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沒錢又慢動作 如何贏得野孩子?

2012-4-9  TCW



以新網路經濟創業為主的「野孩 子」群,是柏林能再起的關鍵。

柏林政府是靠什麼留住這群野孩子:積極的減稅招商?蓋大量創意產業園區?或是像台灣一樣辦App創業選拔賽?

答案,跟你想的很不一樣。

上述事項,柏林政府幾乎都沒做,而且政策推出,也遠比其他人慢。「你也可以說他們是後知後覺,」研究倫敦、柏林創意產業政策的柏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梅克兒(Janet Merkel)說。以倫敦為例,倫敦在二○○四年就開始談新矽谷或是創意產業,但柏林直到二○○七年,才具體定位出今日的產業發展政策。

然而,柏林卻後發先至。

根據隸屬於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ARC)的「創意產業暨創新研究中心」評比,在創意產業公司種類、人均專利所有權數量、創意人才密度和人均影音生產力方 面,柏林都超過倫敦。但是,以政府對創意產業補助來看,柏林每人平均比倫敦少了四十美元,而當倫敦有六四%財源來自中央,柏林卻只有不到一○%。

柏林資源少,政策也是直到發現一群野孩子進入柏林後,才開始制定。但是,柏林抓住了三個重點。

關鍵一:照顧人才,勝過向大廠招商

「要檢視城市的競爭優勢和潛力,能否容納新經濟、新想法及標新立異者,就是指標。」ARC的報告指出。柏林政府不急著到國外到處招商找大廠進駐,反而把焦 點放在這群創業家身上。

「關鍵是怎麼讓人才留下來,」梅克兒說。「他們不會因為你蓋了什麼而來,但他會因為你這裡有哪些人、哪些活動而留下,因為他要的是靈感和合作夥伴,」柏林 市府經濟部官員瓦樂(Ingrid Walther)說。事實證明,當柏林把這群野孩子留下來後,大公司與資金自然跟著來,如Google去年在柏林設了研究機構,因為他們也在追逐全球最好 的創新點子。

關鍵二:傾聽需求,比專家主導還有用

三年時間,柏林政府以走訪方式,了解野孩子的想法,才制定政策,這是個由下而上的過程。

先聽再做,與多數國家先請專家來制定大方向,以搶占產業先機的執行邏輯很不同。如二○○四年開始,倫敦以聚落概念鼓勵創意產業,提供集中的辦公空間,成立 文化協會做為顧問,還成立大量的經紀公司,要讓人才發揮商業價值。

這一切的背後,「是大量的學術研究支撐的,由學者和專家主導,」梅克兒說,倫敦從上而下,由政策主導產業發展。

柏林不僅先聽,聽的方式也不同。負責對外招商的Berlin Partner 創意產業處主任庫平(Alexander Koelpin),本來也是創業家,柏林政府透過獵人頭公司找上他,請他「傾聽」這群新創業家的需求。

我們和庫平的兩次採訪,第一次,晚上十一點,地點是柏林的知名夜店Watergate。穿著皮衣、拿著啤酒的他在這裡加班,因為這是柏林夜店公會和音樂產 業一年一次的大會,到凌晨四點的活動中,有兩百多家夜店老闆、唱片業與媒體在場。庫平邊喝啤酒,邊要盤點,明年度音樂界需要什麼樣的活動?柏林政府該如何 協助夜店老闆賺進觀光財?

第二次採訪,是科技新創公司之旅活動,一個下午拜訪六個團隊。在創投辦公室,庫平不斷請益,「請問你都怎麼發現新團隊?我有固定看你的部落格,你花很多時 間研究趨勢,卻又有時間和團隊見面,怎麼做呢?」

「德國人就是這樣,要花很多時間,直到他們覺得真正了解了,才敢推出政策,」梅克兒說。

關鍵三:政策不用多,但都切中要害

柏林推出的政策不多,但切中要害,如工作簽證的簡化,「因為我最近遇到的新創團隊,大概八成都不是德國人,」瓦樂說。

又如房租控制機制。這些年輕人其實並不渴望在超大創業園區上班,政府選擇將東德時期的國宅開放給新創公司,給予第一年房租減半的優惠。

又如微型貸款。新創團隊甚至是自由工作者,不分國籍,都能用優惠利率跟公股銀行借到新台幣一百萬元左右的創業基金,「一家沒有設備、現金流的公司,私人銀 行怎麼可能借他們,」梅克兒說。

新台幣一百萬元不算多,不少國家甚至直接補助更多的金額,但卻是要透過嚴謹機制篩選。然而,柏林政府給錢不囉唆,每個人一生都有一次機會,「如果失敗了, 就宣布破產,然後就不用賠了,」梅克兒說。

聽起來很荒謬,款項還可能無法回收,投資報酬率太難衡量,但對柏林政府而言,這樣做,才能讓更多種子在柏林生根。關鍵,不是這群野孩子當下能創造多少產 值,而是他們的存在,對整個城市價值帶來的改變。

「至少城市會因為他們變得好玩,觀光業就會起來了!」瓦樂說。從二○○五年到二○一○年,柏林留宿觀光人次成長七%,為全歐之冠。柏林的大學,也因此去開 設跨校創業課程,ARC報告中所指,新網路經濟帶來的微型生產力,會造成整個社會文化的重新建構。

柏林政府抓緊這三個重點,原來是有想清楚,留住野孩子背後的目的。

「後知後覺真的不好嗎?」採訪尾聲,梅克兒丟出了這個思考。

人們總期待政府先察覺產業趨勢然後做出引導,但台灣兩兆雙星的慘劇歷歷在目,現在,面對蓬勃發展的App產業,台灣政府即將在信義路開張的App創意園 區,也看得出仍是舊思維,在其規定中第一條是:「進駐人員上班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十點至下午五點;進駐團隊至少一名成員,須於上班時間於本園區進行研 發。」

我想回應梅克兒,後知後覺沒有關係,只要知道目標所在。一個政府,若「知覺」的只是選票與社會期待,而非「新經濟體」的真正樣貌與需求,跑在越前面、投資 得越大,所造成的災難,可能還更可怕!

【延伸閱讀】台灣該不該學柏林路線?

台灣到底該努力招商大公司,或是乾脆學柏林,去養出一批小型創業家?

至少,很清楚的,我們若繼續走招商大公司的路,招來的恐怕跟預期大不相同。

過去在硬體時代,惠普(HP)與戴爾(Dell)等硬體大廠,因為供應鏈就在台灣,所以把研發中心移到台灣,確實有技術擴散現象,也與台灣硬體業者一起達 到技術升級的目的。

現在,新經濟走向以軟體與雲端為主的時代,台灣政府又嘗試把Google、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等網路巨人,引進台灣。四月 三日Google在彰化的資料中心動土,就是一例,但不論是Google在彰化還是芬蘭的投資案,數億美元建置的資料中心,完工後,雇用的全職工作卻都不 超過三十個,其中還包括日常清掃維運人員,看不到任何技術轉移好處,只是消耗大量的水、電與用地資源。

上述事實,官員應該都很清楚,這些網路軟體大廠不可能把核心技術移往台灣,因為那是它們最重要資產。

台灣要轉型,建立起一個可以吸引創新人才的環境才是起點,人才來了,資金、技術,甚至國際網路巨人,都會慕名而來。

但柏林的野孩子路線,費時且難以數字衡量成效,對政治人物來說,忙了半天可能有裡子,卻未必有面子。

問題是,我們到底要面子還是裡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26

2011年A股:小股票中尋寶10倍股,大股票沒錢途? 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0nvtq.html

週末和做投資的朋友喝茶,朋友說現在A股挑選10年10倍的股票,也就是tenbagger,一定是在中小市值的公司中,而不會是傳統的金融、地產、證券 等大市值的股票,意思是賺大錢還是要轉變思路在新經濟小股票中去尋寶10倍股,大股票沒啥錢途。當時覺得這個說法有問題,但一時想不到這個思路的問題到底 在哪。
    回頭想了想,這個說法有2大問題:

    一、或許10年10倍的股票未來真從小公司中出來的概率比較大,問題是你是不是找的到,你找到的概率性有多大。做生意是件很難的事情,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充 滿了挑戰,現在看起來很景氣很有前途的行當,或許過幾年經營環境就轉差了,因此真能從上市公司中跳到10倍股是件小概率事件。特別是在目前小市值股票這麼 昂貴的基礎上的尋寶遊戲,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

    二、波動性會讓你受不了。比如2011年你真的買到了一隻股價昂貴的中小市值股票10倍股,但是過了2年到2013年股價跌了一半,你到時可能會產生懷 疑,如果再遇到行業或者公司基本面受到打擊,你是否還能非常堅定?這就是股票波動性和基本面波動帶來的風險,由於你的成本太高,缺乏安全邊際,所以將會遇到極大挑戰

    用簡單的話總結下,在昂貴的中小市值公司中尋寶10倍股,真找的到的可能非常小,而且在持有過程中將遭遇極大的波動,股價不見一半的可能性很大;買低估值的大股票,收益前景可能不是很可觀,比如每年收益率10%的樣子,但是遇到毀滅性打擊的機會不大。你選哪種股票?

