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年輕有為 大股東40歲膺俄首富

2008-09-29  AppleDaily

提起俄羅斯首富,相信大部份人會估計是英超勁旅車路士班主阿巴莫域治,不過今年《福布斯》雜誌發表的富豪榜,卻被年僅40歲俄鋁老闆德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超越,成為新一代俄國寡頭首富。

德里帕斯卡07年排名40位,財富133億美元,今年一舉躍升至成為全球第九富豪,總資產達280億美元(約2184億港元),極速上位,背後與政治難脫關係。

這位鋁業大亨26歲已成當地最大鋁業公司主管人員,及後更大量買入公司股份,90年代初被當時的俄羅斯副總理索斯科維茨看中,任命為西伯利亞鋁業公司總裁,從此平步青雲。及後公司通過一系列收購重組,成為現時的俄鋁。

2001年德里帕斯卡娶了前總統葉利欽的總統辦公廳主任的女兒,而該主任是葉利欽的女婿。德里帕斯卡與現時總理普京關係親密,普京每年都前往西伯利亞滑雪,且例必到德里帕斯卡的私人滑雪山莊。

德里帕斯卡的控股公司基元集團(Basic Element),現持俄鋁56.76%。據悉,基元旗下六到七家子公司都有意到香港上市,其中鉬業公司SMR將打頭陣,力爭年底登陸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8

為何不要太年輕時買樓 王雅媛


2009-06-05  上海證券報




  香港的大學,現在每年有越來越多的內地生畢業。畢業後留港工作,就需要租房子。租一套普通兩室一廳60平方的房子,大概要8000元左右。現在買房的按揭利率很低,房產中介紛紛打出“買便宜過租”的廣告。

  很多人知道筆者畢業後租房子,就會問,為什麼不買呢?因為只要付了三成首期,之後每個月的供款,可能跟租房子的價錢差不多。很多朋友都是這樣的想法,因此身邊有一些畢了業兩三年的朋友,打工累積了一點資本後,都蠢蠢欲動想要開始供樓。

   我就不太認同這樣的理財計劃。太年輕的時候買樓,供款期拖得長,付出的利息其實是相當驚人的。退一步講,就算每月供款跟租樓差不多,你也需要解決首期的 問題。對年輕人來說,這個原始資本的積累很難。大學剛畢業,辛辛苦苦都難儲到10萬,而有了10萬之後,50萬、100萬,就不會像當初那麼難。如果你有 了剛好付首期的資本就去買樓,便又要從零開始積累。

  原始資本的積累又很重要,越早計劃你的財富管理,成功的機會也就越高。股神巴菲特本 身是股票經紀出身,很早就把賺來的錢用來投資。另外,年輕人是可以接受更高風險的投資。太早買樓,可能會抹殺了這段搏殺時期。過了10年20年,終於供完 了一層樓,但是那時候家庭開支已經不少了。再加上人到中年,便會慢慢開始考慮退休生活的財務問題。投資上,接受風險的程度會慢慢轉趨保守。理財不善,到了 40多歲供完樓的時候,才發現手里只有一套房子,什麼都沒有。

  但是如何去投資呢?在香港,曾幾何時你只要累積一大筆現金,放在銀行做高 息定期存款便可。但是時移世逆,經過金融海嘯雷曼迷債事件後,這種把高風險包裝成低風險、看不懂的金融產品還是少碰為妙。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月供股票可 能會是一個最通用最簡單的理財方法。更積極的做法是當遇上大跌市時,把月供的金額提高,希望可以趁低價買入更多的貨。而大市急升的時間,則把月供的金額下 調。但是從歷史走勢來看,A股市場卻並不是一個可以做長線投資的地方。在港股市場中,可以選擇一些優質國企或者指數基金來供,相信回報可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04

年輕人不要為面子買樓 拉利Larry 的投資日記


http://stock-challenge.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1058.html


身邊不少師兄、師姐早已畢業,他們一般已有穩定的工作,願望就是盡快買樓。尤其是男仔,好多師兄都覺得如果自己買到間樓,可以顯示為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讓女朋友或者他們家人均顯得有「Face」,求婚都會變相容易一點。況且,倘若計畫結婚的話,遲早都會想有自己的安樂窩,所以點都會想買左樓先。


但是,如果想有自己的安樂窩,並不代表一定要買樓做業主,租樓也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我一直認為,買樓絕對是一般人最好的投資方法之一,但是買樓跟買股票 一樣,除左受本身投資項目的質素影響外,時機也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如果你碰巧在高位買樓,跟在股市高位摸頂買股毫無分別,好彩的話都起碼等3、5年先 回到買入價,不好彩的話可能等足10年都見不到「家鄉」。我依稀記得97年時,嘉湖山莊賣到5千多元一呎,到了今天2010年,樓價距離當時高位依然有5 成,當日於高位買樓的投資者真的欲哭無淚。因此,年輕人絕對不應該單憑「Face」、結婚等考慮而盲目不理市場環境去買樓。

不過,如果一般長輩如果聽到你選擇租樓而不買樓,他們通常第一個反應都是:「吓? 傻仔,租樓係等於幫人供樓,梗係買樓好過供樓啦!」實際上,他們這樣說也不無道理,倘若如果你選擇長租一世,租樓的確不化算,因為你30年不選擇買樓,你 所付出的租金應該差不多等同一間樓。但是,如果你只是選擇短租3年左右,租樓又可能有「著數」,因為如果樓市跟股市一樣,都存在着周期性,假如現時價格太 高,不妨等多一等,將買樓的時間放長一點,耐心等待調整才買。

總的來說,我並不是阻止各位年輕朋友上車置業,我只是希望提出買樓也是一種投資,耐心是投資市場裡最重要的東西,千萬不要盲目地入市。不過,如果你真是堅 決要先買樓、後結婚,不妨先選擇買入一些較為平價的二手樓,因為現時差不多全部新樓均「豪宅化」,元朗新盤都要賣到成7、8千元一呎,千萬不要因為一個 「新」字而買貴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44

稱霸七大賽 最年輕大滿貫棋士的勝負哲學 張栩:勝利是從 10%開始累積

2010-6-7  今周刊





台灣旅日棋士張栩才剛過30歲, 就已經拿下七大棋賽大滿貫,但是他風光稱王的背後,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在成敗論英雄的世界,他始終相信自己,懷抱著熱情迎戰。

撰 文‧孫蓉萍

北縣三峽復興路上有一間兒童綜合才藝教室,名字叫「遊戲間」,顧名思義,應該就是讓小朋友邊玩邊學的地方。

邊玩邊 學真能搞出什麼名堂?這當然和每個孩子的資質個性及後天努力有關。但最起碼,經營這「遊戲間」的老闆張遠錫,已經有了一個最經典的成功案例:他的兒子,是 台灣知名的旅日棋士張栩。

屢創紀錄的不凡年輕棋士

就算不懂圍棋,但只要聽到張栩旅日生涯所拿下的頭銜與紀錄, 應該還是可以感覺到這位年輕棋士的不凡。

張栩是史上第二位拿下七大棋賽(棋聖、名人、本因坊、十段、天元、王座、碁聖)大滿貫的棋手,而且 未滿三十歲就達成(二十九歲十個月),比第一人趙治勳還年輕。除此之外,在累積七大棋賽大滿貫的過程中,張栩還創下了史上最快(十五年八個月)、最高勝率 (七三%)等紀錄。過去三年,張栩在日本獎金榜中都是名列第一。

五月中,張栩獲得徵召,將出戰今年十月舉行、首度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廣州亞 運圍棋賽,想當然耳,張栩已被列為國家隊的奪金保證之一。對於這樣的壓力,張栩日前來台面對媒體時只是淡淡的說:「難度不低,必須做好準備,會全力以赴爭 取勝利。」這番回應聽來像是一種「制式標準答案」,但若對張栩有些了解,就會知道他的回答不是隨便說說;在圍棋的世界,張栩是用「賭上自己人生」的嚴肅態 度在耕耘著。

「變強,是因為我不喜歡輸。」說到圍棋人生,張栩的第一句回答很簡單,像是棋盤上的第一著棋,看似隨興,但接著才發現,他這第 一著棋果然是個聰明布局,「而不喜歡輸,又可以分成三個層次:比賽時全力以赴、比賽之外必須做好努力和準備,然後,在心態上,是要賭上自己的人生。」張栩 的回答邏輯有致,宛若行棋。

