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績優股的秘密...藏在年報裡 王雅媛

2009-10-31  THKET





今年2月,當半導體組裝設備供應商ASM太平洋(522)公布全年業績時,我寫了一篇有關它的文章。

「很多公司遇到這次金融海嘯,都只是在年報上提出一些虛無縹緲的建議去改善公司盈利。比如集團會竭盡所能去減少支出、增加收入等等,沒有什麼實際行為。相反,ASM太平洋卻實實在在說了些它會怎樣部署改善公司未來的盈利。」

該公司年報中寫道,「隨著全球經濟放緩,預期消費者的消費模式會出現重大變化。經濟一旦回穩,消費者會大幅轉向購買較低價產品。因此,可能會有大量半導體產能被安裝或改裝以迎合這趨勢。」

這 個消費模式的改變是我沒有想過的,而我也開始明白,為何市場上很多半導體公司的市盈率(本益比)可低至一、兩倍,而ASM太平洋的市盈率仍可做到八至九 倍。即將步入11月,港股進入企業公布九個月業績的高峰期,而ASM太平洋亦公布截至09年9月底的第三季業績,首三季純利為港幣4.7億元(約新台幣 19.7億元)。

今年很多公司的業績走勢都是上半年業務受金融海嘯影響,第三季便開始反彈,但ASM太平洋是我到目前為止見過盈利反彈得最多的。由今年第一季虧8,000多萬港元,第二季賺1.5億元,到第三季再賺4億元,反彈之強勁完全超出了我預期。

集團解釋第三季業績那麼好,主要是受惠於經濟恢復迅速,及由LCD電視及Netbook市場需求上升帶動,令新增訂單創新高。我認為除了經濟復甦外,好業績與管理層能夠提早預期「消費者會大幅轉向購買較低價產品」有關。

很 多人問,在年報中除了死板的數據,還有什麼可以看到的?我覺得ASM太平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在「管理層討論及分析」中,可以看到管理層的處事風格。我也 看過另一類公司,管理層每年都預期下一年能賺大錢,最後卻多數是「貨不對辦」(最終結果不如預期)。(作者任職申銀萬國證券,負責港股經紀業務,在 2007年2月中港模擬投資比賽拿下冠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3

藏在人口裡的商業密碼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787

站在人口紅利的拐點,可以看見,中國作為全球製造基地的危機正在演變,而作為全球市場的黃金年代剛剛開啟。誰破譯了人口數字裡的密碼,誰就贏得了市場的機會。

「被預測」了多年的「人口紅利」拐點終於真的到來。

2013年2月22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2統計公報,顯示這一年中國大陸15歲到59歲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減少了345萬人。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說,這是相當長時期以來,「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的第一次下降」。在新聞發佈會上,他提醒說「要高度重視這個事情」。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隨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意味著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已在2012年出現,將對經濟增長產生顯著影響,「我們應當在心理和政策上做好足夠準備」。

有趣的是,隨著勞動力的減少與財富的增長,中國作為全球製造基地的地位漸漸下降,但作為全球市場的意義卻日益上升。這個龐大的國家,正在集體從大工廠轉向成為大市場。在這場大變化裡,在人口數字的背後,藏著哪些商業密碼?

房地產:尋找新的購房者

早在2006年,地產行業的龍頭——萬科就發起了一項專題研究,試圖回答一個問題:萬科應該為誰造房子?

時任萬科集團企劃部高級研究員的舒東是這一研究的領頭人,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在當時還是一個頗為新鮮的課題,因為許多數據缺乏,他為此還專門從深圳出差到北京,在圖書館裡泡了一個多月。為了讓研究更具價值,萬科幾乎遍訪國內知名的人口專家,為他們提供經費和研究便利。

舒東透露,自2006年到2008年,萬科推出了數十個報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方法論,不過,對研究成果,萬科一直守口如瓶。2010年,舒東離開萬科時,還被要求籤署保密協議。

不過,一些報告後來也流傳了出來,從中也可窺見萬科當時的一些發現:

比如,萬科預測,2013年,首次置業人口紅利的拐點將出現,2013年後新增首次置業人口將迅速下降,而改善型和高端再改需求將不斷增加;到2017年左右,20-65歲的總勞動人口將達到高峰,老齡人口在此期間將不斷增加。2013年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將出現投資高端改善型、養老度假休閒型物業的趨勢。

萬科的預判部分來自自己的客戶資料:萬科的第一大客戶群是30-34歲人群,屬於1962-1972年出生的「嬰兒潮」一代,到2007-2011年,轉變為生育低谷人群,總數將在近幾年內明顯減少;但另一方面,隨著這一客戶群全面進入40-49歲年齡段,他們也將步入事業的高峰,購買力也將提高,對改善型物業的需求也會增加。

在這項研究中,他們還發現了住宅市場持續增長的新動力——遷移人口。在分析2006年萬科成交客戶的資料時,萬科發現,持有與人口遷移有關的購房動機——如「從異地遷到本地」、「方便工作和事業」、「原來的房子拆遷」、「想把父母接到一起住」、「想和父母分開、單獨居住套房」、「準備結婚」、「為了孩子的成長教育」等——的客戶竟然佔到了所有成交客戶的31%。

萬科由此判斷,城市化和人口遷徙——農村向城市遷徙,小城向大城市遷徙,內地向沿海遷徙,這個故事還會延續十到二十年,而中國沿海城市帶的人口紅利期,也會因為這個因素,要比中國整體的人口紅利期持續得更為長久一些。

基於以上這些判斷,萬科這些年一直在不斷調整自己的戰略。自2009年後,旅遊地產、養老住宅等物業類型的開發,就頻頻出現在萬科的戰略表述中。向更細分人群提供產品,也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銀發市場」大爆發

