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唔怪之得賣殼-亨達國際控股(111)

公司從事多項金融業務,包括保險、證券買賣、金屬買賣、外匯及企業融資業務。

公司在二零零零年八月以每股1元配售7,475萬股上市,集資7,475萬。

公司上市時的股本為301,350,000股,在二零零一年八月股市低潮配售6,000萬股,每股0.73元,集資約4,380萬,股本變成361,350,000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822/LTN20010822032_C.doc

二零零一年十月,公司以8,180萬元向大股東收購經紀業務(包括股票、期貨、資產管理、企業融資等),其中5,450萬以現金支付,其餘2,730萬元,以每股0.735元,發行3,712.2萬股支付,股本變成398,472,000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1009/LTN20011009029_C.doc
(點解要以0.735元發股(0.73元加少量手續費是0.735元?點解要5,400萬以現金支付?(上次集資了4,300萬,今次要5,400萬,那1,000萬是甚麼來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111/LTN20020111013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208/LTN20020208065_C.doc
2002年初,商討和台資的KGI合併,但告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611/LTN20030611016_C.pdf
2003年,公司收購從事外匯的台資元太20%的股權,作價600萬,以現金支付。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1004/LTN20051004028_C.pdf
2005年10月,注資約600萬現金,從事外匯業務的Fuji-Hantec11.2%,至17.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630/LTN20060630019_C.pdf
2006年6月,向其餘兩名少數股東,收購從事新西蘭外匯業務的CHI30%股權,作價2,564萬,其中1,000萬以現金支付,其餘以0.68港元,發行2,300萬新股支付,其中有少量回購,股本增至414,130,000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314/LTN20070314072_C.pdf
2007年3月,該公司收購一台灣住宅,供公司高層住宿之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411/LTN2007041107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225/LTN20080225255_C.pdf
2007年4月,成立合營,開展哈薩克外匯業務,但最終失效。

http://space.zkiz.com/index.php?uid/38/action/spacelist/php/1
http://space.zkiz.com/?38/viewspace-1371.html
這家公司控股股東出售少於30%股份予賣方,剩下約34%股權,但又要重新商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08/LTN20080408483_C.pdf
公司公佈終期業績,在證券業一片大好情況下,公司利潤竟下跌約30%。

公司的應收/應付帳大致相抵,應為客人的保證金。

忽略應收/應付帳,公司的現金扣除其他所有負債有約3.1億,折合每股0.748元。

公司昨天收市每股價格為1.19元,市值約4.928億。

公司的表面P/E:
=1.19/(40,357,000/414,130,000)
= 12.211倍

公司扣除現金的P/E
(1.19-0.748)/(40,357,000/414,130,000)
= 4.54倍

以每股1.19元計,公司的價為:
4.928 - 3.1 = 1.828億元,折合每股0.414元。

總的來說,公司的業績看來有少少造出來的樣子,公司佣金增加的數目和佣金支出相當,以比例計支出增加更快於收入增加,普遍的是按一樣比例增加,所以對這家公司來說,極不尋常。

公司現價像極不便宜,加上倒退,但扣除現金的P/E只得約5倍,但公司有大量現金,雖價略貴,但這種優質的股不是隨時可有,價略貴也應該。

盤子很少,公司董事及關連人士持有約65%,其餘35%約1.5億股,表面上應有大部分(記得配售那6,000萬股嗎?)在強有力的人士之手,加上圖表非常對板,這幾個月,此股急升過後回軟,但已經展開第二度升浪,這次升幅應較上次更大,加上破了幾年大位,新高指日可待。

現價購進雖不便宜,但有勢的股加以有概念,可炒中線,不過慎防回吐急促,以1.03元止損,目標以單日/單周轉向的價格決定。


補記:

昨天仍聲稱在商討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6

邊個賣股票-中國星投資(764)、亨達集團、信達國際控股(111)


前傳: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936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2925

故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04/LTN2008090408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118/LTN2010011851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201/LTN20100201130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331/LTN20100331826_C.pdf


有機會繼續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28

邊個賣股票-中國星投資(764)、亨達集團、信達國際控股(111)(少量更新)


關於這些公司,在小弟的博客都談過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想不到,他們竟是有關係 的。詳情請看以下文章。現在我們談談故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936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2925

(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04/LTN20080904089_C.pdf


亨達國際在2000年上市,主要從事包括保險、證 券買賣、金屬買賣、外匯及企業融資業務,以及少數國內的基建投資。


在2008年,公司賣殼。在分派所需境外金融及外匯買賣業 務予Hantec Pacific Limited予全體股東後,再由最初職責為處理銀行壞帳的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控股的華建華建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控制的Sino Today及銀建國際(171)分別購入原大股東亨達集團的218,650,000及40,220,000股,每股93.4仙,斥資 204,219,100元,並提出全購。完成重組後結構如下:





其後原大 股東亨達集團提出以30仙全購Hantec Pacific Limited,約出資48,751,000元,估計淨套現155,468,000元。

公司在變更控股權後,易名信達國際控股,由於全購關係,信達國際方股權一度增至91.05%,但為維持足夠公眾持股量,維持上市地位,信達國際減持股份至約72%


其後公司配售股票,並以1.103億元向母公司收購漢石資產管理40%股權,現時信達國際持股約62%,銀建國際持股約7%。最近,因原有本業槓桿式外匯交易業務業績不佳, 故此不會接受客戶槓桿式外匯交易的新交易落盤,並把省來的資源投放在董事認為在集團餘下有較高潛力的業務上。


至於中國星投資(764),其前身海岸集團亦於2000年上市,不久即給中國星集團(326,前星光娛 樂)購入 控股權,成為大股東,據稱當年網上有一位先生為主力之一,聲稱股權已非常集中,在 2002年易名丰采多媒體,股價持續上升,在2005年涉足賭業及中國北京房地產業,前者雖失敗,但後者成功,終成功 散貨,開始進入熊途。



當年其稱:


如 果764個老闆低價批股,這個係有可能的,但不一定下跌,764仲有兩個 股東各9%(138&326)他們成本1.38(上市價),你估我地每人拿幾百萬出來,係亂簡一隻來玩,當然不是,請你放心吧! 有位朋友又話拿千幾萬博千幾萬值得咩!邊個同你講博千幾萬呀!咁睇少我地!!

.....

764 我不敢話賺10倍,你比心機睇下會點, 你由可以睇番595同979兩隻股既上市時圖表過程,收集同派發用多少時間,人地賺10倍利潤不是一朝一夕


 如 果你記得,我講過蛇年會玩764,其實隻股已圍哂貨,街貨已冇幾多, 但你們不要入,原因點解,講出來好殘酷,話到明一有街外人跟,我地就會吾玩,做到低收,悶死你,....到我地要派貨時至會大手掛入,其實到這時已知街冇 貨比,係比人睇既,趕個價上去....



764係小弟第一隻打莊既股(同幾個人合資),成間公司只發行1億5千萬股,扣除大股東既貨,只得約2000萬股,我地既貨 已佔85%,收集1年,成本約 0.6,賬面仲要輸,


在 2007年,公司向中國星集團(326)購入收集巳久的金域假日酒店,失敗,其後購入澳門賭業,不久中國星集團(326)把當時公司控股權售予向先生夫 婦,其後更 反過來透過借款予中國星集團,後變成可換股票據,成為中國星集團大股東。


2009年,經過一連串的系內供股,由寶利福(8172, 前稱恆科創業,現稱中國星電影)購入中國星投資的在2005年發展的北京投資項目,成功把中國星投資變成 空殼。


2009年11月,永恆國際(8351) 的大股東之一,張國勳先生中國星投資(764,前稱海岸集團、丰采多媒體)認購擴大後29.9%新股,成為大股東,稍後委任李先生及陳 先生為執董,其後向先生辭任主席,並由李先生取代。根據公告,至於李先生及陳先生的資料如下:


李先生曾任中國星投資前身丰采多媒體的行政總裁及執董,並 曾為為中國星系內的采藝多媒體(8130,前銀河影像、現杏林醫療科技)的主席,該公司後來予向疑似陳振聰及多金控股(628,前浩基控 股)有關人士收購醫療電子業務資產,成功把控股權轉移。



陳 先生則為公司的財務總監、並為火車系之一的正興(692)及大股東張國勳先生大股東 之一的永恆國際(8351)的獨立非執董之一。由此可見,兩個僅為中國星系的人頭之一,可以說,雖原大股東控制力減少,新大股東進入,但中國星的控制力無 減退也。


下篇繼續談今次這個交易。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331/LTN20100331826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4

邊個賣股票-中國星投資(764)、亨達集團、信達國際控股(111)(2)(再次更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331/LTN20100331826_C.pdf

(1)


公司在2010年3月31日宣佈,向一名未有公佈名稱的獨立第三方購入亨達集團控 股(即是前述的亨達控股)4.5%股權,作價1,800萬元,以每股68.1仙,發行2,642萬股的代價股票支付。


當中有兩項條款:


(1) 賣方可以在1年內2,160萬購回這批股份,相當於購入價的120%。


(2) 由購入日期起至2012年6月30日,年度化的股息不少於180萬元,相當於年度化回報10%。


(2)


這名賣方會是誰?

