是全上海最高的。金茂大厦租金收入下跌,折射出上海甲级写字楼市场的低迷。

        第一太平戴维斯统计,年初至今,上海甲级写字楼租金已累计下跌11.4%。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与去年7月相比,上海甲级写字楼的租金下跌幅度达27%,空置率达11.74%,比去年同期增长28.3%。

        中原地产分析师说,上海甲级写字楼市场下跌幅度已经开始接近底部,但要触底反弹,至少在半年以后。

        相 比低迷的租赁市场,销售市场渐渐显示出率先回暖的趋势。方兴地产首席财务官江南在业绩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物业开发毛利率下降至36%的主要原因是旗下上 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地带B项目的部分楼盘属早期预售,涉及销售单价低于整个项目的平均售价,但下半年物业开发业务毛利率可回升至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1

企業第二代明日之星首次大曝光 富過三代的祕密

2010-7-19  今周





「富過三代」是許多人的夢想,但根據統計,只有15%的企業能夠成功交棒給第二代,還能夠繼續順利傳承到第三代的企業,不到2%,其中還能維持高獲利能力 的,恐怕寥寥無幾。

家族企業成功的傳承之道,是企管學書上學不到的道理,它需要深刻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企業經營經驗累積,《今周刊》為你揭開「富過三代」的傳承之祕,不論 規模大小,台灣共有120萬家企業,這將是120萬位企業主最重要的一堂課!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楊卓翰南投國姓鄉的深山裡,有一片多年來都不對外開放的茶園,叫﹁賽峰家樂茶園﹂;這裡種出來的茶葉品質好,後代子孫們因此開了﹁賽峰家樂茶行 ﹂,代代都以種茶、賣茶為生,至今超過一百五十年歷史,靠著茶葉至少生活無虞。

光榮與傳承

家族企業的競爭力源頭

一家代代相傳的老茶店,能夠綿延超過百年的祕訣是什麼?

當年的老茶農還在世時,曾經告誡子孫,他說:﹁我一定要種出自己敢喝、而且愛喝的茶,才能拿出來賣,因為每一片好茶葉,都代表家族的光榮。﹂無獨有偶,台 灣企業管理學的巨擘、政治大學教授司徒達賢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說家族企業如果能把﹁家族的光榮與傳承﹂作為一切經營決策的前提,永續經營的能力,就會大幅 超越﹁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現代企業組織。學術殿堂裡深奧的企業管理學問,在南投鄉下最純樸的茶農身上,完全得到證實。

但是,老茶農家族可以做到的,許多頂著高學歷、高知識分子的所謂大企業家、大資本家,卻未必可以。

近來只要打開報紙,台灣許多老牌家族企業,一場又一場的家變(或者說家醜),被迫赤裸裸地搬上台面。

曾伴隨許多台灣人成長的黑松企業,十幾名堂兄弟間為了公司的土地資產及所有權,爭執不休,甚至對簿公堂。而老字號的家電大廠大同公司,兩房之間為了經營權 你爭我奪,甚至在報上刊登全版廣告,完全不在意外人的眼光。

這些公司的共同特色都是握有利基產品的市場或極具價值的資產,這些原本是屬於家族最光榮的商譽資產,如今卻成了爭執的癥結。

根據一項非政府調查的數據統計,家族企業占台灣資本市場至少六成,如果加計許多非公開發行的中小企業,這個比率還會更高。換句話說,全台灣總共有近一百二 十萬家的企業中,其中至少有七十萬家的企業主,都要面臨企業管理的最後一堂、也是決定企業下一回合勝負最重要的一堂課:誰來接班?

這個問題應被分成兩個層面來解釋,一是如何選出一位最好的接班人,以及如何讓接班過程平順,讓其他家族成員服氣之餘,願意共同支持第二代接班人,同時還能 兼顧企業的成長,自然是最高難度的問題。

傳賢還是傳親

大老闆最終須面對的決定

企業接班的嚴肅議題,在家族企業盛行的台灣市場中,複雜度更高,因為涉及了家族成員間複雜的感情因素在其中。︽哈佛商業評論︾甚至把這堂課視為﹁領導強人 的最後一堂必修課﹂,因為絕大多數的家族企業的創辦人,多半扮演家族中﹁領導強人﹂的角色。

這個情形在台灣尤其特殊。台灣市場真正商有化的時間還很短,如果以工業產值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快速攀高的一九六○年代開始計算,至今不過四十多 年的時間。

四十年,剛好是一位二、三十歲自行創業的企業主,到了要交棒的時候,也因此,台灣許多第一代企業,如今,都共同走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這個路口,要決定下 一回合的勝負。

向左走?向右走?事實上,家族企業接班的問題,遠比向左向右還要複雜許多。

為了這個所有企業主都應該學習、卻苦無標準答案的重要課題,︽今周刊︾特別召開一場社內研討會,邀請多位閱歷豐富的專業人士,包括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資 深合夥人馬國柱、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及元智大學企管所副教授黃敏萍,共同交流了許多精闢的見解。

此外,本刊還找來許多賢達人士,請他們提供意見,包括眾達律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黃日燦及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等,希望從不同面向,對這個高度敏感、 也高度困難的接班問題,尋找解藥。

這些專業人士之中,有人簽證過無數家大小企業,其中當然不乏許多國內知名的家族企業的財報,專業與視野兼具;有人甚至親身經歷許多家族企業的爭鬥,居中扮 演調停者的角色;也有人冷眼旁觀多年,閱人無數,對家族企業有獨到的觀察;當然也有人從學術角度出發,試圖從各種多元的角度,尋找出屬於台灣家族企業特有 的軌跡,並尋求共識。

但為了尊重並完整保留專家們的珍貴意見,又能避免個別意見被指為針對特定案例的尷尬,因此後續的發言統一以﹁專家﹂統稱每位專家的意見。

攤開至今年六月底止,所有上市櫃公司股東會後最新的董監事名單,其中,有超過一百五十家的公司已讓第二代進入董事會(見表),在一千三百家上市櫃公司占超 過一成,如果再加計跳脫董事會,讓第二代直接進入公司經營團隊學習者,比重上大約直逼二成。

