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你有「投資天賦」嗎? forcode

http://xueqiu.com/3167081651/26172052
我們很容易確認身高、胖瘦、五官、膚色等生理特徵可以遺傳,日常生活中也不難在子女身上看到其父母個性心理方面的影子。那麼,是否存在所謂的「投資天賦」呢?

社會中某些「子承父業」的現象——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貧二代、學二代等——主流話語一般歸結為父母的言傳身教,文化資本、財富和社會關係等資源的代際傳承等後天環境影響,卻很少提及基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即使部分將子承父業歸結為基因,也有點政治不正確,因為我們剛剛擺脫「根正苗紅」的出身論不過三十幾年,而近十年中國社會財富、權利不平等的代際傳遞現象再趨嚴重。

但科技編輯馬特・裡德利(Ridley Matt)所著的暢銷書《基因組:人種自傳23章》所論及的基因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卻顯示,基因對個性心理及行為的影響被大大低估了,基因不只是影響個體的生理及個性心理特徵,也會塑造個體的慾望所驅動的各種行為(包括對環境的偏好及選擇等社會行為)。毫無疑問,作為社會行為的職業選擇——「子承父業」跟基因有關係,因為你跟父母有相同的基因,所以有相似的職業興趣、性格及能力、選擇跟父母相近的職業,那麼,作為社會行為的投資行為受基因影響嗎?存在所謂的「股二代」嗎?

國外的「股二代」

在股市連續運轉了上百年的歐美發達社會,「股二代」並不鮮見。某網友感嘆:「今天跟公司裡一個從爺爺輩就開始炒股的小猶太聊天,他們家族一家前三代都是牙醫,省吃儉用錢全進股票市場。爺爺教爹怎麼炒股,爹教兒子怎麼炒,現在有遊艇有豪宅。小猶太住著邁阿密豪宅,依然省吃儉用。」

現代投資理論的開路先鋒、成長股價值投資策略之父菲利普•費雪(Philip Arthur Fisher)的兒子Kenneth Fisher也是一名優秀投資者,他在福布斯雜誌開設每月專欄,出版過七本投資類書籍,並發表過若干行為金融學論文,2011年身家達到17億美元,費雪投資公司管理著3.8萬名客戶的413億美元財富。

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曾與巴菲特在格雷厄姆手下共事,他一生經歷過18次經濟衰退,但他執掌的基金在近50年的漫長時間里長期跑贏標竿股指,贏得了20%的年復合回報率,累計增長約700倍。施洛斯的兒子Edwin Schloss同樣也是子承父業,父子兩人合夥經營一家投資企業。

巴菲特本人也可算得上是股二代,1931年——大蕭條的第二年,在沒人想買股票的時候,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卻開了一家股票經紀行。巴菲特十歲的時候,霍華德曾帶他參觀紐約股票交易所,年輕時他偶爾也會跟父親一起買股票。除了做投資,巴菲特家族也做生意,他爺爺是雜貨店主,父親曾經買下了南奧馬哈飼料公司、還開過五金商店,巴菲特父子也曾合夥成立過投資公司,所以,巴菲特家族應該是有點投資基因的。

投資天賦的實證研究

AmirBarnea等人對瑞典雙胞胎註冊數據庫(納稅記錄)裡大約3.8萬名同卵及異卵雙胞胎的資產配置、投資行為和投資獲利情況進行研究發現,在統計控制了年齡、教育程度、收入及財富等變量之後,潛在的遺傳因素可以解釋掉投資行為方面45%的差異。而且,基因對投資行為的影響並不隨著年齡、個人經驗的增長而減弱,相同的家庭環境只在早期階段對金融行為產生有限影響,基因對行為的影響,在年老階段照樣存在。

該團隊還研究了716對分開撫養的同卵雙胞胎(基因完全相同),發現他們投資行為的相關性跟沒有分開的同卵雙胞胎沒有顯著差別,這意味著不同環境成長的同卵雙生子卻表現出相同的投資行為,基因對投資行為有著深刻的影響。

這個結果其實也不難理解,我們先來類比一下動物的投資行為,然後再分析一下「投資天賦」的構成。

動物的投資行為

所謂的投資,就是克制當前的消費慾望,積累資源,並期待未來的回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螞蟻日復一日地蒐集儲存麥粒、松鼠在過冬前儲存松子、蜜蜂在鮮花盛開的季節用蜂蠟密封儲存蜂蜜以備不時之需都可算得上是一種「投資行為」——儲蓄,它們都在克制當前的消費衝動,為今後打算,在缺少食物的時節不必忍受飢餓的折磨。

