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運氣撞上我 開心農場創辦人 唐彬森

2010-02-04  TNM





穿著球鞋、揹後背包走在台北街頭,三年前才從研究所畢業、二十八歲的唐彬森,有濃厚的學生氣息。他打開筆記型電腦,開機桌面是中國正熱門的網路遊戲《仙履奇緣》,他急忙解釋:「我其實不玩網路遊戲,是我女友說,搞網路遊戲的,電腦應該有相關的畫面才好。」

唐彬森小檔案

生日:1982年

婚姻:未婚

學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本科及碩士

現職:北京智明星通科技公司執行長

興趣:游泳、爬山

最喜歡:簡單直接

最討厭:虛偽、官僚主義

經營哲學:順其自然

邊陲發跡 暴紅

「開 心農場」的玩家們應該會很錯愕,開心農場創辦人竟然不玩網路遊戲。「我想不透,這個農場有什麼好玩…。」在北京待了十年的唐彬森,一口捲舌音,思緒很快, 但問他開心農場為何能在短短一年內像星火燎原般席捲許多國家?他沉默許久,答得有點心虛:「確實是讓我們撞上了,運氣很重要。」

二○○八年,智明星通開始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經營開心農場,中國網民習慣使用本土社交網站QQ經營的農場,智明星通始終難打入中國市場;直到當年底,一家俄羅斯網路公司發來mail,有意引進開心農場,並把中文版本改為俄文,「聽說這家公司發出的邀請信件不只我們,但只有我們最快回覆。」

其實,中國就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但智明星通只掌握了二百萬用戶,打進俄羅斯市場幾個月內,就有五百萬的「每日活動用戶」(DAU),一個月就獲利新台幣一千六百萬元。

農場遊戲 慶豐收

Facebook 上的農場有很多,遊戲玩法與獲利模式大同小異,其中,由美國最大的遊戲開發商Zynga提供的英文版介面「Farm Ville」流量最大,每天有3千萬人次上線,成立不到1年,收入破新台幣20億元;而中文介面中,則以智明星通的「開心農場」最受歡迎,每天有4千萬人 次,年收入破新台幣2億元。

而中國最大的即時通訊網站QQ農場,每天有5千萬人次流量,1年收入新台幣27億元,是目前全球最賺錢的農場遊戲。

置入行銷 豐收

俄 羅斯市場的成功,讓唐彬森決定朝海外發展,「我們覺得世界上沒有火(熱潮)的地方,都有可能火起來。因為不想花太多成本,我們開始主動去找代理商,以五五 均分的報酬請代理商幫忙。」高分佣加上轉入港台等華人市場,開心農場在二○○九年成為Facebook上最夯的遊戲,販售農民幣一個月有近新台幣八千萬元 的業績。

「很多人說台灣農民占了我們整個農場的九成,其實,玩我們農場最多的是巴西人,有一千四百萬人,台灣雖然只有三百萬人,卻是最願意花錢買農民幣的的地方。」

看準開心農場的超人氣,可口可樂旗下的飲料「美粒果」,推出喝飲料送農民幣的活動,開心農場裡還能種出美粒果,成為開心農場第一個置入性行銷專案。

活動進行了五週,飲料大賣二百萬瓶,營收成長三倍,開心農場進帳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但因為系統當機造成網友痛罵,「我們處理經驗不足,不過這個置入性行銷的路線是對的。」廣告行銷目前占開心農場一成五的收入,其餘收入全部靠販賣農民幣。

流量暴增 農災

開心農場坐大、戶流量暴增,讓智明星通措手不及,去年年底,系統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農災(伺服器大當機,造成耕種資料流失),原本幫農友代種貼補收入的Mindy痛罵:「花了四千金幣買的高級種子卻種出白蘿蔔,果實一夜間化為烏有。」

唐彬森對此意外說:「非常慚愧,為了這個事,我三天沒睡好;公司為了補償農民,也損失了四千萬的農民幣(相當於新台幣三千三百萬元),升級到現在的新架構才比較穩定。」

農災事件後,開心農場近二個月都有一成的玩家流失,讓唐彬森趕緊來台滅火,與台灣業者合資成立「我的麻吉」社交網站平台,除了Facebook上的開心農場外,台灣平台麻吉通也可以玩,「麻吉通裡的開心農場伺服器在台灣,客服也在台灣,希望能解決之前系統不穩的問題。」

「我 們也慢慢把開心農場的中國用詞,改成台灣用語,還會增加一些台灣原生種動物,如黃牛之類的。」唐彬森雖然不玩開心農場,但他懂得如何討好台灣的遊戲玩家。 跟他合作的麻吉通執行長張春隆就說:「他們知道自己長處,是快速開發遊戲軟體,沒辦法兼顧本地,所以主動找台灣本土廠商合作。」

耳濡目染 創業

唐彬森是中國實施一胎化政策後第一批出生的孩子,但父母在他二歲時離異,從小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爺爺早年是做水泥生意的,小時候會聽他說一些生意上的事情,我就下定決心將來也要創業。」

「解 放後,爺爺的生意被充公,轉往機關上班,但他敢想敢做、討厭官僚,我從小就常看到他跟領導吵架,可能這造就了我也敢想敢做。」念小學時就在班上辦銀行,存 的不是錢而是筆心,讓同學用筆心換東西,大學聯考填寫志願,他原本想填寫上海交大的企管系,聽爺爺的建議改念資訊科系。

二○○四年唐彬森大四,報名參加由營運商GSM和Java舉辦的全球智慧卡程式開發大賽,拿了第一名,獲得人民幣一百萬元的獎金與雅典奧運旅遊的獎品。成為智明星通創業第一桶金。

「在沒有做過任何調查的情況下,我想國外有很多公司做軟件(軟體)很成功,自己又是搞技術的,當然要做軟件,所以前二年都在做電子商務軟件。」「中國使用者付費習慣也很差,當時提供給阿里巴巴的電子表格都是免費的,軟件很難賣,公司一年只有人民幣三十幾萬元(約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收入。」唐彬森坦承,在未做好調查就草率決定方向,根本就像在兒戲。

暫棄中國 繞道

「做不好,只得換,當時發現校園裡網站流行『農場』遊戲,臉書(Facebook)上並沒有中文版,就把這個遊戲改良放到臉書上面。」做了遊戲後唐彬森才驚覺,中國老牌做軟件的公司,後來都轉做線上遊戲,「中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沒一個是做軟件的,金山科技做了十年軟件沒能上市,做了一年的網路遊戲就上市了,所以我們決定改變公司方向。」

唐彬森強調:「中國內需市場永遠供需過剩,產品做不出特色,就會有一堆競爭者。」因此唐彬森從俄羅斯、香港、台灣、越南及剛開拓的巴西市場下手。

「通常,非英語系的開發中國家,是先進國家不願生根的,我會先透過當地留學生或華人,了解當地語言習慣跟玩遊戲的狀況。」唐彬森說自己沒念過《毛語錄》,但毛澤東的「從農村包圍城市」思想早已根深蒂固。

嘗試錯誤 押寶

現在,開心農場一天的收入是智明星通過去一整年的收入,公司從原本的六個人,到現在有一百二十人的規模,去年淨利人民幣二千萬元,今年更預估達到人民幣四千萬元。

台 灣遊戲業者也看好智明星通前景,唐彬森此次來台只有五天,原本計畫只待在台北,因為台南、高雄數個廠商邀約洽談合作,行程滿檔之外,連他最想去的故宮都沒 來得及參觀;只有因住宿之便,永和樂華夜市是此行唯一去的觀光景點。他說:「很難想像,晚上十二點還有很多人在外逛夜市,台北人過得真休閒,難怪這麼喜歡 玩遊戲。」