其中,又以傳統產業、金融產業比重最高,許多甚至是伯姪、叔姪一家子一起進來,董事會儼然成了家族會議,雖然是上市掛牌公司,卻彌漫著濃濃的家族企業風。

而即使是科技業,雖然表面上宣稱採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包括楠梓電、台達電、仁寶、日月光等科技大廠,都已經見到少主們的身影出現在 董事會上。

不過在比重上,科技業確實比傳統產業來得少。追究其原因,一來科技業有技術門檻,因此通常必須第二代自己有高度的能力與意願配合;但可能更重要的原因是, 台灣科技業的平均發展歷史不超過二十年,還未到全面接班的時點。許多專家認為,當企業大老闆面臨非交棒不可的關鍵時刻,才是真正決定台灣科技業是否真能走 向所謂的﹁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開﹂的一刻。

權力與利益的習題

企業交班務須求取平衡

家族企業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經營權﹂與﹁所有權﹂之外,還有一份﹁家族利益﹂的維繫。

這裡的家族利益必須要用比較廣義的角度去定義,包括家族成員間的和諧與凝聚力。這三個變數鼎足而立(如前頁圖),因為時空背景、股權結構與家族成員之間的 關係不盡相同;彼此之間有拉鋸、也有相輔相成的關係。而接班過程如何拿捏其中的輕重,取得平衡,同時沒忘記維持最重要的企業成長,就是交班人與接班人最大 的考驗。

舉例來說,其中多位專家不約而同推崇台泥辜成允的接班表現。

辜成允在父(辜振甫)、兄(辜啟允)相繼過世的家變中被迫上台,之後在台泥辜家與中信辜家的分家中選擇沉默忍讓,卻也沒有忘記慢慢將台泥的本業一點一滴鞏 固起來,包括中國市場的布局、台泥內部人事的整合等等。﹁面對低潮時的表現,最是顯示接班人的真正經營實力﹂是多位專家不約而同的共識。

﹁經營權﹂指的是企業經營績效的展現,是三個變數中最能夠用數字量化的一個指標,包括企業的逐年成長率(YoY)、相對同業的獲利能力,以及上述面對挫折 時的表現,都是衡量一位接班人在﹁經營權﹂上表現的方式。而辜成允就是在﹁經營權﹂上,普遍獲得肯定的一位企業主。

此外,辜成允在面臨家族最重要的領導人相繼辭世的重大變局中接手,成功穩住大局,讓辜家及時止住下滑趨勢,重新在台泥站穩腳步,也在台灣資本市場上繼續保 有一定的地位,在﹁家族利益﹂的維護上,其實也得到普遍認同。

但唯獨在﹁所有權﹂的指標上表現不好,辜家每每只要遇到三年一次的董監改選,就會因為持股不高而險象叢生;儘管這是特殊時空下造成的局面,但卻是接下來辜 成允要面對的一大考驗。

培養接班人

除了學識還須更多布局

企業管理是大學問,但浩瀚的理論發展至今,仍然沒有一個衡量家族企業接班人的一體適用指標。我們試著以圖形坐標的方式,給予每位企業接班人的定位,其中若 能三者兼備,當然是再好不過的最佳接班人選,﹁能有兩項得到肯定,已經是不錯的表現,﹂專家們表示。

但家族企業要能有一位﹁最佳接班人﹂,往前溯及,當然﹁培養﹂的過程極為重要。﹁高學歷、更好的國際語言能力,都在優渥的環境中成長﹂,幾乎是所有企業第 二代的共同特色。

但如果只是這樣,接班人的培養恐怕可以像代工廠的生產一樣,無限量產,因為這充其量只是培養接班人的必要條件,絕非充分條件。

統整專家們的意見後發現,接班的過程可被分成幾個階段。首先,交班人應該要在身強體健時,就做好接班安排;其中,更有專家直接建議,如果把交棒人的任期或 主政時期形容成一條拋物線,應該是在拋物線向上的前半段時,就應該做好交班準備。

「我從最後一任任期的第一天開始,就開始積極布局接班人遴選辦法。」其中一位專家以自身經驗表示。

所謂「接班安排」的定義很廣,其中如何做好「股權安排」,更被許多專家視為接班計畫中最重要一部分,當中又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例如一直以來存在許多家族企業中的「股權均分」觀念,一定是對的嗎?又是否應該建立「所有權」與「受益權」分割的觀念?

早期遠東集團分家,當時大家長徐有庠的大房長子徐旭時,在確定時不我予之後,毅然決然把股權賣給了如今當家的徐旭東,從此遠走他鄉,徐旭東也因此大權在 握,此後遠東集團並未發生任何所有權危機。

無獨有偶,近來搶盡新聞版面的國泰蔡家,蔡鎮宇也做出與當年徐旭時類似的行為,對國泰全體股東而言,不見得是壞事。

第二,接棒人應該及早建立班底,例如後文即將介紹的長興化工,如今接棒的董事長高國倫,就是把當年剛回國時在公司內部成立的「小內閣」成員,拉拔成長,如 今都是長興內部獨當一面的重要幹部。

第三則是接班的領導人自己一定要「真的懂」,這個「懂」,不是蘸醬油式地隨處歷練就叫懂,而是捲起袖子,認真的去做。例如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的兒子鄭平、 鄭安,在台達電一做,已經將近二十個年頭,前十年,幾乎是沒有任何聲音,如今普遍獲得台達電內部主管一致認同。

如今如果還要問台達電到底要傳賢還是傳子?鄭崇華以高度的人生智慧,已做了最好回答。

但專家們也殷切提醒,如今捧著高學歷、優異的語言能力,並且有較佳國際觀的第二代們,往往空有理論,但仍有幾點常犯的錯誤,千萬要避免。

首先是,多角化經營絕對不等於「創新」;尤其前年的金融海嘯,許多公司都因為第二代致力在與本業無關的海外投資上,導致虧損慘重。

金融風暴固然是大環境使然,「但當初執行這些投資案時,很多第二代都以企業應該多角化經營為由,讓許多原本不諳投資的公司,做了完全不擅長的決策。」專家 說。

其次,第二代年輕有活力固然是好事,但如果一味只想做「革命式的CEO」,恐怕只會讓企業經營蒙受高度風險。

再者,接班人接班「意願」的重要性,絕對不亞於「能力」。交棒人千萬不要只是一味忙著積極培養、訓練、要求,而忘了重要的「意願」問題,例如長興化工老董 事長高英士,就是努力幫助兒子交出第一張中國的成績單後,讓兒子自信增加連帶提高接班意願,讓交棒過程臻於順利,也是很有智慧的表現。

