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真明麗:一半貨賣不掉


2009-06-01  AppleDaily





 

【本 報訊】受金融海嘯冲擊,LED燈具製造商真明麗(1868)今年首4個月整體收入跌20%,不過,主席樊邦弘接受訪問時表示,5月開始迎接聖誕檔期定單, 且感到有回暖迹象,加上中央鼓勵節能減排,其間內地收入仍錄得單位數字增長,希望今年來自內地營收佔比由去年7.8%,提升至15%,2011年則達 30%。「有一半賣不掉!」樊邦弘指以前經濟不景氣,燈具銷售依舊理想,但今次情況逆轉,根本沒有生意,原本規劃5億美元產值,最後營收僅得2億美元。首 席財務官陳璋坦言,今年首幾個月業績未如理想,希望上半年仍見正數。

盼年底存貨盡消

真明麗去年毛利率跌6個百分點至 32.5%,縱然原材料及勞動成本已穩定下來,但管理層相信,今年毛利率持續有下調壓力,全因高價購入一定數量存貨,截至去年底價值約9.1億元。陳璋估 計,今年底才有望完全消化相關存貨,並計劃將存貨周轉天數由目前超過365天,縮減至180天。樊邦弘明言,行業產銷的路燈質素良莠不齊,為搶佔市佔率, 以及拉近與傳統路燈售價差距,旗下每盞LED路燈售價調低至3000元(人民幣.下同),毛利率約30%以上,遜於LED照明及裝飾燈的50%,而目前意 向定單約3萬盞。真明麗自設LED芯片廠已於本季投產,投資額約2.4億元,相比入口芯片,估計可節省生產成本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83

里仁「賣不掉的好東西」 創十億營收

2010-6-21  商業周刊





一般的商業行為,都以獲利為最大 目標,而且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有一家公司卻是從生產者角度出發,以利他精神為經營方向,更精準的說,這家公司是從賣「賣不掉的好東西」開始。

特 別的是,這家公司以這樣的理念,從一間十坪不到的小店面開始,十二年來,已經有七十家直營門市,五百位員工,年營業額超過十億元。

這是「里 仁」,一家販售標榜有機、健康、自然環保的蔬果與加工食品、日用品,也是全台最大的有機、健康產品的專賣店。

聽起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它如 何茁壯發展至今天的規模?

時間拉回十三年前,一位佛教人士日常法師成立了「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帶著一群佛家弟子推廣有機的理念,並 向農友們宣導有機耕作,然而,因為缺乏經驗,種出來的菜就像網球拍一樣,坑坑洞洞,還有果肉不紅、口感不甜的「貧血西瓜」,以及「拇指牛蒡」、「五爪胡蘿 蔔」等,可想而知,這些賣相不佳的農產品銷路當然不好,只能靠基金會的人發揮善心購買。

壓低售價,採取契作產銷

在經驗累積和 專家的協助下,有機農產品的種植技術有了改善,加入有機耕作的農友也逐漸變多,產品供應量隨之增加。然而接下來的問題是,農民們栽種了有機作物,卻不知道 可以賣給誰。

為了能讓有機產業持續發展,民國八十七年,基金會董事長賴錫源成立了里仁公司,賴錫源表示,透過這個通路平台,不但讓有機作物 有了出口,也讓消費者有購買有機產品的管道。靠著這些努力,里仁的產品從「賣不掉的好東西」逐漸變成「受歡迎的好東西」。

一般來說,超市通 路販售的有機農產品多為進口,而里仁因為和國內農民契作,價格相對壓低,經由口耳相傳,吸引越來越多消費者上門。

里仁雖是販售商品給消費者 的通路,卻是從生產者的角度出發,來決定所販售的商品品項和內容。

研發新品, 解決盛產難題

里仁商品部經理韓敬白舉例,民國 九十一年,稻米盛產,導致大量滯銷,有機米的情況更為嚴重,「都已經要收割新米了,倉庫裡卻還堆滿上一期的穀子。」當時里仁得知這樣的情況,開始和農友們 一起想辦法如何「消耗」滯銷的有機米。起初鼓勵大家多吃飯,後來發現這個做法速度太慢,最後,里仁找了多家食品廠商,研發出米饅頭、米麵包、米餅乾、米果 等新產品。

這些新口味的米類製品,出乎意料的大受歡迎,在里仁店鋪熱賣,韓敬白指出,當時曾經一天就用掉一千公斤的有機米,不但幫農友們解 決滯銷問題,也替有機米找到新出路。

三年前的中秋節前夕,一場強烈颱風使得花蓮地區災情嚴重,尤其是當地以有機、無毒方式栽種的柚子,禁不 起風雨摧殘,落果滿地,里仁為幫助農友,向他們收購這些柚子,「但肯定是賣不出去的」,於是里仁便找廠商合作,研發成「文旦柚茶」販售。

去 年,柚子盛產,這回除了「文旦柚茶」之外,里仁還找上有三十多年經驗的鳳梨酥工廠鴻福,希望鴻福可以仿效鳳梨酥的做法,利用柚子為原料製成柚子酥,老闆鄭 芳榮表示,柚子要剝皮、去籽,處理過程更為複雜,後來經由其他廠商的合作,才成功做出「文旦柚酥」。

看起來,里仁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幫農友們 解決盛產、賣不出去的農作物,但是,要如何保證消費者一定埋單?

故事行銷,打動顧客的心

韓敬白指出,這些不使用或盡量減少農 藥和化肥的有機作物,對環境、對人體都是正面的,而里仁也會在店內透過店員和顧客講解每項作物背後的故事,「消費者是會被感動的!」他說。

「至 少和我們合作的農友,可以有較穩定的收入,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業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支持。」韓敬白說,里仁不擔心店內商品賣不出去,「唯一的風險大概就是農 友不願意再栽種有機作物,賣給我們。」

韓敬白特別說明,里仁不是「有機商店」,他表示,所謂的有機,是要通過農委會認證的,標準較嚴格,而 有些作物只能盡量做到不撒農藥、不用化肥。至於里仁的加工食品,則是在製程中盡量少用化學添加物。

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長陳世雄指出, 目前國內有機相關產品約有五十億元的市場,許多大企業也看好這商機,紛紛投入這塊市場,如統一集團旗下的統一有機及聖德科斯、中天生技轉投資的棉花田生機 園地,經營者越來越多。

而隨著有機風氣盛行,里仁近五年來每年以十家以上的店數成長,如今在全台已有七十家直營門市,韓敬白強調,「絕對是 有那個(需求)量在才會一直開店啊!」

打破商場既定規則還能成功,除了需求,更應該說是一種回饋與利他的情感推動了里仁的今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20

郭台銘股東會逃不掉的三大難題


2011-6-6  TCW




六月八日鴻海股東會即將登場,但是今年有三個數字,考驗著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如何回答小股東。

第一個數字,是代表鴻海獲利能力的營業利益率。今年第一季營業利益率一‧七四%,創下鴻海上市以來的新低紀錄,代表鴻海賺錢能力越來越弱。

第二個數字,是長期投資的法人最關心的股利數字。今年鴻海預估配發股利一‧五元,殖利率僅一‧四八%,還低於競爭對手廣達的五‧八%(以五月三十一日前五日均價計算),營業利益率、股利都雙破上市來新低。

第三個數字,是小股東最關心的股價。鴻海股價在成都爆炸案後,五月二十三日盤中一度跌破百元,就算沒有爆炸案,今年以來鴻海股價都在百元保衛戰。反觀今年蘋果概念股宸鴻TPK、大立光股價都紅通通,如果你在去年股東會隔天買進鴻海,至今報酬率是負一一%。

鴻海股東會前,郭台銘交出這樣的成績單,不得不令小股東關心三個問題。 利潤下滑!

