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富人多繳稅才公平嗎?

2011-11-07  TCW




Q:最近占領華爾街運動,反對富 人剝削窮人,要富人多繳稅,以促進社會公平,你有何看法?

A:富人的錢是哪裡來的?他們可不是巧取豪奪或用武力搶走別人的財富。他們之所以賺這麼多錢,是因為他們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對社會極有價值,或這樣說:人們 願意付高價來購買他們的產品服務。如果今天他們做的事,對人們來說毫無價值,人們根本不想買他們提供的東西,他們也不可能賺這麼多錢。

那麼,那些付錢的人,是不是就被剝削了呢?這只要問問每個購買iPhone或iPad的人,是不是都被蘋果的賈伯斯剝削了呢?如果賈伯斯沒有「剝削」那些 購買iPhone或iPad的客戶,他怎麼可能成為億萬富豪呢?每個去看周董演唱會或買周董CD的人,也是被周董給「剝削」了,否則周董豈能賺這麼多錢 呢?

這種把富人財富歸因於「剝削」的思維,都是基於一個假定:交易就是讓買賣雙方去搶一塊固定大小的餅,因此如果賣方賺得多了,那必是買方享受得少,因此有錢 人賺得多,必是剝削一般人而來的。

但這種思維是錯誤的,每個花兩萬元去買iPhone或iPad的人,他們覺得這些東西,比手上的兩萬元更有價值,在交易後,他們獲得了心目中更有價值的東 西——就是電子產品;同樣的,賣電子產品的公司,也獲得了心目中更有價值的東西——就是錢。

因此,交易不是讓雙方在搶一塊固定大小的餅,而是在「創造」一塊前所未有的餅,雙方都因為這塊無中生有的餅變得更好了。花錢去聽周董演唱會的人,也認為他 們得到了更有價值的服務了。富人賺得越多,意味著一般人享受到的服務價值也越大,何來「剝削」呢?

如果把富人賺的錢全部充公,那就是在打壓人們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產品及服務的動機。如果美國政府把賈伯斯的財產全部用稅抽走,他還會拚死研發第N代 iPhone或iPad?如果台灣規定周董的收入要全部繳稅,那周董還會做音樂娛樂大眾?這種「追殺富人」的意識形態,就是讓社會變得更窮,因為願意提供 有價值產品與服務的人,再也沒有動機去做這些事了。

「占領華爾街」的抗議者,還把自己缺乏機會,歸咎於「資本主義」這個體制。然而,資本主義的特徵,卻正是不偏袒任何既得利益者。

任何一個新進者,即使他本來很小很窮,但只要能好好的為消費者服務,提供更物美價廉的產品,他就會打敗已居領導地位的企業家而成功。原有的成功企業家,無 時無刻不受到這些新進者的挑戰。

「資本主義」並不阻礙每個人運用聰明才智,去服務消費者而獲得成功。只要看看現在無數年輕創業家,從沒沒無聞到一夕成功的事蹟,「資本主義讓一般人機會更 少」的謬論,就不攻自破了。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http://www.bwnet.com.tw/Dr.A/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04

Twitter創始人多西:喬布斯接班人?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7/1875434.html
新一期美國《連線》雜誌印刷版刊登署名史蒂芬·萊維(Steven Levy)的文章,全面刻畫了Twitter和Square聯合創始人傑克·多西(Jack Dorsey)的人格特質和創業經歷。從不同角度對這位「喬布斯接班人」進行瞭解讀。

以下為文章全文:

殘缺之美

與傑克·多西聊天,時常會莫名轉換話題:工作面試變成半小時的紐約洋基隊專題研討;記者招待會變成伍爾芙(Virginia Woolf)小說鑑賞會;原本是對自己的創業公司Square發表的評論,則會不知不覺變成一場有關貨幣歷史的演講。儘管多西個性內斂、不喜多言,總愛默 默地洞察周圍的變化,可一旦談到令他著迷的話題,他卻會頓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例如地圖、日記、勘察和民用電台。

這種個性給35歲的多西帶來了挑戰。他工作很忙,幾乎沒有時間討論這些不著邊際的內容。除了在Square擔任全職CEO外,他還是Twitter 的執行董事長。前者是硅谷最熱門的創業公司之一,主營移動支付業務,最新估值達到40億美元;後者成立於2006年,創意來源於多西對人類互動方式的深入 思考。作為這兩大創業公司的精神領袖,多西被譽為「喬布斯接班人」,他不僅備受媒體和投資者推崇,還頻頻出席各種頒獎禮。

今天,他終於從百忙中抽出時間接受我們的採訪,談論Square,談論如何將人際關係融入金融交易。採訪地點位於舊金山海耶斯谷的一家Taste茶 館。由於正值正午,除了我們,店裡沒有其他顧客。他之所以選擇這個茶館,是因為這裡可以用Square結賬。這裡沒有收銀員,而是在櫃檯上放了一台 iPad,上面還插著一個白色方塊,只要用信用卡在上面刷一下,即可完成付款。另外,Taste也是Square新服務的早期使用者之一,通過這種服務, 甚至無需從錢包中取出信用卡,就能完成付款。

當茶館老闆文森特·馮(Vincent Fung)介紹起冗長而複雜的各種茶品時,我們的話題又轉移了。與喬布斯一樣,多西也對東方思想很感興趣,在聽過各種充滿異國風情的茶葉介紹後,他聽從了 馮老闆的建議,選擇了來自中國云南的普洱茶——這是一種黑色的發酵茶。幾分鐘後,馮老闆坐到桌旁,擺上一個很深的木製托盤,開始精心表演起茶道。他先將熱 水不停地倒入一些小杯子中,然後再倒進一隻碗裡,碗上虛掩著一個蓋子,碗裡面則裝著茶餅。多西看完整個過程,滿懷欣賞地用手摸了摸托盤殘缺的一角。

「這就是wabi-sabi。」他說。

多西對wabi-sabi感悟頗多,這一概念源自日本,指的是可以從殘缺與無常中尋找美感。這個概念很複雜,不僅涉及藝術,還涉及哲學。「我會給你 寄一本相關的書。」他承諾。多西聲稱,這種玄妙的美學思想正是他設計理念的核心所在——用簡單而自然的品質,從深層次上取悅並吸引用戶融入其中。

跟多西一起來的公關人員終於忍不住開口了。「很高興你們花了40分鐘一直在談茶葉。」他說。事實上,從喝茶到吃甜點,多西的確對支付技術隻字未提,這也令這位公關人員頗為不快。

但多西才剛剛開始。受到wabi-sabi的啟發,我告訴他,喬布斯曾經將iPod變舊比作藍色牛仔褲褪色。這再次打開了他的話匣子,話題扯得更遠 了。從這一點不難看出,他不僅是喬布斯的忠實信徒,對牛仔布料的設計同樣情有獨鍾。在創辦Twitter前,多西曾經上過一段時間的服裝設計課,他曾經認 為自己能成為一位牛仔褲藝術家,所以,此時此刻,他肯定不會放過這樣一個教徒弟的好機會。

他說,藍色牛仔褲最早是為礦工和水手設計的。水手們會穿著牛仔褲坐到浴缸中,直到布料縮水後緊捆雙腿,達到緊身褲的效果。這種做法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每條褲子都變得獨一無二,上面印有主人的體型,就像是在牛仔褲上寫下的私人日記。

在為自己選擇牛仔褲時,多西顯然也更加偏愛那些反映這一傳統的款式。他對時裝設計師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ison)的作品非常著迷。多西說,他計劃到紐約SoHo區的莫里森專賣店朝聖,那裡銷售的牛仔褲原料全部精選自津巴布韋的棉花,然後在日本手工縫 製。他還帶著崇敬之情介紹了這樣一件事情:有一次,莫里森將幾條僵硬的牛仔褲給了紐約一家餐廳的洗碗工,他們穿著這些褲子在潮濕骯髒的廚房裡勞作,創造出 令人陶醉的圖案。莫里森隨後便將這些圖案精心複製到他的設計中。這一切都是刻意為之,為的就是追求wabi-sabi。

我們的對話越來越像電視劇《波特蘭迪亞》中的情節。但事實上,多西自始至終都在談論Square。他說,如今的面對面交易缺乏社交元素。人們使用貨幣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方法仍然很笨拙、很耗時、很麻煩,絲毫無法提供令人振奮的體驗。這是否恰恰是美感所在?

多西想在一個從來不會給人帶來驚喜的行業中創造奇蹟。簡而言之,他想在金融行業創造一個蘋果。

Square誕生記

多西第一次向我展示他的支付應用是在2009年夏天,我們當時聊的是Twitter。那注定是一次艱難的對話。儘管他已經成為Twitter董事 長,儘管這家社交網絡的創意出自他的手筆,但他卻遭到排擠,退出了日常運營。當Twitter家喻戶曉時,多西從CEO位置上退了下來。隨後,公司聯合創 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和比茲·斯通(Biz Stone)成為Twitter的代言人,而多西只能退居幕後,看著這兩位創業夥伴在各大脫口秀節目中頻頻亮相,他險些成為社交媒體行業的皮特·貝斯特 (Pete Best)。(貝斯特曾是披頭士樂隊鼓手,但後來被莫名其妙地解僱了。)

但多西當時對那段恥辱似乎滿不在乎,他堅稱自己是自願退出的。「我給自己找了一個藉口:Twitter的意義顯然大於我個人,也大於公司的任何一個 人。我希望我們不要糾結於誰來代表公司。」但這只是否很艱難呢?「的確艱難,」他說,「我大概花了15年潛心研究這個創意。」不過,他後來還是對作家大 衛·柯克帕特里克(David Kirkpatrick)承認,當時的離職就像在他肚子上打了一拳。

談完Twitter後,多西問我是否願意到他的新公司看看。該公司當時名叫Squirrel(松鼠),從名字上看不出什麼端倪。他帶我來到他的公寓 ——樓層很高,可以俯瞰在老印鈔廠舊址上建起的繁華購物中心。公寓只有一間臥室,裝修也很簡單。與其說是公寓,不如說是一間臨時辦公室,年輕的工程師在滿 是灰塵的角落裡埋頭擺弄著電腦。多西說,他想為所有人提供一種無需現金的支付方式。

他拿起一個大小與橡子相仿的白色塑料製品,與iPhone耳機插孔相連。然後,他問我要了信用卡,在那個橡子上的細槽中刷了一下。最後,他讓我用手 指在屏幕上籤字,並輸入我的電子郵箱。這時,我的iPhone收到了一條信息:我剛剛支付給傑克·多西1美元,還在一張谷歌地圖的截圖中標出了交易發生 地。多西當時滿臉笑容,就像是一位驕傲的父親。

Squirrel的誕生過程很奇特。多西在聖路易斯長大,他自小迷戀電腦編程。「我是個偉大的程序員。」他很少這麼自戀。十幾歲時,他便到一位名叫 吉姆·邁克爾維(Jim McKelvey)的玻璃公司老闆那裡實習。剛剛15歲,多西便受到重用,他肩負的職責遠超一般實習生。在多西奮鬥初期,邁克爾維一直與他保持朋友關係。 多西隨後在紐約幹過快遞,學過插圖,還練過按摩,並最終創辦了Twitter。

隨後,就在多西離開Twitter後不久,在與邁克爾維的一次電話交流中,他得知對方剛剛損失了一筆生意——那是一個用玻璃吹制的水龍頭,價值 2500美元。而原因,則是因為顧客只能用信用卡付款。邁克爾維和多西當時都使用iPhone,於是,他們從中發現了商機。這些智能手機的處理能力比幾十 年前的整個銀行還要強大,為什麼不用它們來處理信用卡交易呢?

