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詩人富豪買冰島

2011-9-8  NM




○八年的金融海嘯差不多把冰島淹 沒,銀行瀕臨破產,貨幣大瀉,經濟崩潰。當地居民三年來不斷對抗跟氣候一樣的經濟嚴寒。就在這極地險境,五十五歲的中國富豪黃怒波,突然豪擲十六億港元投 資一塊等於香港四分一面積的冰島土地,宣稱要發展生態旅遊,打救這個北大西洋中的小島國。儘管編織了秀麗遠景,但黃怒波還是露出紅色倒影,其中宣部背景, 令國際輿論質疑大陸另有圖謀。筆名駱英的黃怒波喜愛作詩,今勻捲入國際風波,吟詩都吟唔甩。

英國《金融時報》上週二率先披露黃怒波計劃在冰島買地一事,質疑大陸另有計劃,引起國際關注。一夜成名的黃怒波從西藏拉薩趕回北京總部,上週五在旗下的中 坤大廈總部召開記者會。中坤總部的大堂擺放了六件大型的抽象藝術品,設計概念全部源自中坤董事長黃怒波的詩歌內容。當日近三十名記者在會場守候,國際媒體 佔大多數。本刊為唯一香港傳媒。黃怒波提早五分鐘到場,並準備了一百七十二頁的投影片細說從頭。他甫開場談笑一番:「我要跟大家道歉,我不是要躲起來,我 在拉薩未有上網。」早知國際傳媒衝着他背後的動機而來,黃怒波一開始便細數自己跟冰島的一段淵源。話說七十年代在北京大學攻讀中文系時,他的室友希約利 (Hjorleifur Sveinbjornsson)來自冰島。「那時候我很窮,他的母親給他打毛衣,又大又好看,他媽媽也給我打一件。去年我在冰島終於碰上他的媽媽,我的英 語不好,又不懂冰島語,看到她我只懂傻笑。」說時,牆上放出投影片,「像編織毛衣一樣,一針一線地編織友情」據《金融時報》報導,希約利的妻子曾任冰島前 外長,故穿針引線。

以詩會總統

接受過冰島人的情義,黃怒波在三十多年後突然要報恩。去年十月,他捐贈一百萬美元設立「中冰文化基金」,按十年計,每年在北歐五國、中國或日本舉辦詩歌 節,推廣文化活動。他率先打造「文化商人」形象,在冰島總統格里姆松(Ólafur Ragnar Grmsson)面前朗讀他的詩歌作品。他稱:「後來有個冰島朋友介紹我投資一個項目,我愛面子,便說:『好』。派副總裁去。」副總裁視察後,向他匯報指 投資的地方環境很好,但要一次過買三百平方公里。黃怒波也嚇了一跳,「我要的只是佔百分之一的牧場,其餘是原始地貌,但基於農戶跟政府在該地段都擁有產 權,沒有劃分,所以要一併買下。」他指整項投資要十六億元,包括買地六千多萬元,其餘十多億元會分期投資酒店、哥爾夫球場、小型觀光飛機等,以發展生態旅 遊。他打響如意算盤,「土地旁邊有兩個國家公園,連起來會成為歐洲最大的國家公園。」附近還有一個宏偉的代蒂瀑布(Dettifoss),他稱可以發展水 力發電,但瀑布下面有一條河流到海洋,對環境保育很重要。考慮到冰島着重保育,他自行放棄瀑布及河流權利。他澄清投資冰島,並非如外界所想,替中國擴張版 圖。「我沒有為國家戰略服務,那不是我的任務。」世界風光明媚的地方不少,但黃卻對冰島情有獨鍾。「我不喜歡歐洲,太美,太園林化。」。他讚得冰島「天上 有地下無」,連到來撐場的冰島駐華大使館大使柯絲婷(Kristin)也禁不住稱:「很久沒聽過有人這樣讚賞冰島了……相信黃先生一定未遇過冰島的火山灰 及未曾在該處過冬。」

黃怒波吼中地皮

黃怒波計劃買入的格里姆斯塔齊(Grimsstadir)位於冰島東北,遠離市區,於國內外均非旅遊熱點。若由首都雷克雅未克(Reykjavik)出 發,也要乘搭四十五分鐘的內陸機到阿克雷里市(Akureyri),然後再花近一個半小時車程才能到達。格里姆斯塔齊有一個廣闊的牧場,附近有一條氣勢磅 礡的代蒂瀑布(Dettifoss)、生態保育區A'sbyrgi國家公園,以及溫泉區(Myvatn)。

張羅資金

投資冰島將成為中坤集團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黃怒波堅稱:「自己想幹就幹,不會找戰略投資者,不會依賴銀行。」他表示只要賣掉手上一些物業,就有資金到 手。他旗下的中坤集團於九五年成立,在北京有一個四十三萬平方米(四百六十萬呎)的大型商場,位於三環的大鐘寺,另有一個住宅項目長河灣。據去年福布斯中 國富豪榜,黃怒波的個人資產約六十九億港元。他最得意並非房地產,而是生態旅遊的代表作黃山宏村。宏村是汪姓聚居地,有千多年歷史。由於其布局、建築具有 特色,中坤於九七年斥資重新規劃及保育村落,二千年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加上在宏村拍攝的《臥虎藏龍》在國際影壇上大放異彩,令宏村廣為世界認識,成 為旅遊熱點。現時門票每張一百零四元人民幣,每年為集團帶來過億元人民幣收入。儘管黃怒波表示可以出售部分地產項目套現,但翻查北京工商局的資料。中坤旗 下多家公司○七至○九年都出現虧損。負責大鐘寺廣場項目的中坤長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累積虧損近二億元人民幣。大鐘寺廣場位於北京三環,去年九月招租,記 者考察過,人流最旺是家樂福,其他商鋪十室九空,也有些鋪棄置了一些擺賣衣服,相信是租戶不再續租遺留下的。黃怒波在記者會上也承認要做旺廣場預計要七、 八年。而位於長河灣的住宅項目,鄰近交通大學,於○一年開始開發,大部分住宅單位已售罄,只餘鋪位收租,套現能力有限。

