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山東海龍短融:坐等兜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24/100360437_all.html

 山東海龍短融券可能違約,這對於債權人來說早已不是新聞。不過,他們堅信,會有人「兜底」。

  2012年2月15日,聯合資信急忙將山東海龍(000677.SZ,ST海龍)短融券(下稱海龍短融)評級下調至「C」級,這是自「福禧事件」後首例被評為C級的短融券。

  聯合資信報告中給出的降級理由為:還本付息能力很低,違約風險較高。山東海龍主體信用等級由「BB+」下調至「CCC」,短期融資券「11海龍CP01」的信用等級由「B」下調至「C」。

  「市場上持有海龍短融的人,都相信地方政府會出面解決。」一位債券市場資深人士坦言。

  山東省濰坊市國資委辦公室的一位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市政府金融辦已經聯合有關部門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一起處理海龍的事情。」

  2010年年報顯示,山東海龍已經巨虧4.08億元,包括在逾20家銀行內的總負債超過3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和長期借款分別高達2.42億元和9.55億元,償付能力堪憂。

  但是在明知業績差、償債能力低的情況下,山東海龍的短融券發行順利。「發的時候就被認為是爛券,但投資人都相信國企有地方政府兜底,不會有風險。」接近主承銷商恆豐銀行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沒有機構站出來」

  中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債登)的估值數據顯示,海龍短融的收益率估值在2012年2月14日已升至63.33%,是正常短融券的10倍;淨價值為90.85%,顯示其違約風險已處於高位。

  恆豐銀行有關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我們高度重視此事,一直在與海龍公司和當地政府進行溝通,督促這只短融券到期全額兌付。沒有人比我們更著急。」

  「山東海龍跟銀行方面已經出現了資金拖欠,從法律意義上來說,已經技術性違約。」一位債券市場資深交易員表示,按正常的情況,為了保證債權人的 權益,應該是所有的債權人坐下來談怎麼解決債務償還的問題。「但現在沒有一家機構站出來。」他這樣描述在違約風險下機構投資者的反常行為。

  一位債券市場資深分析師則表示:「機構投資者目前擔心的是,讓市場知道他們持有海龍短融,會影響他們自身的信用。因為目前在銀行間市場上,這只短融已無流動性。」

  海龍短融於2011年4月15日(起息日)發行,總規模4億元,票面利率5.8%,到期日為2012年4月15日。主承銷商為恆豐銀行。

  2012年2月7日,山東海龍披露山東海龍股份有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在金融機構貸款逾期的公告》,截至2012年2月6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在 金融機構的逾期貸款額累計達5.27億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333.56%。2012年1月5日至2012年2月6日,山東海龍及控股子公司 因資金緊張,新增逾期貸款12942.5萬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81.98%。

  山東海龍的窘境還不止於此。

  2月20日和2月21日晚間,山東海龍連續披露對外擔保情況。公告顯示,在一系列擔保協議簽署後,山東海龍及其控股子公司累計對外擔保額將達到3.92億元,佔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2482.57%。

  擔保情況披露後,市場反應強烈。一家已經連續虧損、負債纍纍的公司仍繼續為其控股子公司提供擔保和互保,讓市場對其未來償付能力更加擔憂。

  「山東海龍的評級已多次下調,償付能力肯定有問題。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外來援助,肯定是很難還債。」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高佔軍認為。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海龍短融的債權人要求交易商協會為其組織債權人大會,機構投資者仍在觀望。

  「這樣等是不合理的,因為如果一家公司已經對別的債務違約了,對於所有債權人說,先到期的債務優先償還。銀行貸款如果先到期執行,公司破產的話,公開債務的持有人可能血本無歸。」某資深債券交易員表示。

  對於海龍短融的持有者而言,海龍短融距離到期僅剩不足兩個月。「大家還是心存僥倖。福禧短融的問題最後都能解決,海龍也不會有問題。」上述資深債券分析師表示。

  福禧投資2008年3月發行規模為10億元的一年期短融券,同年7月,福禧投資違規拆借32億元上海社保基金,用於購買滬杭高速上海段30年的收費經營權。此事發生後,福禧投資的主要財產遭遇法院凍結,10億元短融券投資者直面償付風險。

肯定有人兜底?

  成為A股新「黑天鵝」的山東海龍曾是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但到了2010年,山東海龍的各種風險集中爆發。

  2010年,山東海龍由於投資過於龐雜且管理混亂,當年即曝出巨虧3.7億元,到2011年5月,海龍高管在原董事長逄奉建提出辭職後,包括董 事、董秘、副總經理、獨立董事、職工監事等都陸續提出了辭職。由於辭職後的高管可縮短所持股份的鎖定期,這些高管在辭職後,大量套現了手中持有的股票。

  2011年,山東海龍引入了晨鳴控股進行託管,但晨鳴控股在進入僅僅3個月後就被海龍內部的巨大債務和混亂管理嚇跑,之後,濰坊市政府又為山東海龍引入中國恆天集團重組海龍。ST海龍自2011年8月停牌,至今未復牌,最後一個交易日報收4.82元/股。

  在2012年1月31日的《業績預虧公告》中,山東海龍預計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負10.12億元,虧損額較2010年大幅增長145.88%。公告同時顯示,由於山東海龍2010年已經虧損4.08億元,公司面臨退市風險。

  山東海龍主要從事粘膠長絲、粘膠短絲、棉漿粕、簾帆布和無紡布的製造和銷售,由於產能一直處於過剩狀態,所以市場非常不景氣。

  「目前國內的粘膠化纖生產基本上都是低端粘膠,拼的是成本,山東海龍作為國企,人員成本較高,同時存在管理不善等問題。」上述分析師指出。

  「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大家都虧,但是市場有起色了,山東海龍依然虧,說明內部管理存在問題。」一位化纖行業分析師說。

  山東海龍在公告中表示,與中國恆天集團的合作未取得進展,後續整合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粘膠短絲行業市場低迷,子公司搬遷補償等支持措施未對公司所處經營困境帶來根本性改善。

  2011年4月,山東海龍在銀行間拆借市場發行了4億元的短融券。據其主承銷商恆豐銀行投行部的人士介紹,當時的中介機構都做了盡職調查,發行也很順利,但未料到山東海龍的財務狀況不斷惡化。

  「海龍短融發行的時候,大家都看到了它的業績情況,但很多投資者認為,山東海龍是國有企業,無論如何,政府不會讓國有企業出現實質違約。」某資深債券交易員表示。

  「海龍短融總規模不大,發行人山東海龍又是上市公司,後續應該會有償債計劃的安排推出。」高佔軍分析認為,「償債計劃可能是第三方資金注入山東海龍,或者其他機構與山東海龍搭建一些資本關係,政府也可能介入。」

  不過,就在濰坊市政府忙於為山東海龍找「新郎」的同時,山東海龍的第一大股東,濰坊市國資經營投資公司卻不願意再背負山東海龍這個大包袱。

  2月13日,山東海龍公告稱,收到山東省濰坊市中院送達的訴狀,原告方正是濰坊市國有資產經營投資公司。

  原因是濰坊市國有資產經營投資公司為解決山東海龍資金周轉困難,借款6000萬元給山東海龍,山東海龍承諾在2012年1月15日前償還全部借款本金及利息,但山東海龍違約。

  濰坊國有資產經營投資公司的人告訴財新記者,他們是債轉股後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的,海龍職工持股公司和高管的持股公司所加起來的股份一度超過了他們,所以「沒啥實權,開股東會過去一下而已」。

  「很多債權人曾經『幻想』,無論如何,山東海龍是濰坊市的國有企業,濰坊市一定會『兜底』。但是濰坊市國有資產經營投資公司的一紙訴狀,讓很多債權人失望了。」一位基金債券市場交易員表示。

  伴隨著情況的不斷惡化,更多的機構相信地方政府最終還是會出面解決。「以前市場上出了事都會『包住』,而且規模越大,風險越高越能夠獲得更高層級政府的支持。」一位交易員表示。

信用債風險持續增加

  「以前信用債市場出了問題,會有人出面兜底。那時市場規模小,但現在短融和中票的市場這麼大,不能總有人兜底的。」一位資深債市研究員表示。

  根據Wind統計,信用債從2007年以來規模擴張迅速。從總量上看,2011年的信用債發行1545只,是2007年信用債發行數量的3.19倍,年均複合增長率26%。

  中票和短融的發行更是從2009年後開始突飛猛進,2009年至2011年的中票發行數量分別為178只、242只和458只,同期短融的發行分別為263只、444只和640只。2011年,短融的發行量已經佔到整個信用債發行數量的41.42%。

  上述研究員表示,在中票和短融市場剛開始的時候,發行人都是一些「根紅苗正」的公司,背景深厚,業績有保證。但隨著規模的擴大,發行人的資質不斷下降,信用債的風險開始增加。

  上述債市資深交易員表示,「以前中票、短融發行的主承銷商大多是一些大型銀行。一旦出現違約風險,像這種幾億元規模的發行,大銀行為了自己的聲 譽和承銷資格不受損,會比較積極地解決違約問題。」現在的信用債承銷商開始出現一些規模不大的銀行,如海龍短融的承銷商恆豐銀行。「當時山東海龍發行短融 獲得的4億元,主要是為了償還在恆豐銀行的債務。」

