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電視生態沉淪下的文化大危機 電視亡國

2010-11-15 TWM




全球數位電視大戰正式開打,當世界各國紛紛搶奪數位主導權之際,台灣的數位電視普及率至今只有6%,遠遠低於中國的47%,更遑論香港電視已是百分之百數位化。

因此,台灣的青少年躲在房間觀看的,是中國的網路電視PPS,小朋友喜愛的卡通「喜羊羊與灰太狼」也是中國製,向來在科技、文化上自詡領先中國的台灣人,在不知不覺中,逐漸交出華人影視市場主導權。

長久以來,台灣有線電視被財團壟斷,業者荷包賺飽飽,20年都沒有競爭的電視環境,節目品質低落,自製節目愈來愈少,台灣文化逐漸喪失,最後將形同於亡國。

電視數位化嚴重落後、電視節目品質低落,馬總統,您看見了嗎?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楊卓翰你一定也有過這樣的經驗。一早坐上計程車,路上司機大罵:﹁現在台灣的電視真難看!﹂進到公司,隔壁同事也在談,﹁昨天晚上電視轉來轉去,就是轉不到一台好看的節目﹂。

類似的抱怨,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

台灣電視節目難看,早已不是新聞,但你不知道的是,台灣電視難看的嚴重性,遠遠超乎你我想像。

在 全球數位電視大戰開打的今天,台灣電視產業至今還是一片數位荒漠。在數位媒體平台的爭奪戰中,台灣完全缺席,在數位影音內容的製作上,台灣也沒有角色。截 至今天為止,台灣的數位電視普及率只有六%,遠遠落後中國的四七%、更遑論香港的一○○%,在全球排名上敬陪末座,只與柬埔寨差不多,以至於台灣電視節目 的水平,在少數財團的把持下,近二十年來始終原地踏步。

台灣數位電視普及率全球倒數

台灣人成地球次等公民

然而,自始至終,看不到政府的角色在哪裡?

這麼多年來,市井小民對電視內容的抱怨,始終沒有被凝聚成有意義的發言,加上一個無能的政府,長期縱容財團的壟斷剝削,打開電視,你還能期待看到什麼?

台灣電視沒有數位化,設備不求翻新,近期就有一個令人難過的笑話,在電視圈流傳。

今 年六月世足賽在南非開踢,年初,年代電視台派人與南非洽談購買轉播權,當年代開出只要買SD(standard definition,標準畫質)影帶時,對方非常詫異,表示﹁現在全世界只有買HD(high definition,高畫質)送SD,早就沒有單買SD的電視台了﹂,主辦電視台還一再向年代確認,是否弄錯了?等到年代電視台明確表示,的確只要購買 SD的轉播權,南非電視台才為了台灣,特別重新研擬一份專為購買SD的買賣合約。

中國政府帶頭作多

PPS搶攻台灣年輕人的心這個小故事的背後,呈現的其實是一個殘酷得令人難過的事實:台灣整體電視環境沒有數位,幾乎要被邊緣化了,以至於台灣人成為地球次等公民,人家看高畫質,我們只能看標準畫質。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為推動電視品質提升而成立的博理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浩難掩憂心地說:﹁台灣是全球電視科技製造最先進的國家,竟然也是電視應用最落後的國家。﹂再看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現象。

如果你也是網路一族,近年來,一定會震懾於PPS(PPStream)的影響力。

PPS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網路電視平台,當台灣還停留在數位荒漠的同時,為了爭取全球數位的發言權,中國早已傾國家之力,支持PPS的發聲,在PPS上幾乎可以看遍兩岸三地所有當紅的電視劇。

最近PPS甚至跨海來台,在台灣︽動腦︾雜誌上刊登廣告,影響力還在快速擴散當中。根據統計,光是台灣,每天至少有三十萬人在PPS上看電視節目,是時下台灣年輕人最常瀏覽的網站之一。

但這個在中國官方默許下迅速壯大的網路平台,上頭有一堆台灣的自製節目,從﹁命中注定我愛你﹂到﹁那一年的幸福時光﹂,全都有,這些台灣屈指可數的自製節目,因為缺乏設備平台和周邊環境的配合,被迫必須藉由中國的數位平台發聲。

無論PPS上內容版權的合法性是否仍存在灰色空間,但PPS的壯大與存在已經清楚證實一件事:相對台灣,中國領導人顯然已經充分意識到掌握數位權的重要性,試圖透過掌握數位媒體平台,成為下一回合華人影視市場的主導者,這就是中國看到的機會。

從 平台到內容,中國的影視產業在官方強力作多下,在華人市場的表現確實越來越亮眼。近三年來,台灣外購自中國的影片數量直線上升,我們的生活周遭,幾乎被中 國影視層層包圍,小朋友每天守在電視機前看的卡通﹁喜羊羊與灰太狼﹂,是中國製的,青少年躲在房間從PPS平台上看電視,父母在客廳看的則是中國連續劇﹁ 蝸居﹂。在這場文化戰爭裡,台灣文化節節敗退,從退出客廳、甚至退出整個家庭,台灣文化的傳承不再,台灣的下一代怎麼辦?

