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標題沉潛國外五千個日子 「利益衝突」追訴期已過 昔日投信界第一把交椅葉志勇低調回台

2011-10-31  TWM




十四年前,曾經叱吒國內投信、證券界的天王級人物,葉志勇回來了!他是否再掀當年的「葉志勇旋風」?再創國內資本市場紀錄?

撰文‧劉俞青

約莫六月下旬,台北市松智路上一家日本料理餐廳,一位瘦削、身高約莫一米七五的男子閃身入內,定睛一看,似乎曾是台北證券圈內最熟悉的身影,隔壁桌的客人 還低聲驚呼:「他不就是葉志勇嗎?」直接促使完善投信法令規範事實上,從去年底開始,國內證券圈就開始出現耳語,有人在餐廳看見他的蹤影,有人甚至在銀行 看見他開戶,不久之後,他開始找過去好友吃飯。很多朋友接到他的來電,驚喜、欣慰之餘,見他無恙,也放下心中懸掛多年的一塊巨石,「對市場嗅覺依然敏銳, 對台灣資本市場依然關心。」如果近三、五年進入市場的投資人,可能不知葉志勇是誰,但只要資歷超過十五年的市場人士,對這位曾叱吒國內投信、證券界的天王 級人物絕對耳熟能詳。

葉志勇是開創台灣證券圈從主力炒作的年代,帶入認真、全力投入研究基本面風氣的第一人。他旗下的子弟兵,仍持續在證券市場引領風騷,至今國泰投信董事長張 錫、台新投顧董事長吳火生,甚至連許多根本未曾謀面,只是曾經間接受他影響的後生晚輩,仍然尊稱他是「影響我操作最深的人。」十四年前,葉志勇旗下的群益 馬拉松基金、群益中小基金、群益店頭基金,績效幾乎長期囊括國內基金績效的前三名;當時除了他旗下基金績效過人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身兼董事長及總經理的 群益投信,正在業界嶄露頭角。群益中小基金規模超過一百億元,是當時最大型的國內基金,不只散戶,許多法人都是基金受益人。

正當葉志勇事業登上高峰之際,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一日,葉志勇從雲端跌落地面。

就在當天,《經濟日報》以頭版頭條刊出「群益投信董事長涉嫌利益衝突」的報導,直接證實了當時證券圈傳了近三個月的耳語:在葉志勇的母親帳戶裡,被查出持 有與群益基金裡類似的持股,包括藍天電腦、日月光等股票。六天之後,葉志勇辭掉所有職務,半個多月之後,當時的證管會(證券業主管機關)宣布葉志勇禁止執 行證券相關業務五年的最嚴厲處分。

當時的時空背景不同於現在,投信產業才剛開始萌芽,許多法令規範也未盡完善,例如當時的「投信從業人員管理規則」僅針對基金經理人,至於投信董事長、總經 理,則是在「葉志勇事件」之後才擴大規範,也因此被稱為「葉志勇條款」;當時甚至因此引發一波投信董總座的辭職風。

隱居紐西蘭 依舊不改投資本色但無論法律如何界定,葉志勇終究是錯了。一個多月之後,新聞逐漸平息,這位台灣投信業的大哥大悄聲離開台灣。當時證券圈內有許多人探詢他 的消息,甚至有人想要去向他學習,但都不得其門而入。他斷了所有聯繫管道,沒人知道他在哪裡,從此宛如人間蒸發。

根據了解,當時葉志勇帶著妻兒離開台灣,他避開台灣人多的上海、舊金山等地,最後選擇落腳紐西蘭。少數熟悉葉志勇的友人表示,當時他可能被通緝,但最後並 未被起訴。而他離開台灣多年,幾乎斷絕一切聯繫的最可能原因是,他當年治軍嚴謹,對旗下子弟兵的高標準要求,是市場皆知。但出事後,才發現原來他也犯了當 時許多業內人士「都會犯的錯」,「他自己心中的關卡過不去,恐怕才是他離開台灣最主要的原因。」葉志勇友人猜測。

儘管去國多年,但他對投資的嗅覺依舊敏銳,光靠著自營投資,就足以過著衣食無缺的生活。他過去只要研究確認,看好一檔股票,絕對是長期重押,毫不手軟,這 個手法依然沿襲至今。近幾年來,讓他大賺的二檔股票,一是蘋果電腦,另一檔則是在港股掛牌的蒙牛乳業;前者當然是看好蘋果電腦的長期發展,而後者則是他在 三聚氰胺事件之後的低點大舉買進,理由是「無論經濟如何衰退,食品股永遠是內需產業最後一道關卡,尤其中國不會讓辛苦經營的品牌就此倒下。」據了解,光靠 這檔股票,就讓他賺進至少上億元。

此外,看好中國內需,他在二○○四年前後,投資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在蘇州興建的亞緻酒店(Hotel One),至今營運良好。

儘管斷絕與國內一切聯繫,但事實上,葉志勇自始至終都持有當年他一手培植的群益投信一成股權,這筆投資案並未因當年事件爆發而有所改變。而群益投信長期績 效良好,每年每股盈餘都在五到八元之間。去年雖因赴大陸投資而大幅增資到十六.五三億元,導致每股盈餘跌到三.四二元近年新低,但獲利絕對金額仍排名國內 投信業第二名。因此葉志勇每年光靠群益投信的股利發放,估計就可領回至少數千萬元不等的盈餘分配。據了解,去年群益投信的增資案,葉志勇也按原來持股比率 認股。

換句話說,這幾年下來,葉志勇依然擁有優渥的收入。除了紐西蘭的住所外,也赴上海置產,他在上海新天地附近的「翠湖天地」買下一戶,國內許多名人如張惠妹 等都在這裡擁有地產,如今每個單位市價至少都超過二億新台幣。據了解,近期葉志勇積極處理紐西蘭的房子,選擇在台北與上海兩地居住,而在上海的住所就在該 處。

至於台北,據葉志勇的摯友轉述,葉志勇回到台北之後,在台北市區走訪過不少新建案,但看了一圈下來,他認為目前台北市房地產需求有限、漲幅已高,此時並非 買點。因此他決定將大安區瑞安街附近的舊居重新裝潢整理,作為將來住處,現正趕工中。

子弟兵及業界人士仍高度肯定時間彷彿沒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跡,若真要說葉志勇有什麼重大改變?就是出身美商大通銀行,當時葉志勇取了個英文名字 「Jack」方便稱呼。但出事之後,或許為了避開眾人的目光,在國外這幾年,他改名為「Kevin」。此外,今年已經五十七歲的他外形其實沒有改變太多, 瘦削的臉龐依舊,只是皮膚更黑了點。

根據法律人士估算,舊的刑法規定,刑責在五年以下的法律追訴期,為自通緝令發布起算十年。按此計算,假設通緝令在出事後兩年發出,則追訴期滿的時點大約落 在前年底,與去年葉志勇的身影開始出現在台北街頭時點吻合。而這將近五千個日子的自我放逐,對照當年的意氣風發,仍令人不勝唏噓。

儘管當年葉志勇被視為國內投信界第一把交椅,但是和一般證券圈人士相較,他其實安靜、少言,尤其不善交際,有時大力買進某一檔股票,卻連公司董事長一面也 沒見過。

與業內人士的聯繫除了少數幾位知交之外,就只有他的子弟兵。在公司內部開會時,甚至因為講話直接,常常惹得長官不太高興,與媒體關係尤其欠佳,因為葉志勇 認為他是專業投資者,根本不用經營媒體關係。

但也因這個個性,讓他更贏得市場敬重。相較許多人出事後,門前車馬稀的冷暖對照,反而很多人跳出來為他澄清。多年之後,吳火生仍說:「不管法律如何認定, 在我的認知裡,他是這麼多年來,我認識最正直,也是影響我投資觀念最深的人。」張錫則言簡意賅地說:「他永遠是恩師。」而︽今周刊︾採訪多位不願具名的證 券圈人士,許多人都給予葉志勇非常高的評價,應該不是沒有原因。

葉志勇回來了!這位過去證券圈的天王,如今或許該稱之為傳奇的人物,他是否能夠再創當年的「葉志勇旋風」?為台灣證券市場再寫歷史?真的!很多人都在心中 期待。

葉志勇

出生:1954年

經歷:美國大通銀行、群益投信董事長兼總經理學歷:東吳企管系、美國賓州史克蘭頓大學MBA 戰績:操盤基金曾是台灣所有國內型基金第一名家庭:已婚,育有二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8

尹衍樑項莊舞劍 陪何薇玲賭一把



2012-02-13  TCW




前景混沌不明的WiMAX(全球 互通微波存取),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卻選在此時逆勢加碼WiMAX,這筆投資究竟是精明的買賣,還是大膽冒險?