蘋果訂單也沒能補血第一問:營收與利潤,何時有起色?

今年原本看好大吃蘋果(Apple)iPad 2訂單的鴻海,沒想到營業利益率也跟著營收成長率一樣,從二○一○年第一季的三‧六六%砍一半,來到一‧七四%,郭台銘握在手上的這顆蘋果看來一點也不甜。

曾任好樂迪及錢櫃企業財務長,現為暢銷財經書作家的郭恭克認為,鴻海過去衝營收、衝代工市占的思維面臨挑戰。

他以諾基亞(Nokia)和蘋果做對比,諾基亞手機市占率二五%,蘋果才三‧九%,諾基亞還是賺不贏蘋果手機部門。試問,鴻海到底要蘋果化?還是只能諾基亞化?他直指,「企業的獲利不是來自於接單多少,市占率多大,而是來自他創造的價值。」

三十多萬名股東都在期待,郭台銘在股東會上,會端出什麼牛肉,讓破底的營業利益止跌回穩?

配息小氣!現金流不足,負債比攀升

第二問:股價與股利,何時可以回來?

在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投資哲學中,鴻海現金流可能也不及格。

股神巴菲特曾說,「一家企業的價值是由它所能產生的自由現金流量來決定的。」

今年鴻海將配出上市以來最低股利,僅一‧五元。面對外界噓聲,鴻海以保留現金擴充產能為由回應。

郭恭克仔細分析鴻海財報,今年第一季鴻海母公司馬上可變現的約當現金僅剩下三百一十七億元,全部拿來配現金也僅能配出三元,股息殖利率了不起二‧九%。

這代表企業體質的負債比卻持續攀升。最明顯的例子是,二○○三年,鴻海負債比為五六‧三%,但到今年第一季合併報表攀升到六三‧五%。

雖然鴻海的營業利益率、負債比、現金流量三項代表企業風險的指標,鴻海都在弱化。郭恭克認為,「大家都以為鴻海的信評很高,但是其實它財務指標都在往下走,中華信評實在應該考慮調整評等。」

郭恭克斷言,過去很多退休族把它當成核心持股的思維應該改變了。

管理出包!工廠分散,治理更難

第三問:從集中到分散,管理出了什麼問題?

為了解決缺工,以及工資上漲的挑戰,郭台銘去年展開大遷徙計畫,將深圳龍華廠三十萬大軍,打散到各地。

五月二十日,發生三死十五傷公安事件的成都廠,是專為蘋果而設,當初號稱七十六天建廠生產,創下鴻海建廠最高效率,郭台銘還自豪的說,「成都的速度就是鴻海的速度。」

一位美系外資分析師指出,鴻海在成都,招工、建廠都是由中國政府負責,驗收可能沒做徹底,急著生產,導致這次事件。從集中到分散,這是郭台銘面對的新管理難題。

台大EMBA執行長黃崇興認為,廠區分散,鴻海必須從管理勞力,轉變為管理知識。因為企業到一定大小,集中生產成本不會降低,甚至會提高,鴻海勢必得開始進行分散生產。

他點出郭台銘的挑戰,「治大國如烹小鮮」,這考驗郭台銘的就是,找出一套最適方程式,快速計算出生產成本、運費及關稅,以找到最好的生產地。

黃崇興舉例,就像是做成衣的利豐集團,「你不會看到利豐集中在一個地點生產吧?但是它卻有能力知道接的每張T-shirt訂單,放在哪裡生產最便宜。」

遷廠只能讓日漸走低的毛利止跌,「各地的勞工薪資會因為他去設廠逐漸拉平,最後他是要搬到月球或火星去嗎?」郭恭克打趣的說。

股價是最能反映投資人對未來的評斷。

宣稱自己不會為鴻海股價抱屈,也不會喊冤的郭台銘,去年談到GDR(全球存託憑證)定價還發下豪語,「別說一百元不發,就算到一百五十元,也不一定會發行。」

去年股東會後,鴻海股價再也沒有看到一百五十元價位,就連對鴻海最樂觀的花旗環球證券,給鴻海的目標價都僅有一百四十八元。更遑論郭台銘自己訂下的,「兩百元的退休價。」

鴻海集團為全球最大科技代工廠,郭台銘如何回答這三個問題,不僅鴻海三十多萬小股東關心,更將是台灣科技代工業面臨困境的最佳解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13

宏達電股價腰斬 更大硬仗躲不掉

2011-12-05 TWM




一場打輸的官司,一份失準的財 測,讓宏達電股價直接打到對折以下!

十一月二十八日,宏達電的收盤價跌到四百七十一元,創下今年最低紀錄。一個月內跌掉將近兩百元,跌幅近三成,市值大減近一千七百億元。

不過七個月前,宏達電還是台股最強力指標,一度達到一千三百元天價,更讓董事長王雪紅成為台灣第一女首富;沒想到才過七個月,股價就跌掉六成,市值只剩下 四千零六十五億元(以十一月二十八日股價計算),足足蒸發了六四%。

表面上看來,是與蘋果(Apple)的訴訟案失利以及調降財測兩大利空因素襲擊,其中又以後者為導火線。過去極少預測失準的宏達電,罕見的將第四季營收財 測預期,從年成長二○%至三○%,調降至零成長。

不過十一月二十九日宏達電股價出現反彈,野村證券認為,當本益比跌到七倍,就是撿便宜的機會。

但,明年宏達電面臨的硬仗,才是投資人需要關注的關鍵。

硬仗一:專利戰打不完籌碼變少,蘋果攻勢更猛

第一場硬仗,打不完的專利戰。「這場官司敗訴,意味著未來的戰爭會更難打,」一位在國際專利訴訟戰場上擁有十年經驗的律師表示。十一月底,宏達電旗下S3 Graphics控告蘋果公司侵犯3D影像的專利官司敗訴,這讓宏達電未來與蘋果的專利戰爭,籌碼更少。

「這只是個開始,最糟的狀況還沒結束,」瑞銀台灣證券電子硬體首席分析師謝宗文在報告中指出,訴訟失敗雖然不會立即影響到獲利,但卻大幅增加日後的不確定 性,加上Google到二○一二年之前不會釋出摩托羅拉(Motorola)的專利做為Android平台的保護,這讓力拱Android平台的宏達電, 將面臨蘋果更猛烈的攻擊。

硬仗二:兩大敵人夾殺產品鑑別度低,影響銷售

第二場硬仗,來自三星(Samsung)跟諾基亞(Nokia)的夾殺。

過去,宏達電能成功,是因為其能在歐美市場,靠著少量多樣的靈活產品策略,回應電信廠商需求,所以成功綁住了美國電信大廠AT&T、 Verizon,歐洲的Vodafone、T-mobile等,這部分營收占了八成以上。

但,整體背景因素正在改變!摩根士丹利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呂智穎的報告指出,歐美的智慧型手機市場飽和率已經從兩年前的二六%左右提高 到五六%。這意味著明年的成長動能,勢必要轉移到新興市場。

戰場改變,遊戲規則也會跟著改變。國際諮詢機構顧能(Gartner)資深分析師呂俊寬指出,新興市場屬於開放式競爭(open market),不能再完全依賴電信商,而得直接放在架子上跟消費者溝通,產品的鑑別度變得重要。

過去,做電信廠商生意,產品穩定度可能比外觀辨識度更重要。呂俊寬指出,雖然宏達電在無線通訊技術與作業系統上掌握到一些優勢,但在工業設計的能力與品牌 形象上卻看不到有明顯進展。

