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省醫口腔科一主任醫師遇襲搶救無效辭世 廣東衛計委緊急通知:嚴防暴力傷醫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994

(視覺中國/圖)

7日中午,廣東省人民醫院發布消息,意外遇襲身受重傷的該院口腔科主任醫師陳仲偉,因搶救無效不幸辭世,在網絡上人們紛紛用黑絲帶代表無聲的哀悼。

當晚,廣州英雄廣場,上千市民自發前來悼念,悼念現場鮮花朵朵、燭光搖曳,哀思無限。他們來自廣州、東莞、中山等城市,來自省人民醫院、中山一院、中山大學附屬光華口腔醫院等醫院,有的是陳仲偉的同事、也有同門兄弟姐妹,更多的是同情陳醫生的陌生人。

中山二院沈昌禮醫生說:“來到現場,莊嚴肅穆,數千人井然有序,寂靜無聲,唯有點燃蠟燭,獻上一束白菊花,寄托師出中山學子哀思。”

這又是一起暴力殺醫事件。

陳仲偉醫生是廣東省人民醫院口腔科原行政主任,今年初剛退休。5月5日下午5時,他在回家路上被一名男子尾隨。回到家後,該男子將陳醫生連砍30刀,行兇後,男子跳樓自殺。

後陳醫生被送往醫院搶救,據當時實施搶救的醫生介紹,陳仲偉從頭到腳都是傷口,胸腔里估計都是血,搶救期間一度心跳停止。醫院多位科室主任上臺聯合施救,動用了ECMO(體外膜肺氧合)輔助呼吸,並進行了除顫。經過43小時,最終因搶救無效,陳醫生於2016年5月7日12時39分不幸辭世,享年60歲。

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吳一龍教授為陳醫生寫了一段悼文,回憶之前共事的時光,令人唏噓,“老陳已經退休了,但舍不得醫院舍不得病人,希望繼續在省醫發揮光和熱,我們正給他在辦延退手續。這一代人都是這樣,有委屈、有無奈、對生活追求不高,但初衷不改,到老都希望為病人解除痛苦。這樣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專家,卻想不到他以這樣一種方式離開我們……”

警方已介入調查

目前警方已介入,最終結果要等司法進一步調查。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於陳主任的事情,整個醫療圈都感到非常非常地壓抑和氣憤。”

對於有報道稱殺人者是從精神病院里逃出來的,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雖然李艷曾有長期面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經驗,但她坦言,精神病人的管理非常複雜,很多時候無法得到治療和監管。因為並不了解該起案件的詳情和病人狀況,她無法對事件本身評論。

但她認為目前的精神病人管理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精神類病人激增,但精神科醫生很少,這與龐大的病人群體嚴重不成比例。無論是病床或其他設施,都很缺乏。

第二,對於精神專科醫院的投入嚴重不足。這類病人通常住在專科的精神病院,監護起來非常困難,家屬也不管,社區也不管,就安置到了醫院。如果醫院對病人住院天數有限制的話,則涉及到病人周轉問題。專科醫院精神病人住院的天數一般是四周左右,而大型綜合類醫院只有不到10天。而外科的住院天一般是三到四天。

第三,國內精神病學的教育只有專科醫生學習,其他科室的醫生缺乏這方面學習知識,對精神病人不能正確識別。如果病人處在發作期,較容易識別,但如果是在服藥平穩期,普通醫生很難識別並進行自我保護。

她提到:“2013年的精神衛生法中明確,家屬或病人本身不願意住院的話,醫院是無法強制收治病人的,除非有公安機關送到醫院。所以大量精神病人閑逛在外,對社會安全形成一定威脅。”

她還強調,精神病人一旦住院後,急癥癥狀控制住,就會出院,一般普通醫院10天,專科病人兩周。但部分精神病很難治好,特別是有偏執型人格的病人,容易出現突發異常的舉措。因此,希望加強社會資源的支持和投入。

廣東發文嚴防暴力傷醫

“什麽時候,醫生能在工作場所,在家中免於恐懼、免於死亡的威脅呢?!”吳一龍的發問是所有醫務人員的共同心願。

陳仲偉醫生的猝然離世令社會震驚,也讓政府再次正視暴力傷醫事件。

5月6日,廣東省衛計委發出《關於嚴密防範暴力傷醫事件的緊急通知》,要求全省各地衛生計生部門和醫療機構與公安部門聯合行動,嚴密防範全省醫療機構暴力傷醫事件發生:

第一,嚴厲打擊暴力傷醫行為。全省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要協調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門,始終保持打擊涉醫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對醫療場所及其周邊地區暴力傷醫行為“零容忍”,發生一起打擊一起,從嚴從重處置,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絕不姑息。

第二,迅速梳理醫療糾紛情況。各醫療機構要立即對醫療糾紛登記情況進行梳理,重點排查有潛在傷醫傾向的重點人群,及時通報當地公安部門和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實施聯防聯控,預防類似事件發生。

第三,切實加強安全預警防範。各醫療機構要協同當地公安部門設立警務室或(和)警車,所有醫療場所要安裝視頻監控設備和報警裝置,建立中心監控室,24小時全方位、實時監控。要健全保衛制度,配齊安保人員,提高防恐防爆能力,建立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全員行動,一旦發現情緒異常人員立即報警、迅速隔離、就地制服。同時加強醫療 機構周邊尤其是宿舍區安全保衛工作。完善醫警聯動,及時迅速果斷處置涉醫突發事件以及暴力傷醫案件,嚴密防範重大傷醫案件和群體性涉醫事件的發生。

第四,全力保障醫務人員的執業安全。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協調司法,公安等部門,為全省醫療衛生系統營造安全的醫療工作環境,依法維護醫療場所安全、安靜、神聖的就醫秩序,維護醫務人員的職業尊嚴,保護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206

九部委出擊醫鬧 傷醫之後法網難逃

不斷傷醫事件之後,在原本就工作壓力大的狀況下,整個醫務人員群體身心都受到了打擊,不願意從醫、棄醫現象出現,而缺醫的狀況也同時存在,如何解決這個惡性循環?

7月8日,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央綜治辦、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國保監會等9部門決定自2016年7月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1年的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

按照“預防為主、標本兼治、打防並舉、健全機制”的原則,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鞏固前一階段工作成果,依法嚴厲查處打擊涉醫違法犯罪活動,確保醫療機構安全形勢持續好轉。

醫患糾紛其實在下降

醫患關系,作為一種人際關系的一種,原本是一種直接的、情感性的人際關系,卻存在了一種隱性的對持,導致傷醫事件不斷上演。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曾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醫患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在於缺乏溝通(大概占80%),由於醫院要維持運轉,必然要制定業務指標(不達到看病數量指標就扣獎金),換句話說,醫生看病人越多越好。先不論醫生的醫德問題或患者不尊重醫生問題,試想一個醫生半天內看50~60個病人,哪有溝通的時間?“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沒有溝通就容易誤解。醫患溝通越來越少,導致醫患緊張愈演愈烈。

“醫療機構是社會矛盾的一個終結點,醫療機構如果缺少國家財政補貼,需要逐利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大處方、大檢查的出現,以及醫療信息的不對稱,不斷上漲的醫療費用,進一步加劇了醫患關系的緊張。”一位三甲醫院的醫生對本報記者表示。

這位醫生同時認為,在就診量每年都在上升,醫務人員不足的狀況下,醫生工作壓力大,同時患者對於醫學、疾病的科學信息獲知又少,就導致所謂的溝通不暢,使得矛盾加劇。但是醫改之後,這種狀況會有所改變。

隨著各種醫改措施的執行,醫療領域的格局已經悄然變化,基本醫療保障使得老百姓負擔逐步減少,分級診療也將解決看病難的問題。數字告訴我們,這種醫患緊張也在逐漸改變。

“首先肯定的是我們的醫患關系是好的,主流是和諧的。在全國診療量持續增加的狀況下,糾紛持續在下降。2013年全國診療人次是73億,2014年是76億,2015年是77億,醫療糾紛分別是6600起、6000起、4000多起,呈現逐年持續下降的情況。在診療服務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實現了三連降。2014年比2013年下降了8.7%,2015年繼續下降了1.8%。診療數每百萬人次不到一起糾紛。”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表示。

雖然糾紛在持續下降,但是每一起惡劣傷醫事件,傷害的卻是全國醫務人員的心。

“雖然對於醫療糾紛已經建立起了三調解一保險,但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規範,要突出法治思維和法治防治。”郭燕紅表示。

醫療機構是一個特殊場所,是承擔救死扶傷、保障人類身體健康的一個場所,國家法律法規禁止任何個人和單位擾亂醫療公共場所。為了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在2013年國家衛計委聯合11個部門打出了組合拳。

