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筆論天下:你有你快樂 陸日勤

2008-08-19  AppleDaily



在 三線行車的馬路上,你駕駛的車沿着中線行駛,但不知為何中線特別擠塞,於是你左望右望,發現兩邊的行車線卻暢通無阻,你希望切線,可惜,路上劃着雙白線, 顯示交通規則規定在此路段禁止切線,沒法子的你,惟有繼續承受塞車之苦。這個情況是不少港人面對的問題,所指的並非交通,而是追求改善生活時,所面對的困 境。近年,金融業好景,金融從業員的收入遠遠拋離其他行業,例如從事資訊科技的人士,除了一部份被金融機構的資訊科技部門吸納,其餘的面對「雙白線」問 題:希望轉行而不得其門而入。從事其他非金融業人士,如地產、物流、旅遊及零售等,可能因股市暢旺帶來額外需求而受惠,不過,若他們希望「切線」投身金融 業,就受到不少限制。

金融業入行門檻高

每個行業均有其入行要求,金融業的入行門檻卻特別高。高要求來自三方面。第一,是知識 的要求——金融在學校裏是專科,教授的是會計、企業融資、銀行制度和市場理論等專門知識。第二,是經驗的要求——金融業要求的經驗,只限於金融業的本行, 即使某些工序,理論上需要對個別行業了解,例如化工行業的投資分析,理應需要化工科專家加入,但不知為何,金融機構傾向相信,任何行業的企業表現和前景, 都能歸納在財務報表的數字上。他們似乎相信,要求一個了解財務報表的人去了解化工化學,較要求一個化工專家去了解財務報表容易。第三,是牌照要求。證券、 衍生工具、保險、基本投資的從業員,各需要領取不同的牌照,需要通過考試和執業、年資要求等資格。知識、經驗以及牌照限制,令金融業入行門檻提高。金融業 的「雙白線」不但影響打工仔,連企業家要拓展金融生意,如經紀行,也十分困難,同樣面對資金和牌照的規管。要開辦一間新銀行,更是天方夜譚。金融「雙白 線」的形成,有行業特質原因,也有監管因素。有人將金融業塑造成資本主義社會孕育出來的洪水猛獸,貪婪無恥地吞噬社會發展機會。日勤認為,這種說法屬情緒 宣洩多於理性求真。相反,如果說發展能者居之的金融行業,可以令全個社會都能者居之,又未免太理想化。

能者居之太理想化

金融 業發展機會多,是行內人士之福。不過,要了解社會提供個人改善生活的空間有多大,不能單看個別行業,而忽略彼此的互動關係。如果考慮到「雙白線」因素,即 使金融業機會再多、再公平,社會上大部份的人也未能受惠。個人改善生活的追求,取決於他在那條「行車線」。有迹象顯示,「雙白線」現象,正蔓延到其他行 業,造成較廣泛的影響。周四分解。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4

你有能力避免投機嗎?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818

巴黎:


芒格的《窮查理寶典》內的人類誤判心理學正如其名,把很多我們自以為必然的事情揭露錯處,並顯示真實的一面。

其中一個誤判我記得多年前在閱那本"心理學"書時玩過,現轉貼這一個心理測驗。我第一次看那本書時並不想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投機能力測驗,直至看到芒格的"人類誤判心理學",雖然我在今次重溫時的答案是答對了,不過我常有一股想選另一個錯誤答案的潛在想法。

問題:

"當訓練一種行為時,我們若是希望訓練完成之後,那種行為可以持續出現,那麼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每當那行為出現時,我們都應該給予獎賞。

這種方式比間歇性給獎賞更有效!"


A.是? ;
B. 否?

Blog友可以Post你的答案到來,測驗自已的能力,迷底下回公布!

補充:

原題我一個字也沒有改,現在我以自已的說法清楚再表達那問題一次:

受訓者,只要:

1.如果一有那行為,即會被獎賞;或
2.如果一有那行為,有時會被獎賞,有時未必會被獎賞,

那種方法,更能令被訓練的人養成受訓時希望的那個行為呢?

1)的那套更有效?;2)那套更有效?

答1)的Blog友要選"是";
答2)的blog友要選"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81

你有多自由? 取之有道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08/04/blog-post_16.html

1974年, 美國報業鉅子Hearst的女兒Patricia就讀加州大學時, 被一群叫「共生解放軍」的激進分子綁架。他們以Patricia的生命要脅, 命令Hearst按照他們的指示, 指定的金額捐給幾個特定的慈善機構。Hearst一一照辦, 只求女兒能平安釋回。

這批激進分果然遵守諾言, 要釋放Patricia。但Patricia卻不肯離開。她認定共生解放軍是一群有理想的青年, 她敬佩他們的所做所為, 並愛上了其中的一位首領。她加入了他們的組織, 跟著他們一起搶劫銀。

起初, Hearst透過傳播媒體辯稱他女兒是無辜的, 參加搶劫是受脅迫的, 而不是出於她的自由意志。然而, 洛杉磯一家銀行的錄影機卻非常清楚的錄下Patricia的搶劫實況: 她手持長槍, 非常主動而兇猛, 不像受脅迫而勉強行動的樣子。

後來, 共生解放軍全部被警方擊斃或緝捕。Patricia被檢察官起訴, 經法院宣判定罪。

在訴訟期間, 她父親請最好的律師為她辯護, 並請到加州大學一位專門研究洗腦的心理學教授為她做心理測驗, 證明她曾受洗腦。她的律師就根據此項測驗的結果, 辯稱她的搶劫行為並非其自由意志決定的, 因而不必為該行為負法律責。

以上故事是來自《想一想哲學問題》一書 (第二章 - 你有多自由)

這令我們有兩個問題可以思考:

第一、為什麼一個人受洗腦的影響所做的行為就不是他的自由意志所決定要做的行為?

第二、為什麼一個人對非經其自由意志所決定的行為就不必負法律責任?


 
此文章首次在「永不當田雞」發表於 2008-4-16
 
後記
真慶幸自己開了這個blog, 習慣讀書時覺得有趣的故事記錄, 要我平時講出這個故事我就不會記起, 但看回這篇blog就立即記回這本哲學書的內容, 有時間又可以翻看一次。


如果全個香港用教育替 學生洗腦之後, 那些V殺面具又可否用這個作為抗辯理由呢? 因為我常常聽到這些聲音 :「不是你們教我們要公義、要公平、要民主、要自由、凡事都要爭取的嗎?......我爭取自己的權利有什麼不對?......我坐在馬路上抗議是在表達 訴求, 亦為大家爭取利益, 所以道路使用者應該忍讓......我們這些行為怎會算是暴力呢? 政府硬推XXX已經比我們更暴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90

15種職人精神 你有幾項?