根據公告顯示,亨達集團有限公司由鄧先生擁有 35%、Convenient Way Limited(一家由楊世杭先生控制之公司)擁有 35%、Alpha Elite Assets Limited(一家由何月英女士全資擁有之公司)擁有 25%及文剛銳先生擁有5%。





1. 楊世杭先生(上圖右)為其父親楊培鑑創辦的培新集團的主要掌舵人,據明報稱,其家族祖籍山東,自1908年代起,因舊樓併購熾烈,楊先生也亦積極參與,並 開始認識李兆基等城中富豪,其後陸續將收購所得的跑馬地南廬、山村臺及灣仔活道20號 等舊樓,其後轉售予發展商後,更勁賺約13億元。


據胡潤百富榜資料稱,其家 財約18億元,但據我們手上的資料,肯定較為低估。據公司網頁稱,其在香港及中國北部省份有大量投資,目前僅以手上可估值的資料:


(1) 持有濰柴動力A股3,760萬股,現值30.12億港元。


(2) 手上持有名家匯、天匯項目的40%股權,只僅據恆基兆業的收購價估值折算計,約16.76億元。


(3)恆基兆業此前向其購入落禾沙項目,價格合共5.96億。


此三項已約52.12億元,由此可見其家財豐厚。





2. 鄧予立,據東周刊的報導,其出身於書香世家,父親鄧毅生是中醫師和書法家,他十七歲便在大同中學執教鞭。1年後,他 發覺金融界才賺到大錢,1969年毅然轉行,加入浙江興業銀行做外匯交易員,其後任職交通銀行及萬國寶通銀行,在1990年和以上三人合夥創立亨達集團, 經過10年的努力,終使公司在2000年上市,故事則如上篇所述。


3. 至於何月英,我找到一個同名同姓的人在瑩輝集團(1163)股東出現,其為創辦人兼主要徐水盛之妻,亦為該公司主席的兄長。





4. 文剛銳,據資料稱,文先生先後在美國Smith Barney (現為花旗集團)、Shearson Lehman Brothers Inc.(現為雷曼兄弟)、Derby Metals及寶生銀行等大型企業累積了十五年的經驗,在1993年加入亨達國際,出任董事及副總經理,其後在2005年加入澳門資本的結好(64),其 後陸續加入快意節能(前大中華科技,8032)、財華社(8317),以及中國星系的杏林醫療科技(8130,前銀河影像、采藝多媒體),均任董事。


從上面資料可見,售出的所謂獨立第三者,以他們認識的人和股東之中,最後一位的機會較大,因 為其和中國星系的確千絲萬縷,並任其中一家前身公司的董事。


(3)


到現在我們談談交 易條件的問題。


1. 作價


按作價而言,購入4.5%權益的亨達集團,作價1,800萬,故全部亨達集團相應估值為4 億,P/B為1.2倍,價格尚不致太高,但懷疑之處在於,由於缺乏表決權,估值應該相對有折讓,為何要以溢價購入?


2. 股息保證


這位先生提供股息保證,保證其部分的年度股息不少於180萬,即全家公司派息4,000萬。


據公告顯示,2007年稅後賺3,995萬,2008年-2009年6月18個月稅後賺1.03 億,年度化即6,897萬。


而據資料稱, 其主要子公司Hantec Pacific至2005、2006、2007年盈利持續增長,2007年盈利達3,091萬,2008年因經濟環境關係,上半年業績倒退,獲利僅 709.5萬,但近年經濟好轉,業績應持續增長。

由上述資 料可見,亨達集團應另有其他業務,近年的盈利如果全部用於派息,應能維持保證,故此這條款其實無甚保障。


3. 回購期權


購回期權為一年期,保障回報是20%,看來甚具保障,其實不然。我們要問問,他為何要保證20%回 報?可能就是他發現一項超過20%回報的投資。


但是,一年超 過20%回報的投資肯定有一定的高風險,如果這樣的高利息都肯借的話,那你想想,為何低利息的人不借給他呢?

所以這更證明他借的錢投資的標的肯定含高風險,失敗機會較大,所以極有機會可能拿不出錢,所以需要股息保證,以保證其利益看來不致損害。但是又為何要保證 3年?
即 可以稱,公司肯年會持有超過1年,亦因為這樣,購回期權一定失效,作價則可能任意。所 以這購回期權可見只是一個幌子,使股東以為是有保證的。


故此這購回期權也可以忽略。那 他們的真正目的,只剩下以亨達股權交換股票,那為何這位先生肯這樣?


(4)
個人認為,因公司肯定持有超過一年,故缺乏認購期權的保證,這件東西的價值就可變得任意。那他們的盤算可能是這樣,本質上其實和華匯系的林木及物業交易有 異曲同工之妙,但稍有變化。



我估這位先生拿中國星投資股票後就售出套現,在一年後,以這些 股票套現所得一部分,購回這批亨達股票,售出原因則是可能不能釐行派息的保證,故此無得益,就此沽出之類。


至於中國星投 資,則這個方法變相印發新股票,換取資金營運,雖然 在帳目上有虧損,但實際上以無成本公仔紙換取真正的現金,其實是有賺的。


雖然他們本意 是好的,不過以股東錢幫,就有點不太好。

個人認為,這些公 司根本不知股東權益為何物,賺錢就自己吃掉,蝕錢就叫公司吃掉,真的不懂做股票,只是懂集資,不知所謂,做股票不是股票一定要升,是在每股股東權益 而言,使股東獲到增值,這堆公司萬不能做到這一點。這些只顧自我利益的行為,只會被股東所唾棄。


一家公司是要賺到錢,照顧到小股東利益,才能賺到大錢,這 些短視的行為,雖然自己勢成騎虎才會做,但如果一早沒這麼大的頭,為何要戴這麼大的帽,所以可以 話,他們是自己捉蟲。

做股票不是這樣做的,只要踏踏實實做事,又何愁不能集資,經常騙人的,最後都是沒人相信的。

希望他們懂得想,現時資訊流通,騙得一次,不能再騙第二次的,做股票是要股東賺到錢,每股權益增長,不只是為了集資,或是幫朋友這樣做,是要每個股東都獲 得公平的照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0

111的最新持續關聯交易分析。 浪漫盧梭

http://xueqiu.com/3714977098/25799781
昨晚,111發佈了最新的關聯交易更新公告,表示對於2013年---2015年,公司與大股東的持續關聯交易可能會超出上限,有必要加以更新。內容鏈接如下: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1022/LTN20131022514_C.pdf 
既然有了官方公告,其實大家去看即可,完全不必要再有什麼說明了吧?可是投資猶如盲人摸象,同樣的東西在那擺著,大家的理解都可能不一樣,如此,我就正式新聞說些我自己的理解,供共同關心的投資者探討和評論,想來還是有必要吧。本人持有該證券,還請廣大投資者注意筆者立場,客觀看待分析,謝謝。
1.發佈公告的事件和理由:
今天已經是2013年10月24日,據2013年財經年度還有2個月零6天,這時候111發佈修正持續關聯交易上限,一定是已經或者即將發生大交易,我們來看內容公告,截止2013年9月30日,實際的關聯交易金額是:第一類和第三類,共85萬8000,上限是990萬,第二類是125萬,上限是990萬。可是,即將修訂的上限金額,第一類和第三類各是1.5億,第二類是1.1億。四,五,六類可以先忽略不計。這個公告,已經預示了中國信達的IPO上市,可能馬上就要公佈了。否則,修正的金額達1,5億近乎天方夜譚。
2.六大交易分類的內容和意義:
在這份新的公告中,雙份的關聯交易分成了六大類,對比之前的關聯交易內容,可以看出。之前的關聯交易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625/LTN20120625356_C.pdf ,是跟華建國際簽訂的,內容很籠統,上限也只有990萬,表示當時111與大股東並沒有協作關係。現在的關聯交易是跟中國信達簽訂的,第一類交易,就是包銷和分銷中國信達的證券,第二類是融資顧問和重組顧問,第三類是資產管理。後面四,五,六類是反向的。從金額來看,前三類上限分別是1.5億,1.1億,1.5億,後三類是2千萬,1千萬,1千萬。這表明,將來的結構主要是111為母公司服務,從規模上來看,這也是很明顯的,中國信達上市後會是一個超千億的大公司,而111目前的市值是6億多港幣。
3。關聯交易對111的意義:
關聯交易只有上限而沒有下限,說明上限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可是,制定上限的依據還是預測,基本上是以今年的為準,所以,在2013年的最後兩個月,隨著中國信達的上市,111的業務會有飛速的發展。這是基本可以確定的了(除非發生大的變故,信達終止IPO計劃。這是111暫時可見的利好。在隨後,六個交易分類的設定和上限的預測,也表明從事資產處置和管理的中國信達,會有很多的業務需要通過111在港股市場上處理。所以,111的前景,就比較明朗了。
4.111的股份構成,隨著劉央退出5%以上的股東身份,現在可以追蹤到的是111前三大股東佔有約81%的股份,而剩下的19%股份約1.2億股才是可流通的,所以,這仍然是一個蚊型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491

