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郭台銘:百萬員工讓我頭痛得要死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1/1378008.html

 [ 「每天管理100萬員工,頭痛得要死。」1月15日,在台北市一次年會活動上,他說 ]

身為鴻海集團董事長的郭台銘,正為集團旗下富士康員工具體管理發愁。

「每天管理100萬員工,頭痛得要死。」1月15日,在台北市一次年會活動上說。

富士康全球員工總數達百萬人,沒有任何企業或管理書籍能傳授百萬人管理經驗。

這大概能從側面說明富士康大陸最近動向的深層原因。讓我們看看正在抱怨的員工,以及富士康正在上馬的百萬台機器人。

龍年怨氣

龍年春節臨近,新春喜慶掩飾不住富士康內地工廠的無奈。

1月3日下午,富士康武漢廠部分員工因轉崗集體向廠方表達不滿。因為富士康武漢工廠在不變更合同內容、工作崗位、地點和薪資福利等前提下,將部分員工安排到產能相對飽和的生產線上。

富士康武漢廠認為,這是企業正常的人力資源和崗位調整。隨後,富士康發佈聲明稱,1月4日公司管理層和政府官員協商後,事件已解決,多數員工已按協議返崗,但也有部分決定離職。

幾天後,富士康煙台廠部分員工因同工不同酬集體向廠方表示不滿。有意思的是,富士康武漢工廠有3萬多名員工,是全球最大的台式電腦生產基地;而富士康煙台廠有超過6萬員工。

一位剛從富士康集團離職的員工說,按富士康原本管理構想,深圳總部幾十萬員工將逐步分散到內地廠。一個地方廠大概5萬人,相比幾十萬人會容易管理。

從武漢廠、煙台廠來看,勞資問題仍是富士康員工管理主要矛盾。因為,當初富士康集團大舉佈局內地,其主要目的就是降低人力成本。

《第一財經日報》查閱富士康集團旗下富士康國際(02038.HK)2008年至2010年財報看到,三年來它一直在降低人力成本。比如2009年員工數同比增加9.7%,員工成本總額支出同比卻減少28%,人均成本同比減少34%。

壓縮人力成本容易觸發矛盾。2010年富士康接連發生員工跳樓事件後,郭台銘承諾基層員工漲薪三成。富士康國際201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富士康國際員工平均月收入已達479.77美元(約3070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33%。

上馬機器人

富士康深圳廠一名河南籍女工在簽署返鄉工作協議後抱怨說,工資和社保福利不公平,「好像河南工人是富士康的二等公民一樣」。因為她的基本工資比在深圳時低,在河南辦的醫保也不能在深圳用。

業內人士指出,富士康各地員工工資因最低工資標準區域差異,存在一定差別。富士康內部人人都知道,常常產生管理問題。

類似管理問題似乎非富士康一個企業能解決。無論富士康將工廠和員工分佈在內地不同城市,百萬名員工規模已使其成為一個小型社會或社區,百萬名員工心理歸屬依然在富士康,它考驗著郭台銘。

諸多因素都迫使富士康的管理必須從單純企業管理模式向更高的社會管理模式邁進。而社會管理更注重人文關懷,這與代工企業的低成本訴求之間,矛盾不可調和。

也許那些沒有感情、不會抱怨、可以重複規定動作的機器人,適合郭台銘的要求。在富士康5年戰略中,機器人無人化的工廠已擺到戰略高度。郭台銘說,機器人無人化的工廠生產會持續成長,主要追求質的成長。

1月中旬,他在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時再次表示,富士康將在3年內造百萬台機器人。2010年開始,富士康研發出的首批機器人已在山西晉城投產。2011年富士康晉城廠機器人產能已達1萬台。

除山西晉城工廠外,富士康還在河南鄭州工廠發展機器人。此前,郭台銘曾表示,富士康將在2012年製造30萬台機器人取代人工。富士康有關人士也表示,經過在武漢等一些廠區的測試,目前機器人已經能夠在一些崗位完全取代人工。

「未來,我們希望設計師能將更多的人間智慧寫成程式,轉化成機器人的頭腦,使其智慧等同於18歲的人類。」郭台銘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02

不要死理性:跳出書呆子思維的Roy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1144.html
美國男孩Roy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年輕人。他僅花了3年的時間就拿到了芝加哥大學的本科學位。雖然沒有任何實際工作經驗,但緊接著,當時年僅22歲他又以優 秀的成績在2年的時間內取得了芝加哥大學的MBA文憑。不過,他顯然受困於自己封閉的「書呆子」思維方式,讓我們來看看他的職業故事。

22歲的MBA

Roy在讀MBA時,班上95%的同學都比他更有工作經驗。這些同學通常都有5年左右的工作經歷,從第一學期開始,他們的一些優勢就顯現了。相反, 因為Roy一點工作經歷也沒有,本科也沒有讀滿4年,他總是覺得在一些有關組織行為實務的課程上感到很困惑,他對員工激勵或衝突管理都無法有形象的理解, 因為他從沒有管理過團隊。然而,Roy在MBA的課程裡有一個特別擅長的領域,那就是經濟學、數理統計和線性代數。大多數MBA學生都特別注重定量分析能 力以及芝加哥大學享有盛譽的這些數理經濟學科。

Roy發現自己很難掌握一些與人文關懷有關的知識概念,無法將實際問題與所學理論聯繫在一起,這一方面是由於他封閉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也因為他根 本就沒有處理相關實務的工作經歷。比如在課堂裡,有人提到「員工總是缺乏激勵」,Roy不大能理解,他會想「給予員工需求曲線要求的工資,不就是激勵了 嗎?」對於Roy來說,情感因素從來都不重要,因為他看到的世界不是「黑色」就是「白色」,沒有「灰色地帶」,他覺得別人的世界也是一樣。他想的是,如果 你被僱傭來做一份你對工資和已知條件都滿意的工作,你當然應該會高興地去做,怎麼會慢慢感到缺乏激勵呢?

「新秀牆」時期

完成MBA的學習之後,Roy很輕鬆地找到了工作。他對醫療保健行業很有熱情,很快被一家醫院聘請擔任一個部門的經理。在歐美國家,醫院的管理者不 一定是醫生,所以醫院常常會公開招聘一些優秀的MBA畢業生來擔任管理崗位。最初,Roy要管理100多位僱員,那時他才只有22歲。「我喜歡我工作中技 術的部分,但也不得不學著慢慢從一些小挫敗中學會如何管理人。但我想我是芝加哥大學的MBA,這對我的職業很重要,所以不會有問題的……」

4年以後,Roy要管理300位員工,並在管理崗位獲得了晉陞。他意識到,要想做到更高的職位,自己還缺少一些東西,需要後退一步,讓自己的職業生 涯更系統化。他決定離開醫院的管理崗位,先去做一個諮詢顧問。此後他用了許多時間來思考戰略和其他與醫療保健有關的柔性問題。5年之後,他最初待過的醫院 越做越大,前老闆CEO邀請他回去擔任戰略規劃部門的總監。Roy又回到醫院工作了。

他回想起他幾年前剛加入時的情況:「想想那時,10%的工作是在處理數據,這是我喜歡的;但90%是在和人打交道。我不得不去說服別人,這是我不習 慣的方面。我要去激勵他們,但最糟糕的是,我也不得不去瞭解他們對團隊是不是滿意,到底有沒有在認真工作、有沒有業績欺騙等其他的瑣事!」當然也有好的方 面,Roy思考著:「在那些日子裡,我的思維方式從非常『死理性派』轉變為慢慢理解人情世故了。我一直自認為能很好地處理經濟模型,但那段日子證明我的思 維模式在阻礙我成為一個好管理者。不是我的定量分析能力拖了我的後腿,而是我缺少理解工作中定性層面問題的能力,員工的道德或者情感是極為複雜的事情,這 些東西都是開放式的討論,不像經濟學建模那樣做好了所有的閉環和假設。我覺得用圖表數據可以更好地診療,那麼當然也可以更好地管理人。我把管理看作是一種 科學,而不是藝術。」

最糟糕的經歷

Roy回到了醫院。最糟糕的經歷在2個月後發生了。

擔任總監的Roy有四個部門領導向他匯報工作,他沒有想到其中一個在謀劃造假薪酬統計,欺詐公司資金。一段時間裡,這個部門領導都缺席會議,他還和 另一個財務的同事發生了不正當關係,兩人一起捏造了薪酬統計單。Roy的部門裡還有幾個人知道這件事,但他們什麼也沒透露,因為不想惹麻煩,也因為他們看 不慣Roy剛來就和CEO走得很近。而且他們料定Roy這麼古板,一定很難發現其中的貓膩。