毫無疑問,螞蟻、松鼠和蜜蜂的「儲蓄」行為都是完全由基因所支配的,某隻螞蟻、松鼠或蜜蜂在這方面做出個性化選擇的自由度很有限。那麼,我們合理外推一下,也不難接受人類的儲蓄行為背後也有基因的影響,不同的人對當前消費衝動的克制能力很可能也是有差異的,有的人有100塊錢都舍不得花10塊錢,有的人只有10塊錢卻捨得花100塊錢,這恐怕並不完全是後天教育的結果,與其「本性」有點關係。

既然「儲蓄」這種投資行為可以受基因的影響,那其他投資行為也有可能受基因的影響,比如風險承受能力存在個體差異,有的人特別敢冒險,有的人卻謹小慎微,這很可能也是可以遺傳的個性特徵。在動物界,不同物種的風險承受能力存在顯著的區別:兔子生性膽小,甚至會被突然驚嚇昏厥過去;而食肉動物一般兇猛大膽,敢於嘗試高風險行為,比如獅子,甚至敢於進攻體型比自己大好幾倍的大象。不同物種的膽量大小自然是遺傳基因決定的,由此外推,不難想像不同人膽量的大小也與基因有關,膽量或者說風險承受能力會決定一個人的資產配置情況,進而決定其投資的獲利情況。有些膽大的投資者,敢於使用十倍以上的槓桿,一旦重注押中了幾十倍的成長股,一夜暴富,瞬間財務自由;當然,一旦押錯了注,從此萬劫不復。

「投資天賦」的構成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哪些可以遺傳的特徵會決定一個人的投資行為和獲利情況,或者說優秀投資者的特徵。

總體而言,「投資天賦」可以分成兩類:品性和能力。品性類的投資天賦比如:耐心、節儉、謹慎、自信、偏執、專注、熱愛投資、好奇心、不斷學習、獨立思考、不從眾等等;能力類的投資天賦比如閱讀能力、數學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理性思維能力、洞察人性的能力、逆向思維的能力、對未來的想像力等等。

投資大師查理•芒格曾說:「如何讓自己比別人更聰明呢?這部分同與生俱來的個性有關。一些人並不具備進行投資的合適個性,他們要麼過於急躁,要麼總是麻煩不斷。然而,如果你有出色的個性,主要是指你非常有耐心,當你擁有了足夠知識的時候,勢必會進行大規模的進攻,然後就會慢慢學會遊戲規則,部分是通過自己的實踐,部分是學習別人的經驗……因此,遊戲規則就是我們要不停地學習。我並不認為那些不喜歡學習過程的人會不斷學習。」

凱瑟琳·伯頓採訪了美國18位優秀的對沖基金經理,結果發現,他們的性格里具有一些共同特徵。而且,有趣的是,這些性格特徵並非人們通常所認為的成功人士應當具有的標準,甚至某些性格還與所謂的成功形象相反。這18位對沖基金經理之所以能長期投資成功,很大因素來自他們非常獨立的性格,即對於投資堅持自我的判斷、拒絕迎合他人尤其是大眾。塞勒爾告訴哈佛的驕子和讀者們,要成為偉大的投資者,僅有智商、勤奮和經驗的積累是不夠的,與生俱來(或者是在少年時形成)的天性特質不可或缺。

塞勒爾總結了七條優秀投資者所具備的品性:一,在他人恐慌時果斷買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樂觀時賣掉股票的能力。二,極度著迷於此遊戲,並有極強獲勝欲的人。三,從過去所犯錯誤中,吸取教訓的強烈意願。四,基於常識的與生俱來的風險嗅覺。五,對於他們自己的想法懷有絕對的信心,即使是在面對批評的時候。六,左右腦都很好用,而不僅僅是開動左腦。第七,也是最重要的,在投資過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卻絲毫不改投資思路的能力。塞勒爾特別指出,人們一旦步入成年期就無法再學到上述特質,除非他在少年時期已經形成了這樣的特質。