(這個故事頗具傳奇色彩,但細節上其實有一些矛盾之處。例如,多西說,那位顧客當時在店裡,不願跑出去取錢。而邁克爾維則表示,對方是從巴拿馬打電話來的,而且他也不能接受美國運通的信用卡。)

此後不久,到了2009年2月,多西、邁克爾維及其子安娜(Anna),還有一位名叫格雷格·基德(Greg Kidd)的好友一同驅車前往舊金山,來到一家名為Pelican Inn的餐館。他們花了整整一晚討論如何用這個創意開一家公司。最後,他們決定放手去幹。在回家的路上,他們來到一家7-11便利店買水喝。多西和安娜待 在車裡,看到一隻松鼠跑過引擎蓋。這引發了多西的思緒:松鼠健步如飛地四處蒐集橡子——對它來說,這就是貨幣!與Twitter一樣,Squirrel也 可以當動詞用,有「儲藏」之意。於是,多西立刻就想到了形如橡子的硬件——多麼了不起的品牌!

不到10天,多西和他的團隊就開發出了原型產品。時任蘋果產品設計師的羅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en)曾經編寫過一款早期的Twitter應用,他也是首批看到Squirrel原型產品的人之一。「竟然把讀卡器插到耳機插孔裡,這太奇怪 了。」他說。但這其實是一個絕妙的創意——信用卡磁條存儲信息的方式與磁帶存儲聲音的方式很相似。多西團隊還利用刷卡這個動作來發電,供應讀卡器的正常運 行。為了與品牌名稱契合,他們還將刷卡時的聲音設計得像是松鼠的叫聲。

但最令人驚訝的還是這款產品為人們帶來的便利——有了它,任何人都可以接受信用卡付款。在此之前,要向銀行申請信用卡支付業務既繁瑣又緩慢,小商戶 尤其如此。發卡銀行會要求商戶提供信用證明,還要繳納額外費用。Square本身同樣受制於這些繁文縟節——向Visa和萬事達申請認證,比創建整個支付 系統的原型產品花費的時間還長。

「從理論上講,我們的註冊流程僅需2分鐘。」多西說,「先下載應用,然後輸入姓名和地址,再回答三個安全問題,然後與銀行賬號綁定。搞定!」安德森 從中看到了潛力,就像Twitter解放了信息傳播渠道一樣,多西的新公司也將解放整個信用卡行業。於是,他從蘋果辭職,加盟了Squirrel。

但還有一個小問題:市面上已經有一款名為Squirrel的支付系統。於是,團隊開始查閱詞典,並在距離squirrel不遠處發現了一個新名字。Square(正方形)是一種基本形狀,象徵著重要性。另外「square up」還有結賬的意思。

Square希望顛覆整個支付行業,但卻無意顛覆信用卡公司。相反,它還給信用卡公司帶來了福音:原本用現金支付的交易如今也可以使用信用卡了。 (Square每次刷卡收取2.75%的手續費,並將絕大部分——該公司並未透露具體比例——交給發卡方。)於是,多西會見了多位金融大亨,包括摩根大通 CEO傑米·戴蒙(Jamie Dimon)和Visa CEO喬·桑德斯(Joe Saunders)。他的演示說服了這些銀行家。「傑米在他的辦公桌上擺了一個Square讀卡器。」多西說。而Visa則成了Square的投資者。

自那以後,Square的註冊商戶已經達到100多萬家,預計今後12個月將處理50億美元交易。Square的普及率在該公司的總部大廳中體現得 淋漓盡致:前台桌子上有一個玻璃碗,裡面放著很多Square讀卡器,任何人都可以直接進來拿一個。就像兒科診室裡的棒棒糖一樣,完全免費。就這樣,你就 變成了信用卡商戶了。

與喬布斯遠遠相望

喝過茶後又過了幾天,多西在紐約下東區的另一處考究的飲料店內接受了採訪——這家店名為Cafe Grumpy。他情緒低落地承認,從未見過喬布斯。「我們約過一次——那是我最後一次給他發郵件——但後來,他就病重了。」他說,「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儘管只能遠遠相望。」

從很多方面來看,多西與喬布斯完全是兩路人。與人交流時,喬布斯一門心思談產品,多西的推銷欲則弱得多。喬布斯工作時張揚,生活中內斂;多西為人也 很神秘,但仍會向社交網絡上的粉絲傳達自己的狀態,他會發表「人生短暫」的格言,會上傳具有禪宗意味的圖片,還會與拉里·金(Larry King)等明星好友隔空喊話。

然而,在談論誰將成為喬布斯接班人時,多西卻時常被提及。很多才華橫溢的極客原本都夢想與喬布斯共事,如今,他們的目標變成了多西。PayPal前 高管基斯·拉博伊斯(Keith Rabois)表示,他之所以出任Square COO,主要是因為多西。「作為創始人兼CEO,你應該做到三件事情。」他說,「規劃戰略、完善設計、推動技術。如果擅長其中一項,只能創建一家很基本的 公司。多數成功人士都擅長兩項,但傑克是我在硅谷見到的唯一一位三項都擅長的人。他是一流的戰略家、一流的設計師、一流的技術員。」

與喬布斯一樣,多西的人格特質也可以幫助他吸引擁躉。每個週五,他都會帶領新員工在舊金山的街道上大步快走,從輪渡大廈的聖雄甘地像開始,穿過金融 區,然後來到市場街南部的Square總部所在地。整個過程中,多西會給員工講述「Square的四個角」。「這些東西成為了我們的道德規範,」他說, 「我在上面花了不少時間。」但他不肯透露細節,他微笑著說:「如果我告訴你,你就必須在這裡工作了。」

與喬布斯一樣,多西同樣對設計和細節情有獨鍾。2011年,他被一個創意深深吸引:將Square設計成錢包的樣子。蘋果前操作系統專家、現任 Square軟件工程師威廉·亨德森(William Henderson)說:「傑克非常興奮,他有一天甚至帶著整整10個錢包來上班。」多西和他的團隊花了好幾個小時仔細推敲錢包的每處細節。多西尤其喜歡 愛馬仕。於是,團隊便製作了一款數字錢包,從整體氣質到縫合設計都全面複製愛馬仕的風格。他們還從用戶的註冊信息中提取首字母,然後拼成圖案——這同樣效 仿了愛馬仕的做法。信用卡略微傾斜地插在卡槽中,上面印有全息圖,會隨著屏幕傾斜改變顏色。

但多西與喬布斯最相似的地方,還在於他顛覆整個行業並迫使其他企業追隨自己的能力。PayPal和VeriFone等老牌公司都被Square打得 措手不及。如今,他們也推出了相應的產品。PayPal開發了三角形的PayPal Here讀卡器,號稱比Square的讀卡器結構更結實。PayPal總裁大衛·馬庫斯(David Marcus)認為,該公司的1.1億用戶最終都將使用這款產品。作為讀卡器領域的領導者,VeriFone也跟隨Square的腳步推出了Sail,為 了突出外形的差異,還增加了一個片狀結構,一直延伸到智能手機的背面。

這些巨頭似乎是在說:謝謝,孩子,我們會繼續發展你的創意。「他們的確展開了創新,」馬庫斯說,「這對整個生態系統都是好事。多西幹得不錯,但人們 還需要多重解決方案。」VeriFone執行副總裁珍妮佛·邁爾斯(Jennifer Miles)也有著類似的觀點:「Square進入了一個沉寂已久的行業,並且引入了創新。但這種流程是可以複製的。」

但多西不為所動。首先,他認為在讀卡器上增加額外的片狀結構並不可取。「我們不想做加法,而是想做減法,這樣才能更簡約。」他說這話時的口氣像極了 喬布斯。雖然很多人擔心多西太幼稚,根本無力對抗異常複雜的金融行業,但他卻不以為意。「沒錯,我們是天真,」多西說,「但這是優勢,不是劣勢。我們公司 有250人,但有金融行業工作經驗的還不到5人。所以我們的方法是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開發產品。」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美國前財長拉里·薩默斯 (Larry Summer)擔任Square董事,因此多西完全不必擔心被高深的金融問題困擾。

曾經就職於PayPal的Square COO拉博伊斯對他的前東家就沒有那麼客氣了。「可惜,他們所謂的創新就是亦步亦趨地複製別人的創意。」他說。

倘若VeriFone和PayPal像多西一樣花點時間研究喬布斯的經驗,他們肯定會理解山寨的風險所在。事實上,Square在做法與蘋果如出一 轍:當競爭對手還在模仿上一代產品時,他們已經推出新品——免刷卡版Square。這款產品源於2010年末的一次全體員工大會,當時的多西向員工拋出一 個問題:「我希望獲得一種流暢的付費體驗,流暢到我走出店門後甚至都不記得我已經付過錢了。」試想:當顧客走進Square的簽約商戶時,便可通過 WiFi自動登錄;當他們想買東西時,只要告訴收銀員姓名即可。整個過程根本用不到錢包。

Square的使命就是將付費體驗有機地融入日常生活,而免刷卡系統恰恰滿足了這一點。但這不僅需要商家配合,消費者同樣要下載一款名為「卡包」 (Card Case)的應用。第一版已於2011年春季發佈,配有精心設計的數字錢包,以及每個簽約商戶的虛擬信用卡。幾個月後,一位名叫舒沃·查特吉(Shuvo Chatterjee)的蘋果iPhone產品經理來到Square面試,他直言不諱地指出:儘管他很喜歡這款服務,但錢包的理念行不通。

「我要蒐集這些卡片,但這並不符合實際。」他說,「在我真正的錢包裡,不可能每個商家都有一張卡。」多西聘用了查特吉,讓他領導「卡包」團隊。 2012年3月,他們推出了新版產品。多西心愛的愛馬仕設計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清爽的界面,但卻可以更有效地吸引用戶挖掘新地點。這款應用還有了一 個新名字——Pay With Square。這表明它不再是一個邊緣項目,而是成為了Square的核心業務。有了它,就不再需要讀卡器了。