牌戲訓練出毅力、記憶力、專注力賭上人生,張栩走入勝負決定一切的圍棋世界,不過對小時候的他來說,圍棋和撲克 牌一樣,不過是一種遊戲。

有些父母不准小孩碰撲克牌,張栩父親張遠錫,則是和小孩一起玩牌;張栩四歲就在玩比記憶翻牌湊對的遊戲時,很快記 住十五張撲克牌。和家人一起玩撿紅點、接龍等牌戲時,張栩求勝的意志力很強,從這些地方已經可以看出他具備圍棋尤其需要的記憶力、專注力,和不認輸的毅 力。

六歲半,張栩首次接觸圍棋,一年後達到業餘初段,「天才」的壓力開始加在這名孩子身上。頂住壓力,就在剛滿十歲的年紀,張栩赴日追隨國 手林海峰,從此也有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遠離父母親和姊姊,張栩獨自一人住在日本,剛去時年紀小、語言又不通,再怎麼熱愛圍棋,還是忍不住 想家。而偷偷哭著想兒子的張媽媽也一度不捨地對他說:「要回來、要放棄也沒關係。」但賭上人生的張栩,終究決定要繼續努力走下去。

既然不服 輸的程度到了要「賭上這一輩子」,事前準備絕對少不了。張遠錫透露,張栩從來不認為實力的進步只能來自於「找到好對手」,「他覺得,必須腦子裡先有新的想 法,再從與對手的實戰當中琢磨印證,才能真正進步。」所以,張栩不只練習下棋,也會花相當的時間鑽研圍棋書。

「他從小就這樣做,做得心甘情 願。為了訓練計算力,從青少年開始,他就會利用走路、乘車、搭飛機的時間,不斷地構思測試題,總之,就是全力以赴。」張遠錫說。

一心求勝 輸了先檢討失敗原因即使到現在,張栩已經攀上棋界頂峰,但理論與實戰兼修的習慣仍然沒有改變。張栩常常到各地去比賽,就算已經疲累不堪,他回到家還是會打 開常上的幾個專業網站,看看業界有沒有什麼新聞,同時看看有沒有新的棋譜或解說,或者同好網友發表的測驗題。即使多數題目對張栩來說是易如反掌,但他還是 不放過任何一個思考機會。

透過網路,張栩也會和陌生的棋友對弈來練習。有一次張栩和一位棋友殺得難分難解,戰局火熱之際,張栩愈發感到對手 的棋路竟有幾分熟悉,「高手行棋是有風格的,當時,我猜想對手很可能是我的老丈人。」趕緊默默退出,免得傷了和氣。

說到他的丈人,是日本圍 棋界大名鼎鼎的小林光一(九段),妻子小林泉美也是女流本因坊,一家都是圍棋高手。

不喜歡輸,但若輸了,張栩也不會陷入負面情緒,「這時候 我會趕緊回家,趁記憶還在拿出棋盤,重新走一回剛剛的棋局,反覆思考,當天就檢討失敗的原因,避免以後再犯。」不惜在自己的傷口上撒鹽巴,可以看出張栩的 嚴以律己和求勝的決心。

就像從張栩小時候玩牌看到的專注力,他認為「真的想贏的人,會冷靜到忘了想贏這件事」,也就是完全忘記勝負之外的所 有欲望,只是專心下棋。

和任何一種比賽一樣,下圍棋最後當然為了當贏家;但贏的哲學人人不同,張栩今年二月底的著作《勝利從一○%開始累 積》(朝日新聞出版),替他的勝負哲學、也可以說是為他的個性,做了最好的註解。

從一○%開始累積,表示不論勝算再大,在比賽開始前最多只 能告訴自己「只有一成的把握會贏」。張栩解釋,行棋過程隨時可能發生無法控制的致命失誤,為避免這種情形發生,必須採取「會轉換成正面的負面思考」,提醒 自己贏棋沒那麼容易。

但換一個角度,不論勝算再小、別人再怎麼不看好自己,也不要絕望,因為對手隨時可能發生失誤;掌握對手一次小失誤,從 二%、三%的勝算開始一點一點提高贏的機率,就有逆轉機會。從這裡可以看出,謹慎卻不悲觀,是張栩的一大特色。

罹病、生女、失敗 五味雜陳的一年張栩今年拿下大滿貫,但就在事隔不久之前的○九年,對張栩來說,卻是相當微妙的一年。這一年四月,他拿下十段頭銜,成為日本圍棋界首見的五 冠王。張栩指出:「或許因為多年來的夢想實現了,突然鬆了一口氣,之前累積的疲勞一下子全都爆發出來,因此得了帶狀疱疹。」張栩長疱疹的部位發自手掌和腳 底,確定病因所花的時間比一般人久,未能及早治療,使得復元的時間也延長。然而因為一些比賽無法延後,因此休息一個多月後,張栩就忍著病痛,繼續南征北 討。

但下半年張栩卻在十月敗給挑戰者井山裕太,失去名人頭銜;十一月次女誕生;十二月再敗,失去天元頭銜,只剩下三冠王。這一年,讓他五味 雜陳。

或許就是經過這樣的波折,張栩對於勝負的看法也更成熟。張遠錫說:「很意外的,這個從小就不想輸的孩子,變得比較輸得起。有時候雖然 贏棋,他卻很沒勁地跟我說,棋的內容不是很好。有時候輸棋,他反而很興奮地說:這場棋很有收穫。」已拿下七冠王,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張栩的答案很簡單, 就是「下好每一場棋」。除了亞運圍棋賽之外,七大賽當中的碁聖、王座,也都要在今年接受挑戰。高手的宿命大概就是這樣,拿到頭銜之後,就要不斷迎擊挑戰者 以保衛自己的王位。

不過,學會「輸得起」、懂得享受過程甚於結果的張栩,或許會開始用更悠然的心態面對棋手宿命。雖說棋如人生、人生如棋, 但已站上棋界頂峰的他,對於人生,大概將慢慢走出「賭上一輩子」的嚴肅命題,逐漸品味新的滋味,看見新的風景。

張 栩 Profile

出 生:1980年

現職:職業棋士(九段),隸屬日本棋院成績:1990年 赴日,拜於林海峰門下1994年 入段、二段2001年 七段,挑戰本因坊,不敵王銘琬2003年 八段、九段,首次獲本因坊、王座頭銜2004年 首次獲名人頭銜2006年 首次獲碁聖頭銜2008年 首次獲天元頭銜2009年 首次獲十段頭銜2010年 首次獲棋聖頭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52

2億中國年輕人 都看這2人

2010-10-11 TCW




韓寒──特立獨行的自由人──面對外界批評與壓力,他說:「除了我喜歡的姑娘和家人,視一切為無物就可以了。」

如果,你只有5分鐘,要認識中國最重要的兩位八○後年輕人。你,一定要認識他們︰

韓 寒,《時代》雜誌(TIME)票選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一百大人物,與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與比爾.蓋茲(Bill Gates)齊名。他的一篇文章,有百萬人追捧,有4億人口隨時注意他的動態。他的博客(部落格)至今已有4.2億人次造訪,人民大學教授張鳴直評:全中 國的教授影響力,都不及韓寒。

郭敬明,全中國最能掌握年輕人口味,最會賺錢的作家,今年他第7次進入《富比世》(Forbes)中國百大名人榜。他27歲,身價超過人民幣10億元,年收入超過人民幣1,700萬元。

兩人都是作家出身,但極端矛盾。韓寒更接近公共知識份子,針砭時事、關心大我。

郭敬明有著精明商人的天分,積極經營自我,是中國最有錢的作家。有著迥然不同價值觀的他們,互不相讓。韓寒批評後者:「輸出很賤的價值觀,」後者只冷回應,「我是個有修養的人。」

弔詭的是,兩個看來南轅北轍的年輕人,卻同是中國年輕人的偶像。到底兩人背後,藏著什麼共同的密碼?