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末,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9390萬人,佔總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了0.59個百分點。

中國正在變得越來越老。2013年2月2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報告預測,今後老人新增量將達到每年1000萬左右的速度,到2033年左右,老人將會達到4億。

如此多的老人,都生活在一個急需改進以讓他們更方便的社會。比如,上述報告顯示,七成以上的城鎮老年人口居住的老舊樓房都沒有安裝電梯;很多路口的紅燈設計都是20秒;公共衛生間裡,許多連老年人蹲握的扶手也沒有……

商機,自然也隱含在這些「不方便」中。

顯而易見的,便是對這些公共設施進行改造;其次,便是老年護理市場,會迎來一個新的爆發點。

上述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的空巢老人為3600萬,失能老人則高達0.99億。這些失能老人中,願意入住養老機構的比例為16.6%,即有597.6萬失能老人需要入住養老機構,但是護理性養老床位嚴重不足,民辦養老機構中僅有15%左右的養老機構可以提供「康復護理」服務。

除了老年護理服務,與此相關的「銀發市場」,諸如家政服務、休閒娛樂、保險等針對老年人口需求的行業同樣也將會因為人口老齡化(及其伴隨的財富增長)所帶來的持續需求而得到長足發展。

華林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患病率和就診率都會顯著上升。針對中老年人的醫藥、醫療器械以及醫療服務也將直接受益。

代替工人的「人」

勞動人口的下降,直接挑戰的便是中國製造業所賴以橫行世界的獨門武器——廉價勞動力。

實際上,自2004年以來,初春時節的「民工荒」,就已成為了中國一年一度的保留節目。如果不願意向東南亞等地遷移,工廠主們便只能打另外一個算盤:用自動化的機器來代替人工。

2010年,南方週末記者就已經注意到了這一趨勢,珠三角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迎來了一個機器換人的高潮(詳見2012年7月29日《「世界工廠」機器「革命」》)。而今,這一趨勢正變得越來越明顯。

2013年春節,有著近40萬普工大軍的深圳富士康,竟然第一次停止了招聘。據媒體報導,這可能與富士康董事會主席郭台銘此前宣佈的機器人計劃有關。此前,郭台銘曾多次表態,將用機器人代替部分工人從事單調重複的工作,富士康已於2012年啟動「三年內造百萬台機器人」計劃。

實際上,取代人類工作的並不只是生產流水線上的機器人。大型數據與軟件已開始從事白領的工作;自動取款機、機場的自動售貨機以及簡便的辦公軟件代替了大量出納員、服務員和辦公助理。可以預見的是,這一趨勢將會因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而變得更為明顯,而中國的機器設備和自動化產業,也將因此迎來新的發展高峰。

當嬰兒潮一代開始生孩子

民族證券研發中心的一份報告分析,分年齡組看,從2004年到2016年的12年時間內,0-14歲兒童、15-19歲少年、30-39歲青年和65歲以上老人的絕對數量都會逐步減少,而20-29歲青年及40-65歲中年人口數量則在逐漸增加,這樣的人口結構變動將對消費品行業產生直接影響。

比如,20-29歲青年人口的增加,會增加對電子產品、服裝、網絡服務、經濟型酒店等產業的需求;

30-39歲青年,他們是消費10萬元以上價值消費品的主力人群,這部分人口數量減少,將直接影響到汽車、普通新建住宅的需求;

但40-65歲中年人口數量的增加,卻會直接提升奢侈品、體育用品、保險服務、高檔住宅的需求。因為他們正處於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購買力強,而且這個年齡段人群的體力漸漸下降,對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求空前迫切,對保健用品的需求會增加。

總體來看,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各個年齡組人口的需求層次日益提高,對高檔的消費品或服務需求增加,對服務性消費需求強於商品性消費需求。

這些藏在人口裡的密碼,對於商業卻有著獨特價值。

比如,最近兩年來,體育運動品牌掀起了一股關店潮。據媒體報導,2012年,李寧、安踏、匹克、361度、中國動向、特步等,至少關閉了超過3000家店。

這些品牌關店,與奧運之後運動品牌市場本身的競爭有關,也與人口的變化有關——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世紀80年代,中國新生人口數量一直處於較高水平,其中1990年是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此後開始大幅下降。體育品牌過去十年高速增長的大趨勢正是與此有關——運動鞋服最大的消費人群是15-25歲的年輕人。而現在,當比「80後」少得多的「90後」成為主要客戶,市場自然生變。

有消息說,李寧、安踏、特步們現在學乖了,他們正在調轉槍口,將目標瞄準另一個市場——童裝。

因為,根據統計數據分析,數量龐大的「80後」們開始陸續結婚生子,這將使中國大陸在2015年前後迎來一次嬰兒潮。中國新生人口數量有望從當前的每年1600萬上升到1800萬左右,甚至可能達到2000萬的峰值水平。

2012年上半年,361度發佈的業績稱,在以業務劃分的鞋類、服裝、配飾和童裝四大產品線中,唯有童裝產品表現較好,平均售價增40%,銷量增107%,佔集團營業額的比重從3.6%上升至11.6%,翻了將近三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42

藏在可愛糖衣之中的科學魂 揭開LINE成功「收買人心」的3大密碼

2013-09-02  TWM  
 

 

說起LINE的成功關鍵,很多人直覺都會想到四個原創貼圖人物:熊大、兔兔、饅頭人以及詹姆士,不僅推出多款貼圖及周邊商品,更在全球各地累積了超高人氣。

然而,藏在這些可愛貼圖的背後,LINE其實有一整套系統性的數據分析,縝密地滲透全球的智慧型手機螢幕。

撰文、攝影‧顏雅娟

八月二十一日,就在潭美颱風肆虐北台灣之際,在相距兩千七百公里之外的東京,天空卻是一片湛藍,空氣中不時還透著幾絲涼風。

這一天,成立剛滿兩周歲的LINE,在鄰近東京迪士尼的舞濱劇場︵MAIHAMA Amphitheater︶擴大舉辦企業年會,還沒走進會場,遠遠就能看見外頭海報大大寫著「Hello, Friends in Tokyo 2013」,空氣中都能聞到一股充滿歡欣、興奮的味道。

