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友達大合體 以鴻海模式「抗鴻」


2010-02-01 商業周刊





一月二十八日,友達召開法說會,滿場的分析師關心的,不僅是今年面板行情,更關心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面對新奇美的競爭,能端出什麼策略?

早在這場法說會前一個月,李焜耀召集了集團內協理級以上的主管,對大家精神喊話,「他們(指鴻海、群創)在面板這一塊,還是有很多問題的,同仁們不用擔心!我們會很好!」

當天,李焜耀花了很多力氣,分析對手的弱點,不斷向一級主管們強調明基友達集團的優勢。

一位明基友達集團高層主管透露,看得出來,新奇美成軍,李焜耀有多麼焦慮!「歷史上,KY(李焜耀英文名)對大家精神講話,第一次就是合併西門子失敗、第二次是佳世達和明基分割,再來就是這一次了。」李焜耀重視鴻海大軍的程度,不亞於當年的西門子案。

整併子公司: 新兵團大打效率規模戰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布旗下面板廠群創將和奇美電子合併,從去年十一月十四日至今,已經過了兩個多月。身為「防鴻總司令」的李焜耀,這兩個多月來,一刻也沒有閒著。

首先是去年十二月十五日,集團旗下的LED封裝廠凱鼎科技,與磊晶廠隆達電子宣布合併;接著是達方,在今年一月,舉辦了從二○○七年底掛牌以來,第一次的全球巡迴法人說明會;幾乎是同一時間,佳世達則宣布將出售達方共六萬五千張的持股。而就在友達舉辦今年第一次的法說前,又宣布將斥資十二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四億二千萬元),收購索尼(Sony)旗下的日本場發射顯示器科技公司FET。

友達該如何對抗新奇美?李焜耀心中的盤算,隨著這一連串的整併動作,輪廓已經越來越清楚。

「友達動作非常明顯,從背光模組、驅動IC、偏光板……,所有的零組件不是拉高自製比重,就是把旗下公司做整併。」一位本土券商的研究部門主管表示,友達的目的,就是要對抗鴻海過去戰無不克的獲利模式。

鴻海一向擅長利用創造出海口,把供應鏈的效率發揮到極致,在奇美電併入群創後,鴻海、群創的電視和顯示器組裝業務,就是奇美電面板最好的出海口。

而現在代表奇美電和供應商談價錢的,已經換成群創。根據奇美電的供應商表示,群創還可以再把他們的價格壓低一○%到二○%,顯示鴻海集團最擅長的降低成本,已經在奇美電供應鏈發酵。

身為純面板廠的友達,如何打這場效率戰和規模經濟戰,就是李焜耀近來動作頻頻的原因。

目前,友達集團整軍備戰,在凱鼎和隆達合併後,根據友達內部傳出的消息,集團內三大背光模組廠,輔祥、奈普和達運的三合一案,也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而另一樁合併案,友達御用的LCD驅動IC設計公司瑞鼎,與同屬LCD驅動IC公司,凌陽旗下的旭曜,也因瑞鼎正式宣布將不會送件申請上市,加上總經理王威突然轉任董事長特助,都讓外界預期,兩家公司合併的日子已經不遠。

在組裝業務方面,友達目前把電視組裝交由轉投資公司景智,顯示器則以佳世達為主。從零組件整合到終端組裝,友達打造了另一個類似鴻海模式的兵團,除了搶生意,也要讓友達的面板出貨更無後顧之憂。

元 大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張家麒認為,當面板供不應求,純面板廠如友達,就會比較有優勢,「畢竟沒有誰會想讓組裝業務來拉低毛利。」但另一方面,當面板可能供 過於求,「『出海口』就會變得特別重要。」相較於韓廠、日廠有自有品牌,鴻海集團有終端組裝能力,李焜耀明白,友達必須加快整併,才能在面板供需再度反轉 時,不被淘汰。

衝中國市占: 為海爾量身打造組裝廠

有組裝能力還不夠,友達必須抓住更大的市場。在日前的一場公開演講中,李焜耀形容,台商進入中國,就是要「趕快進廚房,享受熱度,想辦法端出好菜。」話才說完,不顧台下一堆記者包圍,李焜耀快閃離開會場,隨即搭機飛往大陸。

為了加緊腳步,李焜耀和中國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在台灣會面後,友達隨即宣布將加碼兩千萬美元轉投資合肥景智電子,就像為在合肥設廠的海爾量身打造電視組裝廠,目前和海爾的合資計畫也正進行中,在新奇美正式合併前,友達在中國「綁樁」的企圖濃厚。

李焜耀會這麼重視如海爾這樣的企業,原因就是「電視」。電視已經超過全球面板出貨面積的一半,雖然現在全球前十大液晶電視品牌都是友達的客戶,但在成長最快速的中國,友達市占率還輸給奇美電二十個百分點。

根據iSuppli預估,今年,中國液晶電視銷售量將成長至二千零五萬台,銷售額高達一百二十八億美元,為了爭取中國市場,李焜耀不只一次表明,面板廠登陸,友達已經準備好了。

拚新事業: 達方做「電池」甚囂塵上

除了面板本業,友達擴大新事業的投資也沒有停止。除了已經宣布的太陽能、LED之外,正在海外進行巡迴法說會的達方,也將有最新的發展;過去,達方是友達液晶電視背光模組變頻器(Inverter)的最大供應商,也是友達集團中在電源供應管理技術上最純熟的公司,積極發展綠能事業的友達,極有可能將「電池」這個新事業交給達方。一月二十二日台股大跌兩百點,達方卻是友達集團中唯一開紅盤的個股,似乎也證實這個新的利多不是空穴來風。

對李焜耀來說,從群創、奇美電正式合併前,到兩家公司度過磨合期的這段時間,就是友達能否乘勢衝高市場占有率的黃金期,馬不停蹄的李焜耀分秒必爭,因為每一刻都是未來能否抗鴻成功的關鍵。

延伸閱讀:2個月以來,李焜耀動作頻頻!

布局新事業 1. 達方舉辦掛牌以來首次海外法說;佳世達宣布出脫達方持股 2. 宣布收購日本場發射顯示器公司FET

搶進中國 1. 與中國海爾董事長張瑞敏在台密會 2. 李焜耀赴北京,參加中國9大彩電廠對台採購簽約儀式

集團整併 1. 宣布LED封裝廠凱鼎和磊晶廠隆達合併 2. 驅動IC公司瑞鼎總經理異動,和旭曜合併傳聞再起 3. 三大背光模組廠輔祥、奈普和達運將三合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41

人民幣計價金條 在港「合體」吸金

2012-12-03  TCW  
 

 

十月下旬,一對來自台灣的夫妻,拖著行李箱,走進香港灣仔一家黃金現貨買賣的交易公司,透過電子交易平台當場敲價,以約人民幣六十七萬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一十三萬元)買下兩塊一公斤重的金條。由於事先已匯款,他們當場就把這兩塊iPhone般大小、沉甸甸的金條放進行李箱,帶回台灣。

這對夫妻趁著休假,到香港逛街購物,除了帶回大包小包戰利品,還把金條一併帶回台灣。這不是罕見的奇景,越來越多台灣人,開始越洋到香港買金條,而且是人民幣計價的金條,瞄準人民幣匯率和金價雙漲的獲利機會。

今年以來,黃金和人民幣是少數創下歷史紀錄的投資商品。黃金價格,目前持續站穩在每盎司一千七百美元之上,今年以來漲幅近一二%,而且將創下連漲十二年的紀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創下了歷史新高,升破六‧二三美元關卡,今年以來升值的幅度超過了一%。

第一個把人民幣和黃金結合起來,變成一種投資商品的,是有百年歷史、交易現貨金屬的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去年十月,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推出全球第一個離岸人民幣黃金交易產品,也就是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公斤條(以下簡稱人民幣公斤條),開始成為台灣投資人的新寵。

可雙向操作,套利空間大》

香港第一亞洲商人金銀業公司(簡稱第一金)董事總經理鞠祿龍指出,台灣人只要到擁有香港金銀業貿易場行員執照的金商開戶,就可以透過電子交易平台買賣人民幣公斤條,並以實體黃金進行交割,賣出時,則透過金商賣回給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在香港買賣黃金是免稅的,投資人可選擇存放在香港機場金庫;如果帶回台灣,依法必須申報和課稅。