是的,Roy的確太書呆子了,他的注意力侷限在生產率或財務報告這些封閉領域。他每兩週會和部門領導開會,而在會上這些數字看起來都挺好的。那些人猜得對,Roy從不會想像到會有員工在醫院這個工作環境中欺騙,也更沒想過假設有人這麼做,他該如何識別和處理。

直到一天,有兩個員工似乎再也沒法默默忍受下去了,他們走到Roy的辦公室告訴他發生了什麼…… Roy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意識到他應該馬上開除那個傢伙!他很想揍那個傢伙!但很顯然Roy的思維方式不足以令他處理好這件事。「沒有人在MBA課程裡教 你這些事。如果他們教過的話,我是不會不懂得分析的。也許我太年輕了,總是戴著知識的眼罩。」Roy默默地自言自語。

老謀深算的CEO

幸運的是,Roy至少還記得首先要把這事匯報給他的老闆。CEO讓Roy冷靜下來並教他如何來處理這種狀況。「開始收集證據並且馬上立案」,CEO下令,「當我們一切備妥的時候再開始行動。」

這些指令就直接成為了Roy給直線經理的指導。因為他自己始終沒有準備好如何處理辦公室政治和人際爭端。好在Roy的老闆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他僱 用了包括Roy在內的10個初級總監,他早就知道只有兩個會生存下來。他在旁觀察,想看他們互動的情況以及如何來管理自己的團隊。他很快也意識到,Roy 在分析能力上很優秀,但在高層會議的開放討論及政治鬥爭方面不堪一擊。每當他們評估醫院戰略層面上一些開放的可選方案時,Roy幾乎天真到無可救藥的地 步。

「每個人都從我的分析能力上獲利,但是我卻受此拖累而跌落馬。作為一個死理性派,你因為優秀技能而得到認可,但卻無法在更大範疇中有所表現。我幾乎 以為自己難以承受這樣的錯誤……」Roy有些痛苦地訴說著,但很快又像個不苟言笑的「死理性派」那樣收斂了自己的情緒,「但我明白了思考過程需要更複雜。 你需要知道何時閉嘴,何時傾聽。」

Roy的轉變

在這件事之後,Roy離開了公司。但他還算是幸運的,因為有一個能全盤考慮並願意教他的老闆。他仍然將自己的定量分析能力看得高於一切,並自信他最終會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但就像他說的,前提是要先「反學習(unlearning)」過去5年的學術思維訓練。

在Roy後來的工作和生活中,他越來越理解管理和醫學一樣,都涉及傾聽和分析人們講的故事,而不是記錄關於人的數據。今天,Roy是一個非常不一般 的管理者。他意識到人性中道德和行為的不可控性對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在此以前,他很天真,總是以自己的濾鏡來看世界。如今他明白了世界的色彩很 豐富,你需要理解為什麼呈現出這樣豐富的色彩?又是如何變成這樣的?執著於探索這些,管理者才能夠很好地判斷和理解員工。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活中Roy仍是一個「死理性派」。一個人如何可以在生活和職業中都成為佼佼者?我想也許需要讓這兩者中的一個變得穩定以給另一部 分以支撐?你不需要改變你生活中「封閉思維」的一面,但你需要嘗試改變職場中的思維方式。這也許就是平衡的生活與工作所要求的一切吧,Roy感到自己變得 更好了。

延伸的思考

今天的醫學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死理性」。醫學正在成為一種信息型商業,一種數據型商業,不再像過去一樣是一種客戶服務型商業,它變得非常依賴 電子醫療記錄或基因學分析。這造成了一種廣泛的誤解,認為如果你能收集到病人所有的信息,比如你去看過幾次醫生,體重是多少,鍛鍊的頻率等,醫生就可以更 好地診斷你。這個觀點被病患和醫院推崇。

Roy無疑也有這樣的心態。在過往MBA的學術訓練中,他被教育成一個「封閉思維」的人,不善於考慮商業中的定性問題,而善於在封閉的模型或定量分 析中判斷。這就像是醫院現在的做法一樣,有些捨近求遠。在我看來,Roy的思維弊端就和今天美國和歐洲醫療行業呈現的兩個主要問題很相似:

1. 現在似乎醫學成了數據的集合。但這難道是「流程自動化」嗎?把診療看做是一種自動化流程,下處方就像是一種機械生產。Roy的思維方式也有同樣的問題,他感到管理是一個機械化的流程,在封閉模型中精密計算就可以「產出」精巧的商業,是這樣嗎?

2. 就像管理學一樣,醫學是一種處理方法,而不是封閉的定量分析。在管理學中,你也可以參考「最佳實踐」,但最終,管理取決於管理者的判斷。彼得·德魯克這樣 說過:管理被人們稱之為是一門綜合藝術,「綜合」是因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認知、智慧和領導力;「藝術」是因為管理是實踐和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39

雷曼是要死的 蔡東豪

2009-10-01  NM
 
 

 

全球傳媒以雷曼倒閉一周年為題,從不同角度探討雷曼之死,它怎樣觸發金融海嘯令全球經濟受到衝擊。中國被公認為金融海嘯的贏家,復甦步伐比歐美明顯快得多,甚至內地有些行業根本從未受到海嘯的影響。香港受惠於中國經濟復甦,反彈速度和力度不弱,不少行業已回復海嘯前的狀況。對於見慣風浪的香港人來說,金融海嘯是近年多個風浪其中一個而已。香港人對金融海嘯特別有感覺,是因為雷曼倒閉觸發雷曼迷債風暴,香港幾萬名雷曼迷債苦主成為金融海嘯的象徵。

許多事情隨着時間的過去變得清晰,但雷曼之死至今仍極富爭議:為何美國政府單單不救雷曼?雷曼倒閉之前,美國政府出手救兩房和貝爾斯登;雷曼倒閉之後簡直是見人就救—— AIG、花旗及差不多所有大型銀行、高盛和摩根大通、多間大型保險公司、通用汽車……美國政府一是直接注資,一是押上政府的信譽讓他們渡過難關。就是雷曼一間不救,為甚麼?

雷曼的直接受害者不單只是迷債苦主,還包括雷曼的員工和客戶(客戶資產大部分陷於雷曼破產程序的泥沼中),對於他們來說,應否救雷曼不是假設性問題。雷曼當然不是好人,爆煲前犯上的錯包括過度借貸,資產和負債過分集中,過分依賴地產市場等。但所有投資銀行都曾經犯了同樣錯誤,但大家有不同收場,只有雷曼得不到政府出手拯救。

過去一年,我仍想不通美國政府有什麼具說服力的理由不救雷曼。當時的財長普爾森提出的理由(他至今仍堅持這立場),是政府不能被商界當作救世主,私人企業犯錯要自己承擔,不能用納稅人的錢去救它們。他認為當時政府別無他選,政府不救雷曼是藉此向公眾發出訊息:世上沒有「Too Big To Fail」這回事,兼且經濟體系穩固,有能力承受雷曼倒閉的衝擊。

今日回看,普爾森的立場似是笑話——對雷曼受害者來說,是謊言兼狂言。雷曼倒閉本身或者不會觸發金融海嘯,真正觸發海嘯是美國政府決定不救雷曼。雷曼倒閉後的幾個星期,全球信貸市場陷入恐慌狀態,信貸市場參與者對他人的信任崩潰,金融海嘯最危急的時刻就在這時出現。地產次按危機、銀行過度借貸、衍生工具爆煲等都是一點即爆的炸藥,燃點這一連串炸藥,爆發全球金融風暴,就是雷曼倒閉。

我認為美國政府不救雷曼的唯一解釋,是雷曼「黑仔」。「黑仔」香港人一講就明,意思是冇得解釋,總之是「黑仔」;硬要解釋的話,是在不適當時候在不適當地方出現。普爾森剛剛用美國納稅人的錢救兩房和貝爾斯登,被美國傳媒批評,他心情一定不佳,不願被指為軟弱財長,雷曼偏偏這時爆煲,他忽然硬起心腸,做其勇敢財長,向華爾街說不。誰不知不救雷曼之後他發覺闖禍,唯有轉軚見人救人。到了那恐慌時刻,所有人的心態是「先救人,後問責」,普爾森做過或不做什麼已不重要。事實是雷曼之後沒有一間大型金融機構須為自己的錯賠上性命;雷曼早一點不用死,遲一點也不用死,這不是「黑仔」是什麼?