富過三代

一百家不到兩家

當然,少主接班的模式,不一而足,也沒有既定公式可循;當然也有許多第二代,因為在優渥中成長,在備受寵溺的環境中始終無法獨當一面,甚至讓第一代辛苦創 下的基業,逐漸委靡,「我爸爸賺的錢,我十輩子都花不完,幹麼那麼辛苦?」這句話從一位頗具規模企業的第二代口中,親口說出,他或許也說出了企業逐步走向 凋零的關鍵原因。

﹁富過三代﹂可以說是一直以來,中國許多企業家族的夢想,但可以真正實現的,微乎其微。

根據統計,在東方社會中,能夠成功傳承給第二代的企業,只有一五%,在這其中,又只有一三%、也就是總數的一.九五%,能夠傳承給第三代。也就是說,在一 百家企業中,只有不到二家可以順利傳到第三代,而這彌足珍貴二家企業的體質,還能繼續維持身強體壯的,又剩下多少?

﹁富過三代﹂的傳承之祕,肯定是所有企業主必修、而且主修的一堂課!

仰仗機制 後代才沒有「解釋空間」王永慶苦心設計 台塑接班布局解密「台塑接班的靈魂,就在於『機制』。」在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營運長郭宗銘眼中,台塑集團的接班布局始終是國內動見觀瞻的案例。

郭宗銘指出,台塑集團早年便成立了財團法人(財團法人長庚醫院基金會、財團法人長庚大學基金會),持有台塑四寶多數股權。1996年《信託法》出爐後,台 塑集團又走在潮流之先,成立了王詹樣慈善基金、王長庚慈善基金兩大公益信託。借助財團法人與公益信託,資產有進卻難出,且必須靠董事會、諮詢委員會的決策 機制,等於集中保有經營權並鞏固後代的所有權不致分散,「可說是已善用了各種工具與機制。」日前傳出,台塑在海外還有資產,將成立四筆基金,由第二代共 管。郭宗銘指出,所謂「基金」是何屬性?有待釐清。此外,海外資產亦可能持有國內資產(如台塑四寶股權),但無論如何,這項海外資產將無可避免的有三種處 分方式。

1. 若王永慶未曾知會國有財產局這筆海外資產,以王永慶過世時的遺產稅率50%,不僅須扣一半的遺產稅,還得加罰一倍,等於資產全數充公。

2.若王永慶生前已知會國產局這筆海外資產,表明日後補申報,則必須讓國產局扣除一半遺產稅。

3. 若王家第二代欲完全保存這筆資產,則可選擇將其全數捐給王永慶生前便已成立的公益信託基金才行,也就是王長庚、王詹樣公益信託基金。

因此,第二種情況,一半的海外資產將由王家第二代共管;第三種情況,則資產又回到國內的公益信託,交付機制。

綜觀這些工具和平台的效用,最終都回歸高架在雲端的「台塑七人小組」功能為何。郭宗銘認為,儘管截至目前外人還看不太出來,七人小組只是虛擬的象徵性組 織,或是可實際對台塑四寶董事會、財團法人董事會、公益信託諮詢委員會下指導棋。

七人小組的成員中,有四位家族成員與三位老臣,但郭宗銘點出,人是有「有效期限」的,三位老臣退休之後,三個懸缺是以何種條件與遊戲規則來遞補繼任者,有 待觀察,外人也尚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七人小組的遊戲規則,將是台塑王國世代傳承上,最重要的拼圖一角! (林孟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5

陈黄之争首次和解 邹晓春、黄燕虹进国美董事会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11/2047714.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备受关注的国美陈黄谈判终于迎来首次和解协议。昨日 (11月10日),国美对外发布公告称:将在即将举行的特别股东大会上,希望可以获得股东批准,委任邹晓春先生担任执行董事,黄燕虹为非执行董事,任期3 年,从股东特别大会结束起计。知情人士说,从目前看,国美董事会已经无条件同意大股东的要求,增加两名董事会席位。不过,对于此前的非上市门店事宜是否终 止协议以及再次提起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对方并未表态。
这也是在特别股东大会之后,黄陈双方达成的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
国美在公告中表示,将于ShinningCrown订立谅解备忘录建议扩大董事会及建议委任董事谅解备忘录,以股东在公司即将举行的特别股东大会上批准委任邹晓春为执行董事及委任黄燕虹为非执行董事为前提,邹晓春和黄燕虹亦将获委任担任各董事委员会的成员。
根据该谅解备忘录条款,双方均已承诺在所有方面合作,落实各项行动和措施,以为国美和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打造一家更强及更具盈利能力的公司。国美董事会和ShinningCrown分别有权终止谅解备忘录,但需(其中包括)提前30日向对方发出书面通知。
根据上述协议,国美董事会也在公告中表示,将寻求在特别股东大会上获得股东批准,将许可的董事最高人数从11人增加至13人。
“目前只是在进入国美董事会上达成一致意见,剩下的问题也将分阶段来谈。”知情人士昨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如是说。
按照现有的董事会人员组成包括执行董事陈晓、伍健华、王俊洲、魏秋立及孙一丁;非执行董事竺稼、IanAndrewReynolds及王励弘;及独立非 执行董事史习平、陈玉生及ThomasJosephManning,加上邹晓春与黄燕虹进驻,目前代表大股东方面的董事会成员也只有邹晓春、黄燕虹、伍健 华三人,略弱于陈晓方面。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大股东在国美董事会的合法席位得到了实现,这也是双方和解的信号,在短期之内,国美或将不再出现“一分为二”的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82

