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0萬投資者參與兩融交易 66%浮虧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24522854
來自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的數據顯示,由於大盤下跌,今年上半年參與融資融券交易的客戶中,近三分之二賬面出現浮虧,另外三分之一賬面浮盈。上半年,全市場僅有226位客戶被強制平倉,合計平倉金額不足9000萬元,僅佔同期償還額的萬分之一。
  數據顯示,上半年,共有約30萬位投資者進行了融資融券交易,佔融資融券開戶客戶總人數的32%。參與融資融券交易的客戶中,66%的賬面出現浮虧,34%的賬面出現浮盈,平均計算有一定的浮虧。
  雖然融資融券客戶受市場走勢影響出現一定浮虧,但小於指數的下跌幅度。據初步統計,上半年融資融券客戶人均浮虧率為3.5%,整體浮虧率好於市場指數。
  客戶賬面盈虧與大盤指數走勢緊密相關,5月,上證指數上漲了5.6%,賬面浮盈的客戶人數佔到全體客戶的88%。而在6月,由於上證指數下跌了14.0%,賬面浮虧的客戶人數佔到全體客戶的93%。
  6月份市場出現「錢荒」,對市場信心造成了一定影響,帶來了有關融資融券客戶虧損與爆倉等方面的疑慮。據瞭解,雖然今年上半年融資融券客戶出現了被強制平倉的現象,但被強制平倉的數量、規模有限。
  數 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場僅有226位客戶被強制平倉,合計平倉金額不足9000萬元,僅佔同期償還額的萬分之一。即便在大盤指數下跌的3月和6月,也僅各 有35位和107位客戶被強制平倉,金額分別為1300萬元和5500萬元。其中,在市場波動較大的6月24日、25日和26日,各有2位、45位和20 位客戶被平倉,涉及金額分別為7.3萬元、930.2萬元和2139.7萬元。
  據悉,上述被平倉的客戶買入標的證券數量過於集中,加大 了持倉集中度,從而受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大。其中,被平倉金額最大的客戶僅持有3只股票,持倉最大的股票市值佔其持倉總市值的比重達到41%。總的來看,被 強制平倉的客戶數量有限,平均負債規模也有限,證券公司及時通過強制平倉釋放風險,沒有對融資融券業務造成大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66

如果我是程守宗 我會怎麼做?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26023510
$黑莓(BBRY)$ 說說黑莓。這不是一篇投資報告,看題目就知道這是個人的主觀判斷。在黑莓私有化以前我沒有做過我認為的套利操作,9元以下的資本套利空間相對於個人堅持的投資習慣,真心提不起我的任何興趣,不過從被否的那一刻開始,已經觸動了關注與買入的部分價值。
今天的黑莓有點意思了,從宣佈不賣以後,忽然有了新註解。如果說黑莓總共要47億美元賣了的話,這些就都沒有了。從宣佈賣出到不賣,市場認為是壞事,但是加拿大巴菲特的9美元估值其實一直壓在黑莓頭頂,只要私有化存在一天,名義上的套利空間會成為黑莓頭上的一柄達摩斯利劍,現在利劍沒有了,短期看似乎沒人撐盤,但是卻迎來了更多不差的組合。凌晨的幾個乾貨都相對不錯:
1.繼大股東得2.5億美元認購債券以後,卡塔爾主權財富基金將要購入另外2億美元黑莓公司債券。
2.黑莓正尋求在今年年底之前獲得加拿大政府提供的10億美元退稅款。此前市場預期為5億美元退稅,可惜因為私有化的關係,此消息被市場忽略了。現在變為10億美元,且沒有了私有化的枷鎖。如果結合前段時間加拿大政府拒絕了聯想收購,最終通過此項補貼(事實上合情合理),那麼也算是給了黑莓一個交代:「我要賣你不讓賣,難道要看著死?」這是加拿大政府不願意看到的。
再如果這10億退稅結合3季度黑莓大手筆計提的9億存活來說,做到一定對沖,如果將來要徹底砍掉手機部門,此筆費用加上10億美元的債券籌資,20億美元基本可以完成對沖砍掉手機部門的最終費用。別說砍掉手機部門沒有費用,這塊要支付的錢真心不少。
剩下的黑莓全是干貨,加上手上還留有的26億美元現金,執著於發展企業服務+軟件服務以及BBM,真不比現在差多少。
3.這裡主觀的說一句,靠即時通訊活下來且活的很好的例子就在眼前啊。
如果程守宗照著某信的路子來一遍BBM,有什麼不可以?無論是彭博還是福布斯,都認為黑莓現在真該轉換思維了。做平台賺錢比做硬件來錢快啊。
還有一個思路,黑莓是安全起家的,除了BBM以外,還有流視頻、安全管家、通訊服務,一堆事情等著做,就是手機市場是一個爛攤子。
也看到花街不少看空分析,說想不出如果黑莓不做手機了,還有什麼,靠軟件能起家麼?這種真心是對當前互聯網缺少基本認識的分析,各位可以洗洗睡了。
4.我不喜歡對看不見的東西作預期,比如花街對CHEN的人脈抱以部分期待。這部分應該算是干貨以外的樂觀預期,不應在此對於黑莓作過多的資本溢價,這其中包括引進包括思科在內的高管,包括對FB的進一步合作,比如BBM與FB用戶打通(這在FB認購債券以前,仍是幻想。)
但如果我是CHEN,我會在此方面作出努力,國內這樣做的不在少數。引入AAPL/FB/迪士尼/等擁有用戶基礎並能利用BBM從而實現較好的用戶互通服務,讓BBM變的更富有想像力。
在這以前,首先要引入老幾位的戰略投資才行,眼前如果把BBM的8000萬用戶發展為3億,那麼就有了談判價值。
風險:
1.三季度黑莓手機的市場份額繼續縮減,在新出爐的第三季度智能系統市場份額中,黑莓的佔有率則跌到了歷史低點,僅為1.5%。反觀Windows Phone平台,則在Q3迎來了爆發,增幅達到165%,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4%。顯然,在黑莓還在搖擺不定未來發展空間的時候,在與黑莓爭奪第三大移動系統的戰鬥中,Windows Phone已經先走一步。未來是徹底放棄手機市場份額還是繼續追趕是留給John S. Chen的一大難題,海因斯在此策略上吃了不少虧。
想想如果自己是John S. Chen,也是難以取捨,如果真宣佈徹底放棄了,那資本市場恐怕又會用腳投票,畢竟是有不少觀點還寄望於黑莓奪回手機陣營的,這應該是當頭一棒。或者叫浴火重生???
2.BBM直接引入廣告,會不會幹掉不少粉絲用戶?要知道國內的即時通訊服務都是從商家收費以及遊戲平台分發走的,直接上廣告恐怕是花街的直接思維,這方面CHEN沒有研究中國某信的思維麼?
3.仍對手機市場難捨難分,那麼會繼續消耗現金,優柔寡斷以後,黑莓現金燒光,股價擊穿5美元以後,則失去跟蹤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41

我眼中的文化中國,馬云為什麼看上文化中國?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28194206
最近兩天事物繁忙,一來跟幾個互聯網大佬探討未來BAT的併購方向,二來因為重倉的文化中國tenbagger而被幾個私募探討這次的意外事件。今天終於塵埃落定以及Q1建倉完畢,也看到網上的一些激烈討論和某些分析,個人認為都不夠全面和有失偏頗。比如馬云的誠信危機,借殼疑雲,騰訊受挫之類的話題,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單獨開篇所說一次此次事件的始末和我瞭解的一些公開信息分析。

     投資文化中國的根源我最早就跟幾個人說過,當時也被人質疑我為什麼要買一隻老千股,我當時的回答是,如果我們不是最專業的,那麼一定要找更專業的人去學習,去背書。文化中國傳播的最初的背書是誰?是保利。

     保利文化其實在2003年就已經醞釀上市。同年投資成立北京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後,與影視製作公司北大華億合資成立華億傳媒,希望通過資源整合以影視產業單獨上市。這次歷史性的合作是董平牽頭的,那麼,董平是誰?