從Twitter吸取教訓

多西說,他從早先在Twitter的經歷中學到很多東西——包括一些禁忌。「我把Twitter的經歷都寫了下來,然後糾正了所有錯誤。」他說。頻 繁宕機與管理層不和都對Twitter的發展構成了障礙。所以在Square,「我們從一開始就看重文化,看重系統的可靠性和正常運行時間。我們很快就成 立了設計團隊。幾乎所有事情都是對早年經歷的反省。」

2011年3月,Twitter CEO迪克·科斯特洛(Dick Costolo)請多西重新出山。用科斯特洛的話說,這不僅是因為看重他的設計能力,「還是對創始人的誠摯敬意。」如今,多西時常在兩家公司間奔波。「這 很反常,但這兩家公司有很多相似之處,」他說,「它們都具備公用設施的屬性,它們的用途都很廣泛——從個人到企業,均可使用。它們也都擁有社交屬性:支付 是另一種形式的交流。而且,它們都會促進價值交換。」

有人批評多西身兼二職,認為這樣會分散精力。多西則堅稱:「我會盡我所能保證兩家公司都獲得成功。它們就像是兩個讓我關心、讓我愛的家人。」

對Square而言,這意味著要繼續擴大公司的產品範圍,以便向零售行業的食物鏈上游發展。今年早些時候,Square從風靡全球的iPad中看到 了機遇,希望借此拓展業務,不再侷限於個人用戶,而是進一步吸引商家。該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Square Register的應用,可以將iPad變身為功能齊全的收銀機。商家可以為他們出售的每件產品設定對應的按鈕,就像麥當勞一樣——收銀員只需點擊相應的 按鈕,而不必手動輸入價格。而且可以通過無線網絡與收銀機相連。

但Square Register的真正價值在於,可以免費提供複雜的分析工具。商家可以借此瞭解產品銷售的種類和時間,後續版本還將更加強大。「當顧客進入店內後,商家 的屏幕上就會顯示通知。」Square產品總監梅根·奎因(Megan Quinn)說,「內容包括顧客姓名及其最有可能購買的產品,後者源於顧客以往的購物記錄以及店內的銷售記錄。」

亨德森指出,Square會蒐集用戶的各種信息,有些可能對商家和用戶都沒有價值。「首先,我們知道你所在的位置。」他說,「其次,我們掌握你的購 物歷史。我們知道你去過的地方,知道你喜歡什麼。但我們還知道其他很多事情——比如,如果附近有很多小吃攤,我們會注意到這一活動,然後指引你過去。你會 發現,我們很擅長做這種事。」

分析和數據挖掘可能會為Square帶來實實在在的商業模式。目前為止,該公司還只能從每筆交易中收取微薄的費用,商家不太可能支付太多費用。儘管 Square一直為簽約商家免費提供分析數據,但同時也在蒐集數據,瞭解各個地區的實時購物信息,以及詳細的人口統計學數據。相信這將在不遠的將來產生可 觀的價值。

Square的重點仍是小商戶,但其高管認為,一線零售商不久以後也會用到Square。「Neiman Marcuses和沃爾瑪也希望與顧客之間建立起情感聯繫,讓所有人都可以用名字結賬,然後接到電子賬單。」拉博伊斯說,「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換句話說,Square希望從情感上給消費者帶來滿意的體驗——這同樣與蘋果一脈相承。「我要求產品團隊開發他們自己真心渴望的產品。」亨德森說, 「這是我從蘋果學來的,這正是它能不斷給用戶帶來驚喜的原因。」對亨德森而言,與蘋果溝通並非難事,因為「我當初在蘋果的所有團隊成員現在幾乎都跳槽到 Square」。

與喬布斯一樣,多西也與手下的設計師關係密切。「整個Square都體現了傑克的思想——一切都頗具藝術特質。」Twitter聯合創始人斯通說, 他至今仍與多西保持著密切關係,而且還是Square的投資人兼顧問。「他一直都是這樣,但現在,他有足夠的能力實現夢想了。」

多西最近親自操刀重新設計了Square iPhone應用圖標。由於這款Card Reader應用已經成為經典,所以他非常謹慎。最終,他選擇在藍色背景上加入公司標識。那不是純粹的藍色,而是略帶滄桑,還有些紋路。這其實是從一條斯 科特·莫里森高端牛仔褲上拍下來的照片,那條牛仔褲當時就穿在多西的腿上。

這恰是對wabi-sabi的完美詮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40

耶魯教授給我們上的理財課:如何讓人多存80%的錢? 投資理財-分享站

http://rich.infosharecity.com/commitment-saving-account/

如何讓人願意多存錢?還有透過存錢改善生活?這是耶魯的行為經濟學家 Dean Karlan 教授長期研究的領域,目的是為了改善貧窮族群的經濟能力(真是佛心來的)。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他的一份報告,內容說到實驗光是設定理財上的承諾,就可以幫助窮人提升近一倍的存錢金,而且後續還能改善他們的生活。雖說他的實驗對象是生活上較貧窮的國家居民,成長的幅度本來就明顯,然而從結果觀察出的存錢習性值得好好借鏡,同時也可證明為何愈努力存錢的人,也愈努力學習投資與理財

如何讓人存下更多的錢?設定財務願景

在財務管理上一直有個難題:窮人比較不願意去考慮未來,所以對於存錢比較消極被動,結果造成更貧窮。而 Dean Karlan 教授為了解決這問題,他與團隊在菲律賓做了一項實驗:要求實驗對象設定一個「種子帳戶」(Seed Account),在還沒有實現某種目標之前不能動用種子帳戶裡任何一毛錢。言下之意,Dean Karlan 在幫他們設定財務願景

Dean Karlan 會問他們:「你有什麼目標?」如果這目標是跟時間期限有關,比如說希望在90天後能夠用這筆錢完成某件事,那麼團隊就會為他們設下取款條件:在期限到之前不能動用裡面的錢。或者目標是跟金額有關,條件就是在存到目標金額前不能領錢出來。

結果令人驚奇,光是設定存錢目標這個動作,頭一年就讓這些人的存款金額高出以往的80%。更驚奇的在後頭,許多完成存錢目標的婦女,之後用這筆存款購買耐用物品的機率上升很多,這個結果令 Dean Karlan 團隊非常驚訝,沒想到光是設定財務目標與承諾,就足以改善人的生活用錢習慣。

致富與困窮只有一線之隔

我的解讀是:人們會珍惜辛苦存下來的錢,也更會傾向把這筆錢運用在有價值的地方。這道理是再簡單不過,辛苦存下的錢跟路上撿到的錢感受完全不同,可是知道跟做到是兩個平行世界,也是多數人最終致富與困窮的差別。「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經過有規劃與有目標的存錢,雖然過程中要承受克制花錢的痛苦,但完成目標心中會更珍惜這筆存款,之後拿去投資或購買物品時,也會更用心的規劃。長期下來,財富就會持續增長,這種心態上些微的差別,足以造成財富上巨大的差距。

這個原則對照報告中另一個實驗就更站得住腳。Dean Karlan 團隊來到肯亞針對當地農夫做了類似實驗,結果發現在設立種子帳戶後,農夫更願意將累積的存款投資在購買肥料上,確保下一次的收成更加豐饒。可見農夫因為珍惜存款,不是選擇到酒吧買醉一場,而會想購買肥料讓田地更肥沃;就好比我們經過目標設定後所存下來的錢,會更有自制力去投資在能帶來財富的資產上。

結語:財務目標可以讓未來更富有

如果你正在為了存錢而犧牲消費,或是為了未來幸福生活而努力學理財,相信 Dean Karlan 的實驗結果能夠給你極大的加油掌聲。一位知名經濟學家用貼近人性的實驗證實,設定財務上的目標或承諾可以改善人的生活,而這就是你我存錢者正在做的事。適當克制現在的花錢慾望是為了更好的將來,遠離取巧捷徑的投資是為了讓財富更穩健增長,富朋友還是那句老話:「現在為財務上所做的任何努力,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自己。」

所以,別被短期的困難擊倒,一起持續努力理財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50

Twitter創始人多西:從少年極客到壯年企業家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618
兩大公司在手,超人不停息

別說硅谷了,甚至別說美國,就算全世界我看能完全稱得上「超人」的也只有兩位:Jack Dorsey和Elon Musk(立軍局長不算)。能同時駕馭兩輛高速列車的,除了有日進千里的幹勁,每天工作16個小時連軸轉之外,更重要的是頭腦時刻冷靜,穩得住大局。

Twitter成立6年來,對世界的影響力已經不用再贅述——Jack Dorsey自己知道新浪微博解決掉了了中國的多少問題官員嗎?現在它已經成為一家相當成熟的公司,不過Jack Dorsey還是表示,IPO並不是他的唯一目標。「IPO可以成為一個目標,成為這個整次創業的結束,但是也可以成為僅僅是一個關鍵的里程碑而已,我倒希望他更多是後者。假如我們覺得哪天時間合適了,就會自然的去迎接這個里程碑。」Twitter現任CEO Dick Costolo也表達了類似的模糊不清的說法。

然後再說Square。無論是JackDorsey本人還是各界看法都絲毫不掩飾的認為Square將構建全球帝國,今年十月它的信用卡服務已經在加拿大實現了運營,並很快將走向其他國家。並且,早在今年年初Square的估值就到達了40億,並使得他本人也在35歲的年紀正式加入了billionaire的行業(註:既然billion是十億美元,中文其實應該翻譯為「十億萬富翁」),這樣一路下去,Square的上市應該也在情理之中,就看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的確不知道現在世界上還有誰能做到這一點——打開全世界最火爆的即將上市的公司的榜單,發現前兩名居然是同一個人創建的!這也就使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JackDorsey現在每天工作16小時(兩個公司各8小時),並同時忍受著興奮以及焦慮的煎熬。他反覆強調這一點並告訴媒體「我現在要做的就是不斷的訓練自己更自律,保持頭腦冷靜,然後在市場成熟時再走出下一步。我們–兩個公司–都要做更可持續的產品,不要只追求短期利益,要從深層次上去改變世界。」

那這兩個公司到底有著怎樣的相似性和關聯呢?Jack Dorsey自己的理論是,它們不僅僅是商業目標相仿,而且在深層次上都非常關注簡約化。Twitter的核心就是把個人和世界進行交流溝通的這一事情做得極其、極其的簡單–只要你不斷的更新和分享自己看到、所經歷的東西就行了;而Square做的是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把商業活動的過程成本降到最低:對於商戶來說,這在於收取一項固定比率的手續費;對於客戶來說,這則體現在讓所有人都能用手機進行支付。