文革孤兒

黃怒波於五六年在蘭州出生,原名黃玉平,父母在文革中去世,十三歲成為孤兒。後來他看到黃河驚濤拍岸,於是改名為黃怒波。七七年大陸恢復高考,在寧夏做會 計的他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加入中宣部,晉升到幹部局處長,原本仕途一片光明,但九五年他毅然離開政府從商,希望開創事業證明自己的價值,於是創辦 北京中坤投資集團。中坤最初由北京房地產起家,至○五年他看到地產過熱,競爭門檻低,而人民消費提高,因此發展生態旅遊。版圖由新疆、西藏拓展至美國,由 度假酒店、藝術團到酒莊。他已在南加州開設分公司,並在洛杉磯近郊發展商業項目,又買入田納西州牧場。他強調中國人的經濟地位被看高一線,「我在美國買牧 場,人家出價比我高也買不到,因為銀行相信中國人有能力還錢。」黃怒波的興趣非一般富豪擁有:作詩。他以駱英的筆名出版過多本詩集。其中一個作品《都市流 浪集》有這一段:「這領帶像枷鎖栓我在都市的監房心兒在一座座大廈間流浪每一道日光又像冷漠又像渴望」,首位獲得日本現代詩歌大獎的中國詩人田原,指黃怒 波的作品特別有力度。「可能是他的個人經歷,對他有很大的推動力。」田原於○五年透過朋友介紹認識黃怒波。對於這位詩人富豪,田原說:「對駱英來說,可能 這是一種精神安慰。將內心的掙扎從詩作中表達出來。」

黃怒波發迹史

1956年生於蘭州,父親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自殺,後來母親亦於值班時煤氣中毒身亡,13歲成了孤兒。198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1至1990年 在中宣部工作,任處長、部黨委委員1995年4月離開政府從商,創辦北京中坤投資集團。1996至1998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獲EMBA學位2009至 2011年5月三度登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2010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161位,捐款3.04億元人民幣列入胡潤慈善榜14位。

探測軍事情報

黃怒波強調只是到冰島做生態旅遊的生意,但有分析認為是中國的戰略部署。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表示,「大陸對北半球環境、資源相對陌生,當然有興趣開 發。」他指大陸千挑萬選,找到一個與冰島有淵源的黃怒波,令整個交易也順理成章。為外國軍事雜誌撰文的軍事評論員孫振邦也指出,該地鄰近北約艦隊的航道, 對大陸有間接利益,「該處有很多高科技通訊,例如:水底監測站、衞星通訊等,大陸可以截取訊息方便跟進。」事件中最多批評來自歐洲國家,擔心中國在北大西 洋的戰略立足點。不過,大部分冰島報章未見對交易有反對聲音,甚至早已視黃怒波為冰島朋友。總統格里姆松已開聲撐黃怒波,並炮轟:「中國及印度對冰島施以 援手,但歐洲懷有敵意,美國則袖手旁觀。」但總統的首肯並非代表交易會水到渠成。駐英國的冰島記者Sigrún Davosdttir對本刊表示,總統可以有私人意見,但他沒有權力審批,最後由內政部決定。至於冰島市民,她指意見紛紜,「一部分很支持外來投資,另一 部分則感到被掠奪土地。」

等待真相大白

黃東估計,冰島面對經濟需要,只要不是損害國家利益,也有合作空間。孫振邦則指出大陸最後的用意,還要幾年後才能揭盅,「就好像大陸最近推出第一艘航空母 艦『瓦良格號』,九八年由一間澳門私人公司競投聲稱作商業用途,最終拖回大陸改裝為航空母艦。大陸對冰島的計劃,可能幾年後才會真相大白。」

黃怒波能否成為首位在冰島大興土木的華人,明年二月前會揭盅。他已跟冰島簽定備忘錄。此段時間要「過三關」。根據冰島規定,土地不能賣給歐盟以外的人,黃 怒波已準備在冰島註冊公司,董事會有三分之二為冰島或歐盟人士,並等候大陸及冰島政府審批。外國輿論會否激發起冰島人維護國土,就要看未來半年的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3

國票緊追冰島債 跟荷銀討44億

2013-01-14  TCW
 
 

 

記得二○○八年爆發的冰島金融危機嗎?冰島的銀行體系在一週內瓦解,台灣有十七家金融機構踩中地雷,買到相關結構型商品,曝險部位達新台幣二百零二億元。其後有十六家認賠了事,卻有一家持續追討,甚至跨海告狀索賠。

指控荷銀球員兼裁判

它是國票金控子公司國際票券(簡稱國票),在冰島金融危機發生前,國票透過荷銀買入SCDO(Synthetic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美元合成型擔保債務證券),卻誤踩冰島地雷四十四億元,該筆款項雖已攤提,但國票仍向荷蘭銀行(簡稱荷銀,後被澳盛銀行收購)台北分公司提出訴訟,官司已打三年多,迄今未判決。

國票現正準備跨海向荷銀倫敦分行所屬的主管機關投訴。

國票第一項質疑:荷銀扮演多重角色,有利益衝突。二○○六年八月,國票發行兩檔證券化商品,以一千五百萬元聘請荷銀台北公司擔任財務顧問。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指出,荷銀身為顧問,理應和國票利益與共,但國票事後發現,荷銀為國票設計的SCDO,交易對手竟是荷銀倫敦分行,等於球員兼裁判。

第二個質疑:荷銀擔任顧問,卻沒有中立挑選投資標的。丁予嘉表示,丹麥最大銀行丹斯克(Danske Bank)早在○六年三月就出具報告,對冰島債務危機提出預警;荷銀卻對冰島危機渾然未覺,甚至○六年六月,還把三家冰島銀行納入投資組合,導致國票權益受損。澳盛銀行表示,此訴訟案所牽涉的交易不在澳盛銀行與荷銀雙方同意移轉之資產及負債範圍內,無法評論。

這案例在業界引發討論。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林蒼祥認為,「金額這麼大,當初負責金檢的主管機關,甚至國票總稽核、簽證會計師,為何都沒有查出來?」過去歐美銀行經常把「金融毒牛奶」賣給亞洲,賣方有錯在先,但買方缺乏洞察力也是事實。此外,主管機關限制金融創新,壓抑從業人員專業提升力,也難辭其咎。國票若打贏官司將可認列虧損回沖,對投資人有利,但如何避免舊事重演,則是主管機關與金融業須面對的課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80

黃怒波再說冰島故事

2013-07-08  NCW
 
 

 

□ 本刊特派記者 李昕 發自巴黎6月下旬,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組織民企代表對比利時和法國進行訪問。代表團裡面有柳傳志、朱新禮、郭廣昌、馬蔚華、俞敏洪等企業家,也有吳建民等前外交官員,共40多人。6月25日的巴黎各大媒體,都有中國企業家的大幅報道。