2010年,《商業周刊》在上海獨家專訪到這兩位風雲人物,企圖揭密。

「韓寒跟郭敬明,他們代表的就是新一代的中國人,韓寒代表的是自由與真我,郭敬明代表的是放大自我的新成功。」韓寒的出版夥伴,萬榕書業總經理路金波說。

「就像是中國傳統的陰陽蛇(編按:既相容又包藏對立的概念)概念一樣,」中國年輕人研究機構「青年志」創辦人張安定形容。韓寒滿足了當下中國年輕人內在的渴望,而郭敬明,不靠關係,只靠努力得以在大上海成功的勵志故事,是大家的夢想。

韓寒,真的是看來很自由自在。

遇見韓寒時,他才剛完成將近1個月的巡迴賽車,從蒙古到日本、北京,然後是上海,之後還會到浙江,韓寒已經是中國職業賽車車手,並且是1,600cc汽車場地賽中國冠軍。今年,他也剛成為媒體人,創辦《獨唱團》雜誌,接下來,他還計畫拍電影。

從玩賽車到辦雜誌 喜歡的事,花再多錢都行 全球關注韓寒,似乎並未形成他的壓力。說起賽車,他說好像談戀愛︰「你問我什麼時候我不去比賽,那就是我不能贏得比賽的時候,當我不能贏了,我自然就離開了。這和泡妞一樣,兩情相悅時,何必想分開。」

他 的從容做自己,讓他即使被政府關注,依然坦白。「我真的願望政府可以忘記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榮耀,在開會的時候少說一點排比句(華而不實的詞藻), 多分一杯羹給大家,讓他們有點尊嚴。你要是把這樣好的人民給餓死了、病死了、窮死了、逼死了、毒死了、吃死了,你去哪裡找比他們更老實的人民呢?」

即便談到嚴肅的話題,韓寒的嘴角嘗試漾著笑意,有時候甚至顯得玩世不恭。「你怎麼能這麼自在?」我們問。他說:「除了我喜歡的姑娘和家人,視一切為無物就可以了。」

「他 無欲則剛,」路金波說,「你看他,也不是一定要很多錢,想到哪兒就哪兒,」比起郭敬明一年至少人民幣上千萬元的收入,韓寒一年收入約人民幣300、400 萬元,但他早期花在賽車上,現在又花在剛創辦的新雜誌《獨唱團》上,韓寒號稱要做中國稿費最高的文學雜誌,所給的稿費是行業標準的10倍到40倍不等。理 由是,他要抬高中國文化市場的價碼。

特立獨行的背後,是韓寒自我意識的提早覺醒。

從休學生到暢銷作家 首本小說爆紅,賣200萬本

「爸爸,你放心,我會做出點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別人看不起我,我自己要看得起自己。」這是韓寒的父親韓仁均回憶2000年4月,韓寒從上海松江二中休學時所說的話。

「7門功課紅燈(不及格),照亮我的前程。」韓寒說。喜好文學的韓寒,在高一的時候,因為對於數學、理化的興趣極低,成績低落,所以被學校要求自己休學,否則就要被退學。

在休學的那一天,學校老師問韓寒未來怎樣過活?「靠寫作,」韓寒回答。大家不以為然的笑,當年他靠投稿得到的稿酬,總計也不過是人民幣50、60元。但大家沒料到,休學之後的韓寒,很快的以一本記錄他中學生活的小說《三重門》一炮而紅,至今銷售紀錄已達200萬本。

《三重門》與韓寒對當時社會帶來的震撼,就如同當年台灣作家吳祥輝《拒絕聯考的小子》一般,讓社會熱烈辯論,到底中國的教育需要偏才還是全才,不過當「大人」在那兒激辯時,韓寒把他從《三重門》拿到的第一筆版稅,拿去買了車,跑去賽車了!

輿論的風風雨雨,似乎都與他無關。

2006年,韓寒開始寫博客,理由之一是,「更爽更直接,」因為可以即時讓人看到他的觀點。

「06年是重要的分水嶺,如果不是因為寫博客,他頂多就是有天分的少年寫作者、比較暢銷的作家,我認為他會衰落的。」路金波說。

然而,當曾經直言「文壇是個屁,別跟我裝逼(假裝賣弄),」的韓寒,在不安與躁動的失速中國,碰上中國人最不敢言的公共議題時,火花,就此燃起。

從寫書到寫博客 批時事諷政府,無畏批評 一篇評論幼稚園殺童事件的博文,韓寒以「孩子們,你們掃了爺爺的興」為標,諷刺中國政府為了世博的面子,去隱瞞這些無辜孩童的悲劇。

這篇博文在1小時內吸引1萬8千人瀏覽,但立刻被查封,之後韓寒的博客上,改放上8個字:「爺爺們,你們請盡興」。

曾 經有人批評他夠聰明,讓他能用諷刺手法針砭時事,不直接跟中國當局開戰,避掉最危險的事。我們問他︰「有人說你寫作起來的尺度拿捏得好,『太有度了(尺度 合宜)』,難道,你每次都會自己來個文字檢查?」他的回答是︰「你覺得我拿捏得好,是因為那些拿捏得不好的都被刪了,」他也不認為自己的影響力夠了,「無 論我以什麼代價,在其他方面得到多大的成就,沒有真正文化的開放,那些所謂的成就都大打折扣。」

但若他不是一直堅持做自己,也不會走到今日局面。

面 對一天5千條的批評,韓寒從不迴避,他會親自挑選,看誰批評最有趣、精彩,放在博客讓人閱覽;他出版一本要價人民幣988元的精裝本小說《一九八八》,被 人批評「韓寒終於很商業化了。」結果他在書後附贈的黃金,市值人民幣3,000元,他用賠本的方式,去反諷社會對「書中自有黃金屋」的不以為然。他有錢每 年換一台車,但自己仍跟爺爺奶奶,住在上海郊區的農舍裡。

我們問他︰「可不可以告訴台灣讀者,韓寒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人家怎樣形容你的時候,你最爽,怎樣形容的時候,最不爽?」

韓寒的回答很妙︰「人家不需要形容我的時候,我很爽,人家還要形容我的時候,我最不爽。」

這個不想被代表,也不喜歡代表任何人的男孩,就這樣成為中國不安八○後「自在走自己的路」夢想的最好代表人物。

另一個在中國八○後紀錄史上,一定會被留下一筆的,就是郭敬明。

郭敬明──放大自己價值的多面人──作家這行迷人,是容易在歷史長河上,留下自己的名,這是吸引我的地方。但做商業能賺錢,生活過得好,兩者不衝突。

他,27歲,來自四川自貢,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中國作家首富,不到20歲,他所寫的《幻城》累積銷量超過156萬本,就是當年冠軍。

7度名列《富比世》 身價高達人民幣10億元 今年,他第7次進入《富比世》中國百大名人榜。他同時也是暢銷作家、出版公司董事長、娛樂圈人跟媒體人。

「您好,我是郭敬明。」

穿著白襯衫與黑色長褲的郭敬明,微笑跟我握手。我看著身高大概比我少10公分(筆者165公分)的他,發了一下愣。有著中性陰柔氣質的他,比我想像的還瘦弱。我開始懂得路金波所說:「他很瘦小,但卻有很大的力量,這個反差,有勵志的作用。」

郭敬明,以一個作家之姿出道。到底做了什麼?讓他能成為身價高達人民幣10億元,最有錢的中國八○後?

「我是時代的寵兒。」他回答。八○後出道的作家何其多,但上天單獨眷顧他的背後,是他不斷抓到時機、放大自我價值的故事。

母親是銀行行員,父親是國有企業的機械技師,郭敬明在小康無虞的家裡長大,高中時期,他連續兩屆拿到中國最知名的新概念作文大賽冠軍。隨著他考上上海大學影視藝術系,進入上海,並出版第一本書後。他的人生開始有了第一個轉變。

當郭敬明出第一本書時,他就發現中國的作家是很單打獨鬥的,「你必須是個作者、是個經紀人,自己去談版稅,還要想辦法去推廣你的書。」一方面,他也看到了市場定位、印刷發行、營銷等環節的運作是如何形成,而中間的系統是多麼混亂。

當其他大學生還在忙著交女朋友跟玩社團時,20歲不到的郭敬明,卻想著:「我想改變這種模式,」「當你看到一個空白,你就看到機會跟機遇。」

21 歲,郭敬明成立「島」工作室,開始了他的試驗。他一手包辦自己跟新人出書的策畫、市場定位、設計與後續宣傳,打破了過去出版界各自行事的規矩。白天他經營 公司、參加新書簽名會、為電影《無極》改寫影視小說、主持電視節目、參加時尚派對打開知名度。晚上他則埋頭寫稿,一天只睡5個小時。

24歲變身經紀人 捧紅新作家,年產值逾億 這段期間,他成為中國最暢銷作家。一本《幻城》、一本《夢裡花落知多少》銷量都超過百萬本,而其他百萬銷量的文學小說作者屈指可數,郭敬明光靠版稅,估計年收入就逼近人民幣千萬元。

但郭敬明卻緊接著在他24歲時,宣布與長江文藝出版社合資成立柯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出版刊物《最小說》,不到5年的時間,郭敬明從一個作者,變成經紀人,然後是商人,現在又是媒體人。

「讓自己專心成為一個成功的作家,不好嗎?」我問。

「作家是精神的追求,那不是事業,產品無法一直被複製。但做一個公司,你的產品可以無限制的生產。」「我希望我的人生是很立體、很飽滿的。我不希望大家想起我,只是一個作家,這是人生價值的體現。」郭敬明回答。