義大楊濟華 讓林義守也折服的祕訣 業績三冠王 早一步想到客戶與老闆的疑問(106-111)

2014-03-03  TWM
 
 

 

一度被業界看衰的義大世界,營運以來卻不斷寫下奇蹟,幕後推手正是楊濟華。

這位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最仰賴的大將,靠著縝密的自問力,讓老闆的質疑變認同,也總能先一步想到客戶會撂下什麼難題,讓所有的挑戰順利化解。

「這樣會害死大家的!你知不知道?」二○○八年,正當整個義大世界的主題樂園、飯店、OUTLET MALL都已經接近完工時,掌管遊樂園和購物中心的義大開發副董事長楊濟華卻冷不防地丟出一項建議案:他打算把原先計畫架設在主題樂園內的「摩天輪」挪至六百二十七公尺之遙的MALL頂樓。此話一出,立刻讓所有與會的主管傻眼,場面先是凝結,隨之而來便是一句句如利劍般的質詢,一發不可收拾。

「你有沒有想過,MALL在飯店對面,摩天輪架在那兒,要我的房客全被看光光啊?晚上對著摩天輪的光,又吵又亮,誰睡得著!」義大皇冠︵現更名為義大皇家︶酒店的主管們首先開槍,在這如連珠炮似的質問聲中,就連他旗下樂園的幹部也不留情面,加入了戰局,「副董,摩天輪是要賣票的,也是樂園一票到底的設施之一,更會是熱門遊具,沒有理由不放在主題樂園裡?而且距離那麼遠,會雙輸的!」火爆的會議室裡,甚至有人狠狠地撂下:「你這個沒待過樂園、沒開過百貨的門外漢,憑什麼來亂?」一個萬全的自問 化解各方炮火這些尖銳的問題,像是早已在楊濟華腦中翻騰過幾百遍,「你們想問的,我都問過自己。我敢提,自然就有解方!」他氣定神閒地說:「全台灣這麼多飯店,人家何必要跑到我們這化外之地來住宿?除非我們夠特別!未來,義大皇家酒店將會是全亞洲唯一面對絢麗摩天輪的飯店。至於重隱私的、怕光的,可以拉窗簾;怕吵的,有隔音窗。缺點是有辦法解決的,但賣點卻是無可取代的!」語畢,整個與會人員瞬間語塞,結結巴巴地說:「那?對樂園和MALL有什麼好處?」楊濟華話接得有條不紊:「我的考慮不比你們少!既然摩天輪是必玩的,遊客都不遠千里而來了,不會在乎多走幾百公尺,但這卻會讓樂園人潮非得走到購物中心光顧不可,這是雙輸還是雙贏?」楊濟華顯然有備而來,短短的三言兩語,仿如堅實的盾牌,擋下了所有的炮火,讓拍桌咆哮的場子迅速沉澱。儘管會議終了,仍有人不服氣:「這一旦定案了,可不是能說拆就拆的,你得想清楚!」但幾年後,他的預言卻一一實現!摩天輪自營運以來,不但從未接過一位遊客或是住客嫌吵、嫌亮、嫌遠的投訴,反倒是受惠於這項特殊的景觀,飯店面對摩天輪的一二七個房間永遠是最貴、最早賣光的,﹁而每年一百五十萬的搭乘人次,更為MALL多帶來了可觀的消費人潮。﹂縝密的思索 打造樂園、飯店與購物中心三贏楊濟華,這位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十三年前三顧茅廬請來的專業經理人,在義聯集團中,他一人執掌了主題樂園、購物中心、建設開發三個重大事業,旗下更有三千多名員工、三十八位處長、協理、經理級的高階主管,甚至不乏留學各地的博碩士級專業人才。

而他所主導的義大遊樂世界,自開幕後已連續三年蟬聯入園人次、營收和滿意度的三冠王,門票收入更足足比第二名的劍湖山世界多出了五成。至於MALL,在去年百貨業一片蕭條之際,這位百貨大外行卻逆勢締造了四五%的成長率。所以去年集團的尾牙宴時,當所有的記者一擁而上,詢問著:「義大奇蹟是憑什麼締造的?」只見楊濟華笑著說:「或許我比你們更常問『為什麼?』『憑什麼?』吧!」的確,在競爭激烈的職場和商場,每一個決策就像打一場仗,一次次質問有如致命的交鋒,接得好,化險為夷,甚至旗開得勝;沒接好,動輒粉身碎骨!

而「質問」這個上班族最恐懼,也最迴避的功夫,楊濟華運用純熟,他永遠早一步明瞭客戶、老闆要質問他什麼,也總能一針見血地藉由問題,帶領團隊衝過難關。也正因為想的和你我截然不同,自進入職場以來,楊濟華的事業可說是扶搖直上,在早年創業時期,旋即累積了可觀的身家。

永遠比老闆多想一題、先問一題後來加入義聯集團,楊濟華更成為林義守最得力的左右手,儘管他對自己的真實收入總是低調,但據瞭解其身價已逾億元。「你只要比對方多預想一題、先問一題,就贏了!」就拿與老闆相處為例,對楊濟華來說,林義守就像是古代能夠容納直諫、寬容大度的唐太宗;而對林義守而言,楊濟華就好比勇於抗衡挑戰上司的魏徵。據林義守身邊的人透露,一提到楊濟華,他總說:「他好像攏知道我要問他什麼!理由很多,但每一個都有道理!」二○○○年,當楊濟華第一天來上班時,林義守遙指高雄觀音山上、三十多萬坪長滿相思樹、黃荊、山柚的雜樹林說:「我的地放很久了,想做度假村,有辦法嘸?」面對老闆多年來充滿疑問的夢想,楊濟華允諾三個月後給林義守一個肯定的答案。這段期間,他走訪了世界各地考察,蒐羅了數十疊資料,最後斬釘截鐵地說:「行!」行事縝密的楊濟華,當然早已料到在這「行」字的背後,老闆心中必定充斥著許多「為什麼」,因此不等林義守開口,在簡報中他分析各國的案例,句句直搗老闆心中的疑竇,並下了一個明確的建議:「行!但不能只有飯店,一定要有主題樂園和OUTLET MALL,這樣才能和國內所有的樂園與購物中心區隔,也才能拉開客層,老少通吃,而且投資金額要有五百億元!」一開口就要老闆拿出五百億元跨行投資,讓與會的同仁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但林義守倒是被這引經據典的「證據」給說服,唯一不肯讓步的則是要楊濟華把大型的「主題樂園」規模縮小到「兒童樂園」。

林義守的反對理由其來有自:「我們的主題樂園只有三.七公頃,人家六福村一百公頃、劍湖山六十公頃;我看,弄個像圓山的那種兒童樂園就好!」然而,面對老闆的質問,楊濟華似乎洞悉林義守早會這麼說,平靜地回問:「一個受歡迎的主題樂園要比面積大,還是比設施多?」接著拿出早已做好的調查,佐證了他所說的「設施項目優於面積」的理論。

但經驗老到的林義守立刻回拋了一個關鍵問題:「我們面積這麼小,怎麼可能像人家塞進這麼多的遊樂設施?」只見楊濟華從容地拿出老早做好的格局規畫圖,告訴林義守,他打算倣傚韓國樂天樂園蓋一座七層樓的立體遊樂場,在這座建築內,足足塞進四十七項的遊樂設施,硬是比同業多了一項。果然,楊濟華這張暗藏已久的王牌,讓林義守拍案叫絕,順理成章應允了提案。

「我常常跟老闆吵架,但我很少輸!」楊濟華說,自己和林義守最激烈的爭執是○二年負責開發義大別墅區時,由於相較於市區土地容積率動輒可達四、五○○%,山坡地只有一二五%,因此,一般建商都會想盡辦法將容積率用完;沒想到楊濟華居然主張容積只用九五%,退縮建物以營造社區公設的寬闊感。

此舉讓林義守十分不以為然:「你告訴我,哪一個建商會不把容積用完的?沒有人這麼憨的啦!」然而,硬脾氣的楊濟華完全不想妥協,這惹得林義守終於按捺不住:「我跟你講,聽我的不會錯啦!」孰料,楊濟華居然理直氣壯地拿出國外成功的案例回嗆:「董仔,你原訂總銷十六億元,我保證賣到十八億元;若不夠的,我補!」針鋒相對下,林義守實在顛覆不了楊濟華的堅決與實據,勉為其難地答應。但後來證明,該案果然熱賣,達到十八億元的銷售額。