一月二十日,尹衍樑旗下的潤泰全球公告投資WiMAX電信營運商全球一動十一億六千二百萬元,這宗投資,讓尹衍樑在全球一動的持股,由一○%躍升為五 一%,拿下全球一動主導權。

尹衍樑還將進一步加碼,業界傳出,尹衍樑已和大同總經理林郭文艷展開投資大同電信的談判,全球一動擁有WiMAX北區執照,大同電信擁有南區執照,未來尹 衍樑將是這兩家公司的大股東,讓這兩家公司合作,提供全區的WiMAX服務。

只是,同時間,二月二日,另一家WiMAX電信營運商威達雲端貼出公告,以每股二‧七元價格向東訊、威寶買下威邁思七成股權,由於威邁斯每股淨值仍有四‧ 五七元,東訊、威寶等於是認賠殺出,不看好WiMAX的未來。

進入一個眾人都看衰的產業,尹衍樑砸錢投資全球一動的算盤究竟是什麼?

轉向LTE(長期演進技術)才是他們真正的目標,一位全球一動高階主管表示,「當初發的WiMAX執照,只有兩張限定只能經營WiMAX,其他四張,都是 技術中立的執照。」他分析,全球一動拿到的就是技術中立的執照,只要依照當初發照承諾,興建基地台達到七成人口覆蓋率,就可以改為申請換發LTE執照。

尹衍樑為何出手?逢低買入4G市場入場券

看來,尹衍樑是用低價去買到未來4G市場的入場券,在3G時代,要拿到一張執照,平均要花上新台幣百億元,才能拿到一張十五年的3G執照,這次逢低買進, 尹衍樑看來是買得精明。

但,這真的是一樁穩賺不賠的好生意嗎?

投資穩賺不賠?兩大變數,恐讓生意泡湯

其實,全球一動能不能成功拿到LTE執照,還有變數。

變數一:換照須經過審查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營運管理處科長陳英悌表示,如果要從A技術換成B技術,這是屬於「重大改變」,必須申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審查。

陳英悌表示,根據法規,全球一動等WiMAX電信營運商的執照年限還有三到四年,他們必須在執照到期前,達到建置基地台人口覆蓋率七成的要求,才有資格換 照,「他們還有得拚,」陳英悌說,他認為,全球一動可能會在六年執照期滿時,一併提出換照申請。政府能不能讓全球一動順利換照,仍有變數。

變數二:設備仍不成熟

全球一動目前主攻下一世代通訊技術的TD-LTE(分時長程演進技術)雖已有設備,但還沒有正式商業運轉的網路,TD-LTE手機的選擇也有限。相較之 下,主流的FDD-LTE(分頻雙工長期演進技術),今年底將有一百一十九個商用網路正式運轉,各家廠商也推出支援的手機。要經營TD-LTE網路,何時 能有穩定的設備可用,手機成本能不能降到合理的範圍,目前都還是未知數。

此外,當初全球一動增資時,也曾找過中華電信等電信公司,但卻沒有電信公司加碼,這是因為他們反對全球一動的計畫,因為就算全球一動拿到TD-LTE執 照,絕大多數設備都必須更換,才能提供服務。但全球一動主管表示,他們採用的是雙模基地台,只須更換兩成設備,就能升級。

頻譜對電信業來說,就像土地對房地產業一樣重要,說穿了,大型電信業者其實最想要的,是全球一動手上寶貴的頻譜資源。

這是一場賭局。最壞的情況是,如果執照六年到期,全球一動沒有完成承諾事項,無法續照,就不能再經營電信服務,投資全部泡湯;換照成功,也還有設備替換的 問題。但是若贏了,將是一年數百億元的大生意。

不怕贏面不大?挺何薇玲能力,持續加碼

看來是五五波的贏面,尹衍樑為何要出手?

一位接受尹衍樑投資的企業主觀察,尹衍樑相信「人對了,事就對了」。投資前,他會長期觀察市場趨勢,以及經營團隊過去的表現口碑,才會出手;這次投資是相 信何薇玲的經營能力,才會持續加碼。

此外,「他喜歡做擁抱群眾、收現金的生意。」一位尹衍樑的朋友觀察,從量販到保險,都是直接和大眾做生意,收進大量現金,因此,電信業對尹衍樑來說,是極 有吸引力的商業模式,他也早已經開始布局科技業。

如果成功跨進次世代行動通訊,潤泰就能透過無線網路提供和目前有線電視同等級的服務,「有線電視市場會整個改變,」全球一動主管觀察。更不用說透過網路提 供行動購物、行動遊戲等服務,如果成功換照,等於拿到打開一座金礦大門的鑰匙。

這一次,尹衍樑砸下十一億元出資,替何薇玲再賭一次全球一動的未來,現在就看何薇玲能不能替尹衍樑,拿到真正的好牌。

【延伸閱讀】尹衍樑往科技業試水溫,賠錢的多——潤泰轉投資的科技公司

公司名稱:全球一動持股比率:51.39%該公司盈虧狀況:2011年仍處於虧損狀態

公司名稱:華泰電子持股比率:1.28%該公司盈虧狀況:2010年虧損新台幣1億9,000萬元

公司名稱:生耀光電持股比率:0.69%該公司盈虧狀況:未公開虧損數字

公司名稱:沛鑫能源科技(現為晶鼎能源科技)持股比率:1.76%該公司盈虧狀況:2010年獲利1億3,000萬元

公司名稱:崇電雷射科技持股比率:56.26%該公司盈虧狀況:未公開

註:潤泰也透過旗下合一創新投資,進行新事業布局資料來源:潤泰新、潤泰全年報 資料整理: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00

爸爸媽媽真偉大 首富也要家族推一把 巴菲特、比爾蓋茲致富的不傳祕密


2012-02-13  TWM




古今中外的傳奇都如是說:富豪都是從無到有白手起家,大學輟學在車庫創業,經歷過慘澹的日子,憑藉他們高瞻遠矚的願景,以及百折不撓的勇氣,終於賺得財富 與名聲,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撰文. 乾隆來

滿坑滿谷的富豪傳記都會告訴我們,富豪們出身多麼卑微,從無到有白手起家,百折不撓的勇氣,終於打造出今天的企業帝國。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就以大家都熟悉的兩位世界首富為例,比爾蓋茲大學輟學,打造微軟公司寫下人類科技史的新頁;而巴菲特憑藉無人可及的長期投資眼光,將價值投資發揮到極致成 為投資之神。

的確,他們的創業精神與經營能力值得我們學習;但蓋茲與巴菲特傳記沒告訴我們的是,巴菲特與比爾蓋茲都不是白手起家,他們都來自顯赫的家庭,沒有他們爸媽 的臨門一腳,蓋茲不會是蓋茲,巴菲特也不會是投資之神。

比爾蓋茲的媽媽在一九九四年六月十四日過世,隔天︽紐約時報︾刊登了瑪莉蓋茲夫人(Mary Maxwell Gates)的簡短訃聞,第一段就說:「瑪莉蓋茲昨天因為乳癌過世,她是一位顯赫的西雅圖商場女將,協助了她的兒子比爾蓋茲得到IBM的合約,讓新創的微 軟公司獲得利潤豐厚的關係。」蓋茲的媽媽絕非等閒之輩。

比爾蓋茲的成就

來自母親強而有力的推動

許多人知道比爾蓋茲的父親在西雅圖是著名的律師,曾經擔任華盛頓州律師協會的總裁,其實他的媽媽更厲害。瑪莉蓋茲是全美國「聯合勸募協會」(United Way of America)第一位女性主席,早在三十五歲的時候就出任華盛頓州最主要銀行第一州際銀行(First Interstate Bank)的董事,後來還擔任過太平洋西北貝爾電話的董事,以及西雅圖KIRO廣播電視台的董事。蓋茲媽媽的事業,以社會公益為核心,橫跨了金融、通訊、 傳媒等領域。