「(宏達電)產品的鑑別度不高,」呂俊寬評論。去年底,三星只用一支Galaxy S,在短短六個月內就賣出破千萬支,超過宏達電所有機種的總和;今年三星的Galaxy SЦ,同樣讓宏達電無法匹敵;更不要說蘋果只不過延遲了iPhone 4S的推出時間,就立刻對宏達電第四季的新機出貨量產生排擠效應,逼得他們不得不調降財務預測。

原本被視為優勢產品的4G機種Vivid系列,現在也被質疑。花旗環球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首席分析師張凱偉就在報告中指出,宏達電宣稱在4G LTE上領先,但在產品的輕薄度與電池效能上根本比不上三星、摩托羅拉,甚至樂金(LG)等競爭對手。

更可怕的是,過去手下敗將諾基亞在嫁入微軟(Microsoft)後,似乎有挾著新作業系統芒果(Mango)再起的趨勢。最新一款由華寶代工的 Lumia 800智慧型手機,是諾基亞近幾年在英國市場開賣首週銷售最好的智慧型手機,甚至還傳出「做不夠賣」的消息。

在原有的戰場上拿不出新武器與蘋果、三星對抗,新興市場又面臨遊戲規則改變、需要調整策略的挑戰,加上諾基亞極可能捲土重來,外資紛紛下修宏達電明年的獲 利預期。

觀察指標:能否守住高階市場是關鍵

張凱偉在報告中先是將目標價從六百三十七元下修至四百三十六元,明年每股盈餘(EPS)成長率相對於今年,也將出現負成長,達負二一.五%。「如果過去一 年多來是晴空萬里,那麼眼前的狀況就是山雨欲來、烏雲密布,」另一位分析師形容。

呂俊寬認為,明年觀察宏達電指標在於能否守住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因資源有限,「一旦分心去做中低階,那將會失去原先的高毛利與優勢!」

儘管外資一片看空,宏達電發言人容覺生表示,情況並沒有這麼嚴重,明年除了推出LTE新機之外,也會有更多全球旗艦型機種應戰。

去年初,宏達電也曾因外界不看好,其可能因為iPhone的競爭而大打低價戰,股價降到二百七十七元,但在一個月內以高業績成長數字,迅速翻轉外資的看 法,股價自此一路漲破千元。宏達電能否再次扭轉局勢,已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80

戒不掉「賭癮」的華爾街銀行家 摩根大通「小賠三%」 慘輸六百億元

2012-05-21 TWM



金融市場又起動盪,這次踩到地雷的是美國最大的金融機構摩根大通,一位被稱為「倫敦鯨」的交易員操作衍 生性商品失利,讓公司賠掉二十億美元,將近新台幣六百億元!這場買空賣空的投機交易,再度暴露出華爾街人的
「賭徒」本質。

撰文•乾隆來

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是美國最大、最穩健的金融機構,二○○八年金融海嘯期間,曾率先承接瀕臨破產的 投資銀行貝爾史登,還承受背負龐大次級房貸的華盛頓互惠銀行。摩根大通銀行總資產高達二兆二千億美元,去年 稅後純益一八九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五千六百億元,是台灣所有上市公司獲利加總的近半數!

台灣媒體都用「小摩」來稱呼摩根大通,而用「大摩」來稱呼另外一家以投資銀行為核心的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其實,摩根大通不僅在總資產、獲利、或者經營歷史,都遠遠在摩根士丹利之上,台灣媒體的「大小摩」,根本弄顛倒。

摩根大通銀行的執行長迪蒙(Jamie Dimon)是華爾街最令人敬重的銀行家,他領導這家超級金融航空母艦已經第 八年,從○六年起,就被《時代》雜誌四次評選為全世界一百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機構投資人》雜誌(Institution Investor)更連續四年推選他為全美最佳執行長。

全美最佳CEO神話破滅 掌握這家又大又穩的超級金融機構,迪蒙自己也成為全美國年薪最高的執行長,去年他的薪水加獎金為二千一百萬美元,超過新台幣六億元。

不幸的是,「迪蒙神話」突然被戳破,五月十日,迪蒙在法說會中承認,公司在倫敦的交易室因操作衍生性商品 虧損二十億美元,被迫賤賣祖產,相抵之後還虧損八億美元,「這就像對我砸了滿臉雞蛋,真丟臉!」這筆重大的 虧損,來自公司投資長督導的「首席交易室」(Chief Investment Office),這是摩根在金融海嘯之後創設的新名 詞,前身就是「對沖自營交易室」(Prop. Desk)。

這個單位在金融海嘯時遭到各界嚴厲指責,各大金融機構因此紛紛改名,例如摩根就說,首席交易室的任務是「 管理銀行在複雜的全球化交易中的曝險」,聽起來像是個規避風險、降低利率與匯率波動的單位,但其實是掛羊頭 賣狗肉。

摩根大通的首席交易室由不到四十名員工組成,在○九年幫公司賺進三十七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千一百億元),去年獲利績效較差,卻也貢獻了四億一千萬美元,即使以去年「較差」的績效來算,每名員工平均還是替公司賺進三億元新台幣。

然而,要有多大的交易,才能造成六百億元虧損?

據了解,首席交易室的法裔交易員伊克夏(Bruno Iksil),從摩根掌握美國所有大企業的經營狀況與專家報告,在今年元月就看出美國經濟好轉趨勢。

傳統投資人掌握這個趨勢,大多會在股票市場加碼,或者在債券市場買進體質轉佳的公司債,但是伊克夏他們搞 的是金融工程,所謂的「金融飛彈學」(Rocket science),他們的市場不在老派的金融交易,他們要從最尖端的 金融商品大賺一筆。

交易員主導操作釀巨虧 伊克夏選中的標的,是由一家專門編製指數的公司提供「美國績優公司債違約指數」(The CDX.NA.IG.9 Index),這個指數包含了一二一家奇異、波音等大企業的公債違約合約。簡單來說,伊克夏看好美國景氣好轉,大型公司債違約機率會降低,因此不斷看多這個指數選擇權(實務操作上以賣出選擇權來看多)。

The CDX.NA.IG.9 Index這個台灣投資人聽都沒聽過的指數,到底有多大的交易量?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這個指數的名目合約金額,在今年四月底時逼近一千五百億美元,相當於四兆四千億元新台幣!

這麼大的賭盤,都來自像摩根大通銀行之類的超級金融機構,他們彼此都有超大型的資產負債表,買賣這些指數 選擇權都不受主管機關規範,幾乎都不需要本金,財務槓桿倍數無限大。

倫敦的許多對沖基金就透露,從今年元月開始,就不斷有證券營業員主動打電話來問是否要承作The CDX.NA.IG.9 Index,而且價格極為優惠。剛開始買方很神祕,源源不絕的買盤持續長達兩個月後,大家都知道,這是摩根大通伊克夏的單子,因此給了伊 克夏「倫敦鯨」(London Whale)的封號。

從統計資料發現,指數的合約金額從今年年初的八百億美元,一路躥升到三月底的一千五百億美元,「多出來七 百億美元(約二兆元新台幣)」的部位,幾乎都是倫敦鯨拿走了。

不料,四月之後歐美市場回檔,倫敦鯨持有七百億美元的曝險,只「小賠三%」,就造成二十億美元的巨額虧損。

虧損爆發次日,摩根大通的股價重挫九.三%,總市值一天暴跌四千億元新台幣!這還沒完,紐約聯邦準備銀行 要求摩根提出風險控管報告,證監會派人進駐徹底清查為什麼這麼大的部位沒有揭露,倫敦鯨捲鋪蓋走人、公司投 資長、著名的華爾街女性明星交易員伊娜珠(Ina Drew)也可能掛冠求去。