     再用數學語言來總結下:
     40-60倍市盈率的中小市值股票的收益率:10%機會獲得10倍股年復合收益率即25.89%,90%機會由於高市盈率帶來低收益年復合收益率5%。那麼貴的中小市值股票未來10年復合收益率的期望值為7.09%。

     18倍市盈率以下的大市值股票的收益率:90%機會獲得GDP的成長率一致的收益率10%,10%機會由於中國經濟變差年復合收益率5%。那麼便宜大市值股票未來10年復合收益率的期望值為9.5%。

     你要哪個收益率?

     上面的10%也好,90%也好,都是拍腦袋出來主觀概率數字,你也可以用你心目中的數字來計算下,看看你的結果是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71

解讀安倍內閣財政預算草案:沒錢?沒事!有央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796

當人們都忙著過聖誕節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他的小夥伴們(內閣部長和自己的盟友)悄悄的敲定了將於明年4月1日開始的2014財年的財政支出預算草案。自由投資人Wolf Richter表示,日本政府的2014預算草案表面上看比上一年小,實則不然,日本政府可以通過補充預算來增加開支,還可以今年舉債明年花。為這場花錢狂歡付錢的是日本央行,他們不僅在貨幣化當前的財政赤字,還在將累積了多年的政府債務貨幣化。安倍經濟學正在加速,財政赤字將繼續瘋狂增長。 2013財年的財政支出已高達95.9萬億日元,別急,以後還會更高!因人口老齡化導致的社會保險支出增長了4.8%;通過炒作與中國在領土問題上的爭端,軍費開支增長了2.9%;通過四處大興土木(修無用的橋和河堤),再加上還有些價值的東京奧運會項目,公共支出飆升了12.9%,達到6萬億日元。 這些低效率的政府支出並沒有讓已經低迷了20年的日本經濟重獲新生,但也沒有停止的必要,因為這是送給日本國內企業及其政治盟友的禮物。 政府大張旗鼓的宣稱,他們只需要發行41.25萬億日元的新債券,其實只彌補了43%的財政開支,而2013財年發行的債券彌補了46%的財政支出。如果您對這些數字看著沒有什麽感覺,那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日本的財政預算制度吧。 每個財年里,政府都會審議通過1到4個“補充預算”,或者叫“經濟刺激計劃”。例如在2013財年,最初的預算為92.6萬億日元,後來又通過了10.3萬億補充預算,所以當前財年的預算為102.9萬億日元。 當然,2014財年也不會例外,預算草案中已經包含了一項5.5萬億日元的補充預算,這項補充預算是用來對沖明年4月份生效的消費稅的提高。上次的消費稅調高觸發了搶購風潮和其後的長期衰退,而這一次的增稅則會從一臉不情願的日本國民口袋中掏走4.5萬億日元。4.5萬億日元,外加1萬億日元,剛好夠支付5.5萬億的刺激計劃,何必要幹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事?安倍其實玩的是糊弄人的遊戲,5.5萬億的刺激計劃將由2013財年發行的債券來為其融資,如此一來,這5.5萬億對於2014財年來說就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2014年財政支出預算高達101.4萬億日元,稅收收入預計為50萬億日元,這已經是自2007年以來最高的稅收收入了,但也只能彌補其中的49.3%,剩下的50.7%都將通過發行債券所籌集的資金來彌補,不知道安倍政府所宣稱的43%的債券融資計劃是怎麽算的?     如此高額的財政赤字該怎麽辦?不用擔心,日本央行幫助您! 早在這份敗家的財政預算草案浮出水面之前,日本央行就已經承諾在每年印制60—70萬億日元來讓貨幣存量在兩年內翻倍,與此同時,日本央行還無恥的重申,他們不是在將財政赤字的貨幣化,僅僅是在執行貨幣政策而已。 日本央行真是把全世界的人都當傻子了。他們不僅在貨幣化當前的財政赤字,還在將累積了多年的政府債務貨幣化,這種讓債務緩慢貶值的作法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債務違約。而這種辦法的好處就是讓人們手中的債權不知不覺的貶值,而所有持有日元和日元債權的人都將受損。 估計許多人都已經知道,日本政府在通過借錢來維系了十幾年之後依然沒有找到解決日本經濟問題的辦法,而伴隨著貨幣好幾倍的擴張,日本國民的養老金、銀行資產和債券卻會因貨幣的註水而大幅貶值。如果說,QE是日本精英階層向美國學來的高招,那麽日本的工薪階層是否會心甘情願的為QE帶來的通貨膨脹買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18

【案例】草根自述:沒錢時如何開始創業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7/59300.html

你手里有5萬、50萬、500萬,創業都不一定成功。現在只有一千塊,怎麽創業?看看他們都是怎麽回答的。徹底否決型來自山東的創業者羅文非常反對,沒有做好準備就出來創業是不科學的:從你問這種問題,就可以知道,你還不適合創業。創業者。第一、先修內功,你連自己創業的項目都沒有,談你想創業,這要麽說明你矯情,要麽就說明你內功不夠。第二、第一條你都不行,你的人脈、渠道等資源,你自然也沒有了。把內功修好了,你就自然知道怎麽去尋找那些資源,怎麽去整合它們。第三、1000元,你泡在網上等待別人給你解答,如果去工作,賺錢,那麽你的資本10天時間就變成了2000了,一個月後就變成4000。明白了我的意思吧? 趁著你的時間還沒有價值尺度或時間還很廉價的時候,一邊積累原始資本,一邊修煉內功。第四、憋屈自己幾年時間,等待最佳出手的機會,果斷出手,正式創業。其它的,吸引風險投資等都是扯淡,第一,你內功不夠,作為創始人不行,失去了30%的機會;第二,你沒團隊,你又失去了20%的機會;第三,你沒項目,又失去了50%的機會(30%商業模式,10%技術,10%產品理念)。切記,人不行的時候,別人說投你,八成是騙子,勿信。.親身體驗型案例一:大學生創業者金濤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可行:對於這樣的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來說說我自己吧。大二的時候,趁著大一新生報道,將自己1500塊的生活費拿去批發市場買了十套床上用品(床單、被套、枕芯、枕套,被子、褥子各一個),除了被子不是棉的外,其它的質量都不比學校賣的差。我的價格是一套260元。學校賣的是550元,但是多一個床單、被套、枕套、棕墊。當時學生普遍反映,學校賣的,不好看,質量也很一般。第一天下午買回來放在宿舍之後,打算第二天開始賣。結果,晚上10點了,我的一個室友在樓下玩雙節棍,一個送新生來報道的家長找不到學校賣被子的地方,問我室友哪里有賣被子的,我室友回答說:我們宿舍啊,家長還以為是開玩笑,結果第一單生意完成了。第二天去接待新生的同時,自己也推銷被子,自己賣了2套。同時有三個也是接待新生的同學幫我賣4套,每套給了他們30塊錢的傭金。我發現還是人多力量大啊。最後還剩下3套了,我跟我一室友說,要是你能賣出去,每套我給你50,結果第三天早上他吃完早飯,就領了4個人回來,都賣出去了。當然,我這個還不算創業啊,只能說是學生時代的一次嘗試吧,畢竟投入和產出都不大。這是我曾經的第一次小買賣,一點經驗也沒有,奔著個想法就去了,希望各位不要嘲笑我啊。所以,我想說錢少有錢少的辦法,況且厲害的人多的去了,甚至有人沒有投入就能創業成功。這個問題的提出者,也不一定像羅文說的那樣“從你問這種問題,就可以知道,你還不適合創業。”因為像我這樣平庸的人都敢去嘗試。案例二:廈門的創業成功者於江證明小本創業也是可以成功的:我是5000元開始創業,12年到現在,還在撐著。星期一用攢的一些錢付了首付,過兩天去提車了。我覺得項目可大可小,貴在你堅持的認為你做的事情是可以值得你堅持的。1000元,弄個三輪賣肉夾饃夠了,推個車賣關東水煮夠了,進點貨在天橋擺攤夠了。有的時候夢想無關大小和形式。重要的在於你想怎麽實現罷了。也許你想開個連鎖火鍋店,那你可以先從推車賣關東煮開始,至少你對菜和配料會開始了解。如果你是想做生鮮電子商務,也許你可以從只賣新鮮的幾種時蔬,並且從你所在的小區開始配送,利用互聯網宣傳,然後鄰居在淘寶下單。我認為,創業是可以不拘泥形式,規模。關鍵的是走出第一步,你才有機會理解第二步,第三步該怎麽走。我等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43

越沒錢 越應該投資


2014-05-19  TCW  
 

 

當他在理律工作的台大同學,年薪三百萬卻買不起大安路房子,他卻在台北市精華地段,手握七間房、六間店面,他如何做到的?

