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李寧辦學唔及做生意 李華華

2008-09-10 AppleDaily

李寧退出體壇後,除咗創辦運動衫品牌李寧(2331),仲喺廣東佛山開咗間李寧體操學校,今年已經踏入十周年。

每年至少補貼150萬

體 操王子開體操學校,應該有好多慕名而嚟嘅學生,不過,講到搵錢,間學校就唔及上市公司李寧嘞。據內地《贏周刊》報道,李寧體操學校每年到咗8月,都要度好 下一年嘅財務計劃交畀上市公司李寧嘅董事會,過去,董事會每年都要補貼150萬至200萬人仔。雖然話上市公司李寧自90年創立以嚟,越做越大,04年仲 喺香港上市,之後每年盈利都億億聲,07年度賺4.74億人仔,大升六成,百零萬呢啲小數目,濕濕碎啦。不過,長貧難顧,唔通做教育事業真係難過做生意? 不過,相信李寧開呢家體操學校,都只係想培育更多「體操王子」,錢賺唔賺到並唔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8

精通FA靠親身做生意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140


看過三本關於提升學習能力的書:《學習的王道》、《異數》及《我比 別人更認真》(作者:Geoff Colvin)。閱後感之一,是精通FA(基本分析),遠比TA(技術分析)難。原因是學 習FA時,很難建立反饋迴路(feedback loop)

何謂回饋迴路?舉個例:打籃球練射波,如力度不夠,球未到籃框前已墮地(air ball)。成日air ball(反饋),射手如果明白射波原理,就會明白癥結在於力水,可透過調整動作改良。俗D講,反饋迴路 就是衰咗è反省è調整è再觀察。但假設籃框前裝了塊布幕,令你看不到籃球跟籃框接觸,根據理論,由於沒有反饋,極難進步。就像《我》所言:「沒反饋的練習,如 隔着長度及膝的布幕打保齡。你要狂練某技巧,隨便,但看不到成果如何,會發生兩件事:你不會進步;你也不再在意。」

TA易學(但難精),在於出擊後,會不斷出現反饋。換句話說,以TA出擊,啱好錯 好,「報應」很快來臨。尤其是運用衍生工具的短打。炒 50點恒指期貨,隨時一分鐘決勝負。短炒股票,幾日就知得唔得。塵埃落定,就可檢討戰績,再行 改變打法。

FA完全不同,反饋的出現需時甚久。如預測公司的營業額、毛利率、淨利率和純利,最快要下期業 績放榜,才知預估的數字,與實際數字之距離。半年才反饋一次,就像射手每投一球,個波要六個月才飛到籃框,「哎呀!唔中噃!」就算公司按季公佈業績,亦好 不了多少。全職分析員還好些,職責所在,要將自己的預測,化成模型,記錄在案,不斷核對、調整。如之前寫過LEDCREE,分析 員的預測,是公司的技術優勢,能持續拋離同行,而毛利率能保持,甚至高於現水平(50%)。散戶不沒具備相關能力,所謂FA,多是只知業 務的一鱗半爪,再加個「合理估值」,對公司的相對優勢、行業盛衰,皆不甚了了。

另一問題,是散戶給自己虛幻的安全感。害怕和討厭犯錯,人之常情,但TA反饋不斷, 犯錯次數必多,令人不快:「都話啦,炒炒炒,咪成日剪囉!」但缺乏反饋,其實更恐怖。就像上市以來,持有瑞安房地產(272)至 今,回報是負28%,但不易察覺,反而不斷會陶醉於資產折讓中。

要精通FA,親身做生意 遠比讀CFA好。每逢月底,賺蝕現形,生意唔掂,燈油火蠟,燒錢咁燒,豈容「我先啱,個市唔理性啫!」的 麻木?每次跟客人和供應商會面、發明新產品、競爭對手出新招,影響立竿見影。簡單如擺年銷,人賣乜,我賣乜,也能明白何謂入門門檻。不幸結業,自然明白帳 面值即使高,折現時亦會大打折扣。

作家柏楊說過:「未經過長夜痛哭的人,不會知道愛情的真諦」。親身做過生 意,更能體會何謂好公司,避免貪平買入低競爭力 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27

梁伯韜只任非執行主席意馬做生意唔使執董 李華華

2010-05-18  AD






 

喺上個禮拜沽貨 封咗蝕本門嘅意馬國際(585)大股東梁伯韜,一如市場所料,噚日終獲委任為主席兼非執行董事,今日生效。較特別嘅係,番薯梁加入嘅同時,曾經幫過電影大 亨鄒文懷打工嘅潘從傑,就辭任意馬副主席、行政總裁同埋執董,即係公司一個執董都無,非常離奇。

幫手物色賺錢投資項目

離奇還 離奇,番薯梁除咗係意馬大股東之外,通告冇交代到冇乜電影經驗嘅佢,點解會做咗主席,反而喺新聞稿度就引述梁生話,好高興能夠領導意馬開創新里程,會協助 意馬發展業務,埋尾仲有一句好惹人遐想嘅,話會幫公司「物色有利潤投資項目」,唔通就係市傳個啲……

講開又講,意馬嗰套《神勇飛鷹俠》近排 放咗個片頭出嚟,華華睇過,畫面好有力,動作流暢,公仔睇落仲好有美國feel,相信係想打歐美市場。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59

做生意如何可以不賺盡? 李兆富

2010-9-23  NM




「做生意的,不要賺到盡嘛!留點空間給其他人,好嗎?」近來,聽到輿論和政客彈出這種莫名其妙的說法,彷彿有人發現了什麼驚為天人的新方法去管理企業。不是嗎?賺錢已經不容易,若可以連賺多少都可以隨心所欲去微調,那還不是天下間最不可思議的事?

究竟怎樣才可以「不賺盡」呢?賣得便宜一點,好嗎?賣得便宜,自然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那又何來的空間留給別人?賣得貴一點好了。嘿!香港又有一班政客,逢加必反。賣平不成,賣貴又不成,那麼怎樣做,才算是留點空間給別人呢?