2013-02-25  TCW
 
 

 

薪水低、加薪難、錢少事多離家遠……,台灣近來只要談到年輕人的22K,常常彷彿一道怨咒籠罩上空。然而,22K怨咒不能突破嗎?

不只找答案,還要找出最好的答案

不論是全台灣最會修保時捷的超跑職人林昌巖、能分辨出三十種稻葉顏色的米職人李文煌,及贏在千分之一的鏟花職人張振財,從他們身上發現,他們的成就與財富,反而來自於不出怨言、反覆追求、嘗試、實驗……,遇到問題,他們更關心:我有解答嗎?除了找到答案,我還能找出最好的答案嗎?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就是日本所形容的「職人」本色。

「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秘訣,」摘下米其林三星、日本壽司職人小野二郎在紀錄片《壽司之神》中的開場白,道盡了職人精神。

為了做出更美味的壽司,追求極致「旨味」的他除了講究食材品質,光按摩章魚就要五十分鐘,只為了讓肉質更軟;看似簡單的煎蛋,學徒卻要歷練十年以上手藝才夠純熟到能負責;甚至不忘檢查所有細節,包括隨顧客左右撇子與男女座位的變化……。

這樣的堅持,讓他年過八十登上全球最年長的米其林三星主廚,甚至列入世界紀錄。儘管有如此成就,小野二郎仍說:「我總是嚮往能夠有所進步。我會繼續往上,努力達到顛峰,但沒有人知道顛峰在哪裡……。」

職人態度,會讓人努力超越限制,即便工作苦,也苦得有目的,成就自然跟著來。

你沒辦法學習職人精神嗎?錯,一念之間,你可以不一樣。用上表自我檢查,收起抱怨,只要一個轉念,很快就能墊高競爭力,拋開22K的怨咒吧!

【延伸閱讀】告別22K俱樂部,先檢核你的工作態度!

我面對問題時……1.同樣問題只容許自己一次沒有解答,沒有第二次?2.不只找答案,還要找出最好的答案?3.不自我設限,敢厚著臉皮問問題?4.不只用一種方法,而會反覆用各種方法?5.願意為了一個沒解開的問題,持續鑽研?

我面對技術時……6.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願意維持最高水準表現?7.願全心投入工作,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以求精進?8.不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總是嚮往還能有所進步?9.用心察覺細節,不放棄任何精益求精的機會?10.願花苦功練出別人都不會的技術?

我面對環境時……11.大環境不佳,仍積極對待工作,累積實力?12.會告訴自己,薪水低正是我展現價值的時候?13.儘管暫時處在逆境,會告訴自己「我可以」,不輕言放棄?14.懂得把握機會,從別人身上吸收到優點?15.懷抱熱情繼續向前看,努力累積實力,讓自己更接近顛峰?

說明: 0-5個V,你得調整自己的心態,才有機會當職人6-10個V,初步具備精進精神,但還可以更好11-15個V,給自己一個讚,你已更接近職人了

整理: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53

投資的時候你有這三個優勢嗎? 米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34cdc10100fyj5.html

主動投資者的目標是要取得超越被動投資(例如指數基金)的超額收益,但在出發之前,投資者應該考慮一下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比爾米勒在07年接受訪問時曾經提到投資者應該考慮自己是否3個方面的優勢:信息優勢、分析優勢、行動優勢。

信息優勢是你是否可以比其他投資者獲取更多更快的信息。這裡的信息並不包括內幕信息,因為內幕信息是法律所禁止的。即使不考慮法律禁止這一點,投機天才,也是《股票作手回憶錄》的作者JesseLivermore也已經指出了所謂「明牌」(內幕消息)往往會使人損失金錢,如果內幕真的有暴利,給你傳遞明牌的人為什麼要告訴你呢?信息優勢包括的對行業和公司的研究,尤其是在很少有人研究的行業或者公司,如果你留意到其中發生的新聞,也許你就具有一定的信息優勢。彼得林奇對此有很好的說明,即使是普通投資者,在你工作的行業中你也會比其他人對行業中相關企業的情況有先人一步的瞭解。例如如果你工作的公司是另一家企業的供貨商,當他們的購買增加的時候,你就比其他人更清楚這家公司的生產在擴張,未來盈利看好。另外你和你的家人平時購買的產品,你也對生產這些產品的公司的變化情況有第一手的資料。

分析優勢是面對同樣的信息,你能否分析出別人沒有看到的端倪。在買一個公司的股票的時候,嘗試儘可能找出可以讓這個公司失敗的情況,你就會對什麼因素決定這個公司的成敗瞭然。知道當什麼因素發生變化的時候去重新審視當初的決定。

行動優勢是你是否可以在潮流中保持理性,就想巴菲特說的,在別人恐懼時貪心,在別人貪心是恐懼。這點好像是最容易的,其實恰恰是最難的。

如果在做每一次投資決定時,都問問自己有沒有這三方面的優勢,犯錯誤的可能就會減少。如果沒有任何一種優勢的話,憑什麼去戰勝市場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567

怕你有牙

2013-09-05  NM
 
 

 

誠哥壇大埔慈山寺,早前搞到滿城風雨,承建商俊和仲告上法庭,指長實要求多多,工程大幅改動,令費用颷升,故向對方追討三億三千多萬元工程費。及後長實話要告番俊和轉頭,但原來單嘢係無下文,俊和至今都未收到呢封律師信。法律界仲傳聞,雙方已達成協議和解,俊和會終止入稟。

俊和嗰邊本週二覆話未有新進展,而長實回覆嗰句,則由大半個月前講到而家:「擬於日內提出申索。」 講番俊和,夠膽同誠哥打官司嘅本地商人,真係少之又少,現時喺俊和揸fit嘅彭一庭及彭一邦兄弟,心口有個勇字。佢哋一○年先接棒,當年佢哋伯爺、俊和之創辦人彭錦俊仙遊,二人接手分別做主席及副主席。伯爺同誠哥關係幾好,俊和原本仲係李家御用建築商之一,就連誠哥深水灣道大宅重建,都係佢哋搞嘅。彭老先生離世大半年後,彭氏兄弟仲接到慈山寺呢個project。今年四十一歲嘅彭一庭,拎住紐約大學法律博士銜頭,喺華爾街律師行打工兩年,性格外向,活躍於政商界各大小商會;而三十八歲嘅彭一邦,為人謹慎,係MIT嘅土力工程碩士,對數字及工程特別敏感。兩兄弟一凹一凸,還怕你誠哥有牙?只可惜兩代情誼,最終可能一朝了。

港樂知音何處覓?