更重要的是,這筆交易暴露了華爾街惡習不改,即使號稱「全美最佳執行長」,根本還是戒不掉賭癮的賭徒。對 於賭徒,還需要給他們任何敬意嗎?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69

電商的這些問題你逃不掉!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8240.html

電商這塊肉,誰都想要咬一口,似乎它就是個公共廁所,誰都可以上,小的團隊或者個人,筆者就不在這裡過多描述,像是順豐、像是四大銀行,像是現在的郭台銘,這些似乎和電商無關的傳統領域標竿,都試圖在電商版圖上分得一塊地。作為一個小白用戶,破鍋網作者倒是不多大關注是否有「新人」加入到電商這個領域中,小白關心的是,哪裡有促銷,哪裡的快遞快,哪裡的服務好,哪裡的質量過硬,這些才是小白關心的。所謂用戶就是上帝,電商只有圍著用戶轉,才有飯吃,而想有飯吃,隨著用戶而來的問題,電商是逃不掉的。

價格戰,你打不打

越來越多的商家加入到電商這個行列,必將導致競爭加大,有些淘寶賣家就在感嘆,現在賣的人比買的人還多,生意還要不要做了?

大多用戶在網上購物的時候,第一眼看的就是價格,通過一些比價網站或者軟件,比較幾家網站的價格,再從價格低的網站裡面選,這是大多用戶常用的手段之一。當然某些商家的鐵桿粉絲可能會一直死忠某個商家或者平台,但是這樣的用戶佔總用戶的多少呢?用二八定律來說,這些死忠粉絲,應該還不到20%吧?噹噹、京東、淘寶這些大牛敢說自己的死忠粉絲超過20%嗎?不敢!所以,價格戰,逃不掉!

京東對於價格戰的不予回應,也只是不回應而已,真正打不打,你比一下價格看看,不會差很多,而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則宣稱,價格戰不僅要打,還要更殘酷的打。在這個用戶忠誠度如微信一樣氾濫成災的時候,用戶唯一敏感的是價格,電商,離不開的。

做大了,再想小而美很難

蘇寧電器旗下的蘇寧易購算是脫離了「電器」的身份,用大而全進軍到電商領域,以圖書出身的噹噹,算是逃離了「圖書」的範疇,也是大而全,但是曾經的大牛,變成如今的二流商家,可惜呀。馬云將阿里拆分為25個事業部,不就是想要在更細的領域裡面做到「小而美」,如今的電商哪個不是大而全,哪個不是什麼都賣?大到各種電器、生活用品,小到發卡、飾物等,只要能賺錢的都賣,只要用戶想在這一家買的,就全部都賣,一點兒都不可能讓用戶在哪怕是自己不精通的領域內流失,就是你買盒杜蕾斯,這裡也有,反正「我」不讓你跑掉。

也許對於一個電商企業來說,只是在一個領域內做好做精,並不能讓其感到有「成就感」,所以就開始大肆躍進,都賣吧,反正用戶來了也是來了。但是什麼都賣的弊病出現了,用戶只想在噹噹買書,不想在噹噹買手機或者買衣服,即使噹噹有,用戶也只是看看就走了,甚至連看都不看。

如今的噹噹,在圖書方面,面對著京東、淘寶等甚至是圖書網站的夾擊,日子並不好過,而在其他領域,也沒有太大的建樹。還不如一直在圖書或者電子閱讀領域內獨佔鰲頭,就像是後起之秀的豆瓣一樣,何不在自身熟悉的領域內突破和創新呢?

現在很多大型門戶網站改版,都走向精細化,不再是大開大合,讓用戶每天吸取無數的不相關的碎片化信息,門戶站更加走向精細化。而電商也應是如此,越精,越細的領域才是電商最終的方向,不是所有的電商都適合走「大雜燴」的路線,用戶也不喜歡什麼都吃,也許用戶只是想吃一個蛋撻,你不用把川湘菜、東北菜、甚至是鴨脖子都上來了,用戶會累的,所以,還是小而美吧。

容易讓用戶迷路

不要讓用戶迷路,這個和「小而美」有點類似,但是也有些微區別。實在想大而全,非要大而全,好,不要讓「我」迷路。不要讓用戶有迷路的感覺,進入到你們商城,一進入,鋪天蓋地的彈窗、優惠、促銷,各種信息紛至沓來,也許用戶是想看一看這些優惠促銷信息,但是找半天,找不到真正優惠的在哪裡。點到網站的導航,找半天發現不了想要的產品在哪個分類,導航的字像蚊子一樣秀氣,什麼、圖書、影音、服裝等等,就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區間,想要找一件男士短袖上衣T恤,發現各種短袖、長袖混雜,始終分不清,用戶始終找不到最精準、最想要的信息在哪裡,各種雜、各種亂,「我」這是在買衣服嗎?這是在大潤發超市還是海瀾之家呢?

讓人迷路的感覺很不爽,而讓用戶迷路,最終會失去這個用戶,「我」不是鐵粉,「我」只是新來貴地的路人甲。

現在的「大超市」類電商太多,用戶想進找旗艦店太難,用戶希望看到的是成排的旗艦店,而不是成排的超市。現在太多的電商面臨著「大超市」的現狀,問題也紛紛乍現,這些逃不掉的問題,也許不能徹底斷根,但是可以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80

高鐵漲價自救 也躲不掉追債官司

2013-10-14  TCW  
 

 

許多人一定很納悶,明明從兩年前開始,高鐵營運就轉虧為盈了,怎麼股價還如雞蛋、水餃,悶壞了六萬名小股東。現在,車票還要漲價近一成,從乘客口袋裡多掏錢出來,這對股價有幫助嗎?

答案是:沒有幫助。

因為高鐵票價和股價的演變,背後是兩套不同的邏輯,卻同樣指向一個矛盾:高鐵妾身未明,它忽而要依市場規則、民間企業決策,忽而擔負公共任務、財務問題需要政府解決。

高鐵通車將近七年,已有超過兩億人次搭乘,等於全台六歲以上人口每人平均搭過九次以上。就在我們越來越被它「黏」住時,高鐵票首度調價,而且一次就漲九%上下。

在油電雙漲、薪資不漲的民生環境下,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要求高鐵一個月內降回原價。但依照政府與高鐵公司的BOT(民間興建營運後移轉模式)合約,沒有不准漲價的理由。

四年前,高鐵就達到合約訂定的漲價條件(隨物價指數調整),但當時碰到全球金融海嘯而未調漲,「這次如果能調而不調,留到下次再調價,衝擊幅度可能更大,」高鐵發言人賈先德表示,希望讓商業的歸商業,高鐵自會承擔市場的接受度。

他也強調,因票價提高而減少的營運量非常少,只有區區幾個百分點,完全不是先前媒體報導調價半年將虧損五億元那回事。

亦即這次調價,高鐵穩賺不賠。那為何股價反應冷淡呢?

表面看,近兩年高鐵淨利已由負轉正,毛利率高達四成,未來營收可望持續成長,目前股價淨值比僅約一‧五倍,看起來很不錯。可是,別忘了它到去年底還有累計虧損六百四十二億元(今年依新會計準則編列後,為五百三十四億元)!