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

長黃怒波一向能說。他在冰島買地建賓館也堪稱傳奇。2011 年起,他開始申請以800萬美元購買冰島300平方公里土地,被冰島政府拒絕。

《紐約時報》在今年3月一篇長文中,如此描述他要買的地塊: “早上11點,孱弱的陽光才剛剛照亮天空。雪季從9月開始,可能下到5月為止。 ”言及中國商人要在這裡建高爾夫球場的想法,在風雪里艱難站立的當地人笑著說, “在這裡打高爾夫很困難。 ”投資終究是投資,錢還是有人要的。產權所有者均已同意,舊冰島政府拒絕之後,六個冰島城市打算分塊購買這塊地,再集體出租給黃怒波的中坤集團。6月6日,黃怒波向冰島新政府的產業部再次遞交長期租地的要求。

6月25日,代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在巴黎資本峰會上發言時,黃怒波再說冰島故事。

“冰島故事,就是中國商人想‘走出去’的故事。你說,我買了地也不能搬出去,中國的海軍陸戰隊也不搬進來,為什麼不讓買?歐洲現在自身發展有問題,失業率高、產業陳舊。還不願開門! ”他說。

在全場的哄笑中,黃怒波繼續“控訴” : “中國知道冰島就三件事:火山爆發、國家破產和中國人買地。現在冰島中國遊客暴增,連賓館都訂不上,地價都漲了幾倍,還是不許我買。 ”

黃怒波是最受法國記者關

注的企業家之一。中國企業家代表團與法國總統見面後,路過記者群時,許多扛著攝像機的記者找黃怒波過去提問。

“他們就想拐著彎問中國

人來法國幹什麼,是不是要把法國買走?這市場經濟在法國,確實也需要再設計呀。 ”黃怒波說。話到最後,黃怒波嚴肅 起來: “三年前在美國抄底時買 了很多物業賺錢,五年後也會在巴黎、歐洲繼續找機會,發展旅遊和現代服務業。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19

紐約時報:探秘冰島比特幣礦區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4/57346.html

《紐約時報》網絡版周末刊登題為《探秘比特幣礦區》(Into the Bitcoin Mines)的文章,介紹了一家名為Cloud Hashing的比特幣挖礦公司近期的發展。這家公司已在冰島建立了龐大的比特幣“礦區”,並希望到明年2月占整個比特幣網絡計算能力的15%。不過,該公司也面臨著能耗成本及各國監管規定調整的風險。以下為文章全文:戒備森嚴的礦區冰島雷雅內斯巴(Reykjanesbaer),北極圈附近的熔巖平原。在這里,你能找到比特幣礦區。如果想進入這一礦區,你需要通過厚實的大門走進一個不起眼的黃色建築。在接受防彈玻璃後的保安登記之後,你還需要通過4道關卡,包括一個所謂的“捕人陷阱”。在這里,前方通道只有在後方大門關閉後才會打開。隨後你將進入礦區的中心。這是一個燈光通明的房間,其中有100多臺正在運轉的銀色計算機,每一臺都被鎖在機櫃里,並通過地板上的通風口灌入冷空氣降溫。這些計算機是挖掘比特幣的虛擬工人。這些工人並不揮舞鋤頭,而是安裝開源的比特幣軟件,每天24小時運行複雜的算法。如果搶在競爭對手前根據算法找到匹配的答案,那麽將可以從比特幣分布式網絡中獲得25個新比特幣。根據算法,比特幣網絡中共有2100萬個比特幣,而其中一半已被挖出。不過由於挖掘新比特幣的速度將越來越慢,因此整個挖掘工作可能將持續100年。近幾周,比特幣的稀缺以及投機者的狂熱情緒推動比特幣價格一度漲至1100美元。比特幣是不可見的貨幣,沒有得到任何國家政府的支持,只能作為投機工具或在線貨幣使用。不過,挖掘這些虛擬貨幣需要非常強大的真實世界基礎設施。冰島這一比特幣礦區的創立者、31歲的艾瑪紐爾・阿比奧登(Emmanuel Abiodun)表示:“在這里我們擁有一些印鈔機,我們不能冒風險讓別人獲得這些機器。”他說話的聲音蓋過了計算機的運轉噪聲。比特幣淘金熱過去幾個月,許多創業者都在以“淘金熱”的心態嘗試比特幣挖礦生意。這些人都堅信比特幣不會崩潰,盡管這一虛擬貨幣曾數次走到了崩潰邊緣。上周,中國政府部門宣布的監管規定導致比特幣價格一度跌破500美元。如果比特幣體系崩潰,那麽這些新計算機將完全失去作用。因為這些計算機是專為比特幣挖礦而訂制的。比特幣挖礦者對這一虛擬貨幣很有信心。他們認為,比特幣將成為一種廉價的新方式,在全球範圍內實現資金自由流動。不過,他們很少註意到比特幣當前已成為一種投機品。近期建立的這些比特幣礦區大多很註重保密。不過阿比奧登同意展示自己的礦區。阿比奧登是一名熱情的英國年輕人,曾任匯豐銀行駐倫敦計算機程序員。在供職於匯豐期間,他決定投資專用計算機,開展持續的比特幣挖礦生意。作為比特幣礦機的計算機能耗巨大,因此電力成本成為了比特幣挖礦能否賺錢的一個決定因素。在香港和華盛頓等地都有這樣的比特幣挖礦設備,不過阿比奧登選擇了冰島。在這里,地熱和水電資源豐富,電價便宜。與此同時,這一地區氣候寒冷,有助於礦機散熱。比特幣礦區的管理者甚至也不清楚比特幣挖礦的商業模式。赫爾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861

冰島海盜後裔 吞下台灣大藥廠!

2013-12-23  TCW
 

台灣第一宗外商來台購併藥廠案,出錢的買家,竟然是「維京海盜」!

十二月十六日,台灣五大學名藥廠之一的美時化學製藥,宣布明年將以新股私募的方式,轉讓超過六七%的持股給來自冰島的艾威群(Alvogen)公司,預計明年第二季完成。六十億元的購併雖然金額不大,卻創下台灣藥業史上,第一個被外商購併的先例。

因為此案,美時將走出南投的群山,用它擁有的台灣唯一通過歐洲、美國、日本查驗的藥廠為後盾,向國際市場叩門;在艾威群的資源傾注下,研發實力,銷售網絡也將瞬間擴大。

資本市場人士估計,美時目前市值超過六十億元,在入股結盟案執行後,將做為艾威群的亞太總部,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基地;艾威群也將協助其擴大產品線,跨足原本癌症用藥、減肥用藥以外的利基市場,不排除三、五年後的市值,將挑戰台灣學名藥龍頭安成藥業(目前市值,約新台幣三百億元)。

哈佛說他擁「致勝配方」九年讓小藥廠營收增百倍

這宗購併案的背後,是現年僅四十四歲、被哈佛大學形容有「致勝配方」(Winning Formula)的艾威群執行長羅伯.魏思曼(Robert Wessman)。他同時也是冰島自行車二十公里紀錄保持人。