    比起王忠軍來說,董平已經是圈內的老人了,只是因為其行事風格極為低調(原因不言自明),但是其在業內的影響力從來不容小視。

     1999年華億與英國聯華公司共同投資合拍了《臥虎藏龍》,該片在全球票房的優秀表現已使它入圍2001年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評選,並獲10項提名,獲最佳外語片、攝影、原創音樂、藝術指導大獎;2001年美國第58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外語片獎;英國影藝學院獎:最佳導演、最佳外國影片、最佳配樂、最佳服裝設計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視覺效果、動作指導、原創音樂、音響效果、剪接獎。

      我列舉以下華藝投資的幾部名不見經傳的小電影:1996年《埋伏》、1997年《有話好好說》、1998年《荊軻刺秦王》、1998年《鬼子來了》、1999年《沒完沒了》、1999年《臥虎藏龍》、2000年《漂亮媽媽》、2000年《鬼子來了》、2003年《我和爸爸》、2003年《我為誰狂》、2004年《旅程》、2004年《***開》、2004年《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2004年《孔雀》、2005年赤壁之戰,等等,以及後來我們看到的西遊。

     這10年來,華億的電影把全世界大大小小的獎基本上都拿遍了,從奧斯卡到柏林,到戛納、威尼斯……這是保利華億的特點。

     所以你認為當初為什麼保利會和這麼一家小公司合作?這時候,你就會發現文化中國的另一個資產:

      國內唯一的華藝影視片庫。

      董平在華億成立的10年中,在製作、發行的同時,還收購存儲了近160部中國經典影片版權,建成了國內唯一的華億影視片庫。為已到來的新科技、新媒體提供優質的內容服務。

     不然你認為,為什麼在2012年的時候,由沈南鵬牽線,拉來了騰訊去投資一家仙股?

     不少港股投資者都認為,只要是低於1元以下,就是仙股,只有像騰訊這樣的,才是牛逼股?

     所以董平在影視文化產業裡,被稱為文化教父,不是偶然的。

     這是我在0.3元投資文化中國時候,跟幾個業內人士探討的文化中國第一個亮點。

   這是文化中國的前身——華藝影視,下面講講文化中國。

     2005年2月,香港上市公司友利控股宣佈,以5.5億港元的代價換取董平手中的保利華億50%的股權。同時,友利控股以每股0.042港元的價格,向董平發行總值達1.134億港元的27億股新股,董平因此一舉成為該上市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所以你可以這麼理解,董平的最初的持股成本是0.042港元,同時,最早的文化中國估值可以以5.5億市值開始。

    2006年5月,友利控股把重心集中於媒體業務,剝離了手中持有的主營為機頂盒業務的天地數碼股票。當時董平的意思是,使文化中國的媒體概念更清晰。友利控股在更名為華億新媒體後,7月21日, 華億新媒體最大股東高振順向超過6名獨立第三者配售股份,高振順的持股量由51.4%降至34.79%,與第二大股東董平22.43%的股份更加接近,董平也因此正式成為了該公司董事局主席。

     但是當時保利華億的另一個握有50%股份的大股東保利文化並未進入上市公司。這中間的內情不說也罷。

    這時候,當年幾年影視公司紛紛選擇與財大氣粗的房地產資本結合時,董平先後選擇了政府背景的北大文化與保利集團,特別是2004年與保利的合資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一件傳媒併購案。其實當時董平的選擇名單上還有盛大的陳天橋,不過董平更看重同時具有資金和政府資源的保利。

      不過那時保利已經擁有了從事電影製作的全資子公司東方神龍,並且收購了國內最大的民營電影發行公司博納,與當時還名為北大華億的業務重合。那時在保利的文化產業鏈條上缺少的是一個電視平台。

     2003年12月,保利文化與華億組建合資公司,並以4.1億元獲得合資公司保利華億50%的股權。促成這項交易的主要原因就是3個多月前董平所獲得的旅遊衛視經營權,旅遊衛視2002年1月28日開播,屬於海南的省級衛視,也是中國第一個專業化的省級衛星電視頻道,董平與海南廣播電視台組建了海南海視旅遊衛視傳媒公司,並獲得49%的股份,該協議金額為2.7億元,不過董平只是在前期投入了3000萬元的預付款。依靠旅遊衛視的籌碼,董平贏得了保利的投入,進入旅遊衛視後,保利當年就向旅遊衛視投入了2億元。

      後來董平曾經幾次在公開場合透露自己的文化中國未來的發展:一年有一部賣座電影,幾部電視劇,一份暢銷報紙和一個流量大的網站,就足夠了。彼時,文化中國的雛形一直在向這方面靠攏。

     但是,早幾年電影院的不景氣以及中國電影的巨大風險,還是讓華藝吃足了苦頭,不過,因為很早就有對移動端的規劃,以至於華藝這幾年的收購動作不斷。

      再後來,則是紅杉沈南鵬拉來騰訊一起入股文化中國的背書。其實因為做電影一直比較耗費現金流和有大小年,董平早有要把文化產業平台化的打算。

    不過,因為引入紅杉和騰訊,是文化中國的第二次市值提升動力。當年,文化中國同意有條件收購中國娛樂傳播集團有限公司全部已發行的股本權益。同時,集團與騰訊成功引入騰訊成為戰略投資者。文化中國彼時通過發行新股以收購中國娛樂,代價為20億港元。騰訊則認購文化中國之新股,佔集團收購及認購後總股本權益約8.0%,認購總代價約為2.478億港元,紅杉則持股12%。

    但是就公司背景來說,董平彼時是不希望失去對於文化中國的控制權的。而這種動態,對於已經是娛樂帝國的騰訊來說,顯然有些糾結。

     再後來,騰訊成為華誼兄弟股東,馬云則逐漸退出,至此,文化中國的地位其實更加尷尬。

    這是在馬云入住以前,文化中國的困境所在。至於媒體和分析師們說的馬云入股由此攤薄了騰訊的股權,實在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此,其實中國的極具實力的文化平台,騰訊、阿里一人一家,很公平的結局。

    那麼我們來看看如何評價馬云入駐以後的文化中國呢?