運量被高估!實際搭載人次僅達一半

高鐵投資人多年未曾領股利,就是因為累積虧損對高鐵有如泰山壓頂。因此,票價上漲帶來的營收效益(一年約三十億元),對高鐵財務而言「連杯水車薪都不夠,」賈先德說。

而累積虧損的來源,說穿了就像一場數字遊戲。不願具名的高鐵民股董事分析,當初政府提供高鐵的運量預估為每日逾二十萬人次,結果通車至今的實際運量約只達半數,但政府因之前樂觀的運量估計,推算出三十五年這個在國際上算很短的特許期,「也就是算一算,讓你賺二十六年(扣掉興建期)就可以了。」

折舊加速!年營收幾乎被利息吃掉

於是,折舊也要在特許期滿前攤提完,「變成加速折舊。」這使得高鐵營運前兩年,營收共三百六十五億元,但折舊加利息負擔(部分利率高達八%)卻高達六百九十七億元,帳上幾乎撐不下去,逼得政府陸續幫高鐵拆除這兩枚財務炸彈:折舊提列從直線法改為運量百分比法,報表上首年立即少了一百億元減項;債務則與銀行團協商借新還舊、降低利率,每年利息也馬上減半。

特別股到期!虧損沒打銷還得付股息

不過第三枚財務炸彈又襲來,這次卻是政府自己埋的引信。

原來,高鐵公司發行共計四百零二億元的特別股已陸續到期,股息累計到去年底共一百零一億元。由於累積虧損沒打銷,股息未發,但身為高鐵大股東的官方財團法人航發會、中技社卻率先發難,打官司要求高鐵支付股息。結果法院判決高鐵須付息,引發其他特別股股東群起仿效。

未來數週,十幾個特別股討債官司、調解庭紛紛開打,高鐵公司將忙著跑法院。

「這個才是真正迫在眉睫的問題,」賈先德說,若特別股股東都來要求贖回本金、付息,財務危機就會引爆。

真要解決高鐵財務,有兩個模式可以參考。

兩個爭議解方延長特許或提前還資產

英法海底隧道:英法銀行團以債作股,同時將特許期由五十五年延長為九十九年。這是台灣高鐵公司目前最傾向的做法,不過銀行團已經拒絕用債務換股票。延長特許年限可減輕折舊壓力,但交通部部長葉匡時表示,延長特許的前提是高鐵要先減資、再增資,而他對高鐵公司目前提出來的減資幅度不滿意,「減得不夠多,民眾會覺得圖利原始股東。」

高雄捷運:今年六月高雄市議會同意市府與高捷公司修改BOT合約,不待特許期滿就提前把高捷機電資產還給市府,亦即將附於其上的債務也一同轉給市府,解決了原本七月就要破產的危機。而減債一身輕的高捷公司,則以提高營運回饋金等措施回報。

把資產連同債務,提前交給政府,這個想法其實在殷琪還是高鐵董事長時就曾思考過,但當時忙著先解決銀行團問題,後來到歐晉德接董事長,都未曾試探過政府的態度。這個模式放在高鐵的爭議,同樣是「會不會讓原始股東們太好過?」

熟悉最初高鐵五大股東(富邦、長榮、大陸工程、東元、太電)的人士說,「他們(兩年前)放手給政府後,沒有一家想再回來,現在,只求合理退場。」

只是,怎樣才叫合理?先前高鐵的融資、增資就已仰賴公股銀行或半官方事業來承擔,相對出資不多的原始股東不能輕鬆走人。高鐵若走向類似高捷的切割資產與營運,則未來顯然很好賺的營運部門,可考慮重新招標,讓價高者得,以使公眾獲得最大回饋。

【延伸閱讀】1個致命錯誤,引發高鐵連串財務危機

關鍵錯誤:營運量預估每日逾20萬人次─實際結果每日僅13萬人次(註)

第1顆財務炸彈(已拆除):因特許年限僅35年,通車後折舊提列年約180億元政府介入:2009年改會計方法,去年折舊減為112億元

第2顆財務炸彈(已拆除):長期借款3,233億元,通車後每年利息達108億至175億元政府介入:2010年債務協商,每年換新債、降利率,去年利息已降到87億元

第3顆財務炸彈(未拆除):累計虧損至去年底仍有642億元,加上特別股股息、股本贖回壓力503億元,總計1,145億元未爆彈

政府未來會再介入「拆炸彈」?

註:數據為2013年1至8月平均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48

「合資就像吸鴉片,吸了一口就戒不掉了」 合資車企股比解禁漸露曙光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872

外資在合資車企所佔股比不得超過50%的政策限制正在鬆動。圍繞這一話題,坐享紅利多年的國有車企宣稱不能放開,吉利這樣的民企則疾呼早就該放開。雙方的理由都是為了中國成為汽車強國,但各自主張的路徑截然相反:一條是繼續保護,一條是放開競爭。

放開一根拄了30年的枴杖有多難?看看中國國有汽車企業集團代表們對於放開合資車企股比限制的態度就知道了。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2014年2月底組織的一次「建設汽車強國戰略研討會」上,一汽集團副總經理吳紹明、長安集團副總裁杜毅、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都表達了一個相同的意見:合資股比限制(外方在合資車企中的股權比例不能超過50%)現在肯定不能放開。

三個多月前,商務部對外投資與合作司商務參贊陳林的一番公開發言,讓「放開合資股比」的話題再度被熱議。陳林表示,「考慮到與貿易國的雙邊關係,合資股比放開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2014年3月4日晚,在汽車界「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鑑於中國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的談判,汽車合資股比開放面臨壓力,在工信部所管轄範圍內,如鋼鐵、化纖等,會分時段有序放開合資股比,「汽車業會往後放一放」。

至此,從2013年10月開始發酵的這一波關於「放開合資車企股比50︰50限制」的討論終於有了說法,只待政策正式公佈時間。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它很有可能會在新版《汽車工業產業政策》裡出現。

合資公司就像金礦

合資股比限制政策,對中外雙方股東究竟意味著什麼?

2003年11月,日產總裁卡洛斯·戈恩在東京車展上直言,合資車企外方提供產品和技術,而中國合作夥伴除了提供低成本勞動力和銷售渠道外,對實際經營和管理的貢獻幾乎為零。這句話在當時引起很大轟動。

在汽車評論員張志勇看來,「中國合資企業雖然中方是50%或者更多股份的股東,但實際是代工廠,與富士康之類代工廠的不同在於獲得了持股分紅。中方只是因為政策,而非實力獲得權益,本質上我們是沒有話語權的」。

合資直接引進產品生產銷售,風險小利潤高。以2012年為例,根據財報披露,長安汽車(股票代碼:000625)淨利潤為14億元,這其中長安福特貢獻的淨利潤為16億元,這意味著若沒有長安福特輸血,長安汽車的淨利潤為負數;華晨中國(股票代碼:01114.HK)也是如此,2012年淨利潤為22.37億元,其中華晨寶馬貢獻純利潤23.25億元;一汽和上汽並未披露其合資公司盈利情況,不過大眾集團年報披露,其2012年在華業務利潤為36.78億歐元(約合339億人民幣),這大致佔到了一汽(406.0億元)和上汽(207.52億元)當年利潤之和的一半。

談定一家合資公司等於找到一個金礦,各家國有車企爭相合資,但是在自主品牌方面缺乏動力。「這麼多年了,我們一個能在世界上有競爭力的汽車企業品牌都沒有,可我們起步並不比韓國晚,為什麼?」2012年9月,原中國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在一次公開活動中接受媒體採訪稱,「合資就像吸鴉片,吸了一口就戒不掉了」。

當桑塔納實現百分百國產化後,中方提出要聯合開發下一代產品,被告知無須開發,同期海外市場已經有桑塔納5了,這時國人才意識到汽車研發的問題;而直到加入WTO,才認識到股權的重要性。