「做 地產的,將鋪位平一點租給有需要的人,不用每每都將租金加到不可能負擔的水平嘛。」明白了,還是跟地產有關。十七年前,還是學生的我,在林本利老師開設的 教育中心修讀高中經濟學,那是我的經濟學啟蒙經驗。記得,林老師曾經講過一句令我畢生受用的話:「不是因為高地價才有高樓價,而是因為高樓價才有高地 價。」這句說話背後的智慧,令我明白了解因果是分析問題的關鍵。

 

既然高樓價和貴租,不是因為高地價政策,那麼現象背後又代 表了什麼因素呢?業主無論大小,其實最怕地方長期租不出去。尤其是購物商場,大量的鋪位租不出去,不但給予續租商戶議價的口實,而且影響購物人流,對任何 人都沒有好處。所以,只有不理性的業主,才會「瘋狂加租」至「不可能負擔的水平」。世間上所有其他理性的業主,基本上都會讓價高者得,道理簡單不過。事實 上,如果負責商場租務的打工仔,要是明明見有人出更高的租金,但偏偏讓價低者得,我們有理由相信,此人受了賄。

鋪位租金貴,因為做生意的人 自信有能力賺回來。市場運作導致高樓價和貴租,繼而造成高地價現象。試問世界上有哪個財金中心,樓價平和租金低?在人民消費能力高的地方,自然有人去爭着 賺他們的錢,也自然會有人搶着去租最方便的地點,聘請最好的人,做最好的產品和服務。如果「賺少一點」意味着拋低這種生意模式,我倒有興趣知道,究竟生意 應該怎樣做才對。

「不賺盡,可以跟員工共享成果嘛。香港在職貧窮問題那麼嚴重……」當然,要是老闆夠豪爽,底子夠厚,你說是共享成果也好, 招攬人才也好,這是個人風格問題。不過,有些行業,特別是大批量的生產製造和連鎖經營的零售,營運取決於成本,每個人的工作,都經過精心設計,高度規範 化;換句話說,員工都是企業機器裡的螺絲釘,甚至管理層也可以隨時換掉。我不是說機械式管理是硬道理。只不過,當人家用這種方法做生意,薄利多銷,你卻去 用溫情高成本經營,最終還是要看消費者是否願意付出這筆愛心溢價。要是消費者不受落,難道又要怪消費者沒有道德醒覺?

叫人不賺盡,那倒不如叫人乾脆不要做生意好了。其實,香港人未至於個個仇商厭商,只不過明白到做生意為何物,又願意出聲的人太少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96

做生意先交「朋友」

2011-2-3  NM




去年經濟穩步向好,惟租金一直上揚,做傳統小生意的老闆,都要與業主分身家,形成網上生意極速上位。過去訪問的五十二盤生意中,五盤屬網上業務,當中三盤榮登十大最賺錢生意榜!

其中,社交網站facebook在全球叱吒風雲,改變人際網絡生態,而且只要「朋友」夠多,一句說話、一個意念都可以對外廣播。有投資者就懂得妙用這個廉價平台來宣傳、搵客、做生意,成功當上上年度的「生意王」!組團

團購網去年風頭一時無兩,網站數目轉眼急增至近三十個!請來MC Jin作代言人的Ubuyibuy.com,開業半年即被美國Groupon收購。全港首個團購網「激安zone」,由一人公司起家,難與大財團比併,但 自去年五月開業至今,亦賣出逾三萬七千張優惠券,涉及生意額逾三百萬元。

年僅二十四歲的創辦人王鍵基 (KK),每日會將優惠上載到會員人數達七萬七千人的facebook群組,曾有優惠價二百元的酒店自助餐,一日內有七百人認購,生意額達十三萬元,以佣 金不低於交易額三成推算,這宗生意已賺四萬元,「呢種較突出嘅成交每個月大約有兩單,部分係即時賺錢,但有部分價錢好平,扣除PayPal手續費根本無得 賺,但可以推高會員人數。」KK稱。

一直有人提收購

大小團購網湧現,KK認為是好事,起碼省略教育消費者的時間,而且相信首批推出的團購網仍有優勢。不過,大規模的團購網能夠取得戲票、船票等優惠,激安 zone要迎戰亦在定位上花功夫,例如針對年輕客群,搜羅潮流產品,又推出情人節訂花等節日優惠,剛過去的聖誕月生意額便達到七十萬元,以三成利潤推算, 扣除基本開支仍賺高達十六萬元。不過KK稱,市場亦開始轉變,以前很多人會透過facebook將優惠分享出去,但新鮮感已漸消失,而且對優惠的期望亦提 高,例如一百元的美容療程已不再吸引,所以要向有品牌的商戶埋手。

近來KK在荔枝角租了一個辦公室,並請了四名員工,分擔聯絡商戶及客戶等工作,自己則主力度新橋吸客,例如定期推出有獎遊戲、送禮物等,確保網站人氣。他透露,一直有人主動提出收購,但暫時未有合意條件,自己則持開放態度。

吸客

去年五月開業的網上海鮮速遞公司Ocean Three,在facebook設立群組,把朋友tag(標籤)成一隻蠔,配以各種宣傳優惠,成功網羅一眾派對客。現時,群組人數已突破七千人,每日穩定 地約有三十人加入。在十二月黃金檔期,公司營業額高達一百萬元,單是生蠔已賣出超過三萬隻,盈利由十月訪問時的七萬元躍升至三十萬元,急增超過四倍。

應付這個黃金檔期說來緊張。首先Ocean Three業務發展急速,並無自家凍倉,為存放相當於平日三倍的海鮮量,擅長人際關係的老闆何智聰,早在三個月前,已碼實隔籬工廈的海鮮批發商,透過向其 購入翡翠螺、刺身蝦等貨,打出這張「有來有往」的人情牌,成功在非常時間向該海鮮批發商「借倉」。聖誕日要清晨六點開始分貨,「三百幾個袋一直由走廊排到 大堂,誇張到嚇死人,幾驚管理員上嚟嘈。」阿聰笑着憶述。由於每轉送貨動輒收取三、四萬現金,他們又專誠請親戚朋友兼職跟車,確保收款「袋袋平安」。

派對相比賽谷人氣

阿聰稱,當時生意多到應接不暇,唯有將最低消費由平日的三百元提升至一千元,但不斷推單下又不捨得,最後便要求消費五百至一千元的客人自行到工業大廈取 貨,想不到客人不介意,這部分已貢獻兩成生意額,另外推出以生蠔及刺身作主打、售一千六百九十九元的聖誕套餐,又賣出三百份,佔生意額的一半。派對旺季過 後,阿聰旋即於facebook搞比賽,鼓勵客人把派對拍的合照上傳到公司群組,得到最多網友「讚好」就能贏取現金券,令網站更吸引。有了經驗,三名老闆 計劃情人節推出二人餐,吸納開派對以外的客人,做到「大小通吃」。

雖然藉生蠔走紅,但負責入貨的老闆羅禮謙(James)表示,將來會改走多元化路線,每月推出二、三款新貨保人氣,今期他們就力銷加拿大海膽,賣點是較厚 身和甘香,假日可賣出二百板,售一百一十五元,毛利約二成,此外,還推出了智利原隻皇帝蟹、美國珍寶蠔等,貪其夠大份,「開party擺佢出來一定夠睇 頭。」