     我這裡說三個觀點:
    1.之前的文化中國全是過去式,馬云絕對控股以後,無非是把61億港元左手倒右手,錢該怎麼花馬云說了算,董平教以前的跟騰訊合作時的狀態,其實話語權減弱,但在文化運營方面,仍會給予馬云支持。
    2.文化中國過去的估值已經不能作為這支股的評判標準。標準是馬云花了61億港元買了一些核心和牌照,讓阿里的數字娛樂有了一個核心出口。這個出口最後的落地,決定文化中國未來的市盈率及前景。
     打個比方說,馬云用61億收什麼,花多少錢收,是這支股未來的走向,而不是什麼文化中國值不值這個錢的問題。現在的文化中國是一隻脫胎換骨的新股,文化中國的現在估值也很好算,61億收購60%股權,即100億為起始價,0.5的入股價沒有比騰訊和紅杉高太多,價錢合理。
     董平得到資本溢價,但是出讓了集團的控制權。
     3.相比與中信21世紀來說,馬云對於文化的出口更加清晰,現有資產也有不少,相信這個在買公司前已經很完備。基本是三個思路:
     一、視頻;文化中國的視頻資產+政府背景+牌照,和現有的阿里未來佈局的視頻大業提供基礎。未來視頻+電商的流量變現,符合當前邏輯。
     二、手游;文化中國以前的手機遊戲很一般,未來阿里不會借用它的,會玩自己的。在文化中國上面打造手機遊戲平台。
     三、其他數字娛樂。這個其他看客補充。
以上,全文完畢,不少資料是前期蒐集的,但都是公開信息,很容易查到。至於買入邏輯,我當時的觀點也有三個,稍後補充。
     截止到發稿,本人於文化中國倍被收購前,持有其多頭倉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44

馬云要用文化中國幹什麼,我眼中的文化中國(二)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28379916
前文探討了關於文化中國的背景與發展,後文我看到有觀點說到兩件事,這裡可以一起討論一下:
1.有小夥伴說文化中國未來是要幹什麼不清楚,目前只是先炒股票;
2.有小夥伴說,關於文化中國,政治背景複雜的問題,建議要先搞清楚;
因為這兩個觀點也恰恰是目前媒體們也討論最激烈的,其實娿恰恰是文化中國的幾個糾結問題。這裡做下集中回覆。
第一個觀點,我認同,過去幹什麼的我清楚,未來要幹什麼我有幾個拙見。不過,文化以前要幹什麼不少人都看到過,但是為什麼沒買入呢?是因為不認同還是因為股價長期沒表現?還是因為股價低於1元所以認為就是仙股?
那麼我們來討論兩個問題:
1.是因為股價低於1元就是仙股,還是因為企業老總出千而成為仙股?如果是前者我認為投資有問題,如果是後者,我們可以理解為價值認同不同所以才有了投資結局差異。
港股裡有不少股價低於1元的個股,全部都是仙股?如果你實在不好挖掘,那麼如果還有了騰訊和紅杉全都來背書了,會不會保證性更強一些?
這些都不該是投資的決定性因素。
我研究企業最不願意看的是股價,這貨純粹欺騙人玩的玩意,沒有實際投資價值。
我研究企業,最願意看的首先是市場佔有率,以至於有段時間我跟瘋了似的,抽人就調研問人家這東西,目前全國有多少人用,市佔率是多少。這樣不好,我們要用發展眼光看問題,不過我還是喜歡用市佔率先來看看。
其次,我喜歡看看行業領頭人是誰。有時候,我甚至看領頭人要高於公司治理。這個用在其他行業絕對是淚大喜奔,包括一些跟我關係不錯的某某首席,某某研究員等等,愛研究行業都要高於研究領頭人,很是不理解你信人能信多少?
我不知道我這個觀點有沒有問題,但我因為投互聯網企業投多了,最願意先調研的就是這些互聯網的領頭人,有了某某,我可能主觀上都願意多投一點。
比如李彥宏的公司,周鴻禕的公司,雷軍的公司,沈南鵬的公司,馬化騰的公司,馬云的公司,張朝陽的公司,姚勁波的公司;再往下一級是莊辰超的公司,古永鏘的公司,龔宇的公司等等。互聯網內部,誰靠譜誰不靠譜,大家心裡其實都有桿秤,認識差異決定股價堅挺程度。我愛投人不愛投公司的習慣,從最早跟球友們頂風探討空中網的時候已經是初露端倪。
2.政治因素。
我個人沒有任何政治背景,也之所以把倉位都從A股轉移到H股、美股的初衷也是因為不喜歡在經濟環境下談政治背景。我始終認為籠罩在這個背景下投資,有脫離投資本身屬性。在美國是經濟決定政治,在中國是政治決定經濟。前者會給人暴富的機會,後者命運始終掌握在別人手中。董平的事情是打了擦邊球,但我認為沒問題。留下證明考察過關了,沒留下有騰訊和沈南鵬接著,出不了大問題,出問題了也是壞事變好事,甚至我最早還認為出事了更好,可以烏鴉變鳳凰了。

我其實認為,未來的文化估值,要靠資產評估而不簡單的是馬云、沈南鵬因素,目前的文化就純投資論來說,缺少了其中一個投資指標,就是不少價值投資者們堅持的財務指標和投資數據,目前已經不再有參考價值了。
1.行業前景沒問題。文化產業的大方向具備投資價值。以前沈南鵬曾經說過一些 關於紅杉的投資方法,我十分認同,現在用在文化中國上更合適不過。
做PE外國是在選賽道,紅杉有限選選手。選手選對了,賽道還不清晰,清晰以後,這位選手就是未來賽道上的領軍者。
我們在我們自己的知識儲備上當然都會認為自己很專業。但是我們在面對大勢的時候就需要獲得大佬們的認同,這個認同不是認同我們的觀點,而是大佬們的觀點也能和我們的觀點維持在一個路徑。
風來了,豬都會飛起來。前提是這隻豬在風道上,和已經有人認為這隻豬應該飛起來。
2.看到不少媒體說文化是仙股,我始終不認同,這種補認同給了我不計一切買入的核心價值。如果是為了投機,那麼一股都不要買入。不認同文化是仙股的原因我已經說了,在我進倉的時候我列出過一些核心數據:
企業沒有虧損,且因為控制成本有效和具備行業前瞻,還賺了一些錢。買入後翻倍後小夥伴們還驚訝的說:這貨竟然才18倍PE?
是的,這個PE對於文化傳媒行業的平均估值來說,尤其對於A股和包括我投資的美股博納來說,我都認可。
投資博納從5刀到7刀,博納也才剛剛準備扭虧而已。
3.港股的文化傳媒行業,這幾年走過不少彎路,市值普遍不高。為什麼?因為不少港股內的文化傳媒股,其主要發展還是除內地以外的市場,沒有內地市場,大陸人誰會炒你?內地今年影視的火爆有目共睹,你不發展內地產業,在內地影視沒地位,吹到天上去大家也不會給你高估值。但是文化中國在內地傳媒界的背景深入,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文化傳媒股。這麼說不準確,但是不是沒有道理。

港股有一批文化傳媒股都是1元以下的,這一點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在華爾街,都不會有人太認可。包括美女股神也是對做電影的普遍預期不高,也許光景好會掙一些錢,但是由於電影本身的極大不確定性,那麼只要文化還在電影這條車道上跑,估值就不應該給更高。