香港「麥當勞之父」伍日照兩週前與世長辭,終年七十有六;同佢一齊創立香港麥當勞嘅馮秉芬爵士兒子馮慶炤,對好友離世相當sad。 佢同小宗回憶起時說:「當初一齊搞麥當勞,一做就好成功。當年我哋將同美國麥當勞簽嘅合同放喺夾萬,唔記得晒內容。後來美國嗰邊提起,先知佢哋有權買番我哋股份。」九十年代中,美國總店從他們手上買回股權自行發展,伍日照淡出快餐界後,進而貢獻特區之古典音樂。佢係名副其實嘅文藝復興人;出身工程師,又係創辦香港麥當勞嘅生意人,更加有構思出「巨無霸指數」(Big Mac Index)嘅經濟學家頭腦,而一生熱愛古典音樂。佢一喺麥當勞退下火線,即走去紐約學指揮,顯見古典音樂先至係佢嘅至愛。除咗幫手催生「亞洲青年管弦樂團」,年來佢更默默支持香港交響樂團,籌款之餘更落手落腳幫手策劃安排;最是難得者,係但凡港樂有表演,佢差不多必定捧場。現今伍先生大去,今後港樂又知音何處覓呢?令人神傷也。

爆料者另有其人

上禮拜小宗話有間經紀行嘅老臣子爆料,踢爆公司cut資源、cut樓層、cut佣金,搞到大家鬼殺咁嘈 ,小宗亦隨之搵來老牌經紀張天生,講吓打工之道。點知,單嘢喺中環好大回響,張天生仲即刻打電話來狂呻,話俾人誤會佢係文中之「老臣子」。原來好多經紀同客仔打俾佢,問佢做咩咁傻大爆料。小宗在此澄清,爆料者另有其人,絕非張天生;因為消息來源絕對保密,小宗也不是傻的!

本週「一哥」

一號車牌,咁多年來都係由警務處處長呢位一哥「繼承」,代代相傳。有位仁兄竟然能自創「一哥」車牌,佩服也。據資料,車主住九龍塘,車牌拍賣價盛惠一萬二千大元。

Give me a break落dragon-i食點心?

落dragon-i,唔係夜蒲,而係去食點心?位於中環雲咸街嘅dragon-i,晚晚十點半後變身勁歌熱舞嘅夜場,連環境係點都無人睇得真。但原來中下午的清閒時段,特設「All you can eat dim sum」午市自助餐,一百八十八元加一可任食廿幾款中式點心。日光日白所見,內裡放滿梳化椅,紅紅黑黑,十分之dragon-i。兼且燈光昏暗,又播住快歌,都係似Club多過似餐廳。雖然午餐係中式點心,不過顧客就「鬼多過人」,員工識少句英文都唔得。點心即叫即做,都尚算可以,尤其是餐廳推介的「冬筍鮮蝦餃」,雖然一籠得三隻,但勝在足料夠大件,一隻蝦餃有成四五隻蝦,相當鮮美。任食亦有包茶水五揀一,十二點開始,兩點九last order,不過唔會趕人走,歎吓點心吹吓水都幾開心。如果強勁嘅音樂聲量,能降低番少少,就更似置身高檔酒樓。呢個自助餐逢週一至週六都有,仲會定期換餐牌,增加新鮮感。dragon-i午市過後就只得小食和酒類,傍晚六點到十點半有晚餐時段,主打中日食品,一個蝦仁炒蛋盛惠二百五十大元,相當揦脷。十點半後,當然變身Clubbing啦!蒲友二十四小時唔走出dragon-i,一樣無餓死!

金牙大狀講嘢環保署同議員洗腦

打鼓嶺堆填區沉積之垃圾污水外漏,環保署有隱瞞之嫌。監管有責,九名立法局議員由是到現場實地巡視,睇個究竟。環保署稱外漏污水為垃圾汁。香港人從來都知道汁係美食精華之所在。由細到大,邊個冇食過滷水汁雞翼?上茶樓,邊個冇歎過豉汁排骨、鮑魚雞汁撈麵?口渴,邊個唔想整番杯冰凍檸汁可樂或者西瓜汁?滋味如葡汁春雞,大家唔在講梗係汁都撈埋。甜品唔可以錯過薑汁撞奶,雞尾酒Bloody Mary,千祈要記得落喼汁。食薯條,更加係茄汁不可少。而友報《蘋果》就日日都有「蘋果汁」過癮新聞奉客。故此但凡見到個汁字,大家腦海中莫不泛起美好之滋味聯想,點會同臭氣熏天、中人欲嘔之堆填區扯上任何關係?打鼓嶺明明係漏出污染度極高之垃圾污水,環保署美其名為垃圾汁,此又豈無混淆視聽、洗腦之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49

你有烏鴉朋友嗎?

2013-09-09  TCW
 
 

 

馬英九、鮑爾默(Steve Ballmer)、周永明,這三個人有何關聯?

這是本期《商業周刊》兩篇重點報導裡的三個人物:一位是總統,一位是甫宣布退休計畫的軟體巨擘,一位則是屢被市場點名下台的執行長。

第一位領導者的最近成績單是,國民實質薪資倒退回十六年前。第二位領導者,任內十三年,公司從全球最大市值企業一路下滑,至今市值剩下不到四成。第三位領導者的企業因代表台灣之光而受全民關注,短短兩年,公司市值卻跌掉近九成。

領導,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當你領導的組織一路往下滑時,那感覺還真是令人難受!

我相信,沒人一開始就想把事情搞砸。只是,為什麼手上的資源曾經如此闊綽,人才之多、現金之多、市場地位之領先,還把自己搞得如此狼狽?