搵partner

利用facebook搞生意,這一位雖不如剛才兩盤生意賺大錢,但卻要算最出位!二十七歲的鍾詠淵(Catman)去年二月,成功在facebook向二 十七人集資四十多萬元,於旺角開了一間樓上咖啡店「Project O Cafe」。這「真人騷」在各大討論區引起佳話,有人認為他是騙子,有人開盤打賭cafe半年內必關門大吉,結果咖啡店捱至年底,終因無錢交租,轉手予 Catman一人經營。

「好多人話我係老千,但實情係當時無人信我,要我將cafe交俾其他人管,但數目又唔清楚,半年使咗四十萬,到我年中接手,已經救唔到。」Catman稱,雖然自己亦輸掉數萬元,但賺到的是名氣,亦證明Project O這種集資方法是可行的。

集資二百萬開餐廳

近日他再用這個方法,向四十人集資二百三十萬元,在尖沙咀寶勒巷開設一間餐廳酒吧「媽媽廚房」,股東當中包括五位cafe前股東,本身經營酒吧的Kent 是其中一位,「我覺得以前係管理出問題,但呢種集資方法係得嘅。我成班朋友有二百萬,本來只可以開一間餐廳,但多人夾份就可以分散投資,計劃兩年內開三 間。」他表示,自己有做生意,雖然人少意見少分歧少,但辛苦,現在集各人所長,開業時間只用了兩個月,是平時的三分一。不過他強調,現在由數名核心老闆負 責管理,所有出入單據電腦化,再由會計師計數,「一定唔會好似以前咁混亂!」

外來注資擴版圖

經營食肆,租金、食材、人工樣樣皮費重,要提升利潤,開連鎖店是一條出路。「一點心」及「芝脆雞」不但沒有在大財團的連鎖點心店及薄餅店中被淹沒,更吸引 到投資者入股,擴充業務,令品牌在市場上站穩陣腳。兩盤生意最新發展怎樣?投資者憑什麼看中這些小生意?現在就交由他們親自講解。

左︰芝脆雞老闆尹顯勝年中訂下開廿間分店的目標已達成。兔年目標?「陪多啲老婆仔女啦。」

右︰一點心太子分店獲米芝蓮封銜,老闆楊國樑乘勢在炮台山開分店,開業兩個月已收支平衡。

一點心變一點「星」

去年十二月,「一點心」成為米芝蓮一星級餐廳,老闆楊國樑再下一城,在炮台山開分店。

我首間分店去年十一月在炮台山蜆殼街開張。其實,在去年六月我已知道將獲得米芝蓮銜頭,所以計劃物色鋪位,乘勢開鋪。剛好新店的業主睇到《壹週刊》的訪問,知我想在港島擴充,便主動聯絡提供這個千二呎鋪位,這裡平日有寫字樓客,假日亦有附近住客捧場,合晒我要求。

分店早上七點便開門,比太子總店早三個鐘,做埋班返工客。初時無人識,蝕住做了一個月。好彩十二月米芝蓮推介,我便即時在新店加強宣傳,推出廿三蚊中式早晨套餐,放米芝蓮書在收銀處,第二日即刻爆場!

人民幣匯價上升,百物騰貴,裝修材料和桌椅均來自內地,新鋪裝修近一百五十萬,係三年前舊鋪嘅一倍!加上食物成本上漲,新店食品比舊店要賣貴一、兩蚊來幫 補。自米芝蓮推介後,太子舊鋪由月賺十三萬颷升至近廿萬,但新鋪仍在捱,不過我好有信心,只要保持食物水準,分店將會開完一間又一間。

投資者方智成:中年危機搵挑戰

新店由我和楊國樑弟弟楊國興打理,股份均分。我爸爸以前幫他爸爸的食肆做熱水工程,由細玩到大。我曾在大機構做電器工程近廿年,月入三萬幾,好穩定。但過幾年就五十歲,覺得人生可以有另一個階段的挑戰,決定轉行。

我未做過食肆,就學足楊國樑嗰套:在鋪頭放下老闆身份由低做起,明白員工需要,他們才會賣力;楊國樑乜都要快,新店便轉用電腦入單;楊國樑說過,顧客的說話是指標,新店推出的砵仔糕、煎釀三寶等懷舊食物,都是客人提議的。新店現已收支平衡,我則繼續邊做邊學。

芝脆雞新界玩晒

去年七月訪問已有十四間分店的「芝脆雞」,半年內再開六間,老闆尹顯勝豪氣地說:「我差元朗和大圍就玩晒全個新界!」

我沿用一貫開鋪策略,選址屋邨商場,最新一間是兩個月前的屯門友愛邨商場鋪,店面面積達二千呎。

原本芝脆雞靠外賣賺錢,但近半年電單車司機好渴市,好多大型食肆都爭司機,時薪漲到超過四十蚊,保險更是一年前的三倍,唯有轉路線,開大鋪加靚裝,吸客堂食,原本計劃做五成外賣減至三成。

半年來新開的六家分店,我都落重本裝修,今次友愛分店便花了近一百五十萬。間鋪靚咗,班街坊會覺得在屋邨內都可以去到高級餐廳。地盤工人呢類勞動人口的生意我一樣想做埋,依家先在友愛店試推扒飯、燴飯等三十蚊的飯餐,希望做到所有階層的人都幫襯。

投資者許登山︰開食肆情意結

未投資芝脆雞之前,我包辦他們六家分店的廣告製作。我一向有投資股、樓、鋪,不過近兩年人仔貴,我的朋友紛紛將資金回流香港,更開始投資飲食業,因為是實業,回報穩定,我也跟跟風。

我細個做過飲食,由打雜做起,一直想擁有食肆。一年前我食過粉嶺的芝脆雞,見尹生親力親為,食物質素唔錯,於是主動找尹生傾合作。最初我以加盟者身份開 鋪,後來索性與尹生夾份,成為合伙人。同麥當勞的原理一樣,市面上不可能只有麥當勞賣漢堡包,所以有Burger King;亦唔可能只有Pizza Hut賣pizza。我睇中低收入人士有市場,配合尹生製作食物的經驗,決定先打新界區。

店內的入貨量、食物質素等都由尹生睇實,我負責公司一切管理兼銀行貸款事宜。不過銀行是否批核貸款予將來的新鋪,就要靠你嘅管理啦,尹顯勝!