開心農場逐漸退燒,智明星通去年推出「開心寵物」,卻未再掀起熱潮,唐彬森坦言:「跟拍電影一樣,三部電影只要有一部賣座就夠了。」對一個才畢業三年、身價暴漲的年輕人來說,押對寶,一部就夠了。

後記

唐彬森這趟台灣行帶著學妹女友許筱,獨立有主見的女友,卻是百度的上班族,她堅持不讓本刊拍照,即使唐彬森低聲下氣請求合照,她也一口回絕,唐彬森隨即閉嘴不敢再開口。

拗不過台灣廠商臨時邀約,唐彬森的專訪時間一再更改,一直躲在背後的許筱來電說:「唐先生不好意思、不敢打電話來改時間,派我出面當壞人…。」毛澤東說過:「中國女人撐起半邊天。」這句名言果然不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43

欲吞80亿农场资产神龙系掌门陈克恩乳业版图成形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326/248902.shtml


每经实习记者 陶斯然 发自上海
曾在A股叱咤风云的证券业大佬、前“神龙系”掌门人陈克恩又回来了。尽管自2004年后,陈克恩就受到监管部 门处罚,规定其3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但大佬一回归,就马上以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引起了市场的注目。
3月23日,联交所上市公司天然乳品发布公告,称将以约80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新西兰最大的家庭乳品企业克拉法农场,而截至今年2月12日公司停牌之前, 天然乳品的市值也仅在11亿港元左右,整个收购的杠杆率达7倍以上,让市场为之瞠目结舌。
就在2009年底,天然乳品还成功获得新鸿基金融集 团配发10亿股可换股债券,主要投资者包括福建首富陈发树、厦门首富柯希平等,加上陈克恩本身的福建背景,整个公司背后的福建富豪帮身影已经若隐若现。一 场精心策划的借壳上市或许即将划上完美的句号。
市值11亿乳企拟购80亿资产
3月23日,一则公告让天然乳品成为业内的焦点。公告中 天然乳品称:已签署协议,购买总价15亿新西兰元(合80亿港元)的新西兰资产,包括农场、牲畜、奶粉加工厂等。
然而,截至今年2月12日天 然乳品停牌之前,公司的市值仅约为11亿港元左右。以此计算,本次收购的总价将达到天然乳品市值的7倍以上。23日的公司公告称,收购将以部分现金和部分 可转债的方式支付,但没有透露更多的收购细节。
“这绝对是一个很高的杠杆率。”一位从事多年企业收购业务的律师如此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3月25日,记者曾多次致电天然乳品公司,试图咨询有关收购的具体细节,但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有关负责人 很忙,不方便接受采访。”而当记者追问是否在忙着收购事宜时,该工作人员表示“这个不好说”。
“这或许是一个典型的借壳上市案例。”时富证券 研究部消费品行业研究员廉波告诉记者。据廉波分析,天然乳品以部分现金、部分可转债的方式进行支付,在未来卖方就可以选择将可转债兑换为股票,进而成为公 司的大股东,曲线借壳上市。“不过要操作成功还需要双方有很高的默契度。”廉波表示。
记者采访了其他几位证券人士,大都持有与廉波类似的看 法。
有外电报道,作为资产接收方科达门塔公司的合伙人斯提阿新表示,新西兰最大的家庭乳品企业克拉法农场已在10月被接管,有关资产出售谈判 仍在继续。
天然乳品能否最终成功鲸吞7倍于自己的企业?答案或许即将揭晓。
陈克恩谙熟资本运作
超高的杠杆率、娴熟的操作 手法,这家天然乳品到底有什么背景,背后的操纵者又是谁?种种迹象显示,前“神龙系”掌门人陈克恩和他背后以陈发树、柯希平等为代表的福建富豪,或是这次 收购的幕后操盘手。
陈克恩发家于食品制造行业,1995年与其兄弟陈克根共同创办“福建神龙企业集团”,几年后,福建神龙上市,陈克恩开始了 资本市场的生涯。据了解,在上市后陈克恩的“神龙系”先后控制了控制神龙发展(现已退市)、ST昌源(现名中福实业)两家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并以此疯狂 骗贷。
2004年,相关监管部门对神龙发展违规事件进行了一系列调查,证监会对陈克恩进行了勒令其在3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 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的处罚,至此“神龙系”淡出江湖。
天然乳品原名为中国金汇矿业(以下简称金汇矿业),是一家名不见经传以矿业为主业 的上市公司。2009年5月7日,金汇矿业宣布,JackKeenChen先生已经获委任为该公司的联席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据其公告中介 绍,JackKeenChen“1990年出任福建省神龙乳品饮料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8年至2001年出任福建省福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7年至2002年出任香港神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毫无疑问,这位JackKeenChen就是昔日的大佬陈克恩。而在此之后,金汇矿 业就出人意料地实现了180度的大转身,开始进军乳业。
乳业借壳上市之路或将完成
2009年6月5日,依然名为金汇矿业的天然乳品向 新西兰的UBNZ信托有限公司(UTCL)收购其旗下UBNZ资产控股有限公司20%的股权及债务,代价约4.8亿港元。一家曾以矿业为主的公司由此进军 乳业,拉开了华丽转身的序幕。
2009年7月13日,金汇矿业又发布公告,拟将公司名称由“中国金汇矿业有限公司”更改为“天然乳品(新西 兰)控股有限公司”。
同年12月7日,金汇矿业公布,分别通过新鸿基投资按尽力基准配售9.51亿港元可换股债券,及向建银国际资产管理配售 本金额644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另向建银授出选择权,以认购本金额最多49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同年12月8日,金汇矿业正式更名为天然乳品。
2009年12月11日,天然乳品宣布,以代价2600万港元收购饮料装罐生产线,并以初步特许权费3000万港元获授权“绿得”的中国生产制品独家权 利使用商标。
2010年1月初,天然乳品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称,成功配发10亿可转股债券,主要投资者包括陈发树、柯希平等。
值得 一提的是,在上述一系列的操作中,都与股权息息相关。如配发10亿可转股债券,其资金被用来收购UBNZ资产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权;而“绿得”的中国生产制 品独家权利和使用商标,也都是以股权进行收购的。如此环环相扣的操作,让人叹为观止。
在经过前述资本运作之后,价值达80亿港元的新西兰奶业 资产或将成为成就天然乳品的最后一块“拼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乳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天然乳品真能完成了本次80亿港元的收购,再加 上其海外的背景,将会在内地市场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但业内却有人士质疑:精于证券市场并有着深厚背景的陈克恩,会满足于做实业带来的快感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60