  「我們承銷海龍短融券4億元的承銷費才幾百萬元,這是個公開的市場價格。當初也沒有想到最後的風險會這麼大,我們也是受害者。」恆豐銀行有關人士說。

  目前銀行間市場發債實行備案制,只要有認購就可以發行。

  2011年9月,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下稱交易商協會)對山東海龍前高管進行了公開譴責。

  交易商協會認為,海龍短融申請註冊發行期間,山東海龍未能真實、準確、完整披露重大信息,且前任董事長逄奉建、副董事長兼財務總監王利民、財務 部部長李洪太在知曉公司出現重大經營不利變化情況下,未如實陳述相關情況,蓄意隱瞞公司重大事項。同時,海龍短融募集說明書中約定用途是2.3億元募集資 金用於償還銀行貸款,1.7億元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而公司實際將3億元用於償還恆豐銀行承兌匯票,1億元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該募集資金用途變更情 況未事前向市場披露,且公司在該期短融發行前即已確定實際用途不會與募集說明書的約定相一致。

  「交易商協會是一個自律組織,類似消費者協會。」一位券商債市研究員這樣評價交易商協會。他指出,交易商協會一般是事後罰款,譴責,頂多將主承銷商列入黑名單。

  上述債市資深交易員表示,此次山東海龍短融事件,很難達到各方利益都不受損失的結果。「如果通過這個事情,債市的機構投資者能清醒一下,要有風險自擔的意識。如果這次違約對投資者造成實際損失,對整個債市對風險的認識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沒有經過違約檢驗的市場是不會成熟的。」交易商協會人士稱。

  本刊記者張宇哲、實習記者郝小兵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68

媒體稱山西政府或為中誠礦產信托兜底15億 官方稱其“純屬謠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589

更新:據黃河新聞網消息,記者從山西省金融辦獲悉:1月23日,《時代周報》發表題為《山西兜底中誠信托15億黑洞:30億資金當地承擔50% 中誠信托與工行各付25%》的報道中關於“山西省政府可能會出面兜底50%”的內容純屬謠言。 山西省政府對中誠信托“誠至金開1號”兌付問題高度關註,要求相關金融機構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山西省金融辦認為,處置中誠信托兌付風險應堅持在法律框架內采取市場化的方式進行,各方應依法承擔相應責任,妥善化解風險。對有關媒體和記者嚴重違背事實的報道,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在違約大限來臨前,中誠30億礦產信托兌付危機或出現重大轉機。有媒體報道,山西省政府可能會出面兜底50%,中誠信托和工行各兌付25%。 據時代周報稱, 1月22日上午,有知情人士獨家向時代周報記者同時透露,“山西省政府可能會出面兜底50%,剩下的部分各打五十大板,就是中誠信托和工行各兌付25%。”但最終結果是不是這樣還要到下周才能見分曉。 中誠信托周三晚間發布了《誠至金開1號臨時報告》,其提到,1月22日山西紫鑫礦業集團交城神宇煤礦取得了換發的采礦許可證;另外,臨縣白家峁村召開了村黨支部、村委會、全體村民代表大會,決定無條件配合並支持白家峁煤礦審批事宜。 據財新描述,山西紫鑫礦業集團交城神宇煤礦和白家峁煤礦恰是這一礦產信托產品最核心的資產,尤其是白家峁煤礦,既是最有價值的核心資產,又因為遲遲未能確權而直接威脅到該信托產品的安全。 此外,中誠信托也表示正積極尋找潛在投資者。目前,受托人正在與有意向的若幹投資者商談,就具體投資細節加緊磋商。 中誠信托在2010年1月31日推出“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托計劃”,管理期限為36個月,募集資金總規模為30.3億元,年化收益9.5%至11%,主要用於對山西振富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進行股權投資。 但在2012年5月11日,振富集團副董事長王平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在立案當天即被刑拘。此後,該信托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據中誠信托的調查發現,振富集團實際共欠民間債權人29億元高利貸本金,加上中誠信托的30億元,集團大約負債59億多元。而山西振富集團或已破產清算完畢,總資產的估值不到5億元。 振富集團已累計使用了全部資金30.3億元,並累計向投資人分配信托收益6.7億元。截至2013年4季度末,信托專戶余額為567萬。 在今年1月16日,作為該項目的資金托管和代銷行的工商銀行拒絕承擔主要責任。這令市場擔憂該信托是否會成為打破信托“剛性兌付”的第一單。但在不足十天的情況下,該信托能否如約兌付仍是一個未知數。 時代周報引述信托人士稱, “不承擔主要責任不是說沒責任,雖然工行是代銷方,它來兜底的話在法律上沒有依據,但工行在這個項目上獲益更多。”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報告顯示,“金開1號”由工商銀行私人銀行部發行,投資者共計700余人,工行手續費4%,中誠信托通道費為2‰。也就是說,工行獲益是中誠的20倍。 “銀行4%的手續費在信托產品中是很少見的,如果收益少的一方承擔更多責任是不合理的,風險和收益應該對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85

貸幫網尹飛:堅持不兜底,公司死掉也願做第一個踐行者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0/147591.html

\文:許妙成
 

他曾想走穆罕默德·尤努斯的路。

尹飛曾希望自己能像尤努斯一樣做一家為農民服務的銀行。這家專註於農村城鎮化小微金服的P2P平臺“貸幫網”如今正在面臨著被一筆高達1280萬元的逾期拖垮的風險。

然而令整個行業震驚的是,尹飛對投資人做出了堅持“不兜底”的表態。尹飛已將這個案子向公安局報案,但8月份報案,3個月過去了公安局至今還未立案。尹飛和貸幫網的“不兜底”也意味著,在他們希望走完法律程序之前,此次投資項目所有的損失將由事關此事的500名投資者個人承擔。

在討論尹飛和貸幫網“不兜底”的立場之前,我們來看看這家公司的發展。事實上,《創業家》早在2011年就采訪過這家至今已經6年的公司,曾撰寫《村里來的年輕人——對一個鄉村小額信貸組織的觀察》一文對貸幫網的農村小額信貸服務進行報道。
 

做一家為農民服務的銀行

尹飛是江蘇人,像貸幫的大多數員工一樣,也出生於農村。1992年,16歲的尹考上清華大學,但未能進入報考的計算機系,被調配在水利系。他不去聽課,甚至不參加考試。他自學計算機。他被學校勸退。尹前往深圳,加入張樹新創辦的電子商務公司瀛海威。互聯網泡沫破滅,尹應聘進入深圳市商業銀行籌建網上銀行。2002年,26歲的尹因為成績突出被提拔為“行內最年輕的正科級幹部”。尹發現網上銀行盡管熱鬧一時,但遠非銀行的主流業務。他開始自學金融、財務,如願介入中小企業貸款業務。2006年,平安保險收購深圳商業銀行,尹被新來的分管中小企業信貸的副行長看中,成為其秘書。尹設計了無須抵押和擔保公司的小企業信貸方案,終因銀行“抵押文化強大”無法推行。尹很沮喪。

這一年,尤努斯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讓尹相信自己是對的:“人家根本沒有抵押物,做了30年,幫助了那麽多窮人,風險控制得又好,不良率2%以下。我們則是500萬元以下的貸款基本不做。”在銀行新一輪的提拔中,尹落選了。雙重失望導致他2007年6月辭職。

尹飛希望自己能像尤努斯一樣做一家為農民服務的銀行。在中國,他不可能獲得牌照。他可以註冊小額貸款公司,但是既沒有那麽多錢(2000萬元註冊資本金)又不想受限制(不能跨地域經營)。他不想犯法。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尹稱自己受到了啟發:他可以像阿里巴巴一樣做一個中介平臺,為放貸人和借款人撮合交易,而個人借貸,是合法的,並且,不需要審批。這就是目前貸幫使用的P2P(Point2Point)模式。

接著,尹出現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雲南等地,搜集不同類型農村的資料,了解農民的借貸需求。他選擇湖北大別山區一個距縣城60多公里的村子進行放貸試驗。他假裝成一個“有組織”的人。半年後,十幾筆貸款如期收回,只有一筆拖了幾天。他證實了尤努斯的說法:窮人是有信用的。

2009年春節前,尹回到深圳,邀請過去的銀行領導、商界好友開了一個研討會。尹宣告自己的扶貧試驗成功:小額信貸能夠幫助窮人,同時也能賺錢。他列出有可能出資共襄其事者的名單,一共40個人,借拜年之機逐一試探。這是尹飛第一次尋找投資,7個人響應,籌款30多萬元。

尹飛聘請程序員開發網絡平臺,註冊公司,招聘員工。
 

連年虧損,被迫轉型做互聯網P2P

貸幫網做農村小額信貸6年以來,完成了貸款大概5,6千筆。尹飛向i黑馬透露“早期的時候整個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壞賬率高些。累計到今天,小額信貸業務大概有400多筆壞賬,大概400多萬”。