目前中國境外的人民幣產品相當匱乏,除了點心債之外,人民幣公斤條是近期另一項獲得中國政府特許香港經營的離岸人民幣交易商品,全球機構法人或投資人可以透過這項產品間接或直接持有人民幣,進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比起黃金存摺、黃金基金等投資工具,人民幣公斤條的特點是以現貨交割,同時,也透過即時線上交易,可以隨買隨賣,而且當日可進行多次累積操作,沒有漲跌幅限制。鞠祿龍指出,人民幣公斤條現貨合約還可以雙向操作,做多或做空,套利空間比較大。

不僅如此,人民幣公斤條的電子交易時間很長,從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八點至翌日凌晨三點半,上班族還可以利用晚上時間進行電子交易。一旦賣掉人民幣公斤條,可以取回人民幣,既可賺取黃金價差,還能換回強勢貨幣。

鞠祿龍表示,黃金的變現性和流動性都很高,是未來三年至五年必備的資產配置。他建議,與其放現金,不如買黃金,既不怕難以套現,又有機會賺金價和人民幣雙重增值的利潤。

目前在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每天成交的人民幣公斤條達到人民幣三十至四十億元,其中三○%比重來自中國投資者。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指出,未來最具潛力的客戶是台商和歐洲機構投資人,原因是兩岸人民幣業務將進一步開放,加上歐元持續貶值,將提高台灣和歐洲人持有人民幣公斤條的意願。

黃金仍在牛市,還會上漲》

張德熙指出,目前,香港是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黃金交易中心,隨著香港交易所成功的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後,以現貨金屬交易為主的金銀業貿易場,可以補足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金屬期貨交易,再加上機場金庫的配合,則將會進一步提升香港在亞洲的金屬市場地位。

身兼香港貴金屬交易所主席的張德熙,投資黃金的資歷很豐富,早在三十年前,就已投入黃金投資,親身見證金價的循環週期。儘管歷經一九九○年代金價失落十年低潮期,他卻鍾情於黃金,結果守得雲開見月明,當金價起漲時,張德熙成為人人稱羨、笑到最後的人。

目前,張德熙有近一半的資產都投資在黃金和白銀,他認為,貴金屬牛市一般持續十二年至十五年,而這一次黃金牛市約在二○○三年起漲,目前金市仍然在牛市週期,仍有三年至四年的上漲空間。不過,他也提醒說,「投資產品的週期不盡相同,資產要多元配置,才能分散不期而至的風險。」

黃金持續挑戰歷史新高價,許多機構投資人仍趁著第二季金價回檔時,大買黃金。根據美國證管會最新資料,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鮑爾森(John Paulson)今年第二季持有SPDR黃金ETF達到二千一百八十萬股(約合三十六億七千萬美元),相當於六十六噸黃金,已超過巴西、保加利亞或玻利維亞等國的黃金準備。展望未來一年的金價走勢,國際投資機構一致認為,金價可望挑戰每盎司兩千美元大關。不過,短期內,隨著第四季黃金旺季接近尾聲,民間需求開始轉弱,商品和原物料將步入淡季,金價也會受到拖累,維持盤整格局。

在操作策略上,元大寶來黃金期信基金經理人方立寬表示,目前金價可能步入區間拉鋸,追漲的風險意識開始逐漸升高,建議現階段的操作,謹守「買黑不買紅」的原則,等待金價回檔再進場,避免追高或是投入過大部位操作。

【延伸閱讀】金價今年來漲幅近12%─2012年金價走勢

註:截至2012年11月23日資料來源:XQ全球贏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15

即刻盤古合體,中國搜索悄然上線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1/59119.html

i黑馬早上在微博看到一則消息,中國搜索(http://chinaso.com/)今日(3月1日)悄然上線。這麽霸氣的域名,一看就是有備而來。據說,中國搜索就是著名的即刻搜索和盤古搜索的合體。目前,百度“即刻搜索”和“盤古搜索”,域名都已跳轉至chinaso.com。i黑馬體驗了一下中國搜索,幹凈清爽,比舊版的即刻和盤古好用。另外,據傳,中國搜索由人民日報副總編輯馬莉擔任董事長,新華社副社長周錫生擔任CEO。最近,BAT中的兩大頭阿里和騰訊打得火熱,為首的百度卻有些局外人的意思。現在國家隊中國搜索低調上線,不知道百度有何感想呢?中國搜索首頁截圖中國搜索產品i黑馬去年2月收到過一篇五湖釣翁的投稿,《即刻――誰都無法完成的使命》,再次分享給大家。【導讀】李開複批評鄧亞萍,其實,就算給李二百億,從零開始,幾年之內,也未必比鄧做得好多少。想用“區區”20億人民幣就想讓一個從零開始的搜索引擎異軍突起,對任何人都是很難完成。這不是能力問題,鄧亞萍接下的任務,是任何人都無法完成的使命。幾天前,李開複被新浪微博禁言三天,上了一些美國技術媒體的新聞。據說被禁是因為評了鄧亞萍花費了20億人民幣而沒有做出成績等等。公道地說,這些評論未必正確,因為在現有的市場格局下,想用“區區”20億人民幣就想讓一個從零開始的搜索引擎異軍突起,對任何人都是很難完成,甚至無法完成的使命。即使讓李顏宏和谷歌的兩位創始人組成一個新的團隊,從零開始打造一款新的搜索引擎,想要在幾年時間內撼動今日搜索市場的格局,也是無法克服的挑戰。 鄧亞萍即非專業人士,更不是搜索專家,挑戰的難度就更大了。 所以,即使“即刻”搜索沒有達成目標,也是非戰之罪。在現有市場格局大致底定的情況下,新的搜索引擎要想突圍而出, 至少要過四大難關,即:技術關,模式關,用戶習慣關,及推廣渠道關。 可以說,這四關,關關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下面我們就一一解釋這四道難關。先說技術關,比爾蓋茲大概在六七年前說過一句話,大意是犯的一個錯誤是沒有意識到搜索是個這麽大的市場。現在,這個市場大巨大已經不言自明。做為國際領頭羊的谷歌和中國市場的霸主百度,仍投入大量資源不斷完善搜索技術,力爭把技術做到極致,確保已經到手的領先地位。這種情況下,追趕者要想在技術上超越,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情況也就是技術上不分伯仲。那麽,即刻搜索投入的資源,能追趕上領先者嗎?想想看,2004年的時候,谷歌總部就有近千人了,據報道,谷歌現在有超過100萬臺服務器,筆者查詢了谷歌的日均訪問IP數量和網頁瀏覽量,兩項指標都差不多是百度的三到四倍。按此推算,百度的服務器也應在20萬臺以上。報道中,即刻搜索買了幾百臺服務器,這點東西,給谷歌和百度塞牙縫都不夠,何談追趕?!當然,現在即刻的流量不大,用不了這麽多服務器,但幾百臺服務器,對一個搜索引擎來說,實在是太少了,能對多少網頁進行有效分析和處理呢?再說用戶習慣,用戶一旦使用一個東西成為習慣,除非一個新的東西明顯優於已有的,否則很難改變用戶的習慣。就算強大如微軟者,縱然砸了大把銀子,在不斷改變搜索技術(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為谷歌仍然要優於微軟的“bing”),但其搜索份額仍遠遠落後於谷歌。 除非微軟的搜索引擎明顯優於谷歌,否則用戶根本不可能棄自己習慣的而選擇一個自己陌生的。 想當年,谷歌搜索的結果明顯優於yahoo的搜索,筆者要花了幾個月才從習慣的yahoo轉到谷歌(剛開始,一搜索,就習慣性地打開Yahoo的網頁)。Yahoo的CEO(一個傳統媒體的“老人”)坐看自己的搜索市場流失而無所作為,真是令人扼腕。問題是,今日谷歌和百度會給競爭對手這樣的機會嗎? 你可以把互聯網當成新媒體,但你絕不能用傳統媒體的思維看待互聯網。從應用角度來說,互聯網創業企業基本是軟件的應用,但你絕不能從傳統軟件的眼光看待互聯網,這方面教訓最深刻的當屬微軟,可惜到現在微軟也沒完全醒悟過來。如果在已有的模式(網頁搜索)下,技術上難以追趕,更難以超越,用戶習慣也難以改變,那麽如果改變模式,因該是一種迂回和有效的戰略。比如,“臉書”利用社交領域的壟斷地位,開始做“社交圖譜”的搜索,便是一個很好的戰略。微軟提出“知識圖譜”,也是想另辟戰場。與其與強大的敵人正面交鋒,不如迂回攻擊。但“臉書”占有社交網絡的制高點,“即刻”搜索卻無任何模式上的依托,換句話說,此路對“即刻”也走通,聽說“即刻”和360合作,要做藥物搜索,也就是想從垂直搜索做起,這是個不錯的註意,但即使這件事成真,也需要時間,何況百度會做看對手威脅自己而無動於衷? 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再好的主意,再好的戰略,一旦公開,騰訊和百度這樣的巨頭,從各個方面都有壓倒的優勢。巨頭一旦意識到對他們的核心業務構成潛在的威脅(立刻的威脅根本還談不上),他們就會立刻瘋狂地撲過來,會盡全力把對手掐死在搖籃中。巨頭的掌門人物都是草根創業者,其機敏和危機感遠非yahoo雇的職業經理人可比。 要想在這方面挑戰,要麽你有“臉書”那樣的優勢,要麽就必須是不斷地“偷襲”,集小勝為大勝,但這絕對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辦到的,最近在美國上市的YY走的就是這條路,否則,騰訊早把YY滅了,但就算現在,YY也沒有直接和QQ叫板。再說渠道,一個好的產品,一個好的模式,還要有合適的渠道去推廣,靠在傳統媒體上砸銀子,在互連網上並不是最有效的。初創公司也沒有足夠的資源這樣做推廣。當年,筆者棄yahoo而用谷歌,是朋友推薦的,那時谷歌還剛剛嶄露頭角,很多人還不知道。但這種口碑宣傳,是一個慢火過程,除非對手睡著了,否則初創公司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崛起。想想看, 360是靠瀏覽器一下子占有近10%的份額的,就算騰訊,利用QQ聊天工具的壟斷性地位,其搜索市場的份額,仍小的可憐,這方面,“即刻”搜索也不具備360或騰訊的渠道優勢,怎麽可能有半點勝算?看看中國搜索市場的玩家,除了先入為王的百度,都有自己據統治地位的渠道。綜述以上四個方面,“即刻”都是從零開始。想在幾年內,突破競爭對手重重包圍,占有一席之地,難度不是任何人能勝任的。要想顛覆現在搜索市場的格局,必須有顛覆式的模式,顛覆用戶的使用習慣。僅靠現有搜索技術的開發改進,幾乎等於死路一條。鄧亞萍憑借她的意誌力,勤奮和聰明在她的領域取得別人難以企及的成就,但她不具備搜索專業背景,必須依賴一個專業團隊,但她主要依靠的人,竟然有自己的公司,且與其是合作方式,這對她的任何努力會再打折扣,其結果可想而知。李開複批評鄧亞萍,其實,就算給李二百億,從零開始(不依托像谷歌這樣的公司,或象360那樣擁有渠道),幾年之內,也未必比鄧做得好多少。這不是能力問題,鄧亞萍接下的任務,是任何人都無法完成的使命。本文由作者@五湖釣翁 授權i黑馬網發布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i黑馬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88

