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置業既非福利亦非權利 李兆富

2011-6-30  NM




每個地方,總有一樣公共政策,神 聖不可侵犯,只可以供人膜拜,沒有理性辯論的餘地。在香港,這頭政治聖牛,叫做公營房屋。戰後的香港,人口急速增長,加上租金管制衍生出來的額外成本,廉 租屋在很多人眼中,的確是殖民地政府的德政。因此,很多香港人先入為主,覺得政府干預住屋市場是天經地義,也沒有察覺到,原來香港的情況老早出現了翻天覆 地的改變:當年的房屋政策,針對幫助無瓦遮頭的人;今天政客的綱領,是夾硬將沒有上車能力的人拉上車。

其實無論樓市好壞,一旦認定了政府 有責任協助市民置業,無論在任何經濟環境,總有一班人出來說置業困難,政客也可以大派利益換取群眾掌聲。經濟差的日子,「搵朝唔得晚」的人會說:「供樓壓 力很大。」到了樓市和經濟瘋癲起來,又總有人會覺得樓價太貴。難怪梁振英等政治從業員,一直死咬不放,都要將自己和這個政治議題捆綁在一起。世間沒有只升 不跌的樓市。鼓勵置業的政策,必然產生道德風險。經歷八萬五的教訓,特區政府終於放棄要提高市民置業比率的政策方向。可惜,京官王光亞一打開口牌,曾蔭權 忽然下跪,香港又回到之前那條舊路。更令人氣餒的是,香港民主派的政治人物,見到港人治港被如此侵犯,竟然一聲不響,有些甚至表示認同。由此可見,只要被 磚頭輕輕一碰, 維護制度這種虛無的價值,即時見裂紋處處。

 

除了香港人對公營房屋有種情意結之外,香港還有一個政策迷思, 就是居屋可以騰空公屋單位,產生所謂的流轉功能。問題是,不用復建居屋,現在的公屋富戶,一樣可以用綠表免補地價做業主。為什麼一定要復建居屋呢?過去十 年,居住於自置居所的家庭比例,一直穩定地維持在五成左右。另外,約莫有兩成香港人居住於公營的租住居所;租住私人單位的家庭,一直佔整體不足兩成。如果 說香港有嚴重的住屋問題,要靠復建居屋來解決問題,理論上針對的就是那不足兩成的人口吧。可是,現實中的操作,復建居屋最大受益人,卻是那些已經享有房屋 福利的綠表持有人。一直以來的慣例是五名中籤者當中,只有一名是白表申請者;就最近一次攪珠,白表的中籤比率,不到百分之四。白表申請者「揀樓」機會渺 茫,事實也證明了居屋的流轉功能有限,為什麼政客還要將復建居屋列為特區三面紅旗之一呢?說到底,對多數人來說,復建居屋好像沒有多大的成本,可是對中籤 的幸運兒,在樓市高峰時免地價上車,着數比起中六合彩二獎還要大。再者,每個居屋買家,都免費獲贈一張認沽期權,政客可以名正言順地慷他人之慨,又何樂而 不為?置業既非福利亦非權利。復建居屋,只不過特區政府希望息事寧人。香港底子夠厚,一年浪費三幾百億地價收入,今天看來不算什麼。可是長遠計,如此敗家 下去,我們究竟可以捱多久呢?

 

李兆富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作者網誌 -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45

【社論】CDS只是對沖工具 非魔鬼亦非天使

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蓬勃發展,規模與日俱增,與之相對的是,各類風險事件初露端倪,潛在風險更是不斷積累。彼時,在防範風險之余,金融市場對於分散風險的對沖工具需求亦顯得十分迫切。

9月23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了《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業務規則》,以及信用風險緩釋合約等四份產品指引。此舉旨在豐富金融市場參與者風險管理手段,完善市場信用風險分散、分擔機制,乃債券市場期待已久的中國版信用違約互換(CDS)。

CDS的推出對於當下債券市場十分重要。一方面,隨著中國債市打破剛性兌付正在加速推進,市場非常需要風險分散工具,推出之後,信用債的估值將更多地反映其風險水平;另一方面,在信用違約事件或將不斷增加的時代,CDS在中國的確可以起到風險定價、對沖交易風險和提高債券市場流動性的作用。

不過,CDS既非魔鬼亦非天使,只是對沖工具,並不能真正消滅風險,只是使風險分散、轉移,以及更加具象化。或者說,債券市場推出CDS對沖工具以分散風險,對於金融市場健康發展而言,是一項有益的嘗試。

實際上,債券市場之外,曾經在去年爆發過風險的A股市場,以及當下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同樣需要完善對沖機制以分散風險。

以A股為例,最重要的對沖工具股指期貨,因監管層認為其做空功能在去年6月以來的A股大跌中幹系不小而被嚴格限制,令交易額驟降九成。不過在“股災”過去整整一年之後,尚不能證明與股指期貨做空有多大關系,而業內對於放開股指期貨限制措施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實際上,欲將A股打造成市場化的成熟市場,健全的對沖機制必不可少。雖然各國監管層對對沖機制都頗為謹慎,但理論和實證研究都表明,無論市場漲跌,合理的對沖機制對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作用不小。

不過,關於股指期貨成為機構和大戶的專利,將散戶拒之門外的質疑,則有必要改進。也就是說,A股對沖機制大門應更大程度地開放,可適當調低股指期貨、ETF期權個人投資50萬元的準入門檻,以美股市場為例,最低融資融券交易開戶資金僅2000美元。當然,因為A股投資者整體證券知識水平偏低導致不少非理性行為,故相關業務開戶時的知識測試和經驗等要求應保留,確保是對沖機制利用的“合格投資者”。

繼去年A股瘋狂之後,今年以來大城市房地產市場接棒成為民眾關註焦點,資金大量湧入後,房地產儼然金融資本化;且房價過高備受爭議,高房價對實體經濟的擠出效應,也逐漸顯現。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事物興盛到極點,往往會隨之衰落。房價不會一直上漲,金融資本化的房地產行業亦不免出現泡沫破滅的一天,雖然這一天難以預測,但屆時對於銀行等的沖擊,不容小覷。

因此,有必要啟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MBS)。一方面,MBS可分散和降低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防止房地產市場出現較大風險時對金融市場沖擊過大;另一方面,MBS的啟動,有利於評估房貸的風險,對於抑制房地產市場泡沫亦有裨益。

當然,對沖機制的推出與完善,對當前國內金融體制和法律制度的健全度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CDS的真正落地需要較為完善的金融監管、交易結算和信息披露制度,因為CDS同時也可用來套利和投機,如果缺乏完善的金融監管體制,將會增加風險敞口。

換言之,中國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無疑需要健全的對沖機制,金融體制和法律制度也亟待完善。只有相關制度與機制的完善,中國金融市場方能更進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