从农场到餐桌 正大集团食物链重构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8/xMMDAwMDE3OTUxMQ.html
“我们的战略是从饲料到食品,实现完整产业链的建设和转换。”5月12日,在上海正大广场九楼,正大集团执行副总裁谢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这 家近90年历史的企业遵循的是由种子改良、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农牧产品加工、食品销售、进出口贸易组成的完整现代农牧产业链。30年前正大集团进入 中国,从饲料环节入手,逐步延伸养殖、屠宰、加工、食品、零售。与正大饲料相比,正大(中国)在食品领域的发展则略显缓慢。从1980年代 至今,仅建成了青岛正大等六家企业。“从饲料到食品,这个产业链很长,泰国是一级一级过来的,中国也会这样做。”谢毅说。构 建食物链根据正大农牧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战略规划,该公司现在强调的是扩大养殖规模,将来的重点是深加工和品牌 建设。“我们的愿景是要做世界的厨房,而最后的终点是食品,这些食品将会是方便食用的。”谢毅表示。据谢毅介绍,目前正大肉 鸡的养殖规模相对成型,今后需要增加的是生猪、虾和蛋鸡的养殖。2009年以来,正大集团密集投资生猪养殖项目,在湖南、重庆、山东、广 东、安徽建设新基地,投资额累计120多亿元,生猪出栏能力总数超过450万头。方正证券农业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陈光尧指出,养殖业需要投 入大量的资金,市场风险也很大,同时还要防止病害的出现。目前,养猪业有逐步由大企业运作的趋势,目前的养猪集中度已达60%。集中的养殖 业必然催生集中的食品深加工。据记者了解,正大食品包括鸡、鸭、猪等生鲜和熟食系列产品,以动物蛋白为主,目前在青岛、香河、秦皇岛等地有大型的食品一条 龙加工厂六家,年营业额近80亿元。而同样以肉制品加工为主业的雨润食品和双汇发展,2009年各实现营业收入138.7亿港元和 283.51亿元,均远超过正大食品。谢毅将此归咎于终端零售的欠缺。虽然在正大集团旗下的卜蜂莲花、正大美食馆皆有正大食品专柜,但是, 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还有很多地方买不到正大的食品。深耕渠道、发展餐饮业成了正大的解决之道。据谢毅介绍,目前正大拥有上海“泰 泰”连锁餐厅、北京“盛世莲花”连锁快餐店,以及诞生于世博会的“正大美食馆”。“我们的想法是把模式做出来,包括产品模式和盈利模式,能 做好才能做大。”谢毅告诉本报记者。“正大美食馆”是正大集团投资的一间餐厅,餐厅涵盖中式、泰式以及东南亚风味菜品,其超过半数的菜品是 由正大食品泰国与中国下属企业直接进行加工生产。“我们餐厅卖的产品都是在集团旗下食品加工厂里加工或半加工,为了实现产品的标准化,我们 尽量减少厨师,所有产品都可以溯源。”正大餐饮总经理王新元介绍说。以红烧肉为例,把南通正大养殖场的生猪屠宰后,送到青岛加工,再运送到 上海,由卜蜂莲花超市的配送中心配送到正大美食馆。其中卜蜂莲花超市的物流系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日信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王永峰指出, 建立食品全产业链,既可以防止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又可以掌握下游的定价权,在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实现盈利。品牌整合深 入零售终端,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迫在眉睫。谢毅认为,正大食品知名度不高的原因是,品牌众多且分散。目前,正大鸡肉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有“正大”、“双大”、 “正大秦皇”、“德大”、“雪莲”,而这五个品牌分属于青岛正大、香河正大、北京大发正大、秦皇岛正大、吉林德大和黑龙江正大。谢解释说, 在中国,正大有百余家公司是合资的,虽然都是正大控股,但是中方股东却不一样,品牌整合的前提是要对股权进行整合。王永峰指出,品牌的统一 是发展的趋势,因为如果要打入全国市场,统一品牌更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此外,还可以节约成本,节省广告营销费用。谢毅透露,目前正在和品 牌公司讨论品牌的整合,现在品牌基本得到统一,都叫“正大食品”,部分较强势的区域性品牌将作为副品牌被保留一段时间,逐步取消。除了整合 品牌,谢毅还特别强调网络销售等现代营销手段的重要性。目前,正大食品在自有终端销售渠道上除卜蜂莲花超市,还有"泰泰小厨"连锁餐厅和" 盛世莲花"连锁快餐店。此外,正大食品尚借助家乐福、沃尔玛、好又多等超市,农贸市场、学校、机关、餐饮等传统通路进行全国铺货。但是谢毅认为,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正大食品还需要更多的销售渠道,特别是网络销售。事实上,中粮早已推出自己的专业食品B2C网站。 2009年8月,中粮集团打造的专业食品B2C网站“我买网”正式上线,在“我买网”能购买到休闲食品、粮油、冲调品、饼干蛋糕、婴幼食品、果汁饮料、酒 类、茶叶、调味品、方便食品和早餐食品等,该网站运行以来表现良好。目前,正大食品的网络销售渠道还主要是卜蜂莲花。谢毅表示未来将加大卜 蜂莲花网站的投入,搭建销售第三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46

收购新西兰最大私营农场遭拒 陈发树等“兵困”天然乳品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24/2153192.shtml

  每经记者 郭新志 发自成都
“打工皇帝”唐骏和福建首富陈发树在新西兰的“赚钱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当地时间12月22日,新西兰 土地信息部海外投资办公室发布一则信息称,该部部长和新西兰财政部长联合决定,拒绝批准天然乳品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天然乳品)收购克拉伐牧场的申请。“这将影响到天然乳品在新西兰的其他收购计划”,香港时富证券研究部消费品行业研究员廉波昨日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乳业是新西兰最重要的产业,天然乳品在该国的收购将面临来自政府和民众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天然乳品背后有不少大佬撑腰:福建首富陈发树、厦门首富柯希平、资本高手陈克恩、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建银国际……正欲转型的天然乳品在新西兰首战失利,给“福建帮”富豪在新西兰的攻城略地平添了不少变数。
“蛇吞象”游戏失利
天 然乳品前身为在H股上市的金汇矿业,原来从事光碟存储媒体行业的相关业务,但近几年亏损严重。去年通过收购新西兰公司 UBNZTrusteeLimited旗下子公司UBNZAssets权益及负债,摇身一变改名为“天然乳品”。事实上,借此曲线上市的幕后操作者为奥克 兰女商人王梅。
彼时,天然乳品市值只有11亿港元,却在更名后宣布要收购价值81亿港元的新西兰资产,包括农场、牲畜、奶粉加工厂。为完成这笔收购,天然乳品通过发行可换股债券等方式融资10亿多港元。
融资吸引了众多熟悉的身影,包括新华都、陈发树、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建银国际等。根据公告,陈发树现持有天然乳品1亿股(全部行权后占总股本的5.97%),柯希平现持有2.5亿股 (全部行权后占总股本的14.91%)。
能把这么多富豪集结在一起、让这些人甘心掏钱认购,曾在中国资本市场名噪一时的“神龙系”创始人陈克恩功不可没。这位曾上过富豪榜、曾被证监会列为市场 禁入者的福建富豪,在新西兰乳业界打拼已久,创立了被认为是“洋品牌”的“澳牛”,并出任新西兰高美证券集团主席,在当地人脉众多。
今年4月,唐骏和老板陈发树曾坐着公司的私人飞机远赴新西兰,与新华都的几个股东全面了解新西兰乳品行业整条生产链,以及考察新西兰的农场投资机会。
不过,12月22日,新西兰土地信息部海外投资办公室发布一则信息称,新西兰土地信息部部长和新西兰财政部长联合决定,拒绝批准天然乳品收购克拉伐牧场的申请。据称原因是部长们认为 “天然乳品及其关联公司的控制人不具备良好的商业道德”。
未来收购将受挑战
新西兰官方所指的是一桩旧案。今年12月7日,因天然乳品实际控制人王梅此前经营的一家房地产公司经营不善,新西兰奥克兰高等法院裁决王梅破产。债权人认为,如果王梅继续商业活动,将使得公众利益受到威胁。
此前,王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个人破产时间不会影响到天然乳品的收购计划。如今,这一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新西兰是一个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廉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天然乳品一开始胃口就很大,这在跨境收购策略上风险较大。根据公告,天然乳 品收购的是克拉伐家族农场集团旗下24家牧场,因经营不善,该牧场负债高达2亿余新西兰元,2009年10月,该牧场宣布破产,随后由政府指定的公司接管 拍卖。目前,克拉伐农场集团有员工200人,原奶产量约占新西兰整个原奶产量的0.5%。
除了来自保护当地产业的政策考虑外,天然乳品还面临当地民众是否买账的问题。廉波说,他个人之前就不看好这笔收购,而此次首单失利,势必给天然乳品在新西兰的后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据新西兰媒体报道,天然乳品发言人此前宣称,如果收购克拉伐农场失败,天然乳品将会考虑收购一些北部偏远地区的农场。据称,天然乳品当时已在新西兰北部偏远地区考察,以寻找符合条件的农场。
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截稿,天然乳品没有公布这一收购计划被拒绝的消息。12月23日停牌前,天然乳品报收于2.2港元/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87