不靠書本裡的知識、不靠大公司給的薪水與紅利,靠著人脈與街頭戰法,他買賣百次房屋,每次交易都獲利,平均報酬率超過八○%。

他第一次出手買房是台大法學院附近徐州路八十坪老公寓,看中其「稀有性」,雖然手上只有一百五十萬元,卻跟姊姊集資,大膽買下二千八百八十萬元的房子,一年左右賣出,賺三百萬元,本金累積到五百萬元,成為下一次投資籌碼。

後來他白天當律師、晚上教補習班,一有空檔就到處看房子做紀錄,基於「物以稀為貴」原則,他把區域鎖定在大安、信義區一帶。從小看到媽媽到處標會,體會「錢不夠沒關係,找得到就好了」,「沒有錢也可以投資」這件事,對他來說天經地義。

他找兩位姊姊一起出資合購,並且把資金做最有效利用。當他在大安、信義、松山區買房投資,自己卻與同學在萬華貴陽街附近分租雅房。

「買來自己住,錢就卡死了,沒錢的人,應該把資金的效用發揮到最大才對,」他這麼認為。

他當律師、教補習班,一個月收入超過二十萬元,但他卻忍住享樂慾望,直到二十五歲才第一次出國旅行,三十歲身價超過五千萬元,才第一次買房自住。

當他聽到同學年薪三百萬,卻還是買不起大安區的房子,一問之下,發現原因在於「存錢買房自住」的錯誤觀念。

年薪三百萬元,如果每年存下一半,十年下來存到一千五百萬元,但是這十年間,原本看上的大安區兩千萬元房子,卻已漲到四千萬元。「到頭來你會發現,錢是越存越少(通膨),存錢速度比不上房價的增幅,」他分析。

沒資金、沒家世照樣有路結合朋友與資訊,就能找到賺錢機會

觀念正確,還需要機會。他從媽媽身上看到,沒家世、沒資金,照樣能靠朋友與資訊的「結合」,找到機會。

由於曾教過不動產經紀人課程,認識超過兩千位以上的房仲,仲介經常來詢問房地產問題,照理說,他可以收一萬、兩萬元費用,但他寧可交朋友,也不會收費。 「他只要給我一個機會,某一天報我一個好的投資標的(房子),就夠了,」多跟仲介聊,發現很多技巧、交易模式,以前沒有想過,令他大開眼界,很多事情浮上檯面,跟沉在水裡面的完全不一樣。

例如,屋主委託仲介賣一千四百萬元,開價一千七百萬,仲介已收到一個一千四百五十萬元的斡旋金,照理就要成交了,但仲介跟屋主講:「現在有個出一千二百萬元的,」屋主就會講:「一千二百萬,開太低。」

屋主等得心焦,再隔一陣子,仲介說對方開價高一點了,到一千二百三十萬元,跟屋主慢慢磨,最後屋主可能就說「那好,就是一千三百萬元成交」,仲介再把服務費灌到價差中。這些潛規則,都是課本學不到的。

他也學習跟有成功經驗的人一起投資,例如帝寶「劉媽媽」很會投資豪宅,某東區大戶很會投資店面,跟著他們勝率高很多。

因為出身低,卻學歷好,他腰可以彎很低,也可以挺很直,與各種階層的人都聊得上話。他能從管理員口中得知私家訊息,省下仲介費,購得大安區華廈。也因為從正義國宅案取得大咖信任,現在東區大咖在台北、台中多處精華地段買的黃金店面,都會找他一起投資。

「如果你習慣改變,你的思考就會改變,」他總是會看到律師以外的東西,發現其他賺錢的機會。

有一次他朋友接到遺產糾紛案,大房二房兩派爭一個店面,因為二房繳不出遺產稅,大房想吃掉二房的持分。一般律師可能用告的,讓它變成共同共有,最後就一張權狀,大家要賣很難賣;「我就講沒關係,我出錢幫二房繳遺產稅取得持分,最後我朋友賺到律師費,我賺到遠高於律師費的持分處分獲利。」

小時候的他,很羨慕其他同學有遙控汽車、空氣手槍、任天堂。現在他身價上億,終於可以彌補童年想望,買下兩輛跑車,也買各種遊戲機,天天在家打得過癮。 他還變成愛家男,豪宅擺了兩個大冰箱,裝進一塊塊冷凍和牛,假日邀爸媽北上,自己下廚給雙親享用。

在中壢家中,掛滿賀喜他考上律師的匾額,爸媽以他為榮,一路上,看似辛苦、缺憾的年少,終於有回報。

而他不被數學公式限定、不標準的人生,還在進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17

《爭議人物二》接手八年,讓幸福人壽虧損暴增至239億 鄧文聰屢踩紅線 有錢獵地卻沒錢增資?(092-094)

2014-08-25 TWM  
 

 

一家成立二十一年,卻只有一年賺過錢的保險公司,如果你有能力,會不會買?

鄧文聰入主幸福人壽以來,不但把虧損愈搞愈大,還拿著保戶資金四處獵地,更受爭議的是,他沒拿多少錢增資幸福人壽,卻有錢買高雄八五大樓金典酒店。

撰文‧梁任瑋

八月十二日,金管會宣布接管幸福人壽,讓久未在媒體前曝光的董事長鄧文聰再度成為關注焦點。相較於二○○六年以成功台商之姿吃下幸福人壽,如今卻淪為被金管會接管的悽慘局面,神祕富豪的形象嚴重「落漆」。

○六年,國民黨黨營事業釋出幸福人壽股權,鄧文聰與東南旅行社董事長黃正一,合計以五.七億元拿下各半持股。一開始,黃正一擔任董事長,鄧文聰擔任副董事長,「但黃與鄧理念不同,讓同樣擁有一半股權的鄧頗有微詞,後來他與另一位大股東花蓮縣長傅崐萁合作,在○八年一月底發動董監改選,一舉拿下幸福人壽董事長寶座。」一位幸福人壽員工透露。

鄧文聰接手虧損的幸福人壽,按主管機關要求必須再增資,但他百般拖延,最後因資本適足率(RBC)未達法定標準二○○%遭金管會懲處。直到○八年六月後才辦了兩次現增共十二.五億元,但相較當時虧損已達一六四億元,現增金額只是杯水車薪。

雖然,幸福人壽因財務不佳,業務與投資都受到金管會嚴格限制,但鄧文聰卻很敢挑戰主管機關的紅線。○八年七月,還以三十四億元向花旗銀行買進台北市信義計畫區、正對台北一○一大樓編號D3土地,超過限額的三十三倍之多,結果遭金管會罰款四五○萬元,由此可見鄧文聰經營事業的風格。

黨政關係好 聘金管會退休官員當顧問遭金管會開罰之後,鄧文聰不但沒有收斂,還對媒體抱怨標地破局,搬出過去自己在大陸經商的那套生意模式,批評台灣主管機關的不近人情,他曾對媒體說,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大陸,政府絕對會來協商。甚至,因違反《保險法︾慘遭停職一年的他,還向行政法院提出訴願,提告金管會前主委陳裕璋。

由於幸福人壽屢屢違反規定,八年來累積高達二十餘件的重大裁罰案,平均每年有三到四件,金管會一三年早已派金檢人員進駐公司監控財務、業務,但鄧文聰不僅未改善公司治理問題,反倒是更加積極影響立委,試圖拖延被金管會接管的時間。

「鄧文聰經營事業,向來就是依賴政商關係撐腰。」幸福員工透露,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與不少藍營立委,都曾是公司尾牙的座上賓。一位金管會前官員私下表示,鄧文聰與立法院財委會不少立委都是好朋友,使得立委也很關心保險公司相關問題。像財委會曾質疑金管會對於問題保險公司,只以資本適足率作為退場機制的財務指標過於嚴苛,「而且三不五時就把官員叫去立委辦公室說明」,讓金管會備疲於奔命。