然而,真正讓尹飛最頭疼的,而且直接迫使貸幫從原來的農村小額信貸業務轉型做互聯網P2P的不是風險控制,而是成本控制。

“主要是管理成本太高了,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個問題。做農村小額信貸主要是交通成本,管理跨度太大了。比如同樣是500萬的貸款,有的機構只要做一個客戶,如果我們做5萬元錢的貸款,就要做100筆,就有100個客戶,管理起來的成本非常高”,在電話里尹飛這樣向i黑馬述說著自己的無奈。

尹飛坦承,貸幫支持農村金融的模式,兩年多前其實就已經破產。“我借了一些錢在撐著。”他無奈地表示,“當初規劃,創業三年之內應該有戰略投資進入,執行結果是一直沒有戰略投資,想了很多辦法,堅持了六年。”

尹飛透露貸幫網在轉型做互聯網P2P之前總共累計獲得過800萬元的投資,但一直未能吸引戰略性投資。6年過去了,貸幫網未能融到A輪投資。

農村業務一直在虧錢,尹飛最後做出了妥協。2013年,貸幫新成立了一個法人公司,專門做互聯網P2P業務。新成立的公司單獨財務核算,把原來虧損、負債還留在老的公司,原來的公司在業務模式上成了新公司的合作單位。並且拿到了新的300萬天使投資。

這才有了後來的前海租賃的逾期賬款之事。
 

風控不嚴,前海租賃的1280萬元逾期賬款

當i黑馬向尹飛問及貸幫網是如何做風控時,尹飛是這樣描述的:

“原來做農村小額信貸的時候是采用一些很傳統的方法,對借款人的一些情況、家庭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和了解。互聯網業務成立後,由於不涉及線下業務,風控的重點就從對線下業務的調查了解,變成了對機構的調查和了解,根據機構的信息進行打分,再下判斷,最後決定給這些公司多少額度。”

“因為我們開放的額度都很小,所以對機構並沒有什麽抵押措施。我們對機構有一套打分體系,就是用這個打分體系在做,所以不是抵押。早期的時候對機構信用進行評估,現在增加了保證金措施,額度在10%和20%都有,視不同的機構而言”

貸幫網現在大概有10幾家合作機構,除了前海租賃的1280萬元外,貸款余額大概在6000萬元左右。

最近兩年,貸幫接受合作機構的委托,將批量債權掛在網站上,流轉給貸幫的投資人,而貸幫居中向兩頭各收取年化1 .2%的費用,後來這個比例又提高到1.5% 。這種模式下,貸幫不需要主動去尋找項目,甚至不需要對每一筆債權進行單獨審核,只需針對合作機構進行風控把關即可。

前海融資租賃(天津)有限公司(下稱前海公司)是貸幫網新模式下合作的第二家機構。據投資人介紹,2013年10月開始,前海公司在貸幫網站上陸續發布了上百個優選債項目,將其持有的債權流轉給貸幫投資人。然而,從今年5月20日起,貸幫網上的前海公司優選債項目便出現大面積逾期,至今仍有1280多萬資金未歸還投資人。

尹飛說道“前海公司沒有跑路,業務還在正常運轉。他們公司的老板,也就是實際控制人,把這個責任推說是他們公司總經理的個人行為,不是公司行為。總經理呢,他就只表態會繼續追這個錢,但是並不去說明這個事情是公司的還是個人的,他只說會努力去追錢。但是他現在也沒錢,也沒還,幾個月下來什麽錢也沒還”。

有媒體報道稱當時前海公司用的銀行賬號是他們公司總經理的個人賬號。i黑馬再核實此事是,尹飛說:“對,當時我們具體負責的總經理就接受了這麽一個做法,他接受了對方公司發來的函,函中要求改變一個賬號,他就接受了嘛,這個也在總經理的一個權限範圍之內。這個事情後來追究起來是有些瑕疵,或者說有一些紕漏的。後來我知道後,也很不滿,這麽做是不對的。但是,當時已經這麽做了”。

正是尹飛口中的這個“瑕疵”間接地導致了這筆高達千萬的逾期賬款。而相關具體崗位人也在處理這件事情中辭職。

就是被詐騙了嘛,對方提供了虛假信息,從我們這邊詐騙了1000多萬的資金,投放到一個我們完全不知情的項目上。然後這個項目就造成了逾期”。尹飛認為此事是“詐騙”。

尹也在采訪中,坦承:“我們對自己的風控不嚴,管理不善,一直都是承認的,這個都沒有什麽問題。我們承認自己的這個方面的不足,也認為我們是要承擔責任的,沒有推卸過這方面的責任。但是,最後這個要落實到數字上,要承擔多少責任,投資人就關心著你賠多少錢,他們要求全額賠。那我們認為這個至少不是全額賠。大概是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分歧”。

那麽,債權業務機構逾期無法回購債權,P2P平臺是否應該對投資人“兜底”剛性支付呢?平臺作為撮合放負的責任應該有多大?
 

堅持“不兜底”,寧願做行業第一個犧牲者

如此,貸幫網在此件事情的處理上有兩個選擇。

一是先行墊付償還投資人的本金,然後再走法律程序向前海租賃索賠。這就是俗稱的“兜底”,也叫剛性兌付。最知名的案例就是2014年10月紅嶺創投事件。中國一家比較大的網貸平臺紅嶺創投為惡意逾期的廣州紙業墊付了一個億的投資還款。

第二種就是走法律程序,和投資者一起面對融資逾期方,及前海租賃。

貸幫選擇了後者。尹飛的解釋是:

“很多人說這個事情上貸幫是有責任的,我從來沒有說這個事情是沒有責任的,問題是要負多大的責任。如果一個公司只有管理責任,就要對這個事情的全部損失都賠償起來的話,那實際上就變成了剛性支付。那我們P2P公司就變成一個銀行,一個存款公司了。P2P實際上只是有點像投資管理機構,還有人說是信息撮合機構。總之,它不是一個存款機構。只有存款類的機構,即銀行,不管你發生什麽事情,哪怕銀行著火了,哪怕你銀行的貸款全部爛掉了,儲戶都可以把錢要回去。”

“作為一個投資管理公司也好,證券股票市場也好,或者其他非存款機構,都不應該做剛性支付。現在行業內並沒有哪家業務發展正常的公司願意選擇不剛性支付,那是因為他們怕公司會受負面影響,業務可能會因此停滯不前,所以他們往往選擇了忍氣吞聲把這件事情扛掉。”

“所以這個事情,我不是說沒有責任,貸幫絕對有責任,問題就在於有多少責任?問題就在於沒有法律條文,又沒有以前行業內已經有過的判例。所以,我寧願把這個事情成為一個案例,走一下法律程序,讓法律判一下。我覺得這樣的話,至少也可以給行業留下一個依據吧。”

但是,尹飛自己透露,即使這件事情最終的裁決是貸幫網負全責,貸幫網也不會就此而倒閉,事實上貸幫網的業務現在也仍在運轉。

尹飛告訴i黑馬,“從從業務的維持角度沒什麽問題,業務都是能維持的。但是從發展的角度來講,出了這個事情對公司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因為我們在這個事情發生之前,我們的整體規模就做到了1個億。如果按照同行的發展情況來說,實際上是我們這個時候已經走上了2,3個億。但是因為受這個事情的影響,現在我們還基本維持在1個億的規模上。就是發展受到了影響”。

事實上,尹飛選擇通過走法律程序解決此事的方法並沒有他想的那麽容易,這個案子從貸幫8月份報案以來,整整3個月過去了,至今還未立案。

“我也想知道為什麽現在還沒有立案”尹飛說。

他告訴i黑馬的是,“我明天還要去公安局”。
 

來源於:i黑馬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
歡迎掃描二維碼加入【創新商業群】,和i黑馬一起探討 創新商業模式!

\首批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風險自擔細則終於明確。持有5%以上股份並簽署《主發起人風險自擔機制的相關承諾》的發起人必須支持華瑞銀行資本管理工作,承擔持續註資義務,確保華瑞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達到監管要求。

上海華瑞銀行發起人股東之一的美邦服飾11月13日發布公告稱,華瑞銀行已初步擬定發起人協議,註冊資本為35億元,均瑤集團出資10.5億元,持股30%,美邦服飾出資5.25億元,持股15%,其他一般發起人出資19.25億元,持股55%。

根據披露的信息,華瑞銀行將註冊在上海自貿區基隆路6號外高橋大廈,經營範圍與目前的普通銀行基本一致: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國內外結算;辦理票據承兌和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從事同業拆借;買賣、代理買賣外匯;從事銀行卡業務;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經國務院銀行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結匯、售匯業務和其他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美邦服飾在公告中比較詳細的披露了擬定的華瑞銀行發起人協議的主要條款,基本將銀監會對民營銀行的監管要求披露清楚。

以下為《上海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暫定名)發起人協議》的主要條款:

(一)設立方式、經營期限、管理形式

發起人一致同意,根據《公司法》、《商業銀行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按照本協議規定的條款與條件共同發起設立華瑞銀行。

華瑞銀行為永久存續的股份有限公司。華瑞銀行的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發起人以其認購股份對華瑞銀行承擔責任,分享利潤和分擔風險及虧損。

華瑞銀行享有由發起人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所有權,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並以其全部法人財產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華瑞銀行實行權責分明、管理科學、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內部管理體制。

