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個轉念 讓王建民重返大聯盟 36歲滾地球王子如何在「機會渺茫」中再起

2016-04-11  TWM

再一次,王建民用他拿手的伸卡球證明了自己,也點燃了全台灣球迷的熱情。 堅持鎖定目標的毅力、不畫地自限的積極心態, 是他能重新獲得大聯盟球團肯定的關鍵。

「其實到現在,感覺還是很不真實啊。」美國時間四月三日下午,堪薩斯市皇家隊主場開幕戰前,王建民在球團安排的記者會上,訴說著重返大聯盟的心情;在球場上總是一張撲克臉的他,談起這段童話般的旅程,也不禁靦腆地笑了,表現得像個初次踏上最高棒球殿堂的年輕小伙子,在職業運動場上,年輕與未來發展性,是選手的最大本錢。

剛滿三十六歲的王建民,在平均年齡約二十八.七歲的大聯盟選手當中,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將(Veteran)。再加上自二○一三年夏天連續三場先發被打爆後,王建民就不曾在大聯盟亮相,讓許多國內外專家悲觀地認為,建仔已經「回不去了」。

事實上,過去兩年,王建民在小聯盟也時有佳作,但始終難以獲得球團青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年輕人才是球隊的未來。」但這位昔日的洋基隊王牌,今年硬是粉碎專家眼鏡,憑著春訓的優異成績,讓皇家隊寧願下放年輕新秀,也要將全隊年齡第二大的王建民帶進開幕名單。

這位曾經歷重大傷痛、職業生涯又步入後半段的「台灣之光」,究竟做對了什麼,再次令挑剔的大聯盟球團動心?

相信自己永不放棄

找回致命武器伸卡球信心

巔峰時期的王建民,高度仰賴招牌的伸卡球(Sinker)與眾家打者周旋;滑球、變速球等其他球種,只是偶爾拿來混淆打者用的配菜。○七年替紐約洋基隊拿下十九勝時,王建民的伸卡球平均時速超過一百五十公里,最快曾經投到一百五十七公里。只要王建民的伸卡球臨場發揮威力,就算打者猜到他的球路,也經常只能擊出平凡的滾地球,很難以長打製造威脅。

但自從○九年肩膀旋轉肌撕裂接受手術後,王建民的球速再也無法重回昔日水準。因此自一○年加入華盛頓國民隊之後,王建民嘗試轉型,苦練變速球與慢速曲球,希望增加投球多樣性,並利用速差破壞打者節奏,彌補衰退的球速。

但王建民傷癒後重新練起的變化球,終究難以取代伸卡球的壓制力;花心力練習出手要領完全不同的陌生球路,甚至影響了王建民伸卡球的下墜幅度,讓對手能輕易將球擊往外野深處。一一年到一三年之間,王建民被全壘打的機率,是全盛時期的三倍,失分自然居高不下。

一三年,旅日名投莊勝雄就曾直言:「變化球只是一時的,建仔若想長期在大聯盟生存,終究還是得仰賴伸卡球。」今年春訓期間,王建民顯然將更多心力投注在自己的頭號武器上。

根據美國棒球數據網站Brooksbaseball資料,王建民在有紀錄的六場熱身賽中,除了對奧克蘭運動家隊先發時,因為投球局數較長,使用較多滑球之外,其他時候大多以伸卡球與打者對決。整個熱身賽裡,王建民只投了四顆曲球與六個變速球;最後兩次出賽所投的三十三球裡,更只有三記變化球。

找回對伸卡球的信心,讓王建民重新擦亮了當年「滾地球王子」的招牌,更讓教練團找到了他的定位,皇家隊總教練約斯特(Ned Yost)在開幕戰前解釋對王建民的期許時就說:「如果我們需要製造雙殺的時候,就會考慮讓他登板投球。」

對新事物敞開心胸

新訓練、窩牛棚也甘之如飴王建民今年能夠重建對伸卡球的自信,球速明顯回升是一大關鍵。一般隨著年齡增長,投手球速只會逐漸下降,一三年離開大聯盟前,王建民的平均球速已低於一百四十五公里。

