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立論:靈活變通一招了 林少陽

2009-05-11  AppleDaily






 

在 黑與白之間,是無垠的灰色地帶,我們只記住黑與白,只因兩者太搶眼。連續寫了一個星期「疑似大好友」的文章,是時候轉轉口味了。上星期五問:點解「利差模 型」有時準有時唔準?死穴在於派息及利率都不確定。熱錢來去如風,拆息話變就變;派息可加可減,大行財政充裕人才濟濟,仍然錯漏百出,何況是兼職投資者? 網上讀者還提醒我,還有一個叫做「風險溢價」的飄忽概念左右大局。因此,大家都咪以為小一算術題就可以掉以輕心。具體預測易出錯,大方向較易掌握。是故, 上周戲言「萬八」,只是由「如果A,就是B」推論的隨機數,請勿當秘笈。在那火紅的90年代,股息率長期低於借貸利率,盲目運用,只能做足十年的旁觀者。

往績股息率有變

同 樣地,2003年沙士後大升市,雖然利率維持偏低超過一年,價格升到某個位置,就拒絕再升,皆因盈利增長欠奉,更重要的是,市場情緒未逆轉。如果單憑計算 股息率與利率差距,就可以富貴萬千年,豈不是通街億萬富翁?只要識變通,這幅圖便永不過時。講座場場爆,是另有原因。經過上星期一輪升勢之後,是時候回歸 現實了。大家用上星期那幅圖時要小心,股息率從往績求出,單計滙控(005)今年派息已經要打七折,如果所有成份股一齊打七折,息差將由3.9%收窄至 2.7%,拆息升1厘,將是1.7%,餘此類推。做完算術題,要做其他功課了。接着一連幾日,會跟大家討論一下中美兩個超級大國,各自面對的機遇與隱憂。 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27

十三年磨一招 老藥廠煉出明星藥

2010-11-15 TCM




細菌人人都討厭,但一家老店卻靠菌種翻身,原料藥廠中化合成就是「老店翻身」故事主角。

中化合成和默克藥廠合作的抗骨癌原料藥Rapamycin衍生物(雷帕霉素)已進入臨床三期,預料明年底上市後,一公斤可賣十萬美元,第一年至少可銷售三十公斤,為中化合成帶來約新台幣一億元的營收。

Rapamycin是一種舊的抗生素原料藥,中化合成的Rapamycin可以讓藥廠做出治療骨癌的新藥,把舊藥變新明星。這家成立近半世紀的公司,老幹新生的轉折,與這項藥品竟有異曲同工之處。

民 國五十三年中化合成成立後,有過一段好風光,主力產品抗生素用來治療感冒,量大利潤好。受政府關稅保護,淨利率達一六%,中化合成營業部副總經理黃重信形 容,「躺著賺錢,日子很好過,」直到民國八十一年台灣加入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取消抗生素保護關稅,也拿掉中化合成的金鐘罩。

失去關稅保護,被迫轉型 面對中國、印度藥廠的價格競爭,黃重信說,「抗生素價格一夕之間對半砍,」市場丕變,讓中化合成連賠五年,八十六年面臨轉型。

中化合成總經理張祥漢指出,競爭不過低價的中、印同業,「台灣原料藥廠,必須做小而美的產品,各家都在找利基市場,」同時,統一集團轉投資原料藥廠台灣神隆也成立,專攻高階癌症用藥。

沒有大集團當後盾,口袋不夠深,中化合成沒資源練高深武功,則走特殊技藝,選擇合成和發酵合一的原料藥。

結合兩種技術的原料藥,只占常用原料藥三千種的十分之一,全球競爭對手約僅十家,以此次改良過的Rapamycin來說,有能力生產的廠商,全球不超過三家。

埋頭學發酵,墊高門檻 黃重信指出,一次要會兩種技術,拉高同業跨入的門檻,就必須投入中化合成以前毫不熟悉的發酵技術。

工 研院生醫所藥物分析研究部經理許振霖指出,比起中印原料藥廠專長在化學合成,結合化學和發酵製程的原料藥技術門檻高,至少要闖過四關,第一關:要先培養菌 種;第二關:提高其量產能力,就是餵菌吃東西,讓它產出能力增加;第三關,還要「純化」,能從培養液裡萃取出多少有效成分;第四關就是「合成」原料藥。

化學合成就像寫程式,調和一定比例化學原料得到產品,發酵要養菌,像是養動物,菌種如果營養不良或者產出降低,就會失敗。如果做化學合成比喻成數學能力,做發酵就類似保母,中化合成花了十年學習。

走進中化合成的廠房,上上下下塞滿巨大桶槽,會有給人走入釀酒廠的錯覺。

發酵基本原理不難,像是優酪乳就是發酵產品,和原料藥的發酵製程最大的差異在複雜度。

優酪乳發酵步驟少、時間短,只花兩天,直接發酵完裝瓶出貨,不需要純化,就算有外來菌種侵入也比較沒關係。

要 做發酵原料藥,以Rapamycin為例,菌種「嬌貴」,至少花兩禮拜養菌,把它養強壯,如果這之間,一不小心讓外來菌種侵入感染,整槽都要倒掉,業界形 容為「敗槽」,良率隨即降低;此外,還要歷經十到十二個步驟,包含攪拌機器葉片的角度,速度、溫度都會影響成功率。一開始中化合成的敗槽率高達三○%,十 桶有三桶失敗,現在則不到三%。

黃重信回憶,當初跟老師傅學習,他問:「發酵怎麼提高成功率?」老師傅回答:「慧根。」又問,「怎麼改裝發酵槽,提高產量?」對方回答:「經驗。」他笑說,「聽完後簡直快昏倒了。」

除了技術,還得想辦法避開專利藥廠設下的專利炸彈,正因重重障礙,別人想跨進來也不易。

熬技術,連續五年大賠 張祥漢回憶,「最困難的時期是民國八十六到九十一年,真的很難熬。」新產品沒著落,舊產品又跌價,他算過,一年至少賠七千萬到一億,連賠五年,賠掉一個資本額。

走過十三年轉型路,面對未來,中化合成並非沒有風險,一款藥品成功,不代表可長可久。

原料藥從研發投入到上市,至少要花七到十年,其中最大風險就是競爭對手的速度。張祥漢說,「這個產業是時間戰,賺多少錢取決你產品多早上市。」

搶時間,越早上市賺越多 許振霖同意,一種原料藥,市場前三名才有利潤,全球原料藥,一半市占被專利藥廠囊括,另一半外包,第一家推出者可獲得三成市占,第二家只有一成,剩下一成由第三名以後者分。

例如中化合成去年推出MMF(肌肉鬆弛劑),花七年研發,只享一年高獲利,今年遇到七家競爭者,價格應聲下滑,只能以量補價。

台灣工銀生技創投協理羅敏菁指出,看原料藥廠,得看是否有短、中、長期產品計畫表。她觀察,中化合成藥品研發已經看到五年後,選的品項都具價高競爭者少特質,未來考驗就是能否按照進度,快速將藥品推出,搶得先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57

想贏,一招就夠!


2010-11-15 TCM




一個台灣女婿,影響力卻遍及全球。

在中國,五百萬「八○後」的年輕人,都是他的國民;在韓國,四百五十萬人拋棄國貨,向他臣服;在美國,遊戲老大索尼線上遊戲(Sony Online Entertainment)也被他狠狠打敗。

這個台灣女婿,名叫麥克‧默罕(Michael Morhaime),四十四歲,用二十年打造了一個真實,卻又奇幻的國度。

這國度中,四八%的人口來自亞洲、二二%來自美洲、一七%來自歐洲。

全世界再沒有一個國家比得上他們的「狂熱」,他們超愛冒險、渴望成就感、極度重視公平。白天,他們在外工作;晚上,他們則乘著一條條的光纖線,進入不同的遊戲樂園玩耍;每天,他們買賣三百五十萬件虛擬寶物,進行一千六百六十萬個探險任務。

支撐這個國度的,是布建在全球的一萬三千二百五十台伺服器;裡頭,光是一款遊戲所儲存的資訊量,就要用掉Google一天資訊處理量的二十分之一。

深入作戰總部 產量低且慢,全球市占率卻破六成 這個國度,名喚「暴雪娛樂」(Blizzard Entertainment),是全球線上遊戲天王。默罕是該公司總裁。

《魔獸世界》就是暴雪的傑作。該遊戲上市六年至今,付費玩家只增不減,總數突破一千二百萬人,是金氏世界紀錄中「全球最受歡迎」的線上遊戲。

單這一款遊戲,過去四年,暴雪就有四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億元)營收!這筆收入,拿來蓋兩座台北一○一綽綽有餘,更比皮克斯(Pixar)《玩具總動員三》的票房收入高出三倍。

如同暴雪般的力量,這家公司不隨便出擊,一出擊就撼動市場!