過去許多台灣人一直自詡在科技、文化上領先中國,但今年一月,溫家寶以國務院總理的高度,在常務會議上正式宣布,將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的三網融合,並在二○一五年全面實現。

在﹁計畫經濟﹂主導下的中國市場裡,溫家寶的這席發言,顯然已將這場數位戰爭拉上第一線。

不只中國,日本政府為了積極推動數位化進度,家中還沒有轉換接收數位訊號的電視,開機時螢幕下方就會出現一個方塊提醒,而且隨著二○一○年底的政策大限接近,這個提醒的方塊還會隨著倒數時間不斷放大。

無能的台灣政府

數位政策一片沉默

而英國尤有甚之,直接將數位政策入法,納入︽電信法︾的規範中,明言數位公民權是重要的國民權利之一。

當全世界不約而同以國家領軍,搶進數位進程的同時,只有台灣,悄然無聲。

然 而,在失去數位媒體平台之後,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失去文化發言權。過去只要打著﹁台灣出品﹂的流行影音文化,幾乎就是縱橫兩岸的﹁領導品牌﹂;但曾幾何時, 這個領先地位不再,從︽亞洲週刊︾的流行音樂排行榜上的消長,可以清楚看到這個趨勢,台灣歌手入榜的人數不斷下滑,這個令人不忍卒睹的現象,是否與逐漸失 去媒體發聲平台有關,答案不言可喻。

數位化其實是一連串的過程,從網路建設、終端設備到內容服務都必須全部更新,如果從公共頻寬的角度解釋,數位化之後,可以讓出更多的頻寬空間,去做更多的利用,因此在頻寬有限的前提下,數位之路是全球必然的趨勢。

對 電視觀眾而言,數位化可以讓電視畫質的解析度更高、更好看,還可以有隨選互動的功能;但除此之外,數位化對台灣而言,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就是藉由數位 化的過程,一舉打破將近二十年來有線電視把持台灣電視的僵局,重新啟動一個全新的電視世代。這,才是在爭取國際發言權之外,數位化帶給台灣真正的意涵。

「六百元吃到飽」是萬惡之首

數位化是打破僵局的契機

二十年來,台灣電視一直存在一個畸形的現象,就是有線電視普及率居全球之冠,高達八○%,全台擁有四百萬戶的收視戶。而二十年來,這四百萬收視戶只有一套收費制度,就是由頻道商與系統商共同建立、並傾全力鞏固的﹁六百元(至五五○元不等)吃到飽﹂。

如 果以每戶每月繳交六百元計算,台灣一共約五百萬戶收視戶,換算下來,我們一年共繳了二八八億元的有線電視費用,這塊將近三百億元的電視大餅,多年來就由系 統商、頻道商共同分食、壟斷,除了極少數目前仍願意自製節目的電視台之外,其餘絕大多數的業者,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每年可以坐收幾千萬元到數億元不等的權 利金。

多年來,所有的電視觀眾,幾乎都被這個﹁六百元吃到飽﹂所綁架,頻道商與系統商藉此把持、壟斷整個市場,利用黑白兩道的勢力,與層層包圍的政商關係,鞏固自己的利益,抵制外來者的侵入。因為幾乎沒有市場競爭,最重要的觀眾收視權益,完全被漠視。

這就是自一九九三年︽有線電視法草案︾公布以來,台灣電視產業的慘況。

對收視戶而言,每個月花六百元,就可以看遍近一百個頻道,似乎很划算,但陳浩形容,「吃到飽」的興起是破壞美食文化的元凶,因為吃到飽沒有美食可言。同樣的,電視頻道「六百元吃到飽」,則是破壞電視品質與進步的動力,是阻擋台灣電視進步的最大絆腳石。

前金管會主委、研究國內有線電視產業多年的中研院研究員施俊吉更指出,只要政府一天不介入,所有藉此封鎖市場主宰媒體的手段,還會持續下去。

因為橫豎都有六百元,所以大多數頻道商不會去設想,觀眾想看什麼?怎樣製作更精緻的節目?而只是想如何壓低成本,以創造更高的收益,更遑論投入高資本購買數位設備。因此導致了台灣電視節目品質始終停滯不前,也是台灣數位化進程淪為全世界倒數的關鍵因素。

但頻道商與系統商卻在這個寡占市場的保護傘下,坐地分銀,長期享受令人稱羨的獲利。以唯一上市的系統商大豐有線為例,近三年的每股盈餘分別是四.二三元、三.○九元、四.○一元,三年加總已經超過一個股本,獲利穩定、亮眼。

但是,觀眾真的喜歡六百元吃到飽?還是只因為沒有選擇,只能隱忍不發?