「我要和熊大拍照!」「來!看這邊,笑一個喔!」饅頭人、熊大、兔兔、詹姆士LINE的四個原創人物一走進會場,所有大人、小孩瞬間陷入瘋狂,爭先恐後搶著要與大型公仔拍照,現場歡笑聲此起彼落。

LINE董事長森川亮站在偌大的舞台上,對著上千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及合作夥伴,驕傲地宣示:「LINE,一定會成為(軟體)世界第一!」年會的前一天,位於澀谷車站附近的LINE日本總部,才剛在二十七樓的遊憩區舉辦完家庭日。這是一層專門設計給員工放鬆的遊戲區域,一踏出電梯,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嫩綠色牆壁,往右轉有一大片咖啡廳、懶骨頭區,透過窗戶,可俯瞰整個東京鬧區絕佳風景;往左走,則是無隔間的圖書館,就連地毯的花紋都藏有「LINE」的字樣。

然而,藏在這些充滿創意、歡愉的年會與辦公室背後,其實有一整套系統性的分析工具,讓LINE能在短短兩年之間,就精準地滲透全球兩億三千萬的使用者生活之中。

密碼一:

貼圖製作 殘酷的層層淘汰一講起LINE,熊大、兔兔、饅頭人的可愛模樣立刻躍進腦海,負責LINE海外市場推廣的LINE事業部總經理姜玄玭指出:「開發團隊一開始確實都是專注在介面設計,以及傳輸零延遲等,但後來發現這樣還不夠!要超越競爭對手,那就讓LINE變得『好玩』!」於是,設計團隊開始設計角色、設計故事情節,讓傳訊息的同時覺得有樂趣。

據LINE員工透露,四個LINE原創角色的設計師來自公司內部,一開始,設計師先把社內所有同事當作練習對象,抓出每個人最有特色的一個情緒、一個表情,畫出插圖。

員工一邊說,一邊秀出當初設計團隊所畫的草稿,這些草稿會讓公司內、公司外的人去挑選,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淘汰修改,淬鍊出最能傳達人們深層情感的經典貼圖。「細微設計,卻能產生重大差異。」LINE所製作的每一個貼圖不只看起來可愛,還被嚴格規定一定要有「情緒」,如此才能被拿來「使用」。台灣LINE副總經理陶韻智揮舞著雙手說:「我們不要用戶送出一張圖之後,接著還要用文字說明:『你看這張圖好可愛喔!』」「貼圖,就是要讓使用者去表達文字所無法精準傳達的情緒。」在LINE的定義中,情緒絕不會只有喜怒哀樂四種,在內部的貼圖分類裡,至少就有四、五十種不同的情緒類別。

不僅LINE原創貼圖必須經過層層關卡,在企業與LINE合作製作企業貼圖時,LINE的要求更是幾近「龜毛」。為了讓企業客戶了解LINE內部最重要的文化,會給予一連串的教育。

陶韻智舉例:「哭,貼圖可能有十幾種哭的表情,高興的哭、帶著憤怒的哭、痛徹心扉的哭??,簡單地說,情緒之間是會競爭的!」如果要做一款新貼圖,就要想怎麼去和既有的貼圖做競爭,當消費者想要表達中樂透狂喜情緒的時候,為什麼要用A貼圖而不用B貼圖。

為了讓客戶明白貼圖製作邏輯, LINE在確定對方成為客戶後,會給予一個簡單的文件,裡面清楚整理出現有貼圖中相同情緒的分類。舉例來說,假設用戶想用貼圖傳達「去睡了」的訊息,目前可能已經有饅頭人打哈欠、兔兔蓋著棉被等貼圖,在企業要製作新的貼圖時,LINE內部員工就會要求企業去思考:「使用者在怎樣的狀態下,會去選用(你的)貼圖!」如此來回溝通過數次,LINE才能同意讓企業貼圖上架到貼圖小鋪中。假設有一張貼圖是作勢要打人,但表情還是很開心、可愛,那麼,就會要求企業客戶做修改,「因為,這張圖根本找不到使用情境,這就是會被淘汰的貼圖!」把鏡頭拉回LINE日本總部,繞過紅色沙發、超大綠葉盆栽所裝飾的圖書館,會發現兩間神祕的小房間。在第一間房間內,坐了兩位年輕的日本女孩,手指不斷在智慧型手機上滑動,靠近一看,原來她們都在玩同一款LINE遊戲︿PoKoPang﹀。

密碼二:

使用者研究 記錄手指滑動軌跡在這房間的背後,有一裝滿監控螢幕的觀察室,一名觀察員正盯著這兩位使用者的手指、螢幕操作甚至是臉部表情。負責遊戲使用者研究的宇田川浩彥說明,為了貼近消費者,LINE每天都會找來使用者,透過監控室來觀察使用者的操作行為。

一般而言,在每次測試之前,LINE都會先用官方帳號向使用者發出訊息,邀請使用者參與研究,並給予六千到八千日圓不等的車馬費。用戶只要簡單填寫自己的年齡、性別、職業等基本資料後回傳,LINE的使用者研究團隊,就會依據人口變項選出適合的受測者。