或者,我們應從另一面看這件事,雷曼之死對全球金融業起了積極作用。假如不是雷曼這麼有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倒閉,未必會產生這麼快而大的連鎖反應,製造出全球金融海嘯。沒有這場又兇又急的金融海嘯,全球政府不會如此齊心救市,不惜代價投下重藥,在短時間把經濟扭轉過來,帶動復甦。以美國為例,沒有雷曼之死,國會一定不會速速通過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美國政府不會有決心推行監管改革,歷史或者會改寫。

過去,我們做了太多錯事壞事,包括貪婪、自視過高、短視等行為,製造了一個不停膨脹的泡沫。這泡沫一定會破,問題是怎破和幾時破?破了之後怎收拾殘局?神推鬼擁之下,雷曼非自願地成為爆破泡沫的幸運兒,因為它的影響力夠大、牽連夠廣。雷曼受害者可掙到一點點安慰是,雷曼是要死的,它的死救了全世界。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634

易信一周年丁磊內部講話:方向對的就要死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8/4009845.html

對於易信面臨的競爭環境,丁磊表示,“挑戰巨無霸的過程會很難,但不挑戰巨無霸,以後會更難。”易信在未來還將繼續堅持探索和創新,並不斷試錯,逐漸爆發出強大的後勁。

昨天是易信一周年,網易CEO丁磊發表內部講話,稱易信過去一年的表現令人矚目,並表示易信只要方向是對的,就會死磕下去。對於易信面臨的競爭環境,丁磊表示,“挑戰巨無霸的過程會很難,但不挑戰巨無霸,以後會更難。”易信在未來還將繼續堅持探索和創新,並不斷試錯,逐漸爆發出強大的後勁。

以下是網易CEO丁磊內部講話全文:

各位易信的同事,大家好:

今天是易信發布整整一周年,一年走來,易信取得了讓人矚目的成績,易信成績的取得與在座每一個易信團隊的成員都分不開。一年來,大家都辛苦了!

但是,易信取得的成績只代表過去,未來我們有更多的困難要去克服,有更大的仗要去打,未來我們肯定會有兩億、三億的用戶。大家同時要明白,我們的對手也並非等閑之輩。但只要方向對的,我們就要去死磕。

易信切中了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強需求,所以值得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去把它做大做強。

今天的互聯網上,每個人都有很強的社交溝通需求,每個人都有建立人脈關系鏈的巨大需要。對於公司來說,如果不幫助用戶解決社交的需求,我們將失去這一領域的競爭機會。事實上,今天我們的機會還很大,用戶對移動社交應用的需求不只一款,微信絕不是唯一的選擇。

用戶的社交需求這麽大,我們就更有理由迎難而上,盡管我們知道,我們的對手是一個巨無霸。巨無霸有巨無霸的難處,易信有易信的優勢。就好象和恐龍打架,只要保持自身足夠的靈活性和足夠的創新力就足以戰勝對方。現在的易信很小,很靈活,我們可以隨時快速地做出決策,可以靈活地調整我們的方向,可以用很多創新的辦法。但我們的對手不行,他們已經被商業所綁架,已經被成功蒙住了眼睛,很難再從用戶利益角度出發來改進產品和服務。

這就給了我們創新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新手段,我們可以幫助我們的用戶以及現在還不是我們用戶的網民建立牢固的社交關系,現在每天有一百萬對易信用戶互加好友!我們的“問一問”和“拼車族”,也都正在逐漸爆發出強大的後勁。

我認為,挑戰巨無霸的過程會很難,但不挑戰巨無霸,以後會更難。很多年前,QQ和MSN幾乎平分天下,但MSN不敢挑戰,最後放棄了,才給了QQ今天的機會。今天我們挑戰微信,只要做到永不放棄,就有可能挑戰成功。我相信,通過易信團隊堅持不懈的創新和堅定有力的挑戰,就一定能夠實現突破!

在挑戰我們強大的競爭對手的過程中,我們團隊最需要的就是勇氣,互聯網創新從來都來自於勇氣。勇氣就是一種知難而上、永不放棄的態度和精神。堅持不怕困難,不怕犯錯,堅持創新的精神,我們還有很大的機會和空間。

最後我要和大家說的是,易信在發展的過程中,大家都不要害怕犯錯,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連犯錯的機會都沒有。探索和創新本來就需要不斷試錯,中國的互聯網就是在一個又一個的錯誤之上,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正與前行。

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方向是對的,易信的成功指日可待。對於從事互聯網工作的大家來說,享受這一過程中的驚喜,會是你這一生最大的財富。


(編輯:余佳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50

李克強回應GDP增速破七:從沒講過要死守某個點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0-25/956049.html

近日公布的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有國際輿論稱中國GDP增速“破七”。李克強對此表示:“我們從來沒有講過要死守某一個點。”

30.thumb_head

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央黨校就當前經濟形勢和重點工作作了報告。中新社 劉震 攝

“今天的會議前奏確實很新穎也風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黨校生動活潑的學風。”李克強話音甫落,現場又爆發出熱烈掌聲。

原來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主持人何毅亭開始主持後,麥克風聲音偏小,工作人員稍作調試後才恢複正常,“小插曲”間隙,學員向中國經濟掌舵人李克強鼓掌致意。

麥克風音量恢複後,何毅亭主持致歉引出總理。李克強幽默表示,“這也可能反映出中央財政在裝備支持方面還需要加大力度,但這絕不意味著經濟形勢不好。”現場爆發出笑聲和更熱烈的掌聲。

23日,李克強在中央黨校就當前經濟形勢和重點工作作了報告,這也是李克強總理的第三次經濟公開課。

2013年10月21日,李克強應邀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經濟形勢報告,指出“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此次報告被稱為李克強首次經濟公開課;2014年6月10日,李克強第二次公開課與兩院院士“話經濟”,以親身經歷談中國經濟向中高端躍升得靠創新。

與前兩次公開課一樣,李克強第三次經濟公開課直指核心,在120多分鐘時間里,對中國當前經濟形勢作出深刻剖析和研判,指明了重點經濟工作,發出中國經濟“強”音,傳遞中國經濟信心,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註入“強”動力。

“成績來之不易、困難不可低估”

李克強用“成績來之不易、困難不可低估”來概括中國經濟形勢,他不用講稿,引用大量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的經濟數據,在對比與參照中剖析中國經濟形勢。

國家統計局發布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預期目標是今年GDP增長7%左右,目前這一預期目標正穩步實現。有國際輿論稱,中國GDP增速“破七”。

對此,李克強表示,我們從來沒有講過要死守某一個點,而是讓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講,這個七還真不是“破”了,而是來之不易。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和貿易低迷、國際市場動蕩對中國影響加深,與國內深層次矛盾凸顯形成疊加,實體經濟困難加大,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穩步實現預期目標,在李克強看來,這是高基礎水平上實現的高水平增長。

“中國已經是1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有經濟總量2萬億美元以上經濟體增長超2.5%已是不俗的表現,中國在這個基礎上中高速增長意味著現在每增長1%,相當於5年前增長1.5%,相當於10年前增長2.6%。”李克強說。

“這個7%左右是穩中有進的,也就是說進的因素在積累,新的動能在成長。”李克強指出,服務業迅速發展,旅遊消費熱潮不斷,就業擴大、收入增長和環境改善給群眾帶來實惠。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和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增強了我們戰勝各種困難的信心。

打造“雙引擎”實現“雙中高”

中國是中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已是第二位,但是人均GDP卻排在世界80多位。

“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一點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李克強說,當前來講就是要瞄準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人均GDP在過去基礎上翻兩番。我們不會片面追求GDP,但沒有一定速度就難以全面實現小康。

在李克強看來,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躍向中高端水平是相輔相成的,這涉及到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關系。

“坦率來講這是不容易的,需要在這里面找到平衡,有人說這是個狹窄的通道,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就是要闖過去,如果說有陷阱就越過陷阱,堅定不移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李克強說。

在當前新舊動能轉換的接續期,李克強指出,實現“雙中高”,需要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要突出補上民生短板、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產業改造升級等重點,擴大有效投資。

“這方面政府不唱’獨角戲’,而要與社會資本建設共擔、利益共享。”李克強說,要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用“雙創”激發人民群眾的無窮創造力,更好發揮中國人力資源優勢,在創業創新中推動大企業和小微企業共同發展、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成長齊頭並進、服務業壯大和制造業升級互促共進。

實現“雙中高”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李克強接連點出老百姓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棚改、社會保障等方面工作,要求集中力量搞好產業扶貧、移民搬遷扶貧,促進民生改善。