為此,︽今周刊︾特別委由一○四人力銀行,做了一個電視收視滿意度的調查,赫然發現,台灣的觀眾對這樣的電視品質和環境,已經隱忍多時。

調 查結果顯示,僅有一四%的受訪者,對台灣的電視節目品質感到滿意,大多數則表示不滿意,其中,又以對不斷重播的節目、以及同質性過高兩項現況,感到最反 感。此外,有將近八成的人對目前﹁六百元吃到飽﹂的收費方式覺得不滿意,並且願意嘗試新的收費方式,例如只要節目品質能提升,但改成﹁四百元只收看三十個 頻道﹂的方式;當然,如果有新的電視台加入競爭,也有七四%的人覺得,這對提升節目品質一定有幫助。

很顯然,觀眾早就對現況不滿,只是缺乏宣洩的出口。前消基會董事長、現任監察委員的程仁宏說,消基會其實經常接到民眾對於電視節目品質不佳的抱怨,台灣政府早就該大刀闊斧及早實施分組套餐制,用市場機制來篩選爛頻道,並取消系統分區限制,讓民眾有選擇的權利。

我 們調查歐、美以及亞洲主要國家的電視產業現況,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用吃到飽的方式,他們的消費者擁有選擇權。簡單的說,收視戶可以依個人需求,選擇二 十個或三十個最喜歡的頻道,再針對所選擇的去收費。也就是,觀眾可能每個月付三百元,看三十個頻道,四百元看四十個頻道,如此,頻道業者為了爭取收視戶, 就會努力做出好節目,以吸引觀眾的目光。

然而,台灣在﹁六百元吃到飽﹂的緊箍咒下,衍生電視怪象連連,其中最常見到的怪象之一,就是不斷重播。

怪象一

「唐 伯虎點秋香」重播超過八百次最有名的案例,當然就是已經重播超過八百次之多的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而根據︽今周刊︾的統計,以國內五家綜合台為 例,我們每天收看的電視,至少有八到十小時是重播的節目,等於一天之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段都在重播;而電影台的重播率更高,幾乎接近百分百,觀眾想要 在台灣的電影台上看到新片,得有很好的運氣才看得到(見表)。

另一常見的怪象,則是自製節目的製作成本不斷壓縮、再壓縮,導致﹁二一○○全 民開講﹂、「大話新聞」這類談話性節目大舉出籠,因為這種節目製作成本最低。據一位電視台主管透露,一般談話性節目,若不是請大咖藝人,一集大約十萬元就 可以搞定,以近年頗受年輕人歡迎的﹁康熙來了﹂為例,每集製作成本大約三十萬元,而這個行情在台灣,已屬上乘。

但是,你知道嗎?在亞洲市場掀起一片韓風的韓國古裝劇﹁大長今﹂,讓許多亞洲人包括你我,都因為此劇對韓國的歷史文化與民情有更深刻的了解,甚至還因此帶動韓國的觀光業成長,實質經濟效益難以估算;而這齣戲的製作成本折合台幣,大約是一集五百萬元。

怪象二

製作費相差懸殊 台灣節目節節敗退這場十萬元與五百萬元的遙控器大戰,你認為,台灣的勝算有多大?

製作成本一降再降,連知名節目製作人王偉忠也忍不住在他的新書︽不機車,很推車︾裡大嘆,製作成本不斷下滑,是導致電視節目越來越難看的關鍵。

他說過去在老三台的年代,製作成本高,他製作的春節特別節目裡,可以請來大牌如林青霞,表演擊大鼓等難得一見的精采畫面,讓他每次回到眷村老家,總有鄰居跟他大讚節目好看;但如今製作成本僅剩當時三分之一不到,頻道開放反而品質低落,當年鄰居的讚美聲已經很多年沒聽過了。

施俊吉一針見血指出,電視台採購或製作成本低廉的節目,就是多年來台灣電視節目品質低落的主因。

怪象三

中、 日、韓劇播出量是台劇三倍此外,成本低廉的外購節目氾濫,又是另一怪象。因為平均外購節目成本每集只要台幣十萬元,廣告收益又好,乾脆一路買下去;結果 是,台灣的自製節目比重一路下降,以二○○九年為例,台灣電視台播出的日劇、韓劇與中國劇片數,幾乎各是台灣自製戲劇的三倍之多,民視總經理陳剛信說,這 是頻道商長期在經濟效益考量下的結果。

﹁台灣電視已經落入一個結構性的惡性循環﹂,三立電視執行副總蘇麗媚舉例說,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培養 出來許多優秀的大明星,隨著打開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價碼自然水漲船高,例如F4之首的言承旭,開出一集一萬美元的價碼,﹁依照台灣戲劇節目一集成本八十萬 元的平均行情,誰請得起?﹂最後的結果是,大明星也隨製作人的腳步出走中國,拿別人的劇本,領別人的酬勞,演出的,當然也是別人的文化。

但看這樣電視長大的台灣下一代心中,電視所傳遞的文化內涵會是什麼?不免令人憂心。陳浩強調,台灣在數位內容的競賽中,一定要強調本土文化,否則台灣的本土特質將消失在數位洪流中。

國內傳播學大老、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說,自己家裡不裝有線電視已經快十年,因為電視裡根本沒有太多有用的資訊。

在六百元吃到飽的緊箍咒下,台灣電視節目陷入惡質、僵化的市場環境,而且還在迅速沉淪,台灣的電視文化,在亞洲市場上的發言權,就像電視機上的音量一樣,不斷被轉小聲,也許有一天,就聽不見了。

在這個全球數位競爭的時代,從電視這個黑黑的盒子裡放送出來的,早就不僅止於家庭裡的娛樂效果而已,一個國家的文化、觀光、甚至是國力,透過電視,分分秒秒都在競爭。

如此,台灣的未來會如何?著實令人憂心。

反觀中國現況,如果近期打開中國的電視頻道,無論湖南衛視、江蘇電視台等不同頻道,不斷從不同角度展現對全球通膨議題的關心、對歐巴馬期中選舉的結果分析,報導周延又詳盡。

但同一時間,打開市場機制長期被嚴重扭曲下的台灣電視,﹁大S戀情﹂、﹁偶像明星遭燒傷﹂的新聞,被數以百次計地不斷重播;試想,看著這不同電視長大的兩岸年輕人,將來會有怎樣不同的思辯能力以及國際競爭力?

