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提高效能 自我關懷的六個習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9/4018362.html

在你做每一件事之前,以下的幾條建議或許能幫助到你。

求和保持高效產出並不意味著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又或者簡單地記錄下自己的每一個步驟。它的真正含義是自我關懷。在你做每一件事之前,以下的幾條建議都能幫助到你。

 

星期二上午8點,兩位來自舊金山的企業家正在向未來投資者們介紹他們的商業方案。他們都認為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以下是關於他們簡(Jane)和喬(Joe)的故事……

簡在辦公桌前奮鬥至淩晨4點,終於準備好了演講的材料。實際上,她整個周末都呆在家中準備她的演講。這天早晨,她起得較晚,匆忙穿上她認為在投資者們面前得體大方的衣服。咽下了一杯濃咖啡之後,她一把抓起她的筆記本電腦,拖著又餓又累的身體匆匆出門了。簡雖然準時到達,但很焦慮,心中盡是早晨發生的各種事情。

而喬呢?他和最近的幾晚一樣,11點就上床休息了。他根據別人的建議,進行了7次修改,終於在星期五下午完成了演講準備。整個周末,他和他的朋友都在戶外放松。這天早晨,他7點起床,喝一杯水,跑了2英里,休息15分鐘,再喝下一杯水果奶昔。喬穿上頭一天晚上就準備好的服裝,拿上公文包,平靜地走出家門。他提前10分鐘來到目的地,覺得自己很自信很平靜,希望馬上就開始跟未來的投資者們分享他的宏圖大計。

那麽,你更看好哪一位企業家呢?

而且,你覺得你自己更像哪一位?

簡和喬雖說是虛構人物,但在紐約和舊金山的創業大軍中,這樣的創業者到處都是,當中更多像簡這樣的人。他們每天工作16個小時,整個禮拜天天如此,但仍然搞不懂為什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實際上,結果不是由工作時間來定的,令人滿意的結果往往通過“以較明智的方式完成較少的工作量”而獲得。

上個星期我剛好和我的朋友麥克·德爾·龐特(Mike Del Ponte)聊了一次,他是喬那種類型的人。如今他正為他的Soma公司發起Kickstarter(為創新企業而集資的網絡平臺)運動,旨在幫助使用可持續設計的水利產業進行變革。在運動開始前,麥克那種冷靜沈著的心態讓我驚訝了。於是,我嘗試從他口中了解當中的秘訣。

“每天我需要保持充足的體能、清晰的頭腦,以及平穩的情緒來應對各種事情。”麥克說道,“自我關懷就是能夠做到應付自如的秘密。”

麥克的能力,與這6個簡單的習慣息息相關。而你,其實也可以從今天就開始像麥克那樣:

1. 每天起床後喝一杯水。因為在睡眠中你的身體流失了大量的水分,所以上午你容易出現脫水癥狀。醒後一杯水幫你開啟新的一天。那麽,你每天的第一杯水是什麽時候呢?

2. 計劃好最重要的3件事。每天早晨,麥克都會問他自己:“今天我要完成的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麽?” 他用優先次序來規劃他的一天時間,不完成絕不睡覺。那麽,你今天的3件要事是什麽呢?

3. 遵循50/10規則(工作50分鐘,放松10分鐘)。通過50/10這樣的增量方法,單件任務的處理效果會越來越理想。用計時器來提醒自己,每在一樣重要的工作中奮戰50分鐘後,就放松10分鐘,然後回來繼續工作,並不斷重複這樣的做法。麥克在這10分鐘里,離開辦公室,打電話與友人聊天,放松放松,又或者慢慢享受一杯水所帶來的樂趣。那麽,你在接下來的50分鐘里會幹什麽大計劃?

4. 每天動起來,讓汗水濕透自己。有規律的運動能夠讓你保持健康和思維敏捷的狀態。它給你帶來正能量,有降壓效果。幾乎每天早晨,你都會發覺麥克要麽在交叉健身房(CrossFit),要麽在瑜伽健身房。那麽,今天你打算如何揮灑一下你的汗水?

5. 學會感恩。快樂源於感恩,這也是麥克寫感恩日記的原因。每天早晨,他都會寫下他要感謝的5樣東西。每當壓力大的時候,他會靜下心來,慢慢回想讓他感恩的10樣東西。那麽,你今天最想感謝什麽?

6. 學會每天自省。每天通過10分鐘的自省來獲得解脫。麥克問他自己:“什麽發展順利?什麽仍需努力?”那麽,今天你覺得順利的事情是什麽?有想過把它做得更好嗎?

簡或喬,不管你更像哪種類型,若養成這6個習慣,你可以在任何事情中做得更好,能力翻倍。


(編輯:JZ)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28

【薦】書評|《星巴克領先之道》——星巴克的人文關懷:顧客不是一杯“拿鐵”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01/149049.html

黑馬說:星巴克這家企業作為最著名的國際咖啡連鎖品牌之一,其經營、管理之道一直為人津津樂道。i黑馬此前也分享了大量有關其方法論的文章,今日推薦的這本書從顧客、產品、員工三者的關系和管理角度做了更系統的梳理,塗啟智的書評則從人文關懷的角度解析了他對《星巴克領先之道》的理解,特此分享給大家作閱讀參考。

聯結顧客、產品、員工的五大原則

Leading the Starbucks Way

5 Principles for Connecting with Your Customers, Your Products and Your People

星巴克領先之道

【美】約瑟夫·米歇利(Joseph Michelli)著    周芳芳 譯

 \分類:企業管理  精裝  定價:45元  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成功就是愛你的產品,愛你的顧客,愛你的員工!
 