過去十五年,這家公司只推出了三個系列、共九款遊戲,但每一系列遊戲都火紅逾十年,銷量都超過一千萬套。對比同業可能每年推出十幾款產品,卻多是平凡之作,暴雪是不出招則已,一出招就斃命。

大 陸央視這麼形容,「無跳票,不暴雪。」這家公司最有名的,還有它的「跳票」紀錄,九款遊戲中,有六款遊戲的上市時間都跳票,時間最長超過一年。譬如原訂去 年上市的《星海爭霸二》,延後一年才上市,今年一開賣,二十四小時就賣出一百萬套,比iPad花了二十八天才賣出一百萬台的速度還快!

求慢、低產量,是暴雪的兩大特色,形成一股致命的吸引力,牢牢的黏住數千萬全球玩家。

反映在營運數字上,暴雪的全球市占率超過六成。過去六年,營收大幅成長七˙五倍,去年淨利率高達四六%,是蘋果(Apple)的兩倍!

這一天,我們飛抵美國加州橘郡的爾灣(Irvine)市,探訪暴雪的作戰總部。一百年前,這裡遍地都是橘子園,現在,這裡是僅次於矽谷的高科技走廊。

最 有想像力公司,靠最古老執行力成功 我們好似走進怪咖的工作樂園,停車場裡,停著超過新台幣七百萬元的義大利名車瑪莎拉蒂(Maserati)、法拉利(Ferrari)跑車,還有專人幫員 工停車。中午一到,員工們打赤膊,在戶外打沙灘排球,見到我們,幾個曬得黝黑的加州型男,樂得大秀身材。

這裡隨處都能看到吉他、遊樂器、快打旋風遊戲台;午餐時間,員工帶著卡牌在餐廳裡就玩了起來。

跑車、排球、玩不完的遊戲,看似比Google更炫的創意辦公室,但辦公室裡的氣氛卻截然不同。

暴雪有四千六百名員工,總部目前有五個設計團隊,每個團隊從三十五人到一百五十人不等。為了保密,每一道門都有門禁,很少有人能打開每一道門。

我們得到許可,走進魔獸世界團隊辦公室,燈光昏暗,彷彿地下奇幻世界,牆上掛滿了設計草稿,靜悄悄的,一半以上的人都在開會,其他的人則緊盯螢幕,就像一支沉默的軍隊。在此,工作到晚上十點,是家常便飯。

在這裡,「點子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執行力,」《魔獸世界》的遊戲總監布雷克(J. Allen Brack)打破暗室中的沉默說。

沒聽錯?這可該是全世界最有想像力、最炫的地方?

走進總裁辦公室,默罕再度跟我們確認了這點,暴雪的成功,不再於蒐集一堆好點子,「我們百分之九十(的力氣),是用來擦亮點子。」默罕說。

原來,這才是暴雪稱霸全球的真正奧秘:最創新的生意,卻用最古老的方式完成,「執行,是極端重要的過程。」

見證成功歷程 向祖母借錢,和室友白手起家 故事,緣起於默罕辦公室牆上的一個畫框裡,框裡貼著一封明信片、一張借據。這是二十年前,他大學畢業時,跟祖母借的一萬五千美元借據,上面寫著,「借出之後,每個月都要還祖母一百美元,直到還清為止。」

當時,默罕還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機系學生,室友邀請他一起創業。來自謹慎保守的猶太家庭,開花店的父親極度反對,但表哥反問,「你還沒結婚,又沒小孩,你有什麼可失去的?」

於是,默罕帶著跟祖母借來的一萬五千美元,跟兩位夥伴擠在租來的二十坪辦公室裡,白手起家。

當時,日本的任天堂是遊戲產業天王,占據九成市場,「超級瑪莉歐兄弟」遊戲橫掃全球。默罕他們雖是遊戲界的無名小卒,但推出的第一款賽車遊戲,卻獲任天堂認證,是美國第一個可以在該平台上銷售的公司,這證明他們有天分。

即便如此,從銷售數字來看,「這卻是個失敗之作,」默罕坦言。當時,任天堂推出高畫質技術時,這群數理天才一看到新技術,眼睛發亮,卯起來鑽研技術,結果卻是技術占用了多數的記憶體空間,讓最該表現的「遊戲背景既單調、又無聊。」

一個好點子,沒有被磨亮的下場,他們開始有所體會。

賣掉公司,集中火力做一款遊戲 第二年,他們轉型代工,學習別人怎麼寫遊戲,從上海麻將到賽車、動作遊戲,一年內做了八款遊戲,卻都不賺錢。缺乏焦點,公司載浮載沉,「那段時間,壓力很大,」默罕說。

第三年,資金越來越困窘,他們靠十幾張信用卡週轉,才付得出薪水。默罕把原本還給祖母的錢,不但又借了回來,還跟父母再借錢週轉,「那個時候,我們在銀行的額度,都用完了。」

為何不放棄?「那個時候,我們有很多的熱情,很多的疑問,和很多的時間,」默罕說。

眼看著,他手上僅存最後一個遊戲,是翻身的最後機會。

而過去三年的失敗經驗,讓他學到一件事:「我們不可能做所有事,必須說很多『不』。對大部分的點子說不,只專注在很少的點子上。」

於是,他以七百萬美元把公司賣掉,換來完全自主的開發空間,集中所有資源在一款遊戲上,準備最後一搏。

修改對手創意,抓到玩家的胃

默罕極力保護的遊戲就是《魔獸爭霸》,這個計畫十分大膽,想挑戰當時是市場老大的西木公司(Westwood Studios)。

並且,這遊戲的點子不算真正原創,而是將西木公司經典遊戲《沙丘魔堡二》的「即時戰略」(Real-Time Strategy,簡稱RTS)創新概念,借來修改成魔幻版本。

一個複製他人創意的點子,有什麼爆發力?

原來,西木公司雖然領先市場,創造出「即時戰略」的新概念,卻因執行不到位,銷售平平,同業也沒人跟進。然而,默罕卻看到了創新與執行力間的「落差商機」。

即時戰略,其實是遊戲歷史上的一大創新。但當創新點子沒被好好執行時,就像「新酒被裝入舊瓶」般可惜。默罕決定放手一搏,集中僅剩資源,磨亮這顆珍珠。

西木雖寫出很棒的人工智慧程式和玩家對抗,可是電腦沒有個性,很容易被玩家猜出電腦的下一步,無法凸顯即時戰略的優點。

因此,暴雪決定把當時剛出現的「連線對打」功能加進去,讓玩家跟玩家在線上對打。但這需要投入許多人力,不只要設計遊戲軟體,還得研究電信系統,怎麼樣讓信號可以克服雜訊,傳到幾百公里外,遊戲還能順暢執行。

當 時暴雪的資源嚴重不足,他們必須學會取捨。暴雪前員工羅珀(Bill Ropper)回憶,當時他兼職替這款遊戲的角色配音,到錄音室時,他整個人都呆住了,因為一般遊戲都有遊戲劇本,《魔獸爭霸》卻連劇本都沒有,錄音要錄 什麼對話內容,完全是一片空白,就靠員工臨場發揮。

全部的人,都將心力集中在開發連線對打的技術,日夜趕工,「連線對打」加上「即時戰略」,暴雪終於抓到遊戲玩家的胃。

這款遊戲雖然畫風、程式都不如西木,但第一次,全球玩家可以透過電話線,跟數百公里外的朋友連線,一決高下,玩家還可以自製遊戲地圖,和人競爭的豐富變化,完全不是西木寫的電腦程式所能比擬。

一個沒人看好的概念,一家小公司,和一個大家都在觀望的新技術,加起來,從此奠定暴雪的不敗地位。《魔獸爭霸》之後推出即大受歡迎,暴雪挖到第一桶金。

好運,從此開始。

默罕說,這些經驗,讓他體悟到「專注的酷」(Concentrated Coolness),這,也是暴雪公司的核心價值。

為磨亮革命性點子,寧延遲上市 「二十年前,電腦比現在慢,儲存空間也比較少,用的是磁片,我們經常要做的決定是,如何簡化我們的程式,縮減遊戲的大小。」默罕回憶當時,「我們的開發人員很少,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我們必須說很多『不』。」

然而,「我們發現,那些我們說不的決定,讓我們能聚焦在其他事情上,提升了整個遊戲的品質。」

十個月後,《魔獸爭霸二》推出,三年熱賣二百五十萬套。靠著不斷改善一個創新的點子,魔獸爭霸系列長銷十六年,暴雪公司,靠即時戰略賺大錢。西木公司卻盛極而衰,二○○三年被母公司藝電(Electronic Arts)解散,併入藝電。

靠一款遊戲成功,不過是一代拳王。二年後,暴雪第二次出手,再度轟動全球!

