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冰島海盜後裔 吞下台灣大藥廠!

2013-12-23  TCW
 

台灣第一宗外商來台購併藥廠案,出錢的買家,竟然是「維京海盜」!

十二月十六日,台灣五大學名藥廠之一的美時化學製藥,宣布明年將以新股私募的方式,轉讓超過六七%的持股給來自冰島的艾威群(Alvogen)公司,預計明年第二季完成。六十億元的購併雖然金額不大,卻創下台灣藥業史上,第一個被外商購併的先例。

因為此案,美時將走出南投的群山,用它擁有的台灣唯一通過歐洲、美國、日本查驗的藥廠為後盾,向國際市場叩門;在艾威群的資源傾注下,研發實力,銷售網絡也將瞬間擴大。

資本市場人士估計,美時目前市值超過六十億元,在入股結盟案執行後,將做為艾威群的亞太總部,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基地;艾威群也將協助其擴大產品線,跨足原本癌症用藥、減肥用藥以外的利基市場,不排除三、五年後的市值,將挑戰台灣學名藥龍頭安成藥業(目前市值,約新台幣三百億元)。

哈佛說他擁「致勝配方」九年讓小藥廠營收增百倍

這宗購併案的背後,是現年僅四十四歲、被哈佛大學形容有「致勝配方」(Winning Formula)的艾威群執行長羅伯.魏思曼(Robert Wessman)。他同時也是冰島自行車二十公里紀錄保持人。

二○○八年,哈佛商學院以他做為個案研究,文獻標題引用他的話:「我們是冰島人,我們不為積極進取而道歉。(We're Icelandic, we make no apologies for being aggressive.)」台灣人對他不熟悉,但在國際製藥業裡,他卻是不折不扣的傳奇。

他曾讓一家員工總數不到一百人的冰島小藥廠阿特維思(Actavis),短短九年裡,營收、員工人數膨脹一百倍,市場版圖從冰島擴增到全球四十多個國家。

當魏思曼在二○○八年主動請辭阿特維思執行長時,這家公司的營收已躋身全球第四大學名藥廠,如今排名更前進到全球第三大,市值新台幣八千二百四十億元,是安成的近二十七倍。

決勝關鍵在「購併」出手快狠準,每四個月一件

究竟,他的「致勝配方」為何?答案是不停的看公司,不停的購併。九年共執行二十六件成功的國際購併案,平均約四個月就有一件;他看過至少兩百家公司,只有十分之一被他挑中。購併的速度與成功率都超過國際業界平均,讓他「快、狠、準」的購併風格,在國際上不脛而走。

他以冰島人的剽悍風格自豪。冰島面積約是台灣的二.八倍,人口卻只有三十餘萬人、不到台北市的一三%;這裡,有超過一百三十座火山,土壤貧瘠,從來就不是上天鍾愛、流著蜜與奶的迦南之地。正因為資源匱乏,這裡成了古時維京海盜棲居地之一,他們剽悍勇猛,見到什麼就掠奪什麼。

一九六九年,魏思曼出生在冰島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裡,大學商學系畢業後捨棄了安逸的銀行工作,參與一家運輸公司的重整,不久後功成身退,轉往阿特維思藥廠。

他三十歲當執行長賭上家產,拯救破產公司

一九九九年阿特維思瀕臨破產,當公司兩派經營者激烈爭吵時,他大膽提出改造方案,以三十歲的年輕職員之姿,臨危接下執行長一職。

面對財務難關,他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悍然,捲入戰局。「我賭上了聲譽,還有我全部的家產,」他把自己的房子拿出來做擔保,讓銀行借款給公司,發給員工薪水並維持基本營運。公司的成敗,與這年輕人牢牢綁在一起。

「我來自這個產業之外,但這反而能讓我用全新、不設限(untainted)的眼光來看待他,」他回憶。他設定了大膽的目標,認為阿特維思必須採用激進的做法突破僵局,快速國際化,這包括了新市場的開拓,以及便宜又有效率的製造廠;當時,國際製藥業不熱中購併,他卻開風氣之先。

從小,魏思曼就展現了不服輸的性格,他熱愛柔道、滑雪及跑步,這類輸贏分明、競爭性很強的運動;就連這次到台灣,看著高鐵站約有三層樓高的樓梯,他也興致勃勃的挑戰同行的同事,「跑,看誰贏!」

在今年八月因為自行車意外而重傷前,他每年參加鐵人三項運動,是該年齡組的常勝軍,還是冰島自行車紀錄保持人。而他冰島辦公室裡最醒目的擺設,就是一台哈雷重型機車。

「我就是熱愛競爭!它一直存在我的基因裡。」流著維京祖先血液的魏思曼,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如此自我剖析。

要當一個學名藥廠的執行長並不容易,必須精準的在正確的時間、地點,拿出正確的產品,但只是第一步,他還必須搞定政府關係,以及購併帶來的後遺症。

塞爾維亞的一個購併案,煙硝味四起,最讓他印象深刻。當時這個國家進行內戰,他花了兩千萬歐元(約合新台幣八億元)購併一座工廠,但必須裁員兩百人以達到重整的目的,員工憤怒的聚集在工廠之外,早先他們已經炸掉了魏思曼底下一名主管座車,員工代表揮舞著槍,逼迫魏思曼立刻給個交代。