SMG整合大棋局:百視通、東方明珠合體 造A股首家千億級傳媒航母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03/145395.html

i黑馬:被稱為國有文化傳媒行業整合“第一局”的上海文廣(SMG)重大資產重組大局已定。除了擬將A股文化傳媒板塊中市值排名第一第二的百視通、東方明珠公司合二為一外,尚世影業、東方購物等文廣旗下諸多優質資產亦將註入,A股首家千億級文化傳媒上市公司即將誕生。
 
 
值得關註的是,此次重大資產重組,恰逢中央著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之新政,內外因疊加所產生的能量,或許超乎市場預期。
 
SMG整合大棋局:合並+註入
 
作為國內廣電系唯一有兩家上市公司平臺的上海文廣,如何規避同業競爭、做大做強,一直是業界及資本市場關註的話題。

整合猜想大致有二:

猜想一認為將同時保留兩個資本運作平臺,但調整各自的定位、方向;

猜想二是將兩者合並,打造統一資本平臺。
 
一位深諳國有文化傳媒企業資本運作的投行人士向表示,第一種方案不僅涉及證監會對同業競爭和獨立性問題的嚴格審查,而且還會導致誰是文廣核心資產優先註入平臺之爭,不利於整合資源,規模化發展。“應是合並方案——不存在誰吸收合並誰的問題,百視通與東方明珠合並為新的上市公司平臺,將文廣集團優質資產批量註入,從子公司上升到集團戰略層面,打造新上市公司的嶄新格局。”如此一來,市場對SMG重大資產重組的關註點就自然聚焦於註入什麽資產和新公司的新戰略上。
 
百視通和東方明珠的盈利能力在A股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中已是鶴立雞群。上半年財報顯示,兩公司凈利潤合並就已達9.95億元,按慣例全年合並應該超過20億。
 
而文廣旗下具備註入上市公司條件的優質資產在國內文化傳媒企業中也首屈一指。
 
去年才引入弘毅投資的尚世影業有望率先註入。資料顯示,成立僅三年多的尚世影業是國內首批轉企改制的國有影視企業。公司業務除影視劇投資制作和引進發行外,涉足整合廣告營銷、演藝經紀、衍生業務等眾多領域,拍攝的影視劇包括《蝸居》、《懸崖》、《十月圍城》、《龍門飛甲》等。2013年,尚世影業營收近6億元,近三年複合增長超過60%,2013年凈利潤超過8000萬,2014年有望破億。
 
“尚世影業證券化的進程,比外界預料的可能要快得多。”SMG尚世影業總經理陳思劼9月2日在上海舉行的東方證券傳媒及互聯網高峰論壇上表示。在該會議上,陳思劼高調宣布尚世影業即將與迪士尼展開合作拍片計劃,與好萊塢獨立制片公司STX成立合資公司探索影視制作新商業模式,並且將與華納兄弟和華人文化基金共同發起設立影視劇基金,可謂三箭齊發。“尚世影業的業務規模目前與剛剛借殼上市的長城影視類似,又有全產業鏈為依托,加上大張旗鼓的國際化戰略,資本市場的估值將會相當可觀。”現場的行業分析師表示。
 
除了尚世影業外,國內電視購物行業龍頭東方購物更是蓄勢待發。“東方購物2013年的銷售額已超過80億,凈利潤近5億元,而且現金流極其充裕。尚世影業、東方購物等優質資產足以讓重組後新上市公司的每股盈利大大增厚。”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此外,SMG旗下炫動傳播、東方娛樂、東方廣播等傳統廣播電視業務也潛力不小。據分析師估計,此部分資產盈利能力目前在10億元左右,但因政策因素,短期暫難註入。
 
千億傳媒航母“試水”文化新政
 
上海文廣資產大整合,恰逢中央關於打造新型主流媒體之新政出臺之際。
 
8月18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該新政被稱作是十七大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以來最好的政策機遇。
 
“縱觀A股國有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能夠在資產規模、盈利能力和運營能力上引領市場的,可能就只有重組完成後的上海文廣集團旗下新上市公司了。”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該人士稱,重組完成後的新上市公司既有文化傳媒全產業鏈運營優勢,又依托SMG傳統內容和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和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等新興媒體牌照等資源優勢,其業務布局之全面,業務形態之多樣,堪與迪士尼、時代華納、NBC環球等全球傳媒巨擘比肩。
 
記者獲悉,上海文廣重大資產重組已進入最後沖刺階段,國內首個市值千億級的文化傳媒上市公司之誕生將指日可待。據悉,SMG將以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為契機,“積極響應並加快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和建成新型傳媒集團的號召和指示精神,大力推進實施互聯網轉型戰略,力爭成為中國文化傳媒行業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典範。”
 
除了政策之“天時”,“人和”因素亦不可忽視。集上海文化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和總裁於一身的黎瑞剛,還執掌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坐擁大量海內外傳媒資源,業界預計,黎瑞剛既然操刀文廣大整合,應該不會僅停留在傳統廣電業務的三分地上,其後續的資本運作也值得期待。
 
據悉,加大與國內外資本、傳媒和互聯網巨頭的合作,縱橫捭闔、並購擴張,進一步夯實內容、渠道、平臺、服務等全產業鏈布局,加快互聯網化轉型,有望成為黎瑞剛主政下的上海文廣新上市公司的戰略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79

歷史告訴我們 滴滴快的“合體”後的7種可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16/149186.html