市場總是對的,我之前給小夥伴們截圖,0.63的時候還有巨資做對手盤做空文化,但是據我所知,現在已經完全爆倉,停牌兩週後被馬云收購的那一刻,全盤爆倉,我認為這是投機心理帶來的巨大虧損,同樣的,如果上市以後你在繼續買入,我認為同樣是賭性不小,輸贏全憑運氣,任馬云隨便折騰了...我有個提醒的事情,當前馬云是做過以發行價回購股票的事情的,撕破臉的事情馬道長不是沒做過,市場認為馬道長是騙子的主因,也在於此。
所以我始終認為,等待莊家拉高股價的行為,正如同道長求雨一樣,是聽天由命,跟求的人是誰沒有任何關係。
那麼,如果非要給文化更高預期,我認為有3件事:

1.    預期阿里巴巴借殼;2.文化的其他視頻牌照和資產;3馬云用文化做文化的事情。

其中第一個我之前說過,不管未來有沒有,但我始終不建議對1報以期待,持有這部分觀點的恐怕是3元左右加倉的小夥伴,我認為賭性太大,隨便30%的振幅,基本就是止損認虧出局的結局,我個人也不樂觀;

2.    文化的視頻牌照和資產原來沒有被給予太高估值,但我不認為不值錢,至於以前為什麼沒人發現?港股裡沒被發現的資產多了去了,否則你認為馬云、騰訊、沈南鵬為什麼扎堆了?如果還是看不清楚的,大可以研究一下樂視網的發跡歷史,再研究下華誼兄弟和文化中國的董平,誰在文化界是老大?

3.   馬云用文化做文化的事情。這一點馬云自己也在說,他用文化不僅僅是賣幾張電影票。但如果他真的只是賣電影票,或者什麼移動電影票,我會拋出持倉的全部文化股票,儘管對於文化的大股東可能算不了什麼,但我不會給予一家仍然在做電影的公司更高的估值。各位小夥伴們可以繼續堅持。

4.文化傳媒在線化、移動化,目前這個市場認這個理念,個人不認同不能影響大勢的認同,跟市場作對沒好處。
現在傳統行業就是低PE,互聯網行業就是高PE,互聯網行業裡的低PE,多多少少都是存在了被顛覆或者被看空而帶來的,也許存在困境反轉,但起碼投資人普遍認為你已經不再符合當前的方向。
擔心你被淘汰,所以才不願意買你,所以才給你低PE。
其他的就不說了,有新的心得了再討論。至於馬云到底要用文化做什麼,目標清晰,觀點明確:
1.移動時代流量分散,需要視頻導流;
2.互娛內容裝殼;
3.提升IPO估值。且看後效,以上如果聯繫上以前的幾篇文章,基本是我投資文化的前因後果了。希望沒有誤傷,算不上研報,細的不說了就,算是統一答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117

我眼中的文化中國(三)我看文化中國的全年財報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28531917
$文化中國傳播(01060)$
寫在前面,阿里將打造自己的在線視頻及文化傳媒平台。目前的文化中國真的就剩下一個乾淨的殼和賬單上接近70億現金流和一堆電視劇和電影版權。這麼大的事情竟然沒有媒體去報導,還在盯著去年的財報,真有意思。。太歡樂了。
另一方面,@優酷 的收購還會繼續進行麼?這麼看希望不大了。
2013年度獲利2.06億元,較去年同期多賺16.29%,不派末期息。
文化中國的發展方向從財報中正逐漸顯現。
主席董平表示,至上週五止阿里巴巴入股的交易尚待完成,擬將現有經內地公司間接控制業務的模式改變,轉為直接在內地經營業務,或按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方式處理,預期重整在2014年底前完成。
1.從間接控制內地業務變為直接在內地經營業務,經營什麼呢?會把原來在內地沒做好的都撿起來,因為以前的關係受制現在發生了本質變化,至於誰來做,當然不會是董平了。
公告說明:中國政府關於提振和振興文化產業,允許外資進入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創意範圍領域,如電影及電視劇。
2.否定了主席和行政總裁由一人兼任的做法。文化中國從2012年9月至今並無主席和行政總裁之分。董事會認為董平暫時仍可以做行政總裁,但同時提出,董事會在需要時將物色新合適人士出任新行政總裁。
一方面肯定董平的成績,另一方面說明隨時會更換行政總裁,新行政總裁的人選是下一個文化中國的方向轉變的細節。
3.截止2013年止,企業已經並無任何負債。2012年也沒有。這個殼真乾淨...
4.截止2013年止,文化中國無任何抵押資產。2012年有35億的股票抵押。
5.截止2013年止,文化中國現金儲備為1.9億。不算馬云的新資金入駐,62億進來以後,賬面上淨現金是64億。
6.2013年2月,文化中國與浙江桐鄉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在1048畝土地上發展西遊影城;於2013年11月,由於政策導向變化,不做影城了,改做烏鎮文化創意產業園。不過這個僅僅是合作備忘錄,到底今年馬云要用來幹什麼,就不能聽董平的了。
7.甘肅電視台業務表現不錯。佔文化中國總營業額的35%,但是你會發現,這個業務文化中國已經不準備再做了。終止目的是,全力做阿里認可的業務。2013年底解除了與甘肅電視台的長期業務合作,但保留了電視廣告分銷業務。提出的原因仍是下面我要說的,全力做線上娛樂。
9.移動新媒體業務也剝離了,以1800萬美金向獨立第三方出售了此業務。這麼一筆交易竟然沒有發公告...賣給誰了?價格真是不便宜。
10.京華時報資產也在逐步剝離中,所剩無幾。
8.電影及電視製作佔營業額的56.1%,其中電視劇佔據70%,電影僅佔30%,還全靠一部西遊,可以說,這幾年文化中國的電影業務其實在走下坡路,急需引入新平台去改變。
9.發展展望:把文化中國的電影帶到網絡世界。手機在線視頻業務發展迅速,未來文化中國的重點發展是視頻和手機視頻業務。同時把自己已經有的版權都拿上來,重新組建。

年報過後,對於文化中國來說,業務非常聚焦,是福是禍要看發展狀態,不過國內的媒體和港台的媒體對這件事都沒有任何報導,還在報導文化中國的去年業績和阿里巴巴的入駐,我認為忽視了其年報核心。
2014年,文化中國的旗下資產已經完成剝離,手上有一堆的現金和電影及電視劇的版權,如果年報沒有問題,那麼阿里是在自己打造一個線上視頻網站和娛樂平台。
就此,我眼中的文化中國全系列,就此分析完畢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811

阿里影業的方向,美國的奈飛還是中國的優酷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29879532
文/霍博華
最近關於阿里巴巴的消息並不都是好消息,換句話說是糟透了。
  首先是 阿里巴巴集團於北京時間6月16日晚間,披露了首次更新的赴美上市招股書。這一最新版招股書透露了外界一直關注的合夥人制度、董事會成員、關鍵財務數據等重要信息。根據阿里巴巴截至6月16日的普通股內部估值(40-50美元/股),阿里整體估值約在930億-1163億美元之間,低於外界近期熱炒的整體估值預期。阿里巴巴總股本為23.25億股。

