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移焦點?希拉里斥特朗普為“克里姆林宮的傀儡”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猛烈抨擊共和黨對手特朗普為“克里姆林宮的傀儡”,並稱其與俄羅斯等國家“有深層的財務關系”。這被觀察家視為轉移外界對克林頓基金會的批評之舉。近來克林頓基金會和外國捐贈人間關系持續遭到詬病。

與此同時,在距離美國總統大選不足80天之際,最新的財務公開數據顯示,7月希拉里競選“燒”掉的資金是特朗普的兩倍多。

對比

最新民調顯示,希拉里在全美範圍內維持並擴大領先優勢,在俄亥俄州等重要搖擺州也是如此。

希拉里陣營競選經理穆克(Robby Mook)邁出最新的一步,大力抨擊特朗普和國外的往來關系,凸顯了雙方陣營都把對方在海外關系上可能存在的缺陷當做競選中的重要攻擊點。

希拉里好不容易從“郵件門”中緩過勁來,上周,外國捐贈人和克林頓基金會的關系,以及他們是否在希拉里擔任政府公職期間對其決策產生不正當影響再次引發熱議。

與此同時,特朗普則被指責與俄羅斯及其他國家保持商業和政治關系。

希拉里陣營尋求利用這些國際財務聯系將兩位候選人進行對比,指出非營利的克林頓基金會在抗擊艾滋失業和其他醫療健康問題上進行了大量投入,而特朗普則偷偷進行以營利為目的生意往來。“唐納德·特朗普拒絕披露可能直通克里姆林宮的深層次的財務關系,這可能影響到他的外交決定”穆克說,“這也提出了一個真正的問題,特朗普在這場競選中是否是克里姆林宮的‘傀儡’。”

穆克在美國廣播公司(ABC)的一檔節目中稱,特朗普的生意安排還引發了對他其他競選承諾的質疑。

調整

就在希拉里陣營發出這番猛攻前,特朗普剛剛重組了競選團隊人員。他自己則調整狀態,力求做到更有分寸,避免在選民面前失態。如此,希拉里陣營能抓到特朗普的漏洞可能將越來越少。

上周上任的特朗普競選經理的康韋(Kellyanne Conway)是特朗普在3個月內的第三位競選經理。當地時間21日,她稱,在表達了對過去一些無禮言論的廣泛歉意並試圖親近非洲裔選民後,特朗普渡過了最好的一周。

康韋還稱,希拉里的人只是嘴上說說,做做面子功夫,“我們要讓事實和數據說話,因為這是我們重建美國經濟的不二法門”。

上周末,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顯示希拉里投入的競選資金遠超特朗普,後者上周才開始在搖擺州播放電視廣告。僅在7月,希拉里就“燒”掉了3800萬美元的競選資金,而特朗普只用掉了1850萬美元。目前為止,希拉里已經為她的總統大業豪擲了2.684億美元,差不多是特朗普8910萬美元的三倍。

希拉里高額的投入也見到了回報。路透社和益普索的最新聯合民調顯示,在全美範圍內希拉里以41%:34%領先特朗普;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對搖擺州的民調則顯示,希拉里在州俄亥俄州以46%:40%領先特朗普,在農業州艾奧瓦州兩人則以40%:40%打個平手。在另外兩個重要的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弗吉尼亞州,希拉里均處於領先。而特朗普則將於27日到這兩個州開展競選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58

用戶、巨頭、計算平臺,最終都是“社交”的傀儡?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6/160207.shtml

用戶、巨頭、計算平臺,最終都是“社交”的傀儡?
Alter Alter

用戶、巨頭、計算平臺,最終都是“社交”的傀儡?

互聯網發展了20多年,最終會被社交所統治嗎?

本文系作者Alter對i黑馬投稿,微信公眾號ID:spnews。

前不久,幾個“XX日記”的圈子似乎在一夜之間圓了阿里的社交夢。

盡管外界的評論多是批駁,甚至上升到了人性的角度,馬雲和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也在事態惡化之前“積極認錯”,支付寶卻前所未有的貼上了“社交”的標簽。

這早已不是阿里第一次籌謀社交,從2010年的“淘江湖”到馬雲親自上陣的來往,再到占據微博、投資陌陌、上線釘釘以及支付寶的社交化,阿里對於社交的“愛”可謂是至死不渝。事實上,對社交寄予厚望的也絕非阿里一家,細數中國互聯網陣營中叫得上名號的公司,騰訊、百度、網易、新浪、搜狐……哪家不曾和“社交”有過一場淵源?