這還是一個回想起當年,差點成為按摩師的小夥子。他在聖路易斯接受了1000個小時的按摩師訓練,但是來到舊金山之後才發現在這裡街上所有人都是按摩師。為了避免這個競爭,他之後趕緊回到了自己程序員的老本行。不知道當年他有沒有想到自己會有今天,不過在接受CNBC採訪時他只是輕描淡寫的說道「it worked out」。

百億美元,一騎絕塵

前不久Square終於突破了每年交易額100億美元的大關。僅僅7個月以前,這個數字還是50億美元;而一年以前,2011年十月時,這個數字還是20億美元,可見2012年對Square來說是真正的大好時代。由於Jack Dorsey是Twitter的創始人,因此他宣佈這條重磅信息也不是通過新聞發言人,而是通過微博。末了,他還帶了一句:「同時感謝所有和我們一起成長的中小企業們。」

到現在為止Square賴以發家的多為小型商戶,不過現在也有「不那麼小」的了,比如星巴克。這家咖啡業巨頭已經在自己的超過7000家零售店用Square的iOS和Android應用接受支付。除了可以用Square進行付款以外,用戶還可以用Square錢包(Square Wallet)瀏覽菜單信息、查看店面營業時間、自己的交易記錄(以前在這裡買過的所有東西等等)、甚至是探索附近有什麼別的商戶。由於Square錢包是和一張信用卡或者借記卡連起來的,你永遠都不用餘額續款,並且每次都能立刻收到電子收據。

這一筆交易很顯然對於Square來說是一針強心劑。JackDorsey也發推特說:「我對Square和星巴克的團隊感到無比驕傲。在今天簽字之後三個月我們就會在7000家店面接受服務。」如果我們把這個事件放在更長遠的時間軸上來看的話,會發現Square的崛起和星巴克的這一筆關鍵大宗交易很可能使得2013年成為移動支付技術真正大規模應用的起飛之年。Square點醒了、也帶起了傳統銀行業和支付行業的各大廠商,只不過在他們反應過來時也許Square已經一路高歌猛進。

信用卡行業的兩大巨頭對於Square的動向自然是十分的警醒。VISA公司的電子錢包業務V.me已經完成了測試版本並投放在了超過50家銀行上,並準備在明年早些時候開始全球擴張。萬事達也和荷蘭銀行合作推出了自己的移動支付業務。他們的目標是要讓虛擬支付達到和實體卡支付一樣的安全性和消費體驗。不過,我們要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恐怕還是:消費者真的已經準備好把他們的錢包扔在家裡了嗎?究竟是用戶習慣變化導致移動支付巨頭出現,還是移動支付的王牌強行扭轉人們的習慣,這是一個值得琢磨的「先有雞先有蛋」的問題。

應者云集,笑看風雲

就在Square從星巴克獲得兩億美元戰略投資之後,他在歐洲的競爭者Powa Technologies也立刻發聲,表示將考慮開始上市進程。Powa的總部位於倫敦,創始人Dan Wagner現年49歲,是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者。大概快兩年以前,Dan Wagner開始研究一款簡單的刷卡設備。他們起碼要在Square拍馬殺到之前,先拿下歐洲市場。與此同時,Powa還玩起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先和南非第一國家銀行簽訂了一宗「數百萬美元」的合同。畢竟,正如一名Gartner的上海分析師所提到的,移動支付業務的關鍵在於規模。規模越大,手續費收入就越理想,因此關鍵就在用戶數——而這正是Square要尋求和星巴克這樣的零售巨頭合作的原因。

自然,在外界對Powa的諸多看法中,他們最反感的就是被當作Square的山寨版。Wagner指出:「Square在美國,然後我們在歐洲,僅此而已,我們絕沒有抄襲別人(這兩家公司基本上是差不多同時創立的),而且通過我們多年的電子商務經驗,我們已經建立了足夠的基礎設施來提供最高的安全度。」兩家公司在銀行、信用卡公司和電信運營商領域全都存在直接競爭,可謂是針尖對麥芒。為了守住歐洲市場,Powa還針對歐洲的信用卡客戶專門開發了一套帶鍵盤的產品–這是因為歐洲的信用卡一般都是需要輸入密碼才能刷的。

最後重要的競爭自然來自那些已經在支付領域有所觸角的科技公司巨頭,這裡毫無疑問,我們指的主要是Pay Pal和Google Wallet。按照Ping West作者梁禕陽的分析,美國移動市場很快就會從「群雄逐鹿」「討伐董卓」的章節進入「三足鼎立」的格局。Square就不用說了。PayPal是世界第一大電子支付公司,只要能把他們已經擁有一億個帳戶轉移到手機設備上就接近大功告成了。Google Wallet的話就有些蛋疼了,雖然說它是Google的產品,但即使是在極客的聖地舊金山也用戶相當稀少–因為不僅接受它的商店非常少,而且用戶還必須用特定型號的Android手機才能使用。

很顯然,各路豪強對於Square閃電一般的增長絕非視而不見。不過,隨著它的逐步挺進,其被圍剿的可能性也是逐漸越來越小。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92

一個期貨人多年來交易歷程的心血總結 一線柚子

http://xueqiu.com/8842587258/30432438
如果你現在還不能盈利;如果你已經開始盈利,但總是盈虧互補,那麼請看這篇文章多遍吧。這是一個炒期貨的人多年來的交易歷程的心血總結,也道出在期貨市場中真正立於不敗之地的秘訣。其核心就是輕倉、順勢、積累、加倉、止損、持倉、明德!

盈利之道

所謂基本面或技術分析以及分析出來的種種,只是用來被驗證的,而不是用來一本正經的預測的。

永遠不要相信預測(本人認為是不要猜測,科學的預測或者推測還是可以要的)——因為預測的主觀偏見太多,因為預測是虛幻的將來,因為預測是恐懼的集中地,因為預測實際上是代表著測不準,所以不要相信任何的分析。非上即下的價格運動,規定了你應該學會非多即空的交易行為(這句話有點武斷,價格的運動方式是要先確定週期,在一個確定時間週期裡面我們說價格的運動方式:一、漲勢或者跌勢情況下,為上漲-調整-上漲創新高。或者為下跌-調整-下跌創新低。二、轉勢情況下,上漲-調整-上漲不能創新高-轉為週期內創新低則轉為下跌趨勢。或者下跌-調整-下跌不能創新低轉為週期內創新高則轉為上漲趨勢。)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你會開車嗎?不會!你會走路嗎?會!那就行了,你要到達某目的地,你先要發現路,然後才開車上去或腳踩上去,而不是先亂走亂撞,記住,不是你來開闢道路、誤打誤撞而到達目的地,而是你看到已存在的道路,然後沿著道走,才能到達目的地(比喻的很好)。下單交易,就是先看到行情,並後續跟隨行情——此處是不敢為天下先,不是預測在前,也不是幻想在先,你得跟隨、後動;然後讓行情帶領你走一段路程,你就盈利了。

行情能走多遠?不知道。行情得走多久才能回調?也不知道!等著吧(說道點子上了)。如此你就少犯錯了。如果,你又開始預測價格距離或時間長短,亦或失去耐心,擔心失去利潤,過早離場,那也就是等於你離開了道路,那麼,你會掉進路邊的陷阱,這時或下一時刻,你定會犯錯,而且會犯下大錯(這條是關鍵,請大家反覆謹記)。

持倉,和時間無關;和價格運動的距離長短也很少關聯,如果有的話,就是看價格運動的邊界是否已經到達或準備穿越,價格運動的邊界,其實很好辨認(說的好,精闢)。十五分鐘以上圖形中,昨天的高低點位、前期數天的高低點位,大均線的邊界等,都差不多已經標明了的,自己動手劃劃線就一目瞭然了,不要你去自作聰明的苦思和疑慮,K線運動就是這麼簡簡單單,而你卻把它搞複雜了,同時也把自己搞的暈頭轉向,這哪有不虧損的呢?

持倉也和你的耐心、個人情緒,包括你的期待或疑慮等心理活動,無關!如果相干,你已經開始虧損了。

好好思考你是如何開車或走路的。不會思考嗎,那就上路吧,邊走邊思考你的雙腿、道路和目的地的關係。邁開雙腿就是你的交易行為;道路,就是價格運動的路徑和方向;目的地,就是價格運動的邊界,也是你交易盈利的終點(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中的目的地總是預先知道的,但價格運動的目的地最好不要預先去探知,跟隨即可)。走一段路,慢慢想像,誰先誰後,誰規定了誰的行為。
不要著急而過早邁步,也不要擔心前狼後虎。價格運動會有路徑過程——趨勢。趨勢本身是距離和時間延伸的結合體,但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趨勢的大小多少(要確定在什麼周時間期內),不能用時間和價差來預先界定或過早去分析判斷的,至少,絕大部分行情是如此。而且,交易者也無需去先入為主的預判。實際上,跟隨的交易才是正確的交易。而且持倉,和價差和時差都無關。你和行情合拍了不就盈利了嗎,難道你還非要盈利多少美金,非要明確持倉多久這樣的確切數據才甘心嗎?那是根本不可能也無必要的。趨勢和盈利大小多少不要去計較,只要跟隨合拍於市場即可。盈利的簡單之處,在於只是跟隨價格運動而不是與之對抗。市場行情走向和你根本沒關係,你和他對抗鬥爭他就理你了嗎?所以,如果跟錯,應該習慣輕鬆簡單的掉頭轉向。但大多數人此時,心有萬重慮,身有千斤重,無法轉向,以至失足飲恨。

不間斷地看書(不要哦看矛盾的書),不要停止你的思考,不要離開你的行動實踐,在你的生命中,熟稔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守靜無為,棄欲絕念,並用這些哲學常識如實地指導你的思維和行為,讓自己的心靈保持單純和自由。因為拋棄的那些東西,根本的和盈虧無關,根本的和你的幸福指數無關,但太多太多人卻死死追求這些不放鬆,真是自障自沒。

老子說,「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兕虎……」,意思是說,善於保全生命的人,在山陵裡走路不輕易干砍劈犀牛或老虎的事情……一個交易者不要輕易涉險,不要因慾望驅使而重倉或急於進場,也不要因為恐懼和疑慮而過早離場。老老實實的控制倉位,老老實實的看準行情之後再行跟隨式的交易,這是做交易的本來方式。如果因交易時候有想法或因為不良心理活動的影響而去期待或疑慮式的交易,那就脫離交易的本質了。

現在有「交易心理學」方面的研究,但那些都是在講交易時候的人,會有怎樣不良的心理活動以及影響正確交易行為的種種過程。其實,如果你是個成熟交易者,那盈虧的本質,根本的和心理活動無關。但這個世界上,沒幾個人能看到這一點,最多他能看到心理活動過程決定了人的行為方式,而去極力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和交易方法原則等。這是典型的不成熟交易者的心理狀態。但實際上,你無需這麼辛苦的努力。只要放棄你的想法,簡單你的行為,按比例式的輕倉,做幾個價格走向跟隨的動作,持倉過程隨著價格運動而盈利有大有小,這就是交易了。哪有那麼多心思在裡面了?心思在裡面,還被這些不良心思所控制,心神不寧、焦躁不安、重倉冒進,淨是虧損,不是自找苦吃嗎?