他真的很用力的在發揮自己的價值。

他善用自己的品牌力量,「剛開始我用郭敬明的價值賦予《最小說》,然後我在上面推新人,捧紅這些新人後,大家會說《最小說》擁有這麼多明星作家,這些明星作家又把價值反饋給《最小說》,之後雜誌又可以去捧其他人。」

現 在,《最小說》每個月的銷量至少超過50萬本,一年時間不到,就是其他文學期刊的10倍銷量,而這些被捧紅的青春作家,去年就創造超過人民幣1億元以上的 產值,前30名青春文學小說裡,有25本出自郭敬明的旗下。更多的「郭敬明」,不斷被複製出來。而郭敬明就是掌舵者,他管控著產品內容的品質:「不能曲高 和寡,但要比大眾口味再高一點點。」

不斷跨界的商人 「郭敬明」將成為時尚品牌

「他就是個商人胚子。」郭敬明的合作夥伴,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黎波說。

郭 敬明還不斷跨界學習,如他舉辦吸收作家新血的作文比賽《TN》,《TN》一輪比賽就會花2年的時間舉辦淘汰賽,「你就看到一個平凡人,變成萬眾矚目的巨 星,這過程有2年,你越關注,他最後具備的商業能量越大,這個冠軍寫的東西、做的什麼都好,都會變成商品,你都會主動去購買。」

郭敬明說,這是他看選秀節目《American Idol》(美國偶像)所學來的。

他 會想到把郭敬明這個品牌價值不斷延伸,與出版模式做垂直整合,是他花幾年時間研究「藍燈出版集團」(Random House)與迪士尼(Disney)的心得。他也鑽研了時尚品牌亞曼尼(Giorgio Armani)的成功模式,明年打算讓「郭敬明」成為「生活Style」的品牌,也就是說,他可能賣郭敬明品味的水、喜歡的床。

只是,把商人這個角色盡情扮演,與文人的價值中間不會有衝突嗎?

「你要承擔所有的輿論對你的不理解。」「但是,我享受這兩個身分,我很舒服。」「這都是我。」

年少成名,郭敬明這幾年想通了一些事情。既然認定自己的目標是要放大人生價值,他自有一套邏輯,去因應衝突。

外界批評他炫富,總是全身名牌。他說:「誰說作家就是要醜醜的?如果我是企業家,他們就不會這樣批評。」

外界質疑他的文字有抄襲爭議,他否認,不多做辯解。他說:「福兮禍所倚,這也是眼球經濟,如果善用公眾關注度,無論正面與負面,都可以成就郭敬明這個品牌。」

文人批評他書裡都是大眾口味的風花雪月。他說:「這批評很對啊!」「但,中國傳統作家經歷過戰亂跟很荒謬的文革時代,我們一出生,上海就是高樓大廈,你要我們寫戰爭,寫憂國憂民的東西,這是很假的,很可笑的!」

採訪中間回答的空檔,郭敬明不時看看身邊的鏡子,確認自己化過妝的臉完好。在這個三面都是鏡子、另一面是郭敬明專屬衣帽間的小會客室裡,鏡子裡會出現多個郭敬明的影子,就像郭敬明的多重身分一樣,不同角度都是他。

「我可以說你很自戀嗎?」我突兀的問了一句。

「對啊!」他不加思索的回答。

當中國上一代還習慣「共性」的團體生活,郭敬明這一代已經大膽的從群體隊伍中走出來,凸顯自己。傳統的規矩框架,隨時都可以被推翻。

郭敬明對我說,他很幸運,導致未來很難有第二個郭敬明出現。因為他出道時並沒有所謂的青春作家,能同時結合文學跟時尚,所以引起大家好奇。

但我看著這個自認是時代寵兒的男孩,我想,確實中國過去10年的劇烈變化,給了郭敬明迅速崛起、顛覆產業遊戲規則的機會;但這個男孩,也用了屬於八○後的特質:「勇敢跨界,敢冒險,追求自我,」回報了這個時代,讓它變得非常精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4

年輕人勿只想買樓應多想創業 林奇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9480

林奇:看著今天《明報》有關海通國際行政總裁林涌先生的專訪,林奇娓娓讀來,不無悲哀!回想林奇昔日曾撰拙文──《香港醒醒忌戀棧昇平 審時度勢宜開張聖聽》來勉勵港人宜努力自強。今天老調重彈的,竟是林涌先生的專訪。

事實上,香港什麼也不缺,就是股壇大鱷太多,超級無良垃圾黑洞莊家亦太多,滿含利益衝突的財演又太多,老千股更多,上市公司仆街無良管理層亦太多,加上既得利益者亦太多,是以從外人的眼光細看香港,香港的年輕新一代又有何危機意識去挽狂瀾於既倒呢?

還是繼續安於現狀?繼續把香港的交易時間維持現狀,繼續把香港的房地產價格不斷炒高,繼續短線投機狂炒IPO;沒有樓便以為沒有女友肯屈就,卻不知道若房地產價格不合理地偏高時是可以租樓,把風險轉移,讓業主去承受!

當香港低IQ時代的思維瀰漫不止並成為主流意識之時,我們的新一代,遑論能有有為者可為香港的未來籌謀?

年輕人,不要只是老想著要買樓,尤其是畢業沒多久!要多點「發夢」!人因有夢想而存在,沒有「夢想」,跟一尾咸魚又有何分別呢?林奇與林涌先生同時也想向香港的年輕新一代高聲疾呼!

只是,我們香港的八十後、九十後,能聽進耳畔並仔細思量的又有多少人呢?

那個沒有樓便以為沒有女友肯屈就的大學生,正正是代表香港步向衰敗、光輝至此的表表者!

沒有了百富勤(00090),香港土生土長的投行夢破。那寄望惠理(00806)吧!卻要知道現時的掌舵人是遠渡來港創業的馬來西亞人!連日本也有野村證券,台灣也有元大證券時,那香港自己呢?林奇讀來,更感悲哀!

年輕人,不妨仔細嘴嚼有識之士的真知灼見吧!

要麼能及時醒覺,要麼便繼續沉淪,步向衰亡!畢竟是喪鐘為誰而敲呢?喪鐘其實早已被我們所敲響了,只是很多人仍渾然不知不覺,昧於形勢者更大不乏人,繼續享受著泡沬所製造的極樂,而不知道禍正如影隨形,能不悲哀嗎?

年輕人只會夢想著買樓,這個夢想未免太小了。

香港一切的問題都在於房子,令年輕人沒有夢。

香港是個失去了夢想的地方。香港政府應該好好解決年輕人的住屋問題。大學畢業生解決了住的問題之後,才可以有夢想。

你看內地有李彥宏(百度創辦人),美國早年有楊致遠(雅虎創辦人),但香港卻少了一些人說﹕『我要去作些什麼東西。』」

若然香港繼續安於現狀,他日人民幣一旦自由兌換,上海便有條件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那時香港就什麼都沒有」。

在金融領域方面,香港除了自由開放,別的優勢其實不多。「我這樣說好像很殘酷,但真相總是難以承認。」

連日本也有野村,台灣有元大,我們(香港)自己的呢?

我來到香港,才知道我們作證券行的,要每天派人到維德廣場那裏(中央結算的辦公室)交支票,我就會問,怎會要如此的!」

香港證券市場的交易時間,是除了菲律賓、上海及深圳之外,全球交易時段最短的地區,林涌認為這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身分,並不配合。「說我們(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時,我也在偷偷地流汗。」

我也理解,很多金融機構也在中環,不放午飯,很多食肆受影響……那就因為這樣,我們坐著什麼都不去做,等著被國際淘汰掉吧!」

業界應該用廣闊的眼光去對待這件事,因為市場和交易做得更大,業界定可得益更多。

不是香港有什麼(優勢),而是上海沒有什麼。5年、10年後,一旦人民幣自由兌換,沒有了外匯管制,上海定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剩下的時間不多,人民幣自由兌換後,香港怎和上海比呢?