記者註意到,在這堂中國經濟公開課上,李克強穿插列舉大量基層調研、大學生創新創業、百姓遭遇“奇葩證明”等事例,徐徐講述,娓娓道來,使堂課氣氛變得輕松活潑。現場不像嚴肅緊張的報告會,更像充滿頭腦風暴的大學課堂。

李克強第三次中國經濟公開課選在中央黨校,這里是輪訓和培訓中國共產黨高中級領導幹部的最高學府,李克強的到來,成為學員們熱議的話題。據介紹,得知李克強總理要來作報告,學員們踴躍報名,主會場1947個座位容納不了,不得不開辟會場周邊的東教室和西教室作為分會場。最終中央黨校共約2600人聆聽了李克強總理報告。“這也說明大家對李克強總理報告的熱切期待和歡迎”,何毅亭說。

報告結束後,學員三次熱烈鼓掌,李克強站起來致謝,掌聲經久不息。

安徽肥西縣委書記湯傳信記下密密麻麻的筆記。他對記者說,總理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非常到位,報告明確了大勢,判斷了走勢,分析了形勢,要求各地發揮優勢,對基層工作有“撥雲見晴天”的感覺。這堂課信息量很大,讓大家見到了“真金”,堅定了信心。

  • 中新網
  • 劉小英
  • 記者 蔣濤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136

忙得要死講World Cup 記 (個人日記), (體育世界)

很抱歉﹐新的崗位真是異常忙碌﹐差點連世界盃也沒時間看(揭幕戰也只是看了下半場﹗)

首輪還未踢罷﹐先作大膽預測﹕決賽會係阿根庭對巴西﹐而阿根庭又會奪冠而回﹔將會有一隊非洲球隊殺入四強﹐而直覺呢個位置會係屬於南非﹔西班牙﹑荷蘭﹑法國﹑葡萄牙一律不成。至於英格蘭﹐還是跟北韓一起懷緬1966年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61

我不要死在這裡



禪修中段的某晚,千葉地震。

當時,我一個人在宿舍內,外面,很冷,天花和樑柱都在搖,起初以為是大風而已,畢竟地方空曠,毫無遮擋。未幾,背脊感到床板、地板也在搖。我心一寒,不!我不要死在這裡!

為甚麼只有我一個?因為晚課時段,日本人都在大暝想堂聽日語翻譯的講課。只有外國人如我,會到另一小房間看Goenkaji大師的英語錄影。英語版通常較短,我總是趁空檔一個人回宿舍,躺在床上等敲鐘集隊。

大師常常說,禪修的重點,是領悟大自然定律。而我也做夢想不到,十二天內,試過零度,也試過二十度。陽光猛了幾天,大雨下了幾場,還有一天下過雪!剛到時,櫻花開滿山下的小山谷,不出幾天,就一次過全淍謝了。

我不斷想,如果我沒有來這裡,而是身在香港,當天氣變幻時,又會做甚麼呢?熱了,在室內開冷氣。冷了,躲進室內保暖。下大雨,留在室內避雨。下雪(如有的話),可能也只是在室內透過落地玻璃窗拍照留個念。

城市生活賦予我們長期恆溫的狀態,人類跟大自然早已割席,也漸漸把恆常的自然定律與變化拋諸腦後。城市發展不但在塑造一個大都會,也在助長我們自以為可以戰勝自然的狂妄。因此我們相信人定勝天,追求操控。遇上突變,束手無策,卻忘記了變幻才是永恆,其實所有苦難,都是源於遠離了自然的自我膨脹。

這些道理,不是沒聽過,但直到專注地經歷過,才真正開始思考,瞬間未能完全領悟,至少可留作日後生命的參照。

領悟自然定律,為甚麼要由呼吸開始?大師說,因為呼吸,垂手可得,永遠與自己同在。不需環境配合,不需道具幫助。道,就在自己的身體裡,不是最大的祝福嗎?(禪修行/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879

跨境電商:我們快要死了!可能都撐不過一個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1/155764.shtml

跨境電商:我們快要死了!可能都撐不過一個月
朱曉培 朱曉培

跨境電商:我們快要死了!可能都撐不過一個月

突入其來的新政,讓跨境電商一夜從風口跌到谷底。

黑馬說

據悉,4月8日出臺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導致目前大多跨境電商只能依靠現有庫存維持銷售。為了避免庫存積壓,電商平臺普遍會把庫存控制在一個月內,這也意味著,跨境電商將在5月中旬開始出現大規模斷貨,跨境電商即將迎來行業大規模“熔斷”的悲催局面。

文|朱曉培

聽起來有些危言聳聽,以至於感覺到荒唐— 一家主做跨境業務的電商平臺的相關負責人員李響向《財經天下》表示:“我們(自營為主的跨境電商平臺)可能都撐不過一個月,就得裁員轉型了。”

李響說,按照4月8日出臺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以下簡稱“新政”)的商品發運要求——發運的商品,必須按照一般貿易要求提供通關單,化妝品、保健品等商品還須在食藥總局註冊備案,已導致95%以上的保稅備貨商品無法進口。目前的跨境電商,只能依靠現有庫存維持銷售。為了避免庫存積壓,電商平臺普遍會把庫存控制在一個月內,這也意味著,跨境電商將在5月中旬開始出現大規模斷貨。

《財經天下》周刊向各個電商平臺、保稅倉和物流公司求證,得到的回複為:情況基本屬實,跨境電商即將迎來行業大規模“熔斷”的悲催局面。

x1.webp

 緊急出臺的政策

 “從來沒見過這麽著急出臺的政策。”李響說。由於新政出臺時間緊急,沒有給各個電商平臺留出足夠的過渡期,對跨境電商現有模式造成了巨大沖擊。“新稅改革前夜公布白名單,前臺後端好多數據都要進行修改,此前進行的備貨也可能會產生較大損失。”

2016年2月開始,包括蜜芽、小紅書、聚美優品等在內的多家跨境電商國際貿易部門相繼接到了海關方面的初步溝通,確認將從4月起對跨境電商征稅。

3月24日,相關三部委發布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新稅制。此時,人們關心的重點是征稅後,商品價格的上漲對消費者的影響,各個電商平臺還專門成立了應對小組,討論漲價部分是由電商平臺承擔,還是與消費者按比例分擔。

然而,4月7日晚,距離“新政”出臺前幾個小時,財政部在官方網站上掛出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 (正面清單)。這一批正面清單包括了1142個8位稅號商品,涵蓋了部分食品飲料、服裝鞋帽、家用電器以及部分化妝品、紙尿褲、兒童玩具、保溫杯等商品。但多款熱銷的產品,包括液態奶、生鮮、保健品等都未被包含在內。

政策來得太突然,各個電商平臺一下子感覺到有點兒懵。跨境電商憂心忡忡,一家化妝品電商平臺的副總裁何聰在朋友圈調侃寫道:2011年做電商,2016年,卒。

“不讓賣”成為當時人們討論的重點。作為政府公關負責人的李響,積極與相關政府部門進行溝通,政府部門也給予了積極的回應。一周之後,4月15日深夜,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13個部門共同發布了第二批正面清單,此次新增了151個稅號產品,並對此前備註模糊的“醫療器械相關產品”、“保健食品相關產品”以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相關產品”進行了解釋。

第二批正面清單出臺後,何聰刪去了之前的那條朋友圈,對新政開始抱有樂觀的態度,等待著政府進一步調整。很快,何聰就發現自己過於樂觀了。第二批正面清單出臺後,政策調整似乎暫時停止了。李響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對方的回複是:輿論反應的問題不都解決了嗎?