宇田川指出:「每次遊戲測試都會固定抽出三十位民眾,一次五位、分六梯次受測,每次測試時間約一小時,總共分兩天完成。」宇田川半開玩笑地說:「每次測試很辛苦,平均一天要緊盯螢幕五、六個小時左右!眼睛都花了!」在使用者玩遊戲的同時,哪些地方操作不流暢、引爆機關的時點為何,觀察員透過監控螢幕逐一記錄下來,甚至連使用者是用食指或中指來滑動都要觀察。除了監看,觀察員也會在測試時間結束後,走到另一間房間親自詢問使用者的心得,之後,再將這些紀錄回報給遊戲開發者知道。

這樣的測試工作,每天都在LINE的辦公室進行,不僅觀察遊戲的使用狀況,就連聊天、貼圖甚至攝影工具等其他應用程式都會一一測試。如同陶韻智所言:「在LINE整個公司裡,沒有明顯的職位高低之分,只看對『人』有沒有理解。」為了更貼近對市場的理解,使用者研究絕對是LINE成功擄獲人心不可或缺的環節。

除了實際找來使用者觀察, LINE更是把巨量資料分析用到淋漓盡致。

LINE內部不斷用各種方式得知用戶的回饋,從統計APP內的使用者評論,到有系統蒐集各地媒體報導、部落格文章等等,從中分析關鍵字。一名員工指出:「LINE內部有一團隊天天都在看統計資料,並製作成各式報告放在公司內部平台上,那些資料看都看不完!」以開發海外市場為例,森川亮明白在年會中點出四大步驟:統計當地用戶、打廣告、尋求當地企業合作,最後才是到當地開設分公司。「做對了就繼續推廣,做錯了︵用戶沒下載︶就改。」LINE的每一個海外布局都有縝密的分析與數據資料在背後支持。

密碼三:

巨量資料分析 了解使用者狀態雖然LINE也在世界各地派出遠征軍,調查當地使用者的使用情況、當地文化以及基礎建設概況等,但在這些遠征軍出發之前,都會先用電腦統計做出第一層篩選。

以台灣為例,去年初,桂綸鎂電視廣告大肆放送之前,LINE在台灣就有超過一百萬名用戶。陶韻智指出:「我們是跟隨用戶行銷,有了用戶基礎才打廣告,不會要求消費者因為一杯咖啡出賣靈魂!」利用巨量資料分析,可以很快知道各地使用者的狀態,有了一定基礎的用戶數後,LINE陸續展開與全家便利商店、樂天市場購物網、富邦信用卡等企業合作案,當地企業可開設LINE官方帳號,並舉辦若干合作活動,直到今年五月,聲勢如日中天的LINE才正式在台灣成立分公司。一名台灣LINE員工指出:「巨量資料分析並不稀奇,很多網路公司蒐集使用者每天和多少人溝通、使用其他應用程式的頻率多寡,甚至統計出不同時段的使用情況,我們是一切以數據為準!」如同LINE執行董事舛田淳所言:「LINE的成功之道,就是一切以用戶為重!」有別於賈伯斯以iPhone引領全球智慧型手機潮流,LINE則是靠種種科學性的統計分析、用心傾聽使用者心聲而崛起。

在踏穩了亞洲市場後,LINE將以同一套科學分析進軍全球,在你與親友傳送訊息、貼圖的每一刻,其實都在幫助LINE更了解市場一些。

LINE Corporation 成立時間:2000年9月4日(前身為NHN Japan Corporation,於2013年4月變更公司名稱)

負責人:森川亮

資本額:125.96億日圓主要業務:即時通訊軟體LINE、網路搜尋服務NAVER、入口網站livedoor、策展服務NAVER Matome、綜合新聞網站livedoor NEWS以及日本最大的部落格服務livedoor Blog等子公司:LINE PLUS、LINE Business Partners、DataHotel等2013年上半年營收(核心業務LINE):156.1億日圓(遊戲約占80.9億日圓、貼圖約占43.8億日圓)你LINE了嗎?

—— LINE大事紀

2011.06.23LINE正式提供下載2011.10.04新增免費通話、表情貼圖功能2012.03.28推出第一款LINE周邊應用程式「LINE Card」2012.04.26貼圖小鋪正式啟用2012.07.04第一款LINE遊戲〈LINE Brizzle〉提供下載2013.01.18全球用戶數突破1億2013.03.29取得SOC2、SOC3、SysTrust個人資訊服務內部控制管理系統的國際認證2013.04.09電子漫畫應用程式「LINE Manga」提供下載2013.07.21全球用戶數突破2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08

國開行萬億PSL細節曝光:利率4.5% 資金“藏在”同業存款科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831

備受市場關註的國開行1萬億PSL(抵押補充貸款)近日爆出更多細節,這筆資金今年利率定為4.5%,低於目前普遍超過6%的貸款利率,未來三年該利率將每年調整一次。

《證券時報》提到,

該筆PSL利率今年定為4.5%,而國開行利用這筆PSL做棚戶區改造專項貸款所設的貸款利率,則為棚改貸款項目相應期限的央行貸款基準利率。按照央行要求,該筆貸款期限3年,采取“一次到賬、按年支取”方式,利率每年調整一次。

上述權威人士表示,由於國開行棚改項目貸款多為中長期,因此棚改貸款利率大多集中在中長期基準利率。根據央行公布的8月份貸款基準利率顯示,一至三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6.15%,三至五年期為6.40%,而五年以上的貸款基準利率則為6.55%。

報道還稱,這筆萬億資金確實已於4月下發,但並未出現在“向中央銀行借款”科目下,而是撥付到國開行“同業存款”項下。

此前有媒體分析,4月份“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下稱“表一”)和“中資全國性四家大型銀行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下稱“表二”)同業往來(來源方)項下存在1萬多億的異動,因為3月份表一“同業往來(來源方)”項目比表二同項目多6512億元;到了4月份,同一項目下,表一比表二多17645億元,增加1萬多億。