受此影響股東方雅虎跳水下跌超過5%,華爾街對阿里整體估值的下調讓阿里投資的幾個子公司亞歷山大。

阿里對於優酷每股30美元的估值收購增發股份以後,優酷從高位下跌了近50%,美國投資者對於阿里的評價顯然遠低於香港。阿里以每股0.5港元收購文化中國的增發股份變身為子公司以後,該股獲得了近4倍的增長,當然這其中會有文化中國洗脫千股嫌疑後的自身溢價。不過在增發完成以後,接近400億港元的市值還是讓一直自稱視頻龍頭的優酷情何以堪,彼時優酷不過30億美金,接近250億港元市值。

當資本市場逐漸削弱對馬云的造神影響力以後,通常會以橫向資本比價的方式來決定一個公司的價值。就如比亞迪不應該比特斯拉更貴是一個道理。

隨後,另一件壞消息是,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在報告中,將VIE結構視為「複雜、高風險的法律安排組合」,這種結構將會導致美國投資人出現虧損,報告的直接目標仍舊是馬云,美國人對於馬云曾經的支付寶事件心有餘悸,阿里巴巴再次披上了誠信危機。

 這也難怪幾家阿里旗下的子公司深受影響,資本市場正在加速阿里的收購潮水主觀預期後退,且邏輯成立。

不過文化中國還是真的變為了阿里的子公司,阿里影業。最新消息為,文化中國署理行政總裁及董事會主席董平和公司總裁、執行董事黃清海辭任,但董平仍將出任公司顧問一職,為期12個月。文化中國更名阿里影業 劉春寧將擔任行政總裁。

這意味著,文化中國原來的所有管理層班底全部隱退,阿里影業披著阿里巴巴的光環正式登場,董平完成了交接的最後一棒。

目前,國際影星李連杰已成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文化中國還簽約了王家衛授權的春光電影有限公司,獲得王家衛電影的投資優先權。此前,文化中國已經擁有周星馳、陳可辛等人的投資優先權。

但這些已經是過去資本市場對於阿里影業的全部預期。劉春寧上任以後,要操刀的是已經擁有的一款阿里互娛市場,是否能拿業績說服投資者,阿里影業不僅僅是視頻、電影,還是承載著阿里巴巴整個互娛帝國的一個中心。

在這以前,資本市場如果就已經給到了50億美金市值。如果阿里巴巴僅僅講述的是一個電影公司的市值,那麼顯然資本市場就目前的市值來說已經透支。如果阿里巴巴要講述的是一個自造視頻市場,那麼整個視頻行業的平均市值則會拖累其增長發展。

阿里最能講述的是美國資本市場龍頭,流媒體巨頭奈飛的故事,彼時,奈飛的市場估值為266億美元。

奈飛公司是一家在線影片租賃供應商。在互聯網流媒體興起之前,影片的主要載體是DVD。早在2009年,奈飛就擁有了超過10萬部的DVD影片。顧客在線選擇後,奈飛免費將DVD郵寄給他們。後來,隨著流媒體的熱興,奈飛在保留郵寄DVD業務的同時,也開始提供通過電子郵件傳送DVD和在網上直接觀看DVD這兩種流媒體服務。

看到這裡是否似曾相識?文化中國的前身擁有的大量影視劇版權和電視劇本以及導演資源,跟奈飛公司的發展雛形略有相像。

篇幅有限,我們並不能對奈飛有更深刻的剖析,而奈飛的股價騰飛則是以一部自拍劇——《紙牌屋》的大受追捧而崛起,《紙牌屋》原是英國的政治博弈劇,奈飛花費1億美元購進版權,再請來明星導演和演員自行重拍,很快成為了包括美國在內的40個國家及地區的網絡熱播劇。

如果說阿里新購入的優酷一直熱衷於自拍劇企圖把自己打造為下一個奈飛+youtube合體,那麼真正能拍出好的網絡自制劇供全民消遣,阿里影業的逆襲只能出自於此。

在淨網過後的版權意識加重以後,如果馬云改變了傳統的電影放映模式與拍攝方式,再利用阿里的大數據庫進行分發,未必不能成形。

而如果阿里影業僅僅是做一家更大的電影企業或者是視頻企業,顯然想像空間並不足夠。而在這以前,筆者曾經多次重申,視頻行業不是一個好行業,起碼如果照現在的模式向下發展,不會有更大空間。

截止發稿,筆者還並未有加倉阿里影業的打算。同時上文僅僅是我個人的意識形態認為的應該走的道路,而不是它可能走的道路。投資一定要警惕忽悠成為「下一個!」

【小刀說股】是依託於強大投資背景的研究平台,創始人致力於港股/美股科網股研究投資。我們的訂閱用戶包含了私募、傳媒機構、TMT研究員以及眾多中國互聯網的業內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656

我對騰訊入股58同城的三個觀點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29919720
以下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你想像的到的所有影響。我對投資的另一種認識是,買最好的企業,在最差的時候去買。。。所以千萬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在忽悠趕緊買入好企業...都知道我等攜程都等了好幾個月...沒有好價格的時候,我經常做的行為是做俯臥撐舒緩壓力,做累了就睡了。第2天天亮,也沒怎麼樣麼。[摊手]

  正如我第一時間看好騰訊投資京東一樣,對於BAT應該拿下58同城,是我在2014年初在投資圈的一個分享。以下是我簡單粗暴的解讀,純主觀的,沒有數字財務背景的,談這個的請換貼討論,談談你身邊還有哪些能吃苦的企業:

1、用戶群重合度高。不解釋,自己想。這個是昨晚我第一時間發表的三個觀點,現在補充。但第一條我還是不解釋,身份敏感。

2、搶了O2O又一票,拿下58,百度只剩下趕集,阿里少一個現金牛;

58同城是現金牛,截止Q1賬上還躺著3.218美金(感謝球友@綠豆冰皮月提醒)。一個能產生良性現金流的企業是一個偉大的企業,投資人不應忽略任何一個能持續不斷產生現金流的企業,如果一個企業的現金流增長能夠持續增長,那麼它遲早可以買下世界。這是我在文章裡反覆強調投資視頻行業不是好生意一樣,反證,一個持續消耗現金流的企業,經營了快10年還無法產生正現金流,剛產生現金流就要快速投入到下一次生產的企業,也許是個好的企業,但通常在投資上會被我一票否決。

騰訊是一個產生現金流的企業,58同城也是。所以看到騰訊投資58同城有小夥伴說騰訊這是財務投資,或者說58同城上虛假信息太多騙子公司的小夥伴都可以洗洗睡了。騰訊從來不是需要靠炒股賺錢的企業(你也太小看企鵝了,或者我說你根本不懂互聯網的格局觀),同樣,一個已經產生良性現金流的企業58同城,也根本不需要依靠騰訊的現金來維繫收購或其他運轉。這也是華爾街對於兩家不同的企業收購的不同態度,都能看懂騰訊給錢不是用於燒錢,而是用於戰略協同。誰在燒錢誰在協同明明白白,我就不指出來了。

  所以二者的合作背景就此展開,純粹戰略上的合作,二者都希望能因為對方,使得自身發展的某種瓶頸得到釋放。

  從這個角度來說,規模效應是另一次少有強強聯合,儘管規模上要比入股京東相差不少。但58同城絕對是我心儀的公司,這是一次我心儀的戰略入股,看到消息發出,我只能暗自摀住從58上市就入股的壓倉股,觀點得到資本認同,是比賺錢更開心的事情。所以因此,你也可以把我說的都當成主觀評價。