蓋茲的媽媽也不是白手起家,蓋茲的外祖父是太平洋國家銀行的副總裁,當年已經是顯赫的金融家,後來太平洋國家銀行與第一州際銀行合併,蓋茲媽媽可以說是克 紹箕裘,延續且發揚光大了父親的金融家業。

在美國國家檔案局內,比爾蓋茲的族譜可以往前推算到一三一七年,十幾代的祖先都是有名號的人物。蓋茲的父母親與州長、西雅圖市長等頂尖政治領袖都是至親好 友,在微軟成功之前,就已經是西雅圖著名的世家了。

蓋茲的媽媽是美國精英的典範,出身優越,受過良好的教育,一生衣食無虞,而且極為熱情地將無窮的精力與財富貢獻給社會。瑪莉蓋茲以驚人的活力參加了華盛頓 州的許多公益組織,從醫院、婦幼、藝術、交響樂團、商會,到處都有她活躍的身影。而她在華盛頓大學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畢業後就長期參與大學的重要發展 活動長達四十年。

蓋茲媽媽在一九七四年參加西雅圖的聯合勸募協會,八○年就成為全國聯合勸募總部執行委員會的成員,當時IBM的董事長歐普(John Opel)也是委員,蓋茲媽媽找了歐普,推薦她兒子寫的系統程式。幾個禮拜之後,歐普交代IBM PC部門主管,研究蓋茲的DOS作業系統,IBM以全世界最強大的科技公司市場地位,與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比爾蓋茲簽約,隨著IBM個人電腦的成功,造就了 微軟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軟體公司。

沒有蓋茲媽媽在聯合勸募協會與IBM董事長的關係,比爾蓋茲的DOS就算再優秀,也不容易獲得IBM的青睞。後來PC銷售成功,比爾蓋茲賺到大錢,與創業 夥伴鮑爾艾倫不斷提升DOS的功能,隨著IBM採取開放系統的策略,讓全世界的個人電腦廠商都採用DOS作為標準作業系統,小蓋茲不但沒有被藍色巨人 (IBM當時的稱號)吃掉,反而在電腦市場超越IBM。蓋茲媽媽不只生了世界首富,還催生了微軟公司。

巴菲特的投資概念

承襲祖父及父親的觀念啟蒙巴菲特生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家庭,不如西雅圖的蓋茲家庭那樣顯赫,他的曾祖父在一八六九年創立了巴菲特父子公司 (Buffett & Sons)的雜貨店,交給祖父(Earnest Buffett)經營,祖父再傳給巴菲特的叔叔經營。

巴菲特從祖父身上學到不少投資理財的啟蒙觀念,例如祖父在一九三九年寫過一封家書,說即使時局再壞,家裡的現金盒子裡也要「保有一千美元的現金準備」,一 九三九年的一千美元,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一萬五千美元,可以買一輛入門汽車。

祖父強調,在必要的時刻手中有應急的現金,可以把握住許多難得的機會。巴菲特堅持祖父現金為王的觀念,至今遵守不渝。

不過,如果以為巴菲特成長在「雜貨商」家庭,那就大錯特錯了!巴菲特出生的時候,祖父的事業已經有六十年的歷史,而他的父親則將家族事業發揚光大,一腳跨 進金融與政商領域。

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巴菲特(Howard Homan Buffett)是內布拉斯加州選出的聯邦眾議員,而且本身就是成功的投資家。巴菲特的父親在大崩盤後的一九三一年創設自己的證券公司(Buffett- Falk & Co.),在大蕭條的氣氛中操作金融獲利,從一九四三年到四九年、五一年到五三年總共做了八年、四任聯邦眾議員。巴菲特十二歲就跟著當選聯邦眾議員的父親 搬到美國首都華盛頓,在那裡念了名門貴族齊聚的高中,家裡往來都是名門人士,絕對是政治與金融領域融會貫通的上流家庭。

奇才要出頭 背後推手為關鍵坊間流傳一個故事,在大學時已經嶄露投資長才的巴菲特,曾經參觀了紐約證券交易所,而且是由高盛證券董事長親自帶他去參觀(一說協助安 排),工作繁忙的高盛董事長會特別照顧小巴菲特,就是看在老巴菲特眾議員的面子。

巴菲特在一九五一年從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第一個工作就是回到父親創設的證券公司任職。此外,巴菲特在一九五二年娶了蘇珊湯普森,蘇珊也是名門世 家之後,她的父親是奧馬哈大學文學院與科學院的院長,是當地一言九鼎的名流。

中國人常說「富不過三代」,這是華人社會的經驗談,用在西方社會卻不作數。西方社會傳了十幾代的家族企業比比皆是,蓋茲與巴菲特雖然本身就是不世出的天 才,卻都受益於家族幾代經營打造出的財富與人脈。現今華人社會充滿第一代致富的創業家,如何將財富與經驗傳承給後代,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啟發出青出於 藍的後代子孫,應該是大家都感興趣的課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的父親在世的時候,是個「非主流的極端自由主義者」,對政商勾結、帝國主義式的經濟侵略深惡痛絕,不斷在國會嚴格監督,甚至制止 美國在中東鋪設油管、主導韓戰等行為。蓋茲的媽媽一生積極奉獻給公益團體,全心全意扶持社會弱勢、提升教育資源,他們都捍衛社會公平,堅持作為一個好公民 的基本價值,為他們贏得後人真誠的尊敬。

如何做到有權、有錢、有勢、最終贏得尊敬,還能栽培出比爾蓋茲、巴菲特這樣的天才,這才是蓋茲與巴菲特家族不傳的祕訣!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0

「捕捉」二氧化碳賣錢  比爾蓋茲推一把

2013-02-25  TCW
 
 

 

去年底,聯合國發布一項令人沮喪的數字:二○一一年,碳排放量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連同甲烷、氮氣等溫室氣體的濃度都打破紀錄,顯示溫室氣體減排仍是各國政府喊得多、做得少的施政目標。

不過,就在一月中,一家加拿大企業碳工程(Carbon Engineering)高調聲明,它在取得全球第二富豪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啟動資金後,已於去年打造出清潔系統的原型設備,正將第二輪融資取得的三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千九百萬元)資金用來趕建一座試點工廠,預計兩年內開始「捕捉」二氧化碳。

碳工程公司的總裁凱斯(David Keith)原本就是哈佛(Harvard)大學環境科學教授,他解釋,這套原型設備將調配出腐蝕性碳酸鈉溶液,用以吸收並移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預估初期每年可捕捉十萬噸二氧化碳。

用於增產石油和生物燃料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指出,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可轉手出售,挪做他用,好比是採油業者將二氧化碳注入油田中,壓力將迫使更多原油湧出,提高產量;也可用於培養海藻,製造生物燃料。

根據以色列《國土報》(Haaretz),以色列的西姆生物(Seambiotic)研究人員從發電廠的廢氣中分離出二氧化碳,冷卻後將其注入海藻養殖池裡,海藻產量顯著增加,也連帶提升處理廢水、生產生質能源的效率。這項技術已經獲得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青睞,雙方已就此一領域合作三年。

生產成本夠低才能吸客

儘管捕捉碳看起來是誘人的生意,但交易成功的關鍵仍在於成本。英國的能源與環境專家福克斯(Timothy Fox)就說,談到碳排放的合理定價時,非得要捕捉碳的成本降得夠低,才會引來很多客戶。他說,成立三年多的碳工程與競爭對手已經取得相當進展,但有關成本的臆測相當分歧,每噸二十美元到兩千美元都可能。

對此,凱斯說,明年試點工廠開始運行後,才能提供參考值;不過他樂觀期望,隨著公司成長、技術成熟,或許短時間內就能把成本降到每噸一百美元,市場規模隨即擴大。看來,溫室氣體減排的工作交給民間還是快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59

「息」之頭上一把刀

2013-04-04  NM
 
 

 

業績高峰期剛結束,一如以往,好股、醜股通通「現形」。

但今年金魚缸卻多了一道奇景,許多業績走樣的公司忽然「慷慨」,爭相大派股息,甚至特別股息,息率高達八、九釐,目不暇給;當然,有的是劣質股布下「息」誘陷阱,引誘散戶長揸、有的是「息高前景好」的優質股,與股民「齊齊享福」。本刊檢視一眾真、假高息股,找出四大類型,讓散戶看清它們底蘊,慎防「息」字頭上一把刀!老練型 華人置業

在芸芸高息股中,華置(127)最「出眾」。集團一一年每股股息只有兩仙,今年卻忽然「闊佬」,連同特別股息,每股豪派一元兩毫一,股息率接近十釐。大股東劉鑾雄(大劉)自然喜上眉梢,事關他那十七億元股息亦袋袋平安,幾近佔了華置去年四十億元核心利潤的一半!