但今年熱身賽,他的平均球速竟逆勢回升至將近一百五十公里,最快曾飆到一百五十四公里。當外界為這「不科學」的現象而訝異時,王建民將一切歸功於去年季後在德州棒球農場(Texas Baseball Ranch)接受的特訓。

由沃佛斯(Ron Wolforth)主持的棒球農場,宣稱是以「最科學」的方式,協助投手改善運動機制,提升投球水準與球速。但這套特殊的訓練課程,並不見容於多數大聯盟球團,被視為旁門左道。

王建民最初聽聞棒球農場訊息時,也對它的效果充滿懷疑,畢竟對已經三十五歲、又經歷多次運動傷害的他來說,若因為接受不習慣的訓練方式而再次受傷,職棒生涯可能就此終結。然而,經過審慎評估後,王建民終究下定決心勇敢嘗試;這次賭注,果然幫助他獲得了另一張重返大聯盟的入場券。

轉戰牛棚,則是王建民今年春天的另一項重要調整。加入美國職棒十六年來,無論隸屬於哪一支球隊、什麼層級的聯盟,王建民都被定位為先發投手,生涯超過三百場正式出賽紀錄,只有十四場是以後援身分登板。

今年一月剛加入皇家隊時,王建民依舊是以拚進先發輪值為目標,表現也有板有眼。但隨著球隊先發人手逐步底定,教練團開始思考讓王建民從牛棚出發的可能性,再視球隊需要,伺機轉戰先發。

如果先發投手是五天固定「打卡」出賽一次的上班族,牛棚投手就像是必須隨傳隨到的客服人員,永遠得讓自己保持在緊繃的備戰狀態,沒有充分時間放鬆休養。角色調整,對王建民這種早有一套規律作息的資深球員來說,是一項極大的挑戰。

但為了爭取重返大聯盟的籌碼,王建民欣然接受教練團提議,最終也順利在皇家隊引以為傲的牛棚陣容中,取得一席之地。

對一般球員來說,從舉足輕重的頭號先發,轉型為出賽機會不固定的「角色球員」,心態轉換大概不會比調整體態輕鬆,但對王建民來說,一切似乎都不是阻礙,「中繼的角色就是每天準備好每一天,希望身體能很快恢復,讓肩膀持續可每兩、三天投球。」當媒體詢問轉戰中繼投手的感想時,他給了這個務實的回應。

其實,一路跌宕起伏的棒球生涯,早已讓王建民學會忽略外在環境的干擾,只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就如同一位稱職的投手,必須擁有不因觀眾鼓譟而影響場上演出的本事。

對王建民來說,這幾年的目標只有一個:「繼續在美國職棒大聯盟投球。」因此當日本、台灣職棒屢屢開出優渥合約向他招手,他始終沒有接受,寧願繼續與年輕的小聯盟球員擠長途巴士四處移動。

當去年六月因表現不佳,生平第一次遭球隊解約、一時之間還沒有其他大聯盟球團表態網羅,王建民也很快收拾心情轉戰獨立聯盟,以維持穩定的出賽頻率。

今年一月,當皇家隊宣布與王建民簽下小聯盟合約時,專家多以「難度極高」(Long shot)評估王建民重返大聯盟的機會;甚至有毒舌的美國媒體寫著:「王建民還在投球這件事本身,對許多人而言就是一則新聞。」

不理會毒舌看衰

盡全力完成要走的路

對於外界質疑,王建民並非視而不見,只是選擇相信自己,「就是做你自己喜歡的事,不要去看外面別人說的:『你不行了,要回來還是退休了?』不管怎麼樣,我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要走的路。」在皇家隊官方記者會上,王建民用平淡的語氣,總結過去幾年的心境。

在美國職棒體系裡,每年至少有五千名球員,為了躋身大聯盟而努力著,但就只有七百五十位最頂尖的選手,得以踏上最高水準的賽場。沒人能預測三十六歲的王建民未來會投出什麼樣的成績,但他已經對所有人證明,這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

撰文 / 鄭閔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