“征稅、清單都不是關鍵問題。關鍵問題是,按照一般貿易進口要求,我們的貨根本進不了關。”李響說,公司的倉庫庫存一般控制在一個月內,所以到5月中旬,公司就要面臨大規模斷貨。

“一般貿易”是關鍵

近兩年來,基於政策和人口紅利,跨境電商進入了井噴式發展,蜜芽、洋碼頭、小紅書等跨境電商在近兩年都完成多輪融資,相繼踏入獨角獸俱樂部。而天貓、京東、聚美優品等電商巨頭也在積極布局全球購業務。

據海關統計,2015年,7個試點城市跨境電商合計進口155億元人民幣,是2014年的14.5倍。而2015年中國消費者在境外消費1.2萬億元,與2014年相比增長了43%。按照計劃,跨境電商將成為中國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然而,實際情況的發展卻與計劃產生了重大的偏差。李響表示,對於跨境電商而言,真正的危機隱藏在對4月8日後發運商品的監管要求中。按照新政規定,4月8日以後發運的商品,必須按照一般貿易要求提供通關單,化妝品、保健品等商品還須在食藥總局註冊備案。

作為關鍵的“通關單”,也就是入境貨物通關單,是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權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法對列入《檢驗檢疫法檢目錄》,以及雖未列入《檢驗檢疫法檢目錄》但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明確需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境貨物及特殊物品等簽發的進口貨物收貨人或其代理人已辦理報驗手續的證明文書。

涉及法檢的貨物(監管條件下監管代碼為A的),需要向國檢部門報檢,填報《入境貨物報檢單》。以化妝品為例,需要提供原產地證、合同、發票、裝箱單、提(運)單、進口化妝品標簽檢驗相關資料(化妝品中文標簽樣張和外文原標簽及翻譯件及化妝品成分配比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口化妝品衛生許可批件(備案證書)、報檢委托書等十多項外貿單證。

完成報檢後,國檢部門出具通關單(無紙化通關後,出具的是通關單號),再向海關進行報關。在海關通關系統錄制報關單的時候,涉及法檢的貨物如果沒有通關單,會退單(申報不通過)。

2015年版本《檢驗檢疫法檢目錄》中,進境需要法檢的類目有4562個,而跨境進口電商兩批清單1293個類目中,99%以上需要法檢,出具通關單。李響指出,跨境電商在實際通關中會遭遇兩個比較大的困難。

首先,原來跨境電商入境,也有城市口岸需要提交通關單,但是基本上提供的隨附單據都以裝箱清單、合同、發票、提單等單據為主。而一般貿易中各類目需要提交的隨附單據,由於目前跨境電商一個重要的進貨途徑是“掃貨”模式,也就是直接在海外的商場、店鋪內以當地消費者的價格進行大量購買,對於掃貨模式獲得的商品,很難提供原產地證明等外賣單證。

“如果,我們能夠拿到一般貿易通關單,那我們直接就從事一般貿易,而不做跨境電商了。”李響說,根據相關的政策,一般貿易進口的商品多是按照重量收稅,但是跨境電商涉及的貨品,則需要按照數量和單價收稅,遠高於一般貿易的稅收。

其次,一般貿易備案周期太長,以保健品為例,目前在食藥監總局備案查詢的不過700多個,而新品申請時間長達1~2年,顯然不利於講究時效競爭的電商模式。而為了降低庫存風險,以往跨境電商采購通常使用多批次少量的采購方式,但現在,保健品每個SKU備案費用在50萬~100萬,讓電商平臺感到力不從心。

x3.webp

已經在裁員

各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綜試區”)的統計顯示,從4月8日新政實施到4月15日,進口單量出現第一波銳減,鄭州、深圳、寧波、杭州等綜試區進口單量分別比新政前下降70%、61%、62%、65%。

4月15日之後,隨著海關總署允許4月8日前發運的商品按原有通關程序進口,各綜試區進口單量有所回升,鄭州、深圳、寧波、杭州等綜試區進口單量分別回到新政前的55%、62%、65%、71%。

“進口單量雖然遠未恢複到新政前水平,但進口稅收開始有大幅提升,使有關部門誤認為新政負面影響正在消除。”李響說,進口單量回升是基於跨境電商銷售庫存商品,一些電商擔心政策變化,甚至出臺促銷措施,抓緊清理庫存。而由於各地海關、質檢嚴格執行新規,4月8日以後發運的商品,除紙尿褲、枕頭、水杯、奶瓶等少數非法檢商品還能進口外,超過95%以上的商品已經不能進口,大量貨櫃開始積壓在碼頭、空港。

進口減少,直接影響了各個保稅區,部分綜試區開始裁員。以鄭州綜試區為例,區內電商企業一線員工從新政前的最高6000人急劇減少到700人左右,大企業包裝線從4條減少到1條,小企業基本停工待業,配套的快遞、倉儲、運輸工人處於半歇業狀態。

電商平臺、保稅區、倉配等跨境電商的各個環節都感受到了生死存亡的壓力。這個壓力也讓這些平時在各個環節互相競爭的對手們聯合起來。4月中旬,以聚美優品、蜜芽寶貝、小紅書等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平臺,以鄭州保稅區為代表的保稅區,菜鳥物流都派出了高層甚至是創始人參加在香格里拉召開的一次閉門會議。

各個從業者的態度不一,一些人主張更激進地與部委溝通,也有一些人的態度相對保守。“我們都很快發現吃不消了。”李響說。

情勢仍不明朗,各電商平臺也在尋求積極自救。直郵是一條出路,但境外倉的租金也開始上漲,中國香港(保稅)倉的已經漲價30%~50%。一部分跨境電商平臺開始嘗試轉型,走高端旅遊的路線。但對於一些已經過了獨角獸級別的企業而言,短時間就要完成轉型,談何容易。

“我能想到的結局就是大規模裁員。”李響說,人們仍對政策調整抱有一絲希望,希望政策還能調整。

“不論是轉型,還是相關部委應該明確跨境電商B2C平臺在行業內到底扮演什麽角色,我們都希望能至少給我們一年的緩沖期。”一家在新政前剛剛獲得C輪融資的跨境電商平臺的相關負責人林琳說。

據說,這家電商因為新政的影響,估值在一個月內就已經腰斬,投資人也深感無奈。 

(註:文中李響、何聰、林琳均應要求為化名。)

x7.webp_副本

跨境電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574

深度解析:互聯網家裝的平臺模式真要死了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2/157134.shtml

深度解析:互聯網家裝的平臺模式真要死了嗎?
穆峰 穆峰

深度解析:互聯網家裝的平臺模式真要死了嗎?

家裝O2O的本質是建立基於信任關系的高效連接。

文 | 穆峰

2016年,春節過後關於互聯網家裝的熱點新聞層出不窮,先是房天下網放棄666直營業務轉型做平臺,之後新美大進軍家裝,還有各種觀點討論以及315的戰火也燒到了家裝,企業施工導致的負面新聞不斷。

相比去年而言,熬過來的互聯網家裝們更低調,更喜歡悶頭做事了,將主要精力放到標準化叠代和推行,以及施工服務和供應鏈上,並同步進行城市擴張。

本文將詳細解析互聯網家裝的平臺模式,探討其存在的意義。

單純的裝修撮合已沒意義

房天下裝修業務轉型的直接原因來自於財報壓力,2015全年財報顯示搜房網凈虧損為3880萬美元,約合2.54億人民幣。按其說法轉型做開放平臺也是有優勢的,比如:資金監管、工地監管、互動APP、有自營經驗、落地的標準化輸出等。

如果從自身優勢來看,轉型做開放平臺也是符合其發展訴求的:666套餐利潤低,家裝業務不賺錢,還存在投訴、延期、供應鏈跟不上等一系列問題,愈發導致成本升高;且丟掉了以前的家裝公司這塊的廣告營收,以前東易一個分公司一年廣告費幾十萬,這算下來廣告就有幾個億的收入。家裝虧損,現在廣告業務也丟了;另外需要用戶量和數據規模,將流量最大化變現。所以說房天下轉型符合自身利益,但盈利模式得改改,不要賣信息,這種派單方式的轉化率太低了,而且質量不高。

而新美大試圖通過點評切入家裝,如果是貨真價實的消費評論,肯定會讓用戶崩潰的,都做成了那個死樣子,全都被吐槽,全都是不爽,被罵“王八蛋”,你讓用戶怎麽選?