此外,鄧文聰上任後,也找不少退休官員當「顧問」。如金管會金檢局前副局長楊文慶、立法院前副院長鍾榮吉,就曾被員工目睹常到鄧的辦公室聊天。

鄧文聰對內也鼓勵公司基層業務員競選國民黨黨代表,目前光是幸福人壽就有二十位中國國民黨黨代表。據了解,○二年國民黨為了照顧退休、卸職黨工,安排其至幸福人壽二度就業拉保險,鄧文聰入主幸福人壽後,看準這些具有黨工背景的業務員基層人脈綿密,有助於拓展保險業務,另一方面也積極協助他們當選黨代表,因為這些黨代表握有國民黨中常委的投票權,成為鄧文聰影響國民黨立委的最好籌碼,每到國民黨中央委員選舉前夕,就可看到不少候選人到幸福人壽拜會,鄧文聰還組「黨代表團」去大陸參訪,「迥異於一般保險公司經營模式」。

「他買下幸福人壽,只不過是拿來當作他拓展兩岸生意的平台。」員工指出,鄧文聰經常透過他成立的愛與和平基金會,在幸福人壽台北市總公司接待大陸參訪團。不過,員工更不爽鄧會找一些保險專業性不足的人擔任公司高階主管,卻都在幫鄧從事個人事業,還一度被金管會糾正裁罰。

鄧文聰一再踩《保險法︾的紅線,卻愈虧愈多,接手之後虧損從一六四億元暴增到二三九億元,外界對於他「印象深刻」的經營成績,就只有利用保戶資金獵地,最指標的莫過於前後兩次共花六十二億元買下信義計畫區的D3土地,在被金管會要求處分之後,現由富創建設與富翔開發國際持有。

補財務缺口 八年只拿出二十.五億增資巧合的是,這兩家公司的登記地址就在幸福人壽總部樓上,實際上,富創建設是鄧文聰轉投資的長鴻營造的關係企業,證實鄧文聰對D3土地還是有控制權;至於其他幸福人壽名下的土地,多半坐落在非精華區的新北淡水、台北萬華、台中烏日等,加上面積偏小,開發價值不高,短時間內難以挹注營收。

面對金管會多年來強烈要求增資,八年來,他只從口袋裡掏出二十.五億元增資幸福人壽,相較目前幸福虧損二三九億元的大窟窿,完全看不出他有任何誠意改善幸福人壽的財務體質。但一一年五月,他卻用個人投資公司億大聯合,以三十二億元買下高雄地標八五大樓金典酒店不動產債權;甚至去年他還與台開籌組團隊投標台北車站C1、D1雙子星聯合開發案,給外界「有錢買飯店,沒錢增資」的負面形象。

「如果你是一位正派經營的商人,手頭上有一百億元,你會來買幸福人壽嗎?」一家壽險業者透露,在幾年前,壽險業購地的門檻尚未被央行拉高之前,透過保險公司的資金進入不動產市場買地,所發揮的槓桿效應是最大的。這麼多年下來,鄧文聰頻頻違反法規、加大資產風險,但卻不願意增資幸福人壽,顯然他已不夠資格經營保險公司。

幸福人壽

成立:1993年

資本額:60億元

董事長:鄧文聰

總經理:郭明枝

主要股東:軒景集團、富久公司、Golden Benchmark Holdings Ltd.、鄧文聰

鄧文聰

出生:1959年

現職:幸福人壽董事長

經歷:上海國邦房地產開發公司、佰威酒店董事長、上海台商協會副會長

學歷:政大EMBA碩士

積極經營黨政關係!

──幸福人壽員工

兼任國民黨黨代表名單

姓名 在幸福人壽職務

王世汎 基隆市區經理

喻惠娟 台北市專員

余麗英 桃園縣處經理

徐世宏 苗栗處經理

楊逢時 台中區副總經理

袁榕蔚 台中區業務員

廖美華 彰化一處處經理

歐陽金珍 台南一部行銷總監

王妤安 台南區業務主任

邱竝梢 台南區業務專員

劉國樑 高雄市總監

蕭映雪 高雄市區經理

林碧蓮 高雄市區經理

葉秋逸 高雄市區經理

陳慶文 高雄區主任

謝麗美 屏東區經理

鍾永娣 屏東區經理

曾秋香 屏東區經理

徐進仙 屏東區經理

唐淑鐘 屏東區副理

不對幸福增資 卻砸近百億買不動產──鄧文聰入主幸福人壽後的指標房地產交易時間 物件 金額(億元)2007.09 信義計畫區D3土地62.1 2011.05 高雄85大樓(改名為君鴻國際酒店) 32.2 投資房地產 違規紀錄多──幸福人壽近年違規事件與裁罰

時間 違規事項 裁罰

2008.12.25 台北市信義計畫區D3土地交易金額,超過同一人交易上限 罰款450萬元,一年不得從事不動產投資2011.03.03持有台中市烏日區、台北市信義區及新北淡水區等土地,未即時利用並有收益 罰款360萬元,土地限期開發與標售2013.05.23 資金運用違反《保險法》缺失:利害關係人交易限制對象資料未建檔、不動產買賣涉關係人交易、間接與利害關係人交易等內控缺失:壽險員工在董事長鄧文聰個人所屬關係企業兼職等罰款840萬元,限制不得間接進行關係人交易;限制國內股票投資,不得新增公開發行公司股票、轉換公司債及附認股權公司債2013.07.16購買新竹及中市兩塊素地,未依規定在9個月內申請建照 罰款180萬元2013.11.01持有台北市士林區及新北淡水區等11筆土地未即時利用並有收益 罰款180萬元2014.04.11 辦理國內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未留存相關文件且不符避險目的辦理不動產合建開發,違規變更合建契約收益回收方式內控缺失:未經授權投資國內股票、員工用大部分工時辦理董事長所屬事業之事務、違規從事避險目的之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等缺失 罰款660萬元

資料來源:金管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32

創業公司有錢、沒錢怎麽做公關?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9/147578.html

i黑馬:公關有多重要?本文作者 Suster 羅列了公關所能帶來的隱形福利,並在本篇文章中拋出攻略,傳授了「沒錢如何做公關」的獨家經驗。

在我們研究具體「怎麽做」之前,先來看看如何打好公關活動的基礎——把握恰當的公關時點。
 
\對的公關時點
 
什麽時候是開始公關活動的最佳時機呢?
 
在 Suster 看來,在產品開發完成,或者說已經大體設計出來的時候,才適合針對產品展開公關活動。
 
當然,在目前火熱的眾籌平臺上,就有很多團隊選擇了邊推廣邊籌錢、邊開發並完善產品。但不管怎麽說,能夠參與眾籌並獲得投資的項目,就算還沒制造出產品,那至少在設計上也大多是已趨於完善,具備一定可行性的。當然,也有一部分公司參與眾籌活動卻並不上心,這就很可能導致籌款期結束仍無法順利完成籌資,最終砸了自己的招牌。
 
正確利用眾籌平臺的方法,可以是在完成產品後,利用眾籌資金來管理庫存、緩解供應鏈壓力,並且進一步完善產品。
 
在作者看來,產品完成、即將推向市場的時期是最燒錢的,因此眾籌活動實際上更適合在種子融資、或是獲得風險投資之後再來進行。
公關活動也是一樣的。
 
直到產品將近完成的時候,創業者才能說真正、切實地了解自己手上的產品,相關的公關活動因為「心里有底」才不會浮誇又不合實際。同時,暫緩公關活動將有助於保持「創業先行者」的優勢,相關的創業內容/技術/項目也不會因為公關宣傳而過早暴露無遺,讓對手也搶了先機、縮小差距。
 
因此,Suster 也相當推崇「營銷在當下(Market Today not Future)」的理念——唯有當下的執行是最不容易被預測、被幹擾的,針對未來的計劃難免存在不確定因素。
 
正因如此,作者建議「在產品較完善的基礎上,盡早開始公關活動」。這里的「盡早」可是比一般投資人建議的還要早。Suster 認為,當你有了完善的產品規劃,並且準備付諸實踐的時候,就可以開展公關活動了——要知道下一階段的招聘、融資、初始用戶群指不定就仰賴著公關活動的成果呢。
 
沒錢怎麽做公關?
 