今年巴菲特股東會,提供了一個方向。巴菲特特意請了一位看壞自己的基金經理人與會,以反方身分對他提出質疑。「永遠要懷疑你自己」(Doubt Yourself),《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森.史威格(Jason Zweig)指出,這正是巴菲特成功的關鍵。為什麼?

領導者向來孤獨,多數人不敢對你說真話,下屬可能諂媚你,老闆利用你,親友可能疏遠你,敵人則要消滅你;且階級越高,孤獨越深。而人類最大的弱點,就是傾向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當你身邊充斥喜鵲,缺乏敢說真話的烏鴉時,如何保持警醒?

即便是股神,也對此特別注意,他曾在專訪中提及,達爾文做研究時,每當結論出現矛盾,他總要求自己在三十分鐘內將結果寫下來,避免大腦直覺的拒絕接受此一訊息,如同身體排斥剛移植的器官一樣。

所以,一個大權在握的領導者、日正當中的成功者,甚或白手起家的創業家,更要刻意的讓自己能夠有一個以上的烏鴉朋友。因為這種領導者的成功因素,通常是他個人,他過去可能因乾綱獨斷而崛起,信仰人定勝天,但大環境時刻在變,每一顆成功的果實裡,埋藏著失敗的種子,一旦缺乏反方聲音,英雄變狗熊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此,即便烏鴉的啼叫令人不悅,都要讓自己願意冷靜聆聽。這種做法,雖然違反人性,很痛,卻十分必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71

互聯網企業:你有「電視基因」嗎? 劉步塵

http://xueqiu.com/5296621426/25329242
就在LG、三星紛紛發力OLED這個代表下一個時代的電視的時候,本土企業圍繞智能電視發生的激烈吵鬧依舊在進行。

在這場傳統電視製造商和互聯網企業的吵鬧中,似乎互聯網企業贏得了更多的認同,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當屬樂視網。

不得不佩服樂視操作輿論戰的能力,把許多人對電視的固有理解進行了「顛覆」。回顧樂視的訴求,不難發現其獲得同情(原本想用「認同」二字,反覆琢磨覺得還是「同情」更準確)的秘訣,就是把「互聯網思維」的概念用在了電視身上,並給電視進行了「斷代」:別人生產的電視都是傳統電視,只有我的電視代表了未來。在樂視的話語體系裡,像三星這樣在全球彩電行業居於無可置疑主導地位的企業,也是「傳統勢力」。

給自己貼一個「唯我獨尊」的標籤,是互聯網時代年輕人的慣性思維。於是,樂視「超級電視」的概念一經推出,立馬贏得一片叫好。不少人開始認為,彩電硬件製造商(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彩電企業)已經老了,老到已經不能適應這個時代,他們的口頭禪就是「你們是舊勢力」,「你沒有互聯網基因」。如果誰有不同意見,也一併劃入「舊勢力」的範疇。

然而,自詡代表了新勢力的樂視,成功的造勢並未得到成功的市場。依據樂視官方宣傳數據推斷,自5月7日上市至9月中旬四個多月時間,樂視電視總銷量不超過5萬台,尚不足同期中國一線彩電企業銷量的1/50,這個數據不知道有沒有讓樂視尷尬。問題是:為什麼志在必得的樂視,賣得如此不堪?其實原因很簡單,當樂視痛斥彩電企業沒有互聯網基因的時候,他完全忘記了自己沒有電視的基因,沒有電視的基因卻想顛覆電視市場格局,這不啻是痴人說夢。須知:對於一台智能電視來說,它首先是一台電視,然後才是一台能上網的電視。好比一部手機,首先要確保的是通話功能,然後才是信息功能,通話和信息功能在手機上並不具有等高的位置。一個對電視理解膚淺的企業,你能想像到它對智能電視的理解有多可笑。

那種把互聯網功能置於電視功能之上的思維,是對電視理解過於膚淺。須知,雖然經過5年的市場培育及消費者啟蒙,智能電視在消費者家裡的「第一使用功能」,仍然是看電視而不是上網,消費者要上網的時候,首先選擇的是PC、平板及手機,最後才輪到電視。這也是調查顯示為什麼智能電視開機率低至30%的重要原因。實際上,即使今天的智能電視功能應用已經十分豐富,操作十分便捷簡單,智能功能的應用仍然低於40%。互聯網企業的錯誤,在於把智能電視與電腦劃上了等號(比如聯想的智能電視就叫PC+),真是「無知者無畏」。動不動就「顛覆」的,更是貽笑大方。

樂視給自己規劃的盈利模式是後期收費,顯然,樂視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缺乏瞭解,在這個什麼都金貴唯獨知識產權廉價的社會,這一招堪稱臭棋。有趣的是,硬件製造商們瞅準了樂視這一軟肋猛打,9月3日上市的TCL愛奇藝TV+,海量視頻內容,宣佈「終生免費」,等於徹底截斷樂視收費財路。

止於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一家進入電視領域的企業靠後期收費活得很好,靠硬件賺錢的企業卻比比皆是,靠後期收費賺錢屬於「看起來很美」,實際上很幼稚。止於目前,樂視還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這條路行得通。

有人說我對樂視有偏見,罵我是「最頑固的樂黑」,我想說的是,5月7日前我從來沒有注意過這個企業。之後我之所關注,完全因為這個企業說要「顛覆」中國乃至全球彩電市場格局,仔細研究我發現這個企業吹牛皮真是沒邊沒沿。顛覆,從來都是實力超群者的遊戲,對於樂視而言,它第一要做的不是顛覆而是追隨,好比郭敬明要和姚明比身高,首先得把自己的尺寸拉長。

樂視在電視上的積累為零,既沒有研發能力,更沒有製造能力,甚至沒有品牌形象、銷售渠道及售後服務,樂視做點事基本上是白手起家。那麼多研究人士不看好樂視,絕不是樂視所說的「舊勢力的利益代言人」那麼簡單,這個社會還沒有墮落到別人都是瞎子只有樂視的眼睛是雪亮的。

直白地說,樂視給我留下的印象不好,最根本的一條在於這個企業缺乏基本的誠信,幾乎所有的宣傳都被乘以2,太水。比如,某彩電企業透露,樂視推的那款60英吋超級電視,實際上是富士康搞出來的方案,曾經向彩電企業推銷,沒人願意要,結果被樂視包裝成自己成功開發。這還是次要的,關鍵在於樂視並不具備科技型企業的基本基因,科技型企業都是嚴謹的,實事求是的,甚至是低調的。這實際上意味著樂視的企業文化不健康。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中國彩電行業應該更充分地競爭,互聯網企業加入智能電視戰團未必是壞事,至少可以這個行業帶來新思維。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個別互聯網企業進入智能電視領域,並沒有給這個行業帶來有價值的思維,而是以「麻煩製造者」的形象現身,能把水攪渾,卻不能把水澄清;不是建設者,僅僅是破壞者。一個典型的特徵是,它們一進入就開始大打價格戰,大有同歸於盡的感覺。而我們知道,只有那些核心競爭力不足的企業,才會動不動就操價格戰的屠刀,你見過國際企業動不能就打價格戰嗎?