(二)名稱、住所

公司名稱:上海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暫定名,最終以工商行政管理部分核準的名稱為準),簡稱:上海華瑞銀行(或華瑞銀行);英文名稱:Shanghai Hua Rui Bank Co.,LTD. 簡稱SHRB;住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基隆路6號外高橋大廈。

(三)發起人的權利和義務

1、發起人享有按照本協議確定的持股數量和比例認購華瑞銀行股份的權利。

2、華瑞銀行依法成立後,完全履行本協議約定義務的發起人即成為華瑞銀行的普通股股東,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華瑞銀行章程的規定,依其在華瑞銀行的持股比例享有股東權利、權益及承擔股東義務。

3、均瑤集團等持有5%以上股份並簽署《主發起人風險自擔機制的相關承諾》的發起人應承擔下列義務:

(1)支持華瑞銀行資本管理工作,承擔持續註資義務,確保華瑞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達到監管要求。如果無法正常履行上述承諾,則自願放棄優先認股權,支持其他股東註資或引入新股東等;

(2)支持華瑞銀行內生資本積累,開業三年內如果華瑞銀行監管指標不達標,則不分紅。華瑞銀行進入持續發展期後實行審慎的分紅政策,控制分紅比例和現金分紅;

(3)長期持有華瑞銀行股份,設定五年的最短入股鎖定期;

(4)依法合規經營,遠離破產風險,持續符合華瑞銀行股東資格要求,配合華瑞銀行的股權管理工作;

(5)按照監管部門相關規定和華瑞銀行章程實施股權質押和轉讓;

(6)尊重華瑞銀行經營自主權,在公司治理框架內規範行使股東權利,不向華瑞銀行施加不當的業績考核壓力,不幹預華瑞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不與華瑞銀行開展不當的關聯交易;

(7)支持華瑞銀行引入適當比例的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支持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依法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其在董事高管提名、薪酬管理、關聯交易管理、財務監督方面的作用;

(8)按照監管部門相關規定實施關聯授信管理;

(9)在流動性救助、不良資產處置、資產重組、小額儲蓄存款兌付等方面提供支持,配合華瑞銀行制定和實施恢複與處置計劃(RRPs),配合監管部門開展風險處置工作;

10)在國家頒布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機構破產法規之前,以自有資金,在出資額一倍範圍內,對五十萬元以下個人儲蓄存款承擔因華瑞銀行經營失敗而導致的剩余風險賠付責任,並以書面形式約定具體操作程序。在國家頒布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機構破產法規之後,將按照屆時有效的法律法規要求承擔相應的保證責任;

(11)向監管當局報送影響股東履行本條第(1)項至第(10)項承諾的重大不利事項和應對措施,並接受監管部門現場詢問、查閱資料等延伸監管方式;

(12)違反本條第(1)項至第(11)項承諾事項時,接受監管當局依法采取的處理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對股東采取責令控股股東轉讓股權、限制有關股東的權利等強制性措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75

地方融資平臺上演“最後的瘋狂” 市場豪賭政府兜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06

001a7369b7bc13669eb421

地方融資平臺正在上演最後的瘋狂,市場再次令政府“事與願違”。

中國政府將在2015年1月5日開始地方政府債務的甄別,以決定是否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納入政府直接債務的口徑,進而防止地方債務繼續膨脹。

結果,在大限到來之前,地方政府卻先發制人。不僅公開的城投債市場十分火爆,不少商業銀行以及信托公司也紛紛突擊為平臺放款,因為市場預期這些債務會被優先納入到政府直接債務的口徑。

不過,這種“寅吃卯糧”的做法卻預示著明年上半年的融資困局可能很快到來。萬德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將有3160.55億城投債到期。在再融資環境收緊的背景下,不排除其中有部分平臺信用出現違約。

最後的晚餐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十月初國務院公布《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後,欲劃清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城投債歸屬,明確提出要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因此,未來將成為稀缺品種的城投債被投資人認為是“最後的晚餐”,不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收益率都在大幅下行。

中部省份城投公司的一位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

最近市場供不應求,城投債收益率都在往下走,目前是一個很好的窗口。今天我們剛發了一筆短融,利率差不多4.4%,我還覺得不太理想呢。

這只是一個側影,實際上,不少市場人士用“瘋狂”二字來形容當下的城投債市場。一位大行債券承銷人士對該報說,有兩大因素助推了當前瘋狂的市場:一是財政部《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要求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分類甄別,而不少投資人認為債券屬於“剛性兌付”,一定是會被優先納入到政府直接債務的口徑,因此不存在違約的風險;二是債券市場存在“羊群效應”,所謂“追漲殺跌”,容易一哄而上,因此存在超調的可能。

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評級總監劉小平在日前舉行的“地方政府債與城投債發展與風險展望”發布會上稱,雖然審計署對於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2013年6月底之前納入政府性債務的城投債整體規模有一個披露,但是並未對具體某個平臺、某支債券的政府性債務屬性明細進行披露。因此,即使部分債券因去政府信用背書導致其信用風險加大,但市場人士對城投債整個品種還是保持了樂觀的情緒。這也是促成當前火熱市場的背後原因之一。

據《經濟參考報》,爭搶最後一班車的不只是債券市場。由於存在政府的隱形背書,城投公司一直也是商業銀行眼中的優質資源。不少城投公司人士表示,就在不久前,不少股份制銀行對平臺公司突擊放了一批貸款,甚至也有銀行從總行層面專門為平臺貸款開設了所謂“綠色通道”,加速審批速度。

“這實際上是商業銀行為明年搶一塊增量,在明年初地方政府債務甄別結束之後,平臺的貸款就不再是政府背書的品種了,銀行這塊的業務就會銳減。”一位東部省份城投公司人士說。正如一位城商行人士所言,平臺項目一向被銀行認為是風險小收益高的優質項目,特別是在經濟下行期,好項目不好找,平臺項目相對較好,只要是按正常程序做的,賴賬的可能性不大。

信托融資也不甘落後。某南方信托人士向該報透露,該公司10月份以來,趁著明年1月5日甄別大限之前,已大舉發行信政合作類信托產品來沖量。

“回光返照”預示融資困局

如果地方政府自主發債額度尚未確定,而銀行又不肯放貸、城投債又不好發,城投公司是否會面臨融資困境?

一方面,在發債層面,國家發改委此前召集部分承銷商機構召開企業債風險座談會,警示企業債風險,並大幅提高企業債審批門檻。另外,日前發改委還出臺了新的城投債審核規則,“不再要求地方政府出具債券償債保障措施文件;凡未取得批文的企業債,在募集和評級書中涉及政府提供償債保障措施的內容,要對照國務院43號文件進行修改”。

對於不少城投公司而言,這樣的要求更加嚴格了。從數據上也可以看出,在發改委從嚴規範企業債發行條件的背景下,融資平臺企業債融資無論規模還是比重均出現明顯下降,交易商協會的短融和中票的規模和比重則雙升。

“短融和中票現在很多發行量是過去累計的存量,未來的增量很可能下降,沒準12月份的市場就不是現在這樣的情形了。”上述城投公司人士稱。

在銀行融資方面,現實的瘋狂也難掩收緊的趨勢逐漸顯現。有城投公司人士說,一些瘋狂放貸的股份制銀行最近出現了收緊的現象,有些已經基本停止了受理新項目的流程。不少金融界人士說,平臺公司很多不僅體量大,而且幾乎無利潤,如果不依靠政府信用,銀行是不會給其貸款的。

融資閘門收緊,而城投債償還高峰仍將如期而至。在“四萬億”投資強烈刺激下,此前瘋狂發債的地方平臺將再迎兌付潮。Wind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將有5621.83億城投債到期,上半年是還債高峰期,將有3160.55億到期。其中3月、4月和5月將達到“洪峰”,到期債務分別是776.3億元、841億和636.1億,占全年到期債務量的4成。

“按以前慣例,遇到這樣的情況,平臺公司會想到銀行、信托等其他融資方式,因為在債務紮堆的情況下‘借新還舊’比變賣資產等籌資方式要有效得多。但目前,通過銀行貸款和信托融資也不太順利。因為上述兩種方式,銀行和信托公司都很註重融資方的風險評級和擔保狀況。”某券商人士表示。他透露,近期國務院43號文及財政部存量債務處置細則等相關政策的出臺,讓未來的“城投牌照”比起先前大打折扣。

對此,中債資信公共機構首席分析師霍誌輝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國家發改委近期企業債券審核政策來看,城投公司發行債券收緊,預計明年在城投公司轉型完成前政策不會明顯放松,而近年來銀監會對城投公司銀行信貸政策整體上較為嚴格,預計明年還會延續前期政策。

“此前審計署的審計結果和實際的情況可能存在一定差異,出於各種原因,有些實際上應是政府負有直接償還責任的債務沒有納入進去,這次的債務甄別是基於此前的審計結果,所以,如果出現大量這種該由政府負責、但沒有被納入預算口徑、而需要由平臺承擔償還責任的債務的話,不排除有一些平臺的資金鏈會斷裂。”某地級市城投公司人士告訴該報記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85

【專欄】愛碰瓷的“兜底”再任性下去,小貸公司你們就完蛋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6/148406.html

i黑馬:現在討論“兜底”,集中在一個問題上,那就是誰願意做兜底的“冤大頭”。在自私的基因驅使下,銀行不想當,用戶不想當,P2P平臺更不想當,所以幾個人在互踢皮球,就是不想在自己的腳下。如果不兜底,用戶不是受害最大的反而是受益最大的,如果允許兜底,那麽損害最大的不是P2P平臺,而有可能是背後和P2P有關系的小貸公司。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yingyinzhe2008

現在討論“兜底”,集中在一個問題上,那就是誰願意做兜底的“冤大頭”。在自私的基因驅使下,銀行不想當,用戶不想當,P2P平臺更不想當,所以幾個人在互踢皮球,就是不想在自己的腳下。如果不兜底,用戶不是受害最大的反而是受益最大的,如果允許兜底,那麽損害最大的不是P2P平臺,而有可能是背後和P2P有關系的小貸公司。沒有人能支付的起你的收益,這樣“自賣自誇,有價無市”的金融產品還會有人買單嗎?