在確定了公關的適宜時點之後,終於到了能夠一窺作者攻略的時候,看看沒錢/沒多少錢的情況下,是如何做公關的。
 
Suster 指出,有許多公關活動是創業者可以自己搞定的——這就意味著,這些工作的成本可視之為零。
 
確實,挑戰創業的業者大都曾在創業初期嘗試過身兼數職——從產品到財務到運營到人力資源等等,可能都要自己上。因此,如果沒錢專門請人來做公關的話,創業者不妨可以自己嘗試著花一些時間來進行攻關活動。
 
以作者 Suster 自身的經驗為例。
 
在他看來,企業的品牌建設相當重要,因此許多公關活動都是 Suster 自己組織執行的。也因此,他的風投公司 Upfront Ventures 公關年投入才可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0 美元。Suster 非常認真地與媒體記者打好交道:
 
我也有許多事情要做,那為什麽特地騰出時間來做好公關活動呢?一方面是因為我喜歡這些記者們,他們的專業性讓我欽佩;而另一方面,保持良好的公關關系有朝一日必定有所助益。
 
重點來了——僅在重要時刻才準備公關活動是不可行的。公關並非是朝夕之間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長久的、不間斷的努力——想要和記者小夥伴們維持較好的合作關系也需要持續的付出。
 
作為創業公司,可以做的並不只有單方面地尋求媒體曝光,要知道,新聞天天有,媒體們也厭倦了傾聽各種說得好聽實際上卻沒什麽價值的「獨家新聞」了。創業公司可以從媒體的角度考慮,為其提供新聞素材,為雙方建立一種互助的合作關系。長此以往,當你的公司有新聞的時候,媒體也會自發來采訪了。
 
還有一點需要註意的是——誰負責對接媒體,誰負責接受采訪。
 
當然,作為一家創業公司,隨著公司發展,分工 將更為明確,對接媒體、安排會議、撰寫公關稿件、準備采訪、潤色講稿等公關活動一般會交由專門的負責人來執行。這也無可厚非。不過有些 Boss 習慣了讓相關負責人全權包攬公關活動,連訪談都是指派負責人出場,這可不是個好主意——就算作為 Salesforce.com 的 CEO,Marc Benioff 至今親自出席許多采訪。
 
那麽,「代理人上場」與「CEO 親自上陣」有什麽區別呢?
 
要知道,媒體總是想要第一手新鮮又權威的資料,還有什麽比直接采訪創始人、CEO 更對他們的口味呢?
 
不得不說,想要達到良好的公關效果,你得學會如何接受采訪、如何與媒體記者互動、如何構架你想要傳達的「故事」、並接受現實——你必須花不少的時間,才能換回卓有成效的公關成果。
 
有一點點錢,怎麽做公關
 
在默默地「零成本」公關一段時間後,你可能拿到了一筆不大但足夠算得上鼓勵的種子投資。這時候你或許想問:「如果我想進行公關活動,那麽我該如何妥善運用這筆來之不易的投資呢?」
 
拿到種子投資改如何做?該不該花點錢做公關呢?
 
一般情況下,這應該取決於所獲投資的多少。不過,如果你急需招聘項目的頂梁柱,或者正在尋求風投、想要順利推進產品開發及銷售情況,那麽你確實應當挪出一部分錢來進行公關活動。不過,怎麽用這筆預算,也是有講究的。
 
如果你還沒有開始 A 輪融資,那並不建議你花重金聘請知名公關公司來運作——一則公關費用高昂,二則這些知名公關公司也是蠻挑合作方的。
 
太多知名公關公司的經理人接了不少初創公司的公關任務後,轉手交給初出茅廬的畢業生,輕松坐等結果——可別指望接任務的經理人就一定能對你的項目負責到底。當然,職場新鮮人的能力或許也不差,不過他們太經常身兼數份企劃,這就導致他們並不一定有精力徹底了解各個創業公司的理念,並對應給出「最適合」的公關方案。
 
一言以蔽之,如果你還沒有足夠的資本來聘用公關公司,那麽他們同樣無法為你提供最好的服務。這一點,請一定謹記。
 
Suster 建議起步階段的團隊可以聘用有相關經驗的個人、或者兼職、或者不那麽知名的小型公關公司。具體來說,你可以聘用某個有公關經驗的人,讓其在本職工作之外順路兼職公關活動;又或者招個有經驗的實習生;也可以聘請一位兼職或全職顧問。
 
而在以上列出的方法中,正經地招聘某個有公關經驗的人,是最合適的做法。作為正式員工,他們能完成的工作遠遠不止策劃活動、撰寫文檔,往往還能勝任許多額外工作。同時,他們比外聘公關人員更了解公司的理念,還能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公關活動中,對創業公司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助力。
 
當然,花 5 千 – 1 萬美元的月薪外聘小型公關公司,或者是 5 – 7 萬美元來聘請一位全職公關人員都是可行的。不過一般來說後者見效更好些。
 
終有錢了!公關怎麽來?
 
好不容易收獲了 A 輪融資,你總算有來底氣外聘公關公司了。這時候有什麽需要註意的呢?
 
不管你選擇合作的公關公司是大牌還是小眾,如果自家公司里沒有適合的業務對接人員,那麽這種合作多半還是不成功的。
畢竟,你——
 
需要有人及時地與外聘公司對接,更新自家公司的近況;
 
需要有人跟進博客、社交媒體、線上論壇的信息更新;
 
需要有人能夠及時又恰切地解決記者們的問題;
 
需要有人專門為各類展會、會議做準備,讓自己公司的展示總能創意滿滿吸引到媒體與人們的關註;
 
而在所有這些基礎之上,你需要的這個人還得真正了解你的公司、客戶群、還有競爭對手。
 
——這得多麽不容易呀!
 
所以,盡管我們推薦獲得風投之後外聘公關公司,如果缺少適合的業務對接人,你很可能還是會面臨「白白砸錢」、「努力無用見效慢」的窘境——當然,如果你此前聘用過專門的公關人員,那麽情況或許會好很多。
 
總而言之,公關是諸多營銷手段中相當有效的一種方法。足夠的營銷預算與優秀的公關公司不啻為「黃金搭檔」,能夠將公司對相關信息推廣至知名刊物(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以及行業權威報道、以及各類活躍的科技博客上。
 
這對公司形象的塑造、影響力的積累都奠定了相當基礎。確實有不少高管或投資人可能就是在飛機上看到了雜誌上的相關報道,就拍板定下了合作意向——足以看到公關影響之大。
 
而在與外聘公司合作的過程中,你可不能只盯著短期成果,試圖通過曝光量對合作方的工作力度作量化參考。外聘公關公司得花時間來了解你的公司、向合適的媒體宣傳你的創業理念……最後等這些媒體來了興趣,你的創業故事於是終於展現到世人眼前。
 
所有的這些都需要時間來催化。因此,請保持耐心。
 
「嘛,我對外聘公關公司不放心,要不我多聘請幾個公關人員怎麽樣?」
 
實際上,不管你聘請的公關人員多厲害,他們與專業的公關公司還是有差距的。要知道,作為專門的公關公司,他們參與過更多的發布會、接觸過更多的記者、更了解記者們想要什麽內容,喜歡怎麽寫故事。簡言之,公關公司的專註性、專業性更強,也更能從戰略層面上幫你把握公司的公關方向——甚至還能再危急時刻力挽狂瀾呢。
 
最後總結關於公關活動的幾點:
 
1. 表現得人性化點
 
眾所周知,沒人喜歡聽著機械化的重複措辭,一遍又一遍地宣講公司業務包括 blabla……想要有好的公關效果,那麽請記得,表現的人性化一點,好好說話。
 
當然,表現得幽默些也是不錯的選擇。許多 CEO 們的推文大都是鸚鵡學舌般地重複公司近況,不出錯兒但也規矩得有些無趣;另一些 CEO 們除了發布訊息之外偶爾也會 Po 些好玩的觀點,明顯就有意思多了。
 
2. 有自己的觀點
 
許多高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為了規避風險一般不太發表個人觀點,又或者始終保持中立態度。當然如果你是 Apple 這類大公司的高管,再怎麽「態度中立」,媒體們都會蜂擁而上地報道,並且而會試圖從只言片語里作出各種解析。但!如果你只是初出茅廬的小公司,那麽你最好還是要亮出你的態度來——當然,這並不等價於高談闊論打擊其他公司,或者發表些不那麽恰當的言論。作為創業者,最好是對自己創業的行業有所認知,能給出那麽些有理有據有深度的感悟來。
 