因此,當互聯網企業動輒以「你有互聯網基因」質問彩電企業的時候,我也要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地問一聲:「你有電視基因嗎?」如果沒有,那麼你顛覆電視市場格局的信心來自哪裡?

我想說的是,出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做什麼。在煤老闆都能搖身一變成為紳士的今天,動不動就「你出身不好」的思維,到了該丟進垃圾箱的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09

你有多少家底?扒一扒互聯網公司員工持股的那些事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4/56104.html
【導讀】員工股權激勵不僅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一定程度反映了創業BOSS在面對金錢和員工關懷的態度和胸懷。在此黑馬哥分享這篇創事記(肥貓孟梅)的文章,對各大互聯網公司員工股權福利做個小起底,看看有多少IT苦B屌絲能一朝變鳳凰。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員工股權激勵不僅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一定程度反映了創業BOSS在面對金錢和員工關懷的態度和胸懷。當然,在創業過程中為了企業生存需要引入投資方,使得絕大部分股權旁落他人,實在沒有股票期權可分也是沒辦法的。

不管怎樣,對於員工而言,能分享到企業成長價值肯定是幸運的,特別是那些「潛力股」企業,而分享不到也是時也運也了。借阿里小微轟轟烈烈的全員持股計劃,筆者對互聯網公司員工股權福利做了個小起底,看看互聯網有多少IT苦B有機會一夜變鳳凰。

梳理髮現,其實互聯網企業中,員工持股佔公司股權大部分在5%以下,10%以上也已經鳳毛麟角。

小微和阿里集團

上週五,阿里小微一口氣掏出40%的股權,給小微金服以及阿里集團近2.4萬名員工每個人發放股權福利,實現了全員持股。除去馬云持股不超過7.3%,其他員工的持股也達到驚人的32.7%。目前阿里小微估值至少60億美元以上,成長潛力不可預估。而馬云持阿里小微股權不會超過7.3%,也是目前網上可查的互聯網股權結構資料中,持股比例比較低的一位互聯網大佬了。

馬云目前持阿里巴巴集團7.3%股權,加上管理團隊,股份大約10.4%。阿里巴巴員工持有股權大約佔集團股權的3%左右。這個比例不算高,但阿里巴巴集團現在估值還不錯,750億美元以上,這個3%也價值20多億美金了。加上之前B2B上市時的數據顯示,阿里集團持股員工的比例至少在65%以上,而且這次阿里小微大派股一定程度上也是阿里巴巴員工的收益。

360

紅衣教主雖然霸道,但員工股權激勵方面還是肯下血本的,這也是儘管360口碑不太好但員工仍然願意在裡面打拚的原因。11年IPO的資料顯示,360員工共持公司22.3%的股權,超過了第一大股周鴻禕個人持有的21.5%,號稱員工股份比例最高的中國企業,這也是最為周教主津津樂道的事兒。不過現在記錄已被阿里小微刷新了。據紅衣教主最新的口徑,目前360員工持公司份額股權已達到24%,持股員工比例不詳。

百度

百度員工股權福利主要集中在創業初期,公開資料顯示,IPO之時,百度員工總共持公司股份9.2%。不過初業初期的受惠員工畢竟是少數,之後未見資料顯示百度有員工配股計劃實施。過去9年百度市值翻了50倍,可惜與大部分員工無緣。創業BOSS李彥宏。2004年IPO後,李彥宏持有百度股權22.4%左右,最新資料顯示持股比佔減至20.78%。

騰訊

除創業初期少數員工獲得過股權激勵外,騰訊在09到11年間也給員工發過兩輪股權獎勵,有3200多名受惠員工。騰訊的員工為2萬人左右,員工持股比例相當於17%左右。不過,兩批獎勵股票加起來也只有也騰訊發行股本比例0.55%。令員工們欣慰的是,騰訊的股票過去幾年翻了數倍,雖然股票不多但平均也可以賺個近100萬人民幣。騰訊的創業BOSS的股權為10.25%,總裁劉熾平為0.56%,騰訊5位創始人以外,目前騰訊員工持公司股權應該不超過5%。

京東

雖說東哥在各種場合強調對京東有絕對控制權,但經歷了四輪總額超過22億美元的融資,東哥手上的股權肯定不會太多。不過東哥聲稱,員工股權已超過他個人持有的70%,也就是說假設東哥現在有10%京東股權,員工應該至少持17%京東股權。雖說這一現狀很大程度是由於東哥融資把手上大部分股權割讓所至,但至少肯定東哥沒有完全犧牲員工股權利益。不過持股員工比例不詳。

多玩YY

多玩是員工股權激勵比較積極的互聯網企業之一。從2010年開始,多玩曾先後九次向員工發售股份,價格在0.1至1.2美元之間。三年間,多玩通過股權激勵共向員工派發7820萬股股份。上市時,多玩股的創始人李學凌和雷軍目前均以23.8%股權成為大股東,員工持公司股權大約10%左右。

去哪兒

去哪兒股權主要集在投資方身上,因此留給員工的股權福利也不多。其股權結構是這樣:大股東百度持股比重達61.05%、公司高管及董事股佔公司股權23.27%,管理層與員工只佔公司股權2.3%左右。由於沒多少員工股權激勵空間,因此去哪兒給員工的行權價是0.01美元——幾乎相當於白送。去哪兒的創始人莊辰超持公司股權7.23%。

噹噹網

噹噹是普通員工佔公司股權情況大約是5.5%,相當於是1789萬股。由於沒找到噹噹員工期權成本資料,所以沒法估算員工持股收益。噹噹的股價這一兩年一直5-11美元間徘徊上不去,普通持股員工收益應該不大。上市時創始人李國慶夫妻持股約為43.1%,是互聯網上中持股比較較高的創始人。