上海市場多元化,除了股票交易所,還有黃金、石油、商品交易所,但香港這些年來,都只得一個股票交易所。

香港要有危機感,要把握時間「變革」。「如果不改變,香港就要付出代價。」

莫非一家公司要去印尼,就一定要請印尼人嗎?有時香港人考慮問題時太現實了,眼光不夠長遠。

希望香港年輕一代,不要只是想著要買樓,要多點「發夢」。

「發夢」?您敢嗎?香港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74

年輕人管年輕人 打造麻吉團隊

2010-11-08 TCM




萬聖節前夕,台灣麥當勞在天母西路上的分店,南瓜、蝙蝠與鬼怪的裝飾出現在各個角落,一九八六年出生的廖喬偉站在炸薯條的工作站前,與他同齡的夥伴「肩並肩」一起工作。

廖喬偉是台大經濟系畢業生,目前是台灣麥當勞「快速晉升計畫」儲備幹部之一,就在幾個月前,他和同一店裡其他八位從基層第一線服務員中選出的「訓練員」一樣,負責帶領一個四到五人的小團隊,因為表現良好,通過培訓,已經取得實習副理的資格,目前是準店長人選。

「以前我在第一線工作時,主管是站在後方看著你做得對不對,講求的是嚴謹,就算被罵,我們會忍耐、自我調適,但是這一套對現在年輕人行不通,你在後方盯著 他看,他們不會忍耐,也不會自我調適,他會大聲說出來……,你一定要讓他認同你,才能夠領導。」麥當勞天母店經理、七○後的陳中河表示。

建立朋友般情誼,代替金錢誘因

就在前幾年,英文曾流行過以「麥當勞工作(McJobs)」形容那些低薪無前景的勞力底層工作(編按:二○○三年還曾被收錄在韋氏與牛津英文辭典,引發麥 當勞總部抗議)。的確,以秒計時的標準作業流程、高溫高熱的廚房後台、千奇百樣的顧客,速食餐廳的工作環境的確難以吸引年輕人。近年,麥當勞全球總部進行 全球品牌經驗改造計畫,力圖洗刷品牌污名,第一步,就是從與服務品質直接相關的員工價值改造方案開始。

三年前,麥當勞人資部門其實就已經發現,要激勵員工提供好的服務品質,年輕員工需要的激勵誘因與上一世代大不相同,尤其當被問道:「什麼是你喜歡在麥當勞 工作的原因?」時,年輕人回答有效的激勵誘因前三名並不是升遷或是金錢,而是三個以F開頭的英文關鍵字:「像家庭與朋友一般麻吉的情誼」(Family & Friends)、「彈性」(Flexibility)、以及「未來」(Future)。麥當勞發現,新世代的年輕人自我與企圖心強烈,渴望被尊重,對於 企業的期望,在於個人潛能能不能被發揮。

「這群孩子,在學校裡連髮禁都沒有,進入一個對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標準作業流程)有嚴格要求的環境是很挑戰的。」台灣麥當勞營運長劉厚倫指出。

從第一線服務員中,遴選領導人

台灣麥當勞今年上半年推出一整套為年輕人量身打造的激勵方案,其中最創新的是建立第一線的「麻吉團隊」,在第一線的服務員之中,遴選表現好的人擔任訓練員,由年輕人管年輕人,做同儕式管理。

台灣麥當勞有超過一萬名員工,是年齡在十六至三十歲間的年輕人,其中八○%是第一線的服務員,每一個分店經理人,都可以從中選出第一線的訓練員,成為麻吉團隊的領導人,由他們帶領同儕。

在新方法實施後,基層員工在第二季的離職率下降至二○%以下(餐飲業年均離職率通常是在三○%以上)。「前九十天是關鍵期,如果他們能夠待超過九十天,往往就能再待一到三年,」劉厚倫表示。

回到天母店,陳中河選擇第一線訓練員的方式,是讓下屬自告奮勇報名,再選出「有領導特質」的人。他觀察,年輕人即使只是被賦予訓練員的頭銜,改變卻很明顯,「他們開始會自己給自己壓力,一旦被授權,他們就很想把事情做好。」

即使只是做漢堡這種枯燥工作,擔任訓練員的小領導人也會力求帶領團隊表現,而且小組與小組間會互下「戰帖」,例如,誰做漢堡最厲害。像是一個雞腿堡,據麥 當勞崗位工作檢查表(SOC,Station Observation Checklist)規定,在五十秒內要完成從麵包加熱到包裝共七個程序,結果居然有團隊二十三秒就能做完一個。

「他們會小組討論,你為什麼比較快?包裝怎麼做?這種年輕人管年輕人的方式創造一個平台,讓他們建立團隊成就感。」他表示。

然後,麻吉團隊發展出的好方法,又會被店經理拿到區域會議以及網路平台,與其他的分店分享,團隊成員會享受額外的榮譽,表現也因此再提升。

第一線服務員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方式,也與傳統上對下的管理很不同。

丟掉上對下指導,用討論取代命令

廖喬偉在台大經濟系二年級時,為了反駁別人貼在他們這個世代身上「草莓族」的標籤,出乎在金融界工作父母的意料之外,來到麥當勞打夜班工,當時他在第一線 工作,覺得最討人厭的主管就是「不尊重人,只談任務怎麼做,卻沒有看到員工是怎麼樣的人,」所以當「被教」的人角色轉變成為必須「教人」的人,他帶團隊的 方式也就不同。

例如要教沒炸過薯條的同事,他不會站在上司的角色,而會先說明工作流程,然後親自示範方法,讓對方試一次,稱讚對方做得好的地方,也說明「可以更好」(而不是做錯)的地方,再讓對方試一次。

而與同事間的情誼,也從職場延伸到生活。業績表現超過目標的分店會從總公司得到玩樂獎金,麻吉團隊再上公司網站、自己的Facebook(臉書)分享創新玩樂經驗,從玩樂建立起更強團隊向心力,再回饋到工作領域,這時工作與玩樂的界線已經不再那麼清楚。

這種領導方式,是先談成員的心理需求,再以團隊認同做為激勵的驅力,與上一世代以任務為導向非常不同。

劉厚倫發現,從第一線的服務員中選出領導人,給表現優異的年輕人一個定位,讓他們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年輕人一旦認為自己的工作有不同的意義,對工作認同也會不一樣。」

幹部訓練減為十五個月,升遷更快

表現好的第一線訓練員,除了在同儕之間獲得認同,也會優先獲得訓練、晉升的機會,這時激勵他們的因素,就不再只是「像家庭與朋友一般麻吉的情誼」,還有未 來的生涯發展,這是對內挖掘人才、用才的方法;至於對外挖掘人才,麥當勞端出來的則是「快速升遷計畫」,將原本培養基層主管店長儲備幹部的流程大幅縮短, 原本兩到四年才能完成的訓練課程,縮短到十五個月。

看到年輕人討厭過去組織要求員工按部就班,麥當勞端出的快速升遷計畫除了加倍速的晉升外,課程設計更像是遊戲過關斬將,每一個關卡都有得分與淘汰機制,這個徵才方案一在網路上公布,一個月之內麥當勞就吸引了超過一千封年輕人的履歷,背景不乏來自國外MBA畢業生。

文化大學勞工關係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燦螢表示,麥當勞這套年輕人管理年輕人的方式,完全是同儕而沒有上對下關係,呼應八○後希望歡樂有趣的強烈心理需求。

不過關鍵是,經營者需要忘掉只有一套劃一管理方式的領導,這也是管理八○後,思考的起點。

延伸閱讀:麥當勞看八○後 不只是要金錢與升遷,更要像家庭與朋友一般麻吉的情誼(Family & Friends)

對應方法 1. 用年輕人管年輕人,做同儕式管理 2. 儲備主管快速升遷計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7

打造「3F」搞定年輕員工

2011-1-24  TCW




Q:店裡工讀生多是七、八年級生,年輕人普遍不肯吃苦,例如:要求他洗碗,卻對老闆擺臭臉;用和朋友相處的方式對待,希望能讓年輕人熱愛工作,結果他反而更加目中無人。究竟對待年輕員工該像朋友一樣,還是維持上司對屬下的雇傭關係就好?(串堂燒烤店蔡店長提問)

A:有句話說:「櫃台後你怎麼對員工,櫃台前員工就怎麼對待顧客。」

你和員工建立有如朋友的關係,很好,但這不夠,和員工的關係還要存在紀律、效率和對服務流程的要求。

服務業不是只談彼此關係和感情,還有責任存在,上門的顧客期待不只是服務的熱情和態度,他還期待東西的品質以及服務速度是否專業,服務人員的衣著、話術等,都影響顧客對這家店的觀感。

你的問題,表面上是如何處理年輕工讀生的情緒,但深一層看,應該要去想,員工沒法接受工作要求的原因是什麼?