3. 公關力度分輕重
 
頻繁的媒體曝光,對於創業公司或許不是壞事。但並非每一步進展都要進行大力宣傳。如若公關力度不分輕重,那麽人們很可能會習慣於一家公司的咋咋唬唬,真有什麽重要消息的時候,反而沒人會在意了——這和「狼來了」的故事是一樣的道理。
 
當然,這也不是在推崇「少宣傳、不宣傳」。你還是可以選擇在自家的官方網站、官方博客中輸出大量的信息,但選擇性地將部分內容,通過不同的渠道來進行宣傳。避免讓過多的信息轟炸你的受眾。
 
4. 獲得媒體技巧培訓
 
Suster 認為,他從公關公司學到最有用的技能就是「如何恰當地應對媒體」。他本人挺較真兒,每個問題都喜歡答得仔仔細細。
 
我認為我有義務仔細回答,並且確保提問者能清楚地理解。
 
然而,在采訪中,回答過多的細節很有可能讓采訪者的關註點偏離既定主題。相關的媒體技巧訓練,能幫助作者把控訪談的節奏與走向,順利地「講完自己的故事而不被幹擾」。
 
 
本文作者:Mark Suster,創業者、Upfront Ventures 投資人,對公關活動有豐富經驗。本文轉自TECH2IPO創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37

【特刊】有錢和沒錢都要任性丨互聯網公司的年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825

(小塵4x/圖)

有一種年會叫別人家的年會。“拼命工作拼命玩,獎要獎得驚心動魄”,無論盈虧,互聯網公司每年都會雷打不動地舉辦年會。不管有錢沒錢,年會就是那麽任性,走土豪撒錢一把抓的、打感情牌走溫情路線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對於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年會,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如果你“不幸”處在傳統行業,深受互聯網的沖擊,而且老板們告訴你,公司今年發展不好,沒賺多少錢,甚至是虧損的,所以員工的年終獎要打折甚至取消(此處小編已淚流滿面),那麽這篇文章值得你轉發到朋友圈抱怨一下。

或者說,你“更不幸”一點,你的公司今年大豐收,但老板說,現在社會都在提倡節儉,所以公司的年會不辦了。那麽這篇文章值得你發到公司內部群里,希望你的老板能看到。

最最不幸的情況你可能也會遇到,那就是公司今年盈利翻倍,但老板說這個盈利要算到2015年,所以2014年的年終獎不能倍增。那麽你必須把這篇文章直接轉發給老板,並且要求他定向給你發一個互聯網紅包。

在很多人眼里,互聯網公司都是富得流油。確實,像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等巨頭級公司,是賺得盆滿缽盈。但大多數正在轉型的傳統行業,那些讓人們享受科技紅利的互聯網公司們,其實都是虧損的,比如京東。

但無論盈虧,互聯網公司每年都會雷打不動地舉辦年會。當下中國的互聯網盛況,是風險投資的資金,以及IT人普遍的加班和單休文化共同堆積出來的。這個行業的普世價值觀是,拼命工作拼命玩,獎要獎得驚心動魄。

廢話少說,來看看有錢和沒錢的互聯網公司們是怎麽開年會的吧。

BAT:有錢不一定任性

作為這個行業最有錢有勢的BAT(百度、阿里和騰訊),有錢但不任性。他們已經過了初創期,公司很穩定。開年會的主題已經不是“獎要獎得驚心動魄”,而是強調對優秀員工的激勵。

百度的年會有兩個亮點。一是一向文質彬彬的李彥宏身披鎧甲,玩起了架子鼓;二是有人拿到了50個月的年終獎。

阿里巴巴的年會還沒有開,但阿里系很多公司都已經開了年會。比如UC公司的年會上,拿出了10輛帶牌照和保險的奧迪A4L來獎勵優秀員工,還有近50個價值15000元的任意遊作為獎品來抽獎。

騰訊的年會有兩場,即每年一度的“兩會”(員工大會和聖誕晚會)盛典。聖誕晚會上,有價值38888元的現金特等獎、價值25000元的美國雙人十日遊願望特等獎,以及價值250000元的南極雙人遊。獲得年度營銷突破獎的微信紅包團隊,在年會現場撒紅包。微信的掌門人張小龍一身足球運動員的裝扮,模仿《FIFA Online 3》里的球星大秀球技,當下最流行的《我的滑板鞋》也上了騰訊的年會。

(小塵4x/圖)

小米:有錢必須任性

2014年小米兩個亮點,一是獲得天量融資,二是成為中國智能手機的老大,世界智能手機的老三,前面只剩下三星和蘋果了。

有錢的小米選擇了在年會任性一把。小米年會的獎品包括,10萬元現金10份,88888元的京東購物卡8張,3萬元的購物卡10張,10000元港幣現金20份,新西蘭姚晨婚禮待遇的旅遊2份,1萬元現金10份,還有100臺MITV2,200臺小米NOTE,400臺小米凈化器,1000臺紅米,1500個小米盒子。

(小塵4x/圖)

上市了的就得獎得驚心動魄

2014年完成上市的獵豹移動,獎品很豐厚,包括10臺寶馬X1,獎勵給優秀員工。另外還有100萬元的IPO團隊獎。六份“矽谷+滑雪”遊 ,5萬元家庭旅遊基金12份,IPhone6 Plus44臺,Macbook Pro5臺,獵豹自己的產品豹米空氣凈化器100臺、米pad100臺,還有先鋒藍牙音箱、小蟻攝像頭、小米血壓儀等共600個。

之所以有滑雪這個獎品,是因為獵豹移動屬於雷軍系的公司,雷軍最愛的運動就是滑雪,理由是:滑雪考驗人對速度和平衡的把控力。

同樣是2014年上市的京東,年會的主角是老板劉強東。他在年會上花了很長時間告訴員工京東比阿里巴巴好在哪。年會請來了羽泉獻唱,但觀眾尖叫聲最大的是劉強東上臺的時候。有女員工大聲喊:“老板你的西裝真帥”。不過年會上沒有流出劉強東的女朋友奶茶妹妹(章澤天)的照片,我聽說他們之前吵過架,後來又和好了,不是外界所說的分手了。

2014年在香港上市的9158公司的拿出的獎品是兩輛特斯拉汽車,還有美女主播助陣。

(小塵4x/圖)

燒錢最多、等著上市的節省辦年會

2014年燒錢最火的幾個行業里的公司,年會開得倒是比較節省。比如易車公司的獎品是寶馬I3的的使用權。互聯網金融公司積木盒子的大獎是五天帶薪休假,以及兩張去世界任何一個城市的往返機票。此外沒有太多獎品上的亮點。

有可能將在今年上市的趕集網的大獎是一輛汽車、三亞雙飛、定制金條和蘋果系列產品。

最取巧的年會:搜狐、今日頭條

最精明的公司是搜狐視頻。在搜狐視頻的年會上,很多獎品都是影視明星贊助的。提供獎品的明星包括田亮夫婦、徐靜蕾、黃曉明、王璐丹、李小璐等,贊助的獎品有MAC AIR、蘋果6,IPAD MINI 、卡西歐自拍神器、GUCCI包、小魚機器人以及代步車。還有一份塞舌爾雙人遊。年會最大的亮點是張朝陽唱了一首“我最心愛的姑娘”。

今日頭條去的是日本沖繩,不過其實成本不高。據說一個人員的成本是3500元左右。整個公司分了兩撥人去的,都是4天。但在沖繩的年會,沒有再設立獎品。

最會省錢的年會是華為。我聽說華為某個部門200多人,辦年會只花了500元。

 

奢侈品公司:土豪路線

奢侈品巨頭寺庫公司,去年發了好幾個比特幣,今年的獎品是搞來一大箱子的現金,有不同的面值,員工跟菜市場賣豆角的一樣,不讓你挑,閉著眼睛大把抓。此外還有200個奢侈品以及蘋果系列產品加上豪車的試用作為獎品。

走秀網的獎品則是國外的供應商贊助的,同樣以奢侈品為主。

打感情牌和走溫情路線的年會

考慮到北京地鐵告別2元時代,邁外迪網絡科技的年會推出“在路上,就有希望”定制地鐵卡(已預充值100元),同時宣布大幅提升各級員工交通補貼。該卡不光邁外迪正式員工人手一張,自即日起所有獲邀來邁外迪面試的,都將獲贈該卡。

小米於2013年B輪投資邁外迪,邁外迪年會禮品自然少不了從手環、盒子、小米4、小米電視等各種小米硬件產品。而且是現貨。此外,邁外迪的年會還增設了期貨特別獎:iphone 7 。公司承諾蘋果發布iphone7時,保證第一時間在紐約第五大道旗艦店首批購買到送給中獎員工。