交易者一定要正確理解交易。要清楚持倉和交易是兩回事。交易是個動詞,是個動作的話,那就很多時候在有意為之,頻繁為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如果不在交易就感到不自在,不在頻繁進出場就不顯得自己是有本事的操盤者,不每天死盯著行情自作聰明的分析和買賣,好像就不能表現出自己的睿智似地。

持倉是無為而為,他的倉位盈利的數字每時每刻都在跟隨著行情趨勢的變動而變動,但他的心和手從來不會過多的擔憂或輕易變更他的頭寸。趨勢完成了,價格運動形態會告訴他應該把利潤收進囊中了,這個時候,他才自然而然的收穫自己的倉單,至於下一單是否進場,如何進場,何時進場,那要看價格本身走勢以及他的工作和休閒的時間安排了,而盈利的機會,總是無處不在。但說來也怪,如此簡單的盈利方式,投資者或交易者們總是不能做得到,原因何在?怕還是老子說的那樣吧,真的盈利者是在「大智若愚」的守靜處柔之中,而那些擁有「交易的快感」的「奮鬥者」們卻在「大愚若智」的買賣折騰之中。

陰陽論或辯證法裡的基本思想是,當你不動守靜的時候,世界萬物都在變動,所以無需你去多動,要動也是跟著周圍世界的動而動,這叫應動或者順動。因為任何事情的達成,都是周圍世界各種條件互相運動的產物,而不是人的主觀的意欲而為,所以個人肯定要守靜待變或隨機應變。K線運動和交易者行為的關係,更是如此。以靜制動、以靜為動,在被動和主動之間,立於反弱,處於靜雌,方是真正的積極主動地方式。這也是我們做萬事的方式方法。

交易者還要重視積累的重大意義。「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聚沙成塔」等等都是在說累積出來的結果將是巨大的。金融交易上同樣也是,行情趨勢,是由每一個主浪推動和次浪回調疊加而來的,不要因為每次波動,就覺得有進出場的意義了,實際上,有意義的是你持倉不動,至多是恢復趨勢後輕倉加倉,而不是你投機性的心理波動而帶來的錯誤連連的舉動。大趨勢是由若干小趨勢疊加來的,要有耐心的持倉等待,做大趨勢的順勢持有;同樣,如果你進出場的行為做的多了,錯的也就多了,你累積的虧損金額就會巨大,你要想把它撈回來,也同樣需要提高加倍的能力才行的。

從正面來看,積累的重大意義還在於你的倉單利潤的複利。複利擁有巨大能量,但同樣來自於心靈自由和靜守無為。試想下,你不是在重倉以求快富、冒險僥倖搏短,而是在你每次都能輕倉、持久的追隨行情,那麼隨著這樣的價差滾動和累積次數的增多,你的賬面利潤也在不斷積累放大,遇到明朗的行情,還可以加倉繼續跟隨,通過跟隨趨勢的持倉次數和價差滾動以及時間過程的累積的方式,即使總是按比例式的輕倉,你也能擁有十分巨大的收穫。相反,那種想擁有暴富式的交易的倉位,重倉冒進,頻繁搏短,急功近利,只知眼前利益,不知後面的各種具體條件將會隨時發生變化,而本身卻又沒有任何應對能力的交易者,不在眼前就在後續,遲早會像因有僥倖心理而快車超速行駛甚至猛闖紅燈那樣的不堪後果一樣讓你賠的很慘,慾望害人,這個後果一般就是車毀人亡分文不剩,那時候你再痛定思痛已經來不及了。

「多易必多難」,「欲速則不達」,任何事情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有先後的諸多條件的決定和影響,快則有害,慢則有益。所以最慢的積累就是你最快速的盈利方式,而且要相信,複利的力量是巨大的。複利,有時候是代數級別的增長,有時候又是幾何級別的發展,能量無窮,就像豆芽頂石頭般的讓人驚愕。要讓自己有耐心而能看到這個巨大的收穫。用時間和積累的膨脹來換得的巨額財富,因思維和現實面上的出發點不同,會讓你在當真正的有巨大收穫到來時,你就又能反過來真切感受到,原來巨額財富的擁有雖然花了一些時間,但確實還是很快的,而且還很安全。所以,最快速最偉大的擁有財富的方式就是這麼一個又一個的安全的倉位利潤慢慢累積而來的,除此之外,沒有他法。

找幾條均線,他們會組成價格運動的方向和路徑,他們也常是路徑的護欄,再劃划水平線,至多再看看K線組合的形態,然後跟著K線走,就可以了(把交易系統都建立好了,這就是交易的真相,也是賺錢的真相)。這不是讓你去搞高深的技術指標或交易方法,而是讓你有一些跟隨市場動向的信息或信心而已。而且說到底,這仍然是一種跟隨——跟隨高概率的均線法則或K線組合形態的一般走向,也只有當這些指標和K線方向形成之後,你才能進出場,而不是主觀的提早預判或把主觀意志強加在交易上。如果你是個成熟者,你完全不用任何指標,裸盤操作就可以,因為行情上下你都看見了,跟隨即可。

至於基本面,只有無趣的人才會去看它。所以,交易就是這麼簡單。如果非得找高明的方法的話,那就是返朴歸真,淨化心靈,你需要把自己當「白痴」(這是一種修煉,一種境界,一般人還真的當不了「白痴」呢!),虛空無為,無有一念,不要去預測,也不要有焦慮,讓價格的運動方向來告訴你如何非上即下地跟著他跑。因為道路在哪裡、方向是什麼和目的地有多遠,從來不是你自己選擇的,更不是你神仙般預測的,你此刻的路途,從來都是被告知、被選擇、被跟隨的。如果你已經走上這條路,那就抬起頭,欣賞路邊或遠處的風景吧,不要惦記你的腳下。

一言蔽之,盈利之「道」,原是你在「一切皆空」的跟隨式的「被盈利」。

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講求「能力」二字,有人有計算能力,就去攻讀數學;有人有動作能力,就去搞體育運動;有人有唱歌能力,就去做個歌手;有人善於謀略運籌,就對權力情有獨鍾,如此等等,便是他能做好一件事情的基礎。

在金融交易中,總是能盈利,是否是他具有這個盈利的能力呢?

如果你是金融大鱷或是投行亦或是投行的聯合,可以在市場上呼風喚雨,左右局勢,那無疑是有能力的,除了你能和政治聯姻、有出色的經濟智慧這些能力外,你肯定也會有雄厚的資本力量可以讓你發揮。

但問題是,你只是個普通交易者,一個只有幾千美金,或者最多只有幾百萬美金的投資者。所以你不具備任何能力。

有人問,你說了這麼多,你說你能盈利,那你不是金融大鱷,你在這裡瞎起鬨做什麼呢?

我現在就來回答你的問題。

我總是在獲利,但我一不是金融大鱷,二沒有任何所謂的盈利能力。

第一條,我上面已經說過,現在說說第二條這個奇怪的問題。

金融交易能夠真正盈利,而且是長期穩定的獲利,實際上和交易者本身沒任何關係。你順勢而行,你就能盈利,那是市場在讓你獲利;你不能獲利,那是你逆勢而持倉,市場就沒讓你獲利。

盈利之道就在於,你能跟隨趨勢而持倉不動。你持倉不動,又能順勢而行,是你修為的力量在起作用,不是你交易上有獲利的能力。

如果你盈利了,那肯定不是你有什麼功勞,也不是你有什麼交易的能耐,而是你的「道」性在發揮著作用。

有人說,我有技術分析的能力,我有對基本面判斷的知識,我能預測行情的能力,這都是笑話而已。

技術分析是個高概率的事件總結,我承認他對判斷未來行情走勢有作用,但他第一大多是事後總結出來的,第二,技術分析,大多侷限於某個價格行情階段上,而實際上根本無需去多關注局部的運動對整體趨勢會有什麼影響。

基本面預測,我相信你的能力還差的很遠。即使能預測,也就是模棱兩可而已。

所以,交易只是跟隨趨勢就行了。

計劃,原則,策略,重要不重要呢?我的答案是我沒有這些東西,我也從來不去關注這些。我只是輕倉建倉,設好止損,價格跟隨,盈利繼續輕倉加倉,如此而已;如果一定說有計劃的話,我只有這些簡單的行動,實際上他也不是什麼方法原則,你是在做保證金槓桿交易,你能不輕倉嗎,你能不止損嗎?所以我也就沒有什麼原則策略。

總而言之,盈利和你沒任何關係,不要自我吹噓自我眩暈,他只是市場給予你的恩賜而已。不是你具備了什麼盈利的能力。如果你努力奮鬥在交易市場上了,或是在尋找致勝之法,從現在起,你應該知道這對你的交易,根本毫無幫助。

但你總是虧損的話,那確實是和你有關了,你總是在疑慮,你總是期待,你總是恐懼,你總是在分析,你總是計劃,你總是規定自己遵守交易原則,而實際上是,你總是在虧損。

交易之法,在於無法。置身於市場之外,建倉於順勢之中,醒乎於悟道之切,行善於盈利之後。逍遙自在而天地自化,知於行始而又能知止,市場自行而我自利,我自利而我卻在市場之外。

把自己放在交易之中,沒任何好處。你要嘗試著把自己置之在交易之外,這樣才能放空自己,才能讓交易和自己無關。因為盈利是市場的決定,不是你的決定,你的倉位方向,和合價格運動他就在贏,如果不合,那就更改下,市場是主導,你只是個外人而已,你何必要非把自己全身心的放在交易之中呢?說到底,盈利不盈利,和你沒有一點干係。所以順勢就是應該的,也是自然的,我不去主動的非要順勢或怎麼樣,我只要看到了他的運動而輕輕的跟動應動就行了啊,然後就下了單子睡覺去,市場自動而我在自利。這就是道。