二○○八年,哈佛商學院以他做為個案研究,文獻標題引用他的話:「我們是冰島人,我們不為積極進取而道歉。(We're Icelandic, we make no apologies for being aggressive.)」台灣人對他不熟悉,但在國際製藥業裡,他卻是不折不扣的傳奇。

他曾讓一家員工總數不到一百人的冰島小藥廠阿特維思(Actavis),短短九年裡,營收、員工人數膨脹一百倍,市場版圖從冰島擴增到全球四十多個國家。

當魏思曼在二○○八年主動請辭阿特維思執行長時,這家公司的營收已躋身全球第四大學名藥廠,如今排名更前進到全球第三大,市值新台幣八千二百四十億元,是安成的近二十七倍。

決勝關鍵在「購併」出手快狠準,每四個月一件

究竟,他的「致勝配方」為何?答案是不停的看公司,不停的購併。九年共執行二十六件成功的國際購併案,平均約四個月就有一件;他看過至少兩百家公司,只有十分之一被他挑中。購併的速度與成功率都超過國際業界平均,讓他「快、狠、準」的購併風格,在國際上不脛而走。

他以冰島人的剽悍風格自豪。冰島面積約是台灣的二.八倍,人口卻只有三十餘萬人、不到台北市的一三%;這裡,有超過一百三十座火山,土壤貧瘠,從來就不是上天鍾愛、流著蜜與奶的迦南之地。正因為資源匱乏,這裡成了古時維京海盜棲居地之一,他們剽悍勇猛,見到什麼就掠奪什麼。

一九六九年,魏思曼出生在冰島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裡,大學商學系畢業後捨棄了安逸的銀行工作,參與一家運輸公司的重整,不久後功成身退,轉往阿特維思藥廠。

他三十歲當執行長賭上家產,拯救破產公司

一九九九年阿特維思瀕臨破產,當公司兩派經營者激烈爭吵時,他大膽提出改造方案,以三十歲的年輕職員之姿,臨危接下執行長一職。

面對財務難關,他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悍然,捲入戰局。「我賭上了聲譽,還有我全部的家產,」他把自己的房子拿出來做擔保,讓銀行借款給公司,發給員工薪水並維持基本營運。公司的成敗,與這年輕人牢牢綁在一起。

「我來自這個產業之外,但這反而能讓我用全新、不設限(untainted)的眼光來看待他,」他回憶。他設定了大膽的目標,認為阿特維思必須採用激進的做法突破僵局,快速國際化,這包括了新市場的開拓,以及便宜又有效率的製造廠;當時,國際製藥業不熱中購併,他卻開風氣之先。

從小,魏思曼就展現了不服輸的性格,他熱愛柔道、滑雪及跑步,這類輸贏分明、競爭性很強的運動;就連這次到台灣,看著高鐵站約有三層樓高的樓梯,他也興致勃勃的挑戰同行的同事,「跑,看誰贏!」

在今年八月因為自行車意外而重傷前,他每年參加鐵人三項運動,是該年齡組的常勝軍,還是冰島自行車紀錄保持人。而他冰島辦公室裡最醒目的擺設,就是一台哈雷重型機車。

「我就是熱愛競爭!它一直存在我的基因裡。」流著維京祖先血液的魏思曼,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如此自我剖析。

要當一個學名藥廠的執行長並不容易,必須精準的在正確的時間、地點,拿出正確的產品,但只是第一步,他還必須搞定政府關係,以及購併帶來的後遺症。

塞爾維亞的一個購併案,煙硝味四起,最讓他印象深刻。當時這個國家進行內戰,他花了兩千萬歐元(約合新台幣八億元)購併一座工廠,但必須裁員兩百人以達到重整的目的,員工憤怒的聚集在工廠之外,早先他們已經炸掉了魏思曼底下一名主管座車,員工代表揮舞著槍,逼迫魏思曼立刻給個交代。

「我往外走向這群氣憤的員工,誠懇的、禮貌的向他們解釋,如果不這樣做,必須關閉整座工廠,所有人都會沒有工作。」他回憶,當地政府沒有提供任何的協助,最後全靠他自己搞定。

儘管生長於步調緩慢的北歐,他卻如亞洲人一樣工作勤奮,員工經常在半夜兩點接到他的電話,詢問業務進度。「他沒有在睡覺的,」艾威群亞太區商業運營副總裁史格瑞(Siegfried Gschliesser)打趣說。

他和每個區域的業務領導人一起討論、定出目標,就放手讓屬下用各種方式嘗試達到,他對遊戲規則不設限,但每週一定要追到更接近目標的新進度。所以,儘管他從不對屬下口出惡言,「光想到他要來審查進度,整個辦公室緊張得不得了。」艾威群醫藥暨法規處處長李淑惠說,「他不接受『不可能』、『做不到』這樣的答案。」

購併美國利基藥廠Amide就是一個例子,這個藥廠由家族世代經營,外界都認為它不可能出售,魏思曼與他們相識多年,也不得其門而入。但是當家族中的父親去世時,他靈機一動打電話給兒子,短短一天之內就敲定購併案,後來儘管有人以更高價企圖搶標,但賣家信守承諾,最後賣給一直不放棄的魏思曼。

就連二○○九年的職涯轉換,魏思曼抱持的,也是相同信念。當時阿特維思的業務蒸蒸日上,對他來說是舒適圈,但一家百年歷史的美國小藥廠、也就是艾威群的前身找上他,提供四成的持股做為誘因,希望他能夠複製先前的成功方程式,改造這家搖搖欲墜的小公司。(編按:魏思曼接手艾威群後,已將總部遷至冰島。)

「人們說,如果你做一件事情能成功一次,通常你第二次很難再成功,」魏思曼解釋,「所以,現在我覺得很有趣、很有挑戰性,很想知道我是不是能夠再成功一次。」四成的持股,讓他覺得這家公司彷彿是他新創的一般,但金錢的誘因只是其次,「我就是想知道我的能耐。」

他把焦點轉向台灣看上高本益比,複製購併潮

速度,是決定學名藥廠成敗的關鍵因素。學名藥是指原廠藥的專利到期後,以相似化合物製作的藥品;簡單說,就是與原廠藥效能相等、但價格更便宜的「分身」。

以全球最大學名藥市場──美國為例,第一個問世的學名藥,可享有一百八十天的獨賣期,這段時間就是它快速網羅通路、擴大市占的機會。

「我們曾經有過因為是第一個推出的學名藥,五年都保有五成左右的市占率,但是在少數僅僅落後幾星期的案例中,連續好幾年,市占率連五%都無法超越。」他解釋。

為了保持領先,他專找進入障礙特別高的產品,例如製程特別困難、原料取得不容易等;另一方面,艾威群採取自家開發,以及向外購併公司或藥品智財權(IP),雙管齊下的彈性做法,過去四年裡,投入超過兩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億元)購買智財權,產品種類也迅速擴張到兩百種以上,這樣的速度約超過業界平均的四成。