社交只是手段,互聯網公司的野心仍是入口

如果給互聯網公司紮堆社交的現象找一個理由,“入口”或許是一個很好的說辭。在移動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談論入口,也都在爭奪入口,甚至不惜跨界做手機要占領入口。可能在今天“入口”的含義越來越廣泛,那種占有了入口又害怕失去的危機感,似乎是互聯網巨頭們永遠的痛,尤其對正值盛年的BAT而言。

在BAT的陣營里,最年輕的百度也有著16年的歷史,可以說如今的互聯網巨頭仍然是PC時代的產物。在智能手機興起之前,百度之於搜索,阿里之於電商,騰訊之於社交,無論是搜索、電商還是社交,不管是在PC時代還是在所謂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三個入口決定了BAT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里的絕對地位。可惜世界並沒有這麽和平,BAT在不斷的投資布局中彼此的業務重合也越來越多。可以想象,當年騰訊進軍電商的時候,阿里不可能沒有危機感,而當微信推出“紅包”功能之後,阿里的危機感顯露無疑。

在互聯網圈流行著這樣一個說法,騰訊的成功是逐漸演化的,從QQ到微信,最終成為社交帝國。而阿里的成功在於運營和戰略,電商、支付、雲計算、文娛等等,幾乎所有的戰略布局都顯示了馬雲的高瞻遠矚。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騰訊,對於社交平臺的威逼,阿里的戰略布局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成功,甚至說有些被動。

最近幾年,阿里進行了多樁堪稱典型的並購。重金投資UC,希望占領瀏覽器進而占領移動端入口;在YunOS上耗費了數百億,起初也是為了占領手機這個入口;隨後的高德地圖、微博、優酷土豆等,或多或少能夠看到入口的身影。相比之下,騰訊的策略要簡單的多,微信支付成為僅次於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京東在微信和手Q上得到的流量收益正在逐步顯現,微信公眾號和服務號成為億級的內容入口,微信小程序出現之後,半個互聯網為之震蕩,而誰又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麽“幺蛾子”呢?阿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做了很多事情,但騰訊只做了社交這一件。

對了,還有百度。百度空間、百度hi等社交產品早已作古,百度貼吧經歷過年初的風波之後已經老態畢現。而從估值上來看,雖然百度在搜索領域仍然具有近乎壟斷的市場地位,百度地圖、手機百度等也是用戶量上億的超級APP,百度糯米、百度外賣等占據了國內市場前三,人工智能、無人駕駛也吊起了無數網民的胃口。但華爾街並沒有對百度寄予太多,至少百度在市值上已經不能和阿里、騰訊同日而語。

那麽社交的價值在哪里?賬戶體系、用戶黏性、流量紅利、連接一切等等,似乎有很多令人信服的解釋。可從本質上來說,社交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具有情感和依賴性在里面,任何社交工具發展到一定規模都會產生“生產”和“消費”,形成獨立於物理世界的虛擬世界。正是這種社交關系,我們才會對網絡產生依賴,廢寢忘食不舍晝夜,在社交APP上所花費的時間遠超過其他應用。如果沒有社交的屬性在里面,搜索、電商、O2O等都只是一個工具,隨時有被同行或新興事物取代的可能。而占據了社交的入口,占領了用戶的時間,再進入其他入口的門檻要小很多,這在微信和Facebook上都得到了驗證。

於是,那些曾經以科技為目的的互聯網公司,當下的首要目的卻變成了社交。這也就不難理解支付寶在社交方面打“擦邊球”的心態和另公知們不恥的吃相。

誰才是社交的傀儡?恐怕不只是互聯網巨頭

當然,社交平臺並不是無所不能的巨無霸,任何社交平臺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任何互聯網公司都有謝幕的那天。除此之外,人類的社交關系是如此的複雜,既需要熟人社交也需要陌生人社交,既要滿足私人情感也要迎合大眾化需求。這也是為什麽在出現了微信、QQ、Facebook的情況下,Twitter、微博、陌陌等仍然是一些人的剛需。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繁榮和社交平臺的爆發,計算平臺業已淪為社交的傀儡。

在PC完成生產力工具的聯網後,人們開始接觸社交產品,從最早的論壇、BBS、博客等轉戰到QQ、MSN、Skype等聊天工具,再逐漸過渡到人人網、QQ空間、Facebook等社交網絡和網絡遊戲。僅僅在前兩種形態的時候,PC並沒有吸引到太多人的興趣,畢竟它所實現的社交行為並不能取代現實世界中的交往。後者卻並非如此,人們的社交關系進一步遷移到網絡上,並產生了更多的依賴。如果說人人網、Facebook等滿足了人類的理性依賴,為人們提供了切實有益的社交需求;那麽網絡遊戲中的社交元素則滿足了情感依賴,人們願意為不真實的事物付費並花費大把的時間。