黑馬說:來玩一個謎:兩名隊員參加100米賽跑,是分開跑速度快,還是把兩人的左右腿綁起來跑得快?大家若有參加綁腿賽跑的經歷,答案已經很明顯。滴滴和快的是速度類似的選手,現在它們腿綁起來了,預想一下,結果會是怎樣?今天,我們來盤點下那些合並後被邊緣化的創業者,並來預測一下滴滴、快的的未來。

\文/孔明明 王方 本刊記者
編輯/孔明明
 

情人節當天,滴滴、快的宣布合並,消息霸占所有科技網站的頭條,滴滴打車CEO程維更是在內部郵件中稱“這次合並成為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最大的並購案”。

 

\(數據來源於易觀國際)

 

看似轟轟烈烈的“熱戀”背後,也引來了諸多質疑。據快的CEO呂傳偉介紹,此次合並是通過雙方合股的方式完成,不涉及現金交易。合並後的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由滴滴CEO程維和快的CEO呂傳偉同時擔任聯合CEO。兩人在“內部郵件”中均強調:管理層團隊仍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權。

 

先不論Co-CEO制度在中國企業施行的難度——企業需要一個絕對的持股者和控制者,僅看在創業公司合並、被收購後,CEO被邊緣化的例子已不在少數。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那些合並、收購後被邊緣化的創業者們,並從中預測滴滴、快的合並後的走向。

 

Part1 合並、收購後被邊緣化的創業者

 

1、PayPal與X.com合並,大部分員工離職或被解雇

 

\ 

1999年,PayPal創立於矽谷,成立初衷是解決用戶付費問題。在這個充滿前景的市場中,PayPal面對著諸多競爭對手: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創始人馬斯克在1999年創立的X.com、大名鼎鼎的雅虎、第一銀行和易貝-富國銀行。這其中,X.com和易貝收購並開發的Billpoint對其最具威脅。

 

為實現持續發展,2000年3月,PayPal.com和X.com 宣稱,他們將合並成一家“全球最大的實時網上支付公司”。合並後的公司將允許用戶在網上進行款項支付和收帳業務以及實時支付網上拍賣費用,兩家公司將免費提供上述支付服務。

 

PayPal與X.com合並後不久,PayPal創始人泰爾就選擇了辭職,而馬斯克就任新公司CEO。馬斯克上任之後,開始對公司進行技術整修,引起了公司其他人的不滿,eBay董事會決定請回泰爾,解聘馬斯克。

 

PayPal企業文化的反對者並不只有馬斯克,事實上,很多X.com員工在PayPal呆的時間都不長。著名網站Yelp的首席執行官、曾經在X.com擔任工程師的傑萊米·斯多普曼表示:“X.com和PayPal曾經是競爭對手,這讓人感到難堪,而這種難堪最終演化為了沖突。大多數X.com員工選擇了離職或者被解雇。”

 

2、高德被阿里收購,創始人成從武變為“CEO特別顧問”

 

\ 

2002年7月,高德軟件公司成立,成從武開始對對導航地圖進行產業化和商業化運作,並開發完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采集工具和編輯處理平臺。

 

2006年10月,高德完成首輪私募融資4000萬美元,投資人包括紅杉資本、KPCB、華登國際、聯想投資等國內外著名風險基金。2010年7月1日,高德在美國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成功上市,股票代碼為AMAP。

 

2013年5月,高德宣布獲阿里巴巴2.94億美元投資,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協議。2014年4月,高德正式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並購協議。阿里將以每股普通股5.25美元或每股美國存托股份(ADS)21.00美元的收購對價收購高德其余72%的股份。

 

2014年7月,阿里集團宣布高德私有化完成,阿里CEO陸兆禧將兼任高德控股CEO,原高德控股CEO成從武出任高德控股CEO特別顧問8月,高德出現大量員工離職現象,9月,高德進一步遭遇人員流失陣痛,原高德CMO金俊離職,原高德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的操盤手、高德副總裁郤建軍也掛帥而去。

 

3、百度收購91無線,CEO胡澤民卸任

 

\ 

2013年7月16日,百度宣布與網龍簽署諒解備忘錄,將出資19億美元向網龍收購其持有的91無線網絡有限公司(91無線)的57.4%股權。不足一個月後,91無線人士透露,百度於8月13日晚正式完成對91無線的收購,但其並未透露原91無線高管去留問題。

 

2014年2月25日,網曝91無線CEO胡澤民卸任,由百度副總裁李明遠暫代其行使職權。另外,伴隨胡澤民卸任事件同時發生的還有業務調整,原來的91無線業務被分為3大塊:1,91分發相關團隊與百度手機助手團隊合並,成立百度移動應用分發團隊,由李明遠總體負責;2,91遊戲運營業務與多酷合並,成立百度手遊運營團隊,隸屬於百度用戶消費業務群組(CBG);3,91閱讀業務將與CBG閱讀業務逐步整合。

 

對此,胡澤民表示自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離職,仍為百度91董事,還在繼續為百度91董事會成員幫助百度91進行更好業務整合。不過,從調整後各項業務改“姓”百度來看,百度已經全面接手91。

 

值得一提的是,胡澤民並不是91無線的創始人。2007年網龍用了10萬元人民幣,從80後創業者熊俊手中購得91無線前身“iPhonePCSuite”。兩年後,熊俊與網龍發生分歧,接受了創新工場投資,重新創業。

 

4、優酷收購土豆,原高管全部出局

 

\ 

2005年4月15日,王微創辦的土豆網正式上線。2005年到2010年,土豆網共完成5輪融資,2011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其實土豆網本來有機會先於優酷上市,但無奈王微深陷離婚糾紛,致使IPO之路障礙頗多,最終被優酷搶先,並且差距越來越大。

 

2012年8月24日,優酷土豆成功合並後,王微正式辭任土豆網CEO。 收購完成後,優酷和土豆結束了魚死網破的爭奪,優酷土豆集團穩坐視頻行業第一陣營;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逐漸表現出來,財報上虧損的數字遞減。但在這背後,原土豆的高管團隊逐步被出局,半年內離職率超過50%。

 

2013年3月,39歲的王微開始了自己的下一個項目,2013年5月8日,王微正式通過微博對外公布,新動畫工作室的名稱定為:追光動畫。王微稱,這個項目已經從國際投資人那里募集到了數千萬美元的資金。

 

5、第七大道被暢遊收購後,創始團隊全部出走

 

\ 

2009 年,第七大道旗下遊戲《彈彈堂》一炮而紅,這個由曹凱一手創辦的公司也走向臺前。隨著公司的發展,曹凱萌生了上市的想法,但當時第七大道內部卻沒有一個人知道如何籌備上市,後來曹凱選擇與有成功上市運作經驗的搜狐合作。2011年,暢遊宣布收購第七大道68.258%的股權。

 

為這場交易埋下隱患的是並購協議中的一個對賭條款:如果第七大道的業績表現達到約定的標準,並且第七大道在2014年之前在納斯達克、紐交所或者香港完成首次公開募股,其非控制性股東有權將持有的股票以提前約定的價格出售給暢遊,認沽期權將於2014年到期。

 

雖然後來第七大道在2012年以保密形式向納斯達克遞交了上市招股書,而且已經走完上市的全部流程,但最後去納斯達克敲鐘這一步卻沒有完成,也就是說,獨立上市失敗了。這其中的原因,還不得而知。

 

2013年5月,暢遊提出提前完成對第七大道的全部收購,讓曹凱徹底心灰意冷,提出辭職。曹凱曾解釋道,內容制作公司上市後,難以再把精力用在做遊戲上,而變成資本運作為核心,違背了自己的初衷。

 

2014年2月20日,暢遊的內部郵件顯示,第七大道COO(首席運營官)孟治昀、CPO(首席產品官)及神曲工作室負責人胡敏已經離職。至此,第七大道創始團隊已經全部出走,各奔前程。

 

近日,更是傳出暢遊將出售17173和第七大道的消息,讓人不勝唏噓。

 

\ 

Part2 滴滴、快的合並後的7大可能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此就不再一一盤點。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些公司面臨的命運幾乎是必然:合並、收購本來就是為了利益最大化和消滅競爭對手,尤其對於業務相似、團隊重合度極高的公司來說,更是如此。

 