而如今,魏思曼這位冰島大買家,即將複製他過去的成功模式,並且把焦點轉移到台灣。

為什麼是台灣?其一,台灣資本市場給製藥業的本益比,高居亞太區之冠,安成藥業今年前三季每股虧損三.二四元,光靠即將取得藥證的美好願景,股價就約三百元;而台灣生技類股的市值也在六年內增四倍,目前超過五千九百億元。

其二,美時已經打入日本、中國市場,對二○○九年才重整、急著擴張市場的艾威群而言,是一條省力、省時的捷徑,至少可省下五年的開發期。

在台灣,艾威群另外已與五洲、永昕等三家製藥公司在生產方面結盟,明年入股美時之後,「我們會持續以友善、開放的態度,歡迎台灣聯盟夥伴的加入,尋找購併的機會。」

「不同於歐洲、美國,這些市場的學名藥競爭過度激烈,切入機會不多,亞洲並沒有很多的國際大學名藥廠在此著墨,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機會,」他認為,前幾年國際藥廠在歐美大行其道的購併風潮,即將搬到亞洲重演。

去年,艾威群入股南韓上市公司Kunwha製藥,同樣是取得五成以上(持股超過六八%,必須下市)的股權,建立在亞洲的生產據點,未來不排除與美時等轉投資公司,再做進一步的整併;此前,他才剛買下東歐最大的製藥廠,做為降低生產成本、切入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利器。

艾威群今年營收規模約為新台幣一百二十億元,距離魏思曼的豪語「二○一五年後躋身全球前十大學名藥廠」,仍有相當差距;但對於曾締造奇蹟的這位冰島人來說,這是另一個「更有趣的挑戰」,而不是遙不可及的虛幻目標,如今這個產業,就是他重振維京精神的最佳舞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85

曾遭金融危機重創 冰島如何實現複蘇奇跡

2008年下半年開始,一場始於華爾街的金融危機開始席卷全球。當時,所有關註的焦點都集中在美國身上。但實際上,危機跨越大西洋,令北歐小國冰島成為第一個遭受切實痛苦的國家。

2008年10月,冰島三大銀行在一周內相繼破產,股市暴跌95%,以歐元計算的GDP急劇下滑65%,絕大多數公司宣告破產,不少公司將業務轉移到海外。冰島也因此成為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30年來救助的首個發達國家。當時,約有三分之一冰島人考慮移民海外。

金融危機令冰島股市一瀉千里、三大銀行收歸國有、經濟損失高達GDP的9倍之多、負債超過GDP的7倍。當時有專家悲觀預期:冰島要走出危機必將以透支國家信用與幾代冰島人的幸福為代價。

然而,經濟驟然跌至谷底的冰島卻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通過一系列非傳統手段和措施迅速實現了複蘇,成就令世人矚目。今年7月23日,冰島商會發布年度經濟報告,稱國小人少的冰島曾是西歐最不發達國家,經過幾十年不斷發展,成為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之一。盡管2008年的經濟危機令冰島經濟經歷劇烈變化,但現在的冰島已經一步步走出危機。

2015年,冰島GDP增速為4%,通脹率僅為1.6%,失業率不到5%,政府預算已基本實現平衡。冰島的人均GDP早已在全球名列前茅,GDP量也回到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據冰島央行預測,2016年和2017年的經濟增速將達到4%——是歐元區和英國的兩倍。

冰島的欣欣向榮,和歐元區特別是希臘這樣深陷債務危機的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樣是在金融危機中遭到重創,希臘在接受了三輪救助之後依然債臺高築,債務占GDP比例高達180%,成為全球債務最重的國家之一。希臘民眾的生活也沒有太大改觀,失業率維持在23.3%的高位,為歐盟最高;經濟複蘇勢頭極為緩慢,2008~2015年間,除2014年為正增長外,其余年份皆為負增長。

現如今,冰島經濟在傳統的漁業、旅遊業和鋁業基礎上進行了多元化轉型,轉向可再生能源和信息技術,並大有再次騰飛之勢。

一個地理位置偏遠,人口僅32萬的北歐小國,只用了短短8年時間從谷底重新爬起,經濟增速甚至超出了美國、德國等世界或地區經濟的發動機,冰島是如何做到的?

從脫軌到正軌

首先簡要回顧一下冰島經濟發展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1881~1976年,冰島經濟主要依賴漁業。水產品占該國出口的90%以上。20世紀70年代中期,冰島將漁業資源私有化,並設定配額,且配額可以進行交易和借貸。

1996~2001年,在鋁冶煉等能源密集型行業的繁榮和漁業複蘇的推動下,冰島經歷了一段經濟增長期。冰島也在這段時期內成功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由單一傳統漁業經濟轉變為多元經濟。

2002年,時任冰島總理奧德松(DavidOddson)通過將Landsbanki和Bunadrabanki(以及後來的Kaupthing)兩家國有銀行私有化,在金融領域試驗了自由市場經濟,銀行業由此掀起了一輪快速私有化運動。

2003年,冰島三大銀行Kaupthing、Landsbanki和Glitnir總計持有的資產超過10億美元,相當於冰島GDP總量。到2008年,三大銀行所持有資產達到了GDP的800%。

2005年奧德松卸任總理,被任命為冰島中央銀行行長。《時代》雜誌後來稱其為“金融危機的25名罪魁禍首之一”。

2006年,冰島被評為全球第四快樂的國家。在“全球和平指數”中,冰島排名第一。

2007年,美國股市市值在三年半內增加了一倍,而冰島股市價值卻較2003年前大幅飛漲9倍,房地產價格上漲了兩倍,人均年收入近7萬美元,排名全球第五。冰島擁有的海外資產是2002年的50倍。

2001至2007年,銀行業資產在6年里增長了數十倍,冰島的銀行向海外發放了大量的貸款。在此期間,冰島國民經濟快速增長,GDP年均增長4%,2006年達7%。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冰島三大銀行Kaupthing、Landsbanki和Glitnir囤積的資產高達冰島GDP的14倍。

但是,金融危機爆發後,Glitnir難逃厄運,奄奄一息之時面臨被收歸國有的命運,但就在協議生效之前,Glitnir就已經宣布進入破產管理狀態。隨後冰島克朗迅速貶值。當年10月,Kaupthing、Glitnir和Landsbanki三大銀行接連破產。冰島銀行業全面崩潰,全國總共蒸發了1000億美元。