不過,持有華置十四萬股、今年收取十七萬元股息的退休散戶歐陽先生,對這筆「橫財」除了表示「歡迎」,亦不無戒心,「我揸咗華置十幾廿年,大劉嘅作風大家有眼見o架啦,我哋呢班小股東真係無得同佢玩!國浩(53)呢類公司叫做孤寒,但華置係狡滑!」他似乎對大劉為人甚熟悉:「澳門貪污單嘢,我諗罰錢就梗o架啦,大劉一定係想用公司名義交罰款,由小股東找數囉!但邊個知佢使唔使上身?咪派高息,擸定一筆錢,儲定彈藥先。」

孭重債派高息

歐陽先生苦等華置私有化,「放生」自己;他已多次被大劉的高超財技「嚇倒」,「印象最深係十幾年前,華置高價賣咗娛樂行,第二年啲錢就炒股票輸晒!」說的是九六年十一月,華置宣布以三十六億元高價出售整幢中環娛樂行予希慎(14),但交易公布前一星期,大劉已大手掃入華置股份及認股證;其後華置股份颷升一成,大劉賬面先賺一筆,證監會曾指控為內幕交易,大劉後獲判無罪。翌年金融風暴,華置稱炒燶股票,虧損二十二億元,出售娛樂行的巨額利潤幾乎化為烏有,小股東跟着「陪葬」。不過,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財技,莫過於○四年,華置管理層表示樓市升勢開始放緩,由大股東劉鑾雄「捱義氣」,斥資六億四千萬元向華置購入一批豪宅及古董擺設,包括白加道四間獨立屋。最後這批物業有賺無蝕,共替大劉賺來三億元,古董更升值不少。是故,今次華置高息「賞」股東,惹來一片懷疑。事實上,華置為派高息似乎早有部署,過去一年,大劉正受澳門貪污案困擾之時,華置密密「賣家當」,合共套現逾六十億元,包括出售金匡(286)及至祥(112)的權益。截至去年底,華置現金只有四十七億,但借貸卻高達二百三十五億元,一年內到期貸款超過一百四十億元。公司如此「手緊」仍「反常」派高息,難怪歐陽先生擔心說︰「大劉想法變幻莫測!」

空心型 安踏、匹克

內地的體育用品股,去年業績「屍橫遍野」,但忽然慷慨「解囊」,大幅調升派息比率,例如龍頭股安踏(2020)由六成派息比率提高至七成,即每賺十蚊派七蚊,匹克(1968)更由三成增至五成,一時間體育股進身高息行列,派息七至九釐。

派完供股大抽水

不過翻開年報,只見七癆八傷,就算劈價傾銷,存貨依然堆積如山。七隻體育股,去年底合共擁四萬多間分店,以七家公司純利共十四億元計,平均每間鋪每日只賺九十三元!一哥安踏去年盈利首次下跌,倒退兩成,更首次出現「壞賬」四千萬元;在深圳東門的安踏分店,只見鞋盒堆到上天花板,對對三十九元起大傾銷;業務無賣點,惟有「派錢」留住股民。一名零售股分析員,就毫不客氣地揭穿這班空心老倌:「好似病重嘅人,依家叫做食止痛藥頂住先!」他認為整體行業最快要一五年才調整完結,「派息係托住股價唯一方法,但盈利跌緊都仲要派,就好似貧血嘅人都走去捐血,隨時失血過多!依家體育股嘅現金水平只可支撐兩、三年,宣布供股完全唔出奇!」的確,高息這粒止痛藥只能發揮短期效用,分分鐘步體操王子李寧(2331)後塵,以大折讓供股吸水。別忘記,零售股神話思捷(330)在股價插水、大規模供股之前,都是一隻連年派息的「高息股」!

豪氣型 貿易通、偉易達

金魚缸充斥冒牌高息股,但散戶無需灰心,撰寫財技書的梁杰文道出高息股「真諦」,「好嘅高息股,派息要穩定,派息比率要高,切勿只睇一年數字!」其中,知名度低的貿易通(536)和偉易達(303)派息比率接近百分之百,堪稱隱世「闊佬」股。

穩袋六釐股息

有基金經理就看中貿易通每年派息比率達九成八,一共買了十萬股長揸收息,貿易通近年盈利維持在七、八千萬元左右,相當穩定,今年息率有六點八釐,主要業務是提供電子商貿服務,「鐵膽」客戶包括海關、工業貿易署等。該基金經理解釋道:「貿易通有政府客,業務夠穩定,加上依家好多網上銀行系統都係佢哋run,成為主要增長動力。而貿易通主要係提供服務,唔使動用一大筆錢起廠、投資,所以將賺到嘅錢派晒出去,都唔太影響未來業務增長。」貿易通並非熱門高息股,流通量低令買賣差價較大,相反偉易達的知名度則較高。偉易達主要生產兒童學習電子產品及電訊產品,同樣每年派息率達九成多,息率逾六釐,幾乎「賺幾多,派幾多」,認真「豪氣」。由於出口歐美佔營業額九成,這裡有點「膽搏膽」。京華山一研究部主任彭偉新解釋:「歐美市場對電子學習的器材需求穩定,之前股價低時,派息可以高到去七、八釐,符合高息股的要求。」

老實「悶」型 中銀香港、中移動

派息同樣穩定,但比率較「內斂」的,是一眾高息藍籌股,包括中銀香港(2388)和中移動(941);兩隻股票不夠「sexy」,但他們猶如「顧家的老公」,期期準時給家用,日子過得平淡,但勝在細水長流。

林本利愛「悶」股

手持多隻藍籌股收息的經濟學者林本利,為表現沉悶的中銀香港「平反」,「一啲都唔悶!上年表現仲跑贏大市,我到今日都唔使輸錢,每年穩收四釐幾股息!」一○年十月,林本利以每股二十五元的價位,盡沽手上的中銀香港,再於十五至二十三元水位「翻撻」,每股平均價約二十元,「揀中銀香港都係貪佢穩穩陣陣,又無揸歐豬債務,唔使擔驚受怕。雖然內銀股更高息,但我唔會掂,好似中銀香港母公司中國銀行(3988),地方債多得驚人,上年仲話賺千幾億,盤數真係睇唔透!」講到派息,中銀香港可謂「安守本分」,去年上市十周年,盈利創下二百零九億元的上市新高,股息亦由○二年每股兩毫一五仙,升至去年每股一元二毫。大和資本金融業研究主管胡月明稱:「中銀香港資本充足,依家派息比率係六成二,仲有上升空間!佢擔任人民幣清算行嘅角色,有獨特性,離岸人民幣業務將保持增長。」林本利另一隻揸住的悶股,是中移動,其股息十年間由每股三毫二,激增至去年的三元四角。集團去年純利一千二百九十三億元人民幣,兼且坐擁三千八百億元現金,「身家」豐厚。耀才證券市場研究部副經理植耀輝指:「中移動已變咗公用股,擁有七億用戶,生意唔會差得去邊,近年盈利大約徘徊喺一千二百億元人民幣左右,股本回報率超過兩成,只要維持番四成三嘅派息比率,依然係收息之選。雖然4G嘅資本開支使多咗,不過,TD-LTE制式是中國主導的4G標準之一,有國策扶持,我唔擔心。」過往備受寵倖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因股價升得急,息率回落至三釐左右,已不值推介。