不過這說明了,互聯網家裝不是流量問題,也不是流量屬性的問題,更不是訂單量問題,而是落地服務和供應鏈的問題,關註過程才可能有個好結果。只是導流,定會帶來口碑上的負面效應,裝修公司施工肯定會出問題,回頭還是會怪到平臺方身上。

好比約炮的人給微信交錢,然後導致約炮被騙,微信要不要負責?最起碼用戶是那麽理解的,就算你從法律層面可以規避風險,也會惹得一身騷。

裝修撮合平臺的用戶價值

平臺模式連接著兩種用戶:商戶(B端或服務方)和用戶,最重要的就是滿足兩者用戶的需求,並解決雙方的痛點。

由於家裝鏈條太長,信息過大,用戶不懂裝修,陌生消費,使得裝修公司、工長、設計師及建材家具商等信息撮合交易的平臺模式誕生,也就是常說的中介模式,一定程度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其實,平臺模式本質上是一種門戶思維,假定用戶不愛東奔西走,偏愛一站式購齊家裝所需。企業做為一個召集者,主攻方向在用戶流量、用戶交互及交易與監管等幾個環節。

那麽按家居建材O2O平臺的屬性可以分為四類:

(1)建材家具團購交易平臺:齊家網、一起裝修網、城市團購網、我要裝修網及區域強勢網站等是代表。

(2)流量導購平臺:代表網站有京東家裝、淘寶家裝、天貓家裝等。

(3)裝修信息撮合平臺:代表有兔狗家裝,及齊家網、土巴兔的先前業務。

(4)單點切入的半垂直平臺:從設計、施工、供應鏈、監理等單點切入裝修領域,只提供其中一個環節的服務,並有一定的掌控力,但鏈條的其他環節合作完成。如酷家樂切設計工具,還有美麗家、極客美家這樣的設計師平臺。

另外,你會發現做撮合平臺都是比較早期的選擇,因為那時聚合用戶和流量相對容易,市場也好做。業內人士曾說“05年創業的時候,整個行業其實是非常興旺的,一下子拓展了很多新的角色出來,它們效率都不高,但都很掙錢。因為這個行業的需求大於供給。那個年代,去買一個科勒都是排隊的,生意非常好。”

這種裝修平臺模式可以給用戶提供幾個價值:

一是提供的裝修服務比較全面,半包、整包都有,可以找設計師設計方案,也能買主材、家具,反正只要裝修相關的事兒在上面基本都能找到服務商。

二是一定程度解決用戶找靠譜裝修公司困難的問題,畢竟平臺已經做了一輪篩選和考察,並留有裝修公司的質保金,可以對出問題的業主先行賠付。

三是正是由於不懂裝修,用戶從心里期望有專業的人給自己撐腰,為自己打氣,反正我是通過你們平臺找的裝修公司,出了問題你們也跑不掉。

裝修撮合平臺的窘境

平臺的好處就是可以快速撮合交易,雖然成單率可能很低,但由於用戶規模足夠大,成單規模也不小。而裝修成敗的關鍵在於落地服務,作為主要承擔交易撮合的平臺方,介入裝修工程管控絕非易事。

另外,平臺的局限性還在於只是一個聚合流量的消費渠道,如果施工環節出問題,用戶會遷怒於網站,而這種情況在所難免,因為平臺對企業的控制力有限。事實上,平臺的控制力直接決定了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

1. 平臺更容易受到行業大環境的沖擊

隨著房地產增速放緩及房價增長乏力,過去十來年爆發式增長的房地產市場一去不複返,新增購房用戶增長下滑,直接影響到了家裝行業的發展。很多傳統家裝企業都面臨生存的壓力,而這些撮合平臺還只是作為信息中介,切入市場不深,對家裝線下產業鏈滲透不夠,那麽產生的附加值自然很低,很容易受到家裝行業整體放緩的沖擊,以及市場擴張的瓶頸也會明顯。

2. 業主選擇的困惑還存在

比如介紹了3家裝修公司,那麽這些公司的實力到底如何?口碑怎麽樣?幹活水平如何?真實的情況平臺都不一定摸透,更何況是用戶。如選材料,那麽多品類,每個品類里又有那麽多品牌,涉及到不同的風格、顏色,大部分用戶是沒概念的,雖然平臺有挑選和推薦,但如何保證你的專業性和獨立性,不是因為利潤、關系等原因優先推薦的,且就是最適合這個用戶的呢?

3. 平臺的監控沒有那麽有效

平臺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解決裝修公司和業主天然的矛盾,施工周期那麽長,裝修公司又是發包給工長,漏項增項那麽多,材料到底是不是真的,施工節點驗收有沒有到位……這些平臺基本是難以管控的。

而且線上平臺的裝修保障是簽訂了三方合同,對線下工人和家裝公司的管理、控制能力不敢恭維,遇到裝修公司老板跑路,制約能力太弱。一般是出了問題實在無法調和時,用戶才找平臺處理。

齊家網CEO鄧華金也說:“齊家過去是做撮合生意的,把網站上的流量變成按口碑排名的裝修公司,這個工作應該是BAT做的,我們也覺得自己推薦的裝修公司是不可靠的。他們提供的施工是我們完全無法掌控的,哪怕有監理的監督。”

裝修平臺模式如何“進化”

平臺模式有很多問題,如何讓其效率更高,用戶體驗更好?

1. 統一標準,讓用戶更準確、快速選擇裝修公司

信息平臺將用戶裝修信息交易給不同裝修公司後,你會發現裝修公司的報價用戶沒有可比性,如材料品牌、尺寸等大同小異,用戶也不懂看得頭暈目眩。

那麽如果把工程管理的經驗應用進來,做一個類似的平臺:平臺簽約設計師,他們給業主量房、做設計圖,並根據用戶的需求做預算,包括材料及水電施工,然後平臺根據設計圖和裝修要求匹配三家裝修公司,他們基於這個統一標準進行報價,用戶根據價格、資質、口碑值再綜合判斷選一家。

不過這里有一些問題,如現在行業內的設計師難以達到這麽高要求,得懂材料和價格,還得在設計圖上體現更多的施工細節;還要收取一定的設計費,在設計免費的大環境下,這個費用難收取;另外當裝修公司在上面只是比價的時候,會形成惡性競爭……不過始終在為用戶做一項工作就是透明,以及可能的最低價,這個方向可以考慮。

2. 提高信息匹配度,提升B端轉化率

現在裝修用戶也夠精的,知道你免費量房免費出設計圖,然後找你把這些事兒都辦了拿著圖紙找遊擊隊施工。

這就造成了有效信息無轉化,導致裝修公司的合同成本很高,撮合平臺也委屈我給你的可是真實有效用戶呀。還會形成一個口碑傳播效應是,你那麽幹挺好我也這麽幹,久而久之就成了低端用戶“套”設計師圖的一個渠道。

這肯定要不得,裝修公司經不起這麽搞,所以一定要提高裝修用戶的信息匹配和轉化,要把基於信息撮合的方式做得更深更透,比如將裝修用戶通過各種大數據分析他的需求然後對接更合適的裝修公司,這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

3.盡可能介入到施工流程里,讓過程可控

比如全部合同款走平臺,按裝修節點驗收沒問題後付款給裝修公司,這里給監理承擔了更具體的監管責任,相對線下也會很重;還有比如業主的所有裝修款全部到平臺,通過經濟杠桿,按裝修節點將款項按比例分配城市合夥人(小家裝公司或設計工作室負責人)、設計師、工長和監理,只要錢掌握在平臺手里,不怕你不好好幹。當然理論上是這樣,實際還要看如何落地。

還有土巴兔“家裝生態3.0”推出的“雲工長”模式讓用戶直面工長,進一步實現信息透明化,減少各類中間環節,降低裝修成本,提高裝修效率。同時更好地管控線下施工流程,保障服務質量。

怎麽做?“雲工長”會嚴格篩選統一管理工長,只有通過培訓並考核的工長才可以接單,並為業主服務。土巴兔建立了一套管理體系,從服務態度、裝修技藝、工程質量、管理能力、用戶口碑等方面對工長進行定期考核,根據考核結果進行屬性劃分和評級,以此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用戶可以根據這些評級擇優選擇。

還有資金托管體系,通過土巴兔“裝修保”業務,保障業主的資金安全。現在業主把裝修款項托管在“裝修保”中,可免費享受土巴兔質檢員分節點驗收,用戶滿意之後再付款。

總之,“雲工長”對於用戶的一大吸引力就是提供了與工長直接對話的平臺,並且通過各種資質、經驗、口碑等的管理體系,迅速挑選到滿意的工長。這就從根本上介入到了施工流程里,相比之前的撮合式更容易管控過程,當然原來的撮合業務也會壓縮與裝飾公司的合作,如何平衡收益是要考慮的。

4.定位深度服務,幫用戶裝修

服務說到底是減少用戶的消費成本,降低用戶的消費門檻。

先看一個案例:北京有個蔬菜集貿市場,開始只有一個當地人賣鮮魚,他常常拿個大喇叭吆喝,生意尚可。後來又來了個南方人也賣鮮魚,他只是默默地掛出木牌告示:買魚,幫您剖凈洗清,另送做魚的蔥、姜、蒜。結果南方人的魚攤前每天擠滿了人,而那位當地人後來盡管模仿著喊出“幫洗另送佐料”,但還是冷冷清清。這中間是“誰先滿足用戶的服務要求”起了重要作用,他們倆人的區別還在於對待用戶的方式不同:前者是賣魚,後者是幫用戶買魚。

那為什麽“幫買”就“好賣”呢?