表面上看,這是一場世界各國的數位內容之爭,但骨子裡,卻是一場國家下一代競爭力的世界大戰,這場攸關國力的關鍵戰役,台灣的勝算正在點滴消失中。

最糟的時代是最好的機會

黎智英看準商機,壹電視強力叩關弱化的市場就是侵略者最好的機會。台灣電視的停滯不前,看在外來競爭者的眼中,反而成了最滋養的沃土,所以,黎智英的﹁壹電視﹂帶著雄厚的資本與數位技術,強力叩關!

壹傳媒旗下的︽壹週刊︾與︽蘋果日報︾,對台灣的衝擊與影響力無須多說,但這一次,他看準台灣電視市場被財團長期壟斷、加上無能的政府、隱忍不發的觀眾,共同培育出的絕佳機會,決定直搗黃龍,挑戰台灣的電視市場。

事實上,在黎智英之前,已有中華電信的MOD挑戰現有的有線電視市場,但中華電信的商業競爭能力有待加強,後續效應還要持續觀察。

生 意腦袋靈光的黎智英卻有不同的戰略思惟,據悉,他已擬妥多套劇本(詳另文),包括與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簽下合約,未來新上映的電影,只要在院線一下片,壹 電視的觀眾第一時間就可以看得到;並從香港借貸超過三十億港元(折合台幣約一四○億元)的雄厚資金,引進先進的數位設備,在台灣建立七百人電視團隊,誓言 打下台灣電視一片江山。

對電視業者而言,一場﹁黎智英時代﹂風暴,眼看即將啟動,但對所有的觀眾而言,只要是可能打破既有壟斷局面的衝擊,帶來刺激節目品質提升的動力,結果都令人期待。

然而,在可能的大破壞來臨之前,我們還是對台灣近年來一路從影視、音樂、文化到網路平台節節敗退,處於落後挨打的局面憂心忡忡,近期︽中國時報︾一篇︿輸掉寬頻布建,就有「文化亡國」之憂﹀的社論,引起許多網友熱烈討論,其中不乏許多父母對於下一代的憂心。

文化亡國絕非危言聳聽,身為教育專家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政府再不覺醒,台灣文化就要淹沒在這場滾滾數位洪流中,什麼都聽不見了。

電訊盈科now TV 收視戶全球居冠香港12年前的政策,台灣何時能趕上?

台 灣和香港只有一海之隔,但兩地的「數位落差」卻是天壤之別。香港有線電視的數位化進程是全亞洲發展最快的,其中機上盒數位電視(IPTV)更是全世界普及 率最高的地區。在香港二百多萬收視戶中,不但所有的家庭收看的都是數位電視,更有超過150萬戶的家庭有機上盒。而香港最大的電訊業者「電訊盈科」推出的 機上盒「now TV」,就擁有120萬收視戶,居全球之冠。

now TV對香港人而言,不只是電視,更是數位生活的中心。想像你在9點回到家,點選今晚因為上班錯過的「康熙來了」節目來看;當主持人介紹牛排餐廳時,你可以用遙控器查看該餐廳的電話和地址,還可以用遙控器把餐廳的地址存在用電視接上網路的Google地圖。

而且now TV的收費自由,裝機之後就有33個免費頻道,其他高畫質的電影、運動頻道等加值包都在40?80元港幣不等。香港收視戶平均每月花150元港幣(約600元台幣)看now TV,並不比台灣貴,卻能享受完全不同等級的品質。

香 港能夠在數位匯流的競賽中領先世界,最關鍵就是政府的大力推行。曾擔任香港鳳凰衛視副總經理、如今在台灣經營網路電視頻道的王尚智就說,香港政府在上個世 紀就開始積極整合電視產業,1998年的香港廣播局局長鄺其志力排眾議,統合各部會擬定了「電視政策」,奠定往後十幾年的發展。

鄺其志最關 鍵的政策,就是准許「有線電視業者」經營「電信服務」,並允許「固網服務業者」提供「電視節目」。這等同開啟了數位匯流的第一道大閘門,讓網路、電信及電 視領域相互融合。其次是以寬鬆的管制政策來鼓勵競爭,既沒有收費限制,也完全沒有分區限制,交由市場決定。因此2003年才正式從固網進入電視產業的電訊 盈科,才能在已經飽和的市場闖出一片天,並扭轉香港的有線電視發展。

首先,電訊盈科從國外找來有產業融合經驗的經營人才,集團總經理就是澳 洲電信管理局的開山元老艾維朗(Alexander Anthony Arena),港台業務都有經驗的王尚智表示,香港人才國際化是業者能夠發展數位融合的主因。他說,「我和now TV談頻道業務,像和神仙在講話,他們什麼都懂,而且視點很廣;和中華電信MOD談,就像和山洞裡的土道士講話。」另外,電盈還花了大筆的資金買斷如 HBO、ESPN等當紅頻道,以及用15億港幣的天價買下香港人最愛的英超足球賽3年轉播權,讓now TV市占率大舉擴張。

反觀台灣,今年NCC再度將電視數位普及率目標延後到2015年達到50%。「政策沒有方向的一天,台灣就沒有站上起跑線的一天。」公共電視董事兼研究員程宗明道出內心的憂慮。香港12年前就決定的政策,台灣何時能趕上?