「我往外走向這群氣憤的員工,誠懇的、禮貌的向他們解釋,如果不這樣做,必須關閉整座工廠,所有人都會沒有工作。」他回憶,當地政府沒有提供任何的協助,最後全靠他自己搞定。

儘管生長於步調緩慢的北歐,他卻如亞洲人一樣工作勤奮,員工經常在半夜兩點接到他的電話,詢問業務進度。「他沒有在睡覺的,」艾威群亞太區商業運營副總裁史格瑞(Siegfried Gschliesser)打趣說。

他和每個區域的業務領導人一起討論、定出目標,就放手讓屬下用各種方式嘗試達到,他對遊戲規則不設限,但每週一定要追到更接近目標的新進度。所以,儘管他從不對屬下口出惡言,「光想到他要來審查進度,整個辦公室緊張得不得了。」艾威群醫藥暨法規處處長李淑惠說,「他不接受『不可能』、『做不到』這樣的答案。」

購併美國利基藥廠Amide就是一個例子,這個藥廠由家族世代經營,外界都認為它不可能出售,魏思曼與他們相識多年,也不得其門而入。但是當家族中的父親去世時,他靈機一動打電話給兒子,短短一天之內就敲定購併案,後來儘管有人以更高價企圖搶標,但賣家信守承諾,最後賣給一直不放棄的魏思曼。

就連二○○九年的職涯轉換,魏思曼抱持的,也是相同信念。當時阿特維思的業務蒸蒸日上,對他來說是舒適圈,但一家百年歷史的美國小藥廠、也就是艾威群的前身找上他,提供四成的持股做為誘因,希望他能夠複製先前的成功方程式,改造這家搖搖欲墜的小公司。(編按:魏思曼接手艾威群後,已將總部遷至冰島。)

「人們說,如果你做一件事情能成功一次,通常你第二次很難再成功,」魏思曼解釋,「所以,現在我覺得很有趣、很有挑戰性,很想知道我是不是能夠再成功一次。」四成的持股,讓他覺得這家公司彷彿是他新創的一般,但金錢的誘因只是其次,「我就是想知道我的能耐。」

他把焦點轉向台灣看上高本益比,複製購併潮

速度,是決定學名藥廠成敗的關鍵因素。學名藥是指原廠藥的專利到期後,以相似化合物製作的藥品;簡單說,就是與原廠藥效能相等、但價格更便宜的「分身」。

以全球最大學名藥市場──美國為例,第一個問世的學名藥,可享有一百八十天的獨賣期,這段時間就是它快速網羅通路、擴大市占的機會。

「我們曾經有過因為是第一個推出的學名藥,五年都保有五成左右的市占率,但是在少數僅僅落後幾星期的案例中,連續好幾年,市占率連五%都無法超越。」他解釋。

為了保持領先,他專找進入障礙特別高的產品,例如製程特別困難、原料取得不容易等;另一方面,艾威群採取自家開發,以及向外購併公司或藥品智財權(IP),雙管齊下的彈性做法,過去四年裡,投入超過兩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億元)購買智財權,產品種類也迅速擴張到兩百種以上,這樣的速度約超過業界平均的四成。

而如今,魏思曼這位冰島大買家,即將複製他過去的成功模式,並且把焦點轉移到台灣。

為什麼是台灣?其一,台灣資本市場給製藥業的本益比,高居亞太區之冠,安成藥業今年前三季每股虧損三.二四元,光靠即將取得藥證的美好願景,股價就約三百元;而台灣生技類股的市值也在六年內增四倍,目前超過五千九百億元。

其二,美時已經打入日本、中國市場,對二○○九年才重整、急著擴張市場的艾威群而言,是一條省力、省時的捷徑,至少可省下五年的開發期。

在台灣,艾威群另外已與五洲、永昕等三家製藥公司在生產方面結盟,明年入股美時之後,「我們會持續以友善、開放的態度,歡迎台灣聯盟夥伴的加入,尋找購併的機會。」

「不同於歐洲、美國,這些市場的學名藥競爭過度激烈,切入機會不多,亞洲並沒有很多的國際大學名藥廠在此著墨,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機會,」他認為,前幾年國際藥廠在歐美大行其道的購併風潮,即將搬到亞洲重演。

去年,艾威群入股南韓上市公司Kunwha製藥,同樣是取得五成以上(持股超過六八%,必須下市)的股權,建立在亞洲的生產據點,未來不排除與美時等轉投資公司,再做進一步的整併;此前,他才剛買下東歐最大的製藥廠,做為降低生產成本、切入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利器。

艾威群今年營收規模約為新台幣一百二十億元,距離魏思曼的豪語「二○一五年後躋身全球前十大學名藥廠」,仍有相當差距;但對於曾締造奇蹟的這位冰島人來說,這是另一個「更有趣的挑戰」,而不是遙不可及的虛幻目標,如今這個產業,就是他重振維京精神的最佳舞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