——————————————————書評分割線

星巴克魅力在於人文關懷
星巴克顧客不是一杯“拿鐵”
——評《星巴克領先之道》
                                                        

星巴克已經遍布全球,這家國際知名企業當初卻是因為創始人童年苦澀經歷而孕育。霍華德·舒爾茨年少時,為了在平安夜給遭遇車禍失去半條腿從而陷入窮困潦倒的“酒鬼父親”(從前的卡車司機)帶來一絲安慰,他鋌而走險於便利店偷走一罐包裝精美的咖啡。

結果便利店老板上門問罪,他又挨了父親一頓暴揍……二十年後,舒爾茨的父親離世,他感到生命的一部分被抽空。為了完成父親“擁有一家咖啡店”的未竟心願,在妻子雪莉鼓勵下,舒爾茨毅然辭去年薪7.5萬美元職位,接手西雅圖一家小咖啡零售店面,將它變成一間墨綠色咖啡館,向西雅圖的餐館和其他咖啡店銷售咖啡豆。這就是馳名全球、市值已達500多億美元星巴克集團公司的前身。

星巴克基於濃濃的親情和深摯的愛而出現,真誠而持久的人文關懷始終主導著星巴克企業文化,就絲毫不足為奇。星巴克品牌的魔力就在於能夠主動地從各個層面去關註顧客,聆聽顧客的心聲。在星巴克夥伴的眼中,顧客不再是一杯“拿鐵”或是“摩卡”,而是無數鐘情咖啡、追求品質生活甚至神交已久的朋友。

《星巴克領先之道》深入解讀了星巴克公司內部領導力的秘密,星巴克的成功始於它的使命,即“激發和孕育人文精神,從每個人、每杯咖啡、每個街區開始”。作者從領導力的視角出發,講述了星巴克的領導者如何在經濟低迷時期,堅持以顧客為中心、關心尊重員工的原則,不斷提供高品質的咖啡並研發新產品,利用創新與科技,帶領星巴克夥伴擺脫經濟困境並東山再起。本書作者約瑟夫•米歇利:美國著名資深企業顧問,重點研究企業、領導力以及辦公室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作為當代研究顧客體驗的領軍人物,米歇利每年要為各大公司員工演講大約60次。他還著有暢銷書《星巴克體驗》。

作者總結出星巴克全球長期可持續發展模式的五大原則:用心體驗,充滿激情;將愛註入,讓信任流動起來;相互尊重,達成共識;廣泛聯結,讓人們息息相關;學會珍惜,一路向前。

對產品充滿激情是占據行業競爭優勢的前提。星巴克的CEO霍華德·舒爾茨說他看見咖啡師“磨制咖啡豆、煮牛奶、制作濃縮咖啡、調制卡布奇諾咖啡,和櫃臺前排隊等候的顧客聊天,他優雅的動作宛如在翩翩起舞。”他認為每一杯咖啡的創作完成不僅僅是一份“工作”的完成,而是一種“激情”的完美演繹。作為任何公司團隊中一員,員工由衷地欣賞每天經營的產品,知曉產品的優點,也洞悉它的不足之處,就能發現問題的癥結與改進的方向,在向顧客介紹產品時必然可以胸有成竹。顧客能夠從你的介紹中感受到你對產品的認知度與感情深淺,進而引發共鳴激活購買欲望;反之,假如自己對產品都不甚了解,顧客一問三不知,或者像沒有感情的機器人般給予機械的禮節性應答,那麽將會嚴重挫傷其購買興趣,顧客掉頭走人後你還指望他(她)會再次光顧嗎?

信任是贏得顧客忠誠的基石。舒爾茨認為,“消費者有一種渴望,渴望和他們信任、尊敬、欣賞的企業做生意;消費者都非常聰明,他們拒絕和那些沒有任何信任積澱的公司合作,也不會和那些在解決信任危機時敷衍了事的公司來往。”作者認為贏得顧客信任首先要打造品牌誠信、提供優質服務,其次是言出必行、踐行承諾,正像愛因斯坦所說 “成功的評論標準不應該只取決於短期利益,從道德上來講,是否能夠改善他人的生活同樣重要。”只有當顧客信任一家公司產品,才會放心去買並且持續眷顧,即使暫時不需要,也會口口相傳,吸引其他更多人去購買,誠信公司容易產生廣闊的人脈和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一旦顧客對某一產品喪失信心,產品將面臨無人問津困境。

星巴克深諳尊重文化。星巴克期望以發自肺腑的尊重贏得顧客的回饋尊重,進而形成公司經營共識。星巴克的品牌策略主管瓊-瑪麗·希爾茲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最想要的需求或渴望就是得到關註,希望有人關註自己、聆聽自己的心聲。星巴克能夠主動地從各個層面去關註顧客,聆聽顧客的心聲。”很多星巴克的顧客都會有共同感受:“以前我來星巴克,咖啡師會認出我,知道我愛喝的飲料,但是現在他們會叫我的名字,讓我感到自己很受歡迎。”尊重確實是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比如我們在逛商場或者超市時,有時甚至只是走進一間面積狹小的店鋪,如果近在咫尺的店員對我們視而不見,把我們當成空氣視為無物,我們立馬打消逛一逛的興趣,更別說購買商品;但是,假如店員滿面笑容迎上來,禮貌招呼後細心問我們有何需要,那麽跟前面的感覺無疑有天壤之別。再假如購買貨物因質量問題重新更換,而店家二話不說,立即兌現“三包”承諾及時處理,並且表示真誠的歉意,那麽這種尊重即讓顧客如沐春風,即便公司產品略有瑕疵,顧客也仍然樂意繼續上門。