(楊卓翰)

數位電視

傳統的電視叫「類比電視」,而數位電視就是將「類比」訊號轉換為只有0和1的「數位」訊號,更省頻寬,並可傳送「高畫質電視」。數位訊號還能雙向傳遞,所以能互動應用,如購物、選片,甚至轉帳、理財等。

台灣電視沉淪Ⅰ

─ 數位化進度嚴重落後

排名 國家名稱 各國數位電視普及率(%)

香 港 100

英 國 98

澳 洲 95

印 尼 66

新加坡 66

美 國 66

日 本 51

中 國 47

越 南 26

泰 國 25

韓 國 14

台 灣 6

菲律賓 4

印 度 3

資料來源:亞洲有線與衛星電視廣播協會(CAS BAA)

台灣電視沉淪Ⅱ

─被壟斷的電視產業,業者坐地分銀

每年有線電視大餅

300 億元

頻 道商:東森、三立、八大、TVBS、緯來、中天、年代、衛視等角色:自製節目或向國外購買節目,提供系統商播放,並收取授權費現況:每年坐收廣告收入與數 千萬到億元不等的授權金,根本不想投資數位設備五大系統商:凱擘、中嘉、台固、台寬、台數光角色:取得頻道的授權,透過自己的網路播放節目,並向收視戶收 費現況:掌握每年300億大餅,挾持頻道商、政府和觀眾外來競爭者:PPS、中華電信MOD、壹電視、Google TV、iTV 角色:數位化的電視平台及內容供應者現況:看準既有市場品質低落,有利可圖,挾資本與技術優勢搶占市場政府:國家領導人、新聞局、NCC 角色:擬定國家產業戰略,加強電視產業發展現況:沒有方向,缺乏具體政策,坐視系統商和頻道商剝削觀眾20年

五百萬收視戶:

沒有選擇,每月繳錢、默默接受劣質節目台灣電視沉淪Ⅲ ─政府數位政策一團亂發言人 時間 發言內容 現況

行政院長

吳敦義 2010/10 數位匯流目標為2015年有線電視數位化普及率達到50%,並將自2012年起補助低收入戶裝置數位機上盒。 ??

NCC 2010/02 2012年政府要全面回收無線電視類比頻道。 跳票

行政院長

吳敦義 2009/11 準備砸下30億元補助數位機上盒,在2011年回收全台無線電視類比頻道,成為電視的「數位化元年」。 跳票NCC 2008/11 長期的有線電視數位化政策可能從2009年開始推動。 ??

NCC 2007/06 2011年要完成四大縣市全面數位化,並在2013年底達成全台有線電視數位化。 跳票交通部 2002/01 2006年收回無線電視類比頻道,全面數位化。 跳票各國領導人將數位匯流視為具戰略高度的政策美國總統歐巴馬2009年發表「國家級寬頻計畫」美國電信資訊署以13.4億美元預算(約402億台幣), 補助每戶80美元更換數位機上盒。10年內達9成家庭都有每秒100MB寬頻網路的目標。

中國總理溫家寶2010年發表「三網融合政策」溫家寶在國務院會議表示,將「加速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今年7月開始,在12個大陸城市建設IPTV(寬頻電視)、手機、電視和網路視聽節目播控平台。

英國前任首相布朗2009年發表「數位英國報告」目標在2012年,英國每個家庭都擁有傳輸速率至少每秒2MB的網路服務。2015年回收類比廣播,全面轉換成數位訊號。

台灣電視沉淪 Ⅳ

─節目重播率超高

電視台 11月以來主要電視台每天重播率(%)

緯來電影台 98

LS TIME電影台 100

東森電影台 92

好萊塢電影台 95

東森綜合台 67

三立都會台 73

中天綜合台 71

TVBS 64

緯來綜合台68

國興衛視 84

八大戲劇台 49

緯來戲劇台 68

東森戲劇台 77

2010年「電視滿意度」調查調查顯示,多數民眾不滿意目前台灣電視節目品質,也對每月600元吃到飽的付費方式感到不合理,希望能有更高品質以及合理的付費收看方式。

1.你滿不滿意目前「台灣的電視節目品質與整體環境」?

非常滿意2.5%

滿意11.7%

普通50.3%

不滿意25.1%

非常不滿意10.4%

2.你覺得目前台灣有線電視以「每個月550?600元吃到飽」的收費方式合不合理?

合理22.2%

不合理77.8%

3.如果打破現行收費方式,例如改成「400元收看30個頻道」,但是給你更高品質、讓你按自己需求選擇自己喜歡的頻道節目,你願不願意試著接受?

願意試試看77.3%

不願意22.7%

4.如果有新的電視台加入競爭,你認為電視節目會不會變得比較好看?