讓大品牌找不到理由拒絕設點自此之後,楊濟華在林義守的面前總是一言九鼎,只不過,同事和客戶更多的質疑卻並未因此停過。○九年,當義大購物中心已經完工時,招商成績卻奇慘無比,就連後來委託專業的物業開發公司負責招商,足足走訪了一千七百多家的品牌商,但後來使用執照都拿到了,依然沒有人願意上山場勘。

當年,正逢亞太影展計畫在台灣舉行,卻苦無企業贊助,於是楊濟華主動提出了三五○○萬元的金援計畫,條件是要將影展辦在義大世界;接著他邀約了各大國際品牌經理與會,而藉著「影展」,居然就這麼讓這些廠商間接場勘了。但精品願意進駐的關鍵,還是在於楊濟華的神機妙算。

事實上,在一面籌備影展時,楊濟華心中納悶:「到底這些精品廠商,需要什麼條件才會願意設點?」為了這個答案,他飛遍了世界各大都市,問過了不計其數的MALL和品牌經營者,後來發現,國際精品在一地設OUTLET據點有三大評估原則:一是要距離市中心十五至三十公里,不遠不近,人潮會到卻又不會搶了正品店的生意;二是據點要有高速公路連接;最後則是該品牌在這個國家擁有八家正品店以上,如此才有足夠的剪標貨源供應給OUTLET店。

這個研究結果,讓楊濟華豁然開朗:「距市區三十公里內、有高速公路,這不就是義大的優勢嗎?只剩下找有八家店以上的精品大店了!」於是,他停止了亂槍打鳥的招商,鎖定了Gucci等在台擁有八家店的品牌,自信地說:「我知道你們選店的原則,而義大正是你們要的!」這切中要害的提報會議,不偏不倚地切入廠商的邏輯,讓各大品牌無力反擊,最終成功地說服了Gucci等大品牌進駐。

質問與自問對楊濟華來說,是讓客戶、老闆點頭的妙招,卻也是身為主管的他,讓屬下折服的利器。一談起治軍之道,楊濟華自豪地說:「我應該是最閒的執行長吧!」相對於一般日理萬機的高階主管,總得面對部屬回答不完的問題,但他對三十八位幹部立下了一條內規:「找我開會,請把我會質問你的事情全想過一遍、找出答案,我要聽的是決策建議!」正因為如此,在楊濟華的要求下,所有主管都深諳「自問」之道,在每一次和老闆對話之前,不曉得預練過幾次的「沙盤推演」。

義大開發執行副總經理林俊昇說:「副董很少罵人,只會用問的,但他的每一個問題都像一把利刃,一開口刀刀見骨,讓人神經緊繃!」最經典的就是在某段時間,主題樂園因不明原因來客量下滑,楊濟華找來了主管詢問,該幹部一派輕鬆:「應該只是淡季!」沒想到楊濟華如連珠炮地拋出一堆問題:「你告訴我,其他每一家同業表現如何?」「去年淡季也這麼差嗎?」「淡季永遠只能是淡季嗎?」刀刀見骨質問 讓團隊績效大增話一說完,該主管啞口無言,摸摸鼻子私底下開了好幾場會議,找出業績衰退的答案,幾天後他再戰戰兢兢地回覆楊濟華:「副董,我看了客戶滿意度調查,原因是我們部分的遊具太危險,遊客覺得不好!」沒想到話一畢,楊濟華又是一陣窮追猛打:「是哪些器具?怎麼改善?怎麼評估改善的程度?」當部屬頭昏腦脹時,楊濟華居然拿出一份自己私下準備好的「遊具受傷率改善方案計畫書」,更讓部屬自慚形穢。

「要質問屬下,就不能外行,功課要做得比部屬多!」因此,在楊濟華的工作團隊中,很少人能糊弄他,而磨亮這把「質問之刀」的正是數據。楊濟華每每在質詢、檢核幹部時,都要他們提出數據佐證,這是因為一般執行長最頭痛的編預算和KPI︵關鍵績效指標︶,往往會面臨底下單位浮報預算,而壓低KPI值,然而楊濟華面對三十八位幹部,一聽完所有單位的數值,立刻用計算機加一加,只要總數鬥不攏總部數值,全部重來。這養成了所有單位在擬預算、訂目標時,私下老早做好跨部門協調,把資源和責任分配好。

今年春節,義大世界再度成為全台遊園人次和營收最高的主題樂園,而谷歌全球總部的統計,更顯示義大是台灣人最愛搜尋的街景,當初來自公司內部、客戶的炮火,如今化為禮讚。質問,曾是一般人敬而遠之的負面之詞,但楊濟華讓這個動詞,有了全新的價值!

楊濟華

出生:1955年

現職:義大開發、義大國際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經歷:泛僑公司總經理、義大開發公司總經理

學歷:真理大學企管系

找我開會,請把我會質問你的事情全想過一遍、找出答案,我要聽的是決策建議!

你只要比對方多預想一題、先問一題,就贏了!

你們想問的,我都問過自己。

我敢提,自然就有解方!

楊濟華的私房提問單 —— 鑽石質問法案例:當發現遊樂園業績衰退,質問部屬時…題目和部屬共同找出業績衰退的主因…先問我們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釐清內部的問題)再問客人對我們的反應是?

衰退是週期性的?持續性的?還是特例?

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

先問別人也跟我們狀況一樣嗎?(參考同業狀況)再問其他同業這次的業績是?

人家做了什麼而我們沒有?

別人的作法適合我們嗎?

最後問我要用什麼數據來檢驗你們的成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86

中國債務問題的資料 三 joy111

http://xueqiu.com/5510170174/28145826
中国债务问题的资料 三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926

張忠謀口中的「下一件大事」 物聯網究竟是什麼?想像250億個裝置同時上網的新時代(108-111)


2014-06-30  TWM  
 

 

從五月天的互動螢光棒、YouBike,到可以幫你管理家中大小事的智慧時鐘、智慧商場等,這個被張忠謀視為「Next big thing」的物聯網時代已經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且會愈來愈快。你,準備好了嗎?

撰文‧何佩珊

今年以來,物聯網三個字忽然間成了國內外科技大老們的共同口頭禪。三月,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預告,物聯網將會是「Next big thing(下一件大事)」;甫落幕的COMPUTEX展,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也預言,我們將會進入一個智慧裝置無所不在的世界……。

那麼,物聯網究竟是什麼?它為何會被科技業大咖們視為科技產業的未來救世主?其實,你可能不知道,物聯網已經悄悄闖進你我的生活……。

五月天「諾亞方舟」演唱會上,《三個傻瓜》的音樂響起,伴隨著歡呼聲與尖叫,高雄世運主場館超過五萬名觀眾手中的螢光棒同時閃耀;接下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分不清,他傻瓜,你傻瓜,我傻瓜,誰傻瓜……。」主唱阿信的歌聲彷彿有一種魔力,每唱一句,都讓這片螢光燈海隨著歌詞瞬間由藍變紅、由紅變白、再由白變藍,將全場氣氛炒熱到最高點。

萬物皆可互通互連

阿信當然沒有魔法,這場讓歌迷回味無窮的演唱會玄機,其實就在五月天特製互動螢光棒裡的小小無線接收器。只要控制台發出無線電波訊號,螢光棒就會依指令變色,而這其實也就是時下最熱門話題──「物聯網」中,最簡單的一種應用。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這個生硬難以咀嚼的名詞,就字面文義解釋,就是不論有沒有生命,世間萬物皆可以透過有線、無線的訊號彼此互連、互通,形成一個網絡。就好比五月天的螢光棒,無線接受器就是它的大腦,幫助它接收訊息,並且做出反應。

如果萬物皆可互通互連,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首先從數據來看。一九八○年代,全世界可以連網的裝置可能只有一千台;而在PC出現後,二○○○年連網裝置成長超過一億台;接著進入行動網路和雲端時代,短短十年間,連網裝置已經急增至數十億台,甚至突破百億台。但這還不是極限,IDC(國際數據資訊公司)指出,進入物聯網時代,全球連網裝置市場規模還將再有一波大成長,估將超過二百五十億台!這也是為什麼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形容,「未來IC會像水、電一樣存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而且細看其中變化,傳統連網裝置如PC,去年就已經進入負成長;而這幾年新興的平板電腦成長率也預期將會從去年的五成,在今年大幅下滑至一成左右;還有智慧型手機今年成長率,估計也將從近四成下滑至兩成。明顯看得出,未來數百億台的智慧裝置成長動能,主要將會來自於這個科技大老眼中的救世主── 物聯網。

再從產值的角度觀察,IDC研究數據指出,去年全球物聯網的產值已經來到一.六兆美元,預估今年可以上看一.九兆美元;而且隨著基礎建設的完備,以及技術持續演進,IDC預期未來幾年物聯網成長還將持續加速,在二○二○年上看七.一兆美元。