壹解碼除淨日

上市公司宣布派息後,通常於兩、三個月後才派發,股民必須在指定的「除淨日」(即截止過戶日期前兩個交易日)前買入股票,股息才能袋袋平安。不過,股價會在除淨日當天,因應派息多少而向下調整,短炒的散戶隨時賺息蝕價、「賺粒糖輸間廠」!香港電視(1137,前稱「城市電訊」)就是最佳例子。去年四月宣布每股派$2.5特別股息,聽落和味,但到了六月中的除淨日,股價由四月的五元多調整至不足兩元,每手股票連所收股息的市值,只有四千元;若小股東在五元多高位放掉股票,卻有五千元,更加和味。

特別股息

上市公司在特別的情況會選擇派發特別股息,如業績「爆燈」及周年紀念等。不過,亦有公司搏懵以「特別股息」之名「留客」。好似剛公布中期業績的堡獅龍(592)盈利大跌四成,中期息縮水至每股0.63仙,卻以特別股息每股1.05港仙「搭夠」,以「籠絡」民心,但無解釋忽然「慷慨」的原因。

紅股

派發紅股,小股東人人開心,公司亦無須「現兜兜」送錢給股東,但其實派發紅股後,公司已發行股份便會增加,小股東權益即時被攤薄;宏高證券梁杰文直言:「派紅股好多時唔夠一手,小股東揸住碎股,往往要以低於市價沽出,分分鐘蝕埋手續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40

三星如何成為年營收最高電子公司?總裁李健熙:不好的產品就一把火燒掉!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471.html

三星在全球擁有37 萬名員工,光是電器產品就佔了南韓GDP 指數的17%。三星到底有多厲害?看看下面這段敘述就知道:

一個南韓嬰兒可能出生在三星醫學中心,接著在出院後回到三星建築部門所建的公寓中,睡在由三星重工業所製造的貨船運來的搖籃中。

長大後,可能會保三星壽險、使用三星智能手機、穿著三星旗下服裝品牌Bean Pole 的衣物,並且每天看見三星旗下廣告公司Cheil Worldwide 所制作的廣告,其中還有一大部分是在介紹三星的各種產品。

若有親戚好友來訪,他們可能會住在三星的Shilla hotel,並一同前往三星的The Shilla Duty Free 免稅店購物。大家只要談到蘋果,都知道喬布斯,說到三星,卻很少人知道三星公司裡可說是無所不在的李健熙會長。自從在1987 年接掌三星,到去年銷售額達到1,790 億美元,李健熙帶領三星走到今日地位的領導秘訣到底有哪些?

三星傳奇的原點:李健熙會長

無論是三星的員工口號、公司內部與對外政策,或是產品研發方向,這些無一不來自李健熙的構想與領導。

一、魄力領導

1993 年,李健熙集結了高級幹部後,表示他計劃改變三星,希望從韓國的家電製造商,變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電子公司,除了展現李健熙的眼界,也讓他的強烈野心一覽無遺。

三星全球公關負責人Lee Keon Hyok 表示,他記得在1995 年,當李健熙發現他當作新年禮物送人的三星手機居然無法操作時,感到十分不悅。李健熙立刻叫下屬將150,000 只機子堆放在Gumi factory 外,並叫兩千多名員工聚集在那堆手機旁。接著,李健熙就在眾目睽睽之下放一把火將那堆手機都燒了,並且對Lee Keon Hyok 說:「假如你再繼續做出這種品質低廉的東西,我會回來做同樣的事。」

李健熙為了瞭解三星在國際市場的情況,因此在1993 年開始前往各國巡查,但結果令他十分失望。他在美國南加州的一間電器行中,看見Sony 與Panasonic 的電視都被展示出來,唯獨三星的電視被放在店內深處的架子上積灰塵。李健熙十分不滿意,因此立刻召集了全球三星一百多位執行長,在德國法蘭克福進行了為期68 天的馬拉松檢討會。這場「新經營宣言」會議內容後來被記錄成兩百多頁的手冊,發給所有三星的員工熟讀,就連讀不懂文字的員工也必須看過卡通版的會議精華。

新經營宣言中,除了有李健熙的名句:「除了你們的老婆和小孩,其它所有東西通通給我換掉!」,還有諸如「重視自身修養」、「改變從我開始」等知名口號。在轉眼之間,現在距離新經營宣言已過了二十年,而三星也順利成為了傲視全球的電子公司。

二、精準的發展策略:徹底研究,接著全力投注

三星進入電子業所跨出的第一步十分微小:生產零件。這些零件的生產成本必須相對高昂,以降低競爭人數,例如微處理機與記憶晶片就十分理想,這些零件的製造廠動輒就要二、三十億美元,不是隨便的公司都能負擔。

三星在開始販售零件至其他公司時,便趁機觀察與學習科技產業究竟如何運作,當三星開始自立門戶後,在與過去的合作的公司競爭時,就能處於十分有利的位置。同時,三星也大舉投資工廠與科技,讓其他公司只能望其項背。

最後,三星於1991 年開始製作電視的液晶面板,並於1994 年開始製作iPod 及智能手機等所使用的快閃記憶體。

到了今日,三星已是世界第一液晶電視製造商,並賣出世上最多快閃記憶體和RAM 晶片的公司。也在2012 正式超越Nokia,成為世上最大手機製造商。

三、永不停歇的危機意識

三星行動行銷長DJ Lee 表示:「會長總是將『這是個永恆的危機!』、『我們正身處險境!』等句子掛在嘴邊。」李健熙甚至預言,三星的主要產業可能將在十年內消失殆盡。

若將來行動市場不再有利可圖,三星必然會轉換跑道,大規模生產需要大量資本與專業的設備。其實三星已於2011 年底宣佈將陸續在2020 年以前投入兩百億美元研發醫療設備、太陽能面板、LED照明、生化科技與電動車電源等。

要是三星電池或核磁共振攝影設備沒有順利稱霸市場的話呢?DJ Lee 表示:「我想會長應該會再放一把火,把它們全都燒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47

火一把就死的現象級產品:瘋狂猜圖與百度魔圖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625.html

來源:i黑馬網 作者:陳中(作者微信公眾號bianews8)

【i黑馬導讀】瘋狂猜圖與百度魔圖,兩個帶圖的應用,這幾天把微信朋友圈刷爆了。

先說說瘋狂猜圖。

瘋狂猜圖是一款解謎猜圖的益智輕遊戲,類似於你畫我猜,將社會熱門產品和知名品牌、人物、運動抽象畫,用戶可以根據文字提示進行遊戲,目前有300多關。

玩法:系統會給出一張卡片和一批文字,玩家需要看圖猜出答案,答案就就下面這堆詞中,猜中了就可以進入下一關。

 

一個用戶不可能都知道所有的品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將截圖發送到社交網絡進行求助,微信朋友圈就這樣被瘋狂刷屏了。

瘋狂猜圖很瘋狂,不過更瘋狂的是,這貨是個山寨種。

祖宗是一款英文猜圖遊戲「icomania」。

我下載體驗了這兩款APP,本人是絕不會玩這麼弱智的kill time的遊戲,並且也極為反感朋友圈被如此刷屏。

最終結論是,無論是界面設計,還是遊戲玩法,還是分享機制,均和icomania一模一樣,icomania分享到Facebook,瘋狂猜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可以算得上是一款高仿山寨貨。

開發團隊公開的提供的數據顯示,從5月29號開始,新增遊戲用戶開始快速增長,6月7日一天新增用戶數達到30萬,目前每日活躍用戶數超過50萬。

開發團隊4人,從4月1號開始研發到5月13日進入應用商店,其時間用了不到50天,遊戲總成本不超過10萬。

看到這樣的產品,以及如此火爆,到底應該是笑呢,還是哭呢。

大家還記得你畫我猜麼。去年爆紅的一款益智遊戲,在瀕臨破產的時候,開發團隊出了這款遊戲,隨後被Zynga以1.8億美元收購,不過令人悲劇的是,Zynga剛剛宣佈,將這個團隊咔嚓了,你畫我猜跌落凡間。