《暗黑破壞神》系列,暴雪最熱賣的產品,十一年賣逾一千八百萬套。而這產品的勝出,在於磨亮一個革命性的點子:動作角色扮演(Action Role-Playing Game ,簡稱ARPG)。

當時沒人看好這點子,十幾家公司都將這提案丟到垃圾桶,以早期的個人電腦功能,他們不認為這技術可行,但暴雪卻深信,這將讓玩家瘋狂。

為了突破戰網(Battlenet,一種網路對戰平台)的技術,讓這個好點子發揮到極致的秘密武器,他們在研發路上踽踽獨行。即便現在,光維持這個網路在全球運作,就需要三十八個暴雪員工,輪班監控,一天就要燒掉新台幣九百萬元。

為了將點子磨亮到極致,原訂產品上市的耶誕檔期,暴雪跳票了!消費者看到的,只有空空的貨架,「沒人會記得,我們讓遊戲晚推出了幾個月,玩家只會記得他們玩到的遊戲經驗,」默罕很堅持。就這樣,數千萬美元的進帳,飛走了。

然而,市場之眼是雪亮的,晚出手,卻賺更多,《暗黑破壞神》,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我相信發行一個還沒準備好的遊戲,財務風險遠比晚發行一個好遊戲大得多,」默罕強調。把點子磨到最亮才出手,讓暴雪嘗到第二次成功的果實。

見證王者試煉 不能什麼都做,兩度忍痛丟掉新作 然而此時,他們錢多了,心也大了,對專注的試煉,也不斷出現。

一九九八年,暴雪把一款遊戲的動畫製作,外包給一家俄羅斯公司,遊戲接近完成時,卻發現品質不合格。兩年心血,和估計超過百萬美元的開發成本,怎麼辦?

「我們只有一次機會,讓人留下第一次的印象,這印象會持續很久。」於是,默罕忍痛將這些全丟進垃圾桶。經過這次經驗,暴雪再也不把核心業務外包。

最 大的一次試煉,則在二○○三年洛杉磯的E3遊戲大展上,在全球千名玩家前,他們盛大展示《星海爭霸:鬼魂》開發計畫。影片裡,身懷絕技的女戰士抱著武器, 在太空站匍匐前進,玩家大聲叫好。遊戲製作人勞勃(Rob Pardo)自信的說,「我們要帶給玩家全新的射擊遊戲概念。」當時他們計畫,一次進軍微軟的Xbox、任天堂,以及索尼的PlayStation 2,三大遊戲平台。

然而,四年後,這計畫被宣布無限期終止,大隊人馬的心血全部泡湯。

「我們相信這個遊戲的概念是好的,」但同時暴雪有另一款遊戲《魔獸世界》上市熱賣,玩家們對更新內容的要求從全球蜂擁而至,「想像一下,當兩個團隊看上同一個視覺設計師,我們會把資源放在哪裡?」默罕反省,「這一次,公司並不夠聚焦,所以我們停止了開發計畫。」

「我們不斷提醒自己,什麼都做是不會成功的。」默罕再度體會,「人會想什麼都做很自然。你告訴我一個好點子,我會想執行這個點子,但我應該要評估,這是不是一個重要的點子,我又能不能做得好,如果不能,這就是一個不重要的好點子。」

這次經驗,證明要磨亮點子,第一難處,就在專注的紀律,「你必須要找出真正重要的事情,排出順序,讓事情持續簡單,越久越好。」默罕強調,「我們相信不專注,就是一種風險。」

從發散回到聚焦的路上,暴雪的功力一路躍升,從一開始只能設計出兩人互動的遊戲,做到四個、八個、三十二個人可以互動,最後設計出萬人連線的遊戲,甚至以十一種語言發行遊戲。

要不斷改善,六年除錯十八萬個 磨亮點子的第二個困難,在於如何「不斷改善」。

「在暴雪,永遠沒有『還可以』(good enough)這件事,我們要的是『偉大』(great),」默罕說。因此,過去二十年,他學到最重要的是一個「如何改善、優化的流程。」

他 形容,這就像是電影《魔戒》裡的魔王之眼,「這隻眼睛不斷的在看,當這隻眼睛看到哪一個東西時,它就會知道所有關於這個東西的一切。我們也試著建造暴雪的 魔王之眼,讓這隻眼睛專注在遊戲上,所有人不斷、反覆的持續在玩遊戲,提供各式各樣、持續的評論……,整個公司的人集合起來,就變成無所不知的魔王之 眼。」

暴雪創意總監尼爾森(Micky Nelson)說,「這需要不斷修改點子,讓所有人來批評,直到提出的想法、劇情,所有人認為超炫為止。」

像他們的遊戲劇本,初稿先交給創意團隊讀過,「如果一半以上的人不喜歡,就要從頭再來過,」尼爾森說。之後,這劇本還要再拿到美國主流電視台,請編劇給意見;甚至遊戲發行後,暴雪還會和全世界的社群溝通,找出故事不合理處,不斷改進。

以《魔獸世界》為例,有四萬個角色、七千六百五十個任務,每個細節都要不斷改善。遊戲上市六年來,暴雪品質保證部門的二百四十五名員工,已經處理超過十八萬個遊戲中的錯誤!

不斷的改善,讓暴雪靠《魔獸世界》登上遊戲之王寶座,在此之前,美國遊戲產業只把線上遊戲當成配角,「業界認為,沒有一款線上遊戲付費會員數能超過一百萬人,」《紐約時報》指出。

但《魔獸世界》上市五個月,玩家就突破四百萬人;當傳統電腦遊戲衰退時,暴雪過去六年營收卻逆勢成長七‧五倍,成為全世界最賺錢的線上遊戲公司,每個月一開門,就有近新台幣三十億元的營收。

要抗拒求快,最新產品上市前喊停 磨亮點子的第三難,在於「抗拒求快」的壓力。譬如開發七年的《星海爭霸二》,原訂去年上市,玩家、媒體都已試玩過新遊戲,但一場總裁室裡的會議,卻讓它延後一年才上市。

這一天,總裁辦公室坐了七、八個人,有設計團隊、網路服務負責人,還有品質保證團隊,他們逐一清點每個細節是否合格,「單人模式應該要更炫、網路功能要做得更好、還有很多地方要擦亮……。」

這是個困難的決定,一旦遊戲延後,當年將損失八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四億元)以上營收,但最後,默罕乾綱獨斷,延後上市!

不斷改善,這聽來像是製造業的標語,也是企業經營的老掉牙基本功,但暴雪把這精神玩到極致,從三人公司,成為全球線上遊戲之王。

如果,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一流的點子、由普通的團隊來執行;另一個是普通的點子、但由一流的團隊來執行。你會選擇何者?

默罕的答案是後者,「因為一流的團隊,才能磨出點子的真價值,」即使它是二流的點子。

【延伸閱讀】一分鐘看暴雪娛樂它,全球最大線上遊戲公司,市占率62% 它,全球最賺錢線上遊戲公司,一款遊戲4年營收1,200億元 它,15年只出3個系列、9款遊戲,全都熱銷逾10年 它,去年淨利率46%,是蘋果的2倍

【延 伸閱讀】從三人小公司,變全球線上遊戲霸主——暴雪娛樂大事紀創立期〉1991 三個加大洛杉磯分校畢業生安德漢(Allen Adham)默罕和皮爾斯(Frank Pearce)創立暴雪 1992 一年製作八款遊戲,公司靠信用卡週轉金生存 1994 資金不足,賣給一家教育軟體公司

成長期〉 1995 推出《魔獸爭霸二》,四個月賣出五十萬套,為年度最佳遊戲,第一次大成功 1997 推出《暗黑破壞神》,當年最紅遊戲,到二○○八年共賣出一千八百五十萬套,第二次大成功 1998.3 推出《星海爭霸》,上市三個月賣出一百萬套,是當年最暢銷遊戲,暴雪三大系列遊戲到齊

低潮期〉 1998.3 從PC跨足遊戲機市場失敗,《暗黑破壞神》遊戲機版銷量僅幾萬份。嘗試將生產外包失敗,取消原計畫推出的作品 1998.5 母公司財務吃緊,三年內三度轉手,最後被Vivendi合併 1999 重新聚焦,製作《魔獸世界》,轉型線上遊戲公司 2003 母公司Vivendi計畫出售暴雪,三位高階主管出走 2004 公司創辦人、《魔獸世界》製作人安德漢離職

爆發期〉 2004 《魔獸世界》推出,五個月玩家達四百五十萬人,大敗索尼《無盡的任務》、韓國的《天堂》 2005 營收較前一年成長一倍,舉辦「暴雪嘉年華」,開始經營遊戲社群 2008 《魔獸世界》全球玩家達一千一百六十萬人,破金氏世界紀錄,讓暴雪全球市占率逾六成 2009 宣布將開拍《魔獸世界》電影,成立電影部門,跨足電影產業 2010 《星海爭霸二》推出第一個月,銷售超過三百萬套

【延伸閱讀】線上社交遊戲,下個兵家必爭之地根據市場研究機構NPD調查,遊戲產業是全球最重要的娛樂產業,規模遠大於音樂和電影產業。

全球遊戲市場規模依序可分為遊戲機遊戲(console game)、大型機台遊戲(arcade game)、線上遊戲(online game)、手持行動遊戲(mobile game)和單機遊戲(PC game)。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報告,去年全球遊戲產業的市場達四百六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四千億元),二○一三年,會達到六百四十九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兩兆元)。