「投資天賦「的存在證據

《基因組》一書提供了非常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一個人的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基因而非後天環境塑造的:「最著名的例子是紐約的兩個女孩,貝絲和愛咪,她們一出生就被一個極富好奇心的弗洛伊德學派心理學家分開了。愛咪的養母是個很窮的人,很胖,沒有安全感,沒有愛心,所以一點不奇怪地,愛咪長大之後成了一個神經質的、內向的人。這正符合弗洛伊德理論的預言。但是,貝絲也成為了這樣的人,跟愛咪一模一樣,儘管她的養母富有、安詳、愉快而有愛心。20年之後當貝絲和愛咪重新見面的時候,她們二人性格上的差別小得簡直看不出來。對於她們二人的研究,遠沒有證明養育在塑造我們性格方面的重要性,相反地,它證明了天性的力量。」

那麼,構成「投資天賦」的能力部分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天生的?《基因組》一書也提供了非常有說服力的證據,光就智力而言,基因所起的作用可能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

明尼蘇達大學的托馬斯·布沙爾(Thomas Bouchard)從1979年開始,在世界各地尋找那些被分離開了的孿生子,並利用測試他們的個性與智商的機會讓他們團聚。同時,其他的研究則注重於比較被收養的人與他們的養父母、親生父母、同胞手足之間智力的差異。把所有這些研究放在一起,把成千上萬人的智商測驗結果集中起來,就得到了以下這個表。每一個數字都是一個百分比,代表的是兩種人智力的相關性,百分之百相關意味著兩人智力完全一樣,百分之零意味著兩人智力完全無關。讓人目瞪口呆的結果,是那些有不同的親生父母卻被同一個家庭收養、一起成長的孩子,他們的智商分數之間的相關性是零。住在同一個家庭裡對智商一點影響也沒有。

Ø  同一個人接受兩次智商測驗87

Ø  在一起長大的同卵雙生子86

Ø  從小被分離開的同卵雙生子76

Ø  在一起長大的異卵雙生子55

Ø  同胞兄弟姐妹47

Ø  父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40

Ø  父母與子女(沒有在一起生活過)31

Ø  親生父母不同卻被同一個家庭收養的孩子0

Ø  沒有血緣關係又不住在一起的人0

所有這些研究得到的一致結論,是你的智商大約有一半是由遺傳決定的,不到五分之一是由你和你的兄弟姐妹們共同的環境——家庭——決定的。剩下的是子宮的作用、學校的作用和其他外部影響,比如朋友的影響。

由此可見,遺傳因素對於構成投資天賦的品性和能力均有著深刻的影響。而且,遺傳會決定你是否對投資和商業感興趣,是否會選擇與投資有關的書籍、偶像、專業及職業等,這意味著投資基因決定你是否會選擇導致投資成功的後天環境,投資的確需要點「天賦「。

========================================
以下是討論:

@水晶蒼蠅拍

有趣的思考,但一點不同意見供參考:
1,獅子的下一代必然還是獅子,它的上n代也必然是獅子。而只要是獅子,其行為模式和所謂「特長」就不可能有變化,大到鯨魚小到螞蟻,都是如此。這是基因強大的一面。

2,一個人的父親是科學家,他很可能卻是個商人,而他的下一代可能是不錯的演員。這樣的例子很多,這說明人的能力並不是基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起作用的話,那麼我們思考下一個族譜中如果出現過20個職業類別,那麼哪一個將成為下一個孩子的「職業天賦」呢?我覺得很難說,呵呵。這其實說明了,人類社會的運轉要比動物的本能行為複雜得多,變量條件可能也遠比我們相信的多。

3,在極其小的一些領域範圍,確實基因的作用非常突出。比如要成為頂尖的籃球運動員,身高和運動協調等硬條件確實卡死了。但對於絕大多數的社會職業而言,至少我並沒有看到這種條理分明的基因紅線——如果一個人可以就此舉出100個例子,我相信另一個人可以毫不費力的舉出100個反例。

4,具體到投資領域而言,具體到中國來看,股市也不過才出現了20來年,祖上有幾個是搞投資出身呢?以此來看,似乎這一代應該沒有人有什麼這方面的天賦。如果說,其它一些特定的職業或者人群,比如商人或者高智商或者高情商的人群天然更容易導入這一領域,那麼不正好證明不同職業之間並不具涇渭分明嗎?何況,在我有限的觀察中,優秀投資人實在沒看出什麼「職業趨同性」,他們的父輩來自工人、軍人、商人、教師...他們的性格有的高調驕傲,有的謹慎內向,我實在沒看出什麼特別準確的標準。

5,天賦輪也許是有道理的,但悖論在於不進入市場並且拿到一個結果前,我們並不知道天賦是否就在我們身體裡。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上一代的商業或者投資的成功,或者其父母的理性嚴謹,就自然推論其下一代同樣具有類似能力嗎?我想不能。反之也一樣。所以這一理論實際上是無用的,與之相比,投資的大道理和基本要求相對更清晰,一個人有沒有投資的能力和天賦,自己並不難與之對比一下,這樣對於認識自己的投資能力也許要比建立在基因學說上更簡單也更直接,不是嗎?