有機代工王 郭台銘農場找他管

2011-6-27  TCW




才四天不在,作物都長得不一樣了!」炎熱的六月天,台南巨農有機農場主人周俊吉,剛從大陸談合作計畫回來,面對著他的農場,驚訝於今年作物生長情況,「整個亂掉,遠超過以前經驗!」

這裡是全台灣第三大的有機農場(以面積計算),放眼望去,占地十六公頃的巨農農場,蓋了六十一棟溫室,還有網室、露天耕作區、生態蓄水池……,生產高麗 菜、小白菜、地瓜葉等葉菜類,以及根莖瓜果共四十多種,銷往全台最大有機商品店的里仁、主婦聯盟、統一生機等通路,平均年蔬菜產量四百二十噸,去年光是作 物營收就達三千萬元。

不想只做有機通路 他離開大企業,直接投入有機耕作

乍見周俊吉,黝黑的臉龐,看似歷經風吹日晒,充滿濃厚的農夫味。但仔細了解,你會發現,他是位全然不同的農夫。

他一面重新規畫生產排程,另一面安排著接下來幾天的行程:「明天要面試農場的一位新同事,下午要去社區大學上課,後天有一場演講,星期天還要陪郭董宴客……。」

他口中的郭董,就是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

周俊吉不只有自己的農場,他還是郭台銘旗下的另類大將。鴻海集團兩年前在高雄興建的「永齡杉林有機農業園區」,占地五十四公頃,現為全台第二大有機農業專區,郭台銘特地請來周俊吉,從園區整體規畫籌備開始,並委託他負責經營與管理此農場。

從經營的規模與角色來看,周俊吉是今日台灣最大的有機農業CEO。

為何能讓代工大王郭台銘都委託他經營管理?因為周俊吉是一位走入田間的科學家。

出身於台南新市農家的周俊吉,父母皆是務農出身,小時候父親曾經因噴灑農藥而不小心中毒,「從事農業就一定要用農藥嗎?」這樣的疑問一直留在他心裡面。

擁有中興大學植物病蟲害博士學位、美國北卡大學博士後研究高學歷的他,原是永豐餘生技副總經理,年薪超過百萬元,負責管理公司的有機農場和健康食品等業務,他表示,雖然當時公司算是國內很早經營有機農場的企業,但因希望快速商業化且獲利,把重心放在消費者通路端。

而周俊吉則希望能從頭做起,確實掌握農作物生產流程,因為他認為從事有機最重要的就是和消費者間建立牢靠的信任關係,而「農場本身就是最好的說明,再多的認證都比不上,」他說。

「既然要做,就要從頭做起,」為了堅持這樣的理念,即使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二度慰留,他仍執意離開。

除了現實面的趨勢和商機考量外,會投入有機農業,周俊吉還有一個理想,「我一直覺得,農業是一個大怪物!」周俊吉說,一塊地是有很多生物鏈在裡面的,可是一旦變成農地,就只剩下栽種的那一種作物,其他生物好像變得不應該存在。

看見「大農」的未來 一開始就決定把生意、規模做大

他認為,農業是破壞生態的兇手,這塊地發展農業,雖然提供糧食,卻犧牲更多東西,但人類又非吃不可,所以,如果是有機耕作,就會有更多包容性,「像鳥會來吃我的番茄,老鼠也會來咬我的玉米。」他說,這樣一來,至少某種程度上能維持生物多樣性。

離開永豐餘後,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五年籌資一千八百萬元成立農場。頂著博士光環卻回到鄉下種田,周俊吉的父親對他說:「早知道你要回來作實(台語:種田工作),冊(書)就不用讀這麼高了!」

周俊吉看到的卻不是辛苦的「作實」,而是「大農」的未來。

他在美國念書時,就注意到有機農產品商機,但台灣的有機農都屬於個體戶、規模小而不成氣候,他決定投入有機農場經營時,一開始就決定要把生意做大。

「把生意做大」,除了指農場要具有一定規模外,周俊吉想實現的是「大農」理想目標,他覺得傳統農業之所以弱勢,就是因小農們不懂得團結和團隊合作,他希望未來巨農能有更多合作農場和衛星農場,不但能藉此達成規模經濟,更能分散風險。

不過,事情並沒有他想得這麼簡單。農場所在地是向台糖公司承租的土地,原來只能種植耐旱的甘蔗、西瓜,而且使用傳統化學肥料,不算是理想耕地。貧瘠的土壤導致作物生長速度慢,長得矮小又不好看,品質很差,連股東看了都質疑周俊吉:「你不是博士嗎?怎麼會種不出來?」

「當時我們把土壤送檢驗分析,有機質竟然只有○‧四五%,」周俊吉說,台灣標準值是三%有機質,面對這塊荒地,他曾一度沮喪,「再種不出來,農場就要解散 了。」為改善土質貧瘠的狀況,周俊吉不嫌麻煩,用玉米葉、苜蓿餵食的乳牛的牛糞,再加入菜園裡被淘汰的葉菜,並添加自己研發的菌種,經過半年發酵,才成為 深黑色有機肥。

採用企業化管理 電腦分析採收,還發激勵獎金

在周俊吉「特調」的有機肥灌溉下,一年後農場的有機質就增加了一倍,再過一年就超過了標準值。

身為一個新農夫,周俊吉不接受農民只能看天吃飯,他以具體的行動建立起農業企業化經營的管理模式,把農場打造成一個具生產效率的工廠。以生產面為例,半年 前就預先排定生產時程,作物從播種栽種開始,所有的田間工作、作畦、防治,一直到採收,每項工作用多少人力、花多少工時,都一一記錄下來,如此一來,不但 可以精準計算每位員工的工時與績效,也可同時製作所有農作物的生產履歷,再利用電腦分析採收日期與產量,完全掌握所有生產狀況。

另外,農場的員工管理也有企業化做法,周俊吉設計了一套類似業務員的獎勵機制,在單位面積產量和作物良率上設定目標值,只要超越就有生產獎金,周俊吉說,人性是需要激勵的,有了這套機制,每個人都把這裡當作自己的田來耕作,產量和良率也年年提高。

走在田間,周俊吉順手從玉米株上摘下一根金黃色甜玉米,撕去淺綠色外皮、剝成兩段給我們品嚐,他說,這玉米不用水洗,也不用烹調,原汁原味最好吃,我們就 這樣在現場吃起來,很驚人,看起來索然無味的玉米,一口咬下不但水分飽滿,吃起來竟比蘋果還香甜。周俊吉說,兩年前郭台銘來參觀農場時,就一連吃了兩根。

「實施有機農法雖然辛苦,只要聽到人家說好吃,吃得健康,一切就值得了,」周俊吉表示。

病蟲害則是另一個問題,農場成立第一年,就曾經因為蚜蟲防治未妥善,三十幾間溫室全部受害,不但當期作物無法收成,溫室還要淨空一段時間,以徹底清除蟲害,「那個時候帳面上都是紅字,」周俊吉苦笑。

建立儲備人才庫 實現良心事業夢,著重找到對的人

後來,他想出「以雞治蟲」的方法,當溫室菜圃收成後,把雞群趕進溫室,讓雞吃菜梗、小蟲,而雞爪扒土,同時又翻動了土壤,一舉兩得。而有機雞的養殖,也意 外帶來商機。因為雞活動力旺盛,肉質特別好,雖然養雞主要目的是為了除蟲,但這些有機雞和有雞蛋在市場上意外受歡迎,一隻雞可以賣到八百元,一顆雞蛋賣十 五元,價格雖高,但因限量供給,一個月三百隻雞,一天一百多顆雞蛋,始終供不應求。