星巴克除了在實體店與顧客建立真誠互動,還更加重視在移動世界中和顧客建立無處不在的聯系。除了在辦公室、家里和星巴克咖啡店,顧客在任何地方都可借助手機網絡連線星巴克。為了加強這種在線聯系,星巴克還設計出具有綜合性但操作簡單的移動付費和社交應用程序,顧客想要簡化支付程序,只需點擊“一鍵付款”,然後把手機交給咖啡師掃描即可。星巴克這種與時俱進做法,因為蘊含更多新鮮體驗,很是受年輕人歡迎,亦使它得以屹立於時代潮頭。

學會珍惜,方能於卓越輝煌時期居安思危,可保企業永續發展。作者表示,企業要學會珍惜來之不易的成功,永遠不要怠慢顧客,要在順境時想到滑坡乃至逆境,要能夠未雨綢繆長遠規劃。書中講述了未能學會珍惜的“負面教材”——寶麗來公司由盛而衰的事例,寶麗來公司從1937年開始創建,至20世紀70年代進入最輝煌發展時期,但“寶麗來的領導者在研發數碼相機時卻從來不重視和顧客的互動”,以致市場份額迅速下滑,最終於2001年被迫申請破產。本書也贊揚了星巴克“學會珍惜、一路向前”智慧行動:“重新設計店面、投資新咖啡機、創新產品、擴大數字網絡應用、實行獎勵計劃等”,尤其是時時註重傾聽顧客的要求、滿足顧客的心願。作者談的是經商,何嘗不是人生真理?那些辛辛苦苦歷盡艱難曲折,好不容易爬到一個令眾人仰視的高位者,假如學會珍惜,繼續保持本色,一路向前,人生可得善始善終;可是總有些人一旦攀越人生峰巔,就不免開始飄飄然以致忘乎所以,結果是爬得高摔得重,落得個悲慘下場,叫人唏噓不已。

作者充滿激情,貫註火熱的感情奮筆疾書,內容極富感染力。每一章開頭都引用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對各章節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作用;全書結構渾然一體,語言生動流暢;最令人稱道的是,星巴克領先之道所彰顯出的五大原則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任何行業及企業都能從中得到啟示。


——————————————————推薦分割線

編輯推薦:

成功就是愛你的顧客,愛你的產品,愛你的員工

《星巴克領先之道》是超級暢銷書《星巴克體驗》作者約瑟夫·米歇利的新作。在這本書中,他詳細闡述了星巴克成功的秘密——星巴克管理層卓越的領導力。

最精華的部分是,作者準確地總結出星巴克成功的五大原則:

用心體驗,充滿激情

將愛註入,讓信任流動起來

相互尊重,達成共識

建立廣泛聯結,讓人們息息相關

學會珍惜,一路向前

其中的每一條原則都傾註了作者對星巴克成功秘密的深入研究。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而星巴克之所以能夠從一個小咖啡館發展到全球最知名的企業,目前還在不斷擴張其規模,秘訣就在於星巴克的領導者始終深深根植於其使命:“激發和孕育人文精神,從每個人、每杯咖啡、每個街區開始”。星巴克堅持一切以顧客為中心,充分關心並尊重員工,不斷研發新產品,從內到外讓每一個員工和顧客發自內心地愛上星巴克。這就是成功所在。

讀完本書,相信每位讀者都會有這種感受:“我想去星巴克體驗一下!我想成為星巴克的一員!”

捧一杯紅茶拿鐵,我相信你會愛上這本書,愛上星巴克。

內容介紹:

星巴克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受推崇的品牌之一,它憑借自身的努力,從一個普通的小咖啡館一躍成為今日引領咖啡文化的大品牌——這一切都源於公司堪稱典範的領導力實踐。

本書作者約瑟夫•米歇利於2006年撰寫的《星巴克體驗》榮登《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及《商業周刊》等暢銷書排行榜。而這本《星巴克領先之道》則更加深入地解讀了星巴克公司內部領導力的秘密。通過本書,我們將了解到星巴克的成功始於它的使命,即“激發和孕育人文精神,從每個人、每杯咖啡、每個街區開始”。作者從領導力的視角出發,講述了星巴克的領導者如何在經濟低迷時期,堅持以顧客為中心、關心尊重員工的原則,不斷提供高品質的咖啡並研發新產品,利用創新與科技,帶領星巴克夥伴擺脫經濟困境並東山再起。

作者介紹:

約瑟夫•米歇利:美國著名資深企業顧問,重點研究企業,領導力以及辦公室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作為當代研究顧客體驗的領軍人物,米歇利每年要為各大公司員工演講大約60次。他還著有暢銷書《星巴克體驗》。

名人推薦:

《星巴克體驗》作者最新力作 全面解讀星巴克成功的秘密

約瑟夫深入探討了星巴克領導者的卓越領導力,包括在與顧客面對面建立聯系後如何充分發揮作用,如何利用互聯網開拓全球顧客市場,讓全世界都了解你的產品。

——約翰·橫山 派克魚場老板 著有暢銷書《讓魚飛翔》

你將從本書中了解到星巴克的領導者是如何獲得成功、如何在困境中努力奮起並從中吸取教訓的。本書能讓你有效規避很多商業風險。
                                          ——馬丁·林斯特龍 著有暢銷書《品牌洗腦》

文化就是一切。這本書情節緊湊,內容引人入勝,介紹了很多實用的方法和策略,讀者大可拿來即用,為自己的公司創造出一個充滿靈感和忠誠的氛圍。

——博恩·崔西 著有暢銷書《讓問題到你為止》

約瑟夫·米歇爾揭開了一個從西雅圖起家、僅有幾家咖啡店的小公司一躍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大公司之一的秘密。沏一杯咖啡,坐下來,細細品味本書。