2013年,建立了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長效機制,設立了院內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司法調解、醫療風險分擔機制的制度。同時在二級以上醫院設立了警務室。這種長效機制也在日漸完善和發揮作用。

“醫療意外是不可避免的,存在醫療就存在醫療事故,但是法治思維和方式是化解糾紛的治本之策。必須積極引導患者依法維權,醫療事故走合法的渠道來處理,要求醫療機構加強人文關懷,院方應該把這些事情處理在萌芽狀態。通過人民調解,截止到2015年,已經建立了人民調解委近4000個,調解了7.1萬起。”郭燕紅表示。

傷醫之後法網難逃

每起傷醫事件,公眾關註的焦點只有事件本身,後續法律後果卻知之甚少,甚至於一無所知。但是醫鬧之後,並非無罪。

“王某因為整形失敗後,經調解達成協議,但是仍然到醫院起哄鬧事,打砸、辱罵、恐嚇醫務人員,被依法判決有期徒刑4年。這個刑期是比較高的。”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在公布十大“涉醫犯罪典型案例”時介紹稱。

這是發生在2008年的事情,能夠知道這種法律懲罰結果的公眾確實甚少,眾多媒體在報道事件之後,法院的判決結果卻被沈入大海。

“因為司法流程比較長,所以一旦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媒體的註意力就轉移了,即使判決結果出來後,其公布方式也是在司法系統,並不是昭告天下,所以,導致很多傷醫事件的後果沒有被社會知曉,也帶來很多人認為傷醫之後無事。”上述醫務人員表示。

在這公布的10大案件中,鄧利強介紹稱,近些年涉醫違法犯罪案例,主要涉及以下幾類犯罪: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尋釁滋事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等。

“這次九部門組織開展為期一年的嚴厲打擊涉醫違法專項行動,是為醫師執業安全所做的努力,相信通過這一系列的打擊會促進醫患之間的和諧。”鄧利強表示。

據了解,此次專項將嚴厲打擊、依法嚴懲各類傷害醫務人員人身安全、擾亂醫療秩序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始終保持打擊的高壓態勢,堅決打擊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公安機關將嚴格按照《公安機關維護醫療機構治安秩序六條措施》要求,切實加大查處打擊力度。對醫療機構的報警求助要快速反應,果斷處置,堅決制止,特別是對正在實施傷害醫務人員行為的,必須采取果斷措施堅決制止,必要時依法使用武器、警械;對非法攜帶管制器具進入醫療機構的,一經發現一律依法予以行政拘留;對毆打醫務人員、嚴重擾亂醫療機構秩序的,必須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或者追究刑事責任,不得拖延、降格處理。

同時,人民檢察院對傷醫案件也將及時受理,加強與公安機關、審判機關的協作配合,快捕快訴。對重大涉醫犯罪案件要及時介入偵查,引導取證。對有案不立、以罰代刑、重罪輕判等問題,應當依法監督糾正。

法院方面,應當及時審判,依法準確定罪量刑,對於犯罪手段殘忍、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的被告人或者社會影響惡劣的涉醫違法犯罪行為,要依法從嚴懲處,判決結果依法公開。四是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委托行業協會為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依法維權提供法律援助。

用法律思維和法律方式處理醫療糾紛

“四個字來概括:嚴打嚴防。嚴打涉醫違法犯罪、傷醫案件及時處理,對社會影響惡劣的要及時公布結果。嚴防: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我們要發揮現在我們對相關法律法規的教育,傳遞和震懾作用。對於涉醫的違法犯罪法律、條例,都有定罪量刑。但是如何使這些用案件來震懾公眾?如何讓老百姓依法處理?有調解、有司法途徑,依法來維護自身的權益。不能有任何理由醫務人員的人身造成威脅。同時提高醫療機構的安全防範能力。特別是現在急診、就診高峰時,如何預防糾紛的發生,加強人文和醫患關系,營造一個好的輿論氛圍。”郭燕紅表示。

為了更好地用法律思維和法律方式來處理醫療糾紛,國家衛計委已經把《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送審稿》已經提交,目前已經完成了征求意見。

2002年9月1日,國務院公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的賠償標準與《侵權責任法》不一致,使得很多醫療損害案件在適用法律方面存在爭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新《條例》中去掉了關於賠償標準方面的內容,釋放出加強與其他法律法規銜接的信號。