有機雞和有機蛋的熱賣,再度印證了有機市場的商機無限,但他擔心的是人力不夠的問題。

除了人力缺乏,現在缺的還有人才,周俊吉說,他現在花最大時間的,就是在人才培訓,農場甚至還要應徵「儲備幹部」,因為巨農在經營上有很多專業和管理部 分,未來還希望把這套流程標準化、商業化,推廣到更多地方,像鴻海集團的農場,就是按照巨農標準打造,統一、東元等企業也都來觀摩過。

「農業是良心事業,人則是耕作的主體。」周俊吉說,農業變數大,沒有辦法建立SOP(標準作業程序),頂多只是取個最大公約數的基本原則,舉例來說,巨農的土壤是沙質,杉林則是黏性土質,澆水和施肥的狀況就大不相同,所以人才更為重要。

其實周俊吉剛投入有機產業時,不太有信心,他說,以前的他就像植物醫生,各種病蟲害都能用不同農藥來解除。投入有機耕作後不能用農藥,過去所學大半失效,突然間像被綁手綁腳,「常感覺沒藥醫了,很無力。」

但為了堅持有機,為了找回兒時在田間就可以抓泥鰍、釣青蛙那場景,他向大自然重新學習,「大自然裡有一物剋一物的定律,再不然,只要培養包容性,偶爾被蟲、鳥吃吃菜葉也無所謂。」過去這位植物醫生,現在更變身成大自然的好朋友。

不像傳統農夫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俊吉每天晚上有一堆報表要看,還有推廣計畫擬定、生物實驗規畫等,但是他卻樂在其中,他指著農場湖邊的一隻紅 面水雞說,五年前農場剛成立時,這裡只有一對,現在有了三對,最近剛下了六顆蛋,偶爾在低窪的田間還可以看到青蛙和蚯蚓,「證明這裡的自然生態越來越好 了!」他欣慰的說。

博士種田,種出另一片天來。周俊吉說,他現在比過去更忙,但卻更快樂。

【延伸閱讀】1.農業不能只是看天吃飯,環境無法變,就要改變技術。

2.蓋生態池來濾水 農場灌溉水來自地下20米深的地下水,先經自然曝氣沉澱,再透過池內布袋蓮、浮萍等植物,淨化水質。

3.農場也講零庫存 農場每天約產1公噸蔬菜,從採收到分裝完,只要2小時,隔天早上送抵全國有機商店,成功做到零庫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8

砸錢開農場 統一超全面接管你家廚房

2012-4-16  TWM




「為了喝牛奶,養一頭牛!」常用來形容「得不償失」,但一向精打細算的統一超商7-ELEVEn,近日卻宣布砸下十億元擴大鮮食供應鏈,包括啟動新概念、 新技術的「光合農場」,難道統一超商為了賣沙拉,決定親自開農場?

原來,開農場是統一超商「從農場到餐桌」全流程溯源管理的既定計畫,雖然目前仍維持契作模式,但未來不排除另創公司,實際擁有農場。而這計畫的幕後推手, 正是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這幾年他力行樂活計畫,除了騎車健身,讓他瘦了一圈的祕方,還在於每天都吃的自家沙拉。

不過,徐重仁大手筆投資農場,不只為了讓消費者吃鮮美的沙拉瘦身,還有一個巧妙布局,那就是統一超商要賣菜了!今年具有「生鮮蔬菜專區」的門市將從三十家 衝到五百家,菜、蛋、肉、米全都賣!已是外食龍頭的統一超商不只要取代你家廚房,現在連「煮食」商機都不放過,還想進一步取代超市,成為你家的第二個冰 箱。

看來,徐重仁正透過四八一○家門市的通路優勢,來重塑台灣農業的產銷供應鏈。那下一步難道是自己養豬?是的,徐重仁正準備這麼做!

(林讓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41

台灣臉書應用程式總冠軍 打敗開心農場 開心水族箱長紅的祕密

2012-7-2  TWM




去年奪下台灣臉書應用程式總冠軍的社群遊戲,不是〈開心農場〉,而是〈開心水族箱〉。這款遊戲的開發商創業資金只有三萬人民幣,班底六個人,他們有什麼祕密武器,讓玩家牢牢黏住它?

撰文‧翁書婷

「尖嘴魚、小丑魚、絲蝴蝶魚在水族箱裡游來游去,澄澈湛藍的海水、飄悠的綠水草、買魚偷魚、養蝸牛、撿寶物??。」這可不是哪個知名水族館,而是臉書社群遊戲〈開心水族箱〉(my fishbowl)。

〈開心水族箱〉自二○○九年一炮而紅後,至今三十二個月,已是阿嬤級老遊戲,卻締造不少新紀錄。

三萬人民幣創業 快速暴紅市調機構創市際統計,去年〈開心水族箱〉以月平均二四五萬名使用者打敗〈開心農場〉,奪下台灣臉書應用程式總冠軍。目前〈開心水族箱〉全球每天有 一五○萬名玩家,至今仍然在全球前二十五名臉書遊戲榜中。而原本比〈開心水族箱〉熱門的遊戲〈開心農場〉,卻因為玩家流失,早就被剔除在榜外。

研發出〈開心水族箱〉的樂元素公司,繼美國最大創投機構之一的DCM投資五百萬美元,去年底再獲得聯想與DCM共三千萬美元的資金。相形之下,〈開心農場〉研發商五分鐘科技,今年卻傳出融資失敗、裁員、調整組織方向的消息。

「非常幸運,第一款遊戲就紅了,讓我們有些意外。」現年三十三歲的樂元素創辦人王海寧笑得靦腆。

○九年在中國人人網任職高級總監的王海寧,觀察到社交平台的浪潮,想要大展身手的他集資三萬人民幣,辭去總監自行創業,成立樂元素。

樂元素基本班底六個人,大都從my space與人人網出身,對社群遊戲研發運作有豐富經驗,才二個月就推出〈開心水族箱〉,短短三個月就有三四○多萬用戶天天報到。

不過,〈開心水族箱〉的暴紅,對王海寧來說只是考驗的開始。要如何讓產品時時保持新鮮有趣留住玩家,才是難題。

「和耗資金及時間成本的線上遊戲相比,社群遊戲雖然開發成本較低,時間較短,但玩家也比較容易玩膩,生命週期通常僅有三到六個月。」拓墣產業研究所消費性電子中心研究員蔡卓卲指出。

為了滿足玩家喜新厭舊的心態,才兩年半時間,〈開心水族箱〉已經更新二五○次以上,「我們每個月都推出新玩法,每周上市新的魚種,如『林書豪魚』,端午節有龍舟賽,聖誕節辦派對,不停有新點子吸引玩家的眼光。」王海寧說。

向粉絲請益 提高玩家黏度不過,新玩法也得玩家買單才行,為此,王海寧向魚友們(遊戲迷)請益,「公司裡有粉絲關愛部門,專門處理粉絲的意見和回饋,前一陣子有個小女 孩寫信來說希望多一種魚叫『太陽魚』。」王海寧採納群眾智慧,提高玩家參與感,有五分之一的更新都是來自於粉絲需求,讓老玩家願意黏在〈開心水族箱〉中, 「現在有七○%的玩家,自○九年就開始在玩了。」除了快速更新,「在同樣是魚類養殖的遊戲中,〈開心水族箱〉定價較便宜。」除了免費的魚外,每條魚十美分 到一美元的價格,讓花錢的玩家不會有強烈罪惡感。此外,王海寧還設計「時間換取金錢」的策略,如魚飼料就分低檔貨和高檔貨,玩家若買較便宜的飼料,就要一 直按滑鼠餵魚餵到手痠,提供不想花大錢的玩家另一種選擇。