不會74.3%

會25.7%

5.你覺得電視節目好看與否的要件是什麼?(複選)節目類型要更多元 49.1%不要一直重播 62.5%後面沒什麼人看的頻道不用那麼多 39.6%談話性節目太多 36.3%新聞的質與量都不足 41.5%

其他4.5%

註:本調查由104市調中心調查,有效樣本數2463份,調查時間自10/22至10/29止。

專家憂心台灣的數位未來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 陳 浩中國國家媒體內容透過全球平台發聲,建立前所未有的滲透力。台灣數位內容產業將從品牌淪為代工,永遠失去華人文化的話語權。

《工商時報》總主筆 鄭 優韓國電視把盈餘用於投資在製作好節目上,1小時戲劇節目平均340萬台幣,台視目前1小時只有80萬元,談話性節目1小時節目幾萬元就能做起來。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施俊吉落實頻道分組制度(套餐制),不再以劣質低價頻道節目搪塞收視戶,應加速有線電視頭端及用戶端設備的數位化,也使電視節目類型更加豐富多元,讓收視戶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掌控權。

前消基會董事長 程仁宏許多民眾投訴電影頻道節目品質不佳、重播舊片 ,業者每月還照收5、6百元的有線電視收視費,實在可惡。NCC應督促早日實施分組付費,讓消費者可自選想看的頻道和付費模組,才能有效抵制這些爛頻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9

1910年的亡國股災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994434
1910年的盛夏,大上海的股票市場遭遇股崩。一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一舉掏空了大清國的根基。一個叫川漢鐵路公司的玩家在股崩中巨虧350萬,誰都沒有想到,這將給這個“老大帝國”帶來致命一擊。

全民炒股運動

自打大清有了股市以來,股市就一直是張巨大的麻將桌,人人講求“短、平、快”撈一把,社會整體信用嚴重缺失。大清國股民眾多,“炒股炒成股東”遠比“炒房炒成房東”等其他悲劇更為主流。當年一家名為蘭格志(Langkate)的橡膠公司,在上海的股市畫出了一道雄起的陡峭陽線,高聳入雲,全球矚目,引領大盤齊齊飆升。蘭格志股票面值僅100兩,卻迅速被拉抬過了1000兩大關。

橡膠股的暴利

橡膠的全球熱潮,起源於美國的產業升級。1900年,也就是大清國正忙著鬧義和團的時候,汽車已經在美國開始大規模生產。而到了1908年,美國福特公司推出了著名的T型車,售價不足500美元,不久又下降到300美元,相當於一個美國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這不僅將汽車價格大幅拉低,將汽車從奢侈品變身為大眾消費品,而且令美國迅速進入了汽車時代,汽車輪胎所需的橡膠一時成為硬通貨,全球橡膠市場立即被蜂擁而入的資本擠得滿滿的。

1909年開始,倫敦市場的橡膠價格達到了1908年的五倍,世界資本市場隨即開始瘋狂。以外資為主的橡膠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在上海上市。那些熟悉中國市場的洋行大班紛紛投身這場圈錢運動。僅僅19106月,就有30種新的橡膠股票掛牌交易,卷走1350萬兩白銀。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錢莊、票號捲入,並且通過他們遍佈全國的經營網路,吸納著中國各個角落裡的資金,形成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全民炒股運動。

在那極為有限的主權保衛下,大清國已經成為國際資本策馬揚鞭的牧場。而在腐敗的國內政治誘導和逼迫下,大量的民間資本、國有資金,甚至借貸資金,或主動或被動地通過眾多的銀行錢莊票號湧向租界,一方面尋求在黃龍旗下無法獲得的安全,另一方面湧入股市爭相攫取暴利,並通過租界內的上海證交所與世界接軌。

美國突然宣佈了緊縮政策

川漢鐵路公司撐起了上海的橡膠股票泡沫,作為川路公司CFO(總收支)的施典章,原想通過盤活350萬的公款而名利雙收。但是,鉅款虧了……

資本市場永遠是強者的遊戲。19106月,就在所有人都在熱議著上海股市何時達到下一個高峰時,面對全球的橡膠泡沫,作為最大消費國的美國突然宣佈了緊縮政策。國際橡膠價格大跳水,造成以橡膠板塊為主、綁定倫敦市場的上海股市全面崩盤。大清國的股民們剛剛見識了全球一體化的巨大好處,又開始吞下巨大苦果。

先得到美國緊縮政策相關消息的外資銀行立即收緊資金,加大力度從各大本土錢莊收回了貸款,從而造成了銀根進一步收緊。外資銀行見狀,為免遭受池魚之殃,準備收回拆借給中國錢莊的所有資金,等於是火上澆油。隨後,森源、元豐、會大、協大、晉大等錢莊相繼倒閉。

美夢盡頭是夢魘

倒閉了的正元、謙余、兆康三家錢莊,有一個共同的老闆——陳逸卿。

陳系錢莊成為上海橡膠股票投機的主力。與他們往來密切的另五家錢莊森源、元豐、會大、協大、晉大,也曾大規模地為購買橡膠股票發放莊票。

在陳逸卿的資金鏈條中,有一家遠比花旗等外資銀行更為強有力的後台,這就是川漢鐵路公司(簡稱“川路公司”)。這家國有企業雖然在兩年前改制成了商辦公司,但從管理層任命到企業的各項管理,都和國有企業沒任何差別。施典章,一位曾擔任過廣州市市長(知府)的前官員,作為被中央政府任命的川路公司CFO(總收支),已經在上海坐鎮5年,負責盤活手頭的350萬兩鉅款,進行資本運營。