一是減少用戶的消費成本。商家承擔商品從終端到用戶手中的責任,及日後維修、保養、換代等麻煩,自然減少了用戶的消費支出。

二是降低用戶的消費門檻。通過試用、嘗試、包教等手段,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消除畏懼心理等。

三是提高用戶的消費價值。消費價值指附加價值,是超出使用價值的增值利益,比如消費時心情愉悅。

四是滿足用戶的消費心里。誰都喜歡被人重視,被人尊重,再能占些小便宜,良好的服務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

好的幫買服務就像蜘蛛網,使每個來消費的用戶一進入即被鎖定,並隨著對貼身呵護的服務越來越滿意,而逐漸陷入網住的狀態。

裝修更是如此,服務的深度決定了用戶體驗的好壞,站在用戶的痛點和需求出發是企業的最佳發展方向,要減少用戶的裝修成本,降低裝修門檻。

平臺模式“進化” 的“趨勢判斷

思考一:平臺模式的進化要能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

大家都在說平臺如何不靠譜,如何無法管控工地,有監理也是白搭。但有一個事實是,傳統家裝公司需要轉型,需要“+互聯網”,需要單子,也需要去變革。

現在中國註冊登記且還活躍的家裝公司超過10萬家,這里基本都是中小傳統家裝公司,他們迫切需要創新,需要發展,需要打破銷售額的瓶頸;但僅僅憑借企業自身是無能為力的,他們缺乏見識甚至格局,需要有人能在背後推一把,能有經營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升級。誰來幫他們呢?這是阻礙中國家裝行業效率提升最主要的一股勢力。

比如有互聯網家裝招募城市合夥人,尋找優秀的創業者,但很多加入者都是家裝公司出身的職業經理人,非創業者;而大量的中小家裝公司還是沒出路,只有依靠區域的深耕和小區紮點繼續發展。如果有平臺能在獲客、產品、施工、供應鏈、用戶服務等方面提供支持,相信他們也會有更好的發展。

思考二:由輕到重,逐層細分,半垂直模式增多

互聯網家裝垂直模式是從獲客、設計到交付都要全程把控和負責,但還有一種平臺會從獲客、設計、施工、監理、供應鏈、家具、軟裝、智能家居等其中一個環節進入,進行逐層細分,單一領域深耕,或是服務某一特定人群。

也可以理解為某一環節的重度垂直,因為O2O的核心就是將一個細分人群的體驗做到極致,在細分領域建立一套體系將有限用戶牢牢抓到手里。

其實平臺模式容易作死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貪大求全,急不得。一開始從細分市場或細分領域切入,做小而美的平臺產品,服務好一部分人。為什麽這麽說呢?

畢竟資源是有限的,垂直市場本身要做透,況且家裝這麽重,不可能用有限的資源燒一池水,先燒開一鍋水再說。比如3空間就是市場化的工長平臺,激勵並引導優秀的工長獲得最大的市場收益。

還有用戶的裝修痛點太多,你最好集中先解決一個自己最擅長的。比如監理平臺,一開始就是做的錦上添花的事情,容易取得用戶信任。

就像我愛我家網總經理馬自強在行業唯一深度洞察家裝O2O和互聯網家裝的專著——《“顛覆”傳統裝修:互聯網家裝的實踐論》推薦序中所說:“互聯網家裝的主幹是垂直的,因為管理系統、供應鏈體系是需要比較緊密才能真正發揮作用的,專業服務諸如設計師、工長等,則可以平臺化的。”這就是細分使然!

家裝O2O的本質是建立基於信任關系的高效連接,這種信任的建立不僅僅是售前,而是要售後仍然信任,但如果只是信息撮合服務肯定是不夠的,比如介入到自己最擅長的某個環節里做深。

互聯網家裝 家裝 平臺模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11

臉書過氣了,推特要死了……美國大學生如何看待12大社交網絡?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05/159056.shtml

臉書過氣了,推特要死了……美國大學生如何看待12大社交網絡?
峰瑞資本 峰瑞資本

臉書過氣了,推特要死了……美國大學生如何看待12大社交網絡?

這可能是關於社交網絡最好的一篇分析。

本文授權轉自峰瑞資本公眾號(ID:freesvc)。

這可能是關於社交網絡最好的一篇分析。這位 19 歲的美國男生,逐個分析了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Medium 等社交網絡平臺,總結出了他和同齡人喜歡的功能、氛圍。根據他的描述,年輕人最看重的點是沒有社交壓力:用戶不會因為沒人點贊而感到焦慮,也不會因為照片被父母、雇主看到而感到不安。前者的代表是 Snapchat,後者則是 Tumblr。

一個美國青少年眼中的社交網絡

撰文 / Andrew Watts

來源 / Backchannel

翻譯 / Raymond Yang

很多科技文章都熱衷於分析活躍於各大社交平臺的青少年受眾。但很少有青少年參與這樣的討論,發出自己的聲音。因此,我想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是一名 19 歲男生,就讀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熱衷於研究社交媒體在我們社會中的角色和作用。我在本文中表達的觀點,都來自於自己和同伴們的行為觀察。

我並不打算使用任何學術研究,數據調查。這些都可以輕松從科技新聞中獲取並分析得到。關於我們這個高度關註的受眾群體,我只想表達一些不同的看法。當然,肯定會有一些數據和我的觀點有些出入,但這只是我所註意到的現象。

以下我根據多年的觀察和了解,對各個社交網絡平臺的分析:

/ 01 /

Facebook

640.webp

簡單地說,Facebook 已經植根在我們腦子里,並已經固化。我們在中學期間就已經開始使用 Facebook,因為那時候它還很酷,但現在看來,它更像是一個尷尬而又不能離開的家庭晚餐。

Facebook 已經不單純是一個社交工具了。如果你沒有 Facebook,你會經常感到來自他人的怪異眼光。 “大家都在用 Facebook,為什麽你不用?”,就是最常見的社會壓力。你不得不準備一套標準答案。當同學、朋友問起這個問題時,在他們面前飛快地背誦出來。(最後你還是放棄了:算了,我還是申請一個 Facebook 吧!)

我們大部分使用 Facebook 是因為它的群組功能。我知道很多同學們只是會去 Facebook 上去查看他們所加入的群組,然後很快退出。Facebook 的這個群組功能並沒有 Newsfeed 信息流功能那麽複雜的算法。它只是讓你非常方便地看到群組所粘貼的新信息,無需在大量你不關心的帖子和廣告中做篩選。

Facebook 的 Messager 消息功能也在青少年群體中廣受歡迎,主要是因為提供了一種新的交流途徑,可以和一些不方便問電話,但卻可以發送信息的人群進行溝通。

Facebook 被很多人當作社交媒體上的個人資料,因為身邊每個人都在用。如果我在某個派對上見過你,我不會上 Twitter 或 Instagram 去了解你。而 Facebook 簡便、強大的搜索可以讓你找到想認識的人(Instagram 的搜索功能沒有那麽好。雖然最新一版的更新有改善,但還是有待提升)

/ 02 /

Instagram

640

Instagram 是目前我們這個年齡段用得最多的社交媒體展示平臺。請註意,我用的是 “社交媒體展示平臺”。意思是說,雖然很多人在 Facebook 上,但我們卻是在 Instagram上發布東西。以我個人為例:我在 Facebook 上有著 1500 朋友,發一張照片在 Facebook 上只能得到 25 個贊;然而在 Instagram 上卻能得到 253 個贊(我在Instagram 上有 800 粉絲),也是醉了!為何會是這樣,以下是我的看法:

我並不擔心我在 Instagram 上贊過、評論過的內容,會出現在其他人的 Newsfeed 信息流,並且會被截屏說我贊過或提過。

我沒有要去 Instagram 上回粉(互相關註)的壓力,因為我訂閱的基本都來自於我確實想看的。我會願意回到 Instagram 並翻閱我所喜歡的內容,而不是需要去大海撈針。

Instagram 上的內容通常質量會高。大家都會花時間用各種濾鏡去編輯圖片,用不同的亮度和對比(這只是貼照片中的一步)等等,已達到最佳的效果。意味著 Instagram 上的內容通常會好些(比如照片),我會更願意去看。

Instagram 還沒有太多年齡大的群體(不是所有人都有 Instagram),對年輕群體來說更時髦更酷炫——只要你有智能手機,就一定會用它。即使你不拍照,你也可以在照片中貼標(tag)出別人。

另外:貼標(tag)。我無需時常去查看 Instagram,以確保我沒有出現在任何尷尬或醜陋的照片中。簡單來說,Instagram 不會讓我的關註者看到這些醜照,使得整個體驗更加私密化。至於這些醜照被另一個人的關註者看到?誰在乎——如果真的不想讓別人看到,我甚至可以刪除這個標簽。