        ——肯·布蘭查德,著有暢銷書《一分鐘經理人》

本書作者總結了霍華德·舒爾茨和他的團隊所奉行的原則,正是根據這些原則,星巴克為供應商、員工、顧客、股東和社區打造了一個充滿愛、尊敬與感恩的企業文化。”

——羅伯特·斯佩克特  暢銷書作者

本書闡述了星巴克取得成功的諸多關鍵因素。星巴克的激情文化讓企業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不但融入了當地文化,同時也賦予品牌強大的力量。

——約翰·蒂默曼  蓋洛普顧客體驗及創新高級策劃師

目錄:

前 言//iX

第1章 星巴克的魅力何在//1

原則1 用心體驗,充滿激情

第2章 激情是成功的秘訣//13

第3章 獨一無二的星巴克體驗//39

原則2 將愛註入,讓信任流動起來

第4章 在信任的寶庫中存款//67

第5章 尊重員工讓星巴克更成功//91

原則3 相互尊重,達成共識

第6章 假設普遍性:服務人類的統一真理//117

第7章 尊重,慶祝和定制:傾聽,創新,滿足當地、地區以及全球的需求//139

原則4 建立廣泛聯結,讓人們息息相關

第8章 通過技術加強聯系//165

第9章 通過與顧客建立情感聯結增強品牌效應//189

原則5 學會珍惜,一路向前

第10章 齊心協力//215

第11章 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237

第12章 建立真正的生活聯系//261

致 謝//267

前言:

在當今社會中,企業領導者面臨著各種各樣不斷變化的挑戰。例如,如何選擇既有能力又善交際,能夠為顧客提供難忘體驗的員工?如何引進人才、如何培訓,才能擁有具備完美服務的專業技能、對工作充滿激情的員工,進而一心為顧客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如何發揮科技的作用,提高而不是降低個人服務的質量?

如果你有幸任職於像麗思卡爾頓酒店或者星巴克這樣足跡遍布全球的大企業,並且擔任經理或者領導者的話,那麽你所面臨的挑戰就會更多。每到一地,你的產品和服務都要隨之做出相應的改善,以迎合當地的文化和顧客群。同時也要註意,一定要自始至終保持企業的卓越運營以及對現有客戶群的忠誠。

在約瑟夫·米歇利的每一本著作里,他都列舉了豐富的事例,闡述領導者在遇到上述機遇和挑戰時是如何采取行動的。這些例子不僅闡明了領導者是如何通過人文關懷創造高績效的,還對整個過程的分析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本書探討了星巴克努力為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打開市場,在提供一致的、有吸引力的、忠誠的顧客體驗的過程中,公司領導層都取得了哪些重大進步,並遭遇過哪些挫折。

我第一次見到約瑟夫·米歇利博士大約是在6年前。那時他已身兼多職,不僅是顧客體驗專家、商業顧問,還出書記錄麗思卡爾頓酒店的管理和文化。在那本書中,他介紹了我們對顧客永恒不變的承諾:在遍布27個國家的酒店或者度假村中,我們的員工都是“紳士和淑女”,我們必將以紳士和淑女的態度為我們有幸接待的每一位紳士和淑女(顧客)提供忠誠的服務。

作為麗思卡爾頓酒店的總裁,我一直都認為,一個公司的文化對於它的成功至關重要。在麗思卡爾頓酒店,我們努力滿足顧客的需求,並超越他們的期望,全心全意為顧客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精致的生活環境。對此我們從來不敢懈怠,一直努力尋找各種方法,預測顧客可能產生的需求和渴望,想顧客之所想,急顧客之所急,力求為顧客提供超出他們期望的高品質服務。這就是我們的酒店文化。每天,麗思卡爾頓酒店的紳士和淑女(包括我在內)都在認真地貫徹、執行這一文化。

美國作家M.斯科特·派克曾說過,我們應該“分享彼此的相似之處,贊美各自的不同點”。雖然麗思卡爾頓酒店和星巴克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但本書卻用很多經典事例告訴我們,不管我們從事何種職業,處於何種行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每個人都有能力改善產品質量,提高服務品質,增強顧客的情感體驗,美化社區,吸引社區積極參與。

最後,祝大家有一次愉快的閱讀之旅。

赫維·哈姆勒

麗思卡爾頓酒店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21

新加坡“臨終關懷”服務怎麽做:七成經費政府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5000.html

新加坡“臨終關懷”服務怎麽做:七成經費政府出

一財網 劉展超 2015-11-21 09:34:00

大約70%的費用由新加坡衛生部提供,20%-30%的費用由病患者和他們的家人來捐助,其他的資金來自於一些私人企業的捐款

“沒有人應該孤獨地離世……每一個人應該在臨死的最後時刻望著一張慈愛的臉”——特蕾莎修女。

在新加坡慈懷理事會(SINGAPORE HOSPICE COUNCIL,新加坡所有臨終關懷服務的協調結構)出版的《慈懷通訊》刊物上,上面的一段話經常被引用。

所謂臨終關懷(hospice care),是一種專註於在患者在將要逝世前的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內,減輕其疾病的癥狀、延緩疾病發展的醫療護理。通常由醫生、護士、心理師、社工和義工等多方人員組成的團隊提供特殊的緩和醫療服務,也包括對臨終者家屬提供身心慰藉和支持。

阿齊利·瓦蘭(Akhileswaran)醫生目前擔任著新加坡慈懷理事會的主席,他同時也是新加坡HCA慈懷護理機構(HCA Hospice Care)的總裁兼醫療總監。

HCA慈懷護理成立於1989年,是目前新加坡規模最大的居家臨終關懷護理機構。它旨在整合和促進新加坡的安寧緩和醫療,訓練醫生、護士、護理人員和誌願者,向公眾普及安寧緩和治療。

HCA慈懷護理開辦26年來,一共為新加坡超過5.5萬病患提供居家護理。現在每年為超過3700名病患提供免費的居家護理服務,通過減輕病患的痛苦及控制病征,病患可在無痛苦的情況下,安心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

就新加坡目前臨終關懷護理機構的運行情況,近日,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專訪了阿齊利·瓦蘭醫生。

免費服務

記者:目前新加坡的臨終護理機構都有哪些類型?