  所以在看到消息公佈,58同城還開盤下跌5個點,有什麼理由不搶入還在與人討論前景如何,該不該買呢?沒有必要,浪費時間。

3、O2O是苦生意,騰訊、百度、阿里都做不來,誰也別吹,必須找能吃苦的小夥伴。這一個觀點是我2014年初就構建的投資理論。當時梳理了一批O2O龍頭企業,一個觀點是,這些O2O龍頭企業全都不是BAT出身,但最後卻讓BAT很無奈的入股、收購或者買下,為什麼無奈,因為BAT裡面的人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幹不了搬磚的活。如果真有這個基因,做成搜房的不會是搜房而應該是新浪,做成攜程的不該是攜程,做成58、趕集的也不該是他們。

O2O看起來簡單,最難的是線下地推。頂著炎炎烈日,一個地點一個地點的下沉,高成本,高庫裡,還無法跟蹤監管。你見過哪個快遞員身後跟著高級老總的?劉強東就是一個,所以他做成了京東。你見過哪個CEO在機場、地鐵口發卡的,梁建章、沈南鵬、季琦、范敏是4個,所以有了後來的攜程,還有莫天全,姚勁波。

O2O是苦生活,有小夥伴不理解。我們換句話說,現在的O2O還有途家,快滴、滴滴、餓了麼等等,你在家裡享受送餐的快感,出門旅行享受品質服務,出門打車省錢方便,你看到的全是簡單,線上不過幾個頁面,可是你看不到的是線下,一個酒店一個酒店的地推談判,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標準化管理,打造線上幾個工程師幾個設計幾個產品足以,打造線下,是幾千人的團隊全中國的推廣,還要低調。

陳歐說,你看到我的光鮮,但你沒看到我的汗水和淚水。這個廣告語太能形容O2O了,所以我也認購了被質疑假貨販子的聚美,我喜歡存在主流意識偏差的企業,要麼大贏,要麼大輸。
2014年我的IDIX就給了我一個可喜的回報,黑莓、JCP、攜程也都翻身了。我喜歡這些企業,直言不諱的喜歡。我不喜歡那些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的公司,不知道為什麼。

舉O2O線下的苦,說是觸網,實際就是傳統零售做的活,一旦搭建起全國的零售銷售網絡,就是企業的天然護城河,大型互聯網企業發現以後為時已晚,照貓畫虎重新搭建一個需要付出昂貴的人力物力財力,最後還要面臨價格戰,倒不如直接出錢戰略入股,犯錯成本更低,管理成本更低。

我最近在創建一個旅遊平台,從交互到設計到開發,全下來時間不會超過兩個月,但如果要我做成哪怕是一個途牛,我也坦言沒有一年做不出來。在互聯網上如果比競爭對手晚一年是什麼概念?不可想像,所以就要差異化。無形之中那些企業就少了很多競爭對手,多了很多合作夥伴。經歷過從零搭建平台的老大們都懂。

舉個O2O簡單案例,見沒見過加多寶和王老吉的地推人員在超市大打出手?

我這麼理解O2O會有偏差,但一點不過分。O2O的下沉,是個髒活累活苦活,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沒多少人能下沉心思完成一件在當時看起來前途渺茫的事情。

但是O2O企業通常會享受資本溢價和天然護城河的保護。吃的了苦本身,就是一個高門檻。

  再舉一個簡單例子,為什麼月嫂的工資比大學生高?為什麼藍領的工資已經超過了本科生,但仍然有成千上萬的學生要當白領也不願意去做收入過萬的藍領?

有位哲人說過一句話,看上去的衣著光鮮,你得付出看不見的生命摧殘。

  付出總有回報。

  所以對於美股市場的O2O企業,我是從來都給高估值,高評價,高言論的,不管是否買入;相反,對於那些愛講故事的,愛天天追著投資人講投資理念的,愛畫餅超過愛做飯的企業,我從來都是冷眼相待,調低估值,寧肯錯殺1萬,不願漏過一個。

  他們的日子已經夠苦了,沒道理再讓他們承受更多的輿論負重。那些要面子不要裡子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通常投資人不會給一點面子。

  騰訊投資58同城,好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79

我對攜程收購藝龍的三個觀點一個猜測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30025766
霍博華發於獵鷹資本
  在線旅遊市場的風剛起來,卻大局已定。

  外媒報導,攜程有意以換股形式收購美國在線旅遊網站Expedia持有的藝龍65%股份,這筆交易對藝龍估值8億美元至10億美元。

  這並不是一場溢價更多的交易,儘管藝龍因此從12美元漲到了20美元附近,接近翻倍的漲幅。

  [1.藝龍為什麼要賣?]

  自從攜程把同程和藝龍強行拆分以後,藝龍已經孤立無援,大股東曾經期待藝龍可以在中國與酷訊和酒店點評網站捆綁在一起能夠狙擊攜程。

  移動互聯網風起以後,沒有打倒攜程,梁建章的回歸讓藝龍節節敗退。與此同時,去哪兒和同程的崛起也讓藝龍更為尷尬。

  回到Expedia,大股東的日子其實也很難過,雖然賬上躺著一些可憐的現金流(有心的小夥伴自己查),但同時債務要比現金流更高。

所以一直以來,藝龍想跟攜程打價格戰,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戰者,兵草先行,空喊口號只能把自己拖死。

  但是藝龍前些年既然曾經和攜程叫過板,在OTA領域積累的很多東西其實是不錯的。尤其是酒店,只是因為沒有攜程的內部管理那麼細緻以及充足的現金流支撐,結盟騰訊但是卻沒瞭解騰訊的風格,在你沒能靠自己的實力打出個123的時候,不要期待別人會幫你,我雙手贊成這一策略。

  股東方只會給你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讓你白燒。

     藝龍輸在管理,在於大股東Expedia80%以上的投票權遠在他方,以及自認為比藝龍更懂得酒店管理,事實如此,沒辦法。但隨後Expedia看到了攜程的強硬財務報表以後,大勢已去。

  [2.為什麼不是去哪兒?]

  曾經有圈內人猜測,去哪兒會不會拿下藝龍補足自己還在燒錢的領域?這某種程度會給攜程以強大的壓力!

  我笑了一下說,這純屬意淫,你知道這裡面的阻力有多大麼?

  1.去哪兒自己不產生現金流,拿什麼收購?如果要收就得增發。你收購的目的是開戰,不是弄跪股價。

  2.所以你就得找老大百度商量一下。百度是有實力可以跟EXP談談的,但是,你覺得百度會和騰訊站到一個陣營談麼?這是最簡單的邏輯。

  3.EXP,絕對不能忽略。EXP之所以還維持在100億美金以上的估值,很大程度在於還在拿中國故事忽悠老美股東。EXP是藝龍大股東啊,誰收購不是前面兩個說了算,是這位大哥。是靠攏一個擁有充足現金流的老大還是一個還要繼續開戰的對手,如果是你你怎麼辦。一招定輸贏吧。
      換句話說,只有跟EXP談攏了,才能決定是否就不做價格戰了。沒見過哪次收購不跟大股東談的。。。

  複雜的股權結構關係,蒼白的現金流與並不夠誘人的協同效應,決定了這場猜測是個雙輸局面。

  3.收購溢價很高麼?