盈利之後,不要覺得自己有什麼能耐,事實上,盈利是市場給你的,你沒任何精力或能耐在裡面,所以就沒任何所謂的盈利能力在裡面。能賺錢,不要覺得自己偉大了,牛B了。就像風調雨順,老百姓能有糧食吃,那個國家的國王就覺得自己很牛B了,是他的力量在讓老百姓豐衣足食,這不是自欺嗎?就像空氣在讓萬物生長,你覺得自己的能耐而讓空氣在發揮作用,這不是無知嗎?所以,盈利只是順道而行而已,順道而行就是德。「道德經」的「道」和「德」要搞清楚了,幾千年前的老子能看得這麼清楚,幾千年後,你難道還不去認真思考下嗎?反過來,如果你不能盈利,是因為你把自己太當回事了,全身心投入到交易中,使勁而為,越做越虧,因為全是自我主見在裡面。嘗試放空自己吧,修為自己的思想吧。這樣才能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433

一人多戶:未來券商經紀業務能向美國學習什麽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33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14 17:58 編輯

一人多戶:未來券商經紀業務能向美國學習什麽
來源:I投資

一、美國經紀商的發展模式比較

互聯網不會顛覆券商,但會加速分化的進程。參考美國的經驗,除了高大全的投行之外,有著特色各異的精品投行和經紀商:

高盛:機構交易業務為主的全能投行

美林:大客戶為主,資管和零售業務見長的全能投行

嘉信理財:中小客戶為主兼顧大客戶、大部分依靠網絡渠道,以經紀和資管為主

ETRADE:中小客戶為主、完全依靠網絡渠道的經紀折扣券商

愛德華.瓊斯:城鎮社區客戶為主、依靠線下社區營業部的經紀和金融產品銷售商

圖1:美國證券市場經紀業務發展的經營模式


國金和騰訊合作後股價大漲,一度讓市場認為網絡渠道是券商在互聯網時代的必然發展方向,但從美國的經驗來看,可能性是很多的,即使是市場追捧的“嘉信”模式,也是同時兼顧網上網下,並擁有300多家分支機構,發展線下業務。

表1:高盛、美林、嘉信、愛德華·瓊斯、E*Trade的比較


從ROE來看,ETRADE由於傭金率低,同時業務種類相對簡單,ROE處於較低的水平,高盛、嘉信和愛德華.瓊斯的平均ROE在20%左右,相對穩定。令人以外的是,愛德華.瓊斯看似營業模式最為傳統和保守,其ROE水平竟不低於高盛這樣的專註高端業務的投行,而且其穩定性更有勝出的之意,這種輕資產、固定成本低的經營模式使公司更具有抗周期性。

圖2:4家公司ROE比較


二、互聯網會顛覆金融行業嗎?

互聯網會顛覆金融行業嗎?會改造但不會顛覆。

1.互聯網技術特征所覆蓋的客戶群體,與證券公司此前的目標市場是有層次分割的,錯位競爭,有壓力,但不會傷本元。除了經紀業務的零售端,券商的資管、投 行、直投、自營等都是與機構合作為主,而機構業務由於目前國內投資者結構的失衡(80%以上為個人客戶)開發的程度非常有限,連融資融券、股指期貨這樣的業務都沒有普及,更何談後面的權益互換、場外市場、主券商平臺等合作。隨著國內市場機構化進程的提速,各類基金、私募、資管計劃和幾乎零門檻的貨幣基金大發展,個人投資者的理財資金會逐步向機構手中歸集,未來機構服務的想象空間其實比零售經紀更為廣闊。

圖3:一般收入階層金融服務需求通過互聯網打開


2.證券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不適合被互聯網改造。證券公司提供的各項服務的本質都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幫助客戶掙錢,這不是簡單的技術手段能夠實現的。雖然國外貌似開發出通過程序自動抓取輿論指標、歷史數據從而做出投資建議的軟件,但指望它取代眾多研究員,就如同寄望於經濟模型能取代經濟學家的思考一樣,越來越多的經濟模型並沒有使得宏觀預測變得更容易。簡單的、標準的、透明的產品才適合在互聯網上銷售,而金融服務尤其是匹配多樣性需求的訂制服務難以被互聯網改造。

3.線上線下相配合,互聯網也需要實體店的補充。從國金的例子來看,傭金寶除了主板和中小板的交易外,其他業務的補充都需要到就近的營業部甚至到賬戶托管的上海營業部去辦理,因此國金在大力宣傳傭金寶的同時,也承諾客戶盡量增開新營業部來解決問題。目前由於證監會和交易所等監管機構的法規限制,銷戶、開通創業板、兩融、銷售理財產品等需要客戶臨櫃辦理,以保證流程合規、風險揭示到位、投資者教育能有效執行。作為金融機構,這些看似影響客戶體驗的規定是不能省去的,這就決定了線下營業部在較長時間內仍將存在的必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營業部通過與客戶面對面的接觸、專業的推薦、品牌的塑造,能將金融服務更為立體的呈現到投資者面前,創造較網絡渠道更好的客戶體驗。美國的愛德華.瓊斯即是此中典範,通過標準化配臵的大量的社區網點,從農村包圍城市,實現了快速增長,90年代至今,其稅前ROE保持在20%以上水平。

圖4:愛德華〃瓊斯公司營業網點


即使在美國證券市場的非現場交易日益興盛的時代,證券公司實體營業網點仍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8年美國證券行業的營業網點數量共2.9萬個,從業人員37萬名,營業網點的年度營業總收入1150億美元,其中從事證券經紀業務的網點、從業人員和營業額分別占全行業的82%、78%、74%。

三、互聯網會顛覆金融行業嗎?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和金融改革的環境加快了我國券商轉型和分化的進程,未來的發展路徑,也大體會沿著美國的模式,但單個的公司未必能完全對標得上,從資源稟賦和戰略選擇來看:

全能投行:資本實力雄厚、牌照期權、機構客戶基礎好的大型券商,具這種特征的是中信、海通、國泰君安、廣發等,中信證券最為突出;

嘉信模式:中小客戶為主,兼顧大客戶,網上網下渠道相互配合,目前有這種戰略雛形的是國金證券,未來可能跟進該戰略的包括錦龍股份、太平洋。但國金已經占據了先發優勢,並占有了難以替代的合作夥伴資源,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網絡折扣經紀商:基本不依靠線下營業部,主要通過網絡渠道發展經紀業務,輔以簡單的產品銷售和咨詢服務,我們認為國內現有牌照的券商並沒有太大的意願走 ETRADE的模式,ROE偏低,而且浪費了手中的投行、自營、資管等牌照,而東方財富、大智慧和同花順等金融軟件和網站服務商則在這方面大有可為。這些公司已經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客戶基礎,幾乎沒有線下分支機構,擁有高速的IT設備和架構,只要獲得經紀業務牌照,完全能以極低的成本開展經紀業務,在原來盈利模式基礎上進一步提升ROE。

社區經紀商:愛德華.瓊斯的經驗表明輕資產、低固定成本、高可變成本的社區營業部模式即使在互聯網時代也有很強的生命力,國內券商的C型營業部應以此為思路發展。目前來看還沒有以這種模式為發展戰略的證券公司,從C型營業部獲批的家數占營業部總數的比例來看,海通、招商、長城、中投證券居前,未來社區經紀商的模式可能從一些目前盈利模式和競爭力不突出的券商中產生,而如果銀行設立券商的限制放開,則很有可能來自於銀行系的券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43

人多了,要低調 挨了板子的哥大中國學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110

哥大中國學聯被“察看”,辦了十幾年的哥大中國學聯春晚在羊年首度缺席。往年林妙可(圖中)、“奶茶妹妹”章澤天、宋冬野都應邀來參加過。 (CUCSSA供圖/圖)

一名前骨幹成員說,哥大中國學聯從領導到幹事,對學校的規則都不是很重視。“這個組織完全不想去學習美國的遊戲規則,也沒有想要和美國學生增進交流的願望。”他還透露,學聯成員中一些人英語也不怎麽好,和學校打交道溝通不暢。

人數近三千的中國生在哥大仍是一個邊緣化的群體,開放給全校的學生政府里鮮少有中國學生的身影。無論魅力、才能還是領導能力,他們似乎只有在純粹的中國學生平臺才能展現。

解散風波將近一個月後,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以下簡稱哥大中國學聯,或CUCSSA)的官方社團資格又回來了。

2015年4月13日,哥大新聞發言人羅伯特·霍恩斯比(Robert Hornsby)在給南方周末的郵件中稱,學校社團委員會決定暫時恢複哥大中國學聯的社團資格,並指派了東亞語言與文化學院中國語言項目主任劉樂寧作為導師。霍恩斯比表示,目前社團仍處於察看狀態。之後第三天,哥倫比亞大學教務主任約翰·科爾沃茲(John Coatsworth)邀請中國駐紐約總領事章啟月來校,介紹了校方促進中國學聯恢複運行的情況。

2015年3月中旬,哥大中國學聯在網站上公布了社團被校方撤銷資格的消息,隨後官方論壇、微信公號及其網站全部停止更新,線下活動也全面擱淺。哥大給出的理由是:“該組織在受到多次警告後,仍繼續違反學生組織資金及管理條例,致使解散決定無可避免。”

這對哥大中國學生的影響很直接:察看期間禁止大型活動,辦了十幾年的哥大中國學聯春晚在羊年首度缺席;畢業季租房買賣家具的節骨眼上,哥大中國學聯負責維護的論壇不能用了。

位於紐約上西區的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東部一所常春藤名校,出過胡適、馮友蘭等傑出華人校友。近幾年,作為“奶茶妹妹”章澤天和王力宏女友的母校,哥大頻登娛樂版頭條,在中國內地知名度激增。外界的審視和猜測因此接連而至:解散原因是內訌、腐敗,還是哥大在針對不那麽守規矩、人數又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

“學校表示心力交瘁”

哥大中國學聯成立於1996年,是美國最大的以華人學生、學者為主體的非營利組織。目前包括學生和校友在內成員共計兩萬余人。總會成員校涵蓋美國東部三州(紐約州、新澤西州以及康涅狄格州)的33所大學。

“我很震驚,這麽大的一個組織怎麽會被解散?中國學生怎麽辦?”一位加入哥大中國學聯不久的學生說。

學聯官網發布公告前幾個月,解散的消息就在中國學生中傳開了。流傳最廣的版本是權力鬥爭引發內訌。一位學聯高層因與內部人員不和,一封舉報信將學聯的資金和操作問題捅到了學校,造成學聯關閉。南方周末聯系這位哥大在讀博士生,截至發稿還未收到回應。

多位學聯內部成員證實,這封信確實存在,但這並非哥大暫停學聯社團資格的全部原因。

2014馬年春晚後,哥大負責批準、審核學生社團的委員會與學聯時任主席周小舟、主席團成員以及春晚負責人開會。哥大社團委員會批評了學聯在春晚期間使用學校場地違規的行為,要求學聯暫停舉辦大型活動,進入為期1年的察看狀態。