百度首次回应文库版权纠纷 搜索引擎分成模式浮出水面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26/2074225.shtml

  每经记者 叶书利 发自北京
盛大文学、当当网等正在联合就百度文库“盗版门”一事四处讨伐之际,25日上午,一直保持沉默的百度在该文库 成立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终于作出了回应。该公司市场与公关部高级总监朱光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百度文库被误解了,其实百度文库的文档资料中仅有8%为文学类文档,80%为教育类相关文档。”此外,朱光还强调称,百度文 库目前正在探讨推出付费阅读与广告分成两种模式,以加强与各版权方的共赢合作。
文学类文档流量贡献仅一成
去年11月,百度推出了在线文档分享平台百度文库,以供用户自由上传各种资料与免费阅读。
不过,仅过了不到一个月,去年12月17日,盛大文学以该平台上收录了大量的盗版网络文学为由,准备起诉百度,这也拉开了百度“盗版门”事件的序幕。
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对该事件曾表示,盛大文学旗下网站的知名小说中,95%以上可在百度文库中找到,且免费对外传播。“经过粗略的估算,由于百度盗版给盛大带来的损失一年超过10亿元。”
眼下,盛大文学已联合互动百科等数十家出版机构准备联合起诉百度。文著协也发布声明,敦促百度文库向著作权人赔付版权使用费。文著协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认为,只要权利人提出版权投诉,百度文库经过审核之后应立即予以删除。
对此朱光表示,百度文库自成立至今的一年内,精力主要投入产品研发之中,尚未与媒体有过任何正式的沟通,造成百度文库被误解。
他进一步解释说,百度文库时下累积的1130万份有效文档中,80%为教育类相关文档,覆盖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外语与公务员考试等资格考试、专业文 献等,且贡献了总流量的80%;而文学类文档仅占8%,流量贡献率为10%。8%的文学类文档中还包括大量已过了著作权期限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等, 以及读者对相关文学作品的读后感,上传后与他人交流。此外,还包括一些文学作品的作者自己有意将作品上传至百度文库,以达到传播作品的目的。
95%版权投诉已得到回应
百度产品总监李健对此补充说,百度文库目前的一切行为皆合乎中国的法律法规。百度文库自成立时起,就一直关注版权保护问题,并为此建立了投诉渠道,投诉 方只要在该渠道内提供盗版内容链接及版权证明即可。公司承诺48小时内对投诉作出回应,实际上95%以上的投诉案件在24小时内就得到了回应。
新闻发布会后的专访中,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问及“近日‘盗版门’事件中另一个被投诉方阿里巴巴旗下的淘花网在其首页发布了致歉声明,且在声明的最后 附上了一份‘淘花网清理侵权数字内容部分清单’,百度对此如何看待”时,朱光回答说,百度不便对其他公司的行为作出评价,但公司目前正在尽最大努力与各大 版权方探索共赢模式。
广告分成模式或成共赢重点
对于朱光口中的共赢模式,李健详细介绍说,为了与各大版权方建立共赢的生态链,百度文 库正欲推出两种合作机制:一是付费阅读模式,即用户支付一定的费用用于一次购买,可在线阅读或下载百度文库上包括各大版权方提供的正版内容在内的所有内 容,以吸引版权方的进驻;二是广告分成模式,即用户端免费,向广告主收费,百度文库与版权合作方以一定比例对收入进行分成。
李健透露说,付费阅读模式目前已在尝试,目前百度文库已与包括新东方教育在内的21家版权机构进行了相关的合作。但鉴于百度盈利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不在用户端,因此,广告分成模式会是未来百度文库与外部版权方合作共赢的重点。
在新闻发布会中,朱光反复强调,如果百度文库能和一些版权方达成协议,让一些优质内容被搜索引擎优先抓取,就有可能为网络盗版文学猖獗的现象找到解决办法。因此希望大家给百度文库一定的时间与耐心,百度一定能与各版权方寻找到一个共赢的模式。
到《每日经济新闻》截稿前,记者一直试图联系侯小强,但其手机一直无人接听,而盛大文学媒体部的电话也无人接听。(每经记者谢晓萍对本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60

宏霸(802)香港上市後的首次收購 有所不為軒

http://crocodilehk.blogspot.com/2009/07/802.html

湯才兄之前提到,有公司能夠個半月變十五億,其實只要高手出招,5日就足夠了。

宏霸(802)在今年4月8日,
宣佈於 二零零九年四月七日向投資控股公司Top Digital Holdings Limited收購銷售股份,「該等股份佔A-1全部已發行股本之15%,總代價為135,000,000港元,將按以每股代價股份發行價9.00港元配 發及發行15,000,000股已繳足代價股份之方式予以支付。」

通告中有關A-1之財務資料提到,「由於A-1自其註冊成立日期二零零九年四月二日起尚未開展業務營運,故A-1並無營業額、稅前或稅後純利以及特別項目。」A-1由註冊成立,到宏霸收購15%股權,前後只有5日!

A-1之母公司Top Digital Holdings Limited,乃一家由CATV之股東全資擁有之投資控股公司,CATV全名是中廣亞廣播信息網絡有限公司,簡稱為
中廣網,主要業務是網絡遊戲、無線業務、寬頻娛樂。A-1之成立旨在為CATV提供獨家資訊科技及業務流程外包以及顧問服務,成立之後A-1及CATV就簽訂了外包協議(outsourcing agreement),當中包括為CATV逾5,000萬用戶提供策略規劃、業務及技術改造、行政及管理服務。

A-1與宏霸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Virtual Storage簽署特許協議(Licensing Agreement),以於三年之合約期內購買WinLogon及VSW之使用權最少各21,000,000套。A-1繼而將向CATV之用戶轉售軟件使 用權,作為彼等會員服務升級及獎勵計劃之工具。不知道名字的獨立估值師評估這個特許協議之現值淨額約為900百萬港元

A-1向宏霸購入兩款軟件各21,000,000套,數量極多,雖然通告說是會員服務升級及獎勵計劃之工具,實際上卻非業務所需,而是作轉售之用。CATV將宏霸的面相識別軟件
放上網推售,售價¥299,宏霸也為此發出英文通告。點解A-1要一次過買入那麼多套軟件,它有把握將它售清?