如果從個人觀點出發,對物聯網的感受可能會更貼切。

「智慧家庭」將是消費主戰場在國際知名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上,最近一個甚受矚目的焦點,就是來自台灣的新創團隊Sentri;提案上線短短兩天,募資金額已經超過二十萬美元的預定目標,並且開始吸引創投、通路商與國際級代工廠商的關注。

團隊成員分別來自宏碁、華碩和宏達電的工程師,平均年齡只有三十歲,而讓他們知名度大開的,是一個十足親切的物聯網應用產品,名叫Sentri智慧時鐘。

「早上匆匆忙忙出門上班,走到半路手機突然出現警示訊號,顯示家中現在的溫度不正常,趕快點開Sentri的視訊鏡頭一看,原來是冷氣忘了關!」透過Sentri智慧時鐘,出門在外也可以隨時知道家中溫度、濕度、是否有人闖入,以及空氣品質變化等等,並且經由視訊鏡頭即時瞭解家中的實況。其實,如三星、LG等家電大廠,都已經推出智慧家電產品線,如果家中剛好有這些相對應裝置,那麼Sentri還可以進一步做到遠端開關燈、開關冷氣、電視或關門等功能。

智慧家庭,如今正是消費電子業者在物聯網的主戰場之一,而出了家門之外,物聯網的魔術更是無所不在。以下,就是幾個已經商品化的實際案例:「出門拜訪客戶,在巷弄裡卻不知該走左邊還是走右邊,還好今天在鞋子裡塞了Lechal的導航鞋墊,沒走冤枉路,準時抵達目的地。」Lechal是一家印度新創公司研發出來的產品,透過藍牙連結手機地圖得知行走路線後,在需要改變方向時,鞋墊就會產生震動提醒左轉或右轉。如果出門忘了帶手機,它也會產生震動提醒,而且不意外地,Lechal也具有計步和計算卡路里的功能。

「下午三點,吃完午餐後就一直埋首於電腦前讓人覺得昏昏欲睡,這時桌子微微震動並開始升高,提醒你該站起來,活絡一下筋骨了。」這張由美國新創企業Stir研發出來的桌子叫作Kinetic Desk,因為擁有一顆微處理器,以及桌子前緣的感測器,所以它能分析並記憶使用者的一舉一動和使用習慣,適時提醒使用者該換姿勢,並且計算什麼樣的姿勢可消耗多少卡路里。同時Kinetic Desk也有藍牙和WiFi功能,可與智慧手環,如Fitbit等智慧裝置相連結,提供使用者更全面的資訊。

「晚餐時間到處大排長龍,好在一早就用App訂好位,才剛接近店門口,服務人員已經主動上前招呼帶位,手機也立刻彈出今日的用餐優惠訊息。」香港軟體公司IGPSD利用藍牙傳輸技術Beacon和餐廳系統與消費者的手機相連結,當Beacon感應到預約者抵達時,服務人員就會得到提示,顯示訂位者大名及需求,方便服務人員主動提供服務,同時餐廳系統也可以發送優惠訊息到客戶手上,並結合消費集點功能。

以上這些應用,不是想像,而是已經在生活中真實上演,但這不過是廣大物聯網應用情境中,相當微小的一部分。

零售業逆襲的:「室內定位」傳統商業模式即將顛覆,你準備好了嗎?

如果跳脫出個人,從更廣大的視角來看,物聯網帶來的又是另一種衝擊。如同蔡明介所說,未來如何正確蒐集資料並整合不同裝置,進而透過這些資料衍生新商業模式,將會是很大的機會。

先看看零售業的例子,過去幾年,實體商店在電子商務的進擊下節節敗退,但IBM預言,未來五年實體商店將會展開逆襲,再次拉開與網購的距離,而關鍵,就在物聯網所創造的使用者體驗。

以Beacon這個過去一年來受到科技界高度關注的藍牙技術為例,因為Beacon解決了過去無法在「室內定位」的問題,未來在購物中心裡,業者可精準掌握消費者「走到哪裡」;藉此,除了可提供精確的室內引導,專櫃電子看板也可因應來客的不同,做更精準的廣告投放,並發送即時優惠資訊到消費者手機,以及提供更多主動式服務,並加入消費集點和行動支付等功能。

目前國外知名的梅西百貨、沃爾瑪等業者,都已經開始嘗試Beacon解決方案。台灣在IGPSD與太和光這兩家新創公司的軟硬體合作下,預期最快在今年下半年也將有大型百貨業者導入類似的建置,屆時消費者即可親身體驗這樣的智慧購物商城。

再把情境拉得更遠一點,在製造業,當每一個生產設備都裝上感應器,並有連接網路的能力,就能透過隨時監控、隨時調整的自動化,大幅節省人力並提高生產效率與良率;應用在零售和物流業,則可透過庫存狀況的即時掌控和分析,安排最有效率的出車路線……。

從個人、家庭、城市、零售、醫療照護、交通、工業、娛樂等,還有太多你想像不到的物聯應用正在或即將發生,未來,任何一個個體、場域,都可因為一個小小的晶片,開啟與外界的溝通。

簡單的說,物聯網的基本性質並不在於技術突破,而在於應用創新,這個創新,則來自於「深度資訊化」。當人類與機器的所有動作、所處環境都能轉化為數據資料與外界溝通互動,接續而來的,就是行為的改變、思惟的創新,進而顛覆生活。思科執行長John Chambers以此形容:「物聯網將比網路革命的影響力大五到十倍!」不過IDC半導體及EMS研究部門副總裁Mario Morales認為,到目前為止,多數物聯網的應用都還不夠成熟,但他相信,可能只要兩到三年,這個世界就會呈現出另一番不同的景象了。

或許有一天,我們不再覺得谷歌想把晶片植入人體的想法很瘋狂,也可能有那麼一天,我們不必再辛苦為每一個個體都裝上感測器,只要在空氣中散滿智慧灰塵,大家就可以彼此互連。這樣的情景真的會發生嗎?讓我們等著看吧!

物聯網的世界 想像無限大

通訊

思科預估到2020年,平均每人將擁有近7台連網裝置。

影響:人與人的溝通變得更輕鬆而容易,對物件的管控能力也更強。

零售應用

Deloitte 2011年假期購物調查指出,71%的使用者將透過多元管道購物。

影響:新購物管道代表新商業模式的可能,可能掀起一波商業革命。

交通工具

Frost&sullivan預估2016年美國可連網的汽車預計將從2010年的870萬輛成長到2360萬輛。

影響:交通因此變得更安全、便利,也為相關產業帶來新機會。

工業化應用

IMS Research預估2015年全球工業自動化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

影響:自動化可減少人力成本,降低風險與提高良率。

醫療應用

Pwc analysis預估2017年全球行動醫療營收將達230億美元。

影響:更進一步監控管理個人健康資訊,甚至達到預防的效果。

台灣新創團隊發光 創新想法比技術更重要來自台灣的新創團隊Sentri,儼然已成為近期在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上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該團隊在6月10日將提案上線,短短兩天,募資金額就超過20萬美元的預定目標。

Sentri是由來自宏碁、華碩和宏達電的工程師所組成,平均年齡只有30歲,正式成軍至今才短短半年時間,成果已經讓市場驚豔。而這次讓他們知名度大開的產品,是一個能夠監控居家環境的簡單設備,Sentri智慧時鐘。

Sentri共同創辦人謝復雅說,其實最開始只是自己喜歡躺在床上看書,就想著「如果可以不用下床去關燈,該有多好啊!」萌生了開發智慧開關的念頭。但找來其他創業夥伴仔細一想,畢竟目前多數人家中都還沒有智慧家電╱家具,意味著在這個時間點,智慧開關恐怕會顯得突兀而無用武之地。

念頭一轉,有這麼一個東西幾乎每個家庭都需要,而且總會被放在家中最顯眼的位置──時鐘。如果在裡面加上攝影機,並且把溫度、濕度等各種感測功能都整合進去,那麼即使智慧家庭周邊配套還不完全,至少可以和手機互連,達到遠端智慧安全監控效果。

舉例來說,如果家中溫度出現異常,手機就會出現警示,這時可以立刻使用影像功能觀看家中實況。

如果這時家中有相對應的智慧家電,Sentri還可以進一步藉由遠端遙控的方式關掉電源或鎖門等等。此外,因為Sentri是一個連網裝置,所以偵測到的資訊都會上傳雲端,經分析就可以學習如何更準確判斷警訊。

Sentri的創意已經被大家看見,但如果現在就說成功卻還太早,謝復雅自己也有心理準備,「即使現在市面上沒有和Sentri類似的產品,以後也一定會有。」但他認為新創團隊最大的優勢就是速度,他們可以很快把創新想法推出市面,經過使用者回饋、改良、學習,就能早先一步推出更切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99