2月14日,滴滴總裁柳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兩家合並是為了夢想和放棄對彼此的成見,合並後,管理層會一直保持運營獨立性,未來地圖、支付等接入哪家都由用戶體驗決定。GGV資本管理合夥人符績勛也稱,兩者合並後最大的挑戰在於團隊梳理,這也是未來半年的工作重心,而團隊在面臨重大調整時的挑戰在於留下最好的人才。

 

在此,我們不妨做一下大膽預測,看看滴滴、快的合並之後,未來會出現哪些變動:

 

1、任一Co-Ceo離職

 

\ 

此前有傳,滴滴快的持股比例為分別為52%、48%,後被否認說法不實。但從設立的Co-Ceo來看,二者持股比例很接近。創業經常會碰到“控制股權”問題。

 

Co-Ceo在福布斯世界500強企業中經常被使用,如甲骨文、SAP等,但要麽是權責分明,一個管運營,一個管產品技術,要麽是跨國公司,業務遍布全球。而滴滴、快的不符合任一一種情況。

 

很可能,Co-Ceo只是過渡階段。團隊整合、資源梳理時,必然需要一個拍板決策者。對於滴滴程維、快的呂傳偉來說,兩人都是有著多年創業經驗的創業者,從競爭對手變為同事,兩人必然互不服氣,而企業文化的融合也會發生不少摩擦和沖突。就像PayPal和x.com一樣,最後決定去留的,已經不是創始人自己。

 

2、員工被裁

 

\ 

合並後,新公司董事徐傳陞首先表示,不會裁員。但別忘了,類似的情況在京東和易迅之間就發生過。記住一句話,合並如若不裁員,那就不叫合並。招人是一回事,重疊業務被裁是另一回事。

 

對滴滴和快的來說,由於業務的重合性極高,所以必定會出現在同一個市場、人員過度冗余的狀況。為了更好的組建團隊、保證成本和效率,裁減員工及出現員工在波動中的大幅度離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狀況。

 

3、遭遇反壟斷調查

 

\ 

去年初,滴滴、快的一場總數額達20多億元的補貼大戰,把全國的本土打車公司都擠出去了,主要原因是後者玩不起,沒有騰訊、阿里一樣的親爹。結果滴滴、快的把對手消滅後,兩人自己卻好上了。

 

註意,在打車這個領域(不含專車神馬),只有老大、老二,沒有眾多老八、老九。老大、老二一合並,打車市場絕對被壟斷了。雖然,在現行《反壟斷法》里,滴滴、快的在營業額、相關領域的認定上,可能不符合條件。但現在不審查不代表未來也不會。等新公司長大了,營業額符合條件了,依然可能遭遇審查。

 

4、減少補貼,提高服務質量

 

\ 

從雙方發布的公關文已能看出,惡性的大規模的燒錢競爭不可持續。滴滴、快的進行多輪補貼大戰,雖然市場在很大程度上被教育了,但就像2月14日兩人在公開信中所說,出行市場規模太大,而兩家仍只占了一小部分。在繼續選擇補貼的同時,合並後的滴滴、快的應當盡快找到,並構建自己的服務優勢,在產品和服務上實現與其他對手的差異化競爭。

 

5、阿里、騰訊爭奪支付入口

 

\ 

回顧下阿里、騰訊惡性燒錢的背景,打車只是切入手段,通過支付綁定用戶進軍O2O才是目的,阿里要推支付寶,騰訊要推微信支付。現在好了,二者合並了,用戶打車用誰家的支付更好?

 

雖然新APP哪家都支持,但還是免不了一場惡戰。滴滴、快的是合並,但阿里、騰訊沒合並啊,微信、支付寶沒合並啊,這就是一顆定時炸彈,可能是冷戰,也可能是熱戰。由於已是名義上的一家人,反而是滴滴、快的夾在中間不好做人。

 

7、或在未來6個月內IPO上市

 

\ 

在內部公開信中,程維稱:“未來六個月是滴滴全新的挑戰,六個月後,我們會交出答卷。”呂傳偉則說:“雙方合並後,上市計劃也會提上日程。”對滴滴快的來說,合並之後作為中國市場上一家獨大的打車服務提供公司,他們顯然有足夠的實力去美國上市,有相關人士表示:“‘ 提供及時性需求服務’的概念在美國市場很受歡迎。Uber首次公開募股到400多億,滴滴、快的合並至少也有60億~100億。”

 

但即便能上市,我們在這其中只能看到對資本的好處,看不到對二者公司的好處。滴滴、快的現在最大的壓力不是來自自身,而是來自歷史。從歷史來看,真正能產生1+1〉2的合並案例幾乎沒有,尤其是這種實力無比接近的選手,二者都處於高速發展期。萬一失敗,代價是慘重的。

 

那些在一年前就被擠出局的創業者,現在可能是你們的機會。如果滴滴、快的整合失敗,請回來;如果他們整合成功,更要回來,賽道上永遠需要新勢力來打破。最後,我們用易到對這場合並的回應來結束這篇稍顯悲觀的預測稿:兩個長得特別特別像的,產品節奏一模一樣的,運營方式也一模一樣的公司,合並了。

 

“大,未必好。夢想,並非金錢造。”


本文記者孔明明(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微信zzxm1989),著重O2O、在線旅遊領域的報道;記者王方,著重TMT及移動互聯網方面的報道,郵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為i黑馬原創,謝絕轉載,如轉載請聯系微信號korchagin。



大眾美團被逼合體 躲得過寒冬躲不過“內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8/152255.shtml

就在國慶長假最後一天,很確切地傳出了美團與大眾點評要合並的消息,各路媒體跟進且持續刷屏,雙方當事人均為表示質疑,這是坐實的節奏。

沒想到啊沒想到!如王興這樣倔強血性的男人最終不得不屈服於資本的胯下,與昔日不共戴天的仇敵握手言和,在資本的寒冬里抱團取暖。

雖然垂直領域的巨頭合並案例已經不少,如優酷土豆、58趕集、滴滴快的等,也有很多人在估摸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體可能性,但是這一次劇情逆轉得真是快速。沙水幾乎可以感受到美團20億美金天價融資未果後的焦躁,以及驕傲的王興再一次陷入險境中的恐懼。如果還有轉機,王興絕對不會做這樣的選擇,只是被逼無奈罷了。這個男人可能命中註定要遭此劫數。

半個月前,深居簡出的張濤再次登臺,面向媒體宣布大眾點評的“閃惠”已經在32城完成絕地反擊,這歷歷在目的一幕明顯是說給美團來聽的。言下之意在於,團購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是還是屬於大眾點評屬於閃惠的,數據在這里擺著,早點認命吧。

考慮到這麽大的一筆交易肯定將經過多回合談判,大眾點評那時的攤牌也許是為搏個好價錢。如若不是,那只能說明美團融資遭遇的質疑大大超出了原來的想象,突如其來的士氣大挫讓資本方看準了時機,出其不意地主導了這次合並。無論哪一種情況,即便二者合體,未來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多少。

躲得過寒冬躲不過“內鬥”

這一次資本的寒冬來得太突然,一下子改變了整個互聯網投資領域的風向,以至於糧草還未備足,大多互聯網企業的死期就已來臨,高歌猛進的生活服務巨頭美團也未能躲開劫難。

究其原因還是源自內因。美團以及整個生活服務領域的創業公司大多在以燒錢補貼的方式獲取用戶,以期實現壟斷之後鈔票將滾滾而來。即便互聯網里“用戶規模優先於現時收入能力”的說法很對,但是大家卻忽視了商業規律的厲害,早已經脫離了“商業追逐利潤”的本質。可悲可嘆!