而完全不花錢的玩家也有升級的機會,「讓不想花錢的玩家能有玩樂空間,想花錢的玩家多花一點,兩年多來樂元素賣掉一千萬條魚、二百萬條海馬,我們是全世界賣最多海馬的公司了。」王海寧開玩笑說。

「〈開心農場〉雖然也想不斷更新改版,但受限本身故事架構,農場變化有限,很難讓玩家有新鮮感。」業界觀察,而且「社群遊戲玩家玩遊戲,只是想放鬆與朋友 交誼,忠誠度不高;如果要收很多錢,玩家除了會放棄外,遊戲公司還會被冠上黑心汙錢的惡名,廠商收益和玩家忠誠度很難拿捏。」像〈開心農場2〉就被網友吐 槽,「若不花錢就很難升級,任務大多要農民幣,連農地的開發都受限,怎麼會是開心農人?只有六格的佃農,彷彿仍在三七五減租的困苦時代。」一○年九月,當 許多開發商只注重臉書遊戲,〈開心水族箱〉也正紅火的時候,為了長期營運與未來發展著想,王海寧堅持不只專攻臉書市場,更要跨其他社群平台。

「就像好萊塢電影不會只在美國上映,在中國、韓國、台灣甚至南非都可以上映,大家也都看得懂,」既然要跨平台,樂元素研發出一個對接工具,就像小叮噹的任 意門,所有的新遊戲只要利用這個工具,即可直接轉換到別的社交網上。王海寧說,「現在樂元素的營收,超過一半來自非臉書的社交網站。」不過,樂元素也面臨 不少挑戰。能否產出接棒〈開心水族箱〉的遊戲是重點,像樂元素第二款遊戲〈我的王國〉,人氣就落後前者許多。

此外,隨著大眾把時間轉移到手機上,樂元素也要和成千上萬的手機APP開發商競爭。「近年來,社群遊戲產業的確因為行動裝置及平台的多元化而產生變化,但無論如何改變,遊戲只要有趣,就有可能成功。」遊戲橘子行銷副理陳韻茹為樂元素下了最佳注解。

樂元素

成立時間:2009年

執行長:王海寧

成立地點:中國北京

主要業務:社群遊戲開發

營收:2011年3000萬美元(道具部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64

真假家庭農場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984

家庭農場,一個充滿著美好生活想像的詞語,在現實中卻面目模糊,並遭遇產權、資金等諸多難題。

不管什麼形式,如何讓家庭農場聯結農業與各路資金,使農村土地煥發出農業意義的生命力,是關鍵所在。

「家庭農場」的第一次亮相,就是在「一號文件」中。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

這個充滿著浪漫美好氣息的詞語,迅速流行開來。農業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國土地流轉面積約2.7億畝,佔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21.5%。全國33個農村土地流轉規範化管理和服務試點地區,家庭農場已超過6670個。

家庭農場到底是什麼?現實狀況又如何?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發現,由於中央並未作出明確規定,家庭農場依然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而各地興起的熱潮,主要分為三種,一是農民自己成為農場主,二是城裡人下鄉圓農場夢,三是城市資本下鄉。

城裡人下鄉記

「這能讓我內心安靜。」王菲(化名)喜歡站在自己的農場裡,聽著風吹松濤的聲音。這裡有花,有樹。周圍環繞著青石板壘起的牆。

2007年,重慶人王菲退休後,一次市郊徒步時發現了西山村天子寨。童年的農村生活記憶被當地情境激活,她與另三個朋友一起租下了這塊地。

擁有一個農場,這簡直是無數城市人的夢想。尤其是,隨著近年中國人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及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越來越多城市人開始像王菲一樣,反向向農村流動。

有趣的是,自從6年前重慶被批准為統籌城鄉綜改試驗區以後,這裡對於各路資金進入農村一直保持著相對寬鬆的氛圍,各種試驗一直十分活躍。家庭農場自然也不例外,王菲身邊就有不少人以各種方式下了鄉。

不過,當初想像中的浪漫,很快遇到堅硬的現實,首當其衝的便是「錢」。

當時他們與村委會談妥,租地40年,租金35元/畝。44畝地,一次性繳納20年,約3.2萬元。沒想到,第一年,修路、拉電線、做水塘、買樹苗,花了約40萬,但果樹死亡近80%,損失15萬。

2009年,重慶市政府提倡全市種樹,於是他們改種香樟、水杉、桃樹等。這次又投入十幾萬,樹苗至今成活了約八成,但還需三四年,才能長成。花了十幾萬打井,卻不出水,導致高價做的水池也荒廢掉了。

現在,光農場一年的正常維護費,就要幾萬元。而其他股東心灰意冷,不肯再投入,就靠王菲夫婦每月不到五千塊的退休工資支撐。貸款的念頭也曾有過,但很快就放棄了,能不能貸到不知道,即使貸到了,也付不起利息,因為農場沒產出。

而陌生的農村,也讓城裡來的這些人充滿了不安全感。王菲的樹苗時常被偷,連雞、狗也難逃厄運,「最初一年,我們有200隻雞,到年底只剩六十多只了。」

想建生活用房,地方說政策不允許。好不容易村裡口頭答應,三個村幹部搶建房生意,搞得沒法動工。

更讓他們擔心的是林權和地權。

「希望辦下林權證,這樣才有安全感。就像蓋了房子要有房產證。」7年間,他們種樹花費了近20萬。但相關部門告知,需要先認定退耕還林,才可能爭取林權證。2011年,林業部門來調查取證後,卻一直沒有下文。

從村民手中租來的地,則是更大的麻煩。

2011年冬天,一名股東在山上被一個顫巍巍的老村民攔住要求還地,理由是當時是兒子簽的字,他沒同意。這個股東請他喝了酒抽了煙,才平息下去。

事實上,從2010年開始,就陸續有村民找上門要收回土地,即使當時明明已經簽過協議。

這讓沒有地權的股東們變得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辦。

「『一號文件』已經出台」,王菲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在政府身上,即使她並不知道家庭農場到底是什麼,她所註冊的也並非是家庭農場,「希望重慶快點出台家庭農場政策,幫幫我們」。

什麼都得自己幹的農場主

與王菲們不一樣,張澤城是土生土長的農民。而且,張是重慶首家工商註冊的微型企業家庭農場主,經營著20畝土地。

2012年3月以前,張澤城還在東莞做保安隊長,每月近4000塊收入。公司倒閉後,打工多年的張決定回家——一個距離東莞1700多公里的村莊,重慶市萬州區長嶺鎮涼水村7組。在外打工多年,他整天看家鄉的新聞,「電視裡說惠農政策很好,家鄉發展得很快」。

回家後,他準備種蔬菜,父母也來一起幹。

「最初的投入約3萬元。」張澤城說。包括購買菜種、建沼氣池、買肥料等等。其中政府給予微企補貼24000多元。

最大的成本則是土地流轉金。20畝土地,租金平均300元每畝,近6000元。一開始,即使願意掏錢,也租不到地——有人嘲笑他,「這年頭還回來種地,怕你虧得租金都付不起。」

後來,父母親出面,地總算租下來了。但地裡所有的活,幾乎都得張家人自己來幹。

2013年3月的一個早上,8點鐘,張澤城起床幹活了。他推著1400多元買來的耕田機下了地。在外打工多年,張澤城對農活早已生疏,「回來複習了近一年」。

初春的上午,陽光灑在地裡翠綠的油麥菜、萵筍上,他和父母正在地裡施肥。中午睡上一會,下午接著幹活。半夜他就得起床騎著摩托車去市場上賣菜。

這就是這位農場主的日常生活景象,幾乎所有的一切,都得自己動手。雖然中央與地方都並沒有具體規定,但這樣的職業農民的農場,顯然毫無爭議地正是「一號文件」所鼓勵的家庭農場。