韓都衣舍集團的獎品是五個去臺灣環島遊的名額。這個公司為了留住員工,公司在年會上設立了“三年陳授戒”和“五年醇授戒”的儀式,對員工的司齡達到三年和五年,頒發“三年陳授戒”和“五年醇授戒”,獎品是給發放“黃金戒指”和“白金戒指”。

500彩票網的年會走的是博彩主題,設置了德州撲克大賽,獎金是3萬元,只要你打牌贏過一個高管,就可以獲得高管對應的“身價”金額。年會也成為很多員工“占公司便宜”的好機會,在500彩票網的年會上,組織了內部婚禮。一個北京的員工趕到深圳去參加公司年會,被同事調侃說兩口子從相戀到結婚,只差孩子的半月酒沒蹭公司的活動了。

大姨嗎公司的年會上,老板柴可被叫做大姨爹,為了取悅員工,他在現場表演平板支撐。

 

請記住,我叫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南方周末每日網絡專稿。

要嚴肅,有知識;要八卦,有內幕。每天一篇,無需翻墻,盡享你想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我們只想,讓知道成為一種享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16

沒錢如何任性?政府工作報告經濟目標評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89

 本文作者華創宏觀分析師 牛播坤、余芽芳,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

摘要:2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給出 2015年的經濟目標。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相關經濟目標,大致符合市場之前的預期,也體現了中國經濟“調整存量、做優增量”的新思路。無論是增速目標的下 調,財政存量的盤活,還是對轉型改革的訴求,對創新創業的支持,均在踐行著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詮釋的“新常態”。

7%的GDP:增長轉型的平衡之速

7%的增速調整兼顧新常態下的需要和可能:需要來自於收入倍增、就業穩定及債務風險化解要求大致平穩的經濟增長,可能則來自於市場內生力量和政府政策托底的“雙引擎”。在外需不確定性仍強,消費增速中樞難上的背景下,穩投資仍是穩增長的主要抓手。今年政府投資主要集中在棚改、地下管網、中西部鐵路和公路、水利、 環保等領域。其中,水利和鐵路總投資目標較2014年實際值近乎翻倍,由8855億元提高至16000億元。預計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有望進一步回歸常態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這應會逐漸帶來房地產投資的更好表現。同時,經濟增速目標適度下調也有利於諸方改革推向縱深,簡政放權、投融資領域、價格改革、財稅、金融等各方面的舉措應會陸續出臺。

3%的CPI:賦予價格改革更高權重

在 PPI連續35個月同比負增長,今年1月CPI同比僅僅0.8%的背景下,3%左右的通脹目標看似偏高,實則為價格改革預留空間。資源型產品和基本公共服 務價格向更為市場化方向邁進,將是2015年價格改革領域的重頭戲。考慮到價格改革帶來的滯後效應,預計2015年的CPI同比將呈前低後高走勢,特別是 年末單月物價或將超過2.5%。我們認為,央行對當前通縮環境的認知本就不及市場悲觀,資源品價格改革帶來的潛在物價上行動力,更會抑制央行“適應性寬 松”的量級和節奏。近期市場對央行降準和降息反應鈍化,或許正是對貨幣政策寬松預期適時調整的結果。

12%的M2:貨幣松緊節奏靈活

今年M2目標增速較去年下調了1%,但實際上為貨幣政策還是預留了較大空間。對比2002-2014年(除2009年),M2增速-名義GDP增速(實際 GDP增速+GDP平減指數)平均值為1.45個點。2014年這一差值為個近4個百分點,2015年這一差值升至4.2個點(去年GDP平減指數 0.83,今年GDP平減指數按0.8估計),也遠高於過去12年的歷史均值。

值得註意的是,“在具體執行中,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意味著不排除全年貨幣環境有進一步寬松的可能。新增M2的來源來自三塊:新增信貸,新增 同業和新增外占。考慮到監管層對表外融資的持續壓制,新增外匯占款的趨勢回落,那麽貨幣增速的調高,即新增M2的擴張只能來自於新增信貸。因此,我們預計 今年表內信貸投放的規模應該比較可觀。考慮到今年基建投資規模的擴大,以及地方政府債務治理的推進,增加表內信貸投放也許也是一個迫不得已的選項。預計 2015年央行仍會將常規和非常規貨幣政策結合使用:常規貨幣政策更側重降低存量融資成本,非常規貨幣政策更側重降低增量融資成本,以更好地實現從“穩貨 幣”向“寬信貸”的轉變。

2.3%的赤字率:財政增效渠道多元

2015年赤字率目標由去年的2.1%提升至2.3%,赤字規模由1.35萬億提高到1.62萬億。不過,2014年實際赤字率1.8%,未達預定目標。2015年積極財政政策如何落地,“財政懸崖”能否平穩過渡,需要關註四個方面:

(1)存量地方債務的主動並表是否成型?中 央赤字大幅提高1700億元,除了2015年收入增速由8%下調至7.3%帶來的被動收支缺口的影響外,是否意味著部分存量地方債的主動並表。考慮到存量 地方債的巨大體量,我們估計部分並表也許是個更可行的選擇。當然,這涉及到地方政府融資缺口壓力的平穩釋放,有賴於財政部地方政務清理方案的最終出臺。

(2)專項債能否成為存量債接續的出口?今年有1.9萬億地方負有償還責任債務到期,僅僅通過提高的1000億元赤字是遠遠不夠。因此,更多的債務接續或將更多依賴於不納入財政赤字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後續專項債的發行額度以及PPP的進展情況均需密切關註。

(3)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的推進節奏如何?2014 年末,我國共有3.1萬億存量財政資金。2015年1月,國務院部署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工作,包括但不限於財政存款存放方式的調整。比如,如果將一半的財政 存款從存放央行,轉為存放商行,也會帶來1萬多億的流動性釋放。 而這筆資金究竟是全面相對平滑地存放商行,還是在資金面階段性緊張之際相對集中地存放商行,是值得關註的一個問題;而商行將這筆“意外之財”投降何處,是 支持實體經濟,還是進入股債市場,則是值得關註的另一問題。

(4)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還有多大空間?相比基建投資規模的增加,我們認為減稅應為積極財政政策更有效的抓手。但在財政增收乏力的背景下,如何避免“結構性減稅”異化為“結構性增稅”,仍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70

現場直擊 沒錢沒設備 水公司還用三十年前那一套 全台5.9萬公里管線 只靠67人徒步抓漏

2015-03-30  TWM
 
 

 

三月二十三日,旱象未解的大台北地區,我們隨著一位水管抓漏師傅穿梭在人車雜沓的新北板橋鬧區。

他在幹什麼? 原來他在聽,在尋找地底下漏水的聲音,在這個時刻,每一滴水都彌足珍貴。

台灣自來水漏水率高達一八%,每年漏水量足以提供全台兩個月以上的民生用水。

單就管水能力這一點,就無法說服大家,台灣是先進國家,更何況我們的抓漏技術,還停留在三十年前??。

辛勤,不等於效率台水的測漏員還在使用尋水棒、聽音器等測漏「古法」,小小的團隊,一年要走上千公里。但將近6萬公里的自來水管,土法煉鋼,何時才能巡得完?

撰文‧楊卓翰 研究員‧曾乙申二○一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早上六點三十一分,桃園天空發出兩聲巨響。那是驚蟄春雷,像爆炸一樣的雷聲,從龜山到台北信義區,震醒許多人。然後是傾盆大雨,從台北下到桃園,讓好多人期待,已經乾涸的石門水庫,是不是進帳了?