優酷

優酷沒有直接披露過普通員工持股情況,據他們高管口述公司一定的股權激勵機制。不過曾有消息爆出,上市時優酷員工被授予的原始期權在上市前已經被公司重新計算合併,其持股數將是原有的18股合併為1股,即員工手中的股權數量縮水為之前的1/18。消息沒得到最終確認也不好作評論。優酷網管理層在IPO時持股比例比較高,達到52.37%,其中古永鏘通過個人和公司持股41.48%,隨後古永鏘減持22.34%。

搜狐

上市之後,搜狐給員工的股權福利最大手筆是08年計劃分拆暢遊上市之時。當時張朝陽拿出1060萬美元給員工股權獎勵,其中包括17.7%的暢遊股份。資料顯示,搜狐於2000年7月12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截止2009年2月9日,普通股持股人才只共有26位。目前張朝陽對搜狐的持股為20.2%。

小米

小米的股權沒公佈過,具體不得而知。可以確認的是小米中層以上有股權激勵政策。小米現在估值已近100億美元,後面應該還有上升空間,這對持股員工是個福音。公開資料顯示創始人雷軍持有小米超30%發行股本,持股員工比例不詳。

員工股權福利附表: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59

你有「投資天賦」嗎? forcode

http://xueqiu.com/3167081651/26172052
我們很容易確認身高、胖瘦、五官、膚色等生理特徵可以遺傳,日常生活中也不難在子女身上看到其父母個性心理方面的影子。那麼,是否存在所謂的「投資天賦」呢?

社會中某些「子承父業」的現象——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貧二代、學二代等——主流話語一般歸結為父母的言傳身教,文化資本、財富和社會關係等資源的代際傳承等後天環境影響,卻很少提及基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即使部分將子承父業歸結為基因,也有點政治不正確,因為我們剛剛擺脫「根正苗紅」的出身論不過三十幾年,而近十年中國社會財富、權利不平等的代際傳遞現象再趨嚴重。

但科技編輯馬特・裡德利(Ridley Matt)所著的暢銷書《基因組:人種自傳23章》所論及的基因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卻顯示,基因對個性心理及行為的影響被大大低估了,基因不只是影響個體的生理及個性心理特徵,也會塑造個體的慾望所驅動的各種行為(包括對環境的偏好及選擇等社會行為)。毫無疑問,作為社會行為的職業選擇——「子承父業」跟基因有關係,因為你跟父母有相同的基因,所以有相似的職業興趣、性格及能力、選擇跟父母相近的職業,那麼,作為社會行為的投資行為受基因影響嗎?存在所謂的「股二代」嗎?

國外的「股二代」

在股市連續運轉了上百年的歐美發達社會,「股二代」並不鮮見。某網友感嘆:「今天跟公司裡一個從爺爺輩就開始炒股的小猶太聊天,他們家族一家前三代都是牙醫,省吃儉用錢全進股票市場。爺爺教爹怎麼炒股,爹教兒子怎麼炒,現在有遊艇有豪宅。小猶太住著邁阿密豪宅,依然省吃儉用。」

現代投資理論的開路先鋒、成長股價值投資策略之父菲利普•費雪(Philip Arthur Fisher)的兒子Kenneth Fisher也是一名優秀投資者,他在福布斯雜誌開設每月專欄,出版過七本投資類書籍,並發表過若干行為金融學論文,2011年身家達到17億美元,費雪投資公司管理著3.8萬名客戶的413億美元財富。

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曾與巴菲特在格雷厄姆手下共事,他一生經歷過18次經濟衰退,但他執掌的基金在近50年的漫長時間里長期跑贏標竿股指,贏得了20%的年復合回報率,累計增長約700倍。施洛斯的兒子Edwin Schloss同樣也是子承父業,父子兩人合夥經營一家投資企業。

巴菲特本人也可算得上是股二代,1931年——大蕭條的第二年,在沒人想買股票的時候,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卻開了一家股票經紀行。巴菲特十歲的時候,霍華德曾帶他參觀紐約股票交易所,年輕時他偶爾也會跟父親一起買股票。除了做投資,巴菲特家族也做生意,他爺爺是雜貨店主,父親曾經買下了南奧馬哈飼料公司、還開過五金商店,巴菲特父子也曾合夥成立過投資公司,所以,巴菲特家族應該是有點投資基因的。

投資天賦的實證研究

AmirBarnea等人對瑞典雙胞胎註冊數據庫(納稅記錄)裡大約3.8萬名同卵及異卵雙胞胎的資產配置、投資行為和投資獲利情況進行研究發現,在統計控制了年齡、教育程度、收入及財富等變量之後,潛在的遺傳因素可以解釋掉投資行為方面45%的差異。而且,基因對投資行為的影響並不隨著年齡、個人經驗的增長而減弱,相同的家庭環境只在早期階段對金融行為產生有限影響,基因對行為的影響,在年老階段照樣存在。

該團隊還研究了716對分開撫養的同卵雙胞胎(基因完全相同),發現他們投資行為的相關性跟沒有分開的同卵雙胞胎沒有顯著差別,這意味著不同環境成長的同卵雙生子卻表現出相同的投資行為,基因對投資行為有著深刻的影響。

這個結果其實也不難理解,我們先來類比一下動物的投資行為,然後再分析一下「投資天賦」的構成。

動物的投資行為

所謂的投資,就是克制當前的消費慾望,積累資源,並期待未來的回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螞蟻日復一日地蒐集儲存麥粒、松鼠在過冬前儲存松子、蜜蜂在鮮花盛開的季節用蜂蠟密封儲存蜂蜜以備不時之需都可算得上是一種「投資行為」——儲蓄,它們都在克制當前的消費衝動,為今後打算,在缺少食物的時節不必忍受飢餓的折磨。

毫無疑問,螞蟻、松鼠和蜜蜂的「儲蓄」行為都是完全由基因所支配的,某隻螞蟻、松鼠或蜜蜂在這方面做出個性化選擇的自由度很有限。那麼,我們合理外推一下,也不難接受人類的儲蓄行為背後也有基因的影響,不同的人對當前消費衝動的克制能力很可能也是有差異的,有的人有100塊錢都舍不得花10塊錢,有的人只有10塊錢卻捨得花100塊錢,這恐怕並不完全是後天教育的結果,與其「本性」有點關係。