人們不太會在 Instagram 上每天上萬次發帖。很多人還是較為客氣的發帖,要麽一日一貼,或是一周幾貼,等等。因此,Instagram 不會在每次我打開時,被潮水般的內容淹沒。我可以及時跟進訂閱的賬號。

在 Instagram 中沒有鏈接,意味著我不會時常被相同的廣告,糟糕的八卦新聞騷擾,比如 Buzzfeed 上 “關於你家狗狗,那些你不知道的 28 個新奇事” 這樣的清單文。

以上就是為什麽與我同齡的小夥伴更願意用 Instagram 而不是 Facebook 的原因。前者商業化程度低,更註重內容,因此更多的青少年會開始使用它。用得高興,大家會更願意和帖子去點贊和互動。這些都提升了用戶和應用的互動,良性循環。

Facebook 會有我們所有拍過的照片,不管是好是壞。然而  Instagram 只會有一張關於我們活動的涵蓋,更加精選,並且大家確實會花更多的時間去拍攝,去使得這些照片更加相關些、有趣些。而在 Facebook,我們只會直接把所有的照片貼上去,讓大家去貼標簽,去告訴家人我們還活著。

很多我聊過這個問題的那些比我還小的青少年(10-16歲)甚至還沒有 Facebook,他們只需要 Instagram。

/ 03 /

Twitter

640

我們很多人根本不明白 Twitter 的精髓。每個學校都有一個 Twitter 粉絲群,虔誠地用它來發推,另一群體只是用它來查看或是轉發,但更多的人並不使用。我們很少(也很難)在 Twitter 上找到朋友。很多人僅僅只是用它來抱怨學校,因為父母和家人(也可能是雇主)不太會看得到。

Twitter 是一個用來關註、或被關註隨機人群的社交平臺。雖然現在很多人在 ID 後加上了實名(這點將來會很重要)。你的推文也會很容易被搜索到,這是件好事。但過於肆無忌憚的發言,很可能會影響你的工作——萬一哪一天你吐槽老板的話被他本人看到了呢?

Twitter 有三個主要人群:一個是用它來抱怨/表達自己,一個是用它來寫帖子給將來雇主看,一個是僅僅只是看客或偶爾響應。

/ 04 /

Snapchat

1612794612

Snapchat 正在快速成為使用人數最多的社交媒體,特別是在 My Story 功能上線後。如果你想把你的派對分解成社交媒體的語言,將會是這樣的場景:

在 Snapchat 上,你會上傳一組照片,關於派對前的準備,赴派對途中,派對進行時,派對結束時的離開,和派對後早上醒來的樣子。

在 Facebook 上,你會上傳可愛的,擺好姿勢的照片:和派對上的朋友們,圍著幾根蠟燭(當然不會有酒出現)。

在 Instagram,你會為自己挑選一張最可愛的照片。

Snapchat 上,我們可以真正的做自己,因為上面有對我們自己的社交認同。Snapchat 不會為用戶帶來 Facebook  上比拼粉絲數之類的社交壓力,也不會被路人隨機關註。這是朋友間更為親密的網絡——如何定義親密?至少他們不介意我在派對上玩得多瘋。

有其他的社交媒體(可能包括 Twitter)都不會接受 “我太無聊了” 這樣的照片帖子,只有 Snapchat 會接受。你無需在 Snapchat 上關心發帖是否點贊或評論,因為這些功能都沒有。這使它變得很自由,也容易讓人著迷。

如果你在 Instagram 或是 Facebook 上貼了張照片,15 分鐘內沒有任何點贊的話,你會刪掉。但 Snapchat 完全不同,它真正專註於寫你的日常故事,沒有任何濾鏡、修飾、精選。這就是真實的你。

另外一個關於 Snapchat,我只知道少數人(包括我自己)相信 Snapchat 確實刪除了你的照片。而其他人相信 Snapchat 在某個地方有一些保密的數據庫存放著所有你的照片。這個有待討論。但老實說,大多數年輕人真的不在乎 “照片泄露” 這樣所謂的 “安全問題”。我們沒有放上社保卡,而只是在發一些自拍和有著 5 個下巴的搞怪圖片而已。

/ 05 /

Tumblr

640et

還記得我們怎麽描述 Twitter 的嗎?“Twitter 是一個用來關註、或被關註隨機人群的社交平臺。每個 ID 後面都會寫上一個實名。” Tumblr 和 Twitter 非常相似,卻很少有人寫上自己的名字。它像是一個秘密社群:周圍很多人在用,卻沒有一個人談論。

在 Tumblr 中,你可以做真正自己,認識和你有著相同興趣的人們。大家不會對各自的行為作出評價——沒有實名認證,你可以真正做你想成為的自己。我只知道最要好朋友的 Tumblr 網址,他們也只知道我的。

另外,如果你在 Tumblr 被其他人發現的話,可以很輕松變更網址。你的名字絲毫不會與你的資料捆綁,所以如果沒有你的網址,很難再找到你(這一點可以對付父母的窺探)。大家可以隨意發帖,支持他人,也會有很多的互動、轉貼,因為人們只是簡單地訂閱了他們關心的事情而已(也因此更願意去點贊和轉發)。

我不認為 Tumblr 上有太多的 “社交化” 元素,但人們確實可以很輕松地遇到全世界有著相同趣味朋友。這使得很多青少年癡迷加入 Tumblr,交到新朋友。

/ 06 /

Yik Yak

640fff

Yik Yak 是個新的競爭者,我的很多大學同學都在使用。它很好玩,源於它只是關註內容本身——沒有關註者,沒有個人資料,什麽都沒有。任何有趣的、相關性高的內容會出現在頭條,其他都會被放在下邊,不管是 Kanye West 寫的,或是隨便一個在課堂上不發一語的小孩寫的。

我經常在 Twitter 看到 Yik Yak 的廣告:“課前每個人都在這”。我 100% 地確定這是真的。並且就連上課的時候,同學們也都在談論他們正在上的課。下課後,大家還會在上面尋找學校里有什麽好玩的事情。

雖然它在普及度上還不及達到其他社交平臺,但 Yik Yak 的確是一個強大的競爭者。很多軟件,比如主打閱後即焚的 Secret,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但同學之間一直在推薦 Yik Yak,發送它的截屏,玩得不亦樂乎。

但 Yik Yak 有一個缺點:它在放假期間的活躍度很低。Yik Yak 只會輻射方圓 10 英里內的用戶。如果你周圍很少人用它,你也就不太會使用它。其他的社交應用不會發生的問題。

/ 07 /

Medium

640.vbwebp

我有很多朋友想開始寫博客平臺,但他們的第一選擇永遠是 WordPress。但基於某些原因,Wordpress 更像是一個建站工具,而非博客。因此,一旦了解到 Medium 時,他們都開始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它。

Medium 做的很好的一點是 “推薦” 功能。WordPress 沒有這些功能(包括傳統網站的分享按鈕),這使得 Medium 更像是個社區,不僅僅是一組個體網站。Medium 還有一個 “關註” 系統,讓你即使不寫博客也經常會瀏覽和閱讀。它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可以直接在文章當中評論(而不僅僅是文章末尾評論)。

Medium 的挑戰來自於如何讓青少年用戶知道它。它的所有設計和內容都已經很到位,需要做的只是讓更多青少年了解到這款產品。從我個人角度來看,將來會有更多的青少年了解 Medium,並在那寫博客的。

/ 08 /

其他

以下是一些其他的社交平臺:

領英——必須用,所以用。很多人是到了大學才意識到這點(或許應該是這樣,這畢竟不是為這個年齡段的)

Pinterest——主要以女性為主,並且是側重於流行、時尚。談到的人不多。

Kik——我猜應該是一個基於 Twitter 的聊天應用?我並不知道有誰在用。只是有一次我在一句玩笑中聽到了它的名字,“你有 Kik 了嗎?”——如果有人這麽問,多半是他想出去玩但缺少搭檔。

WhatsApp——出國的時候會下載,用了一段時間後回到 iMessage 和 Facebook,然後刪除 WhatsApp。很多人用它來與國外的朋友溝通,但我覺得 Facebook 的信息已經開始替代它。但對於國際學生來說,WhatApp 還是很實用的。

GroupMe——在大學里常用的群組聊天應用。大家都有,也都很喜歡。它支持 GIF 動畫,可以給別人的消息點贊,甚至可以在各個不同的組間改自己的名字,這使得它很有用,很有趣。GroupMe 可以在任何電話和設備上使用,桌面電腦,iPhone,安卓,或是非智能手機的文字短信。

社交軟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