生意故事‧下集街頭歌手再戰樂壇

不少人都關心,拿着結他唱《藍天》等自家作品,唱紅旺角的街頭歌手羅金榮(Wing),現在情況怎樣。

近來已很少在西洋菜街找到他的足跡,「過去半年好充實,接過政府同政黨嘅show,又忙於為黃子華十八場世界巡迴棟篤笑任影視音樂統籌。」工作繁忙,收入 自然拾級而上,最高月入達六萬元。此外,Wing更開了四場迷你演唱會《佳尚志強》,圓了多年的演唱會夢,「雖門票收入只夠回本,但能夠和樂隊以歌會粉 絲,真係過足癮!」

Wing表示,一名唱片公司高層看過《壹週刊》報導後,欣賞他的音樂造詣,並驚訝他自製唱片的銷量竟好過不少歌手,主動找他合作幫他出碟,Wing笑言, 「有人圍住聽歌係一件事,但要人真金白銀買你嘅碟,先係最難。」不過雙方就形象路線方面有分歧,未能達成共識而告吹,「無辦法啦,或者搵其他唱片公司合 作,或自組公司出碟,總之要做就要做最好!」Wing誓言,將以最佳狀態重踏香港樂壇,實現堅持了多年的音樂夢。

兩炸物店分手收場

聯手血拼旺角登打士街的瘋薯及嵐山料理,展開四個月的短暫「同居」生活後,最終分手收場。

去年七月,兩位生意額下滑的老闆,為節省租金,決定兩店共用一鋪,嵐山每月交營業額兩成予瘋薯作租金。「同居」初見成效,嵐山盈利上升,瘋薯淨袋二、三萬 分紅,但原來雙贏背後潛藏暗湧。「我個招牌縮入巷仔,間鋪俾人感覺係賣薯條的。」嵐山料理老闆方偉楠酸溜溜地抱怨寄人籬下,而導火線則是食物性質起衝突, 「佢見我炸芝士賣得好,又出鴛鴦芝士薯條,客人買咗佢嘅嘢,就唔買我嘅。」

瘋薯老闆余家榮不欲回應「分手」內情。方偉楠透露,目前反供貨予瘋薯賣,每月約賺二萬元,當賺份人工。經此一役,他下一步計劃開日式餐廳,也打算獨資,且大嘆:「做生意同人合作真係好麻煩。」

摺埋生意(經營日期)

七彩爆谷店「Popcorn Monster」(09年9月至10月9月)

元朗節日用品店「直銷站」(09年10月至10年7月)

小食連鎖店「炒麵麵包」(09年10月至10年6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8

劉永好的30年創業路:做生意就像孤島生存遊戲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8/xOMDAwMDIyMjgxOA.html

「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例子,從獨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過來非常地難。」

「我們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企業家,不多了……」

劉 永好在一個論壇上碰到魯冠球,兩人相對,發出如此慨嘆。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劉永好開始出席一些論壇活動,到90年代,他留意到身邊參會的人悄然發生了 些變化。到現在,變化越來越大了,「原來跟我們一起開會的朋友越來越少了,」他說:「有的不干了,有的去世了,有的倒閉了,有的被抓了。」

1951年出生的劉永好今年60歲,正是耳順之年。從1982年開始創業,時間已經過去了30年。白手起家的傳奇讓位於中國首富的光環。在2010年的胡潤川渝富豪榜上,劉永好以250億的身家位列第一。

把希望做大

在做希望牌飼料之前,劉永好在孵鵪鶉蛋;在賣鵪鶉蛋之前,他是人民教師。

下班之餘,劉永好和另外三個兄弟在自家陽台上養起鵪鶉,並售賣鵪鶉蛋。當時的他們沒有想到四年後將會成為足以笑傲世界市場的鵪鶉大王。

到1986年專做豬飼料之前,他們在成都青石橋開了一個鵪鶉蛋批發門市部,後來又在東風農貿市場開了一家更大的店。

在青石橋的時候,劉永好的母親坐鎮店中,他們兄弟四人就出去跑銷售。到後來母親去世的時候,劉永好他們才知道兄弟們富了以後給母親的錢全被老人捐給了青石橋的鄉親。

東風農貿市場的店是他們嶄露頭角的開始。那時候,店裡每天的存貨都有鵪鶉蛋數十萬隻。養殖場也是劉永好出生地所在的四川新津縣有三分之一的農戶在養鵪鶉。他們自己的養殖場年產鵪鶉15萬隻,而整個縣最高峰時養殖鵪鶉達到1000萬隻。

當鵪鶉養殖的瓶頸到來的時候,劉家四兄弟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這個行業,轉身投向了後來讓他們功成名就的飼料行業。

《希望》本是養殖場的名字,轉做飼料之後,他們又再次以此命名了自己投資研發的豬飼料。

1987年,研發建廠一共投資了800萬元。他們將養殖場的10萬隻鵪鶉全部宰殺,從此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兩年之後,希望牌飼料推向市場。三個月之後,銷量追上當時國內飼料霸主----正大。

價格戰一觸即發,兩家短兵相接。正大一降價,希望立馬反擊,再降。你來我往的過招之後,正大敗走成都,江湖格局就此改變。盟主地位離希望越來越近。

分家後開始走各自的路

1992年,希望集團成立。兄弟四人走上了不同的方向。劉永好和劉永行負責去各地建立分廠。他們將集團股份一分為四,每人各佔百分之二十五。

這幾年裡,劉永好作為傑出企業家的代表,開始活躍在一個論壇活動中。他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一張人際網絡就此埋下伏筆。

1993年,劉永好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當年10月,他又被選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同年,他在政協會議上發出提案,建立一個由民營企業家投資的銀行。

就在這一段時間內,劉永好為集團建立分公司的業務也沒有落下來。到1994年年底,他和二哥劉永行在全國一共建立了27家分公司。

1995年,分家再次來臨。兄弟四人從集團分離出來,分別去組建各自的公司。劉永言創立大陸希望公司。劉永行創立東方希望公司,在2010年的胡潤百富榜上,他以350億身家名列第七。劉永美創立華西希望公司。劉永好建立南方希望公司。

同年,劉永好的議案得到批准,民生銀行成立。1999年,劉永好以1.86億的資金陸續收購民生銀行股份,成為最大股東。而在1982年創業初期,他們想從銀行貸款1000元卻被拒絕。

建立新希望

不到一年之後,新希望集團下的綿陽希望飼料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四川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並成功登陸A股市場。

跟隨劉永好的工作人員都知道他是一個動作很快的人。他的午餐經常就是盒飯,一群人一起吃,他總是第一個吃完,並且不留一個飯粒。王石說他不能總是一副賺錢機器的模樣,而應該慢下來培養一些特長愛好。

根據新希望集團網站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集團註冊資本8億元,總資產299億元。2009年銷售收入達到510億元。

劉永好手下的新希望集團已經延伸至4個領域:農牧與食品、化工與資源、房產與基礎設施以及金融與投資。農牧與食品領域有上市公司新希望股份;化工類通過ST寶碩登陸資本市場;金融類則有民生銀行作為後盾。