由於表一包括的機構為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國開行、交行、郵儲銀行,表二包括的機構只有國有四大行,因此,多增的1萬多億就“花落”國開行、交行和郵儲銀行。

與此同時,根據國開行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國開行總資產達到9.9萬億元,比3月末增長近1.6萬億元。國開行人士稱,目前國開行近10萬億元的總資產中,有1萬億元來自央行提供的PSL。

至於央行資產資產負債表為何沒有明顯擴張,報道提到,有可能是記賬方式不同或者會計處理的差別難以看出,此外也不排除國開行是按照提款資金的規模來記賬的,而不是資金發放的規模。

目前,國開行已經從中提取了4000億元,並將其中2000多億作為棚改專項貸款下發,剩余約2000億的資金將於年內完成下發。

報道稱,該筆PSL的抵押物為棚改項目貸款,至於還款來源,報告稱國開行目前仍未確定。

此前對於償還來源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通過國開行住宅金融事業部未來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住宅金融專項債券款償還;另一種說法是以棚改項目借款方的還款或是國開行自有其他資產還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88

資誠卸任所長 公開藏在財報裡的祕密 薛明玲開講 法官、企業家全搶著聽

2014-12-29 TWM打從去年起,薛明玲的行事曆明顯變得很不一樣。以前,他的行事曆記滿了董事長們開會的行程,如今,記錄的則是到全台各地上課、演講的行程。去年交棒的他說,「這是早在十年前就規畫好的事。」二○○三年接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的那一天,薛明玲就想好了,「要留下一個漂亮的下台身影」。去年,按照自己早早設定好的時程交棒,工作重心從經營、管理事務所,順利地轉移為到經驗的傳承上。三十多年的資誠經歷,薛明玲閱盡無數上市櫃公司財報,專業具一定口碑,一決定交棒,就有上市櫃企業主延攬,他卻寧願花時間去做傳承的事。留下漂亮身影,到大學、政府部會授業解惑過去在職場,薛明玲對工作戰戰兢兢,投注無數的熱誠,為資誠「拚搏」出一定的名聲與厚實的基礎;交棒後,壓力大減、腳步放緩下來,他說「要找出對社會有貢獻、有價值的模式」。到證期會為董監事上課,就是其一;到司法系統在內的公家機構上課,是其二;到大學財金所、EMBA上課,是其三。同時,他還不時應政府部會之邀,在許多地方提供專業建議。這兩年他到司法單位上課,口碑逐漸傳開,幾乎上遍司法院、地方高院、地方法院,台灣很多案件牽涉到財會專業,有些法官搞不懂其中的利害影響,他去上課,像替法官們掀開被遮蔽的眼睛。而他在證期會的課,不但董事長們指定要上,更是董監事們進修課首選。薛明玲認真備課,講的不是生硬的會計制度,也不是死板的數字,而是透過實務經驗,跟台下董事長級的學生切磋經營管理學問,三個小時下來,學生們都乖乖坐定聆聽,不至於中途蹺課。來上這堂課的都是上市櫃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獨立董事、監事們,包括新任行政院長毛治國、前金管會主委陳沖、前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前交易所董事長薛琦都曾在台下認真聽課。組跨界兄弟會,從3C到牙齒問題都搞定十二月中旬,他擬的上課主題是「財務危機預警與案例分析」,從危機起因、財報常見問題到爆發危機後的重建,都有深入的實務分析。對董事長們來說,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上課有助於釐清經營問題;對薛明玲來說,課程內容是他三十年專業領域的精華濃縮,越多董監事們聽過課,越能發揮無形的影響力,這正是他為自己現階段人生所設定的重要內涵:把三十年的財會「武功大法」傳授給需要的人。在好友、前財政部次長楊子江眼中,薛明玲對傳承、公益向來盡心,從一起參與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籌辦以來,薛明玲不論「公益慈善活動、理監事會,他都不缺席」,只是「如今一天到晚到處上課,我勸他要少上一點,」楊子江半開玩笑地說,「現在的他比退休前還忙!」如今,「從容自在」是薛明玲生活的主調。經驗傳承讓他感到充實、有成就感;同時,維持多樣的社交圈,也讓他新生活一點也不寂寞。幾年前他便與朋友組成兄弟會,每個月固定聚會,成員涵蓋法界、資訊界、醫界、建築界朋友,他半開玩笑問:「人老了需要哪些朋友?就是電腦高手、復健師、牙醫、心臟醫師!」舉凡3C新運用、身體腰痠背痛需要復健整脊、齒牙動搖……任何問題,兄弟會裡都能得到解答。他也參加鄰居劉政發起的共購團,每周日,他與其他認購鄰居陸續來到集菜點,領回劉政、豆漿店老闆阿忠分好的食材,大家順便坐下來泡茶,天南地北聊上一回,再踏著夜色各自回家。周六、日,他還會出席茶友聚會,與好友們試茶品茶。可以說,薛明玲在落實自己第二人生的規畫,執行力百分百,從容自在百分百。薛明玲出生:1955年,59歲職場: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共30多年退休:2013年第二人生:投入財金智慧發展基金會,傳遞財金教育撰文‧許秀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943

汽車大革命啟動!藏在鐵皮屋裡的台灣兵團 奇兵出線》這群小而美的科技廠 早已卡位供應鏈

2016-02-01  TWM

你絕對想不到,鄉間不起眼的鐵皮屋,竟藏着未來汽車業的關鍵技術, 他們,沒有知名的汽車品牌做後盾,但卻能獲國際汽車品牌採用, 過程究竟曾遇過什麼難題,又是怎麼克服的呢?