“新條例有很多亮點,既保留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一些好的做法,又較《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改善。把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的管控工作前移,對醫院投訴工作管理提出了規範化要求,重點強調醫療糾紛預防的作用,強調人民調解在醫療糾紛處理中的作用,強調醫療責任保險在醫療風險分擔中的作用。《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中的相關內容刪除了原《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醫療事故的賠償部分內容,解決了與《侵權責任法》等賠償標準不一致的問題。”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業委員會委員樊榮表示。

樊榮同時表達了擔憂,在新的條例中也應該對患者的責任義務明晰,讓患者知道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才能更好地預防醫療糾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876

多地暴力傷醫事件後 9部委專項打擊醫鬧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277

從掛橫幅、擺靈堂、大鬧醫院到恐嚇、辱罵、傷醫殺醫……2016年上半年,各地發生了多起暴力傷醫事件。

南方周末從國家衛計委今天召開的構建醫患關系媒體溝通會上獲悉,為保障醫務人員和就醫患者的人身安全,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央綜治辦、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中國保監會等9部門決定,自2016年7月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1年的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這是繼2015年11月1日起,“醫鬧”正式入刑後的又一大重拳。

“維護正常醫療秩序,是廣大醫務工作者共同願望,更是公平正義的體現。”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說。專項行動有四,包括,依法嚴厲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組織開展全面檢查和重點抽查相結合的全國醫療機構安全大檢查;鞏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長效機制建設;做好宣傳引導和輿情監控工作。

郭燕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中國醫患關系總體形勢是好的,社會不能把局部的暴力傷醫事件,能代表醫患關系的總體,在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依法維護醫療秩序的工作成效還是非常顯著的。

“盡管全國診療量不斷上升,涉醫違法事件不斷降低。”她舉例,2012~2014年,我國的診療人次從73億上升到76億,但涉醫違法案件從6600件下降到4000件。“每診療一百萬人次,不到一起案件。”

但公眾感受卻和數字有很大差別,郭燕紅解釋,雖然案件事件減少,但案件的曝光率增加,反反複複出現,導致大家總覺得有涉醫違法事件發生。

國家衛計委宣傳司副司長熊煌建議,媒體不僅應該關註傷醫事件,更應該關註事件最後的處理結果,以免讓公眾誤認為“醫鬧無罪”。

維護和諧的醫療環境,需要從多方面著手。郭燕紅說,一方面要保持依法堅決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和醫鬧行為的高壓態勢。另一方面,要著力來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把醫療糾紛的處理納入到法治化軌道,建立醫療糾紛防範和處置的長效機制。此外,還需要繼續推動建立醫療責任保險的制度。據統計,現在全國有6.5萬多家醫療機構參加了醫療責任保險,這些都為妥善處理醫療糾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即便如此,中國的醫患關系仍呈現緊張狀態。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在今年6月1日在京發布的《北京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15—2016)》顯示,北京市醫療糾紛訴訟數量持續增加,7年間增長了近2.4倍。報告指出,北京進入訴訟程序的醫療糾紛逐年上升,2007年北京市法院一審受理的醫療糾紛案件僅有468件,2008年為715件,2009年為885件,2010年為1004件,2011年為1040件,2012年為1097件,2013年這一數量增長到1152件。

報告分析,近幾年,醫療糾紛多發頻發的態勢不會改變,多元化的醫療糾紛解決體系建設任重而道遠。醫療糾紛專業調解制度結合了調解機制優勢和專業性化解的優點,有利於促進醫療糾紛的化解,維護醫療秩序的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28

最高檢:暴力傷醫案件一律列為重大敏感案件

近幾年,涉醫犯罪屢屢登上媒體頭條,外界對涉醫犯罪也愈發關註。 最高檢偵查監督廳廳長黃河今日在發布會上回應相關情況時表示,凡是暴力傷醫案件,一律列為重大敏感案件,檢察機關必須及時啟動重大敏感案件快速反應機制。

黃河表示,暴力傷醫不管事出何因,都是傷天害理。這種犯罪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套用古話說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須堅決予以依法嚴懲,這是各級檢察機關達成的一個基本共識。

最高檢偵查監督廳廳長黃河答記者問

黃河介紹,為此,各級檢察機關認真履行檢察職能,積極參加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創新工作方法,力求良好效果。

他介紹,凡是暴力傷醫案件,一律列為重大敏感案件,檢察機關必須及時啟動重大敏感案件快速反應機制。

黃河介紹,一旦啟動重大敏感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就要最高檢督導,各級檢察院上下聯動,及時研判案情,準確作出反應;就要組織精幹力量,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取證,保證證據質量;就要依法快捕快訴,保證高速高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8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