“學校表示心力交瘁。說你們去年、前年說了都不聽,春晚又出現許多違規現象,只能選擇暫停、察看。”一位參與了此次會議的學聯成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透露,當天宣布這個決定的是校方代表沃爾特·羅德里格斯(Walter Rodrigeuz),他所在的跨學院管理委員會(Interschool Governance Board)專門負責審核、管理哥大中國學聯這類不屬於某一個專業或學院的學生社團。

春晚這類大型活動前,哥大要求承辦組織和社團委員會進行活動審查,召集負責校園安全、餐飲、場地、技術等部門的教職員工和學生社團領導,就細節進行敲定。確保一切都符合學校規章制度後,由社團提交報告給委員會審查。

自1996年社團創立,春節晚會就是哥大中國學聯的招牌活動。2006年,時任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發表聲明,把這年的1月29日(農歷大年初一)命名為“CUCSSA農歷新年日”。

歷屆春晚從策劃到制作都由哥大在校學生主導,在哥大校區舉行。每年秋季,學聯成立春晚籌備組,向校內和社會招募主持人並征集各類節目。報名者需經過至少兩次選拔,根據導演組的要求進行改進,節目包括歌舞、樂器、語言等,演職人員近200人。

2014年哥倫比亞大學馬年春節晚會吸引了1200名觀眾到場觀看。參加過晚會的明星包括奧運女孩林妙可、“奶茶妹妹”章澤天以及民謠歌手宋冬野。春晚入場票價從20美元至140美元(約合人民幣125-868元)不等。舉辦資金來自於學校撥款、企業贊助和出售門票。學聯一位現任主席團成員表示,雖然學聯很重視來自哥大的撥款,但主要資金來源還是企業贊助。

一位參與過許多大型活動籌辦的前學聯骨幹成員表示,哥大中國學聯在實際操作中沒有遵守和學校約定的規則。比如門口走廊一些地方作為火警緊急通道需要清空,卻擺放了雜物,晚會擅自增加設備,為校外表演嘉賓刷學生卡進入演出場地等等。

春晚的演出場地艾佛烈·勒納大樓(Alfred Lerner Hall)是哥大的學生活動中心,為安全,持學生卡才能進入。非校內人員來參加活動需提前和學生社團登記,社團要向學校提供完整的校外人員名單。將學生卡借給校外人員是明令禁止的。春晚當天有學聯成員以及觀眾違規用學生卡進出,這成為學聯被察看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名骨幹成員說,哥大中國學聯從領導到幹事,對學校的規則都不是很重視。“這個組織完全不想去學習美國的遊戲規則,也沒有和美國學生增進交流的願望。”他還透露,學聯成員中一些人英語也不怎麽好,和學校打交道溝通不暢。

自1996年社團創立,春節晚會就是哥大中國學聯的招牌活動。 (CUCSSA供圖/圖)

我們猜中了接班人

每年3至4月,是學聯主席、常務副主席兩個職位換屆選舉的日子。根據學聯章程,競選人必須是上屆執委會主席團成員,並通過主席團的資格審核。

哥大中國學生中,研究生占60%,遠超過本科生和博士生,但“論資排輩”的參選限制,基本把他們攔在門外。研究生項目大都在一到兩年間。一名研究生即使秋季一入學就加入學聯,來年春季成為主席團成員,等第三年春季有資格競選主席時,他還有不到三個月就要畢業。

因此,學聯主席大都從項目時間較長的博士生中選出。再加上主席團的投票權重高於普通學聯成員,每年的換屆選舉結果很少出現意外,也不見有候選人像美國學生會競選時一樣公開拉票、張貼海報。

“去年、前年的主席我們之前都猜中了,基本上一年前就可以看出誰是接班人,並不民主,”一位學聯內部成員透露,“整個哥大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是這樣選的。”

這成為哥大中國學聯另一個與美國主流規則的不同。由本科華裔學生組成中國學生俱樂部(Chinese Students Club)在章程中規定,所有活躍成員均有資格參與競選。中國學生俱樂部是哥大中國學聯在本科生中的姐妹團體,也是哥大歷史最悠久的中國學生社團。其核心成員都是哥大本科生,且大多是在美國長大的美籍華人。

一些專業性更強的學生組織,例如哥大化學工程師協會和哥大研究生咨詢俱樂部,最多只要求參選人的專業背景,鮮少在參選資格設下限制。一位哥大中國學聯非主席團成員說,學聯的做法體現了對開放競選制度的不信任,不相信主席團成員和其他人競爭能憑經驗和資歷勝出。

所有人進入學聯第一年,都從執委會下設四個部門的普通幹事做起,負責一些基本工作,例如迎賓、制作海報、宣傳活動等等。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聯前成員表示,在學聯內部的升遷基本看資歷,“但是比較有背景的人,比如可以用關系拉到贊助的,就可能往上升”。加入學聯後曾有一位學聯領導私下過問他父母的職業,這讓他“覺得很不舒服”。

學聯領導的身份吸引力很大。一位前學聯成員說:“中國企業家來紐約,比如王石,首先會聯系CUCSSA而不是校方。對普通背景家庭的學生來說,在學聯當領導是接近中國各界名流精英的好方式。”

從接到錄取通知到企業招聘宣講

經過數月準備,吳謙還是沒能把他發起的活動辦在哥大。吳謙是哥大東亞文化研究系的研究生。他從幾個月前開始策劃,想在哥大開辦一場座談會。事到臨頭,共同承辦的哥大中國學聯卻被解散了。

吳謙高中來美國,如今已是異鄉求學第八個年頭。他在哥大期間多次以個人身份與歷屆學聯合辦活動。在他看來,學聯雖然有錯,但這些年來為中國學生提供情感和生活上的服務,總的來說功大於過。

每年5月初開始,哥大中國學聯會發布《新生指南》,並在北京、上海和廣州舉辦暑期新生見面會,由學聯成員以及哥大校友給中國新生介紹赴美流程、哥大生活學習環境、就業情況,解答疑問。

從接到哥大的錄取通知那一刻起,一名普通中國學生就可以與學聯建立聯系。落地美國,學聯會安排付費接機、幫助新生註冊課程、開銀行卡、辦手機號、新生聚餐等服務。

春晚之外,哥大中國學聯的另一個招牌活動,是2010年開始、每年秋季舉辦的學術活動“中國展望論壇”。論壇利用學聯積累的資源和哥大平臺,邀請中美兩國政治、商業、文化以及媒體界領軍人物,與學生和校友共同探討中國的發展與前景。2014年的論壇吸引到來自美東地區將近八百名學生和校友參加,嘉賓包括哥大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費爾普斯和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徐浩良。

哥大國際學生辦公室的數據顯示,1996年學聯成立時,全校僅有450名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2013年中國學生人數將近三千,占全校國際學生的34.5%且仍在上升。學聯服務的群體更大,活動參與者更多,哥大地處紐約,與國內各界交流活動頻繁,學校的制度慢慢跟不上中國學聯的實際需求。

“當二十多個國內知名企業的招聘信息無法得到傳遞,滯留在Career Center(職業發展中心)也只換來一句‘I cannot follow in Chinese’(中文我看不懂)。”哥大中國學聯解散消息發布之後,網名為“茶葉蛋”的哥大工程院學生在網文里寫道。

2014年秋季,多家國內企業來哥大招聘宣講,但學校的職業發展中心向來只按學院和專業劃分,由學院出面聯系企業、申請場地組織活動。面對中國企業和中國學生的需求,哥大中國學聯最終跳過校方,直接以社團名義幫多家企業使用哥大場地舉辦了招聘宣講會。

在哥大,撤銷學生社團資格的做法並不少見,社團委員會定期審核現有社團,兩年不活躍的就撤銷了。只有極少數社團因為違反學校規定而被要求解散。

哥倫比亞大學擁有138年歷史的校報《目擊者日報》記載,1995年一個名為Conversio Virium的學生社團成立不久,就被校方以“不符合學校章程”為由要求解散。社團成員和其他學生強烈反彈。“鬥爭”近一年後,社團重新獲得承認。

拉丁文Conversio Virium的意思是“力的交換”,社團主題是教學生正確認識、安全地探索虐戀行為,例如綁縛、支配與臣服、施虐與受虐。如今“CV社”在哥大發展得如火如荼,幾乎每周都會舉行活動。自CV社之後,哥大再也沒有因為任何文化性質問題取締過學生社團。

“中國生”和“美國價值”

學校宣布解散學聯之後,哥大的其他中國學生組織也受到牽連。某中國學生社團的成員透露,“學校讓我們低調,開會的時候已經明說了。學聯這個事情給中國學生組織造成了比較消極的影響,原本由社團組織的例行特色活動都因此改成了私人性質的聚會。”

吳謙認為,學校可能是覺得中國學生做事有一種通病,要給其他的中國學生組織敲個警鐘。

目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已超過27萬。這些中國留學生從下飛機的一刻起就開始了對自己文化身份的重新探索。隨著體量增長,“中國生”正無可避免地成為美國高校文化的一部分。

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名哥大中國學聯成員坦承,自己的社交生活主要集中在中國人圈子。一來中國人在美國人中難以成為群體焦點,還是和文化背景相似的群體交流更舒服;二來在美國的時間不長,沒必要花功夫去融入。許多中國研究生整個項目下來除了上課幾乎用不上英文,親密的美國朋友一只手就數得過來。

“這個組織讓很多人從下飛機開始就無法走出中國學生的小團體,也沒有辦法真正理解美國教育的價值。”一位就讀哥大的中國本科生這樣評價學聯。在他看來,與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交流思想、開闊視野是美國大學教育的重要價值。但中國生在哥大是個邊緣化的群體,開放給全校的學生政府里鮮少有中國學生的身影。無論魅力、才能還是領導能力,他們似乎只有在純粹的中國學生平臺才能展現。

畢業後,不少中國學生選擇在美國找一份工作,在紐約、芝加哥等大城市過著白領生活,心態上卻仍在回國與否中搖擺不定。過去兩三年,市場需求驅使社會性、盈利性的華人社交服務層出不窮。2014年成立的“愛聚紐約”以及“玩轉紐約”,都是由畢業不久的華裔青年創辦的紐約華人社交資訊平臺,通過微信、網站發布派對、音樂會、華語電影放映等活動資訊,收取會員費及入場費。

王文卓2011年從哥大房地產發展系研究生畢業,在紐約工作生活了四年,打算在這里定居。據她觀察,周圍的中國學生在工作和學習方面比起美國同齡人毫不遜色,有時甚至更強,但是在社交生活中不太順利。要和異國人交朋友、約會,他們始終難以適應。