「不賣的我不做」 同致獲通用汽車大單到同致電子的路,不太好找。車子繞了好幾圈,才在桃園蘆竹水塘邊,找到通往同致電子總部的小路。

這條鄉間小路,卻是德國戴姆勒賓士集團、美國通用公司、日本豐田汽車等國際車廠代表經常造訪的一條路。我們採訪這一天,鈴木汽車印度分公司的工程人員就在同致公司內開會。總部前的廣場,有時會出現貼滿保密膠帶的未上市新車。

產業門檻超高

產品不良率 要低於百萬分之一同致是亞洲最大的倒車雷達公司,但很少人注意到,二○一四年同致擊敗德國博世(BOSCH)、法國法雷奧,拿下美國「通用D2XX車型平台」自動倒車系統的訂單。通用GM是全球第三大車廠,未來通用旗下三十幾種車型,都會採用同致的自動倒車系統。

一四年八月,第一輛配備同致自動倒車系統的汽車,從上海通用汽車生產線正式出廠。停車時,駕駛人只需按下啟動鍵,車身周圍的十二顆超音波感應器系統會偵測路面兩側,看看有沒有大小適合的停車格。找到車位後,駕駛人只要打入倒車檔,不用動手,系統會自動控制方向盤的角度,引導汽車自動停進車位。

自動停車系統,與自動駕駛有什麼關係?

一位汽車電子公司董事長觀察,做汽車零組件的挑戰之一,就是取得汽車原廠的煞車、油門、轉向系統控制權;因為一旦零組件送錯信號,貿然讓汽車自動化,就可能造成車輛受損,甚至導致傷亡。但同致過去做倒車雷達系統,就算出錯,頂多是無法發出警告,不會有人受傷。全球第三大車廠通用汽車,破天荒把最重要的轉向系統控制權交給同致,證明它的技術能力符合要求。

同致代理發言人呂芳誠說,過去一輛車只有四顆倒車雷達,如果要做到自動停車,要精確計算倒車雷達傳回的資料,告訴汽車正確的停車位距離寬度、深度,只要有任何一步錯誤,就停不進去。「方向盤轉幾圈,什麼時候踩煞車,什麼時候要加油門,這比做倒車雷達複雜多了。」呂芳誠說。不只同致要做到精確,車廠的轉向系統,也必須同步配合,「我們是台灣唯一,能和國際車廠完成同步設計的汽車電子公司。」同致董事長陳信忠得意地說。

三年前,同致就已在通用汽車位於德國法蘭克福旁的測試基地,一關關接受測試。重點是同致的自動停車系統,能不能正確辨識路邊低矮的人行道、路邊停靠的汽機車、行人;另外,還要在高溫(攝氏八十五度)、酷寒和大雨中,測試自動倒車系統能不能自動運作,一個錯誤,就可能丟掉訂單。

在汽車產業,做出產品不難,難的是做出一百萬台,都不能夠有誤差。「評鑑一個全球供應商,是非常嚴格的。」陳信忠表示,「你出貨量多少、不良率多少、人家都幫你查得清清楚楚。」在手機廠,對良率的要求是九○%以上,也就是十支容許一支不合標準;但在汽車電子產業,產品不良率卻低於百萬分之一。

百萬分之一是什麼概念?如果將高達四百四十九公尺的台北一○一大樓當成一把尺,只要超過○.四公釐長,約一粒芝麻大的部分出問題,就不符合汽車業的品質標準。

擊敗強敵關鍵

貼近市場 客戶要什麼給什麼再往前追溯,這家台灣鄉下公司擊敗強敵的關鍵,來自貼近市場。陳信忠回憶,他剛創業時,經常與三陽工業總經理一起開車,「那時候,喜美(規模)還小小的。」陳信忠說,「他每天都在想,客戶想要什麼,我幫他設計汽車電子產品。」後來,喜美成了台灣本土新型跑車的代表。

也是因為貼近市場,同致一九九○年就到中國設廠,「我去的時候,中國市場只有二十萬輛(汽車),現在,是兩千萬輛。」陳信忠表示,目前同致早已是中國倒車雷達市場霸主,並挾著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和成績單,美國通用汽車因此捧著訂單上門。

自動駕駛技術,是他看好的下一個趨勢。「叫好不叫座的,我不做。」陳信忠說。採訪時,他在桌上擺起三樣小零件,倒車雷達、車用鏡頭和胎壓偵測器,並很有自信地說,「我做的,絕對是未來會標準化的產品。」下一步,他要把胎壓偵測系統賣進原廠,和國際大廠同台競爭。

奇美車電「汽車之眼」 讓對手Mobileye緊張前車突然急煞車,還沒等駕駛回過神來,汽車主動在碰撞發生前一秒提出警告,避免一場車禍發生……。

替汽車裝「眼睛」,教汽車主動看清楚狀況,還能偵測駕駛是否偏移車道蛇行,或是即將撞上行人,事先發出警告。這種「前方碰撞預警系統」技術,是現在全世界最熱門的汽車電子應用。一五年,一家在美國掛牌的以色列公司Mobileye,就是靠它,前三季每股盈利累計只有○.二美元;至十二月底,股價飆上四十二美元。

花旗投顧報告更指出,這種技術宣告汽車業進入「iPhone時刻」,就像當年蘋果推出顛覆手機市場的新設計,它將會讓汽車進入主動預防車禍發生的新時代。

很少人知道,台灣有一家公司,在Mobileye的對手名單上。

「他們是最接近Mobileye的台灣公司」,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師張仙平觀察。

這是一個不放棄的故事。

這家公司叫奇美車電,前身是奇美精密旗下的汽車電子部門。總經理徐學賢回憶,○六年成立時,是看好影像辨識的潛力,「各國將立法,要把車道偏移警示系統(防撞警示系統的一種功能)納入標準配備。」徐學賢說。