這一次合並以後,我們可以預見到的是二者合並後的規模效應將得到充分體現,對商家的議價能力也將得到提升,尤其是之前由於惡性競爭所帶來的地推“幹架”與獨家合作包銷等傻逼行為產生的高額成本浪費將大大降低。這些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傳聞稱雙方合並之後美團與點評的比例將是7:4,也就是大概63.7%:36.7%的股權比例合並,還有一種說法是5:5的方式換股,王興與張濤將出任新公司的雙CEO,采用北京與上海的雙總部制,一年內將保持原有的獨立運行模式。這樣的安排明顯是常規的過渡方案,即使張濤拿錢出局也不可能解決新公司整合中的矛盾。

另外,相對於美團而言,大眾點評的收入模式比較健康,一半來自於廣告收入,一半來自於團購業務,美團則以團購業務收入為主,但是體量更大。所以,在這種優勢互補的背景下,新公司將難以出現美團只手遮天然後逐漸清洗掉點評高管團隊的情況。正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優酷土豆、滴滴快的合並後的格局在美團點評合並後恐難實現,新公司的整合難度也是一大挑戰。要知道內鬥的毀滅性可是大大超過競爭帶來的傷害的。

即便合並順利 “外敵”挑戰亦難解

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並從最理想的狀況預計,短期也難以顯現出優勢來。即便未來規模效應突顯,但是在餐飲、外賣、酒店、電影票等領域的競爭因為有百度糯米與阿里口碑的存在可能更加白熱化,想要停止補貼以降低成本的打算怕是難以成真了。

雖然說阿里同是美團的戰略投資者,但是僅僅是扮演財務投資者的角色,對美團業務並無實質影響力。這些都與王興的強勢,希望獨立發展獨立上市的堅持直接相關。由此進一步惡化了與阿里的關系,除了財務關系並無業務上的交集,就連支付工具都講支付寶進行了折疊,可見糟糕的雙邊關系。不得已,阿里狠下心來投資60億重啟口碑網,寧可在競爭激烈的生活服務領域謀求一席之地。

相比阿里口碑這個同門競爭對手,百度糯米才是“新美大”最大的敵人。今年以來,百度糯米在百度體系的重要戰略地位大幅提升,不僅獲得了200億的資金投入,更是打通了旗下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直達號等各大強勢入口。為了發力本地生活服務業務,Robin李不惜承受華爾街的質疑,忍受股票大跌的壓力也要奮力一搏,決心可見一般。

從業績上來看,百度糯米在百度公司的支持下也是卯足了勁,一波波攻勢接二連三,尤其從其造節的能力與成績上可以看出糯米的追趕勢頭。不久前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副總裁、百度糯米總經理曾良曬出了一張圖,提到了糯米的節日營銷造節的彎道超車數據:517吃貨節單日流水達到1.19億,糯米五周年慶單日流水達到2億以上,718達到了3.51億,七夕大促單日流水達到了4.5億,直逼美團單日最高流水。

據百度的Q2財報顯示,以百度糯米、百度外賣和去哪兒為主體的合共交易額達到了405億人民幣,較去年增長109%;今年一月以來,以GMV計算,百度糯米增長了近一倍的市場份額,五月至七月期間在完勝對手幾次之後飛速發展,六月份百度糯米較三月實現新用戶數近三倍的增長,在7月份以“糯米”關鍵字的百度搜索總量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其增長速度是同行的幾倍。所以,百度糯米的這種增速對於新美大公司來說才是最大的威脅。

深究來說,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並雖然能夠降低雙方的競爭內耗,有利於吸引後續資本的進入來過冬,但是雙方的互補性太強,協同效應對整體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作用不大。甚至雙方的業務整合有可能只能分而治之,一南一北,一高頻業務一低頻業務,真要拆分業務難免短期迎來陣痛給對手可乘之機。

此時此刻,美團與點評報團取暖過冬保命為主,是喜是悲都不好說。總之,美團憑借合並之機總算能逃過一劫,只是難免留下一聲嘆息。

作者:沙水,食小伴創始人(微信號:shixiaoban001)。關註O2O、移動社交、智能硬件與電商。微信公眾號:沙眼看互聯,歡迎交流探討。

本文作者沙水,文章為投稿,內容不代表i黑馬觀點和立場。


美團點評合體後:或迎更兇狠O2O補貼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0/152294.shtml

1444284716618202

日前美團和大眾點評宣布達成合並,合並方式則是美團、大眾點評現有股東將權益註入新組建的境外公司。兩位創始人王興和張濤將擔任聯席董事長和CEO,各自業務獨立運營。受當下經濟大環境影響,燒錢過多導致美團、大眾點評雖有規模優勢,但在商業模式良性循環與融資通道方面依然受限。德意誌銀行分析師阿蘭·赫拉維爾也表示,美團與大眾點評的並購很可能是由於不利的融資環境,並購完成後行業競爭依舊激烈。

人事動蕩整合不易,競爭力或難維持

在資本市場中,互聯網企業的兩強合並意味著市場份額的擴大,這本來對於融資與上市都是利好,但對長期燒錢的O2O市場來說,合並能否形成協同效應還很難說。

無論是此前京東與易迅合並、58與趕集的合並,或是滴滴與快的合並,都伴隨著諸多反彈、摩擦與動蕩。這次美團與大眾點評雖說各自業務獨立,但合並必然會伴隨戰略重心、人事調整等難題,一輪人事的動蕩不可避免。一旦新公司從瘦身裁員入手,可能導致連鎖反應,而且雙方線下地推團隊與商家資源、本地生活服務領域乃至商業模式的重合,往往會導致在整合上無法達成互補,反而會處於貌合神離的狀態。

若合並補貼降低,將造成用戶流失加劇

美團點評合並意味著規模上來了,燒錢補貼卻可能減少,這對於用戶來說,則是利空消息。例如此前滴滴快的的合並更像是一場止戰止損協議,沒有了瘋狂燒錢大戰,補貼少了,用戶打車費更貴了,高峰期漲價3~4倍甚至也已成為常態。

美團與大眾的補貼優惠力度降低會導致什麽後果?目前 O2O與團購市場依然缺乏用戶忠誠度,在商家服務變動不太大的情況下,用戶也是逐利而動的,兩大平臺的補貼減少或導致用戶流動性變大,用戶的穩定性進一步趨弱。

美團打下的江山,並非不可顛覆,更多的是靠大打價格戰拿下的市場份額。即便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並,面對包括百度糯米、阿里口碑等強力的競爭對手,補貼仍是“美評”留住用戶的砝碼,因為用戶對於優惠補貼早已形成依賴,缺乏對於品牌的忠誠度,一旦補貼與優惠停止或降低,用戶很可能流失到其他平臺。

O2O戰火不熄,或迎來更兇狠補貼戰

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體,更類似於優酷與土豆的合並,而不是滴滴與快的。在此前的優酷土豆合並案例中,優土合並之後依然堵不上虧損的漏洞,而搜狐和騰訊、百度愛奇藝、樂視等公司視頻業務繼續繁榮。原因在於視頻戰場是多元化的市場格局。

O2O的戰場顯然類似於視頻戰場,市場並非只有美團與大眾兩家,而是呈現多元化發展格局。要知道在百度糯米之外,阿里目前已砸下60億重啟口碑網,在酒店、電影、外賣這幾個O2O戰場也面臨著攜程、去哪兒、餓了麽這幾個資金與執行能力很強的競爭者。如果一廂情願停止對抗,但又無視外面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新公司發展岌岌可危。

此外,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並可能降低對於商家與用戶的雙向補貼,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競爭對手會做出同樣的反應。百度早已表明未來將投入200億,在美團點評合並消息宣布後,百度糯米官方立即宣布拿出10億元紅包補貼用戶。一旦百度展開持續的補貼攻勢,去哪兒、攜程、餓了麽、口碑網等涉及O2O業務的企業或將群起效仿,迎來更激烈的用戶補貼戰,或將對“美評”的用戶穩定性形成新的沖擊。

王興說過,O2O是一個超過2萬億的市場。資本市場抱團取暖的遊戲,恰是給了其他O2O巨頭或垂直企業攫取用戶的良機。而百度糯米與阿里口碑網恰恰可以通過大規模的補貼戰略,分切美團點評的大蛋糕,通過自身生態服務體系建立用戶粘性與資源協同。另外,新公司“美評”在技術、金融、支付、地圖等諸多基礎服務上都顯然無法與百度和阿里相比擬,兩者分別擁有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而從邏輯上來講,地圖和導航與本地基礎服務體系是O2O開路的先頭兵;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口碑導航,雖然以大眾點評為代表,但目前產品的趨勢來看,糯米和口碑網隨時可以趕超。

目前來看,美團與大眾點評即使合並,O2O戰場硝煙也並未減弱。在O2O行業日趨成熟、但運營與商業模式難以突破創新的情況下,“美評”合並恰恰是開啟了用戶流動加快的閥門,未來或迎包括BAT在內的巨頭更兇狠的輪番補貼戰。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新喜(微信公眾號:redianweiping),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招商銀行信用卡推NFC“雲閃付” 手機信用卡“合體”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1145.html

招商銀行信用卡推NFC“雲閃付” 手機信用卡“合體”