1994年和2004年的汽車產業政策,都沒有自主品牌的說法,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中國對於合資的認知是一步步來的。「1980年代那些領導人都說了,合資要以我為主,技術要為我所用,同時開發問題要考慮。但是企業都是一幫逐利之徒,利益最大化,哪有好處往哪裡走,對長遠問題很少關注。」

「一種非常自然的演進」

多年來,合資車企的股比問題,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引發無限聯想。

2010年10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中歐汽車產業高峰論壇上,回答合資車企股比是否放開的提問時表示,「大家都在共同、公平的市場上競爭,對大家最終都有好處。」這被解讀為「支持合資股比放開」。儘管事後遭到他本人的否認,關於股比調整的討論卻早已蔓延開來。

剛開始合資的時候,股比意味著利潤與風險並存。但隨著中國市場的擴大,股比僅僅意味著利潤。最希望放開股比限制的,自然是外方,但是最終決定權在中國政府。

一汽大眾是目前合資車企中延續最初60︰40持股比例的一家,大眾多次試圖增持股比至50%,並不斷向媒體放風。2013年9月,大眾集團的CEO馬丁·文德恩首次對德國媒體表示要增持一汽-大眾股權至50%。

2013年10月,在一汽-大眾佛山工廠一期項目投產儀式結束後,大眾集團董事會成員、大眾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向媒體確認了大眾汽車正在同一汽進行股比重置談判的消息。

中國的車企股比限制政策也頻繁受到外部的壓力。2013年9月,中國歐盟商會發佈《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13-2014》,第10次就中國合資車企的股比提出異議,建議中國允許外商突破在合資企業中股份不超過50%的限制,並取消「2+2」政策法規(國外投資者最多只能設立兩家乘用車和兩家商用車合資企業)。

歐盟商會於2000年10月19日成立,是歐洲在中國的重要非政府性遊說組織,其創始成員包括大眾、戴姆勒等車企。歐盟商會認為,從管理角度來看,強制性50對50的合作關係不利於生產效率,也違背了市場經濟發展原則。

在2013年秋天召開的全球汽車論壇上,福特首席執行官穆拉利認為,股比開放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演進。「我們希望看到放開的資本市場,我想,這對中國消費者是件好事。」在眾多贊成或反對股比開放的聲音中,穆拉利是唯一一個提到股比開放對消費者有好處的。

新近這一輪關於合資股比調整的討論,出人意料地來自中國政府,最早是由商務部引爆的。

2013年10月,商務部對外投資與合作司商務參贊陳林在全球汽車論壇上第一次公開談到整車合資股比問題,「考慮到與貿易國的雙邊關係,合資股比放開的可能性完全存在。」隨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將進一步放開鋼鐵、化工、汽車等一般製造業領域的外資准入,包括外資在註冊資本、股權比例、經營等方面的限制。

在賈新光看來,各個政府部門都在積極研究怎麼更快推進全球化融入全球經貿體系,而汽車業的國有企業代表還沒研究就說不能放開,「我覺得汽車工業一點改革氣氛都沒有」。

他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次改革不是你想不想放的問題,你說股比不能放開,就是表示你不能擺脫合資,擺脫不了合資又不想放棄主導權,哪那麼容易?」

商務部的主動,與中國正在進行的區域貿易協定談判相關,同時還因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第24條指出:「放寬投資准入。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進一步放開一般製造業」。

2014年2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肖春泉在答記者有關汽車合資股比問題時也表示,「落實好三中全會精神(開放一般製造業),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研究制定具體辦法,科學修訂汽車產業發展政策。」

十天後,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慶洪在中汽協組織的建設汽車強國戰略研討會上透露,據可靠消息,合資股比開放的具體措施已上報,正等待國務院審批。目前確定的方案是開放部分合資股比,比如在新疆等地率先開放。

張志勇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放開合資股比的大背景,不是汽車業本身,而是國民經濟發展、改革開放深化、國際經濟合作深化的需要,要讓中國資本更容易地走出去,也得讓外國資本更好地走進來,這也許需要汽車業做出犧牲,但最後還是為了更大的國民經濟利益。

從1983年中國第一家合資車企北京吉普誕生起,中國合資汽車的歷史已逾30年。 (CFP/圖)

「誰說要放開股比, 誰就是大漢奸」

「誰說要放開股比,誰就是大漢奸。」2013年10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副秘書長董揚在2013全球汽車論壇上說。

「他們是愛國者,吉利是漢奸嗎?」這是民營汽車企業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2014年3月初就股比開放問題的回應。

在「漢奸論」之後,董揚在中汽協的個人博客中接連更新了三篇文章(《汽車不能再放(2014年1月2日》、《再談股比(2013年12月2日)》、《中國品牌是核心利益(2013年11月18日)》)。

2014年2月13日,中汽協在每月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不同意放開汽車整車生產領域外資股比限制的意見》。兩週後,中汽協再度組織召開「建設汽車強國戰略研討會」,就放開合資股比提出反對。中汽協在反對汽車合資股比討論中可謂不遺餘力。

「汽車召回他們反對,汽車三包他們也反對,合資股比調整他們還反對,協會只代表大國有集團說話,並不能代表汽車行業,還以二政府自居。」一位汽車業內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

作為2014兩會政協委員,李書福此次遞交的一份提案是關於出租車業改革。他認為,當前北京、上海等地出租車採購偏向本地合資品牌,而不首要考慮本土品牌,根本原因在於維持多年的50︰50汽車業合資模式。政府傾向於投放當地生產的出租車,因為當地企業有50%股份。在李書福看來,如果放開股比限制,本土企業和外國企業沒有關係,屆時出租採購將把外國企業的利益先排除出去,只留本土企業相互競爭。

在中國,合資車企享受了16年的「超國民待遇」,譬如可以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開發區內生產型企業外資政策等框架下享受企業所得稅、進口設備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直到2010年才實現內外資統一)。但同為車企,民營代表吉利曾經遭遇各種政策壁壘。

1998年吉利第一輛吉利豪情下線的時候,因為中國政府明確建設中國汽車工業「3+6」的產業格局,不允許民營資本造車,他們拿不到合法的「出生證」,當時外資卻可以通過合資的方式在中國造車,大型汽車公司幾乎全部進入中國。

2010年吉利集團在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100%股權之後,沃爾沃仍被認為是外資,作為沃爾沃國產化的前提條件,吉利控股和其全資子公司沃爾沃汽車必須要組建合資公司,這一合資項目的審批耗時三年,李書福自嘲為「自己跟自己結婚,自己跟自己簽合同,自己跟自己合資」。

外資選擇的合資對象都是大型國企,合資與民企無關。為什麼李書福作為民企反而主張放開合資股比?

汽車媒體人程遠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因為合資中方股東有強大政府資源,可以搞政府公關把政策變了味。」本來合資自主品牌是真正要跨國公司拿出核心技術來做研發,但是由於有合資中方的幫忙,現在合資自主品牌全都變了味,它們都拿一個落後的被市場淘汰的產品稍微改頭換面冒充合資自主,然後放手發展跨國公司品牌。

程遠分析,李書福競爭不過國有大集團,與其讓合資中方幫著跨國公司打他,還不如放開股比讓他單槍匹馬和跨國公司競爭,他覺得他還未必會輸。

要合資還是要自主?