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國家承擔風險變化導致的結果就是讓銀行變得臃腫,失去活力。沒有風險的銀行制度,按照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邏輯,壞賬讓普通民眾承擔了本來銀行背負的風險,用戶的存款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其質量卻隨著通貨膨脹不斷貶值,導致銀行自傷八百,用戶自損一千。“不兜底”意味著打破剛性兌付,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兜底”則意味著一種倒退,解決市場問題卻背離市場的邏輯。
 

迷信“兜底” “坐穩P2P奴隸”的用戶該醒醒了
 

因此,P2P不兜底是必然發生的,只是早晚問題,未來銀行發生的一定會在P2P再次發生,銀行存款保險制度之後,P2P平臺“不兜底”的保險制度一定會有。國外,走的是證券監管的路線,國內監管未定,但我相信一點。之前,用戶只能在兩個時代里二選一:想當P2P的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坐穩了P2P奴隸的時代。之後,用戶很有可能對那些兜底的P2P平臺說“不”。
 

什麽是做了P2P的奴隸而不得的時代?用戶選擇兜底的平臺,就縱容了這個平臺去玩火自焚。嚴禁有資金池的P2P在壞賬面前,是沒有抵抗能力的。銀行有30億的壞賬也能生存,允許資金池的銀行可以用新賬去還舊賬。而P2P平臺的標的越大,這個平臺就越脆弱。P2P有了風險保障金制度,但是,信用貸和抵押貸面前,更多的是猶豫。選擇兜底的,P2P倒與不倒,只是一念之差;選擇不兜底的,P2P跑與不跑,也只是一夜之間。
 

什麽是坐穩了P2P奴隸的時代?這在互聯網金融火熱的當下,兩個類型的公司走在一起,一種是小貸公司正在同質化,為了售出去更多的抵押或者信用債權,和P2P平臺合作。第二種是沒轉正的P2P平臺為了讓自己不斷檔,和那些銷售需求的小貸公司合作,簽下類似兜底的協議。用戶管不了這麽多,只在乎自己的錢和收益,無意中卻把資金安全交給P2P平臺和小貸公司,如果平臺壞賬發生,自己變成P2P的奴隸,而對P2P沒有任何辦法。
 

為什麽要對那些兜底的P2P平臺說“不”?P2P是一個平臺,連接的是上下遊,在當前,小貸公司是下遊,P2P平臺變成中遊,用戶位於上遊。靠兜底和高到咋舌的收益吸引的用戶越多,風險的滾雪球效應就越大,等沖擊到下遊的時候,P2P平臺跑路,所有的能量足以沖垮小貸公司這座“設計年限可能到一百年、使用年限卻不到六年“的大壩。小貸公司與P2P平臺“蜜月期”的時間長短,在於兜底與不兜底的政策上。
 

“兜底”太任性 或意味著放任小貸公司的死去
 

根據中財民泰金融研究所的《全國百家小貸公司抽樣調查分析報告(2014)》顯示,小貸公司多發放一年期以內、利率在10%-25%之間的萬元級信用貸款與百萬級擔保貸款,其中七成貸款流向小微企業。目前,P2P債權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和小貸公司合作,把小貸公司那些債權放到平臺來賣。例如靠自身小貸公司養大的陸金所。另一種是可以對接銀行的優質債權,門檻很高,91旺財要求借款人必須在北京兩套房以上,按房產抵押值的七成計算,半年短期借款等等限制。兩個不同的來源,平臺的安全性也不同。
 

P2P和小貸公司都把目標定位於小微企業,契合度高的背後,難掩小貸公司“有牌照但沒地位”的尷尬。根據《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銀監發〔2008〕23號),申請小貸公司的牌照,有限責任公司應由50個以下股東出資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有2--200名發起人,其中須有半數以上的發起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由省級金融辦監管。以上海為例,截至2014年6月30日,上海地區才有114個小貸公司獲得牌照,首次發放在2008年11月。但P2P還沒有牌照限制,小貸公司和P2P合作沒有法律保障。
 

沒有門檻的P2P天生驕傲,有門檻的小貸公司怎麽死的呢?2014年小貸公司有這樣的現象,不同額度的單筆貸款的筆數、金額呈正反金字塔分布,在人群定位越來越小的趨勢下,小貸公司已經也在拓展萬元級別的小額貸款業務。互聯網面前,行業細分和同業競爭讓小貸公司不得不和P2P合作,同時也接受這個燙手山芋。P2P“兜底”的代價不僅連累了自己,也拖累了小貸公司,結果就是:有門檻的小貸公司被沒有門檻的P2P拖垮。
 

“不兜底”或是小貸公司與P2P平臺合作的底線
 

作為中介的職能P2P已經幹預到小貸的正常運轉。原本只是中介職能的P2P平臺,為了吸引用戶而選擇對用戶撒謊。出現問題,最後把風險轉移給小貸公司。小貸公司在這里面是不討好的,獲客端被P2P牽制,風險端自己吃了啞巴虧,最後小貸公司把所有不該它承擔的風險承擔了,栽跟頭是必然的,甚至,發生小貸公司,擔保公司跑路。沒有底線的合作是危險的。
 

小貸公司和P2P合作的底線是什麽呢?是P2P平臺承諾不兜底以及標的的低收益率。統計數據顯示,主攻低額度貸款的小貸公司貸款利率普遍集中10%-15%(含)和20%-25%(含)兩個區間段。10%-15%(含)的貸款占比達6成。但野蠻生長的P2P不會顧及風險,有小貸公司買單的他們可以把收益率18%以上。收益率越大,小貸公司的收益並沒有增大,但是風險卻擴大了幾倍。所以跟這種底線放大的P2P平臺合作,小貸公司如履薄冰,如涉深谷。
 

最後,小貸公司的門檻不值錢了,這是P2P沒有門檻造成的。小貸公司越活躍累,最後不得不死去,這是“兜底”的結果。對於小貸公司和P2P平臺來說,兜底與否更像是狡兔三窟,他倆玩的是一個沒有警察的“殺人遊戲”。天黑請閉眼之後,作為小貸公司殺手的P2P平臺和作為平民的小貸公司彼此都認不清自己,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在現實的風險里。出現風險之後,造成如下的悲劇:沒有監管去限制P2P的胃口,沒有監管去同情小貸公司吞下壞賬,也沒有監管去埋葬小貸公司和P2P這對天然的難兄難弟。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yingyinzhe20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19

【專欄】P2P會在什麽時候兜底?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6/148594.html

i黑馬註: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的P2P行業更像是一種舶來品。P2P網絡借貸平臺起源於英國,英國P2P鼻祖Zopa宣稱:“摒棄銀行,每個人都有更好的交易來源。”這一理念也從側面反映出P2P網代模式可以兼顧銀行和民間網代的雙重優勢,對社會發展的進步意義無可厚非。可是,P2P這種積極效應需要政府、行業自身雙重努力才能得以保證。P2P會在什麽時候兜底?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於斌


近期,就“P2P平臺應不應該兜底”的問題,許多人開展了話題討論。一時間,業內外人士頻頻曬出獨到見解。作為一名自媒體人,我倒是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討論P2P。我關心的則是:P2P會在什麽時候兜底?從目前國內P2P平臺發展的現狀來看,恐怕能給出答案的人唯有政府。為何這樣說,大家姑且聽聽鄙人的拙見。

在闡述觀點之前,首先我要強調一下鄙人理解的“兜底”。我所說的這種“兜底”並非目前國內眾多P2P平臺向投資人所承諾的“兜底”,而是P2P行業真正意義上的“兜底”。具體來說,這種“兜底”是對投資人、貸款人、第三方擔保機構切身利益的必要保障,更是促使整個國內P2P行業持續發展的科學機制。

P2P主流形態有待政府界定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的P2P行業更像是一種舶來品。P2P網絡借貸平臺起源於英國,英國P2P鼻祖Zopa宣稱:“摒棄銀行,每個人都有更好的交易來源。”這一理念也從側面反映出P2P網代模式可以兼顧銀行和民間網代的雙重優勢,對社會發展的進步意義無可厚非。可是,P2P這種積極效應需要政府、行業自身雙重努力才能得以保證。就拿Zopa來說,它之所以被成為P2P行業內部的典範,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其風控亮點--- safeguard安全基金。當然,安全基金的出現也是在行業自身不斷實踐、修正、完善過程中做出的一項決策。從這點來說,我國P2P行業尚屬萌芽階段,P2P的主流形態都沒有得到官方界定,如何談風控機制呢?