其中成長率最高的,就是線上遊戲和手持行動遊戲。該報告預估,線上遊戲將以每年一八%的速度成長,到二○一三年時達二百四十八億美元,占整個產業三八%。

目前線上遊戲開始進入不收月費,只賣道具的免費時代,不過,如《魔獸世界》、《天堂》等大作,還是能夠收到月費,而未來和社群結合的線上社交遊戲,則是遊戲產業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62

一改盲目投資 用基本面選股、用技術面進出 口木醫生靠「一招三式」邁向獲利之路


2011-11-21  TWM




眼科醫生陳祐瑲在繁忙的看診之 餘,憑藉著從國小就對投資理財的好奇與熱情,淬煉出一套融合基本面與技術面的投資方法。

他強調,這一套方法可使上班族兼顧本業之餘,還能透 過投資理財為自己的財富達到大大加分的效果。

撰文‧謝富旭

三十四歲的陳祐瑲,在創辦自己的眼科診所之前,曾擔 任過台北三總與新竹國泰醫院的主治醫師,是國內青光眼治療上的權威。但是,除了幾位較熟的病患外,顯少人知道,陳醫師不僅治療各種眼疾技術高超,舉凡投資 理財上的「近視」、「散光」或是嚴重的「盲目」,他也是醫治高手。

「醫生,請問這陣子全球經濟前景不明,該投資什麼基金好?」「醫生,我買 了一張月繳三萬多元的儲蓄型保單,壓得我快喘不過氣來,請教教我該怎麼辦?」「醫生,我手上的股票都落入虧損了,求求你幫我診斷手中持股,我到底要不要換 股操作呢?」。

摸索期 跟著舅舅跑號子,學習技術分析白天披上醫師袍,在看診室為病人治療各式各樣眼疾的陳祐瑲,晚上回到家後依然持續「看診」。不過,地點卻從看診室換成了他建 立的部落格||「口木看盤室」(口木取自杏林的『杏』字)。面對五花八門的理財疑難雜症,陳醫師變身為「口木醫生」時,「治病」的熱情與使命感依然未減, 他盡可能抽出時間,耐心地回答所有問題。「如果遇到我不懂的,我就會請教專家或查閱資料,邊做邊學,很像我在當實習醫生的時候!」他微笑地說。

於 是,除了青光眼治療權威的頭銜外,用心經營財經部落格的結果,陳祐瑲另一個身分||口木醫生逐漸在財經部落格闖出了名號。

「其實,我自己本 身的投資經驗頗為曲折坎坷,所以對網友在投資理財上的挫折與困擾,我也能感同身受!」口木醫生道出了一段個人投資理財學習之路的往事。

小時 候,口木醫生的父母親都是做生意的,工作繁忙,於是照顧他的責任一部分就落在家族中以做股票為業,鎮日待在VIP室看盤的舅舅身上。「家人曾告訴我,舅舅 做股票從五十萬元起家,後來竟累積到上億元的身價。寒暑假時,我老跟著舅舅往號子的VIP室跑,他可說是我投資的啟蒙老師!」口木醫生回憶說。

「受 到舅舅的耳濡目染,我讀國中、高中時就開始閱讀晚報的證券版,即使沒錢玩股票,卻每天都會關心大盤走勢。也對舅舅擅長的技術分析產生了興趣!」考上台北醫 學大學時,口木醫生的姊姊有一次拿了一本︽理財聖經︾(黃培源著,商周出版)給他看,他熟讀之後,操作的理念又從技術面轉向基本面。「除了這本書的影響 外,我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轉向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後來我的舅舅在股市跌了大跤,財富至少縮水一半以上,這讓我對技術分析產生了動搖!」其次,當時就讀大 學的口木醫生,父母親在中國大陸經商失利,母親為了加速償還負債,還向銀行借了五百萬元操作股票,也是靠技術分析操作。剛開始雖有賺錢,但後來的崩盤,不 僅吐出原有的獲利,還賠了二百多萬元,導致家裡的負債情況雪上加霜。「當時看到母親為股票鎮日心緒不寧,還因此蒼老了許多,我心裡真的好難過!」口木醫生 感嘆地說。

見山不是山 只看技術面倒賠百萬元為了減輕母親的壓力,口木醫生勸母親改掉技術面操作方法轉成基本面選股。「問題是,即使母親聽了我的建議後,操作狀況依然沒有起 色!」他苦笑道。

就這樣,口木醫生對股票投資方法一直舉棋不定,而且遲疑不決的態度一直持續到「大七」他當實習醫生那一年。有一次,口木醫 生值大夜班時,遇到一位老年病患,兩人一見如故很聊得來。原來這位病患曾經在報社跑過證券新聞,做股票長達三十年之久。

這位股市老手告誡口 木說,做股票絕不可單信基本面,因為不論是消息,還是業績數字,公司都是可以「做」出來的。「做股票最重要的是看量,如果股價在低檔,量越縮越小越好,這 是股市發動大漲前的徵兆!」老人在臨走前還送了口木醫生一檔鋼鐵股明牌,老人送的明牌果然過幾天後大漲。

口木醫生說,與老人相談雖只有一 晚,卻大大改變他日後四至五年的操作理念。他從一個基本面與技術面無所適從的懷疑論者,變成一個堅定的技術操作信徒。

正式從醫學院畢業後, 口木醫生收入漸豐,他把一部分薪水鎖定「大跌後開始量縮而且股價止穩打底」的股票。從二○○一年至○四年間,口木醫生以「谷底選飆股法」操作過三陽、長虹 等股票,讓他大賺數倍獲利出場。

然而,當時股市春風得意的口木醫生卻料不到,他最後還是栽在過於相信技術面上頭。他用同樣的方法逢低承接太 空梭、衛道、突破、卓越等股。「我在這些股票量縮打底一段時間後進場,非但等不到大漲,反而還破底,不然就被打入全額交割。」這些股票不僅讓口木醫生在三 陽與長虹的獲利盡數吐回,還倒賠一百多萬元。

不過,那段頻踩地雷股的投資虧損經驗,倒是讓口木醫生學到了寶貴教訓。「我就是不信邪,難道股 票會比微積分難嗎?」檢討自己虧錢經驗後,口木醫生發現,他之前的「谷底選飆股法」完全忽略了公司的財務面,過於相信技術面。同樣地,以前過於信奉基本面 時,卻完全不理技術面,也常導致自己買在高點而被迫住進套房,卻拿長期投資的藉口來安慰自己。

成熟期 自創「一招三式」,股市穩健獲利從○五年後,口木醫生稱自己的投資操作進入了「成熟期」:用基本面來選股,用技術面來作為進出依據。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踩到 地雷股,他甚至建立了他稱之為「口木八法」選股法。通過這八道關卡篩選到適合的股票後,再輔以「過前波段高點後壓回的相對低點」加碼法,以及「跌破趨勢 線」的出場法,這「一招三式」的方法(詳見圖解),讓口木醫生從○五年迄今,投資中華電信、統一、中聯資、生達、恆義等股票大有斬獲。從此股票投資邁向穩 健獲利之路。

口木醫生進一步解釋,根據「口木八法」篩選出股票後,他不會馬上進場,而是會等到股票的本益比落至十二倍以下開始買進。但即使 找到買點,並不會把所有資產一古腦兒全投入,而是至少分三批以上進場。

拿製藥股生達例子來說,口木醫生於○七年三月,生達約二十元時進場, 生達每突破前高後的股價壓回,他就再加碼一次。直到生達於○七年十月跌破上升趨勢線,在三十五元附近他選擇全部獲利了結。

一些大型的績優 股,如中華電他則來回操作多次。○六年他從五十七元開始逐批進場,一直買到中華電漲到八十元為止。金融海嘯後,中華電信又一度跌回六十元,這回他一路抱到 九十元,因為創立自己的眼科診所有資金需求才退場。

基於對台股多年的用心觀察,口木醫生還發現了一個「買三休一,每年穩賺一五%」的投資法 則。只要在總統大選結束後一年開始每月定時定額買進台灣五十,連買三年後,在下次總統大選前逢高出脫所有的部位,休息一整年不要買股票,就可達到每年一 五%的獲利績效。(詳見附表)。口木醫生說:「四年為一期的總統大選通常也是台股多空的一個循環,只要適當地投資,績效甚至不會比專業的基金經理人差!」 理財的最高原則在於輔助本業的收入最後,口木醫生強調,投資理財的最高原則是在於輔助本業的收入能更加茁壯,達到財富加分效果,如果因為過於耽溺投資理財 而忽略了本業本職學能的進一步提升,甚至虧了錢還傷了本,那就得不償失。

「我強烈建議,要投資之前,先設定好投資本金的數目,虧完後就應立 即收手認輸,切勿越陷越深!」「○四年我遭遇那一場投資失利,就是有做資金控管與資產配置,僅以收入三分之一投資股票,才沒有全軍覆沒,也才有在股市東山 再起的機會。」這是身為醫師的口木醫生,給投資人最中肯的建議。