移動互聯網給了產品一夜爆紅的機會,但同時也是火一把就死,哪怕你是現象級應用。

不過這既然是規律,大風來了,豬都能飛,飛上去了看你能抓住什麼,也許瘋狂猜圖團隊會馬上被騰訊收購或者投資,或許已經有VC約談了。

火了後要抓住套現機會。看看瘋狂猜圖團隊會得到什麼套現。

我們再來看另一款同樣刷屏的應用,百度魔圖。

首先恭喜百度,百度終於在移動互聯網方面出了一款爆紅應用,以後你們可別說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方面不行哈。

百度魔圖是一款掌上美圖工具,微博、微信爆紅,連續數天排名蘋果應用商店免費榜第一,微信朋友圈幾乎被各種照片PK大咖的相片長時間刷屏。

百度魔圖原名魔圖精靈,2011年年底被百度從創新工場收購,魔圖精靈的產品、技術及團隊等資源悉數整合進入百度,目前用戶近8000萬。

 

但令人奇怪的是,百度指數上看不出來這是一款有8000萬用戶的應有的表現。

默默無聞,近日突然風頭無量,主要在於推出的一項「PK大咖」功能,用戶可以使用自己的照片,魔圖進行運算處理後得出一個和用戶最相似的明星照片,用戶可以分享至社交網絡,從實用工具升級為有趣兼有用的實用「玩」具,抓住了用戶的虛榮心,一時間紅遍網絡。

隨後有網友擔心百度魔圖會採集用戶面部相冊而導致隱私洩露。百度魔圖隨後發布聲明稱,用戶相片在得到對比後會被馬上刪除,不會採集用戶面部數據。

人紅是非多,負面也是傳播。

百度魔圖走紅原因分析:

1、PK大咖功能滿足了普通用戶與明星們對比的虛榮心,滿足了YY感。黑木耳、窮屌絲突然和白富美、高富帥有80%的相似度,赤果果的逆襲呀,讓用戶有了炫耀心理,於是樂於分享。

2、微信朋友圈的火爆客觀上促成了魔圖的爆發。微博風頭被微信搶走,魔圖的走紅便是一次說明。

但我更認為這是社會化病毒營銷的勝利。魔圖會否因為PK大咖功能而吸引網友使用其美圖功能,對其產品和體驗來說是考驗。畢竟,PK大咖更像是一次社會化傳播。

品牌營銷的作用大於產品功能,這是營銷的勝利。

都是移動互聯網上的輕應用,都利用了微信朋友圈,都能稱作是現象級的應用。

我個人判斷,作為遊戲應用的瘋狂猜圖風頭會很快過去,典型的火一把就死。作為工具應用的百度魔圖應該會抓住不少用戶,但最終決定用戶留下的核心還是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62

日本首富跌跤 三個「中國」扶一把


2013-06-17  TCW
 
 

 

東京澀谷區,六月五日下午,在距離優衣庫(Uniqlo)母公司迅銷集團(Fast Retailing)總部路程不到十五分鐘的大樓內,優衣庫二○一三秋冬展示會正式開始。

現場一百零八座人型模特兒,穿戴優衣庫的最新商品。迅銷董事長兼執行長(CEO)柳井正早一步親自到場巡視,一級主管如迅銷集團執行副總裁大笘直樹也在現場。

優衣庫在展示會上顯現的豪氣與企圖心,和四月的一個好消息有很大關係。

四月十一日,迅銷集團公布二○一三年上半年財報,預計今年集團總營收將首度超過一兆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千一百億元),刷新紀錄,成為唯一擠進日本前百大上市公司的服裝業者,可望拉近甚至追平與全球服裝業排名第三的GAP的距離。

不過,即使一兆日圓的目標將於今年達陣,對比柳井正十年前訂下的時程表,卻已經遲上三年。十年間,「優衣庫帝國」急速擴張,柳井正更自二○○九年起連兩年登上日本首富;沒人想得到,勢如破竹的迅銷集團,竟在二○一一年,狠狠的跌了一跤。

二○一一年,優衣庫在日本即使店數增加,營收、來客數、客單價卻全面下滑,營業利益減少一六.八%。占優衣庫營收七三%的國內市場不振,被柳井正視為未來主戰場的海外,竟也面臨瓶頸。

以中國市場為例,挾帶地理、文化優勢,優衣庫早在二○○二年就進入中國,超前同業ZARA、H&M四至五年。但是,○六年起,隨著歐美品牌進駐、中國消費者視野大開,優衣庫的領先優勢逐年縮小;一一年,ZARA在中國的店數正式達到一百家,追平了優衣庫。這對將海外過半營收壓在中國的柳井正而言,更是巨大衝擊。

二○一一年,集團全球總營收僅成長○.六七%,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總資產報酬率(ROA)、店鋪數全面負成長,每股稅後純益(EPS)也從六百零六日圓,跌至五百三十四日圓。

同年,柳井正在辦公室外,掛上「Change or die」的年度標語,誓言透過改革、突破困境。兩年後,優衣庫果真迅速爬起,營收成長率預計亦可回復至兩位數水準,靠的是六個字:「中國、中國、中國」。

策略一:店鋪在中國拿下亞洲,等於拿下世界

二○一一年這一跤,讓優衣庫展店策略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停止追求國內成長,全力主攻中國。目前,優衣庫於日本展店已近停滯,相對的,目前優衣庫海外共三百五十九家分店,其中一百八十二家、超過半數的店鋪都開在中國;比起ZARA、H&M各約一百四十家的數字,優衣庫顯然在兩年間又拉大差距。不只如此,優衣庫的中國店鋪占比已達全球總店數的一五%,比起ZARA、H&M的八%、五%,可以看出其深耕中國的決心。大笘直樹不諱言,亞洲占全球六成人口,拿下亞洲,就等於拿下世界;其中的關鍵戰場,就是中國,「今年還要在中國開八十家、最好是一百家店!」

在中國,優衣庫走的,也是和歐美品牌不同的路。優衣庫找出一條競爭者尚未開發的市場,將觸角延伸至一般的家庭顧客,近年透過中、小型店面逐漸進攻社區型購物中心,並往二、三線城市發展,搶攻當地對流行趨勢需求不大、重視服裝實用性的普羅大眾;大笘分析,一線與二、三線城市的資訊流通度差距仍大,若要讓全中國顧客都認識優衣庫,一定要實際駐點,讓顧客眼見為憑,才能有效提高知名度。

策略二:產線留守中國現地生產買賣,供貨迅速

中國工資高漲,近五年已增加一倍,讓許多企業紛紛轉移產地,遷移至人事成本僅為六分之一的東南亞各國,但優衣庫卻反其道而行。

「唯有在中國現地生產、現地販賣,才能更快實現社長訂下的目標。」優衣庫生產部部長西川雅昭直言,為了在二○二○年實現五兆日圓的營收目標,不能不靠中國。

因此,為了縮短中國市場的交期、物流時間,優衣庫不將產線外移,反而是將工廠從沿海移至內陸,並且加開產線以快速回應在地需求。「況且,我們和中國許多工廠合作近二十年,不會說走就走,這不只涉及工作機會、也是情感面的問題。」他說。

相較優衣庫加開產線、專為中國服務,從ZARA和H&M的工廠布局,可以看出其仍以成本、歐洲市場為第一考量。目前,ZARA為快速送貨至歐洲各城市,七成產線仍在歐洲如土耳其、葡萄牙等地;H&M則遍布全球二十一個國家,亞洲六成、歐洲四成,皆以工資最為低廉的地區如孟加拉、柬埔寨為主,與優衣庫有很大差異。

策略三:人才顧客在中國商品設計,為亞洲客打造

目前迅銷集團在全球約有六萬名員工,除四萬人集中在日本外,第二大國即是擁有六千七百名員工的中國。

不僅如此,若是集結兩岸三地超過一萬人的員工,相當於迅銷集團每六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說中文,比豐田、索尼都還要高,也是ZARA、H&M所望塵莫及的。

商品設計,也多為亞洲顧客量身打造,目的,就是在中國市場創造差異化。「我們不會迎合歐洲市場!」優衣庫設計總監瀧澤直己分析,ZARA、H&M的設計風格或許接近時尚發源地歐洲,但優衣庫更了解亞洲人的身型,設計出的衣服也更貼近亞洲人的日常生活;而將此強項反映在商品設計上,就是「機能」。