目前,國內第三方專家論調認為我國的P2P形態主要分為兩種:一類是純中介平臺性質;一類則是類金融理財性質。

按照非官方的論斷,純中介P2P平臺只做發布有關信息交易信息,主要涉及借款需求、借款者個人信息、借款者的信用風險評級等關鍵信息。它的特色是信息中介,不承擔兜底風險損失、不承諾兌付借本息。一旦出現發生逾期或壞賬,這種純中介平臺性質的P2P網代交易平臺是不用為出借人收益受損承擔責任的。換句話說,中介性質平臺不存在“兜底”的顧慮,何時兜底也就不用其操心啦,自然也就一身輕松。但是,中介性質P2P網代交易平臺最大的弊端就是詐騙和跑路,這就會失去投資人的信任,最終導致整個中介性質P2P的滅亡。從P2P行業長遠發展來看,中介性質P2P網代交易平臺最終還是要考慮“何時兜底”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類金融理財性質的P2P平臺。該平臺在中介性質平臺的基礎上,還對出借人進行一定程度的收益承諾,對出借利率承諾兌付,同時對出現的逾期或壞賬情況進行兜底。鑒於此,這類性質的P2P平臺受到國內各界人士的青睞。在這里,我要反問一句:“這類性質平臺做出的兜底承諾如假包換嗎?”事實上,現在隨意打開一家P2P平臺網站,其網站首頁或者安全保障頁面內,全部都標註著“100%本息保障或本金保障”的字樣。如果當真如此,也就不會出現“貸幫千萬逾期借款羅生門事件了”!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類金融理財性質P2P平臺才是被質問“何時會兜底”的首要對象。當然了,這種“兜底”是一種真正意義上兜底,不是為了吸引投資者所做的廣告宣傳!

分析到這里,也許很多人會問我,兩種性質的P2P平臺會在什麽時候兜底呢?我的答案是去問政府吧。前提我已經說了,這是第三方專家對國內P2P平臺主流形態的歸類,並非政府官網論調。目前,歐美等國家的P2P行業已經形成氣候。然而,我國政府尚未對P2P形態做出明確劃分和規定。形態性質都沒有界定清楚,如何對癥下藥做到“兜底”呢,“何時會兜底”也就遙遙無期了!

P2P監管部門有待政府指定

縱觀國內P2P市場,我們可以用百家爭鳴來形容。表面看似繁榮,實則是魚龍混雜,甚至有點刀口上甜血的意味。與國外P2P平臺相比,我國政府還沒有制定由哪個機構專門實施全面監管。這一現狀,也就造成了我國大多數P2P網貸平臺無法回答何時會兜底的問題。

在這里,想和大家陳述一個客觀事實。在美國,對P2P平臺實行監管的部門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接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監管的所有P2P平臺都必須按照規矩運營,即必須詳細披露貸款相關的具體條款,每天至少一次或者多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報告,每天務必準時提交貸款列表。與之相比,我國政府配套政策遠遠滯後國內P2P平臺的發展。目前,我國政府不僅沒有指定專門機構監管P2P平臺,甚至還在為銀監會和央行誰來監管之間取舍而苦惱。說的好聽一點是認真定奪,說的難聽一點就是腦袋進水。國內P2P行業的諸多問題已經暴露無遺,當下最為要緊的是需要權威部門的監管,這種監管必須嚴厲的、苛刻的。相比銀監會和央行,證券會無疑更加合適。如果從銀監會和央行選擇其一擔此監管重任,就如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國內P2P行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仍無法得到根治。

其實,P2P平臺在剛剛傳入我國之時並沒有“兜底”這一說。但是,隨著P2P平臺的迅速崛起,迫於競爭壓力,這才有了如今的“兜底”一說。從本質上講,P2P和股票、基金一樣,都是一種投資行為。既然是投資行為,那麽投資人也就必須接受P2P平臺潛在的投資風險。在鄙人看來,P2P平臺應不應該兜底,什麽時候會兜底?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盡快建立、完善國內P2P平臺發展的科學機制,充分發揮P2P平臺的積極效應。

===============================================

央廣國際連線嘉賓,江蘇電視臺財經評論嘉賓,反錘聯盟發起人,微博號@互聯網分析師於斌,微信個人號117821818,公眾號jrxwzx、qiaozhong1206,歡迎交流互動。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於斌

 


【方家說】地方壞賬,中央緣何需兜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992

2015年1月5日,新一輪地方債統計匯總上報中央政府,眾所矚目。

前兩輪地方債統計,分別截止於2010年底和2013年中,彼時的靜態數字為10.7萬億和17.9萬億。相比於前兩輪,新一輪地方債的數字,或將大幅增加。一個圈內流傳的數字,是40萬億。

前兩輪地方債統計之時,多報債務,可能會影響仕途,地方政府主官傾向於少報。此番統計,卻面臨地方債解包關口,只有多報,才能為地方日後發展卸下包袱。

解包關口,已被中央劃定。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力財稅體制改革之後,半年前的政治局會議決定,2016年基本完成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重點工作和任務。那麽,解開地方債這一沈重包袱的時間,就只剩下了一兩年。

如果2014年GDP增速為7.4%,全年GDP總量就約為61萬億,地方債總規模果真逼近40萬億的話,這個包袱相當沈重。因此,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希望對方“多背一些”,其心情可以理解。

2014年秋天,中央政府制定的、事關地方債的國務院43號文提出,中央政府以不救助為原則。但是,如果考慮到單一制國家的現狀、上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部分扭曲、上一輪宏觀調控的負面效應,對地方債的壞賬部分,筆者認為中央政府責無旁貸。

和聯邦制國家不同,中國為單一制國家。地方組織法明文規定:全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都服從國務院。也就是說中央政府有權對地方政府的經濟社會等管理權限發號施令。例如,2004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決定了“湖南嘉禾拆遷”和“江蘇鐵本事件”的命運。

通俗地講,既然老子有權插手成年兒子的家事,那麽,老子也就對兒子負有兜底義務,哪怕幾個兒子競相花天酒地。

1994年財稅體制改革以來,中央政府事權少而財權多,地方政府事權多而財權少,而預算法又從未允許地方政府舉債,在地方財政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客觀上放大了“變相地方債”的需求。伴隨著經濟社會的長足發展,地方存在著大量公益性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其回報率幾近為零,除了以代際回報為原則發行地方債券,以時間換空間,別無他途。

現實壓力下,對發行地方債券的這一需求,國務院43號文也予以承認:賦予地方政府依法適度舉債權限。經國務院批準,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可以適度舉借債務。

除了“開明渠”,中央政府還試圖重構央地關系,以期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即財權)相適應的制度。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半年前的政治局會議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問題是,發生於2015年1月5日之前的地方債務,是“非現代”財政制度的產物,中央政府理應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支出責任上移的原則,更多地承擔起支出責任,同時,為此前應該承擔而沒有承擔的支出責任埋單。

最後,如果細究這一輪地方債急劇膨脹的成因,又與中央政府2008年應對金融危機的宏觀調控直接相關。本來,金融危機之時,中國並非受創最重的國家,但卻出手了最重最快的宏觀政策。2004年那一輪宏觀調控之後,地方報到中央的諸多投資項目,很大一部分卡在了手握審批大權的發改委那里。2008年四萬億政策出爐之後,這些原本被“關起來”的項目,突然間借道潘多拉魔盒的開啟,以地方融資平臺為載體,雨後春筍般地再現人間,地方債務壓力由此沈重。

彼時,GDP仍是地方主官的首要考核指標,如果鄰縣鄰市舉債大發展,自己不跟上,等於在仕途上掉隊,“誰不舉債誰傻瓜”之說不脛而走。

或許有人會說,地方政府和地方融資平臺為預算軟約束主體。但是,四萬億之後,企業負債增速和規模,甚至超過地方債,這也是今日宏觀經濟乏力的根源之一。既然精明的企業家在四萬億大潮之中都難以獨善其身,地方政府就更難幸免。

40萬億地方債務當中,如果資產重組(以公私合作為代表,即PPP)等措施得當,呆賬壞賬部分可能不足10萬億。這部分債務,恐怕是中央政府無法逃避的償債義務。

古往今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總是處在恒久的博弈之中。尤其是新的財稅框架,也就是新的央地關系框架尚未形成的這一兩年間,由於邊界不清,央地博弈會更為激烈。處理了存量債務的包袱,新的財稅制度才會輕裝上陣。央地雙方掰手腕的結果,如前文所述,將在2016年初現,並在2020年塵埃落定。

(作者為財經媒體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89

有人兜底就安全了嗎?瑞士央行風暴小議。 許哲

http://xueqiu.com/3926505042/36559829
要論最近外匯市場,乃至全球市場最最刺激的事情,莫過於瑞郎風暴了。

整個軟件都不好了,看到這種K線圖,如果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一定以為是軟件出BUG了。

整件事情的發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就不用多說了,預測到這次事件的畢竟是極少數人,就來說說為什麼是情理之中。順帶探討一下,各類金融理財產品的所謂「我們背後有人(銀行,政府,超級大財團等)兜底」到底是不是萬無一失的保險,是不是可以放心去吃的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先說一個很裝逼的專業術語——「蒙代爾不可能三角」。以後出去吃飯,和朋友侃侃而談,一群人對宏觀經濟大放厥詞的時候,別人只能吹吹爛大街的通貨膨脹啦,石油大跌啦,而你談了這麼個高大上的術語,瞬間逼格滿滿,秒殺四方!
蒙代爾是一個人名,就是上面這位老帥哥,人稱「歐元之父」。先不談歐元的事情,先說說不可能三角的意思。其含義是: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定性,資本的完全流動性不能同時實現,最多只能同時滿足兩個目標,而放棄另外一個目標。

能說人話嗎?