2008年10月,時任英國財政大臣達林(Alistair Darling)啟動了反恐法,凍結了冰島銀行在英國的資產。

2008年11月,冰島央行出臺了新的貨幣管制條例,禁止資本在未經許可的前提下進出冰島。同時,IMF批準了21億歐元的兩年期貸款。這是自1976年以來IMF首次向西方國家提供貸款。

2009年,反對政府處理金融危機方式的一系列抗議遊行演變成了暴動。冰島克朗繼續貶值,通脹率和利率開始飆升。

2012年3月,冰島提前償還了IMF五分之一的貸款,當年6月又償付了第二筆款項。一年後,冰島經濟逐漸步入正軌,GDP連續7個季度出現增長,失業率下降至5%以下。

到了2015年,冰島通脹率1.6%,實現1994年以來的最低值。1.9%的失業率(考慮季節調整因素為2.3%)為2007年以來最低水平。

2016年5月,冰島統計局預計2016年冰島經濟增長率將達到4.3%。由於私人消費和投資的強勁表現,預計冰島經濟將維持強勢增長,2017年為3.5%,2018~2021年平均增速為3%。

2016年6月,冰島財政部發布的2015年財政報告顯示,盡管2015年冰島財政支出超出當年預算,但由於財務投資收益及稅收增加,當年財政盈余依然達到200億克朗,相當於GDP的3.8%,較2014年增長464億克朗。

經濟複蘇不走尋常路

金融危機給冰島金融業帶來了毀滅性打擊:銀行短期融資來源枯竭、資本大量外逃,冰島克朗迅速貶值、通脹率一飛沖天。

雖然說銀行規模過大是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之一,但冰島卻用一種與歐洲國家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也是有悖於大部分經濟學家常識的方式做出應對——允許貨幣貶值。

對於債務水平已經不可持續的大銀行,冰島將其收歸國有,僅僅是救助了直接服務於國內經濟的那一部分業務。

冰島央行還收緊了貨幣政策。2009年,其政策利率曾經達到過18%的高位。今年8月24日,冰島央行才決定將利率從5.75%下調至5.25%,這是自2014年12月以來的首次下調。相較之下,英國、歐元區和美國的央行都將利率降低至接近於零的水平,另外還實施了量化寬松政策。

與彌漫於歐洲各國的緊縮背道而馳的是,冰島隨後又允許財政政策來緩解經濟和社會壓力。特別是,公共資金被用於緩解家庭債務。

緊接著,冰島祭出了“殺手鐧”,也是最具爭議的一個措施——在IMF的幫助下施行了嚴格的資本管制,禁止資本流出,也禁止個人購買外匯或外國股票。銀行債權人和其他國外投資者無法撤資。國內資金,包括養老基金在內,不能進行海外投資。

2007年至2010年間,冰島實際工資下降了11%,但冰島政府並沒有削減國家福利,而是提高了稅收。

此外,冰島還做了其他國家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把一眾銀行家關進了監獄。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曾反複提及,正是這些打破條條框框的政策讓冰島得以比受創更小的歐元區國家更早恢複元氣。

在今年上半年因隱藏海外資產醜聞而辭職的前總理貢勞格松的任期內,冰島經濟開始逐漸步入正軌。去年10月,冰島提前償還了IMF在2008年提供的一大筆救助款,資本管制措施也正在逐漸撤銷。

蹣跚了幾年之後,冰島經濟在2015年開始加速,今年的增長預期也相當強勁。而由於克朗貶值,遊客人數自2007年以來翻番增長。此外,冰島長期以來的支柱產業——魚類加工行業在過去10年增長了40%,實際工資也已經恢複到危機前水平。不平等和貧困現象有所緩解。

冰島因克朗貶值而產生的經常性賬戶盈余,以及收歸國有的銀行資產在經濟重新邁上增長軌道後重新擁有了價值,使冰島償還了大量的外國債務,剩下的債務,即便在撤銷資本管制後貨幣發生貶值的情況下,也已經降低到可控範圍之內。因為已經還清債務,且收入快速增長,冰島家庭和企業能夠承受更高的借貸成本。

外國投資者也正在被吸引回冰島。良好的增長前景和投資機會吸引了世界一流投資人的目光。冰島《晨報》5月19日報道,比爾·蓋茨將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投資建造酒店,選址毗鄰冰島國家音樂中心,投資約1.3億美元,預計將於2019年開業。

不過,盡管取得了整體性的成功,冰島目前的經濟並非毫無瑕疵。

上文提到的冰島商會報告也指出,雖然近年來冰島經濟保持了強勁增長,卻也面臨不少不確定性:一是解除資本管制後,冰島經濟在不斷上升的工資成本和貨幣升值的壓力下將何去何從;二是冰島是否能通過提升產能和出口實現經濟的長期增長。

包括農業、銀行業、漁業等眾多行業競爭不足導致的經濟效率低下,使冰島人的實際工資低於其他北歐國家,也使得工人工作時間更長、退休年齡延遲。2013年,冰島的單位工作小時國民收入(GNI per hour worked)為30美元,而丹麥為51美元。

單位工作小時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per hour worked)將創造一定程度收入所需的工作量納入考量,如此能夠比人均收入更好地衡量經濟表現。

資本管制備受爭議

在對冰島經濟複蘇奇跡的一片叫好聲中也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到現在為止,批評人士依舊抓著資本管制的把柄不放。他們認為,冰島的經濟複蘇只是一絲虛假的曙光。而論據是,冰島經濟的複蘇是在2008年11月出臺嚴苛資本控制背景下實現的。如果撤銷資本管制,將會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如果不撤銷,會造成相當嚴重的後果。

由於無法取出被管制的資金,國外投資者會變得絕望,由此導致的是,即便是銀行業之外的、值得投資的項目,冰島也難以再次借錢。批評人士表示,國內投資者手中的資金無處可去,便會湧入業已十分強勁的旅遊業和股市,催生大量泡沫,而如果泡沫破裂,會引發更多麻煩。

在實施8年之久的情況下,撤銷資本管制變得難以操作。悲觀主義者總是暗示說,一旦撤銷資本管制,國外資金將大量流出,一去不回頭,冰島經濟的童話將崩塌,冰島克朗將一路貶值。為了拯救匯率,利率會變得更高,從而扼殺投資,而通脹將有如脫韁野馬一般難以控制。

貢勞格松也曾明確表示:“資本管制的效果超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但顯然這並不是一種可持續措施。”