陳祐瑲

出生:1977年

現 職:麗明眼科診所院長

經歷:三軍總醫院,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著作:《口木醫生的股票投資術》

陳 祐瑲「口木八法」選股

一招三式的投資法

第一式

基本面:

1. 近三年出現虧損。

2.負債比(負債除以總資產)高於50%。

3.業外收入比重高於30%。

4.應收帳款較前一 年大幅增加。

◆出現以上任何一點,皆不合格。

籌碼面與消息面:

1.密集出現利多,爆出大量。

2. 投顧老師推薦的熱門股。

3.大股東大量申讓持股。

4.進行異常財務操作。

◆出現以上任何一點,皆不合格。

第 二式

第一式挑選出股票後,俟本益比(以過去三年平均EPS計算)落至8至12倍間,開始分批進場。分批加碼時掌握「過前波段高點後壓回的相 對低點」的原則。

第三式

跌破上升趨勢線或季線,出脫全部股票。

「買三休一選股法」,每年15% 落袋大選年 2000 2004 2008 買進期間 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 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買進期間對應的加權指數平均成本(點) 7939 5102 7140 賣出時間 2000年3月 2004年3月 2008年3月賣出時間所對應的加權指數位置(點) 9338 6658 8440 年化報酬率(%) 15.4 21.7 16.0 資料來源:口木醫生的股票投資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7

一招刷毛 獨步全球戶外運動衣


2012-3-5  TCW




二○○八年,全球爆發金融海嘯, 桃園大園工業區卻出現新的投資者,它買下中興紡織占地三萬坪的舊廠房,引進了德國、義大利最新的染整與自動化設備,投資了十七億元,寫下台灣十年來最大的 染整廠投資案。

揭開這家工廠的神秘面紗,第一眼任誰也不相信這是一家紡織公司,一千四百度高溫烤出來的德國陶管外牆,讓菁華工業的染整廠充滿繽紛多變的色彩。

在德國,這種建材運用在慕尼黑藝術區的布蘭德霍斯特博物館(Museum Brandhorst),是當地招牌建築,凸顯了當地的藝術與創意;在台灣,這是一家隱身在桃園大園工業區的染整廠。

菁華工業董事長黃彥一說,以前這裡替一件一百元上下的三槍牌、宜而爽內衣褲染色,現在菁華工業的主要合作夥伴與客戶是美國巴塔哥尼亞 (Patagonia)、The North Face、Columbia、法國Lafuma等一件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高級戶外運動衣品牌,包括耐吉(Nike)、愛迪達(Adidas),甚至連高 爾夫球品牌TaylorMade,都買這裡染出來的布。

菁華也是賣布的,賣的叫刷毛布,是刷毛布發明者美國Malden Mills公司以外,全球最頂尖的供應商,所以當你穿到前述這些品牌,或是其他類似戶外運動品牌的刷毛衣時,別懷疑,這塊布可能就是來自台灣的菁華工業。

這家公司的總部設在內湖科學園區,負責研發、接單與全球運籌,染整廠在桃園,纖維、紡紗與織布廠在苗栗,成衣廠在約旦,年營業額約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 十億元),黃彥一是台北工專紡織科畢業,紡織經歷超過四十年,在迪化街當布貿易商起家。

特別選在桃園染整廠,讓外界看到菁華,黃彥一其實有兩層用意。第一層,他要談台灣紡織業競爭力的源頭,所以他從剛踏入這一行說起,當時他需要買配額才能賣 布,也就是美國限制世界各國的進口額度,所以想出口到美國就要有紡織出口配額,沒額度就沒辦法出口。

這個權力掌握在大廠手中,當時黃彥一就是跟中興紡織買配額。大廠坐在家裡等別人來買配額就有錢賺,何必太在意競爭力?黃彥一說,自己要跟別人買配額才能出 口,成本比別人高,還想要賺錢,就必須要讓產品更有創意、更有附加價值,不然沒得賺,「競爭力就是這樣來的。」

一九九二年創立菁華、跟中興紡織買配額開始,二十年後,中興紡織的染整廠變成菁華工業的,這座工廠不僅見證了台灣紡織業者的興衰,也慶幸台灣紡織業江山代 有才人出,接下工廠延續紡織香火,讓台灣布今天還能有競爭力。

第二層,黃彥一要告訴別人菁華是怎樣的一家公司,當他投資蓋自動化染整廠時,別人笑他「電腦怎麼可能會染色,打掉做博物館算了,」但他堅持全球化的時代, 要打國際規格的仗。

顛覆人工染整電腦自動配色,誤差超標自動停止

問紡織研究所「菁華是怎麼樣的公司?」紡織研究所產品部副主任施陽平說,菁華是他見過最有未來競爭力的台灣紡織公司之一。黃彥一自信的說,台灣布有未來的 國際競爭力,即便面對中國、韓國競爭,「韓國人打奇美電還可以,打不過我們啦。」

這是口氣大,還是有實力?走進工廠才知分曉。過去台灣傳統的染整廠,地上總是濕答答,染料到處擺,甚至牆壁都沾到顏料,空氣中還帶著刺鼻酸味。但菁華的地 上一滴水也沒有,只聞到淡淡的味道。

染料在哪裡?過去老染整廠拿著湯匙舀染料的師傅又在哪裡?黃彥一帶著我們進入實驗室,客戶的樣布竟然由電腦光譜儀自動對色,自動找出十三種配方,再選出其 中最好的三種。接著自動化的機器人,根據配方開始調配染料、然後自動染色,染出菁華自己的樣品布。

染色完成後,樣品布再讓客戶確認顏色是不是他要的,確認顏色與配方沒問題後,接著展開實際染整的流程。

走到染整廠前段,看到的是自動化染料倉儲,由機械自己找染料、加配方、秤重,但誤差只要超過正負一公克,電腦就會自動停止,確認問題解除後才會啟動,所以 有一名工作人員監視電腦化與自動作業流程,並解決問題。

每桶調配好的配方,會到自動化輸送區的等待區等待,輸送染料的過程也是全自動化。

扭轉污染形象染色成功率逾九成,降低耗能耗水

染整不是很污染嗎?今年三月,黃彥一將帶著美國巴塔哥尼亞的人員到這座工廠參觀,參觀這家台灣最新的染整廠;敢打開大門讓重視環保與生態的巴塔哥尼亞看工 廠,代表著黃彥一不僅是對生產自動化有把握,更對環保、製程與節能有信心。舉更實際的例子來說,這家工廠一完工投產,就通過了連德國業者都認為是極為嚴格 的紡織品環保標準Bluesign standard(藍色標誌標準)。

未來的競爭不僅要低成本,還要節能,菁華花錢投資這套數位化、資訊化的染整系統,要的是減少能耗就能降低成本,所以成功率越高、成本越低,目標是第一次染 色的成功率達九八‧五%。

這很難,過去,傳統染整廠的湯匙師,用湯匙舀染色調配出配方,錯了再調,完全靠經驗法則來做,所以一塊布可能染三次才對,但下一批還可能抓不準。

現在菁華染整廠成功率已超越九成,在耗水、耗電、耗能的染整業,比別人少犯錯,那就贏了。因此菁華的實驗室是不停工的,黃彥一說,這裡晚上十點之後,所有 人都下班了、燈也關了,但黑夜之中,電腦還指揮著機器人,不停的自動配色、染色,「想到這裡,花再多錢也值回票價。」

科技化的染整廠,背後是打國際規格的戰爭,顏色調不出來,菁華直接找上德國的染料廠,出證明說這個顏色無法調配,一切照國際標準與規則走,擺脫迪化街傳統 那套「亂喊價,喊到就是你的」的心態。

再往後段走,一塊長布經過刷毛的過程,變成菁華最有名的刷毛布,這塊機能性的布做成衣服之後,號稱讓人類穿著到地球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保暖。

打造垂直產線投資上游機能布,蓋下游成衣廠

但菁華有何獨到之處,能成為國際品牌的刷毛布供應商?原來秘訣不僅是刷毛流程,而是纖維紗線。黃彥一說,菁華只用自己特殊規格紗線,以前指定給特殊工廠代 工,現在在苗栗投資設廠,從聚酯、纖維抽絲到假撚紡紗都自己來。

還不僅於此,賣刷毛布要附加成衣代工的服務,賣布兼染整,然後做成成衣,所以菁華在約旦設廠,一是依賴當地便宜勞力,二是約旦輸美關稅可以減少二八%到三 二%,投資成衣廠變成是賣布的附帶配備與服務。

這並不容易,投資染整廠十七億元,又要投資上游廠,菁華在台灣投資金額已經超過三十億元,一家資本額只有四億六千萬元的公司,不靠上市櫃募資,完全拿自有 資金投資,黃彥一說,砸錢用最好的設備,就是要打造台灣紡織業,未來二十五年還能有的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35

有線電視投資高牆 外資一招擊破

2013-05-06  TCW
 
 

 

投資台灣有線電視產業,未來將不再是富豪與私募基金的專利遊戲,你也有機會成為台灣第三大有線電視業者──台灣寬頻的股東?