在哥大,每天中午到了飯點,中國學生陸續走出校門,在百老匯大街上的移動餐車窗口前排成長龍。最靠近校門的那一家,7塊錢可買三個菜,有葷有素配白米飯。旁邊的餐車名為“洛陽大叔”,賣涼皮和香酥雞,餐車主人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度被中國媒體廣泛報道。

(作者系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研究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10

新加坡樓市啟示錄:地少人多房價高的地方如何高效利用空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1090.html

新加坡樓市啟示錄:地少人多房價高的地方如何高效利用空間

一財網 羅韜 2016-03-13 19:05:00

由於房價昂貴,綠色、環保及高效是新加坡地產的特點。而國內的一線城市未來可能也會與新加坡面臨同樣的問題,因此新加坡的房地產設計及補貼政策或許會對國內樓市帶來示範作用。

作為全球房價最昂貴的地區之一,新加坡正在打造更為高效的空間利用方案。

和中國不同,新加坡不再是粗放的設計,而是將審美重心逐漸轉向環保綠色建築。“目前,綠色建築占據新加坡國土面積的30%,我們通過提供補貼和銀行貸款等方式鼓勵業主將原有的建築也進行綠色化改造。”新加坡建設局國際開發署中國區主任楊艷華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記者近日走訪新加坡發現,其有較高的建築綠化率,並有一些可持續發展的補貼方案。國內的一線城市未來也和新加坡類似,將面臨一樣地少人多的問題,新加坡的某些做法不乏有不錯的啟示。

綠色建築與可持續發展

“我們對於綠色建築要獎勵容積率,如果該建築達到白金級業主可以額外建造2%的面積用於銷售租賃。綠色建築的成本比傳統建築更高,我們就通過獎勵容積率的辦法來鼓勵開發商修建綠色建築。”新加坡建設局國際開發署高級署長許麟濟告訴記者。

何為綠色建築?建築的全壽命周期內,綠色建築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汙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

新加坡將綠色建築認證如此分類:一棟建築將設計成“白金”、“超金”或“金”等級建築,在最終確認之前,該建築的綠色等級只是臨時性的,在建築竣工之後,認證系統還要對建築進行評估,最終確定授予哪一個認證等級。

雖然如此,新加坡的綠色建築起初推廣的並不順利。2006年,新加坡建設局剛剛推出Green Mark綠色建築認證體系時,開發商沒有馬上買賬。

為此,新加坡建設局為此做了大量的努力和研究。“我們對當時一些商業建築進行了對比,其中一部分是獲得了Green Mark認證的,一部分沒有。研究發現,那些獲得了Green Mark認證的建築,除了能為開發商節省巨大成本之外,其商業價值也升高了,且增值部分占項目總價值的2%之多。類似的研究和實踐結果不斷擺在開發商和投資者面前,綠色建築項目在新加坡的市場越來越大。”許麟濟指出。

而許麟濟同樣希望對於原有建築進行“綠色化”改造。2014年9月,新加坡發布獎勵計劃,設立5000萬新元(約人民幣2.37億元)津貼,協助現有建築和場所的中小型業主及租戶,使用綠色節能設施。中小型業主未來進行節能翻新時,如安裝更省電的冷氣系統,可獲得最高50%的費用津貼,最高達300萬新元(約人民幣1422萬元);租戶則能獲得最高50%的費用津貼,最高達兩萬新元(約人民幣9.48萬元)。

“我們的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80%的建築達到其標準。雖然綠色建築會增加4%-5%的建造成本,但根據新加坡項目經驗,這筆投入在4到6年內可完成回收。”許麟濟說。

新加坡工藝教育中區學院是新加坡一所中專院校。這所學校在設計階段就應用了3D建模、陽光路徑分析和計算流體動力學等方法。三個箭頭形主體建築坐東朝西,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西邊外墻所受熱量,同時把廁所、樓梯間等功能區域安排在大樓西側,作為熱量緩沖;大樓的設計獲得最大的自然通風,站在大樓中間幾乎每個位置都能感受到習習穿堂風。這棟大樓在2012年獲得了新加坡建設局頒發的Green Mark白金認證。

對比國內,目前綠色建築並不多見,而上海也僅僅是核心地段的甲級寫字樓擁有綠色建築認證,未來是否可以通過更多元的補貼模式來鼓勵開發商進行綠色建築開發,新加坡模式可以借鑒。

“垂直”物流地產探路

和國內不同的是,還有新加坡垂直設計的物流地產。

“我們在新加坡的物流產業園設計有5層樓,而中國普遍都不會選擇這樣的垂直設計。雖然垂直設計會大大增加建築成本,但是可以有更多的空間來進行倉儲物流。”豐樹集團中國區物流開發首席執行官吳財文告訴記者。

物流地產項目通常在郊區,因此土地比較豐富,國內很多項目並不做這樣的垂直設計。主要原因是垂直設計需要有很高的承重條件和很大的汽車通行空間,建築成本比普通的要高許多。

吳財文提到,這類設計通常需要和政府合作。由於節約了土地資源,政府通常會給出一些扶持政策來鼓勵這類設計。“目前中國的電商發展迅速,3個人中就有一個人使用電商,長期看來物流地產有不錯的成長性,因此我們還會加大在中國的投資,而我們這類高一點的物流倉儲園可以有更多空間提供給租戶。”吳財文透露。

記者了解到,目前豐樹集團在上海、天津、杭州、鄭州、寧波、無錫、重慶等12個國內城市擁有物流產業園。除了在各地落子外,其還聯合海航集團,希望整合其旗下的物流資源進行物流地產的擴張。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均倉儲面積不高。根據普洛斯的市場調研數據,目前中國的人均倉儲面積雖然有5.5億平方米的物流設施,但其中現代化物流設施僅為1.1億平方米。我國人均物流倉儲面積約為0.41平方米,與美國人均的5.41平方米相差巨大,存在巨大市場缺口。

“傳統電商、跨境電商、傳統零售商和第三方物流是市場主要的需求方,華東的上海、蘇州等地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的態勢,其他三個一線城市在空置率低企的背景下租金亦穩步上升,這些城市未來物流地產的租金還會提高,目前這個領域還是外資開發商為主。如果擁有更多的空間提供給租戶,未來的市場前景可觀。”世邦魏理仕華東區研究部資深董事謝晨告訴記者。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34

女人多自在:第一集《幸褔的旁邊》

1 : GS(14)@2011-10-16 16:13:16

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 ... p=5152&e=&m=episode
這是一個關於女性拒絕被社會定型的故事。結婚仍是很多女孩子夢寐以求的事。「25歲買樓結婚,26歲生孩子,把孩子送到國外上大學,45歲把房子供完」之類的人生計劃,還是有很多情侶,真的在努力地執行著啊!這樣固然是女性的一個選擇,卻不應該是唯一的選擇。而衹要女性掌握自己的選擇,不被主流牽著鼻子走,女性的社會角色、形象才不會被疆化、定形。

一日,女主角遇上比自己年輕的男主角,對方主張活在當下,重視夢想多於物質生活的迴異價值觀,令女主角感不敢付託終生。二人發生一夜情,而「未婚懷孕」引發的不安和壓力,蓋過孕育新生命的喜悅,令她不敢承擔,甚至選擇墮胎;但隨著與男主角的相處,愛情滋長,感受對方對自己和新生命的付出和關注,即使在男主角經濟能力不足及姊弟戀的社會壓力下,女主角最終仍能衝出這「幸福標準」的枷鎖,重掌自己的選擇,不至被主流「嫁個有錢人」的價值觀所蒙蔽。

演員:楊淇, 盧鎮業, 糖妹, 周國賢

編導:麥曦茵
2 : CHAUCHAU(1254)@2011-10-17 12:43:35

"表弟"出黎社會做野後,就會發覺想既同現實不一樣.....
3 : 龍生(798)@2011-10-17 13:46:42

好似幾好睇咁喎....

有點興趣
4 : Wilbur(1931)@2011-10-17 13:57:41

明明係ons

點解上面篇介紹話咩

"女主角最終仍能衝出這「幸福標準」的枷鎖,重掌自己的選擇,不至被主流「嫁個有錢人」的價值觀所蒙蔽。"

真係...smiley
5 : Wilbur(1931)@2011-10-17 14:00:58

2樓提及
"表弟"出黎社會做野後,就會發覺想既同現實不一樣.....


唔駛咁耐啦

14-18週排唔到公立醫院要去私家做檢查,佢就知味道啦
6 : GS(14)@2011-10-17 20:32:19

4樓提及
明明係ons

點解上面篇介紹話咩

"女主角最終仍能衝出這「幸福標準」的枷鎖,重掌自己的選擇,不至被主流「嫁個有錢人」的價值觀所蒙蔽。"

真係...smiley


中間睇到佢見到條仔咁,唔想孭啦
7 : GS(14)@2011-10-17 20:33:18

5樓提及
2樓提及
"表弟"出黎社會做野後,就會發覺想既同現實不一樣.....


唔駛咁耐啦

14-18週排唔到公立醫院要去私家做檢查,佢就知味道啦


無錢咪找人度住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286

中環在線:hmv開Cafe 中環人多一個聚腳點

1 : GS(14)@2013-10-22 00:06:3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021/18472626

                創興銀行(1111)家族第三代成員廖偉芬(Jennifer)搵埋hmv一齊開咖啡店!Jennifer近年積極擴充咖啡王國,咁啱私募基金匯友資本今年初收購hmv香港同新加坡業務,而匯友資本老闆胡景邵(Kelvin)同Jennifer又係多年老友,於是一拍即合。
Kelvin透露,將會用Jennifer旗下咖啡連鎖品牌The Coffee Academïcs喺中環、跑馬地同埋九龍站圓方開3間hmv咖啡店,中環同跑馬地兩間正在裝修,應該同步喺本月底試業,下月正式開張。
中環嗰間嘅位置都係喺娛樂行,只係將下層部份地方裝修成咖啡店,中環人以後想忙裏偷閒,蛇王或者hea一陣,就多一個選擇了。

自家app試聽新碟

                  為搞新意思,hmv設計咗個自家app,打算放批平板電腦喺咖啡店,畀顧客用呢個app飲住咖啡試聽新碟。
老實講,而家好多人上網或者用app聽歌,買碟嘅人越來越少,hmv想生存落去點可以單靠賣碟呢?Kelvin都話,一年有四分一收入來自耳筒銷售,比重相當大,反映佢哋真係唔係齋靠賣碟。
所以話呢,將聽歌同嘆咖啡嘅經驗結合,不失為一條搵錢出路。Kelvin樂觀估計,每間咖啡店一年內可以賺錢,佢希望所有hmv分店都可以撥出部份地方做咖啡店,不過都係一步一步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9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