這一年開始,奇美車電就在開發防撞警示系統,替沒有判斷能力的攝影機鏡頭,加入影像識別功能。基本原理是,把車用攝影機拍下的畫面交給晶片辨識,晶片辨識出車道線、行人、障礙物的位置,再計算每個物體的動向。像是車道線如果漸漸向畫面中間移動,就知道車子偏離車道,可能會被後方來車撞上,系統就會發出警告。

下苦功研發

叫好不叫座 三年只有一個客戶困難的是,要把這樣的功能做到極為準確。以辨識紅綠燈為例,車廠的標準是,不管颳風、下雨,每開五百公里只能有一個判斷錯誤。辨識車道線,Mobileye的警示正確率高達九八.五%,如果結合雷達,對路況判斷正確率,更接近是百分之一百。

累積技術力背後,是一連串苦功。以車道偏移為例,奇美車電團隊的作法,像教鸚鵡說話;拍回各式各樣的路況,反覆修改演算法;教晶片看懂車道在哪裡,沒有車道線,就偵測路邊的水泥路緣,雨天、下雪天,都要找出能正確偵測的方法。光是汽車的車型辨識資料,他們就累積四萬多筆。

做完苦功,結果卻是叫好不叫座,○八年推出的產品,一一年停產;徐學賢說,他們是全台灣第一個做出行車記錄器的團隊,但從頭到尾只有一個車廠客戶。

對內,他曾建議公司加大投資,但公司已無多餘資源;對外,他力推影像辨識做車禍預防的概念,「客戶卻覺得,沒有市場。」技術上也遇到難關。徐學賢回憶,當時奇美車電沒有高品質的晶片平台支持,Mobileye卻有自己開發的高速晶片,就像騎腳踏車上高速公路與保時捷比賽,「光靠軟體想贏,癡人說夢。」

遇貴人夥伴

獲軟體支援 防撞辨識力大增一三年,奇美車電從奇美精密分拆獨立。徐學賢不願只做別人會做的行車記錄器,他決心再賭一次,把公司搬到台南高鐵站旁、農地裡的鐵皮屋,研發防撞系統,公司招牌掛在產業道路旁的電線桿上,「整間廠房,租金一個月只要四萬元。」徐學賢說。

資源少了,合作夥伴卻變多了。一三年,亞德諾晶片公司亞太區副總裁跑到鐵皮屋裡聽他簡報,徐學賢把過去七年在這個計畫上的投資,和打進車廠的努力,攤開給對方看。從此之後,這個鐵皮屋裡的團隊,就能直接得到亞德諾技術支持,過去累積的軟體實力,逐步展開。

過去受限於運算能力,奇美車電的產品無法穩定辨識目標;換上新的硬體技術後,奇美車電在車道偏移的辨識能力,大幅提升,「正確率可以做到九八.五%。」徐學賢說,這個水準已經跟Mobileye相當。

過去兩年,找奇美車電合作的夥伴倍增,已有五家台灣和中國汽車零組件廠,下單買奇美車電的防撞警示系統。

一五年九月,奇美車電擴廠,搬出稻田裡的鐵皮屋廠房。徐學賢透露,他們正在向汽車零組件廠爭取,希望能連上新車的轉向系統,朝自動駕駛再推進一步。

這家不放棄的小公司,離對手還有距離,卻是台灣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尖兵,今年開始,中國市場上,將有愈來愈多房車、卡車,載著奇美車電的技術,進入半自動駕駛的新時代。

輝創祕密試車 成功打進中國市場在台灣,有一家不上市的神祕公司,一五年把台灣開發的先進駕駛輔助技術打進汽車原廠。

這家公司叫輝創電子。一九八二年,從替福特六和製造遙控防盜器起家,一四年,營業額達到二十二億元。「我們是台灣車用鏡頭賣到汽車原廠最多的公司。」輝創總經理江世豐說。

從做遙控防盜器,到做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輝創靠的是磨功。

為了拿日本訂單

以彈性服務 擊敗日、德強敵一五年,輝創剛從強敵德國博世和日本電裝(DENSO)手中,拿到本田最新一代Civic倒車雷達全球供貨訂單。為了這一張訂單,輝創派駐十名工程師,在日本關東的宇都宮市本田研發中心旁長駐服務,一等就是三年。

「不要認為被拒絕,就沒機會。」江世豐說。蹲點三年,輝創從敲門,讓本田新車開發團隊認識他們做起,才得到「考試」的機會。江世豐回憶,日本人出的考題,看似簡單的問題,更不能輕忽,「日本人在意根本,這些問題,就是看你最基礎的電子研究功力,了解你選擇每一個電子零件的邏輯。」江世豐說,這場測試長達半年。

好不容易通過考試,輝創必須與本田研發單位合作,根據每種新車外型設計、角度,提出成本和效能最佳設計。本田每修改一次原型車,輝創員工就在設計中心外加班趕工,立刻交出新的倒車雷達配置;最後,輝創用服務彈性擊敗了德國博世。

另一名勁敵日本電裝受挫,則因為本田擔心,對手豐田是電裝股東,電裝不會全力支援本田開發新車,最後讓守在本田門口三年的輝創得到訂單。

輝創轉進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也同樣靠磨功。江世豐回憶,三年前,輝創發現,各種不同來源的情報都顯示,全球的汽車零組件大廠,已經開始積極投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輝創在高雄大發工業區蓋了一座小型試車廠祕密練兵,「投資一個項目,就是一千萬元起跳。」江世豐回憶。