@forcode 回覆 水晶蒼蠅拍:

喬布斯說,他看到了一隻小牛犢的出生,讓他驚訝的是,這只小動物才落地幾分鐘就掙紮著站起來開始走路。「這不是它通過學習獲得的技能,而是與生俱來的,」他回憶說,『『人類的嬰兒就沒有這種能力。我覺得這很了不起,雖然別人都不這麼想。」他用軟硬件的術語來形容這個現象:「就好像是設計好的一樣,動物身體裡的某些東西和它大腦裡的某些東西在它出生後立刻始協同作用,而不需要它去學習。」

我前幾天陪我兒子睡午覺,看到他用雙手揉眼睛,大概是困了睜不開眼睛了,這讓我想起他出生才一兩天的時候也曾經這樣做過,一個才出生一兩天的嬰兒,不可能是通過學習意識到他有一雙手、而且他可以操縱這雙手、並且知道這雙手能夠夠到自己的眼睛、而且他用手去摸索自己眼睛的時候並不需要睜開眼睛不斷校準調試手與眼睛的相對位置而是伸手就夠到了眼睛、他也不可能通過學習掌握了搓眼睛這個動作……於是,我自然而然就想起了喬布斯的話,新生兒的很多行為這就好像被設計好了一樣,雖然人類嬰兒是無法一出生就走路,但卻「內置」不少的行為模式:比如抓握模式,手心如果有東西碰觸,會自動抓緊,這個行為模式可能是人類祖先在樹上生活的年代進化出的行為模式,小猴子會用手緊緊抓住母親的毛,這樣才不會從樹上掉落;另外比如吮吸模式,這個模式跟乳房、母乳分泌以及母親的心理變化等相配合,實現了哺乳這種本能行為。人青春期之後的性行為,其實也不需要學習就會交配,就算過去十幾年的成長過程中沒有見過任何接吻做愛的鏡頭畫面,一個裸體青春期男性與裸體女性相互吸引,一系列生理心理變化,最後只要順著自己的慾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然而言就完成了做愛的整個複雜過程。可見基因所決定的行為模式複雜到了何等的程度。

如果拿人類設計的電腦來類比,可以得到很多有趣的啟發,剛出廠的電腦,如果沒有安裝操作系統,一般會有BIOS,這個最底層的系統,定義了設備啟動順序、電源、接口模式等內容;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雖然還沒有通過學習慢慢形成自己的「操作系統」——人格,但是卻已經內置了類似BIOS的本能操作系統;電腦安裝一個新的設備,比如打印機、攝像頭,往往需要安裝驅動程序,驅動程序定義了該設備與操作系統交互的接口標準、可用的參數、取值範圍等等,剛出生的嬰兒,之所以不需要用眼睛盯著手不斷校準調試就能準確碰到自己的眼睛,說明在其身體中已經內置了手、眼睛這些設備與身體交互的「驅動程序」……

你所說的人類職業太多樣,子承父業可能沒那麼嚴格,但是,人其實是一種通用設備,而非特定功能的設備。就好像電腦是通用計算設備,電腦的基本原理是二進制+與或非邏輯門的各種衍生組合,通用計算的意義在於,電腦不只是可以用來計算加減乘除或者更複雜的數學運算,可以用來顯示圖像、視頻、聲音、文字……一切都可以被數字化,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作為通用計算設備的電腦可以用來做太多太多原來想不到的事情。

人其實也是一種通用設備,雖然最初進化過程中,進化的邏輯只是適應環境,最後卻不斷修改出了這樣一個通用的設備。多數哺乳動物或許是侷限於特定用途(環境),人卻可以適應環境、改造環境,不侷限於特定的環境,甚至太空這樣與人類進化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環境,人類經過改造都可以長期生存。從工具的角度來看,人類具備了類似通用計算機這樣的無限多樣性的用途,不侷限於「數學計算」(森林樹棲環境)。

人類的職業選擇是因為社會分工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分化的,但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其實都是基於一些「元能力」或「元品性」的組合衍生,而這些「元能力」或「元品性」是可以遺傳的,是數十萬年甚至更久遠的進化史的遺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2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