不過,這樣的家庭農場,卻普遍十分脆弱。

讓張澤城最為擔憂的是,即使他勤奮勞作,即使他努力去參加政府組織的種菜技術學習,也難以避免風險。

2012年6月,他種的娃娃菜沒有生長,他認為買了假種子。現在,他又發現地裡的香菜不見長,損失已是必然。2012年,張澤城的農場每月收入約1萬塊。平分到5個人,才2000多元,「這比打工累,也賺得少」。

3月9日,凌晨2點多下起雨,隨後是冰雹,眼看要收割的油麥菜和萵筍被打得千瘡百孔,「就像被雞啄了一樣,全報廢了。」張澤城說,「損失3000塊吧。」

資金之困

除了風險,對這些由個人來支撐的家庭農場主們來說,另一個發愁的問題是資金。

即使是在最早發展家庭農場而且民間資本實力雄厚的寧波,這也依然是個普遍的難題。

寧波家庭農場主吳家輝養了500頭豬,現在維持豬場運轉的資金主要是來自早年做建築生意的積累,他用「勉力支撐」形容。

如果豬價很好,資金尚能周轉,可是一遇到豬價不好,錢就不夠用了。

一頭豬養到兩百斤的成本是一千五百塊錢,也就是說成本七塊五毛錢一斤,但最近豬價只能賣到每斤七塊一左右。「每賣一頭豬我要虧一百塊,賣出去越多虧得越多。但不賣會虧得更多,豬要吃,也可能得病。」吳說。

如果要擴大規模,錢的缺口就更大了。

吳家輝算了一筆賬。首先是造房子,基礎設施建設,然後需要引種。引種之後還有前期的費用,比如說產仔。從引種到豬出欄要花去一年時間,這一年完全是投入期,沒有盈利,第二年才可能收回成本。

吳家輝想去銀行貸款,第二年就能還回去。但是銀行需要房產證作抵押,而吳的農場雖然有十幾畝地,卻沒有產權證。他很羨慕周邊的工廠,「工廠廠房能辦產權證,可以用作抵押」。

寧波農業局經管處辦公室主任趙立新介紹,「寧波市政府目前還沒辦法,但區縣一級有。例如餘姚,政府出面擔保由銀行向農場主貸款,最高20萬元。」

不只是寧波,在全國各地都還沒有好辦法。即使偶有突破,也只是很小規模。

在家庭農場試點較早的武漢,允許使用土地承包經營權做抵押申請貸款。但是銀行對規模較小的企業,特別是農戶不願意放貸。因為現在農業風險很大,生產週期長,效益產出慢。

武漢市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局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科科長王文才說,「我們與銀行協調過,也向上級部門反映。政府要求銀行對農戶予以扶持,但銀行有難處,只能繼續協調。」

而張澤城則把希望寄託在政府補貼上。

他所在的重慶萬州區,不僅農場成功申請註冊商標就能補助2000元,而且對微型企業家庭農場還有補貼傾斜。

「成立一個微企家庭農場,財政會補助30%-50%。」萬州區工商分局副局長向俊說,「一般農戶缺少抵押物,銀行這條路基本走不通。只能從微企扶持資金上想辦法,但最多只能有15萬元。」

資本下鄉悖論

渴望資本的農業,在「一號文件」的春風裡,盼來了各路工商資本。

咖啡館裡,杜敏穿著一雙布鞋,盤坐在沙發上,體型看上去像一尊佛。他的對面,一位諮詢者正說明來意:「現在大多數做農業的公司都是外行,所以必須找你幫忙。」

杜敏是重慶市碧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2008年開始,他與弟弟、弟妹、岳父母5人成立公司種蔬菜。到現在,他已有了3個蔬菜基地,在當地頗為出名。

這些天,找他合作的公司很多。他感覺到,「農業迎來了春天」。

據當地媒體報導,2012年重慶市就有一千多家企業涉足農業,資金規模約300億。

不過,農業的錢並不好賺。重慶市統籌辦對10家農業企業進行抽樣分析,發現這些企業累計投資已達25億元,累計利潤僅2.5億元。相當於投入10元,目前只掙回1元。

在杜敏所在的璧山縣,他眼見著身邊的同行「死了」一批又一批,從2008年到現在他是唯一的「倖存者」。

一大難題是找不到人幹活。這些資本下鄉之後,往往需要僱用許多農民幹活,可是農村留下的人並不多。杜敏的第一個蔬菜基地璧山農場,需要13個工人。但招了5年,也只招到12個。

現在,他的幾個農場裡僱用的工人加起來超過150個,但90%以上的年齡都在50歲以上,因為年輕人多進城打工去了。

更大的風險則在於價格波動,不過杜敏用直銷解決了這個擔憂。

他借鑑了美國的社區支持農業模式,客戶交納一年數千元的費用,公司將蔬菜直接配送到客戶家中。在連虧了兩年之後,直到第三年客戶超過400家時,公司扭虧為盈。「直銷避開了蔬菜價格波動,只要能壓低生產成本,就能賺錢。」杜敏說,「現在我們每公斤成本在6毛錢。」目前,其公司每年毛利約180萬。

但是,這些大資本,對於農村來說,又盼又恨,因為農業也往往容易被資本所傷害。

「如果只做農產品的話,效益太低。」李斌(化名)說。他是一家農業公司老總,其所在的公司屬於當地一家大型房地產企業。

李斌在重慶郊區「流轉」了近3000畝土地,準備搞觀光農業,而且計劃生產有機農作物供給高端市場。但他們也打算在這些地上再建一個高檔酒店。

對農業附屬設施用地規模,國土資源部、農業部規定最多不超過20畝。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李斌們的辦法就是「增減掛鉤」——如果將農民集中起來蓋樓房居住,退出的宅基地復耕為耕地,就能按一定條件「兌換」農村建設用地指標。「我們把整個流轉地的農民都遷出去,騰出來的指標,除了給他們蓋樓房,剩下的就能用來蓋酒店。」

早在2001年,《中共中央關於做好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工作的通知》就提出,工商企業投資開發農業,應當主要從事產前、產後服務和「四荒」資源開發,不提倡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和經營農戶承包地。

但資本下鄉圈地的衝動難以遏制。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達到2.7億畝,佔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21.5%。其中,流入工商企業的耕地面積為2800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10.3%。

資本就像雙刃劍,為農業帶來動力的同時,亦帶來問題。

農業部在給南方週末記者的回覆中稱,工商企業直接經營農地後,為了贏利,多數會搞「非糧化」生產,有的甚至進行「非農化」建設。針對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戶承包地導致的「非農化」和「非糧化」問題,2013年「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提出,「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監管制度」,規範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的經營行為。

重慶市農業委員會對外合作處負責人方玲介紹,目前,市裡並沒有出台工商資本下鄉准入制度。只要求企業要從事農業產業,而且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

她強調,下鄉企業必須進行農業生產,不能以農業名義從事非農產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22

最專注團隊 小成本踢走開心農場

2013-03-25  TCW
 
 

 

誰是社群遊戲界新霸主?看臉書創辦人佐伯格(Mark Zuckerberg)和誰晚餐就知道。

自去年十一月底,臉書宣布與全球最大社群遊戲開發商Zynga修改合約以來,雙方即將拆夥的傳言便開始發酵。同時,媒體發現佐伯格十二月私人晚宴出現了一張新面孔,使此謠言益加甚囂塵上──他就是遊戲開發商King.com執行長瑞卡多.札科尼(Riccardo Zacconi)。