自己出考題磨技術

斜的、圓的停車位 都要停進去以自動倒車系統為例,除了台灣常見的停車方式,輝創還會出題考自己,「歐洲人常停在圓環旁,怎麼自動停車?」「中國有斜四十五度的停車位,怎麼停?」江世豐解釋,方形空間好停,但在圓環旁,停車會有碰到牆壁的風險,針對特殊形狀的停車位,工程師必須寫出精確的演算法,才能讓汽車精確停進位置。這樣的精進技術,也讓好幾家中國車廠慕名找上輝創,一輛一輛新車就像是不同的考題,不斷送進輝創的試車廠。輝創的考驗是,連汽車其他關鍵零組件設計都必須能掌握。

江世豐舉例,有一次客戶提供新車,電動方向盤設計略有瑕疵,馬達無法在汽車靜止時,輸出足夠力量讓方向盤旋轉;輝創要把自動停車功能放進去時卻發現,方向盤只會一陣一陣很不順地轉動,「這個設計問題,連客戶也不知道。」輝創的工程師只能靠自己了解這輛車的機件設計,重新計算控制馬達的力道,「我們花了兩個禮拜修改電動方向盤的控制軟體。」江世豐說。最後輝創在不需要原廠修改硬體設計的情況下,讓方向盤在自動停車時漂亮旋轉,完成任務。

輝創的自動停車系統吸引多家中國車廠跨海合作,已打入當地車廠。

「我們的目標,是要成為專業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零組件廠。」江世豐說,他預測自動倒車系統將能達到一年十萬套的銷售目標。量雖然並不大,卻是輝創要跨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敲門磚,「我們還在研發緊急自動煞車、毫米波雷達(能發射微波偵測障礙物的技術,距離可達三百公尺)和自動控制模組。」中國各車廠急著推出先進駕駛輔助功能,若能成功向上整合,輝創將有機會升級,掌握生產未來汽車的關鍵技術。

啟碁切入車用雷達 只剩最後一哩啟碁,是全世界最大的筆記型電腦天線廠,但最近一年,啟碁的名字經常與汽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連在一起。

一五年十一月,美國一六年CES(消費性電子展)創新獎正式揭曉,啟碁的「24GHz雷達感測系統」是台灣在智慧車用電子領域,唯一得獎的廠商。車用雷達是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關鍵零組件,啟碁還積極與工研院合作,開發車聯網技術。

一五年八月,啟碁以八億一千萬元,買下友達舊廠房,「這是為了未來三年,車規和工規(工業規格)產品的發展。」凱基證券最新報告預估,一六年第一季,車聯網等車用電子產品,將占啟碁營收的三○%。

做筆記型電腦天線的公司,為何轉型做車用電子?

啟碁是一家注重技術的公司,一四年的稅後純益只有十三億元新台幣,花在研發上的金額卻高達十六億元。啟碁在美國投資的Newave公司,還找來參與太空探測器「新視野號」設計天線的團隊,替公司設計RFID天線(無線射頻辨識,台灣目前應用在國道ETC扣款等)。

一五年中,「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成功從六十億公里外傳回畫面。啟碁團隊有高階技術,但是,挑戰是在於怎麼把先進技術賣出去。

應用衛星通訊

雷達偵測距離 超過一百公尺啟碁曾想打進iPhone等高階手機天線市場,但生產成本過高,宣告失敗。瑞信證券報告指出,一一年,啟碁撤出智慧型手機產業,轉型做車用電子。

就在同一年,啟碁推出了24GHz車用雷達;接著,再推出77GHz的長距離車用雷達,這款雷達的偵測距離超過一百公尺,用的正是衛星通訊常見的微波技術。「77GHz雷達,連中科院都沒有做出來,」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總經理黃隆洲說。

分析師估計,啟碁明年營收三成來自車用電子產品,「其中四到五成來自車用雷達,四成來自衛星廣播(XM)產品,一成來自車聯網產品」。

產業人士觀察,啟碁目前還在接受全球最大車用電子廠德國博世認證,「一直還沒通過」。

車界人士表示,啟碁已經打進中國二線車廠,在美國仍以售後市場(車商或經銷商把產品賣給消費者後,再提供的一系列服務)為主,「在美國原廠沒看到啟碁的報價」,有可能是透過汽車零組件廠間接賣進車廠。

啟碁代理發言人林夢如則表示,啟碁的77GHz雷達已打入美國車廠,但她也承認,啟碁的產品目前定位在警示系統,還不會直接用於控制汽車安全,「我們不會講我們是屬於安全系統(Safety)的零組件。」林夢如說。

到國外反覆試車

嚴寒、暴熱 都不會影響辨識通過驗證有多難?以汽車雷達為例,光做出雷達還不夠,汽車原廠會不斷測試。

即使汽車遇上漫天落葉或連天大雪,到處都會反射雜訊的極端狀況下,啟碁的產品還能不能正常辨識來車?要突破這一點,才能當未來自動駕駛車的眼睛。

啟碁的作法,是持續投資昂貴的天線檢測實驗室,同時派測試團隊,在國外多個城市反覆試駕,測驗在冰雪連天的氣候下,雷達是否能不受干擾;也不會把飄近車身的雪花,當成撞上車子的行人,這些都是滴水穿石的苦工夫。

美國車聯網專家、密西根大學教授彭暉認同啟碁的發展方向,「感應器是最基礎的技術,」他說,「以前台灣沒有長距離車用雷達的技術,有人願意做,這是很好的事。」啟碁的另一個機會是車聯網,啟碁和工研院的車聯網團隊合作,工研院負責軟體,啟碁負責硬體,「他們的產品每一代都有進步。」一位汽車產業高階主管觀察,如果美國立法強制汽車安裝車聯網裝置,啟碁將會是台灣最接近車聯網商機的公司。

啟碁在汽車電子的布局、技術已有基礎,只待通過車廠認證;一旦攻下博世等大廠,就能成為汽車雷達領頭羊,協助後進者搶進智慧車領域。

撰文 / 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