是一開始就沒有找對人,還是找到人之後,卻缺乏對這些人提供適當引導與訓練,以及後續進行追蹤績效和評估,牽涉的是背後一整套人力管理的流程。

讓年輕人熱愛計時工作,要建立「三F」的工作環境:Fun(樂趣)、Friendly(友善)和Future(未來感)。

Friendly:就是把餐廳變成像大學社團。

年輕員工進來,給他完整的介紹和歡迎,讓這個地方成為學校和家裡之外,第三個好去處,逐漸產生歸屬感。

Fun:則是工作本身要彈性、多元。

我們要了解年輕人的心理,像《超級星光大道》這類的電視節目會受到歡迎,顯示年輕人需要的是表現的舞台,把每個工作時段設計成可以讓他們盡情展現所學與自我個性的服務舞台,並享受客人的回饋。

Future:是讓他們對未來有期待。

最簡單的是給獎金立即回饋,某天表現特別好,當天下班就給予獎勵;這個月業績特別亮麗,頒發團隊派對獎金。

店長要同時扮演老師、教練、專家和朋友等四種角色,不只告訴員工該做什麼,還要讓他知道為什麼必須接受訓練和要求。即使是只領時薪的計時員工,他在這裡若可以學到技能、培養紀律,比別人有更好的處理問題能力,對未來就業或自行開店都有幫助。

當他看到自我成長的願景,就會認為在這裡打工很值得,而不是來賣時間。

店長學堂歡迎讀者提問:[email protected] www.bwnet.com.tw/shopkeep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65

三十歲年輕團隊 ﹁好奇﹂創商機 愛評網靠口碑行銷追求倍數成長

2011-2-28  TWm




社群力量大,口碑也能賣錢!這是 一個美食分享網站的成功經驗,平均年齡僅三十歲的四個人,靠著美食評論創業,從沒沒無聞到被Google、台灣大哥大指名合作,更讓愛評網成為台灣最大美 食社群網站。撰文?賴筱凡 走進隱身在台北市羅斯福路上的愛評網,三十多坪的辦公室、三十一位員工,這是愛評網成立五年所交出的成績單。去年愛評網的營收達一千萬元,第一次讓他們從 創業賺到錢,更令他們確立,靠著社群的力量,也是能夠「評」出大商機!而一手創立愛評網的團隊,是四位年僅三十歲的年輕人。愛吃有理從找餐廳衍生出的創業 點子

在社群經濟的大框架下,許多不懂社群在玩些什麼的人認為,「為什麼我要在上面留言?為什麼我要知道別人在談論什麼?」答案很簡單,人是群體動物,渴望獲得 社群的認同感,更極欲擁有社群話題裡的參與感,只是這樣的概念很抽象。愛評網卻在這樣的基石上出發。「我們只是好奇,為什麼沒有一個網站能夠完整的整理出 各家餐廳的特色、優劣。」穿著白色T恤、愛評網執行長何吉弘不否認,創業的點子來自於他們本身的需求,為了約會找餐廳、聚會找去處,這是起源於多數人基本 的民生需求—─ 吃。「工商名錄黃頁的網站很多,但它只是幫餐廳做一個陽春的網頁,寫著電話、地址。」但何吉弘深信,一般人需要的比這更多,「你去一家餐廳前,一定想知道 它到底好不好吃,服務好不好,有哪些菜色。」這些,卻是工商名錄型的黃頁網站無法提供的,「就算有提供,很多是『商業操作』出來的內容。」消費者想看的不 是廣告,而是真實的評價。在網路的世界裡,你可以迅速又便宜地搜尋到各類訊息,就像你在Google鍵入「台北」、「餐廳」兩個關鍵字,會跑出一五二○萬 筆資料,使用者卻無從得知,哪些是他們需要的資訊,「所以,我們一直非常堅持,應該不是只有我們有這類需求。」儘管如此,他們又抓到了另一項要點,口碑。 縱使那個年代還不盛行所謂的「口碑行銷」,但「一傳十、十傳百」及「口耳相傳」這些傳播模式,卻真實地存在生活中。「所以,你到台南會吃蝦捲,到花蓮會買 麻糬,到淡水會吃阿給。」就算你從來沒到台南吃過蝦捲,你也知道台南的蝦捲很有名,這就是口碑。先試水溫讓店家知道口碑行銷力量大

何吉弘無法百分百確定,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對的,所以他們決定先試水溫。「我們花了一周的時間,拜訪了我家附近所有店家,一一告訴他們,我們想請人家來試 吃、寫評價,就算強調這是『免費』的,還是會有人不願意,一百家店只有五家願意填。」何吉弘笑得尷尬。事情比他們想像的還困難,店家不明白口碑力量有多 大,更擔心這評價在網路上寫出來,是好是壞難掌控,又不像廣告只呈現好的一面。但不是全然沒有機會,還是有店家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態,就在半推半就下, 愛評網開始有店家進駐了,但從免費到收費,又是另一個教育店家的難題,因為「你必須讓店家知道,分享這些口碑,是有代價的。」所以,當愛評網接到第一個收 費訂單時,創業團隊高興極了,「那是去年八月,我還記得那是一家日本料理。」愛評網副執行長葉卉婷回憶,當時的愛評網撐了三年都沒有收入,最後那家日本料 理店卻賴帳,讓他們好氣又好笑。有一次,愛評網替一家新的巧克力店做行銷,提供給網友試吃、寫評價,短短一年,新巧克力店的業績比同條街的舊店家還好, 「最後舊店家找上我們,劈頭就說,你們怎麼幫他們(新巧克力店)做的,我們也要一份。」何吉弘說,這個例子雖小,卻也證明他們的商業模式是對的,因為店家 開始正視口碑行銷的威力。店家之於愛評網,其實只是愛評網站上的內容,社群之於愛評網,卻是大到難以想像的服務對象。他們一直都明白,最重要的是,社群要 更喜歡這個網站,畢竟口碑是立基在千千萬萬名網友身上,社群才是愛評網的根本。但要組織一個有影響力的社群,並不容易。偏著頭想了一下,葉卉婷說,「你必 須給使用者源源不絕的新鮮感,還有歸屬感,甚至成就感。」她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在創立愛評網的過程中,這三大要素是吸引每月五百萬人瀏覽愛評網的最大主 因。社群是很現實的一個群體,他們不愛陳腔爛調、不愛「老梗」,追求日新又新。「所以,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想辦法異業結盟、推新活動。」關在四坪不到的會 議室裡,每次的活動前,何吉弘、葉卉婷、葉卉婷的雙胞胎姊姊、也是愛評網產品總監葉卉卿,與副執行長陳易成四個人,總會先坐下來,不斷地沙盤推演各種可 能。異業結盟抓住社群的歸屬感與成就感

像是近期台灣大哥大主動找上門的合作案,希望把愛評網的服務放到手機上,讓消費者用手機就能找到身邊美食與精闢評論,甚至還能用手機參與美食團購,讓愛評 網的服務賣進手機用戶的市場。其次,社群歸屬感的營造更難。「如果你的網站沒有人來,空有這些活動也沒有用。」葉卉婷明白,愛評網的根在社群,如何留住這 些人,是愛評網的最大課題,「你得把key man(關鍵人物)『黏』在這裡。」為了增加社群對愛評網的黏著度,他們開始讓社群「交朋友」,「為什麼臉書(facebook)這麼紅?為什麼噗浪 (plurk)、推特(Twitter)能讓網友黏在上面,每分鐘都要更新?答案很簡單,你想知道別人在想什麼,更想讓別人知道你在想什麼。」所以,臉書 上最熱門的功能是狀態更新,就像奎爾曼(Erik Qualman)在《社群新經濟時代》裡提到,「狀態更新讓使用者可以持續對生活圈裡的人炫耀、告知、宣洩。」更讓使用者輕鬆就能與生活圈保持聯繫,這也 是為什麼臉書的發文伺服器每天要處理超過一千億則更新的訊息。為了抓住社群的歸屬感,愛評網開啟交友功能,因為他們不只要黏住愛評網的重度使用者,更要把 這些人的親朋好友統統拉進來。愛評網更引進了線上遊戲才有的「威望制度」,「我們鼓勵『分享』,但要讓『分享』變得更有動力。」葉卉婷抓住線上遊戲玩家的 成就感心理,複製到愛評網上。社群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大到可以創造出全球最大網站,也大到可以推翻一個政權,社群能載舟,亦能覆舟。問他們是否擔心社群經 營不好變毒藥?「這就是網路的好處,隨時都可以喊卡。」葉卉婷笑著說,他們很清楚要經營一個有影響力的社群,必須步步為營。儘管他們去年已經成功創造出一 千萬元營收,但這只是愛評網的開始,今年他們要追求倍數的成長,營收目標訂到三五○○萬元,「影響力是會擴散的!」