對,這種堆砌術業的長句子主要是用於背下來裝逼用的,至於理解含義,還是要用人話。

一國要對自己的貨幣政策有獨立性,說白了就是要能自己發錢和收錢。我要想多印鈔票刺激經濟,我就能多印,誰也攔不住;而我要收回鈔票,也得由我自己能控制。

如果政府缺錢了,而該國的央行又沒獨立性的話,嘿嘿嘿嘿……

總之,我的印鈔機我說了算。

這樣說話太粗魯了,我們要斯文一點,貨幣政策有獨立性,嗯,這樣聽上去就好有必要性,好有道理。
===============================================================
匯率的穩定性,啥意思呢?大家不用天天操心匯率的漲跌。我又不炒外匯,匯率穩定不穩定關我什麼事?

我們先假設有三個小島,它們分別是瑞士島,歐羅巴島和美利堅島。

瑞士島用瑞士法郎當貨幣,歐羅巴島用歐元,而美利堅島用美元。

這三個島雖然互相獨立,但三個島的居民經常往來做做生意什麼的,因為島主規定在自己的島內必須使用自己相應的貨幣,故而來往做生意的人需要互相之間交換貨幣,這個交換貨幣的地方就是外匯市場,貨幣兌換的比率就是匯率。

話說瑞士島的人擅長製造鐘錶,會做好吃的巧克力,要賣給歐羅巴島和美利堅島的人。可歐羅巴島的人支付用的是歐元,美利堅島的人用美元付錢。可本國的廠房的房東啊,拿工資的工人啊都是要瑞士法郎的,那怎麼辦?

換唄,拿歐元去換瑞郎,或者拿美元去換瑞郎。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一個歐元能換1.3個瑞士法郎,賣巧克力的瑞士老闆賣給歐羅巴島的吃貨一塊巧克力,假設能賺一個歐元的話,他就能在外匯市場上換到1.3個瑞郎。成本如果是1.1個瑞郎的話,高高興興的賺0.2個瑞郎。

結果,不知道倒了哪門子黴,一個歐元只能兌換1.2個瑞士法郎了。

吃貨們還是高高興興地付了一個歐元,可老闆只能賺0.1個瑞郎了。

雖然嚥不下這口氣,還歹還有錢賺,但如果一個歐元只能兌換1.1個瑞士法郎怎麼辦?可不就白幹了嗎?

如果換成1比1呢?

什麼生意都能做,賠本的生意不能做。

好啦,做外貿的老闆不干啦,不給房東付房租了,撂挑子了,也不給工人發工資了,遣散回家。

房東苦逼兮兮的不敢消費了,工人失業也要收緊開支了,做國內生意的人日子也不好過了。

美利堅島的人笑了,既然瑞郎那麼貴,我大美利堅的產品可以降價銷售,因為反正我雖然降價了,但因為你用瑞郎買我的美貨,我美國公司能換回的美元變多了,降價也不怕,跟你瑞士島的公司打價格戰,耗死你。(為什麼一提到賊賊的佔便宜的商人,大家都會用美國呢?)

瑞士島國內的老闆不僅顧客開支變少了,還要面對更加嚴酷的價格戰,而人家的底氣不是來自於技術進步造成的成本降低,而是匯率。

當然,如果反過來的話,瑞士法郎狠狠貶值,一個美元,一個歐元能換大把大把的瑞郎,那就換到瑞士島上的老闆笑開懷啦。

但做生意的老闆們不是外匯專家啊,匯率天天變得那麼厲害,還有什麼心思做生意啊,我做好做壞,能收成多少,全看匯率,乾脆炒匯去算了。

所以匯率的穩定,是大家挺嚮往的事情。
===========================================================
那啥叫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呢?就是國外的錢能進來投資,也能隨時跑路,而國內的錢可以去國外投資,也能把錢挪回來。總之,不能有每個人每年只能買5萬美元,國內美元轉賬必須是直系親屬這種政策。

反正只要是我的錢,我愛放哪裡就放哪裡。

好啦,這三樣:「我的印鈔機我做主」、「匯率別弄得大家心神不寧」和「我的錢愛放哪裡就放哪裡」都是好東西。

但這三樣東西你只能實現兩樣,必須放棄剩下的一樣。為什麼呢?

咦?精靈許願不通常都是三個的嘛,這個精靈怎麼那麼賤?!

貨幣政策獨立且資本自由流動,必須放棄匯率穩定


如果你要我的印鈔機我做主,但大家都錢愛放哪裡放哪裡的話,那大家就天天操心匯率吧!國際上的錢天天流進流出,但本國貨幣的總供應量還要保證是央行說了算。

這國家的貨幣到底對應多少人家國家的貨幣,可不就得自由浮動了嗎?

敢說得再細一點嗎?

比如國際上的錢流入這個國家,但這個國家的貨幣總量雷打不動,那這個國家的貨幣必須升值。因為大家必須用其他貨幣去買這國的貨幣,該國貨幣自然物以稀為貴了。

要是國際上的錢流出這個國家,但這個國際的貨幣總量雷打不動,那這個國家的貨幣必須貶值。因為大家要用這國家的貨幣換回外幣,那大家都賤賣這國貨幣了。

但這個國家要是大放水,但資本進出沒變化的話,匯率也必須貶值。因為用外幣能買到的該國貨幣供應量變大了。該國貨幣沒那麼金貴了。

這國家要是收回流動性,資本進出沒變化的話,匯率要升值。因為這個國家的貨幣供應變少了,沒那麼好買了。

大部分國家現在都是這樣的,錢是可以進進出出,但我的印鈔機我做主,所以匯率上竄下跳,否則哪裡來外匯投機市場可做。

===========================================================
匯率穩定又資本自由流動,必須放棄貨幣政策獨立


如果你覺得匯率穩定很重要的話,又不想放棄資本的自由流動,那央行就必須是個擺設了。

敢說得再細一點嗎?

如果我的匯率要很穩定,做外貿的人不要提心吊膽,間接影響到本國生意人,但錢要自由進進出出。

那進來的錢多了,固定的匯率換成本幣,本國貨幣總量就變多了。

如果出去的錢多了,固定的匯率換成外幣,本國的貨幣總量就少了。

該國貨幣的總量,無論如何,都是國際資本流動決定的。央行不過就是個換票子的機構。央行沒辦法決定該國貨幣的多寡,對貨幣供應失去控制力。

比如香港的聯繫匯率就是這樣,盯緊美元,美元和港幣的比率要比較穩定,這樣港幣無非就是中文版的美元而已。港幣的多寡取決於流入香港的美元的數量,和流出香港的美元的數量。

==========================================================
貨幣政策獨立且匯率穩定,必須放棄資本自由流動


央行是個擺設太可怕,不符合天朝上國的身份,匯率嘛,最好還是穩定點,那就只能限制資本的自由流動了。

如果我的印鈔機我做主,匯率變化太折磨人,那麼只有別讓錢進進出出啦,我來規定能流入多少,流出多少。這樣我放水了,就讓流入的變多一點,這樣匯率還是穩定的。如果我收流動性了,就不讓流入,而是讓流出了,這樣匯率有能穩定。

我大天朝就是這樣幹的,人民幣要穩定,但央行又要自己能決定貨幣政策,國際資本能就要管制住了。流入流出都沒那麼方便的。

但如果我要放水了,外面的資本不留入,反而在加速流出怎麼辦?匯率不能動怎麼辦呢?留到下集分解。
===========================================================
呀,扯了那麼多,跟瑞郎風暴有什麼關係呢?瑞郎風暴是因為之前瑞士央行放狠話,一定會保證EURCHF(歐元兌瑞士法郎)維持在1.2這個線以上。

具體怎麼操作呢?用瑞士法郎買歐元就可以了,我們也不用半夜雞叫放政策,我們光明正大得買,用CHF(瑞士法郎)不斷買EUR(歐元),不就能維持1.2了嗎?
你說什麼?你擔心我買不起?

CHF 就是我家印出來的好不好,我想有多少就有多少!維持到2.2都沒問題!