事實上,冰島的資本管制措施之所以能起效,是因為其背後有實體經濟在支撐。而冰島本身也願意以修複經濟為目的給自己下一劑猛藥。

IMF過去向來堅持自由資本流動是援助和複蘇的先決條件,但最近該組織也發布研究報告,肯定了動蕩國際資本流動大環境下資本管制對於維持經濟穩定的重要作用。

在如何看待資本管制這件事上,冰島本國和外國經濟學家之間存在著某種耐人尋味的分歧。保羅·克魯格曼和IMF都表達了對冰島資本管制的強力支持,但冰島國內的經濟學家們在這個問題上似乎不那麽熱情。

是什麽造成了這種差異?冰島大學經濟學教授阿諾松(Ragnar Arnason)認為,對於冰島資本管制的實際形式和具體實施,外國經濟學家實際上知之甚少,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冰島的經濟政策指手劃腳。

導致2008年10月冰島金融體系大崩盤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大量投資性資本湧入冰島國內,導致貨幣價值虛高,引發貿易赤字和外幣債務的大量累積。危機發生後,外幣支付體系隨即崩潰,匯率下跌25%。套利交易者手中持有的資金達到了GDP的40%,大家都擔心這些投資者中的絕大部分會想辦法離開冰島,從而令匯率進一步下跌。

因此,外國經濟學家眼中的資本管制類似於某種在短期內限制熱錢流入冰島的管控措施。然而,冰島所實施的資本管制更類似於上世紀50年代的資本管制風格,幾乎所有的貨幣交易都需要獲得央行的批準。

想要在國外進行投資的冰島企業也必須獲得央行許可,但很少會被批準。冰島公民如需出國旅行,同樣需要獲得政府許可,因為旅行需要兌換的外幣配額受到嚴格管控,要兌換外幣就首先需要獲得央行授權。想要移民國外更是不可能,因為資本管制,冰島公民無法將個人資產轉移到國外,在這種民主國家中不多見的措施下,冰島公民的人權甚至都有被無視的嫌疑。

阿諾松教授認為,冰島為外界熱捧的資本管制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首先,資本管制扭曲了資本的價格,導致大量資本流失。資本管制的長期結果是冰島工業競爭力的弱化,以及國內工業結構的扭曲。一旦資本管制撤銷後,這兩種扭曲都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和成本來進行結構性調整和修正。

其次,資本管制侵蝕了國內外投資者對冰島經濟的信任,導致貸款和投資出現較大的風險溢價。由此看來,資本管制並不僅僅有害於冰島經濟的長期健康,也不利於維持匯率的最初目標。

最後,資本管制將大量權力移交給政府,使得政府能夠在推行行業政策的同時,將好處給予少部分人。而即便是管制過程中完全避免了政治徇私行為,可能存在的權力濫用還是會引起民眾猜疑,從而損害社會的信任感和凝聚力。

至於IMF為何在如何處理冰島危機一事上拋棄了其一貫的自由資本市場原則,阿諾松教授認為可能的原因是,在經過審慎考慮之後,在冰島經濟和政治的特定背景下,IMF認為資本管制是當時退而求其次的應對之法。如此也說明,冰島的資本管制措施是一種“一次性事件”,其模式無法在其他地方進行複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63

對於冰島的“第二條腿”,中國人貢獻良多

“冰島雖然物價有點貴,但風景很美,空氣、水、人文環境都很好,是一個適合環島自駕的地方。”來自上海的張小姐在今年8月剛舉家去了冰島旅遊,她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說, “那里多地熱溫泉,地貌特征明顯,還有極光,都是別處看不到的景色。”

接著張小姐話鋒一轉,用惋惜的口吻地對記者表示:“聽說政府已經決定明年起控制旅遊人數,為環保,也因為接待能力有限。”

短短幾句話粗粗勾勒出了冰島旅遊業的現狀。

近幾年,蓋錫爾間歇噴泉、黃金瀑布、苔原地貌、極光等壯麗的自然景觀使冰島成了全球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據冰島Arion銀行9月發布的研究報告,冰島旅遊業發展迅猛,遊客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預計2016~2018年外國遊客人數分別為170萬、220萬和250萬人次,達到2010年的五倍以上。

近年來中國赴冰遊客也增長迅速。據《冰島評論》報道,2015年前往冰島旅遊的中國遊客超過48000人,同比增長近一倍,占當年外籍遊客總人數的3.8%,而五年前該數字為1.1%。2016年僅1~4月,中國遊客赴冰人數同比增長68.6%。

冰島經濟的“第二條腿”

只有32萬人口的冰島,每天卻要接待3萬人次的遊客。它因此也是世界上遊客/居民比例最高的國家。

這些絡繹不絕的遊客是冰島的救星。2008年,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全部倒閉,經濟陷入重重危機,但旅遊業很快就強勢崛起,將冰島經濟從水深火熱中解救了出來。

冰島商會8月發布的報告稱,過去五年里,冰島經濟增長幾乎全部依賴旅遊業,其他行業則均陷入停滯甚至萎縮。

報告指出,2011~2015年,冰島出口增長900億冰島克朗(約合6.8億歐元),旅遊業成為增長的主要來源。僅2011年,冰島旅遊業出口額就占出口總額的21%,2012年更是升至31%。此外,冰島引資水平降至歷史低點,低於周邊國家的平均值,而幾乎所有資本都投向了旅遊業。

著名旅遊景點藍湖的首席執行官格里莫·賽蒙松(Grimur Saemundsson)說,旅遊業本是冰島經濟體中的“小兄弟”,現如今,它已經成為該國最大、最活躍的出口部門,而且遙遙領先。

當前,旅遊業占到冰島出口總額的約1/3。有賴於旅遊業帶來的外匯收入,冰島終於能解除危機時期實施的資本管制。

冰島本地放貸機構Islandsbank稱,過去5年中,冰島逾1/3的新增就業來自旅遊業,新車銷量中有一半的去向是租車公司。

面對旅遊業的興旺發達,冰島財長貝尼迪克松(Bjarni Benediktsson)說,冰島經濟終於“有了第二條腿”,意指繼漁業之後,旅遊業成了該國的又一支柱產業。他坦言,旅遊業確實面臨挑戰,但“能有這些問題都是好現象——從某種角度講,這些都是成功的煩惱。”

繁榮下的隱憂

財長貝尼迪克松所說的“煩惱”包括,道路狀況堪憂,基礎設施負擔過重,住宿不足,以及旅遊業管理不善導致的民怨沸騰。

在蓋錫爾間歇噴泉和黃金瀑布兩個景區,巴士和汽車可以免費停車,到此處旅遊的外國觀光客都不用繳納入境費。大量租車給冰島各地的道路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就在去年聖誕節後,一名遊客在一座單行道橋上與迎面而來的汽車相撞,並在事故中喪生。

業內外人士都將問題歸咎於政府監管不力。冰島不對遊客征收入境費;雖有過夜住宿稅,但征收並不嚴格,而且稅率很低,只有每晚100冰島克朗(約合人民幣5元)。

近五年來,遊客數量年增長率都在20%以上,今年的增長率預計達到37%。“不對遊客征稅,我們犧牲了多少東西?這里的道路都已經險象環生了。”海盜黨議員阿斯塔·赫爾格多提爾(Asta Helgadottir)說。

雷克雅未克律師卡特琳·奧茲多提爾(Katrin Oddsdottir)說:“這是政府失職。局面已經不受控制。政府的態度好像是,我們總共只有32萬人,憑什麽要為200萬人修路?”