繼地圖日記後,Yahoo!培育新秀好康挖挖哇 儼然台版Groupon不到四坪的辦公室,成立甫一年,這是繼地圖日記後,台灣雅虎最新看好的網路新星——好康挖挖哇。談起創業過程,好康挖挖哇創辦人謝 朋芳笑得靦腆,放棄原本的工作,堅持要走這條網站創業路。從自己時常收集大小優惠資訊的需求做起,卻鮮有一個完備的網站能將各式優惠整理出來,這樣的創業 點子被雅虎看見,進而成為雅虎培育的新秀,而上一個接受雅虎輔導的網站是地圖日記。「過去,網路創業很大的迷思是,想賺廣告費,可是台灣靠廣告費能活的網 站,大概只有Google和雅虎。」謝朋芳很早就認定,廣告費不會是支持好康挖挖哇存活的來源,所以他們積極耕耘社群,發起各式各樣的活動,「提供好康優 惠吸引貼文、讓社群更有參與感。」儘管好康挖挖哇距離獲利還有很多努力空間,但儼然台版Groupon的他們,看著Groupon風靡全球,已經成功爭取 到特力屋、COACH等品牌進駐的好康挖挖哇,或許也是在等一個成功的機會。

愛評網 www.ipeen.com.tw創業:2006年創業團隊:葉卉卿、葉卉婷、何吉弘、陳易成(由左至右)網站類型:美食分享網站員工人數:31人主要成 績:去年營收1000萬元,今年目標上看3500萬元愛評網成功三祕訣一、維持網站公信度,不用廣告充當美食評論。

二、謹慎經營社群,讓使用者愛不釋手。

三、積極尋找異業結盟,擴大影響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5

台灣最快樂企業家給年輕人的4個人生智慧 葉國一:別管贏過誰,只要每天超越自己就好


2011-3-14  TWM




這是入主益通之後,英業達集團會 長葉國一首度接受媒體專訪,從晚上六點聊到深夜一點,長達七小時中,他大談太陽能夢,談做事之道,談NB代工業的經營,更談葉家能富過三代的祕訣。

在 數百億身價的背後,有四個鮮為人知的處世智慧,請聽他娓娓道來……。

撰文‧賴筱凡、梁任瑋 攝影.攝影組 穿著咖啡色POLO衫,帶著一貫 笑容,這是入主太陽能廠益通後,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首度接受媒體專訪。這天的他精神奕奕,來到餐廳的第一件事,就是從口袋掏出一疊紅包袋,發起了福氣紅 包,「人家都說我很有福氣,趁著開春,我把福氣分給大家,讓大家沾沾喜氣。」這就是葉國一,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都得叫他一聲「老大」的 企業家,有他在,就笑聲不斷。他唱歌、跳舞、喝酒樣樣行,信手拈來就是好些個笑話,手腳靈活地變魔術,有他在的地方笑聲不斷,令人驚歎!

任 誰也猜不著,這樣有活力的科技大老,今年,七十歲。說他是台灣最快樂的企業家,絕不為過。

多數的人都不知道,他白手起家的背後,是在肥皂工 廠被老闆十一年「磨」成精,懂得察言觀色、習得做事之道。他的人生就像是一部活的台灣科技史,他在科技業界裡合縱連橫,所以他的好友眾多,縱使商場上爾虞 我詐,尤其NB代工業,「人人都想當一哥。」葉國一卻鮮少與人為敵,儘管手下大將難免抱怨對手,但他都是那句:「不要想說贏過誰、趕過誰,我只希望你們每 天超越你們自己。」他投資產業、常出手金援朋友,砸六億元救亞力山大健身中心後,又再拿十.五億元入主大板根(位於三峽的森林溫泉度假村,因發生財務問 題,請葉國一出手相助),「人對錢,真的要看開,只是要看開,真的很不容易!」但他做到了,雖然資助亞力山大的六億元拿不回來,他那股想幫人的心意卻沒變 過。

如今,他跨足房地產業,把產業版圖拓展得更廣闊,在他數百億元身價背後,有四個鮮為人知的處世智慧。他接受《今周刊》專訪,大方與人分 享,從晚餐時間談到深夜一點,時間長達七小時,以下為葉國一親自口述內容:

談做事

從小地方訓練自己的觀察力前一陣子,我看電 視在談蔣家的事,曾講了這麼一段:某一日,蔣經國和蔣孝嚴走在路上時,天邊有一群鳥飛過,蔣經國就問蔣孝嚴:「剛剛有幾隻鳥飛過?」蔣孝嚴先是一愣,接著 說:「我不知道。」但走沒幾步路,蔣經國又問:「剛剛一共有幾部車經過?」蔣孝嚴一樣又答不出來。

這讓我想起了我年輕的時候。

年 輕時,在老師介紹下,到他的親戚家工作,那是我的第二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老師的廣告社上班,但他幾乎沒有時間來處理事件,心想,這樣不行,於是就到老 師的親戚家上班。

那是一間肥皂廠,可是你知道嗎?我第一天去上班就挨罵。

我的位置就坐在老闆對面,剛上班的第一個小時,電話 響了,我當然主動接起電話,對方要找老闆,立刻就請他接電話。老闆接過去之後,也和對方談得很開心,但電話一掛上,我就被罵了。

老闆大聲喝 斥:「你接電話時也沒先問他是誰,萬一人家要綁票怎麼辦?以後我的電話你不准接!」隔沒幾分鐘,電話又響了,我心想,老闆叫我不要接,那我當然不敢接,結 果我又被罵了,「你是聾了嗎?幹麼不接電話?」老闆又臭罵了我一頓。

後來,我學會了,人家打電話來,要先問是誰、哪裡找。

這 家公司在萬華從事肥皂製造的生意,所以在板橋也有一個甘油廠。可是那個時代工廠沒有電話,老闆都會叫我去工廠,請廠長中午來店裡。那個年代沒有什麼交通工 具,我騎著腳踏車去,從萬華騎啊騎,騎到板橋,請了廠長回來。

廠長回來,老闆第一件事就問我:「你去工廠,今天鍋爐幾度?」我愣住,於是, 霹靂啪啦又挨一頓罵。

隔沒幾天,老闆又叫我去請廠長回來,這次我去叫廠長時,學乖了,先看鍋爐。回來老闆果然又要問問題,心想,「好啊,給 你問。」我很有信心,一定能答得對。

「今天來幾名工人?」當場,我又語塞。

我的觀察力就是這樣被訓練出來的。後來我養成習 慣,出門看到什麼都記在腦子裡,我到公司幫老闆做一件事,但要會替他注意十件事,這就是觀察力。就像當年蔣經國訓練蔣孝嚴一樣,蔣經國學的是經貿,所以觀 察力敏銳,看過的各方面都會記起來,我也是這樣被教出來的。

那一年,我十九歲。

但在做這份工作時,真的很恨,因為我家環境不 好,是三級貧戶,但是他給的待遇又很好,那個年代工作一個月有三、四百元薪水就很好了,可是我可以領一二○○元。為了家庭,我能怎麼辦?這一待,就是十一 年,卻影響我非常大。後來自己經營公司,就覺得要對員工「仁慈」,當初我被罵,所以現在我對人完全用不同的方式。

談經營

不 必為了搶當一哥自相殘殺不過,經營一個事業又是不一樣的事。

像我們最近買了益通,就是看好太陽能市場。以太陽能現在所有的產能對比全世界發 電量,才萬分之四到五,太陽能市場是非常大的,比起我們做筆記型電腦,真的太輕鬆。

我們做筆記型電腦,太冤枉了!全世界九五%的筆記型電腦 都是我們做的,可是大家為了想當一哥,殺成這樣,其實不必這樣子,這樣只是讓客戶的財報一直往上修,賺錢的都是客戶,重點還是要有合理的利潤。

早 期,我們曾遇過一位印度客戶,來台灣談生意。他來的時間通常不會太早,差不多上午十一點到,大概談到下午一點,我們都會禮貌性地請他吃飯。當他要走時,他 會跟你說,這個sample(樣品)他要、那個sample他也要,可是談到付錢時,這位印度客戶卻說了,「反正你也要請我吃飯,這樣吧,飯不用請了, sample免費送我就好。」你們一定覺得很愕然,怎麼會有這種騙子?這就是經驗。所以,後來英業達的員工在生意沒談成前,絕對不請吃飯,要請也只有兩 種,就是可樂和三明治。

經營事業就是要不斷地學,像現在,有很多人心裡面不爽,不爽像郭台銘這樣的人。我就常告訴我們的幹部:「不要想說贏 過誰、趕過誰,我只希望你們每天超越你們自己。」不要跟別人比,和郭董比你也不能不服氣,他今天是首富,人家做得這麼好,人家成功啊,你還能說他怎麼樣 呢?角度不一樣,郭台銘是成功的,他怎樣成功值得我們借鏡。