收購的代價,除了參考「收購事項之原因」一節所載列之因素,另一個參考的資料是宏霸「委聘之獨立估值師就特許協議全部權益約900百萬港元(15% 即相等於135,000,000港元)之估值」。A-1向宏霸購買產品,獨立估值師說宏霸可從A-1身上賺取9億港元,結果A-1自己就這樣變了價值9 億,然後宏霸以9億的15%價錢,買入A-1的15%股權,這套定價邏輯太過高深難解,尤其是考慮到宏霸收購A-1的原因,是關乎線上遊戲之潛在發展空 間。

代價以發行宏霸股份支付,每股代價股份發行價9.00港元,較於最後交易日香港聯交所所報之收市價每股股份6.91港元溢價約 30.25%。雖然發行價高達9.00港元,但是賣家在4月28日以低於6元的價錢出售一批股份,在5月8日以6.xx再出售一批股份,之後股份比例低於 需要披露水平,不知道是否已經全數沽出套現。

交易的賣方Top Digital Holdings Limited,是由CATV之股東全資擁有,那麼CATV之股東又是誰呢?宏霸沒有加以解釋,有一則
舊聞提到,「1999年5月,廣電總局廣播影視信息網絡中心和上市公司北亞集團(600705)分別投資1200萬和1800萬元,成立了中廣亞廣播信息網絡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廣亞交通信息廣播網絡有限公司。北亞集團獲得控股權,該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平轉任董事,同時擔任中廣亞的董事長兼總裁,2003年1月29日,王平已經辭去北亞董事一職,專事中廣亞。」

北亞集團於1992年7月創立,是由哈爾濱鐵路局等12家企業發起,並於1996年5月16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代號為600705,07年因為連續三年出現虧損而被
暫停上市,現要進行破產重整。北亞集團前董事長劉貴亭去年被控四宗罪,「其中一筆是指,2002年2月,劉貴亭將公司3000萬元私自挪用給中廣亞交通信息廣播網絡有限公司使用。此筆資金截至2007年12月25日,在大股東哈爾濱鐵路局的支持和幫助下,經司法機關依法繳回900萬元,餘款已制定還款計劃。」劉貴亭最終被判無期徒刑。非常奇怪的是,我未能在北亞集團近年的年報中發現提及中廣亞,而更奇怪的是在1999年度報告摘要中提到,「本公司於1999年7月28日在北京註冊登記的中廣亞交通信息廣播網絡有限公司,由於該項目技術含量低、市場複雜、再加上產業政策等原因,該公司停止運營,故未納入本年度合併報表範圍。」

誰才是CATV的真正股東?宏霸又與誰人作交易?

鱷不群 said...

只要肯付錢,要請Big 4不難。

我剛發現,在06年的年報,主營地點是香港的數碼港;在07年的年報,主營地點是澳門;在08年的年報,「集團總部預期可於2009年第2季末遷至馬來西亞」,而04年才在馬來西亞開首間辦事處。

我這兩天一直想,Tan Ting Ting(陳婷婷)會不會是馬來西亞人,陳的廣東拼音是CHAN,普通話拼音是CHEN,Tan應該是福建拼音,在中港較少人用,反而新加坡、馬來西亞比較普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2

中石化擬海外首次合資入股煉油廠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18/2234205.shtml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將與沙特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採取一種全新方式展開合作。3月17日,中石化宣佈,雙方同意共同投資在沙特阿拉伯西海岸城市延布建設一座世界級深度加工煉油廠項目——紅海煉油公司,並分別持有紅海煉油公司37.5%和62.5%的股權。
中石化內部一高層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這是中石化首次有意向採用合資入股的方式,在海外投資建立第一家煉油廠。
兩方將展開可行性研究
3月16日,中石化與阿美石油公司就上述項目簽署建立夥伴關係的諒解備忘錄。
「這只是一個初步意向,下一步雙方將展開實質性談判,還要就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上述中石化高層人士稱,談判還需要上報國家相關監管部門的批准。
據一不具名石化業分析師說,延布煉油廠原計劃在2013年開始生產,但由於原來的合作夥伴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在2010年4月退出這個項目,煉油廠投產的時間被迫推遲。
中石化認為,繼投資上游建成1200萬桶/日原油產能後,阿美把在下游投資作為長期戰略,紅海煉油公司即該戰略的一部分,公司計劃於2014年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將進一步保障能源供應
「這將開啟中石化在沙特投資煉油化工項目的新篇章。」中石化總經理蘇樹林表示,本次合作將強化雙方互補型的戰略夥伴關係,加快中石化國際化經營的步伐,促進海外煉化戰略佈局。
此前,雙方曾在天然氣勘探、煉油、石油貿易、工程服務等領域都有實質性合作。
上述石化業分析師稱,中石化和沙特阿美的戰略合作關係也代表了消費性的國家石油公司和生產性的國家石油公司之間的一次新合作。
中石化高層認為,公司此前多在上游資源參與投資合作,而在下游的煉油業務方面多以技術轉讓、工程建設的方式「走出去」,沒有採用合資入股的方式。
沙特阿美的常規原油儲量達到2601億桶,居世界首位,但其下游煉油和化工生產環節嚴重缺乏。上述分析師稱,阿美作為一個生產性國家石油公司一直在尋找 新的增長點,包括在歐洲收購加油站,在國內的延布建立乙烯廠等,其目的在於保證下游需求的穩定;而中石化則需要更多的原油供應保障,通過股權合作,合資建 立下游處理能力,間接也解決了石油供給的問題。蘇樹林也強調,這將擴大中石化境外能源獲取渠道,從而進一步保障中國的能源供應。
有助於獲得更大海外定價權
近年來,中石油、中石化除了加大海外找油的力度外,也都在海外佈局煉化產能。
中投顧問研究員周修傑認為,中石化與阿美合作有助於提高其在下游市場的實力,並擺脫西方石油巨頭對下游市場的控制。
「由於靠近原油產地,通過控制煉油產能來控制庫存,可以此獲得更大的海外定價權。」上述分析師表示,另一方面,海外投資也能解決國內資本和美元過剩的問題。
不過,上述分析師提醒,如果該煉廠生產的油品只在沙特國內銷售,利潤肯定不會高;此外,中東的政治風險也在日益加大。
中石化的高層則表示,該項目將有效地向世界各地市場提供清潔油品,這種合作方式可以共同經營、分擔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1