實戰必懂》 落難龍頭股、景氣循環股、趨勢成長股買在低點 抓到三檔潛力股 獲利二十倍(108-111)

 
2014-10-13  TWM

 

鄭有餘以三百萬元為本金,十三年來在股市累積出六千萬元的財富,累積報酬率達二十倍。

這個過程中,他操作落難龍頭股、景氣循環股以及趨勢成長股的三大心法,是他累積財富的關鍵技能。

撰文‧謝富旭

二○○一年鄭有餘踏進股市時,拿出三百萬元當本金。前兩年,這三百萬元「很幸運地」僅虧掉一百多萬元,但這一百多萬的「學費」效果驚人,在○三年至○八年的五年間,二百萬元竟滾到九百萬元。他將戰績歸納成兩點:第一、他根據技術分析前輩教的「月KD值向上黃金交叉」,以及以投資時鐘作為進出場與加減碼的依據,總是能買在大盤相對低點。

其次,他的「落難龍頭股」的心法已初具雛形,買的股票價位通常是淨值打個好幾折,進場的個股價位也落在低點。因此,在雙重低點(大盤低點與個股低點)的保護下,投資自然賺多虧少。

初次嘗試成長股,瑞智獲利一五%鄭有餘去年及今年的目標是挑戰自己不擅長的趨勢成長股。今年他鎖定了壓縮機製造大廠:瑞智精密,成本大約在二十七元,部分持股獲利二○%。

他分享,趨勢成長股的思考在於:公司有沒有開發新產品,而這個新產品有沒有足夠大的新市場胃納它。鄭有餘表示,瑞智除了壓縮機本業外,近年研發出來的直流變頻馬達會比傳統馬達省電三成以上。「以後電費愈來愈貴,省電產品是趨勢。」他分析道。直流變頻馬達會逐漸運用在洗衣機、烘乾機等電器上。換句話說,瑞智可能因此從單純冷氣壓縮機製造商,轉變成白色家電關鍵零組件製造商。

回顧早期的投資中,台灣貨櫃車拖車頭龍頭股的陸海公司給他很大的啟發。陸海的貨櫃車拖車頭市占率不僅居台灣第一,在重機械運送吊裝、倉儲港勤業務也居於領導地位。在九○年代台灣電子業蓬勃發展之際,陸海跨入電子製造與代工,卻成為這家老牌公司的拖油瓶。

○三年陸海決定整頓轉投資的電子業,一次打銷虧損高達上億元,導致當年度公司股價從九七年最高的五十八元,跌至六元左右的雞蛋水餃股。

鄭有餘認為陸海本業每年獲利穩定,貢獻每股稅後純益(EPS)大約在○.七至一元之間。轉投資一次打銷之後,○四年可望轉虧為盈。而該股當時的每股淨值高達十四元,以六.五元買進,等於打對折。買進等個一至二年,可高度期待報酬率達一倍以上。

果然,○四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過後,外銷景氣轉佳,陸海在丟掉轉投資包袱後,光本業就賺進EPS達一.八元,股價收復淨值。鄭有餘原設定的目標如願達成,在陸海獲利達一二○%。

○三年至○七年,鄭有餘操作雞蛋水餃股如陸海、太設等獲得倍數以上的利潤,一直到○七年,投入股市的三百萬元資金即將翻至一千萬元關卡,報酬率接近三倍。不過,他也發現初入股市時,加權指數約三千點出頭,○七年也漲至九千多點,同樣也是三倍。「我自認是用功的人,但精算起來,還比大盤略微遜色。」「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六年內股市累積獲利約六百萬元,折成年薪的話,算是賺到時間,也賺到薪水!」這時候鄭有餘的財富,雖離設定的六千萬元現金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不過,他表示「雖然錢沒賺到太多,但也夠用,若因此而忘記初衷,那不反被錢綁住了!」於是,他決定暫時遠離市場,更專注地從事志工。

利用公式,精準掌握公司未來潛力這一離開就長達近三年之久,直到一○年,好友向他報了一檔「明牌」—在新加坡上市的中租控股。中租股票○七年於新加坡掛牌上市,未獲當地投資人認同,加上業績平平,以致一.一五星幣掛牌後的股價成交量低迷,一路緩跌最低至○.三星幣。「朋友說,中租的淨值在一星幣,股價已不到淨值的四成。若回台上市,以台灣金融股平均一.二倍股價淨值比評價,起碼可漲回淨值!」鄭有餘花了好幾個月研究中租的產業特性及財報,並請教金融業的老同事意見,最後他發現管理學上,用來評估產品開發的「波士頓矩陣(BCG Matrix)」模型,可精準掌握中租的未來潛力(詳見上頁圖一)。

這個模式由金牛、老狗、問題兒童與明日之星四個方塊所組成。所有企業都希望能從金牛擠出資源,來發展明日之星產品,然後退出老狗產品;如果問題兒童有救,則把它發展成明日之星。

鄭有餘分析,中租在台灣市占率最高,員工年終獎金都在三個月以上,但成長率低,屬金牛。近幾年中國與越南市場成長快、燒錢也快,算是問題學生。美國市場虧損連年,成長率也低,是老狗產品。而中租想從新加坡下市,重新在台灣上市,從媒體上可看出經營階層企圖:殺掉老狗市場,在台灣上市,找出資源投入問題學生市場,期待把中國與越南變成明日之星。

相信自我判斷重押中租,打敗大盤鄭有餘在中租跌至○‧四星幣時開始買進,一路買至○‧六星幣,把之前在股市賺的六百萬元以及三百萬本金,總計九百萬元全數投入。連報「明牌」給他的朋友都吃驚地問:「要搏這麼大嗎?」鄭有餘說:「我之前無法打敗大盤,問題並非出在選股,而是對自己的判斷不敢重押!」中租一一年自星國下市後,一二年回台登錄興櫃。鄭有餘在中租三十幾元時處分九成,才一年半的光景,就讓九百萬元資金滾成三千萬元,報酬率超過三○○%。

一二年在中租大賺逾三○○%,一三年的投資也是大豐收。一三年DRAM產業慘賠,讓他想起了德國投資大師柯斯托蘭尼的話:「投資就是要逆勢思考!」再看到本刊發行人謝金河先生發表的文章:「投資DRAM這種景氣循環股,要買在大虧,賣在大賺。」鄭有餘心想,何不投資DRAM股作為一次練習。

他選擇純DRAM股中看起來「最不會倒」的美光,再輔以少量買進華亞科與威剛。「華爾街投資景氣循環股的通則是,買在淨值打六折,賣在淨值兩倍。我決定要買美光時,股價已從五美元漲至八美元(淨值約一元),已錯失最完美進場點。」「不過,景氣循環股暴跌如同下墜的刀子,最好等刀子落地彈起來、跳幾下,等不動了再進場較妥當,八美元就是那種不動了的價位!」鄭有餘從中租的獲利拿出一千五百萬元投資美光,一三年一至二月以八美元成本,到同年十月漲到十五美元分批出場,部分處分在二十美元,美光獲利平均達一○○%,三千萬元的股市資金,不到一年又滾至四千五百萬元。

同年,他分別拿出四至五百萬元投資日本夏普與香港壹傳媒,獲利在三○%至一○○%之間。他透露,他得知鴻海投資夏普,心想郭台銘一定看到了這家虧損企業一般人所看不到的價值。

發展動新聞跟上趨勢,看好壹傳媒至於壹傳媒,則是因處分壹電視產生龐大虧損,股價跌至港幣○.八元時買進,漲至港幣一元以上賣出。「壹傳媒的《蘋果日報》與《壹週刊》是獲利不錯的金牛,黎老闆(黎智英)打算解決掉問題兒童(壹電視),集中資源發展明日之星(動新聞)。網路看新聞是未來趨勢,我認同這種作法,投資幾個月後就獲得極佳的報酬!」與此同時,加上夏普與壹傳媒的獲利,鄭有餘在股市的資金臻至六千萬元大關。

用心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獲利方法,讓鄭有餘得以從一介平凡退休上班族,成為數個志工團體的重要財務捐助人,不僅使自己的生活與心靈更富足,也得以為社會貢獻更多,這種成就與喜悅是金錢難以衡量的。

落難龍頭股

選股要訣:

1.擁有可以產生穩定現金流本業的產業龍頭公司2.股價跌到淨值1倍以下3.經營階層透露出想要重整的企圖與動作分析要訣 : 利用「波士頓矩陣」,找出潛力標的(圖一)以中租為例,中租擁有台灣、美國、中國等市場,根據這三大市場發展策略分析中租是否值得投資。

獲利市場成長率

明日之星(成長率與獲利均高的搖錢樹)問題兒童(未來不確定性高的產品線)例如:中國、越南金牛(會產生現金流量)例如:台灣老狗(策略上應該放棄此產品線)例如:美國結論 : 1. 中租租賃市占率台灣第一,每年都很賺錢,雖成長率有限,台灣市場堪稱是金牛。

2. 美國虧損,經營難度又高,屬於老狗。中國與越南成長率高,但投資也大,需要燒錢,屬於問題兒童。

3. 殺老狗,擠出資源來,把問題兒童養大,培養成明日之星。

實戰:中租控股

大部分賣在35~40元少部分賣在50幾元鄭有餘在新加坡掛牌時買進中租,當時成本約12元

景氣循環股

選股要訣:

1.買在大虧,賣在大賺。通則是買在淨值打6折,賣在淨值2倍。

2.商品報價出現止跌回穩趨勢。買美光科技時,DRAM顆粒在淡季價格仍上漲。

實戰:美光科技

8美元買進15美元開始往上賣最高賣在20美元

趨勢成長股

選股要訣:

1.有沒有出現新產品、新應用、新市場。

2.也不能買太高,最好是EBITDA的六倍上下。

實戰:瑞智精密

鄭有餘看好瑞智近年研發出來的省電新產品,因此在去年與今年鎖定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86

魏應州罵弟弟高調炫富:「像家裡放汽油,一支番仔火就起大火」4500億頂新王國 陷入空前危機的4個錯誤(104-111)

2014-10-20  TWM  
 

 

怎麼又是頂新?