阿齊利·瓦蘭:目前提供的護理服務有三種:一種是上門訪問的家居式護理;第二是為可以來到護理中心的病人提供日間護理;第三種是讓病人留住看護的服務。

新加坡所有的醫院都有一個舒緩病痛的小組,照顧這樣的病人。醫院會提供醫療診治和護理,並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病床。新加坡的醫療系統以區域性的醫療系統為主,大的醫院之下有社區醫院,社區醫院之下有一些療養院和護理中心,療養院和護理中心下面是社區的一些服務,HCA慈懷就屬於社區服務。

記者:HCA慈懷主要為臨終的病人提供哪些服務?

阿齊利·瓦蘭:我們的服務包括提供病人心理上、社會上的需求。還包括培訓護理人員,還有提供貸款給患者進行裝修,因為照顧老人在家里需要一些特別的裝修。當然照顧病人不能只有一個人,我們有5個團隊,每個團隊有1名醫生,4名到5名的看護,1名醫藥社會工作者,還有一些誌願人士。

我們不僅提供一種有形的體育的活動,幫助他們能夠行動,也幫助他們參與社會互動,讓他們有所期待,而不是每天都坐在家里面。

許多人在參與日間活動之後,病情有所改進,原本醫生預測他們只有一年的壽命,結果三年四年之後還在這里活動,這的確是起了一定的作用。這種精神上的、社會上的誌願我們也延伸到家人,通過各個方面讓他們能夠更好的面對家里親人的情況。

我們提供的是完全免費的服務,不論年齡,不論種族,不論性別,甚至不論國籍,病人不用花一分錢。有些病患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他們來這里看病,病得太重,不能回家,就來這里,由我們免費照顧他們。

我們要盡全力把他們遭受的痛楚和折磨減到最低點。我們可以達到為患者解除90%的病痛的成就。我們在一年有3700多個患者,在這一年之中上門訪問40720次,從1989年成立以來一共看過55000名患者。目前我們中心有98位授薪職員,包括全職的和兼職的,誌願人士不包括在內。

記者:病人需要達到什麽標準才能接受免費服務?

阿齊利·瓦蘭:需要有醫生寫推薦信,證明壽命只剩下一年或者更少,所患的病是無藥可救的病。如果要留住的話,醫生給他們預測的壽命要少於3個月。我們定下這樣苛刻的條件,是因為我們資源有限,如果我們能夠增加我們病床的數目,這個期限可能會被延長。

大部分經費由政府提供

記者:HCA慈懷的經費主要來源於哪里?

阿齊利·瓦蘭:我們60%——70%的費用由新加坡衛生部提供的,20%-30%的費用由病患者和他們的家人來捐助,其他的資金來自於一些私人企業的捐款。我們也會主辦一些籌款活動,籌集經費。

因為我們免費的服務不是無條件的,所以我們定了兩個條件:病得很重,到了末期的病人,他們剩下壽命可能少於一年。

記者:誌願者主要從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阿齊利·瓦蘭:誌願者通過其他的方式,比如給他們煮飯,駕車接送病人,或者參加我們日間照料中心的其他活動。還有一些簡單的方式,比如有一些病患者很長時間沒有到美容院去過的,他們可以上門幫他們理發。

有的時候他們也提供一些照顧小孩子的服務,讓小孩子的父親母親有時間休息或者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一些年輕助理會到學校培訓學生來做一些誌願活動,還有一些職員人是會在行政工作方面幫我們做一些文書、文案的工作。

記者:中國有些企業,把對這些失能老人的居家護理,作為盈利的一種手段,您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阿齊利·瓦蘭:我的看法是,在美國的確有這樣的做法,就是以營利為目的提供服務,這樣的做法不是一個錯的做法,只要服務好,病人有能力去支付,要收費也無所謂,最終的目的是讓讓病人得到更好的結果。

這三種模式都是有可能的:一種是完全免費的;一種是保險制的,由保險公司來支付;一種是患者自己支付。

編輯:劉展超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218

微型氣候站,掌握辦公室天氣 關懷大氣系

2015-12-28  TCW

天晴轉得快 讓心情曬一曬太陽風車

四片極輕薄的金屬葉片排列玻璃球內,一面皆塗黑、一面保留原色,當它擱在窗邊受陽光照射,會緩緩轉動起來,照越久速度隨之加快,讓觀者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彷彿掌握一股神秘能量。太陽風車沒有噪音也不須額外電力,是一組適合擺入桌面的放空小物。它的靈感來自英國物理學家威廉?克魯克斯(William Crookes)在一八七三年的發明:克魯克斯輻射計(Crookes Radiometer)。最初用於測量電磁波,只要暴露在足夠的紅外線下(電磁波的一種),如太陽光和鹵素燈泡,當塗黑麵吸飽充沛熱能周圍產生熱氣流上 升,這時冷空氣適時補進,就會形成對流推動葉片。

溫度視覺化 百變的雪世界風暴柱

看似清澈如水的液體,一旦室內溫度降低便逐漸結晶,像雪花般悄悄落下,當溫度回升則恢復澄清狀態,這並非魔術技法而是化學反應,透過樟腦和純酒精溶液,與 硝酸鉀、氯化銨及蒸餾水相互作用形成。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十九世紀乘小獵犬號出海時,船長就使用風暴瓶(Storm Glass)來預測天氣。其實,它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只會回應當下氣溫高低,放在辦公室倒是另類的溫度計。悶熱時呈現大部分透明,隨著空調室溫降低慢慢 釋出大片晶體。如果結晶像雲霧般細緻,漂浮在液體上呢?就代表冷氣開太強啦!