在2013年慶祝一汽建廠60週年的一個座談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提出,實現汽車強國需要具備三個要素:第一,要掌握世界領先的關鍵核心技術;第二,要有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知名品牌;第三,學會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現在看來,這個目標還很遙遠。

2014年前兩個月,中國乘用車的銷量達到315.9萬輛,比歐洲最大的汽車產銷國德國2013年全年的銷量(295.2萬輛)還要多。不過,德國這一銷量中72%來自其本土汽車製造商,而中國這300多萬輛裡本土品牌只佔到38.4%。

2014年3月10日下午,中汽協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前兩個月裡中國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了11.3%,其中中國品牌卻同比下降了1%、市場佔有率更是同比下降了4.8%。自2013年9月以來,中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同比出現4%左右的降幅,已經持續6個月。

原定在2006年面世,但最後並未出台的《中國汽車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曾在討論稿中明確提出「自主品牌乘用車國內市場佔有率要提高到60%以上」。如今市場情況正相反,合資汽車品牌佔據了約60%的市場份額。

苗圩雖然表態汽車「還是要再保護一段時間」,同時也表示「時間是有限的,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自主品牌也必須盡快培養能與跨國公司競爭的能力」。

賈新光對南方週末記者說:「還要保護到什麼時候?想要在保護中讓自主品牌長成,不可能。競爭力只能在競爭中形成。」

在此前的汽車強國戰略研討會上,參會的四家國有車企代表都表達了延緩放開股比時間的願望。張志勇則認為,反對與支持股比開放的兩方都說是為了自主品牌崛起,可兩方都錯了。自主品牌弱勢的原因很多,但絕不是因為合資的存在。如果把國企改革完成,那麼合資車企的存在反而是個利好,因為有利潤來源,對發展自主品牌如虎添翼。

三年前,程遠是反對合資股比放開的,現在他卻認為不放開股比,除了合資企業中方能得到利潤外,對建設發展所謂汽車強國沒有幫助。過去合資是為了要技術、人才、資金。現在,資金對中國並不是難事,而過去30年中國從合資公司得到的都是一般通用技術,現在從很多途徑都可以得到,「合資沒有什麼用了」。所以,問題的要害不在股比,而在是否終止合資。

目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靠合資車企輸血的國有汽車企業集團的自主品牌汽車;二是完全靠自主發展起來的民營車企,如長城、吉利、比亞迪等;三是合資車企推出的「合資自主品牌」,如廣汽本田的「理念」、東風日產的「啟辰」以及上海通用五菱的「寶駿」等。

國有車企的自主品牌和外資品牌競爭,恐怕很難勝出。程遠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一汽聲稱投資一百多億建設自主品牌,紅旗能和奧迪競爭嗎?

儘管上汽也號稱400億投入自主品牌,但其自主品牌2013年只賣出20多萬輛,而上海大眾同期銷量就增加了30萬-40萬輛。照這樣勢頭髮展,合資企業會越跑越快,大眾已經在中國建設了13個廠,目標是2018年規模增長到400萬輛。

「一個品牌一旦到了400萬輛規模,它的平台、成本優勢會到何種地步?中國自主車企怎麼能趕得上呢?」程遠認為,在合資繼續的情況下,自主品牌幾乎沒有發展空間。而沒有自主品牌,就談不上汽車強國。中國汽車工業有兩條路:要麼終止合資、全力以赴扶持自主品牌,要麼不再提汽車強國。

鏈接

合資車企股比限制政策的由來

中國汽車工業起步於手工敲打出仿製品。在合資之前,中國本土只有紅旗和上海兩款轎車,主要依賴進口,消耗了大量外匯。

1978年,通用汽車董事長湯姆斯·墨菲率代表團訪華,中方第一次從他那裡聽到「合資經營」一說。在缺錢、缺技術、缺人才的年代,這無疑成為了中國發展汽車工業最好的選擇。

1980年代,第一批合資車企陸續成立,中外股比各不相同,譬如北京吉普中外股權分別為68.65%和31.35%,上海大眾為50︰50,一汽-大眾為60︰40,神龍汽車為70︰30,廣州標緻為66︰34。在中外合資車企談判過程中出台的中國第一部外資法——1979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對外方的投資只設定了下限,即不低於25%。

作為一項強制執行的政策,合資車企股比50︰50的規定,最早可溯源到1994年頒佈實施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它規定:生產汽車、摩托車整車和發動機產品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的中方所佔股份比例不得低於50%。

2004年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以及2009年修訂後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又與時俱進調整為:汽車整車、專用汽車、農用運輸車和摩托車中外合資生產企業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於50%。股票上市的汽車整車、專用汽車、農用運輸車和摩托車股份公司對外出售法人股份時,中方法人之一必須相對控股且大於外資法人股之和。

1995年首次頒佈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轎車、摩托車、輕型車、汽車、摩托車發動機都被納入「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要求「由國有資產佔控股或主導地位」。在1997年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調整為汽車及摩托車整車、發動機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要求「中方控股或佔主導地位」。在隨後的2002、2004、2007修訂版中,汽車、摩托車整車製造納入了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同時要求外資比例不超過50%。

這兩個政策,決定了此後所有合資車企的股比結構,基本框定了合資車企中董事會成員人數、決策機制,以及利潤分配。

(黃金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48

那些悄然出現的微信騙局:加入詭異群不發紅包退不掉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0015.html

那些悄然出現的微信騙局:加入詭異群不發紅包退不掉

一財網 凝雨 2015-07-02 14:44:00

據知情人士,退不掉的群,本質原因是ios系統有一個阿拉伯文閃退的bug所造成,也就是說,當一個用蘋果手機的人,把微信昵稱改成阿拉伯文,再建群,就能建成一個別人退不掉的群。群成員只有通過群主的同意,才能順利退群,而建群的不法分子此時便可以拉人進來“圈地收錢”啦。

有一種微信群你退都退不了了,必須默默出錢才能退群。這是微信上最近出現一種新的騙局。這種騙局源於一個多月前網絡上出現了的一個新iOS消息應用Bug:通過iMessage或短信發出Unicode特定字符串就可以讓iPhone崩潰,並讓信息應用無法打開。之後這一Bug還延伸到了第三方即時聊天應用程序,如Snapchat,Twitter和Whatsapp,當然也包括我們的微信。隨後有的人則從中看到了商機,開始聞風而動利用此Bug進行敲詐。

誤入微信群 不發紅包退不掉

網友陳女士微信被拉進了一個名叫“金融群”的群聊。據陳女士稱,她是銀行退休的,朋友圈里都是金融界人士。一個陌生人來加微信,驗證請求里寫了一句‘我是金融圈的’,於是也沒多想就通過了。加入第二天早上,未讀信息打幾百條,群成員已有200多人。經陳女士細看,群里說話的,主要是群主一人,而發的內容,居然都是逼成員交錢!這個群主ID、名字顯示的是一串阿拉伯字符,性別顯示為女性,所在地區填的是美國伯明翰。

陳女士準備退群,但只要她一點右上角圖標,微信馬上閃退——這竟然是一個不經群主同意就退不出的群!連續看到有群成員給紅包,群主問每個要的數目不一樣,一聲不吭直接願意給錢的,他就要5.9元,你要是罵他,他就加價,收你八塊九塊。”一些成員不堪其擾交了紅包退出了,又有些新成員被拉進來。

這種“退不掉的群”是怎麽組建的?據知情人士,退不掉的群,本質原因是ios系統有一個阿拉伯文閃退的bug所造成,也就是說,當一個用蘋果手機的人,把微信昵稱改成阿拉伯文,再建群,就能建成一個別人退不掉的群。群成員只有通過群主的同意,才能順利退群,而建群的不法分子此時便可以拉人進來“圈地收錢”啦。

騰訊微信團隊隨後作出了回應,稱這並非微信的錯,其實是蘋果iOS系統的一個Bug,如果群昵稱內含有特殊字符,退出的時候就會導致程序閃退。騰訊表示,蘋果剛剛發布的iOS 8.4系統已經修複了這個Bug,用戶升級即可避免此問題。如果用戶的設備較老無法升級到iOS 8.4,可以在Android設備上登陸微信並退群 ,因為Android系統不存在此Bug。

iOS系統曾經多次遭遇特殊字符考驗,比如就在前不久,一串包含英文、阿拉伯文和中文字符的短信或iMessage消息就能讓iPhone直接崩潰、重啟,和上述問題類似,也需要升級到iOS 8.4才能避免。

那麽,如果不小心被加進了這樣的群,應該怎麽辦?