一財網 楊佼 2015-10-22 22:22:00

為了應對互聯網金融和第三方支付的挑戰,銀行也在竭力推出新的支付工具和服務,近日,招商銀行正式推出其信用卡移動支付產品“一閃通•雲閃付”,實現手機、信用卡“合體”。

與其他移動支付方式相比,招商上述產品,基於NFC近場支付技術,只需將手機靠近帶有“閃付”標識的POS即可完成支付,無論從便捷性還是安全性都實現大幅提升,為持卡人提供更快捷、更方便、更安全的支付體驗。

“這一產品上市,標誌著招行在“剪掉信用卡”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從此手機就是信用卡”。“招行信用卡部門相關負責人說,該產品註冊、使用都奉行“極簡”原則,用戶僅需一部具有NFC功能的安卓手機、一張招商銀行信用卡、一個“掌上生活”App即可開通該業務;持卡人只需點亮手機屏幕靠近帶有“閃付”標誌的POS機即可完成消費。

同時,為了提升個性化體驗,客戶手機中的展示卡面與實體信用卡面保持一致。NFC近場支付憑借全新的技術手段實現與手機更為緊密的捆綁,在場景化應用方面具有潛力,同時安全、便捷等特性更加貼合用戶需求,儼然使其成為移動支付領域下一個入口。

隨著“互聯網+”戰略落地,移動支付全面鋪開,互聯網公司正將目光從原來的線上逐漸轉向線下,積極搶占線下支付市場。在這一背景下,作為傳統銀行業的創新代表與“觸網先鋒”,招商銀行信用卡率先提出“剪掉信用卡”的理念,不斷推出創新型支付產品與功能,提升持卡人的支付體驗。

“我們會在‘做中國最好的支付體驗提供商’這一前提下,繼續探索移動支付的更多可能。”招商銀行信用卡相關負責人說。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華納超級英雄合體,被批「影史最貴鬧劇」 蝙蝠俠+超人 為何打不過漫威?

2016-04-25  TCW

華納DC史上最貴電影之一《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上映至今獲利與口碑不如預期,正是其多年忽略該市場的結果。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那三個諸葛亮呢?華納兄弟與DC近來的大片《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以下簡稱《蝙超》),首度將蝙蝠俠、超人、神力女超人「三巨頭」合體,獲利與口碑卻比只有一個超人當主角還差。超級英雄「多多益善」的勝利方程式失靈,這是華納DC過去忽略該市場,導致對手坐大的結果。

當今超級英雄分為「華納+DC」與「迪士尼+漫威」兩大勢力,電影市場則是迪士尼漫威獨大。華納DC這次的《蝙超》,是旗下三大超級英雄首次合體,並找來片酬破千萬美元的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演蝙蝠俠,總計投入四億一千萬美元,和史上最貴電影《神鬼奇航5》只差不到一百萬美元,可見其企圖心。

不過該片三月上映至今獲利不如預期,彭博(Bloomberg) 引述SNL Kagan分析師霍登(Wade Holden》預估,《蝙超》整體獲利將不到三億美元(包括下片後發行DVD等管道收入),不及只有超人擔綱主角、成本也較低的《鋼鐵英雄》。

由於《蝙超》是華納DC旗下三巨頭合體,高層期待至少能和對手漫威同性質的《復仇者聯盟2》看齊,但如今結果「讓人失望」。

缺長期鋪梗,劇情難交代除了票房外,《蝙超》口碑亦不佳,在影評網站爛番茄(Rottcn Tomatoes)平均得分四.

九分(滿分十分),與對手漫威《復仇者聯盟》(八分)、自家作品《鋼鐵英雄》(六.

二分)皆有落差。影評稱該片為「影史最貴鬧劇」、「混亂又乏味」。

《蝙超》票房、口碑未盡人意,主因是缺少長期鋪梗。對手迪士尼漫威的《復仇者聯盟》,雖也是超級英雄合體,但它卻在各超級英雄的單篇作品中,融入其他英雄故事,例如《鋼鐵人》裡有黑寡婦情節,《雷神索爾》裡有鷹眼,讓這些超級英雄處於同一宇宙下。

有這些鋪梗,合體的《復仇者聯盟》就顯順理成章。

華納DC前幾年推出的超人《鋼鐵英雄》、《蝙蝠俠——黑暗騎士》,劇情卻是互不相干。這次《蝙超》直接將三巨頭合體,沒有前面鋪梗,在兩個半小時片長中,要將超人、蝙蝠俠與神力女超人的恩怨與人性衝突交代清楚,只能淺嘗輒止,就顯得不足。

早期雖領先,後續沒深耕

但華納DC亦有苦衷,如今超級英雄電影市場已是迪士尼漫威獨大(見表)。華納DC 已沒時間慢慢磨,只有集中火力將手上王牌一次打出,才能殺出血路。在漫威公布《美國隊長3》今年四月上映後,華納DC立馬將《蝙超》提到三月上映以避鋒頭。

事實上華納DC落到須苦苦追趕迪士尼漫威 的地步,乃是它自我棄守該市場的結果。超級英雄改編成電影,最早由華納DC開其端,一九六九年華納收購DC,九年後將超人推上大銀幕大獲成功,之後又再推出神力女超人、蝙蝠俠,票房及周邊商品皆獲利豐厚。

同一時間漫威卻相對黯淡,只能靠出售角色改編版權度日,包括一九七八年《奇異博士》、一九七九年《美國隊長》、一九九〇年《綠巨人》等,票房口碑皆劣。

漫威為挽回頹勢,一九九三年成立子公司漫威影業,開始認真製作自家電影。但真正讓漫威改頭換面的關鍵,乃是二〇〇八年迪士尼花四十二億美元將其收購。迪士尼提供大量資金與自主創作空間,使漫威得以專攻超級英雄電影市場,才有今日規模。

相形之下,華納DC對超級英雄電影的耕耘相對沉寂,這是因當時它手上有多部大作,從一九九九年《駭客任務》三部曲、《魔戒》三部曲、《哈利波特》系列,在二十一世紀前十年,超級英雄電影並非華納首選。DC雖是蝙蝠俠漫畫原創者,但它仍要服從華納母公司電影至上的決策。

為爭主導權,四年拍十部 不過當這些系列大作陸續

結束,華納逐漸青黃不接,去年華納共發行二十六部電影,沒有一部進入北美票房前十五名。於是它想重拾超級英雄,卻發現市場已今非昔比:美國隊長、雷神索爾、鋼鐵人、蟻人……,放眼望去全是漫威製造。

除了《蝙蝠俠——黑暗騎 士》系列外,華納DC在該領域乏善可陳。為奪回市場,也為延續未來生命線,華納DC大手筆投入《蝙超》,並宣布未來四年將推出十部超級英雄電影,都是必然選擇。

《蝙超》第一炮雖不完美,但華納DC大舉投入的策略將不會改變。由於它手上已無其他系列大作,想找一個在全球辨識度與接受度皆高的元素,超人、蝙蝠俠等超級英雄仍是最佳選擇。而華納DC重返該市場,將加強它和迪士尼漫威間的銀彈競爭:華納DC砸重金拍出《蝙超》後,迪上尼漫威也公布《復仇者聯盟3》上下兩集,成本將達十億美元。

未來的超級英雄大戰,背後也將是片商間的銀彈軍備競賽,不管誰勝誰負,可確定的是,消費者將是最大贏家。


豌豆莢阿里合體 手機廠商對決第三方應用商店無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9/157294.shtml

豌豆莢阿里合體 手機廠商對決第三方應用商店無望
龔進輝龔進輝

豌豆莢阿里合體 手機廠商對決第三方應用商店無望

第三方應用商店將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手機廠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 龔進輝

傳聞往往接近真相,豌豆莢應用分發業務並入阿里移動最終被坐實,外界不僅關心豌豆莢這家以情懷著稱公司的決策考量,更期待未來阿里移動在應用分發較量中的表現。

事實上,面對BAT3的猛烈攻勢和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的強勢崛起,豌豆莢這一最大的獨立第三方應用商店的命運走向一直備受關註。如今,豌豆莢並入阿里移動,遲遲未公布的“賣身”價格反倒成為關註焦點。

其實大可不必,在我看來,“賣身”價格不公布是豌豆莢與阿里移動共同商討的結果,目的是不希望焦點轉移,而是聚焦於雙方聯姻的初衷、行業影響力和未來發展方向,尤其是增強應對手機廠商的競爭籌碼,使應用分發排位戰再添變數。