但是,隔天水利署水情公告,石門水庫的有效蓄水容量只增加○.一一%。四月一日起的第三階段限水,照常實施。一場雨,救不了岌岌可危的台灣水資源。

當人們仰頭望天,求老天爺降雨時,有另一群人也在求水,只不過他們的目光是緊盯著地上看||他們是台灣自來水公司︵以下簡稱台水︶的抓漏專家。當台灣水情告急,他們的工作更顯重要,因為台灣自來水漏水率竟高達一八.四%︵日本東京只有三.一%︶,甚至比中國北京還要高。

台灣的水,同時面臨高山陡峭、儲水不易的先天不足,以及自來水管理落後的後天失調。

按照台水和北水配水量統計,台灣一年漏掉約七億噸的水,足以供應全台兩個多月的民生和工業用水。而這七億噸的重量,全壓在這群全台為數只有六十七人的抓漏師身上。

還在用﹁尋龍尺﹂

外國已用大數據測漏 我們仍在土法煉鋼採訪的這天,只見趙師傅拿著自製的尋水棒,在路上找水管。這根L形的金屬棒,又稱「尋龍尺」,握在手上,在水栓附近走一走,棒子突然自己轉向。「啊!水管在這裡。」這不是台水的找水管標準配備,「這是我自製的啦!」問是什麼道理,趙師傅一時說不出口,「大概是磁場吧!」「尋龍尺」是古代尋找水源時用的,但卻出現在現代,新北市的板橋熱鬧市區裡用來定位水管。這群台水漏水防治處檢修組師傅的任務,就是找出我們腳底下自來水管的暗漏,我們像目睹了一場現代「水巫」。

會用這招,因為台灣自來水管線圖已經年久失修不精確,早已無用武之地。「我們到現場前,當然會看水管的管線圖,但是現場與管線圖,有很大的差別。」台水漏防處檢修組組長盧烽銘說。

台灣漏水率高,不是沒有原因。當北京和上海都已經開始使用有3G訊號的無線自動水表,透過超音波流量計,每天回傳好幾兆MB的資訊,用大數據測漏水,甚至可以預測在漏水前的異常時,台灣,卻還在用「尋龍尺」找漏水。

確定管線位置後,趙師傅拿著尋龍尺,背著擴大器,戴上耳機,拿著上面有膠帶補釘的測地麥克風,沿著看不到的水管線走一步,聽一步。「這裡水聲比較大!」走了一陣,他停下腳步說。

打開旁邊大樓骯髒破舊的水表蓋,師傅拿出長長的銅製聽音棒,一頭壓在水表上,「如果水表沒有動,但是有水聲,那就是漏水了。」一聽,果然有轟隆隆的水聲,師傅討論了半天,確定這是漏水,然後,他們在地上用白漆噴上大大的「水」字,等待後續檢修。「如果漏水量很大,像地下水道,也是一天好幾百、上千噸都有。」趙師傅說。

很難想像,全台灣五萬八千多公里的自來水管,就是用這樣土法煉鋼的方式找漏水。台水漏水防治處處長李丁來說,台水北中南的九個專責檢漏人員分隊,加上管線隊,只有六十七人,平均一個人要維護近九百公里長的水管,可以來回高雄台北三次。

這些路,都只能用走的。但近六萬公里長的水管,盧烽銘和他的組員,一年辛勤地走了上千公里,也走不到一半。所以,台水測漏水的週期是「兩年一巡」。也就是,如果一個地方漏水,等下一次測到,可能就是兩年之後。

管線舊、沒錢修

水價過低 讓一切變得惡性循環用這個方法,面對台灣破舊的自來水管,如同用紙包火。盧烽銘說,台灣的自來水管,為了求快、求便宜,有一半都是塑膠管,使用的年限是二十年。但是,台灣現在有八成以上的水管,都已經使用超過三十年。

已經硬化的塑膠管,只要水壓一大,就會破裂。「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加壓永遠不夠,高樓一定要有水塔,但在國外沒有這種東西。」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說。

台灣的自來水網絡,就像一艘破舊不堪的大船。每年台灣降雨量約九百億噸,但能供給自來水的,只有不到四十億噸,又有一八%的自來水漏掉。要補這等同三座石門水庫的水,台水公司手上有的工具卻很落伍。

「我從一九八二年進到台水,就是用這個方法在檢漏。到現在三十幾年後,我們還是用一樣的方法。」盧烽銘說。方法古老,引入現代的漏水管理方式,他坦言:「很難啦!」「漏水是結果。」李丁來說:「真正問題是資產設備管理。」漏防處是去年九月才成立的新部門,專門治台灣的高漏水。但是,李丁來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資源。

李丁來指出,從一九九四年,水費凍漲到現在,面對台灣自來水需求越來越高、供水率也越來越密集,台水管線長度增加兩萬多公里。資產中的機械及設備,從原本的六百億元,增加到現在的一千六百億元;但在水費不漲的情況下,業務收入只從一三九億元增加到二五一億元。

台水有一六○○億元的資產,占大多數的是自來水管線,但台水一年只有十一億元的維修預算,「算起來,維護成本不到資產的一%。你買一百萬元的車,開了二十年,每年還只花一萬元修車,你覺得這輛車能開嗎?」李丁來說。

他舉東京的例子,東京自來水供水人口約是台灣的七成,但是漏水率僅三.三%,遠遠低過台灣。而東京都自來水事業,每年高達新台幣一千億元的營業額中,投入漏水改善資本支出就逾三成。比照台水常年虧損,「管理維修費用要提高一%,都很困難。」環境工程出身的李丁來,常年走訪日本、德國、新加坡等水資源管理先進國,看到國外紛紛引入高階的檢漏設備和管理系統,他也心急。但是,現實擺在眼前,要治漏水,必須先投資。他舉例,要把現在的傳統水表,換成能夠自動監控漏水的AMR水表,僅硬體設備成本就比現在使用的傳統水表高過一倍以上。

檢漏管理要成本,把已經超過使用年限的老舊塑膠管(PVCP),換成材質更好的耐衝擊管(HIWP),成本更高。目前汰換一公里管線花費,粗估為六七五萬元,塑膠管全部汰換,要一六○○億元。台水目前每年的水管汰換率是一.五%,但是李丁來計算,只能用二十年的塑膠管,每年要五%的汰換率才夠。

「水價過低,是現在水資源管理最大的問題。」經濟部常務次長兼水利署署長楊偉甫說:「水價越低,台水的營收就越少,漏水管理能力就越差,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但是,他也指出,調升水價的阻力,來自於民眾對台水管理能力存疑,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台水的組織和經營,需要大幅進化。

限水 其實可以避免

漲水價之前 台水經營效率得先提升例如這次新北新莊、板橋的第三階段限水,其實可以避免。原來,「板新二期改善計畫」(簡稱板二),其實從○七年就開始施工,計畫在去年完工,目的就是讓板新能接起水量充沛的翡翠水庫,減輕石門水庫的供水負擔。「但是,台水在遇到困難時,例如用地取得,就沒有那麼積極。」楊偉甫說,一延再延之下:「這個計畫如果它(台水)速度夠快的話,板新可以從翡翠(水庫)引水,這次石門水庫的緊張就會比較輕。」「台灣的漏水率,其實在這幾年有降低,但台水還可以更快。其中關鍵的技術和設備,台水願不願意做投資,這是它要檢討的。」綜觀台灣的水情,每年愈趨極端,要停止每年缺水,卻每年漏水的惡性循環,除了台水要努力提高經營效率,全台灣民眾能否接受合理水價,也是改善的重點。

妥善處理漏水

就能延長供水2個月

以全台去年的用水量估算,每年漏掉的水,足夠台灣民生和工業多使用67天。

漏水率 每年漏水可供天數基隆 新北 (註2)29% 22天台北 16.7% 66天新北(註1) 11.91% 43天桃園 17.62%64天新竹 15.36% 54天台中 23.38% 84天彰化 16.82% 62天嘉義 16.17% 59天台南 10.7% 39天高雄14.7% 54天台東 26.63% 106天花蓮 23.8% 90天宜蘭 18.59% 66天註1:涵蓋範圍包括板橋、新莊等區。

註2: 涵蓋範圍包括淡水、汐止等區。

資料來源:台灣自來水公司、台北自來水公司、水利署註1:涵蓋範圍包括板橋、新莊等區。

註2: 涵蓋範圍包括淡水、汐止等區。

資料來源:台灣自來水公司、台北自來水公司、水利署為什麼台水改善不了漏水?

人力缺乏,一個人要維護879公里台灣水管線長58944公里,但是專職檢查漏水的人員只有67人,平均一個人要維護879公里的水管。

經費不足,維修比率不到1% 台水一年花在維修管理的成本只有11億元,面對1649億元的資產,比率不到1%。

水費凍漲,業務收入成長不到1倍1994年水費凍漲至今,台水管線等資產從615億元增加1649億元,成長近2倍;但是業務收入卻只從139億元成長到251億元,成長不到1倍。

漏水率最高,但水價卻最便宜——台灣的水價是亞洲主要城市中最低的,但漏水率卻最高漏水率(%) 水費負擔率(%)台北市 16.7 0.16 全台平均 18 0.16 北京 12.5 0.27 韓國首爾 7 0.32 新加坡 4.6 0.39 日本東京 3.1 0.96 註:水費負擔率=家庭用水每年200度水費╱人均GDP 資料來源:IWA、台灣自來水公司、台北自來水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