四月三十日,新加坡麥格理基礎建設基金(MIIF)的受益人大會,通過將所持有的四七.五%Cable TV股權,加上麥格理韓國機會基金(MKOF)持有的其餘五二.五%,獨立出來成立亞洲付費電視信託基金(APTT),預備在新加坡掛牌上市。

這家APTT,等於是台灣寬頻的「爺爺」,透過「兒子」Cable TV,百分之百掌控「孫子」台灣寬頻(見下圖)。換句話說,在台掌控近百萬收視戶的台灣寬頻經過控股、信託層層包裝後,將由「爺爺」基金代表掛牌上市,就要直接銷售給不特定對象了!

有線電視系統股東原本限制多多,包括不能有陸資、不能有黨政軍資金、同業購併合計規模不能超過三分之一、不能有金控資金,這下子,改以「爺爺」基金出售,主管機關統統都管不著了。「實在是很聰明的一招!」安侯財務顧問執行副總經理張維夫讚歎。

兩檔基金持股合併光上市手續成本就近六億

「這只是兩個基金持股合併在一起,改由另一個基金持有,左手換右手而已啦!」台灣寬頻法務副總裁林志峰解釋,此舉不會有任何實質變動,大股東還是麥格理,經營階層也沒變。他強調,新基金要在新加坡公開上市,是因MIIF基金在新加坡上市,股權只能移轉給另一檔掛牌基金,定價、公開募資只是制式化程序。

不過,根據MIIF受益人大會開會通知書,光是上市手續成本就將近新台幣六億元,制式化程序成本未免過高。

這說法也不能說服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他分析,結構上麥格理比較類似將持股轉到一個特殊目的公司,為的是要在新加坡上市,若上市成功,籌資規模高達八億美元,將是新加坡交易所今年第二大上市案。

其實,有財力吃下有線電視系統台的買家,不外乎金控、同業、大財團,而且每一次出售案所引起的社會反彈聲浪,一次比一次大。

價談不攏改證券化資產免賤賣溢價還高三成

《富比世》雜誌富豪榜上的台灣前兩名富豪,蔡萬才家族的富邦蔡明忠兄弟買凱擘案,被國家通訊傳播管理委員會(NCC)加上十三道附加條款而過關;而台灣首富、旺中集團總裁蔡衍明買中嘉案,也被NCC提出二十五項承諾及三項附停止條件,至今仍無法過關,在政府越來越嚴格的限縮下,麥格理能售股的對象,已沒剩幾家。

消息人士指出,台灣寬頻去年原本與遠傳集團密商出售案,但最後卻因遠傳出價太低而破局。這次麥格理新基金APTT的掛牌價,訂出較舊基金MIIF溢價三成的高價,換算台灣寬頻價值新台幣二百三十六億元,加上這幾年累計配息一百多億元,讓麥格理不用賤賣資產,得以「金蟬脫殼」套現獲利出場。

隨著此案浮現的另一個問題則是,台灣寬頻的間接持股原來早就部分轉移到公開掛牌的MIIF,任何人都能認購基金,這符合NCC的規範嗎?

二○○五年底,麥格理集團出價八億九千萬美元,從私募基金凱雷的手上買下了台灣寬頻股份。外界只記得,當年麥格理為此風光向銀行聯貸,卻不知在銀行貸款陸續到期後,麥格理輾轉將股權轉給旗下基金。

翻開MIIF年報,該基金分別於二○○七年、二○一一年認購了二○%、二七.五%台灣寬頻控股公司Cable TV的股權。二○一一年時,該基金最大股東是持股約一成的阿布達比投資局,二○一三年前兩大股東則變成持股皆為九%的麥格理與英國投顧公司Asset Value Investors。

經營權不變免審?沒申報NCC將無從查起

MIIF在給受益人的開會通知書中說明,基金信託給麥格理集團管理,重組掛牌並不影響Cable TV對台灣寬頻持股,也不影響經營控制權,並不需要通過台灣投審會或NCC的審核。

事實上,有線電視屬於許可制行業,根據法令,系統台申請時獲得許可的項目,包括股東是誰等,日後只要有變更,都須再提出申請。然而,詢問投審會、NCC,都對麥格理的新基金上市計畫毫無所悉,因為麥格理「並沒有提出申請」,自然也沒進行審查。

未來NCC該如何確認台灣寬頻是否有陸資、金控、財團股東?要如何監管?一位NCC官員私下表示,這的確是很頭大的問題,而換個角度想,公開掛牌的基金尚有透明度,但例如安博凱等私募基金,買下有線電視系統後,背後是否換了投資者,若不主動申報,NCC也無從查起。

一位法界人士分析,如果麥格理透過「爺爺」基金,在不需要NCC審核下,順利在新加坡上市,等於給了蔡衍明一個答案:直接到國外買下安博凱私募基金,不需要告知NCC就能直接擁有中嘉。

台灣寬頻信託基金上市案已經走到最後階段,未來勢必牽動著中嘉案的後續發展。

【延伸閱讀】

「爺爺」透過「兒子」,可掌控「孫子」台灣寬頻——台灣寬頻股份結構示意圖

不特定受益人(100%持股)

(爺爺)亞洲付費電視信託基金(MIIF+MKOF)(100%持股)若上市成功,籌資規模達8億美元,將是新加坡交易所今年第2大上市案!

(兒子)Cable TV(100%持股)

(孫子)台灣寬頻

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70

膽大心細 跟著景氣循環抓住機會財外資金童化身高收益債高手 憑一招賺八成

2013-05-27  TWM
 
 

 

強調月配息、高利率的高收益債券基金,近幾年來成為台灣基金投資人的最愛。

不過,如果沒有正確的投資觀念與方法,僅貪圖其固定利息又自以為可保本,就貿然投資這類基金的話,會有蝕本的風險。

撰文‧謝富旭

郭先生,今年六十五歲,是事業有成的貿易公司老闆。把事業交棒給孩子後,就積極研究理財,尋找投資機會,為自己上半輩子奮鬥累積下來的資產尋求保值之道。豈料,他聽信銀行理專的話,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竟是開啟人生下半場一次災難的開始。

「我自認為不是貪心的人,每年報酬率有五%到六%就好,而且資產價格不要波動太大,不然會睡不著覺,就失去了退休理財首重安穩的意義了!」被財富管理銀行理專奉為VIP客戶的他侃侃而談。

退休族慘遭滑鐵盧

貪圖每月領利息 老本不到一年腰斬二○○七年時,理專向郭先生推薦高收益債券基金,讓他大為心動。「理專說,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每月都可領回現金當利息,換算成年利率高達七%以上,這種基金大多投資在公司債或新興市場政府債券,即使有倒債違約風險,但很低,機率不到五%,很適合我這種退休族。」郭先生當時心想:「年利率七%的話,等於每投資一百萬元,每月可領回近六千元(五八三三元),如果投資一千萬元的話,不就每月可領回近六萬元?」理專最後丟下的一句話,成為郭先生決定投資高收益債的關鍵:「現在是低利率時代,錢都往高利率的資產跑,要買要趁快、趁早。愈晚買,隨著愈多資金湧入高收益債市場,利率就會愈來愈低,每個月的配息就愈來愈少!」這一席話,讓郭先生拿出二千萬元退休老本,於○七年買進二檔高收益債券基金。

「理專沒騙我,剛開始每個月真的領到七%左右的利息!」然而,當「快樂收租公」不到一年,爆發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事件,即使每月收息仍有進帳,但郭先生投資在高收益債的淨值卻直直墜落,最慘時,甚至虧損三○%以上!

停損後淨值才彈升 比認賠還心痛「起初我說服我自己,運氣背嘛,好像買到地段差的房子,又遭逢不景氣,房價跌也是沒辦法的事,還好租得出去,每月都有『租金』(月配息)進帳。」但隨著郭先生高收益債淨值帳面虧損超過二○%,接著再擴大成三○%,甚至逼近四○%,「我愈想愈不對,畢竟高收益債不是看得到、摸得到、且可以住人的房子,而是一張張的『紙』啊,如果違約潮出現,變成壁紙怎麼辦?」這股心中深沉的恐懼,讓郭先生決定「壯士斷腕」進行停損,在○九年的春節前贖回所有的高收益債基金。「二千萬元的本金,最後拿回來剩一千多萬元,當時我還有一點慶幸,想說自己敢勇於停損算是滿有guts的!」豈知,金融海嘯期間暴跌的高收益債,隨著各國政府救市方案啟動,也跟著快速彈升。僅一年的時間,高收益債紛紛收復海嘯期間跌幅八成以上的失土。郭先生說:「眼睜睜看著基金贖回後,淨值快速彈升,比認賠七、八百萬元的時候還要痛苦!」

高手狠賺機會財

算利差找出進場點 四年獲利逾八成正當郭先生為自己錯誤的停損動作懊悔不已時,當時擔任匯豐證券高科技產業分析師的蘇穀祥,正為自己逢低進場的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如飆股般的漲勢雀躍不已。