2010年,劉永好重組新希望股份的計劃甫一公佈,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的藍圖迅速激盪了市場。沉寂已久的股價在三個月內翻了一倍,至今守在21元的位置。

重組的進程在持續推進。六十歲的劉永好仍然像一台加滿了油的發動機,他說他的時間一分為三:「1/3用來處理新希望集團內部關鍵性問題;1/3跟一流人才打交道,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以及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我的建議;另外的1/3即用來學習和研究企業發展問題。」

新希望藍圖

今天的新希望集團就像一艘航空母艦,旗下擁有400多家企業。豬肉、禽類以及乳業三條完整的產業鏈,為了主推農牧業發展,劉永好拿到了金融牌照,建立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

全產業鏈,產融結合,這儼然就是劉永好固若金湯的商業帝國。

他記得第一次面臨危機,一張10萬個雞仔的訂單就猶如一場滅頂之災。

1984年,一個農戶向劉家四兄弟下了張訂單,需要10萬隻小雞。這簡直就是突如其來的餡餅,他們第一次接到這樣的「巨額」生意。

四個人興奮地借了一筆錢,購買10萬個種蛋,準備孵出小雞後一次性賣出去。

打擊來得太突然。交出2萬隻小雞後,農戶跑了。兄弟四人也傻眼了,艱難的抉擇之後,他們決定撿起這個爛攤子。

兄弟四人連夜編好竹筐,第二天就蹬著自行車把小雞運到農貿市場去賣。以前,劉永好站在講台上,手執教鞭。現在他挑著竹筐,費盡口舌只為得到一小塊地方可以當一個小販。

8萬隻小雞就這樣全都賣了出去。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十年過去,劉永好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提議建立一個由民營企業家出資,並專門為民營企業服務的銀行。對此時乃至以後的劉永好來說,尋常招式已再難傷他分毫。

民生銀行設立,劉永好連續三屆擔任副董事長。

2006年在董事會選舉中,劉永好意外落馬,無緣董事會。而泛海控股集團的盧志強一舉取代劉永好的位置,成為副董事長。

高處不勝寒。對功成名就後的劉永好來說,他面對的人是魯冠球、王石、盧志強、張宏偉,亦對手,亦朋友。

2007年,民生銀行定向增發。劉永好斥資37億認購4.1億股,持有增發後股本超過10%。兩年後,他順利重返董事會,再次擔任副董事長。

三十年上海沉浮,民生銀行的記錄不過只是浮光掠影。劉永好的收購行為跨越整個中國,直到他終於完成產業鏈整合,向著心中的終極目標不斷接近。

從四川農村走出來的四兄弟,賣了自行車、家當才湊了1000元開始創業。到今年,年紀最小的劉永好也已經60歲。而他們四人的身家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千億。

再 談到自己的成功時,劉永好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做企業,就好像綜藝節目中的孤島生存遊戲。有些人怕吃苦,倒下去了;有些人在獨木舟上行走,沒有踩好,倒下 去了;有些人關鍵時候跑不動,被老虎、獅子吃了。總之,競爭就是這樣的,適者生存的遊戲規則是明確的,所以應該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倒下去也沒有什麼可惜, 因為他知道自己堅持不了。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例子,從獨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過來非常地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1

做生意要避免錯覺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466.html

小朋友W從事鞋線製造的技術和生產工作多年,水平高超。後來他對做生意更感興趣,去年辭職,與兩位志同道合的同行朋友合夥辦了一家貿易公司,專搞線業生意。

    由於他浸淫鞋線領域時間較長,深感鞋線競爭的激烈,於是他另闢蹊徑,著手做工業用滌綸線。W認為,工業用線做的人少,質量要求高,有些質量問題長期未能解決,何不以解決這些質量問題作為業務突破口呢?

    昨天,他到紹興辦事,順便來看我。我問:公司開辦大半年了,是否有業務開張了?他說:還沒,還在繼續攻克質量難關!本來預期第一個單子早就可接下來的,不料,拖了幾個月還沒落實!唉!

   W的一些狀況,我們探討了一些經營之道。我指出:

    一、工業用線不是壟斷產業,做的人少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沒競爭,而是因為需求量相對較少。你以為工業用線好做,這是「站在此山望那山」,是錯覺!其實它也一樣充滿著激烈的競爭啊!

    二、你營銷活動還屬於是「以產品或質量為導向」的,以為自己的技術好,攻克了那些難關,勢必就可接下訂單。其實,這又是錯覺!你想,你的核心技術其實是在鞋線領域中,而在工業用線行業裡,不知有多多少少像你W這 樣的高手吶!他們難道都不如你?都無法攻克難關?或者他們對於那些一直存在的問題都視而不見,就等著你來解決?進而把單子拱手讓給你?你是貿易商,在非你 強項的領域中,解決技術問題或質量問題方面究竟有多大優勢?肯定比製造廠或研究單位更強嗎?生意場上要時刻提醒自己:不可小視對手,追兵不弱!而你成天參 與工廠中的攻關工作,成效一定會很高嗎?

    接著,我簡要地提出兩點,叫他作一點調整。

    一、你現在是個商人,應把工作的重心移到營銷上來,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質量、技術等主要是製造商做的事情,你的重點是提出要求(包括時間 期限),當然也可以適當提供一些技術上或生產上的參考意見。而一味地涉入工廠生產領域,反而會使進程減慢,甚至造成負面效應,適得其反。營銷就是整合嘛!

    二、要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與客戶的交流上。以「解決質量問題」作為切入點,本身沒錯,但不可把營銷活動侷限於這點上,而應該更多地關心和瞭解客戶,不斷增加 與客戶的接觸點,儘量讓客戶參與你的營銷活動,這樣,即便攻關不成功,也可能會拿到客戶的其他單子呢!營銷不是產品之爭,而是觀念之爭嘛!其實啊,營銷永 遠不是賣更好,而是賣不同!

    最後,我鼓勵W,創業需要激情,不畏艱難,這點你做得很好!但在具體實施方面還需要多一點理性與邏輯,不可想當然地行事,不然你所依據的往往是錯覺!