1、升級iOS 8.4版本。

2、用安卓系統手機或Mac版客戶端登錄微信退出群聊。

3、舉報將你拉入惡意微信群的個人帳號。

然而,據小編了解,微信詐騙並非僅此一例。在近年掀起的全民搶紅包的熱潮中,也不乏一些微信詐騙。

小心紅包隨時變AA付款:輸密碼要當心

一條印有“AA”字樣紅底方框的LOGO,以及少許“送錢”、“68元”、“88元”等文字的微信,很容易被看成真紅包。騙子正是利用了大家逢紅包必搶、秒搶的心態,當假紅包傳過來後,正熱火朝天搶紅包的微信朋友眼疾手快便戳進去了。

據了解,在這個騙局中,騙子利用文字遊戲對“AA收款”功能進行了偽裝。他們在收款留言處填寫了“送錢”的字樣後,廣泛向群聊中發送。紅色的“AA收款”標誌和偽裝成送錢理由的收款留言,乍一看和紅包信息頗有幾分相似。

此外,“AA收款”付款前,微信會彈出確認按鈕,並以“AA+付款金額+給+用戶名”的格式將付款信息提示用戶,騙子會將昵稱改為類似“您,新年紅包點擊領取”的字樣,這樣在彈出確認信息時,支付按鈕就會顯示成類似“AA8.88元給您,新年紅包點擊領取”的樣子,極具迷惑性。

在這得提醒一句:收任何紅包都不需要輸入密碼,凡是需要輸密碼的“紅包”都是騙局

兌現紅包先輸銀行卡號:綁定銀行卡看清流程

“恭喜你中了802元紅包,請點擊下一步,輸入賬號信息。”從大年三十開始,蘇女士和家人就一直沈浸在搶紅包大戰中,玩得不亦樂乎。所以,當她在微信圈中看到了這條數目不小的紅包後,便不假思索地點擊了。但一分鐘後,蘇女士等來的不是紅包的確認消息,而是銀行卡被轉賬3000多元的短信通知。蘇女士這才發現自己被騙,立刻查詢銀行卡消費記錄,但為時已晚。

小編提醒:微信的紅包都是在玩家獲取微信紅包後自動存入微信“零錢”渠道,再由零錢進入銀行卡。綁定銀行卡的流程,並非在紅包活動頁面填寫銀行卡信息,而是進入微信“我”—“錢包”中綁定。大家可以憑借這一方式,辨別紅包陷阱。

此外,為了應對搶紅包這種“手快有,手慢無”的活動,許多人都會選擇使用插件來幫助自己提高效率,但這類插件背後,大多存有不小的安全隱患。專家表示,黑客利用人們搶紅包占便宜的心理,可在紅包插件中捆綁惡意軟件、木馬病毒,部分紅包點擊後會跳轉至釣魚網站。網民如果不慎點擊打開了上述鏈接,可能導致更加惡劣的後果,諸如個人隱私泄露甚至是財產損失等危害。為了自身的安全,最好不要使用搶紅包插件。

 

綜合揚子晚報、新浪網、人民網、雷鋒網、荊楚網等報道

編輯:丁明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03

這樣記東西 想忘都忘不掉 聽完課來個小測驗、交錯學習不同主題

2016-01-04  TWM

再怎麼練習卻記不起來、認真學習卻成效不彰嗎?

原因可能出在你用了錯誤的學習方法。

不妨練習提取記憶、交錯學習等方式,讓記憶不再是難事。

有些永恆不變的學習特性,或許各位都能認同:首先,學習需要記憶才有用,因為日後有需要,我們才能記得學得的知識。

其次,我們必須終身學習和記憶。如果沒有掌握一些語言技巧、數學、科學等,就無法完成中學學業;在職場要出人頭地,需要掌握工作技巧以便應付難纏的同事; 退休後要能學習新興趣;年邁時,趁還能適應,搬入比較簡便的住宅環境。所以,如果你擅長學習,在人生中就占有優勢。

第三,學習是一種後天養成的技能,而且最有效的方法,往往是違反直覺的。

努力的學習才能更深入且更持久。輕鬆的學習就像在沙上寫字,今天存在,隔天就不見了。我們不太會判斷何時學習得好,何時學習得不好。當學習的進展變得更加 艱難和緩慢,而且感覺成效不彰時,我們很容易受到感覺上較有成效的方法所吸引,卻沒有意識到,用這些方法學到的東西往往只是暫時的。

一項技能或新知識的重複閱讀和集中練習,是各領域學習者比較喜歡的學習方法,卻也是效果最差的。

所謂集中練習,指的是專心、連續重複某件想烙印在記憶中的事情,即傳統智慧的「練習、練習、練習」,為了考試死記硬背就是一例。重複閱讀和集中練習,提高了熟悉程度,這種熟悉程度被視為精熟的象徵,但對於真正的精熟或持久性,多半是浪費時間。

祕訣一:喚起練習

利用學習卡,強化記憶提取練習,意即喚起記憶中的事實、概念或事件,是比重複閱讀複習更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卡便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在閱讀課文或是聽完一堂課之後,進行單一且簡單的小測試,所獲得的學習和記憶效果,勝過於重複閱讀課文或複習課堂筆記。

祕訣二:交錯學習

能區隔問題,學得更快雖然大腦並不是靠鍛鍊就會變得更強壯的肌肉,但當我們提取了記憶並熟練學習時,構成學習系統的神經路徑確實變得更強大。定期練習會遏阻遺忘,並強化提取記憶路徑,而且對於牢記想要獲得的知識,更是不可或缺。

將一項作業間隔開來練習,間隔期間會變得有點生疏;又或者交錯學習兩個以上的不同主題,想要喚起記憶會比較困難,並感覺效果較差。但這些努力可以創造出更持久的學習,且學到的東西,日後能夠應用在更多方面。

在他人傳授解決辦法之前,先試著自行解決問題,才能獲得更好的學習,就算在過程中出錯也沒關係。

如果你擅長區隔問題類型,那麼當你遇到不熟悉的狀況時,會更容易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舉例來說,交錯練習計算不同種類幾何體的體積,將來考試出現何種幾何體,你都有能力選擇正確的解答。

許多人相信,智能是與生俱來的。但每次學習新的事物,你都在改變大腦─你的經驗殘餘被儲存在大腦裡。我們的生命始於遺傳基因,但學習和心智模式的發展賦予我們能力也是事實,心智發展讓我們能夠推理、解決問題和創造。

換句話說,決定智能的因素,是受自己控制的。理解這點,能讓你把失敗視為努力的象徵,和有用資訊的來源。

你需要理解:當學習困難時,你在做著重要的工作;你需要理解:就像學習任何動作電玩或新的自行車越野賽特技一樣,如果你想要超越目前的表現水準,成為真正的專家,努力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摘自第一章.孫蓉萍整理)“為了考試,我們可能練習、練習、再練習,但那只是精熟的象黴;事實上,這是浪費時間。”撰文 / 彼得•布朗、亨利•羅迪格三世、馬克•麥克丹尼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