施典章正是陳逸卿的最大靠山

施典章交給陳逸卿進行資本經營的公款,達到了200多萬兩之巨,佔到陳系錢莊發行莊票總額的三份之一,在當時一片看多的風潮中,這不僅是陳逸卿最主要的準備金,也是他敢放手一搏的定心丸。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川路公司撐起了上海的橡膠股票泡沫。如果蘭格志股票能繼續保持上升的勢頭,施典章就能真正地“盤活”公款,名利雙收。但是,美夢的盡頭是一場夢魘。

在正元錢莊停業的當日,上海市政府就將相關錢莊的有關人員及帳本等控制羈押。

84日,滙豐、麥加利、德華、道勝、正金、東方匯理、花旗、荷蘭、華比九家外資銀行,向上海借出了總數為350萬兩的款項,錢莊則將相應數額的債票押給銀行。在出面擔保借款之外,清政府亡羊補牢,抓捕各犯案金融機構的責任人。817日,正元錢莊的股東陳逸卿被捕,陳逸卿被捕後,得到了美國人的庇護,被關押在更為“文明”的租界法院,但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他自殺身亡了,據說是服毒。這下,包括施典章在內,很多人挽回損失的希望都破滅了。 

崩潰的錢莊

1910108日,一個更大的打擊衝擊全國。中國最大的錢莊之一、有著17家分行的源豐潤(此前似乎並未受到橡膠股票風潮的影響)突然倒閉,共虧欠公私款項高達2000萬兩。上海數十家工廠立即停工,30多萬產業工人頓時失業。

源豐潤是上海灘最牛的錢莊,錢莊吸納了大量國有資金的存款,不僅包括海關關稅收入及定期支付給列強的戰爭賠款,甚至連由政府擔保剛從外資銀行借到的股市救市款也有很大一部分先存在它的戶頭上。大清國的對外賠款一般都由各省分攤後,按時匯付到上海,集中後再統一對外支付。1904年,大清商務部(商部)就盯上了這筆國有資金,向慈禧太后打了個報告,說這筆國有資金閑著也是浪費,不如在支付給列強之前先拿來生息,算下來每年可得近50萬兩。在官員們信誓旦旦下,老佛爺便同意將這筆資金投向“殷實莊號”生息。源豐潤就是被選中的主要“殷實莊號”。

問題是,牛透了的源豐潤卻已外強中乾:源豐潤的另一錢莊德源在股災中虧損嚴重,源豐潤的資金被大量抽去挽救德源,源豐潤其實已經被蛀空。927,是清政府向西方列強支付當期“庚子賠款”190萬兩的最後日期;但在還剩9天的時候,上海道台蔡乃煌突然致電財政部(度支部),說賠款專用的200萬兩白銀都存在各錢莊,無法提取,請求由大清銀行緊急撥銀200萬兩墊付。

但是,在中央政府的雷厲風行下,巨額公款還是被提取,這等於抽幹了源豐潤的最後一滴血,它終於支持不住,轟然而倒。源豐潤倒閉的連鎖反應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等於給全國帶來了一場經濟危機,其巨大影響遠遠超過橡膠股票,實際上從金融和經濟層面上掏空了大清國的最後一絲元氣。

一頭熊掀翻了大清國,當然,熊的背後還有更令人敬畏的一種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17

說史150404南越史(一)石火光中亡國恨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4/04/%e8%aa%aa%e5%8f%b2150404%e5%8d%97%e8%b6%8a%e5%8f%b2%e4%b8%80%e7%9f%b3%e7%81%ab%e5%85%89%e4%b8%ad%e4%ba%a1%e5%9c%8b%e6%81%a8/

說史150404
南越史(一) 石火光中亡國恨
掌門執筆

今日的越南古時分為兩個部分:A「北越」,以河內(古稱昇龍府)為中心的紅河河谷; 和「南越(古稱占婆), 以西貢(今稱胡誌明市)為中心的湄公河河谷.
越南中部為山脈叢林,少平地, 但以順化為中心的「中越」接連南北,也曾是最後一個王朝「阮氏王朝」的首府.

比較兩個河谷, 紅河河谷氣候不穩定,多風雨, 但因隣近中國,開發較早,人口稠密.北越即古之「安南」,世代受冊封,為中國之屬國.***
湄公河谷更為肥沃,且氣候良好, 但古時人口反倒稀疏,開發較遲, 其與柬埔寨的聯繫較安南更為緊密. 占婆遲至晚明才併入安南,合為一國.

本篇簡要記述「越戰時期」成立的「越南共和國」(國際上稱為「南越」, 以別於稱為「北越」的「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歷史, 資料出自
《南越第一共和國興亡史:越南戰爭序曲》(2014),作者 唐向宇.
(註: 註意本書具有鮮明的反共立場.)