既然「儲蓄」這種投資行為可以受基因的影響,那其他投資行為也有可能受基因的影響,比如風險承受能力存在個體差異,有的人特別敢冒險,有的人卻謹小慎微,這很可能也是可以遺傳的個性特徵。在動物界,不同物種的風險承受能力存在顯著的區別:兔子生性膽小,甚至會被突然驚嚇昏厥過去;而食肉動物一般兇猛大膽,敢於嘗試高風險行為,比如獅子,甚至敢於進攻體型比自己大好幾倍的大象。不同物種的膽量大小自然是遺傳基因決定的,由此外推,不難想像不同人膽量的大小也與基因有關,膽量或者說風險承受能力會決定一個人的資產配置情況,進而決定其投資的獲利情況。有些膽大的投資者,敢於使用十倍以上的槓桿,一旦重注押中了幾十倍的成長股,一夜暴富,瞬間財務自由;當然,一旦押錯了注,從此萬劫不復。

「投資天賦」的構成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哪些可以遺傳的特徵會決定一個人的投資行為和獲利情況,或者說優秀投資者的特徵。

總體而言,「投資天賦」可以分成兩類:品性和能力。品性類的投資天賦比如:耐心、節儉、謹慎、自信、偏執、專注、熱愛投資、好奇心、不斷學習、獨立思考、不從眾等等;能力類的投資天賦比如閱讀能力、數學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理性思維能力、洞察人性的能力、逆向思維的能力、對未來的想像力等等。

投資大師查理•芒格曾說:「如何讓自己比別人更聰明呢?這部分同與生俱來的個性有關。一些人並不具備進行投資的合適個性,他們要麼過於急躁,要麼總是麻煩不斷。然而,如果你有出色的個性,主要是指你非常有耐心,當你擁有了足夠知識的時候,勢必會進行大規模的進攻,然後就會慢慢學會遊戲規則,部分是通過自己的實踐,部分是學習別人的經驗……因此,遊戲規則就是我們要不停地學習。我並不認為那些不喜歡學習過程的人會不斷學習。」

凱瑟琳·伯頓採訪了美國18位優秀的對沖基金經理,結果發現,他們的性格里具有一些共同特徵。而且,有趣的是,這些性格特徵並非人們通常所認為的成功人士應當具有的標準,甚至某些性格還與所謂的成功形象相反。這18位對沖基金經理之所以能長期投資成功,很大因素來自他們非常獨立的性格,即對於投資堅持自我的判斷、拒絕迎合他人尤其是大眾。塞勒爾告訴哈佛的驕子和讀者們,要成為偉大的投資者,僅有智商、勤奮和經驗的積累是不夠的,與生俱來(或者是在少年時形成)的天性特質不可或缺。

塞勒爾總結了七條優秀投資者所具備的品性:一,在他人恐慌時果斷買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樂觀時賣掉股票的能力。二,極度著迷於此遊戲,並有極強獲勝欲的人。三,從過去所犯錯誤中,吸取教訓的強烈意願。四,基於常識的與生俱來的風險嗅覺。五,對於他們自己的想法懷有絕對的信心,即使是在面對批評的時候。六,左右腦都很好用,而不僅僅是開動左腦。第七,也是最重要的,在投資過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卻絲毫不改投資思路的能力。塞勒爾特別指出,人們一旦步入成年期就無法再學到上述特質,除非他在少年時期已經形成了這樣的特質。

「投資天賦「的存在證據

《基因組》一書提供了非常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一個人的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基因而非後天環境塑造的:「最著名的例子是紐約的兩個女孩,貝絲和愛咪,她們一出生就被一個極富好奇心的弗洛伊德學派心理學家分開了。愛咪的養母是個很窮的人,很胖,沒有安全感,沒有愛心,所以一點不奇怪地,愛咪長大之後成了一個神經質的、內向的人。這正符合弗洛伊德理論的預言。但是,貝絲也成為了這樣的人,跟愛咪一模一樣,儘管她的養母富有、安詳、愉快而有愛心。20年之後當貝絲和愛咪重新見面的時候,她們二人性格上的差別小得簡直看不出來。對於她們二人的研究,遠沒有證明養育在塑造我們性格方面的重要性,相反地,它證明了天性的力量。」

那麼,構成「投資天賦」的能力部分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天生的?《基因組》一書也提供了非常有說服力的證據,光就智力而言,基因所起的作用可能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

明尼蘇達大學的托馬斯·布沙爾(Thomas Bouchard)從1979年開始,在世界各地尋找那些被分離開了的孿生子,並利用測試他們的個性與智商的機會讓他們團聚。同時,其他的研究則注重於比較被收養的人與他們的養父母、親生父母、同胞手足之間智力的差異。把所有這些研究放在一起,把成千上萬人的智商測驗結果集中起來,就得到了以下這個表。每一個數字都是一個百分比,代表的是兩種人智力的相關性,百分之百相關意味著兩人智力完全一樣,百分之零意味著兩人智力完全無關。讓人目瞪口呆的結果,是那些有不同的親生父母卻被同一個家庭收養、一起成長的孩子,他們的智商分數之間的相關性是零。住在同一個家庭裡對智商一點影響也沒有。

Ø  同一個人接受兩次智商測驗87

Ø  在一起長大的同卵雙生子86

Ø  從小被分離開的同卵雙生子76

Ø  在一起長大的異卵雙生子55

Ø  同胞兄弟姐妹47

Ø  父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40

Ø  父母與子女(沒有在一起生活過)31

Ø  親生父母不同卻被同一個家庭收養的孩子0

Ø  沒有血緣關係又不住在一起的人0

所有這些研究得到的一致結論,是你的智商大約有一半是由遺傳決定的,不到五分之一是由你和你的兄弟姐妹們共同的環境——家庭——決定的。剩下的是子宮的作用、學校的作用和其他外部影響,比如朋友的影響。

由此可見,遺傳因素對於構成投資天賦的品性和能力均有著深刻的影響。而且,遺傳會決定你是否對投資和商業感興趣,是否會選擇與投資有關的書籍、偶像、專業及職業等,這意味著投資基因決定你是否會選擇導致投資成功的後天環境,投資的確需要點「天賦「。

========================================
以下是討論:

@水晶蒼蠅拍

有趣的思考,但一點不同意見供參考:
1,獅子的下一代必然還是獅子,它的上n代也必然是獅子。而只要是獅子,其行為模式和所謂「特長」就不可能有變化,大到鯨魚小到螞蟻,都是如此。這是基因強大的一面。

2,一個人的父親是科學家,他很可能卻是個商人,而他的下一代可能是不錯的演員。這樣的例子很多,這說明人的能力並不是基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起作用的話,那麼我們思考下一個族譜中如果出現過20個職業類別,那麼哪一個將成為下一個孩子的「職業天賦」呢?我覺得很難說,呵呵。這其實說明了,人類社會的運轉要比動物的本能行為複雜得多,變量條件可能也遠比我們相信的多。

3,在極其小的一些領域範圍,確實基因的作用非常突出。比如要成為頂尖的籃球運動員,身高和運動協調等硬條件確實卡死了。但對於絕大多數的社會職業而言,至少我並沒有看到這種條理分明的基因紅線——如果一個人可以就此舉出100個例子,我相信另一個人可以毫不費力的舉出100個反例。

4,具體到投資領域而言,具體到中國來看,股市也不過才出現了20來年,祖上有幾個是搞投資出身呢?以此來看,似乎這一代應該沒有人有什麼這方面的天賦。如果說,其它一些特定的職業或者人群,比如商人或者高智商或者高情商的人群天然更容易導入這一領域,那麼不正好證明不同職業之間並不具涇渭分明嗎?何況,在我有限的觀察中,優秀投資人實在沒看出什麼「職業趨同性」,他們的父輩來自工人、軍人、商人、教師...他們的性格有的高調驕傲,有的謹慎內向,我實在沒看出什麼特別準確的標準。

5,天賦輪也許是有道理的,但悖論在於不進入市場並且拿到一個結果前,我們並不知道天賦是否就在我們身體裡。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上一代的商業或者投資的成功,或者其父母的理性嚴謹,就自然推論其下一代同樣具有類似能力嗎?我想不能。反之也一樣。所以這一理論實際上是無用的,與之相比,投資的大道理和基本要求相對更清晰,一個人有沒有投資的能力和天賦,自己並不難與之對比一下,這樣對於認識自己的投資能力也許要比建立在基因學說上更簡單也更直接,不是嗎?

@forcode 回覆 水晶蒼蠅拍:

喬布斯說,他看到了一隻小牛犢的出生,讓他驚訝的是,這只小動物才落地幾分鐘就掙紮著站起來開始走路。「這不是它通過學習獲得的技能,而是與生俱來的,」他回憶說,『『人類的嬰兒就沒有這種能力。我覺得這很了不起,雖然別人都不這麼想。」他用軟硬件的術語來形容這個現象:「就好像是設計好的一樣,動物身體裡的某些東西和它大腦裡的某些東西在它出生後立刻始協同作用,而不需要它去學習。」

我前幾天陪我兒子睡午覺,看到他用雙手揉眼睛,大概是困了睜不開眼睛了,這讓我想起他出生才一兩天的時候也曾經這樣做過,一個才出生一兩天的嬰兒,不可能是通過學習意識到他有一雙手、而且他可以操縱這雙手、並且知道這雙手能夠夠到自己的眼睛、而且他用手去摸索自己眼睛的時候並不需要睜開眼睛不斷校準調試手與眼睛的相對位置而是伸手就夠到了眼睛、他也不可能通過學習掌握了搓眼睛這個動作……於是,我自然而然就想起了喬布斯的話,新生兒的很多行為這就好像被設計好了一樣,雖然人類嬰兒是無法一出生就走路,但卻「內置」不少的行為模式:比如抓握模式,手心如果有東西碰觸,會自動抓緊,這個行為模式可能是人類祖先在樹上生活的年代進化出的行為模式,小猴子會用手緊緊抓住母親的毛,這樣才不會從樹上掉落;另外比如吮吸模式,這個模式跟乳房、母乳分泌以及母親的心理變化等相配合,實現了哺乳這種本能行為。人青春期之後的性行為,其實也不需要學習就會交配,就算過去十幾年的成長過程中沒有見過任何接吻做愛的鏡頭畫面,一個裸體青春期男性與裸體女性相互吸引,一系列生理心理變化,最後只要順著自己的慾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然而言就完成了做愛的整個複雜過程。可見基因所決定的行為模式複雜到了何等的程度。

如果拿人類設計的電腦來類比,可以得到很多有趣的啟發,剛出廠的電腦,如果沒有安裝操作系統,一般會有BIOS,這個最底層的系統,定義了設備啟動順序、電源、接口模式等內容;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雖然還沒有通過學習慢慢形成自己的「操作系統」——人格,但是卻已經內置了類似BIOS的本能操作系統;電腦安裝一個新的設備,比如打印機、攝像頭,往往需要安裝驅動程序,驅動程序定義了該設備與操作系統交互的接口標準、可用的參數、取值範圍等等,剛出生的嬰兒,之所以不需要用眼睛盯著手不斷校準調試就能準確碰到自己的眼睛,說明在其身體中已經內置了手、眼睛這些設備與身體交互的「驅動程序」……

你所說的人類職業太多樣,子承父業可能沒那麼嚴格,但是,人其實是一種通用設備,而非特定功能的設備。就好像電腦是通用計算設備,電腦的基本原理是二進制+與或非邏輯門的各種衍生組合,通用計算的意義在於,電腦不只是可以用來計算加減乘除或者更複雜的數學運算,可以用來顯示圖像、視頻、聲音、文字……一切都可以被數字化,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作為通用計算設備的電腦可以用來做太多太多原來想不到的事情。

人其實也是一種通用設備,雖然最初進化過程中,進化的邏輯只是適應環境,最後卻不斷修改出了這樣一個通用的設備。多數哺乳動物或許是侷限於特定用途(環境),人卻可以適應環境、改造環境,不侷限於特定的環境,甚至太空這樣與人類進化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環境,人類經過改造都可以長期生存。從工具的角度來看,人類具備了類似通用計算機這樣的無限多樣性的用途,不侷限於「數學計算」(森林樹棲環境)。

人類的職業選擇是因為社會分工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分化的,但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其實都是基於一些「元能力」或「元品性」的組合衍生,而這些「元能力」或「元品性」是可以遺傳的,是數十萬年甚至更久遠的進化史的遺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2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