安卓應用商店四股勢力

與手機行業相似,應用分發也是個碎片化市場,各種勢力你來我往、明爭暗鬥,我總結主要有四股勢力。一是互聯網巨頭,憑借自身資金和流量優勢,其應用商店突飛猛進,百度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應用寶是典型代表;二是獨立應用商店,其在巨頭和手機廠商的夾擊下無法獨善其身,要麽被收購,要麽退出市場。

業內習慣把互聯網巨頭和獨立應用商店統稱為第三方應用商店,智能手機的走俏,使其迎來一個新的勁敵——手機廠商,隨著應用分發能力不斷提升,手機廠商逐漸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成為應用分發市場不可忽視的力量,比如小米、華為、vivo等。

值得註意的是,為避免被管道化,近年來運營商不遺余力地推廣自家應用商店,以搶占應用分發這一價值窪地,中國移動MM應用商場、中國電信天翼空間、中國聯通沃商店應運而生。

四股勢力互相攻伐,好不熱鬧,纏鬥數年之久,應用分發行業格局基本成型,起步較早、舍得砸錢、產品導流的BT3躋身第一陣營,現阿里旗下擁有了市場排名第四的豌豆莢和排名第五的PP助手,BAT齊聚應用分發第一梯隊。資金、資源匱乏的獨立應用商店和用戶體驗不佳的運營商應用商店敗下陣來,未來應用分發市場的重頭戲莫過於第三方應用商店與手機廠商的對決。

豌豆莢阿里合體的深層考量

豌豆莢並入阿里消息一公布,外界反應不一,有人為其找到最終歸屬叫好,也有人為其被收購感到惋惜。在我看來,上述觀點只能代表對豌豆莢過去的評價,而無法準確預測其未來命運。想要知道豌豆莢命運走向和行業趨勢,必須弄清楚豌豆莢與阿里聯姻的初衷。

先說豌豆莢,傍上阿里大腿,除了獲得資本輸血,更重要的是優質資源互補,主要體現在大數據和內容雙向互利。大數據是阿里未來10年三大戰略之一,借助阿里深度數據和海量用戶,不僅可以快速提升豌豆莢的品牌影響力,UC、高德地圖、神馬搜索、PP助手等阿里移動分發矩陣為其提供流量支持,還能實現個性化服務和精準分發。要知道,應用分發是一項價值業務,更是規模業務,必須有龐大且穩步增長的體量,才能有對應的數據積累,構成精準分發的前提。

同時,阿里在文化娛樂領域廣泛布局,積累視頻、電影、遊戲、小說、體育等豐富的內容資源,這對深耕應用內搜索的豌豆莢而言具有天然吸引力,緩解優質內容匱乏和類型不齊全的尷尬。通過與阿里文化娛樂產品的深度結合,豌豆莢可以更好地響應用戶從搜索應用到消費內容的需求轉變。

再說阿里,收購豌豆莢的重頭戲莫過於強化自身應用分發實力,增加行業話語權。作為國內最早的一批安卓應用商店,豌豆莢擁有業內最全的應用數據庫,裝機量已超過5億,2015年近一半三星、1/4小米和華為用戶選擇豌豆莢,而且包括魅族、小米、搜狗、APPSolution在內的80多家軟硬件廠商均選擇接入豌豆莢的應用和遊戲內容庫,進一步鞏固阿里多元大數據對應用分發的賦能效應。

另外,區別於其他應用商店,豌豆莢還具備強悍的內容挖掘能力,幫助用戶發現高品質的應用和遊戲是其重要使命,豌豆莢設計獎、應用發布會等手段屢試不爽,挖掘大量優質應用和遊戲並推薦給用戶,皇室戰爭、VSCO、紀念碑谷在華首發均由豌豆莢運作,其中皇室戰爭首發期間豌豆莢分發量行業第二,近期已躍居第一。豌豆莢對優質內容的敏感,成為阿里收購的又一原因,為其大而全的文化娛樂內容增加一個高效輸出渠道。

正如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所言,豌豆莢並入阿里不是一場基於財務的收購,而是雙方基於未來戰略方向共識的合體。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阿里移動將形成大數據+內容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個性化、精準的應用內容分發。

手機廠商覬覦應用分發

去年4月,手機廠商抱團“抵制”第三方應用商店引起廣泛關註,在華為、金立、vivo應用商店搜索360手機助手、百度手機助手、豌豆莢、應用寶均無果。手機廠商此舉目的不言而喻,意在推廣自家應用商店,以獲取不菲的收益。

眾所周知,手機擁有天然入口優勢,非常適合做分發類、工具型產品,因為每出貨一臺,代表自帶應用商店增加一個用戶,強悍的用戶拓展能力是第三方應用商店無法企及的。

手機廠商涉足應用分發市場,主要有兩大優勢:一、實現應用商店與底層系統的深度對接和整合,提供更多獨特功能,比如免流量靜默應用更新、減少用戶安裝過程的“秒裝”。二、平臺延續性,手機廠商每年出貨量至少達百萬級,優秀應用可以獲得更好的推廣政策,幫助其觸達用戶,而且應用商店既能結合硬件、定制ROM,也可以與用戶互動。換言之,手機應用商店可以從底層系統與用戶建立強關聯,從而提升分發能力,有效解決用戶與第三方應用商店的割裂感。

盡管手機廠商涉足應用分發領域優勢明顯,但也存在兩大明顯短板。一、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手機應用商店主要通過捆綁終端覆蓋海量用戶,因此出貨量成為左右其影響力的關鍵因素,中國智能手機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已成定局,這意味著手機出貨量增長每況愈下,導致應用商店增量用戶逐步減少。

二、應用商店管理規範,現有應用商店魚龍混雜,存在諸多灰色地帶,需要進行規範化和系統化管理,相比管理機制健全且經驗豐富的第三方應用商店,手機廠商則顯得力不從心。華為消費者BG掌門人余承東曾公開表示應用是其工作重心之一,意在加強應用審核力度,以杜絕惡意應用對用戶、平臺產生不利影響。

顯然,現階段手機廠商想要蠶食第三方應用商店市場份額,仍面臨諸多阻礙。事實上,以BAT3為首的第三方應用商店仍是主流分發渠道,這是否意味著行業格局生變再無生變可能?我看未必,任何玩家都不能掉以輕心,打贏未來分發之戰才是關鍵,個性化推薦、精準分發大勢所趨。

第三方VS手機廠商:誰能打贏未來分發之戰

第三方應用商店的優勢是用戶體驗和產品運營,過去經常參與手機應用商店的定制、運營,雙方關系算不上親密無間,但至少和平相處,如今部分手機廠商收回應用商店運營權,比如魅族從37遊戲手遊團隊收回遊戲應用中心接入和運營權,而抱團屏蔽第三方應用代表雙方矛盾正式公開化,大戰一觸即發。

小米、華為、vivo等手機廠商應用分發能力增強有目共睹,但並不意味著手機廠商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沖擊第一陣營。姜還是老的辣,百度、騰訊、360仍占據領先優勢,而且不會坐以待斃,第四名PP助手與第五名豌豆莢合體後,阿里躋身應用分發第一陣營,形成BAT3應用分發新格局。

對開發者而言,大量僵屍、冷門應用得不到有效分發,甚至應用一上線生命就進入倒計時,其核心訴求是以最低成本獲得最高效的應用分發。對用戶而言,玩轉應用的需求強烈,但不知道哪款應用有價值,個性化推薦可以滿足其越來越細分的需求,千人千面式的個性化、精準分發才是最優解,這恰恰證明阿里移動大數據分發思路的正確性,與手淘千人千面和UC賦能媒體計劃如出一轍。此前,PP助手曾提出“數據+”的大數據分發戰略。此次阿里和豌豆莢媒體溝通會上,王俊煜也指出,“大數據驅動精準分發”和“產品和內容精品化”將是豌豆莢未來發展方向。

不難看出,智能、精準、高效的應用分發是未來應用商店的發展趨勢,可以有效滿足開發者和用戶的需求。值得註意的是,應用商店正面臨新一輪變革,從工具性產品轉型為內容型產品,用戶通過應用商店獲取優質內容的需求日益旺盛,為善於挖掘內容的阿里移動提供施展空間,未來或將在個性化、精準應用內容分發大戰中拔得頭籌。

長遠來看,第三方應用商店將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手機廠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豌豆莢阿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