 

相關文章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0qerk.html

              《「以產品為導向」不適時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dz1n.html

              《銷售人員易犯的三個錯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60

迪卡儂 鐵皮屋翻身黃金地段旗艦店 躲在台灣小巷內做生意的法國大企業

2012-6-18  TCW




歐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運動用品零售商「迪卡儂」,二十年前來台,屈居巷內鐵皮屋做生意,搭上自行車風潮以來的近幾年,業績讓法國總部驚豔,決定來台開旗艦店。

撰文.攝影‧林麗娟

緊鄰台中八期Costco(好市多)大賣場、大墩南路占地一.八公頃的「迪卡儂」台中旗艦店最近開始試營運,很多人注意到了白底藍字招牌、大門口旁有籃球場、草地上展示著帳篷的這家「新的」大賣場。

路過者不免好奇,迪卡儂是賣什麼的?但部分對它有點熟悉感的民眾卻懷疑地問「它還在呀?」其實,迪卡儂不新,二十年來它一直不聲張地窩在附近的永春東路巷內,鴨子划水般地經營著,只有「內行人」才知道。

當很多人以為迪卡儂這隻鴨子划水二十年划到腳軟、測試台灣市場水溫試到水涼的時候,「Bomb!」它卻以前所未有的大動作空降到八期黃金地段,六月十五日台灣首家旗艦店更將正式開幕。

窩在巷內二十年 低調運作躲在台灣巷子做生意的迪卡儂是來自法國、歐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運動用品零售商,僅次於adidas(愛迪達),全球有五九五家門市、二十一家生產基地,員工五萬多人,年營收高達二千八百億元。

迪卡儂從巷內鐵皮屋大翻身到開出一.八公頃的旗艦店,是段「變形金剛」傳奇。

迪卡儂台灣區總裁紀杰夫(Jean-Francois Guislain),開幕前接受︽今周刊︾專訪,他回想三年前,法國總部說服他:「台灣小小的,但很厲害,Apple iPhone、可口可樂沒有它,生產不了,現在Google都要跑去蓋亞洲雲端運算資料中心了,你趕快去,把旗艦店開得像家樂福那麼大!」於是,單身的 他,拎著一大箱行李從法國飛到台灣。

紀杰夫並不是迪卡儂第一任台灣區總裁。一九九○年,迪卡儂衝著台灣「腳踏車王國」產值占世界一半,選擇落腳台中,成立「台灣採購中心」,每年在台採購金額 高達三十七億元;一九九五年,就在鐵皮屋蓋的倉儲間,開起門市,低調運作,只對社區發DM宣傳,靠著附近居民、老外愛用者的口碑帶進新顧客。踏板零件商鋐 光實業董事長林文華說,迪卡儂入駐台中的前十年,光單車就占門市一半的營業項目。

減碳風推波助瀾 政策翻轉迪卡儂在台灣以採購為主、零售為輔的經營模式,在○八年政策大轉彎。

○七年,七十三歲的自行車龍頭廠、巨大集團董事長劉金標說:「現在不做,以後做不了!」隨即身體力行,以十五天完成九七三公里的自行車環台壯遊,掀起了台灣騎自行車風潮;○八年,油價高居不下,在節能減碳聲中,更推波助瀾這股風潮。

○八年,迪卡儂門市做出五千二百萬元業績,讓法國總部驚豔。紀杰夫回憶,當全球總裁Yves Claude在法國總部會議中,看到台中這家七十坪小店竟然創下年營收五千二百萬元的報表,像被打了一劑強心針,態度一八○度大轉變,決定來台開旗艦店。

對○六年九月宣布自美國市場撤退的迪卡儂來說,總裁Yves Claude的新指示令人雀躍,這是迪卡儂○三年在中國上海開設亞洲第一家分店後,其在亞洲大展身手的下一個舞台。

迪卡儂總部砸十億元,來台開旗艦店,旗艦店經理傅久霖看著高達一千五百坪賣場面積,員工由原來的六名擴增至六十多人,感慨地說,六年前他是應徵自行車設計 師,不料被勸服出任懸缺已久的外場店長,那時他心裡還暗想:「不過就這麼一座鐵皮屋,也堅持要有適任的人當店長嗎?上門的消費者又不多,僱個工讀生也可以 賣啊!」接任後,他甚至曾經擔心會不會哪天發不出薪水或放無薪假?

紀杰夫很幸運的,沒有經歷迪卡儂來台草創開店的過程, 六月一日旗艦店開始試賣後不到十天,就已累計逾五千人次消費,比法國總部預期的還好,讓他吃下一顆定心丸。

紀杰夫強調,迪卡儂自有產品占九成,結合大量採購壓低成本的優勢,能提供消費者實惠的零售價,拉大與其他國際明星級高價品牌、中小型休閒用品連鎖店的差異化,像獨家的二秒鐘開張式帳篷、自行圖文設計轉印T恤等產品,都是在地化的商品。

迪卡儂的老主顧許美卿認為,迪卡儂旗艦店迎合台灣消費習性,消費免會員卡,累積紅利點數後可兌換高爾夫等運動課程,是新奇賣點,賣場內設有羽毛球、籃球、高球推桿果嶺、帳篷等體驗場地,大人血拼,小孩也不無聊。

迪卡儂從鐵皮屋到量販大店,這一步走了二十年,當初中部的「腳踏車王國」產業實力,吸引迪卡儂來台設採購中心,現在看好台灣市場,設立旗艦店。迪卡儂會引爆怎樣的商機與風潮,值得觀察。

Decathlon迪卡儂成立時間:1976年,隸屬於Oxylane集團負責人:Yves Claude 年營收額:約新台幣2800億元主要業務:運動用品設計、品牌打造,以及運動用品生產的通路商、零售商

全球門市:595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9

做生意或打算做生意的需知(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6062

讀者是生意人。雖然筆者不時在BLOG中建議網友買樓作投資,但生意人務請留意風險謹慎行事。很多時借貸可以幫到一盤生意,但在金融風暴下令不少人血本無歸。筆者講過銀行在負資產情況下只要還款準好少call-loan但如個人有公司戶口名個人樓按在同一銀行,或根本用左間樓作抵押去開立備用信貸,咁會引致逼令還款機會倍增,即係落雨收遮。

明白你點解想將樓租出,一個月才回港兩三天,倒不如將元朗樓租比人自己住酒店好過,仲唔駛煩執屋。但香港總是個投資環境好既地方,有錢賺到應該搬返黎香港,就算你話人民幣越見值錢,但香港實物上之升值早已補回人仔與港幣計價之差距。

過份運用借貸

如何有效地管理投資確視乎不同人有不同答案。筆者識得有一生意人佢係先樓後股,年青時每走左幾轉貨就將賺左既錢作首期買入小單位,而現時香港情況,即每儲夠五成首期就買間三百餘萬既樓收租,及與家人承諾不將樓房用作公司借貸之抵押品。生意人其中一情況就係過份運用借貸,及用於回報不確定之生意上。樓宇按揭是一借貸,但回報多抵是確定的,點都係幾厘租收,否則銀行根本唔會借比你。請將賺到既錢藏於法製較健全及資金流動客易之香港,內地人到港投資都係基於這主要原因。

由樓轉股債之投資進程

到年紀大其實投資樓房既好處減少,因年紀大係心理上都唔想拖十幾廿年數,另外個人名借唔到,公司名借好不少好處但要勞心勞力將每年業務做好,因用公司借錢買樓是要付費給銀行定期()REVIEW的,萬一生意大跌又係煩。所以不少UNCLE都將早年賺到既錢放係股票賺價,想要收入既可將部份放係債券,咁去做個PORTFOLIO而幾攻守兼備,近年加入黃金亦是一好策略。你可以去銀行買總黃金,報價係一錢計的,千餘元一錢。你可以參加由樓轉股債之投資進程,年齡越大債券比重越多,最後提及兩個法則,第一係美國提及之股債投資比例,將(100-自己年齡)就係你投資於股票之適合份額,如我48歲,適宜將52%投資於股,另外債48%當然此例係想幫助唔知點分配股債之人,外國人主要買股同債,香港人「股完又股」。當然除左股債外仲有樓同黃金可以投資的!  