過去一年,這個市值超過四千五百億元的兩岸食品巨人,已經三度被揪出使用偽劣油品。

強調成本控管的經營模式,讓魏家在中國建立難以撼動的基業,卻在家鄉嘗到苦果。

從○九年總統公開歡迎的歸國台商,淪為全民公敵。

如今不僅可能被迫退出味全,成立台灣之光購併中嘉的計畫,也傳出生變;全台更有五個地檢署磨刀霍霍,準備傳喚魏應充到案……,頂新魏家將付出多少代價,沒有人知道答案。

製作人‧方德琳 撰文‧鄭閔聲、許瓊文、林麗娟 研究員‧張佳婷十月十日傍晚,被層層烏雲籠罩的台北市,天色暗得特別早,室外空氣異常地濃濁潮溼,頂新魏家四兄弟間,也彌漫一股令人窒息的低氣壓。老大魏應州與老四魏應行連夜從中國趕回來,想為眼前的大危機,找到合適解套方法。

這是魏家在中國致富並衣錦還鄉以來,最狼狽的一次國慶日假期。十月八日,頂新國際集團旗下的正義食品,被查獲以飼料用油混充食用豬油,再製成精緻油品上架銷售;國慶日當天,衛生福利部食藥署更進一步證實,頂新製油從越南進口的油品全都是「飼料用」,所有產品立即遭強制封存。

這已經是食品起家的頂新集團,一年之內第三次被查獲產製偽劣食品,全國各政府機關與教育單位,紛紛表態抵制、無數網友發起拒買行動,媒體更直接替魏家冠上「為富不仁」罵名,頂新商譽一夕掃地,就連中國康師傅也難置身事外。市值超過四千五百億元的兩岸食品王國,面臨空前危機。

「你們就是高調炫富,像是在家裡放了一堆汽油,只要來一支番仔火(火柴)就起大火了!」魏家老大、多數時間待在中國的康師傅控股公司董事長魏應州拉高分貝斥罵。入股台北一○一、經營台灣之星、購併中嘉,原本就不是魏應州贊成的投資,他認為這些動作,就是給人高調炫富的想像。

轉向這次風暴源頭的魏應充,據內部人士表示,魏應州最關鍵的一句話是:「管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做;如果要做,就應該負責到底。」魏應充臉色鐵青低頭不語。魏家四兄弟共同經歷兩次財務危機後,會議裡大家心知肚明,這是集團的第三次大危機,而且這一次恐怕沒那麼容易過關。

即使開了一場漫長的家族會議,也找不到太多解決方法。最後僅僅決定,宣布正義食品與頂新製油暫時停工,隔日魏應充出面開記者會向消費者道歉。

「頂新是做清香油起家,會不知道是用什麼油嗎?」義美食品董事長高志尚一句話說出民眾的疑惑。甚至,這十年,魏家帝國市值不斷增長,十年成長五倍以上,「已經賺那麼多錢了,為什麼還要做這麼黑心的事?」對於魏應充的公開道歉,消費者一點都不領情。

今天的危機決不是一夕之間產生,過去經年累月種種因素才會導致今日的狀況。「何以致此?」從去年發生混油事件後,這一年來,魏家難道沒有警覺,自家油的管理已經漏洞百出?

「用我們這種搾油工,很傷本。」前正義公司搾油班員工說。這名住在正義公司門口的前員工回想,在魏家還沒入主正義前,都是買豬肉回來炸,「早上八點做到晚上八點,一個月可以賺十幾萬元,但公司就受不了。」而魏家入主後,搾油班一直縮編,最後整個裁掉,他自己就是被資遣的一員。

嚴控成本過頭

連一公克也要省的食品帝國 省出大問題魏家入主後,正義開始轉型買油進來調配,做調和油。「這樣可以降低成本,裁掉我們這些搾油工就省多少了?」他說。

嚴密的成本控管,正是康師傅能在中國市場激烈競爭下脫穎而出的法寶。

時光回到一九九二年,當時魏家已在中國賠了一億五千萬元,魏應州拿著僅有的八百萬美元資本孤注一擲,建立泡麵生產線。決定價格時,發現康師傅方便麵定價必須高於人民幣五.八角才能損益平衡,魏應州立刻決定一包麵就賣五.八角,並從嚴格的生產管理、降低耗材、提高產能獲取利潤。

在飲料產品上,康師傅更將成本管控的手法發揮到極致。當競爭對手因原物料價格上漲陷入困境時,魏應州卻想到改進寶特瓶製程,並選擇用量最精簡的印刷油墨,只要瓶身與油墨用量減輕一公克,康師傅就比對手多了一分利潤。這段「贏在一公克」的故事,至今仍讓頂新老員工津津樂道。

二十年過去,盡可能壓低原物料成本的傳統依然延續。一位供應中國康師傅原料的業者透露,頂新每年強制要求原料供應商降價三%,至於原料商要如何降低成本,頂新並不過問。

控制成本是所有企業必須學習的一門課,台灣很多公司都講求降低成本,理論上沒有對或錯;但是,當成本控制過頭,加上企業沒有設定好品質的防火線,降低成本就可能犧牲品質。在工業製造產業,頂多就是產品品質不好被退貨;但若是一家食品公司,影響範圍可能是消費者健康,後果嚴重多了。

「頂新這三件事,都發生在原物料採購端,可見企業太注重成本控管,而未注意品質,更忽略了採購流程存在的漏洞。」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別蓮蒂認為,這起案例帶給企業的啟示是,KPI(關鍵績效指標)設定必須廣泛而全面,例如業務部門KPI除了業績外,也應考慮顧客回饋;人資部門重視招募人才數量之餘,也該調查員工滿意度。

老董業務太多

掌管全球數十個生產據點 還要投身公益原本在南北雜貨業界工作的阿祥師(化名),曾經被友人找去正義公司工作,由於朋友與魏應充一樣都是慈濟信徒,與魏應充熟識。

阿祥師說,魏應充很低調,總是強調省吃儉用,採購也會壓低價格。一般員工很少看到魏應充,「他一年大概來兩次,很信任總經理與廠長,都說什麼事找他們。」阿祥師說,別家公司他不清楚,但看得出來魏應充對正義管得很鬆。

目前,正義的前任總經理陳茂嘉、現任總經理何育仁都已被收押,就算魏應充推說,不清楚正義日常經營的情況,也難辭用人失當之責。

政大科管所所長邱奕嘉說,經理人若無法巨細靡遺掌控所有業務,至少也該訂出「重大列管」項目,定期審視,「原料安全當然是重大列管項目。」就算平日多麼信任下屬,但去年爆發混合油事件後,就表示管理出問題,魏應充還是沒有親自監督,就是警覺性不夠。

一位與魏家熟識的食品業者指出,魏應充負責集團的糧油事業群與資材事業群,康師傅轄下所有原料產地都歸魏應充管;而產地散居全球各地,包括位於非洲莫三比克的芝麻契作、菲律賓的棕櫚油廠、泰國的變性澱粉廠等數十個生產據點,再加上台灣的食品業務,魏應充所管的範圍太大了。

除了本業,魏應充擔任慈濟志工二十餘年,目前身兼慈濟人道救援食品組召集人,只要一有空閒,就會與妻子一同參與慈濟活動。今年六月,證嚴法師在台北接受扶輪社贈勳,雖然當天並非假日,魏應充依舊撥出整個下午的時間全程陪同。

輕忽危機效應

一年出包三次 宣示強化食安措施毫無成果本業已經大到管不到位,加上本業外的慈濟活動,「大哥說,管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做;如果要做,就應該負責到底。老三的管理習慣是:要管的就管到底;不想管的,就完全授權。」一名商界人士如此形容。