像郭台銘當初去龍華的時候,我帶他去蓋工廠,台灣(代工業與零組件供應商)的中 心、衛星體系,是我第一個實踐的,在馬來西亞,我帶了廠商過去看。後來大家去大陸投資,才有了中心、衛星體制,所以我覺得,要去力行他怎麼做。郭董會成 功,是因為他把這種模式放大了一百倍、一千倍,雖然心有不甘,但你還是要佩服他。

所以,我買益通後,KY(指友達董事長李焜耀)說要找我談 太陽能,看有什麼可合作,我說:「可以啊。」對我來講,我是開放的,現在有幾家都在找我合作。

代工筆記型電腦走向微利時代對我衝擊很大,如 何不要重蹈覆轍,大家應該要做得很好、要結盟、要有合理的利潤,不要再去自相殘殺,已經有筆記型電腦這個借鏡,太陽能不能再這樣子。我們可以少賺,但我們 不能虧。

雖然我已經交棒了,一下子幾十家公司都交了出去,董事長已經不是我,可是,我告訴財務長,有一樣東西我不能交,就是我的印章。很多 人說,我應該要把圖章收回來,讓李詩欽(英業達董事長 )蓋他的印章,因為蓋下去就得要有責任感,但我的想法不一樣,我希望從中協助,讓他能做得更好。

我 是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到現在做了幾十年董事長的經驗,他(指李詩欽)一下子跳這麼高,接這麼多公司,會有困難的。所以,現在我還是每天九點就去上班,早上 都是在開會,下午就沒什麼事。

開會時,我通常都閉目養神,但每個字、每句話都聽在我耳裡,尤其碰到集團會議時,從早上八點半坐到下午五點 半,中午也坐在同一個位子上吃飯,飯我還不吃,只吃菜、喝點湯,其他時間,我都是在聽,頂多上廁所兩次,可怕吧!

談投資

看 開金錢,但心中有一把尺很多人說我投資很多,幫很多人忙,可是其實很多人誤解我。

像我投資亞力山大,當時唐老師(亞力山大董事長唐雅君)找 我幫忙,我聽完簡報算一算,大概六億元可以救兩千名員工和他們的家庭,所以就答應了。後來才發現,亞力山大有會員,他們把會員預收款當收入,這個洞可不得 了。

後來,唐老師告訴我,隔天還需要一千萬元,但那時為了收掉績效不好的點,處理一些債務,已經投下了五億九七○○萬元,我就告訴唐老師: 「你的額度只剩下三百萬元。」再舉一個例子,三峽大板根的蔡董(蔡春隆)也花了兩年,透過各種方式想與我認識,我去看了一次發現,真的漂亮!

於 是,我就請蔡董來簡報,廖董(華國董事長廖裕輝)告訴我說,「蔡董做了十八年,真的很艱困。」不過這次我學乖了,第一件事就是問大板根有沒有會員,他們有 會員,繳會費就等同股東,來消費就可以免費。

我想了兩天,才決定幫這個忙,但我要求一切得按照我的規畫。我從如何還清銀行欠債、如何與股東 協商,到銀行聯貸蓋飯店,一手替他們做好計畫。我不是隨便投資的。

像我日前開會,英業達投資的一家公司,進去八年多了,投了四千萬美元,後 來溫副董(指溫世仁)兒子又投入了一千五百萬美元。不過,這個創業團隊很有趣,那個博士一直認為這是他和溫副董創立的公司,與英業達無關,可是,這錢是公 司出的,現在虧到只剩下五百萬元。

所以他第一次到總部來簡報,聽完我告訴他:「博士,我真的很對不起,這個公司好像我生下一個小孩,就擺在 外邊,給他一些生活費後,就再也不管他,我錯了。」實際上,我哪裡有錯呢?我根本沒有錯,因為他認為這是他自己的公司,但我先把錯扛下來,要求他們董事會 馬上換人。

我和我們董事長(指李詩欽)、財務長三個人進去董事會,「你剛才講董事會要從兩個月開一次改成三個月,這不行,不僅每個月要開一 次董事會,還要每周來報告進度,在(英業達的)目標會議裡檢討,名字也要更名成英什麼達。」「做什麼就要像什麼,投資公司也一樣。」以前我們要介入很難, 可是現在博士得每周提出資料,他估今年大概可以成長三成,可是我的看法不一樣,「你不要坐在那個地方等生意,要走出去,把去年的業績提高一倍,當作今年的 目標。」你看郭董(指郭台銘)去年營業額兩兆元,今年準備要成長三○%,是六千億元耶!人家就是定個目標去衝,也許最後只達到四千億元,那也很不錯啊。但 你不可以把你的目標訂得很低,說我的目標達到了。

後來這位博士去找我們董事長(李詩欽)訴苦,覺得壓力很大,但我們董事長說:「不是我給你 的壓力,而是會長給我的壓力就是這樣。」投資要像一回事,更何況這四千萬美元是公司(英業達)拿出來的。

不過,人對錢,真的要看開,只是要 看開,真的很不容易!一般人都是拿了錢放不下。像唐老師的案子,我太太知道我以前幫了很多人,所以她也是後來才知道我幫了唐老師,她說:「我嫁給你,算四 十年好了,一個月你給我生活費五十萬元,四十年是二億四千萬元,還不到她(指唐老師)的一半。」不過,其實她是開玩笑,她能理解有兩千個家庭,如果我可以 幫得起來,是很好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我又陸續幫了很多人。

談年輕人

待人處世嚴守「奉公守法」人家看我白 手起家,到現在可以幫很多人的忙,但現在時代改變,年輕人的想法也都不一樣了。

年輕這一代,使用電腦很頻繁,可是,文字的使用就沒那麼好。 像我過年收到一封簡訊,寫著「全免鴻運大展」,應該是「金兔鴻運大展」才對!

對年輕人而言,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現在的老師不能說、不能 打,老師管家長罵,不管也罵。用三字經的話來說,就是「玉不琢,不成器」。可是這樣的狀況,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存在,老師在台上講、學生在台下玩,讓我很感 嘆。

像我每晚睡前仍有一個習慣,檢討我今天又做了什麼,一日三省不要講,我是每日都在反省,提醒自己為人處世要有天理良知,處世的時候不要 違背天理。

所以我寫下幾個點, 記在PDA上,每天都看,每天都想。(拿出PDA念)不抱怨、不計較、不爭功、不爭利,就像座右銘,時時警惕自己,少指責、少計較、少抱怨、不爭功、不爭 名、不爭利。

你問我,那年輕人出社會後呢?其實我很八股,就是﹁奉公守法﹂這四個字。

去年政大企家班有個聚餐,廖董(華國飯 店董事長廖裕輝)問我要不要去跟他們講幾句話,我問,「有沒有什麼主題?」他們說沒有,所以我就想說講個「緣分」好了,因為裡面都是企家班的,大家職位都 很不錯,都是些高階主管。

我的習慣是任何場合早到半小時。那天是約六點半,我六點就到了,可是沒有任何人來;六點半了,開始有工人來裝音 響,下面還是沒有人來;七點半,才來了三分之一,大家在講是不是該上菜,然後請我講幾句話,接近八點,才來差不多一半。後來我上台,主題就改成講「守 時」,我說:「我知道大家都是大老闆,非常忙碌,尤其現在這個時間又塞車,遲到是應該的。」當場, 大家只敢低頭吃飯。

我沒有念很多書, 但是我學的這些,就是相信它。

葉國一

出生:1941年

現職:英業 達集團會長

經歷:三愛電子公司副總

英業達公司創辦人

學歷:士林高商、韓國清州大 學名譽經營管理學博士家庭:已婚,育有二子

葉國一富過三代的祕密

—— 傳孫不傳子

我的兩個兒子 都很乖,至少他們不學壞,我常跟他們講:「老爸給你們的夠用,你們就好好的去保持,不要去做一些壞事。」我大兒子生三個男孩,小兒子替我生了兩個孫子,一 男一女,前陣子我問他們:「決定了哦?老爸的財產是分給孫子,不是分給你們的喔。」結果後來小兒子又再拚了一個,剛好一人三個。

像我只有一 個孫女,當然很寶貝,我這麼跟她說,「以後爺爺怎麼樣不知道,可是『國揚天母』頂樓以後給妳當嫁妝,有好幾百坪。」我灌輸我兒子就是一個觀念,以後你們賺 錢,不要給你兒子,要給你孫子。俗語說:「富不過三代。」現在我把我的資產留給孫子,至少三代沒有問題,我兒子賺的錢又給他孫子,這樣就四代了,哈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