文字 郭恆成 攝影 李明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07

勿忘關懷:活在都市邊緣 橋底過新年

1 : GS(14)@2015-02-22 12:57:32





■兩個家庭,露宿天橋底,面對「未知」的新年。



新春賀喜,在物質豐盛的今日,大家着新衫大魚大肉去舊迎新之時,我們身邊卻有許多被遺忘的人,過着不一樣的新年。以往在通州街橋底露宿的,大部份都是單身男子或年老婆婆。有人圍着聊天、有人攤在床墊上精神恍惚;這裏一片沉寂,跟橋面上燈火通明,商場大街篋來車往,人人忙着買新衫辦年貨形成強烈對比;巴基斯坦人來港幾十年,難以融入傳統新年節日,是因為食物上的食物成份不夠清晰;當你年尾大掃除,瘋狂丟垃圾興起之時,停一停諗一諗,手上的「廢物」也許還有更好的出路。記者:陳慧敏攝影:黃子偉、伍慶泉、譚建章、林栢鈞



■露宿者以薄木板及帆布搭成可以遮風擋雨的臨時居所。

隱形人‧越南船民不敢希望

「瞓街牧師」林國璋說,其實近年每年仍有約四百越南人偷渡來港,去年卻忽然暴增一千人,「上月天氣最冷之時,幾個家庭甚至拖着孕婦及三歲小孩,偷渡來到橋底露宿。午夜你會見到三歲小孩推着玩具在橋底跑來跑去,像個兒童樂園,說不出的詭異。」在越南,他們希望可隱形逃過黑社會的追捕;到這裏,他們卻被社會無視、遺忘而隱形。太太Dang Thi Hao跟丈夫陳光輝(Tran Quang Huy)本在越南擺小攤,得罪了收保護費的黑社會,小攤給敲爛,黑社會更揚言要追殺他們,陳光輝被打至重傷入院,老婆又大肚,聽親友流言說香港有「特赦」新政策,拿行街紙都能打工,即舉家逃到香港。被牧師叫做烏啄啄的Vu Thanh Thuy,生意失敗欠下巨債,拖着女兒逃到大陸,大陸的越南朋友卻說香港比大陸安全,讓她又急急腳逃到香港。過去有一起行動的義工埋怨林國璋,說他的幫忙只會引來更多人偷渡及露宿,林國璋一笑置之,「真係咁巴閉,我去越南選總統啦!邊有咁本末倒置?因為咁就無視他們的問題?」難民們需要連續七年身家清白才能拿到三粒星身份證。許多人因生活窮困犯案被抓,又要從頭再算。無三粒星,找不到工作、申請不到公屋,申請關愛基金又因來港超過兩年而不合資格。所謂難民福利,是每十天到難民公署挑罐頭及千多元的住宿津貼。不過只能直接由機構代為交租,沒有錢銀過手,實質上一無所有。跟橋底船民賀新年,原來「新年新希望」五字太遠太沉重,他們答得最多的是:「都冇得諗喇。」只求有地方瞓、老公有工作、孩子有書讀,畢竟今日唔知聽日事。





■逢周二晚,林牧師(右)都在橋底露宿,方便隔朝帶有需要的街友看醫生。

■兩母女拍照,鄭國雄及Tri Kien等左鄰右里都走過來「黐影」。一無所有,卻總算比在越南時多了笑容。

■鄭國雄十四歲時住在難民營,後被遣返。三個月前回港來到這裏,成了我們的繙譯。



薄木板為牆 圍床墊成家

講起越南的農曆新年,老人家見到小朋友就派利是,肥肉、醃菜、紅對聯,幡杆、爆竹、綠米糭都是新年必備的。現在爆竹被禁,午夜倒有煙花可放,一家人圍爐夜話,「平時鎮裏都沒人,新年夜就都回來了,村子裏特別多人特別熱鬧!總之比香港好玩。」一九九一年十四歲來到難民營,三個月前又再偷渡來港的鄭國雄,用他僅有的廣東話努力講着。抬頭,橋底下沒有牆,撿回來的薄木板、尼龍布跟膠banner圍着床墊,就是他們遮風擋雨的家。大家圍在中間的小木桌上嗑葵花子,分吃越南小店剛剛送來的香蕉。見我坐下,幾個人拿杯倒茶齊齊呷,聊天談笑,跑去找攝影師影相,倒是清爽開心。越南人過年,必吃糯米糭。四四方方的,內餡有豬肉、綠豆沙,吃時蘸點魚露,配蕎頭,親友同吃,當年貨相贈,表示一家人分享福祐,「就好似你們端午節食糭咁囉。」小商店才賣十元一隻,會買來過年吧?他們你眼望我眼,國雄說:「不知道啊,看到時誰找到散工做,賺到錢也許買來分囉。都住這裏(橋底)了,個個冇錢沒甚麼好想的啦。」一笑置之,繼續嗑瓜子。