  我粗略找了下當年的入股消息,具體EXP的入股價格小夥伴們補齊。財務上的我沒那麼多時間去查報表,我只從腦子裡的幾個粗略數字定位戰略。

  隔夜Expedia股價和藝龍一起創出新高,如果按8億美金估值計算,這其實不是一次溢價很高的交易,但是對於攜程的股權來說,太誘人了,所以其實無論是騰訊還是EXP都算是在股權上並沒有太過糾結。

  Expedia目前持有藝龍65%股權以及82.4%的投票權,後者第二大股東騰訊持有15%投票權。所以收不收藝龍,還真不是跟700對話。。。否則隨時被大股東看著不順眼就給狙了。

  Expedia當年從人人公司購買其在藝龍公司(NASDAQ:LONG)的股份,藝龍公司的每個美國存托憑證(「ADS」)定價為23美元,總額約7240萬美元。

2011年5月17日,騰訊宣佈收購藝龍約16%的在外流通股,收購總價為8440萬美元,成為藝龍第二大股東。同時,藝龍的第一大股東Expedia以412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藝龍約8%的在外流通股,至此,Expedia已持有56%的藝龍在外流通股。

 彼時騰訊、Expedia對於藝龍的估值為5億美金上下。

 時間從2011年到2014年,3年過去,連豬肉都漲價了,但是按海外消息來說,攜程這筆交易只給了8億估值折算。

  即使這8億估值全部折算成攜程股權是多少?8/88,9%股權上下。如果再加上EXP的協同效應及海外酒店市場,預估EXP會持有攜程15%以內的股權。

   攜程會繼續維持股權分散,基友遍地的格局。
   消滅了國內的價格戰,壟斷OTA酒店,拓展基友海外酒店格局。一石三鳥。但這裡其實我還有另外一些糾結,也將會是如果收購成形的焦點!
  1.收購藝龍應該是EXP非常樂意的,如果還能換成攜程股權,那真是天上掉餡餅的美事。所以雖然溢價不高也足以接受。但對於攜程來說未必就那麼有必要,反而是我認為,EXP的股權要比一個藝龍更有吸引力一些。所以如果我以很侷限的思維認為,為什麼就是EXP要來換攜程股權呢?這個有點慣性思維了。攜程現在的市值不比EXP差,而且未來發展也會比EXP更好。現金流狀態至少是10個EXP。
  2.EXP能夠吸引攜程的關鍵還在於海外酒店體量的佈局以及出境游全球市場短板的補足,藝龍算是送的。
  所以媒體上關於對於攜程拿股權換藝龍的事情,我始終覺得有點腦殘。藝龍自始至終應該只是一個充當交易的媒介,不是一塊肥肉。交易的核心雙方的持股關係與協同效應,才是本輪洽談的關鍵。
  所以某種程度上,談不成吃虧的是藝龍,從哪裡來回哪裡去。談成了,算是送的才對。核心在於哪個公司入股哪個公司拓展全球業務。這是交易的核心,這也是我無從猜測的焦點。
 以上,全是我的個人分析。不涉及對涉及公司的未來、股價有任何意圖。
 我持有EXP/攜程的多頭倉位。所以你可以認為這全是我自己的一廂情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989

搜房為什麼急需破局中介聯盟?(發於7月10日早晨)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30147903
$搜房(SFUN)$ 真快啊,早晨剛些了一篇分析發在微信獵鷹投資上,晚上就收完了。這應該也不算馬後砲和馬前炮,因為對於搜房世聯行這種事情,已經沸沸揚揚傳了好幾天了。現在拿出來當時的一些分析,就不用多寫了。
微信號:Hawk_Fund
以下文章發自7月10日8點27分,搜房為什麼急需破局中介聯盟?大家可以加下我個人微信核對下時間。[笑]
7月6日晚間,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發佈了一條只有5個字的微博——「搜房 世聯行」,隨即又刪除。這一舉動迅速引發了兩家企業合作的猜想。
  2014年上半年搜房遭遇了中介聯盟的聯合圍剿,讓這家一直在中國房地產繁榮的庇護下活的相當不錯的中概股遇到了來自中介的威脅。

  有威脅從來不是壞事,對於私募來說,面對覆蓋公司的這種突發事件通常會發現兩個機會:

好公司遇到壞事時候,有沒有接飛刀的勇氣;

來自於企業內部的自身變化。

  我們在評估攜程時候曾經說過兩個核心觀點,1,攜程的強勢是來自於內部的嚴謹、保守的系統強勢,對財務報表的核心控制與維持股東核心利益的華爾街作風,會讓其因此脫離了中概股的不少本質。

  對於中概股中的一些公司,我們在面談其管理人的時候通常發現,明明已經在美國上市,還很喜歡享受中國式上市公司的思維來為自己的財務報表做辯解。對於這樣的公司,你如果容忍它,那麼股價就不會容忍你。

  企業的好壞,並不來自於人情,甚至於調研,你會發現越是股價強勢的公司,越是不通人情。如果一見面就跟你套關係請客吃飯這一套,你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捂緊投資人的錢。

  對於攜程的內控還有一個內情在於,因為投資股東的分散,所以攜程的管理層不會針對某個單一股東負責,股權控制上是典型的華爾街公司的股東架構:股權不會十分集中,分散股權的劣勢在於進場的投資股東都為了一個目的——錢,不管你是裁員還是收購,能夠維繫股東間利益一致的手法也是一個,不能侵害股東利益。

  所以對於配股、融資、增發這類侵害股東直接利益的事情,都會被否決。這可能算是對於A股和H股之間完全不同的說法。

  第2點核心是,攜程懂得用外部聯姻構建自己的旅遊護城河。如果你數落一下被攜程或參股或控股的公司基本可以看出,這種護城河在於對整個行業的壁壘把控。

  這樣的架構對於投資基金來說調研起來就非常簡單,只關注兩件事:什麼價格是合適的買入價格,什麼時間是高估價格。對於任何一家訓練有素的機構來說,這都不是難事。

  回到搜房,幾個一流、二流三流的中介假模假式的聯姻,其本身的聯姻架構又存在競爭關係(住房市場火爆時經常有中介與中介之間的大打出手),這種已經被機構定義為偽聯盟的聯盟架構,竟然能讓一家財務報表健康、華爾街獲得平台認同的號稱第一房產平台的搜房,幾天之間市值下跌30%以上,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結局是投行與跟蹤機構都發現搜房對於這樣的一個偽聯盟的態度卻只能是低頭妥協,這對於堅持財務分析的投資機構來說,顯然要增加一層分析難度:因為這意味著,你的平台架構是不是也會被隨時掀翻?還是說以往的第一都是在虛擬聯盟維繫。

所以如果搜房不能解決下次中介聯盟的偽聯盟,給投資人一個交代的話,對於這家垂直細分的龍頭企業來說,任何一家投資機構都會對其打個問號。

這應該是要給搜房打一針雞血的,如果參照攜程模式,搜房有必要至少控股或參股其中一家中介,拆分中介聯盟;