另一法則係72法則,即如果你借錢係4%年息,用72/4可計到你幾耐要連本帶利還DOUBLE。即我收你4%,如你分16年還咁就借十萬還廿萬用此計落你的大陸按揭,確是清還較好。當然息最貴既唔係中國,係南半球既澳洲仲貴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07

一群27歲員工 改變全球做生意方式


2013-03-18  TCW  
 

 

老實說,這趟杭州之旅,讓人驚奇,但又常感到困惑。

「我是鷹王」、「你好,我叫喬峰」、「我是菲青」,這是淘寶副總裁們跟我介紹自己的方式,這些名字,都不是本名,而是武俠小說裡的花名。連淘寶創辦人馬雲,都自稱是風清揚(編按:《笑傲江湖》的人物)。

工作,沒有無聊這回事進公司先學倒立,同仁以俠客名互稱

我們穿梭的會議室名叫「飄渺峰」、「光明頂」、「俠客島」,他們舉辦的供應商活動,常自稱是武林大會。

當我走進淘寶合作夥伴的辦公室,品牌管理公司執行長的名片沒有職稱,只有花名「叮噹」,隔壁辦公室的設計總監叫「三藏」。更不用說,他們的辦公室,都是以動漫命名。會議室內,是個超大的球池,繞完一圈,我要走三十七步,所有人開會坐在球池邊上,如果有人遲到,就自己跳入球池;開會無聊,可以踢球玩一玩。

然後,阿里巴巴集團人力資源部平台副總裁,花名鷹王的盧洋還告訴我,要進入淘寶,每個人要學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倒立。沒錯,就是把雙手放在地上的倒立。

就是這群二十七歲的年輕人,打造出全球交易人數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每天在中國內地跑的快遞件數有二千五百萬件,其中約六成是因淘寶體系而生。它創造的交易額相當於中國GDP的一.九%;它的金流支付工具「支付寶」,已經超越PayPal,成為全球最大的支付工具。

淘寶內的員工六千人,成立時間才十年,但是他們卻能讓多達上千萬人的生態體系持續運轉。我很難想像,這群人如果在台灣,可能只是畢業後剛當完兵,還在為二十二K入門薪水所困擾的年輕人,怎麼能辦到。但是,他們真的做到了。

二○○三年,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秘密找十人小組創立淘寶。當時中國的網拍龍頭是易趣,創辦人也是中國人,市占率高達九成,背後有eBay撐腰。當時eBay在易趣砸了約新台幣四十五億元,馬雲只拿出新台幣四億七千萬元投資,這是個一開始就是十比一規模的競爭。

當時,eBay總裁惠特曼(Meg Whitman)揚言:「它(指淘寶)最多只能存活十八個月。」

三年後,局勢逆轉,淘寶取得七二%市占率,中國eBay只剩下二○%,螞蟻扳倒大象,惠特曼最後甚至想入股阿里巴巴,卻被拒絕。

淘寶的戰略也很有意思,跟他們倒立哲學的邏輯一樣,一切,都倒過來想,他們是用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當時,淘寶打贏eBay,很多人多歸功於淘寶上線宣布三年免費。eBay堅持收取上架費和交易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王高認為,免費的風險很大,等於放棄核心利益,就算平台規模再大都沒有用。

成功,因為「我敢賠」不想挑戰對手,想解決中國信任難題

讓淘寶崛起的真正關鍵,是因為淘寶解決了中國最難的信任問題。

當時中國的商業環境,根本不是收費不收費的問題,而是信用環境很差,沒人知道付了錢,對方會不會不出貨,或會不會賣假貨。當別人認為,這是不利的背景環境時,淘寶搶先推出第三方支付制度「支付寶」,讓買方先把錢提存到支付寶,等收到貨後才確認撥款,降低了買賣雙方的交易風險;且支付寶高喊「你敢用,我敢賠」,若被詐騙,保證全額賠償。

今年三月,馬雲接受媒體訪談時提到:「我們是逢水搭橋、逢山建道;沒信任,我就建立信任。銀行沒做好的事,我們來做。」「碰到強大對手或榜樣時,你應該做的不是去挑戰它,而是去彌補它。」

對手不是沒想過跟進,eBay也推出類似的服務,但最高僅賠償約新台幣一萬四千元。eBay前中國區執行長吳世雄認為,當時eBay已經是上市公司,「割捨利益」對於上市第一天就賺錢的eBay很難。

當時淘寶並非銀行,吸取大量資金,得冒著被指控違法吸金的風險,游走在灰色地帶,直到去年,支付寶才就地合法,取得執照。

淘寶後來還推出淘寶旺旺(後改名阿里旺旺),讓買賣雙方線上即時通訊。旺旺、淘寶、支付寶,成為營造交易信用的鐵三角。所有通訊內容都會被記錄,一有爭議,可立刻申訴排解。因此得到近五億消費者青睞,陣營自然越長越大。

夥伴,幫它留住消費者新服務遇反彈,辦公投決定去留

於是,淘寶龐大的生態體系就這樣長了出來,有人專門做模特兒生意,有人專門幫賣家寫營運軟體。光是淘寶外圍的軟體、代管、客服、外包等第三方服務,去年產值就達近新台幣七百二十六億元。

現在看起來,一切都很順理成章。但是想一想,這一群平均二十七歲的年輕人,要對應的是七百萬個賣家,還有無數來自不同行業的廠商。單是利益分配,就是很險峻的問題。

二○○六年,淘寶嘗試推出「招財進寶」服務,讓賣家花錢競標廣告推薦位,卻引起三萬九千名賣家不滿,醞釀罷市。馬雲立刻決定「公投」,經由會員投票,六一%反對「招財進寶」,於是淘寶撤銷了這項服務。