■小孩子不怕生,總是扭來扭去博上鏡。

■簡單生活,有時他們會給牧師沏功夫茶,一聊就是凌晨三、四點。

■十六歲的陳輝華隻身來港,會說一點英語。



■星期二晚,林國璋還會派粥,都是鄰近粥店的婆婆贊助的。

■逢星期二,粥舖的婆婆都會為露宿者們煮粥,並平賣給牧師。

■午夜十二時,仍見小孩子在橋底玩撿回來的彈弓玩具,其實感覺詭異。



物資以外 更需要關心

好多人視探望露宿者為一項活動:今年聖誕探露宿者、明年去老人院、後年去孤兒院,一去不回頭。早前甚至有社工帶家長與小朋友到垃圾站撿食物,送給露宿者,以示惜食與關顧。林國璋說:「有人關顧已是感激,但這是『人』的工作,你不能今天拿起明天就放下,所以我只能專心做一個項目,其他的都顧不上了。如果你視大家為朋友,你只會拿食過覺得好味的食物跟大家分享。」林牧師希望這些露宿者們可以得到尊嚴,物資以外更重要的是關心、輔導與支援,七年間錯手犯案,回到橋底一留二三十年,最後死在橋底擺葬禮的大有人在,一切只是往復循環無間道。



■與牧師彈琴,成為孩子們星期二的遊戲。

■前陣子林牧師以八百元買了一部琴放在橋底。


■設計師義工為他們做了搖搖板及木單車。

綠國遺民 難明紅噹噹文化

巴基斯坦的新年在九月,他們會把家裏佈置成國旗上的綠色,到處派現金做利是、到親友家食飯拜年,而紅噹噹的農曆新年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年中最長的公眾假期。葵涌屏麗徑一帶,住了好多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人,這裏有「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少數族裔服務」,幫助他們融入本地社區。兩星期前屏麗徑就辦了「匠家。匠情。屏麗墟市」活動,有設計師團隊Beyond the wall同香港大學學生會建築學會,為幾個低收入的巴基斯坦家庭,利用回收木地板,為他們度身訂做新的小傢俬過新年,又有遊戲攤位換禮物,不過寫揮春的檔口拍烏蠅;在「認識世界新年食品」的攤位,小檔主秒挑本地賀年食品,竟是年糕、芒果糯米飯同尼泊爾餃子。「喂得一個啱,其他錯晒喎!」他抱頭儍笑,扮冇嘢逃之夭夭。





■揮春檔市況冷清,大抵紅色不是他們的幸運色吧。

■今年乜年呀?「羊年!」明年呢?「呃……」

■他們寫的揮春,字雖東歪西倒,卻代表着他們心中所願。





■以Ikea木椅拆件製成的木單車,將成為他們新年搶手玩具之一。







■用回收舊地板製成的小桌子,附滾輪,節省小房子空間。拉開剛好可給三兄弟玩耍做功課。





因着各種宗教、文化原因,幾十年來他們難在港式新年中參上一腳。訪問時我們煮了一鍋湯圓作點心,今年廿二歲、土生土長的Jovraid從未食過,Saqibb硬着頭皮試食,黐立立,皺起眉頭、額上鑿着個「怕」字,「街市賣的年糕、油角、煎堆,裏面好多都沒寫成份,我們向來都不敢吃,怕裏面加了豬油。」惟會趁機煮印度香飯Biryani(內含白豆蔻、月桂葉、山葵、香菜、荷葉),或到美孚巴士站的茶水間食咖喱斑腩飯,「想吃得跟平常不一樣,但只有這店新年期間也會營業。」巴基斯坦家庭比較講私隱,親族以外,朋友間最少要有十年交情才可以登堂入室,所以拜年都係唔使諗。最多去本地朋友家講聲「恭喜發財、身體健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26

鼠王芬為擦鞋做「紅絲」突然變關懷愛滋?

1 : GS(14)@2016-11-08 05:37:04

青年新政2名立法會議員游蕙禎和梁頌恆宣誓時一句「Refxxking of Shina」,觸動港府和親中人士神經,特首梁振英不惜借律政司入稟申禁令和司法覆核,阻止二人再宣誓;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更未待本港法院宣判,主動提出釋法,被指向法院施壓,遭不少人強烈質疑。惟建制派議員梁美芬竟帶頭在facebook轉用「紅絲帶」頭像,撐中央政府釋法,9小時內「成功爭取」1.1萬個網民給嬲。有網民「突破盲點」,指紅絲帶代表關懷愛滋病,恥笑梁用錯紅絲帶護航。【網民點睇】
Tang Ngai:紅絲帶係代表關懷愛滋病,唔好濫用絲帶ok?
William Liu Wai Lim:用乜X嘢facebook呀?用微博啦X你,邊X到愛國呀你?
Jonathan Cheung Ka Hei:鼠王芬,你喺facebook post呢張相,無用架!共狗爺們去不了facebook,無人賞識你嘅心機,做嚟把X咩!
Chu Hon Man:老翻大國真係老翻大國,過咗咁耐,都仲偷人哋絲帶嗰條橋。張圖又起晒格仔,妳每個月收咁多錢,跌少少出嚟畀人賺,整返張好啲架啦?仲要啲字唔同字型嘅,醜唔醜啊妳?
Worm Wong:美芬,工聯會的Photoshop班很適合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08/198268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70