首次公開的接班人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652
  亞洲首富李嘉誠在5月25日出席旗下公司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股東會後,首次公開了接班人和財產分配計劃—長和系的資產會由長子李澤鉅接管,並將全力幫助次子李澤楷收購心儀公司。


  按照李嘉誠的安排,將來李澤鉅會持有約40%長江實業集團的股份,及應佔集團旗下的和記黃埔五成權益,加上35.5%赫斯基能源股權,初步估計李澤鉅可獲得2041億港元的身家。李澤楷則會得到一筆巨額資金,幫助他收購幾家相當有規模的公司,雖然沒有透露具體的金額,但涉及的資產將會是李澤楷現在身家的數倍。


  把長和系交給已經擔任了十多年長江實業董事總經理及和記黃埔副主席的李澤鉅,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目前李澤鉅為首的管理團隊運作亦未有大的失誤。李嘉誠當日公開表示即便自己明天去旅行兩個月,李澤鉅的團隊都可以應付自如。


  李澤鉅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個「好孩子」。他從小就遵從父願,踩著父親給他安排的所有路徑小心行事。這些路徑包括了在特定的時候進入學校學習以及在22歲時進入公司擔任指定的職位。謙虛本分、低調踏實是他身上最大的標籤。獨立叛逆的弟弟李澤楷則截然不同, 李澤楷很早就表示出希望可以自己做出一番不一樣的事情,也屢屢高調地在香港的娛樂雜誌上曝光。李嘉誠曾對外評價說:「他14歲的時候,我就管不了他了!」


  長江實業集團奠基於香港,從房地產起家,業務線遍及港口、電訊、酒店、零售、能源、基建、財務投資、電子商貿、建材、媒體、生命科技等。這家過於龐大的集團看起來需要一個中規中矩並且踏實的舵手—不一定要多少創新,保住基業則更為重要。而對於海外的新興投資業務而言,一個擅長運作資本並不愛按常理出牌的次子看起來更為適合。李嘉誠的這種安排也確實合乎大部分家族企業掌控者的邏輯。


  為了表明自己並未有私心偏袒任何一個兒子,李嘉誠煞費苦心。他表示兄弟二人誰有不滿,便可交換財產分配安排。他還罕見地公開澄清自己未與李澤楷有不和,只是因為他自己太凶,對李澤楷的事業也表達了讚揚和肯?定。


  雖說李嘉誠聲稱自己不會限制李澤楷將來經營與長和系同類的業務,但為了避免兄弟之間因為業務競爭導致不睦,他還是特別強調目前李澤楷接洽中的業務與長和系沒有關係。他也說明了洽購的並非傳媒或者娛樂公司,而是傳統和長遠的業務。


  隨著當年白手起家的第一代富豪們漸漸衰老,近幾年香港將迎來家族企業交接班的高潮。為了維持家族財富的延續,李嘉誠除了更早對接班人悉心培養,也一直得到大管家霍建寧的忠心輔佐。霍去年年薪1.7億港元,李澤鉅也只有他工資的六成—這看起來和所有的TVB豪門故事情節沒有什麼不同,但卻也是保證順利完成權利交接的最好方式。


  

香港豪門家族繼承人和財產紛爭


  2011年12月19日,霍家長房三子霍震宇,以霍英東遺產執行人的身份,起訴包括二哥霍震寰在內的16名霍氏家族成員,。霍英東於2006年10月在北京病逝。


  2012年2月29日,鄭裕彤辭去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執行董事,長子鄭家純接任董事局主席及執行董事。


  2012年3月29日,新鴻基聯席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江和郭炳聯,因涉嫌賄賂被廉政公署帶走質詢,此次二人被捕實為大哥郭炳湘舉報。2008年2月18日,香港新鴻基地產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郭炳湘因個人原因暫時休假,其職務和職責由公司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江和郭炳聯分擔,郭氏家族內訌全面公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62

上市八年,首次預虧——國美背影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481

對手們一個接一個越過國美,家電連鎖模式日暮途窮。國美在經歷種種內部波折之後,仍然抱持著對擴張戰略的迷信,但在電子商務崛起之後,遊戲規則已然改變。

高音喇叭不斷重複播放著促銷信息,但整個賣場幾乎空空蕩蕩。在北京鳥巢以南2公里的一家國美電器門店裡,2011年三季度,這座賣場裡的銷售人員還在忙著接待剛剛遷入新家的客戶,而在最近,他們只能閒散地站在櫃檯邊聊天。

從安貞到北太平莊不足3公里範圍內,有近十家這樣的家電連鎖賣場陷入困境,規模至上的中國家電零售商曾在這片區域開了4家國美和6家蘇寧賣場。而在整個中國,每個大城市中都佇立著大批此類賣場,它們曾經是消費者購買家電產品的最佳去處。可到頭來,在過度擴張之後,這些家電賣場均面臨著銷售額不斷下滑的困境。

2012年7月底,國美電器和蘇寧電器給投資者交出了一份難看的半年成績單。蘇寧電器(002024.SZ)半年報顯示,其2012年1-6月淨利潤17.45億元,同比下滑29.49%。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國美電器(00493.HK)的業績預警,其公告稱由於銷售收入下滑以及電子商務業務虧損,2012年上半年將「錄得虧損」。這是這家家電連鎖企業在港上市八年以來,首次預告業績淨虧損。

投資者難以相信,這個在過去數年中銷售收入複合增長率一直保持15%以上的明星企業竟會跌落得如此之慘。國美電器股價一路下行跌至0.7港元左右,創出上市以來的新低。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前中國首富黃光裕目前仍在獄中服刑。