「日本的四季變化和中國非常相似,我們比競爭者更了解中國人需要什麼衣服,幫助他們保暖、排汗。」迅銷集團廣報部部長Aldo Liguori指出,由於機能性商品如HEATTECH、AIRism(涼感衣)主要是內搭衣、貼合肌膚,所以從骨架、袖子長度、衣服寬度等,都必須針對亞洲顧客特別做縮小、調整。

同時,西川雅昭也透露,以HEATTECH為例,每一個新衣料科技的誕生,最長可能要花上三年時間,和歐美品牌為追趕流行,每兩週就能出產新商品的頻率完全不同。

優衣庫研發與設計部門負責人勝田幸宏直言,經過多年實證,帶有印花、圖案等涉及審美觀、流行趨勢的商品,銷售表現確實最為疲弱。

他分析,由於亞洲人工作時間長,每天光上班都來不及,很少有時間細心思考服裝如何搭配;因此優衣庫提供的,是每天都能穿的實用款式,套上就能出門,而且不褪流行,這對凡事實事求是、將錢花在刀口上的亞洲顧客而言,是最好的行銷策略。

為了在二○二○年達到世界第一,柳井正全面壓寶中國,讓優衣庫的「國際化」變成「中國化」。究竟這場賭注是贏是輸,值得關注。

【延伸閱讀】釣魚台事件批日 柳井正討好中國人心

去年十一月,柳井正針對釣魚台紛爭接受訪問時,直指日本政府是事件的導火線,破壞中日關係,錯在日本;況且,若放棄中國市場,只會加速日本經濟衰退,跨國企業只有死路一條。訪問中,他多次呼籲日本政府正視釣魚台主權「確有爭議」的事實,放低姿態。

因為此次「爆炸性發言」,迅銷十天內接獲超過千通的抗議電話,總部所在的六本木Midtown,更天天有右派人士抗議示威。柳井正遭到全國輿論轟炸,批判他為「賣國賊」,優衣庫是「賣國企業」,為進軍中國不擇手段。

但是,對仍存有反日意識的中國消費者來說,柳井正雖飽受日本國內批評,卻確實收買了中國人的心。他不僅外在行為心向中國,更同時加速公司的「中國化」腳步。(文●郭子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42

炒家改瘋預售屋 倒打奢侈稅一把

2013-09-02  TCW
 
 

 

奢侈稅實施兩年,八月十九日,財政部長張盛和重申「只修不廢」原則。過去兩年,奢侈稅做為中央「打房」特效藥,雖確實對成屋市場有所衝擊,卻也讓投資客奔往「不課奢侈稅」的預售屋市場取暖,意外創造預售屋、土地市場的「經濟奇蹟」。

翻開初版奢侈稅的「官方成績單」,自二○一一年六月實施以來,二○一二年全國買賣移轉棟數跌至三十三萬棟以下,為SARS以來新低點,雙北市同樣達十年新低。

根據國泰房價指數、信義房價指數,近兩年新成屋、中古屋價格雖仍持續成長,但也出現趨緩態勢。以二○○九年至二○一一年與二○一一至二○一三年相較,全國新成屋房價漲幅從二五%縮減至一三%,中古屋也從三五%降至二七%。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教授黃耀輝更明確指出:「沒有奢侈稅,可能多漲一○%!」

奢侈稅肥了誰?預售屋推案量,十年最高

量縮、價小漲,奢侈稅似乎真讓房市綁手綁腳,但真相真是如此?若將眼光移至預售屋市場,你會驚覺,成屋與預售屋一冷一熱,宛如兩個世界。

根據《住展雜誌》統計,當買賣移轉棟數觸底時,今年三二九檔期的北台灣預售屋總推案量竟直逼三千億元,站上十年新高。

在案量集中的桃園、淡海、五股以及林口等地,「潛銷八成」「秒殺完銷」等宣傳用語不斷,更不時傳出紅單交易,亂象四起。

紅單,指建案在未取得建照、無法開案簽約時,建商或代銷業者針對VIP客戶(多半為投資客),搶先以略低於正式推案的價格進行「潛銷」,收取少許訂金之後,給予對方得以證明其預購資格的「購屋預約單」。待取得建照、得以合法買賣後再補足訂金、正式簽約,藉此製造「先搶先贏」的氛圍。

奢侈稅堵到誰?小投資客棄成屋,照炒房

一旦實際開案後,建商或代銷通常會以較高的開價販售給一般民眾,讓配合的投資客得以獲利脫手,也藉此培養忠誠客群,常被視為墊高開價的做法。若建商或代銷允許紅單,許多投資客還會利用轉手紅單賺取差價。

專業投資客、《我在房市賺一億》作者月風(本名李杰)說,一張紅單平均行情約五至十萬,最低一萬五千元可取得,轉手一次賺二、三十萬元,一個案子可轉三、四次,最短不到兩週就可獲利出場,桃園青埔更有單靠紅單就賺百萬案例。

預售屋市場熱到發燙、紅單滿天飛,原因,不能不「歸功」於奢侈稅。

「奢侈稅不打預售屋,讓投資客全部往預售屋市場跑;預售屋轉賣還可課所得稅,紅單轉手根本無法可管!」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孟翰說,紅單就像號碼牌,充其量只是種權益憑證,全以現金交易,因此政府頂多只能對建商的「偷賣」行為開罰,卻無法追蹤紅單轉手時的獲益、課不到稅。

月風分析,奢侈稅的兩年持有年限,對口袋深的大投資客來說不痛不癢,卻逼使財力不夠雄厚的小投資客必須放棄成屋、另闢生財管道,「紅單就是『錢不夠也想玩』的產物,比預售屋成本更低、獲利更快!」

「這就是在賭『誰是最後一隻老鼠』的遊戲,受害的常是新投資客,或無辜的自住客。」他透露,除了代銷透過名單進行潛銷,國內還有無數房產投資團隊會主動接觸業者、洽談合作方式(如以「團購」方式批房、取得折扣);就他對這些團體的了解,全台起碼超過四千人投入紅單市場。

但是,正因紅單只是權益憑證,缺乏法律效力,建商一旦認為行情好轉,可直接以高價賣出,也可能退回訂金,翻臉不認紅單;或當買氣不足、紅單多殺多時,投資客找不到下線接手,又不想簽約,則可能同時放棄訂金與預購權,「這樣建商就等於回到原點、根本沒賣出去,對雙方來說,紅單都是高風險的玩法。」月風說。

奢侈稅讓預售屋大熱,間接「受惠」的,還有土地市場。

奢侈稅紅了誰?建商砸錢搶地,地王頻出籠

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二○一二年起,全台連六季土地交易量突破三百億元,逼近奢侈稅前的表現,尤以高雄、台中最為亮眼。高雄美術館周邊土地,一年間大漲四倍,台中七期土地單價也因北部建商南下搶地,頻頻出現新地王,都是在奢侈稅實施後的新現象。

「游資流向預售屋,反應快的建商自然要趕快找土地推案,也連帶讓土地變得珍稀、拉升地價。」世邦魏理仕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林俊銘說。

過去,奢侈稅的豁免條款,為熱錢創造出口,讓台灣房地產業在一個奢侈稅下,變成兩個世界;未來,財政部明言仍傾向預售屋排除在課稅範圍外,如此一來,可能讓過去兩年的「怪象」更加惡化。

奢侈稅原是防止短期炒作,但卻因此將資金推向紅單等「極短期」炒作市場,也許也是奢侈稅檯面下另類的成績單。

投資客海撈預售屋財—購屋預約單(紅單)交易流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98

辜濂松人脈餘威 推了中信金一把

2013-11-11  TCW
 
 

 

國內消費金融龍頭中信金趕在十月的最後一天,接連召開兩場記者會,宣布以四百二十二億元,收購了台灣人壽保險和日本東京之星銀行。

資產大進補朝亞洲區域型銀行發展

透過這項雙喜臨門的購併案,中信金吃下大補丸,總資產足足膨脹近一兆二千億元,相當於吃下一家玉山金的資產規模。購併之後,中信金總資產規模達到近三兆五千億元,在十四家上市櫃金控中連跳三級,擠下兆豐金,成為僅次於國泰、富邦的第三大金控。