〈法國人的殖民事業〉

  • 「阮氏王朝」(1802-85年)開國君 嘉隆帝(1802-20年在位)得到法國人的大力援助而一統三越,取國名「越南」.***

嘉隆帝對法國人心存感激,容許羅馬公教(天主教)宣教, 在位時境內有教徒36萬人. 但其繼任者明命帝開始禁教, 紹治帝、嗣德帝治下教禁愈演愈烈,教徒遭迫害而死者4萬人. 1855年嗣德帝頒布全面禁教令,官員須於一個月內,平民須於半年內放棄信仰,並且懸賞通緝神父. 法國人取得借口,準備武力幹預越南,乘機開展殖民事業.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之役)爆發, 法國艦隊赴北京前先行攻佔西貢. 1860年艦隊獲勝回程,佔領南越三個省.  1874年再獲正式割讓另外三個省,實際控制了整個南越. 法國人稱北中越為「安南」,南越為「交趾支那Cochin-China.

1883協和帝登基,向清朝求援, 清兵入越,爆發了「中法戰爭」. 法軍進攻順化皇城,阮氏王朝投降.  1884年中國戰敗,正式放棄越南宗主權. 至此,敲定了南北越為法國直轄殖民地,中越為保護領地的局勢, 阮氏王朝名存實亡.***

1887年法國在 河內設立「印度支那總督府」,*** 總管法屬 a東京殖民地(北越); b安南王國(中越); c交趾支那殖民地(南越); d柬埔寨王國; e老撾王國;和 f大清國廣州灣租界(今廣東湛江市)六地政務. 法國經營印支事業大成, 前後緒延近百年.

印支半島的現代化受益於法國殖民甚深,尤以越南為然. 越南在法治時期建設了西貢和海防兩個現代港口城市, 西貢更成為整個印支的經貿和文化中心. 法國人廢科舉,為越南註入現代西方文化,培養了法語菁英階層,*** 甚至創造了越南語拉丁拼音文字「國語字」,取代漢字和喃字.

摧毀法國人印支事業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與及一位受過法式教育的傳奇人物「越南國父」胡誌明.

〈胡誌明的民族解放事業〉

  • 胡誌明(1890-1969)和 “印度國父”甘地的建國風格剛好正正相反, 他絕對主張暴力抗爭.

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魅力型領袖, 其艱苦卓絕與立身亷潔,雖死敵莫不折服; 至於鐵腕無情,則不分敵我,鹹皆喪膽. 他的終身誌業就是不惜任何代價把國家從法國人的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 

胡誌明少年時在順化就讀法文中學Lycee Quoc Hoc. (註: 其死敵 吳廷琰和同誌 武元甲、範文同都在這兒畢業.) 後來遊歷歐陸,在法國接觸到列寧思想, 加入了「法國共產黨」,更是該黨的第一批黨員. 他由始至終奉「列寧主義」為圭臬, 他就是越南的列寧.***

1929年共產國際派胡誌明到 香港成立「越南共產黨」,*** 這是他復國事業的起步點.
1933年起他在莫斯科接受為期五年的專業革命家訓練.  1938年底到廣西和雲南跨境主持越共在北越的反法活動, 他因此通曉六種中國方言.
1940日本在法國維希政權同意下無血佔領越南, 仍保留了法國殖民地架構.
1941年胡誌明建立「越南獨立同盟會(越盟) 」 “民族陣綫”, 廣泛團結各路復國誌士.

 

  • 1945年日本投降, 越盟迅速進佔河內,奪取政權.***

92胡誌明在 巴亭廣場宣告越南獨立, 成立 「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
非常有趣的是他邀請了「美國戰略服務辦公處OSS(: 中情局CIA的前身.) 的人員參加大會,並且坐上了主席臺,造成一種親美的錯覺. 他告訴美國人越盟是民族主義組織, 而隱藏其共產主義內核.
同日, 盟軍發布指令,以北緯16度為分界綫, 北界由中國(中華民國) 軍隊受降, 南界由英軍受降. 中國派遣軍隊進入越南接管北界,但並不插手河內政治, 且於隔年即全數撤出. 這就給了胡誌明極大的活動空間.
同時, 總統 戴高樂迅速委任海軍上將 達留禮為「駐印度支那最高行政長官」, 法國重返印支行動正式開始. 其時法國國力全然衰竭, 全靠美國的援助才有能力重返印支.*** 美國國策原本並不贊同恢復戰前的殖民地格局, 但韓戰才罷,冷戰方興, 遂轉向支持法國的重返行動.
趁著這段河內權力真空時期, 胡誌明機敏地整固內部,清洗越盟中的非越共派系; 又以暗殺手段翦除反共的政治和宗教領袖. 他的手段非常酷烈,死者數千人, 而 “越盟” 從此等同於 “越共”.
1946年1月「越南臨時聯合政府」成立,胡誌明任主席, 與法國人進行談判.
接管南界的英軍拒不承認越盟, 將其勢力逐出西貢.
19462月第一批三萬名法國遠東派遣軍到達西貢, 英軍立即轉移權力,撤離越南. 法國人先取回南方半璧江山.***

1946年12月越盟和法國人談判破裂, 歷時八年的「第一次印支戰爭」爆發.
由於越盟對反共力量大力打壓, 反共派都依付到法國一方, 越盟的共產色彩益發突出, 而第一次印支戰爭也就帶有濃厚的內戰意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