很長一段時間,EURCHF 一旦跌倒1.2 附近,就馬上會回升上去。因為瑞士央行就這麼幹的,跌下去就買,買到1.2以上為止,服不服?



很好嘛,你要匯率穩定,作為自由貿易的國家,又要資本自由流動,那央行就要甘當配角,成為擺設。因為你要EURCHF一直是1.2,那麼CHF不過就是面值乘以1.2的EUR而已咯,不過是穿個馬甲的EUR而已咯。

瑞士法郎,現在就是另外一種包裝的歐元。

很好很好,匯率穩定了,然後

歐元危機了………………

事實上,在宣佈EURCHF脫鉤後幾天,歐元就宣佈了超級QE。這說明什麼,歐洲央行是有能力控制自己是不是放水的獨立央行,而你瑞士央行硬要給出口商充大哥,聯繫匯率就是把自己獨立性給犧牲掉了。

這就是蒙代爾不可能三角所昭示的必然後果。

瑞士央行不能根據自己瑞士本國的情況調節貨幣的供應量從來調節經濟,這能長久嗎?更可怕的是,在歐元超級QE前,瑞士央行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買歐元的機構。
嘿嘿嘿,你們想到了誰?聰明的套利者又來了。

歐元全世界所有投資者都看跌,我正愁沒對手盤,你瑞士央行無限買歐元。
無限誒…………

來來來,我賣給你
買了好多好多歐元的瑞士央行表示

我一位朋友,因為一些優質的情報來源,獲悉去年,為了這該死的1.2,瑞士央行虧損了1600億瑞士法郎,那還是歐元危機沒爆發的時候。

歐元危機來了的時候,得虧多少,真是不敢想。

只有宣佈放棄1.2這條錢,結果相信瑞士央行承諾是絕大部分投資者(不包括聰明的投資者),一片哀鴻遍野,流血漂櫓。各大經紀商公司,破產的破產,倒閉的倒閉,連最大的外匯經紀商福匯,市值已下載跌85%。

而最最聰明的投機客,因為洞悉蒙代爾不可能三角的奧義,提前佈局了瑞郎看漲期權。獲得了匪夷所思的收益率。

真正好的投資就是這樣,不需要證明什麼是對的,因為恐怕永遠無法完成。但證偽是件確定性很強的事情,我們只知道什麼肯定做不到就可以了。

一千個案例都不能證明正確,一個漏洞就足以通盤證偽。如同我另外一個回答裡說的那樣。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756621/answer

不知道各位讀出什麼來?

連央行的兜底承諾都能不靠譜。

各位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投資顧問信心滿滿的拿出一張營業執照,我們公司註冊資金二個億,你的投資就算出現虧損了,我們公司保本兜底!

呵呵

任何人或者組織,無論他資本有多雄厚,性質有多特殊,無論是央行還是政府。都無法違背規律!


任何人或者組織,無論他資本有多雄厚,性質有多特殊,無論是央行還是政府。都無法憑空創造出真實的財富,用於兜底!


任何人或者組織,無論他資本有多雄厚,性質有多特殊,無論是央行還是政府。都無法對未來給予言之鑿鑿的預言!


因為他們都是凡人或者凡人組成的。

「瑞郎風暴」比你想的更嚴重 「無異於一場核爆」

有人說,小兄弟啊,你太年輕,naive了。資本主義國家這個不能干那個不能干,我們特色國家,某組織沒權限上限的,不一樣的。

那大叔,為什麼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後來沒圓上呢?為啥蘇聯老大哥就這樣硬生生得倒地了呢?

蘇聯老大哥莫非權力還不夠集中?難道這樣集權的政府還不能逆天操縱一切嗎?
當然不能啦。

局就擺在那裡,一切會按照規律發展,好比鐵匯套利者想要逆天一樣,違反無套利假設最終會遭到懲罰;跟隨瑞士央行的投機客(在EURCHF 到1.2以下就買入,搭央行順風車)也要逆天,企圖突破蒙代爾不可能三角的束縛,必然也會遭到懲罰。

關於鐵匯事件的科普貼:http://zhuanlan.zhihu.com/wontfallinyourlap/1

洞悉局勢的本質,一切如觀掌中紋。搞清楚重要的時間節點,聰明的套利者從鐵匯這裡獲得了巨額的利潤,弄明白瑞士央行的錯誤所在,佈局瑞郎期權,有人獲得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利潤。

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安坐靜室,巨額的利潤自動通過現代高效的金融系統從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彙集到你的錢包,悄無聲息,失敗的交易對手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你是誰,而洞若觀火的你,從容實現了財務自由。

收穫投機利潤,不過是順利成章的事情。這些不是看K線圖猛然間隱隱悟到了似乎會來一跟大陰線。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10

古冶5億信托“爆雷” 銀信通道業務誰兜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189.html

古冶5億信托“爆雷” 銀信通道業務誰兜底?

第一財經日報 張菲菲 2015-06-08 06:00:00

距離“古冶集團鑄造產業鏈信托貸款集合資金信托”(下稱“古冶產業鏈信托”)1號、2號項目到期,已經過去3個多月了,143名投資者仍然沒有收到本息。

距離“古冶集團鑄造產業鏈信托貸款集合資金信托”(下稱“古冶產業鏈信托”)1號、2號項目到期,已經過去3個多月了,143名投資者仍然沒有收到本息。

事實上,自2014年8月古冶集團出現資金周轉困難開始,針對該信托項目5億元的資金兌付問題,受托人中信信托與代銷機構工商銀行之間的拉鋸戰就已經開始,雙方就重組方案至今難以達成一致。

通道業務:項目是誰的?

中信信托公開信息披露顯示,“古冶產業鏈信托”募集資金5億元,向山西古冶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古冶集團”)發放貸款,信托計劃期限為2+1年,其中,1號信托收益權信托本金2.3億元,到期日為2015年3月8日,2號信托收益權信托本金2.7億元,到期日為2015年3月31日。

受宏觀經濟持續下行、行業景氣度低迷等因素影響,鐵精粉、鐵礦石等產品價格下跌,古冶集團出現資金周轉困難,自2014年8月開始,古冶集團未能依照合同約定分期償還貸款本息。

截至1號信托受益權到期日2015年3月8日,古冶集團應償未付1號信托受益權貸款本金2.162億元,應付未付1號信托受益權貸款利息約2933.6萬元。2015年3月20日,1號信托受益權剩余貸款本息的最後還款觀察期已屆滿,古冶集團仍未歸還1號信托受益權剩余貸款本息。

2015年3月23日,中信信托發布第四次臨時信息披露,宣布古冶1號信托期限延長至信托財產處置變現為止;3月31日,中信信托發布第五次臨時信息披露,宣布古冶2號提前於2015年3月26日到期,信托期限延長至信托財產處置變現為止。

中信信托人士介紹,工行山西分行為其戰略級客戶古冶集團專門籌劃、設計整體融資戰略和具體方案,作為整體融資方案的組成部分,工行將古冶集團推薦給中信信托,邀請中信信托專門定制信托計劃向古冶集團發放貸款。由山西工行私人銀行部和工行總行個人金融部分兩期向其行內143名投資者進行全額定向發售。

一位山西投資者稱:“當時我們是在工行營業部辦理購買信托,工行將資金劃入中信信托。”據其介紹,該產品投資門檻300萬元起,是山西省工行私人銀行營業部通過各地支行網點找到高凈值投資者,進行推薦和銷售,稱與中信信托合作的項目。

不過,工行相關人士則聲明稱,工行山西分行根據與中信信托的協議,成為資金代收付銀行。

根據中信信托提供的數據,工行山西分行及工行山西交城支行共收取代理收付費、其他代理費、保管費、監管費等四項費用加權平均約3.5%/年,信托3年間,應收取費用合計約為5102萬元;受托人中信信托收取信托手續費率為1.9%/年,合計應收取2793萬元。

重組方案:難達一致

為了化解兌付危機,據中信信托方面透露,自2014年2月起,中信信托先後向工行提交了6套重組方案,方案圍繞由中信信托出資購買該計劃的信托受益權、工行出資向古冶集團下屬公司發放貸款歸還信托計劃展開,經過幾次的方案否決,工行授信金額從2.35億元降至2億元,再降至1.5億元,工行仍未對重組方案達成一致。2015年5月12日中信信托最新提出雙方按照50%對50%比例、共同出資收購投資人信托受益權,以緩釋信托計劃流動性風險,但重組方案未獲工行回應。

對此,工行方面認為,在古冶1號、2號信托計劃中,中信信托是受托人,投資者是委托人,雙方簽訂信托資金合同構成相關法律關系,中信信托作為受托人基於專業、審慎、盡責的原則自主管理、運用和處分信托財產,並按照合同的約定分配信托財產收益。工行山西分行為該信托計劃的資金代收付銀行,只負責信托資金歸集和支付,不承擔本息償還、擔保和糾紛處理的責任。

一位律所金融業務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從法理上,這是由銀行主導的通道類信托業務,銀行與投資者本質上是委托和代理關系,即使項目資金出現問題,銀行也在合同上沒有法律責任,無需承擔法律責任;從情理上,銀行出於聲譽和客戶關系維護等角度考慮,一般不會首先打破剛性兌付。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