事實上,七年前中信金因為購併兆豐金失利,還意外惹上紅火案官司,讓中信金在金融購併成績單上一度沉寂。如今卻靠著這兩大購併案,規模不僅超越了兆豐金,更進逼過去一直在金融購併戰場上,與其捉對廝殺的富邦金。

中信金過去因大股東辜仲諒背負紅火案官司,無法親自征戰,拖累了中信金的發展布局,現在突然一日內宣布兩項大事,背後是已故中信金創辦人辜濂松的人脈存摺發威,才能讓中信金大躍進,成為台版星展銀行最有力的候選人。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十月中時宣示,希望在三至五年內打造一至兩家具指標性的亞洲區域性銀行,活躍亞洲。更點名「能像新加坡星展銀行一般活躍」,除跨出台灣放眼亞洲、世界,也能協助在海外台商。星展銀從一家新加坡銀行,在政府協助之下,十年內資產規模大躍進至逾新台幣九兆元,據點超過全球五十個城市,成為亞洲銀行業典範。

牽成重臣會晤安倍台購併日銀先例才露曙光

當富邦金重兵集結大陸,富邦金董座蔡明忠更公開宣示,將在大陸打造另一個「富邦金」時,中信金企圖走出一條國際化的道路,日本,就是中信金選定的差異化市場。

早在曾銘宗宣示前,海外據點超過六十八家的中信銀已悄悄朝台版星展銀行的方向發展。早在兩年前,中信金就展開與日本東京之星銀行的跨國合併案談判,「中信金敢叩關日本保守的金融業,就是因為辜濂松的人脈。」一位中信金高層透露。

去年四月,日本政府宣布頒出企業界最高榮譽旭日重光獎章給辜濂松,讓他成為四十年來,第一個得獎的台灣人。而在今年一月六日的辜濂松追思會上,他生前的好友、日本新任副首相暨金融大臣麻生太郎,也派親弟弟代表他來台向辜家致意。

過去一整年,中信金與日本東京之星合併案,卡在台、日沒有簽訂金融監理協議而遲遲沒有下文,但中信金仍不放棄打造台灣、日本、大陸三大市場平台的策略,一連與七家日本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備忘錄,同時也運用人脈牽起台、日的金融監理平台。

隨著曾銘宗接任金管會主委之後,改掉過去陳裕璋時代的保守作風,朝開放大方向發展,才讓延宕多時的購併案見到轉機。

透過辜濂松留下的人脈存摺,中國信託銀行董事長童兆勤在十月十一日到日本參加一場台日民間企業交流會議,在會中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碰面,向他表達未來台日加強緊密合作的強烈意願,終於為購併案打開曙光。

在台日兩邊的主管機關默許下,購併案水到渠成,以東京之星現有淨值為一千億日圓計算,中信金買價為五百二十億日圓,即為淨值的五二%,意味著中信金僅以約淨值五二折的價格就買下東京之星,而且買價是去年年初訂的,因近一年來日圓兌美元大幅貶值逾二○%,還讓中信金賺到不少匯差。這不僅是台灣金融業購併日本銀行先例,更是日本銀行賣給外資銀行業者的首例。

日本東京之星,是中信金內部一直努力架構的國際化金融平台,台壽保對中信金來說,則是一個意外。

受益所創「三三會」買入老成員麾下台壽保

今年三月,國寶人壽透過插旗台壽保大股東龍邦建設、企圖掌控台壽保,讓台壽保董事長朱炳昱家族的經營權大受威脅。面臨內外交迫的朱炳昱,決定找一個「富爸爸」,出售台壽保,為他所持有的台壽保股權尋找最好的出路。

朱炳昱是辜濂松一手創立的「三三會」成員之一,早在辜濂松生前,朱炳昱就曾向辜濂松提過台壽保與中信金合作的構想。因此,當朱炳昱正式對外宣布將出售台壽保股權後,缺乏保險業務員通路的中信金,於公於私,就一直是朱炳昱心目中最青睞的人選。

因此,雙方從今年三月第一次接觸談及合併的可能性,就互相展開積極的評估,在台壽保標案從九月三十日競標開始到董事會通過,僅短短一個月內,就火速談成了這宗保險業合併案,創下國內金控購買本國壽險、上市保險公司出售的兩個首例。

台壽保這個意外購併案,點燃了中信金的保險事業動能。

事實上,今年十月中,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來台,雖然行程滿檔,但國內壽險業者無不擠破頭,想和項俊波見上一面。結果,除了國泰、富邦兩大壽險龍頭之外,唯一能擠進去的,就是中信金。

中信金在短短兩年內,吃下三家壽險公司,包括大都會人壽、宏利人壽、台壽保後,這項「三合一」購併,讓中信金子公司中信人壽的總資產衝上六千三百多億元,躋身國內壽險第八大,與全球及三商美邦的差距不到三百億元。

台灣保險市場高度集中,前三大壽險公司的市占率就高達七○%,中信金要擴大規模,最快的方式就是購併,而台壽保是國內保險業「二軍中的佼佼者」,也是目前市場上碩果僅存的好標的,中信金娶了台壽保,就能在短時間內快速衝大規模,進軍中國市場。

中信合併台壽保,靠著台壽保的六十六年歷史,無論是總資產、成立時間、設辦事處時間,將符合保險業登陸的「五三二」條款(編按:總資產至少五十億美元、成立超過三十年、設立辦事處兩年以上),有助於中信金在大陸的壽險布局。

急追五倍大星展另闢蹊徑做中日企業橋樑

對中信金來說,靠著購併壯大,不僅對於大陸布局的版圖有突破性意義,更是積極打造「台版星展銀行」的踏腳石。

「到海外購併很辛苦,但二次金改以後,國內購併成了忌諱,銀行走到海外才不會引起爭議。」曾鑽研星展銀行發展模式的台大財金系教授沈中華指出,二次金改迄今快十年了,中信金和星展銀行在十年間的發展已相去甚遠。

沈中華表示,原先中信金和星展銀行的資產規模相近,但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亞洲金融市場生態大幅變動,星展銀行因新加坡政府全力支援,在五年內大舉向海外拓展,如今,星展銀行的資產規模已是中信金的五倍之多。

過去國銀主要是追隨台商腳步,到海外設據點,打的是企業金融的安全牌,沈中華分析,中信金另闢蹊徑,進軍消費強國日本,不僅發展企金,還著眼於當地客戶的消金業務,等於比其他銀行「多一根筋」,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擔任東京之星購併案財顧的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董事總經理粘傑評指出,日本很多中小企業都會詢問當地的日本地區性銀行,在台灣是否有partner bank(合作銀行),希望藉由台灣的平台,可以協助他們到台灣和大陸。中信金深耕日本,不僅可以協助日本企業到台灣和中國市場拓展,同時,中信銀在日本及東南亞的布局,也可以協助台灣及大陸企業到這些市場發展。

況且,中國銀行業最缺的就是走出中國的經驗,一位中信金高層指出,中信金透過布局日本,打造成一個中、台、日合作平台,把自己變成更漂亮的新娘,未來可望吸引國際化最弱的中國大型銀行主動上門求親。

從這次的購併案,中信金不僅資產大進補,躍升為第三大金控,朝亞洲區域型銀行發展,將來在吸引陸銀來台參股的競逐上,也可望走出和國泰、富邦不一樣的路。

【延伸閱讀】中信金進補1兆2千億,躍升第3大!——各大金控資產總額排名

排名:1舊排名:1金控名稱:國泰金資產總額(元):5兆7,545億

排名:2舊排名:2金控名稱:富邦金資產總額(元):4兆3,210億

排名:3舊排名:6金控名稱:中信金資產總額(元):3兆4,787億2購併案帶來近1兆2千億元資產,等同增加1家玉山金規模

排名:4舊排名:3金控名稱:合庫金資產總額(元):2兆9,850億

排名:5舊排名:4金控名稱:兆豐金資產總額(元):2兆7,879億

排名:6舊排名:5金控名稱:台新金資產總額(元):2兆7,554億

註:截至9月底申報資料;中信金資產總額=中信金(2兆3,000億)+台壽(4,317億)+東京之星(7,470億)=3兆4,787億資料來源:金管會 整理: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