市值預估八百九十億佐伯格宴請札科尼的舉動並不讓人意外。King.com開發的《Candy Crush Saga》(簡稱CandyCrush)去年四月推出以來,已站上臉書遊戲排行榜第一名,每日活躍用戶近一千六百萬人次,幾乎是第二名、Zynga的《開心農場2》的兩倍,即將追平《開心農場》在二○○九年創下的紀錄。

King.com成為Zynga接班人的態勢,在數字中更展露無遺。Zynga自IPO以來, 十個月內股價狂跌七五%,二○一二年營收雖成長一二%, 但舉凡每日、每月活躍用戶等數據均下滑。相對的,King.com在同年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經由《Candy Crush》、《BubbleWitch Saga》兩款熱門遊戲,帶動整體用戶成長,不僅在十八個月內成為全球第二大社群遊戲開發商,僅次Zynga,營收更成長九倍,約五億美元。市場預估,King.com挾帶多平台優勢,一旦上市,市值將直逼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八百九十億元),為Zynga三倍。

King.com跨足社群遊戲的資歷雖不到兩年,但事實上,這家成立於英國的公司已有十年歷史,以博弈類網頁遊戲起家,為雅虎、MSN遊戲供應商,第三年便轉虧為盈。可惜好景不常,臉書興起後,雅虎等網站瀏覽量大幅下降,拖累King.com,才讓其決心善用博弈遊戲累積的「人性操控」經驗,於二○一一年轉攻社群遊戲市場,強調跨平台策略。如今,《CandyCrush》 不僅稱霸臉書, 去年十一月推出的手機版本,更在十五國拿下App Store綜合榜前五名,超越Rovio的憤怒鳥。

火力集中在休閒遊戲King.com得以靠著一款《CandyCrush》,左打Zynga、右攻Rovio,在臉書、行動裝置上一魚二吃的秘密何在?

「我們只專注開發一種遊戲類型: 休閒遊戲(Casualgame)。」King.com行銷長艾力克斯.戴爾(Alex Dale)說。休閒遊戲,指的是畫面簡單、玩法單純,以滑鼠單鍵,或一隻手指就能完成的多關卡小遊戲。

King.com敢在休閒遊戲上孤注一擲,與智慧型手機興起密切相關。「現在有超過六成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連結臉書;這一群人,就是我們瞄準的新客群。」札科尼解釋,大多數人都在移動中或沙發上使用行動裝置,這種時候,正適合用不花腦筋的休閒遊戲來打發時間。

「兩年前,眼見Zynga帶起的社群遊戲熱逐漸泡沫化,很多人不看好我在此時進場。但我知道,新的玩家正在興起,Zynga沒抓到的行動裝置市場,我們必須拿下。」札科尼說。

「他們真是壓對寶了!」App01總監鄭緯筌分析,在經營類社群遊戲開始讓人生膩、Zynga的人才又無法即時轉換專長的空檔間,King.com選擇危機入市,以休閒遊戲大膽一搏,因此抓住商機。

雷亞遊戲總監李勇霆指出,Zynga的《開心農場》等遊戲畫面精細,不是高效能手機或平板很可能「跑不順」,成為Zynga遊戲移植手機的最大阻礙; 但King.com的遊戲卻不一樣,使用者介面不僅適合小螢幕瀏覽,透過地圖形式的另類排行榜、互贈愛心(生命)等功能,同時強化社群遊戲本質,可說是互截Zynga、Rovio所長,並從中找到自己的一條新路。

數據分析冠軍相遊戲如果說King.com靠休閒遊戲崛起,是因為選對了路,那《CandyCrush》的竄紅,則是經過千估萬算的結果。

目前,King.com網站上共有一百五十種遊戲,但其中移植到臉書的僅十三款;而從中發展成App版本的,只有兩種。幾乎是以「每十款只留一款」的淘汰率,換單一遊戲的成功率。

札科尼解釋,King.com過去十年間培養了千萬名的忠實玩家,由於這群人遊戲經驗豐富,反饋精準而快速,使自家網頁成為遊戲原型最好的實驗場,讓他們得以經由數據分析,挑選最有「冠軍相」的遊戲,全力培植,降低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Zynga一次投入兩百人研發遊戲,King.com的研發團隊始終維持在二至十人間,以一年推出十五款新遊戲的速度,頻繁測試市場水溫。此外,大膽沿用「老遊戲」菁華、以改良取勝,也是他們得以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以《Candy Crush》 為例, 該遊戲立基於老牌遊戲《寶石方塊》概念,即透過將相同糖果放置於一排,以求自動消除的闖關遊戲。King.com透過十人的精簡人力加以翻新,以女性玩家喜愛的玩偶繪畫風格,搭配超過三百關關卡,讓人易於親近,又玩不膩。以小成本、低人力、老遊戲、少量改變,控管成本,換取最大獲益,就是King.com出奇制勝的暴紅方程式。

資策會行動開發學院課程研發經理鐘祥仁分析,比起大型遊戲廠商砸大錢、從零「孵」遊戲的做法,King.com顯然更聰明,懂得在老遊戲中截取優點,在既有的成功上爭取發揮空間。

雖然遊戲市場始終存在「曇花一現」的汰換生態,但King.com的穩紮穩打,讓人看見「暴紅」背後的軌跡,讓人相信在運氣外,成功絕對有跡可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52

龜苓膏鬍鬚佬開農場餵雞

2013-04-25  NM
 
 

 

上月內地爆發H7N9禽流感,疫情擴散,人人聞雞色變,海天堂集團主席吳耀明就冇有怕,繼續每星期北上,返惠州佢個自家農場養雞種菜,招呼來參觀的團友,「我養嘅係龜苓雞,旅行團都排住隊嚟食。」

龜苓雞

鬍鬚佬吳耀明利用惠州的舊廠房空地,開了個環保農場,種了十多種瓜菜和飼養數百隻雞,他無懼禽流感威脅,拎住菜葉入棚邊餵雞邊說:「呢度養嘅雞好健康,食菜同藥渣,仲食埋龜苓膏。」鬍鬚佬搞這個環保農場,原本純粹給自己打發時間,用藥渣來種菜養雞,食真正冇農藥的菜和健康走地雞,後來瓜菜愈種愈多,於是送給朋友吃,大受歡迎,「生產線每日都有好多藥渣,又唔想浪費,加埋雞糞曬乾,可以變成肥料,又環保又減少污染。」興之所至,他索性搞大個環保農場。這天他就帶埋正修讀中醫的細女吳苑冰(Christita)到農場,他手執已曬乾的肥料,教女兒如何用視、嗅、觸來分辨藥渣。負責公司食品品質安全的Christita說:「有部分包裝唔合格的龜苓膏,同埋龜的內臟加埋粟米煮熟後,都會用來餵雞,所以啲雞叫做龜苓雞,比食一般雞隻食得更健康。」

招呼旅行團

由於不少人慕名想食龜苓雞,鬍鬚佬在新廠房預留地方,發展成旅遊觀光點,「新廠房有個容納過百人的飯堂,剛開放了幾個月,暫時只接待一些團體來參觀和食有機龜苓雞火鍋。」飯堂樓下設有展覽館,展示世界各地不同品種的龜標本,「全亞洲都無邊個地方,有咁多、咁齊嘅龜資料。」有諗頭的鬍鬚佬更自製了大批T恤當紀念品發售,「我啲員工都係著呢啲T恤。」將廠房變成旅遊點,以為鬍鬚佬可以賺多筆,點知佢話:「其實無錢賺,我哋只接待團體來參觀,無收任何入場費,只想俾大家睇嚇生產過程,食都食得安心,而且想帶出環保概念,藥渣都唔會嘥可以循環再用,我哋目標想做到零污染、零垃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