當手機還是純粹通訊工具的時候,人們習慣於把手機戴在身上或是身份的象征,很少把手機時刻拿在手中,更難想象有一天當你和熟人聊天時眼睛也不曾離開屏幕。而當手機開始智能化,在取代PC成為新一代計算平臺的同時,社交工具也產生了新一輪的變革。微信、微博強勢崛起,QQ、人人網逐漸式微,而且這個趨勢遠未結束。就拿2016年而言,來勢洶洶的直播讓每一個社交平臺為之警惕,不管是國外的Facebook還是國內的騰訊。如何理解這一趨勢?在硬件層面,手機等智能硬件產品在性能上已經滿足了直播的硬件需求,而4G時代的來臨又解決了帶寬方面的瓶頸。雖然直播尚未成為下一代社交工具,相比於即時通訊和“朋友圈”來說,直播無疑更能占用用戶的時間。

這也就揭示了另一個真相,那些試圖占領硬件來占據移動互聯網入口的策略大多失敗,那些占領社交的互聯網公司卻牢牢抓住了入口。就好比說小米的“米聊”在產品上線時間上早於微信,且小米擁有上億臺激活設備的情況下,依然難以撼動微信的市場地位。總的來說,這里面有兩個不容忽視的趨勢。

其一,社交工具占領計算平臺的速度令人難以想象。

微信、陌陌之流的火爆和LBS不無關系,智能手機剛剛解決“定位”的難題,社交平臺們早已蜂擁而上。而在手機拍照越來越好的情況下,類如InstagramI、Snapchat等迅速崛起。社交產品的演化速度不容小覷,甚至可以說硬件領域的發展已經滯後於社交APP的想象力。舉個例子來說,VR能否成為下一代計算中心尚未知曉, Facebook和Oculus已經在籌謀VR社交,華為也在不久前公布了其在社交VR網絡承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其二,社交平臺最基礎的商業模式就是占領用戶時間。

占領了用戶時間意味著更強大的用戶依賴,也就意味著更豐富的場景。任何線下場景都有機會成為社交化的場景,從衣食住行到內容消費莫不過如此。按照這個邏輯,要想成為新一代計算平臺勢必要占領更多的用戶時間,而社交APP無疑是做合適的工具。由此可見,支付寶不遺余力的進軍社交,就是想更多的占領用戶時間,進而激活理財、O2O、信貸等場景。也正因如此,社交平臺所能看到的利潤空間要優於硬件本身。

誠然,“社交”的出現放大了“入口”的價值,也在逐漸改變計算平臺所扮演的角色,最重要的是牢牢的抓住了用戶時間。互聯網中的所有角色都需要社交也都在追逐社交,甚至成了社交的“傀儡”。那麽,互聯網發展了20多年,最終會被社交所統治嗎?

用戶 社交 BAT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443

抗「普京傀儡」前特務選總統

1 : GS(14)@2016-08-16 06:11:08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被指親俄,甚至已成俄羅斯的「不知情特工」。同屬共和黨的前中情局(CIA)特務麥克馬林(Evan McMullin),指他上周宣佈以獨立身份參選總統是為國家安全,阻止「普京傀儡」當選。麥克馬林指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聯繫甚廣,他本人和競選經理馬納福特都跟俄有生意聯繫,實際上是「為普京在美國辦事」。他說:「如果美國出現被普京把玩的總統,情況不堪設想。特朗普心思根本不夠縝密,不知道曾是國安局特務的普京在玩甚麼。」麥克馬林曾任眾議院共和黨政策事務主任,他說兩周前從未想過選總統,但見「永不要特朗普」(Never Trump)運動的黨友一直無人肯為他們出選,所以挺身而出。他聲稱宣佈參選後,24小時內已吸引6萬名義工。外界相信他得到共和黨部份大金主撐腰。麥克馬林參選最大障礙,是美國已有一半州已過報名限期,令他的名無法列入選票。但金主相信會資助他與各州政府打官司,爭取名列選票。他亦正與多個參選小黨聯絡,希望能在選票換上他的名,更滿有信心說「我們可以贏」。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5/197366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904

外媒形容:分化者 中國傀儡

1 : GS(14)@2016-12-10 13:01:39

全球各地不少傳媒都有報道梁振英不競逐連任的震撼消息,當中大部份以民望極低(deeply unpopular)、分化領袖(divisive leader)、中國傀儡(puppet of China)與強硬反對民主活動等詞彙來形容梁,指他不連任有助短期平息公眾對港府與中央的不滿。