「在快速反彈的某段期間,每天總是二%或三%地上漲,很令人難忘。」蘇穀祥於海嘯期間,聯博全球高收益基金淨值跌破三美元以下分數批資金單筆進場,並於今年三月分時淨值回到四.五美元以上全數贖回。「這四年多來,包含月配息,這檔基金讓我獲利起碼八○%以上!」他開心地說。

蘇穀祥在高收益債券基金大有斬獲,並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而是至少做了二年以上的基金功課。礙於分析師身分,蘇穀祥無法投資股票,於是在個人理財上集中火力研究共同基金。

「其實,研究基金與研究股票大同小異,只不過,前者更簡單,資訊也更透明。」事實上,在海嘯前二年,蘇穀祥就針對自己有興趣投資的二、三十檔基金納入「追蹤名單」,由於從事裝潢工程的父親也投資聯博全球高收益,就把這檔列入重點名單。

以這檔基金而言,蘇穀祥不僅把歷年來每天基金的淨值數字貼在Excel表,還把每月配息金額、配息年化利率(可在基金公司網站抓取)一併蒐集起來。

他分析,「投資高收益債最重要的指標就是Spread(指高收益配息年化殖利率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間的利差,可在Yahoo Finance網站找到),這是衡量高收益債的最重要指標,Spread愈高,代表愈便宜;Spread愈低,代表高收益基金愈貴。」算出Spread還不夠,蘇穀祥徹底發揮他身為外資分析師的嚴謹性格,把這檔基金歷年來的Spread製作成historical pattern(歷史圖表分析)。

這個關鍵的投資功課讓他發現,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成立以來,Spread介於四%至一○%。「金融海嘯最危急時,這檔基金年殖利率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兩者間的Spread一度躥升近一○%,來到歷史以來的最高點,這明顯地告訴我們,該檔基金已經來到很便宜的價位,這時候不進場,更待何時?」投資高收益債,蘇穀祥很清楚地把它定位在賺「機會財」,而不是一般投資人企求的固定領月配息的「穩健永久財」,長期觀察台灣面板產業的他比喻:「買高收益債就像買華映或彩晶,或頂多像群創的公司債,這些公司財務基本面稱不上穩健,發行公司債當然要以較高的利率來吸引投資人認購,因為風險高的關係,怎麼可能只為了每月有配息,就把大部分老本拿來投資高收益債?」蘇穀祥決定把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全部贖回的原因則在於:「現在Spread已經下降到四%出頭,來到歷史的低檔位置,顯示高收益債已經太貴了。再者,只要用功一點,每年要找賺五%以上的機會,即使全球在股、債市已經有一大段漲幅下,也不難找,而且遠比高收益債的風險低許多。」依景氣循環股操作法則 見好就收去年七月自匯豐證券離職的蘇穀祥,以自有資金成立華祥創投,鎖定台灣生技股族群作為投入對象,僅半年多的時間,華祥創投的獲利已逾一倍。

不管是共同基金還是生技股,蘇穀祥強調,進行投資前一定要有清楚的策略定位。「投資生技股,我就把它定位成還是處於初升階段的產業趨勢財;高收益債基金,我就視為是機會財,有點像操作景氣循環股,要懂得逢低買進,見好就收。我目前基金部位較多的東協、泰國與印尼基金,就視為是賺總體經濟的長線趨勢財,投資要領是要懂得放長線釣大魚。」藝高人膽大可考慮進場 保守者慎入著有《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的暢銷理財作家蕭世斌指出,所謂「高收益債券基金」是指投資評等在Ba級以下債券的基金。依信評機構穆迪的債券分級系統,以債信的良窳,把債信區分為Aaa、Aa、A、Baa、Ba、B、Caa、Ca、C等級。評等Ba(含)以下的債券,皆屬「非投資等級」,即俗稱的高收益債。

蕭世斌指出,根據穆迪的歷史資料,在一九七○年至二○○八年間,Ba級債券每五年為一個時間區間的違約率高達八%,B級則高達二一%。「高收益債真的不適合想當包租公、包租婆心態的保守投資人投資,況且,只要整體違約率稍有上升,即使沒有違約的高收益債,也常常無端遭到池魚之殃。反而是藝高人膽大的投資人,才適合投資這種商品。」上述郭先生及蘇穀祥現身說法的投資經驗告訴我們,高收益債券基金投資絕對不適合傻瓜投資術,千萬不要貪圖每月配息的小利,而讓自己的老本陷在你不知道的巨大風險之中。

蘇穀祥

出生:1968年

現職:華祥創投負責人

經歷:里昂證券、匯豐證券高科技產業分析師

學歷:東吳大學經濟系

蘇穀祥用3步驟,找出最佳買賣點

步驟1

蒐集每個月高收益債基金殖利率與10年期美國公債的利差(Spread),繪成曲線圖。

步驟2

利差處於歷史相對高點(9%以上),代表很便宜,資金分數批單筆買進。

步驟3

利差處於歷史相對低點(4%以下),代表很昂貴,資金分數批單筆賣出。

破解高收益債的3大投資迷思迷思1.投資高收益債每月可領回利息,適合保守的退休族。

正解 高收益債主要投資財務不穩健的公司債,是風險相當高的投資。

迷思2 只要基金經理人很厲害,高收益債倒債的機率就很低,我投資的本金就不會被侵蝕掉。

正解 高收益債整體平均違約率若上升,其他沒有違約的高收益債也會跟著劇烈下跌,導致本金虧損。

迷思3 只要利率仍很低,投資高收益債風險就很低。

正解 即使利率很低,但全球景氣惡化,仍有可能使高收益債違約率上升。

台灣人瘋高收益債!

台灣人投資高收益債高達8000億元,占境內外基金投資總額的16.6%,目前仍有多檔熱烈募集中。

基金名 申請募集金額

安泰ING環球高收益 150億元聯博新興市場企業債 200億元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 150億元日盛全球新興債券 100億元華南永昌人民幣高收益債 未定

資料來源:各投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2

一招鮮,吃遍天? 一隻花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dzia.html
 

——喬爾·格林布拉特的價值投資(一) 

   最早知道喬爾·格林布拉特是在2009年,那時我第一次讀到了他的書。那本書的中文版是《股市穩賺》。但是這麼一個很俗氣的書名很容易讓其混跡於不計其數的技術派圖書之列,因此我覺得還不如翻譯成《擊敗市場的神奇公式》可能更貼切些。

   喬爾·格林布拉特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戈坦資產管理公司的創辦人,戈坦資本始於1985年止於1994年,年均復合收益剛好50%,最低年收益率為28.5%;他還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在那個價值投資的大本營裡傳授著格雷厄姆-多德的思想,看上去就是本傑明·格雷厄姆的衣缽傳人。

   我一直很疑惑格林布拉特那個「一招鮮,吃遍天」的方法,後來才知道,《股市穩賺》其實是他寫的第三本書。要理解「一招鮮,吃遍天」的方法,必須追溯到他寫的第二本書。他的第二本書是《戰勝市場的小冊子》,這本書尚未有中譯本。這本書其實來源於一個研究項目。2003年格林布拉特找了一個程序員來協助他開發測試他的交易系統的實際績效表現。這個系統主要由兩個指標組成,其一為上市公司收益率,其二為資產回報率。收益率反映的是股票的估值程度,回報率則代表公司的優質度。計算機按照這兩個指標對所有股票進行排名並選出排名靠前的股票進行投資,實際測試的效果甚至比格林布拉特預期的還要好,於是這兩個指標遂成為「神奇公式」。後來格林布拉特又應用價值方法來構建價值加權指數,這個指數的績效表現大大超越了所有現有的股票類指數的表現。這個新的投資方法就是《股市穩賺》中所謂的最大「秘籍」。

   我覺得格林布拉特的方法類似於詹姆斯·奧肖內西《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中的研究或埃斯瓦斯·達莫達蘭《打破神話的投資十誡》中的實證。一項成功的投資很難相信只用「一招」。據說《股市穩賺》發行後,得到了《紐約時報》、《金融時報》等大報的強力推薦,成為亞馬遜網站投資類超級暢銷書。在某些領域,成為「暢銷書」是一件很危險的事。《證券分析》或《聰明的投資者》就很難成為暢銷書。納西姆·塔勒布指出,許多暢銷書往往「廢話連篇、錯誤遍地」,甚至「幼稚可笑」——當然,格林布拉特的《股市穩賺》可能例外。我認為,從「實證」的角度去理解「神奇公式」可能更好些,實際上在股票操作中我估計很少人會只使用這「一招」,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招應該不可少。