Rosemary派飯關懷露宿者

1 : GS(14)@2016-12-01 00:01:32

Rosemary(左)與湛琪清(Jessica)昨日於尖沙嘴新太陽廣場出席「柏靈頓寶寶熊展覽活動」,Rosemary正計劃與朋友趁聖誕佳節派食物給露宿者,她說:「已經同酒店、餐廳傾緊,之前聖誕多數同老公去旅行,今年將留喺香港做慈善,回饋社會。」提到生B計劃,Rosemary指兩公婆也有傾談,卻未有行動。而Jessica明天27歲生日,她表示前晚表姐汪詩詩為她慶生,令她感動大哭。採訪:羅慧敏攝影:葉君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30/198494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679

【馮仁昭四圍超】吳岱融夫妻檔關懷愛滋

1 : GS(14)@2016-12-01 08:06:52

有二十幾年冇拍戲嘅鍾淑慧話想復出,之前佢同老公吳岱融幫「關懷愛滋」拍咗條名為《一場試鏡The Casting》微電影。鍾淑慧話:「都有一定程度緊張,有咁多年冇同香港觀眾見面。」不過身邊嘅吳岱融就搶答話:「唔會嘞,佢一直演緊我嘅女主角,而家都演得好自然。」拍戲都不忘打情罵俏。吳岱融嗰段就講佢去試鏡,應徵演一名知道自己感染咗愛滋病之後嘅反應,佢完美演繹出嗰種絕望同無助,短片聽日就會有得睇。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01/198508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849

【咪賴晒教育局】扭轉壓抑你都有份 今日去關懷學生啦

1 : GS(14)@2017-04-08 19:40:39

本來只是各自去做的小活動,最後得到很多人支持而成為一個大型活動。然而陳校長希望大家記得,漣漪效應可以讓事情變得極差,反過來,每人做一點小事,警醒自己的心,就會慢慢變好。



「基本上我找不到個單一的元凶。回頭看我們每個人都是元凶。」



復活假前的星期四及五(今明兩日),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校長,與一班教育界義工將辦一個全城關懷學生行動日。活動本來只想成班義工着埋一樣的T-shirt,在各自的崗位,宣揚要關懷學生的理念,用愚公移山的速度傳播開去。誰知越來越多人加入,發展成有展覽、有表演、有攤位的活動日。



活動今日(4月6日)開幕,到時會有五米高的巨型不倒翁,可讓小朋友跳到裏面跳彈床。

展覽後也會送到學校,不只鼓勵學生,還可給他們發洩打兩拳。

到時九龍公園廣場上將以五米高巨型吹氣不倒翁,以及150個七彩不倒翁為記,不是懶「正向」地鼓勵學生乜乜乜,而是要警醒每個人,扭轉壓抑的氣氛與單向價值觀。陳葒:「我們都希望這可成為一個特定的日子,像清明節般,不必誰來提醒,都會記得自我警醒,關顧、關心及同理身邊的學生。」覺得,時間、制度上的壓迫,讓整個社會幾代人,追趕着一樣的價值,忽略了每一個人的本質,其實都是共業,「首先我們要多元,包容地看待每一個學生。例如說這學生喜歡打乒乓球,如果你為了個成績而去扼殺他那方面的興趣或特長,逼他讀書考試,只會讓他放軟手腳。書不會讀得好,球又沒得打,失去成功感得不到動力,也無意思。」遇上SEN(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你怎麼催迫都沒用,何不讓大家放鬆,另覓出路。



150個白色半透明的不倒翁,就送到藝術家、學校與機構去,讓人自由創作。

有些還會放在展覽會場,任大家隨時寫鼓勵或發洩語句。

大家有甚麼事都說教育局造成,卻忽視了自己能做的。他認為,教育局最大的責任,是不能騰出老師的空間,制度讓教育空間蕩然無存,「以前我們畢業出來九十年代初,我對band5學生更頑皮都有,但我們有好多時間跟他打波,一起唱K,一起去麥當勞,一起去玩。好多的愛與關顧,都在這些空間體驗出來。」就算有少少空間,辦學者或家長又會想將之完全掌握,「老師有僅餘的空間,若能用來關顧學生,心理上的情緒上的當然好,但辦學者可能叫他去補習,那些成績好的再操練;你有一點空間你去派傳單吖去招生;你有一點空間或去搞別的無謂事情。你作為一個老師怎麼抗衡這樣的情況,你作為老闆對下屬怎樣;作為一個政府決策者你有冇理解呢方面;你作為一個家長對仔女如何;學生的責任如校園欺凌。這也是一個問題來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的。」


心態擺正 就能慢慢向好

不知何時開始,香港人似乎無時無刻都在比較,壓力無處不在,只能靠我們敏感地醒覺與改變。如好多媽咪送孩子上學,會組織WhatsApp群組,這些WhatsApp群組本來只是要交換消息,媽媽們會在group裏講,阿仔去哪裏哪裏補習,考到了甚麼成績,都是壓力,這是整體的不良的風氣。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思想言行,你一個皺眉,無意的一句:「阿邊邊個醒過你幾多?」你覺得只是口頭襌、是普通的戲言、小諷刺、是沒意思的話,孩子怎知道你有哪個意思?「多考慮孩子的感受,想爆發時,忍一忍,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出來。」漣漪效應令世界塞滿負能量,反過來,也可以,就是你的心時刻要有這個意識。當你察覺到問題,有向善的心,然後盡量調節,就會慢慢變好:「若你說,『我已對他們好好了,學生們卻沒回應。』那我們是否要多找專家,多上講座,多看事情去提升自己?這是我們想帶出的事。」《全城關懷學生行動日》@屹立不倒裝置展4月6日至4月7日10pm@色彩繽紛減壓夜4月7日5pm-10pm地點:九龍公園廣場記者:陳慧敏攝影:徐振國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07/199823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6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