《華爾街日報》:紓緩怨憤


「在他(梁振英)的領導下,半自治的香港經歷史上對北京政府最嚴峻的挑戰,包括2014年雨傘運動中示威者佔領街道抗爭3個月」。英國《衞報》在報道指梁振英除不受社會大眾支持,在商界亦不受歡迎,尤其「擁有香港主要基建的富豪」。美國《華爾街日報》指梁「從未取得廣泛選民認同」,「他的決定有助紓緩社會對北京管治的怨憤」。美國《華盛頓郵報》則指梁「2012年參選時打着滅貧與改善基層生活旗幟,但最終任期充滿爭議,他缺乏領導能力與無法聆聽大眾,令其任內政治爭議陰影不散」。英國《每日電訊報》則形容梁振英的「4年任期充斥着示威浪潮,……連溫和的市民亦視他為中國傀儡」。外媒普遍認為下任特首亦受北京政府欽點,改變空間不大。英國《衞報》/《每日電訊報》/美國《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10/198610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001

689換777「都係中共嘅傀儡」

1 : GS(14)@2017-07-02 14:17:36

■市民拿着海報遊行,抗議中央操弄傀儡特首沒完沒了。易仰民攝



【7.1大遊行】【本報訊】踢走689,換上777,新特首會否比爛更爛仍是未知數,惟7.1遊行已率先引爆反林鄭聲音。有90後學生直指林鄭月娥是中央傀儡,狠批她處理故宮文化博物館時假諮詢,「希望佢冇梁振英咁無恥」;有市民認為兩人一丘之貉,「大話連篇兼毀掉香港核心價值」,恐未來5年只會比過去更差;亦有市民對首名女特首有期望,希望她「唔好淨係聽晒中央話」。記者:鍾雅宜 梁銘恩今年7.1遊行隊伍出現不少反對林鄭及諷刺她為「梁振英2.0」的標語。首次參與7.1遊行的中五生陳同學和洪同學,坦言在佔中時期才開始認識政事,對政府統治感受很深。洪指現時制度下「選邊個出嚟都一樣,都係中共嘅傀儡」。她坦言故宮文化博物館假諮詢令她很氣憤,「見到地鐵個(故宮展覽)廣告,原來香港人交稅啲錢係咁用」。



「希望唔似梁咁無恥」

陳亦指林鄭是小圈子選舉選出來,是中共欽點的特首而非香港人心水,「好失望,希望佢唔會好似梁振英咁無恥,唔好一面倒聽中央話」。市民吳先生亦對林鄭無期望,「唔係邊個做嘅問題,係個制度嘅問題」,認為一日無普選,即使由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當選都無分別,「取決於佢點樣聽阿爺order(命令)」。他又指習近平來港幾日,林鄭雖然媚共表現比梁振英收斂,但對集會被禁、社民連成員被滋擾等連串事件未曾評論半句,「無論未來係點,香港人都要繼續抗爭」。有市民自製反林鄭橫額,如由網民組成的「小喇叭大聯盟」製作了一幅2米乘2米大橫額,印上梁振英與林鄭月娥「合體」的合成肖像,成員黃先生認為林鄭根本與梁振英沒分別,估計香港未來5年「仲衰過過去5年」;又指林鄭比梁更熟悉政府程序,更懂得鑽空子去做對中央有利之事,如建故宮文化博物館,及2014年林鄭推政改時約見學生對話,根本只是做騷。自製橫額寫上「777獻媚極權成奴、活葬香港前路」字眼的貨櫃司機蕭先生批評回歸20年,「香港人越食越貴,越住越細,收尾幾年唔知點過世」,指林鄭與梁只是一丘之貉,「大話連篇兼毀掉香港核心價值」。


恐以宗教為名搞統戰

有團體更因應林鄭上任成立「監察基督徒高官」組織,成員吳先生批評她競選期間聲稱自己由上帝感召,當選後又稱自己因做好事一定會上天堂,反駁她「基督徒係唔會知自己會唔會上天堂」,認為其言論只為政治效果,利用基督徒身份爭取支持,相信已引起不少信徒不滿;又指林鄭曾提倡成立「宗教事務委員會」,擔心她利用基督教助中央統戰。帶4個月大女兒來遊行的陳太認為,既然林鄭月娥已成為特首,只能面對現實,認為她處事手腕理應較梁振英好,「希望佢似番選舉前咁落區聽民意,唔好淨係聽晒中央話」,多在房屋和教局方面做實事。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2/200759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5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