   使用「神奇公式」應該是策略問題。格林布拉特曾在另一個場合說,如果我寫一本某個策略的書,這個策略每個月甚至是每年都有效,那麼每個人都會開始使用它。這樣它就會很快失效。價值投資並不總是奏效。市場並不總是認同你的觀點。從長時間週期來看,股票交易價格大致圍繞價值波動,但在短期內甚至會長達2-3年,價值投資並不有效。實際上這是個好事情。價值投資方法時不時失效剛好正是這個策略長期奏效的原因。格林布拉特說他的「公式」會迫使投資者會去買那些失寵的公司股票,而一個讀報的人卻從不會想到購買它們。持有這些股票的投資組合可能會在2年或3年時間裡表現不佳,因此大多數人無法堅持這樣的策略。當一個策略一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表現不佳後,大多數人通常會放棄這個策略,而轉向近年表現不錯的策略。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這樣說來,除非你有足夠的信心,否則很難遵循價值投資的方法。在格林布拉特的著作和課程裡,格林布拉特花了大量時間試圖讓人們明白,實際上他只是在平均價格以下購買了高於平均水平的公司。如果這個方法對投資者有意義的話,那麼他們就會有信心長期堅持使用這個策略,即使它有時並不奏效,也會明白自己正在做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71

德拉吉:擴大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是最後一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00

i7KoEIEIm0H4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稱,擴大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是刺激通脹的最後的貨幣工具,但具體要增加多少資產負債尚無目標。

德拉吉在昨日的IMF秋季年會上表示,“現在就給你們一個確切的數據究竟會將資產負債表擴大多少,我覺得很困難。我可以給你們一個大致的範圍,例如2012年初時的資產負債規模。

歐元區面臨陷入金融危機以來第三次衰退的風險,歐洲央行正采取包括降息、為銀行提供長期廉價貸款(TLTRO)和準備ABS購買計劃等措施刺激該地區創下近五年新低的通脹率。歐洲央行當前的資產負債表為2.1萬億歐元,而2012年頂峰之時為3.1萬億。如果要擴大資產負債表,歐洲央行可以購買資產或者接受抵押物發放貸款。

德拉吉表示,近期采取的降息、提供TLTRO和即將開展的私營部門資產購買計劃應該會對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但他否認有意打壓歐元,稱歐央行並未給歐元區價值設定目標,歐元近期的下跌反應的是國際貨幣政策的差異。他還稱,歐洲央行並不認為歐元區國家債券市場面臨著出現泡沫的風險。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援引彭博社的報道介紹過,德拉吉上月早些時候曾表示,希望歐洲央行的資產規模達到2012年初時的水平,也即較現在增長約1萬億歐元的資產。

歐洲央行自9月中旬起實施TLTRO項目,可為歐洲銀行業提供長達四年的貸款。德拉吉在7月曾表示,該項目規模至多可達1萬億歐元。但彭博社上月調查的經濟學家們預期,該項目規模僅為5750億歐元,比8月預期的6500億歐元要少,盡管歐洲央行已下調基準利率以降低貸款成本。

德拉吉還在9月初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歐洲央行的ABS購買計劃將在10月份啟動。彭博上月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歐洲央行將購買2500億歐元的ABS和1600億歐元的擔保債券(Covered Bonds)。

按此預期推算,即使加上5750億歐元的TLTRO,歐洲央行仍然無法增加1萬億資產。因此,投資者仍在拭目以待,看德拉吉是否會通過采取具有爭議性的、大規模的量化寬松(QE)以達到目的。(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812

手機桌面大戰風雲再起,“組合拳”VS“一招鮮”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9/147315.html

i黑馬:第三方手機桌面近期話題不斷,久邦數碼的張向東離職,360的李濤下海創業,引發第三方手機桌面的再次關註。在這個市場,國內占有率比較大的是91桌面和360桌面。有人說,這個行業特點比較明顯:收支不平衡、缺少盈利手段、國內市場競爭大。在這種情況下,是否還有機會,是值得深思的。
 

\隨著技術的成熟,安卓系統工具被更多的附加在第三方手機桌面上,Launcher整合了更多手機系統管理的常用功能,或是大而全,或者小而美。而作為用戶來說,不用打開各種“管家”APP也能方便的管理手機,還有漂亮個性的主題可以使用,這真正是一件難得的好事。那麽第三方手機桌面,究竟是面臨機遇還是面臨困境,i黑馬嘗試進行一個剖析。

手機桌面的那點事兒

手機桌面現在已經不是一款簡簡單單的手機主題軟件了。它能承載的內容也不止是系統管理和主題、鈴聲,視頻、導航、插件都可以成為第三方桌面傳遞的載體,將服務傳遞給用戶,將流量反饋給App。

手機桌面和系統一樣,好像排兵布陣的大將,安排用戶有條不紊的使用手機。

用戶一旦習慣了某一款桌面,由於使用習慣的影響,其粘著性極強, 如果不是產品質量有比較明顯的降低,正常用戶離開的幾率極小。從目前投入的第三方手機桌面運維數據來看,正常手機桌面的日活躍(DAU)可以達到12-16%以上,請註意,這個數值是日活。

輕便、簡潔、加上萌萌討人愛的個性化,手機桌面在應用分發市場一直處於分發前列。高活躍,高留存、強粘著,這幾個特性決定手機桌面產品極具入口潛質。

但是在前期,手機桌面也屬於App的一種,需要受到第三方市場的制約。在前期應用分發上,第三方桌面也因為其潛質,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相比來說,背後依靠百度91系三大市場的91桌面,和背靠360手助的360手機桌面,占有比較大的優勢。

也正是由於此,國內有些桌面軟件在國內市場四處征戰,但毫無建樹。而大公司的集團戰略對於缺乏渠道的產品來說,具有優勢。

前期手機桌面借用應用市場得以分發,之後借助用戶習慣和社交口碑進行擴散傳播,最終占據用戶終端。

“組合拳”VS“一招鮮”

目前應用市場已經逐漸進入寡頭時代,除了百度系、360系、騰訊系的市場外,其他市場幾乎很難吸引到用戶。這也是正常,畢竟用戶能夠接觸到的入口都被三家瓜分了。

據百度2014移動互聯網Q3季度報告顯示,安卓日活躍用戶大盤2.7億,增速進一步放緩。這表明目前大多數用戶純新增基本暫停。在目前看來,提升產品DAU已經比擴大新增重要的多。

第三方市場也遇到了分發瓶頸,對於用戶來說,早已不是當年的菜鳥,不是你給我就下了,用戶主動搜索和下載的量,在市場分發占比中增高,這意味著用戶下載App變的更加理性。為了將應用和服務分發出來,於是湧現了兩大幫派:“組合拳”VS“一招鮮”。

“一招鮮”幫派的代表其實有很多,比如絕大部分的中小應用。“一招鮮”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通常流量全部來自某一個特定的產品。在移動互聯網初期這麽做的好處是可以更聚焦、著重發力,但隨著時過境遷,這種模式的疲態就顯現出來了。

“不能將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里”。這個定律似乎也在移動互聯網適用。以百度為首的“組合拳”陣營的思路是,多點布局,矩陣戰略,以降低“非系統風險”。

單說桌面,百度擁有91桌面、安卓桌面、百度桌面、點心桌面等產品,同時在地圖、瀏覽器、手機助手,移動搜索等應用層面上也有布局。這麽做的好處是,這些產品可以發揮“協同”效應——萬一APP應用“不受寵”了,還有分發平臺和桌面撐腰。這就是“組合拳”思維,打群架。

從移動互聯網的思路來看,立體布局可以確保用戶在完整移動互聯體驗過程,有多個接觸點可以體驗到自己體系內的服務和應用,打通用戶體驗。

雲計算潛力大,巨頭們紛紛布局

在移動互聯網里,其實用戶很難繞開桌面,正如同PC上很難繞開瀏覽器一樣。把手機使用習慣搬到雲上也是未來的一個趨勢:用戶的操作被“記憶”在雲上,用戶物理的位移不會影響實際上的無線體驗。雲和流量入口多層次布局的結合在i黑馬看來有以下幾個好處:

1.占據分發又占據內容生產,用戶對於生態的粘性和依賴度會提高。

2.做雲可以更快的覆蓋用戶,也在某種程度上避免了OS和硬件上不方便的形式。

3.占據桌面更輕更快的接觸用戶,和用戶距離更近,而用戶完成體驗也是由巨頭布局的應用完成,這樣使所有用戶操作的想象空間全閉環在自己的生態里了。

百度(91桌面+百度雲ROM)、阿里的YunOS、騰訊(Q立方)、360(360手機桌面),各大巨頭一邊察言觀色,一邊暗自布局。早早就在手機桌面市場布下棋子,就等機會成熟。

可以預想,今後用戶一打開手機(或者手機本身就是某品牌自己的)就是一個巨頭的服務,小到查天氣大到購物看視頻,從巨頭的入口進,從同一個巨頭的出口出,一個商業閉環閃亮的形成了。 ——而這也是巨頭們頭腦中的“一站式”服務。

可以預見,在未來,手機桌面無疑是移動互聯網流量的排頭兵,這個排頭兵會因為後端應用和服務的布局展現出他不同的能量,i黑馬認為,在後端“一站式”服務布局相對充分的巨頭角度,手機桌面將是“一員猛將”,必將攻城略地,摧城拔寨。獨立產品在這種情況下要瞧準機會,完成巨頭不能完成的內容。當年iPod之於索尼,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0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