這也同時加重了最近關於搜房與世聯行之間的猜測。好在搜房前幾年的積累下,現金流並不差,如果像某些虧損的中概股一樣,賠本賺吆喝,那迎來的市值慘烈就不僅僅是30%這麼簡單。

世聯行於7月8日發佈了一則「關於網傳世聯行與搜房網合作的統一回覆」稱,公司正在積極接觸多家優秀的互聯網公司,暫時尚未有成熟結果可對外公佈。

  接近世聯行的人士稱,搜房網與世聯行的相關合作事宜,雙方配股或有可能,但搜房收購世聯行則完全沒有可能。

如果是配股方案,對於搜房來說,用現金直接收購一部分股權,可行性更高,操作性更強。

  作為一家傳統的以一手房代理為主要業務的房產中介公司,世聯行正在積極佈局O2M(Offline To Mobile)模式,進行互聯網的轉型。2014年自公司正式更名並啟動「祥云戰略」以來,投入對O2M模式的探索。在平台搭建好之後,其中的消費者社區交易服務將與搜房網等現有電商業務展開直接競爭。

  雖然雙方存在競爭,但世聯行的優勢在線下,重點是賣房的交易環節,2013年完成房屋交易總金額達3175億元;搜房的長處則在於網站運營和移動端推廣,重點在於對客戶的初次挖掘。二者存在互補的特性。

我們願意對搜房這樣的改變保持樂觀,因為我們認為這是搜房在從偽護城河向真護城河構建的開始,除此以外,搜房還應該與恆大及萬科保持更近一步的戰略合作關係,則會讓投資人更為放心。

  當然對於這種類型的收購其所謂的業內人士會有不同的見解,但對於資本方來說,我們更願意看到搜房向資本家的邪惡轉變。

  搜房和世聯行若達成合作,意味著房產中介和房產互聯網聯手,二者共同組成了二手房市場的O2O模式,實現了線上信息查詢和線下看房體驗的融合,形成一個商業閉環。

  這僅僅是我的觀點而已,這是我的獨立思考,不留情面的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14

談談我最近中概股投資的幾個理解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30365213
最近頻繁跟行業內的一些大牛交流,遠離投資圈,最近回來以後我的感觸頗深。所以寫下下面這段話。

     1.有些企業創辦初期的定位就沒想過要做多大的格局,玩票,耍一把,借風飛起來飛一陣子,然後尋找下一個能飛起來的行業。
     這類企業如果不上市,對投資人真的是好事。如果上市了,對股東是壞事。有些行業注定是小行業,創始人能擔起的財富可能僅僅是1000萬,你忽然給了他一個億,還想讓他好好做企業?
    包括我們自己捫心自問一下,多少人在心中給自己設立過一個美好的夢:這個夢不是說建立一個顛覆全人類的企業,而是早日達到一個財務目標,然後周遊世界。
     我承認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有過這個想法,後來在最近兩年忽然有了要顛覆世界的想法,並且已經開始各路開炮。
    當創始人的目標是個人財富1億美金,個人財富到達10億美金,他就缺少了繼續奮鬥的心,但為了能讓一些人合理退出,所以就有必要繼續畫餅,繼續拿錢,但其實早沒了顛覆世界的心。
    可怕。所以我在第一階段給一些企業定位的時候,這麼認為:一些企業只值10億美金,10億美金的門檻設立,其實是企業最初設立的時候就已經注定的。
    用老話講是,每個人承擔財富的能力是有限的。
    2.但是夢想是無限的。
    這種時候通常會激發以上的一部分人進化到第2類人。我通過一些接觸,通常表現為兩種特質:1,不服氣;2,不滿意。
    不服氣的特質裡,有一些企業很容易劃入到這個範疇;不滿意的特質裡,一些堅持用戶體驗的產品成長又涵蓋了一群人。小夥伴們可以自己劃入,這類企業在這兩類人的領導下,有機會成長為大企業。
     不服氣和不滿意的兩類人劃成一類人是,不滿意現在的平衡狀態,要打破平衡狀態。但前提是,這兩類人要已經先創立過一些第一階段的企業,因為沒有成為的一群人而轉變為投資人狀態,所以進化成了第2群人。
     這類人創建的企業,永遠值得覆蓋與跟蹤,無論是否上市。請對號入座。
     這類企業完成了從10億美金到50億美金的轉化,但想要突破50億美金,則不是光靠理想可以完成的。
    3.企業進行到第三階段,市值管理階段。
     之所以說50億美金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個門檻,是因為在這個門檻上,一些企業終歸要達到頂峰,達到頂峰的根源在於對內生價值的挖掘以後,或多或少的開始出現競爭者,內部分化者以及重大的管理風險。
    我們通常這麼說一個人,給你100元你會很快花光。給你1000元你也不放在眼裡,給你1萬元你花錢稍微慎重,給你10萬元你開始想著理財,給你100萬你開始想入非非,給你1000萬,有些人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給你1個億,你懷疑這是不是真的,給你10個億呢?再給你100億呢?還是美元!
    這個時候你就知道,你要管理的就不僅僅是讓原有業務的良性發展,比如有些人原來有一個孩子一個老婆,當有10個億以後,開始有10個孩子和10個老婆。我們無意評判人品,但是真當你也有10億美金以後,你可能會有100個。
    這是人性的變化,企業也一樣。
    有些創始人,注定只能管理10億的企業,如果成長為50億,這個時候除了企業的內生變化,還要考慮外部變化,風險因素和要考慮的因素遠較10億美金時候多更多。
    這時候,管理得當的企業,開始從40億到50億這個階段變成了80億,100億,200億。
    有些企業則會由於管理風險和外部競爭,從40億跌回10億甚至就此倒閉。
    所以一直以來,我個人對於40億到50億階段的企業,評估起來都格外留神。除了審視行業的正常財務報表以外,只要有機會,就會找業內人士聊聊天,如果有機會跟創始人聊聊,會讓你對投資有更客觀的審視態度。
     有些人,吃過一次飯以後,你可能關上門就會想,今晚我一定要賣出這家公司。
      另一個顯而易見的因素是,企業內部的單一品類的挖掘對財務報表的影響開始變小,必須尋找一個又一個的增量。
    所以有句話我至今認為很經典,盤活存量,做好增量。對於50億以上的企業,尤其重要!
     10億到50億的公司,這層次成長起來要很快,50億是瓶頸,但抓好公司能有5倍空間;
      50億到100億,對應到市場是正常的發展,最容易受市場內外因素影響,雖然缺少了高增量,但是卻有機會抓住大公司。
      一旦買入大公司行列,後面就是100億到700億的增長。不少投資人認為只有小公司才能翻10倍,實際上不少大公司一旦邁入市值管理階段,成長速度要高的驚人,因為進入了更高的天空,跟你並行的競爭者都在下層。
      從鄉間小道到高速公路,非常開心,想吃誰吃誰。
     說了這麼多,我雖然不想大家對號入座,但是也希望大家能對好入座。寫在中概股Q2財報之前,這次財報以後,我還是認為,會更好的讓我看清楚以上3個因素。
另外,有朋友建議說出來個別的名字,因為一些關係,我就不點名了。懂的朋友可以自己跟帖說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