買家與賣家的利益平衡也是問題。淘寶堅持做評價機制,把商品的排序與賣家信用掛鉤,信用不好的賣家,商品會被排到後面,這就形同冒著店家流失危險。

我們問盧洋,淘寶的優先順序是什麼?他回答:「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淘寶不是不愛錢,只是它是倒過來想事情。「普通企業看到客戶口袋有五元,想的是如何把它賺到手,而阿里巴巴員工的責任,是幫助客戶把五塊錢變成五十塊,再從中拿出我們應得的五塊錢,這才是真正的服務。」

這家企業所有的管理與邏輯,也因此跟著消費者而走。因為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在變,所以,淘寶就要把權力釋放下去,讓最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員工反映真實。盧洋說:「這個行業只有兩種選擇,前進,或是後退。」

員工,沒大沒小才正常主管提出專案,沒人想做的就廢除

淘寶內部還有內網討論區,所有意見都署名,幾乎所有的主管都曾被批評。盧洋笑說:「我們都有共識,沒有被攻擊過就等於沒有領袖魅力。」

在淘寶,主管若提新專案,要在內部「招標」。如果十個項目,有兩個沒人選,那麼這任務就會被廢除,「這代表主管沒產生讓人很想做的事,這件事不可能做好。」而剩下的八個任務,如果有很熱門的,就請員工自己提案角逐,員工自己選擇,跟誰一起合作。

在這裡,當員工想做其他更有興趣的工作,主管就不該抵擋。只要工作滿一年,績效達到水準,員工要輪調任何部門,不需要原主管同意,只要新部門老闆認可就行。現在,淘寶各部門「新人」,有兩成就來自內部轉調。甚至,員工要晉升,也可以自主申請,有一半的晉升,都是由員工自己提出的。

所有的階級與部門藩籬,似乎都不存在。主管如果不放員工出去做想做的,也等於關上大門,不讓對其部門有興趣的人有機會進來。

難道公司不會失控嗎?「在一個程度內失控,沒什麼不可以,否則不可能創新。」

「你要相信,別人會比你聰明,」盧洋說。這或許與馬雲的格局有關。今年,四十九歲的馬雲宣布交棒,要給年輕人機會。他說:「假如七八十歲的人還在創新,我們問題就大了。」

馬雲與盧洋的回答,讓這個倒立帝國的秘密,逐漸解開。

淘寶能成功是從消費者出發,當公司內部把權力都交給站在第一線的人們,自然化為淘寶執行力與創新的能量。

創業時,淘寶的員工學歷低於eBay,但因為是喜歡的事,能做到為了使用者一天改三次網頁,這種事外商可能三個月都不見得能改一次。天貓網站營運部副總裁王煜磊說:「你要把自己做小,幫助旁邊這棵樹長得比你還要大。」

未來,銀行工作也搶來做三秒完成徵信,開放賣家微型貸款

淘寶把所有的數據都公開出來,讓夥伴開發創新的產品。淘寶,就投入更多時間,去改變世界。

「做戰略最忌諱的是面面俱到,所有資源在一點突破,才有可能贏。」馬雲說。

未來的淘寶,就是要靠數據繼續贏。例如,淘寶現在已經掌握中國近五億人的消費喜好,擁有六億五千萬用戶的「支付寶」甚至可以透過各個數據,去分析賣家信用,做微型貸款。過去銀行要花幾週甚至數月才能完成的徵信動作,三秒間,他們就能完成。累計有十三萬用戶向支付寶貸款共新台幣一千二百四十億元,不良貸款率僅○.七二%,還低於中國金融體系不良貸款率的○. 九五%。

淘寶內部有千人在分析數據,預測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支付寶甚至可以建立客戶流失預警模型,預測每個客戶未來三個月是否會出走,並且列管潛在的流失用戶。

《大數據時代》(Big Data,目前僅有簡體版)一書中提到,未來,數據將會像土地、石油和資本一樣,成為基礎資源。現在的淘寶體系,像是站在金礦上,它不是沒爭議與挑戰,例如支付寶可能無法跨國運作、商品品質良莠不齊。

但是,這個把自己做小的帝國,就是因為顛倒了我們所認為的遊戲規則,現在已因此坐擁了未來最夯的題材:中國內需、大數據概念股等,並且,還在持續改變世界中。

【延伸閱讀】1,000萬螞蟻雄兵,讓對手難模仿——淘寶生態鏈

淘寶平台2012年交易額約新台幣4.8兆元賣家700萬人創造1,000萬個周邊工作

處理客戶資料:聚石塔,淘寶自有資料平台,為商家提供雲端計算服務養模特兒:網拍模特兒有3萬4,431人,2012上半年產值新台幣52.5億元辦教學:與200多間大學合作,為賣家提供MBA課程幫忙做生意:設計軟體協助賣家管帳、躲「奧客」,目前平台上有8,000多個軟體送貨:一天產生1,200萬~1,500萬個包裹,占中國快遞業6成幫忙管品牌:從產品行銷、定位到買賣,為賣家一手包辦,約2,800家管錢:全球最大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寶,每天處理1億筆交易,超越PayPal

資料來源:淘寶 整理:曾如瑩

【延伸閱讀】5大創舉打底,10年變全球網購龍頭——淘寶大事紀20033月,阿里巴巴集團創建C2C網站「淘寶」5/10,淘寶上線,以「免費」政策企圖打敗eBay持股的網路商場「易趣」10月,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成立,解決買賣雙方支付風險 20054月,評價系統與手機體驗功能同時上線;會員數、交易額及商品數躍居亞洲龍頭 20065月,推出競價系統「招財進寶」服務,被視為變相收費,遭抗議5月,馬雲辦「招財進寶」去留公投,61%贊成取消,隨後撤銷該功能,退還費用 20074月,支付寶以53.29%市占率成為支付龍頭 20084月,淘寶商城獨立(後改名為天貓),專攻品牌B2C生意 20103/8,建立消費者維權平台,向買家承諾:「你敢買,我敢賠。」當年共處理1,400萬件侵犯知識產權的商品,懲罰57萬侵權會員4月,推出數據資料服務「數據魔方」6/8,成立浙江阿里小額貸款,小額信貸給網商7/8,導入違規扣分程度、退款比例、投訴次數等賣家信用做搜尋排序7月,所有賣家通過實名認證,保障買方權益 20127月,成立台灣辦公室,宣布註冊會員有50萬人 20131/3,馬雲將集團7大事業拆成25個事業部,被視為為淘寶與支付寶上市鋪路。預估將是臉書後最大IPO上市案3/11,馬雲宣布陸兆禧出任下任阿里巴巴集團CEO

資料來源:淘寶、《阿里巴巴神話:馬雲的美麗新世界》、《淘寶創業內幕》等書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