隨著中國消費升級趨勢明朗化和電子商務步入爆發期,競爭對手們從未像現在這樣接近全面超越國美的夢想。論門店數量和單店盈利,老對手蘇寧電器已全面領先,而論電商發展,京東商城已牢牢掌握市場的主動權。在經歷一場連續劇般的內部鬥爭,猶豫不決的國美錯過了戰略轉型的最佳時機。

「如果在去年年初堅持陳曉時代推行提升單店贏利能力的策略,而不是繼續推行黃光裕時代的狼性粗放擴張策略,也許今天就不會面臨著這麼多的問題。」一位從國美電器離職的高管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擴張的代價

這本該是一個險些實現的復仇故事。

2008年11月,國美電器創始人黃光裕因經濟案件被傳訊;隨後於2010年8月因內幕交易等罪名被北京市二中院二審宣判入獄14年。在黃光裕入獄的2010年8月,接替他出任國美電器董事會主席的前永樂電器創始人陳曉和黃光裕家族就國美電器控制權發生了內訌。這場連續劇般的內部鬥爭,以2011年3月陳曉離職結尾。

種種因素的疊加,迫使經歷了一個內訌及「失去的兩年」後的國美電器,線下連鎖店的數量在當年就被蘇寧電器趕超。而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家電連鎖市場曾獨領風騷的國美電器,其當季營業收入僅為蘇寧的三分之一強。不僅如此,在單店盈利乃至電商發展上,相比蘇寧,國美均已全面落後。

在經歷了陳曉的「政變風波」後,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更替為黃光裕盟友張大中,但實際上其守業與開拓的重擔,壓在了黃光裕妻子杜鵑肩上。彼時,杜鵑更是向南方週末記者首次清晰闡釋國美新五年戰略規劃和佈局,闊別國美董事局主席的權力魔椅兩年後,「杜氏」國美將重回狼性擴張路徑——480家門店的年度擴張目標、重點拓展二三線城市、重新改造門店、20億-30億元的電子商務銷售目標及到2014年至2400億元的銷售目標。

長期以來,國美在瘋狂開店和單店經營間艱難平衡,是依靠以業績為導向的超強執行力,這在某種程度上造就了國美兇猛的狼性氣質。但在陳曉掌權的2009年及2010年,這種氣氛被淡化了。

陳曉更崇尚精耕細作、利潤至上,確立了國美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試圖緩解與供應商的緊張關係。在其火線上任之初的2009年1月,在國美內部下達的精神中,「提升單店效益」的要求,就開始遠壓過「開店數量」的指標。

「我跟黃光裕的經營理念有分歧,我認為他賴以成功的舊有增長模式會阻礙國美未來健康發展。」陳曉曾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他在2007年年初到國美時曾提出過十大目標,但到了2008年幾乎一個目標都沒有落實。在他看來,那時國美就已錯過轉型的最佳時機,「假如說那時候十大目標都完成的話,今天的國美應該也不會滑入深淵的。」

2009年開始,陳曉果斷關掉了大批業績不佳甚至虧損的門店,僅2009年,國美上市公司部分就關店達189家,果斷關店的陣痛換來了國美門店效益的大幅提升,2010年國美電器甚至在單店銷售額上略超蘇寧。

不過在陳黃控制權爭奪最激烈的時候,陳曉此舉被視為經營公司層面上的最大敗筆。「陳曉的業績,是通過喪失市場份額達到的,我們因此失去了核心競爭力之一,比如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杜鵑稱。

內訌平息,行業格局已變,蘇寧電器、京東商城潮水般地漫向國美曾經的腹地,國美則再次來到了十字路口:要規模,還是要單店效益?杜鵑掛帥的管理層決心通過一場史無前例的開店力度,向二三線城市及電子商務作防守反攻。

在和南方週末記者的交流中,杜鵑會以幾乎無懈可擊的邏輯來論證:中國家電零售市場,仍處在跑馬圈地的粗放階段,包括百思買、國美乃至沃爾瑪在內的零售商,其核心價值仍在於網絡的規模效應,等客戶忠誠度形成了,方可以優化網絡。

國美的執行力在此後體現得淋漓盡致。僅在2011年三四月,國美就新開150家門店,這是國美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擴張,最終其全年淨增門店390家,即便在下半年家電產品銷售出現明顯頹勢的情況下,國美電器依然在積極開店,不少門店依然開在本來已經嚴重飽和的一二線城市。

但市場最終給予國美電器重重一擊。

大賣場的好日子到頭了?

在2012年7月24日的業績預警公告上,國美電器把八年來首次業績淨虧損歸結為兩點:銷售收入下滑和電子商務虧損影響。這的確說出了實情,但沒有涉及國美電器眼下的大麻煩──也是中國家電賣場的頭等大事:成本過高,賣場模式盛極而衰。

國美電器和蘇寧電器,這兩家企業幾乎是中國家電連鎖企業的代名詞。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家電市場零售總額為12085億元,國美、蘇寧佔中國家電市場零售總額份額的約18%,兩大企業業績下滑,象徵著中國家電賣場美好時代的結束。

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家用電器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4%,與2011年全年16.9%的增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截至2011年末,中國的家電銷售曾連續5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中國政府實行的「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等補貼政策已在2011年末結束,加上經濟增速放緩,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出手購買家電時相對謹慎。

實際上,以國美電器為代表的、以線下連鎖店形式為主的傳統家電專門企業,一直都遭遇著包括場地、人力資源成本上升的擠壓。國美電器2011年年度就需要支付26.2億的零售店面租金,家電零售行業的普遍情況是,租金一般每兩年或三年就會遞增一次,但京東商城和其他在線零售商根本不必擔心這類成本。

為了獲得盈利,國美不得不將這一成本加入到產品之中,推高了產品的售價,從而將消費者趕到了網上。這並非新問題,但在在線零售商壯大後,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令人擔憂。

投資機構高盛在2012年7月24日發佈的調研報告稱:由於租金、營銷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國美電器上半年的虧損在預料之中,高盛預期2012年全年國美電器同店銷售收入將同比下降25%,2013年將繼續下滑2%。