頂新涉入食安風暴後的危機管理,也像魏應州口中的汽油,讓社會對這家大廠的怒火越燒越旺。

去年十月發生大統混油事件,身兼GMP理事長的魏應充第一時間表示:「食品是老實人做的生意,也是良心事業」、「不要因為個案,抹殺食品業的努力」。當大統董事長高振利抖出含銅葉綠素的劣質油也賣給頂新時,魏家第一時間過於輕忽,只透過味全總經理說明;當事件越演越烈,魏應充迫於壓力再想出面滅火,卻已錯失良機,他避重就輕的說詞,也令消費者難以接受。

魏應充去年公開道歉時,曾承諾頂新將自國外進口油品原料,並以「歐盟最高標準」嚴格品管;味全也宣布投入一億元在雲林斗六工廠設立國家級檢驗中心,強化食品安全。但一年過去,始終沒有任何成果,當頂新今年兩度被查出使用偽劣油品後,無論這些措施立意多麼良善,也只會被外界當成推託應付之詞。

儘管本業管理漏洞百出,魏應充卻還有時間透過媒體美化個人形象。慈濟基金會所屬的大愛電視台,今年六月特地前往彰化永靖,採訪魏應充與兄弟如何在故鄉「修古厝蓋園區」、「嘉惠鄰里」。

不把真正該做的檢驗中心做好,卻流於表面的「公關處理」,讓外界認為魏家在維護食安上搞錯重點,既無能也無心。

一九八八年,當時在台灣發展不順利的魏家兄弟遠赴對岸打拚;二十年後,當年名不見經傳的魏家,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大富商,更是台商鮭魚返鄉的代表。

二○○九年,可說是他們最風光的日子。這一年,康師傅營收、獲利屢傳佳績,連帶使得股票價格飆漲,市值創下四千五百億元歷史新高,魏家期待已久的「衣錦還鄉」時機終於到來。頂新集團也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台灣,先是大舉收購台北一○一大樓股權,計畫將集團總部遷入這座台北地標,魏應交也順勢出任一○一副董事長。

鮭魚高調返鄉

狂買帝寶、入股台北一○一 甚至跨足電信業此外,當時魏家還透露,四兄弟已斥資十三億元買下九戶帝寶,目的是為了在台灣有個共同的家(編按:目前已增加到十四戶),隨後更廣邀賓客參觀自家豪宅,毫不掩飾功成名就後的意氣風發。

同年底,頂新公開發行康師傅台灣存託憑證(TDR),更引發詢價熱潮,儘管頂新TDR承銷價高出市價,釋出的三十八萬張股票,卻仍吸引超過兩百萬人抽籤申購,「康師傅」三個字,對投資人的吸引力可見一斑。募得一七一億元資金的頂新魏家,至此正式宣告站穩台灣市場。

也是在○九年,魏應州三子魏宏丞結婚,魏家更在一○一高調舉辦結婚酒會,並於世貿二館席開一五○桌宴客,來賓不乏政商名流,如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相對○六年,魏應州長子魏宏名婚宴僅席開五十桌,賓客多為頂新多年員工與合作夥伴,事後還將禮金贈予彰化縣政府作為弱勢家庭營養午餐基金,排場不可同日而語。

或許是衣錦還鄉的欲望太強,這幾年魏家踏入電信、有線電視,動作頻頻。但從一三年開始,魏家陸續被爆出頂新TDR開放政壇有力人士「圈購」,募得的資金當中,還有六十一億元被挪用來購買一○一股權;央行總裁彭淮南點名魏家購買帝寶資金的九成九來自銀行貸款,有炒房嫌疑;以至於去年十月爆發混摻油事件時,魏應充先宣稱食品是「良心事業」,事後卻被發現,味全與頂新也使用劣質混充油等負面消息,讓輿論風向開始轉變。

中國市場遭殃

媒體痛批「無良企業」 網友也開始抵制現在,消費者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抵制活動,想讓魏家得到深切教訓的目的很明顯。

知情人士透露,繼魏應充辭去味全董座後,魏應交與魏宏名近期也將辭去董事職,期望藉魏家全面退出味全董事會暫時滅火後,再評估後續策略。

業界人士分析,頂新面對危機時,最大的焦慮就是怕火勢延燒到對岸,因此「迅速切割」,就成為魏家一貫的處理方式。去年的混充油事件,頂新除了澄清是在不知情狀況下購入大統劣油,並強調旗下其他食品的原料安全;九月味全使用強冠餿水油時,中國康師傅也主動聲明與事件無關,甚至對指控康師傅捲入餿水油風波的中國媒體強勢提告。

近期正義食品與頂新製油使用越南飼料油,康師傅依舊稱中國產品僅使用當地原料,試圖「捉大放小」,但這招恐怕難以奏效。十月十二日,中國中央電視台以超過六分鐘的新聞時段,報導頂新集團在台灣進口問題油、工廠被勒令停工,新聞更點名頂新集團就是康師傅的母公司。

具官方色彩的《新京報》,也以社論痛斥頂新是「無良企業」,但集團大家長魏應州始終不願站上第一線,僅由魏應充一人面對外界炮火。這些官方報導,被視為媒體風向球,自此以後,在新浪、搜狐、微博等中國重要入口網站,有關頂新問題油的新聞,如雨後春筍般浮現,甚至已有中國網友開始抵制與退貨,若情勢持續延燒,恐將波及今年上半年營收超過一千六百億元的康師傅營運。

二十年前,事業剛起步的魏家,雇用大批業務員用雙腳走遍城市角落每一家商店,不厭其煩地反覆推銷方便麵,好不容易才在全中國擦亮康師傅招牌。二十年後,消費者透過網路就能獲取資訊,品牌形象容易建立,卻也可能快速崩毀。這一波食安海嘯對魏家食品王國的衝擊,才正要開始。

飼料油風波爆發後的10月10日,魏家四兄弟開了一場閉門會議……

魏應州罵魏應充

「管不到就不要做,要做就要負責到底。」魏應州罵弟弟高調炫富(入股101、經營台灣之星、購併中嘉等)「弄了一堆汽油在家裡,一支番仔火,家裡就起大火了。」兩岸食品巨人為何走到這一步?

──頂新集團近年受爭議事件錯誤1 過度控管成本康師傅泡麵低價搶市,從降低耗材、提高產能等方向獲得利潤;康師傅飲料產品改進寶特瓶製程,減輕瓶身與印刷油墨用量降低成本。

錯誤2 管理太過鬆散頂新近3年從越南進口飼料油數量合計高達3216噸,但近3年來,頂新僅在去年11月前往查廠。魏應充擔任正義食品的董事長,但一年僅到正義公司兩次。無論幾次的食安危機魏應充是否知情,都顯示管理失能,對於上游採購缺乏監督。

錯誤3返鄉高調炫富

狂買帝寶2008.07—先花13億元買9戶帝寶,至今已擁有14戶

吃台北101

股權2009.09—花70億元入股台北101,成為單一最大民股豪奢娶媳2009.10—魏應州替三子魏宏丞在台北101娶媳,並花3000萬元宴客

回台發

TDR2009.12—募資171億元,刷新台灣證券史上IPO最大規模

設全台

最高總部2013—「為了比統一高一點」,在台北101的84樓設集團總部,四位董事長辦公室分居四角

錯誤4危機處理不當

去年大統混油事件、今年強冠餿水油,到這次正義飼料油,每回食安風暴頂新都在問題名單中,似乎沒能從過去的危機記取教訓。

2013/11頂新製油廠向大統買混油魏應充在事發後20天,才被動承認味全向大統購油,卻仍強調自己「童叟無欺、守住誠信。」2014/09味全香豬油採用餿油主動通報北市衛生局,並將相關產品預防性下架回收;但味全強調是因為去年油品事件,對原料把關更為嚴格,才轉向強冠購油。

2014/10正義豬油涉用飼料用油事發三天後,魏應充才出面道歉,並請辭味全等三公司董座,卻避談事前是否知情。

整理:許瓊文、梁任瑋

魏應充管太多事業油品卻沒管好──頂新集團版圖與兄弟分工(魏應交為頂新集團董事長,四兄弟各持20%股份,伊藤忠持股20%)

頂新國際集團

魏應交(老二)

電信台灣之光台灣之星地產頂禾開發台北一○一

魏應行(老四)

便利餐飲中國全家德克士快餐

魏應州(老大)

食品康師傅

魏應充(老三)

糧油事業頂新製油正義公司

食品味全

社會公益頂新和德文教基金資財事業群頂峰(天津、杭州)頂志(非洲莫三比克)普羅星(泰國)頂盛(天津、杭州)秉信(杭州、廣州、重慶)頂正(天津、杭州、重慶)負責集團包材、澱粉、紙箱以及塑料製品(總計至少有六家公司,遍布中國北中南、東南亞、非洲等地)

整理: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