另一個問題是住宿。起重機在雷克雅未克俯拾即是,酒店建設的激增從中可見一斑。但酒店房間的增速依然趕不上旅遊業的發展。Airbnb民宿分擔了部分壓力,在首都地區,Airbnb的房源數量在2015年翻了一番,達到2700個。

人們開始擔憂,旅遊業繁榮或對首都居民帶來社會與經濟方面的不利影響。“樓房被整棟整棟地買走。(普通人)要想買得起一套公寓,那簡直是天方夜譚。”赫爾格多提爾說。

泡沫要破裂?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冰島旅遊業的迅猛增長和監管不力,也讓冰島人再一次嗅到了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氣息。

“泡沫就要破裂了。雷克雅未克的氣氛越發像是金融危機前夕那種感覺了。但我們也無能為力。”酒店經理斯諾里·瓦爾松(Snorri Valsson)說。他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管理著一家精品酒店。

冰島人擔心,好日子隨時可能戛然而止:可能是火山爆發,切斷前往冰島的空中交通路線;也可能是冰島克朗走強,導致冰島旅遊過於昂貴;或者,旅遊業的高速增長難以為繼。

冰島經濟學家索瓦爾多·吉爾法松(Thorvaldur Gylfason)說:“有太多的跡象顯示,2007年的歷史又在重演,我們沒有吸取任何教訓。”

冰島央行行長古德蒙松(Mar Gudmundsson)表示,他正在密切監視相關風險,尤其是銀行業對旅遊業的風險敞口,但到目前為止,他並不是特別擔心。他表示,未來某個時候,這可能會導致經濟回調或衰退,但不一定會制造金融危機。

相比於當初銀行業在危機爆發前的不可一世,旅遊業內並沒有什麽貪得無厭的大企業。冰島旅遊委員會主席阿特拉多提爾(Olof Yrr Atladottir)表示,很多新企業規模都比較小。經濟學家吉爾法松則認為,旅遊業的興起還能弱化冰島漁業“寡頭”的控制力。

當被問及要如何迎戰泡沫破裂時,酒店經理瓦爾松回答說:“多賺錢,趁現在還有錢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52

金融危機噩夢遠去 冰島宣布結束資本管制

據BBC報道,周日冰島宣布將從下周二(3月14日)起結束所有針對公民、企業及養老基金的資本管制措施。

2008年金融危機使冰島銀行體系迅速瓦解,三大銀行Kaupthing、Glitnir和 Landsbanki全部破產,並欠下高達850億美元的債務,貨幣冰島克朗大幅貶值。冰島政府被迫接管三家銀行,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幫助下采取資本管制措施限制資金從冰島自由流動。

如今冰島政府認為本國經濟恢複比較充分,外匯儲備有所回升,銀行業發展迅速,金融危機期間背負的債務大部分已經償還完畢,可以解除相關旨在維護貨幣及經濟穩定的管制措施。隨著資本管制解除,冰島也將重新回歸國際金融市場。

去年10月冰島央行已經發布外匯修正法案,大幅放寬了針對家庭及企業的資本管制,便利外匯交易和資本跨境流動。冰島金融與經濟部長約翰內松(Benedikt Johannesson)表示,冰島逐步謹慎的放寬資本管制得到了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冰島經濟目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今年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冰島政府隨後將成立專門小組調整相關貨幣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62

冰島否決中國商人買地建度假區

1 : GS(14)@2011-11-27 14:13:2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838515
黃怒波 8月向冰島提出買地申請,擬花 10億冰島克朗(約 6,468萬港元)購買東北部一片 300平方公里未發展土地,投資 15.6億港元打造成一個擁有酒店、高球場及歐洲最大自然保護區的度假設施。該塊土地佔冰島國土面積 0.3%。
計劃獲冰島總理及經濟部歡迎,商務部長奧德納松( Arni Pall Arnason)也指這宗投資「不會威脅冰島利益」。但內政部長約納森( Oegmundur Jonasson)前天正式否決申請,指以往從未有外國人獲准購買這樣大面積的土地,現行法例也不允許,如果批准申請,將會開了先例,令冰島法律變成一紙空文。他強調這是最後決定,不容上訴。
2 : GS(14)@2011-11-27 14:14:00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7503[/realblo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43

冰島破產 前總理罪成毋須受罰

1 : GS(14)@2012-04-26 00:18:1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278623
147.42萬訟費用公帑

66歲的哈爾德,是全球首位因金融海嘯而遭刑事檢控的國家領袖。他本被判處理金融危機不力罪成,另疏忽瀆職三項罪名不成立。他之前一直否認控罪,只承認當時危機意識不足,他聞判後更指今次判決是一次政治判決,他準備向歐洲人權法庭上訴。儘管如此,他毋須受罰,更諷刺的是, 18.9萬美元( 147.42萬港元)訟費由政府用公帑支付。
金融海嘯不止差點送哈爾德入獄,到今天餘波未了,令歐洲領袖一個個倒下,除了競選連任勢危的法國總統薩爾科齊( Nicolas Sarkozy)外,最新一個是荷蘭首相呂特( Mark Rutte)。荷蘭執政聯盟一直矢言嚴守歐盟國家赤字不能超出 GDP的 3%,但各黨派就減赤的談判破裂,右翼新自由黨退出聯盟,呂特終於前天宣佈請辭。
薩爾科齊和呂特都是德國總理默克爾( Angela Merkel)厲行財政緊縮政策以化解歐債危機的盟友,若失去兩個盟友,歐盟在債務危機下更顯動盪。
債務危機陰霾不散,苦的始終是民眾。深受赤字問題困擾的意大利,前天有六名登山徑前職員,冒死攀入活火山維蘇威火山口內,抗議政府削減經費令他們失業。他們坐在火山口下約 10米岩石,觸目驚心,表明要等到政府滿意答覆才會離開。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英國《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9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