在發佈預虧公告後,國美隨即決定關掉表現欠佳的店舖及削減經營面積,目標是2012年底經營面積減少10%至15%,涉及門店170到250家。其關店參考的指標是資金銷售比,這與2009-2010年陳曉主政期間關店的標準幾乎一樣。

「我不知道黃家是怎麼想的。我們最早做的戰略規劃,國美在三五年前就不應該這樣發展了,在北京、上海、廣州好幾條街道,隨便走走都能看見五六家國美賣場,你看哪個國家需要這麼多門店?沒有清晰穩定的戰略,靠壓榨供應商掙錢不是長久之計。」一位2011年年底離職的管理層向南方週末記者感慨。

持續燒錢的電商

在過去幾年,黃光裕在電商領域多次下註失誤。國美原常務副總裁助理、現任江蘇新日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剛稱,從2003年開始黃光裕即籌劃做在線零售平台,但不久即告夭折,「根本沒有做電商的思維」。

2009年,國美重新祭出電商規劃,但囿於股權之爭,直到2011年4月國美網上商城上線,國美電器的電商佈局才徹底浮出水面。

如今的國美更像是在追趕時間。相比較蘇寧易購的高速增長(上半年銷售收入達59億元),而剛剛成立滿一年的國美電器網上商城顯然掉隊不少,2012年上半年僅實現10億元的銷售收入。國美不得不採取多管齊下的政策,不僅擁有國美網上商城和庫巴網兩個線上平台,還與噹噹網展開了戰略合作。

有消息顯示,黃光裕希望用價格戰的方式對電商市場進行徹底洗牌。上半年國美重整了高層架構來衝刺電商領域,在人員組成上,瀋陽國美原總經理丁東華接任了國美收購的庫巴網CEO一職,同時還兼任國美電器網上商城主要負責人,山東國美原總經理韓德鵬繼續擔任國美網上商城總經理。2012年3月,國美還與噹噹網攜手合作,噹噹網銷售的大家電將由國美網上商城供應,不排除未來噹噹網全品類的家電產品均由國美網上商城操刀。至此,國美電商發展至三個平台。

「儘管都是做零售,但電商面對的群體偏年輕,賣場面對的群體年齡偏大,面對的客群不一樣,電商並非導致國美電器虧損的最直接原因。」韓德鵬這樣稱。

國美總裁王俊洲則稱,2012年國美商城要實現中國線上最大的家電零售商、未來兩三年實現中國網購市場份額15%的發展目標。

根據國美電器此前的公告,2011年其旗下兩家電商網站庫巴網和國美網上商城的合計淨虧損達到3.9億元。這意味著國美電器的虧損數據,或將隨著電商規模的擴大而放大。對於國美及所有傳統零售商來說,這都是個兩難問題:像京東商城那樣大把燒錢做電商,投資者不答應;不加大投入,作為後來者難以在市場立足。

這些變化將會挽救不斷下沉的國美嗎?對國美的股東們來說,也許還不夠。投資機構美銀美林稱,行業面臨週期性放緩和結構性挑戰,國美和競爭對手差距拉大,其領導層的執行管理能力「也讓人關注」。

市場也正在用腳投票。2012年8月8日,國美電器股價僅為0.73元。伴隨股價暴跌,作為國美電器戰略投資者入股的貝恩資本更顯尷尬,其賬面虧損已達30%。貝恩投資亞洲董事總經理竺稼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電話採訪時說,「現在我真不想就國美說什麼。」

「2009年貝恩資本進來之時,管理層都沒有想到,中國家電連鎖市場變化會如此之快,電商挑戰會如此之大。」上述從國美電器離職的高管如此指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01

聯發科蔡明介沉潛600天的首次告白 看到宏達電 就想起 兩年前的聯發科

2012-9-17  TWM



口述.蔡明介 整理.林宏文最近很多媒體來約訪我,想寫聯發科反敗為勝的故事。說聯發科有多好、多成功,我覺得都還太早,最近我們的晶片賣得不錯,但我都跟同事說,革命尚未成功,大家不要高興得太早,還需要再努力。

其實,這兩、三年來,聯發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更不是什麼很大的成功,我們只是把一些該做的事情做好而已。例如產品開發的進度,客戶的需求與服務,以及time to market (產品上市的時程),這些都是經營企業本來就要做好的事情。我們把這些事情做得快一點,符合市場及客戶的需要,如此而已。

外在環境的競爭情況也確實是如此,IC設計業的挑戰依然很大,價格戰沒有停止的一天,聯發科的毛利也不像以前那麼高。挑戰永遠都在,經營者沒有停下來的一天,只能心無旁騖地把事情做好。

比較現在與二○○九年,未來在手機產業的競爭,當然會更激烈,因為對手更大咖,產品的整合必須做得更好,深度要更扎實,不論是3G或4G,也都要想辦法加快研發速度,把障礙與難題解決掉。

最近我看媒體對宏達電的報導,讓我心有戚戚焉,這讓我想起兩年多前,媒體也是這樣報導聯發科,把聯發科講得很慘。

當時媒體報導聯發科的主管及員工大量跳槽流失,甚至手機事業部總經理徐志強、財務長喻銘鐸等主管離開,也被大肆張揚,其實他們是完成階段性任務;至於研發人員也是自然替換,情況並未如外傳的淒慘。

我覺得,宏達電目前的狀況,也沒有大家講的那麼差,我有幾次與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接觸,對他們很多想法非常欽佩。hTC可以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把品牌做得那麼好,是非常不容易的,很令人尊敬,我覺得大家應該給他們更多鼓勵才對。

企業的營運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很多都是細節;不論是人才、制度、管理、國際化與高階主管訓練等等,都要不斷投入。聯發科這兩、三年在這些部分都下了一些工夫,已經慢慢可以看到一些成績。但我覺得還不夠,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再改進。

對於媒體曝光,我一直很認同︽誰說大象不會跳舞︾這本書的作者、IBM前執行長葛斯納的想法,經營者除非在不得已的情況,否則盡量少接受訪問。因為主管應該把時間全心全意放在企業的經營上,我也希望媒體不用寫聯發科有多成功,因為,革命尚未成功,聯發科離世界一流大廠還有一段差距,我們還需要很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